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节目制作

2024-10-14

数字化节目制作(共12篇)

数字化节目制作 篇1

现代的广播节目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制作广播节目和播出广播节目时都开始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 促进现代广播电台的快速发展。实现广播节目制作和播出节目数字化提高了广播节目的质量, 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广播制作方式和播出方式, 对广播电台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 结合实践体会, 笔者主要对广播电台音频系统的不足进行分析, 就如何完善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给予相关的策略。

1 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改变过去传统的节目制作程序, 使程序变得非常简单。主要表现在相关的文艺节目, 以前在录制相关的文艺节目时, 编辑和主持人的任务量非常的繁重, 需要一遍一遍的重复工作, 但是实现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后, 编辑和主持人不再和以前一样, 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2) 能够防止节目音频信号失真。过去传统的广播节目和播出, 容易导致制作的音频信号失真, 广播节目的质量非常不好, 但是实现广播节目制作与播放数字化之后, 相比较传统的广播制作和播放方法, 音频信号明显提高, 大大的保证了节目的质量;3) 可以丰富广播节目的内容。实现广播节目制作和广播的数字化, 可以事先将准备好的相关广播材料存放到电脑上, 这样在进行播放时就可以直接点击所需要的音频, 丰富了广播节目的内容;4) 可以保证节目播出的质量。将录制的音频节目存放在计算机中, 不仅可以长时间的对节目内容进行保存, 并且长时间存放也不容易出现损坏, 由于都是使用电脑对录制的广播节目进行保存, 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方便的进行修改。

2 音频工作系统的不足

从实践来看, 音频工作系统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节目声音不柔和, 这容易导致制作的数字声音听起来特别僵硬, 没有给观众留下一种亲切感, 严重影响了产生的音频的质量。其次, 是音频工作系统中软件设计的不完善。比如音频工作系统中软件对录入和播出节目的设定的电平不相同, 使工作变得复杂;又如, 录音软件设计的功能还不全, 录音软件是专门进行录音的软件, 录音软件在处理音轨时, 都是将多个音轨整合成一条音轨, 不能够单纯的把每个音轨独立的进行保存, 如果以后想在重新编辑修改声音, 由于多条音轨都合成了一条音轨, 不能够单独的对每一条音轨进行编辑, 不利于对声音的修改。第三, 音频效果、保存格式还不完善。实现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虽然能够提高音频的质量, 但是在产生的音频效果上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录制的广播节目往往需要增加一些如混响、延时等效果, 但是相关的处理软件没有添加这些效果的功能, 导致制作的广播节目没有吸引力, 不利于广播节目的发展。

3 完善音频工作系统的相关策略

要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数字音频工作系统, 应坚持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安全性等原则。结合实践体会, 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相应的完善对策。

3.1 采用高精度度的数模转换器

在音频工作系统中采用高精度的数模转换器。采用高精度的数模转换器在进行广播节目的录制和播放过程中能够提高取样的精度, 减少量化和取样过程中存在的噪声, 进而能够将声音信号的失真度降到最低。例如可以采用ADI公司提供的音频数模转换器ADAU1962, 这是一款全新的高性能的数模转换器, 适用于低辐射的环境, 具有降低电磁辐射的功能, 并且ADAU1962数模转换器的转换精度高, 在进行取样和量化的过程中能够将音频信号的失真降到最低, 从而提高广播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质量。

3.2 完善音频软件相关功能

完善音频软件的相关功能对全面实现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求设计的音频软件能够设置广播节目的录入和播出的电平相同, 减少主持人的工作量, 提高播出节目的质量水平。电脑安装相应的存储器, 在进行软件操作时, 如果出现停电、死机的情况, 就可以把原先录制好的节目保存下来, 既可以节约成本, 又可以减少工作量。设计的音频软件应该能够将每个音轨单独的进行保存, 而不是整合成一条音轨, 这样可以方便相关的操作人员对声音进行修改, 使广播节目的质量更加完好。政府相关的科技部门要增加对完善音频软件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对音频软件的研究力度,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加大对音频软件的研究。相关的广播部门要及时了解音频软件的最新动态, 及时掌握先进的软件技术, 购买比较先进的音频软件, 逐渐完善音频软件的相关功能。

3.3 完善音频效果和保存格式

在进行相关软件的设计时, 要添加声音效果处理功能, 主要的效果有混响、延时以及降低噪声等, 通过添加这些效果可以使制作的广播节目更加吸引人, 同时音频软件增加这些声音处理效果, 可以省去用其他专业软件处理的步骤, 可以减少广播节目制作的工作量。同时还要提高保存文件格式的兼容度, 使制作的音频能够方便转化格式, 播放变得更加方便[6]。

4 结论

广播节目制作与播放实现数字化,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广播节目制作和播放有着非常多的优点。因此, 我们要多借鉴国际上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 加大对相关软件的研究力度, 逐渐完善现代广播的音频工作系统。

参考文献

[1]顾卫东, 崔永鑫, 顾云.南京广播电视台数字化改造及新闻非编网络系统建设[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2, 8 (4) .

[2]熊蔚明.广播电台数字化与数字音频工作站[A].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首届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 2011, 4 (6) .

数字化节目制作 篇2

2、中央1套

3、中央4套

4、中央13套

5、辽宁卫视

6、丹东新闻综合

7、丹东生活

8、丹东影院

9、丹东信息

10、测试频道

11、新东港

12、辽宁都市

13、辽宁影视娱乐

14、辽宁教育青少

15、辽宁生活

16、辽宁公共

17、辽宁北方

18、北京卫视

19、天津卫视 20、上海东方卫视

21、重庆卫视

22、浙江卫视

23、江苏卫视

24、湖南卫视

25、贵州卫视

26、河北卫视

27、江西卫视

28、安徽卫视

29、广东卫视 30、福建东南卫视

31、山东卫视

32、黑龙江卫视

33、吉林卫视

34、湖北卫视

35、云南卫视

36、深圳卫视

37、陕西卫视

38、四川卫视

39、甘肃卫视 40、内蒙古卫视

41、河南卫视

42、旅游卫视

43、广西卫视

44、山西卫视

45、宁夏卫视

46、青海卫视

47、新疆卫视

48、兵团卫视

49、西藏卫视 50、优购物

51、中视购物

52、时尚购物

53、宜家购物

54、中央2套

55、中央3套

56、中央5套

57、中央6套

58、中央7套

59、中央8套 60、中央9套 61、中央10套 62、中央11套 63、中央12套 64、中央14套 65、高清影视 66、高清综艺 67、高清体育 68、高清探索 69、中央1套(高清)70、中央(高清)71、北京卫视(高清)72、上海东方卫视(高清)73、湖南卫视(高清)74、浙江卫视(高清)75、江苏卫视(高清)76、广东卫视(高清)77、黑龙江卫视(高清)78、深圳卫视(高清)79、家庭影院1 80、家庭影院2 81、家庭影院3 82、家庭影院4 83、CHC家庭影院 84、CHC动作电影 85、老电影 86、家庭剧场1 87、家庭剧场2 88、家庭剧场3 89、海外剧场 90、第一剧场 91、风云剧场 92、刑侦剧场

93、怀旧剧场 94、卡通剧场 95、新动漫 96、纪录片 97、读书频道 98、风云音乐 99、央视文化精品100、娱乐精选 101、新娱乐 102、风云足球 103、游戏竞技 104、电子体育 105、网络棋牌 106、探索集锦 107、世界地理 108、地理杂志 109、环球旅游

110、家庭旅游 111、时代出行 112、家庭生活 113、家庭健康 114、家庭理财 115、时代家居

浅论影视后期制作的数字化趋势 篇3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一个扩展的计算机系统,它的一切操作都符合计算机的操作规范。所谓“非线性”是指不以线性方式为工作流程,即突破了以往在线性工作环境下操作者必须以节目时间先后为顺序的操作模式。在非线性工作方式下,操作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对象,不必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简单说,就是剪辑时不用像编辑磁带那样来回地快进或是倒带来搜寻画面,从而高效的完成了后期剪辑与制作。

非线性编辑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扩展的计算机系统。换言之也就是1台高性能计算机加1块或1套视音频输入/输出卡(俗称非线性卡)和一些辅助卡。再配上一个大容量SCSI硬盘阵列便构成了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硬件。硬件结构配以非线性编辑软件组成一个完美的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软件大致可分为专用型和通用型。其中专用型软件大都由非线性编辑系统开发商根据他们所选用的非线性卡的特点而专门开发的,这就形成了硬件基本相同,软件开发各显其能的竞争格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系统极大的应用于电影后期制作。胶片素材通过胶转数设备转换为视频信号,然后采集并存储到视频工作站中。操作人员只需操作鼠标和键盘,就可以对存储在机器中的画面素材进行剪辑。由于胶转数时建立了胶片的片边码和视频磁带上的时间码的一一对应关系,剪接结果采用“剪接决策表”(EDL)的格式保存,通过这种对应关系,就可以完成对相应底片的最终剪接,这使得电影后期制作变得简单而快捷。另外,采用片边码和时码机制,使影片拍摄素材的检索、调配都更为方便,大大提高制作效率。

众所周知,将电影转换为能广播和记录的视频信号,通过电视网络进行传输时数字化的最基础功能与手段。按照电影标准而不是电视标准进行此工作确实是新的,而且是一个挑战。电影分辨率受到感光乳胶中的化学制品颗粒限制,此颗粒不仅探测光,而且把光转换为能看和放映的图像。生胶片多年来不断得到改善,柯达和富士等公司投入巨大精力,确保这些改善继续下去。因此转换此极高质量图像到数字并非易事或花钱很少。数字分辨率起点是所闻的2k,即2048×1556像素,或每毫米82个像素。这可能足以扫描在高感光胶片上的底片镜头,而高感光胶片导致大比例的颗粒结构,损失分辨率。不过,在良好的照明条件下使用较慢、感光度较低的生胶片的场合,必须4k扫描(4096×3112,164像素/mm)以提取全部的信息。尽管那样,为达到一个无懈可击的优质标准,一些人可能建议采用不低于8k分辨率(8192×6224,328像素/mm),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每帧超过5000万个像素。

数字中间片( Digital Intermediate )就是用数字形式来对拍摄的电影素材进行影调、色彩调整、合成、特效等后期处理的过程,它是处于拍摄和出片之间的,所以叫数字中间片。 缩写(DI)。第一环节,数字化输入:主要通过胶片扫描仪将胶片画面数字化,可以采用胶转磁进行初步剪辑工作。因此效率、输入质量、存储空间都成为这个环节的重要问题。第二环节,数字化制作:胶转磁以后,首先对磁带进行非线性编辑,形成EDL表文件,根据EDL表自动套底扫描,数字特效,数字配光,形成数字母版。第三环节,数字化输出:DI的另一大优点,是可以直接采用数字形式放映,这也是今后影片放映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可以很方便地派生出数字节目、光盘、网络媒体。如果要转换为胶片放映,则需要通过胶片纪录仪输出,然后送洗印厂制作发行拷贝。

在DI工作流程中经常还会使用合成效果工作站如flame,smoke,Inferno,有时甚至还需要3D动画工作站,以提高图像处理性能。这些工作站可能需要依赖共享存储,后者能方便地从各种处于存储网络中的开放系统存取素材。这能大大节省从其他本地基于硬驱的存储系统中导入导出素材的时间。各系统间能共享素材的能力能大大减少DI创作的时间和工作量,加快工作进度。这对于导演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数字中间片(DI)制作的出现是当前电影业中最具意义,从其潜在影响力来看也是革命性的发展之一。DI正迅速成为未来电影后期制作的行业标准,同时它也正逐渐成为电影导演们最喜欢的完成手法之一。DI在帮助制片人实现创作构想方面,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灵活性与高效性。

数字化节目制作 篇4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展的主观环境就是受众需求多样化和广播电视节目竞争日益加剧化。在数字化环境的推动下,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采编等具体工作都走上了崭新的发展道路, 广播电视行业也更是获得了一次全面的发展机遇。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方面更加精益求精, 不断促进节目制作技术的提升和节目内容的丰富, 使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制作更加全面和高水平发展。

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历程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 即初始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多元整合的数字化发展阶段。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初始阶段中, 节目制作大多都是单一的记录片或者主持人单向演讲的电视节目形式, 是单纯的宣传性质的节目。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展达到了全面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 部分广播电视节目已经从新开始定位, 不仅仅只是为了起到宣传的作用, 更多的是让受众有更多的电视节目或者广播节目的概念和媒体意识[1]。

直至发展到今天, 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推进了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 这时期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更加多样, 受众选择更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发展正式走向了多元整合的专业化、数字化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更加的多元化化和正规化, 这也是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未来发展的趋势。

2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缺点的表现

首先, 广播电视节目前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广播电视节目在前期制作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内容定位不明确, 题材比较局限的问题。大多数的广播电视节目都会受到地方性的影响, 多为宣传本地的人文资源, 不宣传外地的资源。地方广播电视台还将广播电视节目的目的定位在成为宣传其他项目的平台, 在内容上没有新意, 和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形式相差不大, 并不能够更好的起到展现现代节目的魅力和传媒领域的真正内涵。

其次, 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市场营销制作中的问题。广播电视节目在后期的市场营销与推广的制作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对制作技术的研究。对于制作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对技术类型划分比较模糊。在现代科技经济的社会中, 多种类型的数字化技术在不断广泛的应用着, 并且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变化。然而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形式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到多项数字化技术, 制作行为滞后, 无法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并且, 伴随传媒市场划分逐渐的详细, 如果不能够对受众类型进行明确划分, 就会造成不能够更好的满足受众的需求, 受众的参与程度上也不能够很好的把握[2]。

再次, 广播电视节目内容难以与市场接轨。广播电视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节目的种类越来越多, 这样就使得许多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不能够与市场相接轨, 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后续制作和可持续发展都十分不利。

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变革

3.1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

利用计算机技术重新定位和改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频率转换, 使在每个频道以及特技的不断变换中达到快速完成, 减少转换时间。同时, 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应用对节目中的图像与音频进行不同形式的挖掘和拓展, 极大的丰富了节目的内容, 使得节目效果制作的更加精彩。并且, 利用网络技术提升对节目素材的搜集效率和搜集范围, 使得节目的整体制作直至开播使用的时间更短。网络技术连接现代化摄像设备能够实现自动转播和切换画面的功能, 丰富了节目的视觉效果, 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效益[3]。

3.2数字传输技术的应用

应该大量利用数字传输系统、播控系统以及频率发射系统, 从而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实时播放和高速度传输, 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越来越高, 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3.3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推动许多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多媒体技术建设加快, 那么在这种前提下, 就需要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进行系统规划化。应该充分利用当下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技术,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充分调动互联网中丰富的节目资料和内容, 保证节目制作的多样性, 满足不同阶层受众群的需求。

4结束论

综上所述,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以市场为基准进行变更, 而节目制作的技术需求多样化就是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总的来说, 在数字化环境的推动下, 利用不同的数字化技术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科学发展, 促使节目的制作更加精良化、人文化和多元化, 实现现代社会传媒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珏夷.浅析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动向[J].艺术科技, 2014 (6) :81.

[2]杨志军.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及特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 :956-957.

有线数字电视节目表 篇5

攀枝花有线数字电视节目表

一、基本节目 1 攀新闻综合 2 攀公共 3 攀影视文艺 4 电视资讯 101CCTV-1 102CCTV-2 103CCTV-3 104CCTV-4 105CCTV-5 106CCTV-6 403 数字电台

二、付费节目 210 怀旧剧场 211 风云剧场 212 央视精品 213 风云音乐 214 风云足球 215 先锋纪录 216 世界地理 217 孕育指南 218 天元围棋 219 留学世界 107CCTV-7 108CCTV-8 109CCTV-9 110CCTV-10 111CCTV-11 112CCTV-12 113CCTV-新闻 114CCTV-少儿 115CCTV-音乐 116CCTV-news 117CCT 指南 118 中国教育 1 121 四川卫视 122SCTV-2 123SCTV-3 124SCTV-4 125SCTV-5 126SCTV-6 127SCTV-7 128SCTV-科教 129SCT 公共 130 峨眉电影 131 凉山新闻 132 楚雄新闻 133 丽江新闻 151 北京卫视 152 东方卫视 153 湖南卫视 154 重庆卫视 155 福建卫视 156 贵州卫视 157 浙江卫视 158 江苏卫视 159 云南卫视 160 天津卫视 161 山东卫视 162 安徽卫视 163 吉林卫视 164 黑龙江卫视 165 河北卫视 166 广东卫视 167 广西卫视 168 陕西卫视 169 深圳卫视 170 西藏卫视 171 新疆卫视 172 康巴卫视 193 金鹰卡通 194 家有购物 195 中国气象

220 宝贝家 221 靓装频道 222 英语辅导 223 发现之旅 226 老故事 240 考试在线 241 家庭健康 242 新娱乐 243 环球旅游 245 时代风尚

246 时代美食 247 四海钓鱼 250 碟市 251 职业指南 253 家庭理财 254 时代出行 255 时代家居 257 收藏天下 258 车迷频道 260 欢笑剧场

261 劲爆体育 262 动漫秀场 263 魅力音乐 264 东方财经 265 生活时尚 266 全纪实 267 都市剧场 268 法制天地 270 游戏风云 281 第一剧场

301 凤凰中文 302 凤凰资讯 303[V]音乐 304 法国时装 305 时空卫视 306 华娱卫视 307 TVB8 321 精品剧场 323 喜剧天地 324 动作天下

325 感性世界 326 另类时空 327 名家经典 328 牡丹影院 400 互动证券


数字化节目制作 篇6

关键词:西方歌剧 数字网络技术 教学资源库网站 制作剖析

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它通过整合西方歌剧音视频以及文字等诸多媒体资源运用数字网络技术经过精心设计,使其以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教与学的模式,为现行的声乐教学提供强大的时空和资源共享。这种现代教学资源模式更能激起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然而,数字网络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特别是对于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来说还是很生疏的。因此,要建立如此强大丰富的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库,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怎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呢?笔者有幸参与了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度《歌剧文献研究》这个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该项目负责人是丁冬红副教授。在这个项目中笔者担任是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这是该项目下的一个子项目。通过网站制作的实践,笔者对教学资源库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因此想通过对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库网站的制作过程全方位剖析,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声乐教师如何完成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制作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歌剧文献研究》这个项目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收集资源。利用资源检索渠道,包括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检索途径,收集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原始材料;第二步整理资源,建立资源库网站。将收集的资源根据不同的载体为所有材料的组织框架,使其成为一个比较系统的、能够便捷地支持教学的资源库,最后是把资源库给予扩展,使之成为一个集教学资源和教学交流为一体的教学网站。笔者参与就是其中的第二步的内容。和笔者同时参与此项目的有任恺老师以及笔者的同学叶丹、李丰和孟繁佳。

在网站制作前期,教学资料的收集是至关重要的。比较国内常用教材的内容与国际文献资源的覆盖面,有关歌剧音乐作品的教学资源,首先在内容上应该拓展覆盖面。所以根据教材对象涉及的乐谱与相关资料,分别在“谷歌”搜索引擎、国际乐谱数据库、维基百科、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图书馆等途径收集原始资料。把大量的资源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后,就可以开始资源库网站的设计和制作了。

一、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库网站设计思路与结构布局

要建立一个数字化资源库网站首先要从它的需求分析开始。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库网站是根据声乐教学需求而开发的,它收集的是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其载体形式不一,有影像光盘,有纸质剧本等,其内容庞杂信息量多。收集的西方歌剧作品涵盖面广,有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晚期的100多位作曲家创作的重要歌剧剧目,其中最为重要而且是常规上演的标准剧目就有400多部。同时,西方歌剧作品撰写大都以历史纵向发展时期的特征风格排序的。

基于上述情况, 对于西方歌剧资源库网站制作设计,我们确定的思路是,以歌剧作品创作时间先后为线索进行梳理,将直观生动的歌剧影像资料和严密细致的逻辑论证结合在一起, 在表现形式上采用新的创意,同时根据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认知规律, 以主题图示, 情境设置,模拟造型,以及影像、声音、文字等丰富的信息表达和多功能的方式进行展示。依照该设计思路, 对该网站结构分四个层面进行布局:①

第一个层面为首页。该层面对网站具有导航作用。它以歌剧作品创作时间为线索,以世纪为时间单位,按照西方歌剧历史的纵向发展,以作曲家的姓名为关键词将页面分为五个块(每个块表示一个时间段)。

第二个层面为第一次首页。这个层面按照五个时间段做成5个网页。在这个层面里,每一个网页将相应时间段里的歌剧作曲家做了一个简短的介绍并一一列出,同时以每个作曲家的名字做一个链接,点击可进入该作曲家的更进一步详细介绍的界面之中。

第三个层面为第二次首页。这个层面以每一个歌剧作曲家为一个网页,在此页面里分作曲家个人简介和作品表两个部分对歌剧作曲家进行较为详细介绍,该层面的网页数为收集的歌剧作曲家的总数。

第四个层面为主页。这个层面以每一部歌剧为一个网页,是教学资源库的主体部分。该层面设计了6个功能模块,即:乐谱浏览、演出视频、分析评论、名曲鉴赏、唱片评介和影碟评介。各功能模块之间, 通过链接建立起一种非线性联系, 点击相应的控制按钮, 可以进入相应的页面,浏览相应的媒体资源。该层面的网页数为收集的歌剧的总数。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与结构布局做出如下图1所示的网络结构图, 其中箭头表示链接方向:

图1 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结构图

二、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页制作

1.首页

首页是网站的第一个层面。在首页制作时首先要对网站的风格、网页的版面色调等进行整体布局。网页的表头均采用与西方歌剧贴切的具有欧式古典艺术风格的图片,背景颜色选用灰色衬托。

根据首页的导航作用,用歌剧作品创作时间作为航标,用世纪为时间单位将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划分为五个模块,即16-17世纪、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每一个模块之首列出了八位该世纪中有代表意义比较重要的歌剧作曲家,并分别作了链接。同时,在每个模块的右上角“more”字样处做了链接,点击可以进入次首页,浏览该世纪所罗列的所有歌剧作曲家及其剧目资料。endprint

2.次首页

(1)第一次首页

第一次首页是网站的第二个层面,在这个层面里以世纪为单位分五个时间段做成五个网页,分别对五个世纪的歌剧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主要的作品做简短的介绍。其中,每个作曲家的名字都做成一个链接,点击该链接可以进入该作曲家的详细介绍栏目。

(2)第二次首页

第二次首页为网站的第三个层面。这个层面是详细介绍作曲家的个人生平与作品。网页布局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生平简介,左边插入作曲家肖像,右边文字介绍生平。下部分为作品表,以清单形式呈现,对每个歌剧作品的幕数、剧本创作人、首演时间、主要登场人物、主要乐曲等等做了简单的介绍。页面的右上角设计了两个锚记,当文字内容较多要多栏显示时,可以不必使用下滑键直接点击该键可以快速点击到需要浏览的专栏中。

3.主页

主页是该网站的第四个层面,也是该资源库网站的主体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对每一个歌剧进行详细介绍。这个页面的顶行设计了导航链接,浏览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链接到上一级或下一级页面。页面上部设计了三个功能键:乐谱浏览、演出视频、分析评论;右上角插入了该歌剧剧目的剧照;剧照下方设计了三个功能键:名曲鉴赏、唱片评介和影碟评介;中间主体部分是该歌剧的详细介绍,分概说、剧情两个部分。剧情分演出场次,设计了场次按钮,有文字介绍和视频观赏等。所有设计的专栏都可以通过点击相应的功能链键进入。

三、技术处理

该教学资源库是利用Dreamweaver CSS网络制作工具制作而成的,Dreamweaver CSS是一款由Adobe公司大力开发的专业编辑软件,它主要用于Web页面和Web应用程序的设计、编码和开发。使用Dreamweaver CSS的可视化编辑功能还可以在无需编写任何代码的情况下快速的创建页面,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很实用。在教学资源库网站制作过程中,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处理:

1.网页排版

在网页页面整体的排版设计中灵活地运用表格、层、帧、CSS样式表,合理地运用空间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为保持网站的整体风格,先制作有代表性的一页,将页面的结构、图片的位置、链接的方式统统设计周全,例如:返回首页的链接、表头图片、网页背景功能模块键等等,然后复制出许多基本元素相同的页面,再将相应的内容进行填写。这样网页制作起来不但速度快,而且网页整体性强,修改起来更方便。

2.图片处理

在作曲家肖像图片的处理上,由于作曲家是历史人物,所以笔者用光影魔术手制图软件统一将肖像图设置为复古色调,尺寸为300*310,格式为JPG,由于JPG有压缩格式优势,在网络传输时不会影响速度。在歌剧页面中,加进剧照图片,将所有使用的剧照图片保留原来鲜艳的颜色,这样与作曲家肖像图片复古色调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剧照图片尺寸设置为260*300,格式为JPG。

3.视频处理

在歌剧视频的处理上,由于每部歌剧都是一个整剧,但是在网页的显示上得分成一幕一幕,所以还得将整个歌剧分割开来,笔者运用曦利音视频转换专家软件将整个歌剧按幕分割开。为了使视频在网络传输上顺畅,笔者将视频原来的dvd的格式转换为flv的格式,这个格式同优酷网站的格式一样,格式容量小,播放起来更加流畅。整个视频的参数做了统一标准,分辨率为640*320,帧速度为15,比特率为500左右。

4.背景处理

网页的背景并不一定用白色,选用的背景应该和整套页面的色调相协调。合理地应用色彩是非常关键的。笔者选用F5F5FA的色号与整个网页的复古格调相对协调一些。

四、本网站有待改进的地方

网站制作对于笔者而言是一项新技术的尝试,由于网络技术水平的限制该网站不能达到尽善尽美,很多地方还有待改进。笔者通过对其他音乐教育网站的研究、对比、分析,对该网站进行了一些补充设想,并且将在下一阶段的制作中对该网站进行补充修改。

1.笔者认为可以增加一个研讨专栏,在这个网站里面现阶段多以简介、音乐欣赏(视频音频)为主,不够灵活自由,缺乏互动性,很少有小型的、自由的学术探讨之类的文字资源和视频资源。笔者认为研讨是一种非常自由新颖的做法,这种的形式也值得国内各大专业音乐学院借鉴。可以寻找一个当下流行的话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等),组织学生们自由探讨,这样可从另一方面使音乐教育与政治经济等紧密联系,从中探讨音乐教育在其他领域的作用。

2.此网站的教育资源从纵向来看歌剧数目庞大而且介绍详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横向上与其他的音乐科目,其他姊妹学科联系较少。在这方面还得多补充横向上的知识。在当前全球化、多元化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音乐教学资源网站在网站设置的理念上还欠缺对当前音乐教育潮流的整体把握和宽广的视野,应当增加一个国际化的资源板块。

3.既然是教学资源网站,笔者认为应该加上一些教学互动的内容:比如说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录像、教案等等。笔者认为现在国内专业音乐院校的网站普遍设立了“精品课程”的资源这个栏目非常好。在此网站里可以尝试着加入一些这样类似的内容。

结语

目前,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已经建设完毕,其中共包括个1323个文件夹,10686个文件,1179份乐谱,总大小为86G左右。在该教学资源库启动之后不久,学院购买了Blackboard教学平台。这是一个网络化教学交流平台,其优点是提供教师与学生的远程对话交流,支持学生提交作业、参与互动讨论、上传视频、音频等,并支持教师发布教学信息、展示教学内容、管理学生作业、阅卷评分。Blackboard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学习的网络环境,然而,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面,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更体现了其系统化、多样性的优势。所以,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加上学院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已构成西方歌剧数字化教学系统的最佳呈现方式,两个平台共同架设在学院的服务器上,通过链接结合起来,二者分别发挥着教与学的内容展示着教与学互动的功能。另外,有了服务器的支持,学生可以在线浏览此资源库,甚至可以将自己拥有而资源库缺乏的资料上传共享,利用众多人的力量不断补充和更新资源库的资料。

通过参与西方歌剧教学资源库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笔者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有了一些认识与提高:数字化资源网站的建设与开发基于数字网络技术,因此要制作一个好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 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数字网络技术水平,然后通过需求分析以及材料整理等确定设计思路,根据其设计思路对资源库结构进行合理地科学地布局。在制作中,依照科学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地梳理与整合, 准确地呈现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构建满足教学需求的数字化资源网站。

注释:

①丁东红.西方歌剧作品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尝试[J].中国音乐.2009(01):211-251

数字化节目制作 篇7

一、数字化大背景下电视节目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对视觉的冲击要求越来越高, 在媒体的发展中, 信息化的新技术将对传统的电视媒体产生非常大的冲击。为了让电视媒体能够持续的发展, 就要将新的技术与传统的媒体相结合, 让信息化技术为传统的电视媒体服务, 促进其快速改革发展。

(一) 在数字化背景下电视节目制作的转型速度比较慢

与传统媒体发展的时间相比, 数字化媒体出现的时间比较短, 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引领我国电视媒体发展。目前, 我国的电视节目在数字化背景下, 其制作技术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也让节目在制作、播出各个环节中向集约化和规模化趋势发展, 将之前比较分散的资源进行了整合, 同时让比较封闭的资源相互分享, 进行资源的传播与分享, 也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 在实施资源整合的情况下, 电视节目在制作中的成本也有所下降, 为电视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1]在节目制作期间, 由于资源实现了整合和共享, 因此节目在制作方面更加的流畅, 但从整体而言, 电视节目制作在数字化背景下的转型仍然比较慢, 而电视节目的更新比较快, 因此, 要加快电视节目的转型。

(二) 电视节目的制作没有形成资源共享的模式

在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中, 每一个部门之间是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的, 他们在信息采集方面更是没有任何的关联性。如今, 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 通讯工具越来越先进, 人们交往的方式也不断地增加, 资源也开始实施整合, 但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 仍然没有形成共享的模式。其原因是, 目前在电视节目的分类方面依然根据传统的分类标准来实施, 新的形式或新的模式无法被快速的接纳。由于各个部门之间业务种类的不同, 他们在工作中的交流沟通比较少, 所以他们各自的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共享, 节目的创作以及节目的播放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 小部分的电视台利用数字化模式实施资源共享平台, 利用网络对节目进行制作播放, 同时, 电台也利用数字网络对以前的节目实施改造, 将相同的电视节目进行整合, 让之前不同的部门资源实现共享。[2]与传统的媒体资源发展相比较, 利用数字化背景让资源实现共享, 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大进步, 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合作。

二、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转型的措施

(一) 要让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充分应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数字化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因此, 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 实现电视节目的改革与创新是目前比较重要的问题。而电视制作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准备, 首先要掌握计算机技术, 了解学习先进的技术软件操作, 掌握计算机制作的音频和图像数字化技术, 让广播电视在制作过程中节约时间, 提高制作质量, 同时也让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

(二) 电视节目制作需要借助网络技术载体

如今, 在网络信息化发展过程中, 数字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的快捷性和关注的广泛性给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发展空间。在传统的电视媒体时期, 人们没有选择的自由, 电视节目呈现什么内容人们就被动地接收相应的内容信息, 而在网络信息发展的社会里, 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选择自己的喜欢的电视节目, 并且人们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创作新的节目类型, 让电视节目制作的题材更加广泛。[3]

同时, 人们使用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 电视台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推动节目发展, 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同时, 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将需要的材料直接下载, 然后进行二次创作, 进行加工利用, 让电视节目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三) 要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信息技术中的运用非常的广泛。比如在教育领域, 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多媒体技术也让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 更是为电视节目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范围较广, 在其技术的操作与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工作人员要对发射系统、传输系统、播控系统等进行完善, 让信息、图像、声音等相互结合, 进一步促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三、结语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电视节目也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 既是人们提升精神文化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也是人们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人们通过电视节目可以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以及国家政策等, 因此,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范围越来越广, 制作的素材也越来越多, 电台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从而进一步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

摘要:近几年,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信息化、数字化已经被运用到许多领域, 给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数字化发展中, 电视节目制作也开始发生变化, 逐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其中最主要的是需要工作人员掌握数字化技术, 在众多的信息中能够采集有效的信息, 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最终实现信息的传播和分享。目前, 在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下, 电视节目在制作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本文就数字化背景下针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使其能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背景,广播电视节目,节目制作,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韬.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20) :28.

[2]刘怀浩.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24) :67.

数字化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研究 篇8

1 我国电视节目制作受到媒体的影响

数字化是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主要趋势, 对我国电视节目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开展协同工作。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脑技术, 能够将电脑辅助协同设计搭建起来, 从而形成虚拟共组, 能够共同完成一项专案;

(2) 虚拟组织和团队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开展电视节目制作, 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 共同开展制作工作, 建立电视节目制作的非线性工作模式, 其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和较大的弹性, 节目制作的效率得以提高;

(3)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通过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更好的突破时空限制, 更加便利地获得素材。与此同时, 也可以不受限制的加工素材, 并对其进行保存、切割和重组, 或者反复的利用和保存处理好的内容片断, 提高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

(4) 在电视的制作过程中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制作的质量, 使电视节目的这个流程更加顺畅, 对拍摄、筹备、策划等一系列环优化, 从而使电视节目做能够实现同步作业。

2 数字化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

2.1 前期准备工作

在数字化时代, 电视节目的制作应该选择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重要性的选题, 与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相关联, 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确定选题之后就要行采访, 采集素材, 为了节目的后期制作提供便利, 在采访时要根据节目选题, 尽量采集更加具有典型性的素材。

2.2 编辑制作电视节目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编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的拍摄和采访工作完成之后, 必须通过相应的后期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在编辑的过程中不仅要合理的安排节奏和结构, 还应该体现微观和宏观思维的有机结合。常见的数字化编辑制作环节包括字幕编辑、效果优化、制作动画、编辑图片、非线性编辑、线性编辑等等。

2.2.1 要通过线性编辑来决素材不连贯的问题

在传统的后期制作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摄像机进行逐段拍摄, 然后素材存在磁带上, 这样就无法插入和删除已经成型的作品, 素材就会难以连贯, 拉低了节目制作的质量, 还会造成一些素材的浪费。而积极应用数字化媒体能够不连贯的素材连接起来, 使其成为完整的画面, 使用特技机和字幕机还能够对音频和视频进行加工。

2.2.2 非线性编辑是数字化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当前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其技术基础是计算机随机存储技术, 在制作时通过计算机能够打乱现有的音频和视频资料的录制顺序, 然后按照节目需要将其编辑成为完整的节目。

2.2.3 编辑和处理图像

要对图像进行处理就先要对其进行编辑, 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对图片的透视、旋转、伸缩、装饰和修补, 还能够对人像行进行优化和美化, 提高图片的适用性。

2.2.4 制作电视节目的三维效果

要使电视节目具备三维效果可以积极应用3D技术。我国3D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已经入了电视领域。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可以积极应用一些比简单的3D软件, 能够对节目进行优化。

2.2.5 制作字幕

字幕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个独立的单元, 这也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一个延伸。在节目制作的后期通过字幕制作系统能够制作动态字幕, 既使电视节目的可编辑性得到了增强, 又不会影响原素材的完整性。

2.3 对电视节节目进行合成

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虚拟演播室这种数字化手段来对节节目进行合成, 从而使节目具有更好的效果, 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降低节目拍摄和制作的成本。

虚拟演播室依托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传统的道具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演播室需要较高的成本来布置道具、灯光和布景, 而用数字化技术的虚拟演播室则避免了这一问题, 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可以直接在栏目背景下录制节目, 然后再将设计好的虚拟场景通过图形计算机搭配上去, 使其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视觉冲击力。

应用虚拟演播室对电视合成需要用到以下几种关键技术:填补彩底技术、深度键技术、蓝背景技术、三维虚拟场景制作技术、摄像机跟踪技术。摄像师能够运用摄像机跟踪技术, 任意的移动摄像机来行跟踪拍摄, 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然后再根据节目制作的需要, 以虚拟演播室的设计思路为基础进行建模, 将修改便利、简单的场景构出来。运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来制作虚拟演播室的蓝背景, 这种蓝背景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感, 外表比较平滑, 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均匀的光线。深度键技术也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三维布景画面混合技术, 为了满足虚拟演播室对色键技术的具体需求, 色键中必须具备虚拟摄像机到每个像素的距离, 也就是纵深方向的信息, 这样能够使节目更加真实。最后, 为了避免摄像机拍摄到没有被蓝背景所覆盖的画面而使节目失真, 在后期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填补彩底技术, 以提高节目的拍摄效果。

3 结语

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大量运用能够使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 视觉效果更加清晰, 具备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节目制作人员也可以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 使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更加流畅和便利。如果电视节目在播放过程中出现问题, 也可以用数字化媒体对其行修改和调整。这也要求电视节目的这个人员要适应时代的变化, 不断提高自身对数字化媒体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邵珏夷.浅析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动向[J].艺术科技, 2014 (06) .

[2]李兰.传统媒体转型数字化媒体应对与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01) .

数字化节目制作 篇9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欣赏电视节目的同时,更希望得到更好的视觉享受,因此相关广电部门必须要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加强电视节目画面质量。如今。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节目制作技术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时代要求。

1 数字化技术简介

数字化技术就是把繁琐复杂的信息转变成简单的数字,然后再根据其建立好相应的数据模型,随后转化成二进制代码,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统一处理,一般情况下,利用模数转换器来完成数据之间的转换。

2 数字化时代下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将会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具体发展形势如下。

2.1 网络化发展

数字化时代下,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将逐渐取代以往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实现全台网络化发展。

2.2 多媒介业务融合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多媒体逐渐兴起,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了广播电视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已经很难满足眼下传媒市场的需求,因此,必须根据目前数字化时代下的媒体业务特点,逐渐朝着全媒体时代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舆论引导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有效措施

3.1 控制好相关设备

在拍摄节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高度注意构图、光线、同期声录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适当地根据场景调试参数。尤其是在摄像机的使用上,一定要在拍摄前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进行调整,例如一些白平衡调整、图像切割、轮廓矫正以及拐点矫正等,使镜头在切换时无任何色彩差异。

3.2 加强节目后期制作

在制作后期节目带时,必须要按照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不能出现任何马虎。对于每个节目的接点都要进行认真检查,严格控制好每一帧。保证字幕电平、视频幅度、声音电平等都要符合标准,不能超标。此外,在记录图像节目信号时,还要注意防止出现非法色彩,保证图像质量。加强后期制作技术的审查,尽可能达到技术规范的最高标准。

3.3 促进广电节目与媒体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必须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目前,网络上许多颇受欢迎的视频基本上都是事先录制的,因此,为了保证这些视频的可下载性,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1]。此外,一些电视现场直播也是不能缺少的,主要针对的就是一些体育比赛、新闻资讯、紧急事件及国家级大型节目等。在新媒体形势下,电视节目要在必要时可适当转变自身角色,将三网融合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加强与计算机网络的良好配合,使之共同作用,推动自身发展。虽然网络电视与手机电视间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方式都各不相同,但是归根结底,传播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新媒体在发展上依赖传统媒体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上的优势以及社会影响力,然而传统媒体要想将信息更好地传播也必须借助新媒体先进的技术及新颖的传播方式[2]。

3.4 创新节目内容,提高电视节目质量

目前,电视节目内容绝大多数没有新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都是一些社会闪光点,节目内容质量得不到实质性提高,无法长时间地吸引观众。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电视节目内容上下手,适当变换选题角度,内容必须要突出主题,切合实际的拟定电视节目,保证电视节目内容的质量,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只有节目得到观众的喜爱,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才会更具价值。

4 结语

数字化时代下,我国媒体行业不断进步,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为了更好地保证电视节目的质量,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节目的制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促进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积银.英国电视数字化发展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3,1(2):49-51.

数字化节目制作 篇10

广播电视节目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伙伴, 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在当前数字化环境下, 广播电视的发展面临着新一轮的由互联网和电子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 其也为广播电视制作的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革新程度, 发展状况决定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 广播电视节目想要获得观众的喜爱, 想要获得质量的提升, 最重要的便是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进行研究, 把握其发展的大方向, 使其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不断制作出优良的广播电视节目。

二、技术在广播电视发展中的作用

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中, 推动了广播电视的发展, 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技术在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光电技术孕育了电视的萌芽, 其构建了电视发展的雏形, 运用光电技术的电视开始出现在让人们的视野中, 最开始出现的电视为黑白影像的电视画面。之后, 电视之父贝尔德用红绿蓝色彩滤片, 给电视影像添加了颜色的外衣, 让电视画面拥有五彩斑斓的多种颜色, 给人们的视觉神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但此时的电视画面依然处于“默片”时代, 声音技术的应用还远没有让人们体会到电视画面丰富音效所带来的震撼。一直到麦克卢汉所描述的眼睛与耳朵同时延伸的电视时代的到来, 才基本完成电视画面与声音的结合与创新。

电视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创新。首先, 电视影音的采录技术分成声音采录和图像采录两个方面, 这样电视不仅能够记录时下发生的事件, 也可以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其次,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方面, 通过电视信号的传输技术, 将各种重大会议、赛事以及其他重大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 让人们感受到身临现场的感觉。第三, 电视制作技术丰富了电视节目制作手段的进步, 数字化时代, 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的融合运用, 推动了电视制作手段的发展。各种编辑手段、特效手段等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加炫彩夺目、精彩纷呈。

三、数字化给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带来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活的主流生活方式, 在数字化的大环境下,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革新, 已经成为广电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数字化的环境给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

(一) 建立新型沟通机制, 方便信息化交流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人们生活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 便是为人们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人们通过电脑和互联网可以与全世界的人群沟通、交流。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来说, 这也同样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让人们的沟通更加方便, 在电脑和互联网的帮助下, 同行业者可以进行技术的交流, 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信息的沟通, 共同达成工作上、生活上、技术上的一致目标。这种沟通方式具有很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但是却非常有效率。

(二) 资源获得更加方便快捷

数字化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更加方便, 其不用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通过对电脑和互联网的使用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更方便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素材和资源。并且, 对于素材和资源的加工, 相比较之前也更加容易和方便, 限制也更少, 各种硬件软件的跟进, 更是让素材的加工不再受到限制, 可以对素材进行无限制的加工和重组。在素材和资源的保存方面也非常方便, 可以随时进行调用。

(三) 优化制作过程和流程, 提高制作质量

数字化信息的应用优化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整体流程, 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广播电视节目从之前的线性流程, 转变成为现在的多样化、多模块节目单元同时进行制作的情况, 实现了节目制作的同步作业, 优化了包括策划、筹备、拍摄等制作流程, 让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更加流畅、顺利, 为节目的质量提供了优质的保障, 为制作单位的利益最大化提供了途径。

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动向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想要得到观众的认可, 则需要跟随其发展动向, 不断进行技术调整, 不断研究新技术, 发展新措施, 让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 从而提高节目质量, 丰富节目内容。

(一) 运动追踪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

运动追逐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 如我们非常喜爱的电影、电视等, 都会运用到运动追踪技术。运动追踪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解决运动过程中因为运动而造成的画面模糊情况, 运动过程中的未知物体阻碍情况, 以及因为运动而造成的电视节目画面质量较差的情况。

要做好运动追踪技术的提高, 首先要对拍摄视频的参数进行详细的观察和了解, 只有对拍摄视频的参数有了准确、详尽的把握之后, 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信息的导入, 才能保证导入数据的情况与设定视频的基本信息相符合。同时, 还要注意在进行追踪技术的运用时候, 一定要注意不同图像需要, 采用不同的追踪技术, 以满足电视节目画面的需要。例如, 在进行运动追踪技术应用时, 如果画面质量较高, 图像中的特征点非常清晰, 那么就可以采用自动追踪的方式开展运动追踪技术;相反, 如果图像中的特征点不清楚, 画面十分模糊, 噪点情况十分严重, 那么则应当选用手动追踪的技术方式进行运动追踪;如果画面介于两者之间, 那么则可以采用自动和手动相结合的追踪方式, 以保证画面的清晰度。

(二) 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

虚拟现实技术 (Virtual Reality) 是高度集成的技术, 用户在借助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和虚拟世界进行的交流、交谈并就意见进行交换。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应用最为广泛的区域, 应当说是虚拟演播室的运用。虚拟演播室是将摄像机真实拍摄到的实景, 通过计算机的三维处理技术相结合, 生成新的三维立体虚拟场景。虚拟演播室将近些年的虚拟现实技术和传统的色键抠像技术相结合, 从而生成更为生动、鲜活画面感的技术方式。

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还比较狭隘, 在广播电视制作行业的应用也并不广泛。综合我国现阶段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情况, 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应用到电视节目编排中例如, 一些纪录片场景的制作, 可以结合纪录片真实的场景进行综合运用, 使纪录片摆脱单调、乏味的单纯说教和播放的状态;还可以应用到一些法制栏目中, 用于还原事件原貌, 满足分析、侦查真实感的需要, 如《今日说法》《撒贝宁时间》已经开始对此技术进行尝试, 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 基于PC平台的后期制作技术的运用

近些年,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其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相结合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也进入到广播电视制作领域, 对影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工艺产生极大的影响, 对于电视节目制作的效率、速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在后期制作系统中, 计算机硬件平台有MAC机、PC机和工作站之分, 当前阶段PC机的使用几率最大, 其无论从硬件性能的程度, 相配软件的种类, 软件升级的方式, 还是从其系统的运转程度, 功能情况, 以及稳定性来说, 都比其他硬件平台优越很多。因此, 当前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已经开始向PC平台进行过渡。

非线性编辑 (non-linear edit) 是电视数字后期制作的核心和典型代表, 配套编辑软件包括Adobe Premiere, Speed Razor, U lead Media Studio等。这些编辑软件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电视制作的工作强度和难度, 做到帧的精准定位。在PC机平台非线性编辑的众多编辑软件中, 由Adobe公司推出的Premiere 5.x是非线性编辑的主流软件, 其以帧为对象进行编辑处理, 具有通用性、兼容性。

五、结语

数字化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一项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推进的过程, 其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对此的关注和关心, 需要国家及政府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需要广电人员的不懈努力, 让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在数字环境下取得更长足的进步。

摘要:任何行业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 都必须要进行技术的革新,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也不例外。在数字化的环境下想要获得人们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认可, 就需要不断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以满足人们对于日渐丰富的精神文明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技术在广播电视发展中的作用, 数字化给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带来的影响, 并对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动向进行了分析, 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发展动向

参考文献

[1]陈江春.数字化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06) .

由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所想到的 篇11

【关键词】 技能大赛 影视后期制作 激发兴趣

技能大赛可以说是教育的一大创新,技能大赛不仅让师生学到了一项技能,而且也体现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Avid Media Composer是技能大赛的一个项目,是影视后期处理的一种软件,它编辑理念科学,受到很多剪辑大师的推崇,很多知名的电影都用过,Avid Media Composer能给创造者带来睿智、快捷的创作体验,这也是《2012》、《阿凡达》、《赤壁》、《贫民富翁》等影片采用Avid Media Composer的原因,这些影片给人有震撼的感觉,效果逼真、形象、生动。使用Avid Media Composer进行技能大赛不仅让我们能选出更优秀的人才,而且对课程目标也有了进一步的确定,学好这个课程可以制作电视商业片、电影预告片和节目预告片等,让我们的学生能走出校园,满足商业的需求。我去年参加了数字影视后期制作大赛,深有感触,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感想。

一、开展技能大赛的必要性

(一)技能大赛提高了师生的知识面

技能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给我们一个可以和其他院校进行交流的机会,通过自己的技能展示、熟练掌握软件的程度、与选手之间的竞争,总结积累竞赛经验,即提高了技能,也拓宽了师生的视野,取其好的经验,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二)技能大赛的开展使师生积累了经验

参加技能大赛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多师生在平时操作时较好,但是一参加大赛就紧张,操作马马虎虎,如果能多次参加技能大赛不仅会使师生在技术上得到提高,而且在心理素质方面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培养了师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积累了宝贵的参赛经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打下坚定的基础。

(三)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技能大赛使用的软件是最前沿技术和标准,也反映了新的技能需求和标准,通过比赛我们提高了技能,也向企业的发展方向靠拢。开展技能大赛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技能,并组织学生全面的学习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这样不仅促进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更新,而且也改进了教学方法,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给自己充电,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 影视后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能大赛给我们提供了锻炼成长的机会,我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发现了avid media composer在操作方法上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完成了对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方向的确立。

avid media composer有很强的特技效果,但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可是在我们学习中还会出现很多问题,现就avid media composer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如下分析:

1、在字幕中加特效。字幕工具本身就是一种特效,在特效中再加特效就不能直接操作。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分两种方法进行,第一种是按住alt键加特效或选中该视频轨道按delete键删除字幕特效,然后再加其他特效。第二种是双击视频轨道,在子层中加特效。

2、两张图片过度的特效。如果两张图片的帧数很短,特效的效果较长,此时会出现源不足的提示,那么我们就要改一下特效的帧数,使之匹配。在特效编辑器中更改特效的帧数,很多学生都没有注意到它的位置,所以往往在操作中会出错。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能更好的参加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在此次训练过程中我发现原来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学生,操作却表现的很好,在观察完成案例时心思细腻,总能发现细微的问题,并能得当的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这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这种教学模式,是否能带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潜能是否能进一步开发?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视起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有发现问题的水平,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的兴趣

avid media composer是影视后期的一种软件,与电影是息息相关的。用电影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把握教学课堂,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如:先放一段广告,让学生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截取一段电影,让学生进行分析、操作。用这种方式上课,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中职的学生普遍贪玩、好动,虽然从理论上说这是个缺点,但是正是他们的活泼好动才能更好的展现他们的创新意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只有说才知道他的思维方式,他们是否具有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就要勇于讨论,让学生都能阐述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创建和谐共同体

剪辑大师Randy Magalski说过:“在当今这个尽可能将内容发布推至正式播出前最后一刻的时代,唯有Avid Media Composer才能提供给您如此卓越的稳定性和质量保证。在这方面,其他任何产品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很多著名大师对Avid Media Composer评价较高,我们要让学生知道Avid Media Composer的实用性,学好这个软件为学生今后找工作又多了一条路。在课堂中建立自主探究式学习、分组合作式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并在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四、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技能大赛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良好的实训基地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Avid Media Composer实训室存在如下问题:一、学生机比较慢,打开Avid Media Composer软件要等一会儿,所以要配备较强的硬件。二、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很多学生带着食品、饮料进入实训室,不仅环境差了,而且学生也会借此偷懒,不认真学习。所以在课堂中要严加管理,带领学生维持好卫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技能大赛让我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使我们在学习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了思考、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在今后的比赛中,我会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并以此为平台,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立莹、张宏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背后的冷思考,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 全国职教技能大赛举行成为职教教学风向标,中国教育报,2008(6)

[3] 崔长华,影视后期制作,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广播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数字化 篇12

关键词:广播节目,制作程序,播出数字化

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生活质量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广播节目也是如此,由于广播节目播出逐渐数字化,提高了广播节目的播出质量,使广播节目更符合大众的需求。因此,本文将简述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的意义,并对广播节目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后深入探讨完善广播节目制作的相关策略,供读者参考。

一、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的意义

(一)打破传统广播节目制作程序。

传统广播节目制作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文娱节目上,传统的文娱节目录制过程中,主持人与节目编辑的任务较为繁重,出一点差错便要重复录制,在广播节目制作改革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更为普遍,大大提高了主持人与节目编辑的工作效率,并减轻其工作量。

(二)有效防止广播节目音频信号失真。

在传统的广播节目播出时,很容易发生音频信号失真的现象,影响广播节目的播出质量,在实现广播节目播出数字化后,在传统的播出方式与节目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技术的改进,提高其音频信号强度,避免广播节目在播出过程中出现音频信号失真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广播节目的播出质量。

(三)丰富广播节目内容。

为达到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的目的,应该在工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将播出材料进行存储,只需点击需要播放的音频文件便可在节目中直接呈现出来,不仅节省节目制作时间,还能丰富广播节目内容。

(四)保障广播节目的播出质量。

把事先录制好的音频文件存储到计算机中,不仅能保持其音频资料长时间不被损害,还能及时将资料中出现的不足与错误进行补充与修改,为节目播出质量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

二、广播节目制作的发展及现状

广播节目制作是指后期对广播节目进行整理、编辑、制作等工作。在广播节目的录制与录制前,根据相应时间段对节目进行划分。结束制作后,采用非线性传播的方式,将节目展示给受众。

我国的广播节目制作在1936年开始兴起,在我国发展了将近80年,期间共经历过三个阶段的改革。第一阶段,在1995年广播部为了改善广播播出质量与扩大广播覆盖率,将数字化技术在广播节目制作中应用与推广,将广播节目推向新的发展篇章。将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技术大量应用在广播节目制作中,提升了广播节目制作水平的同时将传统广播节目制作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另外,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广播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实现了全自动播出、自动播控、非线性编辑、数字摄录等高科技技术。

在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带动下,数字化技术在广播节目制作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有效提高其制作水平,在内容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改变传统制作思想,不再为了宣传而制作,而是为大众提供娱乐与提高民主的集体素质来对节目进行制作以及内容的筛选。目前,我国的广播节目制作的技术逐渐成熟,传统的内容与技术都得到了改革与创新,所制作的广播节目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因此,为了使节目更加受受众欢迎,广播节目制作中还在不断对数字化技术进行完善与创新。

三、完善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的策略

为了使广播节目能够进一步得到受众认可,在完善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的前提下,对数字音频系统进行改造与修改,并坚持安全性、科学性、实用性等原则,并与实际情况先结合来制定相应改进策略。

(一)增强音频软件功能性。

增强软件功能性对实现广播节目制作数字化与播出数据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音频软件要具有权衡广播节目的录制与播出时间的功能,适当为主持人减轻工作量,还能保证节目播出时的质量。二是在计算机中安插存储器,如果在软件操作过程中遇到死机、停电等情况时,能够将事先录制好的音频资料进行智能存储,避免音频成为一条音轨的情况出现,使操作人员更方便对音频文件进行完善与修改,有效提高广播节目的播出质量。三是政府的相关科技机构能够对增强音频软件功能性的重要程度有一个正确认知,加大力度研究音频软件的开发,对相关专业人才进行专业性培训,培养出一批高素质软件人才,能够开发出功能性更强的音频软件。四是广播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音频软件开发的进程,对新型软件技术能够及时了解,从而研发出功能性较强的音频软件,并对音频软件的功能进行不断的完善。

(二)使用精度极高的数模转换器。

应用精度极高的数模转换器在音频系统中,能够使广播节目在录制及播出的过程中取样的精度大大提高,减轻甚至消除广播节目录制以及播出时的噪声,有效减少量化,还能够保持音频信号失真度最低化。例如,某公司最新生产的音频数模转换器,这款转换器的性能极其高,不仅能应用在低辐射环境中,减轻电磁辐射力度,还具有超高转换精度,在音频录制以及播放过程中能保持音频信号失真最低化,使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质量大大提高。

(三)加强音频效果。

在音频软件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声音处理器的功能与效果,增强广播节目中的延时、混响与减弱噪声等效果,使广播节目更具吸引性。并且,在增强广播节目声音的处理效果时,能够将其他软件的处理步骤省略,在减轻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广播节目制作效率。另外,要增强文件格式、存储兼容度,方便音频在制作过程中及时转化格式,使广播节目播出更为方便。

(四)设计数字音频系统。

广播电台对其节目质量具有较高要求,电台之间的结构也比较复杂。然而,由于传统设备系统的各环节间缺乏紧凑性,导致其音频载体较为繁杂,尤其是在进行特效录音与配乐录音处理时更加困难,另外再加上过多的播放设备,使主持人难以权衡各种音源设备的操作与播放的衔接,若是遇到音频载体发生故障时,只好将节目取消播出,影响广播节目的正常播放与节目宣传效果。因此,应设计数字音频系统,由于音频数字系统能使音频制作具有可视化的特点,还能将事前准备好的音频文件放在较为稳定、安全的节目库中妥善保管,在广播节目播出时只需用计算机播放软件便能直接播出预定节目内容,使一些节目、广告能够按照事先预定好的节目单、时间段来播出。所以,若想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数字音频系统,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在进行正常播音的同时,降低主持人操作音源设备的难度,缓解主持人的工作压力,使主持人能够专心面对听众,在回答听众问题时更加投入,避免主持人因为操作各种复杂的音频设备而扰乱思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在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与传统的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相比较还是有着大量的优势。总而言之,相关管理部门要多利用国际中的先进技术,加大力度研究数字化音频软件、系统,使我国的广播节目制作技术更为完善,从而加强对民众的正确引导,提升群众集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荆一嵘.数字化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关培达.网络广播节目编排中的竞争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陈江春.数字化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7

[4]邵珏夷.浅析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动向[J].艺术科技,2014,6

[5]刘韬.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

上一篇:师德和责任感下一篇:立体多元切入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