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引

2024-11-20

文化导引(精选11篇)

文化导引 篇1

所谓的社区文化,指的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区域性特色的生活、行为方式以及特定的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合唱艺术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合唱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社区合唱艺术为依托,发挥自身教学的优势,提高合唱教学的水平。基于此,加强对以社区文化发展为引导的合唱教学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合唱艺术对社区群众以及社区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从物质追求方面逐渐转变为精神追求。合唱作为社区活动中常见的一种,不仅能放松人们的身心,还能培养参与者的音乐素养,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在社区合唱过程中,参与群众之间以及观看者之间不断交流,提升了群众的社交能力,并不断地感染周围的邻居,增加了社区整体的凝聚力。此外,在社区中举办合唱表演、比赛等,有助于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强化合唱教学,促进社区文化健康发展的措施

在社区合唱活动中,往往强调统一、团队、服务等特点,因此,高校合唱教学中,也应突出这三个特点。

(一)建立和谐统一的合唱课程理念。

高校合唱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统一的课程理念,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合唱技巧,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能力。

(二)突出合唱教学的团队合作特点。

合唱是团队合作活动,团队协作能力也是现阶段人们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只有具备了团队协作能力,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这种团队协作的特点,具体来说:

第一,明确合唱团队的分工。合唱团队中包括了指挥、歌队、伴奏三个部分。其中,指挥是合唱的灵魂;合唱是团队的主体,伴奏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合唱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合唱中各个声部功能具有明确的认识,同时需要通过具体的合唱排练等,加深学生对各个声部表现出现的效果进行理解。通过反复的合作,建立各个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关系。

第二,既然合唱作为集体声乐艺术形式,每个个体都需要服从集体,通过协作保证合唱活动的顺利展开。统一是合唱活动开展的前提,表现为统一呼吸、统一发声、统一表情、统一共鸣、统一节奏等。均衡主要是各声部音量分配比例。协调主要包括音色协调、音准协调两个方面,要求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根据曲目要求,根据队员音色特点等,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便提升整体合唱效果。

(三)构建服务型的合唱课程模式。

服务学习理论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将学校与社区服务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队伍中,提升合唱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第一,在课程设置中应该体现服务性特点。一方面为学生服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合唱学习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服务社区,让学生深入社区,在丰富社区合唱力量的同时,宣传合唱理念、知识等,促进社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第二,创新合唱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服务性为依托,整合学校合唱资源,建立校园合唱基地等,加强与社区之间的合作。第三,在服务学习理念下,打破小课堂教学模式,将合唱教学扩散到社区中,开拓合唱教学的空间,提升教学整体的开放性。第四,应该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作为合唱团队中的一员,必须能够具有强烈的团队责任感,而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其社会责任感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合唱是社区文化中关键的部分,在促进社区文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高校合唱教学应该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为导引,坚持统一、团队、服务等合唱理念,加强对合唱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不仅培养学生的合唱技能,同时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品质,让合唱教学走入社区中,带动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昊.浅谈社区合唱教学的情绪调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4,26(8):69-70.

[2]张丹丹,乐正.依托社区业余合唱团,开拓学生实践课堂——社区合唱团的组织与合唱教学新探索[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20(2):144-146.

[3]刘咏梅.社区老年教育从合唱教育教学起步[J].北方音乐,2015,21(2):32-33.

[4]徐玉兰.社区音乐教育对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以合唱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2):87-89.

文化导引 篇2

随着人类精神的普遍自觉和社会历史理论的日益发达,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方法论自觉的问题: 在一定意义上讲,“如何研究”(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和“研究什么”(研究对象和主题)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中东欧思想文化和理论的把握,研究范式的自觉尤其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审视20世纪社会历史理论的一些重要领域,就会发现其中围绕着研究范式或者方法论展开了许多争论,诸如微观史学对宏观(抽象)史学、微观政治学对宏观政治学、文化哲学(实践哲学)对意识哲学(思辨理论哲学)、后形而上学思想对形而上学思想的挑战。从深层次讲,这些新的理论范式对原有理论范式的挑战构成了现代性反思和批判的重要内涵,它们共同指向现代性危机的一个重要病症,即理性和理论的普遍化与抽象化问题。具体说,受现代性逻辑支配的意识哲学和社会历史理论习惯于按照自然科学的普遍化、抽象化的理论范式,在人类的历史理解和社会理解中剔除了生活世界、文化世界和个体活动的个体性、差异性、特殊性及历史内涵的丰富性。而缺乏人类鲜活历史体验和丰富文化精神的普遍化理论由此变得空洞、抽象,失去了与现实生活世界和深厚历史经验的本质关联。

在审视当代人类社会的思想理论成果时,如果任凭意识哲学或思辨理论哲学这种抽象化、普遍化的理论范式泛滥,那么,像中东欧这样在历史和文化上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的地区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在被著名地理学家麦金德称作世界“心脏地带”的中东欧这片热土上,积淀了太多宗教的、民族的、文化的、文明的历史冲突和刻骨铭心的历史体验。而从19世纪后半叶起,中东欧地区不仅同许多地区一样经历了以民族复兴、民族解放运动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为双重主要内涵的社会转型,而且在20世纪中叶以浓缩和叠加的方式经历了人类社会最深刻的双重历史变迁,积淀了双重特殊的历史体验:一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现代西方理性文明的深刻危机即现代性危机的直接的、刻骨铭心的体验; 二是对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革历史进程的直接参与。这种历史和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别的任何地区都不可比拟; 但其带来的中东欧地区丰富、独特的重要思想理论资源,尤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那些持“西方中心论”“西欧中心论”的抽象化、普遍化理论范式的`棱镜中却黯淡无光。

因此,为了克服意识哲学或思辨理论哲学的现代性危机,我们在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时,尝试着采用一种“精神史研究”的理论范式。我们的关注重点没有停留于所研究对象的理论逻辑体系和思想本身演变过程的完整,而是要把握特定的思想理论与特定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体验之间的一种不可分的内在关联。从研究主题看,精神史研究的侧重点是建构起理论家、思想家的思想理论与他们个体的、民族的及人类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历史体验水乳交融的精神共同体; 从研究领域看,精神史研究试图凸显的是特定的历史、文明、文化、文学、哲学相互交织的文化共同体。我们希望这样的精神史研究所得到的成果不再是抽象的、冷冰冰的理性逻辑体系,而是丰富的、鲜活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价值诉求。

惊蛰微导引 篇3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常委 张明亮

惊蛰,为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2015年惊蛰节气从3月6日到3月21日。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特点有一定地区差异,但一般而言,按照中医的养生理论,惊蛰节气的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的特点以生发为主。惊是惊醒、惊吓的意思;蛰是蛰伏、藏匿的意思;惊蛰的意思,正如古人所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唐末宋初陈抟老祖陈希夷编制了24节气导引法,其中的握固炼气式,是道家古导引术中取坎填离、降龙伏虎、调和气血、肝肺并练的典型导引术,内含精妙的“炼气”之法,与西藏密宗“金刚拳”、“宝瓶气”以及瑜伽中的“普拉那雅玛”等修炼之法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妙。

惊蛰握固炼气式

惊蛰导引术,通过卷指握固、扩胸展肩、含胸拔背以及松紧交替、吐纳运气、闭气停息等一系列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体内真气的生发,加强体内先天真气与自然界后天清气在胸中的充分交汇与融合。

1、盘坐或端坐在凳子上,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思想安静,全身放松。图1

2、两小指带动两臂向左右45°侧伸,至与肩湘平,同时两臂内旋,小指在上,拇指在下,目视前方。图2

3、接上式,拇指内屈轻抵无名指根,再将其余四指依次屈拢“握固”成拳,同时两臂外旋,屈肘收臂,置于身体两侧,拳眼向上,拳心相对,目视前方,动作略停。图3 4

4、接上式,两肘后伸,依次收腹、扩胸展肩、含肩缩项、提肛缩肾,目视前上方,动作略停。图5

5、接上式,头颈及手臂还原,全身放松。图6

6、接上式,下颌内收,百会上顶,同时两臂前伸,至与肩平,力达拳面,目视前下方,动作略停。图7

7、接上式,屈肘收臂,动作还原,全身放松。图8

8、重复以上动作1-7的练习为一遍,共做三遍。

9、两拳由小指依次伸直变掌,并带动手臂向左右45°侧伸,同时两臂内旋,至与肩相平,目视前方。图9-10

10、接上式,沉肩坠肘,两臂外旋,转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1

11、接上式,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下落还原,两手覆按两膝,目视前下方,呼吸自然,全身放松。图12

惊蛰养生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这是说,春天万物复苏,良好的起居习惯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烃》复习导引 篇4

烃是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常见的烃的来源、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是有机化学模块中基础而重要的内容,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重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分析高考考情、归纳知识规律、讲解典型考题三方面来引导同学们复习烃的知识。

【高考考情分析】

新课程高考对烃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设置必考题与选考题的新课标卷(宁夏、陕西、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区使用)、山东卷、福建卷、海南卷中,必考内容———必修2模块所介绍的烃的知识(甲烷、乙烯、苯、石油和煤等)在必考题中考查,选修5模块所介绍的烃的知识(烃的命名、烯烃的立体异构、炔烃、二烯烃、核磁共振氢谱等)在选考题中考查;另一种是没有分必考和选考或选考模块不包括有机化学的北京、天津、广东、浙江、安徽、江苏和上海卷,必修2和选修5的内容混合编题。(2)试题取材:不管是必考题还是选考题,选择题还是实验(计算)题,试题取材点多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及其代表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包括多种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判断,分子的立体构型,烃的性质、相互转化、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物质的制备、检验和分离等实验内容,烃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的确定及与燃烧相关的化学计算等。(3)试题难度:单独考查烃的多为选择题中的某(几)个选项或填空题中的某一问,题目比较简单,将烃的知识放在以烃的衍生物为主体、以物质的转化和合成为情景的框图型推断题中予以考查的试题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4)命题趋向:有机推断题的信息取之不尽,物质的转化框图变化无穷,新的有机物不断被合成,因此高考对有机化学的考查总是灵活多变,常考常新。但教材描述的核心而基础的知识仍是命题的基点,在教材知识与题给信息的融合中考查理解、迁移、推断、书写等能力是高考一直不变的命题意图。【知识规律总结】

一、常见烃的组成和结构

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通过4个价电子与其他原子(包括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单键、双键、三键等)。此外,氢原子和卤素原子总是形成1个键:—H、—X,氧原子总是形成2个键,—O—或=O,氮原子一般形成3个键(单键、双键、三键)。

特别提示:(1)应根据碳四价原则来正确书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或确定结构简式、键线式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数,不符合碳四价的式子都是错误的。

(2)烃CxHy和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中的氢原子数y一定是偶数,其最大值是(2x+2)。CxHyXm和CxHyNm中m是奇数则y是奇数,m是偶数则y是偶数。

(3)1个烷烃CnH2n+2分子中含有(n-1)个C—C键,(2n+2)个C—H键,共(3n+1)个共价键(这一点常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相联系)。

2.常见烃的结构特点

特别提示: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苯分子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不存在碳碳双键),可以通过二氯甲烷(CH2Cl2)和邻二氯苯只有一种结构来分别加以证明,不能由一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只有一种和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只有一种来说明。

3.确定烃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的常用方法

(1)由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或对空气、氢气的相对密度确定烃的相对分子质量:Mr=22.4ρ标,Mr=29 D空气或Mr=2 D氢气。

(2)由质谱图确定烃的相对分子质量,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几种类型(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及其数目比。

(3)由燃烧方程式及耗氧量、产物质量、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差等数据确定烃的分子式。

(4)由相对分子质量,依据商余法确定烃的分子式:由=a…b可确定烃(或烃基)的分子式(化学式)为CaHb(即商为碳原子数,余数为氢原子数,因为12a+b=Mr)。如果余数太小,可用减碳加氢法(减1个C原子增加12个H原子)进行变换。

特别提示:(1)当实验式(最简式)中碳原子已达到饱和时,最简式就是分子式,如C3H8、C5H12On等。(2)某些特殊的最简式只对应唯一的分子式,如CH3→C2H6。

4.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的技巧

依据CH4的正四面体构型和HCHO的平面构型、的直线构型,将复杂的有机物分子拆分成几个部分,结合单键可以旋转而双键、三键不能旋转的知识,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可能或一定在同一平面或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数。

特别提示:只要分子中有形成4个单键的碳原子,则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如(2,3-二甲基-2-丁烯)中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而(环己烷)中的6个碳原子不共平面。

二、烃的同分异构体

1.常见烷烃和烷基的同分异构体

特别提示:(1)由烷烃的异构体可推知烷基的异构体:如在烷烃中标号的碳原子上去氢,可得出烷基的种数和结构简式。

(2)记忆丙基有2种、丁基有4种、戊基有8种可快速推知相关的卤代烃、醇、醛、酯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和结构,如分子式为C5H10O,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有8种(因为-C5H11有8种,所以C5H11-OH有8种。2012年课标卷第10题),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的可能结构有4种(因为-C4H9有4种,所以C6H5-C4H9有4种。2012年海南卷第5题)。

2.烯烃的同分异构体

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包括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和顺反异构等。如分子式为C4H8的烃有(存在顺反异构体)、环丁烷、甲基环丙烷等5种(或6种)同分异构体。

特别提示:炔烃与二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烯烃中双键碳原子上连接2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如CH2=),则不存在顺反异构。

3.等效氢法判断烃的一氯代物数目

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同一个碳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分子中处于空间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分子中有几类等效氢,其一氯代物就有几种,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就呈现几个吸收峰。例如,己烷的5种同分异构体正己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2-二甲基丁烷、2,3-二甲基丁烷的一氯代物分别有3、5、4、3、2种;烃对二甲苯、均三甲苯的核磁共振氢谱均出现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依次为3∶1、3∶2、3∶1(2011、2012年海南卷考点)。

特别提示:(1)10个碳原子以内的烷烃中,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有4种:CH4、CH3CH3、C(CH3)4(2,2-二甲基丙烷)、(CH3)3C-C(CH3)3(2,2,3,3-四甲基丁烷)。

(2)若烃CxHy的m(m<y)元取代物有几种同分异构体,则其(y-m)元取代物也就有几种(可用换元法理解)。

(3)苯环上有2个相同的基团位于邻、间、对位,则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有2、3、1种;苯环上有2个不同的基团位于邻、间、对位,则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有4、4、2种;苯环上连接-X、-Y、-Z等3个不同基团,其位置关系有10种(可将-X、-Y分别置于邻、间、对位,再插入-Z,4+4+2=10)。

三、烃的性质

1.主要物理性质

烃均不溶于水,比水轻。n≤4的烃及新戊烷常温下呈气态。

烃的同系物中,沸点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密度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特别提示:可以用水或溴水鉴别苯、乙醇(醛、酸)、四氯化碳等,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液态烃和水。

2.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

特别提示:(1)烯烃也可以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如;烯烃的加聚反应均发生在上,双键碳上所连接的基团在高聚物中都应变成支链,如

(2)苯的同系物不使溴水褪色(只萃取Br2),与溴反应时不同条件下取代不同位置上的氢原子:

(3)所有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反应均为氧化反应,MnO4-被还原为Mn2+。

3.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石油的炼制主要包括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等;煤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煤的干馏、气化、液化等。

特别提示:(1)石油和煤是烃的主要来源,工业上通过石油裂解获取乙烯,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2)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各种馏分仍为混合物,煤的干馏、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四、烃的燃烧规律

(1)物质的量相同的烃CxHy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取决于(x+),生成CO2的量取决于x,生成H2O的量取决于y。

(2)质量相同的烃CxHy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取决于越大,耗氧量越大。生成CO2的量取决于ω(C),生成H2O的量取决于ω(H)。

(3)实验式相同的烃,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所消耗的O2的量、生成的CO2和H2O的量都相等。

(4)烃完全燃烧,生成的水为液态时,气体体积一定缩小:;若生成的水为气态,则气体体积可能不变(y=4)或减小(y<4,只有y=2即C2H2一种可能)或增大(y>4)。

(5)烃的含碳量越高,燃烧现象越明显,表现为火焰越明亮,黑烟越浓。

特别提示:(1)烃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变化只与氢原子数有关而与碳原子数无关。由ΔV可计算y。

(2)碳元素质量分数最低、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烃是CH4。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中ω(C)逐渐增大而炔烃、苯的同系物中ω(C)逐渐减小。

【典型考题讲练】

题型1考查烃的组成和结构

[例1](2012·课标卷)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的应为()

A.C7H16 B.C7H14O2

C.C8H18D.C8H18O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组成和分析推理能力。分析表中的排列规律可知,每4个分子式为一组,碳原子数相同,按CnH2n→Cn H2n+2→CnH2n+2O→CnH2nO的顺序排列,所以第26项为第7组的第2项,即碳原子数为8的烷烃C8H18。

[答案]C

反馈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结构能表示为的有机物一定是丙烯(2011-上海)

B.甲苯和氟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2011-海南卷改编)

C.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2012-福建)

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2012-浙江)

题型2考查烃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例2](2011·课标卷)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1)(2)B.(3)(4)

C.(1)(3)D.(2)(4)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类型的判断。(1)是加成反应,(2)是消去反应,(3)和(4)是取代反应。

[答案]B

反馈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012-山东)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2012-山东)

C.一分子β—月桂烯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3种(2011-上海)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2011-山东)

题型3考查烃的同分异构体

[例3](2012·湖北竞赛)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烃完全燃烧所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及其分子结构中含有4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分别是()

A.6∶7;2 B.6∶7;3

C.7∶8;3 D.7∶8;4

[解析]先由商余法确定烃的分子式:100÷12=7…16,分子式为C7H16,燃烧生成的n(CO2)∶n(H2O)为7∶8。除碳链两端的甲基外,另外2个—CH3可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或不同的碳原子上,有4种可能。

[答案]D

反馈练习3.分子式为C3H4Cl2的链状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顺反异构)()

A.4种B.5种C.6种D.7种

题型4考查烃的燃烧的计算

[例4](2011·四川高考)25°C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A.12.5%B.25%

C.50%D.75%

[解析]常温下,烃完全燃烧后气体体积均会减小。依据ΔV=可知1mLC2H6、C2H2、C3H6完全燃烧后气体体积依次减小2.5mL、1.5mL、2.5mL,设乙烷、乙炔和丙烯的体积分别为a、b、c,则可列方程组a+b+c=32mL、2.5a+1.5b+2.5c=72mL,解得b=8mL,则φ(C2H2)=25%。

[答案]B

反馈练习4.常温下,将某气态烃与氧气在密闭容器中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室温,容器中的压强是反应前的一半,经NaOH溶液吸收后容器内为真空。该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A.CH4 B.C2H4

C.C3H6D.C3H8

题型5考查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例5](2012·海南卷)化合物A是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分子式为C5H8。A的一系列反应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

(2)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3)(2)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4)(1)和(3)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C为单溴代物,分子中有两个亚甲基,(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A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含聚集双烯结构单元的链状烃还有__________种,写出其中互为立体异构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解析](1)“化合物A是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分子式为C5H8”,故A为名称为2-甲基-1,3-丁二烯或异戊二烯。

是与B发生类似“”反应而生成的,故B为

(3)反应(1)为Br2参加的加成反应,则反应(2)为消去反应:

(4)、(5)反应(3)的条件是光照,“C为单溴代物,分子中有两个亚甲基”,故发生的是取代反应且取代的是环上—CH3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而不是—CH3上的氢原子(若是后者,会有3个亚甲基—CH2—),产物C的结构简式为。C的结构中有Br原子和酯基两种官能团,都能在“NaOH/H2O”的作用下水解,故方程式为

(6)含有碳碳三键的为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为,故还有6种。

[答案](1)2-甲基-1,3-丁二烯(或异戊二烯)

(4)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反馈练习5.已知可简写为。现有某化合物W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1)W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W中所有的碳原子____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W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__种。

(2)下列有关W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能发生氧化反应

b.与苯互为同系物

c.等质量的W与苯分别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量,前者大

(3)写出W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4)W属于____________(填编号)。

a.芳香烃b.环烃

c.不饱和烃d.炔烃

(5)W与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有机物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苯的同系物的通式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参考答案

1.D

提示:A项可能为而不一定是丙烯。

2.D

提示:烃基不饱和的油脂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项考虑1,2-加成和1,4-加成,应有4种加成产物。

3.B

提示:考虑2个Cl原子在分子中的同一个碳原子上和两个不同的碳原子上。

4.BD

提示:生成的CO2的体积是恰好完全反应的烃和O2的体积之和的一半,则即和C3H8符合题意。

5.(1)C8H8不可能2

(2)bc

(4)bc

(5)符合CnH2n-6(n≥6)

武学与导引术 篇5

一、与舞同源

武学的起源,拙著已有论述,其与中国古代的“武舞”有着较深的渊源。无独有偶,导引也与华夏之原始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有云:“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看来,华夏之武学与导引术,均源于原始的“文舞”和“武舞”。最早有“导引”文字记载的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帝曰:或有导引气行跷摩,炙熨刺燕,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古之彭祖是精通导引术的大家,《庄子》中说他善:“熊经鸟申法”。这应该是华佗“五禽戏”的前身,“武禽戏”是中国仿生武学的宗祖。

华佗的“五禽戏”后来推衍出了“五禽拳”。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五禽门”功夫。连少林派的“五拳”也深受“五禽戏”的影响。近代仿生武学更是超越了“五禽”的范畴,如中原的鹰爪拳,闽粤地区的鹤拳。1984年笔者见过一南方少年练鹤拳,不仅发劲和发声的底气很足,且飘飘然真似仙鹤起舞,煞是好看,与其说是拳法,还不如说是舞蹈。

中国古代的舞蹈皆具有导引健身之作用,山东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下腰的动作了。《淮南子》曰:“今鼓舞者,绕身若环。”张衡在《观舞赋》中写道:“搦纤腰兮互折。”而汉代的剑舞,一定比我们今天的各种剑术高明,我们可以从画像石上领略到那长剑凌空,衣袂飘飘的丰姿。

二、动作与经缭和内气

不过,传统的导引术与舞蹈还是有根本上的区别的,因为导引术的动作是与内气在经络中运行相结合的,这一点倒是与内家拳相一致。苌乃周云:“俗学不诸中气根源,惟务手舞足蹈。欲人元窍,必不能也。”“练形第五层功夫,乃形气合一,成功之法也。”

吕洞宾的“肘后飞金晶”载于《灵宝毕法》一书,其导引之法直人金丹大道:“但略昂头偃项(戴家原传“蹲毛猴”之式),放令颈下如火,方点头向前,低头曲项,退舌尖进后以抵上腭。上有清冷之水,昧若甘香,上彻项门,下通百脉。鼻中自闻一种真香,舌上亦有奇味,不漱而咽,下还黄庭,名曰“金液还丹。”

周潜川先生曾在其著作中介绍过多种动功导引,周先生得到过道家茅山派和佛门临济宗的真传,很多功夫都确有出处,除了峨嵋十二桩和六大专修功外,还有一套“纽丝拳”,我少年时也曾习过,称之为“缠丝拳”,应该与太极拳有点渊源。而太阳宗的火龙功中有一套火龙拳,修炼之前还需用特定的丹药涂在身体的经络之上,动作与内气的运转要循经络的走向,似乎过于复杂更不易普及。

导引与拳法密不可分,动静之间皆可体用,如“峨嵋十二桩”总诀中云:“静如秋月,动若飙风,彬彬克敌,分寸之中。轻若鸿毛,重如泰山,用中无形,体用一焉。”我少年时学过的那一套缠丝拳,以动作导引气脉运作的同时,双臂拧转如缠丝。“粑粘联勾搭,套托随绷挤”,“背锁源刁揉,擒拿化封闭”,断肘折肱,进点百穴。行功之时,骨节会发出声响,其导引功效可见一斑。

过去很多内家拳大师都会一种叫化门的功夫。就是贴墙下蹲,在周潜川的遗著中也有介绍,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导引术。

三、导引的功效及内家拳

相传彭祖以导引和吐纳等术自修而寿至八百多,很多修炼“五禽戏”的名家也多鹤发童颜,活过八九十岁者大有人在。武林中,南派的“做桶子”,即是以导引与吐纳相结合,功成者可斫木断石、周身不惧击打。北派除易筋经和洗髓经外,还有罗汉功、十三太保横练铁布衫等,均是内练混元气与导引相结合,有一个时期被称之为硬气功,如铁头功、铁臂功和铁砂掌等皆源于此。

这种功夫练至上乘自可用于技击,如李书文多次以掌力毙敌,据传他自幼练习罗汉排打。一般的功夫多用于表演,过去撂地卖艺者,头撞石碑、掌断砖头,也要以罗汉功和十三太保做基础,才能一半“腥”一半“尖”地混口饭吃,否则全是“腥”,就很难在江湖上混了。

内家拳历来讲究内外三合,内气的运行与动作导引相结合,练出的功夫可刚可柔,与横练的“硬气功”又有不同。如心意门的“搓把”和“猩猩出洞”等功法,历史上的大拳术家,像马三元、李政、戴文熊和戴魁等都有过一招毙敌的战绩,这与他们日积月累地修炼那些功法是密不可分的。“搓把”看似简单,修炼混元气的功效甚著,一起一落之间混元气运达四肢,身体的爆发力和抗击打能力与日俱增。现在很多河南派的心意拳家除眼睛外,能做到周身各处均不惧击打。

古诗审美目标及其导引 篇6

1、形象美与画面美

许多古诗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日月星辰, 风霜雪雨, 山水草木, 田野园林, 花鸟虫鱼……, 诗人往往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 或最具有意义的场景来言志抒情, 往往“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美丽绝伦。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紫烟”、“瀑布”、“银河”, 具有色彩美, “挂前川”、“飞流”、“直下”、“落九天”具有线条美, 两者构成了一幅雄伟壮美的庐山风景画。

2、情趣美与哲理美

许多古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哲理内容。“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启人以理;“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动人以趣;“斯是陋室, 唯吾德馨”, 洁人之魂, 坚人之志。再如:李白《赠汪伦》惜别之情;姜夔《扬州慢》黍离之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乡之情;杜牧《赤壁》怀古之情;王昌龄《出塞》报国之情;“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劝人惜时;“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歌唱旺盛的生命力……如此种种, 不胜枚举。

诗人的情感常常不限于一般的家庭伦理亲情, 很少带有功利色彩, 纯粹而无私。今人读古诗, 对于自我情感世界的培育与健康的人格成长大有裨益。

3、意象美与意境美

古诗不仅描绘了世间千千万万的美丽形象与色彩斑斓的绚丽画面, 更将形象浸染于情感趣味的江河, 闪耀着思想哲理的光辉, 创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意象与回味无穷的意境。

陆游的梅花不怕风雨摧残, 一任群芳嫉妒, 在孤独寂寞中开放, 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永保馨香, 寄托了自己不怕打击、不怕孤立、决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崇高情操。而毛泽东的梅花不惧悬崖百丈冰, 且俏而不争春。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豪情与宽阔胸襟。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那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 使人胸臆顿开, 明白了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 必须去攀登更高的境界。而在“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的背景下, 那独钓老翁是多么孤零、渺小, 又是多么脱俗、高傲啊!

欣赏意象, 品味意境, 不仅可以培养读者对自然审美的向往, 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而且可以开拓广阔的生命空间, 让人生充满趣味, 并培育独立的思维辨别能力和创新精神,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

4、简洁美与韵律美

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 寓意却深。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一个“生”字, 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 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挂”字化动为静, 绘出瀑布高悬的壮美形象, 也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想象与赞颂。“飞”、“落”、“直”、“疑”、“三千尺”、“银河”、“九天”, 突出了流速之急, 水势之猛, 源流之高, 气魄之大。最后的比喻新奇而又真切, 夸张而又自然, 使意境更为雄奇瑰丽。

诗原用于吟唱, 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 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 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 凡称诗, 即便不唱, 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 铿锵有声, 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 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古诗在语言上高度精炼, 在声调上富于变化, 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和韵律之美, 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 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审美导引

1、示范吟诵, 整体感知诗美。

教师首先要指导并示范吟诵, 如吟诵《墨梅》, 一二句叙梅长在何所花开何色, 读得要平。三四句是讲梅品, 声调要提高。一句之“树”, 二句之“淡墨”, 三句之“不要”、“好”, 四句之“只留”、“满”应重读。注意重音字和轻音字的搭配。“树”虽读重, 停顿却短。“痕”虽读轻, 停顿须长。反复吟诵几遍之后, 可要求学生试诵。反复的听, 反复的读, 使学生在诗歌韵律中去初步整体地感受诗美。

2、咬文嚼字, 提取诗歌信息。

教学古诗时, 应先讲清字句, 着眼于诗意, 然后再启发学生体会诗情, 才切实有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 自来被人称好。为什么?可换其他同义词让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只有“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了鲜明的视觉形象, 从而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描绘出了春风吹过的效果, 折射出了诗人思念江南的心情。此类例子很多, 举不胜举。

3、展开想象, 描绘诗歌意境。

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展开想象的翅膀, 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又一定有或可能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 丰富到诗句中去, 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劳动了一天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 在明月的陪伴下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我们仿佛看见诗人迈着轻松的步履, 哼着惬意的小调悠然归来。这是多么平淡的生活场景, 却又是多么本真纯粹的生命方式啊。

4、反复吟诵, 体会诗歌语言。

写作思路导引方法谈 篇7

一是纵向思路。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凡是按其自然发展顺序写的(按时间先后顺序写,或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写),一般叫纵向思路。以时间为序,如写《家乡的香稻》一文,可从春天写到秋天,介绍香稻从选种、育苗、插秧、管理到开花、传粉、抽穗结实、收割脱粒、存入米库的全过程。以空间为顺序,如写《我们的新教学大楼》,可按空间方位来介绍教学大楼的结构特色和建筑水平;如写游记,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亦可按空间顺序,或移步换景,或定点换景,描绘山水风光,写出所见所感,或者时空二者揉和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记录游览行踪。

二是横向思路。从几个方面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来突出一个中心思想的,叫做横向思路。在这种思路下,所写的几个方面,没有固定的先后次序,一般是并列的关系,从形式上看,好像彼此联系并不紧密,但合在一起,却能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种思想。如有位同学的习作《怪老师》,一下子就吸引人们急于去了解这个老师究竟怪在什么地方,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小作者在文中共叙写了四件事:一是“同他‘七三’开做一笔交易”,到后来才明白,是让学生自己出题,“学习不绕他的指挥棒转”;二是让“我们同历届在本校毕业的学生通信”,目的是什么,读下去才明白,是“在乎让我们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三是假期作业“一物一文”,最后才搞清楚是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四是新的怪事计划,结果怎样呢,班级接连在比赛中夺冠。读到这里,大家不也是和小作者一样赞叹老师“永远是个开拓型的老师”吗?这篇习作,用横向思维共写了四件事情,内容虽不相同,但事件的性质是相同的,都是共同表现老师的“开拓创新”意识。

三是分合思路。在记叙、描写中,有的先分述后总述,有的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归纳总结。一般把这种形式的思路称之为分合思路。如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文章抓住春天的特征,先粗笔勾勒了春天的轮廓画,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然后用细腻贴切的笔触,工笔描绘了“春草如茵”(春草图)、“春花竞放”(春花图)、“春风送暖”(春风图)、“春雨润物”(春雨图)、“春催人勤”(迎春图)等五幅春意盎然的优美图画,让我们置身其中,尽情领略那五彩缤纷的春的世界。文章最后连用三个比喻句,以赞美春天作结。全文围绕一个“春”字,以“盼春——绘春——赞春”为感情线索贯穿全文,这样的顺序跟作者的思路是一致的。

四是问题思路。指的是文章开头先提出问题,接着分析、说明、解决问题,最后总结,这种思路,叫问题思路。议论文、说明文常用这种思路。如议论文的总分式结构,由演绎思维导致,先总说中心论点,再对构成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一一分述;分总式结构,由归纳思维导致,先分述分论点,再总收为中心论点。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即为这种思路。

五是综合思路。指一篇文章不单用一种思路,而是几种思路综合运用。

写文章采用哪种思路,需根据作者掌握的素材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

教师需要重视文章思路的教学,在讲读课上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体会作者是用什么线索把零散的素材贯穿起来的,使学生真正领会作者构思本文的思想脉络。在作文课上,教师出题后,要进行必要的思路指导,帮助学生审题立意,选择角度,寻找突破口。

帮助学生在习作中打开思路,就是调动学生对生活的积累。指导学生去打开思路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在怎样指导上动脑筋。教师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提示,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他们互相启发,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素材就在身边,不但有内容可写,还能在众多的素材中有所选择。这样做,尤其对一些作文有畏惧情绪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导引式作文教学例谈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导引式,实例

一切从语言本质中来, “导引式”作文教学必须遵循文性和人性双重规则, 完成生活和作品的交融过程,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文情感的导引

任何原始喜好, 都是该领域最具有创造性的源泉, 学生的个人情趣, 直接影响着语言教学的实际效果, 因此,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兴趣, 让他们有写作的欲望, 从而去自觉地收集和掌握材料, 而这种索取材料的过程反过来更加丰富学生的写作热情, 从而更有利于他们的语言成长, 而这种热情的培养不只是单凭枯燥的说教能解决得好的, 它需要教师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能让学生有接近的意念, 有亲而敬的感受, 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语言和较强的文学爱好, 能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文字元素。实际上, 教师往往忘记了作为导引者的原始职能, 总习惯于从教师的角色出发, 逼迫学生摘抄和写作, 包括每日必写的日记和每周必写的周记, 而这些真正作用不大, 因为好多时候学生是不情愿的, 他们摘抄下来的文字自己都不记得, 包括日记也是仿劣品, 而这种局面的出现, 归根到底是一个字“逼”, 如果反过来, 把学生的被动性变为主动性, 效果完全就不一样了, 这个“变”的过程就是导引的过程。比喻说, 给学生足够多的舞台, 让他们当主编、当记者, 发表自己的文章, 让他们举办“个人朗诵会”, “记者招待会”, “名家介绍会”, “创作笔会”等, 允许他们有流派、有团体, 让他们演绎课本剧、生活小品剧, 就算是摘抄, 也该有他们欣赏团, 让他们发现风景, 美化风景, 而教师的原则不变:培养情感, 引导进步。

二.作文个性的导引

任何语言都带有地方和个人色彩, 都与阅读环境、个人经历和个体情感有关。换句话说, 任何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文章都有其优秀的一面, 都应该值得肯定。不过, 在当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激烈碰撞的特殊时期, 教师身处这些芜杂的个性化语言当中, 确实应该有所取舍, 但绝对不是否定和打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将学生引导到既有个性色彩又符合公众评价的标准上来呢?那就是原道索循。从影响学生的个性化语言的原点出发, 研究其形成规律, 有意识改变其形成环境, 如在班级开办“图书角”, 推荐学生阅读相应作品, 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优化他们的阅读行为。定期开展“名人轶事”交流会, 让学生获得别人才有的有益的人生体验。创办班级刊物, 定期发表优秀作品,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除此之外, 还有两点教师也不容忽视, 一是教师不是独裁式的评论家, 民主式评点作文方式对个体学生有益, 对群体学生同样有益;二是教师的样板作用永远是值得肯定的, 而且力量不可低估, 适时的下水文章对规范班级写作行为、引导学生审美情趣, 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作文评价的导引

不同的评价方式一定会产生不同的作文样式, 因此, 教师的评价机制是作文教学中的最重要一环, 在个体的作文中, 无论眉批还是尾批, 作用都是微乎其微, 因为人的思维并不是就事论事能解决得好的, 要想真正做到评价有效,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千篇一律的评价模式, 产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构想, 具体可分为“评价形式”和“评价构成”两部分。评价形式又可分为“群评”和“独评”, “比较评”和“优劣评”。“群评”是将班级当次作文进行分类, 由教师带动学生评价, “独评”是选取个体文章, 让学生带动教师评价。“比较评”是将不同风格的文章放在一起评, “优劣评”是选取“好、中、差”不同层级的文章进行竞评。“评价构成”是评价的具象化, 包括“标题、主题、结构、语言”, 而这些评价的终极效果与教师的个人喜好有关, 因此, 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次, 互相带动, 彼此提高的统一体。

锐角三角函数学习导引 篇9

一、深入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正切、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的比值,没有单位,其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其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2)在Rt△ABC中,∠C=90°,锐角三角函数值a/b、a/c和b/c都随锐角A的大小变化而变化,也都随锐角A的确定而唯一确定,因此它的大小仅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长短无关;

(3)正切tan A、正弦sin A和余弦cos 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tan A不是tan与A的积,离开了∠A,“tan”就没有意义了,只有合起来,tan A才表示∠A的正切,sin A、cos A也是如此;

(4)符号tan A表示∠A的正切,在符号tan A中,习惯省去角的符号“∠”,当用希腊字母α、β等表示角时,其正切中角的符号习惯上也省去,但当用三个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角时,角的符号“∠”不能省略,sin A、cos A也是如此,如tanα、sin∠ABC、cos∠1等.

2.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先画出图形,如图1,在Rt△ABC中,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表示出sin A,将sin A的值与BC的长代入即可求出AB的长.

【评注】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是解好本题的关键,做题时边读题边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数形结合、看图说话,可避免主观出错.

二、理解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都可以由计算器获取,但由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常见常用,所以应当记忆,这样便于我们运用它们进行计算、求值和解直角三角形.

另外,观察表格,我们还有收获.横着看: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tan30°∙tan60°=1=tan45°);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个规律是不是一般规律?对所有的锐角三角函数都成立吗?有兴趣的同学可借助于计算器验证一下自己的发现.竖着看:sin45°=cos45°;斜着看:sin30°=cos60°,sin60°=cos30°.学习数学,要善于观察、思考,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评注】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因此,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评注】解答本题不仅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还要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个规律.

三、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1.直角三角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图2,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的对边、∠B的对边和∠C的对边.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2.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

由此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只要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活,尤其在测量过程中用于计算距离、高度、长度和角度等.

例4(2016·江苏苏州)如图3,长4m的楼梯AB的倾斜角∠ABD为60°,为了改善楼梯的安全性能,准备重新建造楼梯,使其倾斜角∠ACD为45°,则调整后的楼梯AC的长为().

【分析】先在Rt△ABD中利用正弦的定义计算出AD,然后在Rt△ACD中利用正弦的定义计算AC即可.

【点评】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抓住已知条件,利用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进而解决问题.

例5(2016·四川巴中)一个公共房门前的台阶高出地面1.2米,台阶拆除后,换成供轮椅行走的斜坡,数据如图4所示,则下列关系或说法正确的是().

【分析】坡度反映了斜坡的陡峭程度(这个度的意义不是角度),它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又叫做坡比,是一个比值,一般用i表示,常写成i=h∶l的形式.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i与坡角α之间的关系为:i=tanα.

【解答】根据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值得斜坡AB的坡度是i=BC/AC=tan10°,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基本概念:坡度、坡角,理解坡度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本题属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认真审题,理解方向是解题的关键.如图6,过点A作AD⊥BC,垂足为D,设CD=x,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可得出AD,进而可得出BD,结合题意BC=CD+BD可列出方程,解出x的值后即可得出答案.

华佗导引功 篇10

1?郾练习者选坐或卧位,平心静息,两手掌相互搓揉,犹如洗手的动作,每一部位必须揉到,至两手发热;继之,以两手掌交替洗揉腕、臂,日行3次,每次不拘次数,以揉热发烫为宜。

2?郾两脚并立,全身放松,鼻均匀呼吸,两掌从下向内合成掌心向上抬至胸前;继十指相叉翻掌下按至丹田下,托吸按呼,缓缓而行,反复做49次。

3?郾两足相距约同肩宽,挺膝伸直,右手掌握住左腕,然后向前俯身,伸左臂,左掌下撑至左脚背。

继之,左掌扣指握拳上提至左肋守住,然后伸掌指握住右腕,右手伸指向右脚背按下,动作要领与左手相同,左右交替而行,共做49下。

4?郾左右掌十指交叉,随着吸气缓缓俯身向左侧撑推下按,直至双掌按地,膝挺直;然后,左右掌十指外划抱住踝关节,将脸附贴在两膝下前胫。略停数息后,继续叉指左推,使上体前俯成90°,而后上体右旋,双臂推至右侧方时下按,掌撑贴地面,松指外划抱住踝关节,附面贴住前胫,略停数息后立身。按此法反复做49次。

5?郾两脚并步而立,全身放松,两臂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耳目平视。左脚旁开一步,开距如自己三足宽,沉身下蹲成马步桩,两手抱拳提于腰际。接着,两手成掌上抬,交叉臂于胸前如十字手,右臂在内,左臂在外。

继之,配合鼻吸气,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撑开成八字,左臂缓缓向左推出至伸直,头随而左转,目视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拇指尖与食指尖相扣,虎口成一环形,恰如扣住弓弦一般,屈肘贴于右肩前。随吸气之势犹如拉弓一般,以意使力撑开两臂,至气吸满时闭息。

略停一会,配合呼气两手放松向胸前合拢成十字手。接着再做右拉弓势,动作要领与左势相同,唯方向相反。

左右反复各做9次后,还原成立正势。

6?郾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直立,两手握拳屈肘抱于两腰间,拳心均向上,拳面均向前。

头向左转,左脚向左上一步,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右拳成掌直臂向前插掌,掌心向上,掌尖向前,目视右掌方。然后身体右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掌经胸前向右横摆于右胸前,并向前撑将臂撑圆,掌心向前,掌尖向右,目视右掌方;动作不停,右手再以腕为轴,向外、向下、向里上旋腕,并用力屈指卷抓握拳,拳面斜向上,拳心斜向里,目视右拳方;最后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目视正前方。

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即练右势,与上述左势练法相同,唯方向相反。

7?郾两手下垂于体侧,然后吸气,起右掌从身前向左侧画弧,如托巨石般朝头顶上方举起,直至手臂伸直于右侧头顶上方;将气呼出,右掌下收。左掌照右掌的动作方法上举,如此反复行之49次。

8?郾身体直立,两掌叉指抱于后脑;然后吸气,上身向前下俯,直至前额贴于膝盖,并尽力向下,膝弯挺直不可弯曲;接着起身呼气,再吸气向左侧胫骨下俯身;继之起身呼气,再向右胫骨下俯身。前、左、右俯身轮流练习,共做49次。

9?郾盘腿而坐,双盘、单盘均可,两掌抱于腰际。配合鼻吸气,两掌至肩前成两掌心相对,指尖朝上;然后配合鼻呼气,两掌向左右排开,意想有如推开两座大山一般。至两臂伸直,继续吸气,转两掌成掌心相对并收至肩前。反复行此动作49次。

盘坐姿势不变,两臂展开,吸气向左转腰至极限,行左右排掌动作49次,呼气;吸气向右转腰至极限,行上述动作49次。

10?郾将盘坐的双腿向前伸直,两手翻掌贴于腰部命门部位。吸气同时,轻展左腿向左侧方,使两腿成直角;然后,呼气收腿还原。再吸气,右腿向右侧外展,方法要领与左腿同。如此反复做49次。

11?郾两腿直立,脚开距离约自己一脚的宽度;然后,吸气的同时上身下俯,膝部挺直,两掌按于左脚侧地面,头部向左后侧探,目视右后侧方,略停数秒后将气呼出。接着吸气,同时两掌向右侧移动,两膝仍需挺直,两掌按压于右脚侧地面后,头向右后侧探,目视左后侧方,略停数秒后,起立呼气。反复做49次。

12?郾两足并立,膝部伸直,两手直臂上举,指尖朝上。吸气的同时上体后仰,直至上身及手臂与地面平行时两手握拳,然后还原并呼气。如此反复做49次。

两足并立,膝部伸直,上身挺直,两手十指相叉,掌心向下,直臂上撑;然后两掌随吸气向左侧下俯,两掌以掌背贴左脚面,左脚在俯掌同时向左适度挪开一步,上体配合朝左拧腰。此为左势。然后还原练习右势,方法要领与左势相同。左右反复做49次。

汉代健身图谱《导引图》探源 篇11

一、“导引”一词的内涵与渊源

古代所谓的“导引”, 即“导气会”和“引体会柔”, 是人体的呼吸运动与躯体运动相互结合的一种综合性的医疗体育方法。远古时期, 中国的先民在丰收时节、群落聚会和家庭团圆时, 往往通过模仿动物的跳跃和飞翔姿势等各种舞蹈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 后期就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称之为“导引”的强身健体和祛病延年的独特医疗保健方法。关于“导引”这种现代人们称之为保健医疗体操的传统术语, 中国古代史籍中早有记载, 比如《一切经音义》中说:“凡人自摩自捏, 伸缩手足除劳去烦, 名为导引”;《老子》一书中就曾出现过“吹”、“呴”等有关导引呼吸方法的专门名词;《庄子刻意第十五》则明确提出, “吹呴呼吸, 吐故纳新, 熊经鸟申 (伸) , 为寿而已矣”, 对导引的训练方法和功能作用都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介绍;《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说:“昔陶唐之始, 阴多滞伏而湛积, 水道壅塞, 不行其原, 民气郁于而滞着, 筋骨瑟缩不达, 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说明导引这种强身健体方法早在尧舜时代就已经流行开来, 人们借助于导引这种舞蹈体操形式可以强筋骨、舒脉络, 用来治疗筋骨酸痛的病症了;《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章中专门指出, “中央者, 其地平以湿, 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治宜导引、按乔。故导引、按乔者亦从中央出也”, 说明当时地处中原地区的人民在遭受肌肉麻痹等病症时采用该种体育方法进行锻炼的情况;《灵枢病传篇》中写道, “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饮药之一者”, 足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将导引列为疾病医疗的一种专门治疗方法了;《汉书张良传》记载:“良从入关, 性多疾, 即导引不食谷”, 对导引可以有效治疗人身疾病提供了明确佐证;《淮南子精神训》中对导引术的方式作了专门的记载, 包括熊经、鸟伸、鬼浴、援 (猿) 蹬、鸦视和虎顾等六种不同名称, 充分表明我国汉朝时期的导引运动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准。

二、《导引图》包含的体育运动形式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导引图》不但年代悠长久远, 而且内容极其丰富, 它对中国古籍中关于导引与健身运动作了最好的图形注解, 对导引运动的基本模式、发展变化等提供了可贵的研究线索。由于导引具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重要功能, 因此其对当时人们遭受的疾病比如“烦”、“痛明”、“引聋”、“引温病”、“引膝痛”、“坐引八维”、“引颓 (疝) ”、“引痹痛”、“引项”、“满厥 (懑厥) ”、“灵 (热) 中”、“温病”、“覆 (腹) 中”等四肢运动器官病症、消化系统疾病、五官疾病以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等都有着良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充分展示了体育运动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功能。这些作用和功能我们也可以从《导引图》中包含的形式多样、丰富完备的体育运动形式当中分析和观察出来。

1.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导引图》中表现出的常见运动形式之一, 比如扩胸运动时的“吹嘘呼吸, 吐故纳新”或者“印淬”。呼吸运动强调“呼”与“吸”的相互作用, 以胸部的呼吸扩张、双手后举为基本动作, 目的在于加强对人的心肺功能的反复锻炼。呼吸运动借鉴的是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嘶喊与鸣叫的行动特点 (比如学着猿猴仰天长啸、学着雄鸟引吭高歌) , 这种发自于内心深处的呼吸运动, 可以有效地将人们内心当中存在的紧张之气适时加以舒缓, 使人的心灵得到暂时的停歇与休息, 最后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2. 肢体运动。

肢体运动也是《导引图》中表现出的常见运动形式之一, 比如上肢运动时的“龙登”, 冲拳运动时的“蚂 (占) ”, 体侧运动时的“螳螂”, 腹背运动时的“满政”, 跳跃运动时的“引颈”等。肢体运动强调四肢的伸展, “摇筋骨, 动肢节”, 类似动物“抬头、伸颈、折腰、直腿”, 以手臂、腿部力量的综合运用为基本动作, 目的在于加强对人肌肉力量的深度训练。肢体运动借鉴的是动物活动时张牙舞爪、上蹿下跳的动作特点, 这种以站立、蹲坐、跪拜、体转等形式开展的全身性筋骨活动, 以双手反转伸向背后, 扭腰、转身向右侧甩手, 双手向空中奋力甩袖, 作爬坡跳跃状等动作, 可以有效地将人的肌肉力量发挥出来, 使人不断地积蓄能量而超越和战胜自我, 体现出强劲刚健和壮丽雄浑之意。

3. 器械运动。

器械运动是《导引图》中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比如棍仗使用运动、折腰式转体运球等。器械运动强调人在运动过程中, 选取和运用身外各种可供选择的器具进行辅助身体训练, 目的在于加强人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的能力。器械运动借鉴的是动物活动时四肢灵活巧妙运用的动作特点, 采用以双手握杖由左上到右下, 利用器械翻身进行转体运动, 依靠双手握拳抵腰, 仰头虎视等推、拉、弹、跳等形式开展的辅助训练运动形式, 这种运动形式可以有效地将人的身体活动与辅助器械融为一体, 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比如“蹴鞠”就是采用“折身、转体、甩手, 作戏球状”的形式开展的一种健身运动, 是一种古人称之为“轻身健体”的导引法, 而且在后期发展中还带有军事训练的意味。凡此种种运动, 均牵动腰、背、四肢、筋骨等各个关节, 能够促进人的血液循环,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导引图》与《五禽戏》的关系

《导引图》是西汉时代庶民阶层比较喜闻乐见的群众健身运动, 其图中涵盖的44种健身方法, 对后期的《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健体方法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 《五禽戏》是由东汉时期华佗发明的。《五禽戏》中的鸟、猿、熊等也有类似的图形文字, 因此可以推知华佗的《五禽戏》与马王堆《导引图》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但是, 《导引图》与《五禽戏》并非完全是一回事, 它们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关系呢?马王堆《导引图》涉及的动物有鸟、鹤、鹞、猿、颤、龙、猴、熊等八式, 与五禽戏相似但缺鹿戏与虎戏, 其中模仿鸟类姿态、兽类姿态和其他动物姿态的分别有三种, 其中鸟类有“信 (鸟伸) 、鹯 (猛禽) 、鹤谭”;兽类有“熊痉”、“ (猿) 滹 (呼) ”、“木 (沐猴) (喧哗) 引炅”;其他动物有“堂狼” (螳螂) 、“龟恨”、“ (龙) 登”等。在这三种基本划分类型中, 又以鸟类为主, 兽类次之, 其他三种动物姿态各取其一, 可见古代模仿动物姿态的仿生功, 事实上并不仅限于华佗《五禽戏》中所谈到的五种禽兽。而且, 《导引图》较之《五禽戏》年代较为久远, 更加能够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在体育训练技能上的独特创新。当然, 无论是《导引图》还是《五禽戏》, 这种模仿动物禽兽姿态开展的体育运动训练方式, 已经成为当时那个时代广大劳动人民强身健体的基本途径, 也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在体育运动方面的集中体现, 值得人们认可和尊重。

参考文献

[1]吕利平.从《导引图》等文物看中华养生文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 .

[2]雷震.吐纳行气术与保健治疗功[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6) .

【文化导引】推荐阅读:

导引系统06-30

问题导引08-03

导引策略08-26

思维导引11-19

目标导引12-07

自主导引01-12

导引05-23

自主导引式06-19

传统导引术07-05

中医导引术08-31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初中政治下一篇:民本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