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教学

2024-11-13

真人教学(精选11篇)

真人教学 篇1

摘要:作为初中英语教师, 要想正确地实践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真人教育”, 就要以英语学习初始阶段的规律为依据,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晓之以情, 以身作则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真正培养出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未来时代所需要的“真人”。本文提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修养, 完善教师的基本知识素养四条具体对策。

关键词:真人教育,初中英语,晓之以理,兴趣,修身

陶行知先生在1946年的《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提出“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的观点。他的教育体系中的“真人”, 是指自立立人的, 具备追求真理勇气的, 有道德、有坚定意志、富于创造的人。在初中的英语教育中, 学生是自由的个体, 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英语学习是为了以后每一位同学的美好未来, 是以后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所必需的技能培训, 初中英语学习从最开始就要养成自主学习意识, 让学生在实践中、生活中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1) 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在英语的启蒙阶段, 兴趣的培养是关键。如果教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英语, 教学便成功了一半。如果不能让学生在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日后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他们的兴趣会逐渐丧失。特别是对那些一开始就缺乏兴趣的学生, 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帮助他们发掘英语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能够及时地转变学习态度。

如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不强, 遇到问题常常会表现出迷茫和无助。这个时候教师一旦给予打击和批评, 对他们自信心和兴趣的培养会造成致命性的后果。相反, 如果教师悉心爱护和支持, 对学生的小小成功和收获都给予及时地肯定和表扬, 就能促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只要学生在英语课堂开始体验到开心和愉悦感, 就会开始争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英语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2)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 教师不能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 这样会让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产生畏惧感,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教师要有耐心, 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详细解答, 尤其对于后进生态度不能急躁, 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情感的迁移功能告诉我们, 一个人对某对象的情感会转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其他对象上去, 如果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感受到了平等和自由, 对这门课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氛围, 让学生主动参与, 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基础教育阶段, 有时由于理论性太强而过于枯燥无趣, 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呢?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上入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 为课堂增添乐趣。同时, 教师自身的亲和力也能为枯燥的课堂平添吸引力。

(3) 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修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纪小, 极容易对教师产生崇拜心理, 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 不让学生失望,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道德品质。陶行知认为, 要想创造出富有“真善美”人格特质的学生, 首要条件是教师自身要具有自由主义精神品质。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人者教己”。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教师在自我塑造的同时也在塑造学生。因此, 教师要加强自我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 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4) 完善教师的基本知识素养

相比传统的语文、数学等科目来说, 英语是一门比较新的、随时代发展很快的学科, 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陶行知先生认为, “为了创造教育的有效实施, 教师必须天天认真学习, 才能有教师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因此, 要想让自己教授的知识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让所教知识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用, 初中英语教师要继续学习, 不能有丝毫自满自大的心理, 要每时每刻保持乐于学习的心态。除了专业学习之外, 英语教师也要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一定了解。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的人, 如果想源源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尽可能地解答学生所有的疑问, 就必须不断地继续学习, 博览群书, 成为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进步的自由的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 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 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 使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眼睛, 使他们能看……”,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这就是“真人教育”的真谛。作为初中英语教师, 要想正确地实践“真人教育”, 就要以英语学习初始阶段的规律为依据,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晓之以情, 以身作则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真正培养出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未来时代所需要的“真人”, 力求真正实现“真人教育”。

真人教学 篇2

吕真人赞二首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天下家家画吕公,衣冠颜W了无同。

劝君莫被丹青误,郡有长绳可击风。

★ 常州东坡公园范文

★ 东坡卜居阅读以及答案

★ 什么像什么造句

★ 像造句

★ 像什么像什么造句

★ 谒凌云大像,谒凌云大像陆游,谒凌云大像的意思,谒凌云大像赏析

★ 东坡画扇文言文翻译

★ 秋天的东坡公园作文

★ 结缘东坡的作文500字

教学生作好文,须先教孩子做真人 篇3

其实,语文学科不单纯是一门基础学科,它除了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外。语文学科还维系着文化传承、社会风向、人文素养等。尤其是现在的“应试教育” ,不管是哪一类考试,语文都是必考科目。而纵观各类语文考试,作文在试卷中的分值都不可小觑.不管是小升初,中考还是高考,作文分值都在40%左右,年级越高,所占比重越大,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考好了作文,就嬴得了考试的成功.因此中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语文,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则是作文的教学。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中,除了部分学生属审题不深,转贴抄袭,字数贫血外,大部分学生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的现象。不但内容假,而且情感假,整篇文章充满虚情假意,视情感为游戏。大,则是指表现的思想高大和表现的主题大,表现的是人生中所遭遇的大事,例如亲人出车祸、自己残疾等一些容易让人产生悲悯情感的题材,从而营造一种压抑情境,进而映衬所要表现的对象高大。空,是指作文中,不但无物,而且无理无据。很少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学生的写作水平徘徊不前,学生的写作热情有减无增,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如实地表达出来呢?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鼓励这样做,而传承了这种传统文化的语文和写作教学,以及整个中小学基础教育直至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都或多或少地压抑了孩子的天性,阻碍了他们心灵的舒展和个性的张扬。而且我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成人社会的标准——这个标准本身就带有虚构的性质——要求孩子。比如要求孩子要做一個好孩子,要听话,要谦恭,不要张狂,不要瞎说,不要激动,不要调皮,不许哭,不许闹……写作文要写有意义的人和事,思想要健康,主题要鲜明,中心要突出,结构要合理,语言要规范,等等,这一套标准成了悬在孩子们头上的达摩克斯利剑,使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真实感情,不敢说出自己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不能独立思考,不敢积极体验,不愿主动交流,不会大胆表达……最终,表现在做人上就是虚伪,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表现在作文上就是虚假。

那么作语文老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改善并提高其写作能力呢?我认为我们在教孩子写“好”作文之前,须先教他们做个“真”人。也就是说要努力培育真诚性,首先要把过去作文中教学双方“合谋作伪”的现象坚决予以摒弃,要让学生养成“说 真话,写自己”的作文意识。叶圣陶先生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世理的 真际,切乎生活的状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 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他还对“求诚”作了具体的界定:“从原材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 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这就彻 底去掉了作文中的虚假浮夸之风,既有利于写出真实之文,也有利于培养真诚之人。

汉代扬雄也曾这样说:“言,心声也;字,心画也。盖谓观言与书,可以知人之邪正也。”这里强调的是,文章或书法作品,往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作品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品好坏。 “文格出于人格”“诗品出于人品”。学书先宜养性,作文先学做人。所以我们还要教学生做诚实守信之人。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即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信”,即真实不伪,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对于一个人来说,诚信是立人之本。从作文的角度看,就是要求言为心声,不虚假、不矫揉、不造作,所写内容跟现实生活相一致,不因迎合分数、迎合他人心理而胡编乱造。对于一篇习作来说,诚信是立文之本,再优美的文章,如果缺少了诚信,缺少了真情浇注,也只能是矫揉造作的面具。在这方面,我们的学生常犯这样的毛病,“为赋新词强说愁”,有时为了让文章有“新”意,刻意去“挖掘”、去“堆砌”,最后适得其反,其实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情,就有真实的意义。

浅谈真人互注实验教学的意义 篇4

1 真人互注实验教学安排

1.1 教学学时安排

注射教学总共安排24学时, 其中理论课8学时, 实验课12学时, 考核课4学时。

1.2 实验课教学内容安排

注射器手法练习2学时;静脉输液模拟手臂练习2学时;输液器排气示教练习2学时;兔耳缘静脉注射2学时;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真人互注4学时。

1.3 教学形式

全班学生共分为4个小组, 每小组12~14人, 一位教师带一个小组, 注射药物为无菌的0.9%的生理盐水, 每次操作前教师先进行示教。进行真人互注前, 示教教师先在每个小组中抽取一位学生进行演示, 然后让学生自愿配对进行真人互注, 轮流扮演护士与患者。教师进行巡视, 及时纠正指导。

2 真人互注实验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2.1 陈述性知识不熟练

动作的术语、要领、原理、规则等知识即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既有区别, 又密切联系。在真人互注中, 注射原则、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定位、注射的注意事项等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领会陈述性知识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如果不掌握陈述性知识或不在正确的护理知识指导下练习动作技能, 是无法形成熟练的动作技能的。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自控性比较差, 很难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这些都是造成学生陈述性知识不熟练的原因。

2.2 程序性知识学习不到位

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去完成某种动作技能的知识, 即什么时候运用或怎样选择适当的动作技能知识。加加耶娃创立的动作技能学习的纯生理学联结理论中把动作技能的获得过程分为3个相互联系并各具特点的发展阶段, 初期为掌握局部动作阶段, 中期为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后期为动作协调完善阶段。学生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初期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练习, 即借助于视觉来直接控制自己的动作[1]。在课堂上, 教师示范动作是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以正常速度完成的, 如果学生对于连续的若干个局部动作的视觉观察及模仿能力不强, 即很难通过教师的一次示教就掌握动作要点, 这就要求教师反复示教, 但这与教学时限相矛盾, 也容易引起教师的示教倦怠。

2.3 无菌观念不强

尽管在学习注射时已经学习并考核了无菌技术, 但是在实验课上, 仍然有不少学生没有无菌观念, 表现在不能正确消毒、不能意识到注射器针头保护套的作用、消毒后棉签随地乱扔、不会处理注射后的用物等。

2.4 学习态度不端正

实验教师在进行实验指导时, 没有足够的精力再进行课堂秩序的管理, 部分已经完成注射的学生不复习相关知识反而玩手机、嬉戏、聊天等。

2.5 注射时紧张

真人互注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护士, 学生对于执行真人注射充满期待, 但是由于是第一次进行真人注射, 学生会感到焦虑、害怕、不自信, 害怕自己或同学操作失误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6 发生意外事件

2.6.1 刺伤

真人互注是学生第一次真实地进行注射, 由于操作时不熟练、紧张, 学生在注射过程中经常发生注射器针头刺伤手指, 尤其是被已经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刺伤, 由于缺乏处理经验, 很多学生表现为惊恐和不知所措。

2.6.2 晕针

在注射过程中, 患者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称为晕针。晕针产生的原因常由于接受注射者的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 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接受注射或是接受注射时体位不当所造成。在真人互注过程中, 晕针的现象也是较常见的, 主要是因为一些学生空腹接受注射, 或不按规定的注射体位进行注射所造成的。

3 为进一步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所采取的对策

3.1 完善注射室的空间布置

护理实验室按照功能分区一般分为实验准备室、示教室以及操作练习室, 操作练习室的布局通常按照医院多人病房格局进行布置。与一般的护理操作不同的是, 注射有非常严格的无菌要求, 不能局限于单一整体空间内去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注射室的室内墙面通常也应张贴药物配伍禁忌表及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等画报。

3.2 重视课堂理论教学效果

任何操作技能都有其理论基础, 如果不掌握陈述性知识或不在正确的护理知识指导下练习动作技能是无法形成熟练的动作技能的。任课教师应及时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布置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应注意把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例很好地结合, 引导学生思考。

3.3 编制辅助教学的文字、图片材料

任何一种动作技能都具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一定的空间结构, 目前使用的教科书以文字形式为主, 配有少量手绘黑白图片, 操作以流程形式描述, 不直观, 这不利于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教师示教是对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 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很难看清楚关键动作, 在练习课中, 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练习。制作关键技能动作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 能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点;制作配有文字的操作流程图, 能让学生在练习当中知道如何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 而不是进行机械式操作;制作适合于学生互评的操作评分表, 能让学生在练习时互相指导, 指出操作中的不足, 互教互学。

3.4 预防注射意外事件的发生

在注射课前, 教师应该把注射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 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后再接受注射, 并告知学生被针刺伤的应对措施。另外, 注射练习室应备有床铺以及葡萄糖水, 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3.5 用物预处理的教学

医疗垃圾分类在临床上是非常普遍又极为重要的, 理论课教学抽象, 很难让学生掌握, 在互注的实验课当中模拟医院临床实际的情景, 在这种情景下学习到的用物预处理知识是最令学生记忆深刻的, 同时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示教时严格规范示教。

3.6 鼓励学生, 并给予耐心指导

教学关系本质上讲仍然是一种师生人际关系, 教师首先应该尊重爱护学生。在真人互注教学实践中, 很多学生在初次注射时会紧张, 甚至由于担心操作不当给同学带来伤害而放弃注射练习, 这时作为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 让学生有自信, 同时给予耐心指导。对于学生注射, 在技术要求上要严格, 在指出学生操作不足之处的同时要多肯定, 缓解首次注射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情绪。

3.7 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组织管理

注射实验课采取小组教学的形式, 要充分发挥小组教学的特点, 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 并制订严格的实验室教学纪律, 对于违反者给予相应处理。

3.8 课后应及时进行总结

校内真人互注教学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 教师要及时对实验课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总结。

4 真人互注实验课的教学意义

4.1 真人互注就是最真实的情景教学

相比于其他的护理技术而言, 开展真人互注所需要的条件较易满足, 虽然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但也较易控制。在真人互注实验课中,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可以学习到很多, 譬如真实情景的护患沟通、真人注射体验、职业防护知识、医疗垃圾的处理等。

4.2 真人互注可以加强学生的无菌观念

脱离实践的学习是枯燥而乏味的, 在真人互注中, 学生知道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加强了无菌观念。

4.3 真人互注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真人互注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提高了对操作的要求, 从而使学生在操作时态度更加认真, 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提高[2]。因为是真人真做, 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立刻做出判断并加以解决, 所以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3]。

4.4 真人互注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 人们已逐渐意识到关怀护理的重要性[4]。积极开展“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关怀护理, 是临床护理发展的方向。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需要从教师做起, 教师规范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优秀的专业素质以及对学生的关心和体贴均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 结语

中职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中职学生在就业市场是极具竞争力的, 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 中职学生生源素质大幅度下降, 教学质量也呈明显下滑趋势。面对严峻的现实情况, 中职院校应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 以培养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范秀珍.教育心理学与护理教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龙芳.角色扮演在注射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08 (27) :89-90.

[3]蔡碧辉.真人真做模拟实验教学的优点[J].中等医学教育, 2009 (8) :39.

真人教学 篇5

关键词: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战》;价值;真实

作者简介:郑洁(1989-),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回顾2015年至今,搜索综艺类型节目,可谓是达到了一个“泛真人秀”时代。追寻“真人秀”节目的产生是源于欧美节目的引进,而近些年我国对于韩国真人秀节目较为热衷。例如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真正男子汉》、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东方卫视《花样姐姐》等真人秀节目的版权均是引进韩国的真人秀节目,各大卫视尽其所能的引进并制作出中国式的真人秀节目。在这火热的氛围下,央视也一改之前的一本正经、严肃认真的形象,引进了韩国MBC的一档颇受广大受众欢迎,并极具特色的真人秀节目——《了不起的挑战》。

《了不起的挑战》由韩国MBC电视台、灿星制作和央视三方联袂共同制作,在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大型户外励志真人秀节目,其原版权是韩国MBC电视台综艺节目《无限挑战》。这档节目主要是由六位固定的MC即撒贝宁、岳云鹏、乐嘉、沙溢、阮经天、华少,第三期后华少因档期原因退出,尼格买提加入。这档节目共有12期,呈现出了10个主题,节目以“平凡生活,挑战了不起”为口号,每期节目都涉及不同的工作岗位,让六位MC切身的体验不同行业的工作,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挑战,用亲身的感受告诉人们:真正的挑战是源于平凡普通的生活,把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做好,才是生活中最了不起的挑战。

特色一、以多样化的体验传递节目的价值

以季播形式播出的《了不起的挑战》区别与其他真人秀节目的特色是丢弃掉了以明星博得观众收视的捷径,着重是将参与节目的六位MC放置在不同的生存环境工作、劳动的场景中,呈现出更多关于人性、关于生活、关于平凡的东西。

在第二期的节目中主题是“极限打工”,“挑战兄弟团”六位MC分别挑战不同的工作,主持人撒贝宁挑战的是张家界600米天门山绝壁清洁工的工作,在当天的录制中,天气并不是很理想,下起了瓢泼大雨,小撒坚持的跟着师傅成功地完成了这次挑战,通过切身的感受这份工作,不仅让他体验到清扫师傅的辛苦,也让看到这期节目的观众们注意到也许会因自己乱扔一个垃圾的行为,为清洁师傅们带来更多的辛苦,通过节目呼吁大家不要乱丢垃圾,推助环保意识。相声演员岳云鹏在这期节目中挑战的是深入585米地下的煤矿工人的工作,虽然岳云鹏在这次挑战因体力不支失败而告终,但跟随着镜头,不仅是让他对煤矿工人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也让感受体会到煤矿工人这个行业的危险性和不易性。

虽然这档节目的版权是引用他国的,但节目组通过本土化元素的融入将真实的感受传递出真人秀的价值感,符合中国化的人文理念,传递所寄寓的正能量,体现着社会上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

特色二、无台本设计,真实性呈现

“真人秀”节目是一种基于真实的节目,在节目中要求的是叙事细节真实与情感的自然流露,并不是一种完全经过设计的真实。《了不起的挑战》每期虽然是选取特定的环境和主题,但参与节目的6位MC以及嘉宾在录制过程中是无台本设计,近乎于真实性的呈现,在激发参与者的娱乐性的同时也拉近了观众与节目的距离感。

在第一期节目“人生的选择”中以四条叙事线索将6位MC不同的旅途真实地呈现出来。其中阮经天和沙溢在飞机上当乘务员、岳云鹏和沙溢乘火车去内蒙在路途中的选择等这些内容,在录制前作为参与者是没有预知的,因此整个节目的过程只是设计了这些环节,但环节的细节是没有设计,也就是参与者和在场的观众是无台本设计。

在第八期与第九期节目“极限打工2”中,沙溢在做了一天的四川公交售票员的过程中所经历方言的考验、报站的记忆;阮经天和小尼挑战钻井平台石油工的工作,经历的开采石油的过程和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撒贝宁和岳云鹏体验了一把查干湖冬天捕鱼工人的工作,感受了捕鱼工作性质的艰辛。

节目制作出来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在拍摄录制后期剪辑这一过程中,为了追求节目的真实性效果,很多镜头都是捕捉到的细节镜头,不同的MC对节目中所出现事件的真实情感的反应,也会让观众在观看娱乐的同时,进而拉近心理的距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节目还原更多的真实性。

结语:

在当下“泛真人秀”时代,制作出的若只是为了吸引关注度,没有将老百姓真正想要消费的文化产品呈现出来,得不到文化娱乐消费者的观念认同,那么节目就会剑走偏锋,保证不了节目的质量和档次。《了不起的挑战》正是以2015年7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的“限真令”通知为依据,在节目中把具有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并具有社会意义的特色呈现了出来,将真人秀节目的有所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204.

真人教学 篇6

随着超级选秀类节目的消退, “什么样的真人秀节目才能抓住中国观众的心”是电视人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东方卫视的真人秀节目为代表, 探讨真人秀节目本土化进程中的成败之道。

一、真人秀节目在东方卫视的发展进程及特征

2003年, 东方卫视以《我型我秀》开始了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之路。与同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相比, 《我型我秀》在节目定位、评委人气、形式创新、观众互动等方面均显逊色。该节目遵循现场无观众的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一个创新点, 但也导致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大大降低。

2005年, 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引起人们的关注, 它是我国第一档全程直播的创业类真人秀电视节目。该节目和日常工作结合较紧密, 观众可从优秀选手身上吸取有价值的经验, 成为当年真人秀节目的一大亮点。

2006年, 东方卫视推出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 以定位于男人秀的独特视角在众多选秀节目中杀出重围, 成为2006年最受关注的电视节目之一, 黄金时间的收视率一度盖过《超级女声》。然而到2007年, 才艺平平、个性平平的阴柔美男, 不时爆出的丑闻、黑幕, 引来观众越来越多的批评。

歌唱类选秀节目的泛滥让舞蹈选秀有了看点, 2006年《舞林大会》登陆东方卫视。该节目以明星秀舞为主要内容, 以明星在舞台上的个性和情感表现为节目的核心。根据当年《上海真人秀节目产业价值链研究报告》显示, 东方卫视所获得的直接经济回报累计为1.2亿元, 《舞林大会》品牌的商业价值将超过4.6亿元。《舞林大会》无疑取得了媒体、明星、观众乃至广告商多赢的局面, 并带动了一批真人秀电视节目由“平民秀”转向“明星秀”。2008年, 《舞林大会》舞台更豪华, 服装更讲究, 但高投入却没有带来预期的高回报。究其原因, 仍在节目煽情过度而创新不足。

同是2006年, 《舞林大会》创下收视新高后, 原班制作人马又在新闻娱乐频道同时段推出新节目《绝代双骄》。节目邀请主持人和明星进行情歌对唱, 使用“明星+歌唱”的简单套路并未讨好到观众, 并与当时湖南卫视的《名声大振》太过相似, 让观众倒了胃口。

2007年, 东方卫视推出《明星大练冰》, 把节目现场换成冰场, 明星们的卖力演出反而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有些观众以看明星摔跤为乐, 明星假摔、退赛、拉票等事件不断爆出, 真人秀类节目似乎仅剩娱乐而已。

2008年, 东方卫视开始着力于真人秀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本土化, 《笑林大会》诞生了。它以振兴上海滑稽戏为目的, 集结了老中青三代滑稽笑星和草根艺人, 旨在选出“上海十大笑星”。不过, 效果必然比不过《舞林大会》的星光璀璨, 滑稽老将们“倾巢而出”也让人感叹上海滑稽戏新秀匮乏。一些青年滑稽演员暴露的问题也频频引发争议, 业内人士不由质疑从中选出的所谓笑星, 对于上海的滑稽戏事业有何益处?但作为一档电视节目, 暴露出社会问题并引发人们思考的责任算是尽到了。

同年, 东方卫视将目标锁定电视机前的中老年妈妈们, 推出《年轻几岁》这档以“综艺+纪实”形式的全新节目。每期有两位主角登场, 通过专家团队从外形到内心, 从发型到服装, 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的全方位打造, 帮助观众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年轻几岁》重点关注普通百姓精彩的人生故事。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让主角变得比实际年龄苍老?在变年轻的过程中, 他或她会遭遇什么困难, 又是如何克服的?他们能否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脱胎换骨?两人中谁能变得更年轻、更自信?节目结束时揭开悬念, 两位嘉宾在演播室现场展现他们的华丽转身, 在家人亲友的祝福中完成身心蜕变。《年轻几岁》为主角包装的全过程, 就是为电视机前的观众上了一堂生动全面的“美丽课程”, 成为沪上中老年女士喜爱的一道荧屏心灵鸡汤。以此为标志, 东方卫视的真人秀节目走向观众细分化道路。

二、真人秀节目本土化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东方卫视为代表, 我国真人秀节目在本土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也存在不少问题, 发人深思。

1. 问题及原因

①同质化严重

在上文的梳理中不难发现, 2007年, 仅东方卫视就推出《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舞林大会》、《明星大练冰》四档选秀类节目。电视屏幕表面热闹纷呈, 实则暗藏危机。在密集与雷同的狂轰滥炸之下, 观众的收视热情被分散掉了。导致节目同质化的原因是:

创新能力的匮乏。《舞林大会》取得成功后, 其他电视台也纷纷大批量推出“明星+X”这种方式。明星牌打得过频后需要更新改版, 但绞尽脑汁还是变不出新招。因此, 模仿借鉴海外电视节目成为方便快捷的方式, 但简单照搬并不能满足本地观众。人们的娱乐需求是多元的, 雷同的节目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也改变了电视栏目正常的优胜劣汰步伐。

经济利益的驱动。电视选秀制造了一个个收视率记录, 制造了一批批粉丝团体, 为电视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在东方卫视, 火爆一时的《东方夜谭》迫于《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的压力让出黄金档, 随后停播。真人秀节目不应该就是金钱和娱乐, 观众期待看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②以“现丑”为争取收视率的法宝之一

许多观众都直言不讳地表示最爱看PK环节和评委麻辣点评, 其原因在于一部分观众对“审丑”比“审美”有着更大的兴趣与热情 (如《明星大练冰》中爱看明星摔跤) , 这里面有观众自身的原因, 而媒体不但没能引导观众形成健康向上的欣赏观念, 还去迎合其口味, 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从好男儿大比童年苦事到舞林明星们纷纷“真心话大冒险”, 眼泪成为赚取眼球的必杀工具。娱乐圈的潜规则在选秀类节目中显露无余, 有时故意放纵各种负面消息的传播, 黑幕传说似乎让这些选秀节目愈发红火, 每一次纠纷、自爆、传闻, 都能得到媒体的极大关注, 节目和选手就在这样的怪圈中循环往复, 曝光率随即节节上升。

2. 变革对策

以上问题暴露出不少真人秀类节目过多关注的是“秀”, 而“真人”即真实的人格人性则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被扭曲了。如何正视失败, 寻求变革, 以获进一步发展呢?

①差异化创新

目前, 我国真人秀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需要对节目进行差异化创新。东方卫视在此方面一直快速积极地应对。在歌唱比赛一统天下时, 推出明星舞蹈大赛、滑冰大赛;在靓丽女性选手充斥眼球时, 把花样美男们呈现到观众面前……但这种差异易被复制, 因此, 将本地特色文化融入节目的探索已在进行, 如《笑林大会》的举办为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差异化创新提供了可行的道路。

还有一类是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比较接近的真人秀节目, 在国内还不太多,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创业类节目, 如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另一种是日常生活体验类节目, 如《年轻几岁》、《十字街头》、《缘来一家人》等。改变形象、找保姆等本地老百姓现实生活中的“真需求”, 也成为了电视节目中的“新创意”。参与者将由“贩卖”隐私转向对理想和愿望的追求;观众则由“窥私”的角色成为参与者如何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见证人;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与参与者共同完成了体验。因此, 体验式节目是从我国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观众的欣赏习惯出发的本土化真人秀电视节目。

除了在节目类型上的差异化创新之外, 在节目播出时间上也要避免扎堆, 以利于开辟出真人秀电视节目新的黄金时段。

②提升节目品牌价值

选秀类节目已进入成熟期, 而生活类真人秀节目还处于成长期。对前者, 品牌价值的提升更加重要, 这直接关系到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如《舞林大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高收视率带动东方卫视广告费一路上扬。但巩固知名度与提升美誉度同样重要, 需要在原有节目质量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此外, 负面信息对品牌价值有害无益, 网络时代, 对负面消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

③加强对节目的监督管理

对真人秀节目的监管虽有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 但归根结蒂还是要靠传媒人的自我监控, 引导大众追求真善美。可以组织专业观众成立评测团, 针对低俗或煽情内容, 及时提出批评意见, 并反馈给相应媒体及媒介从业者, 由此形成外部意见压力。其次, 评测团可以收集观众意见, 分析观众收视的价值取向, 为节目提供相应的建设性对策。

④建立跨媒体互动平台

真人教学 篇7

随着真人秀节目的日益发展, 人们越发觉得自己不是在看一档真人秀, 而是在看一部电视剧。其原因在于, 每档真人秀节目都离不开编剧的精心策划和设计, 包括人物、规则、情节、发展方向等方面, 都面面俱到。由此, 真人秀节目和电视剧的形式便越来越像。

一、角色编剧

真人秀节目中, 每个角色都有特殊的定位和作用, 在一定的系统预设的环境下, 每个角色都起着决定剧情发展的作用。在真人秀节目的剧情里, 角色的定位十分重要。编剧会根据嘉宾和主持人的相貌、性格、特长等特点, 进行不同的定位和分工。

(一) 素人真人秀

在全素人真人秀节目中, 对人物小传的设计, 表现得尤为显著。常规的特长表演形式是远远不够的, 挖掘人物背景、揭露人物内心历程, 成为了真人秀的必备环节。一般会把握住人物的特点, 简略地介绍参赛选手的生平事迹和经历。

只有和不同的选手接触、聊天、熟悉, 编剧才有可能把人物小传写得生动和具体。广大的观众之所以喜欢看素人真人秀节目, 是因为在看到选手的家庭背景、奋斗经历、性格特征的同时, 会把选手的特殊经历与自己相对比, 或得到抚慰, 或激励人生奋斗。

由此, “中国好声音”变成了“中国好故事”, 甚至连总导演都坦然地承认:“讲好故事, 一开始就是作为《好声音》的重要谋略, 也是作为节目的一大卖点加以设计的。”[1]在《好声音》的首期节目中, 选手徐海星的故事是其一大亮点, 徐海星父亲生前对唱歌的热爱, 让评委和观众都感动不已。而这个环节, 正是由节目策划的, 通过引导提问, 进而达到煽情的效果。

(二) 明星真人秀

在明星真人秀中, 嘉宾和主持人根据不同的性格和特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工, 根据不同的分工再进行角色定位。

在国内, 娱乐圈的主流明星往往是通过电视剧、电影或CD专辑才被广大受众熟悉了解的, 但这个了解是片面的。编剧对明星的角色进行塑造, 会使其性格更加鲜明、饱满、多元化。

《奔跑吧!兄弟》中, 李晨充当了“大黑牛”的角色, 是十足的“肌肉男”“力量担当”。但在节目开播前, 观众却并不熟知他这一特色。同样, Angelababy的“女神”形象被改变, 取而代之的是亲民和善的形象。

《极限挑战》中亦是如此, 节目的常驻嘉宾是六名男性角色, 主打“极限男人帮”的形象概念。其中几个角色特点尤为突出:年轻的张艺兴单纯无辜, 不谙世事, 充当了“小绵羊”的角色。黄磊擅长推理, 智商过人, 外号是“神算子”, 扮演了类似于“福尔摩斯”的角色。最出人意料的是孙红雷, 在电视荧幕上往往扮演“硬汉”的他, 在节目中却频频“卖萌”搞笑。明星们颠覆的形象, 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欢。

每个角色不仅有自己的个性, 更有多层交错的人物关系以及角色自身、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多条线索交织重叠,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

二、剧情编剧

真人秀编剧常常妙笔生花, 把普通选手打造成了明星, 把明星展现得十分亲民。通过剧情, 让嘉宾参加的游戏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秀”的舞台。每集真人秀都必须要有剧情, 才能使观众带入其中。

(一) 预设背景环境

预设背景环境, 是根据剧本设计相应的情境, 让嘉宾和观众融入剧情之中, 在特定的条件下完成游戏。

《极限挑战》第一季第二期的主题为“继承者们”, 六位嘉宾被设定为同一家族的后代, 为争夺家族留下的庞大财产而进行一系列的游戏。为符合背景, 嘉宾齐刷刷地换上了一身黑色西装后闪亮登场。

《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第九期则是上演了“穿越”的戏码。嘉宾们一起回到了1942年的海口市, 邓超变身老爷, 杨幂变身大小姐, Angelababy则化身青年学生……连该节目的拍摄地点都是一个仿古的旅游街。

(二) 预设流程与规则

虽然临场发挥往往比编造的剧情更加精彩, 但是真人秀也不能缺少预设的节目流程与规则。故事框架、大致流程都是提前制定好的, 当面对现场突发情况时, 编剧也会即时进行引导。[3]

《爸爸去哪儿》的每一期都有特定的任务, 有爸爸的任务, 也有孩子的任务, 有时需要独立完成, 有时则需要集体协作。

作为一档竞技类真人秀, 《极速前进》的流程与规则也十分明确。每一期比赛都由多个任务组成, 搭档们需要按照顺序完成节目组规定的任务和挑战。在某些任务中, 会有特殊的惩罚规定。如果放弃任务, 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三) 悬念与冲突

真人秀需要营造悬念和冲突, 编剧需要在设置流程时, 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矛盾和解决对策, 适当地制造收视热点。

在《极速前进》第二季中, “哪对搭档会是冠军?”这一最大的悬念, 一直贯穿节目始终。出乎意料的是, 作为能力较弱的选手, 吴昕却和韩庚在最后一同获得冠军。这个逆转是大部分人都意想不到的。

《了不起的挑战》中体验普通职业的这一期, 几乎所有嘉宾都完成了挑战, 但唯有岳云鹏在体验煤矿工人职业时, 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抵触情绪。频频黑脸, 使矛盾激化, 最终放弃了挑战。而观众在观看这一期时, 也被带入到了矛盾之中, 猜测嘉宾能否完成挑战。

《非凡搭档》中, 陈楚河和朱珠一起搭档了六期, 然而两人却矛盾冲突不断。陈楚河对这个“猪一样般的队友”表示无奈, 但不少观众表示:“就喜欢看他俩拌嘴!”到节目中期, 两人的矛盾冲突甚至成了收视的看点。

精彩的真人秀能让观众对整季节目保有期待, 而真人秀的好看程度与节目冲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能使观众保持期待与紧张, 勾住观众的心弦, 直到最后一期。

参考文献

[1]关力制.“好声音”承认编故事:让海星谈亡父刘欢忘词[N].沈阳晚报, 2012-08-10 (5) .

[2]郑安迪.剧情设置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5) :37.

真人严介和 篇8

许多对严介和表示好奇的研究者, 共同在他身上总结出了三点人格特征:哲、智、狂。这人有哲学的思辨能力和反常规的思维方式, 擅长系统、本质、发展地、对立统一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他有智慧, 聪明, 对事物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灵活, 洞明世事, 人情练达, 在做人和做事上擅长三百六十度;他还狂, 语言犀利, 针砭积弊, 直中要害, 一针见血, 要命的是, 他还炫能, 他说, 最痛苦的就是我太优秀了。

抛开这简单的哲、智、狂三个字, 以更客观审慎的态度, 我们真实地看到:“哲”背后, 昭示着他对社会人文的通透;“智”背后, 隐藏着他对生存之道的圆融;“狂”背后, 诠释了他锐利毫不虚饰的真性情。

通透

出身书香世家, 他传承了这个家族求知好学与勤于思考的底蕴与资质, 这或许是人性之根。在这根基上, 滋生出思想, 影响着性格, 成就了自身的价值判断。他也坦言, 我最感兴趣的是对未知的渴求。这种渴求, 使他不断成长, 丰富, 成熟。

从十六岁到二十六岁, 做中学语文老师。十年, 这是沉寂的十年, 也是修炼的十年, 是把根深深扎入地下的十年, 在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个雨天。

书香门第的功底, 使他具备了对自我和社会的反思能力和丰富的文化素养, 这点在以后的企业和人性的发展上, 都为他增添了诸多文化光辉。有人这样形容他的文学功底, “深谙修辞, 咬文嚼字, 排比句一堆一堆的, 有点类似于单口相声, 语速极快, 排山倒海。”

在工作之外, 他还有意锻炼自己的身体, 培养自己的胆识。对他来说要能文能武, 文韬武略, 不可缺一, 才能成就大事。十多岁时, 他练习轻功, 从五层楼一跃而下, 竟然毫发无伤, 再大些他就能肩挑300余斤。这或许也是在今后若干年不管是沐风栉雨, 还是柳暗花明, 他都能够从容面对的原因吧, 有所准备, 有所储备。这些是他的生命哲学之根, 没有阅历的人生, 没有苦难的人生, 是苍白的人生。

最穷的时候, 他说, “我真的太苦了, 在农村呆了三十多年, 妈妈编的草鞋都舍不得穿。”他从编草帽一天挣一毛钱开始, 到太平洋建设掌控几十上百子孙企业, 这时他说, “我在阳光下挣钱, 在月光下挥金如土, 我这个人从来都是视金钱如粪土。”企业如同搭上了高速列车, 他也从从贫瘠之地走上了财富之巅。直到2006年却突兀地粲然跌落, 还没等人们愕然叹息一声, 他又浴火重生, 用他自己的话说, “凤凰涅”。

三十年累积的阅历与苦难, 经历的人情冷暖, 事态炎凉, 对于普通人来说, 似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但他说, 小成靠苦难, 大成靠灾难。

他最崇尚的是惟有生活才是永恒的老师。哲学来自生活, 来自用心切实地触摸, 用手真实地打造的这个世界。

圆融

老子《道德经》:将欲去之, 必固举之;将欲夺之, 必固予之。将欲灭之, 必先学之。而严介和讲:没有舍哪来得?舍得舍得, 有舍才能有得;中庸就是妥协, 没有妥协哪来的和谐?他教育员工要“守正出奇, 方圆做人”, 而自己要“360度处人”。

他还创造了“卡、斌、引、尖”四原则, 能上能下, 能文能武, 能屈能伸, 能大能小。以不变应万变, 以万变应不变。

这种进退有度, 张弛有道, 收放自如的思想, 在矛盾丛生, 荆棘遍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下, 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冲击, 磕碰, 伤害;变被动为主动, 利人利己, 在自保的前提下实现了更长远的发展。

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 连大文化人于丹都说, “严介和就是一个骗子, 说自己是包工头, 他在传统文化上的造诣比我强几倍。”而严介和自己也认为, “无所不胜, 文化也。”这种文化, 便是严氏的“圆融”文化。

同样, 在感性的文化之外, 这位教书先生凭借着“BT模式”一举打造了如今的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 给自己带来了过百亿的身价。之后, 又创造性地有了BOT、BOO、BOOT, 还会有什么?时间, 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

这成功, 除了本身的慧根, 更得益于他以独到的小眼睛洞彻中国国情和社会潜规则, 在做事上, 将“圆融”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说自己“既聪明, 又能干, 更听话”。

在收购国企方面, 他“只关注亏损的企业”, 他的打包并购方式, 解决了很多地方国企的困境。由于很多困难国企已成为地方政府的沉重包袱, 太平洋集团的打包并购在彼时的历史环境下, 得到了不少地方政府的欢迎。他坚信这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正面意义的商业模式, “收购国企替地方政府背下困难国企的包袱, 并解决失业、下岗等社会问题, 这使当地政府对太平洋建设有良好印象。”

他说, “企业家要读的书, 第一本就是政治学, 高智商的企业家往往是政治链出问题。政治链出问题就是苦难生活的开始, 工厂要破产。所以我们的政治水准要提高, 政治悟性要提高。”

在政商关系中, 企业家在很长一段时间, 由于资源和政策的不可控性, 往往扮演着被动的角色, 如何理顺和政府的关系, 得到最有利的资源, 成了许多地方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他甚至坦言, 太平洋只是一个在阳光下和政府打交道的公司。

在太平洋企业文化中, 严介和最推崇“方毅刚勇, 柔韧圆通”, 圆融释义为, 破除偏执, 圆满融通, 事理之万法, 为融通无碍, 无二无别, 犹如水波。但或许, 圆, 没有缝隙没有缺损, 本身就意味着孤独, 是一种没有缺失的遗憾。

真实

严介和深谙中国传统文化, 但在他身上却看不到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过度谦和、伪善慈悲, 虚假隐忍;取而代之的是激情、锋利和桀骜不驯, 他甚至被业界称为“狂人”。为何舍尽平和, 独留锋芒?华丽的语言与厚重的思想融合在一块, 总显得不伦不类。

私下和严介和有接触的人都认为他是豪爽仗义的化身, 大口喝酒, 大口吃肉, 大手抡石锁, 经常红光满面地出现。他放言, 一百个郎咸平都不是对手;和司马南打口水仗, 看客喝了个满堂彩。

这一面展现出来的是, 俗气?可笑?但是, 这些话从严介和口中说出, 所谓俗气的背后, 传达的是让人心悸的真实;透过可笑令人读到的是赤子般的可爱。

他炫能, 说我最痛苦的是我太优秀了;我太幸福了, 再幸福下去就成神经病了。

他说了, “中国的商学院是经济产业, 培养出来的不是精英, 是水货;商学院的老师们讲的是一堆正确的废话。”

人说他“狂”, 语言犀利, 振臂一呼, 振聋发聩, 针针见血。

“讲真话, 这个国家, 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我为什么敢说真话?我热爱我的祖国, 我为我们伟大的中国而骄傲, 以祖国历史的辉煌而感到一份尊严。”

中国历来讲究, 鲜廉寡耻, 礼义仁智、温良恭俭、坐立行姿;但如同娱乐界的赵本山, 从贫瘠黑土地上走出来的那类人, 更容易保持所谓“匪气”——破除正统, 特立独行;但他们真实, 不做作, 不怕出丑, 不逢迎, 不巴结。

所以, 在严介和的《新论[lùn]语》中, 到处都可读到振聋发聩的文字:

——一等人是可敬的, 做事敢为人先, 做人甘为人后——君子;二等人是可爱的, 做事敢为人先, 做人敢为人先;三等人是可悲的, 做事甘为人后, 做人甘为人后;四等人是可恶的, 做事甘为人后, 做人敢为人先——小人。

——作为一个企业家, 要班门弄斧, 但不要对牛弹琴。在鲁班面前不耍两下让人家指点一下, 你会后悔一辈子;对牛弹琴, 悲哀的不是牛, 而是你这个弹琴的人, 因为你比牛还要笨嘛。

——龟兔赛跑中乌龟的成功, 是讲给弱势群体听的, 不是对企业家讲的。我们必须要做兔子, 不能做乌龟。如果兔子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改正了错误, 那乌龟怎么比呀?一万只乌龟也比不了呀!什么“三个臭皮匠, 赛过一个诸葛亮”, 荒唐呀!三万个臭皮匠, 也赛不过一个诸葛亮呀!

真实, 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但又是每个人都最难做到的。他做到了。

从另一方面讲, 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系统历来固囿于传统美德, 我们安稳, 知足, 或在自我麻痹中过日子, 往往忽视或听而不闻甚至敌视那些新鲜的不同的声音。如果这个声音如此犀利, 振聋发聩, 如此反其道而行之, 如此颠覆我们固有的理念, 那么, 我们可能从麻木中醒来, 反思和审视我们的过往和现在。就如同严介和在教育、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指点江山, 惊醒或疏解了一部分麻木或压抑的人群。我们的确应该审视我们自己或周围那些自欺欺人的东西了。

严介和对“狂”有自己独特的注解——“狂”就是要创新, 破坏固有的规则, 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模式。

狂是表象, 不是市侩的俗气, 更意味着底气和胆识, 意味着他以持续不断的激情, 用语言风暴引发思想的波澜, 在质疑和争论甚至攻讦中推进社会人文和经济发展。从这方面讲, 他的狂, 恰恰是他对大众最大的贡献。他自己也预言般断言, “今天的激情, 会成为终生进步的阶梯。”

内心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诸多遗憾

独立完整的人格, 构架了强大的内心;有强大的内心, 方可临危不乱, 处变不惊, 荣辱两忘。

从1996年开始, 严介和就以“BT” (企业先垫资建设, 再移交政府, 最后由政府短期内分期付款) 为主要业务开展模式, 以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递进, 承接千亿之多的工程定单。截至2005年, 其手里已握有2700亿定单, 这相当于中部地区二十个城市的GDP。

1998年12月, 他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授予“光彩之星”称号;2001年5月, 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4年3月, 被授予“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奖章”;媒体对则冠以“中国最大的包工头”、“黑马富豪”等称谓以褒扬。但, 这一切都在2006年太平洋资金风暴后, 戛然而止。

2005年, 素来招人眼球的《胡润百富榜》公布, 名不见经传的严介和登上了显赫的榜眼位置, 大众包括大量媒体都对这位突兀奔出的财富黑马, 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和探寻欲望, 并对其发家途径和创富模式做了诸多详尽的梳理。而严介和在此之前惯用的“通过给政府放贷的方式承接项目并通过项目经营回笼资金”的模式开始引起质疑, 甚至广泛诟病, 而严介和通过其独特的操作方法整合收编的70余家国有企业, 此时亦受到媒体关注, 而关注的最终结果是, 太平洋急速扩张后资金链断裂的巨大潜在风险成为冷冰冰的现实。随着各大商业银行在媒体提示之下的疯狂挤兑, 严氏及其太平洋建设一度陷入最为窘迫的境地, 演绎为2006年中国商业界最为悲情的故事。

业界都在猜测, “严介和栽了”, 栽得元气大伤, 一病不起, 呜呼哀哉。人们等待那个被打垮的崩溃的痛苦至死的严介和出现, 但事实总是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他面对记者, 轻描淡写地表示, 欠债不是太平洋欠的债, 是其所担保的企业的债务, 而且欠债早就还清了, 现在的太平洋建设是零负债。他撇着嘴角冷笑, “才几个亿的负债?真是笑话。太平洋这么大的规模, 才几个亿?”

他知道, 2006年的这场风暴是一定要来的, 而太平洋建设一定会转危为安, 屹立如磐石,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汶川地震是8级地震, 太平洋在2006年应该是18级地震, 现在应该说更稳定了, 太平洋在零负债的基础上, 稳扎稳打嘛。”

严介和同时表露, 坎坷遭遇是企业成长的必然环节, “无所谓”, 而且从长远来看, 也未必是坏事, “正好让太平洋做一点减法, 太平洋做了这么多年的加法, 做完减法我正好可以平平安安地退出太平洋, ”另外, 通过此番风暴, 也让太平洋团队得到了锻炼, 让太平洋的资产获得了重新的洗牌, “这是非常好的。”“如果太平洋是脆弱的, 在这场风暴中死掉了, 那么, 这个伤害就大了, 如果说没死掉,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是一次洗礼, 血与火的洗礼, 正可谓‘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太平洋从大名鼎鼎到臭名昭著, 又到今天的山重水复、峰回路转, 这就是企业的一生, 也是人类的一生, 酸甜苦辣、成败荣辱, 都经历了, 而且始终不倒,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好的企业, 这就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家。”

尽管媒体对太平洋以及严氏本人尤其在2006年的伤害特别巨大, 但严介和仍旧表示, 他需要对媒体表示感激。“很多丑事我是一丝一毫都没有的, 但我还是要感恩媒体, 就当作免费广告了嘛。没有绯闻能叫明星吗?负面新闻有传播性, 就让他传吧。既要感恩赏识你的, 更要感恩谴责你的人。赏识让我们成长, 谴责让我们成熟, 赏识是给我们的阳光雨露, 有利于我们成长, 谴责是给我们的寒风冰霜, 有利于我们成熟。”

经过这次太平洋风暴, 严介和预言, “领袖的时代会过去, 团队的时代要到来, 做总量的时代也要过去, 做质量的时代已经到来, 太平洋快速成长的时代过去了, 健康成长的时代已经到来。”

阳光后, 他有怎样的月夜

老子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万物都是正反两面和谐统一, 平衡为一体。有阳光, 便有阴霾;有天地, 日月, 寒暑。

从思想到行动, 从做事到做人, 从工作到生活, 从理性到感性, 人前到人后, 这位最优秀的企业家展示给我们的, 永远是洋溢的激情, 睿智的思维, 奔腾的语言, 精神饱满, 气宇轩昂;但灯光下, 却看到他已然满头白发, 时光已漠然在这个人身上涂抹上了岁月的沧桑, 在他辉煌与力量背后, 是否亦有淡淡地隐痛或悲伤?或者哪怕是一点点的无可奈何?

在中国传统和改革的夹缝中, 在复杂的人文和世态中, 在开创财富王国和自我价值的过程中, 如何选择, 如何取舍?这似乎是每个企业家都曾面对的问题。但智慧如他, 自己搭建了一座在财富和良心上达到平衡的桥梁。他说, 平均主义是死亡主义, 改革就是破坏, 创新就是违规。在道德与财富的模糊处, 无路可走, 也要创造一条路走, 无处可逃, 便另辟蹊径。

在高速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 “我的心中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那是绝对不能超越的。对一个道德坚守者来说, 道德有时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面对国际财富大鳄和国内富豪纷纷捐款或成立慈善基金的风潮下, 他颇有微词, “盲目的捐赠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国家的竞争也是企业的竞争, 如果企业都裸捐了, 国家还有希望吗?”这论调无疑让我们普通大众听得瞠目结舌, 看似荒谬但又颇具道理。

他对于如何运用与分配财富有自己的看法, 他要带着员工致富, 将企业超过一半的利润发给员工。“企业交税, 慈善应由民政部门去统筹, 什么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就是把企业做得更大更优, 多吸纳就业, 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就是最大的慈善。”严介和在自己掌舵的企业中, 用一个企业家赤裸裸的良知演绎了“善待员工”、“厚待员工”到“厚侍员工”的精彩三部曲。

他对自己少年时代的贫困和企业成长中的苦难, 体会深入骨髓, 时时不忘是苦难成就了他的现在。在荣光的背后, 他亦自叹自怜, “当我们承受委屈的时候, 我觉得是应该的, 谁叫我们比别人的承受能力要强呢!如果这个委屈给了普通的人, 他有可能承受不起, 也是不公平的。所以, 这个委屈给我们是公平的。”

为什么自己既是最可爱更是最可怜的呢?“和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没有什么两样, 当我们可怜身上衣正单的时候, 心忧炭贱愿天寒。我们属下的企业, 不就是老人手中推着的一车焦炭, 冰天雪地的天气那么冷, 老人还得暗暗的祈祷, 你能不能再冷一点, 只要不把我冻死, 不就为了这车焦炭卖出一个好价钱吗?那么企业心态和卖炭翁有什么两样呢?怎么样去奉献自己的企业, 全身心的投入, 置身世于度外的, 应该是这样的。”

从上了胡润排行榜以后, 媒体上充斥着对他财富来源的质疑, 他说, “商人商人, 就是处处受伤的人。”

甚至, 他痛苦的原因还有一个是, “自己的过于优秀”, 他屡次表示, 我这个人有弱点, 我的弱点就是我太优秀了。他渴望, “说平常人的话, 过平常人的生活, 保持平常人的行为风格。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在对待感情和利益上, 他表示, 没有永久的感情, 唯有永久的利益。在年轻时, 他曾为悟到这个社会现实十分痛苦。既然永久的利益是硬道理, 那么关于才德的思考, 也就顺理成章了。“没有才华就不谈道德, 才华是道德最重要, 也是必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内心舍去它的时候, 却异乎寻常得想得到和拥有, 道德就是这么个东西。他说, “我最在乎的是道德的理念, 只有道德能打败我。”他坚持的道德底线是, 用心讲话, 讲真话, 做阳光下的人物。

他强大的内心或许有模糊而斑驳的缺憾, 这成了阳光后的月夜。在月朗星稀的夜晚, 他或许一缕一缕梳理自己的内心, 或充盈着淡淡伤悲, 或抚摸着丝丝隐痛。但正是这些缺憾, 使这个人更立体, 更真实, 这缺憾本身, 便是一种完美。

人生, 是一种轮回

他始终有“好为人师”的情节, 这个几代教书育人的家庭, 赋予了他骨子里的清高和济世的情怀。2007年底, 严介和对媒体发布消息称, 自此其本人将完全从太平洋建设集团管理岗位正式“退休”。

2006太平洋风暴使他深深反思, 什么才是更为稳妥的利人利己的企业经营构架和发展模式?自己拥有的是什么, 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三十年“政、商、学”的丰富阅历、智慧和经验是自己独特的, 不可复制的财富, 如何将资源、智慧、资本有效互动整合, 为社会开创一种新的模式呢?

很快, 在太平洋风波平息后的月黑风高立马横刀之际, 他完成了一个优美的转身, 当年的中学老师, 转身成为企业教父。

2007年, 严介和在北京香山顶上“登高一呼, 众山响应”, 高调宣布成立“华佗论箭”, 让企业家们带着问题来, 带着答案走, 带着问号来, 带着叹号走。短短两年多的时间, 他的周围就聚集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企业家。在严介和搭建的“资源、智慧、资本”三资 (智) 平台上抱团取暖, 通过“虎狼结亲”、“马牛结盟”等独特的方式, 使很多企业走出了困境获得了发展, 更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同时严介和的事业和德操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直言要超越美国麦肯锡的“华佗论箭”悄然诞生。

“资源用智慧优化, 资本用智慧放大”。在严介和看来, 企业无论是有资本无资源, 还是有资源无资本, 能解开困局的那把钥匙叫做“智慧”。华佗论箭, “旨在与国外大企业相抗衡, 为全国各地政府招商引资, 推进项目落地。”

他一向崇尚“流动”的理念,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智慧、资本、资源三者互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系统, 这种独特的思维模式, 令人耳目一新, 在中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没有先例可循。

似乎很多异想天开, 奇思梦想在他这里, 总是很快变成现实;在三十年的人生履历中, 他那书香门第, 育人子弟的情怀时不时缠绕在飞速创富的过程中, 太平洋风波, 是一场危机, 但对于严介和来说, 更像是一场解脱。他终于可以“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梦想总是可以照进现实。

华佗CEO论箭迄今为止, 已经举办了几十届精英论坛, 李肇星、龙永图、牛根生、马云、于丹, 等等, 都出现在华佗CEO论箭讲台上, 为企业老板们破思路, 开视野, 指迷津。

2009年他倡导主办了“中国企业领袖三峡行”和“井冈山十月论坛”。2010年4月份倡导主办了“中国首届新江南新经济论坛”, 旨在“资源·智慧·资本”的平台上, 促进双方“聚为台、合为赢、赢得共赢”。

2010年12月, “中国商界领袖小平家乡感恩行暨首届中国新经济感恩论坛”系列活动在四川广安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感恩时代、想念小平、厚侍员工、富民强国”。李肇星、姚景源等政商学界大师率近千名受惠改革开放的企业家齐聚广安。

2011年2月, 严介和带领“华佗论箭”、“郑和舰队”在“中国商界领袖美国行”活动中, 考察了华盛顿、纽约等美国城市并在哈佛大学、沃尔顿大学发表演讲, 与前总统克林顿等进行经济交流和磋商。“这次活动通过增加了解、增强理解、化解误解, 促进了中美政治互信、经济互动、人文互融。”

在严介和看来, 单单答疑解惑、传道授业已不能解决目前成长型民营企业最终出路的问题。在每次“论箭”之后, 他更多的工作是千方百计地引导企业家们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沉淀。

“资本用智慧放大, 资源用智慧优化”, 这才真正是所谓智慧产业化的精神内核。

他推崇才华和个性, 而现在的教育体制已经严重压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创造性、智慧、聪明度都让他失望, 于是一个颇具创新和挑战意义的助学项目将在全国展开。严介和透露, 他将在一百个城市投入一亿元人民币设立“个性奖学金”, 根据学生的个性、才华、聪明、善良、健康度等, 每年为每个城市评选出的一百名学生每人提供一万元的奖学金。今年9月实验点将在严介和所崇敬的大文豪韩愈的故乡, 河南孟州展开。同时其中一些学生将会成为今后其创办的商学院的储备人才, 重点培养。

“我祖祖辈辈是教书育人的, 没想到我变成商人, 做了20年的商人, 当我再回到办教育的时候, 我终于走出了异常, 也成为了超常, 回归了正常。”

他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独特的矛盾体, 如此圆融地整合在一个人身上, 因此, 他从来不缺崇拜者, 因迷惑而孜孜不倦地探寻者, 内心不平衡而咄咄逼人的挑刺者。

以一种能产生轰动效应的表达方式, 用对中国业界颇具冲击力的话语权, 践行了三十年的创业风雨, 这背后, 他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为了钱吗?按说他的财富早已远远跨越了“钱”的范围, 所以, 即便挥金如土, 也恐怕不能从中找到丝毫快乐。为了权吗, 他说过, 我了解政治, 但不会参与政治。为了名吗, 似乎有一点可能, 他说过, 我就是一个追名逐利的人, 更看重名一点儿。但, 留个什么名, 是个问题。

名垂千古, 还是遗臭万年?这都是个大大的名。但用简单的名垂千古抑或遗臭万年来界定严介和, 似乎都显得武断而粗暴。那, 他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孜孜不倦在事业上的身体力行, 对主导话语权多年不变的激情?

他说了, 生命因热爱与付出而美好。

在太平洋重组国企的阶段, 他遭到很多非议, 被某些人无端指责为转移国有资产, 他不平, “太平洋重组的这么多企业, 应该都是烂企业, 政府都知道, 也是没人要的, 零竞争。收购它们, 我没花一分钱, 但整合它们, 我却付出了很多。”

“一个人如果能做企业家, 四点要素是必须具备的。第一是智商, 第二是丰富的阅历, 第三是苦难的经历, 第四是奉献的品质。”

“人生最终成败, 往往取决于胸怀和境界, 脚走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 眼光到不了的地方心梦可以到达。”

“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既要感恩朋友, 又要感恩敌人, 既要感恩君子, 又要感恩小人, 遇上君子要开心, 遇上小人也要开心, 君子让我们成长, 小人让我们成熟。”

“一个人钱少叫金钱, 钱多叫钞票, 再多叫货币, 不知有多少了叫人民币, 人民币是人民的, 把钱都变成人民币就是成功。在巨富中死去, 是一种耻辱, 是因为没有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思维围绕钞票转的人叫资本家, 是钞票的积累;围绕企业转的叫实业家, 是能力的积累;围绕社会转的, 叫企业家, 是形象的积累。真正的企业家, 干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自己的事, 仅有利于自己不利于社会的事我是不干的。我敢爱敢恨, 爱憎分明。我是在由实业家向企业家迈进的路上。”

他一步步地实现个人价值, 并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 凸显强大的社会价值。

但这是终极目的吗?

去年, 他出差的飞机票就有五百多张, 睁开眼工作, 闭眼睡觉;思考, 永远是在万米的高空。

他把厚重的思想承载在单薄的尽管依旧走路生风却渐趋衰老的肉体上, 马不停蹄, 永无止息。

他说:当我生命划上句号时, 不论成败。我能够留下自以为不朽的灵魂和思想。

或许, 这种疯狂挥洒自我智慧, 成就自我价值的历程, 就是最适合他的一种生存方式, 如那株疯狂生长的野草, 风剑霜刀, 也是快感;挥洒光热, 也是满足;他就以这样一种肆意的姿态, 以这样一种唯我的方式真实着、生存着、幸福着......

如果剥夺这种方式, 他, 也将不再是严介和。

01 严介和经典语录

脚不能达到的地方 眼睛可以到达 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 心梦可以到达

02严介和经典语录

委屈中平衡 妥协中前行 虚怀中充实 放弃中收获 谦卑中完善

03严介和经典语录

选择高山 就选择坎坷 选择执着 就选择磨难 选择宁静 就选择孤独

04严介和经典语录

文化是旗帜 老总是棋手 文化第一 老总第二

06严介和经典语录

既然胜券在握 那么接受挫折与嘲弄 便犹如接受 新的荣誉

05严介和经典语录

商人重利轻离别的时代已成过去 当今的商人应该忠孝两全

07严介和经典语录

变味的“真人秀” 篇9

“真人秀”节目带来了收视狂潮,但并不能抵挡外界对它的质疑。很多学者、专家认为“真人秀”节目如今蔚然成风,但很多节目制作水平低、人为干预严重。但笔者认为,“真人秀”节目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个别节目制作人为了收视率去触碰伦理道德的底线,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有些“真人秀”节目在游戏、情节、背景的设置上纯粹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并没有考虑它的负面影响。

1.1内容恶俗,颠覆传统伦理道德

有些“真人秀”节目为了迎合个别观众的低级趣味,故意展现一些低级、恶俗的内容,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

深圳卫视的《来吧孩子》一开播即引起了广泛争议,尽管节目制作方打出了“传递爱的正能量”“为生命加油”等口号,但质疑声源源不断。制作方讴歌生命的创意被部分专家和群众痛斥为重口味、猎奇。“快点出来跟粑粑麻麻见面吧”的温馨,“唉哟痛死了不想生了”的呻吟等语言的交织,剖腹产手术中带着胎盘和脐带的血淋淋的婴儿等,都被镜头“真实”地记录下来,赤裸裸滴呈现在了电视观众面前,这似乎有点偏离节目本身想要传递的主题意义。

1.2人为干预情节发展,不顾参与者心理感受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自主创新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选择一个城市优越家庭的“坏”孩子与一个农村家庭条件艰苦但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进行角色互换。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但这样一个节目遭受到了铺天盖地的质疑。有公益人士认为,把城市里的“坏孩子”放到农村的艰苦环境区锻炼,这还说得过去。但把农村里的“好孩子”放到城市里去,是为了什么?是告诉他们怎么变坏还是告诉他们农村有多不好,以后一定不要留在农村?更有人质疑说节目编导为了达到效果,会故意编排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情节。

1.3迎合观众,过度暴露

某些节目为了满足观众的窥私欲望,过度暴露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意识。私密、阴谋、欲望都是观众窥探的“重点”,而真人秀节目为了迎合观众,往往在节目中刻意放大这些“重点”,这有违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原则。

2“真人秀”节目缘何“变味”

“真人秀”节目频频触碰伦理道德底线,遭受社会各界严厉批评,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2.1客观因素

欧美国家的“真人秀”节目是建立在其道德伦理及价值观念之上的,其游戏的设置纯粹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并没有考虑它的负面影响。因此,包括《幸存者》在内的众多节目,其竞赛规则多数是鼓励参与者暴露其人性弱点,在游戏中,参与者为了能赢往往会不择手段,甚至相互倾轧、朋友离间、情人反目、仇敌牵手,所有的阴谋、串通、诡计和勾心斗角都是为了在竞争游戏中不被淘汰。这与讲求宽容、合作、和平共处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

在引进欧美节目形式的时候,制片方往往照搬照抄其节目的形式。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在欧美广受欢迎的节目不一定能在中国顺利生根发芽。

2.2主观因素

制作方往往将收视率作为衡量一个节目好坏的标准,因为高的收视率意味着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收视率,制作单位想尽一切方法让节目博取眼球、吸引观众,为达到节目效果百般干涉情节流向以迎合观众。在这个过程当中,制作方往往不会积极主动通过休整节目形式、创新情节设置等方法解决制作过程当中的问题,而是消极对待。

广电总局方面虽然针对真人秀节目颁布“限娱令”,但仍是制标不制本,各种形式的违反伦理道德底线的节目层出不穷。“限娱令”虽堵住某些真人秀的“丑恶嘴脸”,但合理疏导真人秀节目走上健康道路办法尚少。

3“真人秀”节目的健康发展策略

3.1提升内容质量,创意策划

“真人秀”节目在制作初期要仔细策划,若引进西方节目则要积极大胆对其进行“中国化”,迎合中国大众所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绝不触碰伦理道德底线。制作内容要时刻注意积极向上,不能肆意传播不符合伦理道德的思想。

3.2广电管理部门积极引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幻梦游戏,真人登场 篇10

取自英文live action role play的首字母缩写,LARP意为真人动作角色扮演。有人说,LARP是游戏与戏剧形式的融合,其精华之处在于,玩家自行创建主题,并设定独特的规则,以此构建一个虚拟世界,然后玩家本人要塑造符合剧情的人物,并在游戏环境中扮演该角色。听起来,这是一种全然置身其中的感觉,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现年30岁的自由撰稿人莉齐·斯达克是《逃离凡俗闷日》一书的作者,之前她花了18个月的时间参与到以中世纪为故事背景的真人角色扮演游戏“骑士王国”中,这个游戏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了,玩家们聚集的地点是新泽西州斯巴达地区一带的森林。

为了完成这方面的研究,莉齐·斯达克还特地去了北欧体验那里的“北欧前卫艺术LARP”。这类游戏各有主题侧重,有的宗教味浓,有的谈情说爱,有些甚至会探索死亡和迷瘾这类议题。

莉齐·斯达克:LARP有点像临场发挥的戏剧表演,只不过台下没观众欣赏,演员也没剧本可依。或者可以说有点像走进了自己钟情的电玩游戏世界里。

一开始做LARP专题报道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也就是来看看别人怎么玩而已,但发现如此过客旁观并非体验LARP的好方法。LARP的真妙精髓在于亲身参与的那份观感体会,于是我开始投身LARP游戏中,一玩就是18个月。

我绑上白色的头巾以示自己暂时从游戏中抽身,也就是说对于站在我身后的那些玩家们来讲,我此刻是隐形的。

今天我们来到中世纪故事背景的“骑士王国”游戏现场,这是个战斗类游戏,意思就是大家会每月一次定期聚首“酣战”多年,这也是个“泡沫武器”LARP,意味着玩家会挥舞道具武器……

(男人的尖叫声)

莉齐:……大家用泡沫道具武器互相攻击,叫喊着一招一式的伤害威力。你得心算自己的生命值还剩多少,比如说,你目前有10分的生命值,别人打过来并高喊“5分伤害”,你就得在心里给自己扣分了,等扣到一分不剩的时候你就要“登时倒地,不省人事”。

在书中,我极力从不同角度探究LARP现象,所以里面有部分章节我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撰写的。我也探寻了这种活动的历史背景。早在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时代就存在类似LARP的活动,而且这位女王本身也堪称“LARP发烧友”。同时,我还对“游戏耻感”这一现象作了观察分析。有人认为易装扮演游戏角色是种幼稚的消遣,大人也玩这一套是丢人的。但对另外一些也常常随兴易装打扮的人,比如那些狂热球迷,大众的感观又很不一样,这是个有趣的现象。男性角色:10分伤害!

莉齐:大家之所以喜欢LARP是因为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数码化,每月相约聚会一次并且真正待在一起这样的事情已愈发难得。

受访女士:我本身是个律师,参玩LARP已经有八年了,吸引我的是这种活动能让我逃离每天必须应对的凡俗杂务,转身一变成为跟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物。

受访男士:现实生活中我在一家足部护理公司上班,而每个月有一次我会化身为亚历山德里亚之王。

莉齐:有些L A R P游戏跟《魔戒》情节很像,也有一些更接近著名的北欧前卫艺术LARP游戏场景。

北欧艺术LARP更在乎探索某一特定情感或者带领玩家投入一趟心灵之旅。

北欧艺术LARP的一个好例子当数“维罗纳河口”这个以爱为主题的游戏。参玩的各人全程以寻觅爱侣为目的,以跳探戈舞为手段。

真人教学 篇11

谢耘耕、陈虹在《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中指出:“真人秀节目是指由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普通人自愿参加一种活动, 而且参与者要在制作者规定的情境中, 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 具有故事化情节化的特征。”[1]由普通人担当主角的真人秀节目, 不像电视剧里的演员戴着面具示人, 却有着比电视剧更加吸引人注意。

一、国内真人秀节目生存现状

我国的电视真人秀如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开始算起, 发展了十多年了。《生存大挑战》的成功为国内各大电视台开辟了真人秀的道路, 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火爆全国, 随后的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开心辞典》、《幸运52》陆续走红, 真人秀一时间占领了电视圈的各个领域。

选秀真人秀在经历《超级女声》、《我型我秀》等之后, 出现了疲态。随后2010年江苏卫视的大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 由于节目女嘉宾多次语出惊人, 言论大胆, 加上媒体对节目的关注, 创下了4.44%的收视神话。各大电视台随机跟风效仿, 打造自己的真人秀节目, 一时间相亲类真人秀节目有400多档。[2]

相比于之前《超级女声》等表演选秀类节目, 近年来国内的真人秀节目更倾向于给予普通人表现的平台, 一个凸显普通人人格魅力的竞技场。现实生活的热点话题被用作各类真人秀的“秀场”, 将激烈的社会竞争搬到了舞台上。

婚恋类相亲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顺着潮流话题, 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口味, 出场的男女嘉宾大胆辛辣的求爱宣言, 择偶条件细致至身家背景、外貌特征等内容, “炫富”、“拜金”、“屌丝男”等名词一时喧嚣尘土。《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一般来自“女博士”、“女老板”、“女秘书”等具有一定社会刻板印象的行业, 经过精心包装, 亮丽照人。再加上创新的主、副主持形式, 为节目形成了良好的眼球效应。在“意见自由市场”中, 相应的伦理观周到了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审视下, 节目收到了充分的“伦理诉求”的传播效果。[3]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 舆论节目不排斥伦理, 更需要强化伦理诉求。娱乐传播的内容受制于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制约[4]。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往往迎合现代人的伦理诉求需要, 以时下的人们生活的困惑和热点作为节目卖点, 塑造一个个的平民话语人, 为当代人提供解决现实生活困惑的方法。

二、受众对真人秀节目的心理需求

长久以来, 不少专家都在探寻真人秀走红的原因。从真人秀本身的形态来说, 真人秀用纪实性的手法拍摄, 打破了新闻、纪录片等真实的电视节目与电视剧等虚拟的电视节目的界限。真人秀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观众通过投票享有决策权, 让普通人成为主角, 平常人成为英雄, 直接拉进了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免去真人秀节目本身形态的优势, 其长盛不衰的原因更多的是取决于它的受众。受众的心理需求在“真人秀”节目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占了极其重要的分量, 根据电视节目制作原则中的效益原则, 受众才紧握着电视节目的生命线, 尤其是在“文化消费”盛行的今天, 受众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5]。

1、使用与满足理论

从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说, 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 突出受众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 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 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曾将真人秀拆开解释, 指出在真人秀节目中, “真”是特色、“人”是核心、“秀”是手段, 这三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的。[6]

“真”——观众所观看的电视节目往往是经过电视工作的加工挑选和美化的, 人们慢慢对这种类型的节目出现了审美疲劳, 心理产生一种对真实的渴望。真人秀节目的特色就在于“真”, 它采用纪实的手法, 记录普通人的世界。真人秀就是一个虚与实的结合体, 一方面观众可以欣赏有真实感的节目, 另一方面又大可一笑置之, 当其游戏。

“人”——真人秀节目抓住了作为受众的“人”, 都有着一种好奇心和窥探心理。真人秀这种节目形式, 其实满足了人们这种最原始的愿望。以韩国著名真人秀节目《我们结婚了》为例, 该节目真实表现一对假想夫妻的婚姻生活, 受众基于好奇心作怪, 会持续观众节目的走向, 窥看假想夫妻之间各自的小秘密。

另外, 真人秀以普通人为主角, 这样就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受众由于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更关注代表自己阶层的竞争者。[7]

“秀”——真人秀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是以为它介于虚与实之间, 把握受众的“游戏心理”。电视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功能就是作为一种为公众提供游戏的舞台, 真人秀跟一般的电视节目不一样, 受众虽然没有亲身参与, 但是它可以给受众参与的感觉, 这种真实和虚拟的替代对补偿心理失衡起到了很大作用。

2、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

根据拉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 往往通过一个“意见领袖”传播给一般大众。现当代的真人秀节目, 由于节目贴近现实生活, 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 也是在寻找一种“意见领袖”、一种示范模板。

受众对现实生活感到困惑, 往往需要寻求自己的“意见领袖”, 真人秀恰好能够给予这个平台。以求职类真人秀为例, 节目中出色的选手往往能够更好地将节目组、评委所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观众。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塑造出了李宇春这么一个“意见领袖”的形象、“平民变凤凰”的经历, 从而满足受众对改变自己的命运等观念上造成一定的影响。

真人秀节目可以提供给受众一种人生场景, 一种受众可以用来自我套用、自我共鸣的心理评价体系和参考框架来引导受众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8]用这样的方式来给受众塑造“意见领袖”, 进而实现受众对自我观念和行为的协调和规范。

三、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及电视制作的应对策略

有欧洲媒介学者称:“真人秀看上去已经成了挽救电视的灵丹妙药。”[9]但是纵观我国目前各大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 近70%都照搬西方等国家, 缺乏本土化创新节目。

一个好的真人秀节目, 首先应该是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的。一个让受众看了有亲切感, 有共同感、有实在意义的“秀场”。受众的心理需求强弱决定一个真人秀节目的寿命。因此, 制作电视真人秀, 首先要了解当下的受众需求。以中央电视台为例, 装修类真人秀《交换空间》迎合了当前房价过高, 年轻一代购新房时倾向户型小、装修实惠但又不乏时尚的特点, 实用性和观赏性俱佳, 虽然也是仿造外国栏目, 但是结合中国现状, 广受好评。

另外, 中国电视制作在学习西方制作模式的同时, 应该注重学习西方节目产业化运作的特点。以《美国偶像》为例, 在前四季的节目中, 广告、唱片、纪念品、门票等方面全球收入高达9亿美元。[10]国内的电视节目依然处于“个体化”经营模式, 若能产业化扩大发展, 为其可持续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加强受众的全面参与度, 国内现在大多的真人秀节目的一般形态是, 观众片面参与。若能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提高受众的替代感, 增加真人秀节目中的“真”, 让观众在内心中改变“这只是一个游戏”的心理状态, 势必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爱戴。

摘要:源自西方, 在中国得到本土化发展的真人秀类型节目, 近年来经久不衰, 有越行越盛的倾向。本文主要从真人秀受众的心理出发, 分析真人秀节目吸引受众的魅力所在, 涵盖受众心理分析及其真人秀自身特点等因素, 以揭开真人秀节目长盛不衰的奥秘。

关键词:真人秀,受众心理,伦理诉求

注释

1[1]谢耘耕, 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E J].新闻界, 2006 (2) :8—12.

2[2]丘雅.从《老大哥》看跨国电视真人秀的打造[J].域外视野.2011NO04

3[3]许莹.真人秀节目“伦理”与“效应”的辩证思考[J].东南传播2011年第十一期 (总第87期)

4[4]邓明瑛.传播与理论.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5][6]第八代导演搜狐博客.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http://liangdd.blog.sohu.com/6080543.html

6[7]人秀节目的受众分析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12/05/content_5438207.htm

7[8]侯旺.受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心理需求与满足分析[J]2004年04期.

8[9]罗明主编:《电视媒介的市场对策——中国电视经济节目运营》, 人民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

上一篇:林木扦插技术下一篇:胎儿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