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防范研究

2024-06-25

合同欺诈防范研究(通用6篇)

合同欺诈防范研究 篇1

1 委托合同的种类及特征

1.1 委托合同的种类

(1) 根据受托人的权限范围, 委托合同可以分为特别委托和概括委托。

特别委托是指委托人特别委托受托人处理一项或数项事务的委托;概括委托是指委托人委托受托人处理一切事务的委托。

(2) 根据受托人的人数, 委托合同可以分为单独委托和共同委托。

单独委托是指受托人为一人的委托;共同委托是指受托人为两人以上的委托。

(3) 根据受托人产生的不同, 委托合同可以分为直接委托和转委托。

直接委托是指由委托人直接选任受托人的委托;转委托是指受托人为委托人再选任受托人的委托。受托人为委托人进行转委托, 除紧急情况下受托人为维护委托人的利益而需要转委托的以外, 应当征得委托人的同意。

1.2 委托合同的特征

(1) 委托合同是建立在委托人与受托人相互信任基础上的。

委托人之所以选定受托人为自己处理事务, 是以他对受托人的办事能力和信誉的了解、信任为基础的;而受托人之所以接受委托, 也是出于愿意为委托人服务, 能够完成委托事务的自信, 这也是其基于对委托人的了解和信任。因此, 委托合同只能发生在双方相互信任的特定人之间。

(2) 委托合同的目的是处理或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事务。

委托人委托的事务通常是与委托人有利害关系, 委托人不便或不能亲自处理的事务。关于委托事务的范围, 《合同法》解释上不限于法律行为。但是, 委托事务的范围也并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委托事务必须是委托人有权实施的, 且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行为。

(3) 委托合同一般是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和费用处理委托事务。

受托人处理事务,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和费用, 而是以委托人的名义和费用进行的。因此, 委托合同的受托人处理受托事务的后果, 直接归受托人承受。

(4) 委托合同可以是有偿合同, 也可以是无偿合同。

委托合同是否有偿, 由当事人双方约定。如约定收取报酬, 则为有偿合同;如法律没有另外规定, 当事人双方又没有约定给付受托人报酬的, 则为无偿合同。

(5) 委托合同为诺成合同、不要式合同。

委托合同自双方达成一致的协议时即成立, 不以标的物的交付或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行为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 因此, 委托合同为诺成合同。委托合同采用何种形式, 由当事人双方自行约定, 因此, 委托合同是不要式合同。

2 委托合同中的欺诈行为

(1) 委托人欺诈受托人。

委托人欺诈受托人主要指委托人没有遵循合同法诚实信用的原则, 把委托事项的真实情况如实告知受托人, 而是捏造事实、隐瞒真相、做了欺骗性的描述, 并以利益引诱, 使得受托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 与委托人订立了委托合同, 并因此利益受损的情形。例如, A市甲机械厂, 生产多种型号毛织机, 其中部分型号的机种获得了合格证及获奖证书, 但有一种**型号的毛织机质量不合格, 常有客户退货, 造成库存积压近百台该种型号的毛织机, 占用了大量资金, 导致财务状况不佳。为了摆脱困境, 甲机械厂派人联系B市乙机械厂, 请其代为销售积压型号的毛织机, 并出示了不同型号的其他机种的合格证及获奖证书, 以获取信任。同时许诺, 每售出一台毛织机, 乙机械厂可从价款中直接提取20%作为报酬, 剩余价款汇回甲机械厂。双方根据约定订立了委托合同。合同生效后, 乙机械厂为甲机械厂代售**型号毛织机。在一个月内乙机械厂售出20余台毛织机, 扣除报酬, 剩余价款尽数汇给甲机械厂。但是第二个月所售出的毛织机因质量问题纷纷被买家退货, 乙机械厂被迫返还毛织机货款, 加上运输费、保管费等, 乙机械厂因此受到损失20余万元。本案例即为委托人欺诈受托人, 使受托人蒙受损失的情形。

(2) 受托人单独欺诈委托人。

受托人单独欺诈委托人主要是通过骗取委托人信任, 以为委托人处理委托事务为名, 骗取报酬, 为自己牟利, 使委托人利益受损的情形。例如:孙某原是甲木材厂的办公室人员, 现已被开除。在偶然的机会, 孙某得知乙家具厂急需购买一批木材, 孙某主动找到乙厂厂长, 声称自己曾经任甲木材厂的办公室主任, 和甲厂厂长很熟, 能以低于市场价的出厂价采购木材。甲厂厂长信以为真, 于是与孙某订立委托合同, 委托孙某为乙家具厂代购木材, 价格为出厂价。双方还约定货到付款。过了几天, 孙某找到乙厂厂长, 称需要“活动费”2万元, 乙厂厂长先付给其1万元, 约定有消息后, 再付1万元。孙某拿到1万元钱款后潜逃。本案例即为受托人单独欺诈委托人的情形。

(3) 受托人与第三人合谋欺诈委托人。

受托人与第三人合谋欺诈委托人主要是受托人利用委托人的信任, 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欺诈委托人, 以谋取委托人的报酬、费用, 使委托人利益受损的情形。例如:甲服装厂委托张某代购一批布料, 张某找到其亲属任销售科长的乙布厂, 购买了一批库存积压布料, 并开出虚假发票, 上列价款15万元, 实际只支付给乙布厂9万元, 剩余6万元, 被张某及其亲属平分。此案例即为受托人与第三人合谋欺诈委托人的情形。

3 委托合同中欺诈行为的防范

(1) 学习必要的合同法律知识。

合同的当事人应该了解合同的订立过程、合同的必要条款、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等法律知识, 这样在订立合同时才不会盲目无从。

(2) 明确委托合同应具备的条款。

订立委托合同应具备如下条款: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名称 (或姓名) 及住所;委托事项 (应明确委托事项的名称、数量、规格、质量、完成时间等具体要求) ;授权范围;委托期限;报酬支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的终止;违约责任;合同纠纷的解决等。

(3) 订立委托合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事人在订立委托合同前应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 通过与对方的接触、谈判, 获知对方的有关信息, 包括对方的姓名、职业、社会关系、道德品质、经验阅历及对方订立合同的目的等方面, 以利于合同安全。

(4) 在利益面前保持理智, 做好理性分析。

欺诈者常用的手段就是以利诱人, 有些当事人为了利益, 被对方所欺骗、蒙蔽, 以致上当受骗, 不仅没有得到应得的利益, 而且还有可能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失, 最后追悔莫及。根据经济学的原理, 利润越高, 风险越大, 因此, 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保持理智, 对委托合同的条款要详加分析, 查看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条款是否齐全、有无不合理的地方或者矛盾的地方, 这样才可有效地防止被欺诈。

(5) 不擅作主张, 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领域, 要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他们比一般人熟悉本领域的情况, 有丰富的经验, 可以分辨出合同的漏洞及陷阱。当事人应当用认真的态度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6) 一旦被欺诈, 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损失扩大。

当事人一旦察觉被对方欺诈, 一定要立即采取中止交易、追缴财物、提起诉讼等手段, 保护自己的利益。必要时, 可以请求法院对欺诈人的财产进行诉讼保全, 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检察院搜集证据, 准备材料, 为庭审做准备。总之, 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 防止损失扩大。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交往逐步增多, 委托合同的订立也越来越频繁, 因委托合同而引起的纠纷逐渐增多, 其中有很多是因为欺诈而引发的委托合同纠纷。主要介绍委托合同中欺诈行为的表现及如何防范。

关键词:委托合同,欺诈,防范

参考文献

[1]王永吉, 刘艳华著.经济法基础知识实训与练习[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合同欺诈防范研究 篇2

关键词:追缴呆账、北京追债律师、追缴欠款 强制执行律师 民间借贷纠纷律师

买卖合同漏洞及欺诈的防范对于买卖合同中易出现的漏洞及欺诈行为,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防范措施:

1.订立合同前应尽可能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有关信息。

订立合同前应对对方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资信状况以及近期的经营业绩、商业信誉进行必要的考察,如当事人自己进行了解有困难,可以向对方当事人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进行查询,并且可以通过对方同行业或相关企业进行了解。

2.对代理人签订合同应对其代理权进行了解。

对于对方业务员或经营管理人员代表其单位订立的合同,应注意了解对方的授权情况,包括授权范围、授权期限、所开立介绍信的真实性,对非法定代表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如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等,应了解其是否具有代表权。

3.注意提高具体业务人员及领导人的素质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许多漏洞的出现是由于经办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所致,因此应注意提高业务人员及领导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素质,熟悉本行业的业务情况切实反映和保护自己的利益。掌握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是否对该交易行为有禁止或限制性规定。对专业性较强的合同可以让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员提供帮助。

4.合同订立应采取书面形式并使用比较标准的合同范本。

我国《合同法》虽然允许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但因为非书面形式在发生纠纷时不好确定责任,也为避免被人利用进行欺诈,订立合同应尽量采用书面形式。同时订立合同时应尽量参照合同范本,并结合具体情况订立。内容应尽量详尽、明确。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布有标准的合同范本可以进行参照。若有条件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进行鉴证。一方面可以对内容进行把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合同的严肃性和可信度。

5.对恶意履行的防范。

对合同进行恶意履行的情况非常复杂,但在订立合同时如能进行积极的事前防范将极大的减少合同风险。如,对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有所怀疑,应尽可能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另外在合同履行中出现问题,应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并保留相关证据。积极行使诉权通过人民法院保护自己的权利,以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蒙受损失。

6.对用支票进行支付应按规定程序检查以免被套走标的物。

提单欺诈的形式与防范 篇3

提单欺诈的主要形式

伪造提单

伪造提单,即货方根本没有将货物装至船上,或货物根本就不存在,或只装了少量货物,却伪造了表面上完全符合信用证要求的提单来骗取买方的货款。如:上海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向中国丰和公司购买一批丝绸,委托上海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代理海上货运出口等相关业务。但此物流公司和丰和公司相互串通制造空头提单,从而骗取上海这家国际贸易公司的货款1.5万元。提单上所记货量等同于货物确实已如数装上船的表面数据,银行审核单据的表面真实性后便付款。

无单放货

无单放货是指承运人或其代理人(货代)或港务当局或仓库管理人在未收回正本提单的情况下,依提单上记载的收货人或通知人凭副本提单或提单复印件,加保函放行货物的行为。无单放货的例子很多,如:欧赛公司向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订购一批铝热交换器,还申请开立了以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并指定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通过长荣公司办理货物从上海到意大利威尼斯的海运出口事宜。欧赛公司没有如期付款,但是在货物到达威尼斯后,长荣公司擅自实施无单放货给欧赛公司,造成无锡公司的巨大损失。

倒签提单和预借提单

倒签提单是指提单签发的日期早于货物实际装运完毕日期的提单。提单是在装船后签发的,它的日期一般可作为装船日期的证明。如果货物实际装船日期超过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期限,为了使装运日期与信用证相符,承运人往往应托运人要求在提单上填写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日期。如:甲进口商向乙出口商购买一批电视机要求在10月1日交货,但是乙出口商由于材料问题没有按时完成货物,在10月30日才全部完成。乙出口商就与船公司串通在提单上写为10月1日,骗取了甲进口商的货款。

预借提单指货物在装船前或装船完毕前签发的已装船提单。签发这种提单也是满足托运人的需要。货物不能在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装船或装船完毕,托运人为了拿到货款,要求承运人签发已装船提单。预借提单主要是为了银行结汇,既托运人或发货人向承运人出具担保,要求预借提单以便向银行结汇。此外,由于承运人的运输责任是从装货开始,所以签发预借提单比倒签提单对承运人更为不利。

提单风险的防范措施

从严掌握预借和倒签提单

倒签或预借提单办理结汇,有损外贸企业形象及外运公司信誉,并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港口拥挤,船期不准是客观情况,出口公司在签约、订舱、交货时需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同时应加强对合同履行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必要时应事先设法取得客户的配合。如不得以“预借提单”时,则要注意防止发生实际装货船舶与“预借提单”的船名不相符合的情况,如因无舱位或货物迟延而改装了另一条船。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应采取紧急措施,果断追回全套单据,重新缮制,决不可有侥幸心理。

印刷和使用难以伪造的提单

国际海事局提议,印制和使用难以伪造的提单,控制其流通。这里还可以选用海运提单,因为海运提单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不可转让性,可以避免和减少单据流通环节上产生的海运欺诈,避免无提单交货和仿冒提单交货的弊端,这是国际航运克服提单缺陷的有益尝试。

选择资信好的交易伙伴

在国际贸易交往中,对客户的资信情况全面了解是保障业务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若由于对交易伙伴的资信情况没有进行很好地调查和了解,仅凭熟人介绍或贪小便宜与之成交,则往往容易出事,后悔莫及。所谓资信情况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产情况好,有相当可观的资产,且经营状况好,有履约能力;二是能在诚实信誉的原则上履约,不会随意撕毁契约。

严格海运提单的签署

信用证业务是纯粹的单据交易,银行承担其付款责任的唯一条件是受益人提交了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只要单据表面满足“单单相符,单证一致”的条件,银行就承担付款责任。而不管单据的真假与否,如果单据出现不符点,对出口方来说,就丧失了安全及时收汇的银行保证。对进口方来说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选择可靠的船公司运载货物

根据目前航运界状况,要完全禁止保函的使用是不易的,因此,选择可靠的承运人则至关重要,装船时承托双方都要谨慎,力争做到出现问题早发现,及时解决,避免出保函;承托双方对保函的出据和接受也要慎重,以便在保函项下发生损失时易于协商解决;由于保函具有承托双方合伙对第三者收货人欺诈的性质,因此,应十分注意选择可靠的承运人运载货物。

积极运用法律手段

合同欺诈防范研究 篇4

摘要:近几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因国际贸易欺作而给有关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每年达数百亿美元,因而研究国际贸易欺作的类型及其防范措施意义重大。作为国际贾易欺作基本类型的合同欺作的形式,主要有合同主体的欺作、利用合同条款欺作、利用合同履行欺作、数量限制或强制性规定欺诈等。为防范国际贸易合同欺作,应根据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合同;欺诈;防范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几乎任何一项国际贸易业务的进行都要运用合同手段。国际贸易合同能够设立、变更、消灭国际贸易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衡量当事人各方的是非曲直。正因为国际贸易合同应用的.广泛性,所以很多国际贸易欺诈活动都是利用合同手段进行的。我国加人wTO以后,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国际贸易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合同所起的作用更为重要。为了在国际贸易中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解、掌握国际贸易合同欺诈的类型及其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很有必要。

合同欺诈防范研究 篇5

2015年1月25日上午由中国政法大学疑难案件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城乡发展与法制研究中心、《市场观察》杂志社联合举办的“新型金融欺诈与诈骗暨温州信用证系列案救济途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与会专家从分析发生在温州十多起系列信用证案件入手,对于报案人温州东基控股有限公司、黄煜、黄丽娜等反映的犯罪嫌疑人仲某等人虚构信用证交易,骗取他人信任,以合作经营为名,利用他人购货资金开立信用证或者诱使他人开立信用证,与其控制的离岸公司虚假交易,制造假交易合同,伪造信用证附随单据(提货单、海关备案清单与印章),另外还欺骗他人为其开具信用证提供担保,虚构进行进口贸易的事实骗取银行开出信用证;再由其控制的境外的“离岸公司”取得信用证后以押汇、贴现等方式套取现金,最终转回境内公司归仲某等人非法占有支配。

仲某等人正是利用国际贸易操作规程,根据信用证独立于基础合同和单证相符表示交易成立的特点,欺骗他人出资或者提供担保,再利用申请信用证支付规则和信用证担保义务,迫使合作人或者担保人成为最终蒙受经济损失的被害人。从表面形式上说,一方面开证行可以诉讼开证申请人(合作人)和担保人追偿资金,最终不会受到实际损失,所以不会主动追究违法分子的刑事责任,甚至受经济利益驱使会继续放纵仲某等人的行为,因此仲某等人屡屡得手;另一方面实际被害人的财产因被银行追索而损失,表面上不是被仲某等人直接非法占有,仲某等人却可以隐匿财产拒不偿还。那么,难道被害人真的投诉无门、仲某等人却可以逃避责任追究呢?

专家认为,仲某等人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行为完全符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特征;利用信用证诈骗和欺诈虽然存在区别,但是从立法本意上讲,利用信用证的交易规则,隐瞒真相、虚构事实,欺骗银行或者他人为其开具信用证(包括提供担保),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应该属于“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情形,而且不能以开证行资产最终是否实际损失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被害人的范围也不局限于开证行,申请人、受益人、议付行等受到损失的利害关系人也可以视为被害人;至于利用合作协议骗取资金的行为可以考虑作为合同诈骗追诉。同时建议,司法机关应该查清案件事实,要加大追诉力度,严格执法,区分犯罪的手段和目的、数罪还是一罪的情况,充分利用刑事手段严厉打击信用证诈骗等犯罪行为,还要善于运用民事法律治理信用证欺诈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专家还呼吁,对于国际贸易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应该建立外贸企业的资信档案,记录交易情况;国内开证银行业要严格审单,同业内资信和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共享,对于不能及时赎单的申请人留存记录,便于查询并通报;发现用虚假文件骗取信用证、虚假交易等开立信用证不能直接收回款项的情况,应及时告知相关机构。各个部门要协同努力,做到提前预防、识别真假、治理违法、打击犯罪,维护诚信的信用体制,促进经济贸易良性发展。

【仲翔、梁勇信用证诈骗、骗取金融票证罪案介绍】

仲翔先后在国内设立浙江中邺进出口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梁勇,该公司系仲翔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实际控制)、温州申展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仲翔)作为国际贸易的买方;又先后设立或控制洛克进出口有限公司、香港鸿茂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拓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天艺创富有限公司等离岸公司作为国际贸易的卖方。仲翔设立了买卖双方后,并不实际经营国际贸易,而是为其利用信用证骗取资金专门设立的开证申请方与信用证贴现方,随后通过虚构购销合同,伪造海关备案清单、装箱单、发货单、商业发票、提货单方式,利用信用证骗取资金。其中,梁勇担任中邺公司法定代表人,伙同仲翔或由仲翔单独向银行骗取资金。

  • 案件基本情况

(一)仲翔、梁勇骗取金融票证罪

仲翔以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需提供担保为由,要求黄煜父母为其提供担保,基于朋友之间的信任关系,黄煜父母应仲翔要求为中邺公司提供担保。

2010年7月30日,黄煜以其名下的房产为抵押物,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鹿城支行签订了最高额抵押合同,提供了最高额为1600万元的抵押担保,被担保的主债权为在2010年7月30日至2015年7月30日的期间内浦发银行向中邺公司连续提供的一类或几类授信,其中包括各类贷款及因提供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而形成的各类负债。

前述合同签订后,仲翔、梁勇于2011年9月至12月间,通过中邺公司,以向银行提供虚假进口货物单据、伪造海关印鉴和其他文件等手段实施了骗取银行信用证的诈骗活动,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鹿城支行三次申请开立信用证,浦东银行开立的三份信用证金额合计380.53万美元。开出信用证后,仲翔在未实际收到货物的情况下,伪造海关备案清单、提货单等资料,虚构已收到货物的事实,并利用其离岸公司贴现,骗取资金。

信用证到期后,中邺公司无法偿还浦发银行垫资款,银行遂将主债务人中邺公司、担保人黄煜一并诉至法院,要求黄煜作为抵押人承担1600万人民币的巨额连带偿还责任,银行、担保人均成了仲翔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

上述情况,侦查机关已取得张家港保税港区海关出具的仲翔、梁勇提供的“进境货物备案清单”系伪造的证明,并移送了相关证据给检察机关。

nlc202309020744

(二)仲翔、梁勇信用证诈骗罪(检察机关未认定的犯罪事实)

2010年10月17日,仲翔与温州东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基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书》,双方合作操作以信用证为依托的化工原料进口贸易,由仲翔提供指导,全权为东基公司提供供货方和下家,双方利润分成按照固定比例分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仲翔利用东基公司不懂信用证业务的弱点,虚构贸易背景,提供虚假购销合同、海关备案清单及提货单给东基公司,然后由东基公司持相关手续到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由仲翔控制的离岸公司提供货权单给东基公司。仲翔通过信用证贴现套取资金归自己使用,同时以化工行情不好适宜持有货权为由一直哄骗东基控公司持有货权单,实际上该货权单系伪造,背后无货可供,最终仲翔资金链断裂,导致东基公司垫付贴现资金,造成巨大损失,具体如下:

1、2010年12月17日,东基公司委托仲翔进口货物,应仲翔要求,东基公司与连福公司(仲翔指使的离岸公司)签订《购销合同》,2010年12月21日,应仲翔要求,东基公司通过银行开立受益人为连福公司,金额为1025000美元的信用证,连福收到信用证后委托东亚银行贴现,贴现时间为2010年12月27日,贴现金额为1017615.32美元。次日此笔贴现款转给洛克进出口有限公司(仲翔控制的离岸公司)1017000美元,同日,洛克公司将此笔贴现款转给温州市申展贸易有限公司(仲翔控制的国内公司)交通银行账户1016000美元。事后经查询,仲翔提供的《海关备案清单》(编号:234820101480018452)系伪造、变造。

2、2010年12月17日,东基公司委托仲翔进口货物,应仲翔要求,东基公司与连福公司(仲翔指使的离岸公司)签订《购销合同》,2010年12月21日东基公司通过银行开立受益人为连福公司,金额为1025000美元的信用证,连福收到信用证后委托东亚银行贴现,贴现时间为2010年12月29日,贴现金额为1017615.32美元。同日此笔贴现款转给洛克进出口有限公司(仲翔控制的离岸公司)1017000美元,同日,洛克公司将此笔贴现款转给浙江中邺进出口有限公司(仲翔控制的国内公司)账户770000美元,中邺公司结汇770000美元为人民币5091702元,转汇给温州市申展贸易有限公司工行账户5091702元。事后经查询,仲翔提供的《海关备案清单》(编号:234820101480017502)系伪造、变造。

3、2011年1月18日,东基公司委托仲翔进口货物,应仲翔要求,东基公司与承达公司(仲翔指使的离岸公司)签订《购销合同》,2011年1月21日,应仲翔要求,东基公司通过银行开立受益人为承达公司,金额为2358241.8美元的信用证,承达收到信用证后委托东亚银行分两次贴现,分别为贴现时间2011年1月25日,贴现金额为977443.5美元。同日此笔贴现款转给恒拓公司(朱晓东控制的离岸公司)960000美元,该款结汇为人民币908万元,最终汇入朱晓东银行账户;贴现时间2011年1月26日,贴现金额为1358709.32美元,同日此笔贴现款转给洛克公司(仲翔控制的离岸公司)1330000美元,洛克公司将此笔贴现款转给温州市申展贸易有限公司(仲翔控制的国内公司)账户1330000美元。

二、刑事诉讼经过

2014年6月,侦查机关以仲翔、梁勇涉嫌信用证诈骗、骗取金融票证罪、骗购外汇罪移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参见《起诉意见书》】。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40余起犯罪事实中包括上述2项犯罪事实。然而,检察院将案件移送法院起诉时,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仅仅起诉了三个罪名中较轻的一个罪名即骗取金融票证罪,且起诉的也是其中被骗金额最小的三起犯罪事实,合计金额361万元美元。此外,公安机关一同移送审查起诉的同案犯梁勇,未被一并移送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现梁勇仍处于羁押当中。【参见《起诉书》】

在上述案件基本情况中,仲翔、梁勇以黄煜提供的最高额抵押担保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鹿城支行三次申请进口信用证并骗得共计380.53万美元的事实,与现在起诉到法院的犯罪事实相比,其作案手段相同(伪造单证)、后果更为严重(数额更大)、证据更为充分(起诉到法院的事实没有提供被告人伪造的单据,而黄煜提供担保的这起事实提供了被告人伪造的单证),然而鹿城区检察院却不予追诉,被害人东基公司也遭遇黄煜相同的情况。

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篇6

摘要: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类欺诈风险在整体信用卡经营风险中已成为最大威胁,特别是虚假申请等往往令发卡银行防不胜防。结合作者多年信用卡业务从业经验,本文对各类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进行了专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信用卡;欺诈交易;欺诈风险;风险防范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近期全国各地有关信用卡方面的投诉、纠纷、案件频发,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滑坡的大形势下,信用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目前,各类欺诈风险在整体信用卡经营风险中已成为最大威胁,特别是虚假申请等往往令发卡银行防不胜防。可以说,信用卡的反欺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总体来说,欺诈交易可分为虚假申请、未达卡、账户盗用、商户欺诈、失窃卡、伪卡、持卡人欺诈七种类型。

一、虚假申请

指使用虚假身份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获取银行卡进行交易获取商品或服务的欺骗性行为。当发卡行证实该卡项下有交易发生,而持卡人申明从未申领过银行卡的情况或发卡行证实持卡人提交的信息被伪造即被认定为虚假申请。

防范虚假申请的做法:

1.银行应要求推广员工亲核申请人身份信息、申请资料原件及签名,以确保申请人身份及申请资料的真实性。

2.柜面受理的申请件一般风险较大,受理人员需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并同申请人进行照片比对,确认申请人身份信息真实,并亲核申请资料原件后方可受理。

3.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个人征信系统、不良信息共享系统、行内自建黑名单系统等内外部系统资源,严格申请资料审查,并杜绝欺诈者多次提交虚假申请。

4.加强在征信审核环节对虚假申请的鉴别。对出现信息明显错误、个人信息资料有误或前后不一致、征信核实过程异常、身份或资料虚假等情况的,应重点审查,确定申请人的真实资信状况。

5.加强交易监控。对虚假申请成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典型表现,如开卡后立刻进行大额消费、频繁发生套现交易、发卡后不久便所有联系方式均无效等,应尽早进行分析核查,及时采取关卡操作、维护黑名单等措施。

6.发现同一单位或同一发卡期的多个申请人有相同的可疑用卡、还款行为,或逾期客户称从未办过卡等疑似假冒申请的,应及时对申请受理、征信审核、客户坐席服务等环节进行核查了解,及时采取关卡操作、维护黑名单、上门调查、委外及公安处理等措施。

二、未达卡

是指持卡人提交没有收到银行卡或申明未开卡(卡启用),而该卡项下发生交易,即被认定为未达卡欺诈交易。

银行对于未达卡的风险防范工作,应贯穿于卡的制作、保管、邮寄、交付、激活等发卡各环节。

1.加强信用卡申领环节的管理。通常情况下,各发卡银行的信用卡卡片、密码函基本都是采取统一外包邮寄的方式。对个别需要自取卡片及密码函的,应要求本人领卡;对非本人领卡的,需查验、登记代办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2.加强信用卡激活环节的风险控制。应要求客服坐席人员在电话开卡环节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如遇有人在旁提示、应答不畅通、信息明显不符等异常情况,不允许将卡片进行激活,并要求持卡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卡片到柜面进行激活。

三、账户盗用

指欺诈者获取了部分或全部真实持卡人信息,并假冒真实持卡人对卡账户的信息进行变更,以达到欺诈目的。

为防范此类风险,银行应在对主机系统中持卡人地址、密码等敏感信息进行变更之前,先对变更信息申请人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并认真检查客户提出的申请,一定要以确保持卡人本人身份为操作前提。

四、收单业务商户欺诈

商户欺诈相关的欺诈类型主要有恶意倒闭、虚假商户、洗单、信函、电话、网络营销欺诈、商户套现、侧录、卡号测试欺诈等。

为防范该类风险,首先应加强对商户的巡视检查,重点检查商户是否增加或变更营业内容,是否存在移机行为,有无接入可疑装置等。其次要加强对商户的交易监控,注意分析比较特约商户的交易频率及其变化。另外,加强对商户的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效防范收单欺诈。

五、失窃卡

指未经授权或同意,冒用或盗用持卡人遗失的银行卡进行欺骗性交易。发卡行在接到持卡人提交的挂失申请书、银行卡被盗的申明或电话挂失正式生效后,该卡项下发生的交易即认定为失窃卡欺诈交易。

为避免失窃卡欺诈的发生,对于发卡银行来说,主要还是应引导持卡人树立正确的用卡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六、伪卡

指按照银行卡的磁条信息格式写磁、凸(平)印伪造真实、有效的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欺诈行为。持卡人声明一直持有银行卡,否认进行过该卡号项下的交易或发卡机构证实从未发行的卡号账户有交易发生,即认定为伪卡欺诈。

伪卡的基本类型有:账号生成欺诈、“克隆”卡欺诈、“白卡”欺诈、变造卡欺诈。

七、持卡人欺诈

指合法持卡人抵赖其银行卡账户下的交易行为。通常表现为两个合法持卡人相互交换银行卡并在不同城市使用对方的卡进行消费,以造成自己没有使用银行卡的假象。

这类欺诈是由于道德风险引起的,较难识别,银行应在做好持卡人诚信教育的同时,加强对提请争议账户的监控力度,通过经侦部门等途径追查。

参考文献:

[1]陈雷:国际信用卡欺诈与预防[J].中国信用卡,2004,(6):43-47.

上一篇:克拉丽莎下一篇:浙江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