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引(精选9篇)
思维导引 篇1
语文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往往以教师的说教式为主, 将学生视作教育的客观群体, 只重视对语文理论知识着讲解和分析, 在强调教学形式着同时忽略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理念, 极大地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造成了教学质量差和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好比导游, “山顶”无限的风光应由学生自己领略。
一、思维导引教学法的概念
从本质上来讲思维导引教学法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而且这也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规定的重要内容。思维导引法强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使用自己所具备的的旧知识获取新知识, 学生自己去认识新的知识和掌握新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 要居高临下地设计思维引导活动。例如, 教材中的阅读理解、字句修辞、立意谋篇、章法结构以及欣赏评价等, 教师要设计思维引导问题, 帮助学生主动去读、去思考、去听、去写, 必要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拨。这种教学课堂注重构建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构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和平台。
二、思维引导教学法的实践探讨
(一) 语文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引导性的问题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带动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而且所设计的问题要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能力并培养健康的人格情感, 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在讲解《愚公移山》一课时,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设计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 (1) 愚公处于何种目的要将山移走?在移山的过程中愚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最后愚公是否完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在心中建立文章的整体结构框架。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之上要继续提出与内容进一步的问题“在后人的严重, 多数人认为愚公此举实为愚笨, 大山挡住了自家的出路完全可以采取绕山而行的方式, 或者搬家, 自己挖山受苦还要让子孙后代一起受苦, 对于这种观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 用现代人的思想对愚公移山的事情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以是积极向上的一面也可以是完全否定的一面, 只要学生可以自圆其说即可。
针对此问题有的学生会立足于保护生态环境, 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在现在不可取, 破坏生态平衡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还影响到了其子孙后代的正常生活, 当然也会有学生看到愚公积极向上的一面, 如愚公移山的精神对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抛开他这种做法的合理性不谈, 单单就愚公这种执着、无畏、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等等。这种引导性问题的提出加上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将课文中包含的知识和精神与现代人的生活结合起来思考, 提高可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使语文知识学以致用, 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借助联想,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逆向思维、辐射思维以及否定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内心的灵感和创新, 并且借助联想的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性思维, 对提高学生今后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教师在讲述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时, 虽然是描写落花时节, 但是实则是借用李龟年不幸的遭遇暗指自己晚年的悲惨, 针对同样的题材同样惆怅的情怀, 杜甫却用不同的方式和语言将其描述出来,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也让人产生怜惜和共鸣, 教师可以问:“在座的各位同学还可以找到几个与之相似的诗吗?”学生积极思考和联想, 并回答杜甫在《春望》中“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愁字, 却表达了感伤时局、悲恨离别的情怀。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这样简单的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联想和发散思维,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思维引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可以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 是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新的知识, 并且改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 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李立, 宋建武.“操作思维引导式”教学法的试验研究[J].博击:武术科学, 2013 (22) .
思维导引 篇2
1、老师拿来一批树苗,分给一些同学去栽,每人每次分给一棵,一轮一轮往下分,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问参加栽树的有多少名同学?原有树苗多少棵?
分析: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参加种树的同学一共有12+8=20人,加上再拿来的8棵,一共有20*10=200棵。所以,原有树苗=200-8=192棵。
解答:有同学12+8=20名,原有树苗20*10-8=192棵。
2、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盈亏问题,关键在于要将第二句话“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统一一下。即:应该统一成每人挖6个树坑,形成统一的标准。那么它就相当于每人挖6个树坑,就要差(6-4)*2=4个树坑。这样,盈亏总数就是3+4=7,所以,有少先队员7/(6-5)=7名,共挖了5*7+3=38个坑。
解答:盈亏总数等于3+(6-4)*2=7,少先队员有7/(6-5)=7名,共挖了5*7+3=38个树坑。
3、学校安排学生到会议室听报告。如果每3人坐一条长椅,那么剩下48人没有坐;若每5人坐一条长椅,则刚好空出两条长椅。问听报告的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典型盈亏问题。盈亏总数48+5*2=58,所以,长椅的数量就等于58/(5-3)=29条。那么,听报告的人数等于29*3+48=135人。
解答:长椅有(48+5*2)/(5-3)=29条,听报告的学生有29*3+48=135人。
4、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
分析:在盈亏问题中,我们得到的计算公式是指同一对象的。而现在分别是圆珠笔和钢笔两种东西。因此,我们要利用盈亏问题的公式计算就必须将它转化成为同一对象--钢笔或者圆珠笔。
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买5支圆珠笔,因为我们知道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把买5支钢笔改买5支圆珠笔,就要省下6元钱,也就是比原来差1元5角,反而可以多出6元-1元5角=4元5角。这样我们就将原来的问题转化成了:小明带的钱买5支圆珠笔多4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那么,盈亏总数=4元5角-6角=3元9角,每支圆珠笔价钱=3元9角/(8-5)=1元3角。所以,小明共有8*1元3角+6角=11元。
解答:买5支钢笔差1元5角,相当于买5支圆珠笔多4元5角,每支圆珠笔的价钱=(4元5角-6角)/8-5)=1元3角。小明带了8*1元3角+6角=11元。
5、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8个则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分析:与上一题类似,需要转化成两次对同一对象。
解答: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相当于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3*5=25个,盈亏总数=25+2=27,小班人数=27/(8-5)=9人,苹果有9*5+25=70个。
6、某校到了一批新生,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问这批学生可能有多少人?
分析: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那么人数肯定多于32*8=256人,但不超过33*8=264人;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即如果每个寝室安排6个人,要用43个寝室,那么人数肯定多于42*6=252人,但不超过43*6=258人;两次比较,人数应该多于256人,不超过258人。所以,这批学生可能有257或258人。
解答:8*32=256,6*42=252,256>252,人数超过256人;8*33=264,6*43=258,258<264,人数不超过258人。这批学生可能有257或258人。
7、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8块,还剩10块;若每人分9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那么糖果最多有多少块?
分析: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那么最多可以分到8块,即若每人分9块,还差1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1+10)/(9-8)=11人,糖果最多有9*11-1=98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即最少是最后一人差8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8+10)/(9-8)=18人,糖果最多有9*18-8=154块;所以,这批糖果最多有154块。
解答:9-1=8,人数最多有(10+8)/(9-8)=18人,糖果最多18*9-8=154快。
8、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分析: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说明第一组人数少于48/4=12人,多于48/5=9......3,即9人;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说明第二组人数少于48/3=16人,多于48/4=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一组只能是10人,第二组15人。
解答:48/4=12,48/5=9......5,48/3=16,第一组少于12人,多于9人;第二组少于16人,多于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二组有15人。
9、在若干盒卡片,每盒中卡片数一样多。把这些卡片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均至少可得7张,但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现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都分到60张,而且还多出4张。问共有小朋友多少人?
分析:60/7=8......4,60/8=7......4,说明卡片的盒数是8盒,“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即如果我们在每盒中加5张(8盒共加40张),每人就可以得到8*8=64张,现在实际每人得到60张,即每人需要退出4张,其中要有4张是每人60张后多下来的,还有40张是我们一开始借来的要还出去,即要退出44张,4/4==11,说明有11人。
解答:60/7=8......4,60/8=7......4,卡片有8盒,小朋友人数有(4+5*8)/4=11人。
10、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井外余2米,把绳四折,还差1米不到井口,那么井深多少米?绳长多少米?
分析:典型盈亏问题。盈亏总数=3*2+4*1=10米。
解答:井深=(3*2+4*1)/(4-3)=10米,绳长=(10+2)*3=36米。
11、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平均剪成5段,第二根平均剪成7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2米。原来每根绳子长多少米?
分析: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2米。那么,如果同样是5段的话,第二种就要比第一种少5*2=10米,现在第二种7段和第一种5段一样长,说明第二种的两段长是10米,也就是说每一段为10/2=5米。所以,绳子长为5*7=35米。
解答:原来每根绳子长为7*(2*5/2)=35米。
12、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个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分析:增加一条和减少一条,前后相差2条,也就是说,每条船坐6人正好,每条船坐9人则空出两条船。这样就是一个盈亏问题的标准形式了。
解答:增加一条船后的船数=9*2/(9-6)=6条,这个班共有6*6=36名同学。
13、张宇上午7时20分从家里出发到校上课。如果每分钟走50步,离上课还有7分钟;如果每分钟走35步,就要迟到5分钟。求学校的上课时间。
分析:这种盈亏问题的另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主要是在计算盈亏总数时必须注意量的单位的统一。这里,盈亏总数不是7+5=12分,而是7*50+5*35=525步。所以,准点到校用时为525/(50-35)=35分钟。所以,上课时间是7点55分。
解答:准点到校的用时=(7*50+5*35)/(50-35)=35分钟,学校上课时间为7点55分。
14、“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分析: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那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5元,共需要30/2+30/3=25元。现在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2=2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30*4=120个,共买了120*2=240个。
解答: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时,可比原来省下=(30/2+30/3)-(30/5)*2*2=1元,省下4元,花球和白球各买30*4=120个。所以,小明共买了240个球。
15、苹果和梨各有若干只。如果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还多4只,梨恰好装完;如果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恰好装完,梨还多12只。那么苹果和梨共有多少只?
分析: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比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多了2只苹果,梨从刚好到多12只,相当于把原来装好的袋拿出了12/3=4袋,抽出其中的苹果(4*5=20只)和原来剩下的4只(共20+4=24只)苹果,添加到其余原来装好的袋子中去。每袋添加2只,添加了24/2=12袋刚好装完。所以,原来装了12+4=16袋,苹果有16*5+4=84只,梨有16*3=48只,合起来有84+48=132只。
解答:(12/3)*5+4=24,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共装了24/2+4=16袋,所以,苹果和梨共有=16*(3+5)=4=132只。三年级奥数专题:简单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共有45个头,146只脚。笼中鸡有()只,兔有()只。2、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分别()张、()张。
3、学校买来3个排球和2个足球,共花去111元。每个足球比每个排球贵3元。每个排球和足球分别()元、()元。4、买2支钢笔的价钱等于买8支圆珠笔的价钱。如果买3支钢笔和5支圆球笔共花17元。钢笔和圆珠笔每支分别()元、()元钱。三年级奥数专题:还原问题
1、一个数加上2,减去3,减去3,乘以4,再除以5,结果等于12。这个数是()。2、三年级一班的同学全都参加了学校春季运动会。其中参加罢休操表演的同学比全班同学总数的一半还2人,余下的同学恰好有一半参加了田径比赛,其余7人参加了跳绳比赛,另有2人后勤服务。三年级一班共有()名同学。
3、一个数的2倍减去8,乘以7,加上6,除以5,结果是18。这个数是()。4、一位旅行者看到牧羊人放牧着一群羊,问他:“你这群羊有多少只?”牧羊人回答:“把我的羊数减去7,除以5,再加上8,乘以4,正好是100。请你算算,我有多少只羊?”()只。
二、应用题(一)
(1)小阳期终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文是()分,数学是()分。
(2)甲、乙两个仓库共存大米42吨,如果从甲仓库调3吨大米到乙仓库,那么两个仓库所存的大米就正好同样多。原来甲仓库存大米()吨,乙仓库存大米()吨。
(3)爸爸和爷爷1994年的年龄加在一起是127岁,十年前爷爷比爸爸大37岁,爷爷是()年出生的。
(4)有一个停车场上,现有24辆车,其中汽车是4个轮子,摩托车是3个轮子,这些车共有86个轮子。其中摩托车有()辆。
(5)参加少年宫科技小组的同学,今年比去年的3倍少35人,去年比今年少41人,今年参加科技小组的同学有()人。
(6)父亲今年47岁,儿子今年19岁,()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
(7)一个植树小组植树,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4棵。这个植树小组有()人,一共要栽()棵树。
2.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160,甲是乙的一半,乙是丙的2倍。三个数各是多少?
3.某招待所开会,每个房间住3人,则36人没床位;每个房间住4人,则还有13人没床位,如果每个房间住5人,那么情况又怎么样?
4.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83页,第二天读74页,第三天读71页,第四天读64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五天中平均读的页数要多3.2页。小明第五天读了多少页?
5.在桥上测量桥高,把绳子对折后垂到水面时绳子还剩下8米;把绳子三折后,垂到水面时绳子还剩下2米,求桥高和绳长各是多少米。
6.44名学生去划船,一共乘坐10只船,其中每只大船坐6人,每只小船坐4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7.实验小学四年级举行数学竞赛,一共出了10道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倒扣5分。张华把10道题全部做完,结果得了70分。他答对了几道题?
8.买4支铅笔和5块橡皮,共付6元;买同样的6支铅笔和2块橡皮,共付4.60元。每支铅笔和每块橡皮各多少钱?
9.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6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一半少20米,第三天修了30米,最后还剩14米没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10.张强用27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元,买外衣和鞋比帽子多花210元,张强买这双鞋花了多少钱?
11.红光厂计划每天生产电冰箱40台,经过技术革新后,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台,这样提前2天完成了这批生产任务,并且比原计划还多生产了35台。实际生产了多少台电冰箱?
12.有16位教授,有人带1个研究生,有人带2个研究生,也有人带3个研究生,他们共带了27个研究生,其中带1个研究生的教授人数与带2个和3个研究生的教授总数一样多,问带2个研究生的教授有几人? 训练B卷
1.选择题(把表示正确算式的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1)甲、乙两人共储蓄640元,乙、丙两人共储蓄600元,甲、丙两人共储蓄440元。甲储蓄多少元?正确算式是()
A.(640+600+440)÷2-440
B.(640+600+440)÷2-600
C.(640+600+440)÷2-640
D.(640+600+440)÷2
(2)一个除式,商是18,余数是4,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270,被除数是多少?正确算式是()
A.270÷(1+18)×18-4
B.270÷(1+18)×18+4
C.(270-4)÷(1+18)×18-4
D.(270-4)÷(1+18)×18+4
(3)有甲、乙两筐苹果,平均每筐重52千克,现从甲筐中取出5千克放入乙筐,则两筐苹果重量相等。甲筐苹果原来重多少千克?正确算式是()
A.(52×2+5×2)÷2
B.(52× 2+5)÷2
C.(52+5×2)÷2
D.(52×2-5×2)÷2
(4)甲、乙、丙三人共做了183道数学题,乙做的题比丙的2倍少4道,甲做的题比丙的3倍多7道。丙做了多少道题?正确算式是()
A.183÷(1+2+3)-4+7
B.183÷(1+2+3)+4-7
C.(183-4+7)÷(1+2+3)
D.(183+4-7)÷(1+2+3)
(5)有甲、乙两桶油,如果给甲再注入15升油,两桶油就同样多;如果给乙桶再注入145升油,乙桶的油就是甲桶的3倍。原来乙桶油有多少升?正确算式是()
A.(145+15)÷(3+1)+15
B.(145+15)÷(3—1)+15
C.(145—15)÷(3+1)+15
D.(145—15)÷(3—1)+15
2.哥哥和弟弟各买若干本练习本,如果哥哥给弟弟3本,两人的练习本数量就同样多;如果弟弟给哥哥1本,哥哥的练习本本数就是弟弟的3倍。哥哥和弟弟原来各买练习本多少本?
3.大马的年龄是小马年龄的4倍,再过20年大马的年龄比小马的2倍小14岁。大马、小马现年各几岁?
4.有1000人报名参加入学考试,最后录取了150人。录取者的平均成绩与没有录取者的平均成绩相差38分,全体考生的平均成绩是55分,录取分数线比录取者的平均成绩少6.3分。问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
5.甲、乙、丙三人,平均体重63千克,甲与乙的平均体重比丙的体重多3千克,甲比丙重2千克,求乙的体重。
6.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个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必须坐9个人。这个班共有多少同学去划船?
7.有14个纸盒,其中有装1只球的,也有装2只和3只球的,这些球共有25只。装1只球的盒子数等于装2只球与3只球的盒数的和。装1、2、3只球的盒子各有多少个?
8.已知大小酒瓶共50个,每个大瓶装酒1千克,每个小瓶装酒0.75千克,大瓶比小瓶多装酒15千克,大、小瓶各有多少个?
9.本学期数学课进行了五次测验,小明的成绩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0分,第三次比第二次少5分,第四次比第三次多4分,前4次的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第五次比第四次少13分,那么小明全学期五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10.甲级茶叶2千克和乙级茶叶5千克的价格相等,买6千克甲级茶叶和7千克乙级茶叶共付款601.92元,每千克甲级茶叶和每千克乙级茶叶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11.有甲、乙、丙三个书架,共有图书450本,如果从甲架拿出60本放入乙架,再从乙架拿出120本放入丙架,最后再从丙架拿出50本放入甲架,则三个书架图书本数一样多。原来三个书架各有图书多少本?
12.某人领得奖金 240元,有 2元、5元、10元三种人民币,共50张,其中2元与 5元的张数一样多,那么2元、5元、10元各有多少张? 训练C卷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如果每天吃2个苹果、1个梨,若干天后,梨正好吃完,而苹果还剩下7个,原来的苹果有多少个?
2.某区小学生进行两次数学竞赛,第一次及格的比不及格的3倍多4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了5人,正好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问共有多少学生参加数学竞赛。
3.学校买来一批英文打字机分给各班学习。如果其中两个班每班分到4台,其余班级每班分2台,则多4台;如果有一个班分6台,其余班级每班分4台,则不足12台。这个学校买来的英文打字机共有多少台?
4.蜘蛛有 8只脚,蜻蜓有 6只脚和两对翅膀,蝉有 6只脚和一对翅膀,现有这三种小虫共18只,共有脚118只,翅膀20对。求每种小虫的只数。
5.小象说:“妈妈,我到你现在这么大时,你就是 31岁了。”大象说:“我像你这么大年龄时,你只有1岁。”大、小象现在各几岁?
6.有三个数,每次选取其中两个数,算出这两个数的平均值,再加上余下的第三个数,这样算了三次,分别得到35、27和25。求原来这三个数是多少。
7.有甲、乙、丙三种练习本,小芳各买2本,共付4.8元;小红买了2本甲种本、3本乙种本、4本丙种本、共付7.6元;小青买了2本甲种本、4本乙种本、5本丙种本,共付9.4元。甲、乙、丙三种练习本每本售价各是多少元?
8.有三堆弹子,共46颗。第一次从第一堆里拿出与第二堆颗数相同的弹子并入第二堆里;第二次再从第二堆里拿出与第三堆颗数相同的弹子并入第三堆里;第三次再从第三堆里拿出与第一堆剩下的颗数相同的弹子并入第一堆里。经过这样的变动后,三堆弹子的颗数恰好完全相同。原来每堆弹子各有多少颗?
9.全家四口人,父亲比母亲大3岁,姐姐比弟弟大2岁。四年前,他们全家年龄之和是58岁,现在是73岁。问:现在各人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10.李叔叔要在下午3点上班,他估计快到上班时间时到屋里去看钟,可是钟早在12点10分就停了,他开足发条却忘了拨指针便匆匆离家,到工厂一看钟,离上班时间还有10分钟。夜里11点下班,李叔叔马上离厂回到家里,一看钟才9点整。假定李叔叔上班和下班在路上用的时间相同,那么他家的钟停了多少时间?(上发条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
11.某次数学考试五道题,全班52人参加,共做对181道,已知每人至少做对1道题,做对1道的有7人,5道全对的有6人,做对2道和3道的人数一样多,那么做对4道的人数有多少人?
12.A、B、C、D、E是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不同整数,用其中每两个数相加,可以得到十个和,这十个和中不相同的有八个:分别是17、22、25、28、31、33、36与39。求这五个整数的平均数。
13.商店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糖果,所付的钱数相等。已知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的购进价格分别为8.8元、12元和13.2元,如果把这三种糖果混合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的成本是多少元?
14.爸爸把钓来的一条大鲤鱼分成前、中、后三段,中段的重量恰好比前、后两段重量的和少1千克,后段重量等于中段重量的一半与前段重量的和。只知道前段重2千克,你能算出这条鲤鱼的重量吗?
15.A、B、C、D、E五人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得分都是大于91的整数。如果A、B、C的平均分为95分,B、C、D的平均分为94分;A是第一名;E是第三名得96分;那么D的得分是多少? DAAN A卷
1.填空题:
(1)语文92分,数学100分;(2)甲仓24吨,乙仓18吨;(3)1912年。(4)10辆(5)79人(6)12年(7)9人,59棵
2.1160÷(1+2+1)=290(甲、丙)290×2=580(乙)
3.解法一:(36-13)+(4-3)=23(个)23-(4×23+13)÷5=2(个)(空了2个房间)
解法二:解:设有x个房间,3x+36=4x+13x x=23 23-(4×23+13)÷5=2(个)
4.解法一:(83+74+71+64)÷4+3.2÷4+3.2=77(页)
解法二:解:设第五天读x页 83+74+71+64+x=5(x-3.2)
x=77
5.解法一:(8×2-2×3)÷(3-2)=10(米)(桥高)(10+8)×2=36(米)(绳长)
解法二:解:设桥高x米2(x+8)=3
(x+2)x=10(10+8)×2=36(米)
6.(44-4×10)÷(6-4)=2(只)(大船)10-2=8(只)(小船)
7.解法一:10-(10×10-70)÷(10+5)=8(道)
解法二:解:,设答对x道10x-5(10-X)=70 x=8
8.(6×3-4.60×2)÷(5×3-2×2)=0.80(元)(橡皮)(6-0.8×5)+4=0.50(元)(铅笔)
9.[(14+30-20)×2+6]×2=108(米)
10.[(270+210)÷2-140]÷2=50(元)
11.解法一:[(40+5)×2+35]÷5=25(天)(40+5)×(25-2)=1035(台)
解法二:解:设原计划x天完成40x+35=(40+5)(x-2)x=25
40×25+35=1035(台)
12.解法一:16÷2=8(人)27-8=19(个)(3×8-19)÷(3-2)=5(人)
解法二:解:设带2个研究生的教授有x人,则带3个研究生的教
授为(16÷2-x)人
16÷2+2x+3(16÷2-x)=27 8+2x+3(8-x)=27 x=5 B卷
1.选择题:
(1)B(2)D(3)A(4)D(5)B
2.(3×2+1×2)÷(3-1)+1=5(本)(弟)5+3×2=11(本)(哥)
3.解:设小马现年x岁,则大马现年4x岁 4x+20=2(x+20)-14 x=3
(小马)4x=12(大马)
4.1000-150=850(人)(55×1000+38×850)÷1000-6.3=81(分)
5.甲+乙比2个丙多3×2=6(千克)乙比丙多6-2=4(千克)(63
×3-4-2)÷3+4=65(千克)
6.解法一:(6+9)÷4(9-6)= 5(条)6×(5+1)=36
(人)
解法二:解:设有船x条 6(x+1)=9(x-1)x=5 6×(5+1)=36(人)
7.解:装1只球 14÷2=7(盒)设装2只球x盒,则装3只球(7-x)
盒 1×7+2x+3(7-x)=25 x=3(2只)7-x=4(3只)
8.解:设大瓶x个,则小瓶(50-x)个 x=0.75(50-x)=15 x=30(大
瓶)50-x=20(小瓶)
9.第二次比第四次多:5-4=1(分)第一次比第四次少10-1=9(分)
(85×4+4-1+9)÷4-13=75(分)(85×4+75)÷5=83(分)
10.601.92÷[5×(6÷2)+7]=27.36(元)(乙)27.36×5÷2=68.4
(元)(甲)
11.450÷3=150(本)150+60-50=160(本)(甲)150+120-60=210
(本)(乙)150+50-120=80(本)(丙)
12.解法一:(50×10-240)÷(10×2-2-5)=20(张)(2元、5元)50-20×2=10(张)(10元)
解法二:设2元、5元各x张,则10元有(50-2x)张2x+5x+10
(50-2x)=240 x=20(2元、5元)50-2x=10(10元)C卷
1.解:设吃了x天 3x=2x+7x=7 2×7+7=21(个)
2.解:设第一次不及格x人,则及格(3x+4)人 3x+4+5=6(x-5)
x=13 13×3+4+13=56(人)
3.(4-2)×2+4=8(台)(假设每个班都分2台,则多8台)12-
(6-4)=10(台)(假设每个班都分4台,则少10台)(8+10)÷(4-2)=9(班)4×2+2×(9-2)+4=26(台)
4.解:设蜘蛛x只,则蜻蜓和蝉共(18-x)只,8x+6(18-x)=118
x=5(蜘)18-5=13(只)(蜻+蝉)设蜻蜓y只,则蝉(13-y)只2y+(13-y)=20 y=7(蜻)13-7=6(只)(蝉)
5.(31-1)÷3=10(岁)1+10=11(岁)(小)11+10=21(岁)(大)6.(35+27+25)×2÷4=43.5(35×2-43.5)÷2=13.25(27×2-43.5)÷2=5.25(25×2-43.5)÷2=3.2
7.9.4-7.6=1.8(元)(1乙、1丙)
7.6-4.8=2.8(元)(1乙、2丙)
2.8-1.8=1(元)(1丙)
1.8元-1=0.8(元)(1乙)
4.8÷2-1-0.8=0.6(元)(1甲)
8.从后向前列表计算:
9.四人四年应增加:4×4=16(岁),但73-58=15(岁),说明弟弟3岁。
3+2=5(岁)(姐)(73-3-5+3)÷2=34(岁)(父)34-3=31(岁)(母)
10.(160+120)÷2=140(分钟)160-140=20(分钟)停了2小时20分
11.52-7-6=39(人)181-1×7-5×6=144(道)(2+3)÷2=2.5
(道)(144-2.5×39)÷(4-2.5)=31(人)
12.A+B=17,A+C=22,C+E=36,D+E=39 A+E+2C=22+36=58
A+E=58-2C A+E为偶数 A+E=28 58-2C=28 C=15(17+39+15)÷5=14.2
13.提示:先设相同费用,应是88、120、132的公倍数设相同费用为132元
132×3÷(132÷8.8+132÷12+132÷13.2)=11(元)
14.[(1+1×2)×2-1]÷(2×1-1)=5(kg)
2+5-1=6(kg)
2+6+5=13(kg)
15.如果B是第二名(或并列第一名),由于E是第三名,得了96分,所以A、B得分都不少于97分。因为A、B、C的平均分是95分,那么C最多得91分,与题目条件矛盾,所以B不是第二名,同样C也不是第二名。由此可见第二名只能是D。
B、C、D的平均分比A、B、C平均分少1分,所以A比D多
3分,A最多100分,如A100分,则D97分,(如A99分,D96分,又与题目条件矛盾)
五、应用题(二)训练A卷
1.填空题
(1)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甲、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快车继续行驶3小时后到达乙站。已知慢车每小时行45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千米。
(2)两辆卡车为农场送化肥,第一辆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由县城开往农场,第二辆车晚开了2小时,结果两车同时到达。已知县城到农场的距离是180千米,第二辆车每小时行()千米。
(3)一支队伍长450米,以每秒2米的速度前进,一个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从队尾赶到队伍的最前面,然后再返回队尾,一共用了()分钟。
(4)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行19米。全车通过420米的大桥,需要()分钟。
(5)船在河中航行时,顺水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逆水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船速每小时()千米,水速每小时()千米。
(6)有一根长2米的木料,如锯成每段长为4分米的短木料,需要24分钟;如果把它锯成每段长5分米的短木料,需要()分钟。
2.一列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65千米,一列客车同时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60千米,两列火车在距中点20千米处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3.A、B两地相距38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11千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乙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B地,几小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相遇时距A地多远?
4.如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同时出发,相向行走,他们在距A点80米处的C点第一次相遇,接着又在距B点60米处的D点第二次相遇。求这个圆的周长。
5.一列火车通过一座 1000米的大桥要 65秒,如果用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 730米的隧道则要50秒。求这列火车前进的速度和火车的长度。
6.一只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1千米,船从甲城开出逆水航行了8小时,到达相距144千米的乙城。这只轮船从乙城返回甲城需多少小时?
7.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45米,从少年宫起到育英小学门口有36根电线杆,再往前585米是书店,求从少年宫到书店一共有多少根电线杆。
8.解放军某部出动80辆汽车参加工地劳动,在途中要经过一个长120米的隧道。如果每辆汽车的长为10米,相邻两辆汽车相隔20米,那么,车队以每分钟500米的速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分钟?
9.参加小学生运动会团体操的运动员排成一个正方形队列,如果要使这个正方形队列减少一行和一列,则要减少33人。参加团体操表演的运动员有多少人?10.甲、乙两人从相距11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65米,乙每分钟走75米,甲出发4分钟后,乙才开始出发。乙带了一只狗和乙同时出发,狗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向甲奔去,遇到甲后立即回头向乙奔去,遇到乙后又回头向甲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止。这只狗共奔跑了多少路程?
训练B卷
1.填空题
(1)一辆电车从起点到终点一共要行36千米,如果每隔3千米停靠站一次,那么从起点到终点,一共要停靠()次。
(2)兄弟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路程是1400米。哥哥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弟弟步行每分钟行80米,在行进中弟弟与刚到学校就立即返回来的哥哥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弟弟走了()米;相遇处距学校有()米。
(3)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上,从窗外看到迎面开来的货车经过用了6秒,已知货车长168米;后来又从窗外看到列车通过一座180米长的桥用了12秒。货车每小时行()千米。
(4)有两只蜗牛同时从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A出发(如图),分别沿着两腰爬行。一只蜗牛每分钟行2.5米,另一只蜗牛每分钟行2米,8分钟后在离C点6米处的P点相遇,BP的长度是()米。
(5)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距A地120米,相遇后,他们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150米处再次相遇,AB两地的距离是()米。
(6)一支部队排成1200米长的队伍行军,在队尾的通讯员要与最前面的营长联系,他用6分钟时间跑步追上了营长,为了回到队尾,在追上营长的地方等待了24分钟。如果他从最前头跑步回到队尾,那么只需要()分钟。
2.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乙出发3小时后甲才出发,甲走了5小时后,已超过乙2千米。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行4千米。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求乙的速度。
4.甲、乙两港相距 36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到乙港,顺水航行 15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航行20小时到达。现在有一艘机帆船,船速是每小时12千米,它往返两港需要多少小时?
5.一只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20千米,在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的江中,往返甲、乙两码头共用了12.5小时,求甲、乙两码头间距离。
6.圆湖周长1080米,在湖边每隔12米种植柳树一株,再在两株柳树之问等距离种植3棵桃树,这样可种柳树和桃树共多少棵?
7.在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水池四周铺设小正方形的水泥砖,这种水泥砖每边为50厘米。如果紧靠水池边铺三层水泥砖,成为三层空心方阵,共需水泥砖多少块?
8.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5,百位与个位上数字之和是9,这
10.有一条公路,甲队独修需10天,乙队独修需12天,丙队独修需15天。现在让三个队合修,但中间甲队撤离到另外工地,结果一共用了6天把这条公路修完。当甲队撤出后,乙、丙两队又共同合修了几天才完成? 训练C卷
1.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依次分别为每分钟30米、40米、50米。甲、乙在A地,丙在B地,同时相向而行,丙遇乙后10分钟和甲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进,又经过3小时,甲车到达B地,这时乙车距A地还有120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3.下图是十字道路,甲在南北路上,由北向南行进,乙在东西路上,由东向西行进。甲出发点在两条路交叉点北1120米,乙出发点在交叉点上。两人同时出发,4分钟后,甲、乙两人所在的位置距交叉点的路程相等。(这时甲仍在交叉点北)再经过52分钟后,两人所在的位置又距交叉点路程相等。(这时甲在交叉点南)求甲、乙两人每分钟各行几米。
4.甲、乙、丙三人每分钟的速度分别为30米、40米、50米,甲、乙在A地同时同向出发,丙从B地同时出发去追赶甲、乙,丙追上甲以后又经过10分钟才追上乙。求A、B两地的距离。
5.上午8点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即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问这时是几时几分?
6.如图,两只小爬虫从A点出发,沿长方形ABCD的边,按箭头方向爬行,在距C点32厘米的E点它们第一次相遇,在距D点16厘米的F点第二次相遇,在距A点16厘米的G点第三次相遇,求长方形的边AB的长。
7.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一个步行的人和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同向前进,步行人每秒走l米,骑车人每秒走3米,在铁路上,从这两人后面有列火车开来,火车通过行人用了22秒,通过骑车人用了26秒。这列火车全长多少米?
8.一只小船,第一次顺流航行56千米,逆流航行20千米,共用12小时;第二次用同样的时间,顺流航行40千米,逆流航行28千米。求这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9.甲、乙两班学生到离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有一辆汽车,一次只能乘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地到达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先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中途下车步行去飞机场,汽车立即返回接在途中步行的乙班学生。已知甲、乙班步行速度相同,汽车的速度是步行的7倍。问汽车应在距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机场。
10.有一个三位数,它的十位上的数字等于个位上的数字与百位上的数字的和;而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的和等于8;百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互相调换后,所得的三位数比原数大99。求这个三位数。
1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4小时后在途中相
程的几分之几才可以到达B地?
13.甲、乙两个容器分别装有水及浓度为50%的酒精各400升,第一次从乙中倒给甲一半酒精溶液,混合后再从甲中倒一半给乙,混合后再从乙中倒一半给甲。此时甲中含有多少升纯酒精?
14.甲、乙、丙三人合修一堵围墙,甲乙两人先合修6天,修好了这堵
修了5天才全部完成,他们共得工资1620元,根据各人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来分配,甲应得多少元? DAAN A卷
1.填空题:
(1)810千米(2)45千米/小时(3)9分钟(4)0.5分钟(5)船速9千米/小时,水3千米/小时(6)18分钟
2.20×2÷(65-60)=8(小时)
65×8=520(千米)60×8=480(千米)
3.38×3÷(8+11)=6(小时)
11×6-38=28(千米)
4.(80×2-60+80)×2=360(米)
5.(1000-730)÷(65-50)=18(米/秒)(车速)
18×65-1000=170(米)(车长)
6.144÷(21-144÷8+21)=6(小时)
7.585÷45+36=49(根)
8.[120+10×80+20×(80-1)]÷500=5(分钟)
9.(33+1)÷2=17(人)17×17=289(人)
10.(1100-65×4)÷(65+75)=6(分钟)150×6=900(米)B卷
1.填空题:
(1)12次(2)10分钟,600米(3)46.8千米/小时(4)2米(5)255米(6)4分钟 2.(4×5-2)÷3=6(千米/小时)(乙速)
6+4=10(千米/小时)(甲速)3.(8+10)×5÷(5+1)-10=5(千米/小时)4.(360÷15-360÷20)÷2=3(千米/小时)(水速)360÷(12+3)+360÷(12-3)=64(小时)
5.解:设顺水航行x/小时,则逆水航行(12.5-x)/小时(20+4)x=(20-4)(12.5-x)x=5(20+4)×5=120(千米)6.1080÷12+3×(1080÷12)=360(棵)7.2500÷50×3×4+3×3×4=636(块)8.解:设个位数x,则百位数9-x 100(9-x)+50+x=100x+50+(9-x)+99 x=4 9-x=5 ∴这个三位数是554 C卷
1.(40+50)×[(30+50)×10÷(40-30)]=7200(米)
2.[120-120÷(5+3)×3]÷(5-3)×(5+3)=300(千米)
3.1120÷(52+4)=20(米)1120÷4=280(米)(280+20)÷2=150(米)(甲速)(280-20)÷2=130(米)(乙速)4.(50-30)×[(50-40)×10÷(40-30)]=200(米)5.(4+8)÷(8—4)=3 [8×3-(4×2+8)]÷8=1(千米/分)(4×2+8)÷1+8+8=32(分)
∴这时是8∶32 6.解:∵AG+AD+DF=EC+FC,∴AD=FC=GB ∵AG+AD+DF=AG+GB+BE ∴BE=16(厘米)
16+32+16=64(厘米)(AB长)7.解:设火车速度为x米/秒
22(x-1)=26(x-3)x=14(14-1)×22=286(米)
8.(56-40)÷(28-20)=2
(56+20×2)÷12=8(千米/小时)(顺速)
20÷(12-56÷8)=4(千米/小时)(逆速)
(8+4)÷2=6(千米/小时)(船速)
(8-4)÷2=2(千米/小时)(水速)
9.24÷[1+(7-1)÷2+1]=4.8(千米)
10.解:设个位上数字为x,则十位上数为(8-x),百位上数为(8-2x)
100(8-2x)+10(8-X)+x+99=100x+10(8-x)+(8-2x)x=3,8-x=58-2x=2
∴三位数为253
13.400×50%÷2÷2=50(升)
(400×50%÷2+50)÷2=75(升)50+75=125(升)
七、平均问题
28.期中考试小明3科的平均成绩是95分,数学得了99分,英语得90分,语文得了多少分?
29.小李参加了5科的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没有公布,其他4科的平均成绩是90分,如果将数学成绩加进去,小李5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小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
30.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540米,小明上学要走9分,回家只用6分,那么小明往返一次平均每分走多少米? 三四年级初学奥数题
31.一位登山运动员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从山脚登上山顶,又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立即从山顶按原路返回山脚。在一个上下的过程内平均速度是多少?
32.一次数学考试中,小明和小王的成绩之和是196分,小明和小英的成绩之各是198分,小英和小王的成绩之和是194分。求3人的平均成绩。
八、等量代换
33.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量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饼干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34.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只鸭的重量?
35.一头牛一天吃草的重量和一只兔子9天吃草的重量相等,也和6只羊一天吃草的重量相等,已知一头牛一天吃青草18千克,一只兔子和一只羊一天共吃青草多少千克?
36.A+A+A=18,A+B=10。A和B各是多少?
37.A-B=8,A+A+B+B=20。A和B各是多少?
九、重叠问题
38.有两块木板各长80厘米,钉在一起的地方长10厘米,钉好后共长多少厘米?
39.有两块同样的木板钉在一起后长88厘米,中间重叠的地方长8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40.两根钢条焊接后长4米,已知一根长233厘米,焊接的地方长10厘米,另一根钢条长多少厘米?
41.丁老师出了两道数学题给数学兴趣小组的18名同学做,做对第一道题的有10名同学,做对第二道题的有12名同学,没有一道也没有做对的同学。两道题都做对了的同学有几名?
42.丁老师出了两道数学题给数学兴趣小组的18名同学做,做对第一道题的有10名同学,做对第二道题的有12名同学,有3名同学一道题也没有做对。两道题都做对了的同学有几名?
十、合理安排
43.课本中的烙饼问题拓展:烙2000块饼要多长时间?
44.类似课本中的沏茶问题
十一、定义新运算
45.规定:x★y=(x+y)+(x-y),求13★5;13★(5★4)
46.规定A▲B=(A+B)×(A-B).求27▲9。
47.规定:m◎n=(m+n)×(m-n);求30◎(5◎3)。
48.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7☆4=_____________
十二、和差问题
49.明明星期天上街买衣服,花75元钱买了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已知上衣比裤子贵15元,明明买上衣花元.50.小梅与张芳今年的年龄和是39岁,小梅比张芳大3岁,张芳今年岁.51.买一支自动铅笔与一支钢笔共用10元,已知铅笔比钢笔便宜6元,那么买铅笔、钢笔各花元.52.学校做扫除,张娟和陈芳一共擦玻璃31块,又知张娟比陈芳少擦9块,张娟、陈芳各擦玻璃块.53.小兰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平均分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4分,问小兰语文分,数学分.54.两个水桶共盛水50千克,如果把第一桶里的水倒出6千克,两个水桶中的水就一样多了.第一桶原盛水千克.55.甲筐里有苹果30千克,乙筐里有桔子若干千克,如果从乙筐里取出12千克桔子,苹果就比桔子多10千克,乙筐原有桔子千克.56.甲乙两船共载客623人,若甲船增加34人,乙船减少57人,这时两船乘客同样多,甲船原有乘客人.十三、和倍问题
57.三年级一班和二班少先队员共做好事360件,二班做好事的件数是一班的2倍,三年级一班和二班少先队员共做多少件好事?
58.妹妹有课外书20本,姐姐有课外书25本,姐姐给妹妹多少本后,妹妹课外书是姐姐的2倍?
59.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大米320吨,后来从甲粮库运出40吨,给乙库运进20吨,这时甲库存的大米是乙库的2倍,两个粮库原来各存大米多少吨?
60.水果店运来水果380千克,其中苹果比梨的3倍还少40千克,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
61.乙两个油桶共存油240千克,如果把乙根的油注入甲桶40千克,这时甲桶存油正好是乙桶存油的3倍,甲、乙根原来各存油多少千克?
十四、差倍问题
62.妈妈的年龄是小刚的3倍,妈妈比小刚大24岁,小刚和妈妈今年多少岁?
63.仓库存有大米和面粉。已知存放的面粉比大米多4500千克,存放面粉的重量比大米的3倍还多700千克,求仓库存有大米和面粉各有多少千克?
64.学校原来排球的个数比足球多50个,如果再买40个排球,排球的个数就是足球的3倍,求原有足球、排球各多少个?
65.甲有36本课外书,乙有24本课外书,两人捐出同样多本书后,甲剩下的书本数是乙剩下书本数的3倍,两人各捐多少本书?
66.两根同样长的铅笔,第一根用去14厘米,第二根用去2厘米后,第二根的长度是第一根的5倍,两根铅笔原来各有多少厘米?
67.妈妈比小兰大24岁,今年妈妈的年龄是小兰年龄的5倍,多少年后,妈妈年龄是小兰年龄的3倍?
十五、年龄问题
68.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今年爸爸和妈妈各多少岁?
69.今年父亲比儿子大28岁,明年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5倍,父子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70.方方今年11岁,她妈妈今年43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几年前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71.芳芳家有三口人,三个人年龄之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问:三人各是多少岁?
72.王英5年前的年龄等于李明7年后的年龄,王英4年后与李明3年前的年龄和是35岁。李明、王英两人今年各多少岁?
十六、周期问题
73.运动场上有一排彩旗,一共34面,按“三红一绿两黄”排列着,最后一面是()。
74.“从小爱数学从小爱数学从小爱数学„„”依次排列,第33个字是()。
75.班同学参加学校拔河比赛,他们比赛的队伍按“三男二女”依次排成一队,第26个同学是()。
76.有一列数:1,3,5,1,3,5,1,3,5„„第20个数字是(),这20个数的和是()。
77.甲问乙:今天是星期五,再过30天是星期()。乙问甲:假如16日是星期一,这个月的31日是星期()。
78.甲、乙、丙、丁4人玩扑克牌,甲把“大王”插在54张扑克牌中间,从上面数下去是第37张牌,丙想了想,就很有把握地第一个抓起扑克牌来,最后终于抓到了“大王”,你知道丙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十七、还原问题
79.有一位老师,他的年龄乘2,减16后,再除以2加上8,结果恰好是38,这位老师今年几岁?
80.小虎做一道减法题目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了9,减数个位上的9错写成了6,最后所得的数差是577,这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
81.某人去储蓄所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的一半还多5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还少10元,第三次取了存款15元,这时还剩125元,他原来有多少元存款?
82.一个书架分上、中、下三层,一共放书384本,如果从上层取出与中层同样多的本数放入中层,再从中层取出与下层同样多的本数放入下层,最后又从下层取出与现在上层同样多的本数放入上层,这时三层书的本数相同,求这个书架上原来上、中、下各放几本书?
十八、植树问题
83.在一块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地的周围种树,每隔若干米种一棵,共种了20棵,求每两棵之间的距离。
84.在一条长250米的路两旁栽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102棵,每两棵相邻的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你知道是多少米吗?
85.四年级的全体学生参加广播操比赛,排成4路纵队入场,队伍长230米,每队中前后两人相距2米。四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
86.有320盆菊花,排成8行,每行中相邻两盆菊花之间相距1米,每行菊花长多少米?
87.有一根木料长20米,先锯下2米长的损坏部分,然后把剩下的木料锯成一样长的木条,又锯了5次,每根短木条长多少米?
十九、简单方阵
88.学校组织一次团体操表演,把男生排列成一个实心方阵,又在这个实心方阵四周站一排女生。女生有72人参加表演,男生有多少人?
89.在正方形的广场四周装彩灯,四个角上都装一盏,每边装25盏,问这个广场一共需装彩灯多少盏?
90.运动会上,在正方形操场四周站着执旗的同学28人,如四个角上都站一名同学,求这个操场每边站台多少个学生?
思维导引 篇3
【关键词】思维导引;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好比攀登高峰一样,教师就好比导游,为了能让学生领略到“山顶”上的无限风光,就要善于引导。尤其在今天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无疑是势在必行的。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就要注重在这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这一点呢?在近些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粗浅地探讨了一种思维导引教学法,感觉到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一定的成效。
一、从理念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
从理念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以唤起学生积极配合的意识。要让学生知道,思维能力是一切知识的核心,是智力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创造能力的基础,是人类创造性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养。
二、要具有坚定的目标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教学方法,发展思维能力的目标。敢于大胆舍弃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舍弃一切形式主义的束缚,以思维能力为轴心,生动活泼,随机应变,灵活多样地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思维导引法强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运用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学生自己认识、自己掌握,教师决不重复,决不代替,教师要有预见地、居高临下地进行思维导引活动的设计。比如,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字句修辞、立意谋篇、章法结构、欣赏评价等,均按教师设计的思维导引问题,学生自己去做,去思维,去读、写、听、说,教师只做必要的点拨。
例如在讲授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时候,在介绍完作者之后,笔者给学生们列出了以下思考方向: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怎样?是什么原因造成她悲剧的命运(内因、外因)?小说的情节怎样划分?为什么在结尾道出项链是假的?如何理解作者的“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作者对主人公持什么态度呢?你的态度又怎样呢?
学生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积极、认真的思考,然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必有疑问,有疑问,便会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正是他们的内驱力在自我满足中受到抑制的时候,一些重要的知识也往往在这种自我满足中被忽视掉。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要用热情的态度、生动的语言、巧妙地安排、简略的提示等手段,来引导学生的思维,精心设计新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新的问题。如:路瓦栽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如果玛蒂尔德不丢失那挂项链,你设想一下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小说揭露了怎样一种社会现实?
对以上几个新设置的问题,教师在学生们的思考后要加以点拨、明确:在法国资产阶级的生活习惯中,至今仍保留一种在我们看来颇为奇特的现象,就是女子必须有一笔钱作为陪嫁,才能获得一个比较合意的丈夫,否则,可能会终生嫁不出去。法国资产阶级男子追求的首先是财产,是女子的陪嫁金,其次才是女方的才貌,至于爱情,在资产阶级的词典中是和金钱、阶级地位不能分开的。小职员路瓦栽贪图玛蒂尔德的“美丽动人”而娶了她,他竭力设法使娇妻能在晚会上大出风头,作为他向上爬的阶梯。“你在那可以看见所有的官员”虽然只是轻轻一句,却透露了路瓦栽的十足庸俗的面目和他的并不单纯的居心。可见,路瓦栽先生是一个追求享乐,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向上爬的小资产者。
通过教师对上述问题的点拨、分析、明确,学生们对整篇小说就理解透彻了。总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点拨、指点迷津,进行思维导引。
三、要重视学生的一些特异思维
特异思维也叫异向思维,包括以下三种:
(一)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即反向思维。别林思基指出:“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他们发展积极思维。”而逆向思维,便可调动学生这一积极性。
(二)辐射思维
孔夫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见学习中“举一反三”是至关重要的。而辐射思维,即有“举一隅”“以三隅反”的功效。
(三)否定思维
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而否定思维,即是引导学生探讨的方法之一。
四、结语
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把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教师能及时补救、强化记忆,加强理解,使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三主”教学思想得以落实。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是当今抓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
总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的检验,思维导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它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蔡起福.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J].江苏教育,2011(06).
[2]杨重炎.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尝试[J].四川教育,2013(11).
思维导引 篇4
关键词:计算思维,程序设计基础,信息素养,认知方式
1、引言
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以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为依托, 介绍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 培养程序编写和调试的技能, 培养计算机专业的信息素养。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贯穿阅读判断、分析思考、工具利用、抽象表达、综合创造等多项技能, 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1]。
在《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中, 提出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三大要求是:操作使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而言, 将学习目标确定成: (1) 学习问题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即算法。 (2) 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具体实现算法的, 即如何才能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编程。课程学习的重点不只是编写程序, 而是算法思想与问题求解的思路。总之, 就是要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编程, 并最终形成计算思维[2]。
目前,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入门慢, 究其原因, 主要因为课程一般面向一年级新生, 学生的专业知识还不成体系, 对计算机的“思维方式”与传统解题方式的差异理解不够, 其“计算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 如何塑造和发展计算思维能力, 实现程序设计的快速入门, 是一个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校将“计算思维”的理念融入程序设计基础的实验教学中,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计算思维的定义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 (Jeannette M.Wing) 教授认为[3]: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看, 计算思维不只是为人类社会呈现软硬件, 更重要的是计算的概念。在人类的各项活动中, 计算的思想无处不在, 它被人们用来求解问题、管理日常生活以及进行交流和互动等活动。计算思维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 把一个看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计算思维的核心是基于计算模型 (环境) 和约束的问题求解, 它注重计算的状态 (环境、约束) 及其状态的演化过程。计算机思维的本质是抽象与自动化[4], 它反映了计算机学科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核心的方法[5]。
3、计算思维与实验教学的关系
实验教学是以实验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6],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任务:
⑴直观地让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及其内在规律, 使学生对某一领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至理性, 验证或再发现某些已知的理论知识, 从而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 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及能力;⑵使学生了解在认识和研究自然科学领域中所遇到问题的一般性或特殊性实验方法, 熟练掌握这些实验中常规及特殊的实验技能, 提高实践能力。
计算思维与实验教学的关系在于: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它不仅意味着能对计算机编程, 还要求能够在抽象的多个层次上分析和思考问题。计算思维强调利用启发式推理寻求解答, 注重“启发性”和“计算的思想”。可以说, 计算思维驱动了实验活动的展开, 而实验活动又促进了人类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
4、以计算思维为导引的实验教学模式
我校以带有启发式的“计算思维”方式驱动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 对培养用计算机解题时应有的思维方法、表达形式和行为习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一模式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4.1 设置带启发式的实验案例
程序设计基础的实验一般都是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 例如对数组、指针、字符串等的基础操作, 习题注重基础性、验证性, 内容较为单一、枯燥。因此, 设置富有趣味性、综合性的练习, 以及改变提问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 在学习二维数组时, 要提到矩阵的概念。可以提出:“使用黑色墨水在白纸上签名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 就是一些黑点 (像素) 所构成的矩阵, 而且是稀疏矩阵”[7], 如图1-a所示。对这样的“稀疏矩阵”进行转置比对普通矩阵的操作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也能促进对“稀疏矩阵”的理解。
另外, 在一维数组的练习中, 引入如图1-b的一系列问题, 启发学生用计算的思维看待和解决日常问题。同时, 改变提问的方式, 改“提要求”为“提问题”, 将“要求采用某种方法”改为“询问该采用何种方法”。如图1-b中将“求一维数组中各价格相关指数的平均值”提为“如何得到价格相关指数的简单平均值?”
4.2 注重思维的自发塑造过程
计算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感知—思考—认知”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外因的驱动, 例如教师的引导、讲解, 更应通过适当的方法, 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促进思维的主动发展。例如在设置实验内容时, 将相关度高的知识点组织成主题练习模块, 如图2所示。图2是一维数组与单链表的比较练习模块。模块内部的知识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模块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练习模块既便于深入、广泛地练习, 也有助于练习后分析、比较和总结。实践中, 在完成了图2的练习之后, 学生一般都能主动地感知链表和数组的差异, 自觉地总结其共性和个性, 从而在不同的问题中加以选择和运用。
4.3 重构求解过程, 倡导问题解的多样性
计算思维是面向典型计算环境的问题求解的能力, 需要不断地面对问题、思考问题、反复持续地进行才能形成, 然而在实验中往往存在“重结果、轻过程”, “重编码, 轻算法”的现象, 以看到程序的运行结果为目标, 不注重总结问题解的构建过程, 忽视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塑造。实践中应提倡对同一任务反复多次进行求解, 对求解的各个环节进行重构, 包括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码以及调试等各个环节。重构求解过程能促使学生总结同一类问题的共性和个性, 启发学生寻找自身对问题理解的薄弱环节。反复重构求解过程, 能够使学生逐步适应计算机解题的思维方式, 使计算思维的方式形成惯性。
重构求解过程时还提倡问题解的多样性,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解题思想、多种技术手段对同一任务寻求多种方式的解答。要求阅读、改写别人的程序, 发展多样性的计算思维方式。对带有创新型的思想和方法, 应组织学生展开分析和讨论。
4.4 以任务驱动展开学习
以任务驱动教学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它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8]。采取以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模式, 教学者需进行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9];学习者在明确任务、完成任务、共享交流的过程中运用基于计算思维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图3所示案例, 教师首先以演示实例原型的方式提出要求, 学习活动围绕着任务展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组成小的学习团队, 在问题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各阶段, 教师只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指导性的干预。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埋头编码, 转为抬头思考问题。这一过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实现了从树木到森林的转化, 专业素养从程序员向系统分析员的提升。
4.5 尊重多样化的认知过程
从发展综合素质的角度看, 应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 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的发展。但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中所表现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必然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也是导致算法多样化的原因之一。有的学生善于表达和提问, 通过讨论寻求解决方案;有的不善于表达, 喜欢通过独立思考寻求答案, 例如在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时, 有些学生喜欢个人一组;也有些学生解题的思路或思维的角度可能与教学目标相偏离, 对这些差异, 教师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尊重这种差异, 并担负起应有的引导作用。可以展开多样化的实验形式, 包括课外练习、课内练习、基础练习、进阶练习, 还可以进行组为单位的编程比赛, 展开对抗性练习。尊重不同的认知方式, 可以较好地鼓励学习的信心, 对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起到保护和发展的作用。
5、结束语
计算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仅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就构建起成熟的计算思维方式不可能的, 一定的知识与素养是理解并建立起“思维”的必要条件[10]。也就是说, 计算思维要求学习者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作为支撑, 否则计算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 计算思维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学习体系, 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上述以计算思维为导引的实验教学模式, 是结合程序设计基础的实验教学过程提出的, 在我校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逐步运用, 为解决程序设计入门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程序设计理论和编程基础。
参考文献
[1]耿国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3) :30-32。
[2]陈杰华, 程序设计课程中强化计算思维训练的实践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09年20期:84-85。
[3]Jeannette M.Wing.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ACM, 2006, 49 (3) :33-35。
[4]董荣胜, 古天龙。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J]。计算机科学, 2009 (1) :2-5。
[5]何钦铭,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 2010年第9期:5-9。
[6]杨卫光, 孙健, 陆斐璋。改革实验教学, 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年第16卷, 第4期:10-12。
[7]Sudipta Mukherjee。数据结构 (C语言版) 1000个问题与解答[M].张长富等,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184。
[8]王新宇,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案研究[J]。科教文汇, 2011.10 (下旬刊) :41-43。
[9]牟琴, 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1年第6期第21卷:44-49。
声音导引系统(2) 篇5
本系统是一个利用单片机技术实现的智能声音导引系统。系统包括两个部分:移动声源系统和声源坐标采集系统。
移动声源系统由声音发生器、行进部分、无线收发模块及单片机控制部分组成。声音发生器利用压电片发出5k Hz声音;行进部分由带码盘的直流电机及含NEC芯片的驱动电路组成;无线收发模块采用n RF24L01;单片机使用AVR系列。
声源坐标采集系统由3个声音采集器、无线收发模块和单片机控制器组成。声音采集器使用了驻极话筒及带通滤波电路;无线收发模块采用n RF24L01;单片机使用AVR系列。
本系统利用了低廉器件制作成一套高指标声控导引系统, 优良的带通滤波有效抑制了干扰。坐标计算中充分考虑了环境对声速的影响及系统误差, 并能比较简便的进行误差修正, 利用电机的码盘进行声源移动的辅助控制, 提高了控制精度和缩短到达目标时间。到站汇报采用语了音提示方式, 液晶屏显示声源坐标, 增强了人机的友好性, 声波发射自制了锥形声波散射器, 廉价并富有创意的制作了优质单点声源。整个系统采用了最佳性价比方案, 达到并超过性能指标, 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二、方案论证
本设计是由移动声源系统和声源坐标采集系统组成声音导引系统。其中移动声源系统包括单片机控制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音频发射模块、无线收发模块、码盘反馈模块及电源;声源坐标采集系统包括单片机控制器模块、音频接收模块、无线收发模块、电源、液晶显示及键盘。现就主要的模块方案论证如下:
1. 控制器模块
智能控制和驱动声源小车由组委会提供的电机控制ASSP芯片 (型号MMC-1) 来实现可移动声源的运动。
基于对S51系列及AVR系列单片机的性能指标分析, 再考虑我们使用熟练程度, 我们采用AVR单片机作为控制部分智能控制器件。
2. 音频收发模块
方案一:采用由高音喇叭和超声波接收探头构成音频收发电路的核心元器件。高音喇叭放音时, 低频声波含量多, 增加检波难度, 体积大且成本高。而超声波接收探头检测音频的灵敏度低, 且价格也高。
方案二:采用压电片产生特定的音频频率与驻极话筒 (微型麦克风) 组成音频收发模块。小车机械结构图如图1所示。由555芯片接成多谐振荡器电路, 输出较高频率的矩形波信号, 此信号经驱动放大电路后驱动压电片发出特定频率的音频信号。接收器由驻极话筒进行接收, 再由带通滤波电路滤除不需要的音频信号, 并进行整形后输入单片机进行运算和处理。本方案具有整个模块的性价比高, 检波容易, 功耗低的特点。
综合上述分析, 我们采用方案二。
3. 无线收发模块
方案一:采用由分立元件超外差接收电路和无线发射器组成无线收发模块。此模块的不足之处是电路复杂, 成本高, 传输速率低, 可靠性差等。此外, 还易受外界杂散信号的干扰和电路自身的不稳定而产生噪声。
方案二:采用廉价的Nordic公司NRF24L01芯片构成无线收发模块。n RF24L01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等功能模块。这些特性使得由n RF24L0l构建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具有成本低, 速率高, 传输可靠等优点。
基于上述分析, 采用方案二。
4. 驱动模块
方案一:采用分立元件三极管组成的H桥PWM调速电路, 用于实现对直流电动机速度和方向的控制。由于采用分立元件组成电机逻辑驱动, 故易造成驱动电路稳定性差的问题, 且价格贵。
方案二:采用双桥电机驱动芯片L298实现对带光电编码盘的直流电机进行控制。L298是一款高集成度、双桥结构的直流/步进电机驱动器, 而且一片L298可以同时驱动两个电机。L298电机驱动电路优点是使用元件少, 可靠性高, 控制简单, 费用低。
基于上述分析, 采用方案二。
5. 显示模块
方案一:采用传统七段LED数码管显示。优点是发光亮强, 但功耗大, 电路复杂。
方案二:采用LCD液晶屏显示。液晶显示屏具低耗电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而且外部电路简单, 价格低等。
根据以上的分析, 我们采用方案二。
总体模块框图如图2所示。
三、单元电路设计
1. 控制电路设计
本设计的控制器电路包括可移动声源小车部分和接收器部分。其中, 可移动声源小车由NEC电子电机控制ASSP芯片MMC-1和单片机ATMEGA16为核心, 而接收器则以单片机MEGA16为控制器。单片机实时接收从无线收发电路、音频收发电路和检测光电片编码盘输入的信号, 并对信号进行处理运算, 以MMC-1控制驱动电机、单片机音频收发和声光显示等, 完成各项任务要求。声源小车部分所用单片机外接的码盘检测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为信号输入, 显示电路和无线发射电路为信号输出。
2. 音频收发电路设计
音频发射电路是由555芯片产生5k Hz的矩形波脉冲信号, 并驱动进入压电片, 由电压信号转换为机械信号, 发射出频率为5k Hz音频信号。如图3所示。
音频接受器 (驻极话筒) 接到发射器产生的音频信号后, 经由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带通滤波器, 有效处理噪声干扰和滤除低频信号, 再经电压比较后得到+5V的矩形波脉冲信号, 输入单片机进行计算分析和处理。如图4所示。
3.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运用电机驱动芯片LM298作为电机驱动, 并以MMC-1产生PWM驱动形式控制两个直流电机的正反转。电机驱动电路主要实现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车体的前后和左右方向的选择。
4. 无线收发电路的设计
采用4GHz单片高速2Mbps无线收发芯片n Rf24L01作为无线收发电路的核心。同一个电路实现两种接收和发射模式, 通过软件编程设置电路收发工作模式。
5. 声源坐标位置计算
声源坐标位置 (场地) 示意图, 如图5所示。
测量距离时, 移动声源系统开始发出固定频率声波, 声源坐标采集系统采集到固定频率声波后, 计算声波运行时间t。设声速为v, 则声源与接收器之间距离S为:S=v*t;因常温声波速度为338~350m/s, 且各声塔存在不同的系统延迟时间, 故需对声速进行测量, 并测量各声塔的系统延迟时间。
(1) 声速的测量与计算
将声源分次放置在D点和W点, 测量发出发声命令至A声塔接收到声波信号的时间TD和TW, 设A声塔的系统误差时间为△t, 则有:
计算得:
(2) A、B、C声塔的系统延时时间测量与计算
将声源分次放置在W点。测量发出发声命令至A声塔、B声塔、C声塔接到声波信号的时间分别为TWA、TWB、TWC, 设A声塔、B声塔、C声塔的系统误差时间分别为△ta、△tb、△tc。则有:
(3) 移动声源至A声塔、B声塔、C声塔距离的测量
设移动声源至A声塔、B声塔、C声塔距离分别为AS、BS、CS, 则通过下列公式可计算出AS、BS、CS, 即:
四、软件设计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如图6所示。小车运行时, 声音接收塔实时检测小车的方位和无线传输数据给小车, 使小车有效行使达到指定目标。
五、指标测试
1. 带通滤波电路的测试
为了计算小车的坐标, 需要知道音频信号到达音频接收电路的准确时间。由于真实环境中存在许多杂波干扰, 所以需要滤波器对音频信号进行过滤。此设计中声源发出的音频信号频率为5k Hz。采用由高通和低通滤波器组成带通滤波器电路实施。由测试数据可知, 带通滤波器的的通频带大约为4~7k Hz, 波形失真较少, 可以有效去除杂波干扰, 电路符合要求。
2. 系统的标定
将声源分次放置在D点和W点。测量发出发声命令至A、B、C声塔接到声波信号的时间, 计算3个声塔的系统误差时间和声速, 进行系统的标定。
3. 声源移动测试
声源移动到OX线的测试, 见表1;声源由OX线移动到W点的测试, 见表2。
古诗审美目标及其导引 篇6
1、形象美与画面美
许多古诗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日月星辰, 风霜雪雨, 山水草木, 田野园林, 花鸟虫鱼……, 诗人往往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 或最具有意义的场景来言志抒情, 往往“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美丽绝伦。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紫烟”、“瀑布”、“银河”, 具有色彩美, “挂前川”、“飞流”、“直下”、“落九天”具有线条美, 两者构成了一幅雄伟壮美的庐山风景画。
2、情趣美与哲理美
许多古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哲理内容。“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启人以理;“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动人以趣;“斯是陋室, 唯吾德馨”, 洁人之魂, 坚人之志。再如:李白《赠汪伦》惜别之情;姜夔《扬州慢》黍离之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乡之情;杜牧《赤壁》怀古之情;王昌龄《出塞》报国之情;“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劝人惜时;“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歌唱旺盛的生命力……如此种种, 不胜枚举。
诗人的情感常常不限于一般的家庭伦理亲情, 很少带有功利色彩, 纯粹而无私。今人读古诗, 对于自我情感世界的培育与健康的人格成长大有裨益。
3、意象美与意境美
古诗不仅描绘了世间千千万万的美丽形象与色彩斑斓的绚丽画面, 更将形象浸染于情感趣味的江河, 闪耀着思想哲理的光辉, 创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意象与回味无穷的意境。
陆游的梅花不怕风雨摧残, 一任群芳嫉妒, 在孤独寂寞中开放, 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永保馨香, 寄托了自己不怕打击、不怕孤立、决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崇高情操。而毛泽东的梅花不惧悬崖百丈冰, 且俏而不争春。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豪情与宽阔胸襟。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那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 使人胸臆顿开, 明白了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 必须去攀登更高的境界。而在“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的背景下, 那独钓老翁是多么孤零、渺小, 又是多么脱俗、高傲啊!
欣赏意象, 品味意境, 不仅可以培养读者对自然审美的向往, 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而且可以开拓广阔的生命空间, 让人生充满趣味, 并培育独立的思维辨别能力和创新精神,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
4、简洁美与韵律美
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 寓意却深。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一个“生”字, 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 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挂”字化动为静, 绘出瀑布高悬的壮美形象, 也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想象与赞颂。“飞”、“落”、“直”、“疑”、“三千尺”、“银河”、“九天”, 突出了流速之急, 水势之猛, 源流之高, 气魄之大。最后的比喻新奇而又真切, 夸张而又自然, 使意境更为雄奇瑰丽。
诗原用于吟唱, 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 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 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 凡称诗, 即便不唱, 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 铿锵有声, 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 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古诗在语言上高度精炼, 在声调上富于变化, 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和韵律之美, 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 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审美导引
1、示范吟诵, 整体感知诗美。
教师首先要指导并示范吟诵, 如吟诵《墨梅》, 一二句叙梅长在何所花开何色, 读得要平。三四句是讲梅品, 声调要提高。一句之“树”, 二句之“淡墨”, 三句之“不要”、“好”, 四句之“只留”、“满”应重读。注意重音字和轻音字的搭配。“树”虽读重, 停顿却短。“痕”虽读轻, 停顿须长。反复吟诵几遍之后, 可要求学生试诵。反复的听, 反复的读, 使学生在诗歌韵律中去初步整体地感受诗美。
2、咬文嚼字, 提取诗歌信息。
教学古诗时, 应先讲清字句, 着眼于诗意, 然后再启发学生体会诗情, 才切实有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 自来被人称好。为什么?可换其他同义词让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只有“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了鲜明的视觉形象, 从而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描绘出了春风吹过的效果, 折射出了诗人思念江南的心情。此类例子很多, 举不胜举。
3、展开想象, 描绘诗歌意境。
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展开想象的翅膀, 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又一定有或可能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 丰富到诗句中去, 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劳动了一天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 在明月的陪伴下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我们仿佛看见诗人迈着轻松的步履, 哼着惬意的小调悠然归来。这是多么平淡的生活场景, 却又是多么本真纯粹的生命方式啊。
4、反复吟诵, 体会诗歌语言。
“超越自我”写作导引与示例 篇7
阅读下面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超越自我的事儿, 每个人都经历过, 思考过。
请以“超越自我”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可以叙写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见闻, 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 (1)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 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 (3) 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写作时, 先要审题。“超越自我”是指自我在某一方面达到临界点, 看似再也不能有所发展, 有所突破, 准备急流勇退。这时, 自我反思或者受到来自别人的启发, 豁然开朗。于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己突破原有局限, 又取得了新的成就, 开辟了人生新天地。
【素材展示】
汶川赈灾中, 好多人怀着祖国亲人一定能救我的坚定信念, 突破生理极限, 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部分同学写自己参加运动会时的内心体验。跑到最后, 本想放弃, 是同学的鼓励让自己克服极限, 跑到终点。
有些同学写自己第一次参加某项活动怯场, 想打退堂鼓, 最后信心恢复, 战胜了自己, 赢得了比赛。
曾有位外籍音乐大师劝廖昌永放弃歌剧演唱, 认为他不是唱歌剧的料。但廖昌永就是不信邪, 凭借自己的勤奋, 最终走向了世界舞台, 夺得多项世界大赛桂冠, 尤其是受到了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的热烈赞美。
【初稿展示】
茧的束缚, 蝶的突破
刘潞
当春末夏初的第一缕阳光照到一截枯树枝上后, 不久从那残破的棕黄色的茧中飞出了一个美丽的精灵, 飞过那截树枝, 飞入花丛望不见……
我从理想中醒来, 回顾现实中的自己。躺在床上, 两眼死死地盯住那层已经被我望穿了的天花板。听着窗外不绝于耳的鸟鸣声, 我知道这一刻的它们是最快乐的。倘若人也像鸟儿一样无忧无虑的, 那该多好啊!
我已记不清我已走过了多少个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孤寂。但这一次, 似乎就注定我走不过去, 我没法超越自己, 像蝶儿那样, 轻松地从茧中爬出, 飞入那心中的花园, 或许我也只不过是园中的石子, 长不高了。何况这份稿件, 我已经改过无数次, 就是不合主编的味口一样。
我的眼皮慢慢地变沉, 变沉……
等我睁开眼睛, 我发现眼前一片漆黑, 我大声地叫喊着。当我要拍打的时候, 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双脚被牢牢地固定着。天哪, 我竟然变成了一只被束缚着的蝴蝶!在几番挣扎无果的情况下, 我放弃了挣扎。没错, 就在这茧中睡一辈子好了, 反正没有什么力量能破坏这茧。我是很安全的, 我美滋滋地想着。
但是, 我分明觉着这茧中的我呼吸越来越困难, 双手双脚也越来越无力。我在这茧中痛苦的抽搐着, 扭动着。这时, 脑中一个声音响起: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是!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于是, 我用尽全身力气, 奋力向后冲。一下, 两下, 三下, 终于在第四下, 我冲开了一条缝, 我闻到了丁香花的香气, 休息一下, 我艰难地向外探出身体, 茧划得我的翅膀生疼, 但是, 我没有停下。终于, 我抓住了树枝, 在微风中舒开自己的翅膀。我徜徉在花海中, 感恩地看了看茧……一阵冷汗后, 我睁开了眼睛, 爬起来走到书桌上, 写下了令我最满意的一句话:
庄周梦中飞舞着的蝶儿, 是精神的解放;我梦中的蝶, 是精神的突破, 如果有选择的余地, 我仍不后悔自己的化茧成蝶, 因为我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点评:这是初稿, 里面有几处标点错误, 个别地方“的”“地”不分, 尤其是有几处语病 (如文中划线处) 。但只要稍作修改, 不失为一篇范文。
【升格演练】
茧的束缚, 蝶的突破
刘潞
当春末夏初的第一缕阳光照到一截枯树枝上后, 不久从那残破的棕黄色的茧中飞出了一个美丽的精灵, 飞过那截树枝, 飞入花丛望不见……
我从理想中醒来, 回顾现实中的自己。躺在床上, 两眼死死盯住那层已经被我望穿了的天花板。听着窗外不绝于耳的鸟鸣声, 我知道这一刻的它们是最快乐的。倘若人也像鸟儿一样无忧无虑的, 那该多好啊!
我已记不清我已走过了多少个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孤寂。但这一次, 似乎就注定我走不过去, 我没法超越自己像蝶儿那样, 轻松地从茧中爬出, 飞入那心中的花园。或许我也只不过是园中的石子, 长不高了。何况这份稿件, 我已经改过无数次, 就是不合主编的胃口。
我的眼皮慢慢地变沉, 变沉……
等我睁开眼睛, 发现眼前一片漆黑, 我大声地叫喊着。当我要拍打的时候, 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双脚被牢牢地固定着。天哪, 我竟然变成了一只被束缚着的蝴蝶!在几番挣扎无果的情况下, 我放弃了挣扎。没错, 就在这茧中睡一辈子好了, 反正没有什么力量能破坏这茧。我是很安全的, 我美滋滋地想着。
但是, 我分明觉着茧中的我呼吸越来越困难, 双手、双脚也越来越无力。我在茧中痛苦地抽搐着, 扭动着。这时, 脑中一个声音响起: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是!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于是, 我用尽全身力气, 奋力向后冲。一下, 两下, 三下, 终于在第四下, 我冲开了一条缝, 我闻到了丁香花的香气。休息一下, 我艰难地向外探出身体, 茧划得我的翅膀生疼, 但是, 我没有停下。终于, 我抓住了树枝, 在微风中舒展开自己的翅膀。我徜徉在花海中, 感恩地看了看茧……一阵冷汗后, 我睁开了眼睛, 爬起来走到书桌旁, 写下了令我最满意的一句话:
庄周梦中飞舞着的蝶儿, 是精神的解放;我梦中的蝶儿, 是精神的突破。如果有选择的余地, 我仍不后悔自己的破茧成蝶, 因为我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点评:修改后, 初稿中的不足已克服。文章开头, 用理想境界反衬现实的失意, 用鸟鸣、鸟儿反衬自己糟糕的心情;主题部分借梦境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 由绝望到挣扎, 由挣扎到振作, 至成功;最后点题升华。语言优美, 描写细腻。
【佳作示例】
当我赤足狂奔时
赵婷婷
人生就是一场比赛, 从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起, 上帝就打响了起跑的发令枪。于是在父母亲慈爱的目光中, 我们被医生的那双冰冷的手小心翼翼地捧到了起跑线上。我们哇哇啼哭着, 不顾一切地狂奔于人生的旅途。开始只是跟着队伍奔跑, 甚至可以闭上眼睛, 只要追随就可以。终于, 在无数的岔道口上, 我们离开集体, 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小道。
于是, 我们在自己的小道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有时遇见小小的山坡不敢爬, 有时听见奇异的声响不敢去寻觅, 有时心动于道旁的树林却不敢去一探究竟。只因为是一个人在奔跑, 小道便是神秘的, 不容我仔细地、大胆地尝试着寻找秘密花园里的玫瑰。
小道常与他人的道路相交, 偶尔便碰到了恰巧奔跑到此地的人。闲聊之后, 他竟告诉我:爬上小山坡会更接近天空, 能看见更灿烂的星星;寻觅那奇异的声音会找到那飞舞的蓝精灵, 它会送给你一颗美丽的许愿石;树林里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湖泊, 里面有五光十色的鱼群。我心里涌起一份淡淡的悲凉, 这些景物也曾出现在我的小道上, 只是因为担忧, 我却没有亲自欣赏过。淡淡的悲凉慢慢化作莫名的苦涩, 嫉妒的缘由只是在于面对相同的境遇, 作为一个未把握住的人深深地痛恨那个把握住了的人。
我又独自上路寻觅我的天下, 只是要真正地热爱我的道路, 勇敢而自信地去尝试我未曾经历过的。努力地奔跑在道路上, 我看见一丝幽幽的光从身边的黑树林里闪过, 我鼓励自己去揭开这个秘密。我小心翼翼地踏进那潮湿而黑暗的土地, 紧紧地抓住那湿滑的树皮。心在快速地跳动, 口中却在一遍遍地念叨:没关系, 没关系。终于我到达了那闪光的地方, 发现了那颗可爱的宝石。黑树林的雾气慢慢退去, 我赶在这晨雾之珠随清晨同去之前, 捉住了它。我开心不已。
拍一拍裤脚上的泥点, 我说:“赤足狂奔, 超越自己。”
点评:本文把抽象人生形象化为人生之路, 又把人生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形具象化为沿途的风景。上路伊始, 小心翼翼, 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人的提醒让我失意、忧伤, 明白自己错过了一些美丽景致;最后决定勇于尝试, 改变自己:形象地展示了“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
超越一厘米
王真
在精彩纷呈的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 有多项世界纪录被刷新。其中, 最令我难忘的是俄罗斯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第24次改写世界记录的那一刻。
那天夜色已浓, 鸟巢田径体育场中当天的比赛已全部结束。但人们都没退场, 因为还有一个人在续写着新的辉煌, 她就是本届奥运会女子撑杆跳的冠军得主伊辛巴耶娃。偌大的体育场使她显得那样孤单, 但这孤单中有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坚定。她高举起双手, 在空中按一定节奏做着拍手的动作, 示意全场观众也像她那样做, 马上全场便响起了整齐的拍手声。在这些充满激励与期待的掌声中, 伊辛巴耶娃握紧了手中的长杆, 开始冲击新的高度。
第一次试跳, 失败。第二次试跳, 失败。
前两次的失败让所有观众都捏了一把汗, 只剩最后一次机会了, 她能成功吗?在这一片吵嚷、猜测声中, 伊辛巴耶娃请求了暂停。她若有所思地走到场地边, 把自己蒙在一床被子里, 坐了好久。观众席上的嘈杂声更重了, 人们都在猜测被子里的伊辛巴耶娃究竟在做什么。
天已经很晚了, 看台上的人群似乎有点不耐烦了, 声音越来越大。终于, 伊辛巴耶娃从被子里走出来了。她再此要求掌声, 人们给予她更有力热烈的鼓舞。最后一次握紧长杆, 助跑, 起跳……10万人的体育场突然静了下来。当伊辛巴耶娃的身体完美地越过那杆横杆时, 全场沸腾了。长时间的努力与期待没有白费, 所有人都如愿以偿。伊辛巴耶娃超越了自己, 我们也见证了新的辉煌。
这是伊辛巴耶娃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 她每次都把记录提高仅一厘米。在这看似不及一个指头肚长的高度背后, 有多少艰辛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的是, 仅这一厘米就实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超越。而正是这些不断的点滴般的积累使她成为了前无古人、此后长时间内亦难有来者的撑杆跳女皇。
让我们也像伊辛巴耶娃那样不断超越前一个自己吧。也许过程是艰难的, 成果是微小的, 但谁又能否认这微小造就了自己新的高峰呢?努力攀登吧, 即使一小步, 也有新高度。
导引式作文教学例谈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导引式,实例
一切从语言本质中来, “导引式”作文教学必须遵循文性和人性双重规则, 完成生活和作品的交融过程,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文情感的导引
任何原始喜好, 都是该领域最具有创造性的源泉, 学生的个人情趣, 直接影响着语言教学的实际效果, 因此,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兴趣, 让他们有写作的欲望, 从而去自觉地收集和掌握材料, 而这种索取材料的过程反过来更加丰富学生的写作热情, 从而更有利于他们的语言成长, 而这种热情的培养不只是单凭枯燥的说教能解决得好的, 它需要教师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能让学生有接近的意念, 有亲而敬的感受, 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语言和较强的文学爱好, 能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文字元素。实际上, 教师往往忘记了作为导引者的原始职能, 总习惯于从教师的角色出发, 逼迫学生摘抄和写作, 包括每日必写的日记和每周必写的周记, 而这些真正作用不大, 因为好多时候学生是不情愿的, 他们摘抄下来的文字自己都不记得, 包括日记也是仿劣品, 而这种局面的出现, 归根到底是一个字“逼”, 如果反过来, 把学生的被动性变为主动性, 效果完全就不一样了, 这个“变”的过程就是导引的过程。比喻说, 给学生足够多的舞台, 让他们当主编、当记者, 发表自己的文章, 让他们举办“个人朗诵会”, “记者招待会”, “名家介绍会”, “创作笔会”等, 允许他们有流派、有团体, 让他们演绎课本剧、生活小品剧, 就算是摘抄, 也该有他们欣赏团, 让他们发现风景, 美化风景, 而教师的原则不变:培养情感, 引导进步。
二.作文个性的导引
任何语言都带有地方和个人色彩, 都与阅读环境、个人经历和个体情感有关。换句话说, 任何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文章都有其优秀的一面, 都应该值得肯定。不过, 在当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激烈碰撞的特殊时期, 教师身处这些芜杂的个性化语言当中, 确实应该有所取舍, 但绝对不是否定和打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将学生引导到既有个性色彩又符合公众评价的标准上来呢?那就是原道索循。从影响学生的个性化语言的原点出发, 研究其形成规律, 有意识改变其形成环境, 如在班级开办“图书角”, 推荐学生阅读相应作品, 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优化他们的阅读行为。定期开展“名人轶事”交流会, 让学生获得别人才有的有益的人生体验。创办班级刊物, 定期发表优秀作品,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除此之外, 还有两点教师也不容忽视, 一是教师不是独裁式的评论家, 民主式评点作文方式对个体学生有益, 对群体学生同样有益;二是教师的样板作用永远是值得肯定的, 而且力量不可低估, 适时的下水文章对规范班级写作行为、引导学生审美情趣, 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作文评价的导引
不同的评价方式一定会产生不同的作文样式, 因此, 教师的评价机制是作文教学中的最重要一环, 在个体的作文中, 无论眉批还是尾批, 作用都是微乎其微, 因为人的思维并不是就事论事能解决得好的, 要想真正做到评价有效,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千篇一律的评价模式, 产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构想, 具体可分为“评价形式”和“评价构成”两部分。评价形式又可分为“群评”和“独评”, “比较评”和“优劣评”。“群评”是将班级当次作文进行分类, 由教师带动学生评价, “独评”是选取个体文章, 让学生带动教师评价。“比较评”是将不同风格的文章放在一起评, “优劣评”是选取“好、中、差”不同层级的文章进行竞评。“评价构成”是评价的具象化, 包括“标题、主题、结构、语言”, 而这些评价的终极效果与教师的个人喜好有关, 因此, 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次, 互相带动, 彼此提高的统一体。
运用“自学导航”,导引自主学习 篇9
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某一具体对象而言,学习目标具有多维性,探究方向具有多向性,研究内容具有多选择性,教师如果完全放手,则可能导致学生迷失方向,把握不住所谓的教学目标。“自学导航”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引导。具体来说,教师设计和运用“自学导航”的目标就是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指引,学习内容的引领,学习目标的提示。
“自学导航”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要有可行的方法引领,又要有明确的内容及做法要求,要格外重视以下几个元素。
1.要有目标
首先要告诉学生,本次学习要达成的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方向、有目标,从而可以达到自我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
2.要富有乐趣
如果你设计的“自学导航”内容不新颖,学生不想读,不愿看,或者让学生感觉比做一张试卷的负担还要沉重,“自学导航”自然也就没有意义了。理想的自学导航,应该让学生爱不释手,忍不住想看。所以,设计“自学导航”时,必须在趣味性上下工夫。
如可以添加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有趣性味的图片,以及一些能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漫画、卡通画等。可以呈现一些有趣文本内容,载入一些小故事、小资料、小谜语等贴近儿童的语言及儿童生活兴趣的内容。在问题的设计上,还可以采用有趣的形式,如辩论式、讨论式、内容链接式、资料导引式等,让学生乐于接受。
3.要促自主
要求明确,是着眼于方法的指引;内容有趣,是着眼于兴趣的激发,“自学导航”的根本目标就在于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自主、快乐地进入学习状态。
下面以《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的“自学导航”设计为例(省略图片与装饰),介绍“自学导航”设计的思路。
一、学生字
读:对照拼音,读生字,画出它在文中的组词,再读一读。
写:一笔一画,生字描红。
查:通过查工具书,我知道了以下几个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课文
1.朗读课文(注意标点提示的语气语调),读不顺的地方再读一读。
2.读完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一品
1.“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2.“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这则“自学导航”的设计,从内容方面看,它具体明确地向学生提出了要求,即自主学习时,学生该去做些什么,贯穿了读、写、查、疑、议的具体要求。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它还明确地告诉学生该怎么去做,如“对照拼音读,画出词语读”“一笔一画,生字描红”“读课文,读不顺的地方再一读”“写下你的疑问”等,使其知道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也是具体的,即会读生字词,弄清词语的意思,读顺课文,思考问题答案。学生在这样经常性的训练中,便会逐渐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那么如何将“自学导航”运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呢?
一般是上课前一天,教师将设计印制好的“自学导航”发给学生,让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根据导航展开交流、探讨;课后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下面试以“自学导航”在“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学中的运用为例,介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运用。
(一)交流自学体验
1.海底世界有趣吗?请你用几句话说一说(读了必然有体验,首先汇报交流各自的学习体验)。
2.出示生字词(红色标出生字),你学会了哪些,给大家读出来(学了会有成果,汇报自学成果,既是检验,又是学习巩固)。
3.露一手: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海底的知识?(个性化的展示,既是对学习内容的丰富,又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也是对信心的激发。)
4.你在读课文时产生了哪些疑问?生生间互动交流解决(问题的互助解决,也为核心问题的筛选提供了条件)。
(二)小组合作探究
1.筛选问题:刚才听了大家的学习交流,我觉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前查看学生完成的“自学导航”,已经有了思考应对准备,做到了心中有数。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筛选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筛选问题,老师可以灵活处理,既可以承接学生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概括学生的问题。这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是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加以引导。)
2.合作探究: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学生充分讨论,组长对本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老师参与小组讨论并观察、了解探究情况。)
3.汇报交流:探究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的,根据各组汇报的内容,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破重解难,把说、读、写结合起来。
(1)根据学生回答,PPT出示第二小节:“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你想他们可能在说什么呢?(有的……有的……有的……)
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体会用词的生动性)
(2)哪个小组能把有趣读出来?(通过多读体验)(3)还从哪里能读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PPT出示第三小节。
小组互相补充,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变成大组合作)你能把这种“奇异”读出来吗?
你们读,他们读,我来读、小组齐读。(通过多读,感受领悟)
(4)观看海底专题视频,加深体验。
(三)小结、拓展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示:字词、海底特点等)
2.课堂上画一画本课所学——思维导图。
3.推荐读物《海底两万里》。
学生根据“自学导航”完成相关任务,老师一定要对其有个恰当评价,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老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更有自信地完成自主学习的各项任务。
1.抓亮点:抓住学生在运用“自学导航”时所生成的亮点。如学生学习体会的独特性,学生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学生搜集了比别人丰富的资料……
2.看“思”“想”。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对问题的思考、探究的多角度性、完整性、深度性、精辟性。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必是经过深入思考的结果,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和褒奖。
3.评合作。这主要看交流之后,学生对学习体验有无丰富和完善。一张小小的思维导图,画出的却是学生学习的成果,它是对自主学习、交流探讨之后所获知识的总结和梳理。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师生及生生合作的成果,对这一成果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老师必须给予足够关注,及时给出恰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