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

2024-07-01

真人秀(精选12篇)

真人秀 篇1

2007年9月20日, 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新规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 各省级、副省级电视台上星频道所有群众参与的选拔类活动不得在19:30至22:30时段播出。不得采用手机投票、电话投票、网络投票等任何场外投票方式。”这无异于一枚炸弹, 几乎断送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前途。

随着超级选秀类节目的消退, “什么样的真人秀节目才能抓住中国观众的心”是电视人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东方卫视的真人秀节目为代表, 探讨真人秀节目本土化进程中的成败之道。

一、真人秀节目在东方卫视的发展进程及特征

2003年, 东方卫视以《我型我秀》开始了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之路。与同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相比, 《我型我秀》在节目定位、评委人气、形式创新、观众互动等方面均显逊色。该节目遵循现场无观众的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一个创新点, 但也导致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大大降低。

2005年, 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引起人们的关注, 它是我国第一档全程直播的创业类真人秀电视节目。该节目和日常工作结合较紧密, 观众可从优秀选手身上吸取有价值的经验, 成为当年真人秀节目的一大亮点。

2006年, 东方卫视推出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 以定位于男人秀的独特视角在众多选秀节目中杀出重围, 成为2006年最受关注的电视节目之一, 黄金时间的收视率一度盖过《超级女声》。然而到2007年, 才艺平平、个性平平的阴柔美男, 不时爆出的丑闻、黑幕, 引来观众越来越多的批评。

歌唱类选秀节目的泛滥让舞蹈选秀有了看点, 2006年《舞林大会》登陆东方卫视。该节目以明星秀舞为主要内容, 以明星在舞台上的个性和情感表现为节目的核心。根据当年《上海真人秀节目产业价值链研究报告》显示, 东方卫视所获得的直接经济回报累计为1.2亿元, 《舞林大会》品牌的商业价值将超过4.6亿元。《舞林大会》无疑取得了媒体、明星、观众乃至广告商多赢的局面, 并带动了一批真人秀电视节目由“平民秀”转向“明星秀”。2008年, 《舞林大会》舞台更豪华, 服装更讲究, 但高投入却没有带来预期的高回报。究其原因, 仍在节目煽情过度而创新不足。

同是2006年, 《舞林大会》创下收视新高后, 原班制作人马又在新闻娱乐频道同时段推出新节目《绝代双骄》。节目邀请主持人和明星进行情歌对唱, 使用“明星+歌唱”的简单套路并未讨好到观众, 并与当时湖南卫视的《名声大振》太过相似, 让观众倒了胃口。

2007年, 东方卫视推出《明星大练冰》, 把节目现场换成冰场, 明星们的卖力演出反而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有些观众以看明星摔跤为乐, 明星假摔、退赛、拉票等事件不断爆出, 真人秀类节目似乎仅剩娱乐而已。

2008年, 东方卫视开始着力于真人秀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本土化, 《笑林大会》诞生了。它以振兴上海滑稽戏为目的, 集结了老中青三代滑稽笑星和草根艺人, 旨在选出“上海十大笑星”。不过, 效果必然比不过《舞林大会》的星光璀璨, 滑稽老将们“倾巢而出”也让人感叹上海滑稽戏新秀匮乏。一些青年滑稽演员暴露的问题也频频引发争议, 业内人士不由质疑从中选出的所谓笑星, 对于上海的滑稽戏事业有何益处?但作为一档电视节目, 暴露出社会问题并引发人们思考的责任算是尽到了。

同年, 东方卫视将目标锁定电视机前的中老年妈妈们, 推出《年轻几岁》这档以“综艺+纪实”形式的全新节目。每期有两位主角登场, 通过专家团队从外形到内心, 从发型到服装, 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的全方位打造, 帮助观众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年轻几岁》重点关注普通百姓精彩的人生故事。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让主角变得比实际年龄苍老?在变年轻的过程中, 他或她会遭遇什么困难, 又是如何克服的?他们能否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脱胎换骨?两人中谁能变得更年轻、更自信?节目结束时揭开悬念, 两位嘉宾在演播室现场展现他们的华丽转身, 在家人亲友的祝福中完成身心蜕变。《年轻几岁》为主角包装的全过程, 就是为电视机前的观众上了一堂生动全面的“美丽课程”, 成为沪上中老年女士喜爱的一道荧屏心灵鸡汤。以此为标志, 东方卫视的真人秀节目走向观众细分化道路。

二、真人秀节目本土化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东方卫视为代表, 我国真人秀节目在本土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也存在不少问题, 发人深思。

1. 问题及原因

①同质化严重

在上文的梳理中不难发现, 2007年, 仅东方卫视就推出《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舞林大会》、《明星大练冰》四档选秀类节目。电视屏幕表面热闹纷呈, 实则暗藏危机。在密集与雷同的狂轰滥炸之下, 观众的收视热情被分散掉了。导致节目同质化的原因是:

创新能力的匮乏。《舞林大会》取得成功后, 其他电视台也纷纷大批量推出“明星+X”这种方式。明星牌打得过频后需要更新改版, 但绞尽脑汁还是变不出新招。因此, 模仿借鉴海外电视节目成为方便快捷的方式, 但简单照搬并不能满足本地观众。人们的娱乐需求是多元的, 雷同的节目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也改变了电视栏目正常的优胜劣汰步伐。

经济利益的驱动。电视选秀制造了一个个收视率记录, 制造了一批批粉丝团体, 为电视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在东方卫视, 火爆一时的《东方夜谭》迫于《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的压力让出黄金档, 随后停播。真人秀节目不应该就是金钱和娱乐, 观众期待看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②以“现丑”为争取收视率的法宝之一

许多观众都直言不讳地表示最爱看PK环节和评委麻辣点评, 其原因在于一部分观众对“审丑”比“审美”有着更大的兴趣与热情 (如《明星大练冰》中爱看明星摔跤) , 这里面有观众自身的原因, 而媒体不但没能引导观众形成健康向上的欣赏观念, 还去迎合其口味, 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从好男儿大比童年苦事到舞林明星们纷纷“真心话大冒险”, 眼泪成为赚取眼球的必杀工具。娱乐圈的潜规则在选秀类节目中显露无余, 有时故意放纵各种负面消息的传播, 黑幕传说似乎让这些选秀节目愈发红火, 每一次纠纷、自爆、传闻, 都能得到媒体的极大关注, 节目和选手就在这样的怪圈中循环往复, 曝光率随即节节上升。

2. 变革对策

以上问题暴露出不少真人秀类节目过多关注的是“秀”, 而“真人”即真实的人格人性则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被扭曲了。如何正视失败, 寻求变革, 以获进一步发展呢?

①差异化创新

目前, 我国真人秀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需要对节目进行差异化创新。东方卫视在此方面一直快速积极地应对。在歌唱比赛一统天下时, 推出明星舞蹈大赛、滑冰大赛;在靓丽女性选手充斥眼球时, 把花样美男们呈现到观众面前……但这种差异易被复制, 因此, 将本地特色文化融入节目的探索已在进行, 如《笑林大会》的举办为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差异化创新提供了可行的道路。

还有一类是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比较接近的真人秀节目, 在国内还不太多,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创业类节目, 如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另一种是日常生活体验类节目, 如《年轻几岁》、《十字街头》、《缘来一家人》等。改变形象、找保姆等本地老百姓现实生活中的“真需求”, 也成为了电视节目中的“新创意”。参与者将由“贩卖”隐私转向对理想和愿望的追求;观众则由“窥私”的角色成为参与者如何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见证人;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与参与者共同完成了体验。因此, 体验式节目是从我国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观众的欣赏习惯出发的本土化真人秀电视节目。

除了在节目类型上的差异化创新之外, 在节目播出时间上也要避免扎堆, 以利于开辟出真人秀电视节目新的黄金时段。

②提升节目品牌价值

选秀类节目已进入成熟期, 而生活类真人秀节目还处于成长期。对前者, 品牌价值的提升更加重要, 这直接关系到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如《舞林大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高收视率带动东方卫视广告费一路上扬。但巩固知名度与提升美誉度同样重要, 需要在原有节目质量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此外, 负面信息对品牌价值有害无益, 网络时代, 对负面消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

③加强对节目的监督管理

对真人秀节目的监管虽有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 但归根结蒂还是要靠传媒人的自我监控, 引导大众追求真善美。可以组织专业观众成立评测团, 针对低俗或煽情内容, 及时提出批评意见, 并反馈给相应媒体及媒介从业者, 由此形成外部意见压力。其次, 评测团可以收集观众意见, 分析观众收视的价值取向, 为节目提供相应的建设性对策。

④建立跨媒体互动平台

真人秀电视节目对互联网利用的成功与否将成为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2008年11月26日, 《舞林大会》率先与土豆网进行视网合作, 过去观众是通过短信、彩信等方式参与电视节目的互动, 点评明星表现, 现在网友可以通过上传视频, 包括自己的舞蹈、手势、字幅等内容, 支持喜欢的明星, 或向明星发起挑战。《舞林大会》择优在节目时段用画中画的方式播出, 使观众享受到“与星共舞”的别样乐趣。节目进行到决赛阶段, 节目还邀请脱颖而出的草根舞者, 到舞台上与明星现场PK。多媒体的联合还体现在节目营销上, 最终形成由电视、网络、报刊、出版、短信等多种媒体构置的一种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媒体场。我们期待这样的尝试能开辟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新路。

真人秀 篇2

小组成员:吕月钢 易冠华 肖 英

节目类型:戏曲类真人秀

节目设置的背景和宗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戏曲就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不同于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

本节目本着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发扬光大的原则,展开了一场戏曲知识竞赛,将娱乐,知识竞赛,学习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节目充满趣味性和内涵性。节目受众:所有热爱戏曲的人们,并有意开发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关注。节目长度:60分钟

播出时段:每周六晚20点左右

节目内容:以比赛的公平性、竞争的激烈性、知识的权威性来打动观众,每期都将会有年青一代的明星和票友一起来参加知识竞赛,并且奖励与分数等额的奖金,作为得胜者的奖励,但是这奖金是以得胜者的名义将这些奖金捐给慈善机构。主持人设置:2名主持人,一男一女。【要求:有知识有涵养的可以掌控全场的主持人,比如方琼、赵屹鸥】

参赛队员设置:共8人。4名明星,4名票友。分成两队,每队2名明星+2名票友。【票友是自己登陆本节目的官方网站报名参加】

评委设置:5人。3名专业戏曲表演家+2名资深票友。

节目环节设置:

1.中国五大戏曲剧(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常识知识问答分为两个部分:必答题+抢答题;每题5分。

2.各地方、各民族戏曲(比如:山东临沂柳琴戏; 无锡锡剧等。)专栏知识问答。每题5分。分为必答+抢答。

每期都有专定的戏曲种类,并且在每期节目录制前,都会告知票友和明星温故一下这种戏曲的知识。并且票友的选取也是根据每期的专栏戏曲来选择的。

3.场外拍摄短片的放映+该专栏戏曲的历史纪录片+本期专栏戏曲的表演。在节目录制前两天会交给每队的明星一个任务,那便是自己去寻找这次专栏戏曲的专家,并且去学习一段。并且跟随一起的节目录制组会限定明星时间,既24小时。

回到现场,请出这两队明星找到的当地的戏曲专家。并且由明星向大家展示他们学到的成果。

由评委队打分。

4.记戏曲歌词比赛抢答。

借鉴《我爱记歌词》一类,抢答出后一句的戏曲词。这些戏曲都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戏曲,并且也会包含几个比较经典的本次节目专栏戏曲。每答对一个加5分。抢答错了,扣5分。

5.获得奖金,慈善交接,结束节目。

获胜的一队,将获得XX赞助的XX奖金,并且以该队明星和票友的名义捐赠给XX慈善机构。

每一队来参加的嘉宾都会获得XX赞助商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并且会抽出每一队后面方阵的幸运观众,共2名幸运观众。

“真人秀”节目“秀”出了什么? 篇3

一、火热“真人秀”节目的“热源”何在?

由“明星秀”到“平民秀”,由“个人欣赏”到“群体狂欢”。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都是以大腕吸引受众,以名气提升人气,明星是节目的绝对核心,是舞台的“红花”,而观众只是起陪衬作用的“绿叶”,是节目的道具,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当前的“真人秀”节目则打破了舞台与看台之间的高门槛限制,不再对年龄、职业、学历、特长等进行限制和约束,只要你有才华、有勇气,不管你是七旬老人,还是学前儿童,不管你是专业高手,还是门外汉,都可以上台参与竞争与PK,这种参与的自由化为广大的平民百姓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鲜与刺激,极大地调动和满足了人们的狂欢心理,给他们以宣泄的快感与挑战的兴奋。也正因如此,2004年的超女选秀才爆发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冲击力,开播仅两个月就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报名人数有十几万之多。近期风靡全国的“快乐男声”选秀活动也再掀报名狂潮,报名者中除了年轻的男孩以外,还有不少老年人,甚至连老外也跃跃欲试。

由单纯的“你演我看”到密切的“互动参与”。以往的娱乐节目中表演者与观众之间是单纯的“台上演节目,台下看节目”的单向关系,缺乏反馈与互动,节目过程中观众只能被动地根据节目事先制作好的程序获取快乐或忧伤,无法主动参与并根据个人意愿去影响节目的制作以及比赛的结果。目前的“真人秀”节目就消除了台上台下的等级感,消除了上下级关系的虚拟场合,给观众以平等的参与权,观众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发送手机短信、网上投票等方式直接参与到节目中去,并通过拥有的票选权决定场上选手的去留,淘汰自己不喜欢的选手,观众由场下坐板凳的看客间接变成了握有一定“生杀予夺”大权的“评委”,大众评审团与专家评审团平起平坐,这种地位的变化使得观众切实感受到一种权力感与发泄感,从而在主观情绪上就更加乐于参与节目。5月8日在“快樂男声”唱区10进1总决赛第一场、长沙唱区决赛中,帅哥陆虎以63510票夺得长

沙唱区冠军,直接晋级全国10强。这一方面靠的是他场上精彩的表现,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场下观众的青睐与支持。

由“望秀兴叹”的自卑感到“跃跃欲试”的冲动感。在传统的演艺秀节目中,演员都是光环四射的大腕或者经过精致包装打扮、水平极高的选手,使观众产生一种高深莫测、高不可攀的自卑感,而目前的真人秀节目则更加关注真实生活,贴近普通大众,提倡返璞归真,原汁原味地展现选手的本来面貌。难怪有人说:“《超级女声》的海选看上去根本不像一档电视节目。”在海选的参赛者当中,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发声训练,不经过化妆,不借助任何设备原声清唱,紧张拘束、举止滑稽、五音不全甚至跑调者比比皆是。这种原生态的展示消除了观众心理上的恐惧感。他们认为“这种水平都能上,那我更能上了!并且肯定比他表现得好!”今年报名参加“快乐男声”的长沙73岁的老汉肖发就说:“2004年,我就和我的老伴一起参加了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系列’活动,我参加的是‘超级男声’,老伴参加的是‘超级女声’。老伴今年68岁了,但是她跟我一样,拥有一颗快乐的心。上一次参加‘超级系列’活动,我和老伴都只进入了海选阶段,但是我们认为结果根本不重要,只要开开心心参与,把快乐带给大家就成功了嘛。并且我相信,我们的参与能给参赛的年轻人以鼓励、加油。”同时,当观众看到选手的众多丑相时也会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与得意感。这种“虚拟节目”与“真实节目”之间界限的打破最终导致观众在思想上对舞台与现实的认识趋于融合。

二、国内“真人秀”节目之不足。

虽然近几年来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取得了较为长远的发展,并呈现出蓬勃红火之势,但总体上说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仍给人以粗糙、雷同、低俗的感觉,缺乏精品意识,与观众的欣赏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缺乏创新意识,内容模仿性过强。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可以说是美国或欧日国家的克隆版,在节目的创作理念以及价值取向上基本一致,即使有所不同也是换汤不换药,基本没有自己的节目特色与创新。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模仿了香港的《综艺60分》,搞得火热的《玫瑰之约》是台湾《非常男女》的大陆版,后者又是日本某一节目的COPY……“小台抄大台,大台抄港台,港台抄日本与欧美”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导致此类节目的“面孔”惊人相似,而且重复的克隆复制浪费了大量的资源。选秀节目虽然看似火爆,但却缺乏发展后劲,不少节目因粗制滥造而昙花一现,淘汰出局。

缺乏人文关怀,节目格调不高。当前许多“真人秀”节目在市场利益与收视率的刺激驱动下,刻意追求内容的新、奇、异,以低俗、恶俗、庸俗的节目去哗众取宠,粗俗搞笑,有的以挖掘个人隐私以满足受众的窥视欲,有的以挑逗的性话题或者低俗幼稚的游戏来吸引观众,这些最终都只能导致受众对节目的审美疲劳及对节目的冷漠,狂欢过后留下的只能是对节目的厌恶和鄙视。同时,残酷的游戏规则和竞争迫使选手无所不用其极,人性的阴暗面暴露无遗,尤其是节目中淘汰选手悲痛的表情与成功选手得意的面孔形成的强烈对比,不仅对选手造成了心灵的伤害,也对观众的欣赏心理造成创伤。

节目商业化倾向严重,文化内涵空乏。在传播市场化和媒介商业化的浪潮中,国内的许多真人秀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商业炒作行为,节目背后存在很大的商业动机,所以整个节目的制作和运行遵循更多的是商业规则,利益为先,收视率至上,不重视节目内在的文化内涵及精神导向,更不用谈及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由于缺乏文化内涵,节目中所体现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现象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起到了不好的影响,促使他们变得好逸恶劳,不思进取。

三、“真人秀”节目之发展。

电视真人秀节目作为刚兴起的荧屏之风,具有其他传统节目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抓住了社会上相当一部分青年梦想成“名”成“星”的心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低门槛、低限制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可以说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很好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真人秀”节目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进行本土化创新,树立品牌意识。“真人秀”节目要想走出举步维艰的困境,就必须摆脱靠抄袭拷贝求生存的老路,而不是老吃别人嚼过的馍,东施效颦。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就要立足国内观众的欣赏心理和情感需求,融合中国的民族风情、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树立自己鲜明独特的区别于国外节目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形象。

加强文化内涵,提升精神定位。偏离文化主题,仅仅局限于依靠低俗的游戏与媚俗的话题来哗众取宠,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必将因此黔驴技穷,寸步难行。只有扎根于中国丰厚的文化宝藏,从中汲取思想的营养和火花,“真人秀”节目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活水和火花,从而产生无尽的魅力。河南台办的《梨园春》和《武林风》就是以发扬中国传统的戏曲、武术为大旗,树立了在同类节目中高人一筹的品牌思想和精神定位,从而一直以来都红红火火,广受欢迎。我国有5000年的文化传承,有戏曲、武术、相声、小品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有千姿百态的地域风情,这些都为“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加以借鉴和融合,“真人秀”节目就能成为宣传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阵地。

突显服务意识,赋予节目积极的社会意义。“真人秀”节目对平民百姓来讲,最为突出的优点是其低门槛的参与性,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舞台,所以做好为平民百姓实现梦想的“圆梦”服务是“真人秀”节目的立身之本。同时,“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引导,做好选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减少内容的残酷性以及人性阴暗面的展现,重点突出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而不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伎俩。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真人秀 篇4

随着真人秀节目的日益发展, 人们越发觉得自己不是在看一档真人秀, 而是在看一部电视剧。其原因在于, 每档真人秀节目都离不开编剧的精心策划和设计, 包括人物、规则、情节、发展方向等方面, 都面面俱到。由此, 真人秀节目和电视剧的形式便越来越像。

一、角色编剧

真人秀节目中, 每个角色都有特殊的定位和作用, 在一定的系统预设的环境下, 每个角色都起着决定剧情发展的作用。在真人秀节目的剧情里, 角色的定位十分重要。编剧会根据嘉宾和主持人的相貌、性格、特长等特点, 进行不同的定位和分工。

(一) 素人真人秀

在全素人真人秀节目中, 对人物小传的设计, 表现得尤为显著。常规的特长表演形式是远远不够的, 挖掘人物背景、揭露人物内心历程, 成为了真人秀的必备环节。一般会把握住人物的特点, 简略地介绍参赛选手的生平事迹和经历。

只有和不同的选手接触、聊天、熟悉, 编剧才有可能把人物小传写得生动和具体。广大的观众之所以喜欢看素人真人秀节目, 是因为在看到选手的家庭背景、奋斗经历、性格特征的同时, 会把选手的特殊经历与自己相对比, 或得到抚慰, 或激励人生奋斗。

由此, “中国好声音”变成了“中国好故事”, 甚至连总导演都坦然地承认:“讲好故事, 一开始就是作为《好声音》的重要谋略, 也是作为节目的一大卖点加以设计的。”[1]在《好声音》的首期节目中, 选手徐海星的故事是其一大亮点, 徐海星父亲生前对唱歌的热爱, 让评委和观众都感动不已。而这个环节, 正是由节目策划的, 通过引导提问, 进而达到煽情的效果。

(二) 明星真人秀

在明星真人秀中, 嘉宾和主持人根据不同的性格和特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工, 根据不同的分工再进行角色定位。

在国内, 娱乐圈的主流明星往往是通过电视剧、电影或CD专辑才被广大受众熟悉了解的, 但这个了解是片面的。编剧对明星的角色进行塑造, 会使其性格更加鲜明、饱满、多元化。

《奔跑吧!兄弟》中, 李晨充当了“大黑牛”的角色, 是十足的“肌肉男”“力量担当”。但在节目开播前, 观众却并不熟知他这一特色。同样, Angelababy的“女神”形象被改变, 取而代之的是亲民和善的形象。

《极限挑战》中亦是如此, 节目的常驻嘉宾是六名男性角色, 主打“极限男人帮”的形象概念。其中几个角色特点尤为突出:年轻的张艺兴单纯无辜, 不谙世事, 充当了“小绵羊”的角色。黄磊擅长推理, 智商过人, 外号是“神算子”, 扮演了类似于“福尔摩斯”的角色。最出人意料的是孙红雷, 在电视荧幕上往往扮演“硬汉”的他, 在节目中却频频“卖萌”搞笑。明星们颠覆的形象, 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欢。

每个角色不仅有自己的个性, 更有多层交错的人物关系以及角色自身、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多条线索交织重叠,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

二、剧情编剧

真人秀编剧常常妙笔生花, 把普通选手打造成了明星, 把明星展现得十分亲民。通过剧情, 让嘉宾参加的游戏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秀”的舞台。每集真人秀都必须要有剧情, 才能使观众带入其中。

(一) 预设背景环境

预设背景环境, 是根据剧本设计相应的情境, 让嘉宾和观众融入剧情之中, 在特定的条件下完成游戏。

《极限挑战》第一季第二期的主题为“继承者们”, 六位嘉宾被设定为同一家族的后代, 为争夺家族留下的庞大财产而进行一系列的游戏。为符合背景, 嘉宾齐刷刷地换上了一身黑色西装后闪亮登场。

《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第九期则是上演了“穿越”的戏码。嘉宾们一起回到了1942年的海口市, 邓超变身老爷, 杨幂变身大小姐, Angelababy则化身青年学生……连该节目的拍摄地点都是一个仿古的旅游街。

(二) 预设流程与规则

虽然临场发挥往往比编造的剧情更加精彩, 但是真人秀也不能缺少预设的节目流程与规则。故事框架、大致流程都是提前制定好的, 当面对现场突发情况时, 编剧也会即时进行引导。[3]

《爸爸去哪儿》的每一期都有特定的任务, 有爸爸的任务, 也有孩子的任务, 有时需要独立完成, 有时则需要集体协作。

作为一档竞技类真人秀, 《极速前进》的流程与规则也十分明确。每一期比赛都由多个任务组成, 搭档们需要按照顺序完成节目组规定的任务和挑战。在某些任务中, 会有特殊的惩罚规定。如果放弃任务, 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三) 悬念与冲突

真人秀需要营造悬念和冲突, 编剧需要在设置流程时, 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矛盾和解决对策, 适当地制造收视热点。

在《极速前进》第二季中, “哪对搭档会是冠军?”这一最大的悬念, 一直贯穿节目始终。出乎意料的是, 作为能力较弱的选手, 吴昕却和韩庚在最后一同获得冠军。这个逆转是大部分人都意想不到的。

《了不起的挑战》中体验普通职业的这一期, 几乎所有嘉宾都完成了挑战, 但唯有岳云鹏在体验煤矿工人职业时, 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抵触情绪。频频黑脸, 使矛盾激化, 最终放弃了挑战。而观众在观看这一期时, 也被带入到了矛盾之中, 猜测嘉宾能否完成挑战。

《非凡搭档》中, 陈楚河和朱珠一起搭档了六期, 然而两人却矛盾冲突不断。陈楚河对这个“猪一样般的队友”表示无奈, 但不少观众表示:“就喜欢看他俩拌嘴!”到节目中期, 两人的矛盾冲突甚至成了收视的看点。

精彩的真人秀能让观众对整季节目保有期待, 而真人秀的好看程度与节目冲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能使观众保持期待与紧张, 勾住观众的心弦, 直到最后一期。

参考文献

[1]关力制.“好声音”承认编故事:让海星谈亡父刘欢忘词[N].沈阳晚报, 2012-08-10 (5) .

[2]郑安迪.剧情设置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5) :37.

与真人秀的作文 篇5

中国近期颁布的法律有一条值得人们深思,那便是不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算违法行为。家庭团结和睦,本是中国人推行的一种传统美德。然而到了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大量的留守儿童以及空巢老人,以至于就连回家过年也要受到法律的管束,所谓的真情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然而“真人秀”类节目的出现,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原汁原味的生活化情景,现场即时流露的丰富情感,让人们替节目中感人的场景落泪。这样虽有秀的成分,却可以唤起人们心中的宝贵情感,可以让一个家庭更加团结和睦。

不仅如此,真人秀的大量出现,应该值得人们的深思。为何真情该秀,正是因为人类最宝贵的情感和品质正在渐渐流失。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变大,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们因为自己的懒散而整日碌碌无为,而真人秀的出现不正好激励了他们吗?原来生活可以过得如此美妙,如此有趣。倘若能让碌碌无为的人有了这样积极的情感,哪怕节目中的感情装得多假,也依旧能为大众所接受。

当然,真情该“秀”,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直依靠这种“秀”出来的情感。真人秀的泛滥,同样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过度地表达情感,同样也会受到质疑。因此我们要将“秀”出来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家中多孝顺自己的父母,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在工作时更加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同事与自己的工作。不管真人秀节目中所表达的感情如何,它们的本意都是希望人们能够找回真情。

“泛在”真人秀 篇6

年度户外真人秀、年度歌唱类真人秀、年度竞技真人秀、年度观察类真人秀……2014年电视节目市场创新涌动、百余真人秀勃发。纪录、娱乐与戏剧化、互动元素并举,巨大的话题效应、影响力,以及仅次于电视剧的平均收视率、价值变现力——受到观众和播出平台欢迎的“真实记录潮流文化”兴起。2014年,真人秀的鲜明特征和各类传统节目形态融合,“泛真人秀”现象成就了各式大热门节目。在泛真人秀时代,强力卷入观众体验的“真人秀”已经不仅是一种节目形态,更是独特的节目元素和制作手段,随着这种制作手段在更多节目中广泛应用,“泛真人秀”现象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4年中国真人秀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真实元素和剧化元素比重加大,情境设置向剧情设置演化。这是继欧美模式之后韩式娱乐引进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除此,编剧介入规划、设计剧情,改变了东方素人表现力不够的弱点,使节目效果更加可控,大大提升了收视效果。

根据CSM媒介研究“2014微博电视指数白皮书”中对2014年35档热门真人秀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电视平台TOP35档真人秀首播平均收视率约为0.80%,到达率为8.84亿人,覆盖了71.55%的电视观众群体。在微博平台,所有上榜综艺节目日榜提及次数总计4766.47万次,其中TOP35档真人秀贡献的提及次数达到70.61%;所有上榜节目获得阅读次数达248.26亿次,其中TOP35档真人秀阅读次数占76.30%。

真人秀收视高企、网络点击率居高不下,吸引到广告主注意力,彰显出骇人的吸金能力:《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冠名+战略合作5亿元,《奔跑吧兄弟》第二季冠名费2.16亿元,《我是歌手》第三季冠名3亿元……

在这些热门节目的带动下,文化、经济、道德、体育竞技、游戏、美食、时尚、生活服务等多种演播室和户外节目吸纳了真人秀手段,做出积极尝试,真实电视(Reality TV)大行其道。更多精彩的电视节目,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主题下,演绎着你我身边的中国故事。

创新核动力

今年年初“一剧两星”与一年前《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加强版限娱令)等政策的施行,深刻影响电视荧屏,强力驱动内容创新。去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2014年,中国电视人积极履行媒体人责任,以温暖人心的“真实”力量,不断创新试错,极大丰富了“荧屏语言”,真实“记录”历史与现实,充分体现了电视媒体的“创新、融合、责任、影响”。

创新是发展的核动力。内容推陈出新的同时,电视媒体也在积极思考如何与数字、移动、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新媒体用户建立连接。2014年一些节目的创新运作模式为变革中的中国电视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T2O打通荧屏到电商终端,互联网社交媒体与传统电视融会贯通等皆是此中代表。而通过新媒体多渠道、多方式进行节目营销和价值释放在这一年更为普及,节目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出色表现又反向拉升了内容影响力。

伴随影视产业战略升级,内容IP化成为主流方向,大批品牌综艺试水IP开发,手游、电商是两大主攻方向。

需要致敬的还有那些不断以新方式重现活力的品牌老节目,与时俱进、细节创新是这些节目长青的秘笈;地面频道在夹缝中搏击,民生新闻依然是主力,地面节目的创新遵循“顺应民意、贴地气”。

科技的“极速”发展对节目制作人、主持人们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去年年度跨屏内容创作者们,既是富有创见的思想者,同时亦为能与观众实现互动的出色“沟通者”。

嬗变

2014年电视平台播出的内容占17家视频网站内容5% ,点击量贡献占比44%。与此同时,视频网站们的自制内容建设正如火如荼,“年度网络节目”“年度网络电视剧”呈现出超越以往的“竞技”实力,传统广电机构与网络新的竞合关系序幕开启。

2014年,以上海为代表的广电机构自我改革书写新篇章,央视以及各级卫视的机制改革渐入深水区。

芒果TV独播、SMG百视通旗下风行网获得东方卫视2014年综艺节目独家版权等,搅动内容供应链。随着制播分离深化、大型综艺引爆各种屏幕,联合制作给影视公司带来新机遇。“如何在新的战场上理解新的游戏规则,甚至建立游戏规则”(360董事长周鸿祎语),是传统电视媒体、内容生产商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直面的课题。

真人秀 篇7

关键词:真人秀,游戏规则,《万元的幸福》

从20世纪末开始, 电视真人秀 (Reality TV) 浪潮就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蔓延。关于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概念, 著名学者尹鸿认为:“所谓真人秀, 作为一种电视节目, 一般都是动态的具有目的性的线形的叙事模型, 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 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 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为了更好地认识真人秀的制作规律, 我们可以将真人秀分解为七个基本元素:1.作为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人物元素———参与者;2.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悬念;3.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竞争;4.标志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规则;5.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情境元素———时空规定;6.形成节目基本过程的细节元素———现场记录;7.强化故事的感染元素———艺术加工。”可见, 游戏规则是真人秀节目的核心元素之一, 贯穿于整个节目,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万元的幸福》节目诞生于2003年11月, 目前韩国仍在播出, 具有超高的人气和收视率。《万元的幸福》每一期节目分为上下集, 分两周播出, 每期邀请两位艺人, 在一周时间内用剧组提供的10000元韩币生活, 谁花的钱最少, 谁就可以为父母赢得免费旅游大奖, 在这一个星期里, 除了艺人睡觉的时间, 其他的工作、日常生活等内容全部真实地被记录下来。

一、游戏规则的设置和变化

作为一档具有长期影响力的节目, 其游戏规则设置的最大特点是规则明确并予以坚持贯彻。同时, 在节目几次改版过程中, 针对某一具体环节的规则可以在形式上有所创新, 并能设置悬念、刺激受众的收视兴趣。

“中期检查”是《万元的幸福》中最重要的环节, 此时游戏获胜的选手有一个是否选择交换现有余额的机会。是否选择交换, 往往是胜负的关节点, 为了增加节目的悬念感, 节目组在改版时对游戏规则进行相应的调整, 最初“获胜者先决定是否交换余额, 再向选手和观众公布两人的余额”, 第一次改版后为“先向观众公布两人的余额, 再由获胜者决定是否交换。在获胜者选择不交换的情况下, 只有胜者才可以看对方的余额。”这样, 游戏失败者就只能猜测对方的余额, 增加了部分悬念。在第二次改版后, 游戏获胜者先通过玩一个轮盘的小游戏来获得决定交换余额前是否可以看到对手余额的机会, 之后再来选择是否交换, 这一轮盘的介入, 使得博彩游戏的色彩浓郁了些, 这一轮盘的设计又像是对游戏失败选手的命运轮盘的一种隐喻, 使得这一综艺节目的戏剧及情节成分多了起来, 给“秀”拓展了空间。

二、节目游戏规则的性质与应用

《万元的幸福》节目规则的性质可以概括为:善意、趣味、可视及原则性。

1. 善意:

《万元的幸福》规则之一是“对手送的食物可以免费食用”。在《李珉宇vs.亚由美》一期中, 李珉宇虽前期在节目中善意地欺骗了亚由美, 但马上就在接下来的会面中送给亚由美一个巧克力, 体现了选手的善良。在《张佑赫vs.全慧彬》一期中, 全慧彬主动送食物给张佑赫, 令张佑赫很感动, 且两人结下了很好的友情, 这与《幸存者》等节目中的内部淘汰制———需要内部成员绞尽脑汁而内斗的残酷和暴露人性的弱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也给明星的粉丝和节目的受众带来了正面的观赏性, 寓教于乐。

2. 趣味:

由于选手基本为艺人, 所以在节目中会有很多表演的成分和机会。《万元的幸福》规则之一是“在这一周之内, 参赛艺人不得接受任何免费的食物或饮料, 任何一粒米或一口水都必须用钱来支付, 价格由食物提供者来给出, 也可以以表演或劳动的方式来交换食物, 例如表演歌舞或在饭店做临时工等。”在《金希澈vs.白智英》一期中, 金希澈为了能够便宜地购买食物, 模仿了很多艺人有特色的声音和搞笑的表演, 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为了表示对节目的喜爱, 有些选手还会专门为《万元的幸福》创作歌舞, 在《李珉宇vs.亚由美》一期中, 李珉宇就创作了特别的歌舞, 既生动有趣, 也为节目做了宣传, 显示了节目的独特性, 可谓艺人与节目组的双赢。

3. 可视:

首先, 《万元的幸福》的参加选手都是在韩国较有名气或是家喻户晓的明星, 其本身就很有看点。在一个星期里, 除了艺人睡觉的时间, 其他的工作、日常生活等内容全部被真实地记录下来, 可谓是明星的生活秀, 这一“日常生活”的噱头自然又是不可不看的, 它满足了人们窥视欲。此外, 就是看他们怎么省钱以及为了省钱而费尽心思。由于每一期有两个选手, 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由于游戏规则的原因, 他们的身份是从互相猜测到明晰, 其中的曲折和多变也是看点, 再加上两人很多时候是相识的朋友, 其亦敌亦友的相处方式也很耐看。

4. 原则性:

《万元的幸福》是原则性极强的综艺节目, 其中一条游戏规则是“不得采取欺骗, 隐瞒, 耍赖, 收买等任何方式来对待摄像师, 如有发现偷吃, 偷喝, 偷拿等行为, 摄像师将会视情节严重来罚款。”而几乎每一期节目都有这种搞笑的事情发生, 每个艺人都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对付摄像师, 但没有一个逃得过罚款。在节目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解说便是“《万元的幸福》没有让步!”

真人秀 篇8

谢耘耕、陈虹在《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中指出:“真人秀节目是指由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普通人自愿参加一种活动, 而且参与者要在制作者规定的情境中, 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 具有故事化情节化的特征。”[1]由普通人担当主角的真人秀节目, 不像电视剧里的演员戴着面具示人, 却有着比电视剧更加吸引人注意。

一、国内真人秀节目生存现状

我国的电视真人秀如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开始算起, 发展了十多年了。《生存大挑战》的成功为国内各大电视台开辟了真人秀的道路, 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火爆全国, 随后的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开心辞典》、《幸运52》陆续走红, 真人秀一时间占领了电视圈的各个领域。

选秀真人秀在经历《超级女声》、《我型我秀》等之后, 出现了疲态。随后2010年江苏卫视的大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 由于节目女嘉宾多次语出惊人, 言论大胆, 加上媒体对节目的关注, 创下了4.44%的收视神话。各大电视台随机跟风效仿, 打造自己的真人秀节目, 一时间相亲类真人秀节目有400多档。[2]

相比于之前《超级女声》等表演选秀类节目, 近年来国内的真人秀节目更倾向于给予普通人表现的平台, 一个凸显普通人人格魅力的竞技场。现实生活的热点话题被用作各类真人秀的“秀场”, 将激烈的社会竞争搬到了舞台上。

婚恋类相亲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顺着潮流话题, 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口味, 出场的男女嘉宾大胆辛辣的求爱宣言, 择偶条件细致至身家背景、外貌特征等内容, “炫富”、“拜金”、“屌丝男”等名词一时喧嚣尘土。《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一般来自“女博士”、“女老板”、“女秘书”等具有一定社会刻板印象的行业, 经过精心包装, 亮丽照人。再加上创新的主、副主持形式, 为节目形成了良好的眼球效应。在“意见自由市场”中, 相应的伦理观周到了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审视下, 节目收到了充分的“伦理诉求”的传播效果。[3]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 舆论节目不排斥伦理, 更需要强化伦理诉求。娱乐传播的内容受制于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制约[4]。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往往迎合现代人的伦理诉求需要, 以时下的人们生活的困惑和热点作为节目卖点, 塑造一个个的平民话语人, 为当代人提供解决现实生活困惑的方法。

二、受众对真人秀节目的心理需求

长久以来, 不少专家都在探寻真人秀走红的原因。从真人秀本身的形态来说, 真人秀用纪实性的手法拍摄, 打破了新闻、纪录片等真实的电视节目与电视剧等虚拟的电视节目的界限。真人秀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观众通过投票享有决策权, 让普通人成为主角, 平常人成为英雄, 直接拉进了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免去真人秀节目本身形态的优势, 其长盛不衰的原因更多的是取决于它的受众。受众的心理需求在“真人秀”节目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占了极其重要的分量, 根据电视节目制作原则中的效益原则, 受众才紧握着电视节目的生命线, 尤其是在“文化消费”盛行的今天, 受众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5]。

1、使用与满足理论

从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说, 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 突出受众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 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 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曾将真人秀拆开解释, 指出在真人秀节目中, “真”是特色、“人”是核心、“秀”是手段, 这三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的。[6]

“真”——观众所观看的电视节目往往是经过电视工作的加工挑选和美化的, 人们慢慢对这种类型的节目出现了审美疲劳, 心理产生一种对真实的渴望。真人秀节目的特色就在于“真”, 它采用纪实的手法, 记录普通人的世界。真人秀就是一个虚与实的结合体, 一方面观众可以欣赏有真实感的节目, 另一方面又大可一笑置之, 当其游戏。

“人”——真人秀节目抓住了作为受众的“人”, 都有着一种好奇心和窥探心理。真人秀这种节目形式, 其实满足了人们这种最原始的愿望。以韩国著名真人秀节目《我们结婚了》为例, 该节目真实表现一对假想夫妻的婚姻生活, 受众基于好奇心作怪, 会持续观众节目的走向, 窥看假想夫妻之间各自的小秘密。

另外, 真人秀以普通人为主角, 这样就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受众由于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更关注代表自己阶层的竞争者。[7]

“秀”——真人秀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是以为它介于虚与实之间, 把握受众的“游戏心理”。电视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功能就是作为一种为公众提供游戏的舞台, 真人秀跟一般的电视节目不一样, 受众虽然没有亲身参与, 但是它可以给受众参与的感觉, 这种真实和虚拟的替代对补偿心理失衡起到了很大作用。

2、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

根据拉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 往往通过一个“意见领袖”传播给一般大众。现当代的真人秀节目, 由于节目贴近现实生活, 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 也是在寻找一种“意见领袖”、一种示范模板。

受众对现实生活感到困惑, 往往需要寻求自己的“意见领袖”, 真人秀恰好能够给予这个平台。以求职类真人秀为例, 节目中出色的选手往往能够更好地将节目组、评委所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观众。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塑造出了李宇春这么一个“意见领袖”的形象、“平民变凤凰”的经历, 从而满足受众对改变自己的命运等观念上造成一定的影响。

真人秀节目可以提供给受众一种人生场景, 一种受众可以用来自我套用、自我共鸣的心理评价体系和参考框架来引导受众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8]用这样的方式来给受众塑造“意见领袖”, 进而实现受众对自我观念和行为的协调和规范。

三、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及电视制作的应对策略

有欧洲媒介学者称:“真人秀看上去已经成了挽救电视的灵丹妙药。”[9]但是纵观我国目前各大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 近70%都照搬西方等国家, 缺乏本土化创新节目。

一个好的真人秀节目, 首先应该是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的。一个让受众看了有亲切感, 有共同感、有实在意义的“秀场”。受众的心理需求强弱决定一个真人秀节目的寿命。因此, 制作电视真人秀, 首先要了解当下的受众需求。以中央电视台为例, 装修类真人秀《交换空间》迎合了当前房价过高, 年轻一代购新房时倾向户型小、装修实惠但又不乏时尚的特点, 实用性和观赏性俱佳, 虽然也是仿造外国栏目, 但是结合中国现状, 广受好评。

另外, 中国电视制作在学习西方制作模式的同时, 应该注重学习西方节目产业化运作的特点。以《美国偶像》为例, 在前四季的节目中, 广告、唱片、纪念品、门票等方面全球收入高达9亿美元。[10]国内的电视节目依然处于“个体化”经营模式, 若能产业化扩大发展, 为其可持续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加强受众的全面参与度, 国内现在大多的真人秀节目的一般形态是, 观众片面参与。若能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提高受众的替代感, 增加真人秀节目中的“真”, 让观众在内心中改变“这只是一个游戏”的心理状态, 势必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爱戴。

摘要:源自西方, 在中国得到本土化发展的真人秀类型节目, 近年来经久不衰, 有越行越盛的倾向。本文主要从真人秀受众的心理出发, 分析真人秀节目吸引受众的魅力所在, 涵盖受众心理分析及其真人秀自身特点等因素, 以揭开真人秀节目长盛不衰的奥秘。

关键词:真人秀,受众心理,伦理诉求

注释

1[1]谢耘耕, 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E J].新闻界, 2006 (2) :8—12.

2[2]丘雅.从《老大哥》看跨国电视真人秀的打造[J].域外视野.2011NO04

3[3]许莹.真人秀节目“伦理”与“效应”的辩证思考[J].东南传播2011年第十一期 (总第87期)

4[4]邓明瑛.传播与理论.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5][6]第八代导演搜狐博客.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http://liangdd.blog.sohu.com/6080543.html

6[7]人秀节目的受众分析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12/05/content_5438207.htm

7[8]侯旺.受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心理需求与满足分析[J]2004年04期.

8[9]罗明主编:《电视媒介的市场对策——中国电视经济节目运营》, 人民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

浅析真人秀节目运营 篇9

英国学者费斯克在讲到电视的两种经济时, 列出了这样两个结构模式:金融经济→文化经济→生产者→节目→商品→经销商→消费者;节目→观众→广告商。[1]面对真人秀节目这样激烈的竞争以及国内直播分离即将成熟的时期, 费斯克列出的第一种结构更为适合我国国内真人秀节目的运营, 就是要不断的开发节目中特别是节目外的运营模式。

1 节目中的运营

1.1 广告

节目中的运营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广告, 这也是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电视节目选择的一种运营模式。这里的广告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大家熟知的插播在节目中的广告, 另一种就是现在很多节目在尝试做的植入广告。第一种广告无需多言大家已经十分的熟悉了。而植入性广告在我国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还是较少的, 其实它的形式有很多种。从产品来看在节目中可以进行实物、logo、条幅、广告板等植入方式。从节目来看可以通过主持人的语言、画面、角标、字幕等形式。

1.2 冠名

现在国内很多真人秀节目都运用了这种形式进行运营。例如步步高音乐手机冠名的《快乐男声》、莱卡冠名的《加油!好男儿》、伊利冠名的《梦想中国》等。其中, 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属2005年蒙牛酸酸乳冠名的《超级女声》, 也有很多人在猜测其冠名费。虽然双方一直不肯透露冠名费的具体数目, 但业内人士估计绝不少于千万。另外, 对于伊利的冠名《梦想中国》费用在其冠名前便有消息称其冠名费有1亿元之高。

1.3 网络

目前我们国内的真人秀节目与网络合作的不常见, 而国外也是只有少部分真人秀节目与网络合作, 其实与网络合作可以两种形式:第一种, 将网络直播版权卖给网站, 让网站可以在节目播出时同步在网上直播;第二种, 与社交网络联合, 节目组可以在人人网或新浪微博等类似的网站注册账号, 节目组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幕后花絮或是与受众互动。

2 节目外的运营

2.1 联合其他媒体

与网络的合作, 特别是购物网站的合作。例如美国的真人秀节目《天桥骄子》就是与Piperlime购物网进行合作, 一方面购物网站会为节目组提供所需的饰品, 另一方面节目中个别单场冠军设计的衣服会成批量生产在购物网站上进行销售。在第九季《天桥骄子》中在该网站上售卖过两件衣服, 网站也为节目组制作了单独的网页, 另外在网页中也有关于售卖的衣服的幕后视频。据了解, 一款衣服在节目播出前就已售完, 而另一款在节目播出后也很快售完。这样看与购物网站合作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如果扩大到三方合作就具有广泛性了。如果在合作网站上售卖服装商提供给主持人以及选手的服装, 这样就适用于大多数的真人秀节目了。

2.2 音像制品

可以说现在很多真人秀节目都在被出音像制品, 也就是说节目组本身并没有制作出售音像制品, 而是一些盗版商贩在制作出售印象制品。真人秀节目出版音像制品其实很吸引人, 目前真人秀节目多是竞赛形式, 这样每一期都充满了悬念所以很多人喜欢一期不落的观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受众很能一期不落的观看节目, 因此真人秀节目的音像制品在出售前就已经存在了市场。

2.3 电影

对于出品电影这一部分, 其实已经有人在做只是节目组忽略了这一方面的运营。例如, 2005年《超级女声》亚军周笔畅, 在2006年先后主演了电影《春田花花同学会》和《第601个电话》。不论这两部电影中是否还有其它明星或是最终票房怎样, 可以肯定的是这两部电影的观众中一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周笔畅的歌迷, 而这些歌迷正是节目比赛期间培养出来的。如果节目组能将这部分资源利用好的话, 在真人秀节目的运营方面就会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综上所述, 想要使一个真人秀节目有良性的运营方式, 就要对受众的购买力以及会购买何种商品进行分析, 其次要在节目中寻找合适的运营方式,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可能的开发节目之外的运营模式, 特别是要与更多不同领域的商家合作。今后真人秀节目在争夺收视率的同时也会开始争夺更多不同领域的合作者, 其延伸领域的范围在今后也会不断扩大。

摘要:目前真人秀节目的竞争非常激烈, 那么一个好的节目运营方式就变的尤为重要。这部分我国国内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进行过多的开发, 其实节目之外的合作有很多形式:联合其他媒体、音像制品、电影等。这些合作形式不仅可以让节目获得更多的资金, 同时也可以扩大节目的受众群。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节目运营,合作

参考文献

[1]宫健.从《舞林门》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运营规律[J].视听纵横, 2007, 5:72-74.

[2]郑宇曦, 刘燕.一个成功的娱乐产品-《超级女声》节目运营解析[J].新闻知识, 2005, 10:78-79.

[3]王培杰.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营销策略-以《非诚勿扰》为例[J].视听界 (广播电视技术) , 2011, 1:58-61.

[4]贺维, 尹启华.电视营销策略是《超级女声》成功的关键[J].职业时空, 2007, 4:2-3.

[5]佟潇.植入式广告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表现形式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08-03-31.

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 篇10

“真人秀”节目又称reality TV, 即真实电视, 是指由普通的人 (非扮演者) , 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 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 为了一个明确目的去做出自己的行动, 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一集节目。2000年起, 真实电视先是始于荷兰, 后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国广泛移植。荷兰的《老大哥》, 美国CBS的《生存者》, 福克斯电视公司的《诱惑岛》, 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等等。中国的真人秀节目从2005年的超级女声开始掀起第一波的高潮, 更早期的《非常6+1》已经深入人心, 只是受众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态, 还把其归类为普通的综艺节目。从超级女声的火爆, 到美国的American idol, 中国观众开始逐渐意识到了电视真人秀是一种节目形态, 并且热衷于这样一种真实的电视节目。

电视真人秀节目能够受到观众的认可,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1.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一个不变的定律,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 大众已经基本满足了物质需求, 这个时候就萌发出精神层面的需求。观众渴望从电视荧幕中寻求陌生都市生活中所没有的热闹和欢娱, 观众需要了解别人的生活境况来体现自己的生存价值。生活在繁华的城市, 激烈的竞争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由此产生了心灵上的孤寂, 需要一种“窥视”心理拉近自己与别人的距离。真人秀节目拉近了观众与电视人的距离, 这是一场平等人之间的交流, 不存在明星和仰视的人。窥视的结果是激发了大众的心智, 因为真人秀节目大多是一群人为了追逐一个目标在奋斗。这样真人秀节目完全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

1.2从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 中国观众从综艺大观、正大综艺到快乐大本营、非常6+1、开心辞典、实话实说, 再过度到挑战麦克风、我爱记歌词等等, 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中国观众的娱乐精神在加强。娱乐性并不代表庸俗和媚俗, 只是受众对于节目的心力诉求发生了变化, 但追求艺术审美的本质是没有发生变化的。电视是众多艺术门类杂糅并再创造的结果, 早期的综艺节目只是将各种节目用主持人的串联词连接起来, 观众大多数接受的是经过电视记录后的歌曲节目、戏曲节目和曲艺节目等等。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 并且在生活中可以很轻易的了解艺术形式, 大量的视觉刺激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观众就厌倦了之前的节目编排形式。他们追求的是在新颖包装下重新呈现的电视节目, 真人秀节目就是这样的一种形式。真人秀节目是在娱乐、欢娱、轻松的外表下, 隐藏着多种电视文艺审美形式和艺术种类, 只是编导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选择了当下观众更容易接受的形式来呈现。譬如说火爆的“超级女声”, 追其根源就是早期的歌会, 与“同一首歌”不同的是, 中间加入了编导们设计的剧情, 演员是普通的大众——一群追逐音乐梦想的年轻人。但节目形式的本质, 还是选手在台上唱歌, 灯光、舞美的配合, 摄影机拍摄的画面通过卫星直播。观众参与到了编导设计的剧情中, 电视节目就是一出有人导演、有人设计关卡、有人淘汰的戏剧, 观众作为旁观者在欣赏, 在议论, 并且掺杂感情。

1.3真人秀节目发展到今天, 有些人认为已经过了火热的年代, 荧幕上充斥的真人秀节目都是在惯性的复制。而我则认为中国的真人秀节目才刚刚发展, 与美国目前的真人秀节目仍有一定的差距, 制作的理念还有待发展。

美国目前比较火热的真人秀节目, 比如《美国偶像》、《幸存者》、《全美超模大赛》等, 都值得我们思考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站在观众的视角, 看过美国的真人秀节目和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做过对比以后, 得出了一些浅显的结论。

同样是歌唱比赛的《超级女声》和《美国偶像》, 就存在很大的区别, 这种区别来源于对电视真人秀理念的不同。

《美国偶像》没有很复杂的淘汰环节设置、简单的舞台、主持人带有创意性的主持方式, 幽默且个性鲜明的四个评委, 就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真人秀节目。这是一场比赛, 也是一档栏目, 整体的感觉就是“真实”, 没有任何艺术加工的记录性节目;参与的人都是非专业的普通大众, 他们在台上毫无做作之感的表现自己;他们用人生经历唱响自己的未来;四个评委也让观众感觉他们是公平的, 这就是一场极其透明的比赛。完全不存在艺术加工后与观众产生的距离感。

而《超级女声》, 或是今年的《快乐女声》, 依旧延续着综艺节目的特点, 华丽的灯光、舞美, 主持人仪式性的串场、选手像是华丽登场的巨星, 在台上一丝不苟的表演。一切就像是披着“真实”外表的电视Show, 甚至连评委的争吵都像是有剧本导向的演出。不可否认的是, 这类真人秀节目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和娱乐性, 可时间久了, 聪明的观众会在潜意识中揭穿这种表演出来的“真实”。虽然《美国偶像》也是经过导演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但它呈现出的却是无限的真实, 这更加考验编导讲故事的能力。

1.4我认为, 电视节目编导需要借鉴电视剧或电影导演讲故事的能力, 电视真人秀节目要立体且富有层次。例如《全美超模大赛》利用偷拍的方式, 将选手们的私生活播放出来, 他们的争吵、明争暗斗都据实表达, 观众满足了窥视欲, 并且看到了很立体、很生活化的选手。观众在这些真实表达中, 投入了感情。真人秀节目就是要力图让观众确信眼前看到的都是真实的, 他们参与到了选手的生活中, 全情的投入到节目中, 这才是成功的。

柏拉图写的《理想国》的一章中提到图像的真实性时讲了一个故事, 其实人一生下来就在洞穴里, 手脚被绑着, 身体和头都不能动, 他们眼前是洞壁, 他们背后是一个过台, 过台背后是火光, 火光把过台上人来人往的活动投射到洞壁上, 被捆绑的人就以为洞壁上晃动的影像是真实的, 柏拉图认为, 这个洞穴就是我们的世界。大众就是生活在洞穴里的人, 真人秀节目就像是洞壁上晃动的影像, 节目编导需要做的是如何捆绑住观众的手脚, 让他们确信这就是世界, 确信节目中传达出的感情和信息都是真实的。真人秀节目并不代表真实记录, 究其本质就是隐藏艺术加工的电视剧。

中国真人秀节目欠缺的就是讲故事, 不论是《超级女声》还是其他的节目, 重点还是放在纯粹的视觉效果上, 与观众互动的是意见、建议、想法。而真人秀节目最需要与观众互动的是感情。所以中国的真人秀节目才刚刚开始,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要转变制作节目的方式和角度, 要有更真实的切入点。

摘要:“真人秀”节目又称reality TV, 即真实电视, 是指由普通的人 (非扮演者) , 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 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 为了一个明确目的去做出自己的行动, 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一集节目

关键词:真人秀,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电视艺术学》高鑫1998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巨星真人秀 篇11

这个赛季只是这支球队近20年来第3次打进季后赛,库里无疑是其中的最大功臣,他也是勇士在“上帝左手”穆林之后所拥有的最才华横溢的球员。

在非勇士球迷中,很多人都在列数超级球星时把库里剔除在外,似乎他不够格和杜兰特、韦斯布鲁克;邓肯、托尼·帕克;勒布朗、韦德以及克里斯·保罗、卡梅洛·安东尼、科比他们这些人相提并论。有些球迷甚至坚持说,库里还不如朗多和欧文。

其实在库里进入联盟的时候,他已经习惯被低估了。虽然他在戴维森大学已经展现出了过人的得分能力和组织才华,但有人担心这个身材瘦弱的小子并不能完美过渡到职业篮球,就像曾经的NCAA超级得分手亚当·莫里森一般泯然众人。最终2009年选秀大会上,他落到第7位被勇士选中,在后卫中也只能排到第5位。

如今,即使在完美的2012-13常规赛季后,当很多人列举联盟前五名的控卫时,依然看不到库里的名字。

各位评委们,这不科学!

所以,不如搞个有意思的评比,逐一比较看看,看看这些球迷眼中比库里厉害得多的优秀后卫们,真的更强吗?

先拿凯里·欧文开刀吧,他确实是个好球员,但身处一支烂队。虽然骑士缺少其他得分手,这给了他无限开火权,但他的数据还是不如库里华丽,实际的贡献更不在一个级别。

库里是否比克里斯·保罗更好?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但看看这个赛季的交手记录,库里在对阵保罗时要稍占上风。勇士在常规赛和快艇的四次对决中取得3胜1负,库里场均25.5+5.8,保罗则是20.3+8.5。双方在1月22日的最后一次交手,库里砍下28分6助攻,保罗则打出赛季最糟糕的一场比赛(尽管CP3当时有伤在身),只有7投1中,得到4分。别误会,我们并不想借助以上这组对比就彻底掀翻保罗,但是,既然保罗被认为是当今联盟控卫的头把交椅,那库里至少可以跻身顶尖球员的行列吧?

“在讨论NBA中一流控卫的时候,绝不要把斯蒂芬忘了。尤其在远投这方面,他无疑是这个位置上最棒的。”库里的队友贾里·杰克在那场比赛之后说道,“和他配合非常轻松,我要感谢这一点。当他手热时,对球队进攻的帮助太大了。”

即使不是科蜜也必须承认,库里距离科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科比拥有太多的纪录和荣誉,足以傲视NBA现役的任何后卫。库里确实是一个比科比更好的射手,但科比越到关键时刻越冷血的终结比赛能力是独一无二的。而即使科比在手感不好的时候,他也能通过站上罚球线来获取分数,而制造杀伤并不是库里的强项。

那库里会比科比强吗?答案是否定的。他只是在投篮这方面占据优势,还有他的运球,或许是纳什之后最好的……可能比伊赛亚·托马斯还要娴熟。

朗多?即使是在他表现最好的赛季中,也没法和库里今年的神奇相媲美。

韦斯布鲁克和库里则是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球员,很多人认为韦斯布鲁克更强。但想象一下把杜兰特换到勇士去,库里和这个大杀器会相得益彰,而孤军奋战的韦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德里克·罗斯确实是个伟大的球员,但一定就比库里更好吗?在防守端,罗斯或许要占优。其他方面呢?库里在三分线外的投篮能力要好太多了,突破能力也不错,而且传球更具技巧,也更有想象力。罗斯拿MVP的那个赛季场均得25分,库里这个赛季则是22.5分。令人意外的是,库里在篮板、抢断和命中率上做得都比罗斯更好。

托尼·帕克在这个赛季之前的确能够压倒库里,但我们要讨论的是现在,甚至未来,帕克只能接受被超越的现实,而且未来他也很难再反超了。

韦德怎么样?他是一个独特的例子。这个赛季,韦德之前令人发指的造犯规数有所下降,他的贡献也随之下滑。其实韦德现在就是个“投篮强化传球弱化版朗多”。如果要讨论现在谁对比赛的影响力更大,存在感更强?答案将是库里。现在你还会坚定原本的想法吗?

库里已经是目前联盟中公认最好的三分射手,他也在常规赛最后一场创造了单赛季投中最多三分球的新纪录,以272个超越2005-06赛季在超音速时单季投中269个的雷·阿伦,而且他45%的三分命中率也是这份榜单中最高的。

斯蒂芬·库里和斯蒂夫·科尔、诺瓦克、卡波诺、斯托亚科维奇,甚至包括其父亲戴尔·科里都不同,他不只是出手和命中次数更多,更关键的是他不是那种等着队友喂球,经常能获得无人防守机会的定点投手,库里是勇士的场上指挥官,也是球队为数不多能够主动创造机会的球员。要知道在NBA历史上,能够在单个赛季场均贡献6次助攻和3个三分球的球员只有库里一个。

“我所知道斯蒂芬·库里最大的优点,就是当所有聚光灯照在他身上时,他从不会害怕或退缩。”勇士主教练马克·杰克逊赞赏道。

三分线外的神准,并不只是因为他的大心脏。有一次记者去观看库里常规的赛前投篮训练,他在三分线外的7个点投篮,13次出手必须命中10球才算完成,如果投丢3个就重新计数。最终,他只用了不到8分钟就完成了全部7个点,据库里说,这不过是正常水准。勇士助理教练鲍勃·迈耶说:“他确实出手次数不少,但老实说,勉强出手并不多。”

2013年全明星正赛,可以说是哈登挤掉了库里的位置,让后者成了这届全明星最大的遗珠之憾。有人为库里打抱不平,如果全明星不是在休斯敦而是在奥克兰举办,那入选的就应该是库里了。有趣的是,和库里一样,哈登也是被球迷们忽视的一位巨星。他同样也是当今NBA最炙手可热的球员之一。

库里VS哈登,完全不同的两名球员,也同样的优秀。如果要在他们之中分出高下,恐怕要看那天正好轮到谁爆发,每天都可能是不一样的答案。

在季后赛开始后的4月23日,就轮到了库里。在首轮对掘金的第二场,勇士唯一的全明星球员大卫·李宣告赛季报销,是库里一次次的投篮命中,攻占了丹佛这个牢不可破的魔鬼主场。他得到30分13次助攻,并有18中12的超高命中率。掘金先后换了6名球员轮流防守他,高矮胖瘦各种类型,但都挡不住他穿插后的接球投篮、胯下运球后的快速出手、迎着防守人的强行投篮……库里荡气回肠地射下自己生涯第一场季后赛胜利,那是值得铭记的夜晚。

还有两个原因或许会让库里的巨星头衔打上问号——防守和伤病。库里赛季初的防守做得非常好,尤其是全明星赛之前。但在那之后,他防守时的表现有些退步。但像安东尼这样的球员,从没因为在防守端的不作为,而被剔除出巨星的行列,所以可见防守好坏并不是定义一名球员的决定性因素。

至于伤病,恐怕是用来黑库里最站不住脚的一个论据。在他进入联盟之后,总有报道说他容易受伤。这实在是媒体有意无意制造的一种假象。

事实上,库里的脚踝在上个赛季变得有些脆弱,脚踝扭伤导致他在66场常规赛中缺席了44场。但他在新秀赛季只缺席2场,第二年则休战8场,所以文章中总说的“库里进入NBA就伤病缠身”的印象实在是站不住脚。库里这个赛季只缺席了4场常规赛。从总数上说,就是308场比赛中有54场伤停。同一年进入联盟的布雷克·格里芬缺席了82场——他的第一个赛季就宣告报销;拜纳姆前308场缺席133场;罗斯错过了同时期307场中的107场;凯文·勒夫过去307场比赛中伤停102场;就连保罗也有57次缺勤的记录。

但从没有人把“易碎”的标签贴在上述这些球员的身上,也几乎听不到对他们场上贡献的质疑。而这些球员也都被认为是超级巨星。

那到底为什么?为什么他明明已经打出了巨星级的表现,还一再被低估呢?

“真人秀”的本土化 篇12

透过这些节目, 我们看到, 真人秀的从业者也就是电视台要想在这股浪潮中脱颖而出, 就必须做到使真人秀节目这种舶来品成功地实现“本土化”。

受众才是“主角”

受众心理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心理, 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受众的心理一般具有四大特点:随意性、交融性、互动性和差异性。这些心理可能都与受众心理有着共同特点:求新心理、求真心理、求近心理和求短心理等有关。事实上, 受众的心理需要和他们对媒介的预期, 就是促使其媒介行为形成的前提。需要产生动机, 动机付诸行为, 从而产生一个使用与满足的过程。

由于社会地位、家庭环境、生活水平等诸多差异, 不同受众的心理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他们各自对媒介也有着不同的需求, 对媒介的期待也不同, 因此媒介在制作真人秀节目时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首先要做好细分受众市场的工作, 对自己制作的节目所指向的受众群体必须非常明确。具体来说, 不同节目能够给受众不同的感受, 满足其不同的心理需求。即使是同一个节目, 不同的受众也能在其中得到不同的感受, 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满足。

由此看来, 真人秀节目必须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 把握好受众的心理需求, 明确节目的受众群, 才能在竞争中常胜不败。这也是本土化的重要一步———抓住本土受众$

真人秀要适合国情

真人秀节目在国外早已经轰轰烈烈地搞了很多年, 现在已经有一大批相当受欢迎的REALTV节目以及明星。当然国外的真人秀类型相当多样, 有很多尺度是很宽的, 经常加入一些色情或暴力的元素以吸引观众眼球, 这样的做法也似乎已被国外的主流所默认, 毕竟国外受众的接受能力要高一些, 文化背景与传统观念也跟我国很不一样。因此真人秀节目作为舶来品要实现成功的本土化, 必须注意要有底线, 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首先, 中国的真人秀不能靠色情或暴力倾向的元素吸引注意力, 这是遭传统观念所排斥的东西。比如国外很多真人秀节目就是将参与者关在一间大屋子里面生活若干天, 这个屋子里到处安放了摄像头, 参与者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观众的眼睛。总之这样的真人秀在国外是很好的炒作手段, 但是在我国就千万要杜绝, 尽管现在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这样的镜头有伤风化, 而且大多数年轻人的接受能力也很强, 但这终究不会被我们的主流意识所接受。

其次, 这个度还指我们可以仿效国外真人秀的一些手段, 但是决不能完全照搬, 要考虑到我国观众的习惯和心理, 进行有创新性的模仿, 使得观众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些节目。制作者要把握好观众心理承受的限度, 使得节目契合中国观众的文化习惯和心理。

另外, 我觉得真人秀在中国应该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与天然的优势。像前段时间很热门的博客, 实际上也有着它走红的必然原因, 从心理上来说, 中国人一贯比较含蓄, 喜欢压抑自己的感情, 但是这种压抑不能永远这样, 必然要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 于是博客成了人们倾诉与发泄的地方, 也成了暴露自己隐私的最佳场所, 我觉得这种“曝私欲”是人的天性的一部分, 中国人也不例外。但是中国人还有着一种特有的“窥私欲″, 他们喜欢偷偷窥视他人的隐私, 有时喜欢将别人的隐私拿来当作谈资并且这么多年来一直这样, 乐此不疲$在这样两种欲望的交织作用下, 中国人对窥私 (看真人秀节目) 和曝私 (参加真人秀节目) 也将乐此不疲$于是我相信真人秀节目, 正是中国人窥私欲和曝私欲的“一拍即合”, 也会在其本土化过程中走得更远更好。

真人秀要“真”

真人秀“真”吗.我想这是真人秀节目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有的问题。真人秀在国外是完全的真实再现。但是引进到中国后, 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比如真人秀选手主动放弃自己的隐私权, 做一些自己心知肚明的Show, 博镜头, 博人气, 更有甚者, 选手在导演人员的指挥下, 展示给观众极强的算计争斗场面。

总之, 既然是真人秀, 还是要体现最基本的“真”这个元素, 我们应当尽力去避免种种可能影响节目真实性的因素, 努力在其本土化过程中不要丢失了最关键的核心。

首先是选手在参加节目过程中要展现自己最真实最自我的一面, 不要为了人气或选票而做出违背自己本性的事情;其次在节目拍摄过程中, 选手怎么表现, 制作者就怎么传达给观众看, 要避免发生制作者成为电影导演指挥选手应该怎样怎样的事情;最后, 在后期编辑过程中, 应该尽量避免人为强化表现钩心斗角等心理阴暗面, 要体现真实性, 体现这方土地上的人在特殊情境下的真实反应, 而不是盲目地追求西方化的那种表现。

上一篇:Roy护理模式下一篇:安全施工管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