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新闻

2024-08-07

微博新闻(通用12篇)

微博新闻 篇1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Web2.0时代, 微型博客 (简称“微博”, Micro Blog) 已然在互联网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微博的普及正引发着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演变, 多元的传播主体、便捷即时的信息共享、灵活自由的转发互动, 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在第31届 (2013年度) 河南新闻奖的获奖名单中, 11件微博作品成为最大亮点。本文对我国微博发展现状及微博新闻的特征进行梳理, 以第31届河南新闻奖微博获奖作品为研究样本, 进行案例分析, 阐述微博新闻的价值, 阐明重视传播实践对于实现微博新闻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微博新闻,新闻价值,新闻奖

一、我国微博的发展现状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 文字内容发布限制在140个字以内, 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作为一个跨媒体的传播工具和信息发布平台, 微博时效性很强, 加之它具有评论和转发功能, 使在这一平台上发布分享的信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呈裂变式的传播。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在中国, 饭否网为我国最早的微型博客网站, 建立于2007年5月, 之后微博产品不断涌现。但由于种种原因, 早期的微博网站没有得到很好运作, 对微博产品的成长路径缺少经验和探索, 最终或是停止运营或是被关闭。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浪潮下, 2009年下半年一批新的微博网站相继出现在上网人群的视野中, 如:follow5、新浪微博等。其中新浪微博利用打造博客时的“名人效应”经验, 吸引了大量用户, 成功地树立起自己的微博品牌形象。随后, 网易、腾讯、搜狐等门户网站也相继推出微博产品, 与新浪微博相抗衡。2010年为中国的微博元年, 我国的微博网站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新浪的媒体基因和前期的产品经验积累, 使新浪微博抓住机遇, 与时俱进, 逐渐形成了一家独大的态势。截至2014年3月, 微博月活跃用户1.438亿, 日活跃用户6, 660万, 其中包括大量政府机构、官员、企业、个人认证账号, 开放的传播机制使新浪微博成为中国的“公共议事厅”。2014年3月27日, 新浪微博的LOGO发生变化, “新浪”二字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更大字体的“微博”字样。2014年4月17日, 微博上市, 中国社交媒体第一股登陆纳斯达克。微博的独有价值越发凸显, 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微博在社交化媒体领域的领导地位。

二、微博新闻的特点及影响

(一) 微博新闻时效性突出。

时效性强是微博新闻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移动互联时代, 微博客户端与移动设备相绑定, 只要有网络, 人们就能通过设备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所观、所闻、所想, 消息一经发出, 几乎可以同步到达全球的各个角落。这种“现场直播”的信息发布方式, 突出了微博新闻的时效性。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 身临现场的人, 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发布现场情况, 呈现事实, 给人们解疑释惑。由于微博的发布步骤简单、便捷、抗干扰力强, 有效利用微博能使报道的新闻价值实现最大化。

(二) 微博新闻篇幅简短, 形式多样。

由于微博的发布机制有字数限制, 在新浪微博消息框内发布的每条微博不能超过140个字符, 否则无法发送。微博没有换行功能, 所以微博新闻呈现出了文本篇幅短小, 形式简单的特征, 有的文本中会夹杂一些网络表情以起到强调重点、抒发感情的作用。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各种媒介形态共存的领域, 微博新闻的发布也应该适应这种多媒体的应用, 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段视频, 或是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都是微博新闻呈现给人们的形式。

(三) 微博新闻的互动转发形成新文本。

微博用户之间的关注机制以及双向互动交流的特点, 使每个微博用户都能参与到信息加工、制作与发布的环节中。用户通过评论转发, 用接力的方式把新闻信息不断地整合成新的文本, 在跟踪消息源的同时完成信息的多层级传播, 微博新闻报道使新闻事件更具时效性和立体感。随着新浪微博功能的不断升级, 微博时间轴成了追踪网上热点事件形成微博新闻的又一利器。通过后台综合系统自动捕捉某个时间段内的热门关键字以及搜索用户插入的话题, 形成描述某一事件发展动态的时间轴。这一功能便于用户查找关于某一事件的重要微博信息, 快速掌握新闻事件全貌。

(四) 微博新闻随意度高, 把关弱。

由于微博的操作门槛低, 注册微博账号的用户都能通过微博发布信息。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 噪声冗杂, 微博上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一些用户媒介素养不高, 在无法保证新闻内容真实、准确的前提下, 随意评论转发。尽管微博具有“无影灯”式的自我纠错机制, 但是微博把关弱的特点, 使得当谣言迅速传播时, 很难得到全面控制, 那些真实、理性的声音会被淹没在冲动、偏激、非理性的信息洪流中。

如今微博这种新的媒介传播形式正在改变着大众获取、解读和输出信息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它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民主参与讨论、言论自由传播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微博在消息发布、新闻报道等方面的完善和创新。

三、第31届 (2013年度) 河南新闻奖微博获奖作品案例分析

2013年5月8日,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夏炎在第30届河南新闻奖评比结束时宣布:“微博作为一种新闻媒体, 亦是重要的舆论阵地, 应纳入明年河南新闻奖网络评比系列。”这是河南新闻界在全媒体时代对不同形态媒体新闻价值的高度认同, 这也是将自媒体中的微博纳入管理范畴的主动工作。河南省成为第一个将微博这个草根的新闻载体纳入省级新闻奖评比序列的省份, 开全国先河。下面以第31届 (2013年度) 河南新闻奖微博获奖作品为研究样本, 进行案例分析。 (参考新浪网微博平台)

(一) 获奖作品的呈现形式 (见表1、2、3) 。

(二) 从内容来看。

【微博能评好新闻, 河南开全国先河】【李克强:一碗面说明“粮安天下”在河南人心里的分量】【王晨、谢伏瞻:老友忆往事】这些微博消息的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等特征表现得十分突出。河南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微博能评好新闻, 河南开全国先河】充分利用长微博的特色把河南省将微博纳入新闻奖评选这一事件全面表述。新闻消息的本土特色显著, 体现出了河南媒体对新闻理念和报道业务的与时俱进, 同时时效性强, 重要性突出, 得到了众多传媒界大V的评论和转发。在2013年3月9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上, 李克强讲了“一碗面”的故事, 总理用平实的语言讲述刚到河南工作时, 一次宴请贵宾的“小插曲”。河南日报官方微博即时发布了【李克强:一碗面说明“粮安天下”在河南人心里的分量】这一消息, 从微博中人们看到了河南人的实在与质朴, 也看到了总理对河南这个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殷切期望。这条微博消息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满满的正能量。【王晨、谢伏瞻:老友忆往事】是河南日报官方微博发起的#独家#话题微博, 内容简短, 纯文字, 却把记者的新闻敏感和新闻现场的细节捕捉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消息的趣味性与接近性完美结合, 新闻的深远意味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网友纷纷留言称赞。

微博消息【爱心转发:1次转发=1元钱】【民间观察团成立了】【亲生父亲3年前卖掉儿子, 郑州经济广播千里寻子, 终母子团聚】【中牟老汉来郑州卖红薯粉条骡子被偷钱被盗】【瓜农求助:20万公斤西瓜再过一个星期, 好瓜可都要烂地里了!】充分体现出了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服务意识, 对用户的帮助和影响力越大, 其微博越有价值。传统媒体有效利用微博迅捷、即时的特点, 发起贴近民生, 服务百姓的公益微行动。这些微公益行动增强了媒体官方微博的粉丝粘性和忠诚度, 线上倡议宣传, 形成高质量的有效互动, 线下围绕主题付诸实际行动, 进一步扩大媒体品牌的影响力。

微博评论【“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真实性令人怀疑】是对南风窗刊发的《村官腐败透视》, 在网络上以《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大量转载的报道提出的质疑。大河报新闻评论部主编黄普磊在其个人微博上逐条列出疑点, 说服力很强。这个评论体现出了新闻工作者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 人人都是“把关人”, 学会理性质疑, 不信谣、不传谣, 新闻专业主义在这条微博中得到很好的诠释。

河南商报官方微博发起的话题#图说#【工人的午觉】, 图片是河南商报记者白照军拍摄并发在自己个人微博上的。图片视觉冲击力强烈, 记者把目光投向了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 看到这样的生活细节, 记者发出感慨“中国梦, 有时候只是小小的一张床。”它的价值在于让更多的人去关注社会中的普通人群, 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点滴。在参与式新闻所建构的新兴媒介环境中, 已从传统媒体发动公众讨论、寻求公共议题的解决方案, 进入到公众不再单纯依赖传统媒体, 而是竭力自由传播信息、陈述意见、形成舆论进而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影响公共事务决策的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获奖微博消息的作者都是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 媒介素养很高, 新媒体观念强烈, 在引领舆论导向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些作品里也出现了错别字、语病等问题, 这些瑕疵若能避免, 微博新闻将更加规范, 微博新闻的影响力也更大。在资讯海量、观点杂陈的世界里, 人们在丰富的迷乱中有一种追求秩序与意义的强烈需求。因此, 高度决定价值, 思想决定影响力。如果我们的判断标准, 我们的意义解读, 我们的重要性排列能够成功地帮助人们降低对于不断变化的世界在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使他们能够轻松便捷但又不乏深刻和周到地把握周围世界的变化, 进而对于他们社会认识、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起到“资讯支点”的作用, 媒介的力量和媒介的价值就尽在其中了。

四、重视传播实践, 挖掘微博新闻价值

Web2.0时代, 人人都是“麦克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伴相生, 利用微博发表和获取信息时, 要加强自律, 遵守微博公约。一种媒介, 只有进入到某个圈子, 某一类人群, 某一种经济链条、生活链条、消费链条当中去的时候, 才有更多的价值空间。而如今微博已深入到大众日常生活中, 并改变着很多人接受信息的行为习惯。微博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功能开发及探索, 正是挖掘其未来价值空间的过程。官方认证微博在实际的传播实践中, 需积极总结经验, 创新制定出适合微博传播的报道形式, 使新闻价值最大化。除了专业的媒体从业者, 草根大众也是参与新闻生产的中坚力量, 培养公众自觉充当“记者”的意识, 提高大众的媒介素养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韩为卿.微博有资格登上新闻评奖殿堂[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3-5-28

[2] .罗峰.参与式草根新闻:从想象的共同体到个体化修辞——以重庆“钉子户”事件为例[J].现代传播, 2007

微博新闻 篇2

——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

摘 要:本文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探析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假新闻现象,并试图通过对微博的快速传播以及自我纠错能力、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意见领袖(即微博认证用户)和传统媒体对公民新闻发布者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来探索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预防和制止假新闻传播的机制。

关键词:微博;公民新闻;假新闻;金庸“被去世”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由此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2010年,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更是迅猛。最近刚评选出的“2010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微博”一词赫然榜上有名。微博“集合了即时通讯工具、短信、社交网站的优势,这种天然的杂交优势使其使用人数激增。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时,这些内容已为公民新闻提供了庞大的新闻源。”[1]在一些突发性事件及公共事件中,微博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成为公共舆论的“发声地”更成为新闻事件的“发生地”。另一方面,微博也为公民发布新闻提供一个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微博发布者完成了向公民记者身份的转变,微博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我国公民新闻传播进入新时代。

不过,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利就有弊,随着微博强大的媒体功能的呈现,2010年微博造假也“异军突起”,如影响恶劣的“鲁迅作品大撤退”、金庸“被去世”等假新闻都来源于微博。本文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就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假新闻现象进行探析。

一、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回顾

2010年12月6日晚20时19分,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中岛”发布的一条信息瞬间引爆网络:“刚刚得到消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与今年6月金庸首次“被去世”的谣言相比,这一次时间精确到分,还有听起来像模像样的“医院”,一时间这条微博被疯狂转发成千上万次,有媒体甚至迅速安排了悼念专版,题目都已经拟好,叫做“大哭江湖”。

与此同时,微博上也出现质疑的声音,诸如金庸生于1924年3月10日,网传却是1924年3月22日,首先是把金庸先生的生日搞错了。后来网友又搜索出致金庸死亡的疾病纯属子虚乌有,接着是消息中的医院“圣玛利亚”也不存在。

谎言逐渐被揭穿,真相越来越大白于天下。22分钟后,也就是20时41分,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在其微博上回应“金庸去世”传言,称“假消息,金庸昨天刚出席树仁大学荣誉博士颁授仪式。另外,香港没有这家医院,造谣者也太不专业。其实大家自己google一下就知道了。”该微博短时间内被转载数千次。

21时08分,被广泛认为是最先发布不实消息的“中岛”在微博上表示自己被人利用:“我当时不相信有人会开这样的玩笑,我现在也不相信。可为什么会有人利用我来炒作?”随后,他发布致歉声明,并删除了“金庸去世”的原始微博。

网友“蔡照明”追踪了假消息的来源,认为谣言出自百度魔兽贴吧。也有网友认为谣言来自Twitter。目前,由于网上关于“金庸去世”的不实消息多数已被删除,因此谣言来源已无法证实。

二、假新闻传播背后所反映的相关问题

假新闻传播到此为止,但思考不能到此为止。撇开对造谣者品德的唾弃,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应对假新闻传播的案例。从发布金庸“被去世”的假新闻,到争相传播,到质疑,求证,最终辟谣,短短的1小时不到,充分展示了在微博公民新闻发布平台上一个完美的虚假新闻形成、传播到灭亡的模型。

(一)微博的快速传播能力以及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

微博是现在最流行的信息获取、传播和分享的平台之一,每条微博容量约为140个汉字,发送信息快捷且无须审核,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当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在身边时,网友在微博上的爆料远快于传统媒体。上海高楼大火发生后几分钟,就有事发现场的网友上传自己拍摄的照片。但随着使用微博的网友数量增多,微博上也出现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甚至自从金庸“被去世”事件后,网络上兴起了一种说法,“微博是谣言的诞生地”。微博真的是谣言的诞生地吗?

前不久,有媒体在回顾过去的10年时心生感慨,“因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技术的高速助推,我们见证了中国„全民记者‟从萌芽到爆发的进程,展现着整个社会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的提升”[2]。在10月份的中原网络文化发展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称,“微博最大的特点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发布信息,随时随地获取你感兴趣的或者关注的信息。这是互联网的一个新进展,它给人们的交流、社交、信息沟通,以至于对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都带来新的空间。”[3]在互联网时代,传播载体的发达和多元,使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想发布一则消息轻而易举,而微博这种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便捷平台,更为信息“病毒”式集散提供了便利。

但是,也正是这些特征使得微博成为假新闻的集散地。“其一,140字的低信息容量很难全面客观地传递信息,容易滋生假消息;其二,字数简短,阅读和传播方便,加上多数是匿名,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就喜欢发布一些耸人听闻和刺激的信息;其三,微博传播极易变成情绪传染。”[4]这也正是金庸“被去世”能够快速传播的一大原因。不过,在公民新闻时代,特别是微博的发达,也为扑灭谣言带来了便捷。甚至可以说,由于用户群的海量,以及权威人士的介入,使微博具有了强大的自我纠错功能。所以这起假新闻事件中,微博给我们留下的还是“辟谣先锋”的美好印象。

在微博这个公民新闻发布平台上,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地、以共同的地位和身份发布言论。在这个平台上,不可否认的是会产生虚假信息。由于一些影响力小的虚假信息传播力太差而形不成危害,但面对“金庸去世”这等重量级的假新闻,网民们绝对不会听之任之,一定会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于是,在还不足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金庸去世”的谣言就被揭穿。这充分证明了微博具有无比强大的“自净”功能。“自净”的前提是尽可能多的参与,平等的参与。当话语空间中的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摆事实讲道理的地位的时候,真相不出来都不行。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就是这个道理。

(二)微博假新闻传播中的意见领袖

微博拥有强大的关注和转发功能。“当你对某条微博进行转发和评论后,关注你的人都能看到你所转发的微博以及评论,如果他们感兴趣,便会再一次转发、评论,而关注他们的人也能看到这条微博和他们的评论……如此继续下去,经过无限次„关注、转发‟之后,关注的人数越来越多。”[5]被转发的微博在这种裂变式的传播过程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传播。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看成是一个以“舆论领袖”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既是传播的起点,又是传播的终点,都在这场壮观的信息辐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作为公民新闻发布平台的微博这种强有力的辐射力的帮助下,“意见领袖”可以轻松扩大自己在广大公民记者中的影响面。

目前,微博上的认证用户多为知名人士及媒体人员,他们在微博传播中充当了意见领袖的作用。所以,这次假新闻的传播,不仅让微博尴尬,让那些在微博上转发了这条假消息、为假新闻的传播推波助澜的人也很尴尬,尤其是一些所谓名人和意见领袖,就更尴尬了——这些被网站加了V(身份认证)的名人名博,未加核实的消息发布和毫无怀疑的转发,让假消息看起来更像真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意见领袖也有犯错的时候。关键的问题在于,只要意见领袖们能够时时处处珍惜自己的名声与名誉,对自己不能有所把握的信息与新闻,干脆不转发,或者亲自去核实,去调查,这样就能避免假新闻的传播,使网络的天空更加澄明。

(三)微博假新闻传播中的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报道的“金庸去世”新闻被《中国记者》杂志社评选的2010年十大假新闻之一。为此,《中国新闻周刊》付出了不小的代价。7日上午,刘新宇提出辞去《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职务。

资深媒体人吕怡然在东方网发表评论《为虚假报道担责的勇气可嘉》:“尽管这则„客里空‟并非出现在《中国新闻周刊》的正刊上,尽管总监、总编们事先并不知晓那个编辑之作为,但是因《中国新闻周刊》乃隶属于中新社,而„金庸去世‟的消息又出现在其官方微博上,借助长期积淀的品牌公信力,致使虚假消息被„当真‟,以讹传讹,影响更为恶劣。在这个意义上看,老总难辞其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快捷。特别是随着载体的多元化演进,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条具有轰动效应的信息往往被多家媒体转载,以吸引公众眼球,赢得传播的主动权。在这样一种争夺战中,如果媒体不严格把关,必将带来严重后果。

当前,微博这个公民新闻发布的平台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获取新闻线索的平台。“金庸被去世”事件发生后,有人慨叹,“微博爆料,你还相信吗?”随着微博的影响力的日益加大,把关相对严密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如今都纷纷在微博上开辟官方微博。《中国新闻周刊》遇到的问题与尴尬,也许是传统媒体在微博传播情境中同样面对的问题与尴尬。

三、公民新闻传播中微博假新闻的防范机制探索

为了杜绝假新闻的发生,微博所具有的自我纠错能力是不够的,还应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来防范微博假新闻的出现。

(一)事前预防机制

公民记者作为微博平台的使用者,道德自律是最起码的底线。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也不能只考虑流量、收益、规模,而忽视事实真相、忽视法律底线、忽视社会的感受。金庸“被去世”让人清醒地看到微博的可怕一面,考问着微博的道德机制。

1.发布者自律。不少网友认为,这则“金庸去世”假新闻的微博发布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转发率和人气。但是,无论其目的如何,借助虚假的消息来吸引人,会破坏微博世界的“生态”。因此,作为微博的发布者即公民记者本人而言,要想树立自己的公信力,一定要自律,这个自律的底线就是要独立思考,并对信息着实地进行查证,确定其新闻源。如果对新闻要素的任何一点有怀疑,就不要发布。而信息的接受者也应学会谨慎,切勿不负责任地将信息“转发”。

2.主流话语适时引导。从微博发端的“金庸去世”谣言,却再次引来对网络,尤其是微博的无理性、情绪化及真实性的反思。当今中国公民社会远未成熟,政府与知识界有责任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进入微博这个公共空间,与众多公民记者一道共同成长,通过在微博这个公共平台上的交流或争论,达成共识,使现实社会理性有序地向公民社会迈进。

3.运营者可尝试对公民记者进行专业培训。微博作为公民新闻发布平台,从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我国公民新闻发展的新时代。只要注册个用户,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上传递消息、表达观点,而当一条微博被关注和转发的数量多了,其传播效应将会成倍增加。我国公民新闻的发展远未达到成熟阶段,公民记者素质良莠不齐。如何提高这些公民记者的新闻专业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由网站编辑工作者担负起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职责,影响、教育、引导网民一起来抵制假新闻。其次,作为微博运营商,可以尝试在微博上开辟微博公民记者培训专题板块,定期进行新闻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网民新闻素养。

(二)事中审核机制

微博的快速传播特性,使得真假新闻都能够在这个新闻发布平台上得到充分扩散。一旦微博发布者没有把好关,让假新闻传播开来,那微博运营商就应该对虚假的内容,采取必要的审核限制。第一,运营者可以尝试通过官方微博,吸引公民记者关注,以官方身份/微博形式转发辟谣内容;第二,运营者可以尝试借助微博页面的多个提示区快速传递重大谣言的辟谣信息,这个位置可以是微博首页微博发布框和微博区之间的位置,当然也可以通过微博的评论、私信等功能来实现;第三,微博系统可以尝试随时监测关键字在新微博中出现情况,在监测到传播内容包含相关关键字的时候,运营者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回复/跟随发博等方式主动提醒用户;等等。

(三)事后反馈机制

相对于《新闻周刊》的连续两次致歉以及事后相关责任人的被查处,我们发现微博并没有相关的惩处措施。可以做个假设,假如金庸“被去世”的消息是纸质媒体发布的,那相关索赔、诉讼等问题可能会接踵而至。但出现在微博上,可能就没那么多麻烦,这也许就是拷问新兴媒体道德与法制的关键。

如何制止微博虚假信息传播呢?新浪微博相关人员在接受《重庆商报》采访时表示,“他们专门开设了一个官方微博账号,对已经认定的虚假信息进行辟谣。另外,还采取举报机制,发动网友来曝光虚假信息。因为微博信息太多,不可能做到对每条微博都逐一进行核实,只能采取官方辟谣和民间举报相结合的机制。”[6]另外,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在微博上,一些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知名媒体人、文体明星之间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互动,而且讨论的话题很多都是公共事件。如果他们在维护网络空间纯洁性上能有更多的共识,愿意利用自己的见识和人脉为避免网络空间被滥用而相互沟通和采取行动,那对于网络空间的良性运转是极为有利的。因此,笔者认为,包括微博在内的网络自纠机制,应该建立在网络自治的基础上。

四、结 语

美国资深报人、媒体和公共政策中心主任泰泼斯考特曾断言:“数码相机、摄像机、手机和播客技术以及传播领域正不断出现的其他高科技产品的销售普及,我们现在生活在有成千上万的公民记者的世界上。”[1]微博的诞生,让公民记者的声音多了一种展示平台,为公民新闻的发展也提供了最快捷的媒介技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公民正在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成为“公民记者”,新闻活动也将由被传统媒体垄断向更多公众参与的公共活动转变。在这种微博公民新闻发展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假新闻,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现象,但假新闻并非微博的专利,传统媒体也同样会出现虚假新闻。并且从犯错与纠错速度看,微博所用的时间更为迅捷。所以我们在正视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假新闻现象存在的同时,更应该不断探索出预防和制止假新闻传播的应对机制,净化微博公民新闻土壤,使我国公民新闻沿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我们需要努力去做的事情。

(张 羽,侯逸君:西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7)

参考文献:

朝日新闻:用微博赢得知名度 篇3

在这个专题中,《新营销》计划采访几家有个性且人气很高的国外官微,比如发布空气质量指数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微、以第一人称发布微博吸引了一众geek的好奇号火星车官微,以及经常发布隐晦双关语评点中国时事被人又爱又恨称之为“贱嘴贱舌中国通”的朝日新闻中文网官微等。

作为国外机构,通过微博吸引受众,它们是如何看待这一切的?但是不幸的是,这些官微面对中国媒体,其谨慎远远超出常人之想象,与其发布微博时的幽默风趣、平易近人截然不同。

好奇号火星车官微面对采访邀约选择了沉默。

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微以官微不是独立运作为由,将《新营销》记者引至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新闻文化处,其网络媒体助理张天歌回复了一封措辞非常客气的拒访信。

朝日新闻中文网中文事业部主编野岛刚,则出人意料地接受了采访邀约。随后由于中日钓鱼岛领土之争,在此期间采访朝日新闻官方微博的确不合时宜。然而,在一周内没有收到采访确认回复的情况下,《新营销》记者却意外地收到了采访确认回复。

但是野岛刚对于一些以他们的标准看起来比较“敏感”的问题,比如最初开微博时是否有所顾虑、是否为其官方微博确定了一个固定的风格、内容发布是否有一定的标准或限制、运营微博时遇到过哪些难题、朝日新闻每晚的“哦呀苏咪”等,都谨慎地回避,并表示歉意。

与中国读者面对面交流

《新营销》:朝日新闻社为什么要开微博?

野岛刚:朝日新闻社从两年前开始创办中文电子周刊。这是因为我考虑到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的巨大市场,想代表朝日新闻社挑战一下。但作为中文新闻领域的新加入者我们的知名度还不高,因此我们想找到一种高效的方法告知中国读者。正好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微博用户飞速增长,作为朝日新闻中文事业部的负责人,我感到应该赶上微博兴起的潮流。微博的特点就是几乎不需花费成本、信息发布简便且容易传播给广大读者。目前(截至9月18日)朝日新闻社的官方微博,在腾讯有68万粉丝,在新浪有12万名粉丝。因此我觉得当初“微博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知名度”的判断是正确的。

《新营销》:有多少人参与运营?

野岛刚:包括我在内,现有数位日本主编以及包括翻译在内的数名中国员工交替负责运营。

《新营销》:运营方针是什么?

野岛刚:我们的微博和新闻网站朝日中文网加强链接。朝日新闻中文网于今年4月下旬正式建立。为了让更多的中国朋友去看中文网的新闻,我们在微博中会介绍中文网新闻的一部分,努力吸引微博的读者也去浏览中文网。由于注重微博宣传,访问中文网的人数比以前增加了,这正体现了微博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加强了微博的发信力度。

《新营销》:选取内容的标准是什么?

野岛刚:我们遵循的大的基准有两条。首先是“中国读者感兴趣的新闻”,其次是“作为日本人希望中国读者了解的新闻”。比如日中关系和一些中国国内问题,我想中国读者一定是非常关心的。但不仅于此,一些发生在日本的有关政治、经济的重要新闻我们也会以速报的形式迅速在微博上宣传。或者有些新闻中国的部分读者可能没什么兴趣,但对于日本社会却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这些内容,我们也会及时地翻译成中文,让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华语圈的读者有所了解。我想这也是中文网应该发挥的作用。

《新营销》:在运营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野岛刚:目前为止我们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运营得很顺利。我们在享受微博便利的同时发布信息。

《新营销》:对于朝日新闻来说,微博有着怎样的意义?

野岛刚:这在前面的问题中我已经回答过了。不过在这里我要再补充一下:作为日本的媒体,通过微博发布信息应该起到加深日中相互理解的作用。我们通过微博将大量的日本新闻正确地传达给中国读者,也通过微博从日本人的视角报道中国新闻。我想这些行为对于日中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朝日新闻通过微博和中文网促进了彼此的相互理解,将是值得称道的事情。

《新营销》:朝日新闻的微博亲近读者,也很幽默,很受网友欢迎。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论新闻评论“微博化”现象 篇4

一、新闻评论“微博化”的特征

微博新闻评论与传统评论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说传统评论都具有一定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话, 那么微博新闻评论则更加随意和自由, 无论是评论内容、评论形式还是评论主体, 都没有一定的限制和标准。从评论内容上来看, 既可以是一个表情、标点等符号, 又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 但都具有“微”的特点, 即十分简短。从评论形式来看, 微博新闻评论主要有两种评论方式, 一是“直评”, 即官方微博、名人微博、微博个人用户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二是“互评”, 通过微博新闻评论, 能够实现对新闻事件、评论观点的相互评价, 体现为一种“互动性”。从评论主体来看, 既可以是政府、媒体、企业的官方微博, 又可以是名人微博, 更可以是一般的微博用户。

二、新闻评论“微博化”的优势

由于新闻评论“微博化”在评论内容、评论形式、评论主体方面的显著特征, 也使得新闻评论“微博化”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微博新闻评论具有话语权均等的优势, 这主要是由于微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 无论是官方微博还是名人微博、个人微博, 其注册都十分简单容易, 注册后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和发表意见, 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评论和抒发感情, 与传统媒体相比, 微博变成了“公共发言场”, 能够有效弥补公众评论声音缺失问题;二是微博新闻评论具有较强互动性的优势, 由于开通微博的用户包括政府机构、新闻媒体、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用户等等, 因而能够形成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互动网络, 这是传播媒体新闻评论无法比拟的优势;三是微博新闻评论具有移动性、快捷性和精华性的优势, 尽管微博最多只能发布140字的信息, 但由于手机终端的快速发展, 微博新闻评论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而且由于不超过140个字, 因而其评论内容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可以说是评论中的精华;四是微博新闻评论具有裂变性的优势,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所说:“微博可以产生核裂变效应, 形成信息的整合并大范围传播, 它可以让每个人都发挥过去只有媒体才能发挥的作用”, 由于微博新闻评论这种“裂变性”优势, 使微博新闻评论具备了扩散功能, 真正实现了大众评论和大众传播, 使每一个微博新闻发布者、评论者、互动者都变成了一个“新闻媒体”, 这是微博新闻评论相对于传统媒体评论最大的优势。

三、新闻评论“微博化”的弊端

我们在深入分析新闻评论“微博化”优势的同时, 也要对其弊端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只有清醒认识到新闻评论“微博化”的弊端, 才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和策略用好、用足、用活微博新闻评论的优势, 使新闻评论“微博化”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如果说上述几个方面是微博新闻评论的优势, 那么事物都有两面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微博新闻评论由于其准入门槛较低、话语权比较均等、具有较强互动性、以及具有裂变式特点, 尽管能够更多地体现“大众评论”和“大众传播”, 但也由于其“自由性”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微博新闻评论容易导致情绪化和低俗化倾向, 一方面很多微博评论者在发布信息过程中, 并没有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思考, 因而容易根据自己的情绪发布信息, 甚至发布一些低俗语言;另一方面, 由于微博的开放性, 使得很多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微博新闻评论进行煽动, 很多不明真相的微博新闻评论人员极易出现“跟风”现象, 甚至会出现公共安全事件。二是微博新闻评论有可能会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渠道, 近年来虚假微博始终是一个重大问题, 给了很多虚假信息发布者提供了传播虚假信息的渠道, 出现了大量不负责任的评论和转发, 这就需要各类媒体和微博意见领袖要坚守阵地, 最大限度的净化微博新闻评论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评论“微博化”健康发展, 否则微博新闻评论就会成为谣言的滋生地。

微博对于当今新闻编辑的作用 篇5

对海量信息的重新整合,是传统媒体编辑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微博催促了传统媒体的转型,传统媒体的编辑工作可以根据对微博的内容找到符合自身媒体定位整合刊播,使之成为自己的独家新闻产品。如何消化、选择和处理信息,微博是互联网时代得心应手的信息处理工具,保证了新闻编辑在遵守新闻原则的同时,又不失内容的鲜活热辣。

微博实现了新闻传播的深度互动。传统媒体的立足点是深度,但传统的新闻传播大多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模式,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都受到限制。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弥补了此类不足。通过互动设置,短短几分钟之内便可使得信息大量传播,传播更加直接、互动性强。同时也可以清晰地了解受众对每一条消息的反馈,知道哪条新闻更具可读性,受众的“关切”和“兴趣点”在哪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这样的即时反馈,使新闻采编更有方向和针对性,由此实现新闻传播的深度互动。

微博也正成为媒体记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微博的实名登记可以保证侵权现象的减少,只要记者具备一定的辨别力和搜索能力,就能通过微博获得可靠的信息来源。人们可以轻易搜索到自己想要的标签信息,新闻记者和编辑可以利用这个功能衡量事件的受欢迎程度和受众的感兴趣程度,获得大量有用的新闻线索并进一步展开深度报道。

微博新闻 篇6

关键词:微博营销;价值;微博融合;新闻栏目

引言

地方台的新闻直播栏目与新浪微博融合是不得已的,微博的出现导致了地方台新闻的普及,任何一个地方台的有价值的新闻,微博都会第一时间爆出,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市场,地方台新闻栏目与微博融合是必然趋势。

一、微博的出现导致地方台新闻栏目的转变

微博的出现导致地方台新闻栏目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新闻从业人员的角色变化、随着微博平台的逐步普及和智能手机提供的移动互联平台的技术升级,传统媒体逐渐转向了“自媒体”。微博作为新兴的社会化媒体传统形态,由于打通了很多的信息通道,成为了民众最为方便的参与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工具。笔者发现电视人微博已构建了带有强烈职业特征的“个人传播体系”,即“记者自媒体”,他们带着特属自己的庞大粉丝群,拖着“漂亮长尾”在舆论场中翩翩起舞,主导着舆论的方向和场域。除此之外,当今人们了解新闻资讯,除了守候在电视机面前,还有另一种媒介平台可以提供和传统主流媒体一样的服务,因此,电视直播滞后性使其逐渐转向了“微博直播”这一必然趋势。

二、地方台新闻栏目与新浪微博融合的原因

制播时间滞后遭遇新媒体挑战。在获取新闻源方面传统的电视媒体已远远被甩在后面。只需要一部手机,微博用戶就可以进行现场直播,图文并茂而且还有现场视频、作者评论。这种方式给传统媒体在报道时机方面又造成巨大冲击。然而,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也直接导致了,电视与微博的融合,为了活的收视率,电视不得不接受微博的洗礼,处于微时代的受众,最常接触的就是手机,最为方便的的信息接受渠道就是微博,所以,电视新闻为了获取受众,必须与微博联手,这样才不至于消失在新媒体的影子中。

三、微博与地方台新闻直播栏目融合的价值

地方台新闻直播栏目为什么要与新浪微博融合?其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作者认为有如下几点:第一,电视台官方微博的时实直播填补了播出时段的空白,扩大了新闻传播力度。第二,由于新浪微博所产生的公共空间实现了传者与受者的互动,转变了受众的角色,同时微博的病毒式传播有助于吸引受众,创造“铁粉”。第三,充分发挥媒体人的微博意见领袖作用是发挥微博营销的重要力量。众所周知,电视是造星的最好渠道,它所创造出的知名主持人是人们比较信赖的传播源,他们的形象早已在受众心中有着深深的根基,基于超级粉丝们的追捧,其影响力也远远大于普通人,他们的话语也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发挥媒体人的意见领袖作用无疑会带来媒体人、新闻直播栏目、以及受众这三面的利益。第四,微博为电视媒体提供了低成本的运营平台,相比动辄上万的电视播出设备而言,微博无疑是最合算的“播出平台”。电视媒体本身经过多年发展,有着非常良好的受众基础,可以凭借多年以来累积的知名度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且稳定的粉丝群体。既可以为播出的电视节目做无成本的再次传播,同时也可以即时受到观众的反馈,无成本地搜集新闻线索。

四、新浪微博融入电视新闻栏目所产生的问题

微博融入电视新闻导致了,传播方式的碎片化的信息传播。人们在关注官方微博的时,一般都是抱着观看的态度,他们关注官方新闻是因为,相信他的权威性,但是却很少发表言论,因为官方微博的受众群比较大,生怕惹来非议,挑起事端,这也是受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此外,微博中有价值的内容在转发中形成多次“次级传播”,产生了“核裂变”的传播规模效应。微博这种巨大的围观效应的产生是因为微博的“蝴蝶”效应使得网民拥有的更多的话语权,于是暴力、低俗、偏激、虚假的信息便充斥在人们的事业当中。

五、地方台新浪官方微博的经营策略

与各地方、省级及中央电视台官方微博接轨形成微博新闻矩阵,是地市级电视台发展新闻事业的一个捷径。此外,本地微博新闻要试图为自己服务。最关键的是博具有强大的议题构建功能使得微博成为传统媒体的信息源,公众成为真正的“议程设置者”。微博这样独特的传播特征使得微博不仅强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设置议程、影响舆论,而且微博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方式。传统电视相对于新媒体发展的劣势也是十分明显的:传播模式落后,运营成本高昂,品牌体系不强等。而在微博这个传播平台上,其社会化属性汇聚了大量受众,其双向沟通属性又导致了人人都可以提供新闻线索,发布新闻信息。

结语

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个人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类型都被很好的包容在微博平台上。地方台已意识到这种巨大的传播力量,所以很多电视媒体争先恐后地开设微博,试图利用微博的传播特征为自己服务。

参考文献

[1] 叶家铮:袁东亮,王忠玲:《城市电视台新闻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2] 吴文虎:《传播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 曹鹏:《中国媒介前沿:来自市场的观察报告》,新华出版社,2003

[4] 叶子:《电视新闻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5]朱常青:地方电视台新闻竞争策略,[J],电视研究,2001,12

[6]邱一江:新闻地方化——地方电视台永恒的课题,[J],卢屏世界,2004,02

[7]车速轶,吴波:地方电视台要做足地方特色,[J],新闻传播,2007,09

[8]陆岳:地方电视台本土化竞争策略,[J],新闻传播,2009,04

微博中假新闻在新闻传播中的索思 篇7

事物的兴起和发展都有着相对性, 在出现便捷的优势同时也呈现了一些弊端, 比如微博造假现象, 由于迅速性, 则会将很多假现象真实化, 并描述得入木三分, 例如金庸的被去世, 张柏芝的养小鬼, 鲁迅大撤退作品等。

文章以从金庸“被去世”的假新闻为例, 从新闻内容的迅速传播, 到提出疑问、取证, 最后辟谣误传, 仅仅一个很短的时间, 四五十分钟内, 在新闻传播大众媒体平台上, 一个假消息从编造、产生、四处传播直至否定和消亡的过程便已经全过程地演绎下来。

一、假新闻在微博中的传播能力

1. 微博本身特征所产生的迅速传播能力

目前网站建设的智能型和兼容性功能非常强大, 对于广大网民和言论者来说直接通过一些聊天软件和通讯软件如QQ、sky等即可随写随发, 甚至在没有网络和电脑环境下, 新一代智能手机的推广, 大家可以通过手机微博拍摄、书写, 任意地方, 任一事发现场或者有感现场, 把所见所闻传递出来。对于记者媒体来说, 在报道和传播一些重大事件和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时, 也是经常采取这种即时方式, 微博以其自身短练、迅速、便捷、现时性等特点, 胜过很多媒体。

此外, 更为优越的是, 微博发送信息快捷且无须审核, 因此使得微博容易发布一些人为性的假新闻发生的可能。虽然, 人人平等, 言论自由, 在微博这个公众平台上, 由于缺少约束力, 常常被一些道德和蓄意谋事的人利用, 而产生一些吸引眼球的假新闻, 或者博取利益, 或扰乱人心。值得欣慰的是, 微博还是有一定的自净和排查功能, 在大家知道金庸辞世的消息的时候, 由于其地位和身份, 大家普遍的心理状态是一定要切实知道结果, 并再次确认不敢不愿承认的事实, 因此, 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 金庸辞世的假消息便被否认并证实, 这足以显示出微博本身的自我排查和自我净化能力。

2. 微博缪传引起尴尬

对于意见领袖、领导、名人往往有着群众效应, 因此微博在传播这类群体人的一些假的新闻和动向, 通过瞬间的转载和转发及广大的评论后, 就会引起裂变性传播, 并且传播结果非常广泛和关注, 这则引起微博的尴尬, 也会在这些假新闻的推波助澜过程中使得微博主角内容尴尬, 尤其是名人及意见领袖等, 则更为明显。

二、探索公民新闻传播公信危机解决途径

1. 全程性防范防止

微博假新闻应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来规避和防范。事前应有一定的预防机制, 信息发布者应当有自律的精神, 当下的流行语言也应该能有一定的导引指向性。从金庸辞世的假微博的缪传, 我们可以看出, 大众应当对媒体网络, 尤其对于微博这种传播速度快、审核不严密及个人情绪和真诚等都应当重新思考。

在中国, 全民社会都在逐渐地迈开理性和成熟的脚步, 但是还没有到达最平衡和谐的状态, 所以政府和高层次范畴都应当以一个正确、严谨、责任感和积极正确的角色参与到微博的空间, 并引领时代进步, 全民社会都应当齐心合力, 共同发展和进步, 或争论或切磋, 达到共识, 实现大众传播的理性和社会的秩序性并进。

2. 事中控制与审核阶段。

微博因为具有迅速传播并漫延的特点, 很多情况下真假新闻鱼龙混珠, 微博发帖者如果出现了疏忽意识, 使得传播假新闻的内容四处播散, 而且传播得方兴未艾。可见审核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 微博管理员可以通过官方创建形式, 使得辟谣内容可信度和确信度增加。其次, 通过网络页面的广告抢先模式, 提示快速传递辟谣信息。最后, 微博系统可以通过自查系统, 如关键词、关键字搜索模式关注网络传播现象, 第一时间提醒并对用户做出回应。

3. 事后反馈阶段。

对于微博中虚假内容引起声誉、经济等相关损失的, 不应该以口头或者书面道歉等方式作为解决手段, 长此以往, 更容易纵容那些反动的舆论发布者, 笔者认为, 对于微博引起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和损失, 解决方式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致歉等方面, 而应当通过法律的程序, 对于引起的纠纷、索赔和诉讼等问题进行程序性解决。只有通过这样, 人们在转发和发布一些责任性的微博新闻时, 才会有所顾忌。当然道德规范也很重要。良好的道德规范对于微博的传播者具有制约作用。

此外, 为了控制微博的虚假信息传递, 一些地方的微博管理机构还开设专门的官方账号, 对于虚假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正, 以制止缪传。此外引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很多官方机构还建立了举报机制, 利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 并及时处理举报信息, 这对于微博发布快、时间短、不能及时核查内容的真实性等不足方面进行了弥补。■

参考文献

[1]邹星.微博时代的公民新闻[J].文学界 (理论版) , 2010 (7) .

[2]曹林.假新闻是微博的阿喀琉斯之踵[N].中国青年报, 2010-12-10.

微博新闻 篇8

(一) 雅安地震中微博假新闻回顾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推出内测版, 之后微博正式进入网民的视野。时至今日, 微博在中国迅速发展, 已经成为网上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 使用人数激增。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时, 这些内容已为公民新闻提供了庞大的新闻源。”[1]

在4月20日的雅安芦山地震中, 微博不仅成为公共舆论的“发声地”更成为新闻事件的“发生地”, 关于雅安地震的最新情况时刻在微博上流传着, 每一个网民手中鼠标点下的“转发”都会让原始信息不断传递开去。

4月21日凌晨陆续有加V用户发表微博称在微信上看到他人的求救信息, 求救的具体内容为“雅安燕西路156号, 被压在下面。一条腿已经没感觉了。有没有救援队或好心人在附近啊?”微博一经发出就成为热门微博, 被广大不明真相的爱心人士转发。随后当地官方微博在第一时间紧急辟谣, 指出雅安没有燕西路, 并说明与雅安110取得联系证实该消息为假, 希望众人不要继续转发此内容, 以免浪费资源, 耽误其他的救援行动。

(二) 微博假新闻的危害

(1) 微博假新闻侵犯公民知情权, 影响社会信任度。知情权作为基本人权之一种, 是指公民有了解社会活动的权利。虽然目前知情权在我国并不是法定权利, 但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于知情权的保护原则仍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中, 包括:第一, 让公民自由选择获知所需要的信息。第二, 规定有关部门、组织有通过传媒公开发布有关信息的职责或义务。第三, 为满足知情权而对其他权利作适当的限制。第四, 对新闻媒介的传播行为提出质量要求和标准。[2]

公民的言论自由是基于对各方位信息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 微博上的自媒体提供真实信息, 满足公民知情权, 是自由表达的前提。在雅安地震的这条求助微博中, 我们明显看到自媒体提供的信息并不详尽, 包含许多虚假信息, 混淆视听, 导致了错误意识支配下的错误行为, 许多网民受骗上当。该假新闻的制造者利用地震时社会大众的同情心, 制造并传播了这条假新闻, 形成了恶性效应。首先, 广大爱心人士的同情心被利用, 影响社会信任度。其次, 认证用户公信力下降, 本次谣言的制造者是几位认证用户, 新浪微博为有身份实名制的用户加“V”以提高信誉度, 但是经此后认证用户可信度降低。这增加了人与人直接的不信任感, 破坏了原本互相信任的良好气氛。同时也让新浪微博本身的公信力蒙上阴影。

(2) 微博及其用户提供虚假新闻构成违约责任, 伤害群体利益。微博是一个新兴的交流平台, 一旦注册微博, 网民与微博之间就同时存在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注册微博前, 会有一种类似服务条款的格式合同与主页链接, 上面注明了一系列的权利与义务。从内容上看, 此类条款很难归于诸如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等典型合同中。由于《合同法》中尚未把网络上的民事法律行为进行严格界定, 加之实名制不健全难以追究个人责任, 导致虚假新闻滋生蔓延。

雅安地震中以私人名义发的求救微博经过转发之后影响力甚广, 若没有及时澄清很可能出现浪费资源、耽误救援行动的情况。假新闻将误导某些救援队前往该虚构地址救援, 浪费人力物力, 耽误救援队的工作。这在无形间伤害了被救助者的利益, 也伤害了整个群体的利益。同时,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属性, 而微博上的假新闻一方面严重侵害了受众的权益, 受众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却无法察觉。因此, 对于微博假新闻的关注与制约, 既是净化传媒环境的要求, 又是增强公民维权意识的需要。

二、假新闻在微博上泛滥的原因

(一) 传播方式发生变化, 网络微博传播范围广迅速快

微博在传播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没有了以往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的严格界限。它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 融合了以上三种传播类型, 这使微博传播拥有了互动性、聚合性、广泛性等多种特点, 大大提升了传播的时效。一旦假新闻经过微博传播出去, 造成的影响力、破坏力都是巨大的。

而微博上有独具特色的名人效应和粉丝传播。有许多商界、政界、文体界的名人活跃在微博上, 微博运营商为了增强自身微博的影响力, 会为这些名人们加“V”, 也就是官方认证, 经过官方认证的微博用户, 影响力更大, 可信度更高。这些名人会有大量的关注者, 一旦名人发布微博, 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看到并受其影响。名人微博在网络上扮演着一个强大的“舆论领袖”角色, 是一个强大的传播中介, 热点事件往往都因为名人的转发形成。经由名人转发的新闻影响力会持续扩大。因此, 名人发布或转发假新闻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3]

本次雅安地震中, 不少名人发布、转发的假新闻, 对于整个地震救援中微博发挥的积极作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同时,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具体条款来约束微博的认证系统, 全凭申请用户提供的资料和微博运营商方面的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和造假, 如郭美美事件, 郭美美与红十字会的关系以及在新浪微博上的不实认证, 使认证的效力大打折扣。

(二) 全民记者时代, 新闻来源多, 实名制不完善

BBC全球新闻部主管理查德·塞姆布鲁克曾用五个字概括网络等新媒体在传播领域的意义:“观众上场了”。在中国式网络社会中, 也出现了全民记者的现象。任何人都可以发布微博记录下所见所闻, 成为一条新闻。

正是在这个情况下, 微博上新闻的来源各种各样, 草根微博发布的新闻有时难以追根究底, 为虚假新闻的出现提供了大好机会。微博未实名制之前难以追究个人责任, 言论缺乏法律的约束。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中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表现出一种不必负责任的网络“围观”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微博对很多人物与事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成为假新闻滋生与传播的“帮凶”。

(三) 把关审核的缺失, 新闻体制和法制不够完善和健全

在微博中, 媒体把关人的角色被大大弱化了。把关审核的缺失让新闻信息的发布变得非常容易。一条微博发出后, 经过不断地转发, 消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 快得让人根本来不及查证它的真实性, 这就为假新闻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免费新闻的提供是微博培育市场、吸引用户的手段, 免费不能免责。微博需要对其用户的言论负责, 与其他媒体不同, 微博与用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对等的, 用户已不是单纯地接收, 还需要通过其行为, 履行维护网络安全与文明的义务。[4]对有盈利性质的微博而言, 虽然新浪微博在其使用规则中声明:“用户使用微博服务过程中, 须对自身使用微博服务的行为, 对任何由用户通过微博服务发布、公开的信息, 及对由此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因为其在服务条款中声明用户应该遵守的一系列规则, 纵容虚假新闻传播意味着其未尽到履行合同的义务。

三、如何防止微博上假新闻的泛滥

(一) 微博用户与运营商互相承担责任

微博用户作为微博平台的使用者, 需要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对于运营商来说, 也不能只考虑流量、收益、规模, 而忽视事实真相、法律底线与社会利益。用户要承担对自己言论的责任, 而运营商也应该相应承担其建设良好舆论环境、监督新闻真实性的责任。唯有如此, 才能创建良好的微博互动环境, 减少假新闻在微博上的泛滥。

(二) 提高微博用户分辨力

部分微博用户轻易的转发行为也是微博假新闻泛滥的推动力。为此, 微博用户须自觉提高分辨能力, 杜绝假新闻的二次甚至多次传播, 造成更坏的影响。

(三) 微博实名制, 用刚性法律法规管理

虽然我国新闻管理部门出台了各种规章和文件来减少网络假新闻的发生。但是在类似事件中, 被惩处的当事人却非常少。究其原因, 是这些法律法规执行有一个重要前提, 即“不告不理”规则, 必须要先有人上诉。但是多数微博上流传的假新闻并没有涉及具体的真实的某个人, 就算涉及, 当事人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 假新闻被揭露后, 造假者或当事媒体遭到舆论的一些谴责, 然后便不了了之。而完善微博实名制是目前有效提高监督水平的最好办法, 同时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控制假新闻在微博上的制造产生。完善微博实名制, 对微博用户发表的新闻进行强有力的监控是微博运营商和相关法律部门要协力完成的。

摘要:本文从最新发生的雅安地震中新浪微博上流传的假新闻、谣言入手, 讲述了事件的发生过程, 并主要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分析了微博假新闻大量涌现的危害及其原因。之后简要探讨了如何防止微博假新闻泛滥的方法。注重于在微博假新闻泛滥中新闻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与危害性分析, 以及相关原因的探究。

关键词:微博,假新闻,新闻法规,雅安地震

参考文献

[1]邹星.微博时代的公民新闻[J].文学界 (理论版) , 2010 (7) .

[2]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J].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9) .

[3]匿名.微博假新闻的产生与防范[OL].网络侵权律师网, 2012-5-24.

微博:电视新闻回传的快速通道 篇9

当人们认为微博仅仅是互联网上的一个工具时, 一件事情的发生让电视人对其有了更多的关注。

2011年5月17日下午, 高晓松醉酒驾驶案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全国各大媒体记者纷纷赶来报道这一备受关注的新闻, 中国网络电视台 (CNTV) 调查记者安瑛也来到现场采访。为了保持现场秩序不混乱, 法院方不允许太多的摄像机进入法庭, 只有央视、北京电视台等几家媒体的记者可以带着摄像机进入, CNTV的摄像机被拒之门外, 记者可以进入旁听。网络没有了视频就失去了它的特点, 更谈不上什么吸引力。安瑛非常清楚这一点, 用电话连线把消息发回去又不甘心, 她想到了微博, 立即给值班主任打电话请示。值班主任认可了她的想法, 并立即注册了新浪微博, 及时收到了安瑛在现场发回来的有画面、声音、图片、文字的报道。在CNTV随后的“穿越旱区”、“七一微博联播”报道活动中, 微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条微博可以发布500M视频, 完全可以满足突发事件的拍摄流量, 微博给电视新闻回传提供了一个快速通道。

在使用微博回传电视新闻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 把握时机, 适时使用

使用微博回传电视新闻的情况一般有两种, 一是记者遇突发事件却没带摄像机, 或是不便携带摄像机, 这样手机就成了关键的采访设备。用手机拍摄下来的视频, 配上解说通过微博传回, 就像CNTV调查记者安瑛的做法, 可及时、快速、真实、准确地完成采访报道任务。二是在异地采访时使用, 比如镇江台的全国“两会”报道, 早期是在北京租用卫星将当天的采访传回台里, 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灾区采访是采用QQ传输采访视频, 耗时耗力, 如果使用微博, 视频加文字, 速度会更快。

2. 掌握技巧, 熟练应用

用微博传回的视频和文字不宜太长, 语言凝练, 画面工整, 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和画面, 组织起来, 这要求记者的基本功要扎实。选择是记者的基本功, 这一点在使用微博时更加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抓住事件特点, 指出事件要意, 还要熟练掌握手机和电脑的操作, 才能应用自如。

3. 引导舆论, 服务公众

微博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最为人津津乐道。一条微博信息会出现“滚雪球”式转发, 一传十, 十传百, 可以在几分钟内获得成千上万次的阅读, 这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 这使得微博成为引导舆论的有效平台。我们在使用微博回传电视新闻的同时, 要把握新闻事件的准确性, 掌握新闻报道的度, 维护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微博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 篇10

一、句子结构简洁紧凑、灵活多变, 较多省略、移位

报纸标题中的句子, 语序都是固定的, 修饰语、附加成分较多。微博新闻标题受字数的限制, 为了追求结构的紧凑性和经济性, 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 句子简洁, 修饰语少

微博新闻标题中多用短句, 报纸新闻标题中多用长句。长句是指那些修饰语较长, 成分形成的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式。短句则是指那些结构比较简单的字数、较少的句式, 包括一些联合复句中的简短的分句。在调查的200个微博新闻标题中, 二十个字以上的标题只有14个。而二百个报纸标题中, 二十个字以上的标题有60个。微博新闻标题中的句子简洁紧凑, 大都没有表示时间和地点的修饰语。报纸新闻为了追求表述的准确性, 很多修饰语是必不可少的。例如, 报道同一件事情, 微博中和报纸中的标题截然不同。报纸中的标题为“习近平同奥巴马在中南海会晤强调要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精神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而微博中的标题只是引用了习近平的一句话来表示。如:【习近平: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大, 容得下中美两国】

(二) 陈述句为主, 句类多变

从句类来看, 报纸新闻标题大部分都是陈述句, 微博新闻标题中以陈述句为主, 同时大量使用疑问句和感叹句。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微博新闻标题中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大量应用。祈使句和感叹句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相违背, 不宜出现在新闻报道尤其是新闻标题中。微博是自媒体的典型, 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的发布者。在相互评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微博新闻对客观性的要求不高, 甚至有时还会刻意追求主观性。祈使句和感叹句可以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 加强语气, 引起读者的共鸣, 吸引更多的读者阅读, 在微博新闻标题中使用更具表现力。疑问句作标题用问句的方式, 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推进读者读完整条新闻。

(三) 句子的省略

微博新闻标题中的省略现象较多。从省略的类型看, 由于标题前面没有内容, 所以标题的省略都是蒙后省略。如:【钱钟书说】【伏尔泰说】

蒙后省略在标题中使用有其独特的魅力。一方面符合语言交际中的经济性原则;另一方面省略造成的语言空白,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浏览完整则新闻。新媒体时代是“读题时代”, 标题的吸引力是网络标题的主要目标, 这也是网络中“标题党”出现的原因。

(四) 句子的移位

汉语中的语序是比较固定的。一般为“ (定) 主 (状) 谓宾 (补) ”的格式。微博新闻标题中却存在大量的移位现象。

第一, 主谓倒装。把主语放在谓语后面。如:【悠着点啊, 亲】【美呆了!冬天冒热气的温泉河!】

第二, 宾语前置。把宾语置于句子的开头放在主语和谓语的前边。如:【介绍优缺点, 你真的会吗?】【感冒药盒上这些字, 你都认识吗?】

第三, 状语前置。把状语放在主语、谓语前边, 置于句子的开头。如:【为爸妈, 你能做到的小事】

二、感情倾向明显, 客观评价淡化

新闻的客观性作为一种职业理念是新闻标题制作的重要原则。但在微博新闻标题中, 客观性的描写逐渐淡化, 更多的是带有强烈感情倾向的句子。如:【正能量!5岁童坠楼瞬间众人拉棉被施救】【蛮拼的!大学生占领餐厅背书复习】【急!#哈尔滨仓库火灾#致塌方多名消防员被埋!】

这些标题都在开头就表明了编者对新闻内容的情感态度, 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吸引读者的眼球,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前置性停顿, 突出主题

报纸新闻标题中主语后边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停顿。而微博新闻标题为了突出主题, 常常在主语后边加上逗号。这就使微博新闻标题中的停顿大都置于句子的前部, 这种前置性的停顿使主题更加显眼。人们在浏览微博时, 一眼就能看到新闻的主题内容, 第一时间就可以确定新闻是否有浏览价值。如:【30个习惯, 成就更好的自己】【新的一年, 跟遗憾告别】【这几本书, 可以和孩子一起读】

四、结语

微博新闻标题通过省略、语义隐含等方式, 形成高度浓缩的句子形式。通过主谓句中主谓倒装, 宾语、状语前置, 停顿前置, 突出了句子的主题。通过选用非语言符号、网络流行词和口语词以及多样化的句类, 增强了句子的吸引力。这些特点是语言在微博这一特定语境中运用的结果。可见传播媒介对语言的词语、句子、语义、语用、语言风格都会产生影响和制约。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方式, 对语言的运用也有重要影响。语言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标题是新闻的浓缩。微博新闻标题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材料。从这一有效的窗口, 我们可以窥到不同语用条件下语言呈现的不同特点。微博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相比较, 具有以下的特点:句子灵活多变、感情倾向明显、主题突出等。

关键词:微博新闻标题,语言特点,语境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2]尹世超.标题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3]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 (第2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4]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山西:书海出版社, 1998.

微博新闻 篇11

【关键词】媒介融合 微博 新闻传播 特点 影响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网络的受众已经遍及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而各种媒介的融合已经是当今发展的主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微博成了被广泛使用的传播工具,它以其方便性和平民化的特点被大众快速接受,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全新的新闻传播方式。

一、媒介融合环境下微博的特点

微博,全称“微型博客”,英文名为“micro blogging”,以大众为受众群体,操作容易,传播途径简单。人们通过微博可以更轻松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微博是新媒体时代传播新闻、信息等的重要工具。

(一)微博传播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旧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微博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能够为新闻的有效传播提供便利。用微博进行新闻传播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没有格式内容字数等的要求,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多种网络工具进行微博登录并发布信息,因此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率,增大了新闻传播量。

(二)微博传播具有即时性和延时性的特点

微博的使用不受设备终端的限制,无论是在电脑还是手机上都可以实现互联,因此可以快速地发布和接收信息,没有时间差,省略了审核过程,不至于延误新闻发布。另外,作为一种网络媒介,微博所发布的信息会在一定时间内自动保留,读者可以随时搜寻某一时期的新闻资讯,保证了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三)微博传播的新闻具有全面性和碎片化的特点

由于微博上的新闻传播速度快,传播主体没有限制,因此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阅读者,所传播的新闻涉及各个方面。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我国单单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达到5.03亿,全年增长率为73%,这说明了微博的使用量和传播量是巨大的。但是大量的传播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弊病,由于新闻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造成了传播内容零碎、繁杂,大量无用的信息充斥其中,而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容易被淹没。

二、媒介融合环境下微博对新闻传播的有利影响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新媒介的出现弥补了旧的传播媒介的不足,甚至替代了旧的传播媒介。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媒介被广泛使用,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很多好处。在未来,微博的影响仍然是深远的。

(一)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

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是记者寻找新闻源并实时采访或者是群众通过写信、打电话等形式为电视台、报纸提供新闻线索,新闻获取途径很少并且效率极低。同传统的传播途径相比,微博的出现拓宽了获取新闻的渠道。因为人人都可以使用微博,可以自由地发布任何信息,所以新闻来源很广泛,并且不同的新闻来源代表了不同的受众群体,从而保证了新闻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度。

(二)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发布平台

微博的使用没有任何限制,通过微博,人们不仅可以及时获知新闻资讯,还可以随时发布新闻,在第一时间发布自己所了解到的新闻。通过微博,一些突发事件或应该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就可以很快地传播,从而有利于相关部门快速地规划解决方案。例如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故,通过微博直播,人们快速了解到实况,网友发布这条微博的时间比国内新闻报道早了两个小时,从而做到了在援救工作中争分夺秒。

(三)创新了新闻报道形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微博的使用正符合这种节奏。第一,微博的新闻内容多样化。微博的内容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布,因此新闻内容更加立体形象。第二,微博上新闻的传播者多样化。传播者大多都是普通民众,这样传播的新闻更能够使人们感同身受。第三,可以实现互动。人们可以在新闻发布后在微博上进行实时沟通,发表观点,使政府了解民众心声,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媒介融合环境下微博对新闻传播的不利影响

微博的出现对新闻传播有好有坏,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新闻内容真实性低

微博上新闻的发布者不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所以所发布的新闻内容多种多样,质量不同,并且重复性强,有的内容浅显甚至低俗。随着人们的表达欲望和传播热情上涨,有的人故意发布虚假信息以博取公众眼球,获取点击量,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微博的管理。

(二)新闻内容深度不够

微博发布者无限制、发布内容无限制以及发布量大等特点都导致了微博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无用的信息层出不穷。这类以假乱真的信息不能引发人们深度思考,很难保证新闻传递正能量的效果。快节奏的新闻发布带来的是没有深度的新闻,所以适当降速也是有必要的。

四、小结

总之,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微博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潮流趋势,微博必将成为新闻主要的传播途径。面对微博对新闻传播所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我们要合理评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可能充分发挥其正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于双双.基于媒介融合下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J].科技传播,2015(03):155-156.

[2]李应杰.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6(06):221.

微博已成为电视新闻的补充 篇12

微博用户已普及至数以亿计之多, 它已不再显得神秘, 但似乎并不容易“相处”。作为电视从业者,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取微博精华, 使其与电视媒体的合力达到最大最优值呢?要弄清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微博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究竟能够为电视媒体做些什么, 又会带给电视媒体什么。

微博的出现对媒体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社会角度而言, 微博是一种门槛较低的话语权, 其集成化和开放化的特点, 可以使各种信息借助微博通过手机、IM软件 (Gtalk、MSN、QQ、Skype等) 和外部API接口等各种途径发布。由此微博顺理成章地成为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桥梁, 像许多人期待的那样实现了电脑与手机的终端融合。这样的变革带来的第一个便利就是它沟通了不同媒体之间的联系, 迅速集手机媒体、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的功能于一身, 强劲地表现出了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播客和即时通信等传播优势, 从而能够风靡全球。与此同时, 微博还兼具点对点、点对群、群对群的传播特性。微博的发布、关注、转发等功能, 可以实现消息的快速传播, 极易形成滚雪球效应。此外, 微博强大的号召力、组织力、协调力, 对信息流动和社会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与电视人所追求的传播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最不应该被忽视。

2011年1月1日, 是微博这位“新娘”盛装出现在电视媒体上的日子。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与搜狐微博“联姻”, 共同推出了《夜宴微波炉》栏目, 这是国内第一档跨媒体微博的电视新闻节目。顾名思义, 《夜宴微波炉》的主角是微博, 电视媒体只能做低调的“新郎”。在节目中一些重大的新闻和当前的焦点事件都由微博首先播发, 还要配发博友的评论, 博友评论用大微博直播墙同步接入演播室。同时, 搜狐北京演播室的嘉宾也要参照微博规则进行30秒的酷评, 与观众、博友和主持人形成互动。此外, 为了更好地适应电视传播的特点, 节目还创造性地开通了语音微博, 并在节目播出时在网络上同步推广。这样令观众耳目一新且极具参与感的电视节目, 没有理由不受到观众的青睐。据了解, 《夜宴微波炉》节目开播不到4个月的时间, 搜狐微博的围观量就达到539万人之多。

借力微博扩大电视媒体的影响

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 传统的电视媒体日益意识到微博的巨大力量, 并希望借力微博, 做给力电视。截至2011年9月, 共有约330家电视频道在新浪微博争先恐后地开通了官方微博, 1816个电视栏目低姿态、高调门地经营打理官方微博。从中央台到各省级媒体, 微博的传播力和品牌知名度借助电视媒体得以不断放大, 同时传统的电视媒体也借力微博, 积极主动地和观众展开互动, 进一步提高收视率、提升影响力。

文化娱乐、生活时尚类节目的微博数量占很大比例, 因为这类节目拥有的观众群庞大, 且极易调动观众, 形成互动。所以这类节目的微博主要发布一些当下的热门话题或是流行资讯, 或是在微博中发布节目花絮和主持人的评论, 以此来提高收视率和人气。此外, 新闻节目的微博则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为特色, 而财经和科教类节目的微博则更加侧重于与观众的互动, 例如针对某个事件发表观点和评论。由此可见, 微博正在以它特有、其他媒体根本不能比拟的方式影响着电视节目的制作。

微博因为其传播的广度和速度, 很容易引起设定话题的讨论;节目提供方甚至可以让用户参与对节目制作的决策, 增加节目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撇开节目方时常提供的物质奖励和其他奖励不言, 话语权的下放是微博的最大魅力所在。这种话语权体现在电视节目上, 就是一改以往电视台做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不平等地位, 观众的需求借助微博能够得到电视人的极大重视。这样的局面, 是观众希望达到的, 也是电视人希望看到的。

推而广之, 电视剧的传播也同样受到微博影响。像去年非常流行的《宫锁心玉》, 新浪微博在其热播期间, 及时地推出了这部连续剧主要演员的“微访谈”。这样一来, 观众不仅能在微博上对剧情发表评论, 还能和自己喜欢的演员进行交流互动, 极大地调动了观众和网友的收视兴趣。受众边看影视剧边评论的状态在微博页面得到了实现, 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过去的2011年, 电视的概念数度更新, 让人们应接不暇,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互联网将会成为下一代电视更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其中社交属性不但必不可少, 且极有可能成为部分电视用户的“主角”。社交本就是电视最本质的属性, 而微博的这一特性更加明显、功能更加齐全。微博社交将影响互联网电视的发展, 我们不妨大胆预言微博社交就是互联网电视的发展趋势, 对此, 电视人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并提前做好准备。今年元旦期间开播的3D频道, 不仅将加速3D电视的发展,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看电视的视觉体验, 使看电视更加成为一种生活享受。观众不仅可以随时将电视节目分享到微博上, 而且可以通过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建议, 影响后续的剧情发展。看电视不再是一种孤独的体验, 而是从“看电视”向“玩电视”转变。由此可见, 只要传统的电视媒体真正从受众的收视需求出发, 将节目内容与微博紧密结合, 将节目形式灵活应用, 就能有效地借力微博, 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毋庸置疑, 微博将在这一进程中逐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博逐渐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有益补充

首先, 微博庞大的用户群决定了微博能够为电视媒体提供及时、广阔的信息线索。面对海量信息, 要求电视人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而且要认真负责, 甄选提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从而提高电视媒体信息的时效性, 丰富电视媒体的内容。现在, 每天都有大量的记者从微博上寻找素材, 八卦娱乐、突发事件等形形色色的线索都可以从微博延伸开去。这一点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 民生新闻表现出的效果都最为显著。微博反映的民生问题及时反馈到栏目组, 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线索。新闻采编人员通过微博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并将此作为采访的方向。

其次, 微博真正满足了新闻及时性的要求。新闻必须包含新鲜的内容, 也就是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微博的出现恰好弥补了目前我们传统媒体新闻稿件报审程序繁琐的这一缺陷。微博的载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随身携带, 不论何时何地, 用户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 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发送到微博上———从发现信息到发送信息, 做到了真正的快速、及时, 也真正体现了新闻的快速本质。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环境下, 微博与电视的结合似乎是一种必然。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是, 微博为公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舆论监督和意见表达平台, 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话语权”。比照传统媒体, 微博的反馈更加及时、传播人数更多、受众面更广、参与度更高, 因此微博在舆论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大部分电视观众参与新闻事件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1.看新闻事件;2.听新闻观点;3.听别人的新闻观点;4.我也要发表新闻观点;5.我要在第一时间发表新闻观点;6.我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 跟大家交流新闻观点。现如今绝大多数电视媒体借助新闻热线、短信平台等普遍做到了第四步。但是, 利用微博, 观众很容易就达到了第六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 和大家交流互动。例如, 近几年的全国两会, 很多代表委员、新闻媒体都利用微博与老百姓开展交流互动, 听取意见和建议, 取到了不错的效果。

上一篇:体质分布下一篇:文化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