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研究型

2024-05-18

立体化研究型(精选12篇)

立体化研究型 篇1

近些年来,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对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正是培养旅游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摇篮。但是, 纵观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还普遍存在供需错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 这直接导致培养的旅游人才创新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差、结构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 可以看出, 旅游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 探索一种培养旅游管理优秀人才的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新模式, 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 以期达到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和素质型转变的目标。

一、立体化研究型创新教学模式的提出

众所周知, 创新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一流大学推崇的教学改革模式, 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课程形式, 都已经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而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提出的, 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 以课程为单元, 以能力培养为轴心, 以教学资源为平台, 动用所有教学要素, 立体化、全方位地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 关注创新教育的教学体系。该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在教学中激发、推动、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积极地投入学习, 尤其是促使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智力去研究性地学习, 从而获取知识, 形成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形成创造性素质。该模式从立体化研究型教学理念的确立到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立体化研究型教学过程的实施, 一直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及对过程的监控与效果的评价, 总体构成了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

二、立体化研究型创新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实施的必要性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与旅游发达国家不同, 是旅游教育、旅游研究与旅游产业同步发展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对旅游人才的各种能力要求更高。而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有利于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立体化研究型教学主要以研究性思维为主导, 以研究性活动为课堂组织形式, 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 同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创新、探索、合作与表达, 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 侧重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言堂”的单向信息输出, 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输者, 而是成为集教学、编创于一体的多重角色。教师不仅要注重相关课程与旅游业实践发展紧密结合, 还要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 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与课堂发挥能力, 使课堂变得灵活、生动, 参与性强。与此同时,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习不会再感到上课学习只是一件被动学习过程, 而是主动参与学习, 在相互学习、共同学习中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体验到创造的喜悦, 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有利于加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步伐。

如今旅游专业毕业生“非本行业就业”、“学非所用”的就业倾向非常普遍, 这对高校来说, 是旅游教育资源的一种损耗;对学生来说, 是对大学学习几年积累的旅游专业优势的一种浪费;对旅游企业来说, 会提高其专业培训成本;对社会来说, 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旅游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今后如何在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已成为摆在旅游教育者眼前的一项重要课题。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 而创新教育的实现就需要改进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 探索新学模式。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 以课程为单元, 以能力培养为轴心, 以教学资源为平台, 动用所有教学要素, 立体化、全方位地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 关注创新教育的教学体系, 该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在教学中激发、推动、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积极地投入学习, 尤其是促使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智力去研究性地学习, 从而获取知识, 形成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形成创造性素质, 可以看出, 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开放教育的重要特征, 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是大学功能的基本内涵, 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研究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

如今,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虽然愈来愈受到重视, 但由于缺乏制度, 以及人、财、物等条件保障, 很难开展和全面推广。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是融合旅游专业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其主要内容是以课程为单元, 立体化、全方位地规范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环节等教学要素。

(一) 确立立体化研究型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旅游专业的授课教师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 逐步形成一套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育机制。通过实施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 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进而不断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确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 进一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立体化研究型教学目标应该做到知识、能力和个性的统一, 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主要通过学生搜集分析资料、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 学会与他人合作与分享, 不断提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二) 设计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

这是旅游管理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 其内容主要围绕学校制定的旅游人才培养方案, 以不同课程为不同单元, 强化旅游专业知识的生成过程和应用过程, 教师按照课程要求引导学生把握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只讲授课程核心基本原理和知识点, 然后限定大框架, 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 独立设计题目, 并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 对问题进行假设论证;之后教师再对选题设计进行当面指导, 把方向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交流, 通过多次实验、讨论, 对假设方案进行验证, 检查其是否可行, 成果共享, 开拓思维。研究成果的评价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 共同评选。该模式重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注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并重点关注旅游行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结合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理论研究。

教学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该模式的教学方法分三步, 课前充分准备, 做好课程研究设计;课上围绕设计的课程内容, 采用创设研究型教学情境、讨论、实验、角色扮演、案例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亲自参与研究和讨论, 由被动转为主动;课下布置研究型讨论作业, 对课上讲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延伸, 展开深层次研究, 内化知识, 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三) 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在每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授课结束后, 都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完成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 重点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获取、探索研究、思维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形成一个多样化、多层次性、综合性的综合评价系统。同时, 学生也根据对本课程收获参与评价。考核形式采用课堂讨论成果、课题论文、开闭卷测试等多种形式。

四、立体化研究型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推广这种教学模式, 高校需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基础条件。

(一)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旅游教育发展仅仅30余年的时间, 很多旅游管理相关理论还不太成熟, 随着旅游业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 这就需要一批具有超前教育观、善于学习新知识, 具备高超教学技能与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信息网络时代,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作为教师, 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知识获得的引导者。在立体化研究型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应该有新的定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组织的主体, 指导学生选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 可以看出高素质旅游专业教师是展开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

(二) 完善学校立体化研究型教学资源配备。

由于立体化研究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应用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 因此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应安排适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授课的专门教室、配置计算机的小型研讨室、投影仪、会议室桌椅等。同时, 为了便于学生查阅相关课题资料,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宽带等现代化工具的更新速度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 高校应加大图书馆、资料室的改革和建设力度, 为开展研究型教学配备资料充分、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大型图书馆和资料中心。

(三) 营造平等自主、科学严谨的学习氛围。

旅游管理专业实施立体化研究型创新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良好互动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 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应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 真心关心爱护学生, 在互相尊重、平等、自主的基础上与学生相处, 同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营造出既平等自由又科学严谨的学习氛围。

五、结语

立体化研究型教学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鼓励学生亲自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激励学生创新行动,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也有利于提高高等旅游管理教育质量, 从而达到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和素质型转变的目标。总之, 实施研究型教学,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何秉群, 杨志彩等.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9:6~9

[2] .窦建华, 潘敏等.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中的探讨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119~120

[3] .赵韩强, 赵树凯.浅谈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型教学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3:101~104

立体化研究型 篇2

虽然21世纪我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运筹学的立体化教学平台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建设还不是很完美。所以当前亟待运筹学的教育工作者与计算技术的工作者共同努力研发出更完美的运筹学立体化教学平台。这样才能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一种更优越的方式和方法。

1平台的设计

在运筹学立体化教学平台[1]的设计中,本研究认为设计三个子系统较好,三个子系统分别为浏览用户系统,注册用户系统和后台管理员系统。各个系统的功能如下:1)二者均可以在该平台发布关于运筹学一切的准确的相关信息,注册用户系统使用者提交的运筹学信息需要经过后台管理员系统的管理者的验证才可在该平台公开发布;2)普通用户系统的使用者不能发布关于运筹学的相关信息,但可以浏览该立体化平台公开发布的与运筹学相关的信息,还能通过该平台学习运筹学相应章节的电子讲稿或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3)注册用户系统的.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该立体化教学平台查阅运筹学相关的信息和利用该立体化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学习,该系统的使用者还能使用在线交流模块、在线作业与测试模块、辅导答疑模块等等;4)后台管理员系统的使用者可对注册用户发布的运筹学信息资源等进行验证,对运筹学题库进行建设和管理,以及该立体化教学平台软件的升级管理等。

1.1浏览用户系统

运筹学立体化教学平台中设计的浏览用户系统主要为普通查阅资料的未注册的使用者服务。浏览用户系统的使用者可以通过浏览该立体化教学平台获得该平台上发布的最新的运筹学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使用该立体化教学平台上的电子讲稿进行学习,可以观看该平台上的运筹学教学的音频和视频等教学资源。

1.2注册用户系统

运筹学立体化教学平台设计了注册用户系统,主要是普通浏览用户进入该立体化教学平台后可以注册为会员,成为注册用户。这样就可用注册用户的身份使用该立体化教学平台,注册用户系统的权限不但包括普通用户系统的模块,还包括组模块、辅导答疑模块、运筹应用模块、在线作业与测试模块的使用,还可以通过组模块发布运筹学的教学资源,若通过后台管理员的验证后,就可以公布在该平台,成为该立体化教学平台的所有用户的学习资源。注册用户系统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该立体化教学平台与在线教师进行交流,可以把自己对所学的思考与在线教师进行共同探讨,还可以与其他注册用户系统的使用者共同交流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经验等[2]。其中作业与测试模块,学生可以及时对其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并且还可以及时了解教师布置的作业情况,并能把作业完成后及时的反馈给任课的老师,使老师能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运筹应用模块可以实现接收注册用户系统使用者的运筹应用方面的任务,当注册用户系统的使用者在应用运筹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疑难问题时,可通过该模块得到相应运筹学老师的知识支持,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

1.3后台管理员系统

运筹学立体化教学平台设计的后台管理员系统[3],主要是为后台管理员对运筹学教学资源的验证,运筹学题库的建设与管理和软件升级管理等而设计的。后台管理员系统的使用者可以对注册用户在组模块中分享的运筹学教学资源分类整理,对优质资源可在该立体化教学平台上公开发布,并标明分享者的联系信息。后台管理系统的使用者还可以对该立体化教学平台进行软件升级[4]等。

该运筹学立体化教学平台的设计,提高运筹学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促进运筹学教师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更新,能充分优化教学过程为提高运筹学的教学质量服务。

2结论

总之,该运筹学立体化教学平台的设计能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最大化满足师生需求,为运筹学的教学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更完美进行了研究。一旦平台实现投入使用将会非常显著的提升运筹学的教学效率[5]。

参考文献

[1]翟成景.网络立体化教学资源交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5.

[2]刘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3(6):85-87.

[3]刘春凤.数值分析系列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平台设计与实践[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11):113-115.

[4]刘立群.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其模型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571-573.

立体化研究型 篇3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立体化已经成为新形态,而针对士官学员开放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文章针对目前士官基础课开放教学教材使用存在的问题,对采用立体化教材提高开放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

【中图分类号】E251.1

引言

随着新军事变革和装备的信息化发展,大量成系统、成体系的信息化装备维修保障对士官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更高的教学要求矛盾越来越突出。新的方案大量增加实践环节和实战化训练内容,基础课学时逐渐压缩。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创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并建设与之配套的教材。

一、目前士官基础课开放教学教材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开放教学教材建设针对性不足

目前,我校基础课逐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但是,还在沿用之前的、传统的理论教材,针对我校学员理论基础差、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教材存在着内容偏多、偏旧、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不足等问题,教材主要来源高职高专教材或借用职业技术学校同类教材,或由相关教研室自行编写。整个教材的编写以学科教材为主,缺乏趣味性,形式单调,教学方式方法不够灵活,理论和实践不衔接。

(二)开放教学教材建设系统性不强

目前,我校基础课教材种类不全、同一学科教材之间的衔接不紧密,教学内容模块不成体系、学员使用“不顺手”。教材建设不仅仅是教材的编写,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体现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考核评价等。每个环节都是教材建设的重要因素。根据新的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教材建设需要立足满足教学需要,进一步优化设置,做好整个教材建设系统化。

(三)开放教材建设的时代性不强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纸质教材、音像媒体、网络课件、CAI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媒介已经成为传播知识、传授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从而成为教材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目前这些手段虽然在课程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但这些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中仅仅作为教学手段,没有形成系统,特别是慕课、微课等电子教材建设缺乏,教学新的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有待不断加强。

(四)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针对我校特点,部分教员从事工作時间短,教学经验不足,把握不住学科教材建设核心,就学校的教育定位认识不透,教材的编写很难一下子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导致教材的编写体系不能有比较彻底的突破,难以跨出原来的条条框框。教员作为教材建设中的设计者和执行者,要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现场实践经验,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加强教材建设是也是一个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

二、采用立体化教材提高开放教学中教学质量

(一)立体化教材的概念

立体化教材是指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及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立体化教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因此,教材立体化建设已成为今天教材建设的一个新趋势,值得大力提倡。

(二)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特点

1.以教师教为中心建设

针对教师教学的需求,主教材既要具备指导性和示范性,也要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并且应该能够提供与主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书、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试题库及答案等资源,以方便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演示教学重点内容,以及布置作业和组织试卷,使老师在教学中能做到“个性化教学”。这些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针对教师教学资源的有机整体。

2.以学生学为中心建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纸质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因此,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除了纸质教材提供的,在学习过程中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以及互动空间。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并通过互动深入理解纸质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重点。

3.以教学服务为目标

教材的立体化建设主要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表达其教学信息,这样才容易实现它的教学目标。例如,文科类课程,主要以鉴赏性为主,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光、影、像的媒体表现方式,来创造文字描述的画面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机械类和理工类课程,主要以模型和操作为主,用文本比较难以形象描述,可以采用各种动画和图像技术,来模拟模型的构造和操作的步骤,甚至可以用视频展示实物的分解图,化抽象为直观的具象,复杂的原理也就比较容易地被理解了。

小结

总之,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环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所在。学习环境中有真情实境、有协商对话、有共享资源的支持,才能完成高效率的学习,并且学有所成。因此,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就是帮助学生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士平.做教材做课程做资源:谈高职教材策划的三重境界,编辑实务,2013.06(48-49)

2. 栾学东.数字化背景下在职教师教育教材开发的三大走向,教师教育研究,2014.11(26卷第六期P27-30)

油藏工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 篇4

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仍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形式的需要。一方面, 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日趋突出, 特别是新教学大纲制订以后这方面的问题表现更为明显;另一方面, 教学方式和手段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为此进行了立体化教材的探索与实践。

所谓立体化教材, 就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 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 并以形成教学能力为目标。立体化教材由主教材、教师参考、学习指导和试题库等部分组成, 具体包括教师辅导、电子教案、助教课件、素材库、文字教材、助学课件、网络课程、试题库、工具软件、教学支撑环境等部分有机构成。立体化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之处还在于, 它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并发挥其各自优势, 形成媒体间的互动, 强调各种媒体的一体化教学设计,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应用对象、不同的应用环境来设计教学要求, 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模式, 以学生和学习为本,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要求结合油藏工程课程的实际, 在建设过程中贯彻了新、奇、切、精、启的指导思想, 即:

新——所用的素材要新,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素材上注意捕捉新信息、新内容。必须告诉学生该学科的前沿是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焦点问题是什么?

奇——所选择的素材具有独特性与奇妙性, 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切——所选素材要贴切教学大纲要求, 紧密联系实际。教师结合自己科学研究中的切身体会, 取一些研究子项在教材及辅助教材上讲解, 或布置给学生在课后加以研究, 这样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 而且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精——教材建设的“少而精”在“精”字上下功夫, 以“精”求“少”, 不能以“少”代“精”。所谓“精”就是强调油藏工程教材建设的主干线明确, 一切教学内容都是围绕教材建设的主干线展开, 把由教材建设主干线提出的问题讲清、讲透, 使学生能够在对教材学习的过程中抓住主题, 建立起主干线所提出的系统概念。防止教材建设中求多求全, 什么内容都有, 什么也没讲透, 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

启——所用素材要有启发性。充分利用学生善于思考的优势, 激发起思维的积极性, 开拓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 从而得到有益的启迪。

三、立体化教材的构建

1.主教材

主教材作为一门课程最基础的工具, 它包含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相关联系, 融本门课程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于一体, 是立体化教材的核心。教学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特点性教学法实践, 编写出版了国家规划教材《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油藏工程教学指导书》、《油藏工程习题集》等。该套教材反映了当前油藏工程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 并增加了油藏经营管理的内容。主要内容有油藏工程设计基础、非混相驱替及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油藏动态监测原理与应用、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和油藏管理。

2.实践性教学环境及配套实验教材

油藏工程实践实习均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教材配套齐全;并与胜利油田的地质院等单位建立了8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这些单位科技力量雄厚、设备齐全、管理先进, 能够为学生配备高素质的指导教师、提供优秀的实践环境, 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是配合校外实习进行地质模型、开发设计的演示及油藏动态的数值仿真, 两者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为配合油藏工程立体化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 建设了油藏工程实习模型, 既有仿真地层模型, 又有油藏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演示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动态模拟地层流体、压力等的变化过程, 便于学生接受抽象的概念, 增强感官认识。

3.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它将讲解、演示、再现、比较等方法融为一体, 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画面, 这种形式变化多样的直观手段, 为教育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技术手段, 并能充分发挥学生各个感觉器官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效率。它打破了纯知识灌输的单调的交流模式, 使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特征。譬如利用多媒体上课, 可将以前需在黑板抄写的概念、题目、例题、练习题等教学内容, 事先做好在课件中。这样教学容量明显增大, 教学效果也比以前那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好得多。

油藏工程多媒体课件的组成主要有:电子教案、CAI课件、电视片等。

电子教案是教师授课的基本工具, 应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路、对知识点的把握及明确的教学方法, 体现教材内容的精华, 也是学生复习的重要指南, 可以说是立体化教材的旗帜。课程组以主教材为蓝本编写的电子教案, 很好地演绎并丰富了主教材的内容。其中, 凝练的文字, 丰富的图片、照片, 逼真的动画, 为学习者营造了多媒体化的立体学习环境, 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概念讲解、原理分析、计算方法与步骤等, 采用过程化的展示方式, 符合教与学的规律。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 主讲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领域, 丰富相关内容的前沿技术与方法, 使得电子教案总体内容上统一、具体知识上又各具特色。

多媒体CAI课件含义为:把自己的教学想法, 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 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描述, 并存入计算机, 经过调试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换句话说, 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 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 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储存、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 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 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的教学媒体。油藏工程CAI课件《油藏开发决策及动态分析》内容丰富, 基本囊括了《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教材的主要内容, 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采用图文动画, 形象生动的将人们肉眼无法看到的油藏及其开发情况一目了然展现在学生面前, 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采用Delphi、VB、Authorware等平台编制了程序将油藏开采动态进行了生动的显示。

电视片虽然是一种传统媒体, 但它能真实再现教师上课、教学实验、矿场操作的场景, 因此, 它仍然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工具。在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分别录制了教师课堂教学、现场技术人员报告、科技项目汇报等电视片, 为学生自学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4.教学网站建设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建设了油藏工程教学网站来辅助课程的教学, 利用互联网这一强大的信息传播手段, 可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表现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以Web页的形式呈现给使用者, 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实践证明, 教学网站建设得好, 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能够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以较大的空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既可以方便地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还可以学到课堂中没有讲授的知识, 网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四、结束语

油藏工程课程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师资力量、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等方面, 又是一项基础工程。构建高质量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必须聚集优秀师资力量、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并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娄晖, 孙培先, 刘丽娟等.工程制图立体化教材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8) :170.

[2]杜殿发, 吕爱民, 雷光伦等.渗流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6, (z1) :20-21.

[3]胡国富, 常缨, 胡宝忠.《植物学》立体化教材建设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1) :72-73.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篇5

专业论文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摘要:城乡一体化规划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有着无限的潜力和机遇,但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也非常明显。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建设,从重点工作做起,把与城乡一体化有关的问题科学规划、有序控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过程中要明确发展的方向、确立主要的目标,把工作落在具体的实处,将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到城乡均衡、缩小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化规划工作要双向考虑,既考虑到城市规划如何延伸至农村,也要考虑到农村如何跟进和融入城市的步伐。本文针对城乡一体化规划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关键词:规划;内涵;外延;途径;弊端Abstract: the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s a process of gradual development, not accomplish at one strok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have unlimited potential and opportunities, but some of the mor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are very obvious.Only through the days and months multiplying construction, start from the focus of the work,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planning, orderly control of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clear the development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rocess in the direction, establish the main goal, the job falls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to achieve balanced gap, work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ust be bidirectional, taking into account both the city planning how to extend to rural areas, also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untry how to follow up and into the city.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lanning for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roblems encountered.Keyword: planning;intension;extension;way;malpractice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把握发展的规律,完善和补充规划系统的体系,抓住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到城乡均衡、缩小城乡差距、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规划体系既要宏观掌控,又要微观布局;既要专业细致,又要综合全面。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扩展,城市功能向农村及周边地区辐射,利用科技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切实提高农民生活的质量,同时也要保障农民向城市的迁移,适应城市节奏,两者相互依托。城乡一体化规划工作要双向考虑,既考虑到城市规划如何延伸至农村,也要考虑到农村如何跟进和融入城市的步伐,城乡一体化是互利共赢、共谋发展、携手共进的一个过程。

一、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涵与外延内涵与外延是刻画概念的两个方面。内涵是本质,外延是范围。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乡结合部,即城乡交融或城乡连接的地带。这是一个带有较为模糊性的地域范围,它是冲破行政界限而因城与乡内在的联系形成的模糊地域(地带)。因而它的外延也必然是不确定的,确定的是内部关联度较强的分野。因此,城乡结合部,既不同于城市总体规划的郊区规划范畴,因为郊区规划是被动式的辅助性规划;也不同于乡村规划,因为乡村规划面对的对象是乡村内部地域。按照区域规划的某些理论,也很难明确地解决城乡结合部的具体问题。如人口布局,劳动力布局,流动人口管理,产业布局,交通设施,仓储设施等方面。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因各种流动的不断加强,承担这些流动的载体建设客观上要求科学预测与规划。

二、过去处理城乡结合部问题的途径与弊端的总结一般而言,区域规划是对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技、经济、资源、社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对城乡结合部地区进行专题研究。如果将城乡一体化规划纳入进去就会对区域规划的内容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对各级城镇体系规划而言,如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是依照行政区划的体制而划定地域范围,也未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作以明确性的展开研究。既然过去的规划序列层次缺乏这一现实及长远来看都非常重要的规划类型。那么给予城乡一体化规划明确的地位便是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了。如果不将城乡一体化规划成为独立的研究课题,则不利于规划的完整与系统性的建立。造成实践中的规划空白点产生及矛盾的解决滞后等问题会更加突出。可以预见,城乡结合部的区域类型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必以其强大的活力而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及时的并有效地给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早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三、城乡一体化规划在规划序列中地位的认识城乡一体化规划由于其规划的对象与一般的规划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它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项规划是明确的。但共性的存在又使其必须在规划序列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首先,它的规划对象是一种区域。这就决定了它属于一种区域规划的类型。在界定规划对象时,需要引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做前导性工作。它不同于行政意义上的省域、市域、县域、镇域、乡域等区域规划,也不等同于因自然因素所制定的某些江河流域专题规划。因此,也决定了该项规划的先决条件是划定城乡结合部的范围要与传统规划程序有别。其次,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各种物质与精神因素与广义上的区域规划总体上一致,但由于该区域的要素流动性较强,是一个各项要素均活跃的区域,因此,它应该在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方面有自身的需求。这可以进一步地探索与研究。再次,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认识,可以设想,城乡一体化规划应该说是一种区域规划的变种。因此,它便应属于区域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容的初步探讨规划范围的界定、规划的依据、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期限、规划所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简介、城乡结合部的现状调查及研究、城乡结合的宏观区域环境分析、城乡结合部的总体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居民点体系规划(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职能分工结构规划、空间地域结构规划)、措施的操作建议、可行性的分析与研究。城乡结合部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宏观区位分析图、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范围界定图、城乡结合部区域现状评价图、城乡结合部发展方向方案图、城乡一体化规划总图、城乡一体化规划专项规划图、经济发展与布局图、人口和劳动力发展与布局图、环境评价及控制图、资源可持续利用意向图、居民点体系规划图、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布局图。

综上所述,做好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指导工作,方能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应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运用战略的眼光,和具有前瞻性的操作,围绕城乡经济的发展,进行综合的规划。对城乡结合部这一较为模糊的地带给以辅助性规划,科学安排和测量城乡结合部的诸多具体问题。对各级城镇而言,应协调发展这一范围内的资源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立足长远组织部署整体的规划。界定规划对象的范围,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分析,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形成规划上的总体一致。实现产业统一规划与布局、资源统一利用、生态环境统一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对构建城乡统筹的新城乡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刚.浅谈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几点建议.城乡规划改革20010年

【2】郭云清.城乡规划与资源环境的思考定位.环境与规划2009年

立体化研究型 篇6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 教学 立体化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city construc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gradually building to the garden city garden city changes. Urban landscape desig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nt, but also lead to a demand for urban landscape design standards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In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urban landscape design education has become powerless, from the teaching effect on the demand for talen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standards of societ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education reforms start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to train the community to meet and exceed the standards required by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of high quality talent.

Keywords:Landscape design courses Three-dimensional

伴随生态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城市园林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大,这也促使城市园林设计课程在国内各高校的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多年的探索与积累,使城市园林设计课程在教学方法的探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于新时代的社会需求来说,尚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1国内城市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概况

目前,国内城市园林设计课程所采用的依旧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如通过黑板讲授或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同时辅以设计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极大推进了城市园林设计教育的发展,但随着社会对城市园林设计人才需要标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虽然在近几年的城市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中,陆续出现了对城市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的文章,并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由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园林设计的教学模式如不与时俱进,则必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目前,城市园林设计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相对于社会对城市园林设计人才需求的标准来说,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整体教学模式略显单一,从教学效果上看难以达到符合社会需求的标准;另一方面,在各教学环节进行交接的过程中也尚存在不足。

2当前城市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2.1教学体系平面化

目前,国内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通常由理论与设计练习两部分组成,二者同属于平面化的教学内容,针对这两部分的教学工作都可以在有限的教室空间内得以完成。但实际上,城市园林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这种平面化的教学体系不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城市园林设计课程中很多实际的内容难以真切把握,也更无法做到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比如,学生对各种不同类型城市园林空间的尺度和城市园林空间中人的尺度难以准确把握 ; 对城市园林空间中人的真实感受难以切实获得 ; 对城市园林设计中人工环境色彩与自然光色变化之间的交相辉映难以直观感受。因此,下文将对这种平面化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2.2教学选题平面化

目前,在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选题中,通常能够选取不同类型的城市园林作为课题,引导学生分别对其进行专项训练,这种选题方式虽然可以使学生对多种类型的城市园林设计都有所接触,但不足之处则在于这种教学选题的方式难以使学生将其中任何一种类型的城市园林设计进行地更加深入。

2.3授课方式平面化

目前,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授课方式通常采取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并同时配合对教材进行使用的方式。这种授课方式能够做到将知识点清晰、准确地阐明,并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想象的方式收获课程知识。但城市园林设计的设计对象是三维空间和处于空间中的“人”的因素,相比之下,这种倾向于口头讲述、利用板书或课件进行解释,同时引导学生思维想象的相对平面化的授课方式,随着课程内容的逐步深入便会显得力不从心。如何使这种针对三维空间进行设计的课程的授课方式能够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将是本文对城市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又一突破点。

2.4考核方式平面化

课程考核是检验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就目前国内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来说,基本局限于上交课程设计作业这种较为单一传统的方式。由于城市园林设计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以及知识内容相互交叉等特殊性,这种相对平面化的考核方式不能够全面、综合、深入地考察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真实有效结果。

3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3.1城市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立体化

为了收效最好的课程学习效果,现将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在其原有基础上改革如下表所示。

对城市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的重点,是在传统的理论与设计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基础上增加课程实习与课程实验两个实践环节,强化课程本身的实践性质,形成立体化的城市园林设计教学体系。

其中,课程实习将有助于学生对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尺度以及空间中人的尺度进行准确把握,并获得园林空间中人的真实感受,使最终的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生活,正如,“人是认知景物的主体,景物是认知的客体,而认知则是主体的人对客体的景物审美和鉴赏逐步升华的过程” [1],这也是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尝试[2]。另外,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的增加,则在强化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制作城市园林设计模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促使学生主动解决技术与艺术之间相冲突的关键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因此,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城市园林设计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2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选题立体化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城市园林设计进行地更加深入,先将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选题方式改革如下:

在城市园林设计教学选题的改革中,注重教学选题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扩展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选题模式。其中,尤其对城市带状空间园林景观和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这两种重要的城市园林类型进行了深入扩展。通过这种立体化教学选题模式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将任意一种类型的城市园林设计深入展开。

3.3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授课方式立体化

为了使学生真实地获得对三维立体环境的感知以及对环境中人的因素的感知,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现对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如下。一方面,在原有授课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平台,将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网络课件以及制作动画演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相互结合,形成立体化的授课方式。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进行园林景观调研与园林设计实习,在实地园林景观空间中结合实际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综合讲授,以形成立体化的授课方式。这种立体化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课程内容,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3.4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立体化

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通常采取上交课程作业作为最后总评成绩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消化吸收情况,但是不够全面。

由于城市园林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推动理论的发展,因此,城市园林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与较强的实战设计能力,所以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考核需要对学生的理论素养、动手制作能力和实践设计能力等方面进行立体化综合考核。考核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在总体上给学生布置一套完整的城市园林案例设计题目,但具体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考察。

其一,理论考核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辅以一定字数限制的设计说明(可规定字数限制为3000字左右),或针对设计方案完成一篇课程论文。通过对理论部分的考核,可以全面、深入地考察出方案中学生本人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

其二,动手制作能力考核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按一定比例制作城市园林模型。在模型制作中能够充分考察出学生对空间尺度、比例协调等方面的掌控能力,以及对城市园林景观艺术化处理的能力等。模型制作应尽可能真实地体现城市园林设计内容。

其三,方案设计能力考核

要求学生制作具有一定水准的全套城市园林设计方案,包括园林景观平面布置图、交通规划图、园林景观植物规划布置图、施工图、效果图等一系列完整方案,并装订成文本。通过对设计方案的考核,能够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效果以及对方案的表现能力。

城市园林设计的课程考核在将上述三点相结合进行考核的同时,还应根据设计题目的难易程度决定由学生单人完成亦或分组合作完成。在评分的方式方面,考虑到积极鼓励学生平日对自己城市园林设计素养的综合培养,可以参考把最终的考核成绩定为占总成绩的60%,平日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40%。通过这样的评分方式,使学生弱化传统考试中片面注重分数的观念,将其注意力转向平日对自己综合设计素养的培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知识积累与鼓励创新型思维模式的建立。

4结语

本文从当前国内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概况进行探索,从当前国内城市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建立一种崭新的城市园林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研究,旨在探求一种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求、更有利于开拓学生创新式思维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高素养的综合型城市园林设计人才,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园林设计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城市园林设计的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家晔.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研究 篇7

●立体化教材的含义

关于立体化教材的定义, 说法众多, 其目的都是克服以往教材形式的单一, 提高其适用性, 满足现代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通常将立体化教材定义为:以满足教学多种需求、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为目的, 在传统印刷教材的基础上, 以课程教学为中心, 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和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以多种媒介、多种形态、多个层次进行整合的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出版物的集合。

●国内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现状

目前国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版本很多, 但多数是以单一的教科书形式出现, 也有一些教材配有配套的光盘, 辅助一些网上资源。这些教材可以称之为立体化教材的一个雏形, 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立体化教材。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配套光盘主要有两种类型:辅助学习型教学光盘和学习资源型素材光盘。辅助学习型教学光盘主要是配套光盘中带有教学软件, 学生通过教学软件来学习;学习资源型素材光盘主要是为纸质教材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为学习活动提供应有的学习资源。

1.纸介质教材+辅助学习型教学光盘

目前不少配套光盘都属于这种类型, 通过设计好的程序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操作。学生能初步获得软件功能的体验, 同时还有练习题、测试题供学生自己检验学习的成果。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类光盘中有时还配有一些简单的游戏。此外, 这类光盘中还会提供部分素材供学生选择。这类光盘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使用, 便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这类光盘的缺点是过于强调操作技能, 对教材的扩展不多, 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2.纸介质教材+学习资源型素材光盘

学习资源型素材光盘中的资源以教科书为依据, 是对其合理的延伸和拓展, 两者相辅相成。在配套光盘中动态演示软件操作步骤, 提供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呈现多媒体化的课程资源。文本类、图像类、多媒体类和网络类等各类资源的内容各有侧重。这类光盘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给学生以一定的学习空间。

3.纸介质教材+网站支持

还有一类信息技术教材, 配合教科书, 建立相应的网站, 在网站上提供教科书的电子版、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和教学课件, 在网站上还设有论坛, 用于释疑解惑和收集教材的反馈信息。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很快, 而教材需要一定的开发周期。所以, 教科书印刷出来后, 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过时和表述不准确的内容, 而有了网站支持, 就可以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弥补印刷教材的缺陷。而且网站的交互功能也便于编者了解教材的使用情况, 以便进一步修订。

4.纸介质教材+学习资源型素材光盘+网站支持

以上三种形式是目前国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的主要模式, 但这三种形式并不是孤立的, 是相互穿插、互为补充的, 有的教材在配有配套光盘的同时, 还提供网站的支持, 旨在建立纸介质教材、网站、光盘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开发模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的开发设计原则

立体化教材应该提供的是一套立体化的教学支持系统, 该系统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 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充分体现灵活性、开放性、动态性、立体化的特征。其体系中的所有元素都依据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统一的计划和安排, 各个维度、各个元素都体现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特点, 杜绝孤立和分散, 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 满足教育市场需求, 形成教学能力, 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因此, 在开发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时要综合考虑纸介质教材、光盘和网络的优势, 应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环境, 进行统一的设计和安排。

1.区分不同的区域和应用环境

我国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人文地理条件差异极大, 形成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若干个经济区域。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教育发展也不平衡, 教学媒体的发展阶段也不同。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而言, 在很大程度上受软硬件、师资等多种教学媒体因素的影响。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 落后的农村学校可能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 课程设置不合理, 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教材的建设, 制约着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因此, 我们在建设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时, 要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

与教科书配套的光盘、网站, 需要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有些地区和学校由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跟不上, 而影响了师生对该类资源的使用。因此, 我们就要调查当地的软、硬件资源的建设状况, 针对具体情况开发相应的立体化教材。

一般来说,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起始年级比较晚, 小学开课的普及率很低, 硬件设备不完善, 课时也比较少, 师资力量也较薄弱。针对这样的地区, 基本上是以纸介质教材为主。某些地区可以根据需要配以辅助的教学光盘, 帮助学生自学, 弥补师资力量薄弱的不足。但光盘中也不用安排太多的扩展内容, 主要是基本的教学过程, 减少学生使用教材时对光盘和网络的依赖性, 这些地区的网络建设都不是很完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主要还是依靠信息技术课, 课后接触电脑的机会比较少。光盘也主要是教师上课时使用, 不需要每人一张光盘, 教师有就可以了, 主要是辅助教师教学的资源。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 建设时要灵活得多, 因为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比较好, 学生家里大多也有电脑, 能够上网, 课后的可扩展空间比较大。对于这样的地区, 我们就要充分考虑教科书、光盘、网络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立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要在网站上建立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给学生以足够的发挥空间, 光盘上要有扩展的知识和丰富的资源, 主要为学生课外使用。网络上要有互动平台, 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编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基本上是每人配一张光盘, 光盘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2.区分不同的教育层次和认识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 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接形象的思维, 注意力又不容易持久集中。这时, 可以用具体实物展示, 也可以使用视频、动画镜头多一些, 色彩鲜艳一些, 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 (如中学生) 的概括和抽象能力发展了, 感知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 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 为他们选择的教学媒体可以广泛一些, 增加理性认识的分量, 重点应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上, 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可以长一些。

各种教学媒体所提供的信息是不同的, 有的属于具体的经验, 有的属于替代的经验、间接的经验, 有的则属于抽象的经验。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的认识结构是逐渐形成的, 它不但与年龄有关, 也与他的知识、经验、思维的发展程度有关。认知结构逐步完善、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逐步积累、提高的过程。因此, 只有当所选择的教学媒体反映的信息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重叠时, 教学媒体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获得较高的有效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选择应用立体化教材。

3.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决不是各种教育资源的简单拼凑, 它需要整体的策划设计, 策划的思想应贯穿教材建设过程的始终, 教材的每一部分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应是有机的结合, 使其相得益彰。不同媒体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立体化教材建设应充分利用不同媒体的优势, 使其达到互相补充的作用。电子媒体与教科书相比, 有容量大、便于检索、形象生动等优势, 因此, 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网站以实时共享、动态交互和自主开放等特性, 广泛应用于立体化教材的资源建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和自觉探究成为可能, 满足了学生的个体需要。师生间还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分层次的研究性教学活动。网站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的特点, 所以建设网络资源时要留给教师和学生一定的扩展空间。教学网站作为教科书的扩充与延伸, 弥补了图书教材出版周期长、更新速度慢的不足, 能及时推出最新的材料。

●结束语

安全生产立体化管理体系研究 篇8

“安全生产立体化管理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保证任何时候安全生产都是首要任务。

“安全生产立体化管理”是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 采用控制论、信息学、行为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坚持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安全的原则, 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个中心, 融关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及各项指令、决定、规章制度为一体, 把所有从事安全生产活动的群体划分为决策体系、执行体系、监督体系、服务体系、控制体系、反馈体系等六个体系, 使企业党、政、工、团各级人员都能在安全立体防护的时间和空间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对安全生产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闭环管理。

1 安全生产立体化管理体系构成

1.1 决策体系

主要组成是各级领导和专业管理部门, 对这一体系强调决策和指挥功能, 体现组织与协调作用。企业领导正副职 (包括生产工区领导正副职) 是本单位或分管范围的安全第一责任者。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做到责任到位。

安全第一责任者, 必须做到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对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亲自组织, 亲自过问, 做到“四落实” (任务落实、措施落实、时间落实、费用落实) 。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四到现场” (复杂操作或大型作业到现场, 大型作业安全措施到现场, 事故调查与处理到现场, 检查工作必须到现场) 。

安全工作要做到年、季、月都有计划、有布置、在检查、有总结、有评比。每月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研究、分析、解决安全生产中的有关问题。要根据季节和任务制订出阶段性的安全目标和措施, 运用目标管理和方法, 激励职工。

充分发挥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的作用, 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 并指导生产工区和班组, 加强安全基础建设, 健全积累安全工作方面的资料、记录。

及时掌握职工队伍的思想动态和主要设备状况, 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全公司安全生产情况制定年度“两措计划”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反事故措施计划) , 落实人力和费用。有计划、及时地消除重大缺陷和薄弱环节, 巩固人身和设备安全基础。

按照“四到现场”的要求, 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运行、检修、施工现场, 加强现场安全动态管理, 做到每天都有管理人员在生产一线领导和指挥生产。

1.2 执行体系

主要组成是指基层生产单位和一线班组成员。对这一体系强调执行和操作功能, 体现抓基础、抓基层, 责、权、利一致的作用, 一切操作、维护、检修都必须符合“四到位 (安全教育到位、安全责任到位、组织措施到位、技术措施到位) 。

生产班组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准军事化管理, 运行管理、检修作业及设备标志、记录图表、技术档案、备品配件、环境整洁等都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加强生产现场管理, 所有的运行, 检修, 基建现场都要按文明生产和定置管理要求, 做到安全措施完善, 工作纪律严明, 作业环境整洁, 人员行为规范。临时工和外包施工队进入现场前进行安全教育, 签订安全工作协议。

认真搞好“两检” (春、秋季安全大检查) 。按照检查“四不放过”的要求, 保证“两检”质量, 提高设备安全运行水平。根据生产工作需要组织各种专业及专题进行自查、互查、抽查, 事前列出检查提纲, 突出重点, 发现并及时堵塞漏洞。

及时认真地组织学习上级下发的安全文件、通报、指令, 认真借鉴外企业地安全工作经验和教训。运维检修部门和安监部门要对每份文件、通报都提出具体贯彻意见, 必要时由专业管理人员下到基层讲解, 以利班组从思想、组织、技术、管理等方面对照检查, 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 杜绝同类事故重演。对本单位发生过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事故日, 要列为特殊安全日, 做到警钟长鸣。

1.3 服务体系

主要组成是各级党群领导和思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该体系主要强调参与和服务功能, 体现全企业一盘棋、齐抓共管,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作用。要求党群部门的工作效果体现在安全生产中, 并为企业领导决策和决策的实施提供信息服务。

企业党组织要监督和保证行政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工作的具体措施, 落实安全责任制, 确保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要把安全思想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议事日程, 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思想教育活动。对党群部门工作人员参与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工作, 要有具体的要求和考核办法。

1.4 监督体系

是由安全技术管理、监督人员及各级安全员组成的安全监督网和安全管理体系。对该体系主要强调监督、监察功能, 体现管理和服务作用, 要求令行禁止、一丝不苟, 实行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法制化管理。

各级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不仅要制订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完善各级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更要做好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技术服务工作,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以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安全监督体系要加强现场监察和班组安全管理, 对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限期改进的意见, 要健全安全工作必备的记录和资料。

主要组成是各级人员, 以班组一线工作人员为主。对该体系主要强调企业、生产工区、班组三个层次的安全职责到位和预防功能, 体现控制和防范的作用。

在企业安全第一责任者的统一领导下, 分别建立安全控制体系, 以各自分管理领导为首, 从人员素质、设备状况、生产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 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开展全面、系统查找危险源和危险点的工作, 制订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都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是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具体措施。第一,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体现了“安全第一”的要求。坚持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是在工作前分析和找出该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点, 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第二,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还体现了“预防为主”的主动安全思想。发生事故后再吸取教训, 不如预防在先避免事故的发生, 把危险点控制在发生事故之前。第三,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充分体现依靠群众抓安全。

1.6 反馈体系

主要组成包括各级人员, 以生产工区和班组工作人员为主。对该体系主要强调发现与借鉴功能, 体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作用。

每项作业、操作结束后, 由班组长、工作负责人、安全员及时组织开展“两查” (对现场做全面检查, 已具备收工条件时, 人员才能撤离现场, 办理完工手续;每天工作结束后, 要由工作负责人、安全员组织召开班后会, 查任务完成情况) , 对参加作业及操作的人员在遵守安全工作规程和检修工艺规程等方面的表现, 作检查总结, 对成绩和问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企业生产技术、安监部门和生产工区要对班组在实践中创出的经验及时总结与交流, 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企业生产技术、安监部门和生产工区领导和管理人员都要经常深入现场和班组, 了解规程制度执行的真实情况和一线人员对安全工作的意见及要求, 并通过“周会、月会”反馈到决策体系, 以便做好调控工作, 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

2 结语

实施“安全生产立体化管理”, 决策体系是关键, 必须做到决策正确、指挥得当、协调及时、把握全局、政令畅通;执行体系是基础, 必须做到措施到位、责任明确、精心操作、一丝不苟;服务体系是保证, 必须做到服务到位、舆论先行、典型引路、褒奖先进;监督体系是根本, 必须做到定期检查、重点监督、超前控制、强化监察;控制体系是前提, 必须做到一切安全生产活动都有可靠的措施, 科学防范、万无一失, 既强调整体预防功能, 又强调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反馈体系是依据, 必须做好事后的检查、总结, 既检查操作、作业的安全与质量, 又检验各项措施, 保证为作业安全提供依据, 强调借鉴功能。“安全生产立体化管理体系”的六个体系要有机结合, 协调动作, 优势互补, 发挥安全立体防护的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吴濡生, 舒化鲁, 石永建.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27-29

立体化研究型 篇9

由于相关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与严谨性, 加之现代医疗科学的细分化, 大众化、科普化的音像制品在选题策划、创作空间上受到很大制约。成功的医学音像制品要想在令观众目不暇接的音像销售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必须付出更多的创造性劳动, 认真研究观众、读者的心理, 提炼现代医学音像制品的创作要素, 使科教片结构更严谨, 审美情趣更高, 同时加强其科学性、知识性及实用性, 以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销售额, 扩大医学科技成果和现代医学教育知识的传播。

目前, 国内的医学音像制品出版不尽如人意, 一是题材陈旧, 二是表现手法单一老套、三是不符合大众需求。现在的医学音像制品在满足观众知识信息及审美要求两方面的需求上不能有效结合, 同时和市场操作方面也是有一定的脱节和冲突, 造成目前市场上产品题材老化、产品积压, 销路不好;一些低俗化的产品却占领市场, 题材和展现形式不符合规律或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是现行医学音像制品市场的一个现象。

在市场调查中, 我们发现医学音像制品的观众分为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 专业观众指对所讲述的知识有较深了解的观众, 他们的欣赏带有目的性, 与大多数观众欣赏节目时的闲适、放松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当然, 医学音像制品虽然有较明确的服务对象, 但不能仅限于少数专业观众, 更主要的是面向大众普及医学知识。目前医学音像制品的实际状况却远未达到观众要求, 一方面, 一些制品对科学性非常重视, 但题材和节目内容时间长, 信息过杂, 忽视了大脑、感官刺激的时限性。这也时医学音像制品出版也在市场销售上遇到的发展瓶颈。

目前, 医学音像选题策划特别要强调“快”、“新”、“立体化”, 也就是时效性, 快速的了解市场和受众群的需求, 快速的抢占市场先机持续占领市场, 有效地缩短出版周期这已是大家的共识;选题题材新颖, 能够抓住广大观众和读者的眼球;选题出版策划的立体化定位, 能从实用性、科学性、市场的可持续操纵性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定位策划, 以达到定位准确、实际可行的效果。

所以, 医学音像制品在出版时, 要注重选题的合理性、拍摄编辑等展现方式的科学有效性, 本文提出了医学音像制品选题出版的立体化定位研究, 从选题出版的市场化、产业化、整体化、精细化、个性化、品牌化、快速化、持续化等等立体全方位的定位方面研究, 力求在医学音像制品选题策划、出版营销方面探讨出一种符合市场、符合观众、符合读者需求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选题定位模式, 为将来医学音像制品的出版提供有力的定位理论支持。

一、主要内容和创新探讨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 当前国内医学音像制品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将在本文内容上作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找出影响当前医学音像出版的制约因素。另外一个重点内容是结合现代出版业、音像制品、大众心理和欣赏口味的发展特点, 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探讨如何使医学音像出版能够在市场竞争上占据优势, 把握住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路线。

创新在于, 本文提出了医学音像制品在选题出版上如何通过立体化的定位, 进行研究和分析, 以一种崭新的形式探讨在现行的社会, 医学音像制品出版工作如何根据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变化, 从市场化、产业化、整体化、精细化、个性化、品牌化、快速化、持续化等等立体全方位的定位方面研究, 提出医学音像出版的立体化定位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法, 市场调查法, 在分析具体的案例和市场调查材料的基础上, 通过逐步分析、层层剖析的过程, 力求将存在问题分析透彻。在理论和方法提出的阶段, 将实事求是, 采取辩证分析, 从市场学、消费心理学、产品细分学等方面入手, 逐步提出自己的研究理论并印证自己的创新成果。

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自1988年成立以来, 以服务部队、服务社会大众为宗旨, 牢固树立“强化精品意识, 实施精品战略、创造精品工程”的经营理念, 先后出版发行了500多种音像制品, 有力促进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向发展。特别是继《保健百科》系列片纳入国家重点出版选题、《肿瘤高新技术——靶向治疗》、《中医美容——综合减肥》、《血液透析》等一系作品分别荣获全国科技影视学术一、二、三等奖之后, 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和荣誉, 更加注重在创新上下功夫, 走出了一条提高双向效益的新路子:

一是创新选题。在选题上, 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发展观, 把中华民民族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科学, 从既满足国内需求, 又瞄准国际市场, 构建原创精品群;

二是创新制作。对一些技术性强的专业制品的制作, 出版社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式光盘制作, 实施书、盘结合, 从而更有利于读者的学习观摩与理解掌握。

立体化研究型 篇10

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药用动物养殖学是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和特种动物养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组教师结合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 编著出版了特色鲜明、能够反映教学改革新经验、新成果的《药用动物养殖学》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并且借助网络教学平台, 优化集成了教师授课录像和视频教学资源, 完成了药用动物养殖学立体化教材建设。

1.1 编著出版《药用动物养殖学》特色教材

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组结合精品课程建设, 于2006年开始组织编写《药用动物养殖学》教材和实验指导, 2009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58万字, 包括5篇13章, 内容涉及10种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具有代表性的药用动物, 系统介绍了药用动物的基础知识、药用动物的营养与饲料, 重点阐述了茸鹿、熊、蛇、鳖、中国林蛙、蝎子、蜜蜂等药用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物种分类与分布、繁育及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动物药采收加工及动物药材质量评定、人工培植牛黄的关键技术和内容, 在教材编著过程中, 坚持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1.2 建立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以特种动物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药用动物养殖学教学大纲和药用动物养殖学实践教学大纲为依据, 以动态网页开发技术 (ASP) 为工具, SQL Sever 2000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将课程描述、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分配、实践教学、电子课件与视频、教材与参考书、自学内容、在线答疑等多个板块科学集成, 建立了“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丰富翔实, 为教师备课和学生自学、自测、复习、预习提供帮助, 只要有电脑、能上网就能够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和备课,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2]。

1.3 建设一套先进适用的立体化教材

在精品课建设中, 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组将动态教材和电子教材建设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验课教材、实践课教材、专业课程教材进行配套建设, 加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CAI) 、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同时配套建设了教学辅助材料, 指导学生查阅文献、阅读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 以培养学生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能力。

2 创新点与特色

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为核心, 以教学研究和教改项目为纽带, 有组织地进行深入持久的课程教学改革, 使其具有3点创新与特色:1) 科学修订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2) 改变教学方式, 建设了课程习题库, 开发了网络教学课件和在线自学自测系统,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 将纸板教材、电子教材与视频教材有机整合, 使内容更加丰富实用。

3 立体化教材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作用

3.1 立体化教材建设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

教材由信息、符号、媒介构成, 用于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 教材也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 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具体保证, 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标志, 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组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 将教材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以教材建设带动教学观念的更新, 并以教材建设成果充实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3.2 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网络教学的改革

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网站设立了许多栏目, 如课程概述、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授课计划、实践教学、视频教学、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与参考书、自学内容、在线自测、在线答疑、电子教案等多个版块, 便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课程。药用动物养殖学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充实了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 为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保证, 实现了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变, 教学方法由单项灌输式向多维互动式转变, 教学手段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环境,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现代教育理论, 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教学内容,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沟通, 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3 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师资队伍的提高

教材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载体, 师资队伍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材建设适应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前提, 同时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通过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 培养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确保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 教材建设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推动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 立体化教材的特色与创新成为精品课程特色与创新的基础, 对精品课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3.4 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实践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在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实践教学中, 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案, 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 药用动物养殖学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实践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对提高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3.5 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考核方法的改革

通过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建设, 探索并制订了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 创建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试题库。考核的方式采用闭卷、开卷、口试、考查或写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 通过全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特别是网上在线自学自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3,4]。

4 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对试点班学生的成绩与非试点班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判定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完成教育目标的程度, 检验课程教材编制的效果。

4.1 试卷分析

将2004级学生设为非试点班, 采用纸版教材进行传统教学, 2005级学生为试点班,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立体化教材进行多媒体教学, 两班均采用试题库闭卷考试。药用动物养殖学Ⅰ:2004级非试点班学生成绩优秀者16%, 良好40%, 中等16%, 及格20%, 不及格8%, 平均成绩为74.54分;而2005级试点班学生成绩优秀者21%, 良好39%, 中等16%, 及格20%, 不及格4%, 平均成绩为78.62分。试点班与非试点班成绩比较, 优秀率提高5%, 良好以上成绩提高4%, 不及格率下降4%, 平均成绩提高4.08分。药用动物养殖学Ⅱ:2004级非试点班学生成绩优秀者13%, 良好22%, 中等35%, 及格26%, 不及格4%, 平均成绩为72.17分;而2005级试点班学生成绩优秀者43%, 良好24%, 中等13%, 及格18%, 不及格2%, 平均成绩为83.41。试点班与非试点班成绩比较, 优秀率提高30%, 良好以上成绩提高32%, 不及格率下降2%, 平均成绩提高11.24分。

4.2 效果分析

试点班学生与非试点班学生比较, 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 学习兴趣浓厚, 试点班学生课余时间主动参加实践的人数明显增加, 促进了学风、教风、考风的明显好转, 从而促进了毕业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也由85%提高到90%以上[5]。

5 小结

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组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 在药用动物养殖学立体化教材建设过程中, 积极整合先进的教改成果,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科学整合, 使教材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反映了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药用动物养殖学立体化教材建设不仅推动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也促进了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入。

摘要: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学院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组结合精品课程建设, 开展了药用动物养殖学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研究, 编著出版了《药用动物养殖学》特色教材, 以动态教材和电子教材建设为重点,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 建设了一套先进适用的立体化教材;同时建立了动态电子图书资源库、多媒体和视频教学资源库, 优选链接了相关课程网站,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建立了课程习题库和自学测试系统,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立体化教材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作用, 推动了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动态电子图书,自学测试系统

参考文献

[1]亓小涛.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04.

[2]宋百军, 王东来.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 (12) :162-164.

[3]费显伟, 曹忠莲, 费琳琪.教材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8) :50-52.

[4]王春清, 宋百军.立体化教材建设对精品课程的作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 (1) :143-145.

立体化研究型 篇11

关键词:立体化;个性;策略;示范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6—0086-3

1、引言

大学英语教改已从试点到全面实施,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逐渐深化,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要迫切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如何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考虑校情和生源,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立体化教材涵盖了文字、网络、电子文本等多方面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将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教学方式将产生各异的教学效果。如何既体现独立性、又形成一个有机教学整体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设计的;体验教学之体验切入点首先是个体。个体的体验性学习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协调才能既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学习的经验、感受,又能将整个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进行。此外,目前国内对于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大多是对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价值、实施方法和方式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对其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

华东交通大学作为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之一,在过去的两年摸索过程中结合学校背景,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2、改革思路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和学校针对各种教学目标与任务,针对个性化、自主式学习,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文字、网络、电子文本组成的立体化教材带有开放性,其体验的指标如何设计是一个新课题,其教学效果如何测评、对不同教材之间“体验”教学效果如何评估又是一个难点;而且,这种体验带有很强的个体性,一些成效可能不带有普遍性。因此,效果评估是否需要体现个性化特点?

在不断深入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Horwitz(1987)提及的语言学习观念概念中提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外语学能、语言学习难度、语言学习本质、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及动机等。与此同时,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转引自Ellis,1995)的“情感过滤”假设说明了语言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以及焦虑程度等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克拉申曾指出:如果学习者动机水平高、自信心强、焦虑程度低,即他们的情感过滤程度低,那么他们的语言输出量就大,并且输入效果好,反之亦然。当学生的动机水平高,情感状态好,他们就越倾向于选择和运用元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大量输入和输出的转换中,笔者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加强学习动机的鼓励,并保持一定的学习情感状态。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依据Armstrong(1993)提出的七类智能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活动,并根据Tumposky(1991)的发现,即:如果从跨文化角度研究了学生的语言观念,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语言学习观念上存在着差异,笔者设计出特有的活动模式,这其中借助了七类活动中适合并容易开展的讲座、讨论、辩论、模拟、表演、小组活动、网络学习和反思学习活动等。庞继贤和吴薇薇(2000)的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互动修正比较少,很少进行意义协商,学生并不是进行双向交流而是独自发言,其原因可能是受传统课堂的影响,另外还可能涉及学生的面子问题和礼貌问题。因此,在中国外语课堂环境下进行小组活动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首先是任务的设计问题,任务的类型、任务的主题、任务与学生的关联性都必须仔细考虑。执行任务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予以协调指导,使小组活动能够起到预期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输出与互动,达到习得的目的。所以,在预先的任务设计时,首先要清楚确认设计的任务具有目的性、真实性、实用性、可操纵性、参与性、交叉性以及效用性。

Bialystok(1981)提出有关学习和学习策略的理念为语言学习是一种特殊技能的学习,而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来提高其目标语语言能力的各项活动。杨连瑞教授(2007)曾指出,综观国内外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学习策略的研究与训练均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存在问题与不足之处,如(1)学习策略的研究范围比较狭窄;(2)学习策略的研究深度不够;

(3)学习策略训练效果有待改善。总之,学习策略教学无论从涵义、内容、过程,还是方法、途径上,都是从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的终身学习观念出发而建立的。目前,学习策略教学已成为教学领域中重要的个别化教学。

3、策略实施

从目前进行的教学改革来看,英语教学将逐步摆脱空谈的所谓个别化教学,而使之让位于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

3.1教师应该了解教学的对象

从学生入学之初就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并逐步完善其学习档案,将其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记录,甚至连考试的各项成绩小记也一一录入档案之中。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对于自己的成长变化进行及时修正,教师也可以依据其变化给予及时的指正或提供帮助。张庆宗(2008)在研究了学习观念与学习策略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之后得出结果:外语学习信念影响学生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而学习策略的使用又会最终影响学习效果。Perry(1968)较早时期就对大学生的一般学习观念进行了研究而发现二年级的大学生较之一年级大学生学习观念发生了变化。因此,帮助学生建立的学生成长记录则将忠实地记录学生在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上的变化,以便弄清楚其学习效果的最后产生来源。

3.2教师应该在教材的选用上作更多的文章

尽管杨连瑞(2007)评论说“我国近期出版的英语教材在编写上也遵循了可理解输入原则,在选材上也既注重思想性又重视趣味性及相关性,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信息量也比原来教材要大。但是由此带来的一个新问题是由于全国不同水准的学校使用相同的教材,导致一些水平较低的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吃力,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事实上,最重要的是教学者和管理者如何分配教学材料,正确引导学生的教材学习。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只要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就能促进语言习得,学生也就可以得到进步。

(Krashen,1982)

3.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思维的发展

在语言的学习上,

“石化现象”日益引起关注。Selinker(1992)将石化现象重新定义为:“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石化结构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清除了以后,还是会在中介语的使用中出现。”笔者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智能活动的功能,让语言动起来,尽量消除其固有的学习观念和思维。尽管这些举措不能在短期内完全改变他们,但起码可以促进其朝向好的方面发展。

3.4教师的功能在观念上和实际上都应该突破传统的理念模式

由于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观念上具有元认知的特性,而这其中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的各个纬度、层面的自我认识(姚梅林等,2004),如何促进学习者自身的自我反省意识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议题。何克抗(1997)提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这一层面上,教师的功能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立体化研究型 篇12

关键词:高校机房,立体化,管理模式研究

计算机机房是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目前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越来越多, 学生、老师对计算机机房的要求越来越高,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硬件条件却没有得到更完善、更先进的改变, 维护管理也越来越困难, 这就与学生、老师的要求出现了脱节状况, 而实现立体化管理模式, 是可以将高校机房的资源、设备、设施进行合理的整合、提升, 满足老师与学生的需求, 促使机房发挥出最大优势, 有利解决高校机房管理出现的问题。

1 高校机房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上网时自控力差, 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监督。上课时大部分学生不能专心学习, 会通过计算机玩游戏、浏览网站、甚至是随意的删除电脑文件、配置, 这样很容易造成计算机感染病毒甚至是系统瘫痪, 这样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 也会影响其他人的学习, 甚至如果机房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存在的病毒、系统问题, 会给其他班级或者他人上网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2) 对利用机房的认识落后。高校往往更重视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机房的利用, 往往会忽略其他专业的学生, 对其他专业学生上课时计算机的学习、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关注度并不高, 这种思想认识也会对机房管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3) 高校机房管理人员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管理作用。有些高校机房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删掉垃圾文件、数据, 不能及时进行病毒查杀, 这样对学生计算机考试、老师授课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降低机房利用效率。

针对高校机房存在的这些问题, 从计算机教学预约管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拓宽计算机空间, 丰富计算机资源三大方面推行机房立体化管理模式。

2 建立机房立体化管理模式

2.1 实行机房预约管理

日常机房用途主要为计算机教学工作、日常考试培训工作、学生课后娱乐休闲地方, 机房推行立体化管理, 将机房主要用途进行纵横交叉分配管理。系统可以给学生、老师设定属于他们自己的账号, 通过账号管理, 可以将机房转为多样化模式, 例如:完全开放的模式, 特定机房开放模式等, 这样能够为校外企业培训、老师上课、学生休闲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计算机教师而言, 进行机房预约是可以将自己的课程安排的更加合理, 避免因为没有合适机房出现调课或者缺课的情况。每个学期开始,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按照系统分配的教师账号登陆预约网站, 提供上机时间、上机人数、上机对机房的要求来预约合适的机房, 这样大大提高了上机质量。

2.2 加强机房软硬件维护

机房软硬件设备是使用计算机完成其他工作的重要基础, 只有维护好最基础的设备, 计算机其他功能才能实现。而目前大部分机房往往忽略对软硬件设备的维护。

维护硬件设备, 需要给每个机房每台计算机命名, 并将其连接到机房的主机上, 由主机统一控制, 这样如果硬件设备出现了问题, 信息会及时反馈到主机上, 相关的网络负责人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排查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上课效率。

对于计算机软件的维护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由于机房计算机的使用人并不固定, 在一个学期内使用一台计算机的学生就会有很多, 学生对软件的使用用途也是不确定的, 这样对机房管理人员而言, 如果单纯的进行人工作操作, 对每台机器进行更新, 这样的工作任务是繁重的、效率低下的、不全面的。所以可以利用同传维护的方式进行计算机维护。将每台计算机连接主机, 在主机上进行软件更新操作, 这样就可以同时传到每台计算机, 使每台计算机得到更新。这种模式是方便快捷, 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3 拓宽计算机存储空间, 丰富资源

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是为老师、学生工作学习提供方便, 高校机房改革所做的所有措施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效率, 所以如果计算机没有足够的存储空间, 资源陈旧, 这样的情况是降低教师、学生工作、学习质量的, 所以对计算机空间存储的拓展也是计算机立体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由于大部分高校机房没有联网, 甚至有些计算机系统被设置了自动还原, 一些素材就会被删除, 这对学生寻找上课所需要的素材、内容带来了不便, 面对这样的问题, 应该将机房的内部网络以及互联网络充分的利用起来, 释放计算机自身的存储空间。

学校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将计算机上的学习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 将其统一放到学校的教学网站上, 将“资源下载”的栏目设置在教学网站上, 并将学校的教学网站设置为每台计算机的默认网页, 这样将学生上课时需要的课程资源、学习资料、图片等内容上传时, 学生可以通过资源下载就可以应用了。将FTP可以设置到机房的内网当中, 通过对FTP权限的设置, 可以在学校的局域网中运用, 这样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访问机房内网进行资源下载。这两种方式的运用, 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高上课效率, 作业质量, 也能够在课余的时间让学生使用互联网下载更好、更优质、更有利于、更加满足自己专业需求的资源, 突破学校计算机教学的限制。

3 结语

通过从机房预约、计算机软硬件维护、拓宽存储空间, 丰富计算机资源三方面进行机房立体化管理可以大大提升机房资源利用率,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上机操作的质量, 可以更好的维护计算机的安全, 节约各种人力、物力资源。但是高校机房管理工作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师、学生对计算机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 所以日后如何更好地为老师学生服务, 如何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是高校机房计算机立体化管理模式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员婵茹.高校机房立体化管理系统的研究[J].理论探讨, 2011 (22) .

[2]王威, 李楠.高校计算机机房立体化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 2013 (31) .

上一篇:幼儿教育管理下一篇:农村基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