川西平原园林论文

2024-09-28

川西平原园林论文(共3篇)

川西平原园林论文 篇1

1 引言

湖南省沅江市、南县和大通湖区地处南洞庭湖腹地, 是典型的平原湖区。南洞庭湖特别是南县在历史上基本上无森林植被可言, 生态环境相对恶劣[1]。经过几十年艰辛努力, 现已基本构成了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 以河洲防浪林和经济果木林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平原湖区生态模式。但由于地理环境特殊, 林木种质资源贫乏, 整体规划性不强, 到目前为止, 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园林景观体系。

2 平原湖区地表特征及园林景观现状

2.1 地势平坦开阔

南洞庭湖随洞庭湖区地貌发育和水文演变形成, 长江和湘、资、沅、澧4大河流的中下游带来的大量泥沙逐渐沉积下来而成为平坦开阔的滨湖平原;洞庭湖边滩形成的大面积堆积地貌, 形成了湖洲平原。平原地貌差异不大, 相对高度较低, 地势平坦开阔。海拔高度在24.5~34.5m之间, 西高东低, 北高南低, 自西北向东南微倾, 内陆滩涂较多。

2.2 湖泊滩洲, 河流水系丛横交错

境内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3。共有大小河流20余条, 总长度达约300多km, 大小湖泊180多个, 湖洲河滩面积8.7万hm2。

2.3 树种资源相对较少

洞庭湖区湿地野生植物81科229属468种[2], 主要以水生植物和草甸植物占大多数。而林木种质资源贫乏, 是南洞庭湖又一明显特征。自20世纪70年代起, 以水杉、池杉、落羽杉即“三杉”为主要树种的农田防护林和以柑橘、梨子为主要树种的经济林建设, 推动了平原湖区林网建设。随着城市绿化以及各类林业工程建设, 林木种质资源不断增加, 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据初步调查, 南洞庭湖区现有各类林木种质资源5属40多种, 竹类4属10多种。

2.4 洪涝灾害频繁, 地下水位较高

涨水为湖, 退水为洲是洞庭湖又一基本特征。诸流北接长江, 南连洞庭, 受江湖浊流影响, 淤塞日趋严重。每年5~8月, 南水 (湘、资、沅、澧四水) 入湖, 洪盛之际, 境内诸流北灌长江;6~9月, 北水 (长江) 暴涨, 浊流诸口南涌洞庭, 一遇汛期, 即对堤垸造成威胁。地势相对高差较低, 地下水位相对较高。

2.5 平原湖区景观园林现状

以“三杉”为主要树种的农田防护林网已经基本形成, 景观效果较好。在沅江市区、南县县城和大通湖区管委会所在地虽然大部分街道已有绿化, 但从树种配置、景观建设方面而言, 缺乏整体效果, 没有充分反映湖乡特色。只在农户的房前屋后种植了一些经济林树种和丛生竹等。

3 平原湖区园林景观设计

3.1 平原湖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3.1.1 景观生态化的原则

尊重原生自然环境, 美化滨水景观, 以生态观点来指导绿化, 建立起景观生态化的自然形象和游憩境域, 维护植物的生长环境。从整体景观来看, 河流两侧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体系中的一个绿色通道, 具有融会贯通的生态功能, 通过营造绿带, 结合河道水系, 配合过境公路沿线绿化带和城区道路绿化带, 形成平原湖区新型生态景观。

3.1.2 景观人性化的原则

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充分考虑人的使用与心理需求, 创造多种类型的活动空间, 使景观与人们生活互动的存在而更加美丽;充分利用水系、岸线、出水平台, 结合植物, 满足人“亲水亲绿”的本能, 达到与人与景的交融, 使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感受户外活动完美的生态体验。

3.1.3 园林景观建设与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生活需求也随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过去的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 简单的物质消费型向追求精神文化生活转变。因此, 近些年来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随之应运而生, 方兴未艾。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的特点、特色和要求。

3.1.4 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平原湖区的气候、地理、土壤等条件,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 合理配置绿化树种。因南洞庭湖地形为典型的洞庭湖冲积平原, 地势低洼平坦, 常年风势较大, 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成土母质系河湖沉积物, 含沙量较高, 整体立地条件相对较差。因此绿化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 引进对环境要求较低、造型独特的树种为辅的方式适地适树进行绿化规划设计。

3.1.5 城乡一体化的原则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农村清洁工程、园林景观建设作为政府工程已提上议事日程, 逐步实现园林景观建设城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3.2 平原湖区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3.2.1 河湖风光带景观设计

南洞庭湖区共有大小河流20余条, 总长度达300多km, 是重要的园林景观设计资源。以南茅运河风光带设计为主体, 其它沿河风光带设计为补充, 采用点、线、面的设计手法, 近景、中景、远景交融, 常绿与落叶搭配, 针叶与阔叶混交, 乔、灌、草结合, 形成平原湖区长廊绿带及河流两岸田园风光景观体系。

以桥头、码头为“点”, 设计动态雕塑、人文小品。以长廊为“线”, 充分体现优美洞庭湖平原特色, 展示平铺通直的道路, 星罗棋布的水面。主要以代表湖区绿化历史风貌的樟树、水杉作为行道树种配置。以长廊周边为“面”, 以河流为轴线向两侧辐射2~3km的农田范围内, 新建和改造农田林网网格200多个;公路沿线50 000户农户庭院实施高标准绿化美化。农田林网树种以“三杉”为主, 农户庭院以观赏树种、竹种和经济树种为主。常见的有青皮竹、硬头黄竹、桂花、石楠、杜鹃、红檵木、蓝天竺、紫薇、十大功劳、茶花、金边黄杨、柑橘等。

3.2.2 建成区园林绿化的设计

沅江、南县、大通湖建成区的园林景观建设, 应借“创建森林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为契机, 以“生态园林城市”为建设目标, 以低碳、绿量为考核指标, 营造城市“天然氧吧”, 逐步改善中心城区的自然环境。

在植物配置方面, 要充分体现自然美, 每处景点都应有鲜明的个性。植物与地形地貌巧妙结合, 利用植物的多样化, 丰富园林景观。主要街道应突出几个主要树种, 使之各具特色, 主次分明。生活小区在植物造景时要注重在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的作用上多做文章, 结合立地环境条件和功能要求, 合理布置, 构思运用巧妙, 创造花、草、树的组合或乔、灌、藤相配的多品种、多层次、多结构复合的生态绿化空间。广场林地可大面积的植物造景, 形成宏大的城市森林景观, 艺术地再现平原湖区植物景观的独特园林风貌。

建成区园林景观建设主要绿化配置树种有慈竹、水杉、杨树、柳树、樟树、桂花、玉兰、罗汉松、景烈白兰、石楠、大叶黄杨、杜鹃、红檵木、花桃、女贞、蓝天竺、海桐、紫薇、铁树、千头柏、紫玉兰、月季、十大功劳、茶梅、茶花、黄花槐、金边黄杨以及水生植物等。

3.2.3 环岛休闲区景观设计

依托南洞庭湖中数10个独立的大小岛屿、得天独厚的湖面景色和“一岁一枯荣”的芦苇景观资源, 以“观光、休闲”为主线, 以“生态恢复、生境美化、生活体验”为主题, 以保留原有历史痕迹, 突显湖滨自然风貌为手法, 延伸城市生活休闲空间。选择面积较大、地势较高、环境较好的几个岛屿, 进行重点园林设计和景观建设。环岛周边设计绿色步行通道, 沿线设置景观节点, 在休闲场所、古迹遗址周边栽植树木花草, 形成独具特色的湖滨风景画廊。从植物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的角度出发, 重点配置丛生竹类、高大乔木、观花、观叶植物、水生植物。从高、中、低3个层面入手, 上层为高大的水杉、杨树, 中层为慈竹、青皮竹和紫薇、黄花槐等, 下层为七里香、杜鹃、红檵木、南天竺、茶花相互配合, 营建出立体的绿化系统。结合园林小品和主题性设施建设, 打造湖乡休闲胜境。

3.2.4 湿地景观设计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 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世界上生产力最高、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 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 是十分重要的园林景观资源。湿地公园以“水韵、生态、活力”为主题, 按照“恢复生态环境、彰显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 追求现代、活力、开放、自然。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的总目标在于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 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 使其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 并使周围用地的土壤状况得到改善, 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 从而使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3]。

(1) 根据植被演替规律, 设计出最优的植物群落结构, 以保持群落的长期稳定性。然后可将各种水生植物独立成景, 以增强视觉冲击力;也可将各种水生植物按照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的顺序来成景, 形成植物景观的节奏感, 增强植物景观的观赏性。

(2) 对湿地不同色彩植物进行搭配。湿地植物的叶色、花色较为丰富多样, 例如菖蒲与千屈菜的搭配, 菖蒲柔韧的茎叶搭配千屈菜笔直的植株、紫粉色的花朵, 形成优美的湿地景观。

(3) 在洲滩的四周栽植树形优美、根系发达、护堤防浪功能强的金丝垂柳、杞柳、枫杨等景观树种, 形成湿地景观的独有特色, 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赏心悦目的场所。

4 结语

(1) 优化平原湖区的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平原湖区园林景观建设, 不断增加植物种质资源和景观资源, 洞庭湖区侯鸟生活环境得到较好改善, 以“低碳”的形式, 使南洞庭湖平原湖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

南洞庭湖湿地资源丰富、岛屿众多, 环境优美, 蕴涵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产力, 通过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 使湿地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自然景观、旅游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潜能即可得到充分的释放。通过3-4年的努力, 申报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3) 认真做好平原湖区园林景观建设的规划设计。

做好总体规划设计工作。由于南洞庭湖地区所辖沅江市、南县和大通湖区3个行政区域, 建议由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 市、县、区各自负责辖区内园林景观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逐步实施, 稳步推进, 滚动发展。采取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 逐步实施, 滚动发展, 稳步推进, 开发一片就建设一片、建好一片, 按照总体设计的要求实施。

摘要:分析了南洞庭湖平原湖区的基本特征, 指出了园林景观建设包括以河流两岸为主体的河湖风光带、建成区园林景观、环岛休闲区园林景观、湿地园林景观等建设内容。阐述了按照景观生态化, 景观人性化, 园林景观建设与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 适地适树, 城乡一体化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平原湖区,园林景观,湿地,规划设计,探讨

参考文献

[1]任健.南县平原林业发展的思考[EB/OL].[2009-10-11].ht-tp://www.hnforestry.gov.cn/listinfo.aspx?ID=210317.

[2]袁正科, 袁穗波.洞庭湖湿地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与开发利用[J].湖南林业科技, 2004 (5) :65~66.

[3]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湿地公园[EB/OL].[2011-04-08].http://baike.baidu.com/view/709357.htm.

川西平原园林论文 篇2

1 杂交马褂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杂交马褂木, 这一新型人工杂交育成的树种正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开始受到园林绿化部门的重视与采用。当前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1.1 政府机关大院或学校校院的行道树

机关和学校都有比较大的院地大道, 杂交马褂木树体高大, 叶形奇特, 花色艳丽, 无病虫害, 清洁干净, 很适合用于大院内的行道树。

1.2 居民小区或公园的绿化树

居民小区房前屋后的绿化, 或公园环境造景、绿地成丛栽种。特别是长江以北地区的绿化, 虽需要一些耐寒的常绿松柏、女贞、冬青搭配, 但更需要能耐寒的落叶阔叶树, 在冬季能使人们获得更多的阳光, 采用杂交马褂木非常适合。

1.3 新区景观大道立体绿化的乔木层树种

近几年来, 各地新建工业区都设计有景观大道, 其绿化多采用立体多层次树种配置。选用杂交马褂木作绿化带中的乔木层配置也非常适合。

1.4 城市街道的行道树

杂交马褂木树体大, 遮荫面积大, 病虫极少, 掉落物对行人无污染;而且叶形奇特, 花色艳丽, 观赏价值高, 也是城市街道的优良绿化树种。

2 杂交马褂木在平原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2000年前后, 长江中下游特别是长三角地区, 掀起了一股杂交马褂木种植热。但是, 仅过了不到5年, 这股热潮就烟消云散, 大批苗木荒废在田地无人问津, 甚至已经种植的马褂木也纷纷改换其他树种。原因是杂交马褂木在平原园林绿化中种植成活率低, 在养护过程也经常发生死树, 无形中影响了绿化效果, 增加了园林养护企业的成本。于是, 园林设计和施工企业纷纷弃用了杂交马褂木。经过多年的走访、调查、研究, 认为杂交马褂木在平原园林绿化中存在死亡率高现象的原因如下:

2.1 栽植地选择不当

杂交马褂木性喜光及温和湿润气候, 有一定的耐寒性, 喜深厚肥沃、适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 (pH值4.5~6.5) , 在干旱土地上生长不良, 但是特别忌低湿水涝。长三角平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带, 雨量充沛, 地下水位高;特别是6~9月的台风季节, 一旦台风过景, 地下水位长时间不退, 给杂交马褂木的生长造成了极大地影响。在江、浙、沪一带的园林设计中, 种植土的设计厚度往往只有30cm左右, 如果施工企业再偷工减料, 种植土的厚度完全不能满足杂交马褂木这种深根性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 因此成活率也受影响。

2.2 苗木处理欠缺

杂交马褂木是深根性植物, 主根粗壮, 侧根稀少不发达, 因此, 须根基本在主根上, 一旦苗木断了主根离开苗圃, 虽然带了泥球, 但须根太少;而且杂交马褂木树形高大, 叶面宽, 水分蒸发量大, 会影响了成活率;尤其是园林工程中使用大规格苗木会受影响。

2.3 栽植土处理不到位

在城市的园林工程中, 大多数施工地点都需要填方, 为了节省成本, 施工企业往往用建筑工地挖出的轻质淤泥填方, 这种轻质淤泥通透性极差, 根本不适合植物的生长。

3 提高杂交马褂木成活率的种植技术

3.1 苗木的预处理

计划出圃的杂交马褂木, 应提前几个月或者1年进行截根。方法是把主根从基部截断, 促进须根的生长;苗木出圃时, 尽量带大泥球, 一般要求泥球直径是苗木基部直径的8~10倍左右。如果设计方允许, 最好截干、修剪枝叶。起苗、装车、运输等环节时间安排尽量紧凑, 运输过程要盖好毡布, 防止苗木过分失水, 从苗圃到种植地的距离不要太远, 尽量在种植地周边采购苗木。

3.2 选择适宜的规格苗木

设计单位要尽量设计小规格的苗木, 杂交马褂木的苗木如果胸径在5cm以下时, 加上其他一些措施, 成活率都会很高。

3.3 科学栽植与养护

川西平原园林论文 篇3

一、培育壮秧

1. 选用高抗丰产品种

良种是水稻高产的前提, 而作为高产的杂交稻品种应具有高产、高抗、优质, 适应性的特点。按照“优质、高抗、高产”品种当家的原则。适合该县组合为:中迟熟品种F优498, 宜香2084, Ⅱ优498、富优21、天优华占;中早熟品种选用B优840、川香3号、瑞优425;扩大示范品种:川优8377。

2. 适时播种

为了安全抽穗且后期抗倒伏, 应结合品种生育期长短适时播种, 一般中迟熟品种宜在3月23~27日播种, 中早熟品种播期宜在4月1~3日播种。

3. 苗床准备

一般按秧本比1∶10备足秧母田。秧母田宜选择地势高, 爽水透水, 背风向阳, 排灌方便, 肥沃疏松, 无病虫、杂草少的田块。增施腐熟有机肥, 按每亩苗床施过磷酸钙50kg、尿素25kg, 于播种前7~10天施于田内。翻耕均匀, 开沟做厢, 厢面宽1.33m, 沟宽50cm, 沟深17cm, 要求厢面平整, 播前浇足底水, 浇透水的标准是0~10cm土层内处于水分饱和状态, 即土壤湿透但没有积水。每亩苗床地用150g辛硫磷对水20~30挑均匀泼施, 杀灭虫下害虫。

4. 种子处理

将精选谷种放入20%三环唑1 500倍液中浸泡12~24小时后捞出, 用清水洗净, 滤去多余水分待用。

5. 播种

将清洗过滤多余水分后的谷种倒入盆中, 按每包“旱育保姆”350g包衣1~1.5kg谷种的比例放入“旱育保姆”搅拌均匀, 即包即播种 (注意包衣种不宜放, 应现包现播, 否则易结饼, 增加播种难度) 。

6. 盖种除草

用厢沟内细土盖种, 盖种不宜过厚, 以不见谷为宜, 盖种后将旱育秧专用除草剂均匀喷施于厢面, 不漏喷, 不重喷。若盖种土过干, 应先喷施适量清水后再喷施除草剂以提高除草效果。

7. 搭拱盖膜

各个拱间距1m, 拱高0.43m, 盖膜保温保湿。

8. 苗期管理

出苗前将膜压严压实, 出苗后, 若晴天温度高于35℃, 应于上午10时前揭膜两头通风降温 (避免在下午揭膜) 。二叶一心后, 可揭膜于沟内, 雨天盖膜防雨防冻, 晴天揭膜防烧苗。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 注意防治立枯病, 可用70%甲霜福美双 (宝福斯) 可湿性粉剂20~30g。三叶期防苗瘟, 用40%富士一号100m L对50kg均匀喷雾。三叶前保湿, 三叶后控水。未使用“旱育保姆”的苗床需用浓度200mg/L的多效唑喷施叶面, 有利于促根, 增蘖, 抗旱, 增加秧龄弹性。亩用尿素10kg对水均匀泼苗, 泼后用清水洗苗。

二、适时早栽, 栽足基本苗

蔬菜田块, 叶龄3.5~4.5叶, 秧龄30~40天为宜;小麦和油菜田, 秧龄控制在50天左右, 移栽越早越高产。

1. 宽窄行栽培

早熟品种窝行距按4cm× (5+9) cm移栽, 中迟熟品种按4cm× (6+9) cm移栽, 亩保证有1.4~1.8万窝, 每窝3~4苗。

2. 优化定抛

行距26cm, 窝距13~17cm, 4m开厢, 亩抛1.5~2.0万窝。抛秧时田面花花水, 土壤稍粘的田块提前1天整田, 待泥浆沉淀后再抛秧;土质过砂的田, 整地后及时抛秧。

三、平衡施肥

水稻高产栽培应合理施肥, 氮、磷、钾比为2∶1∶2。其中氮肥的底肥、分蘖肥和穗肥比例5∶3∶2。磷肥一次性底施。钾肥用于分蘖肥和穗肥的施用比例为1∶1。

四、高效灌溉

分蘖前期, 实行湿润或浅水干湿交替灌溉, 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分蘖后期, 应及时晒田挖苗, 做到“苗到不等时, 时到不等苗”。早中熟品种达到16~18万苗/亩及时晒田控苗。大部分水稻应按6月15日左右开始晒田控苗。旺苗田重晒, 弱苗田轻晒。复水后干湿交替灌溉, 不宜断水过早。

五、综合病虫防治

为确保水稻高产品质安全, 应采取综合防治方法, 根据预测预报及时施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穗瘟病亩用40%富士一号100m L对水喷雾;螟虫亩用48%毒死蜱乳油80~100mm对水喷雾。

上一篇:提高空间下一篇:电视灯光设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