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运技术

2024-08-20

采运技术(精选8篇)

采运技术 篇1

森林采运是指对森林资源形成破坏的工序, 其主要内容涵盖森林资源的采伐, 以及木材的运输。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 森林采运是不可避免的环节, 不仅工作危险性高, 对生态环境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采运技术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林业部门应对采运技术给予充分的重视, 通过技术研究与开发利用, 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发展。

1 森林采运技术体系的构成

森林采运技术的构建和发展是林业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 在林业现代化建设中, 采运技术关系林业生产的多个环节, 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从采运工作实践来看, 采运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设计规划。由于森林采运工作涉及的环节较多, 而且会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科学的设计规划需要对森林资源以及森林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 明确采运过程容易造成的影响, 进而制定合理的采伐方案, 根据所采伐的区域安排进度目标, 在提高采运作业效率的同时, 努力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以服务于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工艺流程。森林采运工艺流程是指开展采运工作的具体工序与方式。采运部门需要根据木材产品的特点选择与之对应的采运方式, 如原木和原木片需要采用不同的采运工艺方式。具体的工作流程包括道路整理、前期作业准备、伐木、打枝、造材、运输等。作业人员在正式伐木前必须提前整理好道路, 防止对森林生态的严重破坏, 进而按照不同的采伐要求从事作业。 (3) 作业技术。通过前期的设计与流程规划, 采运人员将进入具体的作业环节。采运作业不仅对技术性具有很高的要求, 同时还要确保生态性, 以防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可以说森林采运兼具获取林业资源与保护森林生态的双重使命。加之森林环境会受各种自然因素影响, 采运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采运人员应注意因地制宜, 应用采运技术提高采运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

2 森林采运技术存在的问题

首先, 对森林采运技术的重视不足。采运工作本身会对森林资源形成破坏, 森林采伐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 避免不合理采伐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森林采运工作的开展都是以粗放为主, 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生产生活对木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人们更多地关心经济效益, 忽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因而导致对森林采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足, 缺乏科学的设计与筹划, 大肆采伐森林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 森林采运技术研究滞后。森林采运技术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森林生态建设发展、营林需求变化, 采运技术也要不断上升到新的水平。而我国对森林采运技术的研究多是针对特定地区的林分而言, 不仅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创新不足, 而且研究成果主要停留于理论阶段, 实际应用有限, 如有的林业单位还是使用传统的集材方式, 生产效率低, 成本高, 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大。

最后, 森林采运技术应用缺乏监督。森林采运工作的有序进行离不开严格的监督管理, 然而当前工作中滥砍滥伐、破坏环境的问题时有发生, 其原因与监督不严有着直接的关联。森林采运技术中从前期的设计规划、流程选择, 到具体的技术作业、经营管理, 都需要有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一旦监督不力, 就会给粗放作业带来机会, 规划不合理、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等都会直接影响采运工作的质量。

3 森林采运技术发展对策

首先, 加强对森林采运技术的应用推广。森林可持续经营不仅要注重科学的种植和培育, 更要在采运过程中避免不合理的采伐行为, 防止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林业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 明确要求采运人员认真执行设计规划、工艺流程、作业技术、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采伐前要注意因地制宜, 选择适合本地区的采伐方式, 采伐作业按照《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操作, 木材物流运输应进一步优化, 从而防止消极采伐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 深化森林采运技术的合作研究。为推动森林采运技术的构建与发展, 林业部门应积极联合有关研究单位, 共同深化理论和实践研究。作为林业部门, 应结合本地区实际, 广泛收集森林采运工作的有关数据, 为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而研究单位也要深入森林实地, 加大考察力度, 促成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领域的应用。而且森林采运本身就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 涉及学科较多, 因而森林、生态、气象、水纹、土壤、经济、工程等领域应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使森林采运技术体系日臻完善, 实践研究成果得到丰富。最后, 健全采运技术应用监督机制。为确保采运人员对专业技术的应用, 推动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 林业部门应健全技术应用监督机制, 对森林采运工作进行严格的评估, 以便及时发现各种不合理的采伐行为。

参考文献

[1] 胡晓峰.森林生态采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J].吉林农业, 2013 (7)

[2] 苗凤祥.试论森林采运作业与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4 (7)

浅谈如何实现林业采运安全生产 篇2

关键词: 林业采运安全 安全 防范 措施

林业采运是一种条件艰苦、危险性大、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业。在美国、瑞典、芬兰、日本等林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木材采运的伤亡事故约占林业生产伤亡事故的60%~70%,有时甚至高达80%。在我国,木材采运企业的伤亡事故在林业生产中亦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如何加强采运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因此,充分认识目前林业采运安全意识淡薄、林业安全生产文化意识不高、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低下的现实,采取措施,加强林业安全采运的管理,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指导方针,结合林业企业实际,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认识:

一目前林业采运存在的问题

1木材生产采运受季节影响。季节性和笨重性给安全管理造成困难由于生产区域广大,点多、线长、流动性强,作业条件受环境、气候的制约,作业场地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加之生产对象又极其笨重,本质安全性很差。近年来,随着可采资源锐减,单位面积出材率逐年减少,木材生产逐渐向山帽、陡山脚等安全生产的禁区深入,作业条件日趋险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2机械设备落后陈旧,安全性差木材采运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机械化水平偏低,机械设备普遍落后陈旧。还有一部分企业主要靠弯把锯伐木。随着经济和资源两危的加剧,设备带病运行、超期服役和安全装置不全的问题更加突出。

3管理粗放措施不力。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屡见不鲜,安全生产没有真正放在“第一”位。因此,充分认识目前林业采运安全意识淡薄、林业安全生产文化意识不高、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低下的现实,采取措施,加强林业安全采运的管理,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指导方针,结合林业企业实际,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认识:

二、实现林业采运安全生产的对策

1查找采伐的安全隐患。坚持对于季节性生产的木材采运单位和以木材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单位,主要采取以查安全隐患、反“三违”为主要内容的采运安全生产综合检查。近年来,木材采运单位生产作业条件越来越艰苦,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对此,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循环往复深入基层林场,监督、检查、指导这些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从生产部门经常深入山场的特点出发,要求生产部门认真履行协助管理安全职责,解决了木材采运旺节安全监管部门人力不足的问题。

2加强人员管理是林业采运安全生产的关键

(1)要有安全意识。人是采运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得到落实和执行。人的安全意识如何,采运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直接作用于采运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着林业采运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因此,要实现林业采运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抓好“人”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要落实好这一方针的关键环节,就是要使每位职工都能牢固树立木材采运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

(2)以人为本的理念。细化任务分工,强化监管责任,完善防范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坚决克服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和厌倦思想,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加大安全投入,配足安全管理人员,配齐开展安全工作所必须的各种装备,在安全工作上要舍得投入。把安全当成第一政治,把安全当成第一要务,把安全当成第一效益,把安全当成第一福利,宁可少生产木材,也要确保生产安全。二是各生产单位要扎扎实实的做好生产前职工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安监局下发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和林业局《关于认真做好生产单位职工安全培训的通知》要求,以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操作技能、自我防护能力为重点,做到对全员的培训教育,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制定相关的林业采运制度。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技能,规范现场管理林业木材采运生产,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而更合理、规范、有序的进行采运操作。针对不同的工种、岗位制定的要求、规定、注意事项或警示,都是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预防各类木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所必须严格执行的作业规范。而安全操作技能则是通过技术培训、学习和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所获得的。?

4林业企业的管理者要结合企业自身安全工作实际,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突出人性化、亲情化安全宣传教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林业采运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处处闻警钟”的安全宣传氛围,全面提升采运安全文化水平。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职工的木材采运安全价值观,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达到提高采运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为实现林业采运长治久安、和谐、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加大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管,如:采伐作业必须配戴安全帽、运材车辆严禁超载超速等。要坚决杜绝和查处单人采伐、运材车不上捆木索、非生产人员进入伐区、运材车超员等违章现象。交警队要加强对运材车辆的监督管理,对运材车超员、超速、酒后驾车等违章行为要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四是在冬运木材生产期间严格执行木材生产单位劳动工资由安全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审制度。生产单位劳动工资未经安全部门联审的,劳动部门将不予审批。

6安全监管部门要按行政执法的委托权限,加大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力度。违章作业是发生事故的根源,对违章作业行为一定要从严查处,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在对木材生产安全检查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加强技术指导和整改落实,要牢牢把握住对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和监控,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卢伟等.采伐方式对森林采运安全的影响[J].森林工程,2001,17(3):17-18.

2周新年等.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业采运安全影响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8,34(3):18-25.

3张正雄等.伐区采集作业方式对生态林采运的影响分析[J].四川林勘设计,2002,(2):8-10.

森林生态采运技术的对策研究 篇3

对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的流程可以这样总结, 选择适当的采伐办法, 找到与之对应的集材办法, 选择和调整机械, 使其符合当地条件, 注意母树的选择, 帮助小树苗成长, 砍伐和培植相平衡, 并使森林环境自然, 少留人工痕迹。布置林道网。

1.1 采伐方式和设备

采伐方式分为主伐、抚育间伐、更新采伐和低产林改造4种;主伐又分为皆伐、择伐和渐伐3种, 但主要是前2种。采伐方式选择的合理与否, 主要在于它们是否适合于当地的具体条件。

1.1.1 皆伐

1952年, 林业部对皆伐提出3个适用条件, 后经各地逐步研究和补充, 提出了皆伐的9个适合条件和4个不适合条件, 并写入有关规程。

1.1.2 择伐

择伐之概念的提出是有科学性的, 不过对于具体内容的实施仍有疑虑。建国以前对择伐的理解有偏离, 往往砍伐体积大者而留小。实际上不利于保护优质树种, 会使质量好, 生长旺盛的树木受到破坏, 后来引入采育结合的形式, 但是最终的目标仍然是得到木材。

上面指出的择伐或者皆伐条件都是使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平衡起来, 加以推敲和应用将有助于保护森林, 促进良性发展, 不过我国很长一段时间缺少科学的指导理念, 采伐执行并不到位。

1.1.3 采伐机械设备

对采伐装备的设计考虑的出发点是降低劳动者的工作量, 缩短工作时间, 保障人员安全, 降低意外频率, 对预留品种进行保护。

1.2 集材方式、设备和工艺

1.2.1 集材方式

从前的集采技术关注经济收益如何, 而不大关注生态, 对工作的评价标准也是以经济为主要标准, 环境问题逐渐威胁了人的生存环境, 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生态采运。集材作业因为花费较大并且有害于环保, 有了更新的研究, 并因此获得更深刻而更科学的作业办法。

1.2.2 集材设备

70年代后, 随着天然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大幅度减少, 大面积人工林进入抚育间伐和主伐阶段。因此, 我国科技人员研制出各种集材拖拉机、绞盘机和索道设备。最具代表性的有:j-5集运机、st-30型人工林集材机、50g型高山集材机、cj-40营林集材机、js3-3、jsx2-0.4型绞盘机和轻型索道集材系统。

1.2.3 集材工艺

原材料的选择收集将对集材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 并且, 对林地本身有物理和生物等多方面的影响, 使得土壤成分和养分的数量发生变动, 不过, 研究仍不够具体和深入, 还有待加强。

1.3 布设林道网

随着对森林的多功能性认识加深, 人们对林道网的认识也从单一的木材生产逐步向木材生产、更新抚育、森林保护和游憩等转变。目前, 有关林道网的配置方法、林道密度的计算、道路等级的确定和林道弃养等问题仍以经济效益作为目标, 有关林道网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甚少。

2 生态采运存在的问题

2.1 部门重视不够, 科研经费投入少

计划经济时需要很大数量的树木作为后备支持, 因此国家在此方面增大投入, 而市场经济更增加了木材的需求, 并发展了更多更新的木材产品, 而与之相对的采运科研经费并没有因此增加, 甚至投入为零。

2.2 研究创新欠佳, 研究方法不完善

在生态采伐的理论与实际研究方面, 我国一直是根据具体区域来进行的, 进行手段以及内容上的创新十分必要, 不过意识不强, 进度缓慢, 缺少系统性。尽管各种集材方式对应的工作内容的安排和配合性有很深入的探讨, 不过, 理论研究仍然是主要方面, 而缺乏实际的采伐量控制, 以及变动采伐手段。大量生产单位并未在集材手段的选择上有所翻新, 也不符合实际需要, 工作效率低, 不注重保护环境, 设施和手段极为落后, 长久以来, 生产能力以及经济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而对环保实际关注度很低。但是, 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已经迫使这种态度发生转化, 怎样进行采运, 是未来考虑的重要问题。

2.3 资源利用转向, 作业系统研究慢

从森林资源状况和木材生产实际情况看, 伐区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各企业木材生产量在下调, 林区富余人员在增加, 森林形态变化很大。目前仍没有研制新的人工林集材机械设备, 对既保护生态环境又高效的人工林作业系统的研究滞后。

2.4 木材物流落后, 生态环境破坏大

不合理的林道网过去对木材物流上是以经济利益为主要方面, 不顾及环境损伤, 木材物流仍然没有更新理念, 自营物流的经营模式使得其没有快速发展, 并且缺乏创新性研究。林道网的布置可行性研究不够, 只是根据经验来办。林道网布置的科学性下降, 人工建设和自然环境相冲突, 并导致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受到干扰。林道网建设和其他设施建设工作安排的不恰当都会导致土壤受到破坏, 大地成分不再适合生长植物, 对生态造成严重伤害。

3 生态采运研究对策

3.1 正确认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技术要求在森林经营中实现经营思想和经营观念的转变, 正确认识采运技术的双重性。

采运生产的积极作用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结构质量、促进林木生长, 其消极作用是指盲目的采伐会导致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及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把生态采运技术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具体表现形式, 把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生态采运技术的指导思想, 在森林经营中贯彻实施生态采运技术, 有利于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3.2 开展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研究

森林生态采运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的学科众多, 因此需要多学科合作, 包括林学、生态学、土壤学、水文学、气象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和森林工程学、土木工程学等,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适用的采运技术。从理论上不断研究、探索, 使之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在实践中要尝试新的探索, 要使理论更加完整丰富, 并获得丰硕的工作结果, 进而使森林生态采运工作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3 建立森林生态采运评价指标体系

采运作业作为一种对森林的人工干预活动, 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 对这些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和采伐作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的基础。在评价指标选择时应注意综合性和可操作性这两个基本原则。应根据不同评价子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分别建立采伐作业技术、森林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在此二级指标的基础上构建森林生态采伐评价的一级指标, 并由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形成森林生态采伐评价指标体系。

森林生态采运具有系统性, 但是这个系统是动态的, 要不断充实和翻新, 令其更加完整, 更适应时代。在实践中要尝试新的方式方法, 与理论相结合, 让实践更加系统而科学, 并反过来补充理论使其发展, 获得新的手段和方法。

摘要:森林采运技术随着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它能够让森林的生长质量更好, 并有助于维护森林所构成的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随着森林事业的要求进一步增加, 对采运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新型的更高效合理的采运技术需要被探索出来。本文对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的发展进行的阐述, 总结国内国外的一系列采运技术, 说明了存在于我国的采运缺陷, 指出解决方式。

采运技术 篇4

1 森林生态采运技术理论研究

综观我国森林生态采运技术的发展过程, 可归纳为:选择合理采伐方式;选择合理集材方式和工艺类型;设计适用当地条件的机械设备;选留母树和保护幼树幼苗;伐后及时更新;伐后及时清理;合理布设林道网等。

1.1 采伐方式和设备

采伐方式分为主伐、抚育间伐、更新采伐和低产林改造4种;主伐又分为皆伐、择伐和渐伐3种, 但主要是前2种。采伐方式选择的合理与否, 主要在于它们是否适合于当地的具体条件。

1.1.1 皆伐1952年, 林业部对皆伐提出3个适用条件, 后经各

地逐步研究和补充, 提出了皆伐的9个适合条件和4个不适合条件, 并写入有关规程。

1.1.2 择伐择伐本身是一种科学的举措, 但在具体施行中往往

存在着是否科学的问题。建国前, 我国实施的择伐就是“拔大毛”, 即采大留小、采好留坏。后来根据采育结合思想实行采育兼顾伐, 但仍以获取木材为主。

上述的皆伐和择伐适应条件比较完整, 综合考虑了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严格按上述要求来做, 必然会使森林得到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但我国长期以来在对待采伐方式问题上, 主要是在采伐执行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法规控制。

1.1.3 采伐机械设备采伐机械设备的设计主要是从减轻操作

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作业安全性、减少立木摔伤和砸伤率, 以及保护保留木等方面考虑。

1.2 集材方式、设备和工艺

1.2.1 集材方式传统集材技术的研究主要体现经济效益, 对生

态效益的研究较少, 研究成果的鉴定评价一般以“经济技术指标”为主。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生态采运理论的出现, 集材作业成本和对环境的破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已成为目前生态采伐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 取得可喜的成果。

1.2.2 集材设备70年代后, 随着天然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大幅度

减少, 大面积人工林进入抚育间伐和主伐阶段。因此, 我国科技人员研制出各种集材拖拉机、绞盘机和索道设备。最具代表性的有:j-5集运机、st-30型人工林集材机、50g型高山集材机、cj-40营林集材机、js3-3、jsx2-0.4型绞盘机和轻型索道集材系统。

1.2.3 集材工艺伐倒木、原条和原木集材工艺类型不但影响集

材作业成本, 而且影响对林地干扰强度和移出采伐迹地的林木生物量, 使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等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但这方面研究较少。

1.3 布设林道网随着对森林的多功能性认识加深, 人们对林道

网的认识也从单一的木材生产逐步向木材生产、更新抚育、森林保护和游憩等转变。目前, 有关林道网的配置方法、林道密度的计算、道路等级的确定和林道弃养等问题仍以经济效益作为目标, 有关林道网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甚少。

2 生态采运存在的问题

2.1 部门重视不够, 科研经费投入少

在计划经济时期, 为适应对木材的大量需求, 国家在森林采运科研方面有巨大的投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木材的需求有增无减, 但国家在森林采运科研方面几乎没有投入。

2.2 研究创新欠佳, 研究方法不完善

我国对生态采伐理论和技术体系的研究, 都是针对特定地区的特定林分而言的,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创新不够, 研究也不系统。虽然对各种集材方式的适用范围、集材效率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 但大多仍存在于理论阶段。在实际应用中, 面对可采伐量的减少及采伐方式的转变, 很多林业生产单位仍沿用传统的集材方式, 未能根据实际情况, 选用高效率、低成本、环境破坏度小的集材方式和集材设备。历来木材生产只强调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忽视采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 如何从理论与实践中探索森林生态采运作业技术, 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2.3 资源利用转向, 作业系统研究慢

从森林资源状况和木材生产实际情况看, 伐区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各企业木材生产量在下调, 林区富余人员在增加, 森林形态变化很大。目前仍没有研制新的人工林集材机械设备, 对既保护生态环境又高效的人工林作业系统的研究滞后。

2.4 木材物流落后, 生态环境破坏大

传统木材物流以资源驱动来寻求发展, 漠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木材物流观念落后, 以自营物流为主, 导致木材物流发展滞后, 且对木材物流的运输优化研究较少。传统的林道网建设仅凭经验, 缺乏科学理论数据的支持, 不合理的林道网密度和道路施工严重影响林道两旁树木的生长, 以及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林道网等林地物流基础设施的修建及木材采、集不当造成土壤侵蚀、地力下降等, 严重破坏林地生态环境。

3 生态采运研究对策

3.1 正确认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技术

要求在森林经营中实现经营思想和经营观念的转变, 正确认识采运技术的双重性。采运生产的积极作用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结构质量、促进林木生长, 其消极作用是指盲目的采伐会导致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及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把生态采运技术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具体表现形式, 把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生态采运技术的指导思想, 在森林经营中贯彻实施生态采运技术, 有利于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3.2 开展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研究

森林生态采运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的学科众多, 因此需要多学科合作, 包括林学、生态学、土壤学、水文学、气象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和森林工程学、土木工程学等,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适用的采运技术。从理论上不断研究、探索, 使之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从实践上不断探索实践, 以便完善理论体系, 丰富实践成果, 从而制定出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采运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3.3 建立森林生态采运评价指标体系

采运作业作为一种对森林的人工干预活动, 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 对这些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和采伐作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的基础。在评价指标选择时应注意综合性和可操作性这两个基本原则。应根据不同评价子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分别建立采伐作业技术、森林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在此二级指标的基础上构建森林生态采伐评价的一级指标, 并由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形成森林生态采伐评价指标体系。

总之, 森林生态采运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理论上需要去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使之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从实践上需要不断去实验、实践, 以便完善理论体系, 丰富实践实验, 以便探索出比较完善的实施森林生态采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摘要:森林生态采伐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按森林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伐区区划和设计、山场作业及组织管理等森林经营活动, 把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 以达到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目的。森林生态采运可归纳为:选择合理采伐方式;选择合理集材方式和工艺类型;设计适合当地条件的机械设备选留母树和保护幼树幼苗;伐后及时更新;合理布设林道网等。综述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的理论, 回顾了国内外森林生态采运研究的进展, 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采运技术 篇5

关键词:森林经营活动,可持续发展,木材采运

木材采运是一项将木材生产作为森林经营核心的工作。它的发展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经济社会以及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同时, 它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相当重要的物质保障。因此, 对于木材采运这项工作来说, 它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被忽视的, 并且要不断的提高木材采运的技术水平,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上保护生态环境。

1 木材采运技术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木材的采运技术对于森林的经营活动来说, 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保证森林活动能够正常、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会给整个生态环境、森林的生产能力以及森林当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可持续性带来影响。如果针对局部森林进行采伐工作, 那么, 就会导致森林局部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损坏, 甚至功能性完全丧失, 进而造成森林的更新能力削弱。只有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木材采运方式, 才会最大限度的降低采伐木材给森林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力。坚持森林经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将木材的采运技术纳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切实做好木材的采运工作。在对木材采运这项技术进行研究时, 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周围的生态环境, 针对环境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 影响木材采运技术的因素

2.1 森林认证给木材采运技术带来的影响

森林的认证主要是指通过市场对经济的调节机制, 进一步来约束森林经营活动的行为, 确保林业能够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实行森林认证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证明在进行森林产品生产、加工以及服务时, 整个过程都是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的。它可以保证森林产品的环保性, 并且逐渐引导购买森林产品的消费者, 能够做到优先选择一些经过森林认证的产品。森林认证对木材采运技术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森林采伐工作已经从原来大规模的采伐形式, 逐渐转为坚持森林采伐的可持续原则来进行采伐工作。这样, 也使木材的生产方转变生产策略, 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 进行木材的生产活动。森林认证对于企业来说, 它是企业实现市场开拓的主要途径, 它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会集中体现在对木材采运的可持续发展作用上。同时, 森林认证可以有效的管理企业为了眼前利益而对森林进行盲目采伐的行为。因此, 在对木材的采伐技术进行研究和具体实施时, 一定要全面的考虑森林认证当中所规定的作业标准以及要求。不同的采伐对象、不同的采伐环境对森林环境产生的影响都会有所差别。

2.2 生态环境给木材采伐技术带来的影响

如果对森林中的树木进行大量采伐或木材采伐的技术与生态环境之间不能达到协调发展的话, 就会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态平衡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 在实施采伐工作时, 所使用的技术, 一定要与周围的森林环境相适宜, 绝对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在发展林业的同时, 要力求寻找一个能够立足于保护环境, 并且同时实现环境友好型的森林木材采运技术, 让树木在采伐的过程中可以“越采越好”, 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 木材采运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木材的采运技术要实现与经济、技术、社会相融合

木材的采运技术在传统上主要是指一些技术层面的、微观的采运作业问题, 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到社会当中森林产业的宏观发展问题。但是, 随着经济的增长,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森林树木的采伐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这种技术上的木材采运问题, 也逐渐过渡为社会问题。这也就要求在提高采运技术时, 一定要充分的考虑这项技术可能会带来的社会性影响, 并且要努力协调好采运技术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力争能够通过对木材采运技术的提高, 进一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2 采运技术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

木材的采运工作, 从森林经济活动方面上来看, 它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对森林中的木材进行采伐时, 势必会给周围的居民以及当地的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 可以为当地的交通带来便利, 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但是, 也会对当地人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木材采运技术不单要提高采伐技术本身, 同时, 还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环境和居民的切身利益, 进而科学的对采伐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资金分配, 使它能够权衡好森林经营活动中受损方与得利方的关系。

3.3 采运技术在经济上要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使采运技术能够在经济上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这是进行木材生产和木材采伐活动的基础。在此期间, 应该明确木材的采运周期、规定范围之内木材的采伐量、木材加工和经营企业的年产量等。并且将这些构建成模型, 用相应的生态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以及采伐作业指标来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 进而深入的研究木材采运技术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坚持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上, 要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手段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 力争可以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森林的木材采运技术来说, 它的发展和提升会对整个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 同时, 也推动了社会、环境、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 王义春.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木材采运技术[J].林区教育, 2007 (11) .

[2]熊满珍.论发展工业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4 (12) .

采运技术 篇6

1 森林采运工作概述

森林采运工程主要指的是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的一道工序,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 常常都是指我们常说的森林砍伐和木材的运输。在目前的林业生产工作中, 采运工作是不可避免的环节, 也是营林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更是一项危险性高的工作流程, 因此在工作中做好采运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一项合理、科学的采伐和运输技术不仅能够获取良好的木材产品, 更是对林业资源发挥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与促进作用, 对于改善林业构成结构和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 更是有着保持水土、防风护沙、涵养水源、保护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2 森林采运工作对生态体系构建和发展的影响

2.1 以保持生态环境为基础来确定森林采运工作方法

森林采伐是目前森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森林采运工作的首道工序。在工作中, 森林采伐可以说是掌握着每一棵树木的生杀大权, 因此在作业中我们要慎之又慎, 避免采伐的不合理造成林产品质量不达标以至于木材浪费现象的产生。因此合理的开采方法确定对于提高林产品质量和改善林业结构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更是对于促进林业生长和保护森林资源十分有效。

首先采伐方式的确定应因林因地制宜。什么样的林分结构就确定什么样的采伐方式。宜择则择, 宜皆刚皆。采伐作业严格按照《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操作。择伐伐区首先要控制倒方向, 避免砸伤幼菌幼树和保留木。控制采伐强度。实行限额限径采伐, 采伐强度达30%左右, 郁闭度0.4以上, 采伐成过熟林木, 病腐木, 枯立木、秃头树、霸王树, 留下生长良好, 树干通直的中龄树、幼苗幼树, 保护好的膝条灌木与树下植被, 增强林木的蓄水保土功能, 增强土壤肥力, 保护好林副产品的生长环境。特别是云, 冷杉林, 更要控制采伐强度。因为云、冷杉林木, 喜于群居, 耐阴性强。根系浅, 对环境要求较强, 采伐强度过大会破坏现地环境, 造成风倒、风折, 立枯。通过采伐后, 使林地始终保持有林地状态, 实现青山常在, 永续利用。

清林方式以堆状或散辅为主, 堆状体积不要过大, 防止腐烂时间过长, 每公顷250堆左右为宜。散辅应把枝截成半长左右, 均匀散铺。以便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土流失。皆伐伐区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对珍贵树种和母树实行限径保留, 以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清林方式为带状, 坡度较大的横山放带, 坡度较缓可以顺山放带。带距Sm左右, 带宽lm左右, 防止水土流失, 破坏环境。据测算, 森林土壤的渗水功能是裸露土的10倍以上, 所以一定要加强裸露土地的植被覆盖率。

2.2 用保持生态观点确定集材方式和搞好集材作业

集材方式的选设要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采伐方式和山地形势等自然条件, 合理选择集材方式允许一个伐区多种集材方式并存的生产工艺做到宜机则机, 宜畜则畜、宜人力则人力, 以不破坏森林资源和林地环境、集光运净为目的, 严格按《集材作业规程》执行择伐机械集材伐区做到拖拉机集材不下道。实行单根抽, 严禁一绳穿, 避免拖拉机下集材迫损伤幼苗幼树和保留木。据测算, 拖拉机下道集材对保留木的损伤可达20~35%。对伐倒的树木采取一切措施集光运净,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皆伐伐区集材也应做到避开保留树。

2.3 发展保持森林生态体系进行木材采运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东北林区尽可能把林业生产放在冬季进行, 做到采集作业一冬完, 充分利用冬季土壤结冻变实, 承受压力大, 生产效率高, 成本低, 对生长环境破坏小的有利条件;加大原木生产比重, 减少原条生产比重。充分发挥人、机、畜集材方式优点, 减少资源消耗, 减少皆伐比重、推行大面积低强度择伐、向生态采运方向发展;尽快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加大营林资金投入, 封山育林。把木材生产者转化成森林经营者,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变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 向集约化迈进,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和林地生产力, 满足社会需要。

2.4 调整好森林采运的技术方向

既然森林采运作业对森林可持续发展产生很多影响, 就应在作业技术上进行改善。以适应生态环境要求。例如, 合理确定采伐方式, 采用小型机械集材, 减少对地表和幼树的破坏, 在伐区合理确定林道网密度等。加强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在我国这方面仅仅是开始, 应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在研究作业技术时, 就应考虑保护森林资源和环境, 应建立森林采伐作业的监控系统。木材采运生产技术由简单的手工作业, 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的阶段, 无一不是木材生产和技术发展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的结果。目前, 木材采运产业和产品结构已做了重大调整, 木材产量也进行了战略调减, 这一变化了的形势对采运生产技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结束语

森林采运生态体系为森林采伐利用时, 必须做到使森林采伐技术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即能保证森林成为永续利用资源, 又能充分发挥森林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多方面作用。

摘要:无论是在哪个时代, 哪个时期人类要想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基于环境改造为基础来对各种自然资源和产品进行收获和利用, 从而提取供人类生存和生产的能源模式。森林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加以开采和利用的主要目标, 但是由于在过去的工作中人们对其认识不足, 在利用的过程中片面的追求机械化工作和经济利益, 在工作中是一种无计划、无任何保护行为的采伐方式, 是通过将木材的收取作为主要工作目的的森林开采活动,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对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 也促使了各种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和谐发展和生态理念为基础的森林采运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就森林采运技术的应用与作用发挥进行分析, 并就其对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发展造成的影响加以阐述。

谈森工木材采运现状解析 篇7

关键词:森工木材,采运现状,措施

1 林权制度的改革对木材采运的影响

1.1 木材生产由单一的小班皆伐出现了择伐和渐伐。

过去木材采运, 为提高生产效率, 往往采取了小班单一的采伐作业, 这种采伐方式工作效率高, 更新容易, 但皆伐后森林局部环境将趋严重恶化, 伐区的土壤肥力损害比较大, 蓄水能力差。林农为了可持续发展, 经营好自家的林地, 避免营养流失, 采伐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皆伐改变为择伐和渐伐。

1.2 伐区的小班面积逐步多元化。

过去由于集体经营的林子, 当林木达到主伐期时, 为了达到提高木材采运效率, 降低成本之目的, 往往采用了较大面积的伐区采伐, 这种方式有利于木材采运, 可以发挥机械采伐集材的最大效益, 但林权改革后, 林农以户为单位的小班面积一般不会太大。

1.3 木材采运由单一树种转化为多树种生产。

过去集体林区, 为了追求最大造林效益, 往往纯林造的多, 伐区树种比较单一。林权改革后, 适地适树, 混交林的营造为林农们的首选。市场上, 价种木材价格高, 引导林农营造的积极性就越大。因此, 造成混交林树种伐区, 各树种林龄不同, 成熟期也不同, 这样对伐区的木材采运由单一性变为多种眭, 作业方式也多样化。

2 目前的伐区木材采运现状

2.1 林权制度改革后, 一家一户经营面积在缩小, 林分质量得到提高。

但由于市场的调节, 可伐资源在不断变化, 出材率降低, 限额采伐指标分配变数大, 设计采伐强度人为因素增多, 给伐区作业设计带来困难, 对伐区作业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2.2 准备作业工程对伐区木材采运工艺的影响。

为了合理组织安排生产,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生产作业单位在生产之前都要进行生产准备作业。这些作业包括楞场, 集材道, 各种暂舍的修建及运材岔线, 简易公路的修建。这些需要占用大面积的林地。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农的物权受到了保护, 伐区采伐个体经营面积比较少, 势必影响左邻右舍的利益, 增加了林权纠纷, 影响林材生产的作业成本。

2.3 目前采伐作业的方式不适应林权制度的改革后的伐区作业。

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农对自己经营的林地精耕细作, 生怕植被受破坏。森林的主伐, 不但考虑其经济功能外, 还要实现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所以采伐方式主要考虑以择伐和渐伐方式。采伐的方式选择皆伐, 这样的采伐方式不是林木所有者的初衷。

2.4 伐区面积的变化, 不利于机械化的实施。

林权制度改革后, 各家各户经营的面积相对在变化。与集体经营时, 面积比较相对变小盛行一时索道, 绞盘机, 集运材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木材生产的传统方式, 如弯把锯, 斧头, 担筒, 板车, 拉辘等再度兴起。人工林的采运, 只能重新回到手工作业或仅保持单工序机械作业的阶段。这种作业方式时间增长, 劳动强度大, 导致成本提高, 又极不安全, 导致了经营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 不利生态环境的保护。

3 有效解决林权改革后的木材采运技术措施

3.1 转换观念, 以生态采伐学代替单一的木材生产。

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多功能和多效益的进一步认识, 特别是在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时, 我国林业建设开始走上发挥森林多功能和多效益的持续利用道路, 木材永续利用, 森林持续利用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是相关联的。仅考虑木材的永续利用是无法实现森林的持续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采伐工作者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工业化”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必然在上“生态性采伐”的轨道, 把森林采伐纳入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 林权改革后, 适当有序进行林权流转, 适度的林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

伐区作业的经济效益, 过去一般采用伐区直接生产费用计算。伐区直接生产费用由木材生产和营林生产的直接费用组成, 它们又分别由生产工人的工资, 物料与燃料费组成。对木材生产来说, 生产工资分两部分, 一是准备作业段所需的工资, 包含简易集材道 (担简路等) 和一般集材道 (手扳车道) 的开设, 架空索道 (驾线, 移线, 设备转移等) , 机械设备保护, 道路养护以及其他工作 (工棚, 机房, 山楞建设) 等。二是伐区生产段所需的工资。包含采造段 (采伐, 打枝, 剥皮, 检尺和造材) 集材段 (人力小集中, 手, 绞盘机等) 归装段 (归楞装段) 和迹地清理段 (归堆, 归带) 等, 物料与燃料消耗费, 汽油, 柴油, 机油零配件工具材料等消耗费用, 就营林生产而言, 生产工资分为三部分, 林地整治与更新造林以及幼林抚育工资。

3.3 选择符合于林权改革后的木材生产机械。

机械化的选型设计都朝着大、全方面发展。国家禁止采伐天然林后, 木材生产转向为人工林采伐, 这些大中型机械, 犹如大炮轰蚊子, 不能发挥原有的优势。林权制度改革后, 针对林分结构的调整, 伐区面积的变化, 发展中小型, 多用途, 方便, 节能, 价廉的集林机械成了人们迫切的需要。

3.4 选择有利于木材生产, 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木材采运方式。

采运技术 篇8

1 林业机械化概述

林业机械化也被人们称之为营林机械化, 是指在林业生产的各环节工作中都以现代化机械生产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林业生产技术的工作模式。就目前的林业机械化生产而言, 其主要包含了森林培育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森林采运的机械化以及木材加工的机械化等, 其中就目前我国的林业生产现状而言, 森林采运是林业生产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也是林业生产中由传统的人力生产朝着现代化生产技术转变的关键环节, 在目前的林业生产工作中, 由于其多是在山区地带或者人烟稀少的地区进行, 因此其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 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大对机械化工作的发展与改进, 从而在工作中有效的提高生产力, 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实现林业生产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最终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动力, 为其他产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林产品资源。

2 林业采运机械化的发展

森林采运机械化是林业生产机械化中实现最早的现代化工作模式之一, 其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 在最初是由欧洲和美国首先出现的, 是以铁轮运输木材为主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蒸汽机为主的机械化整体作业成为林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在当时, 这一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林业实现机械力的转变带来了基础, 也是的林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改进与优化。自二战结束之后, 全世界各国都不断的注重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以电力、柴油机、汽油机为主的新型运输工具、切割工具不断产生, 这就为林业生产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前提。但是在过去的营林机械化发展中, 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使得其发展较为缓慢, 直至上个世纪后半期,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机械化为主的营林工业得到了急剧的发展, 与此同时也导致了林业生产和采伐量的过大, 造成森林资源大面积锐减, 这也是的人们在工作中注重对于机械化的研究与改进。

3 木材切削机械类型与应用

3.1 固定型造材设备

由切削机构、进给机构和自控系统等组成。切削机构有链锯和圆锯两种型式:链锯适用于锯截直径大的原条;圆锯造材机有单圆锯、双圆锯和多圆锯3种, 其中多圆锯造材机的生产效率较高。进给机构为链式输送机, 控制系统多采用液压系统。固定型造材设备可与贮木场中其他作业机械 (如原条卸车、原木分选、归楞、装车等机械) 组成生产流水线;也可单独构成造材自动流水线。

3.2 电锯

由电动机驱动锯链进行切削作业的机械, 其切削机构与油锯相同。由于电锯操作危险, 体力消耗大, 有逐渐被固定型造材设备所代替的趋势。

3.3 打枝机

手提式打枝机以电动机或内燃机为动力, 后者较机动灵活, 适于伐区作业。固定型打枝机的切削部件是一个旋转圆环, 圆环内安装若干把铣刀或锯齿形切刀, 在圆环的前、后方设有伐倒木进、出料机构。作业时, 伐倒木南供料机构输送, 通过旋转圆环时, 枝桠被旋转铣刀或切刀截掉。

4 起重输送机械类型与应用

林业生产过程中将木材等物料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地点的机械。其转移动作有间歇性和连续性两种方式。

4.1 起重机械

4.1.1 缆索起重机

缆索起重机由桥式起重机演变而来。其主要特点是用钢丝绳代替金属结构的桥架, 所以整机重量轻跨度在60米~80米范围内, 用于原木、原条的装卸车和归楞怍业。有固定型、移动型和双联缆索型3种。其中移动型缆索起重机的承载索同结在两个塔架上, 塔架可沿两条平行轨道运行, 作业范围更为广阔。双联缆索起重机的起重跑车可利用钢丝绳系统, 在4根立柱间的场地范围内活动, 适用于临时贮木场的原木归楞和装车作业。

4.1.2 桥式起重机

主要依靠两个往复运动的综合, 使起重物品能在任意水平方向上移动其中普通桥式起重机应用在车间内部, 由运行的桥架和起重小车组成, 由电力驱动。桥架装有车轮, 沿轨道作平行移动, 轨道设在建筑物墙壁上部, 起重小车可以沿着桥架上的轨道运行, 小车上设有升降机构, 使物品作垂直运动。

4.1.3 旋转式起重机

旋转式起重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伸出的臂架且可绕起重机回转中心旋转, 又称臂架式起重机。除具有起升机构外, 还具有吊挂装置和旋转机构, 使其工作范围由垂直线扩展到垂直弧线;吊挂装置上设置变幅机构后, 其工作范围将由垂直扩展到环形空间;当旋转起重机设置沿地面移动的运行机构后, 即能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作业。

4.2 输送机械

输送机械有链式输送机、索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和气力输送装置等主要用于运送原条、原木、板方材、术片、锯末、树皮等物料。纵向链式输送机以链条作为牵引构件, 适宜于贮术场作业。索式输送机以钢丝绳为挠性牵引构件, 其重量轻、长度可达500米以上, 适用于贮木场传送原木进行选材。带式输送机的挠性牵引构件兼作承载构件, 物料直接加在传送带上传送, 气力输送装置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用于输送散碎物料, 如木片、锯屑等。

5 其他机械类型

木材运输分集材和运材两个阶段。集材常用的机械是集材拖拉机和架空索道集材设备。陆路运材机械主要是载重汽车和挂车, 以及森林铁路、窄轨蒸汽机车、内燃机车 (见木材陆运) 和脱节式台车、平板车等。水路运材通常使用船舶及木排。

伐区作业联合机械是一种新型的伐区作业机械, 可将伐木、打枝、归堆、集材、装卸等工序集中由2~3台机械完成, 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改善了劳动条件, 减轻了劳动强度。

结束语

在森林作业方式及机械设备方面, 应加强开发和引进, 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应重视林区作业劳动条件及安全保障的改善, 特别要加强林业生产联合作业机等大型综合装备的研发, 尤其是不能停留在欧美国家几十年前的林区生产作业水平上。应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 降低生产损耗和浪费, 重视全树利用的基本理念和对具体实施的科学手段与相应装备的研发。

摘要:就目前的林业生产工作而言, 在工作中采用各种机械方法来代替传统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工作模式是现代化林业生产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关键性手段和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林业采运工作的机械化类型和应用方法, 并通过其应用方法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 以供同行工作参考借鉴。

上一篇:甘油含量下一篇:数字化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