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的价值

2024-12-10

声乐教学的价值(通用12篇)

声乐教学的价值 篇1

巴洛克 (Baroque) 一词, 源于葡萄牙文。意为“不规则的珍珠”。原本为建筑领域的术语, 后逐渐被用于音乐和其他艺术领域。18世纪, 人们普遍崇尚古典主义, “巴洛克”在当时只是被用来嘲笑和贬低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而发展到现代, 它已经被公认为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经典的艺术风格。

音乐上的巴洛克时期泛指1600年至1750年。由于是王公贵族掌权的时代, 经济条件的优越使得他们拥有华丽的宫廷和奢华的排场, 贵族豪门成为新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心。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当时的音乐创作。因此, 17、18世纪的宫廷乐师所创作的音乐作品, 大多是为贵族、上流社会服务的, 旨在营造高贵典雅的场面和欢快愉悦的氛围。这一时期音乐的总体特征是高贵典雅、气势雄伟、旋律精致, 作品大多布局宏伟, 色彩华丽。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有意大利的卡契尼、德国的巴赫、亨德尔, 意大利的A.斯卡拉蒂、维瓦尔第, 法国的吕利、拉莫等。

1 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特点

1.1 音乐题材丰富

早期的歌剧艺术与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巴洛克同属一个时代, 二者并存, 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因此, 这个时期的声乐作品题材尤为丰富, 既有宁静和谐的宗教作品如卡契尼的《阿玛丽莉》等, 也有英雄主义的古希腊神话作品及历史故事如佩里的《奥菲欧的祈祷》、亨德尔的《绿树成荫》、《让我痛苦吧》等, 更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世俗爱情生活作品如A.斯卡拉蒂的《恒河上升起太阳》、卡尔达拉的《虽然你冷酷无情》等等。

1.2 调式的转变

18世纪, 欧洲音乐创作以复调为主, 巴赫就是此类音乐的代表人物。随着时代的发展, 复调音乐华丽壮观的场面与气势恢宏的风格, 已经满足不了观众日益变换的口味。于是, 以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家们在音乐创作和探索的过程中, 创作出了更容易塑造音乐形象、推进剧情的主调音乐。主调音乐的特点是音乐形象明显, 感情明确, 能使欣赏者比较容易融入其中。如A.斯卡拉蒂的一首小咏叹调《别再使我痛苦迷惘》、卡契尼的《阿玛丽莉》等等。

1.3 歌词与旋律紧密结合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歌词跟旋律都结合得天衣无缝, 歌词非常明显地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 十分重视通过歌曲的旋律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激烈活动和深刻情感。如切斯蒂的《围绕着我崇拜的人》、佩戈莱西的《假如你爱我》、A.斯卡拉蒂的《我多么痛苦》等作品就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特征

1.4 乐句长度不一, 气息较长

并且旋律都空前的华丽复杂, 有许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这一时期的音乐受当时社会风气、文艺思潮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广泛运用装饰音来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变化。以此来获得强烈的情感冲击。作曲家由此将声乐炫技引入歌剧之中, 为了博得观众更多的喝彩, 让歌唱者即兴演唱精致复杂的装饰音或炫技性的花腔乐句, 提高旋律的律动性和华彩性。如加斯帕里尼的《不可能放弃爱情》、帕依谢洛的《亲爱的人何时来到》、马尔蒂尼的《爱情的喜悦》等等。

1.5 节奏的多样性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因为题材广泛多样, 所以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的节奏形式非常丰富, 适用于各种题材和故事情节之中。如快慢交替使用的曲目《你好久不来折磨我》、风格诙谐的小快板曲目《残酷的爱神》、缓慢宽广的小咏叹调《你别对我回避躲藏》、旋律生动流畅节奏变化多端的小快板曲目《阿拉贡舞歌》等等。

2 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演唱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声乐作品数量众多, 规模宏大, 体裁形式也丰富多样。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 美籍华裔歌唱家斯义桂先生把亨德尔、珀塞尔以及维瓦尔第等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引入中国开始, 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重要性, 越来越被一代代的声乐专家学者所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 这一时期的经典声乐曲目也越来越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体现出丰富的学术价值, 很多佳作既被收纳作音乐院校的声乐教材, 也作为经典曲目传唱于各类音乐会中。

2.1 良好的气息支持

学习声乐的人都明白, 要想获得美好的声音, 必须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气息控制的能力。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非常重视气息的支持和运用。气息就是动力, 犹如汽车的发动机, 有了动力, 离风驰电掣就不远了。正如卡鲁索所说的“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 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大量地反映各种爱情的主题, 为了表现这些内容, 在演唱上就应该是柔美的、细腻的、恬静的, 而不可能是粗暴的、强力冲击的。这样的音色只能通过气息的巧妙控制才有可能获得, 也有效的防止了无用的声嘶力竭似的大喊大叫, 有利于保护声带和延长歌唱寿命。此外, 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中广泛运用华丽的装饰音, 并且乐句较长, 需要用连贯灵活的声音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和人物的情感, 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

2.2 声音的连贯

声乐老师经常会对学生说“不会连贯就不会歌唱。”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 只有连贯的声音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线条来。而美声学派所崇尚的“美”的声音就包含着这层意思。声音的连贯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环节, 是发声的基础。要想把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唱得平稳而没有痕迹, 同时还要保持音色和音准、咬字的统一, 就得需要气息与共鸣腔体的配合, 好比“穿珠子”一样, 气息是线, 声音就是那大小均匀的珠子。在演唱的过程中, 除了发声技巧上的连贯, 还不得忽视音乐情绪上的连贯, 即全身心地融入到作品中去, 完整地表现出作品所需的内容和情绪。如我们所熟悉的声乐曲目《阿玛丽莉》、《假如没有那些痛苦》、《亲爱的, 我为你留下这颗心》等等, 这些作品乐句有长有短, 节奏也比较多样化, 演唱时切忌用力过猛, 气息要控制的平稳、均匀, 要做到一气呵成, 且要唱得连贯、流畅、清晰、自然。这样的训练要求在巴洛克声乐作品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2.3 声区的统一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声区的统一尤为重要。上下声区衔接的好坏直接影响声音的色彩与质感。真假声的比例没有恰当控制好, 就会造成高声区“紧”、中声区“白”、低声区“虚”。因此, 在演唱时保持上中下声区音色的统一, 是美声唱法的技术体现。建立一个良好的中声区后, 再往两边扩展音域也是声乐训练中的必经之路。巴洛克时期众多的声乐作品中, 有许多上下行音阶或半音阶旋律进行, 如《紫罗兰》、《妮娜》等, 还有适合中声区训练的音域范围, 如《绿树成荫》等, 这些作品都可有效的解决声区统一的问题。只有声区统一了, 才能灵活自如、连贯自然地演唱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

2.4 声音的抒情与灵活性

17、18世纪的绝大多数声乐作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以柔美细腻的抒情旋律为主, 一类是明显的“巴洛克”风格, 表现各种高难度的的加花、炫技风格。柔美典雅的作品风行一时, 当“巴洛克”的风吹来之后, 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巴洛克注重华丽的装饰和变化, 注重鲜明生动的表现手法。于是各种各样的花腔华彩应运而生, 以此来炫耀歌唱家的技巧, 歌唱技巧的革命开始了。花腔技巧是建立在声音的灵活性基础上的技术方法, 能表现出歌唱者高超的技巧和华丽的风采, 还有利于拓展音域和增强艺术张力。尤其是阉人歌手盛行的时期, 又把花腔技术推到了一个至今无法跨越的高度。在声乐教学中, 唱好花腔及装饰音等快速乐句, 不仅是花腔女高音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几乎所有的声部都涉及到了花腔技术的运用, 包括男生, 甚至男生的低声部也不例外。要想把那些复杂华丽的装饰音或快速的上下行音阶唱得既轻盈又清晰, 还得兼顾声音的连贯性、抒情性, 如果没有良好的、灵活的气息控制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 这个时期的多数作品适合训练声音的抒情和灵活性。如帕伊谢洛的《谁要找吉普赛姑娘》、罗西尼的《阿拉贡舞歌》、亨德尔的《我哭泣, 为我的命运》、《亲爱的新娘》等等。

3 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在教学中的价值

3.1 有利于声音的训练

17、18世纪的美声唱法被誉为声乐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由于阉人歌手的兴起, 美声唱法的技术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代的美声唱法非常重视声音的训练, 要求有松弛、丰满、明亮、圆润的、连贯的声音, 起音要柔和、准确轻巧, 不主张力度过大的强音。而巴洛克时期的多数声乐作品, 音域范围恰好在中声区, 可以为中声区的巩固训练提供很好的帮助。一些颤音、顿音、连音、琶音、小跳音程、八度大跳音程、快速上下行音阶、半音阶等技术, 都可以运用到声乐教学中, 有助于声音的灵活性和连贯性, 解决声区的统一, 检验气息的平稳和控制能力, 稳定喉头, 最终获得松弛、明亮、、圆润、集中的音色。

3.2 掌握气息控制的能力

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 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声音。“呼吸”, 顾名思义, 就是既有“吸”又有“呼”, 歌唱中的呼吸指的是一直保持吸气的状态, 有控制的、缓缓的吐出去, 在吐气的同时, 又不断地找到“吸进来”的状态,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呼中有吸”、“吸中有呼”。所以, 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始终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题材和内容广泛, 旋律、节奏富于变化, 在演唱中, 要做到强、弱、刚、柔收放自如, 要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 练习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 要严格按照表情术语进行强弱音相互变化的控制, 按照作品本身的内容和情绪来适当的调整音色, 可以非常有效的训练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力量, 使歌唱者由此掌握科学的气息控制能力。

3.3 准确把握演唱风格

在声乐教学中, 培养学生把握各种类型作品的演唱风格是很有必要的。不同作曲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声乐作品, 它们的风格差异是很大的。正如前面所说的,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题材甚为丰富, 有宗教题材、希腊神话、历史故事、世俗爱情等。演唱宗教题材的作品时, 要注意声音的连贯、力度的均匀, 音色要干净、纯洁, 表现出虔诚, 真挚的情感。演唱希腊神话和历史故事题材的作品时, 要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 既要有戏剧性的张力, 又不能夸张过度引起音量的失衡。演唱世俗爱情题材的作品时, 要有控制的、含蓄而内敛的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 形成自然、柔美、松弛的演唱风格, 而不是声嘶力竭的大喊大叫, 而做到这些要求无形中也培养了歌唱者良好的音乐修养。因此, 演唱巴洛克声乐作品时, 要结合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本身的内涵, 运用悦耳的声音, 真挚的感情, 清晰的咬字, 来准确的把握不同风格的作品, 使声乐技巧与情感表现达到完美的统一, 整体提高歌唱者的演唱能力。

4 结语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是欧洲声乐发展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个时期的声乐作品题材丰富、旋律线条优美、节奏变化多样, 装饰音运用广泛。把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用于教学中, 可以从多方面训练歌唱者的发声技巧, 提高歌唱者的文化层次, 培养歌唱者的艺术修养, 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从而全面提高歌唱者的演唱能力。巴洛克声乐作品是一笔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 不但对欧洲声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给后世的声乐学习者、爱好者留下了了无尽的、宝贵的音乐财富。

摘要: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是世界音乐文化瑰宝, 在世界声乐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在声乐训练和声乐教学中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是美声唱法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典曲目。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一时期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及演唱特点, 总结归纳出其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丰富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声乐教学

参考文献

[1]俞子正.歌剧长河——从达芙尼到图兰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6.

[2]李超.声乐艺术发展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1, 2.

[3]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2, 4重印.

[4]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 2003, 5.

[5]周枫, 饶余鉴, 徐郎.意大利歌曲108首[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1.

[6]陈晓春.多姿多彩的巴洛克文化[M].北京:中华读书报, 2006, 8.

[7]陈果.意大利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苏州: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 12.

声乐教学的价值 篇2

2美声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2.1情感之美

在声乐领域,在对不同的声乐作品进行表演的时候,表演者首先需要对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进行深入的领会。进而在表演的过程中,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表演技巧,将作品所富含的感情传递给观众。在美声声乐中,丰富而充沛的情感也是其在表演过程表现出的十分鲜明的特点。而情感之美,也是美声声乐所具备的十分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美声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类型,在对不同的声乐作品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不但需要熟练的掌握各种美声演唱技巧,也需要充分认识到作品情感展示的重要性。对于不同的美声声乐作品,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需要表演者在深刻理解、用心体会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虽然不同个体的审美角度和审美观点各不相同,但对于不同的听众而言,只要表演者可以通过借助一定的演唱技巧,来将美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完美的表达出来,便可以使听众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内涵,以及美声声乐所具备的情感特质。因此,表演者便需要用心体会美声艺术中所包含的众多的情感,在用心领悟的基础上,利用自身所学到的歌唱技巧来使表演达到情感的深处。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实现技巧与情感的双重结合,需要演唱者对美声声乐技巧与情感展示进行合理的安排。美声声乐的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到作品的情感内涵,并结合合适的表演的技巧,进而更好的将作品中的情感完全的展现出来。

2.2声音之美

在声乐艺术中,无论何种类型的声乐,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寄托载体都是声音。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利用自身美好的声音对各种声乐作品进行表演,可以很好的吸引听众们的注意力,将阻品众所蕴含的艺术内涵展现出来,并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对于美声声乐艺术而言,同样对声音有着极高的关注,并充满了声音之美。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美声声乐对演唱者的声音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一名合格的美声表演者需要经过长期、严格、标准的演唱和表演训练,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能够凭借着肌肉的力量来表达出声音的色彩。同时,还可以在演唱过程中借助美声演唱技巧,利用充沛的气息体积华美的.音色,借助声音的综合性和宽广性来,使相应的声音具备一定的音响效果,获得不同凡响的表演效果。另外,美声的声音审美特质还表现在咬文嚼字方面,在美声声乐艺术当中,还十分注重咬字技巧。从唱法角度进行分析,美声在气息上具有较为浑厚的特点。演唱中在腔体发出声音以后,需要演唱者依靠唇部的肌肉来对咬字情况进行控制。而美声的咬字来源于拉丁语系,要求其在保障连贯性的同时将咬字清晰的表达出来。例如,在利用美声声乐技巧对各种中文艺术歌曲进行演绎的时候,便需要对相应的咬字方法进行合理的安排。除艺术歌曲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普通歌唱者难以把握这一因素之外,在技术层面,中文的咬字断句方法与适用于外文歌剧的美声唱法并不契合,因而用西洋美声的演唱技法来演绎中国艺术歌曲难度极高,即使很杰出的美声歌唱家在演唱中文歌曲之时,听众也往往难以分辨其演唱的歌词内容。因此,还需要演唱者在表演中不断探索,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美声演唱方法,以更好的展现出美声声乐的声音之美。

2.3内涵之美

美声艺术当中所具有的包容性特质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美声声乐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拥有极高的水准,是其他的艺术无法比拟的。在歌剧当中,美声的表演就占据了很重要的表演成分,在其他的艺术当中,也会借鉴美声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具体的美声声乐表演中,还需要结合不同声乐作品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应用美声技法,以更好的展现出美声声乐的内涵美特征。例如,中国美声是美声唱法与中国汉语语言完善结合,能够完美演绎中国声乐作品、体现中华民族音乐灵魂和韵味的歌唱方法。因此,在对各种中国美声作品进行表演的时候,还需要演唱者在对西方传统美声经过充分学习、消化、吸收并经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美声演唱。以实现美声声乐与中国汉语语言的良好结合,符合外国观众歌剧审美习惯的美声歌唱,又能够被中国人广为接受和喜欢的美声歌唱。

3结束语

总之,美声声乐艺术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不但涉及到各种艺术理论和演唱技巧,也具备鲜明的美学特征。从审美角度进行分析,其在声音和情感以及内涵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审美特征。在对美声声乐艺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的从审美角度出发,掌握其艺术本质,进而更好促进美声声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东.中国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字声问题及审美差异[J].人民音乐(评论版),(01):52-55.

[2]滑静.聆听文化的声音文化审美意识形态下的中西“歌剧”唱腔音色比较研究初探[J].音乐创作,(03):158-160.

[3]张璨.民族审美习惯之差异对美声发声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05):6-7.

浅谈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篇3

关键词:练声曲;声乐教学;价值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多种多样的练声曲作品,这些练声曲作为声乐教学的基础体现出极高的训练价值,同时也可以促进良好教学成果的诞生。练声曲本身具有较强的音乐性与歌唱性,是很多知名声乐专家与歌唱家们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所总结的智慧结晶。但是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练声曲的认识都只是停留于表面,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将练声曲作为开嗓的工具,因此忽视了练声曲的地位与价值,并且没有在歌唱的过程中坚持持续的训练。还有一部分老师过于重视教学目标,而严重忽视教学过程,为了提升教学进度一味的让他们演唱具有难度的声乐作品,对于掌握的练声曲扎实程度并不重视。这样的声乐教学现状并不利于学生们在声乐学习上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需要对声乐教学中练声曲的重要性进行深刻的探讨,让老师与学生都能在实践中认识练声曲的价值。

一、练声曲的基本概述

近年来,声乐艺术逐渐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这样一种具有高雅情趣、陶冶情操的艺术。从目前的状况分析,很多人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浅层水平,他们还在积极的进行学习表演。对于学习声乐的人来说,练声曲实际上也决定了演唱者的水准,这属于一种训练基本功的方式,能够让演唱者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并且从自我意识上形成声音的概念,这样付诸于日后的学习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练声曲起源于西方的传统派声乐教学体系中,成为了歌唱教学的重要手段。练声曲由一个或者是多个元音进行演唱,同时也可以在无词的声乐中进行练习。练声曲与发声练习存在着不同之处,发声练习相对比较简单,重点以琶音和音阶为主,声音在过渡的过程中显得比较平稳;但是练声曲不一样,主要是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练声曲富有优美的意蕴,特别是优雅的旋律和较强的练习性体现出深远的教学意义。

二、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一)锻炼演唱技巧与能力

练声曲相较于练声体现出歌曲的魅力,它有着一定的演唱技巧与难度,可以与歌曲相媲美。在练习练声曲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针对一些技巧而进行专门的训练,同时突破各种技巧,让自己的演唱技巧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从而提升自己的演唱能力。

(二)表现演唱者感情

练声曲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具备了完整的演唱结构与音乐内涵,因此可以将练声曲作为歌曲来进行演唱。在练习的过程中,考虑到练声曲本身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演练的过程中会刻意的表达情感,练习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力度、速度以及顿音等多种表情符号的提示,注意声音上发生的细微变化,积极的表现作品中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这个练习练声曲的过程需要让自己声情并茂,更好的为自己的演艺之路打下基础。

(三)解决发音问题

在练习曲演唱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咬字,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巧,能否准备的咬字对于演唱者来说有着直接影响,它会影响到演唱者的水平,虽然平常的说话都是讲究演唱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但是有时候会因为演唱技巧不到位出现差错。在演唱的过程中咬字就是及时分辨出尖团、五音以及清浊等,要时刻记住咬字力求精准,轻重分寸拿捏得当,切忌不会出现咬死的情况。练声曲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将这类问题轻松解决,让演唱者在实际的唱歌过程中对咬字的内容处理妥当,正确剖析出歌词的含义。

(四)激发主动性与积极性

练声曲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逐渐成为独立且完善的音乐体系,并且它本身就具有顽强的吸引力。跟普通的声乐练习进行对比,练声曲富有的独特魅力能够激发学生们练习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练习练声曲的时候会主动的找寻机会去练习,这个过程可以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给学习者创造快乐的氛围,将练习声乐作为一种任务或者是压力,练习者在有了主动性与积极性之后,会在练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推敲练声曲的魅力,结合到自己的演唱过程中可以使练习的成果事半功倍。

(五)系统并规范的学习声乐

练声曲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延续在声乐大师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各种声乐练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这个过程中提高了练声曲演唱的技巧。根据大师们多年的经验,通过系统的整理最终创造出脍炙人口的练声曲作品,体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能够对声乐练习有比较规范与系统的指导作用,给声乐学习者提供了巨大帮助。

三、关于练声曲价值的思考

通过上述的分析,了解练声曲对声乐学习者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们需要对此研究有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只是将练习练声曲作为一种学习的任务,简单的敷衍了解,这样对于学习练声曲没有任何帮助。在练声曲的训练中需要投入百分之百的情感,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与观点,使欣赏练声曲的人可以在演唱的过程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音乐是一种人类共同的语言,它能感染人们的情感,并且将情感进行传递,由此来培养相同的情感世界。练声曲演唱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积极的思考,这个过程常常受到启发,并且能够抓住灵感,产生属于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累积之后,自己的演唱水平也能得到相应提升,取得的学习成果事半功倍,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资源,提升了学习效率。

四、结语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与变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学习练声曲的行列,练声曲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练声曲的发展决定了学习者的未来演唱之路,关系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会对日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很多学习者对于练声曲的地位认识模糊,因此并不重视练声曲的价值,导致了在演唱过程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影响了未来音乐之路的发展。因此需要及时掌握练声曲的实际价值,在情感传递的过程中及时抓住灵感,经过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为自己以后的演艺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金勇.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价值与实践[J].黄河之声,2015,13:41.

[2]曹粹.《瓦卡伊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J].音乐时空,2016(03):152-153.

[3]钱芳.中西声乐比较研究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02-104.

[4]邵云.论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3(13):28-29.

声乐教学的价值 篇4

声乐练习曲是按照歌唱发音的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来编写的,它在遵循学生接受习惯的同时,调节学生歌唱的技巧和发音的方法,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1.使演唱技巧更加牢固、演唱方法更加科学。声乐家金铁霖先生认为,艺术性的歌唱嗓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才能够获得。一般而言,发声训练要经历自然——不自然——新的自然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最终才能够形成艺术性的嗓音技能。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发声练习是为顺利地歌唱和演唱而进行的预热化训练,具有很高的科学实用价值。而发声练习曲就是进行发声练习的最佳教材。例如《孔空声乐练习曲》对于中声区的练习特别重视,主要的音域范围在小字组c到小字一组f,根据中声区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调进行练习,强调音乐旋律的流畅、优美、连贯。

2.拓展学生的演唱技巧。如果声乐学习是一座高楼大厦的话, 那么发声基础训练就是这座高楼的地基。而歌唱技巧就是这座楼的风格。在声乐教学中,多数老师和学生会格外重视单方面的技术练习,对于整体协调则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所以,他们大多会选用一些初级的音阶模进练习曲来进行训练。这类练习曲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音乐构思也不完整,不仅仅不利于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他们驾驭作品的能力的增强。所以,在声乐练习中,单一的练声曲训练是不够的,要进行相关方敏的协调运作练习,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如《斯皮格高级声乐练声曲》根据五个声部来进行编写,从日常训练写起,注重细节和科学地编排,为学生演唱技巧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正确的声音观念,形成独特的歌唱风格。科学的发生发声方法是以正确的声音观念为基础的。声乐练声曲能够促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发声状态和方法,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分析,进而形成正确的声音观念和独特的歌唱风格。如《音乐会练声曲集》,它汇集了世界各国经典的练习曲,对于节奏特点、气息运用、高音训练、乐思构成等都有较为完整的编写。它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渐近式的、有系统的声乐训练,对于学生声音观念的形成和歌唱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实施运用

1.声乐练习曲在发声技巧教学中的运用。谁懂得呼吸,谁就能学会歌唱,这句在声乐界人尽皆知的话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在呼吸中,行腔的气息一定要坚持到底,同时要深吸气,来支持气息贯穿到底。同时,在呼吸的过程中,控制力要持久,从声音的开始到结束,都要对气息的发出和吸进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舞台上的歌唱表演行为。哼鸣练习曲依靠呼吸在共鸣腔中的运动来获得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声音从头腔中发出,音质厚重。跳音练习曲对于锻炼小腹的收缩力和支撑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声带的闭合、高音的站立等也能够得到训练。这样出来的声音音质婚后饱满,具有明显的颗粒性特征。连音练习曲能够使得发出的声音连贯优美,旋律动人。连音和顿音相结合的练习曲能够将点的训练和面的练习统一起来,以点带面,以面串点,使得声音统一,气息均畅。

2.声乐练习曲在音准、节奏教学中的运用。音准决定了歌唱技术的水平,同时也是歌唱艺术性和感染性的主要来源。《阿勃特声乐练习曲》尤为重视音准的训练,它对于旋律下的音准变化和音高位置,提供了非常多的练习曲目,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音准的变化。此外,节奏是音乐旋律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在旋律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节奏就没有旋律,没有节奏的多样化就没有音乐风格的多样化,所以练习不同的节奏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收录了多种节奏的练习曲,如附点节奏、一字多音、三联音、装饰音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声乐初学者而言,是不可多得的音乐素材。

民族声乐歌唱特征及美学价值论文 篇5

【摘要】民族声乐在我国具有长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人遗留下来的巨大的遗产。它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经过歌声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是感情极为丰厚的艺术表现。而线性歌唱是民族声乐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性,经过各种音色与音域的分离以及曲调的跌宕起伏的极致运用,有效地将民族声乐的艺术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它受众多音乐人喜欢的缘由。本文首先引见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特征,其次将引见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音乐表演美学论文

民族声乐是指与说唱、京剧或是民歌等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它在这些音乐的根底上分离了西方国度欧美声音的唱法和理论,取其精髓而成为了一种比拟共同的音乐。线性是指不同于理学上的各种线上的特性,而是音乐家熟习控制的在歌唱过程中将每个音域之间的过渡表现得十分顺畅与自然,其声音的强弱表现得平滑有力,并且它主要指的是民族声乐的唱歌技巧。在唱歌过程中巧妙地将线性融入到其中,能够起到使音乐愈加动听,愈加吸收人的作用。美学价值是指民族声乐将其他国度的一些唱法交融在一同所表现的一种歌唱价值,那么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特性是什么,是如何将民族声乐表现得如此之好?笔者分离文献及平常的积聚将其总结如下:

一、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特征

(一)音色的丰厚使得线性歌唱更具有作风化

在音乐当中所说的线性和歌唱中的线性并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那种客观存在的直线、折线或是垂线,而是一种比拟笼统的用于形容音乐特征的一种词句,能够用曲线来形容。由于波状曲线的特性能够用来形容民族音乐,使其音乐具有活动性和生动性以及跌宕起伏的音色。音色发挥的好与不好一局部取决于人的天赋,另一局部取决于后天的锻炼。民族声噪音色特性主要是洪亮、亮堂,以靠前为属性,能够将音乐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抒情方式或是灵敏方式等。音色还分为真声和假声两种声音,当一首歌曲歌唱的比拟慢,大都是用真声在演唱;若是歌曲比拟快或是比拟高亢,则大局部都是用本人的假声在演唱。音乐分为多品种型,每一品种型都应用了如此的音色特性,而民族声乐正是将各种音乐特征分离在一同从而发挥它的个性化。在民族声乐中若要将音色发挥得更好,不只仅要留意音色的发音,也要留意音色的运用位置,应在精确的位置内发音,更要将音色彩节好,将气息控制好构成较好的共鸣焦点。只要将这些综合到一同才干将音色的特征发挥出来,这也是民族声乐为何要将音色的特征应用到本人身上的主要缘由。

(二)运用润腔将民族声乐的曲线美愈加突出

什么是润腔?润腔主要是指用来衬托、渲染、修饰民族声乐的一种手腕,其主要目的是补偿民族曲调的呆板,使民族声乐听起来愈加流利动听,补偿了民族音乐的不圆满的中央。中华民族声乐与国外民族声乐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润腔应用的不同,在我国润腔是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在有色的图谱上跳动,主要存在于那些主干音的四周,但是在图谱上基本见不到其音。润腔主要是用来增加民族声乐的特征的,能够使旋律愈加动听、有力度及有节拍感,更能够使音乐更充溢生气。而在国外润腔是存在于图谱中的,是能够看得见的音,并且关于润腔的运用十分严厉。

二、民族声乐的线性歌唱的美学价值

线条是声乐最重要的组成局部,它是音乐的一种外在方式,承当着音乐的艺术审美及情感的.丰厚。将音乐的声音线条和旋律线条分离在一同,才干充沛表达民族声乐的艺术感,让人沉醉在歌声当中。而它的美学价值在于经过巧妙的技术手腕,增强音色的锻炼及调理音色的位置,产生强有力的歌声。它不只增加了民族声乐的积极性,也在线条中闪烁出民族声乐的特征,更是给歌手增加了更多的表达本人情感的时机。恰如其分的民族声乐表达也是向其别人表达本人情感的一种方式。

三、总结

声乐教学的价值 篇6

关键词:传统民歌 现代民族声乐 应用价值

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对传统民歌的继承。这种对传统民歌的继承是推陈出新的继承,是发展着的继承,更是有扬有弃的继承。在时代日益发展进步的今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深入人心,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民歌与现代民族声乐的关系呢?又该如何看待传统民歌对现代民族声乐的价值呢?

一、传统民歌在现代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现代民族声乐的学习中,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民歌的优点,要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作为教师,应该首先要掌握有关传统民歌的理论知识,了解传统民歌的音乐和文化特征,尽量多掌握不同地方的民歌的风格特色。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民歌研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组织有经验的民族声乐艺术家进行演唱方面的讲座,还可以组织教师下乡采风,让老师们互相交流和启发。

(二)在教学中学习传统民歌

民歌学习应该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专门学习传统民歌。传统民歌种类多,风格独特,地域性也较强,仅仅依靠民族声乐理论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显得不太实际,因为传统民歌也需要演唱,声乐小课堂无法提供演唱条件。因此要把讲授传统民歌的老师与声乐老师配合起来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班级和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声乐老师,把传统民歌的特点和现代声乐的特点配合起来进行教学。

(三)建立民歌数据库

有关部门要建立详细的民歌数据库,为声乐教学提供直观材料,提高学习效果。由于传统民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仅仅依靠教师采风还不能够完全了解各地民歌的特征。因此必须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才能全面地掌握传统民歌。通过建立民歌数据库,可以按照地域的民歌特点将传原生民歌和具有声乐意义的民歌进行分类,通过对比学习,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传统民歌在现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

(一)对现代民族声乐具有传承作用

传统的民歌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传承作用。现代民族声乐的很多曲目都是根据传统民歌的曲调改编的。

从当前的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来看,它主要包括传统民歌、改编或创作民歌、歌剧、古典歌曲等等。这些无一不是继承传统民歌的结果,尤其是对民歌曲调的继承更加明显。歌剧的很多经典曲调都是取材于民歌,创作和改编歌曲也是对传统民歌的继承和发展。甚至西方一些声乐作曲也含有很多民歌因素。

(二)对现代民族声乐具有指导作用

传统民歌长期指导着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从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根源是传统民歌。孔子所编的《诗经》,屈原加工整理的《九歌》南北朝时的《西曲》《吴歌》等等,都是我国古代的民歌。然而我们在今天的音乐演唱中,仍然能够听到市里的回音。《关雎》《阳关三叠》《枫桥夜泊》等都是根据民歌改编的经典曲目。现代民族声乐正是充分吸收了这些优秀的传统民歌而不断获得创新发展的。

(三)现代民族声乐赋予民歌时代特征

现代民族声乐赋予了民歌新的形式和内容,并赋予其时代特征。现代民族声乐在对传统民歌的继承和发展中,在内容和形式上比传统民歌更为科学和完美,在变革中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首先,民族声乐在演唱时采用普通话,保证了语言的统一,也达到了群众的审美要求。其次,在演唱方法上,民族声乐比传统民歌的发声方法更加科学,使传统民歌具有更美妙的视听效果。再者,在表演形式上,民族声乐对传统民歌继承后也更加具有时代性。它的表演形式和演唱形式更加多样,经常会使用大型的灯光舞美和大型的歌伴舞。

(四)体现现代民族声乐民族性

传统民歌是现代民族声乐民族性的体现。没有传统民歌,现代民族声乐就没有民族特性。民族文化、民族语言和民族曲调共同构成了传统民歌的民族性特征。不同地方的语言习惯不同,致使不同地方的音乐特征也有所区别,各地的文化习俗决定了各地民歌曲调不同。现代民族声乐是在正是由于强烈的民族文化审美认同感而不断获得发展的。

(五)现代民族声乐使民歌更具科学性

现代民族声乐是传统民歌具有更强的科学性。民族声乐在发声和演唱方式上都更科学和系统。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歌需要增强它的科学性来加强它的艺术生命力。而现代民族聲乐由于借鉴了西方的声乐理论在发声方法上更具科学性。

对于传统民歌,我们既要看到其特殊性,又要结合理论教学、采访、演唱实践等多种形式展开。在现代民族声乐教学中要避免对传统民歌的绝对化、教条化,把传统民歌合理运用在现代民族声乐的教学中,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现代声乐的发展。

三、结语

传统民歌是现代民族声乐的源头。面对快速发展的文化事业,艺术工作者要正确把握方向,不盲目跟从。在对传统民歌的学习与传承上,要从文化价值方面对其加以理解,从语言、强调和情感上加以学习,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讨。高校的民族声乐教育从事着要学会从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进行继承。从发展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论民族声乐艺术与原生态民歌的艺术情缘[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张荣家.对我国民族声乐审美特征与价值功能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4,(11).

[3]双淋芳.大众传播媒介下的新民歌发展与演唱风格——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民歌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声乐教学的价值 篇7

一、通过大学生的声乐审美倾向培养其和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文化选择方面, 大学生需要与其心理相适应的文化样式和形态, 从中寻找心理的归属感和精神寄托。从音乐文化选择方面来看, 一方面音乐文化中与其心理相适应的文化范式能够使其消极的、烦躁的不良心态得到了有效地释放, 并缓和了对立的情绪, 另一方面积极的声乐艺术文化能够激发其内心对理想的追求, 找回属于青年人的那种积极对待生活和拼搏向上的良好心态。姚本先先生在研究中总结出:“大学生的人生观总体上是积极进取的, 他们十分关注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力图在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在人生认知量表的5个维度中, 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完善与发展维度、社会与集体维度、奋斗维度、松弛维度和功利与实用维度。”1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已经明白自身的完善和进步才能够为集体作出贡献, 并希望通过自身的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只有社会发展了自己的理想才能够得到实现, 而其中功利性和实用性并不是大学生的人生目标。那么最为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则可以利用对具有主旋律思想的流行音乐教育功能来促进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发展以及自我理想的实现, 倡导其进行“有观点的聆听”, 在音乐欣赏中情感得到了慰藉、兴趣得到了满足同时又受到了教育。如, 《黄河怨》《我爱你中国》《帕米尔, 我的家乡多么美》《黄河颂》《乡音乡情》《我像雪花天上来》等等主旋律性较强的音乐作品。在当下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 这样的声乐作品确实能够带给追梦的大学生以力量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激发他们的斗志给予他们以力量, 其中的教育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 广大的音乐创作者可以围着这个主题进行音乐的

以一股强大的势力流入到我国, 西方发达国家试图以文化渗透的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侵入。“这种文化主权的入侵分别体现在对主导文化的渗透;对精英文化的渗透;对大众文化的渗透三个方面。其中通过大众文化的途径, 把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信仰、审美取向等渗透到其他国家是这三种渗透途径中阻力最小、效果最大的。”2无论是古典严肃音乐还是流行音乐, 西方音乐的创作观念、技法和风格正在占据着我国的音乐文化领域, 越来越多的专业音乐人士受到西方的音乐文化侵蚀, 未对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进行继承和深入的探究, 声乐这门源于西方的音乐亦是如此, 缺少中国的韵味。创作越来越具有欧美化的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培养大方自如的指挥能力, 准确和谐的即兴伴奏能力, 张口就来的范唱能力和富有感染力、号召力的朗诵能力。同时, 各院校之间应增进交流, 因为合唱是一个社会工作, 而不是一个技术工作。院校之间要打开互相交流的大门, 使学校合唱团、指挥专业师生拓宽学术视野。以致能在学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而培养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

近年来社会上不同年龄段和各种组织形式的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社区合唱团的排练和比赛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对合唱指挥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因此高校更要提高对合唱指挥课程的重视程度, 创作条件的让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的排练工作, 使其尽快成长, 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倾向, 势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西方价值观念在中国大陆的传播, 并进而导致中国民众对民族文化认同在观念、行为上的背离。越来越多的西方声乐艺术远离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以一种形式上的“开放“, 侵蚀着具有“保守”历史文明的中国青少年人群。因此, 作为音乐的研究者和教育者, 笔者在教学的探索中, 一直在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探索和追求, 在音乐文化多元性的今天, 大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也同样要多方面的进行, 但是要积极引导其对主流的音乐文化的热爱。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 他们的音乐文化喜好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音乐文化流向, 因此在其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其“有观点倾听”的能力, 自主地选择有内涵有文化的流行音乐作品, 其音乐喜好同时又是音乐创作者的创作动力。目前, 市面上也流传着大量的具有民族音乐风格的声乐艺术音乐作品, 如《我爱你中国》《蓝色爱情海》《古老的歌》《帕米尔, 我的家乡多么美》《小路》《摇篮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塞北的雪》《我亲爱的》等, 这种具有中国民族地域风情的美声演唱的音乐在本质上传播了民族音乐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培养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这种潜移默化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文化主权抵御了外来音乐文化的渗透。在世界文化越来越受西方强势文化影响、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盛行的今天, 认识并利用好音乐的这种抵御外来文化渗透的功能, 对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

三、结语

大学生这一特殊代表了社会思想、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前沿群体, 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和脊柱, 其对待音乐文化的态度影响着音乐文化未来的走势和发展方向, 其对声乐文化的倾向也影响着声乐艺术的创作方向, 作为音乐教育者对其进行合理和引导, 在兴趣中培养其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姚本先、何元庆.大学生人生观研究.心理科学, 2008年.

[2].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中国音乐学, 2007年2月.

[3].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中国音乐学, 2007年2月.

[1].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中国音乐学, 2007年2月

[2].张发钦.当代大学生审美娱乐化倾向的文化思考.现代教育科学, 2003年6月

声乐教学的价值 篇8

1.认知概念

元认知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拉威尔 (Flavell)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弗拉威尔看来, 元认知指“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 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1”因此, 元认知我们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第一, 它是一个知识体系;第二, 它是一个认知的活动。

2.认知要素

按照弗拉威尔的观点, 关于元认知理论的组成要素是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构成”2。元认知知识是一种文本性的、静态的理论存在, 是个体对认知过程的理论总结;元认知体验即个体对认知过程的感悟和体会;元认知监控是个体通过认知体验之后所做出的相关反应。

二、元认知与高校声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从元认知的理论体系中可以认识到元认知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同等重要;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对个体心理活动的总结和疏导。高校声乐教学是高校音乐专业教学领域里唯一将心理调节活动放在首要地位的学科;无论是声乐教师或是学生他们在教或学的过程中, 心理意识的活跃程度决定了整个教学效果的好坏。

以教师为例, 对各种与声乐专业相关联的理论书籍的研读能扩充教师们的视野、加大教师们对本专业的理论研究深度、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各项发展方向等益处, 这种理论准备工作也便与元认知知识概念相吻合。其次, 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需要而对学生进行各种心理暗示、想象力的激发从而引导学生将声音往正确的感觉转变。在实际指导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阻力, 比如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导致的理解力、模仿力以及想象力的不均衡, 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教师所引导的话语感到无所适从, 这时候教师就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反馈:即自己刚刚的教学提示是失败的。而此时教师所获得的信息反馈过程就相当于元认知体验过程;再次, 当声乐教师获得相应的信息反馈之后, 就势必要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如果反馈信息表明学生理解了自己的要求, 那么就可以将刚才的教学提示继续运用下去;如果信息反馈表明学生无法理解自己的话语, 那么就需要立即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用语。这就和元认知监控的相关理论要求相匹配。

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群体所处的位置较为复杂, 他既重要又被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效果的评定方面, 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好是坏完全由学生的演唱体现出来;但是由于受到专业教学传统的制约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上比较拘谨, 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即便如此, 从学生群体身上也能发觉元认知的三大要素, 比如:学生与教师一样需要声乐专业知识的积累, 需要了解人体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学、声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只有获得了这些知识之后, 在学习中才能做到既知其然, 也能知其所以然。这实际上便是与元认知知识挂钩了;此外, 学生在获得教师的相关提示的时候, 要在思想上做出反应, 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以及指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以声音的形式反馈出去。这整个过程实际上就已经是元认知体验的过程了;最后, 当学生对老师的指导做出反馈之后, 根据老师的相关意见做出下一步的演唱反馈——或维持先前的发声状态, 或调整先前的发声状态。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 都已经进入了元认知的监控状态了。

三、元认知能力是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保障

通过上文论述, 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元认知与高校声乐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是单维度的, 而是多维度的;元认知理论还能对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1.元认知知识的价值体现

“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 即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3”“在学习过程中, 元认知知识具体表现为:学生对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学习方式的认识, 对学习任务以及制约学习任务完成的诸因素 (如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学科特点、教材结构等) 的认识, 对学习策略的种类及各个策略的特点的认识。4”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 学生特别要重视元认知知识的积累, 但凡与本学科相关的或是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都要掌握, 比如:声学、物理学、解剖学等领域的与歌唱发声方面相关联的内容, 或是直接与歌唱发声相关联的一些声乐教育家所撰写的论文集或专著等。此外, 还要对声乐专业学习的特殊性有足够认识, 充分了解到本学科与其他姊妹学科在学习方法、学习规律等方面的差异才能有助于自身的专业学习, 才能更好的配合好老师的教学。

2.元认知体验的价值显现

“在学习过程中, 元认知体验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前能预测到自己的学习可能成功或失败;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在学习结束后则产生由学习成功或失败而带来的喜悦、自信、效能感或困惑、焦虑、无力感等。5”在这段论述中, 对高校声乐教学最具关联的便是学生学习前能预测自己的学习可能获得的结果是什么, 这对于声乐课堂上的学生而言也能理解成学生在演唱发声之前可以预测或想象出自己即将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式的?这在声乐专业领域被称之为“超前听觉”, 即“在未唱出具有固定音高的声音之前, 仿佛预先听到了所要唱出的声音的音准高度、母音的音型、音色、声音力度的强弱6”等要素。这种元认知体验对于声乐教学而言其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学生在发声前都应该事先预测甚至预知到自己将要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或者说应该明白自己需要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只有这样先知先觉才能充分调动歌唱的各个器官随之发出悦耳的歌声。

3.元认知监控的价值体现

“元认知监控就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 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以达到预定的目标。7”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元认知监控的价值体现就要根据主体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如果主体为教师, 那么元认知监控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学生发声上的不同问题时, 还需要不断鉴别自身所使用的方法是否起到了预期的效果?起到了多大的效果?是否还有改进空间?等问题, 并且同时还需要做出是否要对教学思路和手段进行调整的判断, 教师的这一套思维流程贯穿整个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当主体为学生时情况又有所不同, 这时的元认知监控便是学生在发声时对自己所使用的发声方法进行判断和辨别的过程, 在这期间需要不断反问自己这种发声感觉所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声音?音质如何?这种感觉和这种音质是否达到老师对声音的要求?等问题, 与此同时, 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发声状态进行梳理和调整, 这是一个不断进行否定和肯定自我相交替的过程, 这也是学生专业能力取得进展的必经之路。

高校声乐教学在整个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依赖决定了元认知相关理论必然与声乐专业教学的内在规律存在着诸多关联。这些关联又从元认知三个组成要素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 元认知理论体系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说不仅仅是具有隐性的理论研究价值还具有外在的实践指导意义, 将他们两者进行聚合性的研究对提升高校声乐教学效果、扩充和丰富与其相关的研究基础都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

摘要:元认知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一个热点问题, 它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以及元认知调节组成。高校声乐教学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以心理调节为主导的过程, 完全可以借助元认知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自身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因此, 无论站在声乐教师层面或学生层面来看待元认知都能从中获益, 并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元认知,高校,声乐教学,促进作用

注释

11.Flavell J 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In:L B Resnick 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Hillsdale, NJ:Erlbaum, 1976.232

22 .汪玲郭德俊.元认知的本质与要素[J].心理学报, 2000, (4) :459

33 .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313

44 .赵长林.元认知理论与物理学习[J].山东教育科研, 1999, (10) :8-9

55 .同上:17

66 .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19

声乐教学的价值 篇9

一、培养民族原创歌剧传承者,弘扬抗战音乐伦理精神

民族歌剧得以传承和繁荣,离不开下一代。在我校开始成为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大学生曲艺人才培养基地”之际,举办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唱段音乐会无疑是应景应时的。此外,创排新剧目,从舞台历练、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以及伦理思想等方面实施青年演员定向培养,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和弘扬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唱段中所涵盖的百折不挠、不畏艰险、艰苦风斗、自力更生、尊老爱幼、热爱和平、坚持正义的伟大伦理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们在念、唱、演中不仅是追求“艺精”,更难得的是“崇德”。

比如音乐会上的作品《红梅赞》选自歌剧《江姐》,表现的是: 1948年春,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江姐正气凛然,义正严词地痛诉敌人。最后慷慨就义。学生在表演这个作品时把江姐沉着坚定、勇敢机智的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白毛女》,是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其中的经典唱段《北风吹》、《扎红头绳》、《贴门神》等,紧扣“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惨况下,八路军来后“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学生在表演这个作品时通过肢体语言形象体现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 以鼓舞人民的斗志,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这就体现了音乐的伦理价值和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唱段之伦理价值的时代传承。

二、分享音乐伦理价值的永恒哲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歌剧的传承和繁荣离不开新生代观众,歌剧和高雅艺术的观众群需要长期监理。本次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唱段音乐会以歌剧演唱作为主要演出形式,包括:演唱、台词、形体等等表演形式。 以民国到抗战时期的歌剧题材作为主要的演出曲目,音乐会集白毛女、杨白劳、江姐、韩英、杨晓冬、金环、金子、虎子、涓生、 子君等著名的人物,有体现青年男女的爱情、有体现父女和母子深情、有歌颂革命烈士的铮铮傲骨忠诚。

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满足了师生观众对民族经典歌剧的文化需求,对歌剧的传统性、艺术性、审美性、时代性的欣赏认知。音乐会上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原野》、《伤逝》、 《阿诗玛》等经典唱段全程回归历史,情景再现,突出了爱国的主旋律。这从学院而言,分享了音乐伦理价值的永恒哲理;就个人而言,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音乐会所立基的民族历史,所坚持的专业操守,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要求;音乐会所追求的文化繁荣,所致力的艺术进步,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取向;音乐会所呈现的民族元素,所流露的民族信仰,内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准则。

三、以经典切入探求伦理深入人心,追求“乐以教和”的声乐效果

音乐会需要从歌剧所属时期的伦理背景,伦理精神,伦理价值的传承几个方面考虑,如此表现出来的人物和情节才能拒绝形式,深化主题。本次音乐会在舞台的演绎充分考虑到观众熟识度的问题,以经典切入探求伦理深入人心,追求“乐以教和”的声乐效果,让学生学会做人与做事,学会心怀感恩,在责任和奉献中最求真理。

学生通过完成《洪湖水、浪打浪》、《青松林内红旗扬》、《绣红旗》唱段,领悟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和乐观主义精神;通过演绎 《啊,我的虎子哥》、《我是你,你是我》、《北风吹》、《扎红头绳》 等唱段领悟了人间大爱;通过演唱《一抹夕阳》、《紫藤花》、《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等唱段感受传奇色彩的魅力;通过表演《永远的花样年华》、《不能尽孝愧对娘》、《娘在那片云彩里》等唱段体会对侵略者的仇恨,对党的光辉和母亲的深沉的爱恋。从整体来看,整台晚会的伦理传播性已经成为最大的特色和最让人值得深思之处。

四、结语

我国的高校正处于中西文化交融的潮流之中,学生之间的传统伦理价值观也逐渐的弱化,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导致学生们受西方文化影响已经大过我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不良的信号。而处于中西方文化最前沿的音乐生,也就更加深的陷入这个漩涡了。借着教学改革的浪潮,试图通过对中国民族歌剧的排演,逐步在学生中引入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念,让学生更好、更加真切的深入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得到专业和心灵的双提升。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

摘要:伦理价值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对中国民族歌剧的排演,融入中华民族传统伦理价值观,让大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华夏传统伦理道德的洗礼,得到专业的提升和精神的升华。

声乐教学的价值 篇10

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四个环节:一是课程导入,二是学习支持,三是学习活动,四是教学评价,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此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下内容就是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混合式教学中的课程导入对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起着引导作用

所谓的课程导入是在教学中有着指向作用,深化作用,置信作用和拓展作用。并且课程导入有以下原则:紧扣教材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生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艺术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简洁性原则。在声乐教学中更要遵循着几种原则,才能更好的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犹如优美乐曲中的前奏,精彩戏曲中的序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创造教学情景,揭示教学内容,从而为上好声乐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导入就是起一个指导作用,对于初学者来说及其重要,课程导入使学习声乐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使其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课程。所以说课程导入对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起着引导作用。

二、混合式教学中的学习支持和学习活动对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起着关键作用

学习支持和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提升和锻炼。老师在声乐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每个同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的同学天生嗓音比较好,老师就应该针对其同学的嗓音加强训练,有的同学说唱能力比较突出,这时候老师就应该针对其学生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以此来加强对他们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支持和鼓励对其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对老师也是一种考验,他要求老师不仅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要求老师要有创新精神。混合式教学就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来进行学习。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设计师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学生要想学好音乐就一定要有良好的音乐素质,掌握相应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嗓音条件,音乐素质就是在音乐方面敏锐听觉,鲜明的节奏和良好音乐感觉,这就是我们长说的音准,节奏,乐感[2]。要想适应新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尽快的成长起来,必须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学习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的嗓音条件和天赋可以采取几种教学模式。集中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所有的同学集中起来给他们讲理论知识和一些技巧,这样更省时间,更具有效率性;小组练习式是将学生们分成小组以3-5个人为一组,使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这样也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意识,互帮互助更有益于提升学生们的能力;单独式训练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的仔创造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声音形象要进行精雕细凿,要求学生突出个人的音质特色,将音乐化的人声与语言完美的结合,进一步表达情感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能够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容,突出个体作品风格,能直接展示歌曲图像和意境[3]。由此看来混合式中的学习支持和学习活动对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三、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对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学评价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从这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是老师对学习音乐同学做出的评价,评价他们在嗓音方面,说唱能力方面以及实践能力做出全方位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之间的评价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他们可以从中看到别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学生只有发现自身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去改正,进步。教学评价最主要的还是老师的评价,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学生要认真对待老师的评价,写出心得和体会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自己音乐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以上是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许多高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非常重视,我们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在声乐教学中要注意对学音乐的同学们的说唱能力的训练还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证明,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对学习声乐的音乐同学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混合式训练要求学音乐的同学多动手动脑,勤于锻炼,对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声乐的实践能力,使其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人才,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做出贡献。只有清晰的认识到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声乐教学才能更好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根据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网络为平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其学习声乐的学生们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实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摘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一定的真才实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本着培养学生音乐的综合素质的目标,本篇文章就是从混合式教学的四个环节来分析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的综合素质,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价值的问题。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声乐教学,培养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杰.在声乐教学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音乐大观,2011.

从声乐教学的现状谈声乐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 声乐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经济的增长使人们的视线开始转向精神需求,声乐作为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的重要手段,其教学效率的提高是高校发展的重点。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目的并非培养专业人才,这一点经常被误解。综合型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也是声乐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民族音乐具有国家特色,是我国声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新时期,声乐教育改革是必然的。如何进行改革,如何达到高校声乐为社会服务的目的,成为现代音乐教学者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文章重点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一、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缺失,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首先,现代高校声乐教学存在教学目标缺失的问题。音乐中的文化意识被忽略,音乐教学以人为本的目标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对音乐作品技巧和成绩的强调。这样严重制约了高校声乐教学效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相违背。基于这种教学目的,声乐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对于声乐技能的课程较多,但关于声乐文化和声乐情感培养的课程却少之又少。教学内容与我国国情、与学生的能力范围不符,过于强调国外音乐的作用。在一些高校,声乐甚至变成单一的模仿。

(二)声乐教学缺乏特色。

对于普通院校音乐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与音乐学院存在区别,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却采用了与专业音乐院校相同的模式,教学缺乏特色。造成的结果是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修养较低,技能上不专业又缺乏特点,不能通过音乐提高个人修养,导致声乐教学的意义降低。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评价时,往往以其技巧表现为唯一依据,导致对学生的评价不完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无法成为声乐教学的主体,声乐教学始终缺乏特色,教学效果不佳。

二、声乐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目标,确定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的培养目标。

高校声乐教育应以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为目标。人才培养方向应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只有明确这一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学校的特色办学。这一过程包括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声乐创作创新意识,致力于提高音乐修养。对高校声乐课程进行调整,减少技巧课程教学,加强乐感教育和音乐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增强审美意识,在实践中提高声音技巧,为其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基于服务大众的目的,高校声乐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大众声乐文化的创新意识。大众声乐文化适用于各个阶层的听众,是适合发展的重要表现。大众声乐文化的市场化和通俗化共存决定了高校声乐教学的特点。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文化是文明的一种体现,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树立声乐教学目标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树立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的目标。主要表现为:首先,通过对学生的培训、启发使其了解社会音乐文化服务的重要性,通过在校学习和培养使其习得专业知识,从而以声乐专长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教师应改善声乐教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声乐素养,使其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高校声乐教育得到长久发展。其中包括小组教学、大课形式等。优化声乐教学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工厂音乐节等。这样学生的声乐作品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无论是声乐教学课堂,还是声乐科研,都应致力于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

(二)建立开放式的声乐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声乐教学模式的建立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步骤。目前,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高校应建立开放式的声乐教学模式。其建立过程如下:

1.在声乐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为社会服务是学生学习声乐的主要目的,尤其是对于非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舞台经验是其与社会接轨的基础。社会服务意识的强化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声乐实践或者艺术实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基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目的创建实践教学平台。

与专业院校不同,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声乐意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实用性是其主要特点,针对这一点,高校声乐教学应建立实践教学平台,为其提供艺术实践机会,包括参加表演或者比赛等。开放式的声乐教学模式是目前各高校提出和正在应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其能否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尚需进一步探讨。值得肯定的是,这种教学模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

(三)致力于声乐教师的在职培训。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音乐专业开设增多,高校专业音乐教师出现明显的短缺。音乐教师存在教学理念偏差、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必须对其进行声乐专业在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其中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明确新形势下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使得教师丰富教学方式,了解更多的声乐背景与文化,并巧妙传授。另外,还包括提高学生的声乐教育能力,这是培养高校声乐人才的关键。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应注重培养骨干音乐教师,并大力培养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使得学校的整体音乐教育团队水平得到提高。为优秀的声乐教师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或出国培训等机会,提高其总体教育能力。

三、结果

声乐教学作为普通高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从而净化其心灵,促进其情感的稳定。对于现代音乐教学来说,应明确这一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改善教学内容。音乐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何姣.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2(11):32-34.

[2]韩满达.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策略探索[J].中国科技投资,2013(32):64-66.

声乐教学的价值 篇12

从不同的角度上讲, 声乐技巧有不同的概念。从语言的角度上讲, 声乐技巧指的是语言和人声的组合;从声乐艺术的基本情况上讲, 声乐技巧指的是各种有助于提高声乐表演质量的有效手段;从声乐艺术的具体情况上讲, 声乐技巧含有多个方面的内容和知识, 比如:发音的实际情况、吐字的清晰程度等。而对声乐技巧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声乐表演的质量。而且不同的音乐类型需要不同的声乐技巧, 比如:花腔女高音在声乐艺术表演当中所使用的声乐技巧就和一般的女高音不同。而为了提高声乐艺术表演的质量, 歌唱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声乐类型选择不同的声乐技巧, 进而使得声乐艺术的表演质量达到最佳, 使得歌唱者的声乐艺术形象深入人心。

二、声乐技巧对声乐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声乐表演在声乐艺术表演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表现价值, 进行声乐表演的基础是熟练的掌握比较基础的声乐技巧, 声乐技巧可以帮助歌唱者塑造自己的声乐艺术形象, 可以帮助歌唱者能够更好地对歌曲进行表达, 正因为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在对声乐艺术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 每一位声乐老师都对声乐技巧的学习都是十分的重视的, 老师对声乐技巧的重视程度充分的体现了其在声乐艺术表演中的重要性。上述所说的比较基础的声乐技巧指的是气息的调整、吐字技术、共鸣技术以及基本的发声, 这些比较基础的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的表演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声乐练习中应该加强对基本声乐技巧的练习, 同时结合自身的歌唱特点, 制定声乐技巧方案, 从而为以后的声乐艺术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声乐技巧可以帮助歌唱者在声乐艺术表演当中塑造艺术 形象

使用声乐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声乐艺术的形象进行有效的塑造。在众多的声乐技巧当中最为重要的是运用音色这一技术, 在声乐艺术的表演当中对音色这一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可以帮助歌唱家快速的建立相应的声乐艺术形象。但是在对音色这一技术进行运用的时候, 一定要考虑自己的音色特点。当歌唱者能够依据自身的音色特点运用音色技巧, 并在表演当中投入丰富的感情, 才能够使得听众听到足够真实的富有感情的声音, 才能使得听众记住歌唱者的声乐艺术形象。

(二) 声乐技巧可以帮助歌唱者快速提高声乐艺术表演的质量

在声乐艺术表演当中运用声乐技巧可以快速的提高表演的质量。歌唱者在进行声乐艺术表演的时候合理的运用声乐技巧可以降低演唱的失误次数, 进而提高演唱的质量。在声乐艺术的表演过程当中, 恰当的使用声乐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表演的效果。比如:在声乐艺术表演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歌唱者的音色, 不同的歌曲需要不同的情感进行阐述, 这也就要求歌唱者在演唱不同的歌曲的时候要运用不同的音色, 进而使得歌唱者能够依据不同的声乐技巧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 同时, 歌唱者还应该利用声音和声音的快慢来充分的展现所演唱歌曲的艺术形式, 而且歌唱者还应该利用延长高音的这种声乐技巧来渲染所唱歌曲的高潮部分。

(三) 声乐技巧可以帮助歌唱者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流行歌曲的快速更新, 听众对声乐艺术表演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也就要求声乐艺术的表演者们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而声乐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歌唱者们提高自己对声乐艺术的审美观念。在声乐艺术表演当中恰当的合理的运用声乐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歌唱者的审 美观念, 帮助歌唱者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对声乐技巧的学习, 不但可以帮助歌唱者是做好声乐艺术的表演, 还可以帮助歌唱者在表演的过程当中感受声乐艺术的美。在对声乐艺术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 歌唱者把握和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对声乐技巧的掌握程度也是声乐艺术表演成功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了声乐技巧并在声乐表演的时候进行应用可以使得作品的情感得到更好地表达。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声乐艺术表演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过程, 它需要歌唱者在演唱之前一定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 同时还要做大量的练习。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表演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为了提高声乐艺术表演的质量, 在进行声乐艺术表演的时候, 一定要运用声乐技巧。

摘要:在声乐艺术的表演当中, 对各种声乐技巧进行恰当的使用时十分有必要的, 而且它们的使用还对声乐艺术的表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歌唱家都希望通过使用多种声乐技巧对声乐艺术的内涵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表达。但是在如今的声乐艺术表演中运用声乐技巧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而且歌唱中利用的声乐技巧的作用也不能够充分的表达出来。本文将对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探讨, 旨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声乐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声乐技巧,声乐艺术,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邬利霞.浅谈小沈阳的语言修辞艺术[J].当代小说 (下半月) .2010, 5, 12:678-681.

[2]夏毅和.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J].民族艺术研究, 2010, 4, 3:1234-1239.

[3]杨和平.论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生成基础[C].星海音乐学院学报[M].2008, 3.

上一篇:点线结合下一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