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人秀节目

2024-06-15

中国真人秀节目(精选12篇)

中国真人秀节目 篇1

摘要:真人秀节目最早起源于西方,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因其能够满足电视观众的生活需求,增强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且具有广阔的市场价值而成为当前最为热门的综艺娱乐节目。真人秀节目在我国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各大电视台通过真人秀节目提高了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了电视节目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发展,影响着观众的价值取向,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中国真人秀节目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娱乐节目,中国真人秀节目,价值取向,发展

前言

真人秀节目登陆中国电视媒体短短十几年,已经成了各大电视台最为火爆的节目形式,创下了惊人的观众关注度和收视热潮,也让电视台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提高了电视台的品牌竞争力。中国真人秀节目创新了电视媒体的经营运作模式,实现了电视节目商业化与娱乐化的发展,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收视率开创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媒体范例。

1 中国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1.1 节目数量众多,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随着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在各电视台取得了高收视率,所以,中国真人秀节目的数量增长十分迅速,我国几乎所有的地方电视台都开办了真人秀节目。以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为例:前些年湖南卫视《中国达人秀》、中央电视《梦想中国》、北京卫视《红楼梦中人》等;近几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中央电视《中国好歌曲》等,虽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收视率,但是内容形式相似,节目类型雷同,甚至比赛环节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整体节目的质量有待提高。而且这些高收视率的节目几乎都是舶来品,缺少原创,在节目形式上生搬硬套,影响着观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同时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在数量上表现出失控的局面,各大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获得广告赞助而进行盲目跟风,相关的政策管理不到位,导致真人秀节目粗制滥造,造成了电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对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和优质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2 节目内容形式千篇一律

缺乏创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瓶颈,尽管我国真人秀节目种类繁多,但是跟风现象严重,模仿现象层出不穷,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引起了全国的收视热潮,其他电视台争相克隆模仿《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形式,致使同类节目在不同电视台呈现出泛滥的局面,严重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1.3节目引导错误价值观念

电视节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情感取向。由于很多的真人秀节目都属于舶来品,节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悖的。但是,很多电视台对真人秀节目进行生搬硬套,为了提高收视率,刻意设计一些有悖于我国伦理道德观念的活动环节。掌握不好节目的尺度,就会宣传错误的道德观念,引导观众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如有些竞赛获奖类真人秀节目,很多选手为了获取大奖而不择手段地淘汰对手,有些行为虽然引发了观众的笑声,给观众带来了快乐,但是却宣传了错误的价值观念,不利于我国真人秀节目的长远发展。

2 促进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的有效对策

2.1 创新节目形式,融入传统文化

对于国外的高收视率的真人秀节目我们应该加以借鉴,而不是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节目形式上进行创新,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的真人秀节目需要借鉴西方真人秀节目的成功经验,保持自身优势,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入符合我国观众审美习惯的娱乐元素,同时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做到节目与时俱进,掌握收视率与节目尺度之间的平衡,才能确保我国真人秀节目的长远发展。

2.2 节目内容贴近社会现实

缺少能引起观众关注度的题材和节目内容单一化是影响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多节目内容不切合实际,与社会脱节,所以在真人秀节目的编排上要贴近观众的生活,了解社会现实。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能给真人秀节目编排提供大量素材,如很多真人秀节目让明星体验老百姓的生活经历,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与认可,这样的题材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增强了观众的参与度,既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又丰富了真人秀节目的内涵。

2.3 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

真人秀节目核心价值观念在于体现对人的关怀,体会人的内心感受和心理状态,关注社会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真人秀节目的内容需要紧密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展现人文关怀来打动观众,宣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思想,这样才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出节目以人为本的特点,实现真人秀节目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青,郑蔚.电视娱乐节目新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2]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M].学林出版社,2013.

中国真人秀节目 篇2

摘 要:相比较以往音乐真人秀节目,同样是引进国外的节目形式,为何《中国好声音》能够一炮走红?为何《中国好声音》获得了全国观众的广泛好评?为何《中国好声音》能够打动观众的心?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本文以《中国好声音》节目为例,以审美特征为视角,在阐述其“真善美”节目特质的基础上,分析了本节目中过分煽情的故事、节目创新力不足以及学员负面形象等审美缺憾,深入探讨了音乐真人秀节目应加强节目形式的研发能力,转变审美情趣,传递正能量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审美特征;发展建议

(一)加强节目形式的研发能力

目前,我国选秀节目大多是通过对国外一些优秀节目版权的购买而产生的,这些引进来的“洋品牌”在国外已经取得了收视上的成功,但是节目的新颖度是不能够被复制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内地音乐真人秀节目创新力不足和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实现我国内地音乐真人秀节目的真正进步,加强节目形式的研发能力、实现节目形式的自主研发才是根本途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文化消费倾向上还存在这一定的差距,但这不应该成为我国内地音乐真人秀节目模仿、抄袭,品质不高的理由。

因此,国内的电视选秀节目要想得到质的飞跃,仅仅依靠从国外引进选秀节目,并且在模仿的同时稍微加以改动是不够的,没有娱乐节目的创新机制与行业氛围,那么无论我们如何利用都不能获得长久的利益。我们必须从国外的优秀选秀节目中汲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本土化改造,促使从业人员提升节目形式研发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动力,创造出更多、更精彩的音乐真人秀节目,在满足电视观众观看需求的同时,实现我国音乐选秀节目的真正定位和创新,提升电视观众的审美能力,盲目跟风最终只能得到失败的结果。

电视受众的群体非常庞大,要求也非常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受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我国电视行业从业人员应该从受众的不同层次和需求出发,研发出不同形式的电视节目,营造良好的电视市场环境,推动我国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转变审美情趣,传递正能量

通过音乐真人秀节目,观众可以体会音乐的艺术性和魅力,欣赏节目的娱乐性。从时下流行的节目中我们可以分析当代审美情趣的变化,而“审丑”似乎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电视节目追求高收视率本无可厚非,因为收视率关系到广告资金的投入和节目的生存,但是不应该为了提高收视率和盈利而采用一些夸张、出位的.表现手法来吸引观众的注意。阎怀兰认为:“以收视率为前提,打造审丑特色,为了节目能盈利,暗箱操作,反映了节目制作策划者唯利是图,忽视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 。现在很多的音乐真人秀节目基本不设置门槛条件,只要想参加都可以报名,致使很多的青少年误以为明星梦很容易实现,单纯的为了追求名利而参加节目;在节目的海选中,有很多的选手为了吸引评委和观众会做一些丑态表演和出位表演,而这种行为并没有被纠正或禁止,这也反映出人们的审丑的喜好。

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受众群体非常庞大,产生的影响也很大,音乐真人秀节目应该注重自身品味的提升,要具备文化内涵和思想高度,力争做到既能娱乐大众,又能传递正能量,这也是我国内地音乐真人秀节目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这方面《中国好声音》这档音乐真人秀节目做的很好,这个节目立足于音乐艺术的本身,并不会因为其他外在的因素而影响对歌手的评判,真正做到还原音乐的本质,摒弃了对“审丑”的追求;《中国好声音》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选手为了完成自己的音乐梦想所做的坚持和不懈的追求,带给我们满满的感动和无可替代的正能量。我国选秀节目需要平衡商业利益与文化利益,做到在获取商业利益和娱乐大众的同时,能够挖掘出节目的文化内涵,倡导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结 论

《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打破了我国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低迷局面,该节目在购买外国版权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迅速打造本土化的品牌形象,将节目的亮点与竞争力放在音乐质量本身,通过“寻找纯粹好声音”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选拔高素质歌手,并且以充满青春、励志、公平公正的风格进行营销,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尽管《中国好声音》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其节目的成功也为中国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审美特征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相信中国音乐真人秀节目会越办越好,真正实现本土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陆扬,王毅选.大众文化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谢耕耘,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梁满收.《中国好声音》好在哪里[J].南方论坛,2012(4)

[5]周莉.《中国好声音》对受众的需求满足[J].新闻世界,2012(9)

[6]李翔.《中国好声音》:电视音乐选秀的新范例[J].媒体时代,2012(9)

[7]覃晴,谭天.《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J].新闻与写作,2012(10)

中国真人秀节目 篇3

【摘 要】企业冠名真人秀节目,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的方法。在文献中,企业冠名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建立、强化或改变品牌形象。研究真人秀冠名广告如何影响企业及其品牌的研究却不多,从消费者购买决策观点来探讨也很少。本研究探讨企业冠名真人秀节目效果成功因素及所达到的效果,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Likert的5点计分法的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运用数据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当观众喜爱关注冠名真人秀节目时,是有助于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的。也会影响观众转化成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此外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与品牌情感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品牌知名度越高时,越会正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品牌形象越高时,也越会正面的影响消费的购买决策。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冠名广告;消费者购买决策;品牌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电视节目的形态不断创新发展,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朱丹蓬(2014)普通企业如《爸爸去哪儿》这类火爆真人秀节目的冠名费用是不容易负担的,企业要有相当高的营收和盈利能力才能担负起真人秀节目中的冠名费用。由此冠名广告投放前,企业本身是要有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品牌形象以及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企业资源财力雄厚,投放冠名广告先不要考虑成本,而是基于效果的最大化为目标为考量。企业经营要多元化,渠道更广泛,方便消费者购买。企业冠名真人秀节目成功与否在于最大化的利用好真人秀节目所带来的影响力。企业要事先与真人秀节目沟通企业品牌在节目中出现的频率和方式,冠名广告中的产品或品牌与节目和节目与产品或品牌之间的有没有共同的受众关系或其他的契合点是冠名企业找准冠名节目的第一步。产品目标消费群体与真人秀节目受众群体契合点有多少是最重要的条件。正确选择与自己消费群体重合率高的真人秀节目,对冠名所带来的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效果。了解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率有多少、这些群体与自己企业消费人群契合度有多高,属于自己企业产品的客户群有多少。这都是企业选择冠名节目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企业商品受众又分年龄层受众、性别受众层、职业受众层等分类。企业目标消费层与真人秀节目受众层的重合年龄、重合文化程度、重合消费观念等等,都会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和影响力。

1.2 研究问题

(1)企业冠名品牌形象如何对消费购买决策影响?

(2)消费者对冠名广告在真人秀节目中如何影响品牌知名度?

(3)真人秀节目中冠名广告品牌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1.3 创新点

目前研究者和研究成果绝大多数集中在赞助活动,电视广告对消费者观点,但从真人秀节目冠名广告角度出发研究品牌对消费者决策的可能还没有。中国各大电视台相继购买国外真人秀版权或原创真人秀节目在各卫视热播,关注度,影响力巨大,收视率颇高。也带动了广告费用,电视台招标企业冠名节目冠名费也是不断突破新高。如何将观众转变成消费者,对企业冠名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研究。

2.文献综述

2.1 真人秀节目的现况

真人实境秀即为真人秀,也就是真实电视(Reality Show/TV Reality)。真人秀的介质为电视传媒,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活动或者是比赛,目的是从多名参赛选手中选出获胜者。并且有着丰厚的奖品,并同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电视真人秀节目定义为普通人(非演员)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在规定的场景中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而做出的相关的行动。这场行动被记录下来做成电视节目。还可以把真人秀节目定义为在特定并且是虚拟的空间中,以全方位近距离并且是真实的拍摄而形成的真实故事,把真实故事以任务为核心进行戏剧化后期剪辑加工而成的节目就是真人秀节目。陆伟(2014)认为,真人秀的爆发是源于前几年的积累,还有广告商的兴趣,“电视台做什么节目,往往和广告商的兴趣所向是息息相关的,真人秀节目的理念和操作水准,远超一般的演播室节目,更具收视品质和市场吸引力,所以真人秀节目在招商时,更容易引起广告商的注意。本研究认为以为节目创新还是购买海外版权的节目,节目的真实性很重要,喜爱的观众才会增加。还有节目同类题材同质化严重,播出每个真人秀节目的特点,节目才会长久。

2.2 冠名广告

冠名广告就是指在节目前加上赞助商或者广告主名称进行品牌宣传、扩大品牌影响的广告形式。表现形式为5秒企业冠名+15秒品牌广告。又分为片头排版、植入、角色口播等形式。蒋诗萍(2012)冠名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在营销学看来,冠名是指由企业出资赞助某项活动,意在将企业(或企业主推产品)的名字或 logo 置于活动的主题名称中,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产品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之目的。本文作者认为借助一档真人秀节目作为平台,冠名以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出现在节目中,选对一个节目与节目的匹配度是很重要的。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品牌的一些基本信息,刺激观众转变成消费者。本文认为要求企业要提升自身的形象,方法包括增加媒体的注意力、改变企业名誉、增进企业的形象、改变大众对企业的认知、提升企业知名度。产品试用或创造销售机会包括创造现场销售机会,阻碍市场竞争、建立进入障碍、促进营业额提升。建立企业良好的商誉。冠名广告能创造同时在线上的销售机会,防止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促进企业营业额提升。也可以建立起企业的一个良好知名度。

2.3 品牌知名度

消费者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线索之一就是品牌知名度。同样品牌知名度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感知。董敏(2012)消费者较喜欢购买熟悉的品牌,因为熟悉的品牌令其感到放心、可靠。而且使用熟悉品牌的产品,消费者会有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当消费者对产品不熟悉时,就倾向信任一个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产品以降低知觉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知名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对于该品牌产品的评价好坏。本文认为品牌知名度的高低是有知觉和态度之间差距产生的评价。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

2.4 品牌形象

王维元(2005)提到如何经营好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一个对品牌正向的印象及感觉是极为重要的任务,未来的营销将是品牌导向。Kotler and keller (2006)提出品牌形象是反映在消费者与品牌相联系的记忆上的,对品牌所持的知觉和信仰。范秀成(2001)冠名品牌形象之知觉,也在一定程度上包括联想,比如积极向上真人秀节目企业冠名的品牌,对品牌有正面的影响。虽然品牌形象的定义学术界的意见不同,但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Aaker1991,范秀成、陈洁2002,黄静2005)都提到品牌联想在记忆中关于某品牌的反应。

2.5 品牌情感

品牌情感是消费者使用某品牌产品后的主观感受,是一种心理现象,通常伴随了情绪与心情的反映。本研究决定以Russell(1979,1979,1980,1991)之建议,以“情绪激发-情绪平稳”作为衡量“情感”的两大尺度。换句话说,以“快乐-不快乐”与“情绪激发-情绪平稳”作为衡量“情感”的两大尺度。消费者在使用某种品牌产品时感到快乐还是不快乐,对品牌的评价是喜欢还是厌恶,即表示了消费者对品牌情感之程度。

2.6 消费者购买决策

消费者购买决策,指消费者谨慎地评价某一产品、品牌或者服务的属性,并进行理性的选择,即用最少的成本购买能满足某一特定需要的产品的过程。Kotler(1997)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会受到消费者本身的文化、社会、个人、及心理等内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经济、科技、政治、文化及营销广告等外在因素刺激。综合上述学者观点,可以看出中国真人秀节目冠名广告出现讯息因素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本文作者认为外界因素或者内在因素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2.7 各构面之间关系

假设H1:当观众对一档真人秀节目冠名广告越喜爱肯定,企业就越能由此冠名真人秀节目。

假设H2:当消费者对冠名企业越正面,企业越能由此冠名来提高品牌知名度。

假设H3:当消费者对冠名企业越正面,企业越能由此冠名来提高品牌形象。

假设H4:品牌知名度对品牌情感有积极影响。

假设H5:品牌形象对品牌情感有积极影响。

假设H6:品牌知名度越高时,越会正面的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假设H7:品牌形象越高时,越会正面的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假设H8:品牌情感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面影响。

3.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样本选择和抽样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设计好问卷,在问卷星网络发放170份以新浪微博、微信、真人秀节目贴吧投放。纸质发放150份上班族和各大院校学生。而后利用回收问卷对各个计量尺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

3.2 抽样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观看中国真人秀节目的观众。主要选取同学、朋友和已毕业工作的年轻人。对新型的实物接受能力比较强,对真人秀节目比较关注符合这一部分人的需求。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收集数据。

3.3 样本选择

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制约,本次问卷调研在网络和纸质发放。在真人秀节目官方微博、微信、真人秀节目贴吧以及中国上班族和各大院校学生。

4.数据结果和分析

4.1 样本结构分析

本研究对10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预测试。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20份,统计回收300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94%。此次问卷调查中,男性人数是187人,占比62.3%,女性人数是113人,占比37.7%,男性人数相对较多;年龄的结果可见:26-30岁人群最多,累计144人,占比48%;相对最少的是41-50岁区间的高龄人群,累计5只有5人,占比1.7%;教育程度以本科为主,累计146人,占比48.7%,相对最少的是初中人群,累计只有3人,累计1%。

4.2 信度分析

对真人秀节目冠名认知、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情感以及购买决策信度分析。根据克伦巴赫α系数来判断问卷信度,统计出数值,各个维度的信度结果克朗巴赫系数值在0.5-0.9之间,达到了非常可信的水平,表明量表部分的问卷设计非常可信、可靠。问卷是可以用的。

4.3 品质分析

4.3.1 真人秀节目冠名广告品质分析。

真人秀冠名广告部分整体信度达到了0.611, CITC检测结果显示,问卷4个原始题项,均处于0.3-0.5的标准;而删除后发现,整体克朗巴哈系数值无显著变化,故保留;因子分析KMO值=0.689>0.5,球形检验结果卡方值=118.967,显著性P值=0.000高度显著,表明很适合做因子分析,而因子分析后,提取出1个公因子,解释的总方差达到了56.224%,因子载荷最低为0.637>0.3,此部分问卷品质良好。

4.3.2 品牌知名度品质分析。

品牌知名度部分整体信度达到了0.843, CITC检测结果显示,问卷10个原始题项,B1/10均处于0.3-0.5的标准;而删除后发现,整体克朗巴哈系数值无显著变化,故保留;因子分析KMO值=0.873>0.5,球形检验结果卡方值=865.208,显著性P值=0.000高度显著,表明很适合做因子分析,而因子分析后,提取出2个公因子,解释的总方差达到了52.479%,因子载荷最低为0.457>0.3,此部分问卷品质良好。

4.3.3 品牌形象品质分析。

品牌知名度部分整体信度达到了0.852, CITC检测结果显示,问卷6个原始题项,均高于0.5的标准;因子分析KMO值=0.876>0.5,球形检验结果卡方值=665.160,显著性P值=0.000高度显著,表明很适合做因子分析,而因子分析后,提取出1个公因子,解释的总方差达到了57.507%,因子载荷最低为0.701>0.3,此部分问卷品质良好。

4.3.4 品牌情感品质分析。

品牌情感部分整体信度达到了0.719, CITC检测结果显示,问卷4个原始题项,D3/4均处于0.3-0.5的标准;而删除后发现,整体克朗巴哈系数值无显著变化,故保留;因子分析KMO值=0.742>0.5,球形检验结果卡方值=226.851,显著性P值=0.000高度显著,表明很适合做因子分析,而因子分析后,提取出1个公因子,解释的总方差达到了54.515%,因子载荷最低为0.681>0.3,此部分问卷品质良好。

4.3.5 购买决策部分品质分析。

购买决策部分整体信度达到了0.851, CITC检测结果显示,问卷9个原始题项,E1/3均处于0.3-0.5的标准;而删除后发现,整体克朗巴哈系数值无显著变化,故保留;因子分析KMO值=0.893>0.5,球形检验结果卡方值=867.687,显著性P值=0.000高度显著,表明很适合做因子分析,而因子分析后,提取出2个公因子,解释的总方差达到了58.102%,因子载荷最低为0.563>0.3,此部分问卷品质良好。

4.4 相关分析

真人秀冠名广告认知、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情感与购买决策两两之间的相关矩阵结果,由结果可知:

真人秀冠名广告认知与购买决策显著性P值=0.000在1%水平高度显著;观察相关系数值=0.239可知两者为显著正相关。

品牌知名度与购买决策显著性P值=0.000在1%水平高度显著;观察相关系数值=0.617可知两者为显著正相关。

品牌形象与购买决策显著性P值=0.000在1%水平高度显著;观察相关系数值=0.713可知两者为显著正相关。

品牌情感与购买决策显著性P值=0.000在1%水平高度显著;观察相关系数值=0.612可知两者为显著正相关。

真人秀冠名广告认知与品牌知名度显著性P值=0.000在1%水平高度显著;观察相关系数值=0.449可知两者为显著正相关。

真人秀冠名广告认知与品牌形象显著性P值=0.000在1%水平高度显著;观察相关系数值=0.286可知两者为显著正相关。

真人秀冠名广告认知与品牌情感显著性P值=0.000在1%水平高度显著;观察相关系数值=0.237可知两者为显著正相关。

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显著性P值=0.000在1%水平高度显著;观察相关系数值=0.714可知两者为显著正相关。

品牌知名度与品牌情感显著性P值=0.000在1%水平高度显著;观察相关系数值=0.648可知两者为显著正相关。

品牌形象与品牌情感显著性P值=0.000在1%水平高度显著;观察相关系数值=0.729可知两者为显著正相关。

4.5 回归分析

品牌知名度SIG值=0.002<0.05,表明该自变量对因变量是显著影响,同时,该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值B=0.225,为显著正影响。也就是说,品牌知名度越高,购买决策越高。

品牌形象SIG值=0.000<0.05,表明该自变量对因变量是显著影响,同时,该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值B=0.432,为显著正影响。也就是说,品牌形象越高,购买决策越高。

品牌情感SIG值=0.013<0.05,表明该自变量对因变量是显著影响,同时,该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值B=0.152,为显著正影响。也就是说,品牌情感越高,购买决策越高。

H1:当观众对一档真人秀节目越喜爱肯定,企业就越能由此冠名真人秀节目。

H2:当消费者对冠名企业越正面,企业越能由此冠名来提高品牌知名度。

H3:当消费者对冠名企业越正面,企业越能由此冠名来提高品牌形象。

H4:品牌知名度对品牌情感有积极影响。

H5:品牌形象对品牌情感有积极影响。

H6:品牌知名度越高时,越会正面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H7:品牌形象越高时,越会正面的影响消费者决策购买决策。

H8:品牌情感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面影响。

4.6 讨论与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知,真人秀节目冠名广告对品牌知名度有显著影响,而且为显著正影响。也就是说,真人秀节目冠名广告越喜爱、越正面,品牌知名度就越高;真人秀节目冠名广告对品牌形象有显著影响,而且为显著正影响。品牌知名度对品牌情感有显著影响,而且为显著正影响。品牌形象对品牌情感有显著影响,而且为显著正影响。也就是说,品牌形象越高,品牌情感就越高;品牌知名度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显著影响,而且为显著正影响。也就是说,品牌知名度越高,消费者购买决策就越高;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显著影响,而且为显著正影响。也就是说,品牌形象越高,消费者购买决策就越高;品牌情感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显著影响,而且为显著正影响。也就是说,品牌情感越高,消费者购买决策就越高。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企业在评估选择一档真人秀节目时,应考虑真人秀节目在消费者心中的重要性。研究显示,当消费者越重视一档真人秀节目时,则企业通过冠名取得与该真人秀节目联合的机会。可将消费者对真人秀节目的喜好与情感转移到企业身上,而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则冠名企业所获得的冠名效益也就越显著,也就是说当消费者认为,该真人秀节目是具有重要性,则企业通过冠名,对其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购买决策及消费者对企业品牌情感有相当显著的影响。

企业在评估选择冠名对象时,除企业本身所追求的目标之外,应考虑选择与企业形象适合度高的真人秀节目,则可获得比较好的冠名效益。

企业冠名目标赢着重在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的提升。本研究发现经由冠名真人秀节目,使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对品牌记忆越深刻。消费者态度对品牌形象,有显著地影响。通过冠名真人秀节目,消费者会提高对品牌情感的加深,会更加注意冠名的名称和广告,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冠名真人秀节目的确能为企业增加品牌知名度以及强化品牌形象,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情感时,会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消费者越喜欢一档真人秀节目,企业就越会考虑冠名该节目。企业冠名一档真人秀节目后,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会影响消费者品牌情感,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越高时,会增加消费者购买。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越高时,会提高消费者对品牌情感的影响。最终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着显著的影响。

5.2 研究建议

企业与真人秀节目进行冠名活动,是以收视率曝光率转化成销售量为目的,这就需要真人秀节目和冠名企业双方都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营销动作。首先要做的是真人秀节目要提高自己的。目前,中国真人秀节目在题材上更多的是购买国外优秀真人秀版权,本土创新能力不足。千篇一律的节目题材使的消费者难免出现审美疲劳,所以国内真人秀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到节目类型的创新,节目创新包括题材创新、规则创新。参与人群创新等。在借鉴国外优秀节目的基础上,打造属于自己本土特色文化的真人秀节目。找准自己节目的定位非常重要,怎样才能在目标受众心中留下有价值的位置,需要节目准确、鲜明的找准自己的定位,节目定位包括思想定位、品格定位和文化定位。要摆正道德观念,真人秀顾名思义,节目里面一定是要真情实感,高质量的节目会自动引起参与者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切不能弄虚作假,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持排斥情绪。

企业要想冠名真人秀节目,首先做的一点就是找到与真人秀节目在受众消费者上高度重合度的类型节目,以实现提高销售率。冠名真人秀品牌的形象也是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判断标准之一,除了在质量上做到保质保量,企业还要在营销方面也要有着好的创意战术,利用自身的品牌契合度主题,改变千篇一律的产品功能性宣传方法,与消费者在情感上进行交流,使其品牌或服务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张英.论明星选秀节目[J].新闻爱好者,2008(01).

[2]张帆.本土真人秀节目策划新探[J].科技资讯,2008.

[3]邱于庭.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服务品质与满意度之相关性研究-以主题游乐园为例.2014(21),712-728.

[4]蒋诗萍.当代文化中的冠名现象:品牌冠名的符号学研究[J].当代文坛,2012(06),62-64.

[5]Meengahan, Tony. Understanding Sponsorship Effects, Psychology Marketing, 2001,Vol.18, Iss.2, pp95-121.

中国真人秀节目 篇4

在真人秀节目中,提到亲子节目首当其冲的就是《爸爸》系列。《爸爸,我们去哪儿?》是一档韩国的娱乐真人秀综艺节目,从2013年1月6号开始播出,一共两季。节目意图是展现父爱并将父亲与儿女的心声在游戏中进行沟通传递,一经播出,便受到观众们的好评,收视率一路飙升。我国的湖南卫视购下《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版权,在2013 年推出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目前一共三季,在节目内容形式上没有多大改变,但要表达的涵义上却稍有不足。在节目播出后,效果只在于娱乐和使更多观众追星,并没有更多引导大众思考和反省的价值,很多明星家庭在细节处暴露出的小毛病也极大的影响的个人的公众力,甚至导致支持方与非支持方的“网络大战”。综上看来,对于国内表现亲子感情节目的薄弱现状,引进国外成功真人秀节目未尝不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必须要做到的,但不能以此为制造节目的主要途径,要在引进的同时加以探索创新,并要端正播出态度,节目定位不能仅止于收视率和炒作明星,而是要用正面能量去起到一个良好的教育影响作用;同时,要考虑到节目的拍摄是否会对参与者造成生活、工作上的不便。真人秀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盲目借鉴。在满足观众窥视欲望的同时,也能用明星效应来告诉引导受众群体,如何教育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以及年龄较小的受众群体也可以从中获取正确的价值观念。

2 歌唱选秀类真人秀节目

在《超级女声》《快乐男生》之后,一场史无前例的歌唱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强势席卷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其红火程度也可以万人空巷,甚至很多原创经典曲目并不为人知,但借助了这个节目的平台荣升歌曲排行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优秀歌曲曲目起到了保护和宣传作用,同时也使更多的创作者有了发展的平台,多年的梦想和汗水在舞台上得到了认可和赞赏,对于歌手在追梦路上的艰辛和不易是一个最大的慰藉和鼓励。节目组对于导师的选择也十分合理,不仅有歌唱家,也有影响了一代人的音乐创作家,他们都是有着各年龄段的崇拜者的实力派,目前一共四季。但是,这档真人秀节目依然不是原创,乃至全世界的《The Voice》系列如出一辙,四十多个国家是由原本《The Voice of Holland》借鉴而来,抛却节目播出后的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和对新一代歌手的鼓励、大众开始重视艺术这些成功之处,仍有着很多的不足需要改进。

3 交友互动类真人秀节目

《非诚勿扰》在当前真人秀节目中是较为成功的一例,不仅环节设置上用了心,早期的主持人孟非和乐嘉也为节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继而启用大量的明星做主持。节目不仅是为单身男女提供与合适的异性接触交往的机会,而且在逐渐的摸索中把环节做得越来越完善,把话题上升到了价值观上。别具特色的各国专场系列真正体现了交友宗旨,把节目推出中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单身男女找到心仪的对象,让节目颇有看点,尤其是节目所用的背景音乐,慢慢增加了元素,既有原创音乐,也有适合各个情节的流行歌曲,以至于看过节目的观众在别的地方听到之后会立刻想到这个节目,这不得不说是节目的一大成功之处。在整改后,《非诚勿扰》对于嘉宾的选择也严格了起来,通过有效证件对嘉宾的真实身份进行逐一核实,保证了节目后双方嘉宾的安全。在这个节目中可以看到团队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付出与创新,不甘于在成功的掌声中继续啃老本,而是精益求精,把节目做的越来越有深度,有内涵,不仅在节目内容上和环节上尽力完善,而且录制现场的装扮和硬件的装置上也下了功夫,倾力把现场的氛围烘托的适合“浪漫爱情”这一主题。

4 结语

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是继续从国外引进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并一成不变的模仿,还是借鉴后加以自身实际元素的融合,打造成更适合国内观众的节目,或者是在探索的路上不断发现和创新,制作出原创真人秀节目来带动整个国内的激情与风气,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行业内有没有团队愿意去冒险一试,在资金上有没有商家愿意去相信实力,在政策上是否鼓励节目去改进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周雅.韩国明星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研究--以《爸爸去哪儿》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4.

[2]张鑫扬.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探讨我国真人秀节目如何突破[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我国当前“真人秀”节目概观 篇5

“真人秀”毕竟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不仅观众对这种节目形态不甚了了,而且制作人员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制作人员内部的意见也不够统一。“真人秀”是一种综合性电视节目,它所需要的也是具有综合素质和技术的人才。由于当前这种人才比较缺乏,《走入香格里拉》的制作人员具有不同的背景,导演主要是搞电视剧出身的,摄像主要是从事纪录片工作的。这样的人员构成的优势主要在于,它同时利用了纪录片人捕捉细节的敏锐(如《走入香格里拉》中志愿者攀登“珠金圣艾峰”中薛北群帮助薛筠的镜头和“溶洞探宝”段落三名志愿者的行踪跟拍,这种效果是摆拍、表演所无法达到的)和电视剧人把握局面的大局观;但是他们之间的冲突也是很明显的,导演为了保证节目的完整和精彩所进行的摆拍为摄像所不理解,而且摄像的客观纪录损害了节目的丰富性,如《走入香格里拉》中的“赛马比赛”和“飞流直下”段落的镜头就不够丰富。反观国外的同类节目,其技术手段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幸存者I》中对月落、日出、沙滩、海浪等的渲染就很精彩,这些对节目本身增色不少;《穿越沼泽地》中志愿者满身淤泥、颤抖的手、亲人的扶助以及救护车的救助等细节通过高速摄影和音乐加以渲染,观赏效果极佳。

可喜的是,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正在探索自己的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果,如《走入香格里拉》就明显有不同于国外相关节目的优点,它在节目中插入志愿者常态生活,从而形成真实(志愿者家乡生活拍摄)与虚拟(野外生存竞技)的对照;而且,节目中加入了许多相关人员的幕后采访,使节目本身更深了一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当前的真人秀节目与西方节目相比还有差距,还需要我国电视工作者不断学习和探索。

真人秀节目为何这么火? 篇6

继“2014十大现象级电视综艺”节目之后,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迎来“2015大爆炸时代”。特别是进入第二季度以来,无论是王牌综艺节目的强势回归,还是新节目的上线首播,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群殴”之战已在所难免。第二季度,四大卫视集体发力,纷纷布局多档电视综艺节目。

截至目前,湖南卫视推出两档,分别为军旅真人秀节目《真正男子汉》、旅行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第二季);浙江卫视开出三档,分别为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第二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回来了》(第二季)、生存类真人秀节目《出发吧,爱情》;东方卫视排出三档,分别为旅行真人秀节目《花样姐姐》、喜剧类真人秀节目《欢乐喜剧人》、才艺类选秀节目《妈妈咪呀》(第三季);江苏卫视则是强势排出六档,分别为美食竞技真人秀节目《星厨驾到》(第二季)、户外真人秀节目《前往世界的尽头》、脱口秀节目《世界青年说》、室内竞技真人秀节目《为她而战》、明星恋爱真人秀节目《我们相爱吧》、观点脱口秀节目《一票难求》。

仅四大卫视就有数量如此之多的电视综艺节目,一时间密集呈现在电视屏幕之上,想必观众们也甚是觉得眼花缭乱。虽然我们常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共性来看,当前中国电视观众还是很好真人秀(Reality TV)这口儿的,不然四大卫视也不至于近乎全面布局各种类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了。那么,问题就来了,真人秀节目为何这般如火如荼?又为何明星也好,百姓也罢,都要挤破脑袋上真人秀节目?

观察

根本原因大概有如下两个:一是对媒介仪式的崇拜,二是对名流文化的认同与共享。

当前,真人秀这一节目形态,大致可区分为明星真人秀与平民真人秀(即选秀)两种形式。对于明星真人秀而言,马克·安觉杰维克(Andrejevic, M.)认为,揭露名人私生活的细节能够使他们“去神秘化”;而对于平民真人秀,约书亚·梅罗维茨(Meyrowitz, J.)认为,普通人站到媒体的聚光灯下希望获得知名度,但越是频繁出现就越是表现其平凡的一面。两位学者所言不无道理,但是归纳起来讲,世人对真人秀节目的偏爱,在很大程度上,首先与其对于媒介仪式的崇拜是大有关联的。

“媒介仪式”的首倡,是由尼克·库尔德利(Nick Couldry)在其专著《媒介仪式:一种批评的路径》中论述的。他认为,媒介仪式是指“围绕与媒体相关的关键类别和边界组织起来的、形式化的行为,该行为的实施能够架构或意味着其与更广泛的、与媒介有关的价值之间的关系”。所谓的“关键类别和边界”,主要表现在“在媒介内/地位较高”与“在媒介外/地位较低”的区分和对立;所谓的“与媒介有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媒介是社会‘中心’的切入点”。

在真人秀节目中的人,明星也好,平民也罢,他们在媒介的空间里炫耀自己的某些本色,这种行为极容易获得权威或公知的认可,其分量自然大于任何框架以外的东西;与此同时,真人秀节目证明,媒介能行使目击者的功能,使得人们愿意敞开心扉,向大众袒露其生活细节,通过媒介仪式化行为,他们的宣示以浓缩的形式获得社会的确认,甚至走到“社会中心”中去。

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和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这两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为例,其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它们分属于明星真人秀节目与平民真人秀节目,但是它们的相似之处实则有许多。仅从媒介仪式维度来说,所有的参赛者、工作人员以及演播室内外的观众都因这场仪式化的视听盛宴聚合到一起,经历听音乐、听故事、用心感受,继而打分排名、认同评价等一整套的仪式化行为下来。且不论参赛者的社会认可度最终如何,单就参与本身的社会影响力而言,置于媒介平台之上的仪式化表演自然是要比偏安一隅的街头卖唱要强得太多。在这一点上,对于《中国好声音》的大多数参赛者(即平民)而言,可能这只是一次难得的由“媒介外”进入到“媒介内”的尝试而已,而对于其中的佼佼者可能就是一次改变人生、切入到“社会中心”的跨越;但是对于《我是歌手》的参赛者(即明星)而言,他们可是深谙媒介仪式的老炮、好手,自然了解如何在“媒介内”保持优势地位,即便是被边缘化的过气明星也能再次通过媒介被带回到“社会中心”。

评论

真人秀节目的风行首先是源自对媒介仪式的崇拜。于媒介何以成为仪式,上节中已有论断。但是,请不要忽略“崇拜”这个词,它有“尊崇奉拜”、“尊重敬佩”之意,本质上可归结为一种文化认同。如此说来,对真人秀媒介仪式的崇拜,实质上也就是对于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认同。这种推论巧妙地与凯瑞的“传播仪式观”相吻合,即“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

由此,在共享意义的层面上,可以这样认为,传播是文化的传播,文化是传播的文化,传播和文化获得了一种同一性。而对于这样一个最高境界——文化世界的探寻,实质上就是对于“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的建构与维系,“它关涉人们观察和解释世界、组织自身、指导行为、提升和丰富生活的种种方式,以及如何确立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对此,在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真人秀节目当中,无论是明星一族还是普通大众,“他们上镜的呼唤在此得到承认”。他们在“看见名流时,或向后退,或向前拥;名流出场前,他们原地不动等待,看见名流进场时向前拥,以凸显他们跨越的边界”。如此生动的描述,鲜明地体现出了当前这个社会对于媒介仪式崇拜的文化本因所在,即公众对于一种叫作“名流文化”的认同与共享。这种共享意义就在于“名流文化通过仪式化过程运行:以标记区分一个人为建构的群体(“名人”或“媒介人”)和另一个群体(普通人)”。

在此,同样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和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这两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为例:在《我是歌手》中大放异彩的马来西亚籍女歌手茜拉,在参与该节目前并不被中国观众所熟知。即便她曾经参加过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音乐节目并最终获得冠军,即便她曾经代表马来西亚文艺界人士向习近平主席献歌并获得高度评价,然而真正使得茜拉进入到“媒体化的社会中心”,正是在该节目中与整个华人地区的音乐名流们同台竞技与身份媲美;《中国好声音》自不必多说,三季节目以来不仅带来了数量之多的好声音,标配了众多感人肺腑的好故事,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其中的佼佼者华丽地实现了从普通人到名人的大众转变,如吴莫愁、李琦、张碧晨等,普通人渴望一夜成名就是对名流文化最好的阐释。由此,苏·柯林斯(Collins, S.)的观点“真人秀电视节目是名人文化的加速器”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作者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编辑:周春燕 179724189@qq.com)

真人秀节目的中国化策略研究 篇7

1 真人秀节目的中国化历程

二十世纪末,广东电视台引进了系列节目《电波少年》,结合本土特色推出了国内首档真人秀电视节目《生存大挑战》,其拉开了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发展序幕,随后,出现大批娱乐、竞技等真人秀节目,这一阶段的真人秀节目一方面吸引了大批观众,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形式单一、内容重复等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莱卡我型我秀》《超级女声》等真人秀节目开始融入中国特色,并捧红一批“草根”明星。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逐渐丰富,同时,后期制作质量也逐步提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版权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在这种背景下广电总局出台了“限娱令”,这势必引起真人秀节目的大洗牌,我国真人秀节目也将步入转型阶段。

2 真人秀节目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不管是选秀类真人秀节目,还是职场真人秀节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现象,缺乏原创性,部分卫视为了抢占收视,一味模仿照搬,导致真人秀节目缺乏个性化特点。例如,许多歌唱类真人秀节目都用“个人故事”渲染气氛,即参赛者讲述自身的悲惨经历,为自己的现场秀增添悲情色彩。可见,盲目模仿和跟风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真人秀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增强节目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国内真人秀节目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2 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大部分国内真人秀节目秉持健康、积极的原则,但也有一些节目为了收视利益,过于重视节目的娱乐性,忽视了人性深度、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导致节目质量低下,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根本无法汲取有益营养。例如江苏卫视的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一些节目嘉宾大肆宣扬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想,对观众的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

3 真人秀节目中国化策略

3.1 拓展平民化路线

“平民化”是真人秀节目早期发展的招牌,随着节目的不断发展,这种节目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若要增强真人秀节目的吸引力,就必须引入个性化元素,选择新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不断拓展平民化路线。例如,《我是歌手》真人秀节目就邀请了一些在行业内部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歌手,并安排他们进行比赛,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就使偶像更加“平民化”,他们身上的明星光环逐渐消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同时,这档节目还将明星在后台的准备情况,以及紧张情绪引入镜头,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

3.2 提高创新水平

从国内首档真人秀节目开始,我国真人秀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在其发展历程中,节目种类逐渐增多,据调查显示,2008年以来,国内真人秀节目每年新增将近二十种。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进版权,一些甚至照搬国外节目模式,缺乏新颖性,忽视了本土观众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导致观众逐渐出现审美疲劳,节目收视率直线下滑。因此,若要推动真人秀节目不断发展,还应当根据我国受众的实际情况,引入传统文化或民族元素,增加节目的创新性。例如央视的《星光大道》就紧密结合了我国的实情,从民间寻访和邀请歌唱艺人,并组织他们在舞台上比赛,由评委点评。虽然当前国内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但《星光大道》邀请的嘉宾特色鲜明,来自各个地区和民族,歌曲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地区、年龄、民族观众的需求,因此,广受各界观众的好评。

3.3 增强节目悬念性

一些国外真人秀节目深受我国观众的喜爱,例如《幸存者》就是通过揭示人性缺陷来吸引观众注意力,进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我国真人秀节目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置悬念展现参与者的人性美。例如,当前受到各界好评的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就设置了撕名牌环节,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摘要:真人秀节目将真人放置到大屏幕上,满足了观众的消费、窥视、娱乐需求,因此,近年来,我国各个平台纷纷引进真人秀节目,一些媒体为了抢占市场盲目模仿,导致国内真人秀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推动真人秀节目的中国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真人秀节目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拓展平民化路线、提高创新水平、增强节目悬念性等方面出发,探究真人秀节目的中国化策略。

关键词:真人秀,中国化,策略

参考文献

中国真人秀节目 篇8

一、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定式

电视传媒在大众传播中的位置是重要而特殊的, 原本的电视传是以一种无意识方式把意识形态的文化让观众感受并接受,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 观众的主体地位开始提高, 对于收视率的重视也让电视节目悄然转变。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毫无疑问印证了这点。早在2000年左右, 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有关真人秀的节目, 真正在中国引起轰动的节目则是2003年左右出现的央视的《非常6加1》和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特别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 它完全打破了以往大陆电视节目的常态, 这档节目其实就是普通人的歌唱比赛。与一般的比赛节目不同, 这档节目的海选阶段各个素面朝天, 在短短30秒钟用无伴奏的方式进行演唱, 一些普通参赛者并不好的唱功全部暴露在观众面前, 观众会和评委一起对参赛者的水平进行评价。这档娱乐节目的走红也意味着娱乐节目的方式也开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以往的娱乐节目是用明星来娱乐大众, 相反, 《超级女声》却以普通人来实现自我价值。

电视是文化象征的表现者, 一个地区电视节目的流行, 客观上说明了这个地区主流文化的指向性, 节目迎合观众也左右了观众的喜好。而真人秀节目的流行意味着电视媒介所营造的文化和观众亲身体验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重合在一起。以往节目中的明星都是高高在上, 固然有追星的乐趣, 但是毕竟距离观众有很大的距离, 而真人秀节目则给观众一个破除等级的虚拟环境, 比如上文所说的《超级女声》, 每个选手刚刚出现在观众面前时都宛如邻家女孩, 再过普通不过, 这种去明星化和去经典化更能让观众置身与亲身体验之中。近年来, 不同种类的真人秀节目更是让观众这种想象的体验发挥到了极致。有生存冒险类的真人秀, 如广东台的《生存大冒险》、益智闯关型的真人秀, 如央视的《幸运52》、技能应试型的真人秀, 如央视的《绝对挑战》、男女速配型的真人秀, 如浙江台的《非诚勿扰》等, 能够让观众从各个方面体会亲身感受的快感。

二、真人秀节目文化的多元倾向

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在05年掀起了收视狂潮, 从此以后, 这种以普通人为主角的节目模式开始在各个电视台纷纷出现。而真人秀节目也不仅仅局限于几种类型, 而是从节目内容到形式, 从借鉴到自创, 在各个方面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

每一个电视节目的文本都代表着一种话语, 为了收视率和节目能够持续下去, 节目必须要抓住观众, 于是必须在某些方面吸引观众的注意, 所以国内电视媒介找到的第一种方式就是引入国外先进的、已经成熟并拥有大量观众的节目。2010年, 上海卫视推出的真人秀节目《中国达人秀》, 正是这样一档购买了英国的《英国达人》版权的节目。节目从形式到内容完全沿袭了《英国达人》的方式, 其中心主旨是实现身怀绝技的普通人的梦想。与其他真人秀不同的是, 它没有任何门槛, 也不限任何才艺。让每一个拥有梦想的普通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天赋和能力。第一季的《中国达人秀》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此之后, 许多国外成熟的节目开始被引进到中国来,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脱胎自荷兰的《thevoice》、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则是购买了韩国节目的版权。

除了吸收和借鉴国外成熟的真人秀节目外, 我们的电视媒体也在开始思考如何打造自己的真人秀节目。2014年初, 由央视与灿星制作团队打造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在央视三套播出, 这就是《中国好歌曲》。这档节目可以说是脱胎自《中国好声音》, 但是与之相比有了不少的改变。首先这个节目着意原创, 四位导师挑选十二首金曲进入自己的原创大碟。节目的总导演金磊试图把这档节目当成中国原创音乐的温床。这个节目的出现体现了电视媒介的开放性, 除了在娱乐性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之外, 它还以它的开放性吸引到了更多的观众。除了简单的歌唱比赛外, 节目还把更多的音乐艺术纳入电视中, 比如在盲选阶段是每位选手演唱自己的新歌, 用歌曲本身打动导师, 到了第二阶段就由导师为这首原创歌曲重新编曲进行演唱, 决赛阶段更是邀请大牌艺人与学员共同演绎这首歌曲。相同的歌曲因为编曲的不同和演唱人员的改变会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并且还从中得到许多音乐知识。

中国真人秀节目 篇9

一、立足节目内涵

(一) 喜剧类节目。

《笑傲江湖》是东方卫视出品的大型原创喜剧真人秀, 找寻的是没有很多喜剧表演经历的非专业选手, 他们来自祖国的天南海北, 身份和经历各异, 但都热爱喜剧类表演。想到“笑傲江湖”, 大家一定首先想到的是作家金庸1969年完成的一部小说, 折射政治斗争, 同时也表露对斗争的哀叹, 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这部小说多次改编并拍成电视, 在中国具有相当大的知名度, 大多数电视剧的英文名都定为Swordsman (剑客) 。如果真人秀也引用这个英文名称, 观众还以为与武术或功夫有关, 这样完全与节目背道而驰。这个名称中应该突出的是“笑” (即喜剧) 和“傲” (即优于一般喜剧内容) , 根据表演内容, 英文名称可定为King of Comedy, 表示最优秀的喜剧表演。

(二) 美食类节目。

2014年7月12日浙江卫视《十二道锋味》首播, 迅速在观众和网民中掀起了一股“锋味潮”, 由80后影帝谢霆锋担任“主厨”。原来这个中文名称就是谐音“十二道风味”, 如果直接译成“Twelve Dishes”意义明显不够, 突显不了美轮美奂的场景、触动心弦的情节、无处不在的感动点。谢霆锋的英文名为Nicholas Tse, 昵称可用Nic, 他在节目中搜寻世界各地美食, 为观众送上一份“饕餮大餐”, 还穿插了很多与好友的往事, 一一跟观众分享。因此它的正版翻译是Chef Nic, 一切以他为线索, 将节目内容娓娓道来。

(三) 旅行类节目。

《花儿与少年》是湖南卫视播出的明星姐弟自助远行真人秀节目。这个真人秀节目中的“花儿”指的是5位在演艺事业上很成功的女性, “少年”指的是2位青年男演员或歌手, 老少搭配, 一起踏上欧洲“穷游”之旅。这个节目名称英文翻译是“Divas Hit the Road”。这个翻译取自于两个意义的合成。一个是“divas”, 据维基百科描述, A diva is a celebrated female singer;a woman of outstanding talent in the world of opera and by extension in theatre, cinema and popular music.这个词19世纪出现在英语中, 源于意大利语名词“女神”, 其英语复数形式为divas, 词典释义是“歌剧中的女主角;主要女歌手;著名女歌唱家”。在流行音乐高度发达的今天, 中国对于在音乐方面有成就的女歌手称之为天后, 而在欧美, 天后的英文名就Diva, 而在娱乐圈里, “天后”不仅适用于音乐方面, 已经延伸至表演等领域。而另一个是“hit the road”, 这是一个比喻词, Fig.to depart;to begin one's journey, especially on a road trip;to leave for home, 表示“上路、出发”。这两个意义结合起来, 正好符合节目内容。如果节目名称直接译成Flowers and Teenagers, 就让人一头雾水, 解读不出栏目的意图, 也体现不出节目丰富内涵和影响力了。韩国之前也有一档带着姐姐们去旅行的节目《花样姐姐》, 它的英文名叫“Sisters over Flowers”, 其意义就不太明确且平淡。

二、符合娱乐特点

(一) 职场类节目。

天津卫视打造的《非你莫属》有一定的娱乐性, 又兼顾了职场话题, 直指就业问题。歌曲Only You, 原来是欧美英文经典歌曲, 后来被周星驰移植到电影《大话西游》, 由演员罗家英扮演的唐僧演唱。电影《大话西游》影响力在中国内地空前绝后, 影响大多“70后”、“80后”, 而且持续时间长。招聘方需招到最合适的那一位候选人;对于求职方而言, 选择最合适自身方展的企业, 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这个节目的英文名称为:Only You, 符合节目特点, 简洁、好识记。

(二) 军事类节目。

继电视剧《特种兵之火凤凰》热播之后, 江苏卫视趁热打铁, 于2014年初推出中国首档军事纪实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兵》, 把“90后”女兵的训练和生活更加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根据这个节目内容, 英文可尝试定为Super Women Soldiers, 但是这个名称可简化为Super Women, 因为这个节目初衷更多的是以偶像化的方式去记录女兵, 贴合青年女兵清纯气质, 突出她们的超级技能和个人魅力。

(三) 教育类节目。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继《超级女声》后重点研发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 结合当下社会热点, 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 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 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 (根据需要而定) 之中互换角色, 体验对方的生活, 尤其是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的生活互换, 引发了观众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名词Metamorphosis可解释为外形等的完全变化, 或者如由蝌蚪演变为青蛙此类的生态变化, 这个英译明显跟节目内容不一致, 而且单词太长, 不生动, 无法让观众感兴趣。节目组提供的英文翻译为X—Change。字母X表示无限, 有“希望”之意;在数学中是代表“未知数”, 也可表示“成倍增长、合作、完美组合”的意思。X战警 (X-Men) 是美国漫画界的宗师级主笔Jack Kibby和Stan Lee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创作的, 是一系列英雄组合中人气度最高的一支。X战警 (X-Men) 的所有成员, 都是所谓的“变种人” (MUTANTS) , 他们的遗传基因中具有一个产生突变的“X基因”, 导致他们天生有异于常人的特性。PDF-X Change是一款功能强大的PDF转换工具, 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文件转化为PDF格式, 并且还支持Word、Excel、图片以及多种视频格式。以上这些例子, 说明“X—”具有明显的“变换、变身”的意思, 寄托了观众对参与角色互换的人物的期望, 很符合节目“教育”和“娱乐”的特点, 且因短小精悍, 给人以深刻印象。2014年横扫荧屏的真人秀类别非常多, 几乎都配备有独特而醒目的英文名称, 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三、结语

随着影视文化日益国际化的趋势, 中国真人秀节目既要满足本国观众的需要, 也要兼顾外国观众的需求, 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真人秀节目不仅向外传递了许多信息, 中英文译名对于节目的收视率和商业利润都有一定的影响。真人秀电视/视频节目名称的英译既要满足观众的需求, 忠实主题, 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促进文化交流以及传播, 又需简洁、好识记, 有美感, 这样可帮助观众欣赏节目。

摘要: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真人秀节目, 特别原创型/改进型节目名称英译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例证的方式, 从立足节目内涵和符合娱乐特点这两个角度对2014年国内播放的真人秀节目名称英译方法加以研究, 以期引起国内外观众共鸣。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节目内涵,娱乐特点

参考文献

[1]江山魂.浅谈电视节目名称翻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2]孔丽霞.“饭没了秀”的译法刍议[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中国真人秀节目 篇10

关键词:《好声音》,真人秀节目,创作

一、《好声音》的四大创新贡献

(一) 推出新的节目形态

自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走红之后, 就没有出现过能够超越“超女”的节目。但是纵观以前的多期选秀类节目, 对选手的评价似乎更倾向于综合性、多元化的一个评价, 包括包装、故事、舞蹈、外貌等与歌声无关的因素。但是《好声音》的节目形态推翻了以往传统的形式, 导师们坐在转椅上背对着选手, 看不见外貌长相以及舞姿, 从一开始就倾向于“盲听盲选”, 只有认可了选手的歌声之后, 才可以拍键转身。如一个学员的声音得到了多位导师的认可, 那学员也可以自己选择导师, 从最初的被认可被选择变成可以自主选择, 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感觉。

(二) 打造新的悬念设计

《好声音》除了在双方选择上, 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双选所制造出来的悬念。其背后的团队还善于打造新的悬念设计, 让观众的心系在节目上, 不忍心离开, 期盼着下一期节目的开始。例如, 在第一季的《好声音》中, 有一位选手张赫宣由于出众的表现获得了观众的青睐, 期间, 汪峰导师也多次表示对她的赏识, 但是在其初选阶段, 观众缘极佳的实力派唱将并没有得到任何导师的转身, 而没有得到认可的她要如何复活, 重新参加比赛成为了众多观众关心的问题, 从始至终牵动着观众的心, 将观众与节目仅仅牵在一起。

(三) 赋予新的嘉宾定位

在往届的选秀节目中, 无论请多少嘉宾, 都是要有一个可以掌控全场的主持人, 例如湖南卫视在选秀节目的决赛时, 通常都是由汪涵、何炅等实力派主持人参与, 以便可以更好的控制节目的进展。嘉宾负责对选手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决定选手的去留。但是在《好声音》中, 嘉宾并不是定位在“毒舌、煽情、专业”的角度, 而是更像求贤若渴、寻求千里马的伯乐。在节目中嘉宾获得了更大的权利, 掌控全局的权利, 而由于主持节目的华少广告词念得飞快, 被观众笑称是“卖凉茶”, 与华少相比, 作为导师的哈林更像主持人。

(四) 创造新的营销模式

首先与以往电视台占主导地位不同的是, 《好声音》是由灿星制作与浙江卫视一起合作推出的节目, 在这次合作中, 灿星制作占据的主导地位, 负责一系列的环节操作, 包括与国外洽谈购买版权、签约导师等商业方面的运作。灿星制作与浙江卫视以“共赢”为原则, 签订协议, 无疑这种新的“共赢”模式是文化产业营销模式的一大创新之举, 而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 双方合作人为了都拿到最大的收益, 都不遗余力地投入精力《好声音》节目取得的成功, 不仅仅使双方合作人大赚一笔, 学员得到社会认可, 连导师也跟着再火了一次, 身价倍增。

二、《好声音》的三个提升空间

虽然《好声音》凭借其四个方面的创新成为真人秀节目中的一匹黑马, 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 至今虽然《好声音》已经举办了三季, 马上也就要开始了第四季的录播, 三年过去了, 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模仿《好声音》的节目, 但是仍没有其他节目可以取代《好声音》。但是这并不是说《好声音》这个节目就没有瑕疵, 而应该是整体值得肯定, 细节仍需完善。

(一) 无需特意的“正面鼓励”, 更需恰当中肯的评价

由于《好声音》节目的嘉宾点评定位更偏向于正面的鼓励, 更多的是强调向学员、观众以及社会输出正能量。但是毕竟人无完人, 而且这是一个靠淘汰制度进行的节目, 因此, 在面对一些没有被选上的落选学员, 我们更应该提出在今后她应该如何去改进, 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等。导师的一句话可能影响学员一辈子, 因此无需太多虚伪的赞美之词, 发自内心的中肯的、恰当的评价更是学员所需要的。

(二) “好声音”是否需要“好故事”

从节目一开始, 《好声音》节目组就公开表示过不会和其他选秀节目一样, 依靠于学员的煽情故事。但是我们在节目中也看到, 部分环节还是安排了学员的“故事”。每一个学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位普通人, 也会有生死离别, 恩恩怨怨, 所以学员有一些“故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在重视学员声音的同时, 也不能去忽略学员过去的生活与过去的“故事”, 只要不过分煽情、不刻意拿“故事”去博得同情, 都没有关系。可以看出, 在今后的《好声音》中, 制作团队需要在“声音”和“故事”之间的关系做好妥善的安排, 争取在既不刻意煽情, 也不刻意回避的前提下, 将二者更好的结合, 以提高收视率。

(三) 进一步处理好制播分离与制播合作的关系

在上述的分析中, 得知《好声音》的制作中, 灿星制作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在后来的几季节目播出中, 也时常有质疑, 尤其是投票方面的质疑程度较大, 虽然面对每一次的质疑, 节目组都会专门召开发布会予以说明, 但是仅仅限于对质疑的解释, 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闭口不谈, 这些问题的发生最终与《好声音》制播分离的制作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三、对真人秀节目创作发展的三点建议

(一) 重视特色内容资源衍生品的开发

一个真正的好节目, 节目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结束, 而是开启真正商业模式的开始。因此在今后, 真人秀节目在正片结束之后, 可以想办法播出一系列围绕节目正片的衍生节目, 加强节目品牌的影响力, 使品牌在群众的心中不断的延伸。例如《好声音》在节目结束之后, 紧接着在网上推出《中国好声音学员推介会》的衍生节目,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拉近节目与网友之间的距离, 之后还有《我爱记歌词》特别季等。而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真人秀节目在接连举办三季之后, 也举办了《2015我是歌手巅峰会》, 使整场音乐狂欢似有重回“我是歌手”的错觉, 实现品牌影响力的延伸。

(二) 进行台网联合与深度推动

如果说2005年“超女”的成功, 是电视+手机短信的成功;《好声音》则是电视+微博 (SNS) 的成功。《好声音》通过时下最流行的社会化营销+微博造势, 吸引众多核心用户并成功将许多不看电视的观众重新拉回电视机前。首期节目播出后, 微博上各路“大号”力推狠赞, 形成当日最热的微博话题。经过一周发酵, 第二期节目收视大涨, 随之微博继续联动, 形成持续的“好声音”讨论场。庞大的粉丝团互动, 推动其成为绝对“话题王”, 实现品牌节目的有效传播。

同时, 台网深度联动也使新闻打榜和网络推广十分给力。与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作比, 打开百度搜索, 只要键入拼音“zh”, 头条便显现“中国好声音”;输入“声动亚洲”四个字, 先跳出的却是某歌手的演唱片段。甚至在某些输入法中, 打出“中国”便会直接显示“好声音”。可见, 在网络推广上, “好声音”略胜一筹。

总之, 《好声音》节目取得的成功, 应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在真人秀节目引入我国十余年的时间之中, 能够真正取得成功的节目颇少, 更多的都是原封不动将国外的做法引入到国内, 显然类似的做法很难在真人秀节目辈出的竞争获得胜利, 因此在顺应媒介发展大趋势的同时, 真人秀节目也要结合时代发展, 不断创新, 走向更全面、更成熟的创作之中。

参考文献

[1]高珊.国内真人秀节目刍议——《中国好声音》为例[J].品牌.2015 (01)

[2]董婧.中国电视真人秀的美学特性——以歌唱类真人秀为例[J].今传媒.2015 (01)

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兴衰探秘 篇11

作为真人秀的一支新军,电视职场真人秀在近几年迅速崛起,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态,抢夺了演艺真人秀的收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疲态渐露,进入衰退期。那么,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兴盛是靠什么支撑的?为何又盛极而衰?本文试图从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和特性分析入手,探寻其兴衰背后的真正原因。

独树一帜兴盛一时

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将职场的求职、选聘、竞争等实际环节与真人秀节目有机融合在一起,在众多热点节目里独树一帜,其优点在于将电视节目的娱乐性和职场选材的功能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和我国社会变革中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倡导新时代职业精神,而且给求职者最真实的职业机会和过程演绎。节目形态与传统的电视求职节目相比,有着门槛低、参与性强、更直观等特点。 同时,电视职场真人秀还将泛娱乐化倾向影响下泛滥的窥私性和表演性抛弃了,在将各种各样角色间的矛盾冲突进行增强时,又使板块式结构突破原有的限制,营造了很多悬念,通过轻松娱乐的方式将理性的话题进行了分解,充分扩展了人们对职场竞争的理解层面。

我国第一个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当属东方卫视2005年开播的《创智赢家》,作为首个鼓励青年人自主创业的电视节目,以“我要秀自己,有什么不可以”为口号,通过一系列商业实战演示,呈现创业元素。该节目最终选拔出优秀的创业人才,同时也展现了一批怀有创业梦想、商业才智,以及在陌生团队的组建磨合中不断成熟的青年人群像。2006年3月,央视经济频道重金打造的求职节目《赢在中国》亮相电视荧屏,提出“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的口号,并且鼓励全民参与,平民色彩浓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报名人员达到了12万。后来荧屏上陆续出现了宁夏卫视的《中国职场好榜样》、中国教育和江苏卫视的《职来职往》、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重庆卫视的《我是谁》、江苏教育的《花落谁家》等,均创造了不俗的收视率。

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主要是以求职体验为主要目的,将很多职场规则融入进来,并且限定节目选手的身份,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职场职位。它包含着七个基本元素,即自愿性、竞争性、真实性、纪实性、参与性、情景规定性、规则的加工性,让参与进来的人感受到竞争的残酷,让他们掌握和了解到更多职场生存的技巧。选手们在指定的时间内,必须掌握和具备专业性的技能,然后评委们根据选手们的参与能力及完成的情况决定淘汰或晋级。由于电视职场真人秀和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要考验的是选手们的思维能力和行为原则上的一些问题,因而只有做到充分的职业能力展示才能获得成功,这才是节目的主要目的和魅力所在。

兴盛背后三大支撑

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取得广大观众的热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学《学徒》各有创新。《学徒》是美国的一档职场真人秀电视节目,又名《飞黄腾达》(The Apprentice),是由两支美国著名的商界精英队伍聚集在一起相互比拼的节目,目的是为获得美国著名的地产大王Donal Trump的青睐加入他的集团工作。这档节目当年在美国红极一时,中国的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基本上是模仿《学徒》,在模仿的同时各有创新。如2011年江苏卫视新推出的《职来职往》可以说是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代表,有人称之为职场版的《非诚勿扰》。其节目的环节主要是18位行业内的达人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和观点与求职者交流,以求职者现场表现决定求职者的去留。节目由三个环节组成:现场的印象,小短片的展示,行业达人与求职者的问答。其节目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节目开始前播放的对前几期节目中成功者的电视回访,通过回访可以让观众了解成功选手在就职公司的情况以及老板如何评价成功当选者。这样的一个过程更能让观众感受节目的真实性。

中国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尽管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制作人积极创新思维,将各种表现手法逐渐运用于电视节目中,有效满足大众所需,在保证节目实用性的同时,注重娱乐性,保证了节目的高收视率。

其二,顺应社会职场需求。目前中国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年轻人在求职过程中都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他们都想了解职场秘籍,增强自己的竞争力。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正是顺应了这样一种市场需求。

就某种程度而言,电视职场真人秀就好像是现今这一时代的横断面,它不仅将职场真实的商业讯息透过演播台有效反映出来,与此同时,还将现代职场观念呈现在大众眼前,是现实社会求职的真实反映,不仅有老板以及求职人员,而且还有面试环节、竞争环节、淘汰环节、谈判环节等。除此之外,通过这些求职节目,我们还可以明确发现老板跟求职人员矛盾对立的一面。求职不仅仅关系到个人事业目标,还能反映出个人对金钱的看法、对工作所持态度。由于求职跟大众之间有紧密关联,因而电视职场真人秀这一类型节目的潜在观众相当多。通过这类节目,诸多嘉宾将其视作展示自身才能的平台。

其三,励志创业精神凸显节目的社会价值。总体来看,我国这些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一致体现出励志倾向和鼓励创业精神。不管是节目所展现出来的内容,还是节目要向大众所宣传的价值观,都对现代年轻人求职观、人生观、社会观等有比较正确的引导。所以,大众不仅仅只是透过节目学到一些成功经验,还希望其能够引导自身将就业观念等作以更新,并从中学到大量求职常识。

由于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这类节目不仅构建了电视服务平台,现场解决就业的需求,还通过成功人士的经验对求职者进行了启发和教化,从而影响和教育了很多的观众。从社会效果分析,职场真人秀节目具有引导性和功能性,这正是其社会价值所在。

盛极而衰原因何在

一是相互模仿,同质化严重。虽然我国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在模仿《学徒》的同时各有创新,但由于内容、题材的相同性,电视原创能力的缺失性,使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与电视婚恋节目一样,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独特的片头和炫目的特技,难掩内容的相似。几乎每个节目,都是嘉宾、主持对求职者逐个“过堂”。同质化时间长了,新鲜感少了,观众难免流失。

二是真人假作,有失真实。作为真人秀节目,电视职场真人秀也有其他真人秀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真实之名行表演之实,过于强调“演”和“秀”而忽视“真”。随着节目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吸引观众、吸引眼球、博收视率,这类节目作秀倾向越来越严重。例如在某档节目中,几位海归在求职节目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事件,就有造假嫌疑,引发数十万网友投票抵制该节目的后果。再如,《职来职往》开播之后,有些嘉宾被网民称之为“托儿”,其原因在于嘉宾在节目当中作秀成分较多,给观众一种看戏感觉,让人怀疑此人是节目组导演的刻意安排。

三是哗众取宠,走向娱乐。为了创新和与众不同,为了收视率,有些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在人物对话上,刻意制造矛盾和对立,以尖刻甚至无理的语言,故意难为求职者,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演播厅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也多模仿娱乐类节目,以职场为名,行娱乐之实。

四是新节目冲击,收视率下滑。在电视节目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实下,新节目、好节目不断涌现,《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风格独特、吸引力强的节目的出現,对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形成了非常大的冲击。随着《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新节目收视率的不断走高,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收视率一路走跌,渐渐趋冷。

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与其他真人秀节目相比,具有励志和创业的精神内涵,因此具有存在价值。此类节目如果想在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屏幕上继续演绎精彩,就必须克服以上四点问题,多在创新上下工夫。

作者吴敏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

中国真人秀节目 篇12

一、骄人的广告收入和收视率

今年, 《中国好声音》的广告收入据说超过了20亿, 这与其2012年第一季开播的时候3亿元的广告收入相比, 翻了两番还多。“正宗好声音, 正宗好凉茶”, “百雀羚草本, 天然不刺激, 中国好声音由百雀羚……”等等广告词通过华少的快语式播报, 出现在节目的各个“关键环节”, 效果自不必说。效果不好, 自然也不会吸引来途牛旅游、高德地图、苏宁易购等等二十多家赞助商。

据悉, 四年的《中国好声音》加在一起, 收入超过了40亿。2014年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是75亿, 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的收入也差不多就在50亿上下。《中国好声音》四季40亿的收入显得相当耀眼。的确像媒体评论的那样:“中国好声音做成了中国好生意”。

之所以能吸收到如此可观的广告收入, 自然是与节目本身的号召力息息相关的。《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的平均收视率大约在4.8%左右, 相比起第一季4.2%和第二季的4.58%都要高。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由于《中国好声音》的播出, 和它同时段的其他卫视的一些综艺节目《真心英雄》《一站到底》收视率都少得可怜。之前看上去人气极高的《我是歌手》也比不过《中国好声音》, 前者三季的收视率是2.5%左右。

二、“真”是制胜法宝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源自荷兰电视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 先后被英国、法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引进并掀起收视狂潮。在百度百科上对《中国好声音》的介绍, 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 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打造的, 它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制播分离模式, 而是采用开创性的分成模式。简单地说, 就是制作团队灿星公司与播出平台浙江卫视达成协议, 如果节目收视率达到一定标准, 双方将共享广告收益。相反, 如果节目效果不好, 制作方拿到的分成比例便会减少。这给节目制作方带来更强的激励机制, 促使其倾力打造更加优质的电视节目。

近年来, 真人秀节目的火爆, 为大众荧屏注入新鲜娱乐化元素, 而跟风和模仿盛行的混乱格局也暴露很多深层问题。不少真人秀节目不断地被模仿复制, 最后导致资源的浪费与观众的视觉疲倦。不少原本很真实、很生活化的东西变得矫揉造作、强装欢颜。选手的音乐素质和个人素质越来越受到质疑, 大多是靠炒作来夺人眼球, 大众难有一个专注欣赏音乐的专业舞台。这不得不给人一个警示。

据一份关于《中国好声音》受众心理的调查报告显示, 有62%的人是因为“好听的音乐”选择《中国好声音》的, “正宗好声音”成为大众收看《中国好声音》的首要原因。看来, 作为一档歌唱类真人秀节目, “真”还是节目屹立不倒的一个首要因素。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 盲选的赛制天然就决定了每一位选手的演唱完全是嗓音与技艺的比拼, 靠真诚的音乐态度和过硬的音乐实力说话。每一个声音, 都以最大限度保证了其真实性, 这种原生态的唱法受到了观众的尊重与喜爱。

三、歌唱类真人秀节目需寻求突破

当然, 作为任何一档大众传媒的产物, 都无法逃脱观众“喜新厌旧”的性格需要。《中国好声音》经历了红红火火、街谈巷议之后, 疲态尽现、力不从心的感觉, 似乎也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于节目中像个拳击赛场的舞台、导师们盲听转椅的形式、队伍内部大逃杀最后再互相狙击的赛制……从几年前的新奇和刺激, 现如今已经明显地感觉到审美疲劳, 曾经的“新”, 已经是“旧”。

请来新的导师周杰伦, 作为本届好声音的最大卖点, 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坐在转椅上的四位导师, 在镜头前变成了只会“追问梦想”的理想主义贩卖师, 只是提问者由汪峰变成周杰伦。“双盲眼”的新玩法总感觉意义不大。还有往草根的方向矫枉过正, 为故事而故事, 学员音乐道路的故事明显雷同……不得不承认, 4年过去了, “好声音”每个阶段的精彩程度呈现递减趋势。还有人评论说《中国好声音》的学员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能够流传在大街小巷中传唱的歌曲也越来越少。总之, 在很多人眼中《中国好声音》越来越不好看了。

那么, 作为流行的大众娱乐节目形式, 像《中国好声音》这样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如何寻找突破口, 得以长盛不衰呢?

一是要建设符合媒介市场化需求的合理有效的媒体产业化运作机制。欧美选秀节目背后有成熟的音乐产业和娱乐产业支撑, 版权出售、唱片发行等, 使资源得以深度开发, 培养出的是真正的乐坛巨星。而国内选秀节目缺乏成熟健康的音乐娱乐产业与之配套, 选拔出的明星仿佛是过眼云烟, 重视节目本身收入也注定了其短线效应。二是大众对选手“故事性”的真伪引发的质疑, 很有可能会使愿意为其进行口碑传播的消费者数目不断减少。因此, 回到“真”这个核心上来, 更多地强调歌唱实力, 减少浮夸的商业炒作, 传播正能量和积极的价值导向, 才是节目得以长久的本质要求。三是赛制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媒体评委在音乐评判的专业性方面明显不足, 因而在比赛后期媒体评委的加入受到了很大争议。从这个角度上讲, 歌唱类真人秀节目要继续获得成功, 就必须考虑进行改革, 不断满足受众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 不少电视台纷纷将真人秀节目作为重头戏, 在激烈的竞争中, 作为一档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范例, 它的出现和兴起掀起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潮。无论从收视率还是广告收入上来说, 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那么它的传播机制是怎样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同时又需要在哪些方面寻求突破呢?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真人秀

参考文献

[1]中国好声音热播引潮流独特商业运营模式引关注[N].工人日报.

[2]胡美玲, 唐佩佩, 孙丽.关于《中国好声音》受众心理的调查报告[DB/OL].人民网—传媒频道.

[3]史含伟, 赵雪琬.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因素探析[J].新闻世界.

上一篇: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研究下一篇:制度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