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网站平台(共11篇)
课程信息网站平台 篇1
近年来, 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通过建设各学科的专题学习网站有利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学科的教学网站数量已经非常多, 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体系, 科学、音乐、美术以及品德等学科网站也在逐步完善。但是校本课程的专题学习网站的数量还非常少。此外, 根据校本课程的学科特点, 构建开放性课堂, 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是校本课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信息技术专题网站中的探究活动具有生成性、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协作性等特点, 在解决校本课程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 应加强校本课程主题网站建设。
一、关注专题网站设计, 为实践活动保驾护航
(一) 活动任务区——学生探索活动的导航
在探究主题确定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从不同视角细化目标, 最后形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专题, 使整个主题探究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如在学习“迁西板栗”过程中, 学生比较关注板栗的特点、生长过程、采收贮藏及营养功效等内容。经过协商, 在学生自主确定学习任务后, 各个相应版块应运而生, 这样更能驱动学生全力达成目标, 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也增强了活动的有序性、实效性。
(二) 活动资源区——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
网络资源的高效检索有利于提高学生主题学习的效率, 避免信息迷茫。在学生学习之前, 教师最大限度地提供有关主题的学习资料、网站, 学生可在资源区学习, 从中获取大量知识。这些知识获取的方式有别于传统方式, 是学生在主动探寻中获得的。如在走进《冀东三枝花》唐山皮影、评剧及乐亭大鼓的学习中, 网站设计了自主探秘、快乐驿站、名段欣赏、发展沿革等版块资源, 学生可听、可看、可模仿, 目的性强、学习效率高。
(三) 交流讨论区——学生发表见解的窗口
学生在讨论区内通过Web Quest可以提出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回复看到的事实, 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他们看到的资料不同, 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同, 得出的观点自然也不同。如“新唐山人文精神”主题学习网站安排了“创建文明城, 从小爱家乡”倡议版块, 大家在倡议的同时可通过平台进行交流。尽管他们的观点有时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但是经过思想的交流碰撞同样能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产生情感共鸣。
(四) 成果展示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使得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的方法和途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通过专题网站设计的学习成果展示区给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展示途径, 视频、音频等媒体的引入刺激了学生的展示欲望, 也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展示形式的多样化也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多的了解, 间接增强了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大眼睛看家乡”“喜看家乡春气象”摄影大赛、“走进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唐山在行动”“寻找唐山名片”等音频、视频成果展示,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展现。
二、探究活动过程中, 利用信息技术专题网站,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在探索实践中总结出“提出问题, 活动探究, 促进学生发展”三步走的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在整个过程中提出问题和活动探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问题的提出引领着整个探究活动的发展方向, 探究活动的重点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校本课程专题网站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辅助作用, 在提供学习平台的同时也营造了学习情境, 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变革课程学习方式, 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以信息技术专题网站架构的教学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 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真正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信息技术是构建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撑, 也是学生进行进行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因此, 无论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都是基于这种包含信息技术要素的教学环境达成的。
(一) 学生成为知识的攫取者
由于整个活动主题由确立到实施都是由学生参与完成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题学习网站平台的交互性和资源的丰富性又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专题学习网站中大量的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学生按需索取, 按需学习。在这种开放的、广阔的环境中,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 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二)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其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化
学生在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涉及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性应用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创新意识也会逐渐形成, 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习得的知识也不再是以前那种单一的线性知识结构, 变成了多元化的、多维度立体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选择和提取也更容易。
(三) 学习方式由独立走向协作
在以往的课堂中, 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个体行为, 即使偶尔合作讨论也是泛泛了事。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使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由个体行为转变为独立探究和交流合作并重、突出协作的重要性。
总之, 信息技术主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搭建起生活与课程的桥梁, 实现了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使得信息技术这颗石子, 在校本课程这池春水中激起一个个美丽的涟漪。
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主题网站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深度融合, 架构校本课程与生活联系的桥梁, 可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专题网站的作用, 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逐步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专题网站
课程信息网站平台 篇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ITtools3.0辅助平台
文洪全
摘要:ITtools3.0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针对性最强的B/S教学辅助平台,让师生愉快地实现教和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学得愉快。在此与同行分享和交流实践该平台的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ITtools3.0;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常用的各种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在陈斌老师的努力下,终于有了属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辅助平台――ITtools3.0。
一、ITtools3.0功能简介
ITtools3.0是一款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B/S教学辅助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它关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整记录学和教的过程。让教师从繁重的备课、批改、成绩分析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法;让学生通过平台学得轻松愉快。学生和教师在平台中愉快地实现学和教。目前最新版本是ITtools3.39,详情可通过下列网址进行了解。
平台提供长期免费使用,不过要保留作者版权。下载地址:ittools.wlerzhong.net;平台使用过程中遇
到的种种问题都能在群中得到无偿援助、满意的解答。QQ群号码分别是:199359054和176809529。
二、使用ITtools3.0平台的感受
我在虚拟计算机安装平台Web服务,通过IE实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通过IE完成学习任务。平台的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功能支持。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通过平台让“以学生为主”“学中做、做中学”新课程理念得以实现;完成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给我们的
任务。
1.备课灵活,共享方便
依据实际需求,加载相应功能组建课堂,课前准备更加轻松;自由选择是否共享课程,共享的课程能实现集体备课,也能将已经发布的课程进行打包,通过课程包的导入和导出实现课程资源的跨平台共享,提高教
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学生通过IE进入平台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课程时从任务的描述中获取教师预先设置的教学要求和学习资源,从而变得更加主动。
2.把握教学进度,实现师生互动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
通过平台查看学情监控和学生作品提交页面信息,能很精确
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配合座位表快速定位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点击申请帮助后,系统将在全班所有学生界面上显示详细的帮助需求信息,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帮助他们,平台自动记录学生之间的互助信息,加上适当的鼓励机制,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帮助信息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3.实时多元化评价学生的作品
学生的作品分类上传后,教师根据作品的性质和教学的需求,开启适当的评价方式。学生在互评界面中浏览、互评;通过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学生互相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
4.方便的课堂测验,实时统计成绩
平台有强大的测试控制功能。对客观题、常见操作题能自动批改,节约出大量时间分析学生的成绩,为我们的后续教学策略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5.真实可靠的过程记录
平台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活动进行完整的记录,且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和展示功能。学生通过平台方便地进行知识复习、巩固;平台将对所有的课堂记录进行整理、排序,方便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教学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总之,ITtools3.0辅助教学平台的使用,给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带来了一片光明。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有效利用资源,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思考和理解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生通过平台展示、互评,学习成果得到重视;在交流过程中获得了创作灵感,自主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形成了“激励―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过程。让教师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使教学更加高效。教师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课程信息网站平台 篇3
关键词:网站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5-0072-02
目前,我国在网站信息安全事件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现今有些加入平台监测的部门会拦截和屏蔽事件监测与漏洞检测爬取行为,平台工作人员只能通知网络管理人员对防护策略进行调整,或者是把平台地址放入白名单,因为需要监测大量部门的网站,通知单位开放对监测平台的限制会消耗大量精力,所以对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不利影响。当前监测平台实现的经济效益只能承担平台日常的运行、人员和维护等支出,不能够对平台的技术和扩容进行进一步研究,还没有在日常任务上开展一些安全测评、应急支援和安全咨询等附加服务。基于此,笔者对网站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平台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系统研究。
1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监测平台在实现功能和性能的的基础上,应该对日常维护和升级进行充分地考虑,因此在设计时应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1 可靠性
保证监测平台在24 h内可以持续稳健地运行,并且具有容错、恢复能力的对应系统。
1.2 安全性
对监测平台的访问用户进行控制,全面有效地对非法用户进行阻止,加大对访问用户的控制力,提高平台信息和每项系统资源的安全水平。
1.3 易用性
监测平台的界面美观大方,每个操作都可以快速直接地使用,具有快捷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1.4 可扩展性
监测平台不仅可以扩展后期软件的功能,还可以扩展硬件的资源,让系统得到充分地利用。
1.5 先进性
监测平台应该保持技术架构以及手段的先进性,让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和运维。
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2.1 网络架构设计
选择双链路将网站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平台接入互联网,防止由单个运营商出现的单点故障,并且使系统的时效性得到保障。多链路负载技术能够让负载均衡以及链路实现就近访问,
放置1台链路负载均衡设备于网络的总出口,上联广域网2条,实现对ISP链路全路径的动态安全检测,选择就进技术与DNS技术对被检查单位网站的负载均衡,保证网络可以持续使用。
2.2 部署架构设计
应用Web管理方式让用户方便管理,应用浏览器经过数字证书、SSL通道和Web界面相互交叉。将平台分成模块进行设计,1台管理中心和10台监测引擎建立成系统物理架构。
2.3 逻辑架构设计
网站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平台主要是分布式计算子平台、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这三个部分组成。
分布式计算子平台是技术平台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子平台下面是被调度中心调度的多台引擎设备,主要是对目标站点进行页面爬取和风险分析;数据库里面有各种安全数据,作用是对比分析分布式计算子平台的页面,生成各项数据库;数据分析是用来统计和呈现监测的数据。
2.4 存储架构设计
把原有存储当做备份存储来应用,采用12 Tb存储设备,通过光纤存储、交换机和HBA卡完成对虚拟平台的升级,光纤交换机和光纤存储用来连接每台服务器内的HBA卡,配备比较高端的光纤存储系统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提高通道的速率。
平台本身可以智能存储系统的日志,考虑到需要具备大量的存储空间来监测1 000个网站,存储的方式有:
①管控中心存储。管控中心有1T的本地存储容量,能够全面记录六个月内被监测的1000个网站的全部日志,可以忽略六个月前监测的概括性日志所占用的容量。
②其他存储设备。管控中心可以自动备份和清空日志,当日志容量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发出警告后会在配置好的FIP服务器里面自动进行数据的备份。
2.5 安全架构设计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使用核心业务的人员,以及保证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对应地配备了平台安全认证系统。主要是维护以下方面的安全:
在数字证书基础上的身份管理、管控中心内部的双因子身份管理和选用HTTPS系统加密信息。
用户必须经过双向的身份认证和接入U盾才可以进入平台,原有的用户登录过程和权限管理系统不会发生变化。平台系统安全架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架构运作流程
平台监测到事件后发生告警的主要步骤是:
①策略配置。在用户下发了监控策略之后就可以对告警策略进行配置,策略包含告警的方式和内容,告警的方式可以设置成在告警平台上展示和邮件通知,告警的内容包括挂马和存在不同程度风险的漏洞。
②监测过程。模块在发现告警事件后会及时地展示在告警平台,会通过设置的告警方式对监测人员进行报告。
③告警处理。用户在收到告警通知后可以处理告警事件,处理的状态分成:确定、稍后处理、已处理、忽略和误报。
3.2 系统测试
应该建立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漏洞检测和信息安全事件监测体系,实施对网站7*24 h的安全监测,利用远程监测及时收集和分析被监测网站系统的全部安全信息,提高发现不同安全事件的及时性,其中的安全信息包括网站的挂马、网页中的恶意程序和网站中出现的敏感信息,同时定期地检测网站中具有的WEB应用漏洞。结合平台的功能和性能制定出测试系统的方案,测试并验证监测平台中重要产品的参数、性能指标和实现水平等,比如测试的环境,见表1。
目前社会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技术的革新和应用不断进步和发展,各个单位网站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变得复杂化,保持网站安全的运行是我国社会信息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站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平台可以降低我国各单位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几率,避免信息安全事件对经济造成的损失,让各单位减少在信息安全上的不必要支出,减少信息安全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
4 结 语
我国互联网安全日渐复杂,大多数网站的管理人员还不能完全实时掌控自身网络系统的安全,一般的单机检测系统很难保证网络检测的实效性和全面性,网站容易受到恶意入侵,对社会经济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建立一个具有及时性、可靠性和持续性特点的网站信息安全事件检测平台,可以进一步保障我国基础信息与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提高我国应对信息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处理信息安全威胁事件,同时还可以帮助我国建设和管理信息安全支援队伍,促进我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孔震.网站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平台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
2015.
[2] 王春元.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09.
[3] 陈文芳.网页篡改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沙:湖南大学,2015.
[4] 薛涛.网络服务智能监测平台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平台问题与对策 篇4
2003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国家级精品课建设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截止到2010年停止了申报, 但省级及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仍在进行。
精品课程“上网”是精品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一, 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平台是精品课程“上网”的技术前提, 本文就精品课程开发平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在分析结果基础上给出解决对策。
精品课程网站从浏览用户角度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面向评审专家制作的精品课程申报网站, 此类网站多由静态内容展示页面组成, 展示内容可以包含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第二类是面向师生教和学而创建的课程网站, 此类网站一般都包含动态页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 如作业管理、自测等。
2 现状与问题
通过对开源程序、系统使用说明书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章描述, 可以看出, 目前精品课程网站部分采用申报网站与课程网站整合在一个网站中的模式, 而另一部分则采取申报网站与课程网站相互独立的模式, 通过超级链接关联两个网站, 在内容两者是独立的, 两个网站没有结合点。
首先分析第一种情况, 即申报网站与课程网站整合在一起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开发平台多为自主开发的产品, 因为现有开源或自由软件平台不具备这种模式所需的功能, 只能通过自主研发来实现, 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品课程平台, 即属于此类产品。但也存在很少量的精品课程网站采用开源或自由软件平台进行建设, 此类平台多为内容管理系统 (以新闻发布为核心功能的产品) , 这种免费的开发平台都不是针对教育行业进行专门开发, 而是通用性软件, 所以很难实现对精品课程的表现。
而对于第二种情况, 即申报网站与课程网站相互独立的模式, 相对于第一种情况要复杂的多。首先对申报网站进行分析, 这类平台也有两种, 一种是申报网站生成系统, 不少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研发了自己的申报网站生成系统, 这类系统目前只具备开发单门课程的功能, 即存在使用桌面程序实现, 也存在使用Web技术实现, 但这两者没有明显的区别, 都是生成申报网站站点后将站点文件上传至服务器空间进行运行。第二种是使用内容管理系统实现, 因为申报网站的内容为纯展示内容, 可以使用内容管理系统很好的实现。其次是对课程网站进行分析, 这类平台更为复杂, 即有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的, 也有采用内容管理系统实现的, 还有自主开发课程平台实现的。
通过分析以上情况, 可以发现目前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平台所存在的问题:
(1) 精品课程申报网站与网络课程网站整合而成的网站可以满足精品课程评审专家浏览需求, 但不利于学习者在线学习之用, 原因在于网站设计时没有对用户进行区分, 所以很难兼顾所有的平台使用者。
(2) 平台的开发者多为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且多为个人行为, 而非专业化团队, 由于自身缺乏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 所以他们开发的系统平台存在明显的技术堆砌痕迹, 很难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3) 由精品课程申报网站生成系统制作的网站之间都相互独立, 不利于相关课程间资源的共用共享, 也不易于进行统一的管理。
(4) 除国外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多数都遵循数字化学习标准, 其制作的网络课程内容也比较规范, 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之间无缝移植, 而国内开发的管理平台, 少有遵循数字化学习标准, 创建的内容无法移植到其他平台, 增加了后续的维护成本。
(5) 自主研发的产品少有开源软件, 由于系统平台的开发工作量非常大, 单人或小型团队很难将产品做到极致, 系统后续更新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共同开发, 也需要融入更多的新思想新理念来完善所开发的产品, 不开源的产品很难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6) 课程网站间资源共享性差, 目前同一专业内不同课程间多存在密切关系, 这些课程的内容资源应能够很好的共用共享, 尤其针对当前精品课程群的建设而言, 共用共享更为重要, 而当前平台不能实现此功能。
3 方法与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 现给出以下解决方案:
(1) 根据浏览对象性质不同, 将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分开建设, 以期达到预期效果。
(2) 课程网站建设平台只需完成能够导入符合数字化学习标准的内容的功能, 无需具备内容建设功能, 内容建设功能应交于其他软件实现, 如Soft Chalk、Articulate等。
(3) 申报网站生成系统和课程网站生成系统要集于一体, 而生成的网站可分布部署, 既保证生成的所有课程网站能够统一管理实现内容的共用共享, 又保证其独立运行以方便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维护。
(4) 开发的平台要进行开源, 以吸引更多人员和思想加入其中, 使其适应性更加, 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5) 预留开发接口, 既方便功能的扩展, 也有利于平台内的资源为平台外的课程所使用, 达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用共享。
4 总结
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平台的开发工作是极为复杂的工作, 其软件架构的设计既要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 又能够面向未来;既需要采用最先进的开发技术, 也需要引入先进理论思想进行指导, 才能够保证所开发的平台能够真正适合于当前的教育者和学习者。
摘要:2003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总结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发展建言献策。
课程信息网站平台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专题网站 学习资源
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人才素质的竞争方面;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由于未来社会对劳动者提出更高要求,使得教育的目标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外,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对于每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成为一种必需,劳动者的学习要求将体现为大众化,终身化的特点,要求教育的大覆盖面,多方式,全方位服务。保证任何人,任何时间,在任何地方接受所需的教育是未来教育的根本目标。专题网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与学习资源,对专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学习,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题网站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与新型的学习资源,必将更加行之有效地促进学习。
一、专题网站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专题网站设计的初衷就是强调学生在虚拟的网上学习环境中,借助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和与其他学习者或帮助者的协作努力,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达成教师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这是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相符的。
二、专题网站设计原则
1.对象的特定性原则。专题网站不像综合性教育网站、网络资源库和网络课程等是面向普通大众,一旦专题确定,它就有特定的受众群,究竟为哪门学科、哪个层次的教师和学生使用,具强的针对性和明确性。
2.内容的整合性原则。专题网站与网络课程的最大差别在于网络课程的内容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根据教科书知识点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的,它仅仅局限于某一门学科。而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则是以某个专题为线索,集合与专题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单一学科的学习内容。它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和顺序,在综合多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有序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知识模块,从而达到高度的整合。
3.功能的综合性原则。专题网站展示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结构化知识,满足特定层次、学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庞大资源库,便于教师和学生搜集和检索资料;构建了协作学的平台,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专题进行讨论协商;提供了在线评价体系,方便学生进行网上自我评价,这是综合性教育网站、网络资源库、网络课件等无法比拟的。
4教学设计原则。在专题网站的设计过程中要重视教学设计原则,即要注意分析学习者的特征、要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结构、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知识表现形式,设计能够有力地促进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策略。
5.合作原则。合作学习有利于高級认知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而网络为合作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因此,专题网站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和网络空间。
6.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专题网站应采取多种教学设计,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积极的思考。而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在专题网站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始终重视探究性主题学习模式或专题学习项目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行之有效地学习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信息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7.以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基础的原则。网站资源可以采取事先建设与学习者的不断需求上网补充相结合的方法以此来丰富学习资源。没有丰富的与专题相关的资源,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就难以开展。
8.科学性原则。专题网站中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网站内容行文要流畅与准确,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策略:设计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自我评价的环境。
三、专题网站的设计步骤
1.网站的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对专题网站的需求分析是设计和开发专题网站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应该广泛收集资料,对当前存在的专题网站进行仔细调查,分析优缺点和发展趋势,从而确定建立专题网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对专题网站的功能定位要清楚。专题网站的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一个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搜集资料。在信息技术课程专题网站的设计过程中,要建立对知识有针对性、系统性、丰富性的学习资源库,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二是提供协作交流讨论区。方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商研讨。在信息技术课程专题网站的设计过程中,要为学习者之间提供有效、便捷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如聊天室、留言本等。三是根据专题构建系统完善的内容结构,便于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专题网站的设计过程中,完善的内容结构对于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专题网站为学习者提供的是对知识在广度与深度的有效整合,为此我们要依据专题构建系统完善的内容结构,便于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四是提供在线自评系统,便于及时检测反馈。在信息技术课程专题网站的设计过程
总之,网站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更为丰富、更为自由的教学平台和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一个崭新的挑战,我力求抓住机遇,勇于探索,真正挖掘网络教学的无限潜能,发挥网络教学的无限魅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课程信息网站平台 篇6
1 栏目设置满足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和要求
1.1 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分两大体系: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申报网站主要介绍课程管理的相关内容, 包括课程简介、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方法与手段、教学录像、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等, 对于这些内容的描述要求语言精炼、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而课程网站则是集中展示精品课程内涵的网络空间。2个网站的侧重点不同, 前者以介绍课程现状、进展、理念、措施、探究为主, 后者以具体内容支撑前者。
因此, 要认真领会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文件精神, 掌握评审内涵, 有的放矢, 结合专业“特色”和“精品”作文章[3]。精品课程建设要以内涵建设为核心, 教学管理为引导, 教学队伍建设为载体, 网站建设为窗口, 建设绩效为亮点, 向学生和社会介绍精品课程所承载的丰富知识, 发挥精品课程建设应有的作用, 以展示精品课程的魅力。
1.2 利用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平台构建精品课程网站的基本过程[4]
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平台需经过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安装在相关服务器 (可以是各高校自己的服务器或商业网站的服务器) 上并授权。其使用者分为3类:校级系统管理员、各课程负责人及维护管理员, 注册后在登录界面中选择相应的课程,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进入网站浏览或维护管理平台。平台分4个模块:个人空间、课程管理、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 其设计思路完全按照教育部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进行。在“个人空间”模块的文件集中上传功能, 为网站建设的文件准备与分类管理提供了快捷的通道;“课程管理”模块为登录者提供了管理或浏览各门在建精品课程的信息;“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模块是课程制作和管理者重点投入精力的部分, 应在深入研究精品课程建设总体要求的前提下, 兼顾网站制作的便利性和显示效果设置各类节点及其属性。这2个模块均具备模拟显示功能, 可以随时显示制作的实际效果, 以便课程制作和管理者及时修改和维护在建或已建成的栏目内容。
我们在栏目设置上除按要求加入评价体系中的必备项目外, 还加入了与专业特色息息相关的实践课教学体系建设的介绍和具体内容, 比如临床麻醉学模拟教学大纲和指导、临床麻醉学术前访视技巧与麻醉预案的讨论、临床麻醉学实践教学强化训练的多媒体资料等, 并单独设置“课外视野”栏目, 以便上传大量知识讲座视频等, 力求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形象地展示专业建设的亮点, 这样既可以达到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效果, 又可以让浏览者从中获得知识, 享受学习的快乐。
2 网站制作的性能考验商业软件应用和发展空间
在医学类精品课程网站管理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个问题:如何使专业性很强的知识通过良好的网络技术展现?这就要求网络管理者既有较高水平的网络技术又具有较深专业知识。我们应用的是武汉高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开发的高校精品课程制作与管理系统。该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合理, 能够根据建设者的要求灵活地设计不同的界面, 制作效果可即时显示, 一目了然。但现有版本仍存在不足,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网站显示的候选界面较少, 显示效果尚不能完全满足制作者的要求。在栏目的设置和调整过程中, 对于各级节点的增删只能逐一进行, 不能批量进行复制、粘贴或删除操作, 影响了工作效率。
(2) 自带的图表编辑功能只能制作行列式表格, 其单元格和表格属性调整功能不灵活, 反应速度慢, 常会出现错误。较复杂的表格必须在Word或其他文字编辑软件中进行制作, 且在页面中最好设置为A4横向, 先占满A4纸宽度, 把文字填好后再粘贴至网站制作平台里, 模拟显示后如果不合适, 还得再粘贴至原来编辑软件中进行调整。
(3) 所有上传的文件最好用非中文名命名, 否则可能无法正常显示;对于可供浏览者在线学习的文档最好先用Flashpaper软件转成swf或pdf格式的文件, 上传后再制成链接。这样在网站里显示的界面会非常美观且不容易被随意复制。
(4) 在课程网站的栏目设置中, 新闻列表性质的栏目属性不能设置为自定义, 不然在浏览网页时会出现不能正常显示的问题, 对于Flash、图片或其他视频文件的插入和链接必须按照栏目的大小反复调整, 才能使显示效果更加理想。
(5) 管理系统自动将课程负责人默认为所有信息的发布者, 这样设计不太合理, 课程负责人不一定是网站的日常管理者, 因此, 应在发布信息时临时将“代理人设置”的姓名改为发布者的姓名, 发布完成后再改回。
(6) PPT文件在上传前要另存为网页文件, 再集中压缩为ZIP文件后上传, 最好不用中文名, 文件最好按栏目设置归类后再压缩。随着上传文件的增多, 在制作链接时寻找上传文件会变得越来越麻烦, 因此最好用英语或拼音给压缩文件命名, 以便查找。还需要强调的是压缩时要全选待压缩的文件, 而不是把需要压缩的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再对文件夹进行压缩。
(7) 教学录像的制作过程相对来说是个较大的工程。应该统一按照三分屏的格式进行录制。录制过程非常重要, 应该在既不影响正常教学, 又能够有良好视频效果的前提下完成。
3 网络管理与维护把脉精品课程管理机制
在精品课程网站制作和建设期间建设者常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网站承载了建设者许多优秀的思想。为了达到评审要求, 网站管理者应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现有精品课程网站制作管理与评审体系在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指导下已经比较完善,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质量。
但各高校由于资源配置情况、领导重视程度、经费投入状况、课程负责人及其团队的工作效率不均衡[5], 使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依然存在监管不力、奖惩不明、质量欠佳的现象, 特别是评审结束后, 如果学校监管部门不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或者让已有的保障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必然会使网站建设滞后。因此, 应建立健全长效的精品课程网站管理机制, 确保经费和人力资源的投入, 使精品课程网站成为网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精品课程网站已成为展示和承载精品课程内涵的主要平台。网站栏目设置应满足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和要求, 网络维护和管理的适用性要求商业软件必须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 而精品课程管理机制则是提高网站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参考文献
[1]吴爱华, 邹永松, 陈金江.关于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 13:4~6.
[2]李学农, 陈庆.精品课程网站设计策略及创建思路[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6, 20 (5) :389~391.
[3]符华春, 元冬娟, 张海涛.对《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标准》的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8, 22 (3) :209~212.
[4]徐珊.浅议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5 (4) :351~354.
课程信息网站平台 篇7
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是网络教学中值得研究和推广的形式之一。电子学档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系统化、档案化, 以促进协作学习、教学评价和反思的电子化学习材料。实践证明, 以电子学档的应用为中心的教学平台对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化有促进作用。
一、网站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
网站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 课程特点是实践性强, 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传统教学常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开展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 作业缺乏规范的管理
网站作业通常以文件夹为单位进行提交和保存。教师逐个打开网站文件夹, 浏览学生的网站作业并评分。学生的网站作业是相互独立的, 没有建立网站之间的超链接。网站作业的存放和管理比较粗放。
(二) 网站作业的评价方式具有局限性
教师根据网站的评分标准浏览学生的网站作业并进行评定。由于主观原因, 网站的评分不够稳定, 加上评价方式单一, 缺少综合评价, 很难反映网站作业的真实水平。
(三) 缺乏资源共享、团队合作的教学情境
网站设计需要使用大量素材, 包括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在传统的网站教学中, 教学资源缺乏统一的管理, 教师授课前要准备好相关素材, 授课时再发送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以独立学习为主, 很少进行交流学习和共享彼此的资源。
二、电子学档应用平台在网络教学中的特点和意义
(一) 电子学档应用平台作为教学系统, 优化了教学管理模式
电子学档是电子化的学习档案, 对电子学档进行管理是电子学档应用平台的首要功用, 电子学档实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跟电子学档应用平台有关。电子学档应用平台通常包含用户管理 (注册、登录及注销) , 作业管理 (任务发布、作品提交、作品评价) , 查询管理以及后台管理等功能。新增电子学档的处理模块, 进一步深化了教学管理功能。电子学档往往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成果、评价、总结和反思等材料, 因此电子学档的设计者要根据不同需求对电子学档进行设计, 使电子学档的形式和属性趋于多样。电子学档应用平台对电子学档进行系统化管理, 无论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档案是何种形式 (文本、图片、电子表格或其他类型的文件) , 电子学档平台都能将它们通过系统的设计和科学的组织进行整合, 使之以适应教学需要的形式呈现。
(二) 电子学档应用平台构建新颖的教学环境, 优化了协作学习模式
电子学档应用平台创设了一个开放式的交互学习环境。电子学档的内容面向师生, 作品、评价、学习心得等信息是公开的, 这颠覆了传统网络教学中相对封闭的模式, 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学生有条件也有权利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例如, 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分组教学创建虚拟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 为协作式学习创造条件, 学生通过站内消息、讨论区、虚拟课室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实时交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分享、合作的意识, 营造“帮助就在身边”的学习环境。电子学档平台可以把团队学习的情况纳入评价考核的范围, 不仅注重学生独立学习的成绩, 也将分组学习的情况加入电子学档, 作为学业评价指标之一。
(三) 电子学档应用平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 优化了教学评价模式
电子学档的教学理念与发展性评价联系紧密。在开放的评价体系中, 评价方式是多元的, 传统的教师—学生的“一对多”的关系演变为“多对多”的关系,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评价参与权能满足年轻一代个性的发挥, 跟崇尚“I can (我可以) ”的学生个性相吻合。与此同时, 被评价者也乐于看到除教师外更多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观点, 享受被认同、反思被否定。在评价与被评价之间, 学生抓住学习的主动权, 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权更大, 教师不再“一肩挑”, 减少了教学负担。
(四) 电子学档应用平台促使师生转变教学观念
电子学档概念的提出, 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重视学习过程的积累, 记录学生学习发展的轨迹, 促使学生在观察、协作、交流和反思中进步。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激发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摆脱了片面追求分数、以分数定能力的桎梏。
三、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站教学互动平台的应用设计
在充分考虑网站设计课程的特点、了解网站教学互动平台需求的基础上, 以系统化管理作业档案、开放式展示作品、推行发展性评价为目标, 对教学平台的应用设计作出如下阐述。
(一) 网站教学互动平台的基本功能
该平台部署在windows 2003 server服务器上, 满足多用户的连接要求。后台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5, 前端开发语言使用基于C#的ASP.Net语言。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任务发布、网站群导航、网站展示及评价、优秀网站推荐、电子学档、资源库、在线交流社区和留言板等。网站作品提交采用传统的FTP方式。
(二) 网站教学互动平台的应用
如前所述, 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功能是组织电子学档、创建评价体系、实施发展性评价。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 师生都是主人翁, 每个人都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成果被组织成电子学档, 通过评价体系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见图) 。
1.教师发布作业
发布的任务内容包括网站编号、网站名称、制作要求、相关素材链接、评分细则和发布日期等信息。新任务信息会在网站首页滚动提示。
2.学生提交作业
通过FTP上传文件到服务器, 并且按照网站的编号组织好主目录文件夹。
3.作品展示
学生通过网站群导航的超链接, 进入学生的网站列表。网站列表列举该生已经提交的网站编号和名称。点击网站名称, 可以在当前页面直接浏览对应的网站作品。
4.网站的欣赏与评价
可以打开所有学生的网站, 根据评分细则对作品进行评价。若严格按照评分细则, 网站评分的工作量较大, 该平台网站评价采取星级评定+文字评定的方式。例如, 评价时主要从网站主题、整体效果、技术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评级, 级别采用星级数表示。后台会通过特定的转换规则生成作品的综合评价。
5.教师推荐
教师浏览学生的作品后, 除评价外还可以评选优秀的网站作品, 将优秀作品的链接置顶或在首页显示。
6.学生自荐
学生可以自荐作品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特长, 平台提供了学生自荐作品界面。学生输入自荐理由, 经教师审核, 即可在首页生成个人网站的超链接文本, 为个人网站攒人气。
7.电子学档
平台把学生参与网站建设的过程记录在学习档案中。主要包括网站作品列表、网站作品评价情况、学习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在平台中, 学生个人的电子学档可以构成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空间”囊括了学习活动涉及的全部材料。下表是学生的电子学档在空间中的属性和组织形式。
8.发展性评价指标
依据不同的评价体系, 可以从纵向、横向、多维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效果进行评价。例如作品排位、阶段性学习进展情况等。这些信息能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也能使学生更全面地评价自己。
四、应用反思
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教学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 在知识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学生如果沉溺于虚拟课堂, 会削弱传统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 使情感教学的内涵不能完全体现。因此, 教师应注意平衡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室教学, 两者应相辅相成。其次, 网络教学技术性较强, 当教学要求或内容变更时, 电子学档的教学平台可能需要升级更新, 这将耗费大量的时间, 平台设计者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再次,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 教学活动是开放的,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保障, 但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例如提供给学生的存储空间如何监控和管理, 实施评价时存在有些学生马虎了事, 甚至搞恶作剧的不良现象。所以,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加以必要的约束, 使电子学档平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五、结束语
综上, 在网站设计课程中使用动态网页技术, 建立网站管理的教学互动平台, 采用网站群的形式对学生的网站作品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生成电子学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发展性评价, 在教学活动的呈现形式、教学成果的规范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优化。采用“以网站管网站”的模式, 把网站建设思想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既能使教师教学思路更加开阔, 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值得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叶爱英.基于电子学档的多元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以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 2014 (11) .
[2]汪洁.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设计[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1 (4) .
[3]李霞.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系统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 2012 (8) .
课程信息网站平台 篇8
自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信息技术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我国各行各业实现产业变革、优化升级的重要技术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落实和普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刻不容缓。但是为了满足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求,必须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否则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无法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本文基于主题网站,探讨了其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策。
一、立足教材内容,创建主题网站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的第一资源,初中信息技术也不例外。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教学活动,均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来开展,否则各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理,为了确保主题网站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质量,必须要在充分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围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来加快创建主题学习网站。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搜索一些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源内容,这样可以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外,为了增强主题网站建设的质量,学校的全体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互助合作,通过定期开展主题网站建设经验交流会议来不断丰富主题网站建设内容,增强主题网站建设的实效性;可以聘请一些主题网站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来指导学校教师来共同开展主题网站建设工作,尤其是要注意做好网站建设之后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以便确保主题网站可以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避免因主题网站瘫痪问题而影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讲解“上网获取信息”这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我眼中的明清建筑”为主题,多搜集一些与明清建筑相关的文本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和动画资料等资料,并将这些知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学习网站来让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主题学习网站来便捷地了解到大量有关“明清建筑”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日常上网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除了使学生掌握主题学习网站上的内容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借助互联网上网来搜集一些有关明清建筑相关的知识,从而通过学习的自主学习来进一步提升课程学习的效果,这远比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二、基于主题网站,创新教学方式
在建立主题网站之后,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的效果,初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借助主题网站来创新教学方式。首先要借助主题网站来辅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比如,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主题网站来发布课下作业或者预习任务等;学生可以通过主题网站来提交自己的学习作业或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等。另外,还可以借助主题网站来开展研究型学习。通过借助主题网站建设,可以开展研究型学习,具体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网络学习环境来使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想要学习或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BBS、留言板等一些便于协作交流的工具和专题学习资源,以便学生可以充分运用主题网站建设中的各种工具和资料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例如,在讲解“office办公软件”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先罗列出各部教学知识的重点和教学目标,接着基于这些教学目标来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学习情境,比如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教学知识学习的视频教程,然后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主题网站中的相关知识和工具来自行解决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学生可以通过借助word来自行设计一个班级值日表格;或者借助word设计一个生日贺卡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全面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三、加强教学评估,更新网站内容
为了进一步增强主题网站建设在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积极作用,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注意加强教学评估。实际上,通过主题网站的建设,可以为师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搭建交流平台。如此一来,通过借助互联网,可以使师生便捷地进行沟通和讨论,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可以更好地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另外,考虑到初中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等资料时刻处于持续变化状态,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必须要注意实时更新网站建设内容,多为学生引入一些时下最新的教学资料或者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信息网站平台 篇9
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现在的信息网络社会,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一般是通过精品课程网站来进行展示和传播。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网站在精品课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批的国家级和省级优秀精品课程网站相继涌现。这些网站的结构和栏目大同小异, 网站样式也是各不相同, 但实现的目的基本是相同的, 那就是将优秀的精品课程通过网站这样的载体呈现出来, 让更多的师生和学习爱好者受益。
那么, 我们聚焦到一个具体的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它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是怎样的呢?目前学院有6个精品课程网站, 分别是基于php和ASP技术制作的网站, 样式比较传统, 在制作完成后基本没有进行修改和内容更新, 那么随着学院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建设更多的精品课程网站来服务师生是一种必然, 而如果我们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和维护效率达不到, 那势必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探索建立一种可行性较高的精品课程网站平台势在必行。
2 精品课程网站平台构建的设想
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问题层出, 例如课程网站存在“重评估、轻建设”, 维护技术门槛较高等问题。为此,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内容管理系统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CMS) 的精品课程网站平台的建设方法和实现技术。
目前西亚斯国际学院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要解决存在的问题, 必须构建一个集精品课程网站制作、维护和管理的综合平台。同时要解决安全性和先进性问题, 实现网络上的信息共享, 通过课题申报→课程网站定制及自动生成→课程网站后期信息维护→课题跟踪管理等一系列处理过程, 在提高网站生成自动化程度的同时, 充分发挥平台信息共享的特点, 提升管理效能。为解决非专业人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出满意的课程网站这个问题, 系统应满足操作方便, 可使用性良好, 可维护性和实用性强的要求。系统应具备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 实现网站内容的实时更新, 保证网站适应长期使用的需要, 与课程发展同步。为满足教学今后发展的需要, 系统应预留与其它信息平台的良好接口, 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为保证运行稳定, 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安全保密措施和很强的异常处理能力以及故障的可恢复能力。因此精品课程网站平台构建的设想应运而生。
3 基于Site Server CMS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3.1 内容管理系统简介 (Site Server CMS)
内容管理系统 (Site Server CMS是一种运用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对网站的栏目、内容以及模板进行管理和维护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栏目管理、内容管理、模板管理、内容审核与发布等。Site Server CMS的基本思想是将界面设计和内容管理彻底分离, 页面布局和视觉设计交由模板文件处理, 而网站内容存储在数据库中。Site Server CMS一般都采用数据库驱动, 网站内容的更新和维护是通过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内容管理系统完成, 它将网站建设延伸为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国内外都有许多优秀的CMS, 包括Radiant CMS, Silver Stripe, Joomla, TYPO light等等, 开发技术覆盖ASP、ASP.net、PHP以及JSP等所有主流技术, 并且几乎都提供主流的数据库连接驱动。
3.2 基于Site Server CMS开发精品课程网站的优势
Site Server CMS技术使得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可以获得静态页面的界面美观及快速浏览性, 同时又有动态页面的可维护性、可持续发展性;我们的Site Server CMS是学院为了提高网站开发效率专门购买的专业的商业CMS, 利用它可以设计实现更具个性特色和课程特点的网站;管理更新内容无需专业人员, 维护技术门槛低;网站模板与内容数据呈现分离, 网站数据安全、系统更新方便;网站建设周期短, 随着精品课程自身内容的调整和建设, 能够满足快速变更系统结构和内容的要求;Site Server CMS都会针对系统安全性和性能方面作整体优化, 因此可以较低的代价获取安全性高、性能好的网站系统;较为完善和成熟的SEO设置, 使得精品课程网站对搜索引擎友好, 从而提高网站点击率和用户粘合度。
3.3 Site Server CMS对精品课程网站内容的技术支撑
精品课程网站所承载的主要内容包括:与教学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Flash动画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类型的内容资源。几乎所有的CMS都支持多种文件格式, 包括:音频格式wav、mp3、midi等, 视频格式AVI、mpeg、RM、RMVB等, 动画格式SWF、gif等, 图片格式jpg、PNG、bmp等, 文档格式PPT、doc、XLS等。因此, CMS可满足精品课程网站所涉及的各种教学资源的上传和管理。Site Server CMS通常包含很方便的统计功能, 可分类统计各种资源的访问情况,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支持的站内搜索功能也可使学生或其他用户很方便的检索到网站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
4 精品课程网站模板的结构设计
目前,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精品课程网站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申报材料和课程网站。为了使精品课程建设规范化, 教育部在申报材料、课程网站的内容上做了一些基本要求, 从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就可以看出相对应的内容和栏目。申报材料中的内容相对比较固定, 都是一些必需的申报数据, 所以基于内容管理系统设计的内容展示性网站就可以实现, 经过归纳总结分析大致有如下的栏目结构:首页、课程概论 (简介、特色) 、课程教学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校内选课、网上教学、教学评价) 、教学成果 (教学论文、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荣誉奖励、出版教材、学生培养) 、课程负责人、教学队伍 (主讲教师、人员构成)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软件)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科研获奖) 。不同门类的课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稍作变通调整。
精品课程都是本科、高职高专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 (技术) 基础课程, 因此目前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对外它是一个向其他高校共享的一个课程资源网站, 对内它是一个参与日常教学工作的网络辅助教学或全程网络教学的教学网站。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办法的要求, 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以及参考文献目录都要通过网站对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和共享。在我院SAKAI系统作为一个开源的网络辅助教学和全程网络教学网站基本满足网络教学的要求。它提供了日程安排、公告通知、课程大纲、资源共享、在线作业、练习与测验、成绩册、聊天室、WIKI、花名册、站内消息、讨论区等功能模块。当然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 在SAKAI网站会不断的完善和升级功能模块, 将使课程网站在实际的网络教学中更好地提高效率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我们的精品课程网站平台就是包含了申报材料展示网站和课程教学网站平台两部分。Sakai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本文着重研究的是把不同课程网站申报材料的网站建设并整合起来, 同时将对应的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即Sakai课程网站链接植入的方式来实现我院精品课程网站平台的应用。
5 精品课程网站模板样式的定制
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即网站的皮肤样式, 我们可以利用html语言和CSS文件将精品课程网站的模板构建好。其中, html是用来构建网站的骨架, 而CSS文件是来装饰这个骨架, 就像给网站编制了一件色彩、结构比较精美合适的衣服。
精品课程网站的模板一般存放在:功能管理站点文件管理CSSSTYLE.CSS文件中, style.STYLE.CSS一般包括header、NAV、MAINNAV、banner、main、content、footer这几个主要的选择器, 不同的模板样式可以通过对这些基本的选择器进行定义和修改进行变换, 从而能产生不同颜色搭配和结构搭配的精品课程网站模板。
6 精品课程网站模板的克隆应用
一个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完成后在CMS平台上是可以通过保存为模板进行重复利用的。首先, 在系统管理里将建设好的精品课程网站保存为站点模板;然后, 在站点模板管理中压缩对应的模板后进行下载, 这样可以对网站模板进行备份。如果想直接使用, 则不需要压缩下载, 在保存为站点模板后即可以在新建站点的时候选择此模板了。站点模板将一个站点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均进行了复制, 不过, 不同科目的精品课程网站往往不能完全相同, 所以在进行克隆复制后, 需要对其中的样式或者栏目进行具体的修改。
7 精品课程网站平台权限的分配和管理
在整个基于Site Server CMS的精品课程网站建站平台中, 是包含有权限的分配和管理的。在成员权限模块中的管理员管理包含创建角色、角色管理和管理员管理三部分, 在这里首先创建角色, 然后添加管理员, 同时进行相应的设置, 即可实现不同学院的精品课程网站由不同的管理员进行管理的效果。
8 结语
本文简单阐述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精品课程网站平台构建的缘起, 并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描述了建设一个具体精品课程网站的步骤和流程, 以及重复利用的方式,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 旨在解决西亚斯国际学院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上存在的困难, 提高开发的效率并提高精品课程网站的可维护性和利用率。见解粗浅, 希望能为自己院校和兄弟院校提供一点参考。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现在的信息网络社会,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一般是通过精品课程网站来进行展示和传播。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网站在精品课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Site Server CMS,内容管理,模版定制,权限分配
参考文献
[1]王珠珠, 张伟远.我国普通高校网上教学平台及网站建设的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05 (2) .
[2]张伟远, 王立勋.网上教学平台的特征之国际比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5) .
[3]谭立球, 费耀平.多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应用, 2004 (11) .
课程信息网站平台 篇10
关键词: 《电动力学》 多元教学 信息平台
一、引言
《电动力学》是物理学及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电磁场的基本性质、运动规律及电磁场与带电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1]。该课程为学生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提升基本电磁场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科研能力,以及以后在电磁通信、探测、定位等方面广泛应用打下理论基础[2]。经典电动力学理论体系相对完整,物理概念抽象,需要较强的数学推导能力,教学中涉及大量公式推导和复杂数学计算,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缺乏兴趣。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将现有教学资源整合,融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有效组织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一直是电动力学教学普遍关注的课题。
国内许多专家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等方面的新观点[3][4][5]。这些研究,主要从抽象问题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阐释,但对已有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及教学信息平台建设的问题很少涉及。教师手中虽然有教材、课件、有关参考书,甚至有习题的详细解答,但都感到“不好教”,更难“教好”。其重要原因是,教师对这些教学资源缺少充分发掘和综合利用,没有将这些教学资料的信息和教学方法、手段等有机结合,找到教学双方在这些教学资料间的连接点,即没有很好地利用各教学要素反映出的信息。通过构建课程教学信息平台,使各教学要素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很好地协调教师、学生与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便于因材施教,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信息平台的构建
(一)平台模型
《电动力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公式和定理较多。教师一般采用传统讲授法组织教学。课堂上教师讲课,学生听讲、提问、做作业,二者联系的纽带是教材和课堂。课后也有一些互动和交流,毕竟时间不多。经典教材内容较深,在没有教师辅导时,一部分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能够预习、自学和课后深化理解,但对基础较差的那部分学生来说,要自学教材困难很大。由此,课堂上出现这样的困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按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因各种原因,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即单纯借助课堂和依据教材联系教学双方,已经不能很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国内专家研究课程网络教学的平台[6],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矛盾。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进一步学习,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但是学习任务重,各门课程都需要课后复习,学生课余时间显得紧张。需要将课堂教学、课后延伸、网络教学及资源整合综合起来,建立教学信息平台,协调各要素,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考虑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课上课后学习方式的差异、教学资料的形式多样等,构建课程教学信息平台,以连接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平台基础有教材、教辅(含练习题)、教案课件、课外书、网络文章(含即时交流内容)、虚拟实验等。教学方式有课堂教学、课程辅导、网络教学、小组讨论、课程论坛等。教学载体为教室(含实验室)、计算机、互联网等。平台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二)平台内对象间的关系
1.主体之间关系
教师教、学生学。学生通过平台将学习状况、疑问想法等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再通过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更换平台要素内容等手段,反作用于学生。他们是经课堂、计算机网络、虚拟环境等进行沟通和联系的。这种联系可能是一个方面的内容,也可能是某些点。比如,通过教材中某个知识点,一道习题,一篇文章或一次聊天等,连接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些点,既加深他们之间的思想、情感沟通,又共同解决学习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平台构成要素的作用
经典教材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和经验总结,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材料。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抑或是课后讨论,均以教材为主要参考资料。教辅书籍是依据教材,为方便教师备课、教学和辅导而编写,是教学资料的有益补充。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规划与依据,是教师对课堂的设计,也是长期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广义教案包括纸质材料教案、电子教案、课堂设计、课后设计等。教师通过不断修正教案,实施教学过程,以适应因材施教。课件是借助多媒体软件,将教案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展示出来,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交互。课件是课堂上师生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课外书是根据教学目标由任课教师或教研室指定的,辅助学生学习、拓宽学习视野的要素。包括电动力学参考书、科普读物、期刊论文等。课外书是课程教材的有益补充,与教辅资料又有所不同。教辅紧扣教材,课外书则不一定与教材有直接关系,但与网络文章相比,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大收藏性。
网络文章即通过互联网发布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介绍、研讨、体会等,集大众智慧于一体,各抒己见、满庭开花,往往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除了正规收录机构建设的数据库外,互联网中的文章缺乏监管,其语言的准确性、内容的真实性、逻辑的严密性、体系的完整性等都难以保障,反映出的问题和观点,不一定科学,与教材不一定吻合,学生参考网络文章时需要甄别其内容。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喜欢用网络媒介及时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表达个性的观点,它仍旧是教材和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
虚拟实验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电动力学实验环境,经大量仿真数据的计算,演示、推断课程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这种仿真的虚拟实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设备、场地缺少,不易开设电动力学实验的困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发或购买课程实验仿真系统,给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环境,使其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借助仿真系统自主设计与开展实验,以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传统教学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课后辅导和网络学习活动。但是,教师往往孤立这些要素,认为课堂以教材为主,课后以教参、课外书为主,在线学习以交流和网络文章为主。各要素间不能融会贯通,更难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的连接点。这些要素及各种教学手段都应该是一个整体,围绕学生为中心展开,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线条串在一起,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核心在信息。这里的信息包括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讨论中一个观点或一次教学互动。信息将这些要素融合,共同构成电动力学教学信息平台。平台则是各要素的桥梁和纽带,为教学活动提供基础。
三、平台的搭建及运用
(一)如何获得有用的教学信息
构成平台的要素中,教材是基础。选用教材一般需考虑主编、出版社、内容、获奖等。为了因材施教、实施多元化教学,应选用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层次感较强的教材。从教材中提取的信息应该是教学大纲指导下的各章节详细知识点。教案及课件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智慧,将知识点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且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因此,教案中的信息除了知识点外,还有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等。网络文章、在线讨论话题、课外读物等涉及的内容分散,质量良莠不齐,只有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阅读及讨论才有实际意义。因此,它们的有用教学信息是一些散乱的知识点,虚拟实验则是以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及仿真结果为信息。
(二)如何整合各种教学信息
由于基础不同、个性差别,学生对教学活动中信息的捕获和理解各不相同。因此,要整合各种教学信息,必须有一个核心内容。从平台各要素的作用及关系看,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各要素连接起来,并为各种教学手段提供基础的。所以,教学信息的提炼由教学内容确定,而在平台中的重要程度由教学目标确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就是以这些分布于平台中的信息点结合,并通过教学目标将它们有机整合。实现信息整合的有课堂、课程网站、论坛、兴趣小组、科研项目等。由于课时和场地的限制,课堂涉及的信息点集中,不容易迅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息连接,即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速度不同。教师再利用一些课外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与辅导,二者建立起一种零碎的临时的连接,连接信息点就是讨论的问题。通过这些信息,反映学习进度与程度,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三)平台的运用
电动力学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网络论坛交流等。课堂教学以平台中教材、教辅、教案(含课件)为载体,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联系在一起。为加深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平台将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各个量的物理意义[7]。进而这种连接扩展到在线学习,通过电子教材、习题、教学视频、案例、在线测试等,将教师与学生以非直接见面方式联系在一起。考虑到学生头脑灵活、敢于探索的特点,利用平台中网络论坛建立虚拟课堂,让他们与包括教师在内的更广泛的爱好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创造力。
借助多元化教学信息平台,任课教师因材施教、多元化教学,教学效果良好。以作者所在学校物理学专业学生的《电动力学》课程考试成绩为例进行分析:近5年及格率分别为100%、94.9%、100%、95%、100%,优良率分别为15.6%、20.5%、18.9%、30%、37%,课程成绩及格率逐年提高,优良率呈现上升趋势,且最高分集中在90至95分之间。但是,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对学生数学基础要求高,高分成绩学生比较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平台的支撑作用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厘清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找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要素的连接点,整合教学资源,构建课程教学信息平台,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以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咨询答疑等多元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硕鸿.电动力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86.
[2]郑伟,吕嫣.电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531-534.
[3]袁娣.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电动力学课程中的应用[J].宜宾学院学报,2007(12):125-126.
[4]胡锦莲,孙文斌,等.关于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112-113.
[5]万勇,李山东,云茂金,等.“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9):122-126.
[6]郑伟,吕嫣.电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4):531-534.
[7]唐瑜.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电动力学课程设计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8,(11):171-173.
课程信息网站平台 篇11
关键词:主题学习网站,信息技术课程,实践
主题学习网站就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内容, 建立以此为主题的课程主题网站,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新教学资源, 并为学生提供资源的下载和上传端口, 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共享。当今信息技术已经普及, 在新的历史时期, 加强对主题学习网站的应用, 对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题学习网站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 丰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
主题学习网站可以连接到互联网, 互联网上有诸多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搜索的方式, 搜索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 极大地丰富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例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及时搜集相关先进的知识和资料, 并上传到主题学习网站上供学生浏览下载。
(二)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使课堂陷入古板、枯燥的地位, 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学习的兴趣, 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主题学习网站教学,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和学习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主题模块为学生解答问题, 学生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设置专门的答疑平台, 给学生提问的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及时提供学习资料。
(三) 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应用主题学习网站提供的设计, 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为师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实现教和学的互动, 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查漏补缺,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学习网站给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 建立相应的学习日志模块, 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 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二、主题学习网站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 利用超链接, 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在主题学习网站插入超链接, 可以连接到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平台, 打破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限制, 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到更多的内容, 以点带面, 活跃主题学习网站的点击率, 让学生对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 将知识深化, 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更有利于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完善主题学习网站的信息模块, 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关于初中主题学习信息完善的模块, 应该包含教学评价模块、学习交流模块、专项课程设计模块、课程基础内容模块以及用户管理模块等, 教学模块的设计, 要涵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 并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例如,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Office办公软件的知识时, 可以利用课程基础内容模块发给学生学习任务, 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目标, 并通过基础教学模块发布学生学习的任务, 强调该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让学生在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知识之前做好学习的准备。同时, 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还可以利用拓展性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和Office办公软件相关的视频, 让学生对办公软件中的一些知识进行巩固, 让学生对办公软件的用法有明确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地掌握教师所教学的知识内容。
(三) 立足信息技术教材, 融合网络教学资源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 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 在进行主题学习网站的设计时, 教师要立足信息技术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自觉地搜索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 提高学生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同时, 教师在利用主题网络平台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教会学生下载资源, 让学生掌握主题学习网站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主题学习网站, 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也是教学坚持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主题学习网站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创新了教学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在实施初中信息课程教学中, 要加强对主题学习网站的应用,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俞小妹.浅谈主题学习网站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2 (02) .
[2]薛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题学习网站建设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2 (07) .
【课程信息网站平台】推荐阅读:
课程信息资源12-19
电子信息类课程06-24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08-13
信息处理系列课程09-22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09-30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10-30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11-10
信息技术微型课程11-27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