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

2024-10-17

ICU病人(共10篇)

ICU病人 篇1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 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 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1]。为了促进ICU病人的早日康复, 提高ICU病人的护理质量, 现介绍ICU病人的健康教育如下。

1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1.1 进行准确的评估

护士是病人健康教育的主要施教者,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还要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 收集与病人有关的各方面信息。ICU病人通常从手术室、急诊室或医院内的其他科室转入, 病情危重。护士应正确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文化背景、以往学习经历、学习能力及健康需求, 掌握交流技巧, 善于引导, 收集有关信息, 为下一步制订计划提供依据。

1.2 针对病情确立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即通过教育后期望达到的行为。在病人的健康状态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 将估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定病人缺乏哪些知识、技能, 考虑他们的文化程度和影响学习的生理、心理因素, 制定教育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实现知识、信念、态度和行为转变。

1.3 制定合理教育计划

ICU病人教育活动周期通常较短、灵活性较大、影响因素较多, 为保证教育工作落实, 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 应重点突出, 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护士长与教育骨干集中人力, 查阅有关资料, 共同对各系统某些疾病进行全面分析、评估, 找出共性及个性健康问题, 进行教育内容的计划, 拟定出标准教育计划, 以便护士在制定某病例教育计划时参考, 再根据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进行选择、增减, 根据各影响健康的危害性以及重要性, 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 合理安排教育内容。

2 教育方式

2.1 口头讲解

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针对病人的病情, 讲解疾病过程、症状处理、用药、危险因素处理、使用各种监测仪器的目的、注意事项、术前术后的指导、恢复期的锻炼、出院后的不良行为习惯纠正。随着病情发展程度有计划实施, 结合日常护理活动进行, 如晨夜间、治疗护理时、巡视病房与病人交流时均可进行口头讲解。

2.2 提问回答

重视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一方面鼓励病人提出问题, 由护士予以解答。另一方面选择已讲过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进行讨论, 从而加深病人对讲解内容的认识及理解, 从中可评价出病人接受教育后的掌握程度、效果。对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病人, 如气管插管、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等病人, 意识清楚、手可以活动的, 可通过病人的表情、手势、口型等进行交流, 也可在纸或手上进行简单的文字交流。

2.3 示教模仿

由护士进行示范操作等, 然后让病人演示操作方法, 模仿训练。如:术后卧位、翻身、咳嗽、排痰、手语、早期床上功能训练等。在病人训练时加以纠正和指导, 直至掌握为止。

2.4 文字图册阅读

对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病人, 采取健康教育小册子、宣传卡片、图文像册等书面形式, 将教育内容交给病人自己阅读。对于需进行书面教育的病人, 护士应给予必要的解释, 使病人正确理解教育的内容。

3 ICU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全过程

ICU病人入院时一般属于急性期, 病情危重, 不宜与病人多交谈。有的病人处于昏迷、休克、手术麻醉后未清醒状态, 无法按常规实施教育。此时应有针对性地让病人了解教育内容。如针对某疾病, 设计一套图册, 每页分别将疾病各个阶段应采取的卧位姿势、活动范围、饮食要求等绘图显示, 将画册悬挂在病床旁易视处, 根据病情及时进行翻页, 嘱病人模仿执行, 予以配合治疗, 这种形式也有助于其他医护人员、家属随时了解有关要求, 督促指导。ICU病房清醒病人易产生孤独、恐惧、寂寞感;昏迷、麻醉清醒后的病人时常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 所以心理上的健康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在可能条件下, 护士应在病人的视野内活动, 说话时靠近病床, 态度和蔼, 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应了解病人的视、听、运动、感觉、理解与语言交流能力, 切忌只注意监护仪上的信息, 机械地做治疗、翻身等操作而忽视病人的存在。随着医疗事业突飞猛进发展, 医院内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 各种特殊诊疗检查项目的日趋繁多, 做好诊疗、检查、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 让病人了解其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 可获得病人及其家属的支持与合作。

ICU病人 篇2

临床各科室:

为加强内科ICU病人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和化解医疗风险,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内科ICU病人管理规定:

一、内科ICU设置主管医生一 名,由内科选派一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对ICU入住病人全面负责。该医生主要以ICU的病人管理为主,适当分管普通内科病人。

二、他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病人因病情需要入住ICU,由转入科的医生负责医嘱。病历及病程记录以及伤口换药,等专科情况的处理。转入时要向ICU主管医生或内科值班医生交待病情。病人在监护期间的病情变化,护士首先报告内科ICU主管医生。主管医生不在岗时报告内科值班医生。ICU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根据病情予以处置。处置不了的请相关科室的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会诊处理。

三、内科值班医生要加强对ICU病房的查房巡视及晨交班工作。为规范此项工作,特作如下规定:

1、内科ICU设立内科值班医生查房及交班登记本。每缺一次查房扣罚当班医生20元。

2、内科值班医生查房巡视时间规定:

中午12点至13点之间。下午5点30至6点30之间。

晚上11点至12点之间。第二天早上7点至8点之间。

3、内科ICU设立专门的医生交班记录本,周一至周五,白班由ICU主管医生书写,夜班由值班医生书写。周六及星期天,由值班医生书写24小时病人情况进行交班。

4、查房登记本由ICU护理组长保管及监督。月底由医务科进行审查。

5、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医务科负责解释。

2012-8-3

乐昌市中医院医务科

财务科:

为加强内科ICU病人的管理,提高质量和安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今后非内科病人入住ICU,由转入科室的医生负责医疗处置,因此这类病人在ICU期间发生的费用,请参照门诊肛肠科病人入住外科期间的方法进行核算到相关科室。(从7月1日起执行)

乐昌市中医院医务科

2012-8-3

ICU病人 篇3

【关键词】 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08-01

ICU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一种主要的急救手术方式是气管切开术,因为危重患者较低的抵抗力,较差的自理能力,对气管套管需要保留较长的时间,所以气管切开术一个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现对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的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48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男26例,女性22例,年龄31~79岁,平均59.4±5.8岁。气管切开时间6 d~3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种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操作的严格化执行:保持定期消毒与监测,病房内安静,紫外线每日都能照射入内。进出ICU室的工作人员,在衣着上要着专门的工作服、专用的拖鞋、必须戴帽子和口罩,还要及时地进行洗手,对于患感染性疾病的人员,要禁止出入ICU室。如果病员感染了高度耐药菌或者其他特殊的病菌,要对其予以保护性隔离,住单间病房。对于病室,日均使用三氧消毒机进行2次的严格消毒,按时进行通风换气作业,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人员的流动,病人要求无陪护。冷凝水和呼吸机管道等每天也都必须要更换。

1.2.2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严密化:对于进入ICU病房的患者,要严密的对患者的血压、体温、意识、呼吸、脉搏、肢体活动的变化、对光的反射及瞳孔的大小进行密切的监测观察,发现患者是否有脑疝、颅内再出血等先兆性症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的动作尽可能的轻柔,避免因为连续过度的护理操作产生医源性刺激,造成波动血压。

1.2.3气管切开操作后的良好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伤口进行严密的观察,观察是否有出血的现象,对于气管切开的局部位置,应尽可能的保持干燥和清洁,按照伤口敷料的清洁程度以及分泌物量的多少,决定换多少次药。正常情况下,每天换药1~2次即可,如果纱布被痰液浸渍,则要马上更换,对于切口周围,用使用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每天进行2次消毒操作。气囊压力保持的范围应该在低于2.45Kpa。气囊放气的时候,患者要平卧, 气管内的痰液要先被吸净,然后吸净口鼻分泌物,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因为痰多,使得气体测压不准,产生高压力或者因为发生了漏气,产生了坠积性肺炎。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2.1两组的预后情况对比

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1.67%(22/24),对照组为79.17%(19/24)。两组的成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2.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1/24),对照组为16.67%(4/24)。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见表2。

3讨论

ICU气管切开后,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是合并肺部感染,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的病情关系密切,比如有其他合并性疾病、高龄、较低的FEV1/FVC、有较长的吸烟史、营养不良等等;因为较长的手术时间,较多的术中失血,在手术后,长时间的采用抑酸剂、PCEA等等:这些就会减弱老年人的呼吸肌力量,使得其咳嗽能力被降低,使得患者进行深呼吸(清除痰液)的能力也被降低;如果患者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史,这些都使得患者的储备能力和呼吸代偿能力较差;在手术的负面影响下,比如伤口的疼痛等等,这些都会延迟老年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本研究对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研究分析,按照具体的结果,可以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优势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得护理质量被提高,非常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双玲,王东信,吴新民,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03-504.

急性肝衰竭病人的ICU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肝衰竭病人52例, 男32例, 女20例, 年龄9岁~75岁, 平均年龄45岁;其中重型肝炎42例, 食物中毒4例, 药物性肝功能损害2例, 百草枯中毒2例, 妊娠急性脂肪肝1 例, 横纹肌溶解1例。

1.2 方法

52例病人均接受禁食, 保肝、抗感染、支持、营养、人工肝和血液滤过治疗。35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52例病人均实施一对一的专人特护。

2 结果

52例病人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 35例病人成功救治, 17例病人死亡。无一例发生护理问题。

3 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监测

病人入ICU后, 立即予心电监护, 监测基本生命体征, 氧气吸入, 遵医嘱完成各种实验室标本的采集, 并掌握病人的异常实验室结果, 尤其是肝功能、肾功能, 血凝常规, 血氨, 血常规的监测。为便于掌握病情进展情况, 可将重要指标写于床边的护理记事板上, 予专人专护。

3.2 重要管道的护理

①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由于急性肝衰竭病人的凝血功能障碍和水肿情况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 浅静脉穿刺常不易进行, 且不利于抢救。所以病人入科后尽早的进行深静脉置管, 可以更好地进行抢救和治疗。常规予一路深静脉置管, 行人工肝和血滤时需开通两路深静脉通道。一路为输血输液通道, 一路为人工肝及血滤通道。②人工气道的护理。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需立即予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在机械通气期间, 根据痰液的情况适时吸痰, 痰液黏稠者予超声雾化每天2次~4次, 每次15 min,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胶布的固定是否牢固, 如有松动潮湿需立即更换。为防止计划外拔管, 可对烦躁、意识不清的病人适当的约束, 或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本组无气道阻塞及气管插管脱出病例。③胃管的护理。依据病情置入胃管, 行禁食、胃肠减压。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及时倾倒, 更换和记录。④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急性肝衰竭病人多迅速出现肝肾综合征, 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衰竭, 所以尿量的监测对病情的判断尤为重要。本组病例中52例病人均予留置导尿并采用子母式精密尿袋, 每小时记录1次量和性状, 动态的了解出入量情况。

3.3 基础护理

①口腔护理。急性肝衰竭病人因禁食、抵抗力降低等原因引起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 容易引起口腔感染, 所以口腔护理非常重要。由于病人的凝血功能障碍, 本组病例均采用口腔擦洗方法, 每天2次, 先用pH试纸测量口腔内pH值, 再选择合适的护理液, 擦洗时动作轻柔, 以防损伤口腔黏膜, 引起出血。一旦出血可予云南白药撒在创面上进行止血。本组病例中18例发生黏膜出血, 无一例发生口腔炎。②皮肤护理。急性肝衰竭病人由于水肿、绝对卧床, 长时间的血滤, 胶布粘贴等因素, 容易发生压疮, 尤其是骶尾部和双足, 所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可以将压疮的风险降到最低。在入科时依据braden评分, ≤16分者, 骶尾部均予安普贴保护, 双足局部抬高, 更换气管插管胶布时, 先予3M伤口保护膜喷涂粘贴处, 待干后再贴胶布。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发生压疮, 5例发生胶布粘贴处皮肤破损。

3.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 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2]。是急性肝衰竭进展的表现, 本组46例病人出现肝性脑病。护理措施:①定时意识状态的评估, 神经系统的检查;②监测血氨;③根据医嘱予食醋稀释后保留灌肠, 酸化肠道。肝肾综合征:分为2种, 一种是肾组织学无异常的功能性肾衰竭, 另一种是出现肾小管坏死的器质性肾衰竭[3]。本组病例中44例病人出现肝肾综合征。护理措施:①准确记录出入量, 入量包括所有进入体内的液体总量, 出量包括尿量、腹水量、胃肠减压引流量及人工肝和血滤时的超滤量等;②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③观察记录水肿情况, 每班测量腹围。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多因病人的凝血功能障碍引起。本组病例中1例病人出现颅内出血。护理措施:①监测病人的意识和瞳孔的变化;②监测病人的血常规, 血凝常规;③准确输注血制品及止血、促凝的药物。

3.5 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发病急、病情重, 治疗难度大, 病死率高, 且早期病人多意识清醒, 所以病人及家属常难以接受, 易出现恐慌、无助心理。护理人员应有目的、有计划的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使其以较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本组病例中2例在入院后出现谵妄、幻听等现象, 经医护人员的开导、鼓励及家属的陪护症状减轻。

参考文献

[1]周新民.急性肝衰竭病情评估与处理[J].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1, 22 (2) :26-30.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J].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41-248.

ICU病人 篇5

关键词 脑出血 穿刺抽吸术 重症监护

資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月行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病人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39~81岁,平均64.8岁,其中54例有高血压史2~20年。入院时意识状态:神志清楚2例,嗜睡16例,意识模糊5例,浅昏迷35例,深昏迷22例,瞳孔不等大、光反射消失24例。头颅CT显示: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见表1。住院期间发生再出血2例,脑疝20例,合并消化道应激性溃疡32例,尿失禁75例,鼻饲58例,亚低温治疗仪降温32例,气管切开7例,呼吸机辅助呼吸32例。自带压疮1例。经微创手术治疗护理好转痊愈出院41例,死亡2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继续抢救治疗自动出院的病人17例。平均病人住院日20天。

术前准备:手术前对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对疼痛、烦躁者应用镇静剂,剃头备皮。患者或家属签定手术同意书。

药品的准备:①消毒剂:2%碘酒、75%酒精;②药品:0.9%生理盐水、尿激酶、甘露醇、速尿、利多卡因、镇静镇痛剂、止吐剂、止血剂、降压及心肺复苏类药物等。

专用器械准备:血肿穿刺手术包、一次性5ml和20ml注射器各1副、无菌手套、无菌引流管、无菌引流袋、纱布、胶布、甲紫、常规消毒盘等等。

手术环境准备:环境每日用有效消毒剂擦拭及紫外线照射2次,照明良好,备急救药品车及抢救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

术后ICU重症监护要点包括:①病情观察;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各种管道的管理;④口腔及角膜的护理;⑤皮肤护理;⑥营养的护理;⑦保持大小便通畅;⑧给予心理支持;⑨瘫痪肢体的正确摆放与保持。

讨 论

我院神经内科已开展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近20年,收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自2003年神经内科ICU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急危重症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得到生命的挽救和生命支持。提高了脑出血病人治愈率和好转率,缩短了病程,降低了死亡率和残废率,提高了病人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5.

2 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13.

神经外科ICU病人鼻饲的管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带鼻饲48例的资料,其中脑外伤18例,脑出血10例,肿瘤7例,脑血管病13例;男33例,女15例,男∶女=2.2∶1;年龄6~80岁,平均43.5岁;GCS评分3~5分者31例,6~8分者8例;45例未发生返流,3例发生返流,其中2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因返流并发吸入性肺炎。

1.2 方法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鼻饲前将气管内痰液及口鼻腔内分泌物等吸净,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 min内尽量不进行吸痰操作,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1.2.2 妥善固定、监测胃管深度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加鼻饲患者的意识均为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缺如或严重减弱。因此插胃管要防止误入呼吸道。常规的插入长度是45~55 cm,目前常用的硅胶胃管最末端一侧孔距顶端为8 cm,若按常规插入,此管孔正处于贲门以上的食管内,当注入饮食后易返流于咽喉部,故应延长长度8~10 cm。有研究表明胃管插入至55~65 cm时,抽出胃液为碱性,说明胃管前端已达空肠,可使食物返流率明显降低[1]。鼻饲管插入后,常用3种方法联合应用,常用的方法有:听气过水音、观察水下气泡、回抽胃内容物,以确定在胃内。当护士不能用常规方法鉴别时,可报告医生行X线片确定鼻饲管的位置,此方法最有效[1]。妥善固定胃管,可用布制胶布在胃管缠绕1圈再贴在鼻子上,并用标示纸写上置管时间,刻度,防止胃管脱出。对躁动患者要给与约束带适当约束,防止拔管。每次喂食前均应检查胃管位置及刻度。

1.2.3 保证鼻饲的正确体位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通常体位是抬高床头15~30°,此体位正适合鼻饲的要求。但是有文献报道床头抬高≥30°的半卧位是减少返流的最佳体位,有利于减少返流,床头不能摇起可用枕头等垫高。对意识障碍患者抬高床头30~40°或半坐卧位,可减少痰液蓄积的发生。鼻饲后应保持床头抬高30~60 min,有利于食物消化,促进胃排空,防止体位过低导致食物逆流。实践证明抬高30~40°减少返流引起误吸的危险是合理的,是一种简单又经济的方法。

1.2.4 严密监测胃残留量

鼻饲前回抽胃容物以确定胃残留量,持续鼻饲者每4~8 h监测一次,间断鼻饲者每次鼻饲前监测。如胃液残留超过50 m L需延缓鼻饲,待胃液残留量减少再进行鼻饲;当残留量≥150 m L时证明胃动力差,强行鼻饲易引起呕吐,应暂停鼻饲,报告医生,可遵医嘱使用胃动力促进药,增强食管下端括约肌屏障压的同时增加胃蠕动,促进胃肠排空,减少返流,如吗叮林10 mg鼻饲,3次/d。

1.2.5 鼻饲饮食时要适时适量适温缓慢匀速

常规鼻饲时应间隔2 h,每次注入量不超过200 m L。但在临床中,神经外科患者因创伤和手术给机体带来了重大损伤,胃肠功能紊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鼻饲饮食的前几天,应少量多次注入,禁油腻的鼻饲液。另外,鼻饲饮食的种类也应根据患者伤前的口味喜好而定。同时观察患者胃肠恢复情况。注入速度应缓慢,禁止用力推注,饮食的温度应保持在38℃~4 0℃为宜。灌注药物时要碾碎溶解后灌注,牛奶和果汁要分别灌注,以免产生凝块堵塞鼻饲管。也可选择鼻饲营养液,鼻饲营养液的应用及选用不当均可引起腹胀、返流。临床上选用能全力作为鼻饲营养液,能全力是整蛋白纤维混悬液,含有6种膳食纤维,营养全面均衡,符合生理。膳食纤维经肠内细菌酵解后产生短链脂肪酸,不仅可以供能,主要能促进肠黏膜组织生长,维护肠道功能,同时具有低产气量,可以双向调节腹泻和便秘,减少腹胀、胃潴留等发生,患者耐受性好,且肠道副作用少,可以降低返流引起误吸的发生率。使用前先摇匀,输注时注意无菌操作,已经打开的营养液在冰箱内不得超过24 h。输注时注意病人的反应,遵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原则,将输注管通过输液增温器加温到35~37℃,使胃肠功能更好的适应,以避免产生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

1.2.6 气套管气囊的护理

气管切开影响喉功能,抑制咽部运动,使喉的保护性反射消失,气管内套囊压迫上部食管括约肌群,使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功能下降,气囊充气不足或漏气也是导致胃内容物返流原因。最好选择使用带有低压高容量套囊的气管套管,气囊充气应分次少量注入,以刚能阻止漏气为度,一般小于10 m L,但要随时观察套囊的充盈度,如充气不足或破损,应及时补充或更换。气囊充气合适,加上及时清除气囊上方潴留物,可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流入气道。气囊放气时间应选在鼻饲后2 h或下次鼻饲前,放气前应吸净口腔和气道内分泌物[2]。气囊的护理常规规定2~3 h放气一次,时间5~10 min。而现在新的观点认为,如果没有指征,气囊放气是不需要的。原因是气囊放气后1h内气囊压迫区毛细血流难以恢复,5~10min更不可能恢复。尤其对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条件高的危重患者,放气会导致肺泡通气量不足,会可能引起循环波动,且增加分泌物吸入,诱发低氧血症。

1.2.7 口咽部护理

常见误入气道的物质有3种,口咽细菌、微粒物质和酸性胃内物质[3]。而这些物质误入气道是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因素,而气管切开加上留置胃管更增加了这种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并做好口腔护理,每天3~4次,可防止细菌向下移行,也应在气囊充气情况下进行。所用溶液应选择口腔内p H值采用相应的漱口溶液。有研究表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咽清洁,可有效清除口咽部分细菌定植,降低返流误吸的发生率。

1.2.8 注意翻身叩背的时间

重症患者为预防压疮,翻身叩背及多种体位的变换将反复进行。为避免返流误吸,翻身叩背应在鼻饲前30 min进行,注入饮食30 min内禁止翻身叩背。

1.2.9 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鼻饲返流及误吸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咳嗽反射降低甚至消失,返流现象不易发现[4]。因此,在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吸痰时严密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有报道[4],测定患者鼻饲1 h、2 h后口咽及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其含量为阳性。也可用葡萄糖氧化酶试和血糖仪测定痰中是否含糖,当数值超过111 mmol/L时为阳性。一旦发现气管内少量返流,可反复用生理盐水,每次5~10 m L气套管内注入,2~3 min后吸出,以进一步冲洗气管内异物,且刺激患者咳嗽,咳出深部异物,无咳嗽反应的,也可多次冲洗及时吸净。大量返流误吸可造成患者窒息,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吸出气道内的吸入物,并抽尽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

2 结果

本组48例重症患者,45例未发生返流,3例发生返流,其中2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因返流并发吸入性肺炎。

3 讨论

3.1 发生返流的原因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不能经口进食,为了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为了保持肠黏膜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完整,防止菌群失调等因素,除了有留置胃管禁忌证的,都必须给予留置胃管;加之气管切开使口咽部和下呼吸道的屏障直接受到损害,胃反射抑制排空延迟,胃肠张力降低,且气管切开吸痰时又可导致腹压增加;再加上神经外科患者颅内压增高的影响;这些都加重了鼻饲后返流的发生。发生返流引起误吸又是临床上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轻者引起吸入性肺炎,重则可致窒息死亡。因此预防返流是十分重要的。

3.2 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发生鼻饲返流与吸痰时间、胃管插入长度、鼻饲体位、胃残留量、鼻饲液的温度、速度、量、气囊的护理、翻身叩背的时间、口咽部护理等有关,目前采取以上的护理措施,得到了积极的治疗效果,返流率明显减少。返流后发生误吸,成功救治是关键环节,因此护理人员要具有主动发现问题及超前的护理意识。

综上所述,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预防鼻饲返流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预防和严密监测,对患者出现的情况进行判断处理,对各种能引起返流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才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才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患者的费用,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HU DM,YANG BY,ZHANG Y.Care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of nasal feeding[J].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2005,21(7A):73.Chinese

[2]SHI JP.Nursing experienc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artificialairway[J].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2008,13(8):1097-1098.

[3]耿玲,宋西娟,来纯云.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更换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A):39-40.GENG L,SONG XJ,LAI CY.Analysis of factors responsiblefor changes of artificial airwa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echanicventilation[J].Nursing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Army,2008,25(4A):39-40.Chinese

ICU病人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依据诊断标准[1]、痰培养、药敏试验和定期床边摄X线片确诊, 其中男19例, 女21例;年龄最小45岁, 最大74岁, 平均56.4岁。其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0例, 食管癌术后6例, 脑梗死4例。

1.2 方法

30例患者先常规吸吸出痰液后立即送检。根据痰培养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等G-杆菌给予泰能静脉点滴,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给予万古霉素静脉点滴, 真菌感染给予氟康唑脉点滴。

2 结果

30例病人共培养出15种细菌, 多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其中杆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糖寡氧平胞菌, 大肠艾希氏菌、球菌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药敏试验针对性选用抗生素结合局部和全身治疗护理6~12d后24例痊愈, 6例好转, 无1例死亡。

3 肺部感染原因分析

3.1 气管切开因素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为ICU患者最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 但也为细菌进入呼吸道黏膜提供了门户。气管切开插入时导管损害了气道;与气管切开空气直接通过气管导管进入下呼吸道失去了呼吸道加湿湿化和屏障作用, 呼吸道的改路使未经湿化气体直接进入气道, 使滞留在呼吸道的分泌物逐渐浓缩干燥, 不易咳出, 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道导致细菌侵入。

3.2 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特别是个别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另外, 患者自身因素也不可忽视。ICU中的患者由于在各种疾病和创伤影响下, 机体防御机制严重损害, 抵抗力差, 病原体很容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

3.3 医用设备的影响因素

肺部感染的危险性随吸痰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吸痰时无菌操作不严格, 吸痰管、吸痰液的污染, 雾化吸入时喷雾产生的带菌颗粒, 都是导致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供氧湿化器、雾化器、复苏术, 吸痰器, 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3.4 药物因素

ICU病房是危重病人集中地方, IUC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应用率较高。并且多为广谱、联合、大剂量应用, 未严格按照细菌学检测用药, 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 抵抗力下降, 导致机体防御屏障破坏, 造成耐药株增多, 菌群失调, 也会使肺部感染的发生增加。

4 护理对策

针对上述众多原因分析, 为预防控制ICU肺部感染的发生, 本文总结着重以下几个环节做好护理。

4.1 呼吸道护理

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 加强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清洗液;术前应培训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病情允许时头部抬高30度, 尤其是鼻饲时头部应抬高30~45°。术后配合雾化吸入, 加强吸痰, 利用拍背叩击、体位引流、震颤等综合胸部护理措施来排痰, 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加强炎症的吸收。做好呼吸机管路护理[2]。

4.3 做好医护人员手的消毒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握正确的吸痰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机械通气者。吸痰时应注意合作, 与呼吸机呼吸回路连接处应消毒后脱开再吸痰, 吸痰时由浅而深。拔出气管导管或气囊放气前要充分吸净口腔内和咽部分泌物。病人口腔和咽部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感染源, 吸净气囊上方的滞留物很重要。气囊充气时可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口腔、鼻腔, 在气囊放气前和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消除气囊上的滞留物。

4.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手的消毒, 严禁细菌、病毒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 在接触每例患者前, 医护人员应戴一次性手套。正确的洗手是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ICU应保持清洁和空气新鲜, 具有良好通风设备, 设置空气过滤设备;每日定时对室内进行紫外线消毒, 定次数对地面用消毒液拖地;加强对各种物表用消毒液擦拭, 每月进行空气监测床铺、床单、被服消毒后使用。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 湿度保持在60%~70%[3]。

4.5 合理应用抗生素

医院建立抗生素合理应用制度, 严格遵照执行;根据细菌培养结果, 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 避免菌群失调。

综上, ICU患者的肺部感染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 作为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应给予重视, 并采取各种护理措施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避免肺部感染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素华.昏迷病人ICU内肺部感染护理对策[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 13 (15) :2182.

[2]魏莉萍, 黄晓哲.预防和控制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 (6) :F0002.

ICU病人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 男35例, 女13例, 年龄3~72岁。其中多处骨折伴呼吸功能障碍或多器官功能衰竭32例, 颅内出血6例, 血气胸10例, 其中33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3天以上, 3例病人截肢。病员意识在入院一周内清醒。该组伤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包括恐惧、焦虑、无助、悲痛、气愤、警觉、麻木、抑郁等情绪反应;心慌、气喘、肌肉抽搐、疲乏、头晕、头痛、失眠等生理反应;感知觉异常、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闪回、思考与理解困难、对治疗不配合, 对生活失去兴趣等认知障碍;并出现行为退化或角色过度、下意识动作、坐立不安、拒食等行为异常。

2 方法

2.1 评估

车祸发生早期, ICU病人身心均受到重创, 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对于清醒的可交谈的病人, 可以通过临床观察和访谈来评估其心理状态。对于带有人工气道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以及思维混乱的病人, 因其无法用语言表达或不能正确理解和表达, 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面容、表情、手势、口形等来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以及手写简单的文字进行交流, 从而评估病人的心理及需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估和筛查:A唤醒 (Arousal) 病人的情感反应、痛苦的程度, 是否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等。B行为 (Behavior) 了解病人有无异常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对病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C认知 (Cognition) 了解是什么样的认知障碍及认知损害程度。

2.2 干预

针对评估的A、B、C所了解的情况实施心理急救, 包括以下八项核心行为:

2.2.1 接触与投入

以非侵入性、尊重的、富有同情心的态度主动接触病人, 征询病人的同意后和其谈话, 向其确保谈话有某种程度的隐私性和保密性, 并完全专注在他们身上, 避免环顾四周或是分心。ICU病人病情危重, 护理工作量大,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护理质量, 保证对每个伤病员的心理急救及时、有效和连续的进行, 我科确立了首诊责任小组制, 即一个责任小组由相对固定的成员组成, 一个小组负责几名固定的病患, 完成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而第一个接诊的护士为该病员的责任护士, 负责陪伴病人, 监护病情, 评估心理状况, 向家属了解受伤情况, 被救经过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心理干预措施。接触相对固定的医护人员有利于培养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靠感。

2.2.2 安全与舒适

灾难后立即恢复一种安全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提升安全和舒适的感觉可以降低痛苦和担忧的程度。

努力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尽可能的考虑到温度、照明、通风、消毒等。保持干净整洁的床铺, 协助病人采取合适的体位, 对疼痛、神志不清、兴奋激动、有自伤行为的患者, 遵医嘱使用镇静、镇痛药物, 给予适当的约束以保证病人躯体舒适和安全。

ICU内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很强, 在可能的条件下,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的视线内活动, 进行各种操作时要有条不紊, 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 减少病人的不确定感, 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与病人说话时靠近病床, 沉着镇定, 语速放慢, 用简单易懂的词汇。重视非语言交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我们对别人产生的影响, 7%通过话语、38%通过语调、55%通过肢体语言。非语言性的交流对于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等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极其重要。为此我们准备了常见需求卡、写字板、与病人商定特定手势表达的意思, 从而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另外, 为患者擦浴, 按摩及口腔护理既可增进护患感情, 又可及时观察到患者的运动、感觉状况及皮肤的改变等病情变化, 通过握手、抚摸、亲切的呼唤让病人 (包括神志不清的病人) 感受到我们就在他们身边, 有人陪伴。通过耐心、恰当的解释让病人了解他的处境和状态, 总之, 护理人员应尽力达到与其沟通, 并及时给予应答, 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痛苦。

2.2.3 稳定情绪

安抚、指导情感上失控的患者倾听和理解:对于主动交谈的病人, 要耐心倾听, 让病人能够讲出他/她的想法和感情, 并做适度的回应, 不要打听创伤经历的细节, 因为早期过分的关注可能会形成再次伤害, 更不要将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对方。如果病人拒绝你提供的帮助, 那么尊重他/她的决定, 并且向他/她表明在他需要的时候怎样得到帮助。

运用语言和行为上的支持, 帮助病人适当释放情绪, 恢复心理平静, 必要时给予放松训练。

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关注、解释和确认, 减轻疑惑, 从而使情绪稳定。

2.2.4 信息收集

确认即时的需求和关注, 收集相关信息, 并进行心理急救干预。

2.2.5 实际性的帮助

为即时的需求和关注提供实际的援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为病人提供水和食物, 创造低噪音的环境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烦躁、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所以不用的仪器要关掉;监护仪的音量尽量关小;护士进行一切护理操作、说话、开关门及走路要轻, 严禁谈笑及高声喧哗, 以尽量降低病房内的噪音。病房每张病床都配有拉帘, 进行擦浴、导尿、灌肠以及大小便时, 要及时遮挡以免暴露病人身体, 维护病人的自尊心。

2.2.6 与社会支持建立联系

帮助患者与主要的支持来源建立短暂的或持续的联系, 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和社区帮助资源, 以重塑希望。Herth[4,5]认为患者所得社会支持越多, 其希望水平越高。根据Roborts[6]的研究, 影响患者希望的因素有二, 一是影响患者的心理因素, 如疾病和对压力的应对能力等;二是患者所感知的外部因素, 即社会支持。我们积极通过120及公安机关为病人与家人取得联系。让亲属在探视时间与病人交谈, 帮助病人活动、按摩四肢, 并给病人亲手做可口的饭莱等, 使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 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调整探视时间;进行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有研究[7]表明重症患者家属在亲人入住ICU后, 普遍存在较重的焦虑情绪。从事ICU工作的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患者的同时, 必须兼顾ICU患者家属,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 增强他们的信心!加强重症患者的家庭支持能力。

2.2.7 应对的信息

为病人提供应激反应的应对信息, 承认在事故发生后心理调节的普遍模式的范围内对极度应激的正常反应, 要建立"合理即正常"的理念。帮助病人重新指向建设性、支持性的行为, 提供获得控制感的机会, 从而减少痛苦并促进适应性功能。

2.2.8 与合作性服务建立联系

帮助患者与目前和将来所需的服务建立联系。如为病人联系上级医院的远程会诊;与假肢制作中心联系, 为截肢病员制作假肢等。

3 结果

经过早期及时有效的心理急救干预, 48例重伤病人在ICU期间的危机心理状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在后期治疗中, 情绪相对稳定, 能积极的配合治疗, 3例由于病情危重经治疗抢救无效而死亡, 其余病人病情稳定转回病房治疗。后续跟踪回访均未出现创伤性应激障碍 (PTSD) 。

4 讨论

ICU重症车祸病人常常遭受的是躯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护理人员是事故发生后最早、最直接接触病员及家属的专业人士, 在救治过程中, ICU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护给护士提供了观察和评估当事人危机反应的机会, 能够把握最佳的干预时间而不影响治疗。如果在ICU接受阶段性治疗期间将心理急救干预同健康照料整和, 护理人员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在救治监护过程中,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急救和干预, 将有利于患者促进身心尽早康复。护士作为医疗行为的执业人员, 具有医学心理学的受训背景。在心理医生缺乏的具体国情下, 护士不失为危机干预的可用资源, 他们有机会、有责任、有资格参与危机干预的临床工作[1]。但是当所处理的问题超出个人能力范围时, 要及时提供转介/转诊服务, 或者主动向其他专业人员求教;另外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避免出现耗竭和替代性创伤。可见, 在交通事故早期, 对ICU重症车祸病人实施心理急救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护士具有心理急救干预的时间和专业优势, 但知识和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国国立儿童创伤应急中心, 编.心理急救现场操作指南[M].太原:希望出版社, 2008:1-2.

[2]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6:15-16.

[3]黄津芳.强化危机意识发挥护士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6) :478-480.

[4]Herth 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l of hope and level of coping responsesand variable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Oncology Nursing Forum 1989.16 (1) :67-72.

[5]Herth K.Abbreviated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 development psychometricevaluation[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2, 17:1251-1259.

[6]Roborts SL.Behavioral concept and the critical ill patient[J].Ind.ed Norwalk:Appleton-contory-croft, 1986.45-86.

ICU病人 篇9

1 高危因素

1.1 病人的易感性

住ICU的危重病人常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外科严重创伤,大出血、休克,大面积烧伤,大型手术后;内科严重疾病有糖尿病、脑出血、血液病、其他恶性肿瘤等,使得机体天然屏障(如皮肤、粘膜)遭到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致医院感染。另外住ICU的病人常年龄较大,年老体弱病人,常因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减退,使其成为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

1.2 创操作多,侵入性导管放置成为感染的重要原因

ICU病人常留置动、静脉置管、漂浮导管等,以便快速输血、输液、用药或进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监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气管导管行人工通气,辅助呼吸,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或鼻饲流质,留置尿管以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体液及伤口置入各种引流管道,如脑室引流管、胸腹腔引流管、胆囊造瘘管、膀胱造瘘管等,以便引流。这些置入管道使病人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自然防御机制被破坏,从而成为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易于感染。

1.3 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耐药菌株容易产生,条件致病菌活跃、增殖而致病。如病从出现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泌尿系真菌感染等。

1.4 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应用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激素应用,使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合并感染。如器官移植病人术后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应用,恶性肿瘤病人使用的许多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等,均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极易造成感染。

1.5 其他药物的应用

其他药物应用的副作用。如预防应急性溃疡而使用的抗酸剂。H2受体抵制剂等,可使胃液碱化,促进革兰氏阴性杆菌增殖,细菌移位定植而致感染。

1.6 胃肠外营养的应用

完全胃肠外营养,影响肝功能,且改变肠内菌群,使得肠内厌氧菌繁殖活跃而致感染。

1.7 ICU病室环境因素影响

(1)多种危重病人同住一室,成为主要感染源。

(2)查房、治疗、护理内容多,使得室内医务人员流动性大,各种操作频繁,如操作不规范易造成交叉感染。

(3)各类参观、探视人员多,且流动性大易将病原菌带入室内。

(4)病人住室时间长,且床位固定,使得室内空气污浊,易致感染。

1.8 设备的再污染

各类检查、监测或治疗仪设备及物品等消毒不彻底,或再污染可造成感染。

1.9 人为因素

某些人为因素,如医院感染知识不够,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监控措施重视不够,或管理不严亦可造成感染,甚至爆发流行。

2 预防控制措施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尽管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ICU病人具有许许多多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但是我们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手段”,治疗医院感染的关键是重在“防”。只要提高认识,措施得当,ICU院内感染率是可以降低的,如外科切口感染,动、静脉导管炎,肺部感染、口腔、泌尿道等部位感染均可预防;ICU工作人员对本ICU内感染致病原因、致病菌株的种类、防治或降低耐药性的措施,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与应用以及有创操作的适应症都要熟练掌握和应用;应把ICU院内感染率作为衡量监护治疗质量之标准;要认识消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感染,灭菌是最彻底的消毒。

2.2 制订制度,严格管理

(1)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组织机构,每月对ICU环境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抽查1次。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及组织下,成立ICU院内感染监控小组。每周1次自查,每月对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类型及发生率,以及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等方面进行定期监测,并形成常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

(2)制订ICU特定的消毒隔离制度,并督促各级各类人员严格遵照执行。对于严重感染,多重耐药病人,放置隔离单间,实行订旁隔离,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操作前、后严格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掌握有创监测指征,尽可能减少组织损伤,置入的体内导管不宜放置过久,各种穿刺、置管、换药均遵守无菌原则。每班严密观察穿刺、进针部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一旦发现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应高度怀疑导管性败血症的可能,拔出置管并剪导管尖端0.5cm作细菌培养加药敏。

(4)严格参观、探视制度,加强参观人员、探视人员的管理,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尽量减少人员过多流动,以免污染空气或带入病原体。

2.3 加强ICU环境及设施的消毒监测管理

(1)ICU的建筑设施如墙与地面,室内家具如治疗台面、办公桌面等设施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含氯制剂1:500每日擦拭2次。

(2)进入ICU的人员应更衣、换鞋,减少污染。

(3)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有空调,保持室温20~22℃,湿度40%~60%,采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动态消毒,有条件者可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设置层流空气,以减少空气污染,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4)研究报道[4],医务人员手是带病原微生物的载体,护士与患者频繁接触,是手污染最重要的人群,手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应改进洗手设施,用洗手液代替肥皂,安装自动烘手机或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人人掌握六步洗手法,保持手卫生,减少致病菌通过手的传播而引起交叉感染。

2.4 严格各类物品管理

(1)室内各种装备(仪器设备)、器械、物品的消毒严格按要求进行,消毒后一定保持干燥,避免污染。原则上能高压灭菌的用物一律采用高压灭菌法消毒,不耐热,或不宜高压的物品则可用环氧乙烷或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

(2)消耗性物品一次性使用,应一用一丢弃,不再回收,如一次性吸痰管、输氧管等。一次性医疗消耗品的推广应用,可以大大降低ICU的感染源。医院可根据条件,适当选用,但在购入一次性无菌物品时,应查“三证”,确保质量安全可靠,操作前应检查包装的严密性,并查看在有效期内使用。

2.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应用不当常与发生严重或难以控制的院内感染有关。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还会增加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反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尤其是难以控制的真菌感染。因此,对于严重感染的病人,一般在经验性用药3d以后,应依据培养与药敏的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宜早期、足量、在使用过种中注意观察有无菌群失调征象。经常观察病人引流物,排泄物的量、色、性质及气味,及时准确留取标本送检细菌涂片、培养及药敏。

2.6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对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扣背,促进排痰并及时吸出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加强皮肤、口腔护理,及时发现口腔等部位的隐蔽病灶,预防褥疮及新的感染灶发生。

通过以上对ICU病人高危因素的分析,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制订制度,严格管理;加强ICU环境及设施的消毒监测管理;严格各类物品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有效地配合了医院感染,使ICU的感染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危重症患者病情监测和治疗的单位,也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本文就ICU医院感染问题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ICU病人,医院感染,因素,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 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 刘冰,李武平,张永生.ICU感染的监测与控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1(4):30~31.

[3] 李小宇,郑爱平,单沙林.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61~1162.

ICU病人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ICU所有气管插管病人病史进行回顾。共计病人312例, 其中男211例, 女101例;平均年龄53.1岁;入院诊断:脑外伤162例, 腹腔脏器伤35例,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45例, 骨科急诊手术62例, 其他疾病8例。

1.2 方法

回顾病史, 重点关注包括病人一般资料、插管记录两个部分。病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诊断。插管记录包括管道、护士及非计划拔管时情况3个方面。护理方面包括值班护士年资经验、拔管发生的班次、镇静药物使用、肢体约束。非计划性拔管时的情况包括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时间、拔管后病人的意识、行为、拔管原因、是否重新置管。

2 结果

本次病史回顾共收集312例资料, 均为入ICU就已做好气管插管术的, 管道方面的情况为:290例为经口气管插管, 22例为经鼻气管插管, 其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组15例, 均是经口气管插管, 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组297例, 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4.8%。8例非计划性拔管是未充分使用镇静药物, 拔管发生时均有上肢约束, 但均因约束不牢固、约束无效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3例是四肢未加约束而自行拔管, 4例是气管插管缺乏有效的固定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拔管后有6例病人因血氧饱和度在92%~94%, 呼吸频率较快, 给予重新置管, 其余9例, 经护士严密观察, 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 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内, 未给予重新插管。

3 体会

3.1 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

气管插管是一项侵入性操作, 会造成病人生理上的不适与痛苦。由于病人的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控制的呼吸不同步, 人机对抗时病人常因憋气而十分痛苦。其次, 环境与机械通气的影响, 病人常有睡眠障碍而加重烦躁。本科15例病人拔管后, 有6例重新置管, 8例予以双鼻腔鼻导管吸氧, 无需机械通气, 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1例改用无创呼吸机。由于发现及时, 经严密观察治疗, 无一例死亡。

3.2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本组病人为ICU病人, 大多病情较为严重, 半昏迷、烦躁情况下管道带来的不适使得病人容易发生自行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班次主要为夜班 (46%) , 其次为中班 (33%) , 白班最少 (26%) ;有研究显示, 43%的非计划性拔管在夜间, 77%发生在护士不在床旁的时机与护理人员疲劳, 或进行其他操作, 而出现意外拔管有关[3]。本科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时病人的意识状态为清醒的占20%~30%, 行为方面处于躁动状态的占70%~80%;拔管原因为自行拔管的占73%, 意外脱管27%。与气管插管缺乏有效的固定, 未充分使用镇静药物, 拔管发生时均有上肢约束, 但均因约束不牢固或约束无效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3.3 护理对策

临床护理中应采取相应对策,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对烦躁不安和麻醉未完全清楚的病人给予: (1) 镇静药物使用:本科通常使用0.9%氯化钠20mL+枸橼酸芬太尼0.5mg+咪达唑仑注射液30mg以2mL/h~3mL/h微泵泵入, 或根据病情调节剂量。 (2) 肢体约束:用约束带约束住病人的四肢, 手部的约束带约束住病人的手部的同时, 把病人的手指头用毛巾包住, 使病人的手指成弯曲状态, 把约束带捆在病人的前面床档上, 第二道再捆在靠近脚的床档上, 注意松紧度要合适, 以免烦躁病人上身弯曲靠近手部或手臂弯曲而将气管插管拔除, 如果对镇静药无效且特别躁动的病人, 可使用肩部约束。 (3) 加强导管固定:适当压力打进气囊, 既保证不脱管又要避免损伤到黏膜;定时检查气囊压力;若经口插管可用牙垫支撑好导管;无论经鼻或经口插管均以一条本院特制布胶一头贴在一侧, 另一头以Y字型在牙垫上绕两圈而贴在另一侧, 长度要适宜。 (4) 强化吸痰护理: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适时吸痰;选择柔软多孔的硅胶管;吸痰前先将导管的尖端放入无菌盐水中吸引少许, 以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后再蘸少许液状石蜡并有润滑作用, 然后在无负压的情况下轻轻将吸痰管插入, 当达到合适深度时一边轻轻旋转一边慢慢退出, 切忌上下抽吸、负压过大与时间过长。 (5)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仔细、稳妥, 经常巡视病人, 观察气管插管深度, 如出现滑脱, 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搬运病人时, 特别要注意病人头部与气管插管的位置, 动作不可过猛。 (6) 加强夜班的力量, 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护士的护龄没有关系[4]。本院采用前夜班前6h, 后夜班后6h, 而且采用分组分人管理病人, 实行组长制, 加强夜班质量, 从而减少气管插管的拔管率。 (7) 加强心理护理, 对于意识清醒病人, 要做好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插管机械通气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与插管病人通过点头、写字、体语等方面进行交流, 本科使用亮光写字板、自制图片 (字体、图画形势)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小结

气管插管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不但增加护士工作量, 而且给病人造成更多痛苦。安全有效的药物镇静、有效的肢体约束、恰当的外管固定、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可减少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段摄霞, 王红艳, 郭秀茹.ICU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 (10) :457-458.

[2]Carrion M I, Aguso D, Marcos M, et al.气管插管、胃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意外拔除[J].世界医学杂志, 2000, 4 (8) :9-12.

[3]林蕾蕾, 颜美琼.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 2008, 8 (5) :69-71.

【ICU病人】推荐阅读:

失语病人07-15

临终病人10-15

就诊病人05-31

病人健康06-09

关爱病人06-13

急诊病人06-15

医保病人06-27

妇科病人07-08

儿科病人07-31

哮喘病人08-04

上一篇:生态卫生工程下一篇:BI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