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引

2024-08-03

问题导引(精选11篇)

问题导引 篇1

问题导引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且在问题引导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使其能够更好的使用未来法律职业中所需要的技能。所以说, 在法学教学中, 教师为了给学生有效的引导,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观念上, 充分相信学生

当代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 只是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 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 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 而是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么样聪明的问题。在法学教育中, 不存在所谓的差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都有自己出色的一面。作为教师来说,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法学是一门以权力和义务为核心范畴的学科, 主体性与法学核心范畴密切相关,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大讲权利和义务、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人权及保障, 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引导学生自由发展, 无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思考、学生的主体性, 则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研究积极性的调动, 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塑造。

二、引导前, 做好设计工作

法学教学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视从生活中引导出问题, 注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联系,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如果教学内容离学生太远, 就要想办法对学习内容进行处理, 贴近学生的生活。如物权法中的物权取得时效概念较为抽象, 比较难以理解, 基于此, 笔者可以结合2009年2月在法国发生的拍卖中国圆明园兔首鼠首事件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在引导过程中, 一方面通过教学内容的来源与现实生活联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体验到法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在民法的教学过程中, 结合民法典起草和大家日常生活的问题进行引导讨论:人格权法的地位、民法典的人身权范围是否应包括隐私权、住宅权、环境权、信用权等、夫妻间的隐私权和知情权、人身权重是否规定性自主权和性骚扰权、婚内侵权、网络隐私权问题, 这些问题常常出现在学生们的生活之中, 但是学生们往往没有从法学角度进行思考与讨论。通过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使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已有经验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理解所学法律知识的重要意义。

三、引导时, 贵在方法妙用

教育是实践性的科学, 必须有规可循, 有章可依。教师要在法学教育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教学特点, 探索、创新适合于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 逐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 丰富的课堂教学方式是问题导引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在传统的法学教学教学中, 大多数情况下是单纯的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教学方式, 而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在问题导引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特别是要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拓展创设的教学课堂。在这其中, 因材施教的具体操作模式需要我们选择。

自主合作是问题导引教学可以选择的模式之一。在这一模式之下, 学生在教师的适度指引下, 通过查找、思考等方式进行学习, 在此基础上利用小组竞赛、小组辩论、小组调查等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成果共享,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也可以采用演讲比赛、专题报告等形式使学生能够积极运用已有的法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资料的准备和运用, 一方面使得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具体的运用, 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得学习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枯燥的传统课堂讲授, 而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是不无裨益的。在课堂中比较常用的便是模拟法庭形式。在模拟法庭中, 教师选择一个案例, 并且将学生按照原告方、被告方、审判方、庭审保障方进行分组, 让学生在组内自主选择角色, 分别担任法官、书记员、律师、证人、当事人、法警等等, 从模拟角色出发来运用法律知识和发挥相应的能力。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案例情节, 根据法律规定和法理来对案件事实认定、案件性质判断、争议焦点提炼、法理适用分析、法理阐述论证的综合性进行训练, 这种针对个案的模拟体验引导教学, 往往能够加深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发现和分析能力培养, 获得对专业知识直观认识, 并且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在法学教学中采用的问题导引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 其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任何教学方法的建立与运行都是与现实情况分不开的, 问题导引教学方法实践过程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 我们在借鉴这一高效教学模式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法学学科的特点, 在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大原则之下进行灵活地运用。

参考文献

[1]唐秋玲.<国际法>问题导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7.

[2]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8.

问题导引 篇2

二十世纪以来,飞速发展的生命科技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音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伦理问题,如器官移植、生殖技术、克隆技术、人体实验、人类基因组计划、脑死亡、安乐死等,这一系列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已远远超越了其本身所蕴含的固有价值,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社会伦理及法律观念,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伦理及法律问题。作为新世纪的医科大学生、研究生及医学研究工作者,有必要对此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以指导自己未来的实际工作,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讲生命科技的价值负载及其与伦理、法律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性?如:科学技术是“善”的、“恶”的还是“中性”的?生命科技的价值特性取决于人类的应用,还是取决于科技自身?

如何正确认识生命科技与伦理、法律之间的互动关系?制定伦理准则、法律规范是否就是为了限制科技的发展?等等。

第二讲器官移植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2003年深圳市颁布了我国第一个《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这一条例出台的伦理背景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该条例的伦理及法律意义?器官移植应遵循哪些伦理、法律准则?等等。

第三讲 人工生殖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代理母亲等辅助生殖技术,虽然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伦理、法律问题尚远未解决,为了规范人工生殖技术的实施,2001年8月卫生部颁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该办法颁布的伦理、法律背景是什么?在我国,对单身妇女可以进行人工生殖技术码?代理母亲合法吗?实施人工生殖技术需要遵循哪些伦理、法律原则?等等。

第四讲 基因工程及其伦理与法律问题

如何认识基因争夺战?基因应否申请专利?如何保护个人的基因隐私?如何评价基因的优劣、好坏?基因治疗存在哪些伦理、法律问题?等等。

第五讲 克隆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意味着什么?“人”能否克隆?克隆人是否为人?如何认识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人类应否克隆胚胎?克隆人是否应当成为科学的禁区?等等。

第六讲 脑死亡与安乐死伦理与法律问题

什么是死亡?死亡是一个医学概念还是一个文化范畴?脑死亡的伦理学分析;我国脑死亡立法的背景和现状;谁有宣布脑死亡的权利?安乐死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安乐死的司法实践及伦理争议,等等。第八讲 人体实验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形形色色的人体实验;在人体实验中如何做到有效的知情同意?实施治疗性实施应遵循哪些伦理要求?在人体实验中如何保护特殊人群的利益?等等。

第九章 行为控制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异常行为与道德责任;精神外科治疗中的社会伦理问题;药物控制中的社会伦理问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对不正常的生理行为进行人为控制?如何认识行为控制与个人的自主权利?等等。

第十章 医学何为?

当前的医学困境与传统医学目的的冲突;医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医学目的的确立对卫生政策有哪些影响?对于一个处于生命末期的患者,医生有否放弃治疗的权利?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放弃治疗?放弃治疗中存在哪些伦理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问题导引 篇3

关键词:问题导引;有效互动;内涵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79-1

教学模式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标识,它昭示着一线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领域课堂教学改革意识的增强,笔者开展了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有效互动的研究,发现“如何让课堂成为深度学习的主阵地”和“如何让学生建构个人情境化的知识体系”是课堂教学研究领域两个基本的问题,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有效互动为构建新的学习系统提供了框架思路和整合模式。

一、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有效互动的内涵

1.问题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体验性教学。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在体验过程中被转换创造的。在问题引导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让学生经过反复观察、实践、感受、探究,对认知、情感、行为和认识的内生体察和心灵感悟,最终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某些习惯、态度乃至心理品格的学习过程。这样的一种体验性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主动实践的机会,并能结合学生的体验不断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做中学”,通过问题的产生与解决,追求学习的有效迁移,实现知识的连续建构。

2.问题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多维互动式教学。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对知识和问题的共享、交流与碰撞,相互反复激发、评价、修正,逐渐形成新知识,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与深层理解。积极、多维的互动甚至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的解决能力。在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教学坚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相结合,坚持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和行为互动相融合,借助构成教学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积极的交互作用形成“学习集体”,并在“学习集体”的人际关系中产生认知活动的竞技状态。

3.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在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为主,可采用各种方法与途径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教师较少干预;活动氛围上,创设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难的民主和谐氛围,以利于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创造和分享;在活动时空上,不局限于在课堂内、学校内,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开发社会与生活等广泛的教育资源。

二、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教学的特征

1.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倾向,能够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处理自己的生活情境,因此教师的角色应有传统的决策者转变为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建议者和师生平等交流的引导者。教师就像建筑中的脚手架一样,在教学的开始阶段,结合科学现象与真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疑问状态,创设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提供必要的帮助,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师要逐渐减少指导成分,最后撤去支架,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上,要求教师做到:一是“老师少讲学生多问”,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讲抽象的学科知识,多让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二是“老师少谈学生多思”,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谈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多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老师少在位学生多选择”,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少站在自己或某单一立场上分析解决问题,多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去分析解决问题。

2.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建构主义教学论提出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是从学生的情绪体验开始的,以学生自己作出学习行动计划、反思自己的计划、完善自己的计划并取得积极行动为终结,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现在仍有很多教师对学情的了解是课前凭经验猜想,学生在哪些知识上会碰到困难,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应该怎样解决都是在课前预设的,上课时教师按照预设的方案教,不管预设的问题在课堂学习时是否发生,不管课前预设的方案能否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只是一味地完成教学进度,还有很多时候是从学生课后的作业中了解学情,然后再进行反反复复地课后补偿,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就会被抹杀。由此可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过程的设疑引思作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手段,在教师的层层设问下,学生被一个个感兴趣的问题所吸引并开始积极地联系实际作出分析说明。这样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先学”、“自学”、“互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传统教学中失落的主体精神重新找回。

问题导引 篇4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同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时, 问题情境的建立也能够有效地促进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教学效率的提升, 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高中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 生活中的许多日常现象都与化学知识有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为切入点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 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中《物质的分类》中胶体的性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现象构建问题情境, 如“生活中, 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 然后加热煮沸, 就熬成了汤, 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 就变成了豆腐, 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 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 有雾的夜晚, 为何显得更加明亮。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从而引入胶体性质的教学。

二、控制问题难度, 合理设置引导问题

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时, 引导性问题的设置是关键, 如何选取难度合适, 针对性较强的引导性问题是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许多教师在进行问题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经验, 所设置的引导性问题要么过难要么过易,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性问题并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 并没有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反而无形中为学生构建了一道障碍, 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非但没有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反而浪费了课堂时间, 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时, 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情况为依据,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去制定合适的引导性问题, 问题的难度既不能够过难也不能够过易, 最好要落在最近发展区。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硫酸、硝酸和盐酸》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设置引导性问题“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 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相似的性质, 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 通过引导性问题, 引入新课程的教学。

三、以问题为中心, 采取设疑解疑模式

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以问题为中心, 教师在进行问题引导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做到以问题为中心, 采取设疑解疑的教学模式, 通过问题的设置与解决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 可以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计相应的导引问题, 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采用并列式或者是递进式的问题串, 以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还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高中化学成绩的长久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中《氯水》这一章节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以问题为中心, 设置问题串如“新制氯水的成分是什么?氯水见光分解, 氯水中什么物质可以分解放出氧气?为什么?当氯水放在强光下长时间放置时, 氯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组成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氯水这一章节的知识学习。

四、设置总结问题, 巩固知识网络结构

许多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学习时都会认为高中化学知识点过于杂乱, 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点存在记不牢、记不住等现象。这些现象之所以会发生,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知识归纳总结环节, 总是按照教材顺序完成了教材中知识点的讲解后就结束了教学过程, 并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缺少有效地课后反馈环节。因此,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引教学模式时可以在每节课或者是每个章节的教学完成后设置一些总结性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引导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水平, 还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 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乙酸”的教学时, 教师在进行完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教学后, 可以设置归纳总结性问题“乙酸的化学结构是怎样的?乙酸含有何种官能团?乙酸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乙酸的具有酸性, 那么乙酸的酸性强弱如何?哪些反应和实验事实能够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乙酸、亚硫酸、碳酸的酸性的相对强弱如何?什么叫做酯化反应?”, 通过归纳总结问题巩固学生知识网络。

管弦导引舞之灵 篇5

《白鹿原》,一本50万字的小说,一部90分钟的舞剧。白嘉轩,原著头一个人物;田小娥,全剧第一号角色。这种颠覆性“置换”,正是舞剧《白鹿原》与同名秦腔、话剧的根本区别。全书第八章结尾第一次现身的“一个罕见的漂亮女人”,复活再生舞姿翩跹。两位作曲家,用音乐唤醒一颗挣扎在地狱里的不安份的魂灵,重又焕发出新鲜而美丽的生命华彩。

该剧结构为序幕、尾声间两幕六场。序幕尾声介绍只有八个字:芸芸众生苍茫大原,前后顺序颠倒,首尾咬合呼应。音乐爆发式的第一声,如惊雷乍破沉寂黑暗,直切“反叛抗争”的主题;在四度上行后,瞬间跌落七度二度下行,这种大跳音型,从关中秦腔典型音调可变可辨其血统基因,将观众一把扯上了《白鹿原》;来自弦乐和管乐两个阵营的紧张对峙,象征着两种势力的冲撞抗衡;一种令人悸动不安的预兆,在大筛锣余音回荡中蔓延;开头的主题还在变化重复,管乐大开大阖的宽广,仿佛白鹿原坚实厚重的土壤,弦乐优美抒情的明朗,恰似白鹿原生息繁衍的草根。序幕鲜明的音乐形象,为全剧的整体风格奠定了底色和基调。百余名群舞演员躬身屈膝拢袖抄手的肢体语言,使关中百姓的生存状态与行为习惯活灵活现于舞台;一抹红兜肚,一方红盖头,在一片混沌中如火焰般地跳跃,生发出一种撞击心灵的神奇力量。

第一幕开始在“举人家”。弦乐群低音区持续长音给人阴森沉郁之感,小提琴和声性旋律夹杂着木鱼单调呆滞的敲打,几分憧憬,几分无奈,寥寥数笔交待了女主角小妾生涯的苦闷与挣扎;小娥和黑娃出逃私奔回原上,出现了一段非常抒情的旋律,很民族也很新颖,温柔含蓄清秀甜美,间或还有几分天真宁静;又是大筛锣,令人不安的情绪挥之不去……果然,一段巴松主奏,形容白鹿两姓共奉祠堂的庄重威严;温暖而舒朗的“情感主题”穿插其间,有效地软化与美化了掩藏在宗法族规下坚硬冷峻的面孔表情;安上弱音器的铜管主奏,增加了一种纷繁杂乱的紧张感——黑娃和这个“来路不明”的女人被拒绝入祠堂拜祖;第二场虚实相间,开头集中展示田小娥甘为人妻恪守妇道的一面,黑娃闲坐炕头,小娥拎着笨重的木桶趔趄上场。跪坐在土炕和面、揉面、扞面、抻面等生活化动作相当写实,同时也富于艺术化的美感;日常生活平实琐碎,梦中世界亦真亦幻。钟琴单音与弦乐颤音恰到好处地营造了一段虚无的浪漫,“少妇求子”舞乐契合,造型独特,同第二幕“观戏”“泥屐”“雨伞”等集体舞段异曲同工,无不神气活现乡土风韵;第一幕第三场,族长率众“祭天求雨”、黑娃聚伙砸毁祠堂,音乐益发色彩浓重,情感饱和,一种非理性、非常规的近乎癫狂的情绪膨胀,听觉贯穿视觉的形象,强化了原始本能的生命体征,散射出相当震撼的魅力。

第二幕开始,黑娃被逐白鹿原,田小娥生命支撑轰然坍塌,孤苦伶仃落寞无助。天生拙于叙事的舞剧,在这里显得力所不及。窑洞一场戏像个普通强奸案;戏台一场戏也有些“语焉不详”。只有熟读原著,才知个中玄机。如果缺失必要的交待,那就难以自圆其说。如果做些必要的技术处理,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发展脉络更趋于清晰合理。舞剧以田小娥的情感与命运为主线,有意识模糊其“秀才女儿举人妾”的特殊身份,女主角人性中的扭曲邪恶被干净彻底删除,其人性真美善得以超强度放大,舞台形象脱胎换骨实现艺术化提升。但无论如何,“复仇”命题不应忽略,剪掉田小娥“根深蒂固的自卑自贱”,淡化其刚烈果敢的个性特征,只留下其温柔纯情的单一色调,这个角色难免沦为白鹿原上的“白毛女”。

“窑洞苟合”一场戏,音乐表达准确。低音区持续用了很多不谐和和弦,独出心裁意味深长;这本身就是一个丑恶肮脏的交易,小娥为救黑娃半推半就,鹿子霖乘人之危有恃无恐。绝美的抒情旋律与粗暴的强力团块纠结,诡异与无奈兼容;“戏台色诱”最振聋发聩的是一段秦腔,作曲家在“戏中戏”处理上独具匠心,舍弃了原著提及的《走南阳》,虽然刘秀和村姑调情狎昵更契合田小娥勾搭白孝文的情景,但,一段荡气回肠的《周仁回府》如神来之笔,形成了光明磊落与阴暗猥琐的反差间离;小娥与孝文情爱双人舞,无论是四五度跳进音型,还是纯净澄澈的抒情章节,无不充溢着欢悦与幸福,那种咬牙切齿惊心动魄;琵琶Solo和小提琴、大提琴对答,突出了这段爱情的个性表达。还有一段无词人声美仑美奂,“啊……”高潮叠涌回复平静安宁;原著中白孝文在白鹿原那场大饥馑中“跌入双重渴望双重痛苦的深渊”,决绝离开小娥家“无数次使他享受过人生终极欢愉的火炕”,舞剧改为孝文发现鹿子霖遗落在小娥家的烟袋而愤然出走。再度陷入孤独困境的田小娥,走向她悲剧人生的终点。冤魂不散,破蛹化蝶,音乐虚幻朦胧飘忽摇曳;尾声折返“苍茫大原芸芸众生”,优美妙曼与雄浑厚重,穿插交织更替叠置。铜管和鼓乐制造出磅礴气势;单一旋律单件乐器,重复再现,将一种深深的孤独与忧伤层层传递出来。最后,百余群舞演员如雕像般静止定格,只见一身素缟形单影只的小娥幽灵般在其间穿游……

《烃》复习导引 篇6

烃是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常见的烃的来源、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是有机化学模块中基础而重要的内容,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重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分析高考考情、归纳知识规律、讲解典型考题三方面来引导同学们复习烃的知识。

【高考考情分析】

新课程高考对烃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设置必考题与选考题的新课标卷(宁夏、陕西、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区使用)、山东卷、福建卷、海南卷中,必考内容———必修2模块所介绍的烃的知识(甲烷、乙烯、苯、石油和煤等)在必考题中考查,选修5模块所介绍的烃的知识(烃的命名、烯烃的立体异构、炔烃、二烯烃、核磁共振氢谱等)在选考题中考查;另一种是没有分必考和选考或选考模块不包括有机化学的北京、天津、广东、浙江、安徽、江苏和上海卷,必修2和选修5的内容混合编题。(2)试题取材:不管是必考题还是选考题,选择题还是实验(计算)题,试题取材点多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及其代表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包括多种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判断,分子的立体构型,烃的性质、相互转化、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物质的制备、检验和分离等实验内容,烃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的确定及与燃烧相关的化学计算等。(3)试题难度:单独考查烃的多为选择题中的某(几)个选项或填空题中的某一问,题目比较简单,将烃的知识放在以烃的衍生物为主体、以物质的转化和合成为情景的框图型推断题中予以考查的试题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4)命题趋向:有机推断题的信息取之不尽,物质的转化框图变化无穷,新的有机物不断被合成,因此高考对有机化学的考查总是灵活多变,常考常新。但教材描述的核心而基础的知识仍是命题的基点,在教材知识与题给信息的融合中考查理解、迁移、推断、书写等能力是高考一直不变的命题意图。【知识规律总结】

一、常见烃的组成和结构

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通过4个价电子与其他原子(包括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单键、双键、三键等)。此外,氢原子和卤素原子总是形成1个键:—H、—X,氧原子总是形成2个键,—O—或=O,氮原子一般形成3个键(单键、双键、三键)。

特别提示:(1)应根据碳四价原则来正确书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或确定结构简式、键线式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数,不符合碳四价的式子都是错误的。

(2)烃CxHy和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中的氢原子数y一定是偶数,其最大值是(2x+2)。CxHyXm和CxHyNm中m是奇数则y是奇数,m是偶数则y是偶数。

(3)1个烷烃CnH2n+2分子中含有(n-1)个C—C键,(2n+2)个C—H键,共(3n+1)个共价键(这一点常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相联系)。

2.常见烃的结构特点

特别提示: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苯分子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不存在碳碳双键),可以通过二氯甲烷(CH2Cl2)和邻二氯苯只有一种结构来分别加以证明,不能由一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只有一种和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只有一种来说明。

3.确定烃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的常用方法

(1)由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或对空气、氢气的相对密度确定烃的相对分子质量:Mr=22.4ρ标,Mr=29 D空气或Mr=2 D氢气。

(2)由质谱图确定烃的相对分子质量,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几种类型(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及其数目比。

(3)由燃烧方程式及耗氧量、产物质量、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差等数据确定烃的分子式。

(4)由相对分子质量,依据商余法确定烃的分子式:由=a…b可确定烃(或烃基)的分子式(化学式)为CaHb(即商为碳原子数,余数为氢原子数,因为12a+b=Mr)。如果余数太小,可用减碳加氢法(减1个C原子增加12个H原子)进行变换。

特别提示:(1)当实验式(最简式)中碳原子已达到饱和时,最简式就是分子式,如C3H8、C5H12On等。(2)某些特殊的最简式只对应唯一的分子式,如CH3→C2H6。

4.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的技巧

依据CH4的正四面体构型和HCHO的平面构型、的直线构型,将复杂的有机物分子拆分成几个部分,结合单键可以旋转而双键、三键不能旋转的知识,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可能或一定在同一平面或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数。

特别提示:只要分子中有形成4个单键的碳原子,则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如(2,3-二甲基-2-丁烯)中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而(环己烷)中的6个碳原子不共平面。

二、烃的同分异构体

1.常见烷烃和烷基的同分异构体

特别提示:(1)由烷烃的异构体可推知烷基的异构体:如在烷烃中标号的碳原子上去氢,可得出烷基的种数和结构简式。

(2)记忆丙基有2种、丁基有4种、戊基有8种可快速推知相关的卤代烃、醇、醛、酯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和结构,如分子式为C5H10O,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有8种(因为-C5H11有8种,所以C5H11-OH有8种。2012年课标卷第10题),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的可能结构有4种(因为-C4H9有4种,所以C6H5-C4H9有4种。2012年海南卷第5题)。

2.烯烃的同分异构体

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包括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和顺反异构等。如分子式为C4H8的烃有(存在顺反异构体)、环丁烷、甲基环丙烷等5种(或6种)同分异构体。

特别提示:炔烃与二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烯烃中双键碳原子上连接2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如CH2=),则不存在顺反异构。

3.等效氢法判断烃的一氯代物数目

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同一个碳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分子中处于空间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分子中有几类等效氢,其一氯代物就有几种,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就呈现几个吸收峰。例如,己烷的5种同分异构体正己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2-二甲基丁烷、2,3-二甲基丁烷的一氯代物分别有3、5、4、3、2种;烃对二甲苯、均三甲苯的核磁共振氢谱均出现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依次为3∶1、3∶2、3∶1(2011、2012年海南卷考点)。

特别提示:(1)10个碳原子以内的烷烃中,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有4种:CH4、CH3CH3、C(CH3)4(2,2-二甲基丙烷)、(CH3)3C-C(CH3)3(2,2,3,3-四甲基丁烷)。

(2)若烃CxHy的m(m<y)元取代物有几种同分异构体,则其(y-m)元取代物也就有几种(可用换元法理解)。

(3)苯环上有2个相同的基团位于邻、间、对位,则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有2、3、1种;苯环上有2个不同的基团位于邻、间、对位,则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有4、4、2种;苯环上连接-X、-Y、-Z等3个不同基团,其位置关系有10种(可将-X、-Y分别置于邻、间、对位,再插入-Z,4+4+2=10)。

三、烃的性质

1.主要物理性质

烃均不溶于水,比水轻。n≤4的烃及新戊烷常温下呈气态。

烃的同系物中,沸点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密度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特别提示:可以用水或溴水鉴别苯、乙醇(醛、酸)、四氯化碳等,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液态烃和水。

2.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

特别提示:(1)烯烃也可以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如;烯烃的加聚反应均发生在上,双键碳上所连接的基团在高聚物中都应变成支链,如

(2)苯的同系物不使溴水褪色(只萃取Br2),与溴反应时不同条件下取代不同位置上的氢原子:

(3)所有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反应均为氧化反应,MnO4-被还原为Mn2+。

3.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石油的炼制主要包括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等;煤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煤的干馏、气化、液化等。

特别提示:(1)石油和煤是烃的主要来源,工业上通过石油裂解获取乙烯,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2)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各种馏分仍为混合物,煤的干馏、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四、烃的燃烧规律

(1)物质的量相同的烃CxHy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取决于(x+),生成CO2的量取决于x,生成H2O的量取决于y。

(2)质量相同的烃CxHy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取决于越大,耗氧量越大。生成CO2的量取决于ω(C),生成H2O的量取决于ω(H)。

(3)实验式相同的烃,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所消耗的O2的量、生成的CO2和H2O的量都相等。

(4)烃完全燃烧,生成的水为液态时,气体体积一定缩小:;若生成的水为气态,则气体体积可能不变(y=4)或减小(y<4,只有y=2即C2H2一种可能)或增大(y>4)。

(5)烃的含碳量越高,燃烧现象越明显,表现为火焰越明亮,黑烟越浓。

特别提示:(1)烃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变化只与氢原子数有关而与碳原子数无关。由ΔV可计算y。

(2)碳元素质量分数最低、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烃是CH4。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中ω(C)逐渐增大而炔烃、苯的同系物中ω(C)逐渐减小。

【典型考题讲练】

题型1考查烃的组成和结构

[例1](2012·课标卷)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的应为()

A.C7H16 B.C7H14O2

C.C8H18D.C8H18O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组成和分析推理能力。分析表中的排列规律可知,每4个分子式为一组,碳原子数相同,按CnH2n→Cn H2n+2→CnH2n+2O→CnH2nO的顺序排列,所以第26项为第7组的第2项,即碳原子数为8的烷烃C8H18。

[答案]C

反馈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结构能表示为的有机物一定是丙烯(2011-上海)

B.甲苯和氟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2011-海南卷改编)

C.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2012-福建)

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2012-浙江)

题型2考查烃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例2](2011·课标卷)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1)(2)B.(3)(4)

C.(1)(3)D.(2)(4)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类型的判断。(1)是加成反应,(2)是消去反应,(3)和(4)是取代反应。

[答案]B

反馈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012-山东)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2012-山东)

C.一分子β—月桂烯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3种(2011-上海)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2011-山东)

题型3考查烃的同分异构体

[例3](2012·湖北竞赛)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烃完全燃烧所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及其分子结构中含有4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分别是()

A.6∶7;2 B.6∶7;3

C.7∶8;3 D.7∶8;4

[解析]先由商余法确定烃的分子式:100÷12=7…16,分子式为C7H16,燃烧生成的n(CO2)∶n(H2O)为7∶8。除碳链两端的甲基外,另外2个—CH3可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或不同的碳原子上,有4种可能。

[答案]D

反馈练习3.分子式为C3H4Cl2的链状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顺反异构)()

A.4种B.5种C.6种D.7种

题型4考查烃的燃烧的计算

[例4](2011·四川高考)25°C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A.12.5%B.25%

C.50%D.75%

[解析]常温下,烃完全燃烧后气体体积均会减小。依据ΔV=可知1mLC2H6、C2H2、C3H6完全燃烧后气体体积依次减小2.5mL、1.5mL、2.5mL,设乙烷、乙炔和丙烯的体积分别为a、b、c,则可列方程组a+b+c=32mL、2.5a+1.5b+2.5c=72mL,解得b=8mL,则φ(C2H2)=25%。

[答案]B

反馈练习4.常温下,将某气态烃与氧气在密闭容器中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室温,容器中的压强是反应前的一半,经NaOH溶液吸收后容器内为真空。该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A.CH4 B.C2H4

C.C3H6D.C3H8

题型5考查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例5](2012·海南卷)化合物A是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分子式为C5H8。A的一系列反应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

(2)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3)(2)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4)(1)和(3)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C为单溴代物,分子中有两个亚甲基,(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A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含聚集双烯结构单元的链状烃还有__________种,写出其中互为立体异构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解析](1)“化合物A是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分子式为C5H8”,故A为名称为2-甲基-1,3-丁二烯或异戊二烯。

是与B发生类似“”反应而生成的,故B为

(3)反应(1)为Br2参加的加成反应,则反应(2)为消去反应:

(4)、(5)反应(3)的条件是光照,“C为单溴代物,分子中有两个亚甲基”,故发生的是取代反应且取代的是环上—CH3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而不是—CH3上的氢原子(若是后者,会有3个亚甲基—CH2—),产物C的结构简式为。C的结构中有Br原子和酯基两种官能团,都能在“NaOH/H2O”的作用下水解,故方程式为

(6)含有碳碳三键的为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为,故还有6种。

[答案](1)2-甲基-1,3-丁二烯(或异戊二烯)

(4)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反馈练习5.已知可简写为。现有某化合物W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1)W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W中所有的碳原子____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W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__种。

(2)下列有关W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能发生氧化反应

b.与苯互为同系物

c.等质量的W与苯分别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量,前者大

(3)写出W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4)W属于____________(填编号)。

a.芳香烃b.环烃

c.不饱和烃d.炔烃

(5)W与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有机物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苯的同系物的通式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参考答案

1.D

提示:A项可能为而不一定是丙烯。

2.D

提示:烃基不饱和的油脂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项考虑1,2-加成和1,4-加成,应有4种加成产物。

3.B

提示:考虑2个Cl原子在分子中的同一个碳原子上和两个不同的碳原子上。

4.BD

提示:生成的CO2的体积是恰好完全反应的烃和O2的体积之和的一半,则即和C3H8符合题意。

5.(1)C8H8不可能2

(2)bc

(4)bc

(5)符合CnH2n-6(n≥6)

声音导引系统(2) 篇7

本系统是一个利用单片机技术实现的智能声音导引系统。系统包括两个部分:移动声源系统和声源坐标采集系统。

移动声源系统由声音发生器、行进部分、无线收发模块及单片机控制部分组成。声音发生器利用压电片发出5k Hz声音;行进部分由带码盘的直流电机及含NEC芯片的驱动电路组成;无线收发模块采用n RF24L01;单片机使用AVR系列。

声源坐标采集系统由3个声音采集器、无线收发模块和单片机控制器组成。声音采集器使用了驻极话筒及带通滤波电路;无线收发模块采用n RF24L01;单片机使用AVR系列。

本系统利用了低廉器件制作成一套高指标声控导引系统, 优良的带通滤波有效抑制了干扰。坐标计算中充分考虑了环境对声速的影响及系统误差, 并能比较简便的进行误差修正, 利用电机的码盘进行声源移动的辅助控制, 提高了控制精度和缩短到达目标时间。到站汇报采用语了音提示方式, 液晶屏显示声源坐标, 增强了人机的友好性, 声波发射自制了锥形声波散射器, 廉价并富有创意的制作了优质单点声源。整个系统采用了最佳性价比方案, 达到并超过性能指标, 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二、方案论证

本设计是由移动声源系统和声源坐标采集系统组成声音导引系统。其中移动声源系统包括单片机控制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音频发射模块、无线收发模块、码盘反馈模块及电源;声源坐标采集系统包括单片机控制器模块、音频接收模块、无线收发模块、电源、液晶显示及键盘。现就主要的模块方案论证如下:

1. 控制器模块

智能控制和驱动声源小车由组委会提供的电机控制ASSP芯片 (型号MMC-1) 来实现可移动声源的运动。

基于对S51系列及AVR系列单片机的性能指标分析, 再考虑我们使用熟练程度, 我们采用AVR单片机作为控制部分智能控制器件。

2. 音频收发模块

方案一:采用由高音喇叭和超声波接收探头构成音频收发电路的核心元器件。高音喇叭放音时, 低频声波含量多, 增加检波难度, 体积大且成本高。而超声波接收探头检测音频的灵敏度低, 且价格也高。

方案二:采用压电片产生特定的音频频率与驻极话筒 (微型麦克风) 组成音频收发模块。小车机械结构图如图1所示。由555芯片接成多谐振荡器电路, 输出较高频率的矩形波信号, 此信号经驱动放大电路后驱动压电片发出特定频率的音频信号。接收器由驻极话筒进行接收, 再由带通滤波电路滤除不需要的音频信号, 并进行整形后输入单片机进行运算和处理。本方案具有整个模块的性价比高, 检波容易, 功耗低的特点。

综合上述分析, 我们采用方案二。

3. 无线收发模块

方案一:采用由分立元件超外差接收电路和无线发射器组成无线收发模块。此模块的不足之处是电路复杂, 成本高, 传输速率低, 可靠性差等。此外, 还易受外界杂散信号的干扰和电路自身的不稳定而产生噪声。

方案二:采用廉价的Nordic公司NRF24L01芯片构成无线收发模块。n RF24L01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等功能模块。这些特性使得由n RF24L0l构建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具有成本低, 速率高, 传输可靠等优点。

基于上述分析, 采用方案二。

4. 驱动模块

方案一:采用分立元件三极管组成的H桥PWM调速电路, 用于实现对直流电动机速度和方向的控制。由于采用分立元件组成电机逻辑驱动, 故易造成驱动电路稳定性差的问题, 且价格贵。

方案二:采用双桥电机驱动芯片L298实现对带光电编码盘的直流电机进行控制。L298是一款高集成度、双桥结构的直流/步进电机驱动器, 而且一片L298可以同时驱动两个电机。L298电机驱动电路优点是使用元件少, 可靠性高, 控制简单, 费用低。

基于上述分析, 采用方案二。

5. 显示模块

方案一:采用传统七段LED数码管显示。优点是发光亮强, 但功耗大, 电路复杂。

方案二:采用LCD液晶屏显示。液晶显示屏具低耗电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而且外部电路简单, 价格低等。

根据以上的分析, 我们采用方案二。

总体模块框图如图2所示。

三、单元电路设计

1. 控制电路设计

本设计的控制器电路包括可移动声源小车部分和接收器部分。其中, 可移动声源小车由NEC电子电机控制ASSP芯片MMC-1和单片机ATMEGA16为核心, 而接收器则以单片机MEGA16为控制器。单片机实时接收从无线收发电路、音频收发电路和检测光电片编码盘输入的信号, 并对信号进行处理运算, 以MMC-1控制驱动电机、单片机音频收发和声光显示等, 完成各项任务要求。声源小车部分所用单片机外接的码盘检测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为信号输入, 显示电路和无线发射电路为信号输出。

2. 音频收发电路设计

音频发射电路是由555芯片产生5k Hz的矩形波脉冲信号, 并驱动进入压电片, 由电压信号转换为机械信号, 发射出频率为5k Hz音频信号。如图3所示。

音频接受器 (驻极话筒) 接到发射器产生的音频信号后, 经由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带通滤波器, 有效处理噪声干扰和滤除低频信号, 再经电压比较后得到+5V的矩形波脉冲信号, 输入单片机进行计算分析和处理。如图4所示。

3.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运用电机驱动芯片LM298作为电机驱动, 并以MMC-1产生PWM驱动形式控制两个直流电机的正反转。电机驱动电路主要实现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车体的前后和左右方向的选择。

4. 无线收发电路的设计

采用4GHz单片高速2Mbps无线收发芯片n Rf24L01作为无线收发电路的核心。同一个电路实现两种接收和发射模式, 通过软件编程设置电路收发工作模式。

5. 声源坐标位置计算

声源坐标位置 (场地) 示意图, 如图5所示。

测量距离时, 移动声源系统开始发出固定频率声波, 声源坐标采集系统采集到固定频率声波后, 计算声波运行时间t。设声速为v, 则声源与接收器之间距离S为:S=v*t;因常温声波速度为338~350m/s, 且各声塔存在不同的系统延迟时间, 故需对声速进行测量, 并测量各声塔的系统延迟时间。

(1) 声速的测量与计算

将声源分次放置在D点和W点, 测量发出发声命令至A声塔接收到声波信号的时间TD和TW, 设A声塔的系统误差时间为△t, 则有:

计算得:

(2) A、B、C声塔的系统延时时间测量与计算

将声源分次放置在W点。测量发出发声命令至A声塔、B声塔、C声塔接到声波信号的时间分别为TWA、TWB、TWC, 设A声塔、B声塔、C声塔的系统误差时间分别为△ta、△tb、△tc。则有:

(3) 移动声源至A声塔、B声塔、C声塔距离的测量

设移动声源至A声塔、B声塔、C声塔距离分别为AS、BS、CS, 则通过下列公式可计算出AS、BS、CS, 即:

四、软件设计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如图6所示。小车运行时, 声音接收塔实时检测小车的方位和无线传输数据给小车, 使小车有效行使达到指定目标。

五、指标测试

1. 带通滤波电路的测试

为了计算小车的坐标, 需要知道音频信号到达音频接收电路的准确时间。由于真实环境中存在许多杂波干扰, 所以需要滤波器对音频信号进行过滤。此设计中声源发出的音频信号频率为5k Hz。采用由高通和低通滤波器组成带通滤波器电路实施。由测试数据可知, 带通滤波器的的通频带大约为4~7k Hz, 波形失真较少, 可以有效去除杂波干扰, 电路符合要求。

2. 系统的标定

将声源分次放置在D点和W点。测量发出发声命令至A、B、C声塔接到声波信号的时间, 计算3个声塔的系统误差时间和声速, 进行系统的标定。

3. 声源移动测试

声源移动到OX线的测试, 见表1;声源由OX线移动到W点的测试, 见表2。

写作思路导引方法谈 篇8

一是纵向思路。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凡是按其自然发展顺序写的(按时间先后顺序写,或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写),一般叫纵向思路。以时间为序,如写《家乡的香稻》一文,可从春天写到秋天,介绍香稻从选种、育苗、插秧、管理到开花、传粉、抽穗结实、收割脱粒、存入米库的全过程。以空间为顺序,如写《我们的新教学大楼》,可按空间方位来介绍教学大楼的结构特色和建筑水平;如写游记,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亦可按空间顺序,或移步换景,或定点换景,描绘山水风光,写出所见所感,或者时空二者揉和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记录游览行踪。

二是横向思路。从几个方面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来突出一个中心思想的,叫做横向思路。在这种思路下,所写的几个方面,没有固定的先后次序,一般是并列的关系,从形式上看,好像彼此联系并不紧密,但合在一起,却能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种思想。如有位同学的习作《怪老师》,一下子就吸引人们急于去了解这个老师究竟怪在什么地方,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小作者在文中共叙写了四件事:一是“同他‘七三’开做一笔交易”,到后来才明白,是让学生自己出题,“学习不绕他的指挥棒转”;二是让“我们同历届在本校毕业的学生通信”,目的是什么,读下去才明白,是“在乎让我们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三是假期作业“一物一文”,最后才搞清楚是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四是新的怪事计划,结果怎样呢,班级接连在比赛中夺冠。读到这里,大家不也是和小作者一样赞叹老师“永远是个开拓型的老师”吗?这篇习作,用横向思维共写了四件事情,内容虽不相同,但事件的性质是相同的,都是共同表现老师的“开拓创新”意识。

三是分合思路。在记叙、描写中,有的先分述后总述,有的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归纳总结。一般把这种形式的思路称之为分合思路。如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文章抓住春天的特征,先粗笔勾勒了春天的轮廓画,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然后用细腻贴切的笔触,工笔描绘了“春草如茵”(春草图)、“春花竞放”(春花图)、“春风送暖”(春风图)、“春雨润物”(春雨图)、“春催人勤”(迎春图)等五幅春意盎然的优美图画,让我们置身其中,尽情领略那五彩缤纷的春的世界。文章最后连用三个比喻句,以赞美春天作结。全文围绕一个“春”字,以“盼春——绘春——赞春”为感情线索贯穿全文,这样的顺序跟作者的思路是一致的。

四是问题思路。指的是文章开头先提出问题,接着分析、说明、解决问题,最后总结,这种思路,叫问题思路。议论文、说明文常用这种思路。如议论文的总分式结构,由演绎思维导致,先总说中心论点,再对构成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一一分述;分总式结构,由归纳思维导致,先分述分论点,再总收为中心论点。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即为这种思路。

五是综合思路。指一篇文章不单用一种思路,而是几种思路综合运用。

写文章采用哪种思路,需根据作者掌握的素材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

教师需要重视文章思路的教学,在讲读课上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体会作者是用什么线索把零散的素材贯穿起来的,使学生真正领会作者构思本文的思想脉络。在作文课上,教师出题后,要进行必要的思路指导,帮助学生审题立意,选择角度,寻找突破口。

帮助学生在习作中打开思路,就是调动学生对生活的积累。指导学生去打开思路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在怎样指导上动脑筋。教师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提示,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他们互相启发,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素材就在身边,不但有内容可写,还能在众多的素材中有所选择。这样做,尤其对一些作文有畏惧情绪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超越自我”写作导引与示例 篇9

阅读下面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超越自我的事儿, 每个人都经历过, 思考过。

请以“超越自我”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可以叙写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见闻, 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 (1)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 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 (3) 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写作时, 先要审题。“超越自我”是指自我在某一方面达到临界点, 看似再也不能有所发展, 有所突破, 准备急流勇退。这时, 自我反思或者受到来自别人的启发, 豁然开朗。于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己突破原有局限, 又取得了新的成就, 开辟了人生新天地。

【素材展示】

汶川赈灾中, 好多人怀着祖国亲人一定能救我的坚定信念, 突破生理极限, 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部分同学写自己参加运动会时的内心体验。跑到最后, 本想放弃, 是同学的鼓励让自己克服极限, 跑到终点。

有些同学写自己第一次参加某项活动怯场, 想打退堂鼓, 最后信心恢复, 战胜了自己, 赢得了比赛。

曾有位外籍音乐大师劝廖昌永放弃歌剧演唱, 认为他不是唱歌剧的料。但廖昌永就是不信邪, 凭借自己的勤奋, 最终走向了世界舞台, 夺得多项世界大赛桂冠, 尤其是受到了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的热烈赞美。

【初稿展示】

茧的束缚, 蝶的突破

刘潞

当春末夏初的第一缕阳光照到一截枯树枝上后, 不久从那残破的棕黄色的茧中飞出了一个美丽的精灵, 飞过那截树枝, 飞入花丛望不见……

我从理想中醒来, 回顾现实中的自己。躺在床上, 两眼死死地盯住那层已经被我望穿了的天花板。听着窗外不绝于耳的鸟鸣声, 我知道这一刻的它们是最快乐的。倘若人也像鸟儿一样无忧无虑的, 那该多好啊!

我已记不清我已走过了多少个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孤寂。但这一次, 似乎就注定我走不过去, 我没法超越自己, 像蝶儿那样, 轻松地从茧中爬出, 飞入那心中的花园, 或许我也只不过是园中的石子, 长不高了。何况这份稿件, 我已经改过无数次, 就是不合主编的味口一样。

我的眼皮慢慢地变沉, 变沉……

等我睁开眼睛, 我发现眼前一片漆黑, 我大声地叫喊着。当我要拍打的时候, 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双脚被牢牢地固定着。天哪, 我竟然变成了一只被束缚着的蝴蝶!在几番挣扎无果的情况下, 我放弃了挣扎。没错, 就在这茧中睡一辈子好了, 反正没有什么力量能破坏这茧。我是很安全的, 我美滋滋地想着。

但是, 我分明觉着这茧中的我呼吸越来越困难, 双手双脚也越来越无力。我在这茧中痛苦的抽搐着, 扭动着。这时, 脑中一个声音响起: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是!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于是, 我用尽全身力气, 奋力向后冲。一下, 两下, 三下, 终于在第四下, 我冲开了一条缝, 我闻到了丁香花的香气, 休息一下, 我艰难地向外探出身体, 茧划得我的翅膀生疼, 但是, 我没有停下。终于, 我抓住了树枝, 在微风中舒开自己的翅膀。我徜徉在花海中, 感恩地看了看茧……一阵冷汗后, 我睁开了眼睛, 爬起来走到书桌上, 写下了令我最满意的一句话:

庄周梦中飞舞着的蝶儿, 是精神的解放;我梦中的蝶, 是精神的突破, 如果有选择的余地, 我仍不后悔自己的化茧成蝶, 因为我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点评:这是初稿, 里面有几处标点错误, 个别地方“的”“地”不分, 尤其是有几处语病 (如文中划线处) 。但只要稍作修改, 不失为一篇范文。

【升格演练】

茧的束缚, 蝶的突破

刘潞

当春末夏初的第一缕阳光照到一截枯树枝上后, 不久从那残破的棕黄色的茧中飞出了一个美丽的精灵, 飞过那截树枝, 飞入花丛望不见……

我从理想中醒来, 回顾现实中的自己。躺在床上, 两眼死死盯住那层已经被我望穿了的天花板。听着窗外不绝于耳的鸟鸣声, 我知道这一刻的它们是最快乐的。倘若人也像鸟儿一样无忧无虑的, 那该多好啊!

我已记不清我已走过了多少个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孤寂。但这一次, 似乎就注定我走不过去, 我没法超越自己像蝶儿那样, 轻松地从茧中爬出, 飞入那心中的花园。或许我也只不过是园中的石子, 长不高了。何况这份稿件, 我已经改过无数次, 就是不合主编的胃口。

我的眼皮慢慢地变沉, 变沉……

等我睁开眼睛, 发现眼前一片漆黑, 我大声地叫喊着。当我要拍打的时候, 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双脚被牢牢地固定着。天哪, 我竟然变成了一只被束缚着的蝴蝶!在几番挣扎无果的情况下, 我放弃了挣扎。没错, 就在这茧中睡一辈子好了, 反正没有什么力量能破坏这茧。我是很安全的, 我美滋滋地想着。

但是, 我分明觉着茧中的我呼吸越来越困难, 双手、双脚也越来越无力。我在茧中痛苦地抽搐着, 扭动着。这时, 脑中一个声音响起: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是!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于是, 我用尽全身力气, 奋力向后冲。一下, 两下, 三下, 终于在第四下, 我冲开了一条缝, 我闻到了丁香花的香气。休息一下, 我艰难地向外探出身体, 茧划得我的翅膀生疼, 但是, 我没有停下。终于, 我抓住了树枝, 在微风中舒展开自己的翅膀。我徜徉在花海中, 感恩地看了看茧……一阵冷汗后, 我睁开了眼睛, 爬起来走到书桌旁, 写下了令我最满意的一句话:

庄周梦中飞舞着的蝶儿, 是精神的解放;我梦中的蝶儿, 是精神的突破。如果有选择的余地, 我仍不后悔自己的破茧成蝶, 因为我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点评:修改后, 初稿中的不足已克服。文章开头, 用理想境界反衬现实的失意, 用鸟鸣、鸟儿反衬自己糟糕的心情;主题部分借梦境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 由绝望到挣扎, 由挣扎到振作, 至成功;最后点题升华。语言优美, 描写细腻。

【佳作示例】

当我赤足狂奔时

赵婷婷

人生就是一场比赛, 从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起, 上帝就打响了起跑的发令枪。于是在父母亲慈爱的目光中, 我们被医生的那双冰冷的手小心翼翼地捧到了起跑线上。我们哇哇啼哭着, 不顾一切地狂奔于人生的旅途。开始只是跟着队伍奔跑, 甚至可以闭上眼睛, 只要追随就可以。终于, 在无数的岔道口上, 我们离开集体, 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小道。

于是, 我们在自己的小道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有时遇见小小的山坡不敢爬, 有时听见奇异的声响不敢去寻觅, 有时心动于道旁的树林却不敢去一探究竟。只因为是一个人在奔跑, 小道便是神秘的, 不容我仔细地、大胆地尝试着寻找秘密花园里的玫瑰。

小道常与他人的道路相交, 偶尔便碰到了恰巧奔跑到此地的人。闲聊之后, 他竟告诉我:爬上小山坡会更接近天空, 能看见更灿烂的星星;寻觅那奇异的声音会找到那飞舞的蓝精灵, 它会送给你一颗美丽的许愿石;树林里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湖泊, 里面有五光十色的鱼群。我心里涌起一份淡淡的悲凉, 这些景物也曾出现在我的小道上, 只是因为担忧, 我却没有亲自欣赏过。淡淡的悲凉慢慢化作莫名的苦涩, 嫉妒的缘由只是在于面对相同的境遇, 作为一个未把握住的人深深地痛恨那个把握住了的人。

我又独自上路寻觅我的天下, 只是要真正地热爱我的道路, 勇敢而自信地去尝试我未曾经历过的。努力地奔跑在道路上, 我看见一丝幽幽的光从身边的黑树林里闪过, 我鼓励自己去揭开这个秘密。我小心翼翼地踏进那潮湿而黑暗的土地, 紧紧地抓住那湿滑的树皮。心在快速地跳动, 口中却在一遍遍地念叨:没关系, 没关系。终于我到达了那闪光的地方, 发现了那颗可爱的宝石。黑树林的雾气慢慢退去, 我赶在这晨雾之珠随清晨同去之前, 捉住了它。我开心不已。

拍一拍裤脚上的泥点, 我说:“赤足狂奔, 超越自己。”

点评:本文把抽象人生形象化为人生之路, 又把人生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形具象化为沿途的风景。上路伊始, 小心翼翼, 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人的提醒让我失意、忧伤, 明白自己错过了一些美丽景致;最后决定勇于尝试, 改变自己:形象地展示了“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

超越一厘米

王真

在精彩纷呈的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 有多项世界纪录被刷新。其中, 最令我难忘的是俄罗斯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第24次改写世界记录的那一刻。

那天夜色已浓, 鸟巢田径体育场中当天的比赛已全部结束。但人们都没退场, 因为还有一个人在续写着新的辉煌, 她就是本届奥运会女子撑杆跳的冠军得主伊辛巴耶娃。偌大的体育场使她显得那样孤单, 但这孤单中有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坚定。她高举起双手, 在空中按一定节奏做着拍手的动作, 示意全场观众也像她那样做, 马上全场便响起了整齐的拍手声。在这些充满激励与期待的掌声中, 伊辛巴耶娃握紧了手中的长杆, 开始冲击新的高度。

第一次试跳, 失败。第二次试跳, 失败。

前两次的失败让所有观众都捏了一把汗, 只剩最后一次机会了, 她能成功吗?在这一片吵嚷、猜测声中, 伊辛巴耶娃请求了暂停。她若有所思地走到场地边, 把自己蒙在一床被子里, 坐了好久。观众席上的嘈杂声更重了, 人们都在猜测被子里的伊辛巴耶娃究竟在做什么。

天已经很晚了, 看台上的人群似乎有点不耐烦了, 声音越来越大。终于, 伊辛巴耶娃从被子里走出来了。她再此要求掌声, 人们给予她更有力热烈的鼓舞。最后一次握紧长杆, 助跑, 起跳……10万人的体育场突然静了下来。当伊辛巴耶娃的身体完美地越过那杆横杆时, 全场沸腾了。长时间的努力与期待没有白费, 所有人都如愿以偿。伊辛巴耶娃超越了自己, 我们也见证了新的辉煌。

这是伊辛巴耶娃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 她每次都把记录提高仅一厘米。在这看似不及一个指头肚长的高度背后, 有多少艰辛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的是, 仅这一厘米就实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超越。而正是这些不断的点滴般的积累使她成为了前无古人、此后长时间内亦难有来者的撑杆跳女皇。

让我们也像伊辛巴耶娃那样不断超越前一个自己吧。也许过程是艰难的, 成果是微小的, 但谁又能否认这微小造就了自己新的高峰呢?努力攀登吧, 即使一小步, 也有新高度。

沟通、导引与守望 篇10

[关键词] 藏文媒体 白话报 和平解放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3-0122-03

Communicate, Lead and Guard:the Role of the Early Morden Tibetan Media for Promotion of National Unity

Shen Zhiyang Hu Yinghua Yang Chua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Lawrance Hu communications Limited., Xiamen, 361005)(Tongji University Press, Shanghai, 200092)

[Abstract] This paper unveils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important modern Tibetan medias (The Tibet vernacular newspaper, Tibetan vernacular newspaper and the Central People’s Broadcasting Station Tibetan radio) in several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s before the liberation of Tibet. Thus 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media for the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unity, in order for readers to have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of so-called “Tibet issue” via complex history.

[Key words] Tibetan media Vernacular newspaper Liberation

自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以来,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一直行使主权,在管理西藏政策上有继承也有改进。如元代设置释教总制院(公元1288年改称宣政院);明代设立乌思藏指挥使司及僧官制度;清代设置理藩院,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并任命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噶厦(西藏地方政府)行政;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初设蒙藏事务局以管理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而后的南京国民政府又于1929年改立蒙藏委员会。

随着雪域高原与内地各种往来增多,历代中央政府也开始致力于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如在藏地设印书局、开办学堂、推广汉话等,以期通过非政治、军事的力量来实现藏区的稳定、发展。这其中,作为近现代文明进步重要标志的报刊、广播等大众文化的重要传媒手段不仅为雪域高原吹进了近现代文明之风,更是在20世纪上半阙的历史风云变幻中为维护汉藏团结与祖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西藏白话报》开启民智

西藏历史上第一份报纸《西藏白话报》创办于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1903年11月,英国发动第二次侵略西藏的战争。1904年9月7日,英军强迫噶厦签署有损中国主权的《拉萨条约》。随后,清政府根据时任驻藏大臣有泰的奏报,下令革除13世达赖的名号。由于噶厦群龙无首,拉萨僧俗群众又不满有泰管理,拉萨政局陷入混乱。鉴于此,1906年,清政府在与英国签署《续订中英藏印条约》后,特派钦差大臣张荫棠前往西藏查办事件。张荫棠抵达拉萨后不仅将有泰及颟顸误国的多个汉、藏官员革职查办,又从西藏的官制、办事机构、经济建设、 教育文化、贸易等方面进行革新 。

驻藏一年后(1907年),张荫棠离职回京,留下石印机器一付。以此为基础,新任驻藏大臣联豫随即仿照《四川旬报》及各省官报创办了《西藏白话报》,每旬出刊,每月三本,藏银一元,每期三百份不等。由于联豫认为民智开导于唇舌不如启发以俗话,加上当时拉萨精通汉文的藏人并不多,该报便以通俗藏语为体,按僧俗官员花名册派销。随后,联豫又派人前往印度的加尔各答购置更为先进的印刷机器和铝铸藏文字母,并在上书光绪皇帝的奏折《开设白话报及汉文藏文传习所片》里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办报初衷及开办汉藏文传习所的重要性。

从现藏于西藏博物馆的该报7页残存来看,该报与我国内地早期的报纸一样为书册式,封面为汉藏两种文字的报名及印发日期,封底为汉藏两种文字的出版说明,5页内容则全为藏文。《西藏白话报》以摘抄翻译清朝中央政府、川藏与其他各省的公牍官报为主,内容大致有上议、奏议、藏事、各省农工商要、路况军政及科学常识等,如江孜开办警察学校、广东铁路局审查粤汉铁路经费预算……因为该报以“爱国、尚武、开通民智”为办报宗旨,所以除上述内容外还辅以时政论文、中外新闻。如该刊针对当时英国对西藏、锡金等地区和国家的侵略进行了揭露和批评,用事实向读者传达民族和国家正面临着的危机与危险,并号召藏人与尼泊尔、不丹等国人民一起抗击外敌。

作为我国第一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西藏白话报》是雪域高原与当时内地“白话报”办报风潮的一次遥相呼应,它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古老西藏的现代化启蒙,促进了西藏民众对内地政治、政策的了解,缓和了当时拉萨政局的紧张,为清末新政在西藏的推行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在客观上发展了西藏的出版印刷事业。遗憾的是这份报纸并没能存世很久,随着1911年清王朝统治的结束,它也随着驻藏大臣联豫的离藏而停刊。

nlc202309031540

2 《藏文白话报》宣扬共和

就在《西藏白话报》停刊后的第二年,一份在西藏及其他藏区影响巨大的报刊《藏文白话报》在北京问世。与之前的《西藏白话报》相同,《藏文白话报》也诞生于特殊的政治背景下——辛亥革命爆发后,驻藏川军发生哗变与内讧。在英国的参与下,噶厦于1912年宣布“驱汉”,即将驻藏川军及一切驻藏满汉官员驱逐出西藏。针对当时蒙藏动乱时局,孙中山在当年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明确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1]。同年10月28日,时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下令恢复13世达赖喇嘛此前被清政府革除的名号。与此同时,西藏地方政府也开始派驻京代表和驻京堪布[2]到京任职,弥合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1913年1月,蒙藏事务局的机关报《藏文白话报》正式创刊(石印,藏汉文合璧,每月出版一册)。从现存实物看,这份报纸装订成册,大于32开又小于16开,彩色封面正上方印有两面交叉的五色旗,刊名、刊期、刊号自右往左分成三行横排,与其说是一份报纸,不如说是一份杂志。

自创刊起,《藏文白话报》便以宣扬五族共和、维护祖国统一、提倡民族平等、共建中华为其办刊宗旨,这一点在其创刊词里即有显现:“蒙、回、藏,不能脱离中华民国另成为蒙、回、藏,中华民国不能离开蒙、回、藏另自成为中华民国,况蒙、回、藏享权利与汉、满平等……”[3]。与之主旨相符,该报设有图画、法令、论说、文牍、杂录、答问、小说、专件、要闻、广告等多个栏目。其中法令、文牍、专件等多刊登民国政府及蒙藏事务局关于藏事的法令政策、往来公文等。例如,民国政府恢复13世达赖喇嘛名号、蒙藏地区参议员的选举办法、蒙藏王公礼服规格及种类等级等。答问主要就国内政治局势设问作答,比如中华的地域概念、共和体制与君主专制体制的不同等。杂录主要刊登知识性的介绍文章,如《国家版图略说》等。论说则就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及西藏历史、社会风俗等进行介绍、答疑、评论。例如,第一期《论说》栏目就曾评述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现在民国,是五大民族合成,好比同胞弟兄五人,齐心合意,振起家业,并无上下之分、尔我之利。一家子的事情,自应一家子的出力。若听了外人的指使,自己里头先扰乱起来,这岂不是自讨苦吃吗?”[4]这篇寓意深刻的文章历数自唐朝以来的汉藏友好事例,紧扣“分裂与反分裂”这个根本主题,即便是在今天也有很好的历史借鉴意义。

虽然以当代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藏文白话报》的政治性要远强于新闻性,但这样的传播恰恰是舆论导向正确的体现。作为增进内地与西藏相互了解的桥梁与纽带,该刊不仅在西藏僧俗群众反对分裂、国家认同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治藏政策方面也为政府提供了智力支持。如《说商业关系以告蒙藏及内地之人民》《蒙藏社会亟须改良说》《论蒙回藏宜速遣子弟来内地读书》等论说文,就针对西藏经济文化发展滞后于内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刊为了促进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往来,还特意发布启事,宣布免费给内地商人翻译藏文广告且西藏商人免费刊登广告。正因为如此,时任该报总纂徐敬熙称“发刊以来,边陲各界大受欢迎。刊发请益之文电络绎不绝于道,益坚边氓内乡之心……其文字收功,远轶于武力”[5]。

3 “藏语广播”无线攻略

国共战争后期,英美等国又起分裂中国之心。1949年7月8日,在印度驻拉萨代表处代表黎吉生的精心策划下,西藏噶厦政府通过印度噶伦堡电台,通知国民党政府及其驻西藏办事处离藏内返。与之同时,英国和美国的无线广播电台开始在国际舆论上造势。美国合众社电讯称“西藏利用国民党的行将崩溃,完全可能脱离中国政府”[6]。英国通讯社专稿则不顾历史事实,说“英国从来未承认西藏是中国一部分并受中国管辖的说法”[7]。与此同时,噶厦还利用1945年美国政府向西藏提供的3部无线电台建立起西藏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站——拉萨电台,开始昼夜用藏、英、汉三种语言向外界播音,并宣称“西藏自古迄今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8],以图煽动西藏僧俗群众对抗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针对西藏地方政府的反动言论以及他们陈兵昌都、妄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的事实,中共中央决定加强广播宣传工作。为此,毛泽东同志特意指示当时的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负责审查藏文广播并规定该项广播内容及方针。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鉴于当时解放军正进军西藏且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和平谈判也正进行的特殊形势,中央台从实际出发,确定藏语广播的主要对象是西藏地方的上层人士。其广播任务是:宣传讲解中央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报道已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情况;揭露英美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阴谋;号召西藏地方上层人士断绝与帝国主义的一切联系。

1950年5月9日,经过筹备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藏语节目。首次播出的内容,是藏族著名大格西[9]喜饶嘉措大师向14世达赖喇嘛和藏族同胞的讲话。针对拉萨电台的“独立”言论以及噶厦政府游说国际、扯虎皮做大旗的行为,喜饶嘉措大师呼吁藏族同胞慎勿听信英美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的挑拨离间。正是通过这样的宣传,中央人民政府的声音传播到世界屋脊上,在西藏上层人士中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解放军昌都战役的胜利,以及西藏僧俗群众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广播对中央人民政府民族、宗教政策的了解,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的计划有了根本保障。最终,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1951年5月23日于北京签订了著名的《十七条协议》,从此翻开了西藏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注 释

[1] 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M].边政要书,民国二十二年版:57

[2]驻京堪布:雍和宫等京城喇嘛庙住持。

[3][4]张羽新.藏族文化在北京[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237

[5]周德仓.《藏文白话报》在藏的发现及新闻史学价值[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3)

[6][7]秦文玉,昊夫.西藏和平解放前奏曲[J].青年文摘(红版),1991(11)

[8]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643

[9]大格西: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学位获得者。

(收稿日期:2015-12-03)

锐角三角函数学习导引 篇11

一、深入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正切、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的比值,没有单位,其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其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2)在Rt△ABC中,∠C=90°,锐角三角函数值a/b、a/c和b/c都随锐角A的大小变化而变化,也都随锐角A的确定而唯一确定,因此它的大小仅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长短无关;

(3)正切tan A、正弦sin A和余弦cos 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tan A不是tan与A的积,离开了∠A,“tan”就没有意义了,只有合起来,tan A才表示∠A的正切,sin A、cos A也是如此;

(4)符号tan A表示∠A的正切,在符号tan A中,习惯省去角的符号“∠”,当用希腊字母α、β等表示角时,其正切中角的符号习惯上也省去,但当用三个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角时,角的符号“∠”不能省略,sin A、cos A也是如此,如tanα、sin∠ABC、cos∠1等.

2.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先画出图形,如图1,在Rt△ABC中,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表示出sin A,将sin A的值与BC的长代入即可求出AB的长.

【评注】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是解好本题的关键,做题时边读题边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数形结合、看图说话,可避免主观出错.

二、理解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都可以由计算器获取,但由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常见常用,所以应当记忆,这样便于我们运用它们进行计算、求值和解直角三角形.

另外,观察表格,我们还有收获.横着看: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tan30°∙tan60°=1=tan45°);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个规律是不是一般规律?对所有的锐角三角函数都成立吗?有兴趣的同学可借助于计算器验证一下自己的发现.竖着看:sin45°=cos45°;斜着看:sin30°=cos60°,sin60°=cos30°.学习数学,要善于观察、思考,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评注】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因此,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评注】解答本题不仅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还要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个规律.

三、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1.直角三角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图2,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的对边、∠B的对边和∠C的对边.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2.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

由此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只要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活,尤其在测量过程中用于计算距离、高度、长度和角度等.

例4(2016·江苏苏州)如图3,长4m的楼梯AB的倾斜角∠ABD为60°,为了改善楼梯的安全性能,准备重新建造楼梯,使其倾斜角∠ACD为45°,则调整后的楼梯AC的长为().

【分析】先在Rt△ABD中利用正弦的定义计算出AD,然后在Rt△ACD中利用正弦的定义计算AC即可.

【点评】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抓住已知条件,利用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进而解决问题.

例5(2016·四川巴中)一个公共房门前的台阶高出地面1.2米,台阶拆除后,换成供轮椅行走的斜坡,数据如图4所示,则下列关系或说法正确的是().

【分析】坡度反映了斜坡的陡峭程度(这个度的意义不是角度),它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又叫做坡比,是一个比值,一般用i表示,常写成i=h∶l的形式.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i与坡角α之间的关系为:i=tanα.

【解答】根据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值得斜坡AB的坡度是i=BC/AC=tan10°,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基本概念:坡度、坡角,理解坡度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本题属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认真审题,理解方向是解题的关键.如图6,过点A作AD⊥BC,垂足为D,设CD=x,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可得出AD,进而可得出BD,结合题意BC=CD+BD可列出方程,解出x的值后即可得出答案.

上一篇:女子排球下一篇:医学生物化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