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师的修养

2024-11-22

声乐教师的修养(共9篇)

声乐教师的修养 篇1

声乐是通过人体最精巧的乐器——嗓音, 来表达语言与音乐的美。这个乐器因人而异, 能表达人们最深的思想和情感。因为嗓音是人体器官发出的声音, 所以声乐教学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都与学习者个人的生理结构、嗓音条件、思想方法、审美情趣、性格等各个方面的条件相关, 这种制约决定了声乐教学有着其本身的特殊性, 对每个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 离不开自身道德的修养, 更要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技能, 丰富自身阅历、加强文化艺术的修养,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声乐学生,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1) 重视事业, 甘于奉献

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整个的教学心理和教学行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 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热爱自己的专业, 这样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教学中, 才能够有高度的职业感和事业感, 对教学精益求精。其次,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主要还处在打基础, 学本领的阶段, 还远未到成名成家的阶段, 作为这时期的教师, 辛勤的教学工作只是在夯实学生的基础, 等到学生有所建树的时候, 和这个时期的老师已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有甘愿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

(2) 关爱学生, 公平公正

教师对自己学生的纯洁的关爱, 是师生心灵之间的通道, 是用以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诲,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声乐教学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这就给了教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和关心学生的状况, 然后正确的引导他们。对于原则性的问题不能迁就、放纵, 一定要严格要求, 但严格要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辱骂、体罚学生更不可取。声乐艺术是一种感情艺术, 声乐教学是一种合作性的教学, 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关系是很难圆满完成声乐教学的。当然学生本身的条件也总是良莠不齐, 不管是声乐条件好的学生还是差的学生, 都应该一视同仁, 力争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 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感情, 要懂得尊重学生。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人, 同样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又怎能顺利地完成声乐教学呢?

(3) 胸怀宽广, 突破自我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由于每个教师的个性、气质、经验、修养的不同, 在教学上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要敢于承认其他老师的优点, 结合自己的情况吸收运用, 正视自己的不足, 力争有所提高。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更可以在人格上影响学生, 让学生摆正心态, 不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周围的人, 能做到公正的评价旁人。心胸狭隘不仅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还会引起骄傲自满, 固步自封, 失去了艺术上前进的动力。

艺术上的很多东西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为一名声乐教师, 如果不能对自己的教学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会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后果。有些教师在教学上失败以后, 往往会把责任往学生身上推卸, 而自身不去找原因。学生出现问题是正常的, 但很多学生出现同一个问题, 那一定是教师的原因。遇到这种情况, 唯一的选择就是正视自己, 突破自己, 这是最难的, 也是最高尚的。

二、提高专业教学能力

(1) 概念清晰, 纲举目张

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取决于其经验是否丰富, 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声音概念是否清晰。有了清晰的概念, 就等于抓住了纲, 纲举目张。对于教师来说, 有了正确的声音概念, 才会有准确的判断力,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 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若没有正确的声音概念, 教学目标的设定就会出现偏差, 所有围绕着教学而产生的活动都将是没有意义, 毫无目的的。

(2) 循序渐进, 不急不躁

有了正确的声音概念, 掌握循序渐进, 稳扎稳打的原则是保证学生声音正常发展的有效方法。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 尤其当一个学生起点低、条件不好时, 作为教师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但有些老师面对一个嗓音条件很好的学生时, 往往就丧失了正确的判断力, 急于求成, 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因为对那些条件好的学生来讲, 给他们拓展音域, 演唱一些有难度的歌曲并不是很困难, 但由于他们没有受过长期专门的训练, 他们的声音及作品的表达肯定处在一个低级的层次, 原始且粗糙。

嗓音的功能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 但是唱歌动听的能力却是由训练培养而来。如果学生在学习初期不打好基础, 急于唱高音, 学生永远也不能建立起后天学来的正确演唱方法, 声音的技巧也得不到发展, 音域的拓展受到限制, 唱出来的声音都是次品。

(3) 因材施教, 突出特点

学习声乐, 就是要学会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歌唱。所谓的科学, 指的是共性。但是若只讲共性, 没有个性, 艺术就失去了生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对于不好的特点, 要坚决抵制。对于好的特点, 也要掌握共性服务个性的原则, 千方百计的保护起来。正如沈湘先生谈到的:“我不赞成雷同或过分强调共性, 真正出成绩并获得成功的, 倒是歌唱中富有个性的特点。”总之, 任何不寻求发展学生在理智和情感上内在气质的歌唱艺术教师, 他们的方法和方案是永远不能成为一种良好的经验。

(4) 仔细分析, 措施得当

教学的好与坏, 常常取决于教师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当学生出现问题时, 不能盲目的下结论。首先要对学生的嗓音构造、机能、声带作进一步的了解, 看问题是出现在学生身上还是出现在教师给学生声音的定位上;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判断问题是出现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和各类学生打交道, 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个性、思维。只有了解了才能知道学生的声音问题出现在了哪里, 才能对其将会产生什么问题有预见性。这样才能把握住学生, 使学生对你信服, 保证声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1) 提高音乐素养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 不仅要努力的学习本专业的知识, 也要关注其他音乐形式的好作品。教美声的教师也可以去了解一下民歌的唱法, 戏曲的知识等等, 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会让我们获得同样的音乐美感, 拓宽我们的视野, 丰富我们的知识, 沉淀我们的音乐素养。只有教师自己的音乐素养提高了, 才能游刃有余的指导学生去把握作品的风格, 唱出自己的理解, 艺术地再现作品的内涵。

(2) 加强文学修养

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 最早的宋词就是通过演唱的形式来表达的。声乐作品是人写的, 当然要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 写出其心声。声乐教师只有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 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创作的时代特征, 了解人物的内心和情感, 才能在为学生分析作品时准确地阐明作品的风格和内容, 帮助学生去理解、揣摩人物当时的心境与情感的变化。只有这样, 演唱的作品才会有了灵魂, 才会打动观众, 否则只会是僵硬的演唱而已, 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3) 热爱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能唱出动人心弦的美妙歌声。生活能给人艺术的启发, 能给人丰富的阅历, 还能给人创作的灵感。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 投身大自然, 放飞心灵, 在生活中成熟我们的心智和情感, 陶冶我们的性情, 这是一个真正的歌唱艺术家需要具备的, 也是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

摘要:声乐, 教也难学也难。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声乐艺术的学习中来。本文浅析了声乐教师的职责, 从思想道德, 专业能力, 文化修养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提高自身能力的切入点。

关键词:声乐教学,思想品德修养,文化修养,专业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伊丽莎白.毕晓普.《歌唱的渴望及其成长》.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

[2]韩愈.《师说》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4]俞子正.《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修养浅论 篇2

赵梅伯先生曾在他的《唱歌的艺术》一书中谈到过,他在20世纪30年代听过纽约歌剧院的男高音米希尔·弗雷达的独唱音乐会和男中音朋赛拉的音乐会,米希尔·弗雷达在他的节目单中几乎将男高音的所有著名唱段包括在内,极尽所能地炫耀演唱的技巧,虽然赢得了一时的掌声,但最终的成就非常有限;朋赛拉的技巧不突出,先天条件也不出众,但他却注重内在涵养的修炼,因此获得了崇高的艺术地位,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修养的重要性。近年来,在艺术人才的选拔中,大家越来越重视对选手的综合素质的考查,像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对选手综合素质的考试涵盖了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不是一日之功,必须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学习逐渐培养。

一是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音乐与文学是息息相通的,声乐艺术与文学的联系则更为紧密。我们都知道,每首歌都是南词、曲组成,在演唱一首歌之前,首先要深入挖掘词意,把握好整首歌的感情基调。歌词内容一般都是围绕不同阶段的社会风貌所展开,有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比较容易把握主题,还有一些作品是以古诗词谱曲的,比如《乌夜啼》、《阳关三叠》等,对于这些歌曲的情感把握,则要更多地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下去考究,需要演唱者要有一定的文学和历史功底。姜嘉锵先生被誉为“中国古诗词演唱第一人”,我曾经在2003年天音声乐论坛时听过他演唱的《枫桥夜泊》,感触颇多。他演唱这首歌曲时对情感的把比较深入、恰当,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就不会由这样的情和声。在声乐演唱中,还有一类歌曲是不可避免要碰到的,那就是歌剧中的选段,像《伤逝》中的优秀唱段《风萧瑟》、《不幸的人生》等等,在演唱这类曲目时,首先要对剧情有清楚深入的了解,把握好男女主人公的心境,从而在演唱中贯以饱满的情感。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欲唱好曲者,得其意而后唱”,“变死者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在西方音乐史上,一些著名的作曲家的很多优秀作品也和文学关联紧密,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就受到了伟大诗人歌德的深刻影响,舒曼的艺术歌曲中也能看到海涅诗歌的影子。所以说,音乐与文学是不能分家的,想要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内涵就要广泛地阅读文学作品,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个人的文学修养。只有文学修养提高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寓意,唱出来的声音才会更有深度、更具感染力。

二是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中国的声乐艺术历来讲求字正腔圆。在演唱歌曲的时候,首先要准确地让听众听到你要表达的是什么,只有字咬清了,意才能清,音才会美。从目前情况看,学习美声唱法的人中有很多为了追求腔体的打开和声音的共鸣而忽视了咬字,从而在听众中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认为美声唱法就是咬不清字,很难接受这种艺术。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多下功夫,注意准确地把握好语调、语气、情态,一字一音的去锤炼,使歌唱的语言达到高度的准确性。另外,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歌,这些作品有着特殊的韵味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演唱纯粹质朴的民歌时,应当用原汁原味的方言去唱才能将作品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最后,我们要谈到的是西洋歌曲的演唱,从近年来的声乐比赛中也可以看到,很多选手选择的是外国歌剧中的选段,像《今夜无人入睡》、《为艺术,为爱情》、《冰凉的小手》等等。这些歌曲的演唱采用的都是原文,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这种外来的文化是否真的了解?歌唱家沈愫之曾说过:“当我们拿到一首歌曲,先读好谱,然后是吐字,这是最紧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声乐学家,也是一个语言学家,你要唱几国歌曲,就必须了解那几国文字。”对于中国的歌者来说,对外国作品的文字理解肯定有难度,很多人都是通过模仿发音来演唱,更谈不上对作品文化背景的了解,这就导致了对整首歌的把握不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唱好的话,一定要多了解外来文化,多熟悉作品的背景,多揣摩文字的发音,防止演唱不伦不类。

三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指的是本专业领域内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学习声乐,应该对视唱练耳、基本乐理知识、中外音乐史、曲式分析等都有所掌握。首先要具备独立识谱的能力,并能对歌曲进行一定的曲式分析,这样有助于对整首歌的理解和把握。其次要了解本国及他国的声乐艺术史,不同时期的流派及风格,像我国各地的民间小调,不同流派的戏剧、地方戏等。再次要了解欧洲的声乐艺术史,掌握不同时期的著名歌唱家的演唱风格,以便从别人的实践中去学习好的经验。要辩证地利用好当今先进的传媒手段,像各种音像资料、电视节目等都会对我们的歌唱产生很大的帮助,听到的好声音多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但是切勿去一味的模仿别人,因为演唱活动带有很强的个别性,别人的风格可能并不适合你,所以一定要会听、会欣赏,会有选择性的学习借鉴。另外还应该经常到实地采风,尤其在尝试演唱一些民族风格比较浓厚的歌曲时,有条件的要到其发源地去了解风土人情,去感受歌曲的意境;要经常参加演出实践,通过不断的尝试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和提高,从而形成自己演唱的个性和风格。

四是要培育良好的道德修养。从事声乐演唱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基础,即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和良好的艺德。在不同的社会形势下,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歌颂人世间美好的东西。作为演唱者,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可能更好地去领会和唱出作品的内涵,从而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去诠释对生活对音乐的理解。否则的话,表演是肤浅的,没有深度的。肖友梅曾经说过,“学音乐的人不独要学高尚的音乐,还要把音乐当作最高尚的艺术去研究”,“学音乐的人更要知礼守礼。假如你举止乖张,对人傲慢,出语不逊,那么纵使你学得顶好的音乐,也绝不会受人家的尊重”。一个心中没有爱的人,怎么去点燃别人灵魂中的对于真善美的热情?学习表演艺术的人因为经常会上台演出,容易成为公众所关注的对象,因此,更应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注意。很多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们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互相尊重,满腔热忱的为声乐事业的发展默默的作着自己的贡献。在音乐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很多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在逐渐淡漠,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艺术工作者还是应该修身养性,规范自己的言行,为社会的音乐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也给越来越多的学习者作出了好的榜样。

论高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修养 篇3

一、高校声乐教师完美人格的塑造

最优秀的声乐教师都有一种创业精神,而这种敬业的精神都是在竞争中奠定的人生基点。当这个基点连成一条直线时,便会发现顺着这条直线可通达艺术殿堂,沐浴成功的光辉。因而,负责的声乐教师都有一种独立的人格和一种长久而深厚的热情,给予学生全部探索的意识,并让学生完全认识自己。所以,声乐教师就是用他完美的人格和教学能力,以及不同的手段和方式来满足学生对歌唱的愿望。

1. 正直激励着声乐教师的报国心

高校声乐教师是实现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声乐教师的正直主要是指思想正,心正,身正。其身心不正,虽令不从。优秀的声乐教师忠实于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把个人的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同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热爱生活,崇尚艺术,把肩上的重任同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交叠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用教师道德理念的人格品质形成巨大的垂范力量,吸引和带动学生实现道德情操向良性转化。所以正直,才是声乐教师的人格品质。

2. 师德的无言启示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火不言自热,水不言自流。教师只有把做人和育人统一起来,形成一种十分自然表里如一的良好人格,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这说明在教书育人中,教师个人的道德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教育的因素,教育的力量。光辉灿烂的21世纪,它所企盼的高校声乐教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形象呢?他应该有精深、纯熟的理论,学识渊博,带领学生突破狭小的课堂天地,把学生的感官世界引向外部的宽广世界;他应该治学严谨、饱含师爱,带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去沐浴神圣的艺术之光。

二、高师声乐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声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它较为特殊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体系。声乐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专业能力:

1. 具有一双正确判断声音概念的耳朵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对声音的判断,帮助并指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向正确的发声方法迈进。尤其是初学者,声音概念的正确与否极为重要,若不能正确地把握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要通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加以纠正才能走向正轨。因为声乐是听觉的艺术,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凭感觉去感受声音,所以教师如果没有准确而细腻的听觉,就不可能对学生的嗓音问题有正确的判断。因此,声乐教师有一副好耳朵是至关重要的。

2. 在选择教法上应该是灵活多变地因材施教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基本情况是不尽相同的。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师院校学生的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有较长的学习经历,利于引导;有的基础较差,需从零开始。有的学生自然条件较好;有的稍差。有的呼吸运用自如;有的气息僵硬。有的喉头紧张上提;有的喉咙自然打开,喉头稳定。此外,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此方言也是五花八门。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教师只有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培养出具有个性风格特征的歌唱者。

3. 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

声乐艺术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声乐艺术不只是自娱自乐或自我陶醉,它的真正价值与艺术生命最终体现在舞台上,通过与观众的交流得到认可,从而完成它的艺术使命。舞台表演和课堂教学,无论是心理状态还是技术方面的运用,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个具有良好的舞台经验与表演能力的声乐教师,可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声音的魅力,而且能把舞台上的经验传递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克服演唱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

4. 具有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

钢琴伴奏是声乐作品、声乐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师钢琴伴奏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演唱效果,对学生的歌唱技能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造诣的钢琴伴奏能烘托歌曲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演唱激情和演唱欲望。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加上教师娴熟的钢琴伴奏,能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的意境,投入到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从而完美地表现作品的内涵。

5. 加强教师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不但要能敏锐感觉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个别的音乐要素,而且要能从总体上把握它的整个结构,把握一首完整的乐曲,通过各个乐段传达的基本情调和情绪。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对乐曲的反复欣赏加深对其内涵的感知和审美体验,从音乐中寻找自己,并把音乐世界和内心世界加以对比,对自己的情感经验和精神生活重新阐释,使它升华、净化和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应在欣赏活动中借鉴音乐研究成果,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生活、思想、创作动机和意图,以加深理解音乐本体,这些是教师应该做到的。当然,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不是对作品作出概念式的分解,外加某些结论,而是将理解融入对作品本身的感知、情感体验之中,从而提高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达到更高层次。

三、高校声乐教师人文修养的提升

近年来,高校自然学科关于提升人文修养的呼声日渐高涨,而本身就属于人文学科的声音艺术教育是否也应大力提升人文修养?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作为声乐艺术教育的主导者的声乐教师的人文修养问题,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为何提升声乐教师人文修养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原因就是这个问题被不少声乐教师所忽视。主要表现为,在教学或表演活动中其关注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极少注意到“技术”中的人文因素,反映出工具主义的教学思想和育人哲学。在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许多来自高等音乐院校的参赛歌手,在文化知识的测试中所表现出来的尴尬与无奈,就是平时忽视人文修养的结果。能进入CCTV决赛圈的院校歌手,都是顶尖的角色。尖子尚且如此,遑论其他了。为何这样?“师之过”也。可见,提升声乐教师的人文修养,确实是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怎样提升声乐教师的人文修养?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增长人文知识,涵养人文精神,实践人文教育。一言以蔽之,通过“知”与“行”的统一来提升声乐教师的人文修养。

1. 增长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大体可分为文本知识和蕴含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或者凝固在人类的创造物之中的知识(如文物等)。作为歌者,无论唱西洋歌曲、民族歌曲,还是近来受热捧的“原生态”歌曲,如果对所唱歌曲的国家、地区、民族的人文状况、风物人情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那么,结果多半会陷入“鹦鹉学舌”或者“东施效颦”式的尴尬。声乐教师的修养、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应该是较高的。人文知识很难说哪个有用哪个没用,它其实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积累是思考的基础。到了一定程度,你的积累如何,你的思考如何,你的眼界如何,都会从你所演唱的每一首歌曲中显示出来。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因为功利、浮躁、跟风,就学不好人文学科的任何一门。

2. 涵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教育在艺术院校的情况的确有些令人担忧。学生如果不花大把的时间大把的精力去努力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他们就不能参加各种各类演出、比赛,不能得奖,就不能在毕业找工作时展示给用人单位自己良好的基本功和专业技能,这是很现实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而言,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受教育者将来能有不错的经济收益,如此而已。人文精神教育,的确任重道远,在我们艺术院校则更为沉重。而作为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实践人文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的心得,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我们。声乐教师提升人文修养,自然要学习人文知识,但这是“纸上得来”的,它需要内化成自我的修养,而最为重要的则是外化成自觉的行为,即“绝知此事要躬行”。而“躬行”,其要旨在于用自身修养所形成的内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总之,提升高校声乐教师的基本修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通过“知”与“行”的统一来不断进行提升。只有具备了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技能、深厚的人文修养,我们才能为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人类文化的传播着。本文指出, 合格的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完美的人格、扎实的专业能力、深厚的人文修养。

关键词:高教声乐教师,人格品质,专业能力,人文修养

参考文献

[1]陈言.人文精神的坚守与呼唤.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3]声乐教学论.西南师大出版社.

[4]藏乐源.教师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5]李晋玮, 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之音乐修养教育 篇4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学 声乐修养

当前,许多高校对声乐教学中忽略了音乐修养这一点。声乐技巧以及音乐修养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最关键的教学内容,在许多高校实际教学过程中明显未做到一视同仁。大多数高校在声乐教学中,过度关注声乐技巧的培训,对学生音乐修养教育未进行重点关注,这种现状显然不符合我国时代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就音乐价值分析,声乐表演在带给人们听觉上享受同时,也应注重音乐文化给听众带来的感受。这就需要声乐表演者不仅拥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同时在精神面貌、思想素养上都表现出极高的修养,也就是音乐修养。因此,高校声乐教学中,要转变重技巧轻修养的现状,加强音乐修养教育,以真正实现音乐教學质量的提升。

一、音乐修养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使音乐表演活动真正成为一项文化活动,对表演的欣赏也逐渐提高了评价的标准。人们不仅以表演者的表现能力对表演进行评价,而更注重表演者感情的融入、对表演内容的透彻理解与展现。音乐表演做为一种以声音传递感情的艺术活动,表演者的表演能力与表演情感对观众的情绪产生直接影响,也就决定了表演活动是否能得到观众的认可。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在其中经常发现有评委对演唱者进行客观评价时提出:“演唱功底很强,技巧也非常高超,但是在表演过程中情感的投入不够,不能真正动打动人心。”由此,高校声乐教育者应当引起思考,如何才算在表演中投入了情感,而不仅仅以观众是外行的心态,以音乐是否好听来博取掌声。表演者在音乐中是否融入了情感即是表演者的音乐修养,具有音乐修养的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无时不刻的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使听众感受到音乐背后更深层次的魅力。为了避免演唱者过份专注技巧而非情感的情况,高校在培养音乐人才时,应重点关注对音乐修养的教育,以适应时代的进步。

二、论如何加强音乐修养教育

1、重点关注学生德育教育

音乐最初的诞生是作为一种情感表达与释放的方式,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的发展,成为当代社会人们心情的一种重要诠释工具。从流传已久到人们耳熟成详的音乐作品中,都不难发现人们的情感价值,通过和谐的音乐促使人们行为友善,传递着丰富的情感态度。纵观传世的音乐作品,其表演者大都具备高尚品德与修养,由此,高校声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务必以正确的人生与价值观为教育导向,培养学生成为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要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应不断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使其拥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助力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品德是歌唱者情感的基础,才能通过生动的演绎对音乐进行诠释。

2、着重学生文化修养提升

文化修养的高低虽然不能直接展现出学生的音乐能力,但是文化修养高的学生在音乐修养上与音乐成就上存在必然的联系。声乐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其包含着前人的心血与智慧,又因文化的多样性,使表演者在不同的演绎水平与方式下可能呈现出高低不同的表演形态。现阶段,我国高校声乐学生普高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及考核,但知识面广泛、文化修养高的学生在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及表演的情感把握上更到位。声乐文化无处不在的渗透出作曲家、词人、演唱者的情感与风格特点,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践行者,要驾轻就熟的学好声乐教学这一门学科,务必要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前提下,使自身具备强大的艺术能力。我国具有如戏曲等丰富的音乐历史,且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大都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及较高的文学价值,作为一名表演者,首先应对声乐与文学的关联性进行细致学习,透彻理解作品,把握作品情感,在此基础上,才能通过声乐对作品进行生动传神的演出。声乐作品的演绎也无处不在的表现出表演者的文化修养,对作品的分析与领悟以及把握能力。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进行音乐修养教育,应重点关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3、提高作品分析能力

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广泛,要使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入理解,需要对作品进行透彻的分析与研究。表演者要对作品进行完美的演绎,不仅要有声乐的基础与技巧,同时要在不断的学习与努力过程中,对作品进行深刻的演绎。首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地域、民族以及宗教声乐艺术各有千秋。高校声乐教育中,对不同地域、民族以及宗教的作品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对不同的表现特色以及艺术的表达、情感的体现都应有深入的体会才能在表演中抓住精髓,有助于表演中对作品的表现力提高。其次,优秀的声乐作品,都是创作者情感或生活的态度表现。对作品进行完美的演绎,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以《黄河颂》为例,诗人光未然用象征的手法在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歌颂我们的民族,洗星海以激昂的旋律表现出英雄的气概及保卫黄河的决心,在对这一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后,表演者在作品处理中更能触及到作品的灵魂之处。其次,还可通过对作品中角色的分析,对作品中角色的体验与融入,在表演中体现出作品中情感的跌宕起伏,并展现出不同的学生独特的演绎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声乐教育中的音乐修养教育对学生声乐演绎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修养教育可以学生德育教育为基础,通过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以及对作品分析能力的不断深入剖析,培养出学生音乐修养,引导学生把音乐修养教育作声乐艺术表演的核心,以此实现音乐的价值,展现出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傅青.音乐修养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分析[J].音乐时空 ,2014, (10).

[2]薛蕾.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 (9).

音乐修养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篇5

一、音乐修养在基础发声训练中的作用

中学生的声乐训练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点, 但由于高中的音乐课时少, 主要是以欣赏为主, 所以声乐训练一般都没有得到重视。要加强学生的音乐修养, 首先就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发声训练。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 在最基本的发声训练中, 学生平时唱得很好, 可一上正轨就不会发声。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 帮助学生利用各种训练方法去反复练习, 用精神意识高度去调理练习过程, 才能有不同的感悟或收获。用精神去调理练习, 是精神意志的调动作用, 对于基础的发声训练, 效果势必会有所保证。

音乐的发声与个人的音乐修养有关, 同一首歌曲由于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就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每个人由于体质的不同, 又具有不同的声音方向和特质。因此, 同样的一首歌曲给不同的人就会唱出不同的效果。一个人唱歌的好坏, 一方面是由于先天的音乐素质决定了他的发声, 但另一方面, 他的音乐素质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加强发音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有时候还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具体的发声练习而言, 歌唱时候的声音是否靠前或靠后, 以及程度的变化, 气息运用的收放、用量都可能随不同发声练习的目的而随机调整。长期形成的音乐修养告诉我们, 练习一些元音时, 气息要充足, 共鸣腔体要打开, 这样才能字正腔圆, 既吐字清楚, 又有良好的共鸣, 并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歌唱发声习惯。

二、音乐修养在歌曲训练中的作用

加强音乐知识积累, 培养好的乐感是音乐修养的重要内容。在歌曲训练中, 往往会发现乐感好的人, 他们对歌曲学习的速度就快一些, 在歌唱中也比较有表现力。音乐修养在歌曲训练中起着很重要的决定作用。有的人虽然不懂音乐, 可节奏感很强, 具有乐感的人学音乐相对容易, 就如有一副好嗓子的人学唱歌一样, 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这并不是学习声乐能够最终成功的决定因素, 因为乐感好不等于就能唱好歌, 要唱好歌曲还要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乐感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去提高, 只要学习者知道自己所缺, 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音乐修养素质, 加强歌曲训练, 乐感是能逐渐培养出来的。

重视提高音乐修养, 加强节奏感的训练。在进行歌曲训练的过程中, 有人往往节拍不准, 要么“拖拍”, 要么“抢拍”。这就是节奏感不强的表现。通常, 具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人会很容易用耳朵来听准歌曲中的节奏。在歌曲训练中, 除将每个音、每个字都听准、唱准外, 节奏的训练和节奏感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音乐修养在歌曲处理中的作用

声乐基础训练的第三个阶段是歌曲处理。作曲家在作品上附加了各种表情记号, 向再创造者提出了表现的具体要求。而这些读谱、记谱方面的能力也反映了一个声乐学习者在歌曲处理中的音乐修养。具有音乐修养的人, 他的感情是丰富的, 对作品的理解也是深刻的, 各种使作品内涵得以升华的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 在音乐修养深厚的人眼中, 就像夜空里的星星璀璨迷人。

四、仔细研究声乐作品中的伴奏

声乐训练中往往离不开伴奏, 有了伴奏声乐作品才是完整的艺术品。在中外音乐史上, 著名的经典歌曲和生命力很强的艺术歌曲, 都与和谐的伴奏有关, 伴奏对音乐作品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人, 都非常重视伴奏, 不论是简单的练声曲的伴奏, 还是高难度的咏叹调的伴奏, 作曲家写出的伴奏是有他的目的和作用的。歌曲处理有难有易, 伴奏形式也如此, 关键是要能把感情的“基调”把握住, 这就需要用一颗有丰富音乐修养的心去聆听、分析作品中的伴奏。

五、音乐修养在综合演唱中的作用

音乐学习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 虽然音乐素养与个人的素质有关, 学习音乐要求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但个人的刻苦训练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声乐的学习, 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训练, 演唱的技巧也需要反复地训练。这里所谓的演唱技巧, 不只是咬字、呼吸、用声, 还应该包括较广义的音乐修养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修养的加强。为此才可能从整体上提高歌唱水平, 锻炼好人声这一特殊“乐器”, 成为声乐艺术的专门人才。歌者把作品的表现传达给听众, 其发挥的渗透作用还表现在歌唱者的人格对听众的感染和影响。声乐演唱中的再创造不是模仿, 而是自身的参与和体验, 一定的审美观念和修养对声乐演唱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谈声乐演员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篇6

一、声乐演员要注重思想文化修养

歌唱者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对歌唱艺术起着积极地导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各个教育阶段和领域都提倡全面教育, 提高人们的政治文化修养。同样在艺术领域, 作为每一个艺术表演者更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艺术的纯正和高雅不被污染。

歌唱艺术是由音乐和文化构成的。评价一首作品的好坏, 除了演唱技巧以外就是作品内涵了, 丰厚的文学修养对一名歌唱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会帮助歌唱者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了解间接并充分感知各式各样的社会生活, 了解人间百态, 熟悉并感知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些知识的积累,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歌唱者。艺术是相通的, 只有积累了丰厚的、广博的艺术知识, 才能在所从事的歌唱事业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如果仅凭精湛的技巧而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 即使作品再精彩, 也不会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 大部分歌唱者每天都在学习发生的技巧和歌唱的方法, 却恰恰忽视了文化知识的补充。只有诸多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 好的噪音条件才能成为歌唱者进行声乐艺术创作的工具。注重文化的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古往今来, 凡在艺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的艺术家, 它们的产生无不得益于艺术家深刻的思想修养。所以要想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唱家就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知识修养, 开阔视野,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由此可见, 歌唱者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对歌唱艺术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助推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动机, 选择恰当的创作方法, 提高艺术作品格调和品位, 激发健康的感情, 创造出崇高的审美境界。

二、声乐演员要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感受事物是艺术创造的前提。艺术来源于生活, 歌唱者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处处留心细细体会, 把对生活的真情实感融入到作品当中, 赋予作品有血有肉的生命力。许多老一辈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打动人, 与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一首作品是否完整是否得到肯定最重要的是能否打动人心, 这一点单单靠技巧是完成不了的。所以如果没有日积月累丰富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 即使发声技巧再纯熟、想象力再丰富, 也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歌曲的内涵。

三、声乐演员要有丰富的艺术想象

任何一门艺术都强调了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声乐的学习是抽象的, 在训练过程中就要求演唱者有丰富的想象力, 去感受它的呼气, 共鸣, 位置, 咬字等等, 从而更快的掌握发声技巧。在表达作品的处理上, 丰富的画面和人物形象的想象, 有利于我们更快的融入角色, 感受角色, 塑造角色。在演唱心理上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克服舞台紧张感, 培养歌唱积极性。

想象在声乐艺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观察, 体会并用心感受生活, 善于思考和揣摩, 让想象在声乐艺术中发挥重要的价值。

四、艺术实践对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歌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表演艺术。艺术实践能够培养声乐演唱者多方面的能力, 能让声乐演唱者获得丰富的艺术体验和艺术灵感。在实践中接触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歌剧, 话剧, 戏曲, 京剧等来提高自己对舞台的驾驭能力,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把握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文化和文学的修养。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激发演唱者的丰富想象力, 创造力, 提高演唱的表现力和张力。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积极地参加各种声乐比赛, 虚心的接受专业人士的点评和建议, 变通的运用在自己的声乐学习当中, 在比赛中学习、比较、前进。

声乐演员只有当艺术修养和艺术实践做到完美的结合和统一时, 才能更好的演绎作品表达作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员就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多读、多练、多实践, 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方面的修养, 逐渐形成个人风格。通过二度创作来充分传达自身内心情感的投射与释放。

艺术修养与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 声乐演员要严格要求自己, 培养并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全方位的进行艺术实践, 艺术创作, 成就自己的艺术梦想。

参考文献

[1]意P.M.马腊费奥迪.郎毓秀:《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05.01.

[2]张显平:《音乐分析与歌唱表演文论集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10.

[3]夏桂楣.《艺术修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01.01.

[4]贾涛.《艺术导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6.

声乐教师的修养 篇7

声乐表演是一类综合表演艺术, 但中包含了文学诗歌、音乐乐曲以及戏曲戏剧, 又互成一体。它要求我们的表演者既要有纯熟的专业技巧, 还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全面的艺术修养。声乐作品是乐曲和文字的结合, 歌唱者必须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各个历史阶段声乐作品的演绎风格以及作者的思想内涵等, 才能更好地去演绎声乐作品。只有我们主动去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以及文化演变特征, 各个时代不同作者的生活和思想变化过程, 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汲取, 使其转变为自身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才能在声乐作品的表现和演绎中传达出作品本身要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思想。所以, 文化修养的提高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 否则我们的声乐表演将停留在苍白乏味, 华而不实的表面, 不能称之为艺术表演。

二、如何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每个声乐作品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处理的过程, 声音控制的过程, 是一个歌唱演员以自己当前的歌唱技巧与控制能力, 结合自身修养而进行的。对声音进一步的控制是建立在歌唱状态稳定之上的, 而这种控制也是建立在其音乐修养上的。

歌唱是一项综合的艺术, 我们欣赏优美的歌声, 不仅可以听到声音的纯净、技术的完美, 还可以听到歌者内心的情感和智慧。因此,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过程当中, 不仅要学习和提高发声、呼吸等技巧, 还要注重我们的知识结构、审美感、情绪调整能力和艺术直觉等几个方面的综合提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积累、不懈努力才能养成的, 而不可能一蹴而就。歌唱是一项综合的艺术, 我们欣赏优美的歌声, 不仅可以听到声音的纯净、技术的完美, 还可以听到歌者内心的情感和智慧。就声乐演唱来讲, 我们需要“多听”、“多看”。“多听”唱片琢磨名家的演唱方法;“多看”音乐会来学习他们的舞台表演。另外, 大量欣赏器乐表演, 积累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艺术审美感以及不同的艺术情绪处理方式。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触类旁通的从其他的各类艺术类别中吸取精华, 陶冶情操, 提高对不同艺术美感的鉴赏能力。从古至今、从中到外, 都可涉猎, 例如, 绘画、诗歌、文学作品、雕塑、甚至于电影、摄影、艺术设计等现代艺术表现方式都是我们可以去观摩学习的。因为各种艺术门类虽说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但主题都是为了表达不同的

现在的老年合唱团的绝大部分团员都把合唱的“愉悦性”放在第一位。通过以上方法对老年合唱团进行有效的、生动、有趣的发声训练, 使他们能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唱出快乐、唱出健康”, 能够有效地推动老年合唱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大维.合唱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美”:喜悦之“美”、恋爱之“美”、凄凉之“美”……胜利的“美”、劳动的“美”、丰收的“美”等。所以, 在艺术当中, “美”是相通的, 我们从不同艺术门类中去感受和体会不同的“美”, 去发现不同的表达“美”的方式, 其实就是一条提高艺术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人们常说的“十年磨剑”“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这充分反映了艺术表演这条道路的艰辛和漫长。古今中外所有的著名歌唱家, 表演家漫长的修行和千锤百炼才走到了艺术的巅峰。在舞台上耀眼炫目的表演来自于台下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训练, 让我们为之倾倒和钦佩的不止是他们炉火纯青的技艺, 更是他们渊博的学识和求索的精神, 这些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榜样。

三、在文化艺术修养中养成良好的声乐美感

声音美感是建立在歌唱者和观众的心理上的, 歌唱者把情绪和情感注入到歌声中去, 使歌声具有美感。情绪和情感蕴含越深, 歌声的美感就越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打动观众、感染观众。这就要求歌唱者不仅仅是一个发声者, 除了能发出优美的声音, 唱好音准、节奏节拍、速度、强弱等基本要求外, 还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这需要歌唱者通过在生活和学习中去体验和感受:体验和观察生活中的生动事件;观摩身边各种形形色色各种人的说话、表情、和情绪;在大自然中体验自然风光的美感;通过听录音、看录象及观看歌唱家的表演, 从中去领略声音与读字的美感、韵味;通过电影、电视、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体验人物内心活动和场景氛围的音视觉渲染, 丰富和积淀我们的音乐美感。

同时, 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美感。情绪美感与声音美感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推动的, 只有声情并茂才是歌唱艺术的最高造诣, 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所以说艺术真正的魅力就在于情感的表达。歌唱艺术则是考验表演者能否准确而又饱满的表达和传递出作品包含的真实情感, 从而感染和打动观众。首先就要求表演者自己被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所感动, 进而把这种情绪和情感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 传递给观众。然而, 歌唱者的情绪感受是通过自身的审美观所决定的。这种审美观必须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喜欢的, 是社会审美和主流舆论所倡导的, 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理想。我们通自己的对声乐作品的表演将这种情绪真实的表达给听众, 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四、总结

作为一名歌者, 应该具备细腻宽厚的感情, 真诚炽热的激情, 崇高的理性和对人文的深深的关切。我们应该明白, 只有在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生动的艺术表现力。任何动人的歌唱, 无论是语言、音乐, 还是感情的渲泄和意境的创造, 都是演唱者过去的生活和艺术的积累在内心融化后的产物。要想深入领会歌曲的内容和美的价值, 只有当自己拥有了深厚的艺术积累才能做到, 从而产生对作品的热情, 在演唱中使歌曲生动感人。

[2]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3]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4]胡洋.老年合唱团的合唱训练[J].才智2010.8.作者简介:

余姗,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

摘要: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学习者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要表现好一个声乐作品, 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巧, 首先要充分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才能合理运用自己的声线表现出歌曲的含义和内涵, 才能根据作品的文学诉求和文字内容以及音乐风格进行最佳的设计和演绎。所以, 我们要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 多多观摩、欣赏和学习各种门类的艺术表演以及器乐表演, 积累和沉淀音乐的艺术感和审美感, 提高艺术修养。让观众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真情实感, 并且从你的歌声中得到美的享受。

声乐教师的修养 篇8

声乐表演涉及的方面多而复杂, 既用声音来传达艺术, 又要通过塑造的形象魅力, 传达情感、表达人生。著名戏剧家章泯曾说:“如果问我, 什么是世界上最容易的艺术, 我说是表演艺术;可什么是世界上最难的表演艺术, 我说还是表演艺术。”1这就道出了表演的奥秘与复杂性, 因此, 个人修养的提高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 它直接关系着是否能够成功塑造活生生的、富于鲜明性格、独特灵魂的人物形象。

一、表演者应具备的素质

“好演员必须具备对歌曲的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三种素质”2显然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专业的演唱者必须具备对生活、对人、对艺术有较深的理解能力, 对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合理的认识, 对歌曲中的角色有正确分析的能力。要善于感受、体验其情感, 善于体会其内涵、要有独到的见解和创造性。而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 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对于声乐表演者, 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在正确理解歌词的基础上, 发挥艺术想象力, 才能将虚构的艺术转为具有审美艺术的表演。“当我们研究有魔力的假设和规定情境的时候, 我曾经要求在想象虚构中必须有逻辑和顺序;”3想象中的动作必须是有严格的逻辑和顺序。成功的声乐表演最令人振奋的原因往往来自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演员对声乐作品表现力的强弱, 直接体现了声乐表演者音乐修养水平的高低, 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得聆听、感悟、欣赏, 加强音乐实践。

二、提高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的途径

(一) 提高演唱技能与相关专业知识

1、歌唱技巧与专业理论的联系

从技能属性看, 声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要达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意境, 首先要求具备扎实的演唱技巧, 包括对咬字、呼吸、声音控制等基本专业技巧, 只有经过了正确和良好的歌唱训练, 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歌唱乐器, 使之更好得为歌唱所需。“不管哪种风格, 外国的也好, 我们民族民间的也好, 好的演唱是从不脱离内容的, 技术与内容的关系要摆得对, 技术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什么时候脱离内容专搞形式, 什么时候就出问题。”4技巧是媒介, 是通过歌唱技巧来传达情感。其次要有娴熟的专业知识修养, 比如对试唱练耳、和声、调性、乐理知识的掌握等。着手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旋律风格、节奏特点、语言韵律, 找出歌词中的逻辑重音, 才能合理得进行艺术上的加工、创作。

2、培养“好”耳朵

在学习实践中, 要善于用耳, 注重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 或者用录音笔把唱的歌曲录下来, 对声音的细微变化要有客观的分辨力, 对歌唱问题要有正确判断。有的学生在演唱时过分地注重模仿歌唱家的声音, 模仿他表演的神情, 却忽略了应该用耳朵去分辨, 是否是科学的发声状态, 所以好的耳朵是学习声乐的关键。要善于用脑,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3、演员与角色相适应

声乐表演艺术的核心就是在解决演员与角色之间矛盾的统一。演员是不变的个体, 却根据歌曲中所要扮演的人物作出不一样的表演。他们的性格特征、形体姿态、思想、气质、心态等都是不一样的, 这就构成了演员与角色之间的差异。而表演者实际上就是在不断研究、模仿、探索中, 去感受不同歌曲中的不同角色, 去适应不同的人物具备的性格。实际上, 我们试着去适应歌曲中的角色的时候, 可以帮助我们吸引想要与之相关的特性。比如有的表演者, 在演唱《不幸的人生》时, 似乎把听众带到了她内心深处, 能够聆听到来自心灵的呐喊, 说明她对痛苦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而有的演员他习惯适应悲剧的作品却不能较好的适应节奏欢快的歌曲, 这就需要在学习中缩短这种差异。从自我出发, 对角色进行从内到外的分析、体验、想象等。要解决演员与角色差距的问题, 还涉及到演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正如俄罗斯著名艺术家泰依罗形象地论述:“唯有表演艺术, 无论是创作人、材料、工具, 还是艺术作品本身, 全都是有机地结合在同一客体之中, 彼此无法分开。”

4、情感体验

声乐表演者要在实践中深入体验作品内在的意蕴, 既要鲜明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又要注入演唱者对作品体验的个性特点。通过表演, 呈现出表演者心理结构在特定时代、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个性情感特征, 就要进行主客体情感流的相互交融、彼此作用。“作为我们体验艺术的主要基础之一的原则是:‘通过演员的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的创作。’”5“体验艺术要求演员不要演示现成的创作结果, 而是要善于在每次演出中, 根据预先深入研究过的人物形象的生活的逻辑, 重新创造生动的有机过程, 而不重复自己过去的表演, 每次演出都要创造新的、真正的‘今天的生活’”6

(二) 提高文化修养的必要性

从文化的属性来看, 声乐作品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 歌词大都是文学性强, 思想深刻的诗词创作的文学基础, 浸透了人类的智慧、音乐观念、生活态度等, 旋律和歌词常常表达着强烈的文化品味和文化韵味, 这就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可以说, 一个文学功底深厚的表演者才能够深入理解创作者的深刻思想, 才能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色、歌词意境有合理的把握与分析。因此想要驾驭这门艺术, 就要不断得学习文化知识, 不断得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培养高尚的情操。尽可能多地涉足有关文学、戏剧、诗歌、美术、舞蹈等人文方面的知识, 汲取其养分, 文学使人们的内心更加丰富, 艺术使人们充满激情与灵感, 必然促使演唱时的表现力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浩瀚、微妙、敏感的学科, 舞台艺术家必须主宰自己的灵感。因此, 不但需要娴熟的歌唱技巧, 还要学会将丰富的生活积累转化为富于感染力的艺术积淀。对自我修养的积累越广博越深厚, 声乐表演艺术的境界就会越高, 人物塑造就会越鲜明多彩, 也就越能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之演员学习手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

【2】格·克里斯蒂著李珍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演员的培养》1985年9月第1版

【3】林陵史敏徒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1959年11月第1版

论高校声乐教学之音乐修养教育 篇9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音乐修养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学和担任某些声乐比赛评委过程中, 笔者往往听到这样一种评价“他 (她) 只是在唱技巧”, “她 (他) 把这个作品演绎错了”或是“他 (她) 的演唱一片空白”。每当看到一些天赋突出, 技巧出色的学生得到如此评价时, 看到某些妆容亮丽、声音条件良好但作品演绎十分欠缺的声乐演唱者时, 笔者深感痛惜。但近年来诸如此类的事情越来越多, 令人不由得不深思其中源头在于音乐修养教育的欠缺。

我们都曾有过倾听某些民间歌者甚或普通人在某些特定情境下的即兴高歌, 而深深被打动的经历。这证明了声乐绝不仅仅是声音和技巧的展示, 它的本质是人类情感的演绎, 是文化的体现和价值取向的外化。只凭声音和技巧确实能令一个作品显得好听, 但决不能达到动人的程度。高校声乐教育若过于倾向技巧的提高而忽略了声乐的本质, 无异于对一棵树木只顾精心修剪枝桠却忽略了根系的培沃, 这种趋势是相当危险的。

任何教育都应以人的完善为基本。作为一名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 笔者深信, 学习声乐对于人的自我完善及提升具有极大的益处。依循正确的声乐教育方向, 将高校声乐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情操、高雅品位、广闻多识之人, 可行性是非常大的。在中国的文学艺术领域, 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字如其人、歌如其人的说法。这是因为声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的艺术, 是关于人的艺术, 演唱歌曲是演唱者思想感情、人生体验的外化, 是艺术审美观的音乐化。所以在歌唱的声音中, 带有强烈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韵味, 是演唱者文化修养集合式的音乐体现。

高校声乐学生已逐步跨入成年, 其价值观、思维模式处于将成未成阶段, 同时又有着青年人普遍的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等特点。在他们人生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成效的学习阶段, 以声乐为媒介, 给予他们人类所共同承认及遵循的真诚、善良、美好等优良道德品质教育;以众多音乐作品的教学为依托, 给予他们深入了解各种文化表现形式, 深入体会人类各种情感的机会, 教导他们尊重和理解各地域、宗教、文化、和情感的差异。

笔者相信在声乐专业大学生求学过程中, 加强如是音乐修养教育, 将更有利于培养出一大批具备较高素养的青年声乐工作者。因此, 高校充分重视声乐学生的音乐修养教育, 加大音乐修养教育力度, 是正确的方向, 更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

二、高校声乐教育中音乐修养教育内容及方式初探

笔者曾经参与评委的某项声乐比赛中遇到这样一个实例。一位学生信心百倍地演绎了自己苦练许久的美声作品, 也拿了不错的奖项, 但赛后一位从国外回来的评委对其语重心长地说:其实你并没有充分理解你演绎的作品, 作为年轻人, 若想将来在声乐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当务之急是加强自己的音乐修养。当时这位年轻人似懂非懂, 可笔者恍若醍醐灌顶, 心深以为然。自此, 对自己所从事的高校声乐教育方向及内容开始细细思索, 以下为笔者一点粗浅之见, 现诉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德行教育为声乐教育之根本

纵观中外音乐史, 音乐最初的目的是情感的释放。在人类建立社会后, 音乐逐步成为价值导向的重要工具。中国周朝以礼乐治世, 高度重视音乐的社会作用。当时乐的基本特征是“和”, 和谐之义, 因为音乐可以和谐感情, 使人际关系融洽, 使人在行为上向善。甚至对于人感情中的哀悲之情, 也可以通过音乐得以渲泄, 使不良情绪趋于平和, 不会使人心惑智乱, 作出有违礼义的事来, 因此乐非雅而不发。古希腊人则认为音乐是与人类追求真和美的活动密切相关的。西方众多哲学家也都承认音乐的社会作用, 并重视音乐的社会教化力量。历史上众多优秀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精通音乐的更比比皆是。这是由音乐的本质属性

德行是人成就一切事业的根本。众多传世的声乐作品无一例观念, 传递着真、善、美、惩恶扬善等美好情感和愿望。好的歌唱者必须要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校音乐修养教育必须以德育为基础, 教会学生先从做人开始, 做一个具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年。在这样的基础上选择和演绎出来的作品才能切实打动人, 美化人的情感, 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 文化修养为学生声乐成就高低的基础

自有人类以来, 歌唱即为人类情感和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声乐发展史伴随着人类发展史、人类文化史, 饱含着人类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和音乐逻辑。

声乐, 是以人本身的器官去演绎情感, 它最为直接, 最为强烈。而声乐这一表现形式又有着其他器乐所没有的独特性, 即曲与词演绎的统一。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信息更直接, 更深刻、更强烈也更富感染力, 也因此它的演绎更带有一种不确定性。受歌者的文化素养、思维理解、声音天赋和技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同样的作品, 因歌者水平和演绎方式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

当前, 我国声乐等艺术类学生在考试录取中偏重于专业技能, 而文化知识水平要求相对较低。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知识面广泛、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更具优势。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声乐的文化属性和特点使得产生了大量的作曲家、词人、歌唱家, 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 浩如烟海的声乐作品, 使其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专业学科, 并具有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 要驾驭这门艺术, 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 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 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

歌曲是文学与音乐的二合体, 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为歌词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戏剧涉及的曲、词、小说、史话, 西方歌曲涉及的诗歌、剧本、神话、史诗等等, 决定了声乐与文学的紧密联系性。所以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 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 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 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的内涵, 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而声乐演绎是歌者以自身的理解对作品进行的二度创作, 它毫无掩饰地展现歌者所具备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 对作品的分析、领悟与把握。因此, 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可谓提高学生声乐演绎能力的基础, 更是决定学生声乐成就高低的关键因素。

(三) 作品分析能力是声乐作品演绎水平的决定因素

高校声乐教育涉猎面极广, 若要使学生能更为准确地把握声乐作品的核心, 专项作品分析尤为重要。艺术是非常讲究天分的, 拿到作品即能完美演绎的歌者有, 但天才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声乐工作者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 同样能够出色地演绎。笔者在白俄罗斯留学时, 教导师常常把演唱之前的作品分析称之为“金子”, 也就是把它作为作品演绎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1、掌握地域、民族、宗教声乐艺术表现形式的区别。

高校声乐教育涉猎各地域、各民族、各宗教派系的作品。不同地域、民族、宗教作品的表现特征、艺术手法和特色, 情感表达方式, 隐含的内容均有其典型特征。受地域、民族和信仰差异区别, 要求高校声乐学生毫无障碍地驾驭各领域的作品是不现实的, 但教导学生掌握作品的这些基本特征, 有助于他们在演绎作品时对作品的核心表现更为接近, 即使做不到神形兼具, 也基本表演出正确的形态, 这是非常重要的。

2、教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

好的声乐作品必然建立在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基础之上。高校声乐教育者应当让学生明确声乐艺术是非常严谨的一门学科, 作品演绎要忠于创作者这一根本态度。要使学生充分体会若想成功演绎一个作品除了声音和技巧的磨练外, 深入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作者的风格、作者的意图、人物的特点, 情感表达、曲式分析等, 才能根据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 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本意。在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养成拿到作品即主动、深入去分析作品, 养成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所在的良好习惯, 应当是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的必须做好的

此处笔者试以西方歌剧《奥赛罗》中选段“我母亲曾有个可怜的女仆”的教学为例进行音乐修养教学演示。

第一步:介绍作者威尔第, 包括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作者国籍、宗教信仰、思想观点、作品特点等。

第二步:介绍歌剧《奥赛罗》主要故事内容、产生背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第三步:进行角色分析。对选段中奥斯德蒙娜这一角色, 从故事梗概, 角色发展, 情感变化等角度进行细致地讲解与分析, 鼓励学生思考和体验角色, 融入角色, 充分表达角色应具有之情感起伏和变化, 并试着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看法, 对角色演绎进行尝试并发掘出自己独特的演绎方式。

第四步:情感分析和把握。在这里我通常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演绎要尽量忠于词、曲作者的原意。尽管声乐演绎是歌者的再创作行为, 但是否充分表达词、曲作者本意是一个作品能否忠实再现的决定因素, 因此在这一点上必须反复强调。二是确定演唱的感情主基调, 并随着不同的场景和情节细腻地表现主人公复杂的内心活动。三是努力引导学生融入角色, 自然流露情感, 并注意学生所使用的表演手段能否使听众的心灵感到震撼。

从以上来看, 高校声乐教育教学中音乐修养教育是学生声乐演绎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 音乐修养越高, 声乐艺术的境界越高, 艺术世界就越宽阔, 越丰富多彩。音乐修养的确是把学生引入声乐艺术精神实质、把声乐艺术推向高峰的基础, 所以, 加强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音乐修养教育, 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摘要:在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中, 普遍存在偏重声乐技巧, 而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和演绎作品的音乐修养教育颇为欠缺的问题。笔者多年从事高校声乐教育, 深感加强音乐修养教育是高校声乐教学中亟待加强的重要部分, 本文对当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之音乐修养教育的重要性, 内容及方式进行了初探, 以期对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水平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高校,声乐,音乐修养,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景彬.德国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与女高音[N].音乐周报, 2005.

[2]徐晓昱, 论音乐教学几个主要环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20

上一篇:程序正当化下一篇:树立科学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