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

2024-10-18

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共12篇)

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 篇1

摘要:教师的语言文字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语文教师既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修养, 才能完全胜任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语言修养,实践

教师的语言修养,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与学生交流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安排程序, 用来与学生沟通情感、组织活动的语言系统。众所周知,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

(1) 语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是通过言传身教把知识和真、善、美传授给学生的, 并将其内化成学生的能力, 因而教师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谈吐文雅、语言丰富、幽默风趣、富有启迪智慧的语文教师形象, 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崇敬的心理。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 才能有打动学生, 感染学生的语言, 才能最终搞好教学。

教师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播种者、耕耘者。教师的语言是沟通学生心灵, 激发学生心灵火花的桥梁。“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当学生了解到教师为人和善, 真诚待人, 感情真挚时, 就自然会佩服这样的教师, 喜欢这样的教师的课。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锤炼好自己的语言技巧, 才能提高语言修养,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 语文教师语言修养的高低, 直接影响教学成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语言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只有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去吸引每一个学生, 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热爱之情, 才能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热情的态度去学好语文。语文教师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 在课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们就像高明的导演, 用自己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引导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中学好语文。

语文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刺激性的、负面性的词汇。要经常用热情、诚恳、幽默风趣、富于激励性的言辞, 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学生就会心情愉快、思维敏捷,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3) 一定的语言修养, 是提高语文教师自身修养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成长是体现在多方面的, 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 要有一定的责任感, 良好的道德修养外, 还应该具备灵活而高效的讲解能力。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修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如此来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的提高, 意味着其教育水平的提高, 教师所从事的事业的操作能力的提高。这样的话, 就有利于一名教师自身的完善了。

总之,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师生沟通方面、在课堂语言教学方面、在对教师自身完善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

(1) 重视理论修养。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语言能力, 不但要掌握教师语言自身的理论和规律, 还要对不同学科有相当的了解。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就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 努力使自己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一定的审美的情趣, 思辨的能力, 现代的观念, 使自己充分了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 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2) 广泛阅读, 博采厚积。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 就难以与时俱进, 教书育人。语文教师只有大量阅读、广泛积累, 才能厚积薄发, 养成敏锐的语感, 使自己的口才精益求精。除了要博览中外经典名著外, 语文教师还应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生活中的语言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对自己生活中所接触的语言有着较强的敏感度, 并能弃其糟粕, 取其精华。这样, 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并避免使用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语言, 而好的语言则能继续传播开去。

(3)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加强实践锻炼, 是提高教师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留心每一堂课, 留心每一次与学生交流, 锻炼发展自己的语言水平。要重视自己或别人在教学中出现的每一次闪光点, 用心记下来, 以后在适当的时候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从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语言风格。每一次知识的积累, 总有一个先记忆后理解的过程。对于有些个性化教学语言, 刚使用时可能会觉得不能得心应手, 有点生搬硬套的感觉, 那是没能领会所运用的语言的实质精髓。只有通过多次的试验, 将一定的语言艺术的精神实质把握了, 才会在教学中运用自如, 做到脱口而出, 如滔滔江水, 绵绵不绝。实践证明, 长期不懈地训练, 可使教师熟练地掌握语言表达的各种技能技巧。

(4) 加强科研活动,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可通过科研活动丰富和提高语言修养。教师要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学习, 用新理念来武装自己,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更新教育观念, 积极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去。平时, 要撰写教学故事, 研究教学案例,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改进教法。教师之间相互听评课, 加强学习交流, 取长补短, 自我完善, 自我提高。不同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很必要的, 大家通过对一些艺术性教学方法的探讨, 可能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然后, 将这些交流心得付之于实践, 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它。

教师在教研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 增强了教学研究能力, 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提升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总之, 教师要提高语言技能, 获得一定的语言修养, 必须从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学习入手。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把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 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语言, 努力使自己的语言朝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江苏省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 篇2

北海市第九中学 钟云凤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要能完全胜任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的“充电”,既要掌握新教学理念,同时不能忽视对语言文字基本功的培养。教师的语言文字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本文就练就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朗读能力、过硬的书写能力、较高的写作能力和海纳百川的阅读功底等方面提高语文教师语言文字修养谈一些做法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语言文字修养 做法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能完全胜任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的“充电”,既要掌握新教学理念,同时不能忽视对语言文字基本功的培养。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因此,教师的语言文字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驾驭教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本领外,还应该具备下列基本素质:练就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朗读能力、过硬的书写能力、较高的写作能力和海纳百川的阅读功底。这些要求看似平常,但要认真落实,却需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而当你脚踏实地去做,去练时,既能掂出“合格”二字的份量,也会体味到其中的无穷乐趣。下面谈谈提高语文教师语言文字修养的一些做法

一、要练就扎实的语言表达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语言艺术。语文教师应能说会道,引领学生享受语文之美。尽管如今多媒体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讲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但教师口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否成功,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旁引博征,教学一定会左右逢源。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简练、生动。过不了语言艺术这一关,教师即使满腹经纶也难教好语文。如何练就扎实的语言

表达功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方面:

首先要练一副好口才。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有时需要准确、周密的语言,头头是道,能说服人;有时需要清新、优美的语言,饱含激情,能打动人;有时需要幽默、机智的语言,妙趣横生,能感染人。这种口才的源头是广泛涉猎,具有丰富的知识。只有那种以丰富的知识为坚强的后盾,能给人启迪、给人教育、给人力量、给人愉悦之感的谈话,才是真正的好口才。

其次要练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是首要的。因为讲好普通话是文明的标志。推广普通话,语文教师是最基层最重要的身体力行的实践者。练普通话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①朗读。朗读课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把自己朗读的课文录下来,然后边听边找失误;或者先听与教材配套的朗读录音,再听自己的朗读录音,两相对照找差距,提高自己的水平。②用普通话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任何思维必须借助语言。默读时,浏览时,思考时,都要在心里借助普通话思维,由强制自己运用到习惯养成后不由自主地运用,渐渐的,普通话就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了。③听电视。别人看电视,我却常常听电视。听电视不容易被电视画面吸引,能专注于播音员动听的解说。耳朵里美的享受,口中重复着播音,双手还可以做家务,一举数得,“不亦乐乎”?④坚持练口语。我生活的地方普通话氛围不浓,我就要求自己到学校、到教室一定要坚持说。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一开始生硬些,有词不达意之感。但习惯成自然,熟能生巧。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用普通话表情达意更准确、更生动,也更容易。

二、要练就良好的朗读基本功

“读”是语文教师最基础的基本功之一。读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要使学生会读,教师必须先能读。一篇文章,读得好,会让学生受到极大的感染而振奋,甚至会动情流泪,进而产生共鸣,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果读不好,即使是一篇优美之至的佳作妙文,也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何谈学习兴趣?

教师的朗读,要达到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要读准确、读明白,读出语气,形成“语感”;其次是要读出文气,形成“文感”;第三要读出感情,读出精神,与文中的高尚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 2

生因“领情”而“发感”,进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从提高语文教师自身文学修养的角度来说,学习朗读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学习朗诵的过程中,我们不光要注意吐字、发音、节奏、停顿等基本因素,还要突破写作技巧、语法要求、段落划分、中心归纳等作品表层分析,还要更深入作品深处,与作者作一次真挚的对话,交流,品味,升华。倘能如此,教师就可以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之余,可以尝试从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角度出发把作品朗诵出来,与配音磁带的朗诵意境相对比,让学生去感受,领悟。况且很多名家朗诵同一篇作品,而且同一朗诵者朗诵同一篇作品时,配音的不同也是有微妙的区别的,因此,也可以鼓励学生来朗诵,加深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提高其普通话水平,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方式。

三、要苦练过硬的书写功

在中小学校中,汉字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写规范工整和比较美观的汉字,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威信,也会对学生产生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规范、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教师自身也应有过硬的书写功。一手漂亮、潇洒的好字是一个教师的“门面”,会无形中增进教师的影响力。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往往是从细节开始的,漂亮的粉笔字,幽默的课堂语,个性化的手势,学生都乐于效仿。只有教师首先把字写得规范、工整、美观,写得有艺术感,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所以,书写基本功是一个合格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重要职业技能。

教师练就过硬的书写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笔画清楚。在写钢笔字、粉笔字或必须写毛笔字时,要求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清清楚楚,合于笔形的规范、不可随意多一笔少一笔,或变动笔形,笔画的走向要符合规则,不可倒插笔。

2.正确规范。除笔画要按上述要求注意正确规范外,在笔画的组合关系、字型结构和笔顺三个方面,也应按上面的要求,做到正确规范。不可变动笔画的相离、相接、相交的组合关系和位置;不可随意变动部件的位置和比例;不要违背笔顺规则,随意颠倒笔画的先后顺序。写行书时,笔画可作适当的简化和连接,3

笔画的组合形式也可作适当调整,但必须符合社会公认的规范,不可随意乱写。3.匀称有力。匀称指字的结构布局匀称,符合结构规律。有力首先指笔画有力,其次指每个字的笔画之间,部件之间配搭适当,显得紧凑有力。4.熟练美观。这是进一步的要求。熟练主要指书写的速度,其次对常用字要大都写得熟练,不要有生有熟,夹杂其间,使人看了感到别扭。美观则指每个字以至全篇写得好看,给人以清晰感、愉悦感,力求达到形式美的要求。

教师本人的写字基本功是加强写字教学的关键,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书法知识底蕴,具有指导学生写好字的本领,教师必须按照以上基本要求,认真练好“三字”,在教学中要做出表率。

四、要有较高的写作功

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不是合格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若不会写作就像美术老师不会画画,音乐老师不会弹琴、唱歌一样。作家可能成为不了优秀的语文教师,但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作家型的。

近年来,作文教学中的公式化、雷同化的倾向仍十分明显,这种作文教学法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扼杀学生的灵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本身写作素质不高,不能不算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语文老师不会写作文”这是存在于语文教学园地的一种怪现象。如果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在教学之余也动笔爬爬“格子”,写写教学论文、教学感想,抑或是写一些随笔、杂感、散文、诗歌等,从中去体会写作的酸甜苦辣,从心灵深处去感悟生活,阐释人生,最起码也写写下水文,我想,当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或评改学生作文时,就会产生一些新的灵感,运用一些新的方法,给学生一些新的角度和新的视野界面。

教师要提高写作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教学日记。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此,有人说:“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

2.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好的读书笔记,就是我们教学的智囊。3.写下水作文。不少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常因打不开学生思路而苦恼,因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困惑。作文课堂也常因此而搁浅,学生习作索然无味。4

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在哪里?在学生习作前,教师自己动笔写“下水文”。4.写点书信。和学生交流,除了口头语言,还可采用书信的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书信交流,既达到心灵沟通的效果,也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书信往来间,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师生间情感加深了,不仅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要有海纳百川的阅读功

有人说阅读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百川归海”方有“厚积薄发”,“学然后知不足”,只有在不断地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的同时,你才会发现与别人的差距,你才会在汗颜之后重拾书本。“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当师者真正变成一本品不尽,读不完的百科书后,你的讲台才会散发书香,你的语言才会如诗般美妙,你的学生才会在读你的同时去读书、去爱书。“名师”们那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正是通过阅读自学自练得来的吗?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也是通过阅读来完善的吗?一个人可以从阅读中感悟生活,感染情感,获得知识。由此,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阅读对生命的真谛,没理由不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古人说,“观天下书未尽,不得妄下雌黄”,这是很有见地的。语文教师上课,不是信口雌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话,很大程度上是其语文素养的表现。因此,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喜欢读书,好读书。只有喜欢读,经常读,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做到“博观而取约,厚积而薄发”,才能“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才能感染学生。

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 篇3

(关键词):教师 教学语言 语言修养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是教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也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因素。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媒介。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适时巧妙的设疑,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达成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锤炼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教学语言修养,应当成为一个教师的自觉追求。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一、示范性和针对性

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处于心智快速发展、语言能力不断提高过程当中的儿童少年。教师的教学语言,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其示范性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语言的理解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语言理解接受的水平不断地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既不能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造成学生理解的障碍,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不能片面追求通俗易懂,过度地使用方言土语,忽视了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

二、规范性和科学性

对教师课堂语言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说话要规范、科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完整、连贯、简洁、准确,符合汉语普通话标准,符合本学科的表述习惯,符合思维规律和科学原理。教师的表述,必须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词句恰切、文明文雅、内容观点鲜明正确。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如果教师教学语言规范,学生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易于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这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其实也是完全适用的。同时,教师应该自觉地用规范科学的表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艺术性和情感性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该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应该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优秀教师的课堂语言,或言简意丰,或典雅优美,或幽默诙谐,或明快晓畅,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兴味盎然,如沐春风,在美的享受过程之中完成学习目标。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语言必须是富有感情的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它既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外在条件,又是强化教学信息的特殊信号。“举手投足皆有意,一颦一笑总关情。”教师要善于用情真意切的语言感染学生,以“爱”点燃学生的“爱”,以“情”引发学生的“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影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品质。

四、主导性和启发性

瑞士的艾米尔认为“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以及表达什么,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语言进行引导。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总是能沟通师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制造出好的教学气氛,调节教学节奏的张弛,从而带领他们进入教学意境。有主导性的教学语言是积极的、能动的,它犹如教师留给学生的路标,有一种提示作用,循此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产生吸引人的无穷魅力。

“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应当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富有问题性,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 篇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一再强调: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也就是说,教育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知识的多寡,同时也取决于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自身要拥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拥有优美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什么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情感体验,高涨的智力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呢?毋庸质疑,当然是语言。因为教师的语言魅力始终是吸引学生最强有力的因素,令人目眩的直观教学也好,花样百出的激励措施也罢,若是没有富有魅力的语言的渲染,它们也只能永远是课堂教学的摆设。只有语言才是师生双方交流沟通的主要媒介,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首要途径。

窦桂梅老师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老师,她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她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凭着自身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的语言功底,逐步形成了一种灵巧而不失幽默、简洁而不失大气的激情四射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窦老师课前让学生阅读了两篇课文,一篇是《圆明园的毁灭》,一篇是《雨果致巴特莱的信》。上课伊始,学生便被点燃了极大的投入热望,说道:“英法联军把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抢掠一空,焚烧殆尽,真是强盗行径。”“东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变成了断壁残垣,一片废墟,让人心痛不已。”学生在课前阅读中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紧接着,窦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圆明园,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不可估量的损失,窦老师饱含深情地说:“面对这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正如雨果形容的那样——虽然是皇家园林,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所以,此刻在你心中,圆明园拥有的是什么?”学生发出感慨:“智慧”“创造”“奇迹”“艺术”“文化”……这时,窦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话语说:“是文化史,而且是不可估量的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请理直气壮的告诉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一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此时,学生被老师慷慨激昂的语言所感染,接下来的朗读完全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

下面是带领学生走进圆明园,窦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屏幕上大火熊熊,浓烟滚滚,所有珍宝都化为灰烬,大火烧了半分钟,没有任何声响和音乐,学生的心缩得紧紧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心中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窦老师说道:“同学们,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那是8640多个半分钟啊!”仅这一句话,学生对3000多名侵略者的滔天罪恶痛恨有加。“就是从这天以后,圆明园被摧毁成一个废墟。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擦去黑板字迹)留下的是愤怒,是泪水,是叹息,是无奈,是奋发,是立志……现在,圆明园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学生略做思考,答“圆明园成了压在我心中的一块石头”“圆明园是我们头上永远抹不掉的耻辱”“圆明园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块墓碑”……窦老师最后总结道:“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强大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毁不掉的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无非让同学们看到这一点风景,能沿着更多的视角,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这才是这节课学习的真正目的。”这节课,窦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感悟语言,体悟情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升华,一起欢乐一起忧,一起悲愤一起愁。

由此可见,一堂好课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教师的语言修养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老师这种饱含激情、朴实动人的语言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与老师与教材产生共鸣,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所以,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提高老师的语言修养?语言长期的积累与实践,古人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同时要加强语言实践,平时多锻炼,教学时注意反馈调整,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同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音量、语调、节奏、表达等方法,经常总结经验教训,扬自己教学语言之长,克服不足之处,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准确精练,富于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开启学生的心智。

日语导游的语言文化修养与技巧 篇5

2007年中国赴日旅游的人数为145万人次(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数,包含了非最终目的地在日本的中转游客,日本有关方面的统计数字为94万人次),而日本入境中国的游客为397万人次,其中从日本来福建旅游的有20万人次,他们中有13万人次来到厦门,其中的增长空间还很大。另据了解,中国游客赴日旅游首选的是东京,其次就是大阪。

毋庸置疑,导游是提供优质服务的窗口,日语导游业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效果。要确保服务质量,日语导游除了具备一般服务员从业人员必备的各种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日语口译能力。这种口译能力的提高不单纯源于语法和词汇的习得和积累,还必须是在洞悉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和潜藏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潜规则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提高日语导游人员的业务素质,关键是要提高语言的表达沟通能力。

一自我介绍的语言技巧:

导游是靠嘴巴吃饭的,只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才能产生良好的导游效应,激发游客的兴趣。导游从自我介绍开始就应该把握好机会表现良好的自我,拉近与游客的距离并让游客对自己有亲近感。

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若适当地拓展自己名字的含义特色,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往往能够取得吸引游客的效果。

同时,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自我评价也能制造活泼的气氛,吸引游客。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又善于发挥想象力,才能产生灵感,使自我介绍既有艺术性又有吸引力。

二景点讲解的语言技巧:

中日语言具有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不能将二者的关系视为等同。在景点讲解语言表现上,应该用日语思维,力求生动形象地用日语口语表达。

三交谈的语言技巧:旅游日语中的委婉表达

导游过程中,语言的凝练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日本人不太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日语导游要尽量避免直接的表达,应用委婉的表达。以下将结合导游服务过程中的具体实例研究导游讲解以及服务过程中的委婉表达。

1.1 导游讲解过程中的委婉表达:

(1)「~のほう」:

当游客怀着期待和不安的心情来到观光地时,导游除了面带微笑地表示热情欢迎之外,语言的凝练也是相当重要的。「~のほう」是一种美化表现的委婉表达。

例如:

①これから車車のほうへご案内いたしますが、お荷物は車まで各自でお持ち下さい。

②今日は暖かいほうです。

「~のほう」是委婉表达的一种,也是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句式。如果上述句子中的「~のほう」省略掉的话句子就会变得生硬。这样就违背了日本人的表达习惯,自然使客人难以安心。(2)「受身形式」の文型:

在现代日本语当中,经常会使用「~思われる」、「~される」、「~考えられる」等表达方式,这也是一种委婉表达。把自己的意见一般化的时候采用这一表达方式。例如:

③昔、この辺りは海であったと言われている。④こういう事が十分注目されているではないかと思われる。这种用被动语态来委婉表达的语言特征反映了日本人的一种心理特征:虚的,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说话是留有余地的心理特征。的方式去思考,去讲话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避免了从说话人自身的角度去表达主张产生的冲突。如果导游的过程中使用此表达就会给客人留下谦虚、人的印象。

(3)双重否定的句型:

双重否定的句型也是一种常用的委婉表达,也给对方回旋的余地,避免了一种强加于人的感觉。例如:

⑤頼めれば、いかないわけにはいかない。⑥田中さんが行くなら、私もいかないでもないんですが。用否定的形式表达了肯定的内容,在表达的意义上和肯定的句式大体相同,表达效果上给人一种比较委婉的印象,符合日本人的思维习惯。(4)接续助词的使用:

日本人不太喜欢直接的、确定的表达方式,候可以给句末加上「~ けれども」还没有讲完,使句末留有一定的空间的感觉,用缓和的语气达到了表达的目的。⑦田中:おや、ここで子包みも送れるんですね。重さの制限がありませんか。はい、ございます。子包みの扱いは以上的例文最后的「~けれども」、「~が」询建议或说明情况的表达方式,意味深长。

1.2 导游服务过程中的委婉表达

导游过程中要

用一种谦在社会生活中,用这样且尊重他这样的表达不但使语气更加缓和而且

但在避免了给对方一种强加于人的感觉,更加因此在导游过程中,不得不使用的时 が」、「~とも」等一些助词,好象句子10キロまでですが。等通过一种委婉的表达暗示对方来征这一部分指社会公认的事实。、「~

(1)与私人问题有关的情况 日本人对私人问题比较地敏感,但是有时候有关客人的私人问题很难避免,因此在涉及到有关问题时最好用比较委婉的方式。

⑨個人できなことで恐縮ですが、山田さんはもう 結婚してしま いますか。

象例句那样牵扯到和结婚等有关的话题时,直接打听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悦,这时加上表示致歉的部分起到了委婉表达的效果。

(2)忠告的场合: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有时并不一定想全部按照导游的安排行动。这时直接地批判或者拒绝客人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例如:

⑩言葉が通じないから、お一人で出かけないでください。如果用这样的口吻对客人讲话就有点生硬,也会很失礼。这时用建议或商量的口吻比较好。例如:

语文教师要加强语言艺术修养 篇6

一、语言要有理有序,逻辑严密

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工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二、语言要富于启迪,引发思考

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三、语言要激发兴趣,妙趣横生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四、语言要热情洋溢,声情并茂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富于激情,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五、语言要抑扬顿挫,张弛结合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六、语言要言之得体,丰富多彩

语文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七、借助体态动作,使语言生动形象

人们彼此之间传输信息,交流情感,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这些体态语言,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突出重点。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或课文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睨,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 篇7

一、语文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语文教师要克服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习以为常的习惯性语言, 力避使用一些刺激性、负面性的词汇, 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把激励、信任带进课堂, 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 受赞赏, 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 打破束缚, 展现自我, 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投入自主性学习活动中。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 就是不在说汉语的时候夹杂英语等外语。语言文明, 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 语调要和谐、悦耳, 语气要亲切、和蔼, 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悦感, 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 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 要启迪学生心灵, 陶冶学生情操, 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语文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 就是要观点明确, 语意清晰, 发音标准, 用词得当, 造句符合文法, 推理合乎逻辑, 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 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 饱含真情实感, 爱什么, 恨什么, 赞扬什么, 反对什么, 泾渭分明。所谓简练, 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 提纲挈领;描绘画龙点睛, 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 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渗入学生的心田, 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语文教师语言的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 它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 教师一定要努力把瞬间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话语中去, 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 从而“打动学生的心,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 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据说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 也不慷慨激昂, 但他的每句话, 每个字都充满着感情的魅力, 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 引人入胜, 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四、语文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 措辞优美, 含蓄幽默, 富有魅力, 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学生就会心情愉快,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 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 都伴随着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 贮有丰富的资料,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根据需要呼之即出, 信手拈来, 用得妥帖。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 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 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 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 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

总之,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 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因此, 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 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技巧和艺术。

参考文献

[1]学记.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2]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浅析教师的语言修养对学生的影响 篇8

“教师职业语言是通过特定的交际对象 (教师与学生) , 特定的场景 (课堂和其他学习场所) , 特定的话题 (大纲和教学内容) , 特定的方式 (教师讲解和师生互动) , 来实现的口语形式。” (1) 其理论意义是站在语言学的角度, 以语言表意功能为切入点, 对教师语言的特征进行语言学概括, 探究其规律性, 从而形成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是教师语言修养的内在要求。教师语言准确性的具体要求是语言准确, 鲜明, 简练。所谓简练, 就是语言要言简意赅, 提纲挈领, 丝丝相扣。见解独到而深刻也带有准确性的特征, 不含糊。让学生耳目一新的语言, 会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才能让学生准确的接受和理解。简单地说, 就是要求教师把话说通, 说明白, 说透彻。既要有书面语的精神面貌, 又要具备口语的浅显易懂, 容易交流, 容易接受。

教师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是准确性的延展和扩充。按照我们现在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来看, 学生中心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接受效果为依托。例如, 在一节语文课上, 教师讲到林觉民的《与妻书》。林觉民是的当时黄花岗72位革命英雄之一。《与妻书》是他在与妻子的家书中表达的侠骨柔情, 舍生取义。同时, 同学们会有这样一个疑问, 林觉民何许人也?老师可以当即回答, 他是林长民的堂弟, 林长民则是“一生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的父亲, 也是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的岳父。这样一来, 就把一个陌生的名字和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人巧妙的联系起来了, 这也是给同学们学习新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逻辑基础。

教师语言的情感性表现为教师的情感和智慧的统一。教师的直接教学目的是传授知识, 而终极目标是启迪学生的智慧。所以, 教师本身就要充满智慧, 也是打铁需要自身硬的道理。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师, 积极锤炼自己的语言, 让语言富有饱满的情感, 课堂才会永驻生命的色彩。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是从启迪心智开始的。教师语言应当是导火线、催化剂, 要有激人思维, 撩人心智的功效” (2) 。

2 良好的教师语言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量研究证实:鼓励的语言催人奋进, 生动的语言使人清晰。严密的语言使人可信, 乐观的语言使人向上。教师语言, 在课堂以及师生交往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语言是纽带, 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工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要想让课堂有着春天的希望, 教师的语言必须有阳光的味道。而这种阳光的语言应该是和煦的, 却又必须提供能够生长的能量。

教师语言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 深入浅出, 形象生动, 使用贴近生活的的语言, 从而学生可以提高吸收知识的效率。例如一节历史课中, 讲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时, 一位好的教师就会这样告诉学生:当时北洋水师舰队的排名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可以说不亚于日本。但是, 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了?这里面有深的问题去思考。学生群体的思维最为活跃, 会很自然的和现在的中日之间的种种问题挂钩。这样, 整个以让学生梳理知识的历史课, 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索, 主动挖掘新知识, 形成一种自我探究的趋向心理。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 可以表现出教师自身知识渊博, 教学能力突出, 自然就会获得学生的模仿和尊重。师生关系不是刻意去培养的。教师在传授知识, 管理班级的过程中, 教师的口头语言, 肢体语言以及和学生的共处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表现出来的对工作认真的态度, 幽默风趣智慧的表达, 以及端正的品行人格和不落后于当前社会文化的个性风格, 都会让学生从心底喜欢教师。而在教师语言中, 教师不能唯我独尊, 但却又要有一定威严权威的感觉。这样的教师语言可以充分体现出师生的民主关系, 使学生们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中, 认为教师既是自己尊重的人, 又同时与自己平等, 可以交往的知己朋友。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蔽的一角, 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拨动它, 就会发出独特的音响, 要使孩子的心和教师所讲的话产生共鸣, 教师自身就需要和孩子的心对准琴弦。有人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很枯燥的, 我不赞同他们的观点。教师的工作每天都是不同的、新鲜的, 能陪伴单纯的孩子们走过他们的童年、青春, 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教师影响学生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更深层次讲, 教师语言是一个教师所有素质有机组合的结果。所以, 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的关心, 细心, 态度, 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尊重爱护孩子的良好品德。

3 教师的不良语言习惯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教师语言是学生语言的的范型, 对学生的语言习惯、语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语言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意识的影响;另一种是无意识的影响, 即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语言仓库, 学生可以从这个仓库里学到新的词汇、新的句式、学会与人交流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对于处在幼儿园的孩子, 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 一个良好的语言范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同理, 不良的教师语言对学生的语言习惯造成的影响是深刻并且持久的。例如有的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语言这一工具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讲课时用普通话, 生活环节或者与学生、家长私下聊天时用当地方言, 造成了学生对普通话不坚持, 这是一个消极影响。有一些教师, 词语不够丰富, 语言缺少变化, 内容贫乏, 这样的教师语言不能吸引学生,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会受到阻碍, 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升, 甚至下降。高尔基说, 语言的真正美, 在于言辞的清晰准确。如若教师语言不够准确, 不仅会让学生学习知识时产生模棱两可的之感, 而且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进而影响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总之, 教师语言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更是榜样。教师语言是学生语言习惯养成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榜样。

4 提高教师语言修养的途径

提高教师语言修养本质上不是仅仅使用规范化课堂用语或者教师职业语言, 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使得教师在从业方面和自我教育方面不断进取、不断提高。提高教师语言修养不能只做表面功夫。教师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细腻、豪迈;教师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智慧, 深邃、仁爱;教师语言是一种修炼, 更是一种品位。

4.1 正确把握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 全国教师从业资格包含普通话等级资格, 也就是说, 课堂上使用标准普通话是基本国策的具体执行实例。对于课堂上的教师语言的规范性, 要以普通话为标准, 不允许使用非标准普通话和其他地区方言来作为课堂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对于这一规则, 教师作为一线的工作者, 本身对于方言, 俚语, 土话和课堂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关系要辩证的看。我国有56个民族, 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民族语言。我国的地域庞大, 民族分布又是大杂居和小聚居, 并且由于地域、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关系, 我国南北方、东西方体现在语言语音和一些字义上的东西有很大的差别。有一些特定的方言又是我们这个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比如粤语, 比如四川方言。所以, 在执行课堂语言修养标准的过程中, 教师要辩证的看、辩证的做。

4.2 克服粗鄙化, 力求纯洁性

一个人的内心修养程度, 会潜移默化地表现在其语言和行为上。教师作为学生世界观形成时期的表率, 作为学生每天打交道时间最久的身体力行的模仿对象, 其语言的表达方式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内在素质。课堂不仅仅是传递具体知识的地方, 更是学生修身养性, 良好道德和人格的养成场所。而教师本身的师德、威信、个人魅力、个人的良好习惯都可以直接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教师语言的雅俗, 是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基本功。所以, 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根源是教师内心的修养。

4.3 克服模式化, 追求人性化

语文教师要加强语言艺术修养 篇9

一、语言要有理有序,逻辑严密

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 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在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 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 思路井然有序, 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二、语言要富于启迪,引发思考

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情境,使学生不 单纯利用 自己已有 的知识去 解决,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 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中提问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三、语言要激发兴趣,妙趣横生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 、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易,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语言储备,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引发学习兴趣, 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 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并随心所欲,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营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四、语言要热情洋溢,声情并茂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富于激情,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五、语言要抑扬顿挫,张弛结合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枢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 提高教学效果。

六、语言要言之得体,丰富多彩

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 篇10

教师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 以普通话的形式表达。 教师语言的运用面对的是特定人群, 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并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 使用特定的方式启动。 教师的语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 教师的语言和文学的训练要求非常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准确性。 这是教师语言文学修养的内在要求,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 鲜明, 脱俗。 要言简意赅, 能够正确且深刻地表达教学内容, 明确不含糊, 在表达上要具有感染力与吸引力, 简单易懂, 将教学知识点说白说透,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是符合逻辑的。 逻辑是精度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接受效果为中心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逻辑性与衔接性, 将陌生的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内容有效链接, 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三是情感性。 情感性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情感与智慧的统一。 教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 启发学生的智慧, 引发学生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 教师要充满智慧, 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师, 都必须不断锻炼语言能力, 让教学语言充斥饱满的热情, 这样课堂的色彩才不会减退。

二、教师语言修养的重要性

教师若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 则可以显示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教学能力, 而学生们将被复制和尊重。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不是刻意建立的。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学生相处中认真的态度、 风趣的工作特点都向学生展现了正确的人格, 可以允许从学生心底尊重老师。 相反, 教师的不良教学语言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反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 例如, 有些教师词汇不丰富, 缺乏语言的变化, 内容低俗, 这样的教师语言不仅不能吸引学生, 反而会导致学生的听力训练能力受到阻碍, 造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提高, 甚至下降。

三、提高教师语言文学修养的策略

(一) 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 而且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体现, 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文彩, 首先必须让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学, 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生命追求和是非爱憎。 教师要想让学生臣服于自己, 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与道德情操。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老师将会产生巨大的人格魅力, 这将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要提高教师的语言和文学能力, 最基本的是要提高教师素质的思想道德。作为一名教师, 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充满爱的, 爱自己的教育, 热爱学生, 可以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高度, 才能真正理解和关心学生。

(二)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语言作为知识信息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素质的重要体现, 教师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洞察力, 必须储备充足的知识和很深的造诣。 如果教师缺乏知识, 即使语言技能很多, 就只是一座空房子。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博览群书, 拓宽知识面, 只有这样, 才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持缜密的思维, 机智幽默地应对学生的提问, 教学内容清晰、表达准确。 教师要提高文化水平, 必须不断学习, 习得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

(三) 强化语言技能训练。 教师通过语言达到知识传授、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 通过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 因此教师的语言是与日常的语言不一样的。 它有着自身的规范与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之外, 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技巧。主要包含三点:

1.音韵美。 普通话是一种音乐感非常强烈的语言, 因此, 老师首先要说一口流利的标准普通话, 字正腔圆, 能准确地将文字转变成声音的语言, 给予学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地的音乐感。

2.文采美。 教师语言的文采美主要体现在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 在内容上要做到具有深刻的语言思想和丰富的哲理, 在用语与用词上规范、严谨;在形式上要巧妙地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并且善于从生活中常接触的民族语言元素中吸取养分, 巧妙地运用成语、谚语、诗句等艺术语言, 使教学语言更加生动, 富有感染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充分感受到母语的魅力, 得到审美的享受, 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与追求。

3.态势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一定的态势语言, 这是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为达到传递信息、 表达情感等目的而必须使用的特定身体语言, 如面部表情、目光、手势、体姿等。态势语言能够对教师的口头语言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替代有声语言。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 而且是传授知识、引导思考的一种示范。 教师语言是学生养成语言习惯最直接、最有效的范例。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 必须坚持长时间地反复训练, 运用优美丰富的艺术话语, 净化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毛勇, 司书会.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J].职业, 2015, S1.

教师要注重课堂语言艺术修养 篇11

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在学生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 准确 规范 清楚 简练 含蓄 幽默 抑扬顿挫

中图分类号:G451.1

教师课堂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的效率。每一位教师,不论他教什么学科,都是学生的语言教师,学生会不断从教师的语言中模仿其语音、语调、情感,吸收语汇,接受教师语言风格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激起学生高尚的情感,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学习的信心。这些语言如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在学生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在运用课堂语言方面应注意以下四点:

首先,语言的准确、规范、科学性,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基调。他表现在语音标准而动听,符合普通话要求;语言准确而丰富,坚决杜绝口头语;语法结构合理而灵活避免语病,符合科学原则,有严密的逻辑性。否则,如果教师语言不准确、不规范,“这个”“那个”口头语连篇,甚至用词不当,含混不清,前后抵触,那么,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茫然不知所云,失去听课兴趣,怎么能够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呢?例如:在讨论问题时,老师在课堂上可采用类似这些准确、规范、带有启发性的句子,“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我们同学的思想变得很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让我试着回答,也不一定准确。”;“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些问题我们可先问自己,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就不必向别人提出,让我们试试看,刚才新提出的问题,哪些是自己有答案的?”。

其次,清楚、简练,具有生动性是教师语言的内涵。清楚就是吐音清楚,条理分明,举纲带目,抑扬顿挫;简练就是举世简短,语言不繁,表达明确,生动有趣。能用一句话说明的问题,决不用两句话表达。废言连篇的讲课,只能催人欲睡;古板艰涩,不着边际的发挥,只能使学生上课走神。只有把抽象的东西讲具体,深奥的道理講浅显,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清楚简练,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具有生动性,学生才能从教师那清楚、简练、生动、典雅的课堂语言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例如:大家可参考以下这些生动且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课上最美的是同学们创造的快乐,我愿意继续和大家分享喜悦。”;“你写的美、读的美,还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读你们的笑容,读你们的眼睛,我知道你们也被……陶醉了。我也陶醉了,陶醉在飞扬着你们的智慧的课堂里。”;“你的话语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好的境界。”;“同学们,我为你们飞扬的想象力喝彩。太好了,你的话语给我们的教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以致用,你的本领真不一般。”;“思维的网线连接你我她,让彼此的思维火花在这碰撞。”。

再次,含蓄、幽默,具有启发性是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风格。一个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学生终生难忘;一句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疑窦顿开,一个幽默的调侃,可以使学生在大笑之后有所顿悟;一句含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在深思熟虑之后恍然清醒。含蓄,使教师的课堂语言曲径通幽,深邃高雅;幽默使教师的课堂语言香甜甘冽,美不胜收。给学生以深深地启迪。即达到了“晓之以理”的目的,又收到了“动之以情”的效果。“一石双鸟”,何乐而不为?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深入亲情的文章时,可亲切地问道“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你的父母在这个时候会怎样做?”这样亲切地追问一下子会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以自己的感受体验着作者的感受,会更容易地深入文章。

最后,语言的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性是教师在课堂上用声音表情达意的重要技巧。课堂语言的停顿、高低、强弱、快慢,语调的变化,都必须很好地斟酌,且不可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例如:讲到激昂处,语言一般要高而且快些;讲到说理处,语言一定要振振侃侃。有抑扬,有顿挫,优美动听,切忌平腔直调,让学生在轻重缓急恰当,高低快慢适度的波澜起伏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同时,教师可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一会儿抒情、一会儿描述、一会儿质问……把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尽力体现出来。仅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亦可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而活泼、时而严肃……便可激起学生的兴趣。

加强主持人的语言修养 篇12

语言修养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反映, 尤其是主持人在节目中, 无论是串联、提问、应答, 还是报道、采访、评述, 都需要主持人的话语脱口而出, 容不得从容地思索, 缜密地斟酌, 更不必说还有言语内容、表情达意, 以至体态形象方面的要求。所以说主持人的思想学识、人生态度、能力性格, 主要就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近些年, 逐渐成熟起来的受众, 对主持人的评价也不仅仅停留在声音外壳的层面上了, 而是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语表现来判断主持人的学识修养和能力。对于广大受众来说, 主持人的语言, 特别是即兴口语, 是洞察主持人“心智的最好窗口”。所以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从来都重视语言内容及表述方式, 努力进入“遇事能让人仿佛目睹, 说理能让人心悦诚服, 片言只语可以久而不忘, 长篇大论也可以听之不倦”的上佳语言状态。

不过, 我们也不必讳言, 某些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表现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实际上, 电台、电视台在招聘主持人时十分看重口语能力, 来应聘的人也基本知道主持人节目“谈话式”“个性化”的语体风格和传播格局。然而“基本知道”是远远不够的, 况且对“口语能力强”的标准, 也不见得就达成了适应广播电视传播的共识。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口头语言能力高, 不是指口若悬河说个不停, 也不是指的词藻美丽, 才华出众, 或者诙谐幽默, 引人发笑, 更不是孔夫子说的巧言令色, 那种会说迎合他人爱好的好听话, 而是指:能用基本准确的标准语, 即普通话, 有力而得体地达到说话目的。”

“有力而得体地达到说话目的”, 说起来容易, 做到可不容易。“得体”, 在一般意义上理解, 就是说话要看对象、看场合, 了解交谈对象的文化背景, 心理需求, 以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在广播电视主持节目中说话“得体”, 除以上要求之外, 还必须了解广播电视工作的性质、自己所主持栏目的宗旨, 具体每一次节目的传播意图, 以及收听、收视对象的需求等, 换句话说, 对主持节目的主客观语境要有较清醒的认识, 对语言目的、节目播出意图了如指掌。固然, 谈话式的语体风格、个性化的传播格局, 是主持人节目区别于非主持人节目的重要特征, 可是, 这些特征仍然是为缩短传授双方的心理距离, 优化传播效果而采取的手段, 而不是传播的最终目的, 如果不明白手段与目的的区别, 把手段当做目的去追求, 就会本末倒置, 适得其反。可是有些人以为只要能侃善聊, 只要有表现欲、有所谓“与众不同”的个性, 就可以去主持节目。有个别主持人竟以“拿张报纸进直播室开侃”为荣耀。这类随意性极强的、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式的“摆龙门阵”、“唠闲嗑”, 不是受众所期待的。主持人的漫不经心, 是对受众的不负责, 无形中为浮躁的世情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主持人即兴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言语形态方面:有的主持人表现出高人一筹、颐指气使的架势。其不耐烦之情, 懈怠油滑之状溢于言表, 不礼貌、不友好的言词屡屡耳闻。有的则亲“腻”逢迎……总之, 有意无意地丢开了与受众平等的朋友关系, 失去了为受众热心服务的态度。

在言语内容方面:有的格调低下, 有的政策水平差, 有的只有“半杯水”, 却要打肿脸充胖子……结果, 贻笑大方者有之, 捉襟见肘者有之, 甚至还有过言词失误而引起受众反感的。

在言语组织方面:语言粗糙, 语病迭出。不合语法、不合逻辑, 不讲效率、不讲文采的问题尤为突出。“啊、吧、呢、吗”这些貌似体现口语特点的语气助词狂轰滥炸, 随时切入;随后就是“那么”之声充塞于耳, 凡是不好联结或无法起始的话, “那么”就成了“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殊不知随意乱用的语气助词及“那么”等零碎, 它们的泛滥只能暴露说话人思维不畅、言语木讷、反应迟钝等弱点, 并不增加口语的灵活和亲和。还有不合情理、不合逻辑、没话找话、不痛不痒的话也常常会出现在情急的应对之中, 届时急不择言, “捡到篮里便是菜”, 且不管它是否准确得体。至于主持人即兴口语缺乏文采, 寡淡无味的“大白话”也比比皆是。不重视语言的锤炼, 实际上反映了思维的肤浅和惰性;忽略语言的魅力, 主持人的形象将大打折扣。

在言语表达方面:语音不规范, 错别字连篇, 吐字不清晰, 用声不自然的主持人并不鲜见, 实在是有伤大雅。而表意不准确, 传情南辕北辙的也不乏其人。

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离题万里的“滔滔不绝”, 风马牛不相及的“反应迅速”, 南腔北调的所谓“特色”, 绝不是受众期待的主持人的“口才”, 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个性。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善于说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思想、有丰富的知识, 有敏捷而致密的思维能力, 有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 有敏捷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是得体的, 效果是好的、有力量的, 如此等等, 这是善于说话需要具备的条件。至于听感灵敏, 发音清晰, 能说正确流畅的标准话等基本功, 更是不在话下。”

上一篇:税收征管问题下一篇:建设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