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真人秀

2024-08-19

音乐真人秀(共12篇)

音乐真人秀 篇1

一、引言

真人秀节目, 即“reality show”, 翻译成中文叫“真实电视”。就目前而言, 真人秀节目被学术界 (即清华大学尹鸿教授的论文认知中的介绍) 定义为:“在特定的情况下, 参与者为了达到一定的节目效果而采取的自由行动结合后期的制作成效所形成的电视节目。”随着这类节目的不断发展, 节目的参与对象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普通人, 而是变成了任意的人。例如, 在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以及音乐类真人秀《我是歌手》中等等, 节目的参与者变成了明星。电视真人秀节目, 是以展示真实的人和他们的活动为中心内容的节目。

二、中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后现代主义表征

因为电视内容与时代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因此真人秀节目可以被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集中表现形式。在电视节目中, 加强对娱乐要素的追求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这既是对节目收视的有效保障, 也是确保节目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因素。其中, 以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为主的娱乐内容, 其自身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一) 对窥视欲的制作与消费

娱乐节目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以真人秀节目为主的娱乐产业因其特有的节目价值与较高的市场收视成为电视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就其本质来说, 电视观众通过收看这类节目, 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我的窥视欲, 由于电视真人秀节目能满足受众的这一需求, 使得电视受众成为节目的忠实观众。例如, 在相亲类真人秀节目中, 参与节目的嘉宾其个人隐私会被主持人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挖掘, 这本是相亲活动的信息需求, 但也成为节目观众的个人兴趣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 就需要主持人与节目制作方把控好尺度, 使得参与者的情感表现能够与节目观众的观看需求之间形成复杂而微妙的联系。

(二) 精神纬度的追求呈现出差异化的表现

因为精神纬度的追求表现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 所以在后现代主义中会对其进行无深度的处理, 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总的来说, 这样的制作方式可以让节目内容更具竞争力, 确保其可以在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中收获更多的关注。但这样的方式也会对节目的审美价值造成影响, 使得其在追求后现代主义价值时, 对原本的负面价值忽略不计, 特别是对虚无主义的表现应当引起所有媒体工作者的关注与反思。

(三) 平民化的节目风格表现

平民化的节目风格, 使得大量的真人秀节目能够吸引广泛的观看受众, 即通过选择平民化的参与者来确保整个节目的风格、内容可以更容易被接受。这也使得这样的节目形式与传统的节目形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其让“草根”文化得到关注。无论是前期活跃的超女、快男, 还是时下火热的《中国最强音》、《女人如歌》等, 从规则和形式来看就是平民歌手的选拔赛, 选手们过五关斩六将, 走到最后赢得奖励;在湖南卫视当红节目《我是歌手》中, 参赛的明星卸下“高处不胜寒”的身段变成普通的参与者, 与观众一起营造出“众乐乐”的全民娱乐风潮。

(四) 节目样式的拼凑性

在传统的艺术理论中, 艺术作品一般具有完整统一的结构。但是, 后现代主义完全按照偶然的组合, 随心所欲的交换, 东拼西凑的对接, 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构建一种非线性的“蒙太奇”的时空结构, 这就是“拼贴组合”。例如, 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的节目中对歌曲的选取往往缺乏系统性, 歌词的猜测也常常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单纯地考察参与者的记忆力如何, 缺少娱乐该有的审美内涵。

三、中国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发展前景

中国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应该注重节目质量、艺术追求, 在节目中注入人文精神, 让中国的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不仅停留在愉悦耳目的层面上, 还能让这类节目发挥更深层次的作用, 让中国的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能愉悦人的精神情怀的同时还能添加人文关怀的成分, 让中国的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娱心悦目, 寓教于乐”。

(一) 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人文精神在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就电视行业来说, 注重人文关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果没有人文精神, 电视节目的内涵会大打折扣。对一项能获得高收视率的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来说, 就更应该注重节目的内涵, 不要让包装、利益成为节目的首要目的, 而要把节目质量、艺术追求作为节目的终极目标。

(二) 平民梦想的实现与鼓舞

中国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一直助力为平民实现音乐梦想, 要想让中国的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就必须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中国好声音》的参赛选手有很多都是导师所熟悉的朋友或认识的合作伙伴, 很多选手都曾经为导师或者其他知名艺人作词、作曲或者伴唱, 在比赛当中备受争议。例如, 那英作为导师, 那英演唱会的指定伴唱去参加比赛, 当他唱完后, 那英没有为他转身, 那英说:“你唱第一句我就听出你的声音, 知道是你, 但为了我们这个比赛的公平, 我没有转身。”此举给了平民更多公平的机会与鼓励。

(三) 品牌节目的创作与管理

“电视媒体的经营靠的是精华, 靠的是品牌。”一个有影响力、有号召力, 受欢迎的电视频道就是一个品牌, 一个频道如果没有名牌栏目、品牌栏目的有力支撑, 就不能成为品牌, 品牌是提高传播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电视节目的市场化运用就是不断地提高传播质量, 传播质量的提高与市场化运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结语

为了促进中国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更好地发展, 打造品牌节目也是非常必要的, 要想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品牌节目, 中国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就必须少一些跟风, 多一些创新;少一些浮躁, 多一些踏实。

摘要:中国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应该注重节目质量、艺术追求, 在节目中注入人文精神, 让中国的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不再仅仅停留在愉悦耳目的层面上, 还能让这类节目发挥更深层次的作用, 使中国的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也能愉悦人的心灵。

关键词: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朱泽明.中国音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研究[D].河北大学, 2014.

[2]李翔, 耿新歌.电视真人秀表演的真实性问题探究[J].新闻知识, 2012 (6) :71-72.

[3]孙瑜.从《我是歌手》探析如何打造电视栏目核心竞争力[J].艺海, 2013 (11) :118.

音乐真人秀 篇2

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节目开播,让中国观众首次领略到了“真人秀”这种全球炙手可热的电视节目的魅力。随后,中央电视台及上海、湖南、四川、贵州、浙江等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真人秀节目,一试身手。一股“真人秀”浪潮席卷全国。

2005年是国内真人秀快速发展的一年。其中,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类”成为最大赢家。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和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使真人秀这一电视节目形式,从单纯的节目样态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电视产业。

受《超级女声》产业化成功运营的启示和诱惑,2006年,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节目形态。野外生存类真人秀节目渐入佳境,表演选秀类真人秀火爆荧屏,职场类真人秀异军突起,婚恋类、旅游类、整容类等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通过中国电视人孜孜以求的六年探索,真人秀这个舶来品逐渐走出了早期形式简单克隆的阶段,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并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

本报告将就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形态特征、存在问题、未来趋势等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给广大观众及理论工作者、业界人士一些启迪。

一、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从2000年至今,中国节目真人秀发展的过程大体可以划分兴起和发展二个阶段。

1.兴起阶段(2000——2004年)

国内首个独立制作的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节目的创意来自于香港亚视与日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节目《电波少年》的启发。该节目是讲述两位分别来自日本及香港的青年结伴而行,互帮互助,历经几个月的颠簸流浪,战胜了饥饿、寒冷、孤寂、疲惫,完成横越非洲艰苦旅程的故事。1995年,广东电视人看到《电波少年》节目,第一次了解到“真人秀”这种全新的电视节目样式,开始萌生出打造“真人秀节目”的念头。

1996年暑假期间,广东电视台在一档以青年为对象的栏目《青春热浪》中推出了“生存大挑战”专题节目。该节目跟踪拍摄了一些大学生在兜里只有五块钱的情况下,从广州到佛山的生存经历。在接受挑战的短短几天内,大学生们凭借自身顽强的毅力,在面包店、大排挡、职业介绍所、汽车服务站毛遂自荐,自谋职业,赚得餐费和住宿费,全面挑战自身的意志与信心,知识面、交际能力、承受能力等等。

初次试水成功后,经过4年的反复酝酿、思考和论证,2000年6月18日到12日,广东电视台推出了第一届《生存大挑战》。该节目从全国500多名应征者中挑选出三名互不相识的“挑战者”——湖北籍青年诗人吕岛、新加坡航空公司空姐王樱和北京退伍军人张钧,要求他们每人在6个月的时间里只带一个背囊、一双运动鞋、一些药品及地图、指南针、水壶、帐篷和4000元旅资,完成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八省的3、8万公里边境地带的旅途,整个过程历时195天。在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真人秀节目的原则: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全程录制播出,摄制组不能在经济上、交通上提供任何帮助。

第一届《生存大挑战》,在国内各地乃至国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全国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中央电视台的王牌节目《实话实说》曾邀请3名挑战者到现场参加了一期《生存大挑战》专题研讨。

尝到了甜头的广东电视人一年后又推出第二届《生存大挑战》。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第二届生存大挑战选择“重走长征路”为挑战路线,即从江西瑞金正式起步,沿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行军的路线,翻越五岭、乌蒙山、夹金山、岷山、六盘山等山脉,涉过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等河流,最后抵达甘肃会宁的吴起镇。电视台先初选47名选手,先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然后在他们中间确定了13男7女挑战者,和另外的两名特邀挑战者。挑战者身上没有一分钱,全程都要徒步,晚上则靠自带帐篷露宿。

第二届《生存大挑战》是在美国CBS《幸存者》节目已经传入中国的情况下进行的(《幸存者》于2000年中开播)。第二届《生存大挑战》节目借鉴了美国《幸存者》等经典真人秀节目的手法,引入淘汰机制、竞技游戏设置等真人秀节目元素。比如《幸存者》中有20名选手参加竞赛,《生存大挑战》有20名选手参与集体角逐。再比如《幸存者》采取淘汰方式进行竞赛,《生存大挑战》也通过自然淘汰和社会淘汰两种方式,引发挑战者之间的竞争。

《生存大挑战》节目是我国“真人秀”节目的雏形,此后,这类节目在国内被广泛模仿或移植。中央电视台在《龙行天下》基础上推出的《金苹果》,浙江卫视推出的《夺宝奇兵》,贵州电视台在《星期四大挑战》基础上推出《峡谷生存营》,拇指英雄联合央视在《开心辞典》、《幸运52》特别节目的基础上制作《欢乐英雄》等节目纷纷登台亮相。以2003年在贵州召开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论坛为分界点,前期电视真人秀节目除《完美假期》外,其他节目几乎千篇一律是“野外生存挑战”类的“野外真人秀”,而后期逐渐走向多元化。

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由于国情、文化传统和观众的收视习惯不同,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引发了众多非议。如湖南经济电视台制作的《完美假期》被相关部门叫停,浙江卫视推出的《夺宝奇兵》、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金苹果》等也受到广泛争议。但“真人秀”已经不可阻挡地成了国内电视业界的一个新潮流,“真人秀”节目在质疑声中越战越勇。

2.发展阶段(2005——)

2005年是国内真人秀快速发展的一年。其中,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成为最大赢家,《超级女声》、《梦想中国》和《莱卡我型我秀》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同时,一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也发展起来,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成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又一大热点。早期的一些真人秀节目也不甘落后,不断创新,新节目、新创意层出不穷。《生存大挑战》在联合北京维汉文化传播公司共同制作《英雄古道》后,开始与加拿大电视台联合制作以北极为基地的新节目,《欢乐英雄》在连续推出几期以汽车驾驶为主要题材的节目后制作了《好男人训练营》和《实习生》等。

2006年,中国各大电视台纷纷主打“真人秀”牌,推出各种形式的真人秀节目:

2006年3月23号,“雪碧我型我秀”抢先启动,并首度在上海开设“新声力量训练营”。不到一个星期,中国最大的平民造星运动——纽曼2006CCTV《梦想中国》拉开帷幕,规模与声势远远超于去年,节目除了在北京、上海等七个定点城市设置海选现场外,还首次在网上设置赛区。仅仅过了三天,倍受关注的湖南卫视2006超级女声在长沙揭开神秘面纱。湖南卫视高层表示,“2006超级女声”吸金有望突破2亿元人民币。

广东卫视今年携手制作公司打造选秀、励志、文化、益智和娱乐等五类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真人秀”节目,这些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和其原有的品牌《生存大挑战》、《明日之星》、《超模大赛》一起,构筑成声势浩大的“真人秀”舰队。天津卫视2006主推四档“真人秀”节目——《化蝶》、《今晚谁结婚》、《我是当事人》、《成龙计划》,这四档节目全部安排在晚上黄金时段播出。

以“新闻见长”东方卫视今年也调整节目策略,重拳出击打造真实四季。除了释放炎炎夏日般的青春热情的大型演艺类真人秀“我型我秀”之外,还推出了另外三档贯穿全年四季、内容风格各异的真人秀节目——带来春日般温馨的感觉的公益类真人秀《民星大行动》、带来秋日般收获体验的职场类真人秀《赢家》和带来绝对冬日般劲酷体验的娱乐类真人秀《加油,好男儿》。

二、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原因

2006年,中国各大电视台力推真人秀节目,既非一时心血来潮,也非刻意制造中国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的某种时尚,而是顺应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内在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1.真人秀顺应了电视观众对真实强烈需求的趋势

电视艺术是基于人类希望能更进一步逼真地模拟外部世界而产生的艺术。它最大的优势、最基本的特性就是“所具有的客观而且完整地再现外部世界的能力,这是它与传统再现艺术最本质的区别”。“真人秀”诉之“真实”源自电视诞生的本质要求,顺应了当今电视观众对真实强烈需求的趋势。

真人秀是综合娱乐节目的一种,与其他同类节目的最大不同是其以人为本的真实性,因此被称为“REALITY TV”。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真人秀是电视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打破了新闻、纪录片等真实的电视节目与电视剧等虚拟的电视节目之间的界限,是纪实类节目和虚构类节目两类节目的综合体。

真人秀节目是指由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普通人自愿参加一种活动,参与者的行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同时被记录下来并制作成节目展示给电视观众,活动有明确目的,而且参与者要在制作者规定的情境中,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具有故事化、情节化的特征。目前影响很大、收视率很好的大型“真人秀”节目,都像一出精彩的电视连续剧。

比如第一届《生存大挑战》中王樱和张钧之间的暧昧关系,吕岛的孤独和无助;西藏高原上遭遇陷车、推车和涉水;三个挑战者走到丹东边境,被街上边防警察查出没有办理边防特许证,每人必须罚款五元,这时他们已经身无分文,正在哀求免罚的时候,围观的人群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这些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将在规则的约束下,在生活空间的限定下,为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或实现一个梦想,展开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叙事。在淘汰选手、分配大额奖金的过程中,演绎着合纵连横、勾心斗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合纵连横等惊心动魄的故事,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观众看得是全神贯注,津津有味。

从电视的本质看,真人秀节目符合电视的日常性和非日常性的特征。一方面,在现代生活高节奏高效率下的观众更加渴望了解同他们一样在彼地又同时生活着的人们的生存状况,获得一些日常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看到一些非日常、奇观化的东西。真人秀节目满足人们日益求真的文化消费心理。

2.真人秀使电视传播成为观看与参与的互动

电视传播过去一直是单向传播,甚至在互动性方面,电视与直播广播相比,都显得相当被动,观众很难参与互动。

真人秀节目是现阶段观众参与程度最高的电视节目。真人秀所呈现的人物和故事不是与观众无关的完成时态的东西。在真人秀节目中,节目中的主角不是演员,而是通过一定方式从“普通人”中选拔出来的。观众本身是节目的组成部分。他们同参与者感同身受,同喜同悲。观众的投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改变节目的整个进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真人秀制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表现手法。在《超级女声》节目,观众是通过短信投票决定哪一位选手胜出或淘汰出局的,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参与需要。

3.真人秀节目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西方电视产业中,从来没有哪一种节目形式能像真人秀这样,从问世之初就一直得到观众的青睐。

对于真人秀的起源,西方国家存在不同的版本。一种说法认为它起源于美国,1973年由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电视台制作的《一个美国家庭》是最早的真人秀。然而,这一节目并不完全具备真人秀节目的规则、悬念、冲突这三大要素,因此,西方大多数传媒专家并不同意将它作为真人秀的发端。西方国家最流行的说法是,真人秀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荷兰版的《老大哥》是真人秀节目的鼻祖。

“老大哥(Big Brother)”这个节目的名字出自乔治·奥威尔著名小说《1984》中的一句话:“老大哥在看着你呢”。节目的基本游戏规则是:6名青年男性、6名青年女性选手共同生活在一个特制的有着花园、游泳池、豪华家具的大房子里,大家共享一间卧室、一套起居室和卫生间等。摄像机一天24小时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在共同生活的85天里,选手们每周六要选出两个最不受欢迎的人。而每天守候在电视机前的狂热者们则用声讯电话,在这两人中选出一个他们最不喜欢的、最没人缘的选手出局。《老大哥》节目1999年9月16日在荷兰首播时,观众高达2400万人。截至当年10月30日,约有2/3的荷兰人看过这个节目。

《老大哥》成功之后,真人秀这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就吸引了西方国家电视制作商的眼球,《幸存者》、《诱惑岛》、《阁楼故事》等真人秀节目随之出现。

在美国,《幸存者》首播时观众达到1500万,法国M6电视台在2001年推出的窥视类真人秀《阁楼故事》吸引了日均500万名观众,每30秒广告价格最高达到621000欧元。在英国,仅冠军一人的支持票数就达到310张。惊人的收视率为这些节目带来了巨额广告收益以及其他相关收益。

2004年1月8日在美国NBC开播的真人秀节目《学徒》,被称为职场中的幸存者。它的舞台是无处不在的办公室。16个参赛者,8男8女分成两组,来到纽约接受挑战。根据游戏规则,游戏参与者轮流担任团队负责人,每一周分别做一个诸如推销矿泉水、出租房子等的项目,输掉的一方中会有一位贡献最小的成员被炒掉,最后胜出的一位则能在特朗普旗下任何一间公司担任总裁,并享受25万美元的年薪。虽然这些奖励无法与《幸存者》中动辄百万美元的巨额奖金相提并论,但对于那些“美国梦”的追求者来说,《学徒》为其提供了绝好的圆梦机会。

《学徒》节目曾使NBC在播出时段18-49岁人群中收视率跃居美国电视网第一位,真人秀节目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真人秀节目不仅吸引观众眼球,而且具有强大的商业价值。2006年初,中国社科院正式发布文化蓝皮书《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追踪了超女的整个产业链条,并估算出这个节目各利益方直接总收益约7.66亿元。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间倍乘的经济规律分析,“超女”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至少达几十亿元。按照品牌估价的一般方法,目前其品牌的商业价值将超过20亿元。

4.真人秀节目是国内娱乐类节目升级换代的产物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到今天,先后经历了以《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为代表的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等为代表的游戏娱乐时期、以中央电视台《幸运52》、《开心辞典》等为代表的益智博彩时期、以《超级女声》、《创智赢家》为代表的真人秀时期四个时期。

从西方经验来看,电视节目类型通常会根据大众的口味而变化,每十年经历一个变化周期,这其中,娱乐节目变化的速度稍快。从世界范围来看,娱乐节目大举侵袭由原来影视剧所占有的收视份额,而真人秀更成为娱乐节目中上升幅度最快的节目。

中国娱乐节目逐渐从演艺明星的自娱自乐转向草根平民的大众狂欢,舞台的主角由精英换成了大众,精雕细刻的节目内容逐渐被原生态的个性表达所取代,节目内外的互动趋势日渐明显,节目从内容、形式到运作手段所包含的“真人秀”元素越来越多,娱乐节目的全面升级换代已不可避免。

2004年10月8日,走过了14年风雨历程的央视老牌娱乐节目《综艺大观》因收视率不断走低而被“末位淘汰”。这个曾红遍大江南北的名牌栏目最终以悲剧和无奈的姿态告别观众,标志着表演类综艺晚会悄然淡出荧屏时期。全国上下掀起的一股“快乐”、“欢乐”热潮也没能继续持续下去,观众开始对这种无处不在的“纯娱乐”节目感到腻烦,收视率大幅下滑,游戏娱乐节目逐渐降温。就在《幸运52》、《开心辞典》、《财富大考场》等益智类节目在国内方兴未艾之际,一批真人秀节目悄然拉开序幕。真人秀节目融合了以往多种节目形态的特点,同时具有真实和虚拟双重特征,很快受到观众的欢迎,并以惊人的生长速度在中国电视荧屏上遍地开花,并逐渐掀起收视高潮。(未完。续文请见“相关稿件”)

三、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类型

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美国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网络中播出的真人秀节目已经超过100种,在欧洲各国也是难以计算。即便是在中国,陆续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频道播出的真人秀节目至少也有数十个之多。

1.野外生存真人秀

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是从“野外真人秀”开始的。野外生存型真人秀的主要特点就是将参与者设置在一个特殊的艰苦环境中,借助有限的苛刻的条件去完成各种难以完成的使命,在不断的淘汰之后,最后决出胜利者。在节目中,将野外生存竞技、奇观化环境作为核心元素;在环境的选择方面,多为远离日常环境的荒岛、森林等原始地域或封闭的内部空间,与日常工作和生活保持距离,强化节目与现实生活的错位;在规则的设计上,很少有核心事件贯穿整个节目,主要依靠游戏和淘汰来维系。

野外真人秀节目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竞技类游戏,如贵州卫视推出的《峡谷生存营》节目中,12名现代“鲁宾逊”在与世隔绝的贵州南江大峡谷里,真实体验24天野外求生的“另类生存”,经历斗智斗勇的游戏,如救援比赛、屏息比赛等。野外真人秀节目也可以是一次寻宝探险的历程,制作方预先在某地放置某物,选手按照此物提供的线索进行探险,最先找到宝物者获胜。央视的《金苹果》就是以“金苹果”为最终目标来结构整个竞赛过程的。野外真人秀节目中还不乏许多极限冒险的体验,如欢乐传媒制作的《勇者总动员》节目中,选手不仅要完成马拉活人、穿越火海等高难度项目,还要吃活蝎子、活蚯蚓等。选手在节目中必须挑战自己的体能和心理承受能力,此类内容引发的争议较多,专家呼吁必须考虑选手的心理底线和安全问题。

2.室内真人秀

如果说,野外真人秀展现的是人在非日常化环境中的生存转态,那么室内真人秀则用隐私、情感吸引观众。室内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是将人物放置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人物关系的变化,让观众能够看到参与者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隐私内容,并在逐渐淘汰那些不喜爱的人或者不太喜爱的人的过程中,最后选择人们最喜爱的胜利者。这类节目以满足观众的窥视欲和好奇心为切入点,更多的把焦点停留在人身上,关注人的外表、言行、能力、思想,关注人与人交往中的矛盾。

2002年夏天,国内仿自法国室内真人秀《阁楼故事》的《完美假期》在湖南经视播出。它精心挑选了12名男女选手,让他们在长沙市内一幢三层别墅中共同生活70天,每天24小时被60台监视器全程拍摄,渡过70天的“完美假期”。每周两次做实时纪录性播出,30台摄制机不分昼夜监控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并从第三周起,每周选手之间互相投票进行淘汰,观众还可投出支持票。观众人气最高的选手在当周内可免遭被踢出局。当剩下3名选手时,他们共同生活一周,最后由观众一次投票淘汰两名,优胜者奖获取50万元的房产。

3.表演选秀类真人秀

表演选秀类真人秀的主要特点是让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参与者,按照预先设置的竞赛规则进行才艺表演,而专家和观众则对这些参与者进行淘汰和选拔,最后的优胜者将获得成为“明星”的机会。因其符合媒介发展的平民化和互动性趋势受到观众的欢迎,在繁多的娱乐“真人秀”节目,这类节目渐成亮点,产生了广泛反响。

2004年,湖南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和中央电视台分别推出三档同类型节目《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秀》和《梦想中国》,使中国电视娱乐表演秀节目呈现出了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明显的难分伯仲的竞争态势。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BTV—7)今年2月全新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生活秀》,对参与表演的人不设任何门槛,不论年龄、不限职业、不分语言、不讲国籍,每个人都可以来“移动演播室”展示才华,完成电视与观众零距离的接触。旅游卫视将于今年5月份开播的《灰姑娘》也是一档挖掘乡村姑娘,创造平等际遇,打造顶尖模特的大型全新选秀类真人秀栏目。

4.职场真人秀

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是参与者被指定完成规定的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任务,由评判者根据参与者的完成情况做出淘汰和选拔决定。职场真人秀节目由于有与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核心事件,因此节目的重心自然转向志愿者在核心事件中的个性、行为和感受,这就有效地减低了节目制作者对志愿者个人隐私和相互关系的渲染和强化。应该说,展示出色才能,满足观众好奇,提供成功梦想,是职场类真人秀节目的最大魅力。

东方卫视2005年7月推出《创智赢家——全国青年创业精英大赛》,这是中国第一档采用现场直播的才智创业真人秀节目。和此前风靡一时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相似,《创智赢家》也以“海选”和“PK”为噱头,吸引电视观众眼球。经过为期三个月共13个环节的考验,23岁的天津青年陈曦终于战胜了来自四川的选手彭震,赢得了百万风险创业资金。《创智赢家》从开播到大结局,在上海地区的收视率一路攀升。该节目还率先采取全程直播的播出形式,最后一期在节目时长达2小时的前提下,平均收视率达到了2.5%,收视峰值超过4%。同年,浙江卫视也推出职场真人秀节目《天生我才》,通过一系列的商业项目竞赛,决出一名商业奇才奖,获得10万元的创业基金和200—300万元的风险投资。

5.整容真人秀

整容类真人秀节目就像一个纪录片,不仅见证手术的全过程,还有选手恢复、展现术后容貌等环节。电视直播能够让人们目睹整容的真实过程,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对待整容,避免盲目整容的发生。但是由于节目中出现了真实的、血淋淋的场面,这类节目一路上备受争议。

湖南经视《天使爱美丽》是国内首个整容真人秀电视节目。节目组从1000多人的报名申请者中筛选出了14位选手进行手术。14位选手在镜头前接受了丰胸、双眼皮切割、垫鼻、削骨、牙齿整容、抽脂等14例手术。除了丰胸等敏感环节被遮盖处理外,手术器具在人体器官上的操作过程全部真实可见。因为节目对手术过程进行了全角度、零距离、零剪辑播出,真实但充满血气的镜头使得它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少。

天津卫视今年推出的整容类真人秀《化蝶》节目舍弃了血淋淋的整容镜头,着力打造中国女性特有的气质美,讲述灰姑娘如何变成白天鹅的动人故事。节目为每一位选手量身定制一套“美丽”计划,从中让所有的女性都呈现出自己独有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展现中国女性独有的智慧和才华。

6.装修真人秀

装修类真人秀节目将电视的两大功能:传播信息和提供服务融为一体,显示了这类真人秀节目的生存空间。

央视经济生活频道推出的《交换空间》是一档装修类真人秀节目。两个勇气可嘉的家庭48小时之内互换两套房子,他们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用两张8000元的预算单对房间进行重新装修。电视台全程跟踪采访,并记录下其中三对选手共六个家庭的装修前后过程。这种装修节目有的是直接进行技艺的比赛,有的则是通过一定的培训和学习以后再比赛装修技艺。参与比赛者既可以是集体比赛,也可以是单项比赛,当然也可以是混合比赛。比赛的组合方式也是节目戏剧性设计的组成部分。

7.教育真人秀

教育真人秀节目中所展示的一些问题都是广大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共性”的问题,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旨在促成家长和老师的理性思考,唤起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

2005年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推出的《相约新家庭》就是一档家庭真人秀节目。在这个节目中两个家庭互换孩子,让孩子有机会在全新的环境中生活一周,并体验新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由于引入孟子“易子而教”的概念,这个节目具有了本土化色彩,同时它在运作过程中也大打青少年教育牌,比如“五一”长假期间让城市孩子到农村家庭生活,宣称的就是“对城市孩子进行国情教育、励志教育、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教育”以及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承受力”。

天津卫视今年推出的《成龙计划》是全国首部以中学生为教育对象的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借鉴韩国节目形式和成功因素,以初三年级成绩不好的所谓“学困生”为主角,由教育专家针对个人特点对他们进行帮助辅导,跟踪纪录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的每一个阶段,将学生由成绩提高到实现学习目标,到最终改变一生成长的细节完全真实地展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

8.娱乐真人秀

今年元旦起全新娱乐真人秀节目《天才爱美丽》在东视新闻娱乐频道播出,该节目通过轻松娱乐的方式,经过层层淘汰,选出最聪明的人和最有魅力的人,以此来展示“聪明与美丽并重”的华人风采。传递只要自信和努力,人人都能成为“天才与美女”的新风潮。

已成为广东卫视品牌节目的《赢遍天下》,由牡丹、杜鹃、玫瑰、茉莉、百合等“五朵金花”主持,节目吸取欧美热门娱乐类节目的精髓,借鉴港台、日本游戏类节目的娱乐元素,加大了互动娱乐的“戏分”,让“真人秀”成为普通人的舞台。

9.公益真人秀

公益类真人秀兼具实用性、教育性和故事性。首先它具有实际的功用,为求助者提供的帮助切实有效;同时它还具有明显的教化作用,在帮助过程中每一步都传达着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它还保持了“真人秀”节目所固有的戏剧化因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民星大行动》是东方卫视2006年结合上海这个城市的特色而策划的一档慈善公益类真人秀节目。周华健、周迅、袁鸣、胡兵、瞿颖、黄晓明、任泉、黄奕等明星乔装成三轮车夫、挤奶工、菜场小贩,从事最艰辛的工作。他们的劳动所得,加上观众支持的短信投票收入,将用来帮助受助对象完成心愿。《民星大行动》节目的魅力都来自于置换带来的反差,因而置换的对比性越强,反差就越大,戏剧性也就越强,可视性也更明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0.婚恋真人秀

爱情、婚姻、家庭是生活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海外有很多流行的婚恋真人秀节目,如美国的《男才女貌》,日本的《恋爱巴士》等。

2003年,湖南卫视《玫瑰之约》节目在收视率下滑之后,推出全新纪实版《玫瑰之约·红丝带》。参加这档节目的是一位美女和九位酷男,在20天的时间里,根据机会对等的原则,他们进行九次一对一的单独约会。栏目组用摄像机在远处进行跟踪拍摄,把嘉宾们在交往时的每一个细节、情感的深入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玫瑰之约·红丝带》推出后虽然收视率一度攀升,却受到了很多批评,认为他们把爱情当成了游戏和娱乐。此后节目改变为3男追一女,但收视情况没有改观,多次被停播。

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今年推出一档全新面孔的婚恋真人秀节目《丘比特之箭》。这档节目只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却有五位深情款款的男士,经过两周的竞争与淘汰,展开一段现代“追女6人行”。

11.法制真人秀

近年来,真人秀元素在法制类节目里也逐渐风靡起来。像《今日说法》和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都曾在特别节目里加入真人扮演,用真人进行“情景再现”,比如还加入一些“警察捉坏人”的情节,使得这种法制类节目和娱乐性节目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天津卫视今年推出的《我是当事人》是针对现代社会安全隐患而产生的一档法制类真人秀节目。节目营造一个真实的事件现场,锁定一位完全不知情的“当事人”。特邀法律顾问根据现场事件的发展解读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并且告诉大众面对这种法律问题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怎样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12.旅游真人秀

旅游真人秀是把竞赛与当地文化、风俗有机地联系起来,既考虑的是观赏效果,也强调竞技、体能和智力的多种比拼。央视《为您服务-旅游风向标》在2005年9月26日“世界旅游日”推出《完美假期》大型旅游真人秀节目。节目中,四对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情侣在48小时内对千岛湖景区进行一次全新的“深度旅游”体验,分组完成各种富于挑战性的旅行任务,考验他们对旅游景区的了解、旅游理念的认知和团队间的协作能力。节目中,女孩们不仅要在荒岛上垂钓,还要在蛇池中与蛇做亲密接触,更要在天然的湖面T型台上走秀,而“现代水人五项”运动也成为她们的必修课,在一场欢快的派对过后,最幸运的女孩儿将会赢得千岛湖一座小岛50年的使用权,完成她的完美假期。

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类型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靠不同的玩法和花样制造了中国观众需要的娱乐快餐,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真人秀节目的运作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四、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真人秀电视节目在我国走过了6年的历程。6年里,中国真人秀节目在不断掀起收视高潮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引来了不少质疑与非议。

1.无序竞争导致盲目跟风

俗话说,第一个敢吃螃蟹的是英雄,然而当所有人都拥来的时候,这些人就什么都不是了。在各地选秀节目风起云涌带来高收视的同时,不少圈内人士早已经愁容满面,如果没有外部因素干扰,“超级女声”这个节目应该可以火三五年。但随着“超级女声”的成功,很多电视台看到选秀活动可以盈利,纷纷跟风。今年的娱乐节目市场,将先后启动的有广电总局颁发批文的20多个“类超女”选秀节目。不少真人秀节目本身就是模仿欧美的产物,而这个模仿的产物现在又被不断地复制,最后只能导致资源的浪费与观众的视觉疲倦。不少原本很真实、很生活化的东西开始变得矫揉造作。原本很紧张刺激的PK被引用过多后居然在某选美中导致大家笑场,这不得不给所有人一个警示。

在海外,电视节目创新早已由个体策划向集体研发。近年来,国内各家电视机构纷纷成立冠以“发展研究部”名称的机构,据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三十余家电视台成立了电视研发机构,但各台发展研究部主要职能为节目评估、学术活动、项目(课题)研究、业务培训、资讯收集和内刊编辑,对节目研发工作重视不够。许多电视台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过分依赖某个制片人、编导的个人智慧,节目出台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听说国外某档真人秀节目火了,找来一两盘海外节目的带子就匆忙上马,节目的核心内容、游戏规则及价值观念,均缺乏论证,结果马失前蹄,出师不利;还有的电视台过分听命于某些教授、学者的“谆谆教导”,以为他们的字字珠玑,定能点石成金。殊不知这些教授只是在某一领域学有专长,那些高深的新闻学、传播学、美学理论或许能从宏观上对整个电视频道或栏目建构提供帮助,但是并不一定能指导某个具体的真人秀节目的运作。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如果不重视研发投入,不注重产品的推陈出新,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跑,节目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2.文化差异挑战道德底线

西方的“真人秀”节目是建立在西方的道德伦理及价值观念之上的,其游戏的设置纯粹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并没有考虑它的负面影响。因此,包括《幸存者》在内的众多节目,其竞赛规则多数是鼓励参与者暴露其人性弱点。在游戏中,参与者为了能赢,往往会不择手段,甚至相互倾轧,朋友离间、情人反目、仇敌牵手,所有的阴谋、串通、诡计和勾心斗角,都是为了在竞争游戏中不被淘汰。这与讲求宽容、合作、和平共处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

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娱乐趣味、道德标准、人性深度的表达和调用方面都会受到中国特定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甚至生活方式的制约和规定。中国观众的电视欣赏习惯是:在公众媒体上看到的,一定要是符合传统道德标准、传统审美的东西,所以一旦遇到要暴露人性丑恶(甚至未必是丑恶,只是些小毛病)或个人隐私生活的东西,制作节目的人就放不开手去做,看节目的人也放不下脸来看,这也使得这类真人秀节目的国内版本很难做到尽兴,更有甚者则难逃“夭折”厄运。如湖南经视《完美假期》节目出现的“打情骂俏、拉帮结派与勾心斗角”,让观众感觉它是“一场令人恶心的人生丑剧”。最终,这档真人秀节目被相关部门叫停。同样,包括《生存大挑战3:美女闯天关》等众多“真人秀”节目,都受到类似的道德审判。

在西方,“真人秀”节目往往着力“真实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性、隐私、残酷的竞争、博彩等内容,以满足人们普遍的“偷窥欲”。《老大哥》就设置了许多游戏规则鼓励和怂恿选手暴露身体,《阁楼故事》中,十几台摄像机每天24小时全程跟踪一群专职“培养感情”的男女一个多月,充斥大量打情骂俏、挑逗、裸体甚至性爱的场面,显然,中国的“真人秀”不可能以此为卖点。

面对着传统的差异和电视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的电视人必须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节目。目前国内一些电视人在这方面也作过很多探索。如国内有些从国外克隆的竞赛类真人秀节目,根据国情,不设淘汰环节,而是将其改为记分制。如《走进香格里拉》,最后积分为前三名的选手获得大奖。这是一种变相的淘汰,但更符合中国人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惯,受到观众的认同。

3.干预影响真实魅力

“真人秀”能够风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摄像机真实的记录下参赛者的行为举止,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但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大多缺乏真实感,缺乏纪实的魅力。电视台的干预、控制影响了真人秀节目原生的魅力。据不少制作人介绍,一开始他们确实是如实记录的,但真实的生活总是很平淡,当然要加入些人工成分,即“包装”;比如《完美假期》的幕后人员很早就发现,一名叫李旭的参赛选手是一个外企白领,特别有能量,本能地感到这个人“有戏”,于是有意地把李旭塑造成一名“政治家”,显得特别会搞阴谋,拉拢人,挤掉其他具有威胁的人。网上论坛中对李旭的攻击一浪高过一浪,这让当事人感到委屈,因为在比赛中,他还有很多可爱的时候,但这样的镜头播出来却少之又少。

另外一方面,真人秀节目参与者虽然不是经过训练的演员,但是面对镜头,还是有着或多或少的私心,也就不免带有做戏的成份。《玫瑰之约》节目结束后,电视台把所有参加者请回演播室采访。其中一对年轻人,在比赛期间表现亲密,播出时引起观众注意,于是被问及他们是否在比赛中培养了特殊的感情。不料女青年坦然表示:那时我们在做戏,为的就是勾起观众的好奇和兴趣。

此外,国内不少真人秀节目画外音过多而且带有明显的评论色彩,显得制作方人为介入的痕迹过重,失却真人秀本来的真实魅力。国外节目则是由志愿者自己讲述,以举手投足,眉目传情为主,即使是必要的旁白也是说明性语言。其余部分则交由观众自己去体会去揣摩。

4.制作力量薄弱

在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方面,国内节目和国外节目之间有不小的差距。国外的真人秀节目十分精良,不仅节目的参与者从形象到表情、动作、语言都“秀”到极致,而且在镜头运用、音乐、特技等方面十分讲究。航拍、烟雾、交响乐等一般电视节目中鲜有用到的手段和方式,在国外的真人秀节目中都能找到,许多观众都有欣赏好莱坞大片的感觉。在国内的许多真人秀节目中,运用了大量的空镜头以及参赛者休息聊天的镜头,节奏拖沓,气氛沉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制作时没有考虑让节目出现足够多的戏,没有足够的内容支撑节目时间,只能用无聊无趣的镜头填充时间。

与其它节目比起来,真人秀节目制作难度较大。节目不仅需要为搭设拍摄场景投入大笔资金,仅就设备投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为满足《完美假期》的拍摄需要,湖南经视为进口摄制设备投入500多元人民币,其中仅摄像头就用去了100多万元。真人秀节目看似简单,其对制作者的素质要求却很高。任何一个成功的节目都有制作团队作保证,比如真人秀节目要求摄像人员有敏锐的眼光,要不断抓住眼前发生的东西,大到观众的反应,节目的环境,小到参赛者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现在我国做真人秀节目的人多是记录片拍摄出身,导演多是搞电视剧出身;拍摄记录片的人一般是随着素材跑,反对摆拍,而搞电视剧的人则对个体人物的关系抓拍不重视,但是制作真人秀节目正是需要这两种素质的有机结合。

5、忽视产业化运作

国内早期真人秀节目常常只在个体节目上下功夫,而不重视形成系列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影响力。而美国真人秀节目不仅是收视和内容的双赢,更是商业价值的多赢。《学徒》节目在收视方面已经可以与肥皂剧和情景剧抗衡;在节目形式和内容方面,它创造了一种新的真人秀模式;在商业运作方面,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要求进入节目设计环节;《美国偶像》前四季节目在广告、唱片、纪念品、门票等方面的全球收入超过9亿美元,《幸存者》每季节目能为举办地带来10亿美元的收入。这些收入远远超过了销售节目本身的收入。

目前,真人秀的产业化运作问题开始引起国内电视人的重视。湖南卫视为运作《超级女声》,专门成立了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运用整合营销的模式和策略,对节目进行立体传播和后续产业链的开发。中国社科院估算出这个节目各利益方直接总收益约7亿多元。

五、真人秀的发展趋势

真人秀电视节目具有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特征,真人秀的真正活力在于它与日常生活的接近。随着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形态越来越丰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据不完全统计,陆续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播出的真人秀节目至少也有数十种之多,并且还在源源不断地不断开发新的品种。

尽管当前国内的真人秀电视节目还不完善,在创意能力、制作水准、产业经营上同国外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但作为一种颇具潜力的节目形态,已经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真人秀节目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值得我们一步步地去探索。

音乐真人秀 篇3

作者:甜蜜颂编剧工作室

载体:共 40集,每集40 分钟;剧本每集15000字。

题材:偶像、时尚、励志、浪漫,爱情喜剧

时代:现代

版权:甜蜜颂编剧工作室

剧数据:

剧本版权参考售价:单集5万元左右

投资参考单集为:80万元左右

明星指数:一线,男女一号主构

成片播映权单集售价:150万元左右

故事梗概

这是一个为生存奔波的真人秀节目女编剧与三个性格迥异的男人间的浪漫爱情、友情的故事。为生活所迫,童心策划了一档新形态真人秀,为了拉到投资,她和导演孟越“设计”大明星宴值加盟。在拍摄期间,由于资金有限,条件太差,宴值吃足了苦头。随着拍摄的进行,童心、池心和宴值之间产生了微妙的情感纠葛。节目拍摄完成播出后,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随着节目第二季的拍摄,女星乔希新加入,三人之间的情感出现逆转,在情感拉锯后,他们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角色设置

童心(女一):29岁,“爱心”孤儿院长大,节目编剧。为了编剧工作熬得了夜,耍得了宝,撒得了娇,被逼急了也发得了疯。她秉持着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的原则,在残酷的娱乐圈边缘顽强生存着。从上大学时,她就开始在各个节目组实习,资深“电视民工”的她早已練就一副“铁石心肠”,宁可虐待明星,也绝不亏待自己。表面上,她对明星嘘寒问暖、细致入微地关心,实际上她只是用这样的方式来保障节目的顺利进行。遇上“难缠”的明星,她会使出各种手段,威胁、利诱、撒娇、撒泼等,一切只为节目。这样一个世故老练,能在复杂聒噪的“贵圈”里独善其身的女孩,也有其柔软的一面。她是爱心孤儿院第一个被收养的孩子,从小就背负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早熟、乖巧的池心是她最心疼的一个。

晏植(男一):30岁,国内少有的偶像实力派个性演员。他有洁癖,绝对无法忍受把脏碗留在水池子里过夜;他挑剔,每次接拍影视剧对拍摄环境要求很高;他厌恶一切虚伪的人和事,面对媒体宁愿闭口也不会说违心之词;他有社交恐惧症,有3人以上在场就很难敞开心扉放松自如,因此他常常戴着墨镜;他念旧,在陌生人面前不易打开心房,一旦被他纳为自己人,他会全力保护对方,即便被郝雷一次次“出卖”,他也从未抛弃过发小经纪人。他曾经连续三年荣登“经纪人最头疼的明星”第一名,也曾经横扫各大影视颁奖礼“最佳男主角”奖。

自幼父母离婚,晏植成长为一个冷漠、不善表达情感、用疏离来自我保护的人,他只有一个从幼儿园就认识的死党兼经纪人——文艺爱好者郝雷。他几乎不接受任何采访,让经纪公司很头疼。他的神秘主义吸引了一大批铁杆粉丝,却也得罪了一大批媒体。喜欢他的人非常喜欢他,讨厌他的人也非常讨厌他。参加真人秀节目后,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感情,包括跟原生家庭,特别是与母亲的关系。

池心(男二):23岁,新生代创作型偶像歌手。热爱演唱、热爱作曲,是一个为舞台而生,宁愿死在舞台上的大男孩。在孤儿院长大,异常艰苦的成长环境没能埋没他的音乐天赋,高一时在一次大型歌唱选秀中获得冠军,被娱乐公司签约包装为偶像歌手。他能吃苦,为了学习舞蹈,在3年的时间里每天平均练习18小时;他能隐忍,不管练习多累,永远只以灿烂的笑容示人。为了增加曝光率,公司安排他参加了很多综艺节目,在真人秀节目里,他的乖巧、阳光和纯真受到观众喜爱。出道5年,他终于迎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演唱会。发现童心和宴植产生感情后,他不惜在演唱会公开表白来挽回童心,被公司冷藏。后在拍摄节目时和童星出身的乔希相遇,互相产生好感。

孟越:31岁,综艺节目导演。在所有人看来,这都是一个冷静得不能再冷静的人,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为了节目效果,他会准备好感冒药,设计让明星们睡在郊外的帐篷里瑟瑟发抖;他功利,邀请嘉宾时逢迎拍马屁,一旦开始拍摄,他就冷酷不已,翻脸比翻书还快。他会虚伪地与每位嘉宾套近乎,一旦让他发现对方弱点,立马会被他用来虐待对方。与他合作过的明星很多,喜欢他的却一个都没有,他的外号是“面黑心冷”。

乔希:22岁,童星出身的女明星。5岁就出道,17年来一直影视作品不断。父母支持她成为演员,为了不让她被娱乐圈“染色”,家里为她制订了很多规则,比如不参加任何酒席,不许拍吻戏,不许私下和圈里男性接触……在其他演员看来,她是表面傲娇、清高得像白莲花一样的“玉女”,实际上回到家里她很可爱,很爱撒娇。曾经参演过池心的出道MV,那时池心还未出名,乔希的冷傲一度让池心很自卑。再次合作,池心对她很冷淡,让她很受伤。随着相处时间越来越长,池心和乔希开始互相欣赏。

郝雷:31岁,悲催的文艺爱好者,晏植的发小兼经纪人,当之无愧的搞笑担当。爱惜自己的外貌,却无来由过早衰老。原本有一头茂密的头发,踏进演艺圈后,头发越来越少。既然不能做明星,那就做明星背后的男人!为了让晏植红遍亚洲,走向世界,他操碎了一颗亲妈的心,只要能让晏植的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他不惜一切手段,比如:欺骗晏植……

改编范例

《何以笙箫默》《制作人》《最佳爱情》《想你》

影视化评估

故事特色:本剧为时尚青春偶像剧,紧贴时代风潮,可拍摄同IP真人秀节目,亦可多季开发;适合网络观众与真人秀粉丝群等庞大收视新势力,也包含以女性观众为主的爱情剧收视群。

人物可看性:本剧聚焦于真人秀拍摄过程中,导演、编剧、明星之间的爱恨情仇。目前国内并没有此类电视剧。

作者介绍

甜蜜颂编剧工作室由三位80后职业编剧组成,主打青春偶像浪漫风。

适合播出平台

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深圳卫视、安徽卫视及各视频网站

适合出演演员

宴值,男一,表面寡言、冷漠,内里执拗单纯。推荐演员:黄轩

童心,女一,亲和力十足,拥有“小强”般的生存能力。推荐演员:焦俊艳

池心,男二,外表、气质是标准的“小鲜肉”,思想却早熟。推荐演员:杨洋

孟越,冷静客观,具有理科男的气质。推荐演员: 隋咏良

乔希,外表甜美,玉女气质,私下过分爱撒娇。推荐演员:白卉子

郝雷,话多、自带悲催的喜感,以文艺青年自居。推荐演员:姜寒

音乐真人秀 篇4

现代意义上的真人秀节目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谢耘耕、陈虹在《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中指出:“真人秀节目是指由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普通人自愿参加一种活动, 而且参与者要在制作者规定的情境中, 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 具有故事化情节化的特征。”[1]

真人秀节目有着不同的分类, 如野外生存类、才艺表演选秀类、交友相亲类、智力比拼类与亲子类等, 追溯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出现, 应该是2000年广东电视台引进的《生存大挑战》, 它是我国内地首个真人秀节目, 拉开了各个电视台纷纷引进制作真人秀节目的序幕。从2003年, 开始探索打造符合中国电视观众收视习惯的本土真人秀节目。中央电视台的经济生活频道于2003年10月26日推出了一档平民选秀类型的电视节目《非常6+1》, 该节目开播仅一年, 就成为全国娱乐市场最具影响力的节目之一。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把音乐和真人秀进行结合, 打造成家喻户晓的热门节目。2012年,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引发了电视音乐综艺节目的风潮, 将音乐真人秀节目带入一个全新时代, 在生产理念、传播实践和效果期许上都有重大改变, 电视娱乐的专业性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2013年, 湖南卫视推出《我是歌手》, 节目推翻了过去以草根歌手作为秀场主角的惯例, 而选择了已经成名的歌手在现场PK, 根据现场观众的投票, 每2期得票最少的歌手被淘汰, 空缺由新晋歌手补位。被称作“中国首档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真人秀”[2]。据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 首播中获得收视率1.06和收视份额6.07%的好成绩, 同时段收视排名为全国第一。成型的节目分别进行第二季, 第三季的运作, 享受着成熟后的光环效应。2016年, 《盖世英雄》和《跨界歌王》成功占据收视高台, 两类节目特色突出, 真人秀的粉丝群相对固定且数量不容小觑。

2《盖世英雄》传播策略分析

2.1 重视受众需求, 强化互动

根据“使用与满足”的理论, 该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 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 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受众分为两类, 一类是专业化受众, 专业化受众对音乐的喜好呈现出越来越类型化的需求;另一类是普罗大众, 对审乐开启了更高的意趣。

2.2 跨国界的联合, 中韩互通有无

中国的音乐发展和韩国的音乐发展各有特色, 韩国的电子音乐重视视觉符号传播, 中国的电子音乐侧重听觉符号传播, 通过比拼式“学习”缩小了电子音乐的“知沟”, 而且韩国团队通过选择中国歌曲演绎, 出现了新粉丝, 加强了跨国界的文化传播。

2.3 集结成金曲大碟, 形成二次传播

在节目中, 每一场通过大众评委确定的曲目, 收录在《盖世英雄》金曲大碟里, 进行打榜, 设置议题, 对节目形成二次传播, 扩大节目影响力, 具有更强专业性。

3 植入广告的高频传播

(1) vivo X7手机。卖点1600万柔光自拍, 更精准的展示自拍细节, 除了常规的插播贴片外, 还把选手合影通过手机展示, 紧密连接。

(2) 比亚迪汽车。队长的台前都有汽车模型的展示, 而且节目策划运作中设置比亚迪汽车为奖品, 冠名节目, 实现和品牌赞助商的融合。

(3)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场地的选择, 镜头中的美景展示, 突出国内的旅游资源, 引发旅游效应。

4 节目策划传播的启示

现代社会受众需求变更的不定性, 注定了没有某种类型电视栏目的生命周期会保持十分长久。《超级女声》在连续举办三年之后疲态明显, 节目由市场导入期到成长期的速度明显加快, 受众的喜好是检验节目成功与否的“晴雨表”。因此, 完善受众反馈机制, 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和忠诚度。

相比国外一整套节目研发与制造, 节目版权和形式发售的模式, 国内的节目只是注重短期的利益, 如广告收入等, 没有对节目的模式进行思考与总结, 也没有对外进行输出过。节目的营销推广利用的渠道比较少, 单单利用电视媒体, 缺乏立体化的宣传。

摘要:中国的电视舞台正在经历一个“泛娱乐化”的时期, 其中以“音乐”+“真人秀”为主打牌的节目花样百出。2016年6月江苏卫视出品的《盖世英雄》, 定位一档电子音乐EDM的原创节目, 给音乐带来了一股视听合一的风潮, 提高了群体的审乐水平。本文思考《盖世英雄》传播成功的原因以及给节目策划人员带来的启示, 期盼电视音乐综艺之路越走越远。

关键词:盖世英雄,真人秀,音乐,电视节目,策划

参考文献

[1]谢耘耕, 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J].新闻界, 2006 (2) .

与真人秀的作文 篇5

现代人对于人的宝贵情感有种近乎疯狂的偏执。这种偏执表现在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上。教育中对人性真善美的传播,文化生活中对它讴歌赞美,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语及提示。现在发展出一种病态的追求——各类真人秀节目将社会中的美好通通摆到了台面上,加以渲染和夸大,赢得观众的笑与泪,更重要的是赢得这些情感背后巨大的商机和利润,“人人都兴高采烈,人人都心怀善良。”成为这类节目折射出的现象。然而这其中又能多少真美的成分呢?那些人性的闪光点像是穿上了厚厚的一层华服,让那些被舞台灯光闪得晕头转向的人们更看不清它本来的模样。

曾几何时,那些爱与理解,坚强与勇敢悄然滋生于母亲低声讲述的故事里,滋生于他人的援助之手中,滋生于跌倒后咬牙爬起的努力里,滋生于不经意的微笑中。它们是一点一滴慢慢汇聚成江河的,而不是像拧开的水龙头取之不尽,随时都有。人们常说爱不需要多么悲壮热烈,也不需要千千万万的观众聆听并为之鼓掌。那些可贵的情感同样不需要被众星捧月地环绕,为它撒花。它们生于平凡,也归于平凡。它们或者有时生得壮烈,值得敬佩,但它们不应被商业化利益化,被拖进泥淖中失了本真。

并不是说这些美好的人性不值得宣传,只是它们泛滥成灾的表现形式让它们变了味道。人性闪光点的培养并不是通过一股脑的倾倒和无止境的宣传,而是多注重对心灵的拷问和亲身对它的体会。多一些对珍贵情怀品质反思和保护,少一些浮夸的美化效果和对眼泪的追求。不要让它们成为展示台上的木乃伊,失去它们鲜活的意义,成为没有生命的标本。

不只是真人秀 篇6

来自石家庄的21岁男孩李观洋在8月1日的傍晚成了这个幸运儿。在上海江湾体育场8000人的注视下,他迎来了这辈子最难战胜的对手—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

即使去年只打了6场比赛,并已步入职业生涯的尾声,也丝毫没有影响科比在中国的人气。在去年NBA公布的球衣销量数据中,科比在中国的球衣销量名列第三,仅次于勒布朗·詹姆斯和德里克·罗斯。他同时还是联想手机和梅赛德斯-奔驰Smart的代言人。

较量开始后,李观洋迎着科比的防守投进了一个球。看台上的人兴奋地发出尖叫声,挥舞着毛巾。很快有球迷将带有#与科比一对一#标签的话题发到微博上进行讨论。

科比是中国的常客,这已经是他第9次来华。不仅是科比,过去几年内,阿迪达斯签约的NBA球星德怀特·霍华德,匹克签约的球星肖恩·巴蒂尔,李宁签约的德维恩·韦德,Jordan Brand签约的克里斯·保罗和卡梅隆·安东尼也都到访过中国。

今年算是冷清的一年。卡梅隆·安东尼和韦德这些曾经露过面的选手都没有来中国。凯文·杜兰特来华的日程也没能最后敲定。

联想到体育品牌近年的积极投入,这并不寻常。

NBA球星的足迹几年内从北京、上海、广州几个一线城市渐渐蔓延到二线城市,济南、武汉、杭州都迎来过NBA的大牌球星。这些城市正成为体育公司的目标市场所在。

这已经像是惯例。每年夏天,无论是全球还是本土的体育用品制造商,都会把签约篮球运动员带到中国,为代言的最新款球鞋做宣传、拍摄广告片,与粉丝互动见面,指导中国的青少年篮球球员,每一项都已成定式。甚至连球星职业性的微笑、拥挤的球迷群体都已成为活动的标签。

球迷如果要观看科比的真人秀,需要回复耐克的微博和微信抢票。作为一个从2003年初中读书时就开始喜欢科比的老粉丝,在8月1日,沈英达早早就从家里特意赶来。由于没有时间在社交媒体上抢票,活动当天下午,在体育场门口站了两小时后,他终于从黄牛手中买到了门票,抢到一个不错的位置,在媒体席正上方。

对于球迷来说,这是为数不多接触科比的机会—特别考虑到今年是明星来华的“淡季”,耐克在中国内地只安排了科比在上海的活动。

不过喜欢篮球的年轻人都会发现,这类营销活动越来越常规化。体育品牌无疑应当花更多的心思,来让他们感到新鲜。

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沈英达期待自己参与的科比活动能有些不一样。“感觉这些外国球星来中国有点像例行公事,”他说。

而今年的另一特殊之处在于,7月的足球世界杯和9月开始的篮球世界杯,压缩了体育品牌进行篮球项目营销的时间。匹克公关副总监刘翔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按照以往,6月底活动安排得比较密集,但今年匹克则把帕克来华的时间调整到了8月。匹克期待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到二三线城市,来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

尽管如此,他认为,和一线城市消费者相比,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对于社交媒体的使用习惯非常不同,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利用更新、更有效率的方式来接触到这些人。

像沈英达这样的球迷就是这些体育品牌看中的消费者。

过去几年里,百度的科比贴吧、新浪门户和虎扑是他最常逛的获取信息的网站。而随着年龄增长,他接触NBA比赛、球星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工作原因,他现在能关注这些信息的精力和时间少了很多。沈英达说,周围年龄更小的朋友对这次真人秀显然更为关注,他们也有热情和精力通过手机与耐克官方社交媒体进行互动。

去年科比来中国时,耐克就已经开始考虑通过社交媒体来挑选球员。不过考虑到技术、地点和时间,计划最终被留到今年执行。为了捕捉球迷越来越稀缺的注意力,真人秀也由此被推出来。

进行筛选之后,最终耐克把科比的活动缩减到了上海一站。这既是耐克大中华区的总部所在地,也是使用社交媒体的人群非常活跃的城市。

这场耐克举办的名为“RISE打出名堂”的网络真人秀活动已经处于淘汰选拔的第二阶段。活动发起于6月27日,通过拍摄视频上传的方式来征集球迷参与,最终结果在9月初公布,胜者将被送往巴塞罗那参加活动。从7月15日开始至8月21日,每周将有一期节目被上传到腾讯视频,总共6期。

就在一周之前,另一位NBA球星詹姆斯来到中国,作为教练他指导了筛选出来的30个年轻人进行训练。让篮球明星和年轻人之间进行象征意义的指导,这已经算不上新鲜事了。这些体育用品巨头一贯善于在保持签约球星神秘感的同时,尽量满足粉丝接近球星的期待。

活动开始仅仅一个月,腾讯视频上的RISE系列播放次数就超过了1000万。在此之前,耐克从未尝试过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的方式,如此大规模地征集参与夏季训练营的球员。

这些草根球员的视频征集完成后,很快需要拍摄成片。耐克为此找了在英国的全球长期合作伙伴广告代理公司AKQA。

AKQA与耐克共同招募的纪录片拍摄团队大概有30人,寻找草根球员以及当地合适的拍摄人员,成了这个团队过去几个月内最重要的工作。

这也并非完全无经验可循。2009年,耐克曾举办过类似的球星和高中球员互动、训练、比赛的活动《门徒》,还专门拍摄了一部共6集的纪录片。

但这次摆在耐克面前的,不仅仅是征集球迷那么简单。它还需要让真人秀在现场引起轰动,从而带来更好的传播效果。

为了令江湾体育场真人秀现场的视觉效果更炫,耐克在地板上花了很多心思。在黑色的反光球场里,随着场上一对一的二人动作进行感应,他们脚下的地板则根据场上局势变换出不同图案,其中一簇光束紧紧贴着科比运球的路线行进。

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材料,它是德国公司ASB Systembau去年刚刚发布的一款新产品。它使用了陶瓷工艺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达到了标准木质地板的弹性和摩擦水平。

玻璃地板上变化的图案由LED光束组成,起到引导和跟踪作用的则是科比手臂上的传感器。休息时,这块地板还能够显示出跑动距离。

这些并不仅仅是反射光束的地板可以做到的,耐克还需要找人专门编写光束的程序。

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AKQA和耐克需要把教练的想法用数字化交互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如何通过LED灯光来最好地展示科比与球员的互动。负责编程的AKQA为此专门从伦敦调集一个团队来到上海工作。

整个工作流程将近四个月。这项成果体现为人们最终看到的科比手臂上的那个传感器,以及随之变换图案的应用程序。

这个场面的投资看上去比以往都要大,宣传的周期也更长,但事实上,据耐克大中华区企业资深传播总监黄湘燕介绍,今年的预算比起往年并没有太多的提升,这更多的是营销形式的一种转变。

“以前科比都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跑,今年行程缩短了,通过社交媒体产生的影响力反而增加了。如果有更有影响力的方式,我们也会尝试。”黄湘燕说。

前几年,科比来中国内地的行程中每次至少有3个城市。而这次虽然只在上海,参与活动的球员却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包括乌鲁木齐,他们是过去耐克在线下很难接触到的群体。这是利用社交媒体带来的新机会。

焦点小组一直是耐克用来了解消费者变化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观察源自耐克内部的零售团队,这个团队无论从工作内容还是平均年龄上,都更接近消费者。位于北京中关村的耐克篮球旗舰店就为耐克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消费者调查地点。

音乐真人秀 篇7

1. 新媒体的产生

新媒体的产生发展离不开几个基本条件: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跃,为新媒体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支撑起受众对于内容的需要,使得新媒体市场快速崛起。另一方面,国家党政给予足够重视,相关会议指出加强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主阵地的建设,以及加强新兴媒体的建设等。第三方面,资金与注意点更多的由传统媒体领域投向了新媒体领域,这一点也促进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此外,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群众休闲娱乐时间逐渐碎片化等条件,为促使新媒体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第一次提出“新媒体”一词。而对于“新媒体”的具体概念,大家各执一词。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曾对“新媒体”进行了定义:“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也有专家提出:“只有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像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例如手机终端、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新媒体的概念越来越宽泛,并且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很难给出一概的说法。

2. 新媒体特征和优势

①速度快、灵活,可随时随地传播。新媒体传播快捷、有强时效性,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迎合受众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广大群众随时随地表达与接收信息的愿望。

②内容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新媒体建立在强大的网络数据库之上,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地存储和传播信息,实现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

③互动性传播。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界限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下逐渐消解,使得广大受众有更多的机会更多地参与到信息的传播链当中,不再只是单一的充当一名信息接受方。这种互动特征给予了受众与传播者的角色随时转换的机会,使得信息反馈变得简单。

④超文本的信息组织方式。由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多维发散的,超文本模拟人类思维方式,在数据中包含其他数据的链接,因此用户接收信息后可进行方便的联想和跳转,更加接近人类思维的表达。

⑤个性化选择。受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媒体,在使用新媒体方面具有更强的选择目的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是个人,因此受众可以利用各类检索工具在数据库中“各取所需”,这种方式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可直达核心消费群体,实现精准投放模式。

⑤成本低、性价比更高。新媒体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限制,传播的范围和距离与成本无关。新媒体的全球性优势使得受众几乎可以零成本地搜索信息、获取资源。

3. 新媒体的现状及发展

据2016年中国网民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目前,中国网民数量排于世界第一,并且网民规模继续呈现高速发展趋势,新媒体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未来几年是中国媒体迅猛发展的时期,并且新媒体会作为媒体发展的主力军。新媒体融合了旧媒体的优势,在整合互动中不断发展,并且将进一步改变现有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发展一方面可以消除传受双方的界限,形成新的交流环境;另一方面,介入信息传播的主体将会进一步多元化,普通用户也加入信息发布者的行列。总体而言,新媒体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状态,日益成为大众化的主流媒体,其发展空间潜力无穷。

二、我国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

所谓“音乐类真人秀”就是采取纪实的手段,通过设置活动规则环节,并由参与者在虚拟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真实的音乐才能。我国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获得迅速发展始于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节目。这档节目刚一推出,就点燃了全国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热潮。

我国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及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节目内容丰富多样,迎合受众不同心理的需求。虽然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内容都围绕音乐开展,但是在节目形式上稍有所不同。以赛制为例,《中国好声音》分为四个阶段:最初的学员选拔是导师仅凭声音和实力进行盲选,选入的学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后再同台PK,然后是不同导师的学员之间进行对战,最终在年度盛典上决胜负。《2016超级女声》则是先由芒果TV主战场、地面直通区和合作直通区三条途径结合的方式进行云海选,通过人气飙升榜晋级百强选手打造“女生学院”,最后再进行巅峰对决。

二是不再是纯音乐选秀,节目娱乐性更强。《我是歌手》总导演洪涛是正在进行中的超女百强诞生赛的评委,他表示:“唱得好确实不是最关键的问题,还要看其综合实力如何,比如亲和力等。是否具备综合实力,对观众是否有吸引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当前的真人秀节目以一种娱乐倡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它抛弃了“寓教于乐”的传统模式,更倾向于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轻松愉悦。比如从当下正火热进行中的《2016超级女声》中可以看到参加者大多自带“话题属性”,或者因为言论奇葩、或者因为搞怪卖萌等,将娱乐简单化、纯粹化。

三是商业气息浓厚。如今的音乐真人秀节目已经慢慢发展成为商业的“名利场”。节目品牌和商家进行合作,广告主冠名赞助活动,一系列强势的宣传营销策略使得观众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包围。不论是有趣的环节设置、劲爆的内容场面,还是丰厚的大奖礼品,都是为了最终赢得高收视率,获得经济效益。以浙江卫视的《看见你的声音》为例,当节目开场时主持人念到由哪些品牌广告赞助时,摄像机就会切入到观众使用某产品或者饮用某饮料的镜头,并且嘉宾如果因为游戏环节受到惩罚而需喝下一整瓶饮料,那一定是冠名商家赞助的饮料。

三、新媒体与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融合发展

新媒体促使新理念的产生,在此环境下,媒介的形态、格局,受众接收信息的途径等发生了改变。现如今,只通过电视这一渠道来播放节目已再难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单纯的灌输式的单向传播方式不能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和开放性市场的需要。相较之下,网络直播、车载移动电视、手机移动终端已越发成为节目传播“宠儿”。音乐类真人秀综合运用新媒体的多种互动平台和多样的传播渠道,不但丰富了节目样式,还让观众参与节目互动,使之可以从不同层面全面了解节目内容,大众进入全民娱乐阶段。以《中国好声音》为例,随其开播以来,除却节目自身的营销推广战略,还吸引各路名人“大V”、“段子手”的关注,他们制造话题引发网友广泛讨论,从而在微博上实现层级传播。再比如今年的《超级女声》,通过构建“内容+产品+社区”的综合性体验互动娱乐平台,创建出一个社区互动生态圈,实现了全民互娱,力图开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全民选秀元年,打造成为互联网产品化的超级综艺IP。媒体的整合传播使得节目形态由平面向立体转化,带来内容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思维,更好地满足受众主体多元化的娱乐需求。

通过对当前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与新媒体的结合现状来看,其未来的发展路径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本土化发展为基础。音乐类真人秀作为一种“舶来”的节目形式,要想在国内获得长足的发展,就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中国国情、立足社会现实、遵循观众的实际需求策划节目。从意识形态、道德伦理等方面结合本土化元素进行改良。二是创新之路为根本。由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多的跃入观众视野,这种“井喷式”的爆发已经使得大众开始出现审美疲劳,很难对一档节目形成持久关注力。于是,如何提升节目品牌的忠诚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可以创新节目形式,结合多种艺术手段、科技手段为节目不断注入新鲜活力,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可以创新节目的内容,包括节目的情景模拟、思想内容、制作手段等等。三是个性化经营为关键即使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也要进行市场调查,认真分析受众心理,根据受众市场细分后,再结合节目定位进行个性化经营。拒绝同质化,拒绝“千人一面”的普适原则,在贴近观众生活、反映观众需求的基础上,发展新颖而符合大众口味的节目。四是提升人文内涵刻不容缓。虽然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倡导娱乐理念,但它同时担当着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娱乐至死”的年代,只有将节目的娱乐精神和文化内涵相结合,以人文精神为旨归,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发掘文化内涵,做好文化引导,才能增加节目核心竞争力、赋予其长久生命活力。

总而言之,我国音乐类真人秀应运潮流而生,经历了高潮低谷后,向着成熟完整的体系进化。尤其在新媒体的传播条件下,音乐类真人秀面对外在的、内在的各种新的挑战和冲击,需要不断做出调整以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需求及娱乐需求,正确引导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生活状态,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传之.新媒体发展模式初探[J].现代视听.2007年第6期.第19页

[2]王兰柱.《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与收视》CSM收视研究文集第一辑[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音乐真人秀 篇8

2005年,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 掀起了全民参与的高潮;与之又不断涌现《非同凡响》、《天籁之声》等诸多节目。但是, 众多草根真人秀的音乐舞台一直走到现在, 利用“平民心理”似乎已无法与电视观众套近乎, 各种话题炒作、煽情故事等相近的套路也无法减弱观众们的心中的厌倦感。在2007年, 《国际先驱导报》联合新浪网进行的调查就表明, “认为对选秀节目‘已经审美疲劳’的人比例高达88.53%”。

与其草根之间PK角逐, 为何不请现成的明星歌手来一决高下呢?现在有很大部分的草根明星处于闲置堆积的局面, 容易被观众遗忘。再加上国家广电总局的“限娱令”, 使得选拔草根明星难上加难。而《我是歌手》请明星们同台来飙歌, 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方向。

《我是歌手》以季播的方式于2013年1月18日份在湖南卫视周五晚22点档播出, 被湖南卫视定位为中国首档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真人秀。此档节目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的音乐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I am a singer》, 在当地时间黄金时间播出时, 收视率几乎期期秒杀包括《人气歌谣》、《韩国好声音 (The Voice of Korea) 》在内的所有电视节目。即使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 民众也在一边收看奥运盛况, 一边转台收看《我是歌手》。节目中的参赛歌手甚至包括《韩国好声音》评委白智英, 亦作为参赛歌手进行《我是歌手》的残酷角逐。

作为湖南卫视“领SHOW2013”的开篇之作, 节目当中云集了华语乐坛资深唱将及新生代音乐人。第一期的选手有羽泉、齐秦、黄贯中、沙宝亮、陈明、尚雯婕, 可以说是把当下华语流行乐坛“老、中、青”三代都考虑到了, 把大陆与港台的选手都请到了, 并且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 一期下来, 摇滚、电子、通俗等新老歌曲穿插交融。参赛的选手经过了市场的考验, 本身有了自己的鲜明台风与知名度, 所以他们在节目制作中的舞台表现和唱功上, 都会比草根选手来得更自然、更快些, 也不必有那么多的“签约顾虑”。选手们将自己的歌曲改编、唱功展现出来, 让观众看到最好的状态, 让自己排名靠前, 就是最满意的答卷。并且让歌手来做选手, 轮流上台PK较量后, 谁会惨遭淘汰, 也是观众好奇的看点之一。

二、形式新、观众决定谁去留

自“快男、快女”节目以来, 湖南卫视便是首次引爆了电视观众参与的热潮, 将大众听审团请到了节目现场亲自投票。但是大众听审团多数集中于年轻群体, 似乎不太具有代表性。而少数的专业评审团在节目中也担任着重要的决定权, 决定着选手们初赛的去留。

《我是歌手》在赛制形式上不同以往的节目。因为, 往日的歌手成了选手, 主动变成了被动, 也要体验一回当选手的滋味了, 而决定他们去留的, 就是台下坐着的500位“音乐听审团”, 他们是从众多的电视观众中严格筛选出500名观众, 具备一定音乐素养, 懂音乐, 更懂欣赏音乐的“知音”。500位“听审团”以5个年龄阶段的观众组成, 确保了评判人群的多样性与包容性。这样不仅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各个年代观众的音乐认同感。本身听众是歌手的衣食父母, 到底有多少现场的听众被感动, 让观众来做决定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节目对音乐市场消费者所作出选择的尊重。而以往的音乐专家只对参演歌手的表现作出点评, 对唱票环节进行监督, 并不参与评分和筛选的工作。

节目每期都会请来7位歌手, 每两周为一个周期, 第一周为排位赛, 通过500位观众直接投票选出的方式决定选手的排名, 第二周为淘汰赛, 排位赛和淘汰赛两次成绩累计排位, 最末的歌者将让出舞台的位置, 交由其他歌手接力参与。第三周成绩清零, 排位赛重新开始。

同时, 节目中还增设了名嘴经纪人的环节, 湖南卫视的7位名嘴主持也被请到了节目中作为经纪人, 经纪人和歌手相互大成协议“签约”。经纪人负责歌手的宣传、策划、邀约、选歌等帮助。经纪人与选手是绑定在一起的, 若签约的选手淘汰出局, 则经纪人也将离开节目。这种新的形式使得昔日的主持人也呈现出轻松的观众状态, 名嘴的搞笑点评也为节目增色不少。

三、节目设置层层悬念、各种保密

《我是歌手》节目的首期开篇, 就成功地吊起了观众的胃口, 各种保密与悬念让参赛选手们也表示从未体验过, 觉得好玩与新鲜。起初7位歌手被工作人员带入自己的专属休息室, 歌手们首次出现, 工作人员们都会用对讲机相互通气, 做好清场工作, 就是为了不让歌手知道自己的对手都有哪些。歌手们进出排练、去厕所等, 都需要节目工作人员的全程陪护, 直到录制节目时才能在休息室的电视上, 惊叹得知自己的对手都有哪些。节目中的各种保密与悬念正是它的新鲜之处。这些已经是明星的歌手们在看到其他竞争对手时的反应, 名嘴们看到参赛选手后的惊喜表情, 也会成为节目拍摄捕捉到的亮点。

每场选手会分别演唱一曲, 选手们对听众的投票结果无法预知, 谁都会有被淘汰的可能。选手们紧张与压力真实地展现在荧屏上, 让观众们看到了昔日辉煌的歌手们在重压之下, 对音乐最真实、最纯粹、最认真的一面。

选手们倾情演唱后, 名嘴们开始的邀约环节, 也是搞笑连连。YOYO惨遭拒绝后, 终于成功签约。维嘉见到羽泉后一拍即合, 成为背后“倒追”的经纪人。海涛耍宝, 见到黄绮珊后认“黄妈”等一系列的真实场景一一被全程记录下来。七位经纪人的工作就是在歌手比赛期间, 分别拿出各自的看家本事为自己的歌手说话、争夺资源、选歌等等。经纪人的欢乐出场也确实调节了节目的紧张气氛, 让刚从舞台上下来、紧张未消的歌手们释放出来。

当然, 在公布首轮排名时的表情, 各位选手和经纪人相互鼓励, 心跳加速地等待洪涛导演的宣布, 也绝对是吸引观众的看点之一。导演宣布成绩毫无规律, 先从第四名开始随即宣布, 让选手们对名次的心理活动被真实地挖掘出来。而谜团揭晓后的松气与失败的揪心, 则更是流露出歌手们对节目的重视与在乎。

四、全程制作记录, 观众走入节目背后

在节目播出内容中, 《我是歌手》似乎是将整个节目的各个环节多尽可能地展现了出来, 包括歌手乘车驾到, 下车后与导演的谈话, 歌手休息区的等候, 以及节目彩排现场的音乐工作内容, 各种节目导播器械, 节目怎么倒计时以及现场观众听歌的感动都被摄像一一捕捉了下来。这就让观众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整个节目背后的东西, 有别于往日那种注重舞台上的真人秀。为了让观众们知晓节目的顶级, 节目制作组很是用心, 标出了节目演出当天的各种顶级配套队伍, 包括国内顶级音箱乐队的排练调试、灯光摄影工作者的繁忙工作等花絮片段, 也秀足了风头。

另外, 节目中还比较注重选手对节目各个环节进展的心理感受, 与节目比赛同步交叉。比如第一期节目一开始, 并不介绍这个节目内容, 或者主持人是谁, 而是很自然地邀请沙宝亮坐在摄影棚内, 与工作者进行交谈, 通过选手的口中自然谈出他们自己对这个新鲜节目的好奇与感受。但当记者问对歌手的定义时, 选手们都希望很认真的回答, 但是不知怎样才能答出心中的完美答案, 于是大家都陷入沉思, 这之后便是《我是歌手》的开场片段, 让这些选手们今后的表现来回答什么样才算是歌手。

除了选手们在舞台上酣畅淋漓地全是自己的音乐感受, 改编排练的场景也是选手们对音乐感受表现的一个环节, 参赛歌手都力求新鲜感, 希望在翻唱时能产生不一样的属于自己的风格。这里观众们可以透过演出之外, 看到各种新版的经典歌曲是如何在选手们的激烈讨论中诞生的。节目中从羽泉翻唱的民族味《热情的沙漠》、陈明演绎的摇滚版《日不落》、再到林志炫大胆翻《烟花易冷》等等, 在网上的好评率都不断攀升。

去年夏天, 《中国好声音》火遍全国, 今年初的《我是歌手》, 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 重燃电视观众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尊重与热情。节目播出后在微博上更掀起讨论狂潮, 并稳居微博热点前3名。“我是歌手体”也在网上火热了起来, 最初源自张泉灵的一句感慨:“在‘我是歌手’之前, 我都还没这么喜欢羽泉”。后经网友转发、改编之后, 逐渐红遍整个网络。只要符合“在‘A’之前, 我还没有这么喜欢‘B’”的格式, 便都算作“我是歌手体”。由湖南卫视授权的“我是歌手”官方应用更是应景推出“我是歌手体生成器”功能。解析《我是歌手》的节目元素, 我们不难发现, 创新是节目成功的灵魂, 而这正好满足了受众收视的心理需求, 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见, 不断添加新元素, 既可以吸引受众, 又可以开辟没有硝烟的新战场。

摘要:去年夏天,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短短数周, 便迅速引爆国内收视率。如果说该节目的“盲选”环节成为观众朋友们的眼前一亮点, 让喧嚣了多年的音乐真人秀节目回归宁静、尊重声音;那么今年年初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则是顺着“尊重声音”的阶梯, 实现了音乐真人秀节目方向的“新拐点”。从两个节目第一期的收视率来看, 《我是歌手》与《中国好声音》持平, 均为1.477%。自从1月18日首播至今, 《我是歌手》收视每况愈佳, 近期央视索福瑞收视数据显示, 第六期节目收视居于全国第一。《我是歌手》缘何在首期就能与《中国好声音》的首播收视率旗鼓相当, 其原因值得分析。

关键词:音乐真人秀,节目元素,《我是歌手》

参考文献

[1]周慧玲.“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元素分析[J].文教资料, 2008 (3) :74-75.

[2]刘丹, 林如鹏.《超级女声》节目的成功元素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1) :28-29.

音乐真人秀 篇9

随着真人秀节目的日益发展, 人们越发觉得自己不是在看一档真人秀, 而是在看一部电视剧。其原因在于, 每档真人秀节目都离不开编剧的精心策划和设计, 包括人物、规则、情节、发展方向等方面, 都面面俱到。由此, 真人秀节目和电视剧的形式便越来越像。

一、角色编剧

真人秀节目中, 每个角色都有特殊的定位和作用, 在一定的系统预设的环境下, 每个角色都起着决定剧情发展的作用。在真人秀节目的剧情里, 角色的定位十分重要。编剧会根据嘉宾和主持人的相貌、性格、特长等特点, 进行不同的定位和分工。

(一) 素人真人秀

在全素人真人秀节目中, 对人物小传的设计, 表现得尤为显著。常规的特长表演形式是远远不够的, 挖掘人物背景、揭露人物内心历程, 成为了真人秀的必备环节。一般会把握住人物的特点, 简略地介绍参赛选手的生平事迹和经历。

只有和不同的选手接触、聊天、熟悉, 编剧才有可能把人物小传写得生动和具体。广大的观众之所以喜欢看素人真人秀节目, 是因为在看到选手的家庭背景、奋斗经历、性格特征的同时, 会把选手的特殊经历与自己相对比, 或得到抚慰, 或激励人生奋斗。

由此, “中国好声音”变成了“中国好故事”, 甚至连总导演都坦然地承认:“讲好故事, 一开始就是作为《好声音》的重要谋略, 也是作为节目的一大卖点加以设计的。”[1]在《好声音》的首期节目中, 选手徐海星的故事是其一大亮点, 徐海星父亲生前对唱歌的热爱, 让评委和观众都感动不已。而这个环节, 正是由节目策划的, 通过引导提问, 进而达到煽情的效果。

(二) 明星真人秀

在明星真人秀中, 嘉宾和主持人根据不同的性格和特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工, 根据不同的分工再进行角色定位。

在国内, 娱乐圈的主流明星往往是通过电视剧、电影或CD专辑才被广大受众熟悉了解的, 但这个了解是片面的。编剧对明星的角色进行塑造, 会使其性格更加鲜明、饱满、多元化。

《奔跑吧!兄弟》中, 李晨充当了“大黑牛”的角色, 是十足的“肌肉男”“力量担当”。但在节目开播前, 观众却并不熟知他这一特色。同样, Angelababy的“女神”形象被改变, 取而代之的是亲民和善的形象。

《极限挑战》中亦是如此, 节目的常驻嘉宾是六名男性角色, 主打“极限男人帮”的形象概念。其中几个角色特点尤为突出:年轻的张艺兴单纯无辜, 不谙世事, 充当了“小绵羊”的角色。黄磊擅长推理, 智商过人, 外号是“神算子”, 扮演了类似于“福尔摩斯”的角色。最出人意料的是孙红雷, 在电视荧幕上往往扮演“硬汉”的他, 在节目中却频频“卖萌”搞笑。明星们颠覆的形象, 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欢。

每个角色不仅有自己的个性, 更有多层交错的人物关系以及角色自身、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多条线索交织重叠,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

二、剧情编剧

真人秀编剧常常妙笔生花, 把普通选手打造成了明星, 把明星展现得十分亲民。通过剧情, 让嘉宾参加的游戏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秀”的舞台。每集真人秀都必须要有剧情, 才能使观众带入其中。

(一) 预设背景环境

预设背景环境, 是根据剧本设计相应的情境, 让嘉宾和观众融入剧情之中, 在特定的条件下完成游戏。

《极限挑战》第一季第二期的主题为“继承者们”, 六位嘉宾被设定为同一家族的后代, 为争夺家族留下的庞大财产而进行一系列的游戏。为符合背景, 嘉宾齐刷刷地换上了一身黑色西装后闪亮登场。

《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第九期则是上演了“穿越”的戏码。嘉宾们一起回到了1942年的海口市, 邓超变身老爷, 杨幂变身大小姐, Angelababy则化身青年学生……连该节目的拍摄地点都是一个仿古的旅游街。

(二) 预设流程与规则

虽然临场发挥往往比编造的剧情更加精彩, 但是真人秀也不能缺少预设的节目流程与规则。故事框架、大致流程都是提前制定好的, 当面对现场突发情况时, 编剧也会即时进行引导。[3]

《爸爸去哪儿》的每一期都有特定的任务, 有爸爸的任务, 也有孩子的任务, 有时需要独立完成, 有时则需要集体协作。

作为一档竞技类真人秀, 《极速前进》的流程与规则也十分明确。每一期比赛都由多个任务组成, 搭档们需要按照顺序完成节目组规定的任务和挑战。在某些任务中, 会有特殊的惩罚规定。如果放弃任务, 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三) 悬念与冲突

真人秀需要营造悬念和冲突, 编剧需要在设置流程时, 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矛盾和解决对策, 适当地制造收视热点。

在《极速前进》第二季中, “哪对搭档会是冠军?”这一最大的悬念, 一直贯穿节目始终。出乎意料的是, 作为能力较弱的选手, 吴昕却和韩庚在最后一同获得冠军。这个逆转是大部分人都意想不到的。

《了不起的挑战》中体验普通职业的这一期, 几乎所有嘉宾都完成了挑战, 但唯有岳云鹏在体验煤矿工人职业时, 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抵触情绪。频频黑脸, 使矛盾激化, 最终放弃了挑战。而观众在观看这一期时, 也被带入到了矛盾之中, 猜测嘉宾能否完成挑战。

《非凡搭档》中, 陈楚河和朱珠一起搭档了六期, 然而两人却矛盾冲突不断。陈楚河对这个“猪一样般的队友”表示无奈, 但不少观众表示:“就喜欢看他俩拌嘴!”到节目中期, 两人的矛盾冲突甚至成了收视的看点。

精彩的真人秀能让观众对整季节目保有期待, 而真人秀的好看程度与节目冲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能使观众保持期待与紧张, 勾住观众的心弦, 直到最后一期。

参考文献

[1]关力制.“好声音”承认编故事:让海星谈亡父刘欢忘词[N].沈阳晚报, 2012-08-10 (5) .

[2]郑安迪.剧情设置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5) :37.

变味的“真人秀” 篇10

“真人秀”节目带来了收视狂潮,但并不能抵挡外界对它的质疑。很多学者、专家认为“真人秀”节目如今蔚然成风,但很多节目制作水平低、人为干预严重。但笔者认为,“真人秀”节目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个别节目制作人为了收视率去触碰伦理道德的底线,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有些“真人秀”节目在游戏、情节、背景的设置上纯粹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并没有考虑它的负面影响。

1.1内容恶俗,颠覆传统伦理道德

有些“真人秀”节目为了迎合个别观众的低级趣味,故意展现一些低级、恶俗的内容,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

深圳卫视的《来吧孩子》一开播即引起了广泛争议,尽管节目制作方打出了“传递爱的正能量”“为生命加油”等口号,但质疑声源源不断。制作方讴歌生命的创意被部分专家和群众痛斥为重口味、猎奇。“快点出来跟粑粑麻麻见面吧”的温馨,“唉哟痛死了不想生了”的呻吟等语言的交织,剖腹产手术中带着胎盘和脐带的血淋淋的婴儿等,都被镜头“真实”地记录下来,赤裸裸滴呈现在了电视观众面前,这似乎有点偏离节目本身想要传递的主题意义。

1.2人为干预情节发展,不顾参与者心理感受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自主创新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选择一个城市优越家庭的“坏”孩子与一个农村家庭条件艰苦但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进行角色互换。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但这样一个节目遭受到了铺天盖地的质疑。有公益人士认为,把城市里的“坏孩子”放到农村的艰苦环境区锻炼,这还说得过去。但把农村里的“好孩子”放到城市里去,是为了什么?是告诉他们怎么变坏还是告诉他们农村有多不好,以后一定不要留在农村?更有人质疑说节目编导为了达到效果,会故意编排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情节。

1.3迎合观众,过度暴露

某些节目为了满足观众的窥私欲望,过度暴露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意识。私密、阴谋、欲望都是观众窥探的“重点”,而真人秀节目为了迎合观众,往往在节目中刻意放大这些“重点”,这有违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原则。

2“真人秀”节目缘何“变味”

“真人秀”节目频频触碰伦理道德底线,遭受社会各界严厉批评,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2.1客观因素

欧美国家的“真人秀”节目是建立在其道德伦理及价值观念之上的,其游戏的设置纯粹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并没有考虑它的负面影响。因此,包括《幸存者》在内的众多节目,其竞赛规则多数是鼓励参与者暴露其人性弱点,在游戏中,参与者为了能赢往往会不择手段,甚至相互倾轧、朋友离间、情人反目、仇敌牵手,所有的阴谋、串通、诡计和勾心斗角都是为了在竞争游戏中不被淘汰。这与讲求宽容、合作、和平共处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

在引进欧美节目形式的时候,制片方往往照搬照抄其节目的形式。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在欧美广受欢迎的节目不一定能在中国顺利生根发芽。

2.2主观因素

制作方往往将收视率作为衡量一个节目好坏的标准,因为高的收视率意味着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收视率,制作单位想尽一切方法让节目博取眼球、吸引观众,为达到节目效果百般干涉情节流向以迎合观众。在这个过程当中,制作方往往不会积极主动通过休整节目形式、创新情节设置等方法解决制作过程当中的问题,而是消极对待。

广电总局方面虽然针对真人秀节目颁布“限娱令”,但仍是制标不制本,各种形式的违反伦理道德底线的节目层出不穷。“限娱令”虽堵住某些真人秀的“丑恶嘴脸”,但合理疏导真人秀节目走上健康道路办法尚少。

3“真人秀”节目的健康发展策略

3.1提升内容质量,创意策划

“真人秀”节目在制作初期要仔细策划,若引进西方节目则要积极大胆对其进行“中国化”,迎合中国大众所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绝不触碰伦理道德底线。制作内容要时刻注意积极向上,不能肆意传播不符合伦理道德的思想。

3.2广电管理部门积极引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植入”真人秀 篇11

近期,《奔跑吧兄弟》第二季、《前往世界的尽头》《花儿与少年》第二季、《我们相爱吧》《花样姐姐》等多档季播真人秀相继开播,内容涉及户外竞技、旅行、婚恋等多种题材。明星们吸睛能力十足,给节目带来高热话题度。同时,“现象级”节目的影响力对平台品牌提升力以及市场吸金能力愈加凸显。《爸爸去哪儿》第三季整体招标吸金约12亿,其中软性广告冠名卖出5亿天价。观众观看最近的几档热播真人秀时,也不难发现随着真人秀的热度升温,植入广告数量也越来越多。植入广告已经成为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节目卖内容,也是在卖广告。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击壤科技对2015年第一季度电视植入广告大数据分析显示,大量广告主经过1月份的短暂观望后,果断在2月份加入软植入阵营,客户容量增长了近10%,第一季度的软广时长呈递增趋势,硬广时长呈下降趋势。

“真人秀的节目形态较好地还原现实场景,更贴近真实生活,内容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是最适合植入广告的综艺节目类型。”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媒介研究所所长周艳表示。

市场有需求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注意力碎片化现象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做植入广告。CTR媒介智讯2015年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显示,49%的广告主选择“扩大软广告预算比例”,电视依然是广告主第一大偏爱的营销工具。

浙江卫视营销中心副主任楼志岳表示,近两年软植入的广告份额会越来越大,电视台和广告商必须考虑如何恰当植入软性广告。“对于电视台来说,单纯做硬广的思路是有问题的。第一,硬广价值空间有限。总局有明文规定,1小时节目中只能播12分钟硬广,体量上无法突破局限,且硬广存在价格天花板,一条15秒硬广100万元的价格就已经相当高了,对电视台来说,不能达到最大化的广告收益;第二,广告过长必然会影响收视率,甚至引起观众反感。”与硬广相比,软植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硬广时段观众逃离的问题,保证广告到达率,同时软植入与内容较高的贴合度能极大增强观众对品牌的认知度。

目前,电视台引入植入广告的渠道体系包括台里广告部直接在招商会等渠道招商、与广告代理公司合作,以及制播分离的节目制作公司与电视台联合招商,或制作公司自行售卖植入广告整体打包销售给电视台。

植入方式的选择

节目的植入广告一般有后期节目包装植入和现场植入权益两种方式。呈现在电视画面中,分别以标版、字幕、角标、口播、飞字、过渡片、内容提示,以及场景使用、地标、嘉宾与实物互动、产品使用等方式出现。

棚内真人秀植入类型比较固定,比例较高的类型分别为灯箱、大屏幕和麦标、实物摆放等。产品使用、场景植入等也开始融入棚内节目中,《我是歌手》中制作人洪涛身旁放置一瓶水成为极简式营销的有效手段。

户外真人秀形态不受场地限制,剧情发展可塑性强,更容易设计植入,看起来也比较合理。嘉宾前往目的地的用车,联系时使用的通讯设备,以及各种饮品,都可以非常顺畅地植入到节目中。在软性植入上,户外真人秀蕴含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根据品牌及产品信息植入方式的不同,植入式广告可以分为场景植入、台词植入、道具植入,以及情节植入。其中,情节植入被认为是最理想、深入式的植入广告。

“兄弟团”成员“漫不经心”地享用工作人员送来的汉堡和安慕希酸奶,然后意外地从酸奶中喝出一张写着逃脱密室规则的纸条……4月24日周五晚间的第二季《奔跑吧兄弟》(下文简称“跑男”)中,伊利安慕希酸奶成为跑男“兄弟团”完成游戏的重要信息道具。这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不少网友甚至吐槽“以后还能不能正常地喝安慕希了。”可见,观众记住了这个画面,安慕希酸奶也被记住了。楼志岳介绍,广告部计划设计近10个品牌左右的广告植入方案。第二季首期内容统计,实际共有13个商业品牌植入广告。植入总时长6048秒,曝光次数239次。

“跑男”中植入广告产品品类覆盖快消、电商、数码、服装、汽车等领域,植入形式也比较多样,注重冠名商、特约伙伴等企业植入权益在节目内容中的深度融合。除了酸奶, OPPO手机也成为明星们的关键道具,明星们喝着RIO、秀特步跑鞋、身穿海澜之家服饰,这些品牌形象潜移默化影响着观众。除了商业品牌植入,“跑男”中还有大量合作植入。在第一期节目中,共有35个品牌参与了合作,累计植入广告曝光341次,累计时长874秒。

4月25日开播的《花儿与少年》第二季,包含7家广告客户。广告形式包括硬广和软广,其中软广又包括理念植入、环节植入、产品露出及使用植入,后期包装植入中又包含花字、动画、标版、角标等。电视媒体数据分析机构击壤科技数据显示,该节目总体植入频次为162次,植入时长为3480秒。《花儿与少年》的广告形式是目前真人秀惯用的模式。

江苏卫视新档婚恋类真人秀《我们相爱吧》的广告合作品牌也有7个,品类相对集中,以家居、化妆品为主,比较符合节目主题,表现形式多为后期包装上的贴片式。“在选择品牌上,我们会倾向于和节目内容比较匹配的产品,并用轻松自然的方式呈现。特别是第一季节目,一定要注重口碑和品质,因此我们要求植入广告不要太多,次数也不要太多。只要节目效果出来了,第二季自然会有理想的商业回报。”《我们相爱吧》制片人池源表示,“做节目要有长远眼光,这也是我们台针对广告植入的策略。”

江苏卫视另一档新节目《前往世界的尽头》最大亮点在于携手旅行电商拓展产业链,将植入广告从电视屏延伸到阿里旅行·去啊电商平台,直接促成消费者的参与、互动。节目中的植入广告多以口播形式为主,嘉宾也化身代言人,现场展示商品,就连嘉宾大张伟也不禁自我调侃这是“国内首档电视直销旅游节目。”

东方卫视明星旅行真人秀《花样姐姐》首期容纳7个品牌,共涉及15种植入类型,整体曝光频次为87次。在表现形式上,除了贴片式的植入广告外,节目嘉宾林志玲(韩束的代言人)的广告角色突出,除在节目一开场用标志性嗲音将植入广告都宣传了一遍,还在节目最后化身讲师,以课堂形式教观众涂冠名产品韩束防晒霜。《花样姐姐》将广告内化成节目内容,以栏目剧的形式传递品牌理念。之所以选择这种形式,应该出于节目冠名商韩束的权益诉求。

分析植入广告形态可以看出,情景植入等深度植入涉及较少。击壤科技统计,《花样姐姐》和《花儿与少年》中诸如角标、压屏条、滚动字幕等节目包装与现场植入比例悬殊,节目包装植入占比高达90%以上。

“广告首先是广而告知,进而精准,再者情景植入。规模化的重复出现、嘉宾反复提及,这种低成本、广覆盖的传播,首要让目标群体广泛获得广告信息。尽管看起来有些生硬但也无可厚非。” 周艳说。国家广告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杨懿也认为,虽然现在植入广告存在单一、传播生硬的问题,相比单纯赞助和广告栏目等传统的运营方式已经做了很多探索。“真人秀和商业品牌的合作在国内电视节目中已经属于中上游水平。”

内容与广告贴合办法

电视台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一般都会将节目的风格调性与内容匹配度作为首要标准,根据节目内容选择适合植入的产品,有针对性地对客户进行推荐售卖,并会注意客户之间的排他性。

“《花儿与少年》对于冠名合作伙伴的筛选有一定的要求:除了要求品牌具备很好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外,还要看其与节目调性的契合度以及是否对节目的热播有足够的促进推动力。”湖南广播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第一副主任、湖南卫视频道副总监、湖南卫视广告部主任宋点告诉《综艺报》。宋点认为,广告植入对节目观看会产生影响,这是无可避免的,湖南卫视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并巧妙地植入。“好的广告植入不仅能够和节目内容水乳交融,更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甚至会让观众会心一笑,于无形之中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仔细分析广告客户与节目内容的契合点,并为之精心设计植入方案。”

2014年湖南卫视广告部设置策划部,所有广告经营人员根据客户需求沉到节目制作一线,熟悉节目内容,为客户提供包括植入广告在内的详尽服务和定制功能,在节目编制和客户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点。“广告呈现与节目内容最大限度地贴合是广告植入理想的效果。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在节目策划前期与导演组、广告客户双方反复沟通,了解客户需要呈现的理念与导演组对节目内容的设计,然后找到结合点。”宋点举例说,《花儿与少年》这类户外真人秀充满不确定性,在节目拍摄过程中,广告执行人员要及时掌握变化,对客户的广告呈现做出相应调整,以便广告植入效果最终得以实现。《花儿与少年》中,真果粒将“乐趣”主张与节目情节进行无缝对接,通过产品露出,通过各种“神字幕”“神回复”“草莓专用”的植入手法,表现品牌创意,给观众留下印象。

浙江卫视营销中心策划部主任郑丽萍介绍,为了解决植入产品与节目内容的贴合性问题,卫视从2008年起就尝试从机制上入手,将营销部门和节目制作部门融为一体,共同参与商务运营。前期是节目中心导演、广告部门业务经理、广告主之间沟通、协商、博弈的过程。节目制作中,业务经理会到现场,跟导演商量如何设计植入,有时节目现场广告部人员达到十余人。后期剪辑时,经营人员也要跟进审片,调整节目中植入广告的比例。

浙江卫视另一个传统是每个节目组都会配备一个商务导演,其工作重点在于商务植入及与各部门沟通。商务导演会配备一个小组,3-5个人,专职跟厂商、营销部门、节目中心对接,保证沟通顺畅。“因为各方面诉求不同,总导演以节目为主,营销部门以品牌为主,中间必须有一个沟通机制,商务导演的角色就充当了桥梁作用。”楼志岳说。

2014年,东方卫视也专门成立了相关部门对接节目组,禁止广告业务部与节目组直接联系,包括节目的全国推广实行项目经理制。项目经理的主要任务在于了解业务部的客户信息和诉求,跟栏目组沟通,讨论客户诉求的可行性。如果可行,项目经理就可把客户权益锁定,交由企划部评估价格、谈判,最终确定节目与广告主的合作。

目前,卫视主管广告运营的一把手大都是在电视节目一线历练颇深的专业人士,从电视节目制作跨界而来。“电视广告人应该是电视的综合人才,而不只是营销人才,不懂节目很难做好广告。我们广告部的很多业务经理都是制片人出身,也会要求新兴的业务经理先到节目中心参加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工作。”楼志岳说。

趋势性非常规“植入”

新媒体、融媒体、互联网+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媒体传播形态向交互式发展,广告植入出现很多新方式。“现在比较完整的广告营销链条是在多屏互动的概念之下,形成品牌传播的完整计划。链条末端,受众可以直接转移成品牌的消费者,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共创品牌价值和实现二次传播。”国家广告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杨懿表示。

参与过多档真人秀营销策划的厦门智顶网络营销策划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监徐翔认为,“对企业主来说,广告投放已经进入理性时代.节目收视率高,并不代表植入企业被关注;企业掷豪金购买植入广告,并不只为简单的产品曝光。植入营销最核心的是内容本身能否打动消费者。电视节目内容更好地转化为客户产品,把内容和商业关系明确化,节目和广告主关系捆绑化,才更有意义。”

2014年,东方卫视播出的《女神的新衣》试水产业链上的合纵连横,将电视与电商、节目内容与商业经营深度结合,这种TO2的植入营销模式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今年,其节目制作方蓝色火焰再度与国内电商领军企业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全球旅行探秘真人秀《前往世界的尽头》延承TO2模式,将阿里旗下旅行电商“去啊旅行”与节目深度捆绑、跨界营销。内容上,植入“去阿宝时间胶囊”这一概念,激发电视观众亲身探寻明星旅行足迹,还可通过下载阿里旅行客户端获得线索。通过这种互动,观众看节目时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契合度。同时,去啊旅行推出了节目同款旅行路线,节目中所体验的极限行程在阿里旅行·去啊平台同步售卖,并通过旅行大礼包等优惠形式刺激观众消费。

节目引入阿里的另一款产品娱乐宝,推出众筹权益产品,每份100元,每人限购一份,第一期1亿元在节目首播当天卖空。直到6月19日,节目首播的每个周五,娱乐宝将陆续推出总共十轮产品售卖,网友购买产品半年后获得收益。 通过这个平台对节目的运营和推广,观众不仅是消费者,还将作为投资者参与到项目之中,达成金融合作关系。这样,节目又变成了一个金融产品。蓝色火焰运营总经理高鹏飞表示,此次跟阿里的合作能够推广到全平台将近一亿的受众,支付宝能推送到1200万用户,最终能买到公司金融产品的用户是100到200万之间。与阿里全产业链的融合,还涉及同名手游IP的开发。节目只是围绕产业链打开了文化产业的一环,电商产品、金融产品、版权营销等产业链环相继被打开,节目资源价值将最大化。

植入广告创新的核心在于经营的创新,表现形式上还有基于新技术结合的创新,或者开辟一个新的广告资源。

还记得2015年央视春晚刮起的摇一摇、抢红包的风潮,运用摇一摇的技术手段,通过手机屏将某企业品牌派发的优惠、折扣券直接送达客户,增强植入广告效率。

从2015年央视黄金广告资源推介会上可以看出,央视已经开始推行全媒体战略,将电视、手机和PC打通,实现全媒体的互联互通,出现了不少新媒体的广告产品。包括央视新闻客户端合作伙伴、春晚独家新媒体互动合作伙伴、CCTV网络春晚独家冠名、《天气预报》二维码互动合作伙伴等。

4月8日,《爸爸去哪儿3》硬广招商会上,湖南卫视拿出了三个广告时段倒一的15秒黄金位置,作为全新的互动广告进行尝试。这三条互动广告,最高售价达3800万元/条,最低则为2399万元/条。宋点把这个互动叫做“广告的广告”,意为前面的广告是为后面一条广告做宣传的。互动广告的第二部分就是推出“芒果扫货”APP。只要下载湖南卫视广告部的APP,就可以直接跟企业的广告进行互动购买。为了吸引观众,这个APP集纳了湖南卫视的优势资源,观众可以通过下载、参与就有可能获得《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我是歌手》《跨年演唱会》等王牌节目门票,还可以累计积分获得权益。手游等娱乐产品也将组合进APP中。

音乐真人秀 篇12

谢耘耕、陈虹在《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中指出:“真人秀节目是指由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普通人自愿参加一种活动, 而且参与者要在制作者规定的情境中, 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 具有故事化情节化的特征。”[1]由普通人担当主角的真人秀节目, 不像电视剧里的演员戴着面具示人, 却有着比电视剧更加吸引人注意。

一、国内真人秀节目生存现状

我国的电视真人秀如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开始算起, 发展了十多年了。《生存大挑战》的成功为国内各大电视台开辟了真人秀的道路, 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火爆全国, 随后的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开心辞典》、《幸运52》陆续走红, 真人秀一时间占领了电视圈的各个领域。

选秀真人秀在经历《超级女声》、《我型我秀》等之后, 出现了疲态。随后2010年江苏卫视的大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 由于节目女嘉宾多次语出惊人, 言论大胆, 加上媒体对节目的关注, 创下了4.44%的收视神话。各大电视台随机跟风效仿, 打造自己的真人秀节目, 一时间相亲类真人秀节目有400多档。[2]

相比于之前《超级女声》等表演选秀类节目, 近年来国内的真人秀节目更倾向于给予普通人表现的平台, 一个凸显普通人人格魅力的竞技场。现实生活的热点话题被用作各类真人秀的“秀场”, 将激烈的社会竞争搬到了舞台上。

婚恋类相亲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顺着潮流话题, 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口味, 出场的男女嘉宾大胆辛辣的求爱宣言, 择偶条件细致至身家背景、外貌特征等内容, “炫富”、“拜金”、“屌丝男”等名词一时喧嚣尘土。《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一般来自“女博士”、“女老板”、“女秘书”等具有一定社会刻板印象的行业, 经过精心包装, 亮丽照人。再加上创新的主、副主持形式, 为节目形成了良好的眼球效应。在“意见自由市场”中, 相应的伦理观周到了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审视下, 节目收到了充分的“伦理诉求”的传播效果。[3]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 舆论节目不排斥伦理, 更需要强化伦理诉求。娱乐传播的内容受制于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制约[4]。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往往迎合现代人的伦理诉求需要, 以时下的人们生活的困惑和热点作为节目卖点, 塑造一个个的平民话语人, 为当代人提供解决现实生活困惑的方法。

二、受众对真人秀节目的心理需求

长久以来, 不少专家都在探寻真人秀走红的原因。从真人秀本身的形态来说, 真人秀用纪实性的手法拍摄, 打破了新闻、纪录片等真实的电视节目与电视剧等虚拟的电视节目的界限。真人秀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观众通过投票享有决策权, 让普通人成为主角, 平常人成为英雄, 直接拉进了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免去真人秀节目本身形态的优势, 其长盛不衰的原因更多的是取决于它的受众。受众的心理需求在“真人秀”节目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占了极其重要的分量, 根据电视节目制作原则中的效益原则, 受众才紧握着电视节目的生命线, 尤其是在“文化消费”盛行的今天, 受众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5]。

1、使用与满足理论

从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说, 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 突出受众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 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 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曾将真人秀拆开解释, 指出在真人秀节目中, “真”是特色、“人”是核心、“秀”是手段, 这三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的。[6]

“真”——观众所观看的电视节目往往是经过电视工作的加工挑选和美化的, 人们慢慢对这种类型的节目出现了审美疲劳, 心理产生一种对真实的渴望。真人秀节目的特色就在于“真”, 它采用纪实的手法, 记录普通人的世界。真人秀就是一个虚与实的结合体, 一方面观众可以欣赏有真实感的节目, 另一方面又大可一笑置之, 当其游戏。

“人”——真人秀节目抓住了作为受众的“人”, 都有着一种好奇心和窥探心理。真人秀这种节目形式, 其实满足了人们这种最原始的愿望。以韩国著名真人秀节目《我们结婚了》为例, 该节目真实表现一对假想夫妻的婚姻生活, 受众基于好奇心作怪, 会持续观众节目的走向, 窥看假想夫妻之间各自的小秘密。

另外, 真人秀以普通人为主角, 这样就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受众由于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更关注代表自己阶层的竞争者。[7]

“秀”——真人秀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是以为它介于虚与实之间, 把握受众的“游戏心理”。电视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功能就是作为一种为公众提供游戏的舞台, 真人秀跟一般的电视节目不一样, 受众虽然没有亲身参与, 但是它可以给受众参与的感觉, 这种真实和虚拟的替代对补偿心理失衡起到了很大作用。

2、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

根据拉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 往往通过一个“意见领袖”传播给一般大众。现当代的真人秀节目, 由于节目贴近现实生活, 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 也是在寻找一种“意见领袖”、一种示范模板。

受众对现实生活感到困惑, 往往需要寻求自己的“意见领袖”, 真人秀恰好能够给予这个平台。以求职类真人秀为例, 节目中出色的选手往往能够更好地将节目组、评委所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观众。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塑造出了李宇春这么一个“意见领袖”的形象、“平民变凤凰”的经历, 从而满足受众对改变自己的命运等观念上造成一定的影响。

真人秀节目可以提供给受众一种人生场景, 一种受众可以用来自我套用、自我共鸣的心理评价体系和参考框架来引导受众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8]用这样的方式来给受众塑造“意见领袖”, 进而实现受众对自我观念和行为的协调和规范。

三、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及电视制作的应对策略

有欧洲媒介学者称:“真人秀看上去已经成了挽救电视的灵丹妙药。”[9]但是纵观我国目前各大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 近70%都照搬西方等国家, 缺乏本土化创新节目。

一个好的真人秀节目, 首先应该是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的。一个让受众看了有亲切感, 有共同感、有实在意义的“秀场”。受众的心理需求强弱决定一个真人秀节目的寿命。因此, 制作电视真人秀, 首先要了解当下的受众需求。以中央电视台为例, 装修类真人秀《交换空间》迎合了当前房价过高, 年轻一代购新房时倾向户型小、装修实惠但又不乏时尚的特点, 实用性和观赏性俱佳, 虽然也是仿造外国栏目, 但是结合中国现状, 广受好评。

另外, 中国电视制作在学习西方制作模式的同时, 应该注重学习西方节目产业化运作的特点。以《美国偶像》为例, 在前四季的节目中, 广告、唱片、纪念品、门票等方面全球收入高达9亿美元。[10]国内的电视节目依然处于“个体化”经营模式, 若能产业化扩大发展, 为其可持续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加强受众的全面参与度, 国内现在大多的真人秀节目的一般形态是, 观众片面参与。若能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提高受众的替代感, 增加真人秀节目中的“真”, 让观众在内心中改变“这只是一个游戏”的心理状态, 势必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爱戴。

摘要:源自西方, 在中国得到本土化发展的真人秀类型节目, 近年来经久不衰, 有越行越盛的倾向。本文主要从真人秀受众的心理出发, 分析真人秀节目吸引受众的魅力所在, 涵盖受众心理分析及其真人秀自身特点等因素, 以揭开真人秀节目长盛不衰的奥秘。

关键词:真人秀,受众心理,伦理诉求

注释

1[1]谢耘耕, 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E J].新闻界, 2006 (2) :8—12.

2[2]丘雅.从《老大哥》看跨国电视真人秀的打造[J].域外视野.2011NO04

3[3]许莹.真人秀节目“伦理”与“效应”的辩证思考[J].东南传播2011年第十一期 (总第87期)

4[4]邓明瑛.传播与理论.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5][6]第八代导演搜狐博客.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http://liangdd.blog.sohu.com/6080543.html

6[7]人秀节目的受众分析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12/05/content_5438207.htm

7[8]侯旺.受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心理需求与满足分析[J]2004年04期.

8[9]罗明主编:《电视媒介的市场对策——中国电视经济节目运营》, 人民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

上一篇: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下一篇:桥面维修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