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漫产业差距

2024-08-01

中日动漫产业差距(精选3篇)

中日动漫产业差距 篇1

一、我国动漫产业的尴尬处境

1、国家政策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影响

在2004年之前, 我国的动画仅仅是电影以及后来的电视的一个片种, 甚至是电影、电视“儿童片”的一个“次片种”, 因而在整个影视领域中处于常常被忽略的边缘位置。

2004年2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布, 是我国动漫产业“升温”的开始。2004年4月, 国家广电总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国产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创作方向、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无疑, 这些政策的出台, 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家政策对动漫产业的支持, 使得我国动漫产业在数量上达到了空前的积累。可是数年过去了, “产值”的飞跃却迟迟不见动静。国产动画片在大多数人眼中依然是“小孩子玩意儿”, 动漫产业依然呈现出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 恰恰是因为一些现行的政策、措施阻碍了动漫产业的升级。

由于动漫被定位为“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性质的产品, 大多数动漫作品都只能在儿童台播出。未成年人缺乏独立的经济能力, 无法形成强有力的购买市场, 所以儿童台拥有的广告商少之又少, 经济效益低下, 生存环境恶劣。由此看来, 动漫作品根本不可能卖出理想的价钱。没有好的收益, 就更加做不出好的作品, 没有好的作品, 就更难有好的收益。问题看似简单, 却难以解决。

2、好看的动漫≠赚钱的动漫

“根据有关调查, 在我国青少年喜爱的影视动漫作品中, 日本占60%, 欧美占29%;最受欢迎的20名卡通人物中, 中国只有孙悟空入选, 其余均为美、日、韩卡通明星。”

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动漫作品不被青少年接受, 更意味着我国的未成年人耳濡目染的东西中已经鲜少有我国的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 更多的是受到日本、欧美的文化熏陶。

那么为什么我国优秀的动漫作品这么奇缺呢?

一个动画制作者这么说:“其实这个时代的动画制作者, 自己大多也在看日漫、网络小说, 什么剧情受欢迎, 大家都清楚。但是知道归知道, 制作归制作。可以无奈地讲, 那些受欢迎的剧情, 不是不能做, 而是不敢做。因为做了全是浪费, 往往因为观众可能是小学生而根本不能通过审批。”这就不难看出问题的所在。归根究底, 还是政策和环境以及人们固定的思维模式制约着我国动漫制作的内容。

国内的动画创作氛围和大多数国人的观念都导致了, 无论再多开设几个卡通频道, 最后也只能变成少儿频道;所能播出的动画片教育性总要远远大于娱乐性, 不管人们爱不爱看, 不管会不会有人看。而好看的动画片总是无法创造好的收益, 没有一家电视台会购买, 会播出。那么谁还愿意费劲做出优秀的作品呢?

二、他山之石:简析日本动漫产业

日本是个全民动漫的国家, 在公交上、地铁里到处都是捧着漫画书的人。且日本动漫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都是超强的。“据统计, 世界上大约有68个国家播放过日本电视动画, 40个国家上映过其动画电影。”在英语里还衍生出新词“Japanimation”, 也是特指日本动漫。日本动漫之所以如此成功, 与其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2006年4月28日, 时任日本外相的麻生太郎建议日本积极开展“动漫外交”, 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 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

为了扩大日本动画在国外的影响力, 日本外务省曾拨款24亿日元从动画制作商手中购买播放版权, 将这些动画片免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通过这种手段, 让别的国家的民众开始接受日本文化, 并对这样“免费的午餐”形成依赖性, 再以低价销售, 然后慢慢提升价格。

在日本, 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先在报刊上连载动漫故事, 根据其受欢迎程度决定在某个细分市场出单行本, 单行本热卖后再进入动画制作, 并带动相关产品乃至于电影、电视、主题公园、网站资源等的发展。

在这个从基层到终端的产业链条之中, 每一个环节制作公司都是紧密相连的, 每一部好的作品都经过了市场的一步步淘汰和一步步选择。这样做出来的东西, 才能够打开销路, 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三、差距分析:如何借鉴日本经验?

1、先漫而后动——改善动漫产业链

我国老一辈漫画家庞邦本说:“通过畅销漫画改编动画是理想的安全投资, 先漫后动的模式可以实现市场预期利润, 降低投资风险, 世界漫画大国莫不如此。”“原创漫画是动画和游戏的基础和本源, 没有欣欣向荣的漫画难以改变当前后劲乏力的状态。”

的确, 我国的动漫产业严重缺少漫画生产环节, 刊登国产原创动漫的期刊杂志少, 而创作动漫的人才也少, 很少有动画公司会在原创动画剧本这一块留出位置来。没有漫画做市场的先行者, 就无法了解受众的需求。市场表明, 现代人需要的动漫已经不仅仅是娱乐大众的生活“调味剂”, 更需要可以渗透人们生活, 折射生活哲理, 或与之人生观相契合, 或可改变其人生观的“深刻”的动漫。我国的动漫却两眼一抹黑, 经费本就不足, 还不顾市场需求, 凭着一小部分人的感觉就直接投入到动画的制作中。也就是说, 在我国, 不是市场左右片子, 而是片子左右市场。

2、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日本的制片人培养模式的研究, 不难看出我国对动漫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之处。

首先从创意上来说, 在我国高校的大多数动漫专业课程中, 所教授出的都是技术人才和画工精细的人才, 而这类人才就算再多, 所创造出的作品也都仅仅是一个缺乏灵魂的空壳。其实我国近几年已经开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招收员工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注重其创新能力, 相信最终我国的动漫教育也能够完成从培养专业“制造”人才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转变。

其次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来说, 我国的动漫产业一直以来所需要的都是一种具备优秀投资者的眼光, 又懂得经营、懂得营销的“项目负责人”。“有人认为, 500多集动画片的积累加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就了‘喜洋洋’的成功, 事实上, 这些都是表面的,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营销。”由此可见营销对于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控制经费的前提下做出好的作品, 又能够漂亮地把它推销出去, 以此来获得利润, 将成本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试图通过对日本动漫产业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研究和比较, 找出中日动漫产业之间的差距, 希望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国动漫产业,日本动漫产业,产业链,制片人

参考文献

[1]吕江, 黄天来.中外影视动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2]盘剑.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3]郝振省, 魏玉山.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0.

[4]黄鸣奋.新媒体与泛动画产业的文化思考[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9.

中日动漫产业差距 篇2

关键词:中日,动漫产业,发展

近年来, 动漫产业逐渐在全球经济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其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及可观的利润, 被称之为新兴朝阳产业。日本被誉为“动漫王国”, 其动漫产业已经成为第二大产业支柱, 其动漫产品占据世界市场的一半以上, 与之相比, 我国动漫产业刚刚起步, 近年来虽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诸多方面仍不成熟, 与日本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借鉴日本经验, 大力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日动漫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 中国动漫发展历程及特点

总体说来, 我国动漫经历了初创期、黄金时期、低迷期及崛起期四个阶段, 20 世纪40 年代, 我国动画创始人“万氏兄弟”创作了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 在世界电影史上引起较大反响;建国之后, 动漫产业获得较快发展, 60 年代创作的《大闹天宫》可谓是当时国内动画的巅峰之作, 一直到80 年代, 我国动画的内容及艺术性都超过了同时期的日本及美国, 经典作品有《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但是80 年代后期, 我国动漫产业进入低迷期, 原创作品非常少见, 我国成为最大的动漫加工制作基地;近年来, 我国动漫产业开始复苏, 但其他国家的作品开始蚕食我国市场, 诸多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动漫事业, 打响本土动漫保卫战。然而现阶段我国动漫产业优秀的原创作品很少, 很多作家倾向于模仿甚至抄袭日本动漫情节;再者, 我国目前对于动漫产业的发展投入资金不足, 诸多动画发行都在亏损, 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高额的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没有资金支持, 动漫产业难以有效发展。

(二) 日本动漫发展历程及特点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可以被分为六个阶段, 首先是1917 年到抗日战争结束期间, 日本动漫以世界名著为主题转化为宣传日本军国主义;1945-1974 年, 一些创作者鉴于战争教训, 开始关注反战题材, 其中有优秀作品如《太阳王子大冒险》, 也不乏失败作品, 如《无敌铁金刚》等;1974 年之后, 日本动漫迎来题材确定期, 《宇宙战舰》的上演确定了动画和卡通界限, 涌现出诸多优秀作品, 如《一千年女王》《机动战士》等;80 年代后, 人们追求视觉享受, 这段时期的日本动漫在画技方面有了较大突破;80 年代末到90 年代初期, 日本动漫进入成熟期阶段, 诸多作品获奖;1993 年至今, 是日本动漫的风格创新期, 凭借完善的技巧和精巧的构思, 给观众带来诸多全新的感官体验与冲击。日本动漫具有精细、创意和想象力丰富、人物或场景造型新奇又富有震撼力、人物个性鲜明等特点, 题材涉猎广泛, 体育、侦探、情感等都被囊括其中。

二、日本动漫产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优势在上文中已经有所涉及, 可看出日本动漫产业的产业链已然形成, 如《宠物小精灵》逐渐由漫画到动画到掌上游戏, 并由此衍生出动漫电影、玩具等一系列产品, 为日本创造了近1 万亿日元的效益;另外, 日本动漫产业有着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日本政府在动漫人才培养方面非常重视, 给与了诸多政策支持, 培育出的动漫人才更加专业;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其获得成功的优势条件, 当前的日本动漫行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二大产业支柱, 为扶持其发展, 日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并为之设立460 万美元的小型基金, 以此扶持小型动漫的发展。

日本动漫虽发展成熟,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基础工艺外包, 正逐渐空洞化, 劳动密集程度高的工作向劳动密集的国家转移, 这样会导致人才后备支持方面出现问题;其次, 日本在动漫方面的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 人员流失量较多, 负责制作和投资的往往不是同一家企业, 很多规模小的制作公司没有投资的财力, 很多动漫工作者收入较少, 一些动漫赞助商提供的资金经过层层关口之后到制作公司已经很少, 造成大量人员流失;再就是在动画三维时代的到来, 使得之前诸多小作坊式的经营面临困境, 怎样提升年轻人对3D的制作兴趣成为一大问题。

三、我国动漫产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动漫作品受众面较广,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在漫画书中寻找乐趣, 成年人则可以在动漫作品中寻求张扬个性的理想;动漫创作机构逐渐完善, 近年来呈现出较为活跃的势头, 2010 年全国已有动漫产业园及基地已经超过30 余个, 动漫机构众多;另一方面, 政府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也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然而目前动漫产业发展缺少专业人才, 这直接影响到期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动漫企业约有6000 余家, 动漫从业人员多位后期制作方面, 人才结构存在严重矛盾, 且高学历人才较少, 地域分布不均, 精通动漫产业的高端综合性人才更是非常匮乏, 尤其在策划、营销方面人才较少, 成为制约我国动漫发展的关键;另外, 动漫产业链不完善, 当前我国动漫产业仍处于探索期, 产业链不完善, 对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盗版现象日益严重。

四、中日对比下我国动漫产业未来发展路径

(一) 构建动漫产业链

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 完善动漫产业链, 首先应着手开发相关的衍生品, 如相关的图书、模型、服装等;其次, 应进一步优化产业链, 学习日本经验, 将主要精力放于高附加值的动画形象设计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 将低附加值的劳动外包;另外, 应当切实提高动漫产品质量, 以全身心的热情投入, 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 不断提升动漫品质。

(二) 打造我国动漫品牌

首先, 要调整产品风格, 真正可以打动观众的是动漫作品的内容和精神, 因而作品必须扎根民族文化, 在其中寻找教材并持续创新, 还要充分考虑国外观众的口味, 使我国动漫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另外, 应当注重打造精品工程;再者, 应建立保护品牌意识, 做好品牌管理和利用的同时, 加强品牌保护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 培养动漫创新人才

动漫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 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培养动漫创新人才, 是我国动漫产业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动漫师资力量是人才培养的首要条件, 相关教育应当以专业教师为主, 有着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为辅, 皆应具备符合动漫人才所需的专业素养, 因此首先应当建立高水准的师资队伍, 不能只看学历, 还应关注其实践经验;其次, 应当从这批教师中筛选年轻人才送到国外学习先进的动漫知识和技能;另外,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重视, 应当以是市场需求为导向, 切忌将课程设置的过多过细, 同时要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应采用特色教学方式, 倡导开放、交互式的教学方法, 积极促进国内外动漫教学和艺术的交流, 还可成立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社团组织, 建立以产学研相结合的互补教学模式。

总之, 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 应在实际项目的发展中探索创新, 关注文化传播, 重视人才培养, 带动衍生品行业的发展, 并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为动漫产业提供政策保护, 真正实现其高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柯, 金春.日本动漫产业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5) .

[2]戢桂荣, 任毅.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及其当下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2 (05) .

[3]苗丰.日本动漫产业配音组织的协调机制及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06) .

中日动漫产业的发展特性比较分析 篇3

一、中日动漫产业的发展概况

(一) 中国动漫产业已初具规模

从20世纪20年代中国第一部娱乐动画片《大闹画室》到其后的半个世纪, 我国动漫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学派”。进入21世纪后,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迅速, 2004年动漫业总产值一共是117亿元, 拍摄动画片29000分钟;2005年, 总产值是200亿元左右, 同比增长约70%, 与此同时, 2005年民营企业生产的动画片产量占到了全国市场的2/3以上[1]。

截止2006年底, 我国动漫企业达5473家, 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 在校学生46.6万人[2];在建的动漫基地已经有20多个;因动漫产业带动的衍生产品年收益额, 文具为600亿元, 儿童食品为326亿元, 玩具为200亿元左右, 儿童服装的销量超过10亿件, 市场规模达900亿元, 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的销售额达100亿元[2]。

(二) 日本动漫产业引领国际市场

在美国, Manga一词专指日本漫画, anime专指日本动画[3]。素有“动漫王国”之称的日本, 是最近十余年崛起的动漫产业大国。据统计, 日本动漫产业已占到世界动漫市场的60%, 其国内动漫市场的年收益高达4万亿日元 (约合364亿美元) , 出口额约为7600亿日元, 目前动漫产业已位居日本国家支柱产业的第三位[4]。

2005年, 日本共拥有漫画周刊和半月刊78种, 月刊2246种, 每月出版单行本约300种, 全年漫画相关书籍销量超过35亿册, 占总的书籍销量的45%[3]。据统计, 自1984年以来, 日本漫画杂志的总发行量一直在10亿册以上[4]。

日本的动漫业是一个集动画、漫画、电影、图书、音像制品、消费产品、特许经营、形象出租等一体的产业链。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 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及其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 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据称, 日本漫画业每年的利润都在6000亿日元以上。同时, 在日本动漫是老少皆宜的娱乐消费, 动漫消费者平均年龄是32岁[5]。

二、中日动漫产业的发展特性比较

(一)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特性

1.产量持续升温, 播出平台渐阔

进入21世纪后, 我国动漫产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为了迎接外来的挑战, 加快了国产动漫的运作经营步伐, 使得我国动漫作品满足了各级电视台“黄金时间档播出国产动漫品”的基本要求。仅2006年一年, 国产电视动画片产量超过8.1万分钟, 与此同时, 动漫产品的播出频道日益增加, 如北京动画上星频道2004年9月10日开播, 湖南金鹰卡通卫星频道10月28日开播等[6]。

2.产业化运作意识增强, 产业链延伸

产业化运作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必然, 而产业链的延伸是产业后续发展的资金来源。在全球经济的催促下, 中国企业开始重视产业化经营及产业链的延伸, 并立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链。例如, 以三辰卡通集团和宏梦卡通公司为代表的企业, 开发出一系列动漫产品, 以娱乐的表现形式体现教育的内容;以环保为主要内容;在网游中加入教育等, 打造出一条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科学生态产业链, 且形成以卡通造型为龙头, 跨行业的艺术形象-商标品牌-生产供应-营销整合的产业模式。

3.动漫展会逐步兴起、规范

2004年以来, 国内的动漫展会日益增多, 不仅展现了我国动漫的特色, 且为我国动漫产品拓宽了市场, 塑造了我国的动漫品牌形象。2008年1月6日, 以动漫形象授权与品牌营销为主题的中国动漫产业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这是国内首次以动漫形象授权为主题的高峰论坛。2008年1月14日, 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学生优秀动漫作品在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开幕。这些人气旺盛的动漫展会都是有相当规模的, 表明我国动漫正在逐步规范和有效的健康成长。

4.海外经营理念不断膨胀

加入WTO, 意味着企业不仅要从事国内贸易, 还要发展海外贸易。企业要想拓展业务及持续发展, 必须立足全球, 具有海外经营的信念和行动, 否则会被全球经济的大浪冲垮。以我国的三辰集团为例, 2000年6月在海外发行了《蓝猫淘气3000问》, 启动了国际版权贸易, 并成功开发了《蓝猫淘气3000问》系列配套VCD、电视播出配套图书、《星际大战》卡通图书等, 同时也与新加坡文具开发商合作成功开发40余个品种的文具产品, 截止2005年年底, 其招牌产品《蓝猫》系列已经销往15个国家和地区[6]。

(二)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特性

1.高质量的制作队伍, 创意新颖的动漫作品

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功离不开两个基本因素:优秀的制作队伍, 这些著名的动漫家把动漫理念有效地传达给了读者, 使动漫作品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艺术欣赏形式;日本的动漫画家不仅以创新的动漫产品影响了日本人对动漫画的态度, 还以他们所富有的创新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的节奏, 使得动漫作品极其新颖、时尚, 并能够在市场上长久立足, 永不褪色。

2.日本的动画产业与漫画产业协同默契

由于漫画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受众广的特点, 在日本, 动画有着以漫画为底蕴的特殊一环-漫画是原创动画产业的上游, 同时与动画互为衍生产品, 共同协调发展, 这正是日本“动漫王国”一词产生的本源。

3.完善、成熟的动漫产业链

在日本, 通过动漫生产-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这个完整的良性循环产业链, 让动漫产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 产业链的一次增值 (播出、发行) 和二次增值 (衍生品) 的关联, 使动漫产业真正步入了丰盛季节, 且这种二次增值可以不断延续发展。

4.以人本主义为质的丰富内容打破了年龄界限

众所周知, 日本动漫产业不仅吸引儿童, 也备受成年人关注。日本的动漫画以尊重、重视儿童为宗旨, 以平等的态度处事, 深挖儿童的内心世界, 抓住儿童的兴趣、爱好, 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其内容表现以流露出成人世界观的非简单化形式为特色。正因为日本动漫作品既照顾儿童的内心, 又体现成人的世界观, 即以每个人的不同层面为本质内容, 这种特点吸引了不同年龄人的眼球。《千与千寻》就是日本动漫以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为本的最好见证。

(三) 我国动漫产业与日本的差距所在

事实上, 我国动漫产业在20世纪60年代曾与日本同步, 如《大闹天宫》与《铁臂阿童木》几乎同时获国际大奖。然而, 80年代后我国动漫产业开始走下坡路, 一路低迷。在进入21世纪后, 根据“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调查显示: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中, 日韩动漫占60%, 欧美占29%, 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占的比例仅有11%[1]。如图所示:

中日动漫产业的差距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原创动漫的品牌形象缺失

纵观米老鼠、唐老鸭、机器猫等可爱的动物品牌形象, 在任何国家都受欢迎, 因此对极具吸引力的原创动漫形象的构建是发展动漫产业链的关键, 故动漫产业又称为形象产业。而在我国, 由于动漫整体设计缺乏, 原创动漫画影响力度欠缺, 自主开发品种市场展现魅力不佳, 导致未能生产出具有市场价值的紧追时代的原创动漫品牌形象, 如曾让国人如痴如迷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形象, 几十年没有变化, 而米老鼠、唐老鸭却不断推陈出新。

2.动漫业协同、辐射效应有待加强

动画和漫画是相互协同, 共同发展的一个不容分割的产业体。然而, 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漫画创作与动画绘制及其它环节的关联密度不够、力度不强, 造成我国动、漫画产业分散、失调, 不能协同发展, 导致我国动漫发展缓慢滞后。这种滞后不利于发挥动漫产业的波及性、辐射性, 以引领动漫产业自身的前进;不利于对周边的动漫衍生品产生很好的连带经济效应, 导致动漫产业链的发展空间不足, 延伸度有限。

3.动漫产业链断裂, 发展后劲不足

动漫产业链的整体策划、合理布局以及协同调配是动漫产业运作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国外, 动漫制作-播出-衍生品开发-收益-再制作是一个完整的产业循环链, 其不仅弥补了动漫产业初期投资大的缺点, 且把动漫及其衍生品很好的联系起来。然而, 在我国, 很少有人能够正确认识和遵循动漫产业的运作规律, 企业往往只注重短期回报, 忽视对动漫市场的长期投资和培育, 导致我国动漫产业在发展空间上、时间上间断。这种间断致使资金循环链不健全, 动漫产业发展的资金不到位, 而动漫产业真正的效益来源却在于后期衍生品的收入, 因此我国动漫产业的资金循环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 影响了我国动漫产业的长足发展。

4.动漫受众面狭窄

我国动漫业的定位以教育为主, 其内容形式呈现出“低幼化”的特点, 且过于强调动漫的说教功能, 致使我国动漫市场受众对象单薄;此外, 由于忽视动漫艺术作为文化产业的娱乐消费对象大众化的功能, 造成了动漫产品功能单一化。同时, 我国动漫产品往往只注重题材-体现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却忽略了成年人对文化的更高要求-时代性、娱乐性、创新性, 从客观上使成年人成为动漫产业消费的“边缘人”。

5.缺乏高素质、高品位的动漫专业人才

动漫产业要求其专业人才具备一些独特的品质:对艺术的灵感;对技术的敏感。但是在我国动漫界, 情况令人堪忧, 懂动漫艺术的人才电脑制作的技术差, 熟悉电脑技术的人才其艺术素养的功底又薄弱, 而且动漫产品的商业运作人才也极为匮乏, 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动漫市场大部分被日美所占据。

三、借鉴日本经验发展我国本土动漫产业的战略建议

(一) 加强原创, 培育品牌形象

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原创能力的提升和品牌形象的培育是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发展我国具有本土特色的动漫产业, 也必须提升自我原创能力和塑造品牌形象, 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充分利用我国传统优势和民族特色, 开发动漫原创的源头活水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如剪纸艺术, 水墨画, 折纸艺术, 木偶等等, 将成为动漫题材的最大滋生源泉;不仅如此, 通过开阔思路, 转变观念, 对传统民族题材进行挖掘和开发, 发挥原创的核心层面-民族性, 从民族角度出发, 增强动漫原创素养, 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品牌形象, 《魔比斯环》的票房充分验证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动漫品牌形象的魅力所在。

2.重视原创品牌的经营

一般而言, 动漫品牌的经营有以下阶段:提出创新理念进行创作阶段;目标受众群确立阶段;品牌展示宣传阶段;衍生产品 (玩具、图书、游戏、服装、家具和家居品等) 研发阶段;品牌所带来的利润回收阶段。为了我国动漫产业可持续发展, 必须重视动漫原创品牌的经营。原创品牌的经营, 必须做好长期深入市场的计划, 而且必须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创造出具有自我特色的经营理念、经营手法, 以便给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素材。

(二) 打造完善的动漫产业链, 优化动漫产业结构

1.动画、漫画双赢式发展

动漫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依赖于动画的创作, 还依赖于漫画的设计, 而我国的现状是:漫画产业滞后于动画产业的发展。众所周知, 漫画重视人物的造型设计, 而动画是人物外形和本质的结合, 没有吸引人的人物造型, 动画效果虽好也未必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 要想发展我国动漫产业, 必须是动画、漫画产业双飞, 而不是单飞。

2.打造以动漫为轴的产业链, 扩大衍生品市场

在动漫双赢的基础上, 必须构建以动漫为中心——衍生品开发——资金回收——动漫再生产的良性产业链循环系统。整个产业链不仅涉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 还包括主题乐园、旅游、网站等, 而打造完善的动漫产业链有利于打造循环的动漫产业资金链, 以利于投资盈利模式的创新、市场化的资本运作、衍生品市场的大力开发, 并促进良性循环的动漫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三) 动漫产业的准确定位

动漫产业的定位, 必须兼顾动漫的产业属性和教育属性即在不抛弃教育的同时, 要更重视其产业性、娱乐性。一方面进行合理的产业概念界定;另一方面要进行合理的功能和受众定位, 即针对不同的年龄层, 不同的性别, 创作不同类型的符合各自审美和心理特点的动漫作品, 以避免创作观念倾向于幼稚化, 题材的狭隘性及缺乏想象力。

(四) 培养创新型动漫产业人才

要从根本上加快我国目前动漫产业的发展, 必须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动漫原创人才, 而这种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靠高校的专业设立和社团创建, 必须要做全方面的培养:

1.加强动漫教育

动漫产业是一种思维创意艺术, 与个人的先天和后天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动漫产业的人才培养, 可以从初小教育培养, 这有利于发现浓厚兴趣的潜在动漫人才;有利于培养对动漫的深层兴趣;有利于培养创意性动漫思维。通过从小发掘、灌输对动漫产业的浓厚意识, 不仅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动漫人才, 也可为培养创新型动漫人才奠定基础。

2.创建产学研合作体系

在我国, 动漫创作、产业运作与技术操作等人才匮乏的现实已成为阻碍我国动漫腾飞和产业发展的瓶颈。动漫作品是艺术与技术的结晶, 不仅需要大量懂艺术的思维创新型、动漫制作型人才, 也需要大量的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人才, 还需要懂技术的操作型人才。因此, 通过国内高校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办学的方法;动漫企业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的方法成立动漫画技术教学培训中心, 大量引进国外创新思维、动漫绘画技术、动漫产业链培育技能等, 提高我国动漫产业的人才素质和内涵, 加快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为我国动漫产业进军国际动漫市场创造条件。

(五) 打击市场盗版, 创造和谐环境

为了打造我国动漫产业的本土品牌, 必须打击盗版, 创造良好的和谐环境:一要加强文化消费观念、公民道德;二要设立专门的动漫管制机构;三要完善国家管理制度和政策, 健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立法, 以便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合理地保护动漫创作主体的权益, 保证动漫产业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经营成长。

摘要:动漫产业是国际社会公认的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无烟环保产业”, 也是中国政府重点扶持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之一。从全球范围看, 动漫已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动漫产业因此成为像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 因此有必要对中日动漫产业的发展特性进行比较分析, 在总结日本发展动漫产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指出中国在发展动漫产业上与日本的差距, 进而提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动漫产业的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中日,动漫产业,发展特性,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叶朗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 (2) :602.

[2]2007—2008年中国动漫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中国投资咨询网出版.报告目录, 2007, (7) .

[3]楚宏伟.日本动漫走俏美国市场[J].中华读书网, 2006.

[4]张胜冰, 徐向昱, 马树华著.世界文化产业概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6, (4) :127—136.

[5]汤莉萍, 殷瑜, 殷俊编著.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6) :225—244.

上一篇:探究学习模式下一篇:测绘工作数据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