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防范

2024-09-29

欺诈防范(通用12篇)

欺诈防范 篇1

由于财务欺诈的泛滥, 会计信息已经失去真实性, 使国家很难真正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 这会使得国家宏观政策的偏差, 削弱掉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对国家方针政策有极大的影响, 使得国家宏观调控失误;其次, 财务欺诈的行为, 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为题, 没有想过这种违法行为不仅对公司、个人有极大的影响, 更是对国家的市场经济的实力大大削弱, 会使国家资金流失, 大大影响国家的税收正常等;再者财务欺诈会助长会计行业的不正之风, 损坏经济法纪律等一系列问题。

一、财务欺诈的基本原因

(一) 内部控制制度失灵。

在我国,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 比如: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这样一来, 就会有大量的职业道德问题存在, 由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松懈, 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公司内部的问题并且制止, 这将会引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审计部门和其它一些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作为公司外部监督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 也因现在的不合理委托模式所影响。

(二) 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管理者们管理的信息不对称, 管理者就会对自己的公司管理有权威性, 对公司有特殊的理解知识, 从而使得相关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与所在的地位不对称。这种情况下, 管理人员一旦受到利益的驱动, 便会利用欺诈行为来实现自己的违法动机和其他欲望, 并且通过控制会计信息来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不仅如此, 不对称信息的事前和事后, 都会让企业得管理人员拥有信息上的相对优势, 很有可能发生财务欺诈。

(三) 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

在现在的一些公司中, 内部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没有完全的独立性。若公司的相关法责任领导直接领导公司审计人员, 这将会使一些公司福利、奖金、绩效等被有关负责人来支配, 来控制。也会使内部的审计人员在工作上有很多的顾虑及担忧。

(四) 企业单位内部监督不力。

在内部会计监督上, 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及困难。即使《会计法》给予了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和权力。但是, 他们并没有独立在自己的监督职能上。一些人的个人利益关系还依旧需要依靠自己的单位。所以, 上报后会影响到自身的利益, 人们也不会随便去上报所发现的不合理的问题。

二、外部控制的疏漏导致的财务欺诈案件的发生

(一) 财经法规的可操作性。

在发展中国家, 有关的部门和相关的人员制定完整的、准确的、可行的法律法规, 是为了来跟进市场体系, 使国家的经济法律更加完善, 让市场的秩序有规范化。若相关法规不明确, 会使实际操作人员感到无所适从。在一些案例中, 上市公司正是利用了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来实现财务欺诈。

(二) 人们的法律意识。

在每一个法律的内容上来看, 法律的规定都是由于当时的生活、物质等条件所决定的。人们都是围绕着服从传统的阶级利益, 即使说有不同的观点。当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提高, 都会严格遵守法律制度, 那将会让财务欺诈的行为大幅降低。

(三) 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若加强对财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肯定会减少公司财务欺诈行为及违法活动的发生。我国法律法规存在着不规范、不清楚和处罚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等问题。要想有效控制或降低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 一定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 加强处罚的力度。

(四) 监管体制不合理, 监管机构的不健全。

我国, 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的监管是一个“多头监管”的预警和评价机制, 让企业能够在各种变化的市场条件下, 面临问题风险的时候, 又有效的方法来应对, 建立了良好的交流通讯系, 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对称度。

三、对于公司财务欺诈问题的防范与措施

(一) 积极改进企业会计的制度准则。

在工作中, 要对会计准则以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参考国际会计准则, 并且在国际的准则上, 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以及人民的生活条件质量进行完善以及后续的补充。当有关部门在确定会计准则时, 应该避免与自己本身的情况, 在国家、公司、个人的利益面前做到均衡, 不偏不私, 使得利益关系协调有序。

(二) 公司内部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首先, 公司应该有对资金收入支出的严格保管, 并且每次的收入支出有正规的授权程序, 并且详细记录。在每一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有明确的分工, 使公司内部程序井然有序, 具有岗位的独立性。在公司内部负责人及有关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应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以加强公司资金流动的稳定性, 确保财务安全。另外, 公司内部应加强筹资活动的管理, 具有合理正规的筹资渠道及规模。使得有正确合法的筹资方式, 也可以降低成本, 降低财务风险, 合理使用筹集的资金。

(三) 让员工在现有的会计道德基础上强化学习。

财务欺诈的行为主体是人, 解决工作人员的总额和素质问题, 是我们研究财务欺诈及其防范的始点。防范财务欺诈和有关违法乱纪角度来说, 人员的基本素质, 现实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都要求提高素质、从严管理、加强监督。同时, 社会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也对上述三种角色有着潜在的影响。职业道德是遏制财务欺诈的一把利剑, 在每个人心中都有所约束。它不需要人监督, 成本低。道德是时时刻刻都在起作用的, 效率又非常高, 所以强化道德教育是重要的防范措施。

欺诈防范 篇2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的要求是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而且各个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都是在自由意志下完成的。但是不法分子会利用合同进行欺诈,很多人深受其害,那么到底如何防范合同欺诈呢?

一、买卖合同具的主要特征

买卖合同作为为典型的合同形式,具有合同的一般法律特征,即合同的共同属性,除此之外,买卖合同还具有自己的个别属性,即特征,这些特征使买卖合同与其他的经济合同相区别,并独立存在。买卖合同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买卖合同标的的所有权发生转移

当事人双方订立买卖合同的目的就是使财产的所有权发生转移。通过买卖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卖方将自己生产或者经营的一定数量的产品转让给买方,买方接受卖方提供的产品并为此而支付价款。卖方因转让财产接受价款而丧失了财产的所有权,买方则支付价款而取得了财产的所有权。所以,合同标的所有权发生转移,只转移合同标的的占有或只为取得合同标的使用权而订立的合同不是买卖合同。买卖合同的这一法律特征,是它区别于财产租赁合同、借用合同和保管合同的主要标志。

(二)买卖合同是双务有偿诺成合同

买卖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互享权利互负义务的合同。卖方有取得价款的权利,必须转移财产的所有权;买方有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权利,必须为此而支付价款。买卖合同是为了实现双方各自的经济利益,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而订立的合同。一方要从另一方获得利益,必须支付相应的代价。买卖合同是诺成合同。买卖合同的成立,并不需具备一定的形式和手续。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双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买卖合同自卖方和买方依法就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达成一致,合同就成立,并不以交付实行为合同的成立要件。

二、买卖合同的欺诈形式

买卖合同既然是合同中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与之相应的,利用买卖合同进行合同欺诈的数量和手段,方法也层出不穷,犯罪分子在针对被害人的犯罪过程中,往往利用买卖合同这一常见形式来达到不法目的,综合起来说有以下几种手段:

(一)假冒合同主体进行欺诈。

在生活实践中,犯罪分子往往本身不具备成为买卖合同卖方主体或买方主体的资格,而利用种种手段掩盖或隐蔽其真实身份,制造假象,使被害当事人与之签约,以达到获取不法得利的目的。从生活实践来看,往往有以下几种形式:

1、伪造、变造或盗取企业法人或非企业法人的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合同专用章与被诈骗方进行协商。针对部分人认为大公司、大企业可靠的认识,犯罪分子往往制造其为某大公司、大企业的业务人员或业务部门的假象,使对方过于相信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履约能力而与之签约。

2、伪造一个根本不在的单位与被欺诈方签订合同。

3、冒充财产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与被欺诈方进行交易,或是冒充财产所有者的代理人进行欺诈。

这几种方式都是以假冒的身份参与买卖合同的签订、履行,被欺诈方往往对其住所地、企业注册资产或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等情况一无所知,犯罪分子在合同签订后往往携价款或货物而逃,以致被欺诈方无法查找其去向或对其进行诉讼,结果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当然若犯罪分子是在合同纠纷发生时逃走,被欺诈方也无法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解决纠纷或挽回损失。

(二)利用被欺诈方心理进行欺诈。

这种形式的欺诈往往出现在即时结清的买卖合同中,犯罪分子抓住被欺诈方某些心理进行欺诈,主要表现在:

1、利用从众心理进行欺诈。犯罪分子往往有一人作卖方,而以其他人作

2、利用贪小便宜的心理进行欺诈。将伪造的标的物以特别低的价格出售,利用被欺诈方爱贪小便宜的心理进行诈骗,这也是犯罪分子常用的手法之一。在这一类案例中,被欺诈方往往认为自己得利,殊不知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了这一心理进行欺骗,使受骗方蒙受损失。在生活中,此类事件数量不少,多以即时结清的买卖交易为主。

3、利用其他盲目心理进行欺诈,由于当事人所处环境、场景或特殊身份的特定心理状态,犯罪分子以虚构的事实或制造假象进行交易,以达到不法目的。例如利用被害方急于外出的心理出售假车票等行为。

应当指出,在以上几种手法中,犯罪分子往往将几种手法同时使用,使被害方上当受骗,而事后无法找到诈骗方,以致无法挽回损失。

(三)伪造、变造或虚构标的物。

在标的物上做文章从来是利用买卖合同进行欺诈的犯罪分子惯用的手法之一。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以假充真,以劣充优,以次充好。以假冒伪劣的商品代替优质的、正宗的商品,隐瞒商品存在的瑕疵,是这种欺诈手法的主要表现。

2、虚构根本不存在的标的物,买空卖空。诈骗方虚构自己并没有的标的物,引诱被欺诈方与之签约以骗取货款。在实践中,卖方与买方在签约时并不一定就拥有合同标的物,如正在生产中的商品,但卖方应保证在合同履行期限内能够交付合同标的物。而在此类合同欺诈中,卖方未拥有标的物也没有拥有标的物的迹向和可能,主观上也不存在将标的物在合同期限内交付的意愿。

3、出售既非自己所有的,又未取得所有者的委托的商品。

4、出示高质量的样品,而在履行中以伪劣产品代替。

5、谎称自己的产品是“专利”或“名优特新”产品,利用对方对技术认识的欠缺骗取高额价款。

(四)利用合同条款的模糊性、歧义性、不完备进行欺诈。

钻合同条款表达形式的空子,利用被欺诈方的疏忽进行诈骗,牟取非法利益是欺诈人常用伎俩之一。例如甲农场与乙公司签订一批农副产品购销合同,在合同条款中规定质量标准是“无杂质、腐烂”,但合同将“、”号写成“,”号,货到后,发现有腐烂现象,乙公司提出抗议,但对方说合同上写的是无杂质,腐烂的产品,以为乙公司专要腐烂的,还声称“纳闷乙公司何以要腐烂的”。因对合同条款审查不慎重引起的纠纷,由此可见一斑。

三、买卖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

(一)买卖合同欺诈的刑事后果

买卖合同欺诈的刑事后果主要有合同诈骗罪及仿造公文、证件、印章罪。

由于买卖合同涉及金额可大可小,在生活实践中应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一般来说,数额较大或巨大的行为才构成合同诈骗罪,应承担刑事后果,否则只能要求诈骗方承担行政的或民事的法律后果。如已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对其提起刑事诉讼后,受害人可一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被侵害的权利进行补救。

在欺诈过程中仿造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是欺诈人用以达到欺诈目的的手段行为。如欺诈人的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对其行为不再适用仿造公文、证件、印章罪与诈骗罪数罪并罚,而仅适用诈骗罪从重处罚。

(二)买卖合同欺诈的民事后果

由于欺诈的行为而订立的买卖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依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欺诈人应承担如下民事后果。

1、返还财产。对以虚假身份等形式进行买卖合同欺诈所得的财产,欺诈人负有返还给被欺诈人的义务。例如:欺诈所得的是实物,欺诈人已将实物出卖的,而且该实物已经不可能再追回,欺诈人则需要返还相当于原物的价款。返还范围应包括原物及其应有孳息。

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欺诈人对欺诈所得物的占有是非法的,所以不适用善意取得,被欺诈人可基于所有权要求占有该物的第三人予以返还。

2、赔偿损失。欺诈人因欺诈获得被欺诈人财产,是一种侵权行为。欺诈人对因其欺诈行为给被欺诈方造成的损失应予以赔偿。赔偿范围应包括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

3、继续履行。对于在履行过程中出现的欺诈行为,如以劣质产品冒充优质产品的行为,欺诈人并无

4、支付违约金。对于在合同已经成立并生效的情况下,欺诈发生在合同履行阶段的,则被欺诈方可要求欺诈方支付违约金,包括合同约定的具有惩罚性的违约金,不以是否客观上对被欺诈方造成损失为根据。

5、没收财产。对欺诈行为已构成欺骗罪的,可没收其已经取得的或约定取得的财产或孳息。

(三)买卖合同欺诈的行政后果

对买卖合同欺诈行为造成的行政后果情况大致如下:

1、对实施了买卖合同欺诈行为的行政法人,可追究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责任。

2、对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实施的买卖合同欺诈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对行为主体予以警告或责令停业整顿、罚款等行政处罚。

3、对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实施的买卖合同欺诈行为,当不足以构成犯罪,无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不予处理显然失当的情况下,可对行为人予以罚款或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

车险欺诈成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篇3

一、车险欺诈成因分析

保险欺诈是困扰着保险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痼疾。而在车险领域,欺诈行为尤其猖獗。据了解,北京目前有20%的车险赔款属于欺诈。分析车险欺诈的成因,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车险领域欺诈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1.不法分子恶意利用保险本身的特性。自保险业诞生以来,欺诈行为就如影随形地相伴而生。当车险出现以后,从事欺诈活动的违法分子更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车险领域。保险,尤其是车险之所以能够吸引不法分子的目光,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保险具有射幸性。即对单个投保人而言,向保险人交纳保费后,若在保险期限内没有发生保险事故,就不会获得保险赔款;而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就可能获得远远超过其所付保费的保险赔款。也就是说,购买车险存在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回报的可能性,这一机制是造成保险欺诈的重要现实基础。此外,由于保险固有的信息不对称性、车险标的的复杂性,使得车险欺诈行为更易于发生。

2.社会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存在偏差。随着保险业的发展,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但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公众对保险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往往从个人的投资回报和利益角度来看待保险,认为购买了车险支出保费后,得不到保险赔偿就是自己白白送钱给保险公司,自己“吃亏”了,尤其是保险车辆发生事故,得不到保险赔偿时,这种想法更加强烈。为了与保险公司“扯平账务”,他们不惜采取欺诈手段来骗取保险赔款。

3.社会公众对保险欺诈的认识存在偏差。虽然严重的保险欺诈行为也可以构成犯罪,但是,同其他犯罪行为相比,保险欺诈犯罪多数属于非暴力犯罪,从表面上看,其侵害的客体又是财力十分强大的保险公司,而不是特定的社会成员。在不少人看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欺骗保险人是可以原谅的过错,只是一种小毛病,并不是什么违法行为。这种社会评价,无疑为保险欺诈活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失去了社会公众的监督和有效的道德谴责,致使保险欺诈者在实施欺诈行为时,往往有恃无恐。

4.法律对保险欺诈行为制裁不力。在我国,尽管近年来有关保险方面的法制建设得到改善,但在司法实践中,有关部门对惩处保险欺诈的法律依据认识模糊。司法部门在执行中,对于“保险欺诈罪”不看动机和行为,只以“结果”治罪,即只有当诈骗者把保险金拿到手了,“罪”才能成立。这导致在实践中,大量的欺诈案件得不到有力的惩罚。从而使得保险欺诈行为的欺诈成本极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保险欺诈行为的发生。

5.保险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承保核保把关不严。在承保上,缺乏必要的核保手段和核保技术,核保往往流于形式,对车辆甚至没有验车就予以承保。而在激烈竞争的车险市场上,保险公司为了招揽客户,对业务质量往往不加选择,来者不拒,为车险欺诈埋下了隐患。(2)理赔环节把关不严。车辆出险后不立即到现场调查,而是等待理赔材料送上门后进行审查,失去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事后又不能做深入的调查,给一些作案者以可乘之机。

6.保险业信息交流不畅。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对保险业来说,也是如此。保险公司视同行为竞争对手,更是把自己的客户信息、理赔资料视为商业秘密,同行间不通气、不合作,使得犯罪分子骗过这家保险公司,又去骗另一家保险公司,欺诈行为屡屡得逞。

二、车险欺诈防范对策

1.完善反保险欺诈立法,加强执法力度。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体系针对保险欺诈问题的处罚没有系统完整的规定,对保险欺诈行为的惩治较轻,对很多保险欺诈行为是以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方式处理,并无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即便一些欺诈行为构成了犯罪,但保险公司也碍于情面和自身的“良好形象”,对保户姑息迁就,让欺诈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种宽松的法律规定和受害方的纵容,使保险欺诈者有恃无恐,欺诈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应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加大保险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以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同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查、重处保险欺诈行为,使各种保险欺诈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

2.宣传车险欺詐的危害,发挥公众监督作用。与其他欺诈相比,社会公众对保险欺诈不是深恶痛绝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姿态,这与公众对保险的知识欠缺有关。实际上,保险赔款来源于广大保险消费者所缴纳的保险费。保险公司在厘定费率时,必然会把欺诈风险考虑进去,使得车险费率提高。而这意味着,车险欺诈本质上损害的是众多诚实的车险消费者的利益。保险公司应通过各种媒体让公众了解车险欺诈活动的危害,并引导社会公众对车险欺诈行为进行监督。如保险公司可以建立车险欺诈举报制度,设立车险欺诈举报热线,对揭发、检举欺诈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挽回车险损失数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反车险欺诈的氛围。

3.加强保险同业间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车险欺诈案件中,很多是利用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能有效互通这一缺陷而得逞的。因此,在反车险欺诈问题上,保险同业加强合作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在保险行业协会牵头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车险客户资料数据中心,并在保险业界建立保险欺诈者黑名单公布制度。从长远来看,则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反车险欺诈机构,整个行业联合起来打击包括小额欺诈在内的一切车险欺诈行为。

4.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1)承保审核是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重要关口。保险公司应加强承保管理,在签发车险保单前,采取保前检查制度,特别要重点检查私营车辆、承包、租赁车辆以及历年出险率、赔付率高、出事次数多的保户车辆,严格验车验证承保,同时核实投保车辆发动机号码、牌照号码、车辆出厂时间、车辆现有的实际价值以及车辆所有人。(2)保险理赔是保险内部监管的审核重点和最后防线。保险公司应建立规范的理赔制度,实行接案人、定损人、理算人、审核人、审批人分离制度和现场查勘双人制,并建立各自的岗位责任制,避免理赔人员与投保方串通骗赔。尤其要进一步提高第一现场查勘率,加快对索赔案件的反应速度,以揭穿事故中隐藏的欺诈行为,使一些欺诈行为消灭于萌芽阶段。

小议提单欺诈及防范措施 篇4

关键词:提单,欺诈,成因,预防

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提单欺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常见的提单欺诈主要有伪造提单、倒签和预借提单、无单放货等。引起提单欺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提单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第二,法律原因;第三,国际航运方面原因。同时预防提单欺诈的措施也是多方面的:从承运人的角度来讲,要杜绝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事件的发生,尽量避免无单放货;从合同当事人的角度来讲,要选择诚实的贸易伙伴,选择可靠的承运人。

一、提单欺诈概述

1. 提单的定义和性质

提单是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载,以及承运人保证凭此交付货物的单据。海运提单有三大性质和作用:货物收据、物权凭证、运输契约的证明。货物收据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受或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物权凭证是提取货物的重要依据,相当于持有提单就取得货物的所有权。运输契约的证明是托运人与承运人的运输契约证明,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以提单作为运输契约的凭证。

2. 提单欺诈的界定

一项国际贸易涉及多个当事人——买方、卖方、船长、船员、保险人、银行经纪人等。当其中一人成功地利用不正当或非法手段从表面上对其负有特定贸易运输和融资义务的他人获取金钱或其它物质时,海事欺诈就发生了。这些欺诈常常采用提单欺诈方式,使无辜的买方、卖方或银行上当。随着国际贸易的空前发展,国际贸易的大部分货款都是以银行跟单信用证的方式进行结算的,银行审核的只是单据表面的一致性,这样更容易引发提单欺诈。

二、提单欺诈形式

1. 伪造提单

伪造提单,即货方根本没有将货物装至船上,或货物根本就不存在,或只装了少量货物,却伪造了表面上完全符合信用证要求的提单来骗取买方的货款。如:2006年3月,上海汉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简称汉)向中国丰和公司购买一批丝绸,委托上海环川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称环)代理海上货运出口等相关业务。但环和丰相互串通制造空头提单从而骗取汉的货款1.5万元。提单上所记货量是同等货物确实已如数装上船的表面数据,银行审核单据的表面真实性后便付款。

2. 倒签提单和预借提单

倒签提单是指提单签发的日期早于货物实际装运完毕日期的提单。提单是在装船后签发的,它的日期一般可作为装船日期的证明。如果货物实际装船日期超过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期限,为了使装运日期与信用证相符,承运人往往应托运人要求在提单上填写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日期。如:汉(进口商)向丰(出口商)购买一批电视机要求在2007年10月1日交货,但是丰由于材料问题没有按时完成货物,在10月30日才全部完成。丰就与船公司串通在提单上写为10月1日骗取汉公司的货款。

预借提单指货物在装船前或装船完毕前签发的已装船提单。签发这种提单也是满足托运人的需要。货物不能在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装船或装船完毕,托运人为了拿到货款,要求承运人签发已装船提单。预借提单主要是为了银行结汇,既托运人或发货人向承运人出具担保,要求预借提单以便向银行结汇。此外,由于承运人的运输责任是从装货开始,所以签发预借提单比倒签提单对承运人更为不利。

3. 无单放货

无单放货是指承运人或其代理人(货代)或港务当局或仑库管理人在未收回正本提单的情况下,依提单上记载的收货人或通知人凭副本提单或提单复印件加保函放行货物的行为。无单放货的例子很多,如:在2004年4月,欧赛公司向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订购一批铝热交换器,还申请开立了以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并指定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通过长荣公司办理货物从上海到意大利威尼斯的海运出口事宜。欧赛公司没有如期付款。但是在货物到达威尼斯后,长荣公司擅自实施无单放货给欧赛公司,造成无锡公司的巨大损失。

三、提单欺诈的成因分析

1. 提单本身缺陷

在提单的抬头方面,可分为记名提单、不记名提单和指示提单三种。不记名提单只要是提单持有者都可以去提取货物。这就很容易造成提单的欺诈。记名提单是指在提单收货人一栏里上明确记载了收货人的身份,在流通中不可以转让,只允许特定的收货人提货。在记名提单情况下,收货人可以在不付款的情况下,凭自己的有效身份证明要求船公司无单放货。

伪造提单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成本上都比较容易,这是提单欺诈日益猖獗的直接诱因;由于在单证交易中要确保提单的信用,提单因此比货物本身更受到重视,在货物买卖中,买方必须见单付款,而不得以货物尚未运到、货物在运输途中已经灭失或货物本身有缺陷等而拒绝付款;在跟单信用证制度下,银行遵守的是“单证相符”和“表面相符”的基本原则,只要提单和其他装运单据表面符合信用证的要求,银行就有义务支付货款,买方不能因为银行接受的是一份假提单而拒付,银行也就没有动力为防范欺诈而出任何努力。

2. 法律原因

各国之间对提单的法律规定各有不同,有些国家的法律间还存在冲突,这些冲突不仅没有再国内立法加以调整,连国际公约也没有。各国间都以国内强制性规则为最优先原则。如澳大利亚在1991年COGSA第11条规定:“提单或类似所有权凭证的当事人,凡与从澳大利亚任何地点向澳大利亚以外的任何地点运输货物,均被视为是有意按照起运地的现行法律订立合同。”因此,从澳大利亚出口获得的提单和其他单据,只能适用该国法律,从而排除当事人选择适用其他外国法律或国际公约。这样致使不法商人利用受害人不熟息相关规定而进行提单欺诈。

四、提单欺诈的防范及补救

1. 承运人方面

承运人卷入提单欺诈多半是因为放弃原则去顺应托运人的需求伪造提单。承运人应杜绝预借提单、倒签提单和无单放货,使用难以伪造的提单。总的来说,承运人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行为,不要让类似事情再发生。

2. 合同当事人方面

由于国际海事欺诈与海上运输的密不可分,因此,防范欺诈的关键环节在于船舶的使用和监督。当出口方享有租船定舱的主动权时,可以借助一些国际组织(国际海事局、劳埃德船级社等)选择资信良好的船舶公司。如果采用租船方式运货时,出口应坚持通过可靠的运输部门的代理来租用船舶。货物在装运港装船时,出口方可派人随同核查货物及船舶。货物起航后,出口方应随时了解船舶航向,定期向承运人或船东查询船舶方位。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保险公司,尽快展开调查工作。进口方虽然凭单付款,也要及时掌握船舶和货物的动态,避免接受伪造提单。

3. 补救措施

实践中,即使采取了各种严密的预防措施,欺诈仍会发生。发生欺诈后,受害者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以至于眼睁睁地看着钱货被骗走。其实只要抓住时机,果断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是完全有可能挽回全部或部分损失的。首先,可通过国际海事局、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刑察组织等国际组织了解情况,还可向国内有关单位咨询调查。其次,要及时采取具体措施。通常可采取的措施有:尽快报告当地警方,起诉对方欺诈。这一措施的关键是要找准被告。一般来说,在承运人卷入欺诈时,抓承运人是比较保险的。在承运人难以识别时,通常可根据提单中承运人定义条款或根据提单以谁的名义签发来识别。通过法院进行证据保全,这对保证将来在其案件中胜诉是大有好处的。在得知船货的具体位置时,通过法院扣船扣货。调查对方财务,如银行有存款请求法院予以冻结;在货款还未汇入施诈者账户时,可申请银行止付令,截住货款;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我驻外使馆通报,以求得他们的协助,同时还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获得司法协助。

五、结论

提单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很多人利用提单的一些漏洞进行提单欺诈导致很多国家的巨大损失,并且严重的干扰了国际贸易秩序,阻碍了国际经济贸易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各当事人应该了解提单欺诈的方式和防范措施,尽量避免成为提单欺诈的受害者。但是提单欺诈的频发也是对提单制度本身存在的合理性的巨大挑战。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存在都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提单制度也不例外。随着提单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的不断完善和国际贸易实务人员对提单欺诈认识的深化和防范能力的不断提高,提单欺诈日益恶劣的情况将有望好转,提单这一重要的国际海运单证将会呈现其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提单对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外经贸出版社,2000

[2]杨良宜:国际商务游戏规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管敏正:国际货运与海商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4]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安全使用网银 防范网络欺诈 篇5

您进行网上购物或进入网上银行交易时,不要从来历不明的网页链接访问银行网站,同时,在进入银行网站时,务必核对网址,建议您可以使用网上银行“防伪信息验证”服务,防止进入假网站。另外,我们特别提醒您,在任何情况下,请保护好您的账号和密码,不要泄露给任何人。不要相信任何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索要账号和密码的行为。若有任何疑问,请您致电客户服务热线与相应银行联系。

第二招:安装防毒软件,避免在公用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 建议您使用安全正版的防范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版本和病毒识别码。最好不要在公共场所,比如网吧、公共图书馆等地方使用网上银行。使用完网上银行后,切记点击“退出登录”退出网上银行页面,并及时清理上网历史记录。第三招:使用并管好数字证书

只要您使用了数字证书,即使假网站、“木马”病毒通过诈骗等手段获得了您的账号、密码等信息,有了证书,照样可以确保您安全使用网上银行。当您的证书下载成功后,建议您将证书设置为可导出,保存在USBKEY内,并做好证书备份。这样,当您的电脑重新安装系统或证书损坏时,可以将备份好的证书重新导入电脑中,从而保证您正常的使用网上银行。第四招:交易明细定期查

定期查看“历史交易明细”、做好交易记录,定期打印网上银行业务对账单,做到尽早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第五招:及时确认异常状况

如果您在陌生的网址上不小心输入了银行卡号和密码,并遇到类似“系统维护”之类的提示,应当立即拨打相关银行的客户服务热线进行确认。万一资料被盗,应立即进行银行卡挂失和修改相关交易密码。

第六招:充分运用各项电子银行增值服务

您可以申请开通银行的账户短信变动通知服务,无论存取款、转账、刷卡消费,还是投资理财,只要账户资金发生变动,在第一时间就能收到手机短信提醒,以实现对个人账户资金的实时监控。

浅析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措施 篇6

关键词:信用证欺诈;处置和防范;市场交易秩序

中图分类号: F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090-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日益广泛而密切,随之国际贸易量也在急速增长,国际结算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信用证作为一种安全便捷的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广泛应用。然而,近来来国际贸易领域频频出现信用证欺诈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信用证由原来被认为是万无一失的国际结算方式,转变为不敢信任。频繁发生的信用证欺诈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信用证欺诈及其成因

信用证(信用证L/C),是银行(开证行)应进口商(开证申请人)的申请,根据其指示向出口商(受益人)开出的载有一定金额,并且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是最常用、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欺诈则是利用信用证的独立性和单证必须严格相符的原则,提供表面与信用证要求相符,但实际上不能代表真实货物的单据来骗取货款支付,或开立虚假及“软条款”信用证等的欺诈行为。它表现为使用变造、伪造、作废的信用证或随附单据、文件进行欺诈,从而骗取信用证或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欺诈等。

导致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国际贸易自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交易人对于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信用证知识的缺乏,再加上科技进步使得信用证作假越来越难分辨真伪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和抽象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证制度自身存在缺陷

信用证制度的精髓所在是信用证的独立性和严格相符原则,但欺诈产生的源头也正是两大原则造成的单证分离和与基础交易的脱离。由于银行决定是否付款的唯一依据是单据,而付款行只审核单据的表面真实性,因此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条款的要求,那么即便这些单据代表的货物与基本合同中所规定的不相符,付款行也必须进行付款。从买方角度而言,在信用证中规定烦琐复杂的条款,然后在交单中百般挑剔,总能找出“不符点”,严格相符原则就成了买方退单拒付的借口。从卖方角度而言,只要向银行提交了符合信用证的单据,银行就会将货款支付给受益人,因此凭假单据骗取货款或以假货、劣质货骗取货款变得极其容易。而从银行角度而言,由于银行对单据的真实性无需负责,当然也就不会陷入合同的纠纷之中,这种免责就会导致银行不会全力审查每笔信用证的真实性。

2.信用证无统一格式,易伪造、变造

由于信用证进行的交易只针对单证文件,而当今世界技术手段之发达,对信用证的伪造已达到了真假难辨的程度。而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有限,鉴定水平并不足以十分正确地分辨单据的真实与否,这也就为信用证欺诈创造了条件。

3.信用证诈骗较其他诈骗活动风险相对较小

由于国际贸易本身具有跨国性,在商业习惯、贸易法规以及交易者语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加上出于节省交易成本、货运困难等因素的考虑,导致信用证欺诈活动的风险相对较小,却可以获得暴利。一笔国际贸易额往往高达上千万,而诈骗者只需伪造一套合格的单据,便可能获得巨额货款。加之国际社会对如何惩治信用证欺诈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也无有力的制裁措施,这就令欺诈者可以很容易地规避法律的制裁,进而客观上鼓励了欺诈行为的进行,令欺诈者更加无所顾忌,胆大妄为,这也是信用证欺诈活动日益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

4.国家以及国际上对信用证的保护力度薄弱

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已有很长的历史,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国际惯例也比较系统和完善,但从国内以及国际的立法角度上来看,对于信用证的立法依然比较落后。国际上对信用证欺诈没有统一的立法规定,在信用证制度中起决定作用的也只是《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这样一个国际惯例,各国的国内法,更因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立法状况的不同而各有差异,这就造成了信用证的法律保护十分薄弱。

三、信用证欺诈的防范措施

1.进口商的防范措施

(1)对出口商的资信进行深入调查。防止信用证欺诈的关键是选择资信良好的贸易伙伴,这是最重要而且最有效的欺诈防范措施。进口商应通过出口商所在国的商业行业协会、资信评估机构等组织机构对其进行调查,并建立完备的供方档案以供后期查询。与此同时,为防范出口商单据作伪的风险,进口商还应选择信用好的质检单位和运输公司。

(2)正确选择贸易术语。在订立合同时选择恰当的贸易术语来控制风险,对于进口商而言,FOB价格术语是最佳的选择。使用该术语,进口商可自行选择资信良好的船运公司来承运货物,选择可靠的保险公司来予以承保,可有效降低受骗的可能性。

(3)明确信用证条款,同时严格审核单据。买方可在信用证中对提单、商业发票、商检证书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防止出口商利用信用证条款本身的含糊、粗略而提交符合信用证要求但不符合合同要求的单据以诈取货款。对于银行转来的各种单据,进口商应请专业人员进行真伪鉴别,如有疑点立即核查,并通知银行,核查完毕之前拒绝兑付。

2.出口商的防范措施

(1)在贸易活动中,出口方须求稳为上,对新的贸易伙伴,需通过驻外机构、驻外领事馆和一定规模的咨询机构或银行来获取信用讯息,了解其资信状况。

(2)签订合同、订立信用證条款时须慎重。作为贸易双方签订的契约性文件,合同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同时又受法律的保护。进出口合同的拟定一定要避免一些日后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和条款。与此同时,在审核信用证时一定要比照买卖合同全面审核,防止假冒信用证或信用证条款与合同规定不符,及时发现“软条款”。

(3)各种单据的缮制严格遵照信用证条款进行,确保己方提交的单据内容和种类与信用证条款一致。同时,银行则有义务将核查结果及时通知信用证受益人(出口方),以防进口商因得不到或延迟获得货物而引发纠纷的风险。

3.银行的防范措施

(1)出口银行的防范措施

通过国外联行或代理行对开证行及进口商的资信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对资信不佳的开证行开来的信用证,可建议出口商要求资信好的银行开具保兑;对信用证的真伪进行严格的审核,及时查询有疑点或不符点的来证,并及时通知出口商,在没有核实清楚前不要发货,防止上当受骗。一旦发现“陷阱”信用证条款,对出口商进行及时地提醒并要求其进行修改;出口商提交的单据,一定要严格审核,杜绝任何对方拒付的机会;为防止出口商利用银行的资本融资套取现金,尽量不做信用证项下的资金融通。

(2)进口方银行的防范措施

做好对开证申请人的资信调查,对资信不良者,可以不开立信用证或以收取一定比例,甚至100%的开证保证金的方法来防止信用证诈骗。为保护进口商及自身的正当权益,进口方银行可以协助进口商做好有关出口方的资信调查工作,发现有欺诈行为的,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单据进行严格的审核,一旦发现有不符点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据相关规定向对方提出。

参考文献:

[1] 易明.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与防范[J].现代商业,2012,(14).

[2] 张芳.论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J].法学之窗,2012,(6).

[3] 吴琼,王春花.信用证在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与防范[J].金融天地,2012,(3).

浅谈网络欺诈及其防范 篇7

一、什么是网络欺诈

“网络欺诈”通常是指涉及使用网络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欺诈,如聊天室、电子邮件、留言板或网络站点对预期的受害者呈现欺诈性诱惑,引导欺诈性交易,或对金融机构进行诈骗,以及其他相关的方法。

网络欺诈实际是由一些传统诈骗手段摇身一变而来的,诈骗分子充分利用了网络用户群体大、上网警惕心不够,很多人对网络应用还不是很懂,网络交易平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网站真假难辨等特点,对受害人实施各种更快捷、更易得手、更易逃脱的欺诈手段。

二、网络欺诈的分类

(一)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Phishing),攻击者主要利用一些具有较强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Web站点来进行网络诈骗活动,诈骗者通常将自己伪装成正规的网络银行、在线零售商或信用卡公司的网站,来骗取用户的信用卡号、银行卡账户及密码、身份证号等信息。

网络钓鱼这种诈骗方式最先出现在美国,最近几年逐渐转移扩展到国内、港台地区、东南亚等地区,目前是网上诈骗最常用的途径。过去两三年是国内假冒银行网站最多的时段,国内各大银行的网站几乎都被假冒了一遍,特别是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还先后出现了多个假冒网站版本,盗取了很多用户的银行账号和密码。

与假银行网站相比威胁更大的是不法分子对正规网站的攻击,通过更改网页内容提供虚假信息或虚假链接。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部分红十字会的官方网站遭到非法入侵,不法分子篡改了网站上的抗震救灾募捐专用账号,企图实施诈骗。

(二)网上交易中的欺诈

虽然中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网络购物环境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网上购物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网络零售和网络拍卖领域里还存在很多欺诈消费者的现象。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消费者“贪便宜、图方便”的心理,通过虚假的网站、仿真的页面、较低的价格、伪造的信用来骗取钱财。

有些骗子网站或网店以很低的价格出售手机、MP3、数码相机、游戏点卡以吸引消费者,并用各种虚假的安全保障措施打消消费者的疑虑。等消费者付款后,却发现汇款石沉大海,再无回应。按照网站的服务电话打过去,对方要么不接听,要么谎称根本没有收到汇款。

还有很多人在收到的电子邮件中发现自己中得某购物网站的免费奖券或折扣券,等在对方网站上消费时被要求先支付一定的邮递费、快件费或保证金,结果造成部分人受骗。

(三)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欺诈

互联网络目前不仅是广大用户学习、休闲、娱乐的好场,还是相互通讯的重要渠道。Internet上有很多方式可以让网友相互交流和通讯,比如:MSN、腾讯QQ、电子邮箱业务、校友录和网上论坛等。

网络通讯中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等,也很难验证另一方的身份,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很多用户在网上聊天、信息交流时由于轻信对方的身份或留言,结果上当受骗。

张小姐在单位工作不开心,某日在QQ聊天时碰巧遇到了自己的“小学同学”,聊来聊去谈到各自的处境,对方说自己现在是公务员,能够帮她找一份好点的工作,不过得先花些钱打通关系。张小姐信以为真,按对方的地址先后汇去两万元,结果再也联系不到对方。

(四)利用网络上泄漏的个人隐私进行诈骗

随着网龄的增长和上网足迹的延伸,很多网民的个人信息广泛存在于个人网络空间、个人博客、网上校友录以及购物网站的用户目录中、即时通讯软件和电子邮箱服务器中、在线求职网站的数据库中,甚至某些不知名网站的注册用户数据库中。某个环节稍有差错,就很容易导致个人隐私泄漏,给网络欺诈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北京某大学新闻专业女生张某网上求职时,在简历中详细填写了个人的联系方式以及家里的电话。几天后张某父母接到电话说张某在北京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要求赶快汇钱过来,张某的父母半信半疑,打电话给张某及其宿舍结果都没打通。张某父母焦急之下,赶紧往对方的账户里汇了两万元,在不到两个小时里钱便被人取走。

三、网络欺诈的防范

(一)网络钓鱼的防范

1. 通过域名辨别网站。

通过域名区分不同的网站是最有效的方式,公共互联网上不会出现相同域名的两家不同网站。假冒银行网站虽然拥有逼真的页面效果和完全相同的页面布局,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但无论如何,它的域名与真网站的域名总是有差别的。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域名是www.icbc.com.cn,服务电话是95588,虚假网站的域名多是www.1cbc.com.cn或www.95589.com。

2. 用户最好手工输入网址来登录银行网站或其他特定网站。

用户要尽量避免通过电子邮件中的超链接、其他网站上的超链接或者其他人通过短信、QQ发过来的链接地址来登录网上银行,也不要完全相信搜索引擎检索出来的网站。

3.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银行账号、密码和身份资料透露给他人,也不要去回复要求你更改密码/确认密码的电子邮件,这往往是圈套。

(二)如何防范网上交易中的欺诈行为

1. 购物前先要检查网站的资质。

主要是检查网站是否具有合法的ICP证,国内所有经营性网站备案的详细信息在当地工商局网站的“网站备案”栏目都可以查到。

2. 网上交易前先查询卖家信用度。

信用级别的高低体现了网上用户的信誉程度,因此消费者应尽量选信用度高的卖家。

3. 网上购物时不要贪图便宜,也不要线下交易。

购买者千万不要急于成交或接受卖家的其他优惠条件而答应与卖家线下交易。线下交易不会产生任何交易记录、也无交易凭证可循,安全得不到保障。

4. 数额较大的交易,为了安全起见消费者可选择第三方支付的方法。

目前大多数交易平台都支持第三方支付方式,如支付宝、快钱等。它对买卖双方都有安全保障。

(三)在网络通讯时避免欺诈

自从有了网络,很多用户已习惯于使用网络通讯工具来传递信息,甚至借助网络通讯工具来谈生意,实际上这都是不安全的。

不要轻信网上传播的消息,也不要轻信对方的身份,除非已通过其他途径得到证实。因为网上的留言、电子邮件地址都是可以伪造的,在网络上假冒某人的身份也是很容易的。在谈到资金和钱的时候,打个电话过去核实一下对方,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四)在网络上保护好个人隐私

在网站注册或网上求职时要谨慎,因为稍有不慎可能会给自己或亲友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所以不要在网上留下有关自己身份的重要资料,包括手机号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码、电子商务网站账户等。

也不要用互联网络传输个人隐私资料,因为这些信息可能会被黑客截获用来进行诈骗。如果要把自己的银行账号传给远方的朋友,使用手机短信传输比使用电子邮件或QQ软件要安全得多。

网络欺诈行为损害了网络用户的经济利益,严重扰乱了网络经济秩序,还影响了网络购物行业的健康发展。

要杜绝网络欺诈,需要网民多了解一些防骗常识,长备警惕心,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另外,国家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以约束不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对当前来说,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官方的网络欺诈投诉处理中心是一项比较紧迫的工作。

摘要:最近十年是互联网络在中国迅速普及的时期, 在这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安全、不和谐的因素, 其中最突出的是各类网络欺诈行为, 使许多网络用户蒙受了损失。分析常见的网络欺诈行为, 防范网络钓鱼及网上交易中的欺诈行为, 在网络通讯时避免欺诈, 应在网络上保护好个人隐私。

关键词:网络欺诈,网上交易,安全防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第22次互联网发展报告[R].2008 (8) .

[2]梁静.网络经济中网络欺诈防范探悉[J].商场现代化, 2005 (11) .

[3]杨美梅.网上银行, 如何防欺诈[J].金融经济, 2008 (9) .

时刻防范医疗保险欺诈风险 篇8

1 医疗保险欺诈的主要形式

欺诈的词义是“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 欺诈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但医疗保险欺诈已超越了上述范围, 部分欺诈行为具备了诈骗的特征, 比如虚构事实、无中生有、金额巨大等。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发布的对刑法第266条的解释公告, 这些医疗保险欺诈行为可以适用于刑法。随着医疗保险即时结算的全面实施、经办管理和内控管理逐步完善等因素, 医疗保险欺诈更多表现为医院药店及其人员、参保人员、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犯罪团伙等多方的勾结实施, 按欺诈形式, 医疗保险欺诈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1 虚假就医事件。

即通过伪造或提供虚假的就医证明套取医疗保险基金。包括:以医院或其医务人员为主体, 参保人员参与实施的假住院;以参保人员为主体或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与参保人员勾结实施的假票据报销;以医务人员为主体或医务人员与参保人员勾结实施的假处方、大处方等。

1.2 虚假待遇享受或支付资格。

即不具备资格的人员享受到医疗保险的指定待遇。包括以参保人员为主体或医务人员与参保人员勾结实施的冒名顶替住院、冒名顶替门诊特殊病、虚假病因住院、降低入院标准等。虚假待遇支付资格是不具备资格的医院、药店, 甚至其他机构通过与具备资格的定点服务单位勾结, 向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甚至其他服务。

1.3 违规医疗服务行为。

主要是医院、药店违反医疗保险或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提供医疗服务, 包括分解住院、过度医疗、重复检查、串项、以物代药等。

另外, 从查处的欺诈案例看, 犯罪团伙实施医保欺诈的情况日益严重, 通过租借社会保障卡、制售假病历假票据、收售使用社会保障卡购买的药品等方式不当获利, 对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形成巨大威胁。

2 医疗保险欺诈的损失规模

尽管医疗保险的管理体制与方式不同, 但医疗保险欺诈在各国都不同程度存在。2009年, 全球第一份关于医疗卫生的成本报告在英国出版, 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 医疗保险欺诈的损失率在医疗费用支出的3.29%-10%之间, 平均为5.59%。在德国, 每年因医疗欺诈造成的损失估计高达几十亿欧元, 而在曾经发生过2.51亿巨额医疗保险欺诈案件的美国, 每年因医疗欺诈造成的损失保守估计为600亿-700亿美元。我国每年因医疗保险欺诈造成的损失总额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统计, 但近年来时常有一些重大欺诈案件见诸媒体, 如2010年上海破获的医疗保险诈骗案, 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2011年广西柳州破获的医疗保险基金诈骗案, 涉案金额350多万元;2013年衡山县破获医疗保险诈骗案, 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等。与媒体报道的重大案件相比, 医保部门尤其是经办机构每年查处的违规事件数量则更为巨大, 某省通过集中整治活动, 仅2013年一年查处的医疗保险违规行为就达2000余起, 涉及金额2000余万元。

3 医疗保险欺诈的诱因

利益驱动是医疗保险欺诈的主因, 无论是实施主体还是参与者, 获利是其主要目的。除此之外, 医疗保险欺诈的发生还存在诸多诱因。

3.1 法制建设不完善。

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一部针对医保欺诈的法律或法规, 相关部门的规章和标准也不够完善, 使得医保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监督在多数情况下只能依据《服务协议》进行, 尽管重大违规行为可以适当引用社会保险法相关条款或刑法266条解释。但对医疗保险欺诈的判定、调查、惩治来说, 显然是不够明确和全面的, 尤其是惩治方面。目前,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 违规后面临的处理一般是拒付违规费用, 情节较重的暂停或取消定点服务资格, 只有明显涉及诈骗并且情节较重的才会进入司法程序;对于参与欺诈的参保人员, 一般情况下会要求其补偿所造成的直接基金损失, 情节较重的会暂停待遇享受资格, 而对于参保人员售卖个人账户资金购买的药品、团伙制售假票据等行为则基本无法处理。欺诈成本过于低廉, 惩治结果难以形成震慑力, 助长了欺诈实施主体的投机心理。

3.2 社会道德的缺失。

欺诈行为导致损失的直接对象是医疗保险基金, 属于公众利益, 而对参保人员个体来说, 损失是隐性的、均摊的。当前,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社会道德建设则相对滞后, 人们更加重视的是个人利益得失。因此, 人们就个人行为对公众利益的影响采取漠视态度, 部分参保人员还存在占便宜心理。在此思想指导下, 参保人员纵容、参与甚至实施欺诈行为的情况时有发生。

3.3 监管力量薄弱。

当前, 医疗保险欺诈行为前期甄别的力量主要来自于经办机构的网上监控审核和现场监督核查。但目前网上监控审核还无法完全替代现场监督, 而受制于经办机构人员数量、经费有限等客观条件, 面对大量的定点服务单位以及海量的本地及异地就医行为, 现场监督核查只能采取抽查的方式。同时, 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和医疗行业的高度专业化, 使医院、参保患者、经办机构间信息严重不对称, 经办机构在医疗保险欺诈行为的甄别过程中话语权低, 加之缺少有效的部门联合工作机制, 使监管工作难负重荷, 给医疗保险欺诈造成可乘之机。

3.4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大型医院设备好、医疗水平高, 人满为患。而中小医院则资源匮乏, 患者日渐减少, 经营愈发困难。为维持生存, 部分中小医院在努力获取医疗保险服务资格后, 铤而走险, 将实施欺诈作为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

3.5 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当前大部分地区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为市级统筹, 统筹区内直接结算已经基本实现, 但大量的异地就医费用还需要通过手工报销方式解决, 加之假票据售卖猖獗, 为医保欺诈提供了实施途径。二是医保付费方式存在缺陷。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引导定点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但单一的付费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缺陷。而控制医疗成本的难度无疑要远高于实施违规, 对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定点医疗机构来说, 长期实施单一的付费方式将产生反作用力, 驱动其寻找付费方式缺陷, 通过实施欺诈行为保证利润。三是部分经办机构, 尤其是县级以下经办机构, 执行内控制度不严格, 基金支付环节存在漏洞, 使个别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缺失的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有机会实施欺诈。

此外, 不同参保群体待遇水平差别过大、药品流通领域管理不严格等也是医保欺诈发生的诱因。

4 防范医疗保险欺诈的对策措施

4.1 提高监管能力。

一是提升医保欺诈行为的甄别能力, 实现途径包括: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督信息系统建设, 分别以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保人员为对象, 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细化统计指标和比对条件, 实时排查异常情况;探索实施委托专家团队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定期抽样审计的方式;借鉴专家团队的审计过程及结果, 丰富欺诈特征识别数据库, 并提高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二是与卫生、公安、财政、工商、税务、检察、法院等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进一步明确医保欺诈的甄别标准和处理程序, 及时惩治医保欺诈行为, 从严从重打击欺诈团伙。

4.2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维护公益性, 增强医务人员自律性。二是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引导参保人员就医的合理流动。

4.3 全面提升医疗保险管理水平。

一是在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的基础上, 加快实施省际间即时结算。并将结算范围由异地安置退休人员扩大到异地转诊、急诊等人员, 同时探索建立异地就医协查机制。二是深化医保付费方式改革, 全面实施以付费总额控制为基础, 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付费方式, 同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以推进医疗保险公平性为目标, 逐步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水平, 降低参保人员个人负担, 缩小不同参保群体之间的待遇差。四是加强指导与检查力度, 及时纠正执行社会保险内控制度不严格的问题。

4.4 建立诚信机制。

以医院、医务人员、参保人员为对象, 建立综合的医疗保险诚信机制, 诚信评价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同时, 医院诚信机制可以将诚信评价结果与定点医院费用的拨付与预付结合起来;医生诚信机制可以将诚信评价结果与医保处方结算权、职业资格等结合起来;参保人员诚信机制可以将诚信评价结果与参保人员待遇享受资格结合起来。对于诚信评价较低的对象要重点监控。

4.5 加强社会监督。

建立医疗保险欺诈有奖举报机制, 明确医疗保险欺诈的范围和奖励标准,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对医疗保险欺诈行为开展全方位监督。

4.6 加强宣传。

一是对处理的欺诈案例及时向社会公布, 对欺诈行为形成震慑。二是大力宣传医保基金安全与参保人员利益的紧密联系及欺诈对医疗保险的严重危害, 引导社会各界自觉抵制欺诈行为。

此外, 还应大力完善针对医保欺诈的法律法规, 明确医保欺诈的定义、范围, 并按照欺诈行为对基金造成的损失, 确定对欺诈实施及参与者的惩治标准。

在当前体制机制尚待完善的前提下, 医疗保险反欺诈的挑战仍然严峻, 基金时刻处于风险之中, 从医保部门的角度出发, 唯有时刻提高警惕, 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努力获取外部支持, 才能维护基金安全, 推动医疗保险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近年来参保覆盖面和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大, 定点服务机构的大量增加以及社会对医疗保险的认知度增强, 医疗保险欺诈问题日趋严峻, 欺诈的形式和手段也开始向组织化和隐蔽化发展。从形式上主要分为:虚假的就医事件、虚假的待遇享受或支付资格、违规医疗服务行为等。利益驱动是医疗保险欺诈的主因, 此外, 医疗保险欺诈的发生还存在着诸多诱因, 包括:法制建设不完善、社会道德的缺失、监管力量薄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因此, 应该通过提高监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保险管理水平、建立诚信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加强宣传等措施防范医疗保险欺诈风险。

关键词:医疗保险,欺诈,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格雷森·克拉克, 徐玉华, 郑希军.医疗保险反欺诈战略的开发[R].中欧社会保障合作项目社会保险反欺诈工作组, 2011.

[2]徐远明, 赵学军, 武金樑, 等.关于医疗保险欺诈与反欺诈问题的研究报告[R].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课题组, 2005.

健康保险欺诈类型与防范对策 篇9

健康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健康保险的保险责任与被保险人所面临的健康风险是密切相关的, 它不仅包括被保险人医疗费用损失方面的经济补偿, 还包括对被保险人因疾病或伤残不能工作而引起的收入损失的经济补偿, 以及年老时所需要的护理经济补偿。所谓保险欺诈, 一般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违反保险法规,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采用虚构保险标的或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我国《刑法》把保险欺诈定性为一种犯罪行为, 《刑法》第198条作了明确的界定:“保险欺诈罪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 或者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 或者编造未发生的保险事故, 或者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 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在理论上健康保险欺诈可分为“硬性“保险欺诈和“软性"保险欺诈两种。“硬性”保险欺诈是指欺诈者在保单承保的范围之内, 故意编造或制造保险事故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软性"保险欺诈, 有时称之为机会欺诈, 是指保单持有人或索赔人采用各种手段夸大合法的损失金额进行索赔。实施保险欺诈的主体大多是投保人、保单持有人、第三者索赔人, 或向索赔人提供理赔服务的保险专业人士。在某些情况下, 保险代理人和保险公司职员也有可能与被保险人相互勾结, 实施保险欺诈活动。

健康保险欺诈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蓄意性和目的性。

健康保险欺诈行为人的蓄意性和目的性, 一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投保或理赔过程中, 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 情节严重并致使保险人陷入错误认识而做出表示;另一方面表现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意识到自己的欺诈行为会使自己或第三人牟利、保险人遭受损失而故意为之。

2.侵犯他人财产利益。

健康保险制度是按照大数法则, 以合理计算的共同分担金作为经济补偿, 以保障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的互助共济制度。投保人依据费率缴纳保费而建立起来的健康保险基金, 在理论上是属于全体投保人共同所有的公共财产。保险欺诈行为人用不正当手段企图占有部分保险基金, 其行为构成侵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同时也侵犯了他人财产利益。

3.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健康保险欺诈行为不仅侵犯了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也是对整个社会财富的严重侵害, 并且对他人的人身安全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健康保险欺诈将会造成医疗费用大量浪费, 长期不止势必拉动保险费随之膨胀。更重要的是健康保险欺诈成为重大保险犯罪的温床, 最终将危害善良的投保大众, 损及健康保险制度的社会功能。为此, 各国法律除规定保险欺诈的民事责任外, 还规定了保险欺诈的刑事责任。

健康保险制度是一个新型的保障体系, 也是当前发展较为迅速而广泛的一项事业, 正因为如此, 健康保险制度目前尚不完善而被人利用引发各种虚假骗赔案件的发生。当前, 与健康保险制度有关的社会保险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对健康保险欺诈这一严重问题应引起高度警惕, 要认真调查了解健康保险欺诈在整个保险业以何种形态出现并加以细致的分析、研究, 同时应积极谋求、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

二、健康保险欺诈的主要类型

随着人们对自己身体、生命的健康保健需求水平的提高和健康保险业务发展的不断深入及扩大, 各种各样的骗取保险赔款的行为也随之出现, 使正在改革、完善中的健康保险体系受到干扰, 并被滥用, 成为保险犯罪的工具之一。综合部分保险公司近年来发现的一些健康保险骗赔案件, 大致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先出险后投保。

骗赔者以往不曾投保, 一旦出险, 则很快到保险公司投保, 采取弄虚作假和谎报出险时间的手段骗取保险金。一般在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中多见, 因为此险种投保手续简单, 交费低, 保障金额高, 又不需要健康体检, 故比较容易骗赔得逞。

例如:某保险公司2007年6月2日接到某某钢厂一客户报案, 称××号保单下的被保险人孙某于5月30日在工作中不慎被搅拌机打伤, 现在某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此保单的起保日期为2007年5月29日0时。该保险公司理赔人员连续三天到事故发生地和所住医院进行了艰难而细致的调查, 最后得到的真实情况是, 孙某于5月27日发生事故, 并于当日在当地医先看了急诊, 后办了住院登记。5月28日孙某所在工程队承包人为孙某办理了人身意外及附加住院医疗保险。5月30日中午11时30分出院, 出院情况:未愈。30日傍晚来到某中心医院住院治疗, 预计需要支付医疗费2万多元。6月2日, 孙某的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报案。最后该保险公司对此案做拒赔处理。

2.提供伪证。

有些被保险人, 为达到给付目的, 采取串通医务人员或委托制假商贩等手段提供假病历、假收据、假证明等伪证进行索赔。如果保险公司不派调查人员到医院进行现场查验和确认, 骗赔者很容易就能达到目的。

例如:某市参加职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的某中学退休男职工宋某, 因患原发性肝癌于2007年1月23日至1月30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治疗, 提供票据金额为37542.83元。2007年3月5日到3月22日第二次住院医疗, 提供票据金额为38765.50元。2007年3月, 统保该市职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的某保险公司调查人员就宋某两次住院医疗费用到上述医院进行核实。核实的结果是, 被保险人第一次住院期间实际医疗费用为29181.99元, 第二次住院期间实际费用为29524.73元, 其提供的两次住院票据均为医院附近制假商贩兜售的虚假票据。此时, 保险公司对第一次虚假票据已给付大病赔款6640.21元。随后, 保险公司采取有力措施向宋某追回了骗赔款项, 并对两次大病住院医疗费用予以拒赔。

3.夸大伤害程度。

这种类型的骗赔手法是故意夸大伤害程度或疾病症状, 如一般软组织伤, 经过很长时间治疗患者仍诉苦痛, 故意拖延出院和治疗时间, 或假装视力、听力减退, 甚至诈盲、诈聋, 以达到诈领保险金的目的。

例如, 一被保险人王某投保某保险公司意外伤害附加医疗保险, 在被抢劫者拳击头部及右眼2 小时后经医院眼科医师检查显示:右眼视力1.2, 左眼视力1.2, 右眼下方球结膜出血, 角膜透明, 光反射灵敏, 眼底未见异常, 诊断为右眼外伤性球结膜血肿。但该被保险人自称无光感。从眼科检查结果可以看出, 被保险人无曲光系统病变, 分析视力不可能丧失, 但其始终称看不见, 甚至在做伪盲测试后, 仍坚持说看不见, 并要求重新检查。在多次反复做工作无效后, 该保险公司最后请医院眼科专家对其进行集体鉴定, 结果显示双眼视力均在0.6以上。此案在拖延三个月之后, 保险公司最后决定拒赔。

4.冒名顶替。

此类型的骗赔方式为:未投保健康险的人, 一旦患病需入院治疗, 就找周围熟人中 (多为亲朋好友) 已投保者进行“移花接木”般的操作, 冒名顶替已投保者入院治疗, 一直等到治疗结束出院后, 才向保险公司报案索赔。如果医院不对患者身份进行核对, 或者保险公司对赔案没有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核实, 骗赔者也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例如, 2007年7月25日, 某保险公司接到某市石膏厂一客户报案, 称被保险人李某7月24日在厂里搬石膏时被砸伤, 导致左手骨折。8月2日下午保险公司调查人员来到医院想面见李某, 但等候了两个多小时也未见着。晚上9点多, 调查人员再次来到医院病房, 终于见到了被保险人, 观察对方黑黑瘦瘦、50岁左右的样子。对方称其叫李某, 35岁, 四川人, 为该石膏厂工人。保险公司在审核对方出院后提供的理赔资料时, 发现其身份证照片和其住院照片虽然五官还有些相像但年龄有明显差距。为此调查人员来到对方的现住址某村庄作进一步了解, 经询问一个在家养伤的工友和几个村民, 最后查实的案情是:受伤住院者和李某不是同一人, 住院者真名叫孙某, 和李某为同班工友。随后保险公司将调查结果通知该厂厂长崔某, 对方承认了事实, 且同意放弃索赔。

5.隐瞒病史。

有些被保险人法律意识淡漠, 无视合同约定的条款内容, 违反保险合同中规定的被保险人如实告知义务, 在投保时隐瞒已患保险合同不予承保的疾病, 对既往病史绝口不提, 或伪装成投保后才发现罹患疾病, 或在事发后推说自己当初投保时并不知道已患此病。

6.利用保险谋取额外利益。

此类案件多发生在没有正当职业或是游手好闲的人群当中。他们购买人身保险后, 为了实现“挣钱”的计划, 希望很快将保险费收回后尽量多地索取保险赔款。如他们常常把原有旧伤说成新伤, 将慢性腰腿痛说成是因近日摔伤造成;借轻微的一次外伤, 进行无限期治疗, 或将新伤与旧伤一起治疗;利用一些区县级医院病人少、收入低的困难情况, 游说、拉拢个别医生给予配合, 开具诊断书、大处方, 从而领取大量无关药品。

三、针对健康保险欺诈的防范对策

面对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健康保险欺诈骗赔现象, 各保险公司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使健康保险欺诈没有下手之处, 从而有力地维护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 促进健康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维护健康保险制度正常运行。具体的防范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大健康保险宣传力度。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使社会大众对健康保险的职能、制度以及一般保险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在积极启蒙公众保险意识的同时, 要让公众真正认识到健康保险欺诈的危害性, 知道保险欺诈是一种犯罪, 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消除人们对健康保险欺诈案中不法分子的同情心。同时要用现代保险观念正确地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消除人们投保后得不到赔款时的“吃亏"心理。由于我国人民特殊的国民心理, 总认为交了保费而到头来没有发生赔案, 没有得到赔款, 个人有点吃亏。

2.强化规则约束机制。

为保证具有一定程度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健康保险工作能够正常运转, 政府有关部门应在保险公司的积极配合下, 不断完善健康保险管理制度, 尽量减少各种违规行为。重点是建立有效的医疗费用制约机制, 加强对医患双方的有效制约。首先对医疗机构要逐步建立起竞争和监督机制, 加强检查、考核力度, 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其次对患者也要逐步建立起利益约束机制, 不断强化对保险欺诈行为的惩戒措施和约束手段。

3.重视承保时的风险选择。

(1) 第一次风险选择。

在防止健康保险欺诈方面, 保险公司业务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为骗赔者在希望保险契约成立时需要首先和业务员接触。因此, 业务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投保者的动机是否纯正, 是否有隐瞒病史的倾向;二是投保金额与被保险人职业、资产及收入状况是否相称, 对危险程度较高的职业或罹患疾病风险较大的群体, 其投保金额不宜过高;三是如果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同一家族或雇佣关系时, 应特别注意有无不良企图;四是对无固定收入、无固定居所及有劣迹行为者应委婉拒绝。

(2) 第二次风险选择。

主要是检查被保险人目前与过去的健康状况 (有无现病症、既往症、家族遗传病等) , 询问有无饮酒、吸烟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等。对于企图隐瞒病情、不如实告知的人而言, 医师检查是继业务员之后第二道重要的风险选择关口。医师体检时必须注意被保险人与现场体检人是否为同一人。

(3) 第三次风险选择。

对投保单及体检报告的风险评估与审核是保险公司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而进行的第三次风险选择。第三次选择的重点还是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保险公司的核保人员在评估保险合同主观上的风险及决定是否予以承保时, 正常情况下都是根据投保单及体检报告中对记载事项、问题的回答, 或者根据以往已承保业务的合同内容、赔付情况、被拒保事实的确认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4.努力加强索赔案件的核查工作。

当健康保险事故发生后, 对有道德危险或劣迹契约嫌疑的被保险人, 保险公司必须进行现场查勘或给付调查。

(1) 通过询问知情人来发现欺诈线索。

主要是通过询问就诊医院经治医师和被保险人家属了解被保险人目前病情、诊断治疗情况、病情演变趋势和愈合状况, 判断其已经发生或将来发生的医疗费支出是否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 及时制止或掌握超前消费、过度医疗等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甚至还可能获得被保险人和家属欲隐瞒的实情。

(2) 通过审核索赔单证来寻找欺诈证据。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一般责任审核, 包括审核病人是否为被保险人本人, 患病是否在保险责任期限内, 保单是否为有效保单等。二是病情诊断书的审核, 主要查验诊断书是否正规、完整, 字迹是否清楚, 有无涂改痕迹, 是否能明确反映病情的轻重程度;对照病人的症状、体征、各项检查结果, 进一步审核用药是否与诊断内容相符;还可根据疾病特点, 来判断此病是否会在该被保险人身上发生, 或者是否可能发生并发症或根本不可能发生。三是医疗费凭证 (发票) 的审核, 主要查验医疗费凭证是否正规, 是否为同一人笔迹, 是否为复印件等。四是查阅和审核病历, 被保险人在申请索赔时, 出具的资料多为简易病历和出院诊断证明, 如出院小结、病历简介等, 故保险公司必须到医院查阅其住院病历。一般来说住院病历真实可靠, 简易病历和门诊病历比较粗略或潦草, 有虚假或涂改的可能。在调查中经常发现出具的简易病历与住院病历不一致, 出具的出院诊断证明与住院诊断记录不相符等现象。

(3) 通过严格核查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

提供或制造伪证是健康保险欺诈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保险公司要对索赔人提供的每一份证据进行严格审查, 尤其是对有欺诈嫌疑者, 以杜绝或减少骗赔案件的发生。一是核查伪证制造者的权威性, 审查各医院医师所提供的证据是否在其职权范围内;二是核查证据的来源是否可靠, 有无编造可能, 对于字迹潦草、无印章或印章不清等证据, 应认真追查;三是核查证据是否与事实相符, 是否有夸大病情诊断的可能, 如发现疑点, 必须严加核查;四是对可疑证据要申请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 确保证据的真实可靠, 使核赔人做出准确的理赔意见;五是在严格核查证据的同时还要注意收集证据, 特别是对一些疑难案件, 合法地、及时地收集各种证据显得尤为重要。

5.加大惩罚力度。

对健康保险欺诈行为, 政府监管部门应当选择严厉的惩罚措施, 不给行为人以改正错误的机会。罚金趋近于无限大, 抑制健康保险欺诈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但通常罚金的增加要受到人道主义和其他法律的限制, 在实际执行中不可能任意增大。在签定健康保险合同时, 保险公司应尽可能将对保险欺诈行为的惩罚额度和监督程度等内容约定到合同之中, 引导投保人从其自身利益出发而选择对保险公司最有利的行为, 即主动遵守最大诚信原则。此外, 还需要不断加大对保险欺诈共犯的打击力度, 并在连锁效应驱动下, 间接提高欺诈行为人的违法成本。

6.提高欺诈行为的机会成本。

健康保险欺诈行为一旦被发现后, 无论对行为人名声, 还是对其人身自由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由此形成欺诈行为人的机会成本。政府有关部门如果不断地提高欺诈行为的机会成本, 减少欺诈行为的额外收益,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保险欺诈活动的企图和频率。

摘要:保险是现代社会的稳定器和减震器, 是一种集互助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社会救济制度。这种制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发创造的, 是依靠社会力量对付各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一直伴随保险发展的阴影——保险欺诈, 已演变成威胁世界保险业的头号公害。目前我国保险欺诈现象日益增多, 特别是健康保险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都较为严重, 欺诈骗赔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 给保险业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对健康保险欺诈的概念及特征、主要类型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了防范健康保险欺诈的对策。

ARP欺诈攻击及防范措施探讨 篇10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即地址解析协议, 它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底层协议,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它的作用是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包含了一个32位的IP地址及一个48位的MAC地址 (即物理地址) 。在局域网中进行通信时, 是根据MAC地址来确定主机所在的接口。即一台主机把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位于同一局域网上的另一台主机时, 是根据48 bit的以太网地址来确定目的接口的, 设备驱动程序从不检查I P数据报中的目的I P地址。目标主机的MAC地址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在广域网中进行通信时, 是按IP地址来确定目的主机所在的位置, 即信息根据目标所在的IP地址先由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所在网关 (G1) , 由G1再将信息发送到目标主机所在网关 (G2) , 由G2再根据目标IP的MAC地址, 发送到目的主机。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 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 即ARP协议为IP和MAC地址提供动态映射关系, 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ARP协议在进行通信时, ARP运行步骤为:假设PC1与PC2进行通信, PC1先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存中查询是否存储有PC2的IP地址, 如果存有, 那么直接找到该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将信息直接转给MAC地址所对应的主机。如果在PC1的缓存中没有存储PC2的IP地址, 那么发送一个ARP广播, 局域网中的每一台主机都会收到广播, PC2可以识别ARP协议询问的是自己, 于是回答一个ARP响应, 当PC1收到响应后, 将PC2的IP地址与对应的MAC地址存入缓存, 再将信息发送到该MAC地址。

2ARP欺诈攻击原理

ARP运行时, 在每台主机上都会动态更新ARP高速缓存表, 缓存表中存放最近时间该主机与本网段内进行过通信的主机的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每条IP地址与MAC地址映射的生存时间为20分种。在DOS状态命令提示符下, 可以通过 arp -a 命令来查看缓存中的内容, 缓存中记录了最近通过的所有IP地址与MAC地址映射。校园网中ARP命令查看缓存内容实例如下:

c:>arp -a

Interface:211.69.213.173---0x2

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

211.69.213.1 00-e0-fc-6h-02-88 dynamic

211.69.213.180 00-16-ec-e9-6d-d2 dynamic

ARP欺骗是指攻击主机伪造MAC地址与局域网中的某个IP地址映射成对, 并通过广播的形式将IP-MAC条目更新到局域中通信的主机的ARP缓存中, 那么所有发送到该IP地址信息都会被转发到伪造的MAC地址所对的主机, 那么该IP地址 (即被伪造、或被欺诈, 或被欺骗) 的主机接不到信息, 表现为不可以上网。如果伪造的MAC地址是不存的, 而且信息无法发送到目的地, 将被丢弃。如果伪造的MAC地址是攻击主机的MAC地址, 那么所有发送到被欺诈的主机的信息都会被发送到攻击主机。如果伪造的MAC地址为网关的MAC地址, 那么局域网上主要发送的信息都会被发送到该主机上。通常ARP攻击主机都会将自己的IP地址伪造MAC地址, 因而被攻击主机的信息都会流到攻击主机, 截获数据包, 获取重要信息。但因为ARP缓存的更新机制, 被欺骗的主机某段时间又可能获得正确的MAC地址, 恢复正常上网。 在ARP缓存表不断欺诈和更正的过程中, 主机上表现为网络时断时通。ARP欺诈致使网络时断时通并不是ARP欺诈的目的, 它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截获数据包, 从中获得用户银行卡的账号及密码等重要信息。

3ARP欺诈的发现

如何判断主机是否受到ARP欺诈, 当主机受到ARP欺诈时, 用户会体验到哪些现象呢?受到ARP攻击通常的表现是:局域网网络突然断线不能上网, 没有进行任何处理过一段时间后又可以恢复正常上网。局域网中的用户频繁断线, 浏览器出现错误, QQ、MSN、飞信等软件会出现故障, 时断时通。在局域网中需要身份认证的上网, 会突然提示需要认证, 但是还是不能上网, 使用ping命令, 无法ping通网关。受到ARP攻击的出现的另一种现象是, 不断的弹出硬件地址与网络中的其他地址发生冲突。当出现这两种现象是只要重启路由后可以恢复正常上网, 但ARP攻击没有被清除时, 过一段时间后, 网络又会掉线。

4ARP欺诈的防范

ARP欺诈使网络时断时通, 影响上网速度, 甚至可能引起网络瘫痪, 更严重的时获取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及密码, QQ、邮箱等用户名及密码, 给用户造成重大的损失。因防范ARP欺诈的对保证网络安全非常重要, 出现了很多解决ARP欺诈的方法, 各种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场合和环境, 实现的效果不尽相同, 但是共同点都是获得合法用户的真实IP-MAC对应关系, 过滤掉非法的ARP报文。本文探讨了以下几种防范ARP欺诈的措施。

4.1手动给绑定静态IP-MAC对应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在网关及用户主机端。网络管理员在网关手动地将局域网中的每一个IP地址与实际的MAC地址绑定在一起, 这样所有流经网关的不符合IP-MAC绑定住处的报文全部丢弃, 这样可以防止伪造内网用户的MAC地址来冒称内网用户或者网关来欺诈网内其他的用户, 能够防御网关层上的欺诈。这种方法适合主机数较少的、静态分配IP地址的局域网。对于主机较多的局域网手动绑定IP-MAC工作量太大, 而且更改也不方便。在动态分配IP地址中该方法无法实现, 并且不能防御来自外部网络的ARP欺骗。局域网中的用户也可以在自己的主机上将特定的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 可以防御本机一定的ARP欺诈, 但是在主机上进行IP-MAC绑定, 也只能绑定有限的IP-MAC, 不能一一绑定, 而且一旦重启主机或断电, 绑定就会失效。手机绑定IP-MAC对应关系的方法是:在DOS状态下, 输入arp -s IP MAC。

4.2网关定期发送免费ARP

免费ARP是指主机发送ARP, 查找自己的IP。免费ARP有两个作用, 其一是检测网络是否有和自己相同IP的主机, 其二是如果自己的MAC地址发生了变化, 则更新其他主机高速缓存中相对应的MAC地址。因此可以通过网关定期的发送免费ARP, 不时的告诉局域网中的主机网关的真实MAC, 以高速缓存中的网关IP-MAC对应关系, 这样可以防止伪造网关MAC地址的ARP欺诈。这种方法要求网关设备性能高, 且大量的免费ARP报文会占用网络资源, 影响网络速度, 而且如果ARP欺诈攻击频率较大时, ARP欺诈也能成功进行。

4.3编写批处理文件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普通的计算机用户, 用计事本编写一个批处理文件, 内容为:

@echo off

arp -d

arp -s 网关地址 网关MAC地址

将此文件保存为arp.bat, 然后将arp.bat放到启动文件中, 如果需要立即生效, 可以在DOS状态下运用该文件。这种方法可以解决ARP攻击网关的问题, 但是频繁的清除ARP高速缓存, 广播ARP包, 会给主机及计算机网络带来资源开销。

4.4使用防火墙监控网络

可以采用瑞星、360安全卫士等防火墙进行连续的网络监控, 也可以采用专用ARP防火墙。防火墙在系统内核层拦截虚假ARP 数据包, 并主动将本机正确的MAC地址通告给网关, 以保证网关与自己的MAC地址不被伪造, 确保数流向正确的MAC地址。只要出现ARP攻击, 防火墙会马上处理。但是如果使用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ARP欺诈也可能致使陷阱包丢失。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ARP欺诈攻击是网络安全的一种威胁, 本文通过对ARP协议、ARP欺诈原理、被ARP攻击后出现的现象, 并探讨了防范ARP攻击的措施, 掌握几种ARP欺诈攻击的方法, 有助于更加安全地使用网络, 减少ARP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 要时刻检测网络的运行状态, 主动防御, 增强网络安全, 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胡冬严.ARP病毒的攻击原理和防护[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2) .

[2]陈玉芳, 王建文, 李秀梅, 等.浅析局域网ARP攻击及其防御策略[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3) .

[3]严有日.高校校园网络中ARP病毒的综合治理[J].韵关学院学报, 2010 (12) .

[4]马鸣华, 金岩.校园网安全与ARP病毒[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1) .

[5]董延华, 李爽, 宋珊.基于网络协议仿真系统的ARP攻击原理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 .

有关提单欺诈和丢失的风险及防范 篇11

海运提单是船公司或其代理人在收到其承运的货物时,或将其承运的货物装船后向托运人签发的货物收据,是海上运输合同的证明,是物权凭证。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UCP600虽然对包括提单在内的所有单据要求逐渐宽松,但仅仅降低了“相符”的标准,并未放弃“相符”的原则,在UCP600下提单仍存在着不同的风险。各方当事人应充分掌握和应用UCP600的规定,对提单的应用及风险防范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海运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风险及防范

1.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风险

预借提单即指托运人预先借走提单。多因信用证最迟有效装运期将到,但卖方或未备妥或备妥未装船,或船期延误未到港。托运人恐买方不能按期提供装运单据为由拒付或撤约,故请求承运人现行签发已装船提单。此时托运人一般出具保函,表明其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由于此类的保函的法律地位极其微弱,往往不能成立。因而承运人仍须承担一定的风险。

倒签提单即这是货物由于实际装船日期迟于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日期。如果按实际装船日期签署提单,可能会影响结汇。为了使签发提单的日期与信用证规定日期相符,以利于结汇,承运人应托运人的要求,在提单上仍按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填写,从而构成“倒签提单”。倒签提单的承运人须负担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特别是货价下跌时,收货人可以以“伪造提单”为理由,拒绝提货,并向法院起诉,扣留船只,直到取得补偿或保证金为止。另外,收货人还可基于应节货物而言,如果不能在买方预计供货的节前运抵买方的损失会很大。所以买方会千方百计转嫁这个损失。如果发觉提单倒签,则又为其提供一个机会。

2.防范措施

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主要靠提单签发流程中的责任人(托运人、承运人)来防范。

对受益人来说:(1)应要求船舶公司尽快将货物装船,出运并签发一份提单。通过原来的议付银行向国外调换原来的提单,同时发电传通知买方原因。(2)应对有关贸易单证规定的装运期在UCP600下有个清晰的认识。如ucp600规定: “于或约于”或类似措辞将被理解为一项约定,按此约定,某项事件将在所述日期前后各五天内发生,起迄日均包括在内。词语“自聙兹铡保╰o)、“至自聙兹铡保╱ntil)、“直至自聙兹铡?till) 、“从自聙兹铡?from) 及“在自聙兹罩羳自聙兹罩间?between) 用于确定装运期限时,包括所述日期。词语“自聙兹涨啊?before) 及“自聙兹罩后?after) 不包括所述日期。术语“上半月”和“下半月”应分别理解为自每月“1日至15日”和“16日至月末最后一天”,包括起迄日期。术语“月初”、“月中”和“月末”应分别理解为每月1日至10日、11日至20日和21日至月末最后一天,包括起迄日期。词语“从自聙兹铡保╢rom)以及“自聙兹罩后?after) 用于确定到期日时不包括所述日期。(3)注意提单签发日期是否和信用证上规定的提单签发日期相符。若提单上预先印就的“已装船”文字,则表示已装船,签发的日期就是装船日期和装运日期。若提单上印有“收妥备运”,装上指明的船只后,应要求有“已装船”和装船日期的批注来证明货物已装船。

对于承运人来说:应考虑下列因素才考虑签发预借和倒签提单:(1)保函的可兑现程度。(2)可能发生索赔的金额大小。(3)提供保函者的信誉和经济实力。(4)货物外表的损害状况和货物的价值。(5)倒签提单中倒签期限的长短。(6)预借期限的长短;(7)货物是否属于应节货物或可能跌价亏本的货。

案例分析: 某地D粮油进出口公司向日本某公司出口一批玉米。信用证规定装运期不得超过4月30日,交单议付期不得超过5月10。因天气影响,货物不能按时装船。轮船公司考虑如果等待修改信用证,势必延长船舶周转期,故同意接受办理倒签提单日期,并由D粮油进出口公司向轮船公司出具书面担保,如由于倒签提单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和责任,均由D粮油公司负责。货物开装后于5月8日全部装完,同日船舶开航。5月9日D粮油公司向银行提交倒签日期为4月30日的提单办理议付。买方接到D粮油进出口公司的装运通知后,按4月30日开航时间计算,却迟迟未见船舶到达。买方即查询目的港的船方代理人亦无消息,至5月13日船才到达目的港。买方即怀疑提单装运期不真实。由于市场价格下跌,买方遭受某些损失,故邀请律师登轮查核航海日志及装货单日期,发现并证实该提单日期是伪造的,因此立即通过开证行,由开证行向D粮油公司提出拒付货款。其理由为:伪造提单,提单上装运日期是虚假的,已查核该轮航海日志并证实提日期倒签,故不能接受(附上航海日志有关内容及装货单的照片影印件)。D粮油公司最后经研究,认为对方已持有我倒签提单的证据,如果对方向法院起诉,则更加陷于被动,故决定赔偿对方要求而结案。D粮油进出口公司在本案例中其主要错误在不能按时装船时,没有直接向进口商商洽修改信用证的装运期。由于天气影响,连日下雨致使船舶脱期到港,未能按时开装,这种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一般商人都能同意延展装期。

二、海运伪造提单风险及防范

1.伪造提单风险

提单是信用证所要求的主要单据。根据UCP600第十四条规定,只要单据符合信用证要求,银行即凭单付款,而不审查提单的来源及真实性。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信用证的“相符交单、单同相符、单单相符、单证相符”的特点伪造提单以骗取货款。可能货物根本没有装船,或以次充好蒙骗客户。

2.防范措施

对于开证申请人来说,应首先加强国际贸易知识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从而配备足够的外贸专业人才科技人才,还可请有经验的外贸专家作咨询或顾问并对出口商的资信作深入调查,资信可靠才与之往来签订合同。其次, 开证申请人要善于鉴别国际贸易中单证的真伪,大多数的伪造单据十分粗糙。如发现可疑之处,要善于提出质疑,顺藤摸瓜,防止诈骗发生。再次,出口商通过银行将提单交给开证申请人,开证申请人有三天的时间审查单据真伪。这三天很重要,开证申请人应与有经验的外贸人才对其提单作咨询和调查。如有可疑之处,可以致电伦敦国际海事局核实。国际海事局与世界各地港口有业务联系,三天内能答复提单真伪。另外开证申请人还要核实装运的是合同所定的货物,而且确定货物已装船。要求一些独立并有声望的检验公司(如P&I)签发装船证书,实施装船检验、监造或监装。

案例分析: 广西钦州某进出口公司向某港商购买8500吨波兰产螺纹钢,签订了合同,价格为CFR 北海每公吨315美元,钦州某公司按正常进口贸易向国家有关部门领到了进口许可证并备好外汇通用中国银行钦州支行按时对外开立了信用证,受益人为某港商。信用证前后共修改3次,某港商不能按时交货,信用证的装船期和有效期一再展期,价格改为CFR FO BEIHAI,加上允许授受第三者单据条款。某日某港商称波兰商人在波兰港口格但斯克装船,船名为XX轮。12月8日港商传真给钦州某公司,说明由于传真错误,船名XX轮已改为M/V “ANANGEF GLORY”轮,接着某港商传真过来提单,发票,装箱单,重量单,产地证,其中提单签发日期是12月9日,港商说大约1月9日到达中国北海,中途去台湾卸一点货,但北海外轮代理公司或北海外运公司直至12月20日仍未得到该船情况的报告。后来发现了3个疑问:第一,提单上有 “LINER B/L”字样。按理说这次交易应属租船,应为租船公司提单,用班轮提单不妥当,并发现在船长签章处盖章模糊不清,违反常规在上面盖了一个章。第二,发票上用“ABOUT”12月9日装船字样。专家认为装船日期应确切,不应用 “大约”一字。第三,12月8日传真改了船名,但仅一天时间就将8379吨钢材装船完毕,不可能这么快,实属可疑。后经过伦敦海事局核实单据的真伪发现M/V “ANANGEF GLORY”轮并未装钢材去中国北海,而是装满化肥去泰国。原来的提单实属伪造,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诈骗案。北海某公司立即通知钦州某公司告诉银行停止向外商付款,才避免了国家260万美元的重大损失。

三、海运无提单放货风险及防范

1.无提单放货风险

海运提单是物权凭证,货物运到目的港后,承运人有义务将货物交给正本提单持有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发生货等单的情况。由于收货人手头没有正本提单,无法及时提货转卖或销售。从而会产生压舱费用、品质变化、市场价格波动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收货人会提供一份担保,要求在没有物权凭证的情况下提货。而日后补交提单。承运人很有可能将货物交付给非正式提单持有人,致使提单持有人提货落空。还有种情况就是上述所述的进口商与船公司(承运人)联合欺诈,签发house提单等无单放货,或是发货人将货物交付装运后,承运船舶在途中将货物盗卖。

2.防范措施

出口商方面,首先应谨慎使用FOB贸易术语,选择可靠的船公司(承运人)运载货物,并及时掌握船舶航线。一旦发现其承运人改变航线秘密盗卖,可立即报警国际海事局,查该船去向,扣留该船只,并限其交出货物。

承运人方面,对保函的接受要慎重,以便在保函项下发生损失时易于协商解决。

开证行方面,首先应谨慎提供担保,以防船公司凭担保放货。若提供担保,则要求开证申请人在他的赔偿担保或信托收据中说明承担无限责任。并且还可要求其提供担保押品,或由信誉良好的第三人提供无限责任担保。

另外,为了防止无提单放货,国家应从货物交付的相关问题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两种途径来建立无单放货的预防机制,如可以仿效美国立法制定专门的《提单法》,全面规范提单流转中的各种行为,亦可通过修改《海商法》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案例分析: 国内某出口公司向韩国出口1万吨水泥,价格40万美元,FOB术语成交,由韩国买方租用越南籍货轮将整船货物从青岛港运至韩国某港口,支付方式为即期信用证。后因我国内货源紧张,请求韩国买方延迟派船,买方同意,但信用证不展期,付款方式按随证托收办理,我方对此并未表示反对。在信用证过期后,买方船到,我方装货后取得船长签发的提单并随附其他所要求的单据送中国银行某分行向韩国进口商办理随证托收。但此时,韩国进口商声称货已经失踪,拒绝付款。经我方调查,韩国进口商已提走货物,而该船从此再也没来中国港,我方也不能据以申请法院采取扣船拍卖等补救措施,造成我方货款两空。这是一个典型的FOB术语下买方与船方相互勾结欺诈案例,船方作为承运人无单放货给买方,直接责任方是船方,卖方明知货被买方提走却不能向买方主张权利,因为卖方把货物交给了承运人且提单是承运人签发的。尽管FOB术语下由买方负责租船订舱,但是卖方可以在合同及信用证中明确要求租谁的船、订谁的舱,选择一家信用程度高的运输公司就可以规避风险了。

四、海运提单丢失风险及其防范

1.提单丢失风险

国际货款结算离不开单据邮寄这个环节,由于快递公司内部管理不完善,操作不规范导致代表货物所有权的提单旁落或没有下落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快递公司对单据丢失承认是他们的原因造成的,但往往以快递标签背面的条款为由,拒绝做出赔偿。所以因单据丢失产生的结算问题一直困扰着开征行/保兑行、指定银行和信用证受益人等信用证相关当事人。提单丢失,往往造成收货人在目的港无法凭正本提单提货,实务中一般是由收货人凭副本提单提货;或由承运人补签一套新提单供货方提货及结汇使用;或由出口方授权承运人电放。但上述三种情况下,承运人通常均要求货方提供可靠提保,目前船公司往往要求出口商与其开户行联合提供担保,担保时间为一年三年六年不等。银行出具担保一般均要求出口商交付保证金,如果金额巨大,将巨额资金压三至六年不动,对出口商将产生巨大压力。若提单被第三人善意取得,出口商将面临钱货两空的结局。对于开证行来说,根据UCP600新增的第三十五款明确规定,即使单据在指定银行送往开证行或保兑行的途中丢失,如果指定银行确定交单相符,开证行或保兑行必须承付指定银行。

2.防范措施

对受益人来说,如果直接或委托非信用证指定银行将单据寄往被指定银行或保兑行时,如果单据在途中遗失,受益人要自行承担风险。因为非指定银行不受UCP600第三十五款的保护。所以受益人在交单时要选择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的国际快递公司来办理。为减少邮寄遗失概率,最好将一式几份的正本单据分两批邮寄。其次,在交单前最好将信用证下的全套提单复印或扫描留底保存,以便万一单据丢失可凭全套留底单据,作为详实的证明寄单索汇。另外要加强与开证申请人的联系。因为开证申请人的同意对开证行的最终付款起决定作用,告诉对方快递公司和船公司的信息,说明货物已交和在途中的真实状态。

对开证行来说,在单据传递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出口商必须通过信用证指定银行寄送单据。二是必须按照信用证规定方式寄送单据。否则,开证行不予以偿付。

案例分析: 山东A公司出口欧盟B国果仁36吨,金额32100美元,付款方式为即期信用证。B公司委托开证行W与4月10日开来信用证,同时指定中国Z银行为议付行。A公司于4月17日信用证要求的全套单据交我国Z银行, Z银行议付后于4月19日通过DHL邮寄到B国W银行。5月18日,A公司业务员小李突然收到外商邮件,说货物已经到达了港口,询问单据是否邮寄,小李急忙联系W银行,Z银行提供了DHL号码,并传真了邮寄单留底联。小李立即发送传真给外商,并要求外商立即联系W银行。第二天客户回复说银行里没有此套单据。W银行拒绝偿付Z银行已议付款项。按照UCP600 Article 35款规定:如果指定银行确定交单相符并将单据发往开证行或保兑行,无论指定银行是否已经承付或议付,开证行或保兑行必须承付或议付,或偿付指定银行,即使单据在指定银行送往开证行或保兑行的途中,或保兑行送往开证行的途中丢失。也就是说,在交单行系指定银行且提交相符单据、单据是在送往开证行或保兑行的途中丢失的情况下,开证行或保兑行也必须承付或付款。本案W银行拒绝偿付Z银行已议付款项是不符合UCP600之规定的。

欺诈防范 篇12

随着Internet/Intranet网络的日益普及, 在Internet/Intranet的大量应用中, 网络本身的安全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以美国为例,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 公布的统计数据, 美国每年因网络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 而全球平均每20秒钟就发生一起Internet计算机黑客侵入事件。一般认为,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2个方面。那么黑客攻击为什么能够经常得逞呢?主要原因是很多人, 尤其是很多网络管理员没有起码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没有针对所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采取有效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 给黑客以可乘之机。在我国, 由于网络安全研究起步较晚, 因此网络安全技术还有待整体的提高和发展, 本文希望就这一问题进行有益的分析和探讨。

(二) 邮件欺诈和网络钓鱼的工作原理

网络钓鱼 (Phishing) 一词, 是“Fishing”和“Phone”的综合体, 由于黑客始祖起初是以电话作案, 所以用“Ph”来取代“F”, 创造了”Phishing”, Phishing发音与Fishing相同。

“网络钓鱼”攻击者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Web站点来进行诈骗活动, 受骗者往往会泄露自己的财务数据, 如信用卡号、账户用和口令、社保编号等内容。诈骗者通常会将自己伪装成知名银行、在线零售商和信用卡公司等可信的品牌, 在所有接触诈骗信息的用户中, 有高达5%的人都会对这些骗局做出响应。

“网络钓鱼”很大程度是利用了人们图方便的心理, 很多人不愿输入一长串网络地址。骗子们通常是通过网页或电子邮件发送伪装的地址, 只要点击了这类链接, 就会被引到伪装的网站上。此时打开的页面时会要么内容与真实网页相似, 要么IE地址栏中显示的地址是正确的。骗子们会诱使你输入账号、密码。但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进入了真正的网站, 你所造访的不过是一个假冒网站而已。其实在该网页上单击鼠标右键, 选择右键菜单中的“属性”选项便可确认真正的URL地址。

(三) 防范措施

1. 防范欺诈邮件的方法:

识别欺诈邮件其实很容易, 如果您收到了看似来自某知名网站或公司的邮件, 要求您提供个人信息或处理账户问题, 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收到的邮件是否属于欺诈邮件。

(1) 发件人地址:垃圾邮件一般采用了群发软件发送, 发信人的地址是可以任意伪造的, 因此千万不能全凭“发件人”来判断电子邮件的真实性。遇到这种情况, 您可以通过查看信头的方法, 找到邮件的真正发件人。

查看信头的方法是:

如果您是登陆web页面来查看邮件的, 可以直接打开邮件, 点击信件菜单中的“原文”, 就可以看到信头了。

如果您是用OE (Outlook Express) 来收信的话, 用鼠标右键单击邮件, 选择信件的属性, 再点击详细资料, 就可以看到信头了。

信头的原文中如果有sender的话, sender后面就是真正的发件人;如果没有, 最后一个received from就是发件人所用的SMTP服务器。Receive语句的基本表达格式是:from Server A by Server B, 其中Server A就是发送服务器, Server B则是接收服务器。一般来说最后一句Receive中的Server A就是发信人的地址, Server B是他所用的发件服务器, 而第一句Receive中的Server B就是您自己的邮件接收服务器。

(2) 账户状态威胁:许多欺骗性电子邮件都以类似“目前数据库正在进行资料更新, 您的账户正处于冻结状态, 如果您不立即登陆确认, 将会丢失账户资料, 对此造成的损失, 您需要自行承担”的方式增加用户的危机感。不过您不要担心, 一般来说知名的网站或公司都不太可能丢失资料, 如果出现了系统问题造成一部分资料损失也有备份文件可以恢复。

(3) 要求用户提供信息:更多的情况是欺诈性电子邮件中都包含了很多伪造的链接, 要求用户通过点击链接或填写电子邮件中的表格输入敏感的用户信息, 例如用户名、密码或银行帐号等等。这是欺骗性电子邮件的一个明显的特征。

2. 针对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的情况, 广大网上

电子金融、电子商务用户在进行网上交易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核对网址, 看是否与真正网址一致;二是选妥和保管好密码, 不要选诸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 建议用字母、数字混合密码, 尽量避免在不同系统使用同一密码;三是做好交易记录, 对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平台办理的转账和支付等业务做好记录, 定期查看“历史交易明细”和打印业务对账单, 如发现异常交易或差错, 立即与有关单位联系;四是管好数字证书, 避免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交易系统;五是对异常动态提高警惕, 如不小心在陌生的网址上输入了账户和密码, 并遇到类似“系统维护”之类提示时, 应立即拨打有关客服热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18页) 线进行确认, 万一资料被盗, 应立即修改相关交易密码或进行银行卡、证券交易卡挂失;六是通过正确的程序登录支付网关, 通过正式公布的网站进入, 不要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网址或其他不明网站的链接进入。

3. 针对虚假电子商务信息的情况, 广大网民应掌握以下诈骗信息特点, 不要上当:

一是虚假购物、拍卖网站看上去都比较“正规”, 有公司名称、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电子邮箱等, 有的还留有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编号和信用资质等;二是交易方式单一, 消费者只能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购买, 且收款人均为个人, 而非公司, 订货方法一律采用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三是诈取消费者款项的手法如出一辙, 当消费者汇出第一笔款后, 骗子会来电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人再汇余款、风险金、押金或税款之类的费用, 否则不会发货, 也不退款, 一些消费者迫于第一笔款已汇出, 抱着侥幸心理继续再汇;四是在进行网络交易前, 要对交易网站和交易对方的资质进行全面了解。

4. 其他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瑞星卡卡安全助手的的恶意网站过滤功能, 以及瑞星防火墙的家长保护功能, 瑞星杀毒软件的邮件监控或者outlook嵌入杀毒功能都可以进行有效的防护。

(四) 结语

除了要提高警惕应对可能到来的网络钓鱼意外, 建议经常上网的用户及时升级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 注意经常给系统打补丁, 堵塞软件漏洞。尽量不要浏览那些不了解的网站,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通讯信息, 也不要执行从网上下载的不明软件。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 避免在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银行、电子证券等服务,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远离网络里的鱼钩。

摘要:“网络钓鱼”攻击者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Web站点来进行诈骗活动, 文章探讨了邮件欺诈和网络钓鱼工作方法及原理, 提出了切实可行网络安全策略和保护措施。

关键词:网络钓鱼,邮件欺诈,防范研究

参考文献

[1]万琳.基于网络安全的漏洞扫描[J].内江科技, 2008, 29 (5) .

[2]石磊, 党德玉, 沈学强.一种基于JADE平台的多Agent入侵检测系统模型[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5) .

上一篇:儿童座椅下一篇:水泥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