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群平台(通用11篇)
QQ群平台 篇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当今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改进医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沿袭了数千年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法,增加师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将来是否做一名外科医生,外科学都是每名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因其有着密切联系临床及需讲授手术操作的特点,对于刚刚结束基础课程而未接触临床的广大学生来说,仅凭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去掌握所有的知识有所困难。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建立QQ群互动平台在外科学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在线沟通软件,因其简便的操作界面及强大的功能积累了巨大的用户群体。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项提供多人线上线下交流的服务。群主建立一个群后可邀请指定的人加入此群,并通过发言、群空间、群相册、群共享和群邮件等服务进行群内的交流和沟通。
1 QQ群在教学中的优势
1.1 无限延展有限课堂,充分开展学习讨论
利用QQ群平台可将传统有限的课堂教学加以扩展和延伸。传统课堂教学受到教学内容及时间的限制,教师授课主要讲授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及核心内容,很少有时间延伸和扩展所讲的知识,更没有时间将教学内容与临床病例充分结合,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也较为困难。利用建立的QQ群平台,我们定期在群上开展“病例讨论”,即教师给出一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由学生担当主治医生的角色,在QQ群里讨论患者尚需进一步完善的相关检验及检查,在教师给出学生提出的所需要的检验检查结果后,再由学生讨论临床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中间穿插着教师的引导与解答,最后由教师点评在该次病例讨论中值得肯定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在QQ群上开展以病人为基础的学生自学,教师指导的教学法(即PBL教学法),在课堂外将课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1],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外科学的兴趣,并潜移默化地加强了外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亦证明,利用QQ群进行PBL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更具优势[2]。
1.2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在临床医学中,医患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坚实基础。受中国传统式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从不发言,也许是因为一旦发言必将成为其他人关注的对象,从而进入到一个“人多莫开口”的误区。而在网上进行讨论时,因为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都可以大胆的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在参加QQ群讨论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而不必担心会打断其他人,从而避免出现传统课堂讨论时容易出现的嘈杂景象。每个人的发言全体群成员均可见,故无论是否参与发言讨论,每位学生都可以从中学到相应的知识。此外,QQ群的讨论不受时间、空间和人员的限制,师生均可以就感兴趣和疑惑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由于网络的氛围较为轻松[3],平时较为内向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亦多会尝试参加讨论,而随着讨论氛围的逐渐浓厚,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进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故QQ群极利于外科学知识的集体讨论和答疑,且较传统课堂有更高的效率。我们发现,在应用QQ群进行辅导教学以后,传统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也明显增加。
1.3 教学资料交流共享,视频学习丰富多彩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而课本之外的教学文件,课件PPT,相关手术视频等因课堂时间有限无法供给学生学习,而以上这些资源均可通过群共享来实现。学生亦可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上传与其他同学共享。通过QQ群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资料的积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外科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外科学这门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通过医学视频学习和理解其中的精华是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同时视频学习也使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变得丰富多彩。
1.4 培养学生个性,加强团队创新协作
在大力提倡疾病个体化治疗的今天,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也相当重要。在QQ群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来建立不同主题的讨论组。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外科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某一专业感兴趣,而利用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相互学习和探讨无疑会事半功倍。目前,我们QQ群已有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3个讨论小组,泌尿外科讨论组正在建立中。教师不定期的会给各个讨论小组发放一些课外延伸的资料及作业供小组成员学习和探讨,让学生在发扬自己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对相应知识的了解,同时为今后考研提供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此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与教育部提出的培养新世纪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医学生的号召不谋而合。
1.5 师生感情与日俱增,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由于外科教师除教学任务外尚有繁忙的临床工作,课时较少,而在病房的大部分时间又被手术占用,所以在现实中师生接触机会较少,而QQ群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借助网络将师生连接了起来,无论何时何地,师生都可以通过即时聊天、留言、QQ空间等进行交流和沟通。例如师生可以在QQ空间和相册发表自己当前的心情,日记,照片以及近来的学习进度及体会,并且可以互相留言和评论,此举把学生和教师放在了平等的位置,大大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自己重新思考知识点以及反思教学经验的过程,正所谓教学相长。
2 QQ群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QQ管理,实行有效监督。相对于传统课堂面对面的教学,QQ群教学中师生通过网络交谈,在活跃气氛的同时不可避免的降低了教师的督促力和威慑力,可能会出现讨论过于热烈和兴奋而影响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故在QQ群辅导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能营造讨论的轻松气氛又要保证严谨的学术氛围,这对教师也不失为一个挑战。在QQ群教学中,教师无法亲自监督学生,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参与讨论不积极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学习自觉性不够的学生,可能开着QQ玩游戏或者与别人聊天而教师却无法得知。故如何保证在QQ群中进行高质量的教学仍值得探讨。
提高讨论效率,减轻师生负担。QQ群教学虽然快捷方便,但归根究底占用了师生的课余时间,尤其是外科教师承担了教学、临床、科研的三重任务,空余时间少,在休息时间帮助学生学习外科学是无私的奉献。我们一开始实行的时候学生总是不可避免的探讨一些针对性不强,意义不大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讨论多次以后及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讨论效率大幅提高。
3 结语
QQ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即时沟通工具,随着对其功能的逐步了解以及对QQ群教学经验的逐步增加,相信QQ群教学在开展PBL教学,加强互动交流,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资源传播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QQ群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为外科学教育增添缤纷色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张海涛,钟秋玲.PBL与LBL教学法结合在血液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尝试[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616-619.
[2]刘忠秀.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5.
[3]李爽,李新娟,李新强,等.QQ群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7-20.
QQ群平台 篇2
第一,qq群创建
qq群升级如何操作呢?如何创建或者QQ群升级呢?
打开QQ面板,切换到群面板,在空白地方单击右键,选择“创建一个群”,然后会跳转到QQ群网页,在这个页面可以根据自己QQ目前的现状,创建QQ群。单击页面上方的“创建新群”即可“完成创建”。
第二,qq群升级的方法介绍
单击这个QQ群升级页面进入:vip.qq.com/freedom/freedom_group.html
在QQ群升级页面最下方有两个按钮,如下图所示
可以根据需要“创建新QQ群”或者“升级现有QQ群”,
QQ群升级和创建的一些条件介绍:
QQ会员可以免费创建普通QQ群;高级QQ群LV1(原QQ高级群)可以直接创建或将普通QQ群升级,高级QQ群LV2/LV3需要提升群的活跃度后才能升级获得。
QQ会员VIP6用户可以额外获得一个高级群LV3(原 )的资格,可以直接创建或升级任何一个QQ群为高级群LV3,不占用现有资格(如果升级一个群为QQ高级群LV3,则系统会再退还一个创建QQ高级群LV1的资格)。
创建QQ群和升级QQ群,等级不同,QQ群升级升级和创建需要的条件也不一样,请参考下图:
QQ群平台 篇3
一、创建QQ群平台,创新学习形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新课程的理念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利用QQ群平台进行教学,正是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喜欢上网这一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掌握的内容制作成具有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及视频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上传至QQ群共享文件中。大部分学生对多媒体资源都充满着兴趣,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变“定时定点学”为“自由学”。QQ群共享的资源具有开放性,改变了传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满足上网的条件,学生就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3.变“统一地学”为“选择地学”。教师将所要学的内容系统地编辑到QQ群BBS论坛中,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安排不再统一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和学习场景等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
4.变“个体学习”为“互动学习”。QQ群中的聊天、论坛给学生搭起良好的互动平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可随时交流。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能很快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的帮助,也可以单独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可以细致深入地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利用QQ功能,改变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QQ群学习方式的最大特点: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采用“交流反馈—合作探究—巩固拓展”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知识内化效益的最大化。
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成教学任务单,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预先将学习的相关材料打包上传到群共享文件中。课前,学生根据任务单自主探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利用QQ群中的聊天或讨论组进行讨论,在情景会话、小组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上,学生将课前学习成果提交到教师电脑上,教师将指定的作业文件夹设为只读共享,各小组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在QQ群“讨论组”中进行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引导和点评。学生结合各组和教师的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再创作。学生完成再创作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对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在经验交流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中,使问题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
三、打消家长顾虑,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虽然QQ群教学模式能有效实现学生知识内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协作学习意识不强;还有部分学生自制力差,借上网之机,玩起游戏或浏览不良信息。这些不良的网络行为,令基础学科教师和家长担忧。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做法,解除基础学科教师和家长的顾虑,取得良好成效。
1.资源整合,同步发展。QQ群网络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局限于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利用QQ群的教学环境,培养他们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因此,信息技术QQ群网络教学应涉及多学科的知识。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QQ群论坛中开辟“作文阅读区”和“作文创作区”。在“作文阅读区”,提供学生喜欢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体验阅读的自主与自由,在交流中流露真情实感;在“作文创作区”,发表学生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数学、英语学科也可根据学科特点,开辟相应的论坛区,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基础学科的同步发展。
2.技术支持,促进实施。在QQ群网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基础学科教师进行多媒体处理技术培训是开展网络教学的保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开展了Powerpoint运用技巧、Cooledit声音处理、PhotoShop图片处理、Prontpage网页制作、premiere视频剪辑、Flash动画制作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培训。信息技术教师与基础学科教师的密切合作,消除了网络教学实施的障碍。
3.加强监管,保驾护航。监管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需要,如果学生在QQ平台中得不到心理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又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一些学生选择网络游戏,在游戏中寻找心理满足。教师或家长应随时关注论坛聊天的内容及学生提交的作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得到满足感。对有不良上网习惯的学生,应采用WIN 7以上版本的系统软件,利用自带的专用账户,进行上网行为限制。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采用QQ群辅助教学,运用“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反馈—合作探究—巩固拓展”的教学模式,与基础学科资源整合,能有效实现学生知识内化,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QQ群平台 篇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强调“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凸显了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的尊重和弘扬。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知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获取知识的途径呈现多元的态势, 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规划纲要》的保证措施有一条, 就是加强信息化建设, 让新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作用, 要协助学校在课程中融合更多的技术元素, 创造条件让所有的学生能有机会使用互联网。
自2010年7月以来, 西安市八十三中开展了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验。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室, 通过建立以班为单位的QQ群让校内和校外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个平台, 我们把学案发布给学生, 学案包括学习目的、重难点、方法、相关学习的材料。同时, 提出预习和探究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完成, 并通过网络观察学生预习情况。
QQ群是基于QQ用户而产生。QQ是聊天工具, QQ群就是个集体讨论组, 通过沟通, 能及时了解学生需要什么, 这样你就可以发起话题, 让这个群产生内容, 给他们所需要的, 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相关的学习活动中来。
大班上课问题一直是英语教学难题。由于课堂空间小, 无论怎么安排, 都无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想象力受到束缚, 创造力受到限制。学好英语光靠课堂这一环节是不可能的。在网络环境下, 这个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教学中,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突破了传统的字、词、句的教学框框, 拓宽了教学目标, 延展了教学重点。
经过大家反复的讨论和实际操作, 我们确定了利于网络条件下的英语课授课类型并确定了授课环节。对于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教学必须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讲读课, 我们采用以下环节 :
1. 课前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制作网络学案, 把学案发布给学生。通过网上字典, 查阅生词。在群内探讨疑惑、处理难句。教师提出预习和探究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完成, 并通过网络观察学生预习情况。
2. 课堂活动:本环节设计若干个小型的、不同形式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完成涉及不同的阅读微技能。任务之间具有相关性和递进性。不同形式任务有利于在教学中比较全面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3. 读后活动:阅读后的活动涉及口语和书面的交流。学案提供了大量的背景信息, 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和书面表达个人的想法提供信息和语言支持, 也体现了网络教学环境中自主学习的特点。
4. 课后活动:充分利用网络, 复习探究互动, 展开讨论、回帖。课后网络讨论, 针对学生的观点, 老师、学生可以同时讨论点评, 一个问题可以生成很多学习过程和资源。
二、实施案例
地点: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网络教室
时间:2011年5月20日第6、7节课
授课班级:高一年级11班
课型:讲读课
内容:What makes a good story?
案例资料来源:Inside Out AdvancedStudent’s Book Macmillan Education ISBN0-333-91940-5
教学过程:
1. 学案发布
Good stories
What makes a good story? Will it befunny, thrilling, sad or weird ? What makesa story funny? In how many stages arestories often told?
Read the three stories and choose onethat you think is the best of the three storiesand give your reasons why it is chosen inat least 50 words.
The spider’s bite
A woman decides to take a trip toJamaica. She spends the week lazing onnumerous beaches, but on the last daydecides to take a tour through a foresteda r e a . S h e c o m e s a c r o s s a s e c l u d e dwaterfall, where she decides a swim andthen dry off in the sun. The woman fallsasleep in the sun and is woken up by aspider crawling on her cheek. She brushesthe spider away and think no more of it.
However, after returning home, thewoman develops a cyst on her cheek.She goes to her local surgery, where the doctor tells her that they will need toburst the cyst to let the fluid escape. Asit’s a painless procedure, the woman isnot anaesthetized. Soon after the doctormakes the first attempt to burst the cyst, the woman hears a gasp and then feelssomething trickling down her cheeks. Sheassumes it’s the fl uid. The doctor tells notto panic. Instinctively, she brings her handto her cheek to wipe off the fluid. At thatpoint she realizes that it’s not fluid, butrather something crawling on her cheek.
Spiders… hundreds of tiny spiders arecrawling all over her face and on her hand.She lets out a blood-curding scream. Sheis so out of control that she needs to berestrained by several members of staff.
To this date , she remains in the psychiatric ward of the same hospitalwhere the procedure took place.
The killer in the back seat
One night a woman went out for drinkswith her friends. At the end of the night shegot in her car and drove onto the desertedmotorway. She noticed a pair of headlightsin her rear view mirror, approaching at apace just slightly quicker than hers. Asthe car pulled up behind her, she saw thatits indicator on— it was going to pass butthen suddenly it served back behind her, pulled up dangerously close and fl ashed itsheadlights.
She began to feel nervous. The light dim med for a moment and then they flashed again. The frightened womanstruggled her eyes on the road and didn’tdare look at the car behind her. Finally, she reached her turning point but the carcontinued to follow, flashing its headlightsperiodically.
Through every red light and turn, itfollowed her until she arrived home. Shedecided that her only hope was to makea mad dash into the house and call thepolice. As she jumped from the car sodid the driver in the car behind – and heshouted, “ Lock the door and call thepolice!”
When the police arrived, the horribletruth was finally revealed to the woman.The man in the car behind her had beentrying to save her. As he pulled up behindher and his headlights illuminated hercar, he saw the silhouette of a man with abutcher’s knife rising up from the back seatto stab her, so he flashed his headlightsand the fi gure crouched back down.
The Flat Tyre
Two university students decided to goskiing for the weekend but planned to beback on campus in time to review for animportant exam on the Monday morning.However, they were having such a goodtime on the slopes that they decided toforget about studying for the exam in orderto get some final runs in before headingback to university. So they decided totell their lecturer that they would have tocome up with a good excuse for not beingprepared for the exam so they decided totell their lecturer that they had set off withplenty of time to get back and do somestudying but that they had got a fl at tyre onthe way back and therefore deserved totake the exam at a rescheduled time.
When he heard the story the lecturer agreed that it really was just a bad luck, and suggested that they take a few daysto study and do the exam at the end ofthe week. The students, of course, weredelighted. At the appointed time, thelecturer greeted them and placed them intwo separate rooms to take the exam.
The few questions on the first pagewere with a minor 10% of the overall mark, and were quite easy. Each student grewprogressively more confident as theyworked their way through the questions, and sure that they had got away withfooling their lecturer. However, when theyturned to the second page they discoveredthat really they hadn’t. The only questionon the page, worth 90% of the exam, read:“Which tyre?”
2. 学案检测:通过网络教学发布课前预习检测题或相关检测问题, 通过检查督促学生预习。
3. 讨论呈现:通过网络讨论, 激发个性化观点, 并通过文字表达记录和展现自己的思想火花。 (以下回帖未经改动)
The story called the spider's bite isreally a horro sto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story it seems like a common story. Butwhen read to the last paragrath the endingfrightened me. So I think a good story musthave a well designed story's plot. ( 孙杨欣 )
I think the fi rst one is most good. Thestory can shake us violently .The endingof the story can not be guessed easily.Because the ending is not credible eought, so we can get more space of imagination.The confl ict of the story is not clear. But thedescription is vivid, make us feel thet as ifthe spiders are just on our faces. ( 曹思佳 )
This three stories knock me very much.They give the result at last. The endingsare surprising and hard to guess. I like thethird story best. The story tells us never totell a lie and you will never get away withthe fool mistake. The style of the story isvery new and make me excited. ( 张馨洁 )
I think the second is a good story. Inthe story, it's very continous between partand part. At the beginning, the story givesus a question, which makes us continuereading, but in the end, the ending is outof our thoughts. All of us didn't think theending like this when we first heard thisstory. So, I think it is a good story. ( 陈喆 )
An amazing story! By the spider's bitethe woman became a psychosis. Maybeshe was lukcy, she hasn't lost her life.The scary feeling maybe causes by thenerve toxin. A good story should reain theaudience involvement at last. ( 于文菁 )
I think the best story is the secondone. Becau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story, quaint but attractive atmosphere drawsreaders attention.Curiosity makes readerswant to know what will hapen in the end.Drama confl ict makes the ending surprisingbut understood, even though it beyondseveryone's expectations. ( 陈晨旭 )
I think the first story is best. I wastaken back. I think this story is credible.It is a blood-curding story. When i sawsomething crawing on her cheek, i feltsomething crawling on my cheek, too. Andi felt cold. The bombshell makes it a goodstory. And it shocks people well. So i thinkit is a good story. ( 郝珍珍 )
I want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stroy "The Killer In The Back Seat" .I thinkthis story is very good . First , this story hasa suspens. second, this story has a tenseatomosphere. However, the ending of thestory is unexpected. In a word, this story isappealing. ( 徐雨晨 )
Don't lie to others. When you lie toothers, you might think others can't knowthe truth, but when you lie to others, thetruth must be obvious. This story tell ustwo students lied to thier teacher beforea examanation. They wanted to go skiinginstead of exam. So they told their teacherthat they had got a fl at tyre. They thoughttheir teacher didn't know the truth, but theteacher did. Lie to others is a bad habbit,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do, you can tellothers the truth. Don't lie to you teachersand friends and your parents. ( 韩海淳 )
A ) Yes , the story is credible . B ) The big change , conflict and scare datmosphere make it a good story. C) The story's unexpecting ending and thecharacter's ending. ( 田伟成 )
I think this story makes mevery shocked, excited and scared. The storyhas quiet sentenses , but makes a veryscary atmosphere. And the ending isunexpecting. When I read the story, I evencan't imagine what will happen nest. ( 王硕 )
I choose the second story. The story isvery exciting. I think the most exciting thingis that while the woman was driving home, she did not know there was a bad eggbehind her although the bad man wanted tokilll her. I think she is very lucky. A GOODman found the bad egg so he followed thewoman to protect her. It was so exciting! (马东东 )
I like the second best, because I thinkit a great Horror story. When I first sawthe title, I thought it will till us a wonderfulhorror story of murder, it will be very booly.But when I saw the story I moved by theman who want help the woman get rid ofthe killer, but the woman misunderstandedhim. But the man didn't gave up, becausehe think the live if more valuable thanmisunderstanded. So he followed thewoman until she arrived home safely. Imoved by the man, because a Warm-heartis the Most precious a person has. ( 张宇 )
I choose the fi rst story. In the beginningo f t h e s t o r y , w e c a n n o t g u e s s t h e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so it interestedme a lot, and I wanted to continue reading.As the story goes on, i felt very excited. Butthe result was amazing, it is a realy bloodcurding result, and the story shocked me alot, and that makes it a good story. (刘佳楠)
I think the best story is the last one. Because it is close to our daily-life. Wealways think that we are clever and caneasily fool teachers but the teachers arecleverer than us and they can easily findthat we are lying .
A good story needs a violent problem.In the last story, the violent problem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two studentsmakes us think a lot. ( 曹思迪 )
4. 引导探究:针对课程预设目标, 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结构, 深入探究作品特点, 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1) Work with a partner. There arefive sections which are normally includedin a traditional story. Match them to theirdefi nitions on the right.
(2) What order would you expect the sections to appear in?
(3) Put the following story in order according to your answers to 2.
Androcles
A. As he was wandering about therehe found a lion lying down moaning andgroaning. At first he turned to run awaybut seeing that the lion didn’t chase himhe turned back and went up to him. Ashe approached, the lion put out his pawwhich was all swollen and bleeding, andAndrocles found that a huge thorn had gointo it, and this was causing the lion’s painHe pulled out the thorn and bound up thepaw of the lion, who was soon able to geup and lick Androcles’ hand like a dogThen the lion took Androcles to his caveand brought him meat to eat every day.
B. Gratitude is the sign of noble souls.
C.Once upon a time a slave called Aadrocles escaped from his master andfl ed to the forest.
D . But as soon as he came near to Androcles he recognized his friend, and licked his hands like a friendly dog. The Emperor was surprised at this and called Androcles to him, who told him the whole story. When he heard the story the Emperor pardoned and freed the slave, and the lion was let loose into the forest.
E . But shortly afterwards both Androcles and the lion were captured, andthe slave was sentenced to be thrown tothe lion, who hadn’t been given any food forseveral days. The Emperor and all his courtcame to see the spectacle, and Androcleswas led out into the middle of the arena.Soon the lion was let loose from his den, and rushed towards his victim, boundingand roaring.
5. 总结迁移:总结课程知识要点, 针对知识要点补充相关内容, 从认知、运用等方面进行知识迁移, 达到巩固目的。
The Lost Gold Piece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a smallgroup of veterans returned to their village inFrance. Most of them managed to get alongfairly well, but one—Francois Lebeau, whohad been gassed and never recovered hisstrength—was unable to work regularly. Intime he became poverty-stricken. Yet hewas too proud to accept charity from thepeople in the village.
Once each year the veterans held areunion dinner. On one of these occasionsthey met in the home of Jules Grandin, who had made a good deal of money and had grown fat and pompous. Grandinproduced a curiosity—a large gold coin onwhose age, rarity and value he dwelt atsome length. Each man examined it withinterest as it passed around the long table.However, all had drunk wine freely and theroom resounded with noisy tale, so that thegold piece was soon forgotten. Later, whenGrandin remembered it and asked for it, the coin was missing.
Instantly there arose a hubbub ofquestions and denials. Finally the villageattorney suggested everyone be searched, to which all agreed—except Lebeau. Hiscompanions looked at him with surprise.
“You refuse, then?” asked Grandin.
Lebeau flushed , “ yes , ” he said , “ Icannot allow it”.
“Do you realize, ” asked the owner ofthe gold piece, “what your refusal implies?”
“I did not steal the gold piece, and I willnot submit to a search, ” Lebeau answered.
One by one, the rest of the groupturned out their pockets. When the coinfailed to appear, attention was focusedonce more on poor Lebeau.
“Surely you will not persist in yourrefusal?” the attorney demanded. Lebeaumade no reply. Crandin stalked out of theroom in anger. No one addressed anotherword to Lebeau and, amid the pityingstares of his friends, he walked out with thehangdog air of a prisoner and returned tohis home.
From that day, Lebeau was a disgracedman. People averted their eyes when theymet him. He grew poorer, and when hiswife died not long afterward no one knew orcared whether it was from want or shame.
A few years later, when the incidenthad become almost legendary, Grandinmade some alterations in his house. Aworkman found the gold coin, buried in dirtbetween planks of the floor in the roomwhere the reunion dinner had been held.
Pompous though he was, Grandinwas a just man and now that he had proofthat Lebeau was innocent he was quickto make amends. Hurrying to Lebeau’shumble home, he told him of the amazingdiscovery of the coin and apologized forhaving suspected him.
“But” , he concluded, “you knew thatthe gold piece was not on your person-whydid you not allow yourself to be searched?
Lebeau, shabby, old before his time, looked at Grandin blankly. “ Because I wasa thief”, he said brokenly. “ For weeks myfamily and I had not had enough to eatand my pockets were full of food that I hadtaken from the table to carry home to mywife and hungry children.”
6. 归纳小结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题:Confl ict
Every story involves conflict. It mayshow as one person struggling againstanother, against some outside force suchas fate or nature, or against himself. Whatconflict does Lebeau face? Knowing thekind of person Lebeau is, do you find his conflict believable? Explain. Would youcall Lebeau a fool? Do you feel sorryfor him? Do you think he got what hedeserved? Discuss. What is Lebeau’s greatweakness?
三、教后反思
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个平台, 参与的热情旺, 学习效率高, 特别是寒暑假期间,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了较好的掌控。为了使课外阅读在所有的学生那得到落实, 在2011年的暑期我们布置作业是让每个学生将老师精心准备的约20, 000字阅读材料翻译成汉语。不同的学生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 有不同的译文形式和风格, 他们对文章的处理有着很大的选择余地, 这是一个既能体现个性又能体现创造性的作业。整个暑假期间, 学生们在网上所谈论到的热门话题, 就是如何处理翻译当中的长难句、交流翻译当中的感想、体会英汉语言中的语法差别。
学案的发布, 相关话题的发起, 让学生参与各种有利于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活动,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热烈的网络讨论中, 同学间增进了了解和友情, 多了欣赏彼此间的才华的机会, 极大地满足了一些学生的表现欲, 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有了成就感, 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在互相学习中迸发出的思想火花、个性化观点, 完整、流畅的思维过程在他们提交的一个个回帖中呈现。每当我在回帖中看到语言贴切, 表达地道的英语句子时, 内心满是激动和欢喜。
学生的回帖中有许多语法问题, 不少单词拼写错误。这些问题只要不影响交流, 能达到相互沟通目的, 就不要刻意去修改, 过分的强调。在交流中, 改错不是重要的环节, 重要的是让学生保持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热情。网上讨论中, 老师的示范, 同学中写出的漂亮句子, 给出错的同学提示, 供他们学习。他们会在不断地参与中意识到问题所在, 修正、完善自己的表达。鼓励肯定、相互影响和积极引导, 让学生盼望着下一次网谈。如果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挖掘出来了, 就不怕他们不学英语, 更不需要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从基于QQ群平台上的英语教学形式来看, 教师讲得少, 学生活动量大, 看似很轻松, 但教师并不省心省力, 教师作用匿藏在课前的备课过程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和为展开话题向学生提供合适材料支持, 是成功组织一次讨论的保证。学法指导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予以更多关注的一个方面。教师还要考虑在教学中设计引导学生用最佳的学习策略, 在课外的时间自主有效地学习, 把新的教学思路延伸到课外, 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为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
教育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 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 正在改变整个教育体系和教育过程, 改变教育方法, 改变师生关系。信息技术下, 开放性学习方式和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下, 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师生应该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信任、尊重和支持。开放性教育过程将是师生互动的生成性的和创造性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就是互联网, 互联、互动, 将会把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融为一体, 使这个社会进入到一个学习型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改革, 对教育的革新将是不可避免的。◎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 正在改变整个教育体系和教育过程, 改变教育方法, 改变师生关系。信息技术下, 通过建立以班为单位的QQ群让校内和校外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开放性学习方式和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
关键词:QQ群,网络学案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战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和中外教育的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 (2) 1-5
[2]李嘉玮论后现代转换中的师生关系[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 (2) 39-43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批量获取QQ群成员的QQ邮箱 篇5
1. 访问群空间
打开相应的工作群,点击左上角的桔黄色星星图标,进入群空间页面。当然,也可以在浏览器直接访问“http://qun.qzone.qq.com/group#!/******/home”,这里的“******”是群号码,随后同样也会进入群空间。
2. 获取群成员列表
进入群空间界面之后,点击页面中的群成员列表按钮,在这里框选所有的群成员,右击选择“复制”,粘贴到剪贴板备用。
3. 匹配正则表达式
在浏览器访问http://tool.oschina.net/regex/#,这是一个在线正则表达式测试的免费网页,在网页顶部的“在线正则表达式测试”文本框中,粘贴刚才复制的群成员信息,在右侧表达式选择“匹配腾讯QQ号”,很快就可以看到如图1所示的匹配结果,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QQ号码。
4. 生成QQ邮箱
接下来的操作就简单多了,将QQ号码复制到剪贴板,打开Excel进行粘贴,至于接下来添加“@qq.com”的操作,可以利用辅助列和“&”进行连接,分别在辅助列输入“@”和“qq.com”,利用“=”的公式完成连接,效果如图2所示。
如果使用的是Excel 2016,也可以利用“快速填充”实现。例如在B1、B2两个单元格分别手工输入填充示例(注意必须是带@qq.com的内容),随后就可以看到如图3所示的填充建议,直接按下回车键即可。
QQ群平台 篇6
腾讯QQ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凭借其操作方便、简单易懂、界面生动等特点,备受广大网民和青少年学生的青睐,已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为流行的网上聊天软件。QQ群是腾讯QQ推出的多人交流系统,是为QQ用户中拥有共性的小群体建立的一个公共交流平台,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合作性和共享性。QQ群主要由群聊天、群公告、群空间、群邮件等组成,可实现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主题讨论、资源共享以及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等教学功能,如图1所示,它非常适合于网络教学应用,为网络化学习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免费的学习平台。而且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利用QQ群平台可以很好地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施混合式学习,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下面以师范院校公共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为例,介绍利用QQ群平台进行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方法。
1 基于QQ群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
混合式学习一般是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特别是指网络化学习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要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混合式学习是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根据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利用QQ群这一技术平台可以有效地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如图2所示),在这一模式中,主要包括三种教学组织形式:
1.1 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与技能实践
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课程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精讲和课堂讨论,以及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技能操作的实践活动等。
1.2 基于QQ群的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QQ群学习平台选择、浏览和下载课程学习资源,进行自选内容、自定步调的学习;同时可通过QQ群聊天方式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学习指导和学习帮助。
1.3 基于QQ群的协作学习
学生通过QQ群学习平台的群组功能(如讨论组)开展同步或异步的学习讨论、交流、协作、以及完成小组合作任务等活动。
此外,教师通过QQ群学习平台,既提供了用于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对学生学习进行切实有效的跟踪监控和学习指导,能很好地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2 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设计
2.1 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主要为学生提供课程有关的学习材料,如课程讲义、网络资料、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等等。QQ群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课程学习资源存放和传送方式,如群共享、群相册、群邮件等,使用十分方便,本文就其中典型的群共享的应用进行论述。
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QQ群一般都是普通群,普通群免费提供了16MB的永久存储空间和1G的临时存储空间,群共享支持群内成员自由上传和下载文档类、图片类、音乐类、视频类等格式文件,管理者和上传者还可对群共享中的文件进行删除或改名等修改活动。教师利用QQ群共享的这些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网络化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为了能有效地支持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资源设计中,笔者根据课程知识结构情况和群共享的特点,采用章节结构来组织学习资源。这种方式直观明了、整体性好,可清楚地标明课程章节内容,以供学生按图索骥,方便他们浏览、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源。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在各章节的学习资源中都设计有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指南,使学生在利用群共享资源进行学习时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避免盲目学习,同时配合课堂讲授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当地给予扩展知识。如图3所示是“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的学习资源,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是:“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了解教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趋势,理解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素质的组成部分,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目标。”我们在这章学习资源的设计是:首先给出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指南和教学讲义,以便学生了解本章学习的目标、主要内容、需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本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给出了本章最重要的两个名词“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涵义与联系,同时设置了一个视频资源和两个扩展阅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后围绕本章教学重点知识设置了一个讨论作业,让学生自我检测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这种学习资源的设计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群共享系统而有序地进行学习,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并逐步走向深入。
此外,在后面的有些章节中,我们还让学生把协作小组的学习作品、学习成果作为学习资源上传到群共享,以供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和学习。
2.2 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习活动是学生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必须经过的基本环节。QQ群提供有群聊天、群论坛、讨论组等功能,非常适合于混合式学习活动的开展。
2.2.1 群聊天
QQ群聊天相当于一个聊天室,功能比一般的聊天室更强大。具有文字聊天、语音聊天、视频聊天三种不同的聊天方式。而且可根据情况在群聊和一对一私聊之间进行自由选择,适合不同学习交流的需要。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群聊天的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1)为了能有效地开展群聊学习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事先跟学生协商,确定每周群聊学习活动的固定时间安排。这样,群聊的人数较齐全,既方便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又方便教师集中指导答疑。(2)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群聊内容与当前课程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事先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或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共同讨论。此外,整个群聊过程的文字、图片、动画等资料通过永久保存聊天记录功能保存在软件中,让学生事后反复浏览学习,或者是供在约定时间里没有上网的学生浏览学习。(3)在群聊学习活动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和学习指导。这样,一旦学生学习中遇到障碍或问题,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将他们引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并适当通过私聊进行个别化辅导。(4)教师设置一些激励措施以鼓励和激发学生利用群聊天参与学习交流活动的热情,如在群聊天表扬积极发言、提出好问题、发表好意见的学生,以提高和保持学习交流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利用群聊天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交流,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群论坛
群论坛相当于BBS的功能,群内人员可以针对给定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对话题帖子进行修改、删除、置顶、锁帖等操作。群论坛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基于学习主题的讨论与交流,其教学应用的关键是话题(即讨论的主题)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利用群论坛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做法:
(1)话题选择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与当前所学知识紧密联系的具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作为讨论的话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例如在“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中,笔者结合当下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热点问题,设置了讨论题目:“信息时代下专业化教师应具备哪些信息素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到良好的效果。(2)话题选择开放性的非良构的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现成的答案,具有很好的讨论性、开放性和扩展性,适合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和互相争辩。如果是良构的问题,则学生很难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大多数内容都变成不断的重复,失去了讨论的意义。笔者在“计算机教育应用”中,就设置了“如何防治电脑病毒”这一讨论题目,如果改为“谈谈什么是电脑病毒”则讨论的意义不大。(3)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教师经常参与课程群论坛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疑问作出及时地反馈,这样学生才能感受群论坛学习的氛围和群体交流的存在,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构建和维护基于群论坛的课程学习至关重要,而且还可以防止学生由于思维的过度自由性和活跃性使得讨论的内容偏离学习方向。
2.2.3 讨论组
讨论组是QQ提供的一种小组群聊功能,相当于一个小型聊天室,非常适合小组协作交流。下面结合QQ群的其他功能,介绍利用讨论组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的方法:
(1)学生通过浏览群共享中教师提供的学习项目,明确学习任务,选择其中一个主题。(2)学生可通过QQ群进行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的特长和兴趣,然后自主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最后确定各组组员、组长和分工。(3)各组组长在群中建立讨论组,便于小组成员间有效地交流和沟通。(4)各组成员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放进共享或QQ网络硬盘中以便随时调用,并可以通过设置,指定组内成员共享你的资源。(5)小组成员互相浏览小组内的共享资源,并利用讨论组开展组内讨论、交流,在协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习小组还可以通过QQ群平台向教师或其他同学寻求支持和帮助。最后,小组把研究成果发布到群共享进行展示,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评价。(6)最后,根据教师给出的评价量规,各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在此基础上师生进行总结反思。
2.3 学习评价的设计
在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试验中,我们设计和建立了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关注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他们综合能力。
在评价方式方面,我们采用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综合的评价方法。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在QQ群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笔者在课程的每一章节都设计了学习活动,学生要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学生在QQ群网上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都被完整地记录并保存起来,作为学习过程评价的一个依据,如群内成员的群聊记录可通过简单设置保存到本地电脑,群论坛、讨论组、群共享里面的内容可以长久地保存到服务器上。这样,教师可根据学生在群聊天、群论坛、讨论组、群共享上参与讨论的次数、发言的质量、共享资源使用情况(如在群共享下载和上传学习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协作的态度和技能、对学习小组的贡献大小等内容给出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则主要通过作品(包括小组作品和个人作品)和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给予评价。
在评价主体方面,我们采用小组内评价、小组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内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内组员之间互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协作小组内的贡献大小、QQ讨论组上讨论和交流情况、代表小组发言次数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间互评主要是对各小组作品完成质量、汇报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则包括学生在线学习表现、作品、作业和考试等方面的评价。
3 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本实验采用实验组对照组的对比组实验,实验对象是在外语专业2007级1、2、3、4、5、6班中通过检测,选择了信息技术学习成绩原始水平相近的两个班级,任选一个班(1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2班)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新教学模式,对照班采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两个班各有38名学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成绩统计法。
3.1 问卷调查分析
本实验针对两个班设计了两种相对应的问卷,在实验实施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方式,共发出问卷76份,回收问卷7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以下是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3.1.1 学习模式的设计是否合理的调查(见表1)
根据双向评等量表的公式Fi=∑aini/aH·N,实验班F1=0.474,对照班F2=0.118,F1>F2,且差异明显。表明新模式的设计更合理。
3.1.2 对学习模式是否符合学习需求的调查(见表2)
根据双向评等量表的公式Fi=∑aini/aH·N,实验班F1=0.539,对照班F2=0.132,F1>F2,且差异显著。表明新模式的学习更能符合学习的需求。
3.1.3 对课程学习兴趣的调查(见表3)
根据双向评等量表的公式Fi=∑aini/aH·N,实验班F1=0.408,对照班F2=0.158,F1>F2,且差异明显。可见,实验班学生在整体上比对照班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兴趣浓厚。
3.1.4 通过本模式的学习,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见表4)
根据单向评等量表的公式Fi=∑aini/aH·N,实验班F1=0.592,对照班F2=0.461,F1>F2。可见,实验班比对照班学生整体上认为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高。
3.1.5 实验班学生对基于QQ群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看法(见表5)
有表中可知,学生普遍认为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自己的学习是有帮助,特别是在不同的学习方式方面和提高学习兴趣方面。
3.2 期末考试结果分析
在期末考试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统计(见表6)。从表中可知:实验班的平均分为75.68、标准差为7.80,对照班的平均为65.21,标准差为13.33;实验班成绩良好以上人数占21.05%、及格率为92.11%,对照班成绩良好以上人数占5.26%、及格率为78.95%。从期末考试成绩对比情况来看,实验班的成绩良好率、及格率和平均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班。
3.3 实验结果分析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得出:(1)本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应用是合理的,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2)本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本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有利于对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4)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本学习模式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能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摘要:当下,腾讯QQ已成为国内最为流行的网上聊天软件,备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青睐,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利用QQ这一优良的网络交流平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介绍了利用QQ群平台进行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并采用对比组实验进行了教学效果研究,以期对构建基于QQ群平台的网络化新型学习模式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QQ群,混合式学习,学习模式,网络化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波,杨可夫.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在远程教学辅导答疑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52-55.
[2]孔维宏,高瑞利.基于Moodel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80-83.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8):1-6.
[5]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QQ群家长“值周制” 篇7
小二班建立了班级QQ群。为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尝试制订了家长 “值周制”,即请全班的家长轮流到QQ群里值班一周,主要任务是发起话题和组织讨论,回复和汇总信息,上传和下载有关家教文章等。QQ群家长“值周制”先试运行一个月,确定了“值周制”的规则: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学期工作的重点列出一些讨论话题,供家长选择;家长如果自定话题应该征得教师的同意;交流的话题由教师提前一个月通过“家长公告栏”发布;每周由两个家长值周;家长集中交流时间为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班级教师中至少有一人上线参与交流,等等。制订规则后,我们张贴了“QQ群家长值周报名表”,上面分为值周日期、值周家长姓名和值周话题三个填写栏目。家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由选择值周的日期和同伴, 可以自定话题,也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话题。报名体现公平的原则,先到先选,家长们很积极也很配合,一周时间,报名工作就顺利完成了。QQ群家长值周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负责值周的家长不仅认真负责,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如丁丁妈妈进修过心理学课程,我们请她结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发起“宝宝怕黑怎么办”的话题,从孩子怕黑的心理根源进行剖析,提出化解策略,家长们都觉得受益匪浅。
QQ群平台 篇8
现实中,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加强家校联系的的重要性。与过去相比,教师进行家访的形式在城市较难实现。一般的做法是给家长打电话,或者与家长座谈,但缺乏及时有效性。QQ、微信、微博等家校联系方式既有及时性,又有生动性;既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也可以分享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是家校联系很好的媒介。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以班级QQ家长群为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态度通常有以下四种。
拒绝型:开学初,有家长建立班级群后主动请求老师加入,有老师委婉拒绝。
不积极型:有些老师同意邀请且加入家长群,但从不发表意见;有些老师只发布一些重要的通知和相关事项,此外不再发声。
比较积极型:有些老师只对家长的一些问题进行选择性的澄清和说明,有些老师会进行一定的引导。
积极型:有些老师主动建立班级群,在班级群上发布学校和班级的重要通知或作业,对家长反应的问题进行一定沟通,并且上传一些班级活动照片,也会整理教育孩子的方法供家长下载等。
综上情况,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对QQ家长群拒绝型和不积极型的老师对家校联系不重视或反感呢?根据普遍的调查证明,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这些老师有着强烈的加强家校联系的需求,但对建QQ群交流方式不看好或者之前已有尝试,只是认为弊端较多,更倾向于与家长通电话,或者与家长约谈。但面对现在流行且便利的交流方式,又不能忽视,教师采取的方式也不约而同:通过个别家长来了解班群的动态。
据一个不完全的调查,对四种态度类型的老师进行人数和身份总结的话,会发现,持拒绝和不积极型态度的老师居多,比较积极型的次之,积极型的最少。进而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持拒绝和不积极型态度的老师中,以青年班主任、尚无小孩或小孩还未上学的老师占多数。持积极型的老师多有另一个身份,即是正在上学的孩子家长。这实际上引出了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在家校联系过程中,教师的心态和家长的心态既有共同点也有微妙的差异。双方共同的目的都是帮助小孩在学习上和心理上健康的发展;微妙的差异在于家长只对自己的小孩特别关注,总会不知觉地把小孩个人的问题上升为普遍问题,并且希望老师能立刻解决。当教师不能及时解决时就会变成家长对教师的失望。
既是老师又身为家长的教师能在一定程度上融合教师的心理和家长的心态,对家校交流的程度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要想促进家校交流的顺畅,需要教师和家长在对教育的规律认识程度和对孩子的现实期待之间有相对客观的定位。当然,不可能人人都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所以总会存在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差异。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做呢?回到前文,教师又该如何把控和用好班级QQ家长群呢?
说到底,QQ家长群只是一种便利的群体交流工具而已,它本身没有任何的正负作用。何种作用占主导,关键取决于使用者的教师和家长。笔者认为,在使用QQ家长群前,教师需要考虑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发挥QQ家长群的积极作用。
第一,在创建和加入QQ家长群前,教师心中就要有定位,到底要把QQ家长群用到什么程度。仅仅是作为电话或者面谈方式的补充,还是当作充分的交流展示平台?如果当作充分交流展示平台,那就要进行构思,并且用大量的时间准备,后期也要持续的更新,保持。
第二,充分利用已有的班级家长委员会等类似的组织,让相对公允且积极的家长在QQ家长群中发挥平衡作用。
第三,仅是班主任加入,还是所有任课老师都加入,也要考虑。因为家长群人数较多,家长总会有负面情绪,如果任课老师没有一定的承受力,可能会对之后教学产生影响。因此,家长不要对教师轻易下评语,说话要公允;而对于家长的批评,教师也不要因此而太在意,太受伤。或者,可以分别建立单独的家长群、班主任参与家长群和所有任课老师参与的家长群。
第四,对家长群规则进行共同规范,在言语上不随意揣测和轻易作评价,对学校的决定给予尊重。讲普遍问题,不讲个人或者具体问题,如有需要可单独沟通。如遇普遍问题,适当回应,积极解决。对无法解决的问题须申请学校相关部门协调,由学校处理,一旦决定,及时告知家长,希望家长理解尊重学校的处理决定。
QQ群平台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初次住院后出院的肺癌患者16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80例, 均为新确诊第一次化疗的肺癌患者, 电话随访组患者家庭都配有电话且熟悉电话的使用;QQ随访组患者熟悉上网的基本操作知识, 且家庭具备上网条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详见表1和2。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行GP (吉西他滨0.2, 礼来制药;顺铂10 mg, 齐鲁制药) 方案化疗、帕罗司琼 (齐鲁制药, 0.25 mg) 预防呕吐、奥美拉唑 (扬州奥赛, 40 mg) 护胃治疗。护士对患者采取相同模板的入院宣教 (包含负责护士、医生、护士长, 住院环境、设备及制度, 饮食、安全等宣教) , 住院期药物、运动、疾病和检查知识宣教, 出院前予以相同的出院指导 (出院结账程序、饮食、康复指导) , 并分别留下电话和QQ群联系方式。出院后, 对两组患者分别予以电话随访和QQ群随访, 随访要求如下: (1) 随访人员均经过统一的培训, 固定由护士长、两名责任护士以及一位科室负责医生担任, 一名责任护士负责电话随访, 一名责任护士负责QQ随访, 护士长和负责医生负责患者的答疑解惑。 (2) 科室有一个专用的病友QQ群, 出院前随访人员告知患者QQ群号码, QQ群使用方法, QQ群固定的随访时间。同时QQ群随访组患者家中需配备一台能上网的电脑, 安装有3.0版本QQ群。 (3) 电话随访时间选择在下午3~6点时间段, 日期选择患者出院后5~10 d左右, 电话随访采用统一规范的语言, 语气温和, 自报家门, 说明电话目的、随访内容采用规范统一的表格设计内容, 包含患者病情、药物指导、PICC维护指导、康复指导、复查内容等。 (4) QQ群随访时间选择晚上7~9点, 随访形式包含对QQ群留言的答疑、对QQ群论坛的回帖、和患者主动语音交流、和群内患者私聊沟通等, 同时QQ群空间有疾病、药物、PICC维护、康复等视频和文档宣教内容。
1.3 评价标准
20 d后, 对患者进行满意度、健康知识、遵医行为的调查比较。 (1) 满意度调查表:参考出院患者第三方评价量表, 共有十个大问题, 每题10分, 总分100分。包含您对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知晓率?您对护士责任心的满意度?您对护士入院告知的满意度?您对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您对住院期间生活照顾的满意度?您对手术操作注意事项、各种检查、用药等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您对护士出院告知服务满意度?您对出院后能否及时得到帮助的满意度?您对护士服务态度和关心患者的满意度?您对该部门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 (2) 健康知识考核表:包括肺癌疾病知识10小题, 每题3分, 共30分, 药物治疗知识10小题, 每题3分, 共30分, 运动锻炼知识10小题, 每题2分, 共20分, 饮食指导知识10小题, 每题2分, 共20分, 均为客观选择题。 (3) 遵医行为调查表:完全遵医的称为完全遵医, 有时遵医和基本遵医的称为不完全遵医, 从不遵医的称为完全不遵医。比较两组患者在定期复查、合理生活方式、合理用药方面的遵医行为。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各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比较, 差异存在显著性, 详见表3。
2.2 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 差异存在显著性, 详见表4。
3 讨论
现代护理模式将患者住院时康复和出院后康复看作一个整体[1]。对出院患者进行第三方评价是医疗竞争的需要, 也是了解患者满意度的一把标尺。而如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除了院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 院外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非常有必要。出院随访是医院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 也是医院“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优质护理的体现, 是改善医患和护患关系, 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 随访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信函、家访、电话、短信和网络等[2], 每种随访方式都有其优缺点, 如何充分利用其优点, 规避其缺点, 有效服务于患者, 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研究发现, 随访后, QQ群组患者的满意度、肺癌知识、药物知识、运动知识、饮食知识掌握情况及遵医行为较电话随访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原因分析如下:
电话随访简单易行, 易被患者接受, 在当今电话普及的社会, 几乎能覆盖所有患者及家属。电话随访能及时有效地建立起医护患相关信息的沟通渠道,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 受到患者的欢迎[3]。电话中护士亲切的语言能安抚患者焦虑、悲观的心理, 也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感情;同时护士通过电话及时提醒和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定期复诊,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4],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但电话随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就是不能和患者面对面交流, 不能直观观察患者的反应, 不方便详细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且面对说方言的农村患者, 容易陷入语言沟通困难、无法交流的窘境。更重要的是电话费用贵, 医院要实现100%随访率, 所耗成本也较高, 所以容易出现宣教不详细、不到位的现象, 随访也无法真正做到100%。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 是为QQ用户中拥有共性的小群体建立的一个即时通讯平台[5]。它使用户处在一个拥有密切关系的群内, 便于同一个群体的人群进行语音、视频沟通和交流, 具有较强的亲和性[6]。患者或家属只需在系统中申请免费QQ号, 并通过设置个人密码通过认证即可使用。QQ群集留言板、网络相册、论坛发帖和共享文件等多项功能于一身, 便于群内病友资源共享, 一起学习, 且宣教内容直观、准确, 便于患者慢慢消化吸收。通过QQ群, 患者或家属可以在群内留言、发帖, 医生和护士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答疑解惑, 增进了患者和医护之间的友情, 加深了患者对负责医生和责任护士的印象, 改善了医患之间的关系,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且网络成本较电话费相对便宜, 一年800元网络费, 可以服务所有出院患者。而电话费按营业区间每分钟0.2元估算, 每个人平均花费10min, 按每个月出院160人, 一年出院1 920人, 则花费电话费3 840元。如果是外地患者, 则长途电话费更高。所以长远角度考虑, QQ群随访较电话随访更节约、方便、直观、实效, 在科技发达、网络普及的社会, 必将取代或弥补电话随访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陈江艳.颈髓损伤术后电话随访式心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10) :1597-1599.[1]CHEN JY.Therapeutic effect analysis after operation in cervicalcord injures through telephone follow-up psychologic intervention[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10, 20 (10) :1597-1599.Chinese
[2]林海燕.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在颈髓损伤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7) :30-32.[2]LIN HY.The application of telephone follow-up health guidan-cein discharged cervical spine cord injuryed patients[J].ModernClinical Nursing, 2008, 7 (7) :30-32.Chinese
[3]朱秋明.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优势及影响因素[J].浙江临床医学, 2005, 7 (9) :1004.[3]ZHU QM.The advantag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implementationof telephone follow up for discharged patients[J].Zhejiang ClinicalMedicine, 2005, 7 (9) :1004.Chinese
[4]卢东文, 李欢欢, 方玉花.电话随访在神经外科出院患者的护理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4 (24) :1705-1706.[4]LU DW, LI HH, FANG YH.The nursing effect of telephonefollow-up for discharged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J].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2011, 14 (24) :1705-1706.Chinese
[5]江旭梅, 何林.网络时代利用QQ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河学刊, 2011, 9:156-157.[5]JIANG XM, HE L.Using the QQ group to strengthen 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twork times[J].Academic Journal of Heihe, 2011, 9:156-157.Chinese
寻找适合自己的QQ群 等 篇10
文■北运河畔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QQ群,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倾吐肺腑的好地方,同时也找到了众多知心的好友。QQ的搜索功能并不能对QQ群进行自由搜索,只有在知道群号码时,才可以加入群中。其实,我们可以在QQ的网站中自由搜索QQ群。
1在浏览器中打开http://group.qq.com/页面,用自己的QQ号码登录。
2登录之后,在“群分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分类,如“置业安居”,鼠标单击后进入新的页面,再选择小分类,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群。
3单击找到的群的链接,会打开该群的详细介绍页面:论坛、群账户、成员列表和聊天记录,如果感觉合适,单击“加入该群”按钮,如果该群允许群外用户加入,会出现窗口,让你输入原因,单击“确定”之后,等待该群的管理员批准,即可成为该群的成员。
温馨提示:上面是分类查找法,还可用直接搜索法。打开该页面后在“寻找加入群”中输入关键字,单击“搜索”,打开搜索结果页面,从中可找到适合你的群。
悄悄把QQ藏到背后
文■静静·爱
用QQ聊天时,任务栏右下角的图标会暴露我们的“行踪”。想神不知鬼不觉地聊QQ?想把QQ的任务栏图标隐藏起来?其实对QQ设置一下就可以实现。
1打开QQ设置对话框,在“系统设置—基本设置”中有一项“在任务栏显示图标”,去掉前面的对钩,再“确定”即可。这时如果最小化QQ面板,QQ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如同根本没打开QQ一样哦!
2想要再显示QQ面板,可以通过组合键Ctrl+Alt+Z来呼出QQ面板。还可以在QQ设置对话框中根据个人喜好修改提取消息热键。是不是很方便呢?
我用QQ珊蝴虫安安静静来聊天
文■毕超
Q妹:“每次聊天总有QQ系统广播呼叫,真烦死了!”
Q哥:“这有何难?试试腾讯QQ珊蝴虫版,不仅可以屏蔽QQ系统广播,就连聊天窗口上的广告也能屏蔽呢。”
1先从http://www.onlinedown.net/soft/32845.htm下载腾讯QQ珊蝴虫版4.5.2b,安装后会在桌面上创建两个图标。
2双击“腾讯QQ珊蝴虫版”图标登录QQ,你会发现你的QQ比以前安静了,不仅“系统广播”不叫了,而且聊天窗口上的广告也被替换成对方的IP。
3如果想对QQ珊蝴虫做进一步设置,可以选择“开始”菜单中的“程序→腾讯软件→腾讯QQ珊蝴虫增强包定制器”,在弹出的窗口里单击“参数设置”,对里面的选项根据需要选择允许或不允许,然后单击“保存设置”,关闭窗口重启QQ即可。
(注:该软件已收入本期光盘)
QQ网络硬盘多个文件一次传
文■松林
我们都知道QQ网络硬盘可以单个文件上传,但如果遇到有多个文件需要上传时,就比较头疼了。有一种方法,让你的QQ网络硬盘可以实现多个文件批量一次上传。
首先点击QQ网络硬盘按钮,然后再按住Ctrl键,依次选择想要上传的文件,选择好后,右键单击它们,再选择“上传到QQ网络硬盘”即可。
网盘文件加到附件就能发
文■sld
很多朋友都在使用163邮箱且开通了网盘功能,平时经常把文件保存在网盘中。有时在给别人发邮件时,需要用到网盘里的文件,怎么能将网盘里的文件作为邮件的附件呢?
首先登录163邮箱,选择“从网盘添加附件”,选择存放文件的文件夹,然后选择要作为附件的文件即可。
发封信就能获Gmail邀请
文■大草原
2006年9期《无人邀请也能申请Gmail》一文,提供了一种获取Gmail邀请的方法。其实,对于一些心急的朋友来说,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可以获得免费邀请。
这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发一封信到这个邮箱地址(goooooooooooooooooooooogle@gmail.com),然后系统会有自动回复邮件发过来,很快你就能收到邀请了。
QQ群平台 篇11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学习支持,MOOC,QQ群
●研究背景
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新形式,MOOC存在开放性、大规模等诸多优点,但它也像其他远程教育形式一样,不可避免地产生“师生分离”的现象,学习者面临的学习困难增多。为了解决在线学习所产生的问题,MOOC组织者需要提供充足的学习支持服务。
理论上,MOOC学习者的学习支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MOOC平台所提供的学习支持,另一方面来自网络学习共同体所提供的学习支持。不过,在MOOC研究文献里学习支持问题研究文献所占比重仅占3%,且多是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即主要通过MOOC技术平台来提供学习支持。基于网络共同体的学习支持研究尚不多见。
实际上,在MOOC学习实践过程中,MOOC学习者自发组织起来互相支持,利用QQ群等形成了大量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与依托MOOC平台的机构性学习支持不同,基于QQ群共同体的MOOC学习支持更侧重于同伴支持。
在QQ群共同体中,群内成员构成一个学习同伴群体,这些学习同伴是学习支持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学习同伴所组成的学习小组已经成为最受学习者欢迎的学习形式,甚至有学习者认为他们从学习同伴那里所获得的帮助大于来自教师的帮助。由此可见,来自学习同伴的学习支持是学习者容易接受也愿意接受的学习支持。
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表明,网络学习共同体主要提供认知信息支持、人际支持两个方面的支持,其中认知信息支持表现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获得大量有助于解决学习中疑惑的知识性信息,在与学习共同体其他成员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时,能够使学习共同体成员更好地反思、整理自己的想法。人际支持则表现为成员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促进的人际关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其他成员彼此交流各自的情感,以此来应对学习中的心理困难。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QQ群共同体提供的学习支持范围、结构等,本研究主要回答“QQ群共同体为MOOC学习者提供的学习支持有何特点”“侧重于提供哪些类型的学习支持”“与MOOC平台的学习支持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三个具体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MOOC平台的学习支持。
●研究设计
1. 理论框架
基于电大、网络教育学院等传统远程教育机构的角度,丁兴富、陈丽等学者将学习支持分为管理支持、教学支持、技术支持、情感支持等四个方面。这一分类为MOOC学习支持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
参考本土化MOOC教学实践和国内外MOOC平台的基本功能,结合QQ群聊天的基本特点,我们对四类支持做了进一步操作性定义,将教学支持(又称学术性支持)界定为学习内容答疑讨论、学习资源分享等,将管理支持界定为课程安排和证书认证,将技术支持界定为平台技术操作和技术故障支持,将情感支持界定为消除孤独感、激发学习动机、缓解压力和增强自信等。研究者根据这一操作性定义将收集到的研究数据进行归类,以判断各类学习支持的比重。
2.数据收集与处理
研究选取了Coursera平台上的“史记”“算法”,以及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三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课程学习者自发建立的三个QQ群在一个开课周期以上的所有聊天记录,并以此作为主要研究数据(如表1)。
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首先使用内容挖掘系统ROST CM软件处理聊天记录,并对发言频度和发言人数进行统计。然后对课程QQ群聊天内容进行统计,分别得到反馈的时间、问题的解决情况,并计算出百分比。最后,按照学习支持服务的分类,对聊天记录内容性质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出百分比并做成表格。
●研究结果
1. QQ群共同体学习支持的结构
根据研究设计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性定义,对三个QQ群聊天记录的内容进行归类统计(如表2)。
(1)学习共同体能提供丰富的情感支持
尽管表2中的三门MOOC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支持结构差异较大,但仍存在一定的共性,即QQ群提供情感支持的比例均超过三成,占据了重要地位。这表明QQ群学习共同体能在相当程度上满足MOOC学习者在线学习的孤独感、归属感等情感需求,为其提供丰富的情感支持。
(2)学习共同体提供的学习支持结构与MOOC学习者的ICT素养有关
在表2前两门课程的学习共同体中,其学习支持结构较为一致,呈现出以情感支持为主,管理支持与技术支持并重,学术性支持反居次要地位的学习支持结构。
与前两门课程不同,“算法”作为计算机专业类课程,其学习者大多具备较好的ICT素养,所以在其聊天内容中较少涉及有关MOOC平台操作等技术支持问题,相应地,他们也更有能力从MOOC平台获取相应课程管理信息,减少了对管理支持的需求。
受学习者ICT素养影响,“算法”课程QQ群提供的学习支持结构与另外两门课程差异较大,呈现出以学术性支持和情感支持为主,兼顾管理支持和技术支持的总体结构。
2. QQ群共同体学习支持的特征
(1)学习支持更加及时
遇到问题时得到及时响应和反馈,既是学生有效学习和质量保障的需要,又是提高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需要。学习支持的响应时间长短成为衡量学习支持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QQ群能否提供及时的反馈很重要。对QQ群发出问题和得到反馈之间的时间间隔的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数据显示,QQ群30分钟内“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史记”“算法”三门课程得到首个响应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3.58%、82.2%、88.5%,这表明QQ群学习共同体提供的学习支持响应比较及时。
有学者对某MOOC平台课程的论坛发帖、回帖时间也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31.23%的帖子在0~6小时内,33.96%的帖子在6~12小时内,32.07%的帖子在超过12小时获得了响应。与MOOC平台课程论坛的响应时间相比,QQ群成员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其他成员的反馈。
(2)学习支持有效性
MOOC学习者在在线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仅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会有不小的困难,如果直接通过互联网搜寻解决办法又很容易迷失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而求助于QQ群能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即使QQ群成员的背景、知识面不同,但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因此不复杂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解决。此外,学习者在QQ群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增进了知识的共享,增加了群体智慧。
由表4可以看出,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史记、算法三个QQ群的问题解决率分别达到了86.51%、84.61%、81.92%。在QQ群内提出的绝大多数问题得到了解决,从这一点来看,QQ群解决问题的效果是理想的。但是,与MOOC平台讨论区对比来看,QQ群的问题解决率还是有一点差距,以学堂在线平台上心理学概论(2014年秋)的讨论区为例,有学者对该讨论区中学习问题的解答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有92%的学习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而且其中还有许多课程主讲教师的参与。
3. QQ群共同体传承性学习支持质量高,值得进一步挖掘
(1)传承性的学习支持尽管为数不多,但针对性强
课程QQ群内存在成员间经验的传承,在本次课程开课后,早期加入课程QQ群的成员,在本次课程进行过程中有发言。从前批次发言人数占比情况来看,以前加入课程的人员在本次课程进行过程中发言的人数占比并不高,分别是11.88%、4%、10%(如表5)。尽管传承性学习支持为数不多,但对其发言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他们对新成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实质性解答,如在“算法”课程中,以前的学习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课程证书认证的相关信息。由于QQ群的早期成员有过学习这门课程的经验,发言质量高,所以他们与新成员结成学习同伴,适合沟通,提供的帮助针对性强。
(2)课程助教能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但仍需挖掘其更大的作用
课程助教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他们或学习过该课程,或参与了MOOC开发,掌握着大量有关课程的各种信息。课程助教在QQ群内以个体身份提供的学习支持在本质上也是传承性的。学习者在遇到各种问题时倾向于向助教求助,以便获得权威的解答,这不难看出课程助教在推动群内信息交流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但是,课程助教的存在也会对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产生弱化作用。笔者对具体聊天内容分析后发现,课程助教自然地成为群里的中心成员,因为学习者都希望与助教沟通。然而,QQ群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初衷,却是让学习者互相交流,课程助教的存在使QQ群偏离了学习者之间互相交流的本意。因此,如何使助教在学习共同体内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答疑解惑(认知存在),直接提供学习支持,还是推动共同体成员互相交流、促进自组织发展(社会存在),间接提供学习支持,或者在认知存在与社会存在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挖掘。
●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1)QQ群学习共同体侧重于提供情感支持,与MOOC平台支持形成互补
作为一种即时聊天型学习共同体,QQ群在提供学习支持方面及时性强,侧重为学习者提供情感支持,能有效解决学习者的常规性问题,同时缓解其在线学习的孤独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MOOC学习体验,扩展学习者的交际范围和能力;MOOC学习平台则在学术性学习支持方面更有优势。此外,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支持效率更高,MOOC平台的学习支持效果更好。
QQ群学习共同体与MOOC学习平台提供的学习支持互补性强,MOOC教学团队可以鼓励甚至授意在线学习者自建课程学习QQ群,以消除学习孤独感,提升学习体验,降低辍学率。
(2)QQ群学习共同体与MOOC平台提供的学习支持存在一定的重叠
在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方面,QQ群学习共同体也承担了一些本该由MOOC平台完成的学习支持功能,两者存在一定的重叠。随着MOOC平台操作的进一步简化和在线学习者ICT素养的提高,技术支持的需求有较大的下降空间;而管理支持则有赖于MOOC平台提供更好的导航和课程管理指引服务。
2.建议
QQ群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是学习者自组织,其提供的学习支持理应来自共同体内部,但如果仅凭共同体内部力量,缺少与外部环境特别是教学团队的信息交换,那么共同体将会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这不利于学习支持质量的提升。
因此,教学团队可以适当介入QQ群运行,特别是鼓励往届学员和助教提供传承性的学习支持,并通过助教开展有组织的在线学习活动,以加强学习支持的组织性,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共同体自组织的潜力。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申灵灵,韩锡斌,程建钢.“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
[4]杨东.MOOCs本土化实践中学习支持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5]周回回.MOOC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6]桑宇霞,梁林梅.MOOC在线学习困难与学习支持调查研究——以《红楼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7]万力勇,赵呈领,廖伟伟,等.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