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课程群

2024-07-23

平台课程群(精选12篇)

平台课程群 篇1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 银行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因此金融专业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提升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金融专业银行类课程群包括银行会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国际结算、风险管理四门课程。从课程体系来看, 银行会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国际结算、风险管理这四门课程中,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为核心课程, 银行会计、风险管理、国际结算都是为商业银行经营服务的业务课程。因此银行类课程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大部分院校由于考核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金融专业的实践训练的探索显得进展缓慢、动力缺乏, 特色不够鲜明。

建设仿真的学习平台, 专门针对银行类课程群的实践进行探索, 把四门课程的实践相互融合, 把理论与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校与银行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因此通过运用模拟真实环境与业务优化银行类课程群的教与学,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中有了更明晰的抓手和落脚点。

二.银行类课程群的模拟银行仿真平台建设的可行性

1、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 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的充分体现。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 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 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因而模拟银行仿真平台建设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即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也是其它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2、当前银行类课程群面临的问题

银行类课程群四门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 学分很高。而传统的教学仅是教师的理论讲授, 学生考前突击复习, 一张试卷定成绩, 考完就忘光。这种教学模式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 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另外由于银行的整个业务流程内部管理要求高、控制严密, 学生很难直接进入银行职能部门实习, 即使进入银行营业部实习, 大部分学生只是协助理财经理发放资料等外沿工作。即使在业务后台管理部门, 由于考虑到商业秘密因素, 也不可能使学生深入到管理的核心部门, 这使得学生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流于形式, 几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多年的实习总结来看, 多数学生只是走走过场, 并没有接触实践业务, 实习效果不够理想。而目前大部分院校所开银行类课程大多只开设了理论课程, 未开设实践课程。在既得不到真实环境下的实习机会又得不到模拟环境的训练下, 金融专业的本科生在就业时处在很尴尬的竞争地位, 从专业技能来看, 无法与众多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抗衡。

3、开展模拟银行实验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首先, 模拟银行实验教学对商业银行业务课程来说是最适宜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由于商业银行各经营业务之间相对独立, 不同的业务种类包含不同的具体业务, 而且这些具体业务非常容易程序化和流程化, 易于固化为具体的业务模块供学生模拟练习。学生利用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进行模拟实验, 则可以使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真实地感受并亲自办理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实践形式的缺憾, 锻炼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 使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其次, 现在很多院校都有实验室, 配备了较为齐全的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实验教学的软件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实验室的管理都配有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专职的管理人员和专兼职的授课教师。因此这些条件的具备为模拟银行实验教学的开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第三, 金融专业可与商业银行开展了交流与合作, 并经常聘请银行专业人士来校交流与讲课。例如聘请银行专业岗前培训教师来校辅导学生手工点钞技巧与识别假币的操作要领等。

三.建设模拟银行仿真平台的意义

1、全面开放

模拟银行仿真业务平台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涵盖了银行的主要业务和管理, 这就使学生通过实验, 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银行的业务操作的基本环节及经营管理问题, 使学生既能加深对银行整体的认识, 又能让学生对具体的经营管理有一定了解。

2、仿真情境

学生在银行的每一个业务模块进行轮岗操作实习, 直接与客户发生业务关系, 且与模拟的社会经济部门发生联系。模拟情景与现实情境基本相同, 在这种仿真的业务活动中, 一方面他们可熟悉、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各方面理论知识;另一方面, 这种仿真的环境使学生能进行“体验式学习”, 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逐渐掌握知识, 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3、自主学习

模拟银行仿真业务平台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学习, 这种模拟实验一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包括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等;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伙伴。

4、团队协作

模拟银行仿真业务平台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采取小组形式, 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加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学会如何与客户、合作伙伴保持紧密关系、开展业务。

四.模拟银行仿真平台建设方案

以商业银行经营为中心, 按照银行前台基础业务和后台的综合业务来划分业务模块。围绕银行综合业务, 设置银行会计、风险管理、国际结算的实验。同时让学生扮演银行的不同角色, 通过角色间的转换, 将银行各级各类员工的岗位职能、银行业务操作流程进行高度的仿真模拟, 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有效的仿真平台。

1、实验环境仿真建设

环境仿真包括实验室布局, 业务部门的设置及文化环境建设, 是仿真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实验环境仿真建设, 表现出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 学生进入平台后能够快速的进行角色转换。

2、软件环境建设

在软环境建设上, 主要构建银行业务综合实验平台、银行业务仿真实训平台、辅助教学平台。软件平台充分体现出“先进性、系统性、仿真性和扩展性”的银行软件要求。

3、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支持、引导高水平的教师参加金融实践教学工作, 并制定相关政策, 对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教师实施奖励。同时在模拟银行实验室的教研队伍中, 聘请各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业务熟练的员工来校作为实习指导老师, 可以有效地保障实验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林伟君.校内模拟银行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8) .

[2]祝文峰.模拟银行实验教学在金融学专业课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 (5) .

[3]刘祥伟.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学创新导刊, 2009, (20) .

[4]李鹏.将模拟银行实验引入《商业银行经营》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8, (4) .

[5]孙静.金融投资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J].管理观察, 2009, (4) .

平台课程群 篇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QQ作为一种新型的即时通讯工具,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我园通过创建班级QQ群及微信群,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促使教师、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家园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在使用QQ群及微信平台中,希望家长配合并遵守以下事项:(1)请各位家长不要在中午13:00后;晚上9:30后在平台内交流,以免互相影响休息。

(2)为了尊重孩子,禁止在平台中对某个孩子的行为定性评价。(3)禁止在平台中营销任何商业产品,避免对家长造成骚扰。(4)要求在群内发布正面、积极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思想,分享 好的育儿经验。

(5)在群内交流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网络信息管理规定,禁止出现不良政治倾向。

(6)严禁在群内发布宗教、色情、暴力、赌博、病毒链接等内容。一经发现,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平台课程群 篇3

【关键词】云教学平台项目化程序设计课程群问题建设方法

引言: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来讲,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培养学生对于出现问题的实际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以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方式为核心,注重软件工程专业的程序设计基础的培训、对于这些程序的算法、结构等进行有效的组合,使学生在实践化训练中进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需要对于程序设计课程群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基于云教学平台项目化的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的方法问题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与研究。

一、程序设计课程群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实践化的训练

现在许多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中进行的程序化课程教学非常注重对于课程中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仅仅把程序化课程群的建设与分析当成是对于理论知识的验证,缺乏对于实践案例的引入,更没有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重点化的培养,尤其是其中的实验项目往往围绕着数学计算来进行,完全无法提高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效果评价与监测缺乏科学性

为进行必要的实验教学,进行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的吸收各个相互联系的学科知识的内容,使他们通过实验任务来完成,对于各个学科中的知识进行全面的验证、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但是缺乏有效的评价与对效果的检测导致了这些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

教师对于程序设计课程群中大量重叠的知识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分析,更缺乏对于学生实际知识能力的了解,导致其教学效果不佳。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各个学科的联系性不强。

(四)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资金的缺乏、教学场地的限制、招生规模的扩大、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等等导致了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与有限的教学资源内充分进行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化的实验,无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1]。

二、基于云教学平台项目化的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的方法

(一)加強程序设计课程群的资源建设

为了有效的解决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资源的紧缺情况,我们需要加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资源。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政府与学校需要对于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对于其资金与技术力量上的指导工作,使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工作拥有足够的课程教学资金、实验研究资金、场地建设的资金、购买进先进教学器具与实验教学资料的资金[2]。第二,学校需要与企业进行积极深入的合作,进行云平台账号与有关教学资料的购买等,可以使学校建立起软件工程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实践教学资源库,而学生通过有效的方式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充分进行有关知识的实践化学习,而不存在着时间与场地的限制。同时,校企进行合作的深化还体现在,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指标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使这些学生在具有市场导向的教学培养模式中具有高素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化的操作能力,他们可以利用校企进行合作的关系,在节假日的时间深入到企业的实际中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充分锻炼,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与不足,有利于他们回到学校后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与实验分析,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3]。

(二)应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程序设计课程群教学实验模式的转变

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工作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尤其是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比如:网络多媒体、云教学平台的设立、微视频的应用、翻转课堂的应用等等。通过这些基于云教学平台项目化的方式进行科学应用对于提升软件工程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的水平与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第一,进行程序设计课程群实验教学前,需要对于实验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化的划分,并且应用现代化的云教学平台等技术进行相关具体项目的录制、对于关键步骤的科学运算、演示、讲解等工作。第二,教师应用云平台等教学资源将有关的课程资源进行上传,使众多的学生在云教学平台上都可以进行下载、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做好算法的设计工作等等。第三,进行有关的教学实验时,教师和学生应用有效的云教学平台进行程序设计课程群程序的录入和调试等等。第四,在具体的实践化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与教师以及周围的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对于具体的实验操作需要进行有效的协同,对于理论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验证。第五,在实验教学完成后,学生需要对于实验教学的结果、过程,不理解的内容写成实验报告,以便于对于今后的实验化教学打下一个基础[4]。第四,注重对于云教学项目化程序设计课程群教学实验过程的监控与考核工作。应用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登录时间、登录的具体项目课程、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实验的正确率等等进行全面的监控,而教师依据这些可以做出有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应用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与成长做好铺垫[5]。

结论:对于基于云教学平台项目化的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利于全面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实践化的能力,更有利于其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培养出大量的实践化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黄云,洪佳明,覃遵跃,王新峰. 基于云平台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2:191-195+223.

[2]谭定英,张洪来,赵文光,陈平平,刘慧玲.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J]. 软件导刊,2015,01:169-171.

[3]黄云,覃太平. 云环境下的程序设计课程群实验教学研究[J]. 福建电脑,2014,12:75-76.

[4]曾志华,黄丽. 基于应用型的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J]. 科技资讯,2013,16:163-164.

平台课程群 篇4

一、Java课程群建设的目标

Java语言的整体程序包括四个大的方面: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Java语言网络软件开发、Java语言的Web开发以及Java语言移动应用的开发。[2]

1. 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

主要是Java语言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语法。面向用户的程序设计理念、思想和基本的Java语言操作手法, 还包括一些Java语言操作的系统资源管理。

2. Java语言网络软件开发

主要是基于网络协议进行的网络软件的开发与设计, 在不同的网络层次和网络协议下的网络软件开发。

3. Java语言的Web开发

主要是基本的B/S模式的Java语言软件开发, 以及面向企业的Web应用开发。

4. Java语言移动应用的开发

Java语言系统和体系相对较为复杂, 而且由于网络层面的不同, 不同的网络层面和网络协议使得Java语言开发也具有多变性。

二、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规划与建设

1. Java课程群的规划

要做好Java语言课程群的规划工作, 首先就要了解基础的Java语言知识, 从而系统、合理地分析Java语言系统。具体的规划分配方案如下:

(1) Java语言基本的语言法则与面向用户的设计思想:这个部分是Java语言的基础, 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 俗话说:“盖楼必须打好地基。”因此, 必须掌握Java语言基础的部分。

(2) Java语言的扩展部分:这个规划主要是针对Java语言基本的语言法则与面向用户的设计思想进行专业扩展, 查漏补缺, 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深度学习。

(3) 基于Java和Android进行软件开发:这个部分是在Android的基础上, 根据Java的特点和服务功能, 进行软件的开发。

2. Java课程群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Java课程群的网络教学平台结构设计遵循Java EE四层开发模型原则。

(1) 用户表示层。用户表示层是指网络教学平台的人机界面, 是用户与网络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其中结合了JSP、Ajax、CSS等技术, 使得Java EE框架中的Struts 2框架得以实现。在整个用户层的界面上, 要将色彩进行合理搭配, 风格要清新, 布局要合理, 将用户的体验值达到最高。

(2)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面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层面, 是前台的用户界面层与内部资源进行转换的衔接层, 起到了对内和对外的交互作用。

(3) 数据持久层。数据持久层是对于Java课程群数据的统计层面, 实现数据的CRUD的操作功能, 建立起合理化的数据模型, 为网络教学前台提供持久化的数据供应。数据持久层利用了Java EE框架技术结构中的Hibernate框架技术, 建立模型时采用了ORM模型元素, 使整个数据层可以高效利用。

(4) 数据库层。数据库层面是整个系统层面的最终端, 实现了对数据的储存, 用以储存整个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文档资源等, 为整个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效运营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

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可以为Java课程群教学带来便利、为专业建设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是Java课程群基础教育的补充, 为我国Java课程群教育探索了全新的教育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彦.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1) .

化工工艺课程群革新思索论文 篇5

1、整体优化教学内容,避免交叉性内容的重复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发现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前期学过的内容运用于后续课程中;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各门课程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有时又会出现课程内容的重复。如相平衡热力学方面的知识,在化工热力学中已有涉及,在分离工程中就不必再大篇幅地进行介绍。正是由于各门课程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合理安排,如果在教学安排上不注重教学内容的安排,只是简单重复,势必引起学生厌倦或厌学。为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理顺关系,优化课程设置,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同时又不能遗漏某些章节,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将核心课程群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即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核心课程群教学内容的安排,尤其是对于交叉性内容,不同的具体课程,其目标应各有侧重,并据此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在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删减与物理化学重复的内容。在相平衡常数计算过程中,该计算过程涉及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若在化工热力学中已经作了较深入的讨论,在分离工程中,采用拿来主义即可。在单级相平衡过程所涉及的泡、露点及闪蒸过程的计算,分离工程和化工热力学这两门课程应该互为补充。除此之外,加大课程群的整合力度,将相关的内容整合在某一门课程里,如化工分离工程中的分离顺序和分离过程选择等内容移到化工工艺学课程里结合具体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在各门课程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对于交叉性内容,核心课程群的后续课程就比较容易把握重心和尺度了,只需适度地引导学生加以巩固和复习,重在运用和扩展。对于学生来说,适当地固和复习交叉性内容,对于学生有很积极的作用,一是能有效地将相关课程结合起来,二是使他们意识到已经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比较容易克服畏难和厌学情绪,从而能较快地接受新知识。这样不仅避免了简单的重复,节省了学时,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2、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计算机正成为人类除书本外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另一主要途径。计算机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得到广泛重视,计算机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3]。为了适应化工科技发展的要求,将化学、化工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十分必要。尤其是在化工热力学和分离工程中,化工热力学以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为基础,对化工分离过程和化学反应器所需的相平衡、化学反应平衡数据、参数、平衡时的状态进行热力学分析和计算。所涉及的计算问题较为复杂,计算工作量大,且待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非线性或不能用函数形式表达[4]。分离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分离过程开发和设计中遇到的.工程问题,主要阐述精馏、吸收、萃取等单元操作的分离流程和设计计算,分离对象通常为二元以上的物系,计算量大而复杂[5]。一方面手工计算很难完成实际的计算过程;另一方面,繁琐而枯燥的计算容易出错,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两门课程中采用计算机编程可以快速准确地解决曲线拟合、数值积分和方程求解等,可以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工艺设计计算的准确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工程计算能力。在化工专业实验中增设计算机数据采集实验、计算机过程控制实验和计算机仿真实验的教学内容。运用新技术,引入化工流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将仿真操作与小型化工实验装置结合,使学生不进工厂就能了解化工生产的装置和操作过程,这种将传统的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和计算机仿真实验系统协调地结合,不但扩展了实验内容、节省了实验时间,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6]。

3、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随着创新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毫无疑问,化工行业也进入到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时代。而要实现与适应这种创新,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能与之脱节,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当前学科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化工科技的最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剔除陈旧的理论,充实新的理论和知识,增加一些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内容。例如,随着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等新型分离技术的发展,在化工分离工程中增加这方面的知识;随着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涌现,在化工工艺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与课程相关的最新化工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及时更新和补充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不仅拉近了教学与学科前沿的距离,还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认知,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能够适应化工企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化工人才。

4、与科研相结合,以专业实验为载体,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本课程群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一直独立设课,内容上偏重有机合成,与核心课程群教学内容关联不够紧密,不能行之有效地检验和运用课程群的知识。为此,在实验内容的精选和安排上,力求注意实验的典型性、系统性以及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结合,充分考虑工程学与工艺学实验的平衡,在内容上力求具备典型性、先进性及综合性。专业实验改革的重点是完善综合型实验,力争使核心课程群的内容在专业实验中都得以反映。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任课教师的科研方向、科研与教学成果,从教师的科研中选取一部分较成熟的内容对现已开设的专业实验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有所了解,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例如苯甲醚的溴化反应,同时有对位和邻位产物生成,由于这两个化合物结构相似、沸点相近,采用普通分离手段如精馏较难实现分离,因此可采用化工分离工程中所涉及的特殊精馏的方法进行分离。除了对产物进行分析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化学反应工程和化工热力学所学的知识对这个反应过程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分析,为分离过程和反应过程提供相平衡、反应平衡数据,为优化合成工艺提供理论基础。通过设计这样一个专业实验,将化工热力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等专业课和专业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学习与专业实验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促进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平台课程群 篇6

一、创建QQ群平台,创新学习形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新课程的理念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利用QQ群平台进行教学,正是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喜欢上网这一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掌握的内容制作成具有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及视频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上传至QQ群共享文件中。大部分学生对多媒体资源都充满着兴趣,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变“定时定点学”为“自由学”。QQ群共享的资源具有开放性,改变了传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满足上网的条件,学生就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3.变“统一地学”为“选择地学”。教师将所要学的内容系统地编辑到QQ群BBS论坛中,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安排不再统一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和学习场景等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

4.变“个体学习”为“互动学习”。QQ群中的聊天、论坛给学生搭起良好的互动平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可随时交流。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能很快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的帮助,也可以单独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可以细致深入地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利用QQ功能,改变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QQ群学习方式的最大特点: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采用“交流反馈—合作探究—巩固拓展”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知识内化效益的最大化。

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成教学任务单,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预先将学习的相关材料打包上传到群共享文件中。课前,学生根据任务单自主探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利用QQ群中的聊天或讨论组进行讨论,在情景会话、小组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上,学生将课前学习成果提交到教师电脑上,教师将指定的作业文件夹设为只读共享,各小组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在QQ群“讨论组”中进行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引导和点评。学生结合各组和教师的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再创作。学生完成再创作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对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在经验交流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中,使问题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

三、打消家长顾虑,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虽然QQ群教学模式能有效实现学生知识内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协作学习意识不强;还有部分学生自制力差,借上网之机,玩起游戏或浏览不良信息。这些不良的网络行为,令基础学科教师和家长担忧。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做法,解除基础学科教师和家长的顾虑,取得良好成效。

1.资源整合,同步发展。QQ群网络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局限于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利用QQ群的教学环境,培养他们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因此,信息技术QQ群网络教学应涉及多学科的知识。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QQ群论坛中开辟“作文阅读区”和“作文创作区”。在“作文阅读区”,提供学生喜欢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体验阅读的自主与自由,在交流中流露真情实感;在“作文创作区”,发表学生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数学、英语学科也可根据学科特点,开辟相应的论坛区,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基础学科的同步发展。

2.技术支持,促进实施。在QQ群网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基础学科教师进行多媒体处理技术培训是开展网络教学的保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开展了Powerpoint运用技巧、Cooledit声音处理、PhotoShop图片处理、Prontpage网页制作、premiere视频剪辑、Flash动画制作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培训。信息技术教师与基础学科教师的密切合作,消除了网络教学实施的障碍。

3.加强监管,保驾护航。监管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需要,如果学生在QQ平台中得不到心理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又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一些学生选择网络游戏,在游戏中寻找心理满足。教师或家长应随时关注论坛聊天的内容及学生提交的作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得到满足感。对有不良上网习惯的学生,应采用WIN 7以上版本的系统软件,利用自带的专用账户,进行上网行为限制。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采用QQ群辅助教学,运用“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反馈—合作探究—巩固拓展”的教学模式,与基础学科资源整合,能有效实现学生知识内化,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平台课程群 篇7

腾讯QQ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凭借其操作方便、简单易懂、界面生动等特点,备受广大网民和青少年学生的青睐,已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为流行的网上聊天软件。QQ群是腾讯QQ推出的多人交流系统,是为QQ用户中拥有共性的小群体建立的一个公共交流平台,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合作性和共享性。QQ群主要由群聊天、群公告、群空间、群邮件等组成,可实现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主题讨论、资源共享以及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等教学功能,如图1所示,它非常适合于网络教学应用,为网络化学习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免费的学习平台。而且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利用QQ群平台可以很好地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施混合式学习,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下面以师范院校公共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为例,介绍利用QQ群平台进行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方法。

1 基于QQ群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

混合式学习一般是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特别是指网络化学习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要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混合式学习是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根据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利用QQ群这一技术平台可以有效地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如图2所示),在这一模式中,主要包括三种教学组织形式:

1.1 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与技能实践

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课程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精讲和课堂讨论,以及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技能操作的实践活动等。

1.2 基于QQ群的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QQ群学习平台选择、浏览和下载课程学习资源,进行自选内容、自定步调的学习;同时可通过QQ群聊天方式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学习指导和学习帮助。

1.3 基于QQ群的协作学习

学生通过QQ群学习平台的群组功能(如讨论组)开展同步或异步的学习讨论、交流、协作、以及完成小组合作任务等活动。

此外,教师通过QQ群学习平台,既提供了用于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对学生学习进行切实有效的跟踪监控和学习指导,能很好地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2 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设计

2.1 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主要为学生提供课程有关的学习材料,如课程讲义、网络资料、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等等。QQ群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课程学习资源存放和传送方式,如群共享、群相册、群邮件等,使用十分方便,本文就其中典型的群共享的应用进行论述。

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QQ群一般都是普通群,普通群免费提供了16MB的永久存储空间和1G的临时存储空间,群共享支持群内成员自由上传和下载文档类、图片类、音乐类、视频类等格式文件,管理者和上传者还可对群共享中的文件进行删除或改名等修改活动。教师利用QQ群共享的这些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网络化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为了能有效地支持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资源设计中,笔者根据课程知识结构情况和群共享的特点,采用章节结构来组织学习资源。这种方式直观明了、整体性好,可清楚地标明课程章节内容,以供学生按图索骥,方便他们浏览、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源。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在各章节的学习资源中都设计有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指南,使学生在利用群共享资源进行学习时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避免盲目学习,同时配合课堂讲授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当地给予扩展知识。如图3所示是“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的学习资源,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是:“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了解教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趋势,理解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素质的组成部分,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目标。”我们在这章学习资源的设计是:首先给出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指南和教学讲义,以便学生了解本章学习的目标、主要内容、需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本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给出了本章最重要的两个名词“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涵义与联系,同时设置了一个视频资源和两个扩展阅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后围绕本章教学重点知识设置了一个讨论作业,让学生自我检测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这种学习资源的设计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群共享系统而有序地进行学习,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并逐步走向深入。

此外,在后面的有些章节中,我们还让学生把协作小组的学习作品、学习成果作为学习资源上传到群共享,以供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和学习。

2.2 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习活动是学生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必须经过的基本环节。QQ群提供有群聊天、群论坛、讨论组等功能,非常适合于混合式学习活动的开展。

2.2.1 群聊天

QQ群聊天相当于一个聊天室,功能比一般的聊天室更强大。具有文字聊天、语音聊天、视频聊天三种不同的聊天方式。而且可根据情况在群聊和一对一私聊之间进行自由选择,适合不同学习交流的需要。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群聊天的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1)为了能有效地开展群聊学习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事先跟学生协商,确定每周群聊学习活动的固定时间安排。这样,群聊的人数较齐全,既方便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又方便教师集中指导答疑。(2)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群聊内容与当前课程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事先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或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共同讨论。此外,整个群聊过程的文字、图片、动画等资料通过永久保存聊天记录功能保存在软件中,让学生事后反复浏览学习,或者是供在约定时间里没有上网的学生浏览学习。(3)在群聊学习活动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和学习指导。这样,一旦学生学习中遇到障碍或问题,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将他们引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并适当通过私聊进行个别化辅导。(4)教师设置一些激励措施以鼓励和激发学生利用群聊天参与学习交流活动的热情,如在群聊天表扬积极发言、提出好问题、发表好意见的学生,以提高和保持学习交流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利用群聊天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交流,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群论坛

群论坛相当于BBS的功能,群内人员可以针对给定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对话题帖子进行修改、删除、置顶、锁帖等操作。群论坛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基于学习主题的讨论与交流,其教学应用的关键是话题(即讨论的主题)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利用群论坛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做法:

(1)话题选择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与当前所学知识紧密联系的具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作为讨论的话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例如在“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中,笔者结合当下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热点问题,设置了讨论题目:“信息时代下专业化教师应具备哪些信息素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到良好的效果。(2)话题选择开放性的非良构的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现成的答案,具有很好的讨论性、开放性和扩展性,适合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和互相争辩。如果是良构的问题,则学生很难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大多数内容都变成不断的重复,失去了讨论的意义。笔者在“计算机教育应用”中,就设置了“如何防治电脑病毒”这一讨论题目,如果改为“谈谈什么是电脑病毒”则讨论的意义不大。(3)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教师经常参与课程群论坛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疑问作出及时地反馈,这样学生才能感受群论坛学习的氛围和群体交流的存在,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构建和维护基于群论坛的课程学习至关重要,而且还可以防止学生由于思维的过度自由性和活跃性使得讨论的内容偏离学习方向。

2.2.3 讨论组

讨论组是QQ提供的一种小组群聊功能,相当于一个小型聊天室,非常适合小组协作交流。下面结合QQ群的其他功能,介绍利用讨论组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的方法:

(1)学生通过浏览群共享中教师提供的学习项目,明确学习任务,选择其中一个主题。(2)学生可通过QQ群进行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的特长和兴趣,然后自主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最后确定各组组员、组长和分工。(3)各组组长在群中建立讨论组,便于小组成员间有效地交流和沟通。(4)各组成员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放进共享或QQ网络硬盘中以便随时调用,并可以通过设置,指定组内成员共享你的资源。(5)小组成员互相浏览小组内的共享资源,并利用讨论组开展组内讨论、交流,在协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习小组还可以通过QQ群平台向教师或其他同学寻求支持和帮助。最后,小组把研究成果发布到群共享进行展示,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评价。(6)最后,根据教师给出的评价量规,各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在此基础上师生进行总结反思。

2.3 学习评价的设计

在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试验中,我们设计和建立了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关注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他们综合能力。

在评价方式方面,我们采用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综合的评价方法。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在QQ群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笔者在课程的每一章节都设计了学习活动,学生要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学生在QQ群网上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都被完整地记录并保存起来,作为学习过程评价的一个依据,如群内成员的群聊记录可通过简单设置保存到本地电脑,群论坛、讨论组、群共享里面的内容可以长久地保存到服务器上。这样,教师可根据学生在群聊天、群论坛、讨论组、群共享上参与讨论的次数、发言的质量、共享资源使用情况(如在群共享下载和上传学习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协作的态度和技能、对学习小组的贡献大小等内容给出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则主要通过作品(包括小组作品和个人作品)和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给予评价。

在评价主体方面,我们采用小组内评价、小组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内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内组员之间互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协作小组内的贡献大小、QQ讨论组上讨论和交流情况、代表小组发言次数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间互评主要是对各小组作品完成质量、汇报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则包括学生在线学习表现、作品、作业和考试等方面的评价。

3 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本实验采用实验组对照组的对比组实验,实验对象是在外语专业2007级1、2、3、4、5、6班中通过检测,选择了信息技术学习成绩原始水平相近的两个班级,任选一个班(1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2班)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新教学模式,对照班采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两个班各有38名学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成绩统计法。

3.1 问卷调查分析

本实验针对两个班设计了两种相对应的问卷,在实验实施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方式,共发出问卷76份,回收问卷7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以下是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3.1.1 学习模式的设计是否合理的调查(见表1)

根据双向评等量表的公式Fi=∑aini/aH·N,实验班F1=0.474,对照班F2=0.118,F1>F2,且差异明显。表明新模式的设计更合理。

3.1.2 对学习模式是否符合学习需求的调查(见表2)

根据双向评等量表的公式Fi=∑aini/aH·N,实验班F1=0.539,对照班F2=0.132,F1>F2,且差异显著。表明新模式的学习更能符合学习的需求。

3.1.3 对课程学习兴趣的调查(见表3)

根据双向评等量表的公式Fi=∑aini/aH·N,实验班F1=0.408,对照班F2=0.158,F1>F2,且差异明显。可见,实验班学生在整体上比对照班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兴趣浓厚。

3.1.4 通过本模式的学习,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见表4)

根据单向评等量表的公式Fi=∑aini/aH·N,实验班F1=0.592,对照班F2=0.461,F1>F2。可见,实验班比对照班学生整体上认为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高。

3.1.5 实验班学生对基于QQ群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看法(见表5)

有表中可知,学生普遍认为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自己的学习是有帮助,特别是在不同的学习方式方面和提高学习兴趣方面。

3.2 期末考试结果分析

在期末考试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统计(见表6)。从表中可知:实验班的平均分为75.68、标准差为7.80,对照班的平均为65.21,标准差为13.33;实验班成绩良好以上人数占21.05%、及格率为92.11%,对照班成绩良好以上人数占5.26%、及格率为78.95%。从期末考试成绩对比情况来看,实验班的成绩良好率、及格率和平均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班。

3.3 实验结果分析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得出:(1)本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应用是合理的,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2)本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本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有利于对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4)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本学习模式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能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摘要:当下,腾讯QQ已成为国内最为流行的网上聊天软件,备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青睐,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利用QQ这一优良的网络交流平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介绍了利用QQ群平台进行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并采用对比组实验进行了教学效果研究,以期对构建基于QQ群平台的网络化新型学习模式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QQ群,混合式学习,学习模式,网络化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波,杨可夫.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在远程教学辅导答疑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52-55.

[2]孔维宏,高瑞利.基于Moodel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80-83.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8):1-6.

[5]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海洋平台油田群间OPC通讯应用 篇8

1.1 OPC技术基础信息

OPC全称是OLE for Process Control(OLE原意是对象连接和嵌入,OPC建立于OLE规范之上,是一个工业标准)。 OPC提供一套标准的OLE/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部件对象模型)/DCOM(分布式部件对象模型)接口技术,基于开放标准的开放式连结,允许在自动化/ 控制应用、现场设备和商业/ 办公室应用之间进行简明的、标准化的数据交换, 用于过程控制和制造业自动化系统。简单的说对于设备的种类及应用程序的多样话和传输协议的要求不同,提供一个环境,建立一套完整的“规则”。

1.2 OPC技术接口规则

OPC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使用COM兼容自定义接口(Cu- stom Interface)或者Delta V OPC数据访问服务器(OPC Data Access Server)的OLE自动接口(Automation Interface)。自定义接口支持客户端使用C++ 编写;OLE自动接口则支持更高级的商务应用程序,如Visual Basic等。OPC接口方式如图1所示。

1.3 OPC网络配置

OPC For Delta V客户端应用程序PC配置,通常DCS的OPC SERVER一般会单独配一台计算机来跟外界的系统通讯。 这台机器一般就仅仅做OPC SERVER用,而且出于安全考虑, 很多时候,点的定义会是只读的.Application Station(应用站) 相当于Delta V控制网络与其它应用软件和网络之间的网关。 Delta V OPC数据访问服务器在提供Delta V运行时访问应用程序的机器上运行,该程序既能在应用站又可在通过网络与应用站相连的机器上运行。如要在不同系统(非Delta V工作站) 中运行OPC客户端,首先应安装OPC远程应用程序。OPC网络图表如图2所示。

2 OPC实用性及应用特点

OPC实用性:OPC运用Microsoft DCOM技术,允许客户端与运行在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上的服务器相连。应用程序作为OPC接口中的客户端,硬件驱动程序作为OPC接口中的服务器端。任意两个组态为DCOM通信的机器都可作为Delta V OPC客户端或服务器运行。只要遵循这套规则,数据交互对两者来说都将畅通无阻。

每一个OPC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连接若干个OPC服务器, 每一个硬件驱动程序可以为若干个应用程序提供数据,这里的OPC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可以是任何厂家的任何产品,计算机是在工作组还是在域中运行,服务器可以进行不同的设置, OPC在同一域的访问关系如图3所示。

OPC应用特点:由于OPC技术的应用,使得以更简单的系统结构、更长的寿命、更低的价格解决工业控制成为可能。 同时现场设备与系统的连接也更加简单、灵活、方便。因此OPC技术在国内的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领域如下:

1)数据采集技术折叠OPC技术通常在数据采集软件中广泛应用。现在众多硬件厂商提供的产品均带有标准的OPC接口,OPC实现了应用程序和工业控制设备之间高效、灵活的数据读写,可以编制符合标准OPC接口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完成数据的采集任务。

2)历史数据访问折叠OPC提供了读取存储在过程数据存档文件、数据库或远程终端设备中的历史数据以及对其操作、编辑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冯晓升.功能安全技术讲座:第四讲安全相关系统SIL设计的要求[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07,(4):3-5.

蚁群算法在消防疏散平台上的应用 篇9

关键词:蚁群算法,人员疏散路径优化,动态显示,地图可视化显示

目前国内外的建筑多是高楼大厦且结构较为复杂,如何在多层建筑的多出口中找出最短路径成为人在紧急情况下最复杂的表现活动之一,受趋众性等因素影响表现为疏散速度缓慢、迷路等,大多数人采用具有正反馈性、分布式计算机制且富有建设性的贪婪启发式搜索[1]的蚁群算法获取最佳路径。人们提出了很多改进的疏散模型应用于安全疏散过程,且大多假设人群在疏散过程中总向最近出口行径,研究的重点在于降低蚁群算法运算时间,诱导蚁群寻找更优解。主流方法主要是在通道上以热辐射通量为限定条件获得障碍点[2],在比值函数的基础上设计了动态引导人移动路径的方法[3],将遗传算法的复制、交叉和变异等遗传算子引入蚁群算法或多蚁群算法[4],以提高收敛速度和全局搜索能力,另外引入一种确定性搜索方法,加快启发式搜索的收敛速度[5],但仍有缺陷。文中根据基于建筑物中各节点、通道的拓扑结构形成的蚁群算法对紧急疏散进行仿真。

1 模型建立

1.1 建筑物空间模型建立

建筑物可抽象为节点P和通道C组成,由G(P,C)表示,路径可表示为{G1,G2,…,Gi,…,Gm},m为路径总数。P为建筑物中所有节点的集合,可表示为{P1,P2,…,Pi,…,Pn},节点可分为普通节点、障碍节点,障碍节点为无法通过的节点,普通节点为除障碍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节点Pi可表示为Pi(xi,yi,t,ni,fi)。其中xi、yi表示节点在t时刻的坐标,ni表示在该时刻时位于此节点的人员数量,fi表示节点类型。C是所有通道的集合,可表示为Cij{C12,…,Cij,…,Cmn},Cij表示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可连接的通道。对应于蚁群算法中模型,疏散模型是以源点为蚁巢,以终点为食物。人群寻找出口的过程就是从源点经过一定的节点、通道到达终点的过程,不同的是人员疏散结束后无需返回源点。

1.2 人员选择策略

节点可分为0,BARRIER,START,END,MOVED五种类型,人员寻找出口的过程即是从START节点越过BARRIER节点选择0类型的节点并设置为MOVED,最终抵达END节点。初始化人员所在位置为START节点,从该节点周围的8个节点判断是否为0节点,若是则计算周围节点中各节点被选择的概率prob[i]和概率之和dbTotal,并利用轮盘算法进行选择。在轮盘停止转动则确定其为目标节点;若未停止则继续搜索节点,其中约束条件为:

当移动到一个可行节点时将其设置为MOVED类型并插入非禁忌表中,若该节点为END类型则计算本次行走的路径长度。

1.3 信息素更新策略

采用遗传算法中复制的思想继承优质个体的特性并进化,适应度高的个体被继承到下一代的概率大,反之概率则小。本文采用排序选择的方式,对所有个体进行排序来分配个体被选择的概率进而进行局部更新。选择的具体操作细节如下:(1)对所有个体按信息素浓度进行降序排列。(2)获得各个个体被选择的概率值。(3)将各个个体的概率值作为下一代的概率,利用轮盘算法来获得下一代。(4)初始时刻各疏散通道的信息素浓度相同,设ζij(0)=C,信息素更新函数ζij(t+n)=ρ×ζij(t)+Δζij(t,t+n)。ζij(t)为之前所有的信息素,ρ×ζij(t)为残留下的信息素,Δζij(t,t+n)为此时留下的信息素。信息素更新的步骤为:(1)获取所有个体的信息素浓度。(2)计算残留的信息素浓度。(3)获得所有个体中路径较短的某些优质个体的信息素浓度。(4)利用上式进行信息素更新。(4)完毕。

2 疏散路径寻优流程

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寻找最优路径的流程如图1所示。

蚁群算法主要包括4个步骤:参数初始化、选择下一个节点形成可行路径、更新信息素和获得最优解[6]。算法实现的过程可如下表示:

(1)初始化。

(2)判断下一个节点是否通行并记录当前位置、走过的路径集合和走过的位置,当此节点为终点时计算人员走过的路径长度,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其中,选择下一个节点的函数ChooseNextCity为:

为均衡随机性与正反馈机制,采用轮盘算法来实现“择优录取”原则上保持选择的随机性,从而弥补贪婪选择策略,避免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7]。

(3)从所有蚂蚁中获取前几名路径最短的蚂蚁,保存为最优个体。

(4)遗传复制思想来更新信息素。

保存最短路径和平均路径长度。

(5)若当前迭代次数为Nmax,则记录最优路径及路线,否则执行(1)。

(6)将获得最优集合节点显示在可视化界面中。

(7)结束。

3 算法可行性分析

3.1 节点可行性策略

本文算法将建筑物节点分为起始、终止、障碍物、未过和已过5种类型,节点为未过且非障碍物类型作为选择下个节点的策略之一,用禁忌表保存走过节点以防止形成环路;在当前节点的周围节点可通行的情况下,确定由信息素和节点间距离决定节点被选择的概率,用轮盘算法的思想将该概率与概率和的随机数进行比较,若随机数小即轮盘停止转动,则记录该概率从而确定对应节点为下一选择节点,图2为起始点到终点间路径图。

3.2 收敛性分析

图3所示为本文算法中疏散路径长度与迭代次数的关系,上方表示平均路径曲线,下方表示最短路径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40代以前的各代路径长度不一,波动较大,在40代左右时各代疏散平均路径和最短路径几乎重合,路径长度为30~35之间时疏散趋于稳定。

3.3 局部收敛与全局搜索均衡性

传统算法直接采用全局信息素进行更新,忽视了最优个体的信息素浓度,本文通过遗传算法保存最优个体并及时反馈到信息素的更新,在信息素更新时利用遗留的信息素与最优个体的信息素之和来进行更新,从而加快了收敛速度。为均衡搜索范围,使用轮盘算法将周围选择节点随机化而不仅局限于信息素浓度大小形成的正反馈机制,减小信息素对概率的影响而扩大了全局搜索能力,实现了保留较优个体的影响且亦能够进行随机化全局搜索。

4 火灾疏散仿真

本文蚁群算法相较最大-最小算法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对这两种算法的收敛速度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文算法比最大-最小算法能够更快找到最优解。

某建筑发生火灾,该建筑内的人员都需疏散到安全出口处,通过同一个房间和不同房间这两种疏散模型来体现仿真的效果。图4所示为一个容纳15人的有两个出口且有障碍物的房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陆续走向两个出口,人员选择出口的原则是走向较近出口,当此条路径上的人员遇到障碍物时能自行避开障碍物并继续前行,在行进过程中若该路径上人员过多,即这条通道中信息素浓度过大,于是搜索全局解,走向另一个出口。

根据人员流动的特点,对出口利用率形成如图5所示的曲线,其中实线表示上面出口A的流量图,虚线表示出口B流量图,当A中流量过多时,B总可以对其保持平衡。

图6所示为在多楼层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过程,通过其中的路径线条可以看出,人员都是集中向出口走去,此时与一个房间不同,这里的目的出口只有一个而且在最底层,在楼梯口处会造成拥挤,易发生事故。

5 结束语

本文以蚁群算法为基础求解出人员疏散的最优路径,根据现场势情的变化综合考虑火灾、通道、人员等的通行能力而进行动态求解最优路径进行疏散。针对蚁群算法易收敛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了结合轮盘选择和遗传复制算法的思想进行节点选择决策。目前仍有问题需要解决,可对风险参数进一步修订以提高实现的准确性;需利用多态蚁群思想对人员功能进行分工得出不同类型的信息素轨迹;另外可引用更佳的算法在加速收敛和全局最优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应可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判断事故等级,为部署指挥救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9]。另外可在某段区域都有固定的社区群组,例如学校、小区等通常会有论坛,使所在人群都订阅该论坛的消息,紧急情况发生时,以类似新闻的功能推送紧急信息,便于事故现场人员对所处环境进行了解。

参考文献

[1]Marco Dorigo,Vittorio Maniezzo,Alberto Colorni.Ant system optimization by a colony of cooperating agents[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1996,26(1):28-41.

[2]贾磊,程乃伟.基于蚁群算法的动态疏散路径改进[J].科技传播,2013(20):85-86.

[3]邢志祥,丁芙蓉.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40(2):59-62.

[4]李永林,叶春明,刘长平.轮盘赌选择自适应和声搜索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6):1665-1668.

[5]崔喜红,李强,陈晋.大型公共场所动态引导人移动路径设计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1):48-54,177.

[6]梅志斌,董文辉,潘刚,等.建筑物火灾中人员疏散路径优化自适应蚁群算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671-674.

[7]段鹏飞,熊盛武,李辉.面向大型场馆疏散的改进多蚁群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2):357-359,363.

[8]陈娟,马晓慧.基于TSP的蚁群算法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3(3):8-11.

QQ群平台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在线沟通软件,因其简便的操作界面及强大的功能积累了巨大的用户群体。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项提供多人线上线下交流的服务。群主建立一个群后可邀请指定的人加入此群,并通过发言、群空间、群相册、群共享和群邮件等服务进行群内的交流和沟通。

1 QQ群在教学中的优势

1.1 无限延展有限课堂,充分开展学习讨论

利用QQ群平台可将传统有限的课堂教学加以扩展和延伸。传统课堂教学受到教学内容及时间的限制,教师授课主要讲授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及核心内容,很少有时间延伸和扩展所讲的知识,更没有时间将教学内容与临床病例充分结合,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也较为困难。利用建立的QQ群平台,我们定期在群上开展“病例讨论”,即教师给出一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由学生担当主治医生的角色,在QQ群里讨论患者尚需进一步完善的相关检验及检查,在教师给出学生提出的所需要的检验检查结果后,再由学生讨论临床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中间穿插着教师的引导与解答,最后由教师点评在该次病例讨论中值得肯定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在QQ群上开展以病人为基础的学生自学,教师指导的教学法(即PBL教学法),在课堂外将课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1],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外科学的兴趣,并潜移默化地加强了外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亦证明,利用QQ群进行PBL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更具优势[2]。

1.2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在临床医学中,医患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坚实基础。受中国传统式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从不发言,也许是因为一旦发言必将成为其他人关注的对象,从而进入到一个“人多莫开口”的误区。而在网上进行讨论时,因为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都可以大胆的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在参加QQ群讨论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而不必担心会打断其他人,从而避免出现传统课堂讨论时容易出现的嘈杂景象。每个人的发言全体群成员均可见,故无论是否参与发言讨论,每位学生都可以从中学到相应的知识。此外,QQ群的讨论不受时间、空间和人员的限制,师生均可以就感兴趣和疑惑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由于网络的氛围较为轻松[3],平时较为内向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亦多会尝试参加讨论,而随着讨论氛围的逐渐浓厚,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进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故QQ群极利于外科学知识的集体讨论和答疑,且较传统课堂有更高的效率。我们发现,在应用QQ群进行辅导教学以后,传统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也明显增加。

1.3 教学资料交流共享,视频学习丰富多彩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而课本之外的教学文件,课件PPT,相关手术视频等因课堂时间有限无法供给学生学习,而以上这些资源均可通过群共享来实现。学生亦可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上传与其他同学共享。通过QQ群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资料的积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外科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外科学这门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通过医学视频学习和理解其中的精华是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同时视频学习也使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变得丰富多彩。

1.4 培养学生个性,加强团队创新协作

在大力提倡疾病个体化治疗的今天,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也相当重要。在QQ群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来建立不同主题的讨论组。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外科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某一专业感兴趣,而利用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相互学习和探讨无疑会事半功倍。目前,我们QQ群已有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3个讨论小组,泌尿外科讨论组正在建立中。教师不定期的会给各个讨论小组发放一些课外延伸的资料及作业供小组成员学习和探讨,让学生在发扬自己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对相应知识的了解,同时为今后考研提供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此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与教育部提出的培养新世纪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医学生的号召不谋而合。

1.5 师生感情与日俱增,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由于外科教师除教学任务外尚有繁忙的临床工作,课时较少,而在病房的大部分时间又被手术占用,所以在现实中师生接触机会较少,而QQ群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借助网络将师生连接了起来,无论何时何地,师生都可以通过即时聊天、留言、QQ空间等进行交流和沟通。例如师生可以在QQ空间和相册发表自己当前的心情,日记,照片以及近来的学习进度及体会,并且可以互相留言和评论,此举把学生和教师放在了平等的位置,大大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自己重新思考知识点以及反思教学经验的过程,正所谓教学相长。

2 QQ群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QQ管理,实行有效监督。相对于传统课堂面对面的教学,QQ群教学中师生通过网络交谈,在活跃气氛的同时不可避免的降低了教师的督促力和威慑力,可能会出现讨论过于热烈和兴奋而影响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故在QQ群辅导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能营造讨论的轻松气氛又要保证严谨的学术氛围,这对教师也不失为一个挑战。在QQ群教学中,教师无法亲自监督学生,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参与讨论不积极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学习自觉性不够的学生,可能开着QQ玩游戏或者与别人聊天而教师却无法得知。故如何保证在QQ群中进行高质量的教学仍值得探讨。

提高讨论效率,减轻师生负担。QQ群教学虽然快捷方便,但归根究底占用了师生的课余时间,尤其是外科教师承担了教学、临床、科研的三重任务,空余时间少,在休息时间帮助学生学习外科学是无私的奉献。我们一开始实行的时候学生总是不可避免的探讨一些针对性不强,意义不大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讨论多次以后及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讨论效率大幅提高。

3 结语

QQ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即时沟通工具,随着对其功能的逐步了解以及对QQ群教学经验的逐步增加,相信QQ群教学在开展PBL教学,加强互动交流,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资源传播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QQ群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为外科学教育增添缤纷色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张海涛,钟秋玲.PBL与LBL教学法结合在血液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尝试[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616-619.

[2]刘忠秀.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5.

平台课程群 篇11

【关键词】翻转课堂 QQ群 课堂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86-02

一、引言

最先提出翻转课堂的是美国的化学教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2007年,两位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通过翻转课堂的掌握的知识的牢固程度远远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就能够完成知识的学习。比如通过视频,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预习、解惑等。翻转课堂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时间不长,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1)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介绍;2)信息技术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模式;3)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我国学者钟小流等创造性的提出了翻转课堂理念与太极思想相结合,拓宽认知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出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式。张金磊等将翻转课堂与游戏化学习理念相结合,构成了游戏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证明了游戏化的翻转课堂的有效性。北大教授宋朝霞在项目式教学中,积极地使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构建了新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学结构。教育学者应筱艳通过自己在英语课堂上的翻转课堂的实践,详细的讲述英语翻转课堂因注意的事项。随着翻转课堂的不断推广,很多的学校都不断的运用于教学的实践,其中翻转课堂运用最好的就是上海市杨思中学“先学后教”、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的“336”模式和昌乐二中的“271”模式,这些创新模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014年2月24日《中国教育报》以“大中小学携手推进翻转课堂”为题介绍了首届全国大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研讨的成果,鼓励学校大胆的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模式构建

1.即时通讯平台的构建

QQ群平台是现阶段学习者最常用的即时通信平台,它能够满足翻转课堂的不同需求,同时QQ群在翻转课堂中是学生、教师互动的桥梁。QQ群除了具有学习交流、主题讨论、资源共享以及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功能外,还具有使用简单、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即使学习者没有相关使用经验,但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学习到使用的技巧。

2.模式构建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每个人的角色各有不同,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题,那么网络平台就是我们所谓的QQ群是交流和学习答疑的平台。

3.翻转课堂过程研究

(1)课前

1)教师在QQ空间设计好英语教学学习材料视频和PPT等相关资料,并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及问题等。

2)教师在制作英语学习视频时,应“以人为本”,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程度首先将学生分组,并设计出适合不同程度学生所能理解的视频,其中教师应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语法词汇,有效设置问题。

3)英语教学,例如新概念英语教学可设置3D动画、电影片段或者听力短文等,以提高英语听说的学习趣味性,寓教于乐。

4)学习者在QQ空间下载视频,观看完后可在学习者之间就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有效探讨和思考。

(2)课中

1)教师确定问题,根据学生分类所观看的视频进行提问,并汇总有效答案以作为课堂导入,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问题的答案。

2)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英语口语交流为主,解决口语中存在的语音、语法问题。在视听说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接纳和吸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3)口语成果交流和反馈评价,学习者在独立完成练习后,教师应当做出适当的指导以引导学生以正确有效的方法学习英语口语及听力。

(3)课后

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情况,记录学生习得知识的情况,并通过QQ群讨论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将疑难问题的解答通过群邮件发给学生,供学生参考。

三、结语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他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很高,同时,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相关的平台制作知识。当然,翻转课堂对不适合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或者说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难免运用起来困难。

本文探讨了翻转课堂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对于教学模式的探讨起着推动和促进的积极作用。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对未来的大学生英语学习指导其实积极作用和前瞻性领引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志荣.基于RR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价值工程,2010(19).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3]曾贞.翻转课堂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教学实践与研究,2012(7).

平台课程群 篇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强调“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凸显了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的尊重和弘扬。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知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获取知识的途径呈现多元的态势, 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规划纲要》的保证措施有一条, 就是加强信息化建设, 让新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作用, 要协助学校在课程中融合更多的技术元素, 创造条件让所有的学生能有机会使用互联网。

自2010年7月以来, 西安市八十三中开展了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验。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室, 通过建立以班为单位的QQ群让校内和校外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个平台, 我们把学案发布给学生, 学案包括学习目的、重难点、方法、相关学习的材料。同时, 提出预习和探究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完成, 并通过网络观察学生预习情况。

QQ群是基于QQ用户而产生。QQ是聊天工具, QQ群就是个集体讨论组, 通过沟通, 能及时了解学生需要什么, 这样你就可以发起话题, 让这个群产生内容, 给他们所需要的, 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相关的学习活动中来。

大班上课问题一直是英语教学难题。由于课堂空间小, 无论怎么安排, 都无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想象力受到束缚, 创造力受到限制。学好英语光靠课堂这一环节是不可能的。在网络环境下, 这个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教学中,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突破了传统的字、词、句的教学框框, 拓宽了教学目标, 延展了教学重点。

经过大家反复的讨论和实际操作, 我们确定了利于网络条件下的英语课授课类型并确定了授课环节。对于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教学必须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讲读课, 我们采用以下环节 :

1. 课前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制作网络学案, 把学案发布给学生。通过网上字典, 查阅生词。在群内探讨疑惑、处理难句。教师提出预习和探究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完成, 并通过网络观察学生预习情况。

2. 课堂活动:本环节设计若干个小型的、不同形式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完成涉及不同的阅读微技能。任务之间具有相关性和递进性。不同形式任务有利于在教学中比较全面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3. 读后活动:阅读后的活动涉及口语和书面的交流。学案提供了大量的背景信息, 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和书面表达个人的想法提供信息和语言支持, 也体现了网络教学环境中自主学习的特点。

4. 课后活动:充分利用网络, 复习探究互动, 展开讨论、回帖。课后网络讨论, 针对学生的观点, 老师、学生可以同时讨论点评, 一个问题可以生成很多学习过程和资源。

二、实施案例

地点: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网络教室

时间:2011年5月20日第6、7节课

授课班级:高一年级11班

课型:讲读课

内容:What makes a good story?

案例资料来源:Inside Out AdvancedStudent’s Book Macmillan Education ISBN0-333-91940-5

教学过程:

1. 学案发布

Good stories

What makes a good story? Will it befunny, thrilling, sad or weird ? What makesa story funny? In how many stages arestories often told?

Read the three stories and choose onethat you think is the best of the three storiesand give your reasons why it is chosen inat least 50 words.

The spider’s bite

A woman decides to take a trip toJamaica. She spends the week lazing onnumerous beaches, but on the last daydecides to take a tour through a foresteda r e a . S h e c o m e s a c r o s s a s e c l u d e dwaterfall, where she decides a swim andthen dry off in the sun. The woman fallsasleep in the sun and is woken up by aspider crawling on her cheek. She brushesthe spider away and think no more of it.

However, after returning home, thewoman develops a cyst on her cheek.She goes to her local surgery, where the doctor tells her that they will need toburst the cyst to let the fluid escape. Asit’s a painless procedure, the woman isnot anaesthetized. Soon after the doctormakes the first attempt to burst the cyst, the woman hears a gasp and then feelssomething trickling down her cheeks. Sheassumes it’s the fl uid. The doctor tells notto panic. Instinctively, she brings her handto her cheek to wipe off the fluid. At thatpoint she realizes that it’s not fluid, butrather something crawling on her cheek.

Spiders… hundreds of tiny spiders arecrawling all over her face and on her hand.She lets out a blood-curding scream. Sheis so out of control that she needs to berestrained by several members of staff.

To this date , she remains in the psychiatric ward of the same hospitalwhere the procedure took place.

The killer in the back seat

One night a woman went out for drinkswith her friends. At the end of the night shegot in her car and drove onto the desertedmotorway. She noticed a pair of headlightsin her rear view mirror, approaching at apace just slightly quicker than hers. Asthe car pulled up behind her, she saw thatits indicator on— it was going to pass butthen suddenly it served back behind her, pulled up dangerously close and fl ashed itsheadlights.

She began to feel nervous. The light dim med for a moment and then they flashed again. The frightened womanstruggled her eyes on the road and didn’tdare look at the car behind her. Finally, she reached her turning point but the carcontinued to follow, flashing its headlightsperiodically.

Through every red light and turn, itfollowed her until she arrived home. Shedecided that her only hope was to makea mad dash into the house and call thepolice. As she jumped from the car sodid the driver in the car behind – and heshouted, “ Lock the door and call thepolice!”

When the police arrived, the horribletruth was finally revealed to the woman.The man in the car behind her had beentrying to save her. As he pulled up behindher and his headlights illuminated hercar, he saw the silhouette of a man with abutcher’s knife rising up from the back seatto stab her, so he flashed his headlightsand the fi gure crouched back down.

The Flat Tyre

Two university students decided to goskiing for the weekend but planned to beback on campus in time to review for animportant exam on the Monday morning.However, they were having such a goodtime on the slopes that they decided toforget about studying for the exam in orderto get some final runs in before headingback to university. So they decided totell their lecturer that they would have tocome up with a good excuse for not beingprepared for the exam so they decided totell their lecturer that they had set off withplenty of time to get back and do somestudying but that they had got a fl at tyre onthe way back and therefore deserved totake the exam at a rescheduled time.

When he heard the story the lecturer agreed that it really was just a bad luck, and suggested that they take a few daysto study and do the exam at the end ofthe week. The students, of course, weredelighted. At the appointed time, thelecturer greeted them and placed them intwo separate rooms to take the exam.

The few questions on the first pagewere with a minor 10% of the overall mark, and were quite easy. Each student grewprogressively more confident as theyworked their way through the questions, and sure that they had got away withfooling their lecturer. However, when theyturned to the second page they discoveredthat really they hadn’t. The only questionon the page, worth 90% of the exam, read:“Which tyre?”

2. 学案检测:通过网络教学发布课前预习检测题或相关检测问题, 通过检查督促学生预习。

3. 讨论呈现:通过网络讨论, 激发个性化观点, 并通过文字表达记录和展现自己的思想火花。 (以下回帖未经改动)

The story called the spider's bite isreally a horro sto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story it seems like a common story. Butwhen read to the last paragrath the endingfrightened me. So I think a good story musthave a well designed story's plot. ( 孙杨欣 )

I think the fi rst one is most good. Thestory can shake us violently .The endingof the story can not be guessed easily.Because the ending is not credible eought, so we can get more space of imagination.The confl ict of the story is not clear. But thedescription is vivid, make us feel thet as ifthe spiders are just on our faces. ( 曹思佳 )

This three stories knock me very much.They give the result at last. The endingsare surprising and hard to guess. I like thethird story best. The story tells us never totell a lie and you will never get away withthe fool mistake. The style of the story isvery new and make me excited. ( 张馨洁 )

I think the second is a good story. Inthe story, it's very continous between partand part. At the beginning, the story givesus a question, which makes us continuereading, but in the end, the ending is outof our thoughts. All of us didn't think theending like this when we first heard thisstory. So, I think it is a good story. ( 陈喆 )

An amazing story! By the spider's bitethe woman became a psychosis. Maybeshe was lukcy, she hasn't lost her life.The scary feeling maybe causes by thenerve toxin. A good story should reain theaudience involvement at last. ( 于文菁 )

I think the best story is the secondone. Becau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story, quaint but attractive atmosphere drawsreaders attention.Curiosity makes readerswant to know what will hapen in the end.Drama confl ict makes the ending surprisingbut understood, even though it beyondseveryone's expectations. ( 陈晨旭 )

I think the first story is best. I wastaken back. I think this story is credible.It is a blood-curding story. When i sawsomething crawing on her cheek, i feltsomething crawling on my cheek, too. Andi felt cold. The bombshell makes it a goodstory. And it shocks people well. So i thinkit is a good story. ( 郝珍珍 )

I want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stroy "The Killer In The Back Seat" .I thinkthis story is very good . First , this story hasa suspens. second, this story has a tenseatomosphere. However, the ending of thestory is unexpected. In a word, this story isappealing. ( 徐雨晨 )

Don't lie to others. When you lie toothers, you might think others can't knowthe truth, but when you lie to others, thetruth must be obvious. This story tell ustwo students lied to thier teacher beforea examanation. They wanted to go skiinginstead of exam. So they told their teacherthat they had got a fl at tyre. They thoughttheir teacher didn't know the truth, but theteacher did. Lie to others is a bad habbit,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do, you can tellothers the truth. Don't lie to you teachersand friends and your parents. ( 韩海淳 )

A ) Yes , the story is credible . B ) The big change , conflict and scare datmosphere make it a good story. C) The story's unexpecting ending and thecharacter's ending. ( 田伟成 )

I think this story makes mevery shocked, excited and scared. The storyhas quiet sentenses , but makes a veryscary atmosphere. And the ending isunexpecting. When I read the story, I evencan't imagine what will happen nest. ( 王硕 )

I choose the second story. The story isvery exciting. I think the most exciting thingis that while the woman was driving home, she did not know there was a bad eggbehind her although the bad man wanted tokilll her. I think she is very lucky. A GOODman found the bad egg so he followed thewoman to protect her. It was so exciting! (马东东 )

I like the second best, because I thinkit a great Horror story. When I first sawthe title, I thought it will till us a wonderfulhorror story of murder, it will be very booly.But when I saw the story I moved by theman who want help the woman get rid ofthe killer, but the woman misunderstandedhim. But the man didn't gave up, becausehe think the live if more valuable thanmisunderstanded. So he followed thewoman until she arrived home safely. Imoved by the man, because a Warm-heartis the Most precious a person has. ( 张宇 )

I choose the fi rst story. In the beginningo f t h e s t o r y , w e c a n n o t g u e s s t h e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so it interestedme a lot, and I wanted to continue reading.As the story goes on, i felt very excited. Butthe result was amazing, it is a realy bloodcurding result, and the story shocked me alot, and that makes it a good story. (刘佳楠)

I think the best story is the last one. Because it is close to our daily-life. Wealways think that we are clever and caneasily fool teachers but the teachers arecleverer than us and they can easily findthat we are lying .

A good story needs a violent problem.In the last story, the violent problem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two studentsmakes us think a lot. ( 曹思迪 )

4. 引导探究:针对课程预设目标, 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结构, 深入探究作品特点, 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1) Work with a partner. There arefive sections which are normally includedin a traditional story. Match them to theirdefi nitions on the right.

(2) What order would you expect the sections to appear in?

(3) Put the following story in order according to your answers to 2.

Androcles

A. As he was wandering about therehe found a lion lying down moaning andgroaning. At first he turned to run awaybut seeing that the lion didn’t chase himhe turned back and went up to him. Ashe approached, the lion put out his pawwhich was all swollen and bleeding, andAndrocles found that a huge thorn had gointo it, and this was causing the lion’s painHe pulled out the thorn and bound up thepaw of the lion, who was soon able to geup and lick Androcles’ hand like a dogThen the lion took Androcles to his caveand brought him meat to eat every day.

B. Gratitude is the sign of noble souls.

C.Once upon a time a slave called Aadrocles escaped from his master andfl ed to the forest.

D . But as soon as he came near to Androcles he recognized his friend, and licked his hands like a friendly dog. The Emperor was surprised at this and called Androcles to him, who told him the whole story. When he heard the story the Emperor pardoned and freed the slave, and the lion was let loose into the forest.

E . But shortly afterwards both Androcles and the lion were captured, andthe slave was sentenced to be thrown tothe lion, who hadn’t been given any food forseveral days. The Emperor and all his courtcame to see the spectacle, and Androcleswas led out into the middle of the arena.Soon the lion was let loose from his den, and rushed towards his victim, boundingand roaring.

5. 总结迁移:总结课程知识要点, 针对知识要点补充相关内容, 从认知、运用等方面进行知识迁移, 达到巩固目的。

The Lost Gold Piece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a smallgroup of veterans returned to their village inFrance. Most of them managed to get alongfairly well, but one—Francois Lebeau, whohad been gassed and never recovered hisstrength—was unable to work regularly. Intime he became poverty-stricken. Yet hewas too proud to accept charity from thepeople in the village.

Once each year the veterans held areunion dinner. On one of these occasionsthey met in the home of Jules Grandin, who had made a good deal of money and had grown fat and pompous. Grandinproduced a curiosity—a large gold coin onwhose age, rarity and value he dwelt atsome length. Each man examined it withinterest as it passed around the long table.However, all had drunk wine freely and theroom resounded with noisy tale, so that thegold piece was soon forgotten. Later, whenGrandin remembered it and asked for it, the coin was missing.

Instantly there arose a hubbub ofquestions and denials. Finally the villageattorney suggested everyone be searched, to which all agreed—except Lebeau. Hiscompanions looked at him with surprise.

“You refuse, then?” asked Grandin.

Lebeau flushed , “ yes , ” he said , “ Icannot allow it”.

“Do you realize, ” asked the owner ofthe gold piece, “what your refusal implies?”

“I did not steal the gold piece, and I willnot submit to a search, ” Lebeau answered.

One by one, the rest of the groupturned out their pockets. When the coinfailed to appear, attention was focusedonce more on poor Lebeau.

“Surely you will not persist in yourrefusal?” the attorney demanded. Lebeaumade no reply. Crandin stalked out of theroom in anger. No one addressed anotherword to Lebeau and, amid the pityingstares of his friends, he walked out with thehangdog air of a prisoner and returned tohis home.

From that day, Lebeau was a disgracedman. People averted their eyes when theymet him. He grew poorer, and when hiswife died not long afterward no one knew orcared whether it was from want or shame.

A few years later, when the incidenthad become almost legendary, Grandinmade some alterations in his house. Aworkman found the gold coin, buried in dirtbetween planks of the floor in the roomwhere the reunion dinner had been held.

Pompous though he was, Grandinwas a just man and now that he had proofthat Lebeau was innocent he was quickto make amends. Hurrying to Lebeau’shumble home, he told him of the amazingdiscovery of the coin and apologized forhaving suspected him.

“But” , he concluded, “you knew thatthe gold piece was not on your person-whydid you not allow yourself to be searched?

Lebeau, shabby, old before his time, looked at Grandin blankly. “ Because I wasa thief”, he said brokenly. “ For weeks myfamily and I had not had enough to eatand my pockets were full of food that I hadtaken from the table to carry home to mywife and hungry children.”

6. 归纳小结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题:Confl ict

Every story involves conflict. It mayshow as one person struggling againstanother, against some outside force suchas fate or nature, or against himself. Whatconflict does Lebeau face? Knowing thekind of person Lebeau is, do you find his conflict believable? Explain. Would youcall Lebeau a fool? Do you feel sorryfor him? Do you think he got what hedeserved? Discuss. What is Lebeau’s greatweakness?

三、教后反思

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个平台, 参与的热情旺, 学习效率高, 特别是寒暑假期间,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了较好的掌控。为了使课外阅读在所有的学生那得到落实, 在2011年的暑期我们布置作业是让每个学生将老师精心准备的约20, 000字阅读材料翻译成汉语。不同的学生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 有不同的译文形式和风格, 他们对文章的处理有着很大的选择余地, 这是一个既能体现个性又能体现创造性的作业。整个暑假期间, 学生们在网上所谈论到的热门话题, 就是如何处理翻译当中的长难句、交流翻译当中的感想、体会英汉语言中的语法差别。

学案的发布, 相关话题的发起, 让学生参与各种有利于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活动,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热烈的网络讨论中, 同学间增进了了解和友情, 多了欣赏彼此间的才华的机会, 极大地满足了一些学生的表现欲, 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有了成就感, 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在互相学习中迸发出的思想火花、个性化观点, 完整、流畅的思维过程在他们提交的一个个回帖中呈现。每当我在回帖中看到语言贴切, 表达地道的英语句子时, 内心满是激动和欢喜。

学生的回帖中有许多语法问题, 不少单词拼写错误。这些问题只要不影响交流, 能达到相互沟通目的, 就不要刻意去修改, 过分的强调。在交流中, 改错不是重要的环节, 重要的是让学生保持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热情。网上讨论中, 老师的示范, 同学中写出的漂亮句子, 给出错的同学提示, 供他们学习。他们会在不断地参与中意识到问题所在, 修正、完善自己的表达。鼓励肯定、相互影响和积极引导, 让学生盼望着下一次网谈。如果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挖掘出来了, 就不怕他们不学英语, 更不需要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从基于QQ群平台上的英语教学形式来看, 教师讲得少, 学生活动量大, 看似很轻松, 但教师并不省心省力, 教师作用匿藏在课前的备课过程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和为展开话题向学生提供合适材料支持, 是成功组织一次讨论的保证。学法指导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予以更多关注的一个方面。教师还要考虑在教学中设计引导学生用最佳的学习策略, 在课外的时间自主有效地学习, 把新的教学思路延伸到课外, 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为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

教育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 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 正在改变整个教育体系和教育过程, 改变教育方法, 改变师生关系。信息技术下, 开放性学习方式和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下, 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师生应该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信任、尊重和支持。开放性教育过程将是师生互动的生成性的和创造性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就是互联网, 互联、互动, 将会把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融为一体, 使这个社会进入到一个学习型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改革, 对教育的革新将是不可避免的。◎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 正在改变整个教育体系和教育过程, 改变教育方法, 改变师生关系。信息技术下, 通过建立以班为单位的QQ群让校内和校外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开放性学习方式和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

关键词:QQ群,网络学案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战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和中外教育的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 (2) 1-5

[2]李嘉玮论后现代转换中的师生关系[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 (2) 39-43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数据访问技术下一篇:高职教育专业经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