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体育产业

2024-06-13

乡镇体育产业(共12篇)

乡镇体育产业 篇1

目前我国有13亿多人口,农村人口9亿多,占总人口的70%,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如何进军乡镇市场,如何在农村市场开发中分一杯羹,是摆在文具企业面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经过笔者的分析总结,下面就乡镇市场开发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开发乡镇市场的原由

1、乡镇市场发展快,容量大,潜力无限。

近年来,政府坚持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引导和鼓励消费,加快城镇化建设,我国县级市场以及部分发达省市农村经济因而得到了快速发展,消费观念也有了显著变化(比如,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电器产品已经作为必需品成为当前许多地区乡镇青年婚嫁嫁妆),乡镇市场和许多相对发达的农村市场的消费水平正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2、乡镇市场的竞争相对不激烈,我们可以得到自由发挥的空间。

大部分竞争对手尚没有意识到乡镇市场的潜力,更没有全力进入乡镇市场。因此,乡镇市场注定将成为我们大展身手的好场合。

3、乡镇市场(含农村市场)开发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向乡镇市场渗透,向农村市场渗透。

在乡镇市场招分销商,有条件的乡镇一定要设立专营店。

二、乡镇市场渠道现状分析

1、终端对新产品进货数量敏感

乡镇终端在进货数量上对待新老产品往往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新产品再好,只能先试着卖,而畅销品只要有优惠,即使毛利低也会大量进货。例如有些地区每件毛利不到1元,二批商仍在大量进货。研究发现,终端对高利润新品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只要利润大于现在销售的产品,终端就会少量进货进行销售且推荐积极性很高。

2、进货频率相对市区要低

终端进货频率大多保持在每周或每半月一次,且每次的进货量较少,大多数终端的货品直接由二批商直接配送到家。二批网络很重要,二批与下游客情很重要,二批服务更重要,拥有二批越多,市场占有率越大。由于农村终端分布较散导致市区经销商对其辐射能力不足,加上运营成本的限制导致对终端的掌控难度加大,必须依靠乡镇二批网路才能完成配送。二批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乡镇市场的文具销售一半是由二批完成的,二批商对终端进货品种的选择影响也很大,这直接关系到产品在当地的销量。

3、终端老板对新产品的推荐成功率高

由于终端的经营辐射面较窄,许多顾客与老板非常熟悉,难得的信任度让新品在推荐时乐意被顾客所接受并尝试购买。这些店老板很多时候扮演着一个意见领袖的角色。

4、囤货式投资成为一种盈利模式

乡镇市场与城区相比,投资渠道比较少,导致投资形式比较单一,二批商和终端老板一般会在订货会上囤积一定的产品作为短期的投资行为。渠道商的这种行为将成为文具企业关注的盈利模式之一。

5、乡镇直销模式

文具企业自建通路,利用企业的管理实力,加强对乡镇网络的占有和控制。优点:渠道短,反应迅速,服务及时,价格稳定,促销到位,广告宣传有利;缺点:乡镇市场地理分散,物流费用高,容易出现销售盲区,人力、物力投入大,费用高,管理难度较大。非本地区企业不敢采用直销通路。

6、经销模式

选择地区经销商,由经销商开拓市场,发展网络。优点:很快进入当地市场,迅速占有当地销售网络,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销售面广,厂家和商家权利义务分明,分工明确;缺点:容易造成价格混乱和区域间的冲货,面对竞争反应迟缓,需要企业强力的管理;在沟通上企业和经销商存在问题,可能成为市场的隐患。

7、协销模式

选择区域独家经销商,由厂家协助其开发市场,建设网络。优点:利用经销商的地理便利和资金实力,节省开拓市场的时间,销售面广,管理比较容易;缺点:经销商存在跑货或死帐的风险。

8、深度分销

在一定的区划内,选择多家经销商,划定销售区域,实施深度分销。优点:责任区域明确,服务半径小,反应迅速,网络稳定,容易精耕细作;缺点:市场小,竞争大,客户不满足,窜货,管理难度大。

三、如何开发乡镇市场?

1、什么样的乡镇市场要开发?

(1)广泛深入的调研市场

在开拓乡镇市场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市场调研的切入角度和方法都有很多,这里建议调研内容如下:

a.该地区的人口规模;

b.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c.购物习惯;

d.信息接收广阔度;

e.同类产品在当地的竞争状况(包括有没有已经进入当地的文具品牌,如有它在当地是怎么做的,我们能否贴近竞争品牌切入市场,如何寻求差异化运作等等)。

②确定该市场目前是否要开发

根据调研的结果,符合以下条件的乡镇市场适宜进入:

a.有一定的人口规模,要达到5000人/镇以上。

b.整体消费水平在当地要处于中等水平以上(以整个县或市为衡量标准)。

c.消费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产业集群(工业区)与中小学校的市场。

d.对于文具产品应有初步的认识或了解。

e.尚未有其他文具品牌已经将市场开拓完全,或者是接近饱和。

2、乡镇市场的开发与维护标准:

原则一:先富后贫,先易后难

以“渠道精耕”为模式,对空白或缺乏市场基础的区域,应当优先考虑人口数量多、消费力高、潜在市场份额大的乡镇作为当区的突破口(目的是打造样板镇区);通过市场调查与摸底,制定先易后难的开发步骤与目标。

原则二:资源聚焦,以点带面

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以聚焦手法打造当镇最具销售价值的1-2家门店(制高点)。

a.产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销计划(因地制宜,符合当地消费特点)。

b.价格:制定合理、有指导性的价格(因市制宜)。

c.陈列:通过科学、专业的标准化陈列(做到多点陈列)。

d.促销:以30天为一个档期,制定有针对性(因势制宜,造势可打压对手)、季节性、滚轮式的有效、多形式的促销活动(促销形式:包括买赠、特价折扣、加元赠送、第二个半价等)。

形成固定拜访周期(市场维护很重要),对助销物料资源充分利用,捕捉销售机会、提高品牌曝光;充分突显综合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以打造可复制的样板店,为下一步开发周边的其它门店积攒谈判筹码。

3、如何选择乡镇分销商?

招分销商要采取主动上门招商和通过亲朋招商相结合的办法,争取为乡镇网络建设取得良好的开局。建议如下:

①开拓乡镇市场要尽量找当地的大客户,大客户更加适合发展乡镇市场和做品牌。

②每个经销商要有专人负责招乡镇分销商;

③主要选择已有店铺的分销商,如杂货店、文具店、小型超市等;

④尽可能建立专营店,如果不具备条件可兼营,如百货、大型商场等;

⑤诚信经营,绝对不要先过多地许诺一大堆不能兑现的政策,或者一次性、大规模地压货等等。

4、与乡镇分销商的合作方式

根据乡镇市场的具体情况,根据当地分销商的具体情况可灵活制定合作方式。公司提供以下建议合作模式:

模式一:包利销售(仅限专营店)

即在合作之前明确该分销商在经营其他产品的时候一年的盈利数额,与其签订协议,经营我们的产品能保证其赢利数额不低于目前的经营,如果低于则给予补足。

模式二:订货量利润保证销售(专营店、兼营店均可)即保证分销商订货量能够获得相应折扣。

模式三:激励式销售(仅限专营店)在保证订货量折扣的同时,双方以协议的形式制定每月、每季、每年销售任务,超额完成量给予递进式奖励XX元。(产品系列不同奖励不同)

四、乡镇分销商的管理

1、专人专项管理乡镇市场

(1)人员设置:

a.专人专项负责管理乡镇市场事务,由经销商本人亲自负责。

b.下设乡镇市场专员:

地市级1~2名。

县级可设1名市场专员或仅由经销商本人负责。

(2)工作内容:

a.招乡镇分销商。

b.乡镇分销商日常管理与工作指导。

c.乡镇分销商会议组织。

d.乡镇市场营销传播组织与执行。

2、建立“一对一”的分销商档案

从建立乡镇营销网络的那一天开始,就要开始建立一个内容翔实的分销商档案。内容通常包括:

①客户的基本状况(卖场地点、卖场面积、店老板基本资料与性格特点、资金情况、经营状况等)。

②产品进入的情况(产品种类、出样数量、卖场内所处位置等)。

③销售情况(周销量、月销量、销量变化分析、占有率情况等)。

④导购员配备情况,促销活动的开展情况,每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效果等。

⑤定期根据销售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五、乡镇市场营销传播运作

1、载体深挖细分,传播通道创新化

由于乡镇市场特有的居住环境、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也在市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一系列有特色的特色媒体,可以通过更多传播通道的差异化创新,形成品牌、产品与消费者的多层次沟通,并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1)墙体广告(十字路口、丁字路口、一条街)

a.墙体广告位置:

选择经过市、县、镇的重要国道、省道两侧的房屋进行集中投放;

将墙体广告下移至镇通过村的主要集中干道两侧;

将墙体广告投放到村,选择村子的入口处、村委会、小卖部处进行重

点发布。

b.墙体广告标准:

发布内容以公司产品名称为主,并且要有经销商、分销商的联系方式;

对墙体广告的位置、规格、字体、色彩、用料等必须按照墙体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刷涂。

②车体广告(往返于乡镇和县城、市区的专线车)

a.车体广告成为一种新兴的乡镇广告媒体,并且费用较低,活动范围广、

浏览人数多,是一种理想的流动广告。

b.车体广告的投放可以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即投放到从乡镇到县城的车

辆和从县城到市内的车辆上。

(3)大篷车广告

a.在巡游过程中播放关于企业及产品、活动的播音。

b.选择乡镇的大集或大的庙会、山会,由大篷车进行巡游或送货,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关注。

(4)人力三轮车广告

(5)摩托三轮车广告

(6)电线杆灯箱广告

(7)广播广告

a.在乡镇市场下的乡村,广播、大喇叭为农村干部向村民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农民都比较关心。

b.可以采用与村委干部联合,赠送关于企业及产品的播音带,通过大喇叭广播做信息传播,通过村委会把产品宣传出去,形成良好效果。

c.将一些重大活动借助农村大喇叭进行传播,可以为活动开展积聚更多人气,形成从众影响。

⑧文化广告

由于农村文化娱乐较少,因此采取一系列送文化下乡的方式来推广自己的产品,一定会得到广大乡镇消费者的欢迎,对于提升企业形象及产品知名度、美誉度都有一定的好处。

常见的文化广告有:

a.聘请当地的文艺团体下乡演出:

联系文艺团体——确定节目——确定巡演地点、时间——开始下乡巡演。

b.送电影下乡等(公司拟制作形象广告片、专题片的胶片版用于电影下乡播放)。

2、爱跟风模仿,口碑影响起到很大作用

利用从众心理,有身份的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等消费什么品牌他们都跟随消费什么品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身份的人、说话有影响力的人(镇长、村长、派出所、老师)等领袖消费群体很重要,抓住他们就抓住了市场,做好这些意见领袖的公关工作将是快速打开农村市场的一个捷径;

二是,受左邻右舍、新朋好友等消费影响农村消费者由于地域和活动空间的限制,消费习惯大都受左邻右舍的口碑影响。此外,“攀比”心理在农村的品牌消费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是,受店老板的推荐消费影响。

3、联合分销商举办全方位的促销活动

①开业促销

鼓励和协调当地分销商充分调用当地的城建、工商、消协等各种资源,举办较为完整的促销活动。要注意尽量不花钱或者少花钱。为分销商取得开门红,那么分销商的自信心和销售积极性必然会大大提高。

a.产品展示,利用营销整合,调动全线产品进行展示,并安排专人讲解,不但可以扩大本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也可能会激发客户的经营兴趣和信心。

b.卖场包装,利用气球等一些简单物料,巧妙搭配,精心装点,烘托卖场气氛,充分聚敛人气,使顾客感到耳目一新,有新开张的感觉。

c.传单宣传和小礼品赠送,巧妙设计标题,发放传单,内容可以有企业简介、产品简介和活动期间的特惠商品等,让顾客充分认知和预热。

d.推出特价或抽奖商品,进行适度的价格冲击,直接形成当场销售,将气氛推向高潮。

②联合展销

a.时间:在乡镇的大集或大的庙会、山会的时候,与分销商联合展销。

b.地点:在镇上人流量大、较空旷的地方。

c.现场布置:样品、展板、拱门、遮阳伞等。

d.辅助活动:

传单宣传和小礼品赠送;

增添现场做秀,活跃现场气氛,如现场抽取幸运顾客、现场拍卖等。

③如何促销

促销宣传之一:不断刺激你的市场

一旦你停止刺激,市场上听不到你的声音,也就预示着你马上就要被淘汰。

促销宣传之二:用好特价产品

一个品牌影响力大的市场,利用特价产品去冲击市场,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如果该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较小的情况下,对特价产品的运用要谨慎,否则有可能引起消费者对该品牌和特价产品的误解,所以建议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办法进行促销,但只要找到点(即回报消费者的理由)也可推出特价产品。

促销宣传之三:学会炒作

a.炒品牌文化:

传播企业的文化,就是传播品牌的内涵,传播产品的附加值,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是各类促销活动。

b.炒热点:

结合社会热点,进行促销炒做,能够快速地提高品牌影响力,例如前一阶段的明星离婚事件等这类社会普通关注的热点,要抓住机会炒作。

c.炒产品:

要炒做每一款新品的上市,对主推的产品要不断地去提炼新点进行炒做。

促销宣传之四:给你的促销一个由头

当我们为每一次的促销和宣传找一个好的由头时,这次的促销和宣传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所以我们配合炒做做促销,促销效果将更为显著。

促销宣传之五:贵在创新,别人用过的我就不用

促销宣传之六:贵在坚持

很多地方的消费者对文具品牌仍处于认知阶段,促销活动见效慢,但要相信每一次的促销对品牌的拉升都是有效果的,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特别是展示类的促销,建议时间都要持续在7天以上,这类活动的效果是沉淀型的,效果有可能在最后几天就爆发出来,一定要坚持下去。

促销宣传之七:细节决定成败“销售终端无大事”,促销宣传有无效果决定于每一个细节,我们做好每一个细节,才会产生效果,相信充分的准备才会产生完美的结果。所以要求每一次的促销宣传一定要提前至少十天的时间去准备。

关系到一次促销宣传成败的几个关键因素:

促销口径的统一;

活动现场的气势(产品组合、大型宣传物料、场地位置);

主持人的培训;

活动形式的创新。

当前,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乡镇市场已成为文具企业提质增效新的增长点,能否合理开发乡镇市场关系到文具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具企业未来市场的发展情况,希望我们的文具企业都可以顺应市场态势,开发蓝海市场,深入乡镇,占据市场制高点。

乡镇体育产业 篇2

为切实加强农村体育工作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努力提高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对照本镇实际,特制订2014云岭镇体育工作计划。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

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群众体育事业建设,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是贯彻落实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优美人文环境的实际行动,镇党委、政府已把全镇体育事业发展列入全镇工作的总体规划,并由一名副镇长负责分管主抓。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议,总结和部署阶段性工作。各村也要建立相应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体育工作的管理,并将体育工作列入本单位的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动员全社会广大村民参加。建立健全体育工作责任制,各村委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对各单位的体育事业发展工作列入镇年终综合考核的内容之

一、以此来推动全镇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

二、加大投入,认真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我镇的群众体育活动设施在历年来投入发展的基础上,今年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增加投入,完善设施。

1、加大对各村体育、健身器材的投入,配齐配全活动器材,确保正常对外开放。

2、着力抓好农村体育阵地建设。全镇各村均有体育、健身项目和固定活动场所。在原有的活动项目的基上创新活动内容,发展体育活动先进户,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健身的良好态势。

3、加大对全镇组织的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确保各项活动实施到位。镇体育工作领导组拟出体育活动的经费预算,提交政府办公室讨论审批后付诸实施。

三、积极筹划、努力活跃群众体育活动

1、加大晨(晚)练点建设。各村要建立健身点,不断扩大晨练队伍,每个点都要有1—2项具有各自特色的活动项目。

乡镇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探析 篇3

【关键词】乡镇中学  城乡差别  素质教育  体育锻炼  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118-01

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个人身体素质、职业素养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更重要的是积累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开发课程资源、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统筹、整合课程资源,要有选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组织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研究的能力,要有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的能力,再次要热爱教育、有敬业精神、严谨笃学。在发达城市教育单位教师职业门槛相对较高且严格,教师一般都有高学历,这些要求是最基本且必要的,但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乡镇学校,这些基本要求却难以实现。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乡镇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问题:

一、意识薄弱

学校体育观念意识薄弱,忽视体育在教学中的功能。

二、城乡文化程度差别明显

城乡文化程度差别明显,广大农村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于重视文化课成绩而轻视甚至忽略孩子的健康锻炼,学校领导也为提高学习升学率与知名度,强调“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普遍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浪费学习时间。

三、校方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

校方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不愿在此方面投资导致师资力量不足,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村级学校,专职教师可以说寥寥无几,好多只是配备兼职教师。

四、学习压力大

学习压力大,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教学内容难以实施。体育本来是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寓教于乐的学科,理应受到学生喜爱,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开始的新鲜感之后,就表现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且这种现象越到高年级就越明显。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练习任务时,总有一些学生找借口请假,而在课后或课余活动时,许多请了假的学生又都活跃起来。特别是一些女生,当教师下达任务后分组进行练习时,她们却逃避而去闲聊,很少积极主动地来参加体育课的活动

五、体育硬件设施和场地都十分匮乏

体育硬件设施和场地都十分匮乏,很多运动设施架年久失修破败不堪,限制了教学内容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学生没有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或活动设想无法实现,自然表现倦怠。

六、教学评价过于形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农村学校体育以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失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思维和创造空间的主动性。

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健康第一”是新课程体育的基础理念,而体育课程教学安全是“健康第一”的基础,也是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屡见不鲜,我们如何在既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又能保证体育课堂安全进行呢?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类教学活动参与锻炼,安全是我们体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应该积极面对,去思考如何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观察发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体育设施、学生不安全意识、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找出应对方案。有些老师因为害怕担责任而不敢安排激烈的项目和一些体操类、投掷类项目,甚至为了安全而舍弃兴趣发展。从学校角度看,领导也害怕体育课中出现安全问题,出现了刻意删减体育课的现象,表面上看是回避了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风险,但已经严重干扰了体育的正常教学活动,使体育学科的意义和任务大打折扣。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是坚持科学、合理安排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素质教育的表现,即使是在乡镇农村地区,教育部门领导也应该在保证学生文化课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体育课,加强体育课安全知识普及,确定在健康状况下参加体育课,强调课堂纪律,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在活动开展前做好热身运动降低身体损伤风险,课堂运动负荷安排要合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运动量,不可强制学生完成任务。

校方为追求高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的作用,把教学重点和办学重点都放在学生学习方面,学校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体育器材的匮乏,严重制约农村中学体育工作胜利开展。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差很大原因是“应试教育”惹的祸。据悉90%的农村中学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可实际情况却是经常被挪用改上或是补习其他学科;开会;排练节目等,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体育课的减少,其根本原因是领导不够重视,部分老师对体育课不正确的认识,以及学校体育教育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体育课置于次要地位,导致一些“主科”课占用体育课成了合情合理。据了解,很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认为搞体育“没什么出息”,与“干苦力活”没什么区别,由于受陈旧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多年来,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目的一直比较笼统,衡量体育教学质量也一直是依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这种教学文件中的目的和任务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强,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也常常难以确定和把握体育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浅谈乡镇初中体育教育 篇4

体育业余训练艰难。中小学校升学率压头, 学生负担繁重, 体育专业成才难, 家长不愿送孩子进体校;一个家庭一个孩子, 家长怕孩子吃苦, 青少年对体育专业兴趣不浓;体育工作者工资福利偏低, 离教离岗、后继无人现象严重。

在学校教育的工作计划中, 学校体育处在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遗留产物——重智轻体;在我们现在学生上一代的脑海中, 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认为只要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有不怕, 体育可有可无。升学率的指挥作用;由于体育成绩的好坏, 对中考影响不大, 因为它只占总成绩的4%左右, 对高考而言更是无关痛痒, 一文不值。为了追求升学率及重点率, 有的学校硬压住体育课, 认为体育课无关重要, 可上可不上, 由学校内部规划及安排;在评三好学生时只看文化课, 体育成绩不考虑。毕业时, 从不征求体育教师的意见, 在体育达标册上乱填一气, 或者指示体育教师必须人人过关, “达标”、“合格”更是拣好的来填。

学校对体育教育方式不重视, 体育课考核, 达标测试多在课内由任课教师随堂进行, 没有实行教考分离, 学生认为体育考试不严肃, 只是一个形式, 及不及格也没什么大碍, 学生不重视, 水平发挥不理想。另一方面也促成了体育教师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和互相之间不信服、互相指责、破坏团结等消极影响。更有甚者, 由于领导和教师本身的不重视, 而使"达标"活动陷于停止, 就是要成绩也是随便写一些。由于中考体育的推行, 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部评价仅限于体育中考一项, 形成了新的应试教育。由于体育中考中有不正当行为, 而使中考成绩也失去一定的可信度, 导致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 上课时, 教学目的任务不明, 采用“放羊式”教学。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工作不管不问。上体育课时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 人数多, 场地器材使用拥挤, 从而导致整个学校体育的颓废。

只抓竞技体育及考试项目, 忽视普及体育。虽然学校体育明确了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写中也明显地体现出体育教育应实现素质教育, 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病, 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为了少数体育尖子, 过分强调了技术动作, 应用训练的方法手段让学生反复练习, 使大多数的学生失去信心并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在大多数初级中学中考考什么项目, 体育课就围绕着这些项目来练习, 久而久之, 由于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而使学生产生腻烦心理。学校体育具有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 我们不能顾此失彼, 而应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教材内容呆板、枯燥、乏味, 没有吸引力。不同的教材, 不同的教学形式及练习方法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与作用, 越能符合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教材, 也就越能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反之, “老生常谈”的教材, “放羊式”的教学方法将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减, 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发展学校体育也将是一个难题。

家庭及其他科教师的因素。有些家长本身素质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对体育有片面的认识, 对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横加干涉,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特别是在许多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的心目中, 把体育视为“小学科”、“副科”等的错误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甚至认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从而阻挠学生参加运动锻炼和学校组织的体育训练。因此, 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还是举步维艰。

农村体育教师资源缺乏。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过:“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 教师教育观念陈旧, 年龄老化, 知识结构不合理, 民转公教师多, 代课教师多, 从小学拔高使用的多, 大多数学历都不合格。这是记者在农村初中调查, 所到之处听到反映最多、呼声最强烈的。据一位教委主任透露, 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的占总数的42.9%, 还有4.4%的教师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 由于地区及社会上的影响, 多数体育教师向城市流动, 导致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偏低, 专职体育教师更是缺乏;由于学校领导对文化科特别重视, 导致部分体育教师转行, 教其他文化科, 体育课成了其它科教师的兼任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

当前, 社会上还存在着某些不尊重体育教师, 看不起体育教师工作的世俗偏见, 在某些学校, 体育教师的地位仍然低下, 与其他科教师的待遇有偏差, 工资收入低。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乡镇体育工作计划 篇5

20xx年全镇拟举办1次以上单位职工(学生)运动会或趣味运动会,提高群众体育活动对群众的吸引力,不断扩大群众体育的影响面、参与面。

(二)以各种节庆体育活动为抓手,营造全民健身运动氛围。

要充分利用元旦、三八、五四、国庆等节假日,特别是“全民健身日”,组织全镇各单位、村(社区)、学校、老年文艺队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村(社区)侧重于组织开展秧歌、腰鼓、健身气功、绿道健身、拔河、自行车骑游、跳绳及趣味比赛等活动,学校侧重于组织开展健身操、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活动。以体育活动丰富群众节日生活,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运动氛围。

(三)以全民动员为目标,增加全民健身的实效性。

试谈农村乡镇小学体育发展新模式 篇6

学校体育肩负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使命,当前农村乡镇学生体质健康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我们要根据现代社会背景下健康的新理念及新课程理念,通过整体构建“新模式”来提升学校体育发展水平。

一、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氛围。

学习总是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小学生的学习则更加依赖于情境。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来自学生、来自生活、来自教材。不受教材的局限,充分体现内容的开放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就在我们的身边,体育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育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学生活动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进入情境,分析情境中所蕴含的体育问题,允许异想天开。

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留下探索与思考的余地,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体育,养成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学生活动围绕学习目标,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别,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多向思索,适合小组讨论的需要。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小组作适当的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归纳所学的内容,回顾梳理形成知识体系,谈本课的体会收获,总结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的乐趣。教师聆听思索,分析学生的反思过程,引导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的建构过程。

二、转变教学行为方式

以往那种“令出必行”“军令如山倒”的教学气氛,会被一种和谐、自然、默契配合的氛围所替代;以往那种教师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观念,也会被教师与学生不分彼此地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做法所替代。一个优秀的教师,可能会像球星那样,备受学生的欢迎,而师生之间必将形成友好的平等关系。

三、建立综合评价形式

教师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学习结果,而应贯穿整个体育的过程。

1.学业评价方法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内容中增加课外健身、保健知识、自选强项、兴趣爱好等方面,并对优秀学生实行免试。在评价的分配比例中,3~6年级学生自我评定占20%至30%,组内互相评定占10%至20%,教师和家长评定占50%至70%,随着学生学段的升高,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特长项目评价:学生爱好什么,教师就测什么、评什么,总之一句话:怎样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体育特长项目的形成,教师就怎样评价学生。可以有免试对象,如在校级运动会上取得名次的学生可免试。

实践能力——自选强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些供学生选择的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标准可参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设定,直接用等级显示。

特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情况,选择某体育特长进行表演展示,由师生共同给予评价。

优秀免试: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确定优秀免试的条件。学生可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申请,教师对申请学生提供的材料组织学生评价,经家长、班主任同意后报教导处审批。

2.档案袋评价方法

成长档案袋是一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工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的思想,同时体现了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这种评价方法,在新课标下比较流行。

四、传统体育建设和改革

好的体育课必须要有科学和合理地运用好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使教学方式能符合体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特点、体育教学实际的需要。好的教学方式的效果标准就是“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当前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之中,不能轻视更不能贸然地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应该以接受式的体育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因为所谓接受式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典型方式,而其他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都是学生学、教师指导的方式。两种方式有着比较大的区别,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学会”和“学懂锻炼”为中心目标的,是以掌握运动技能和学习锻炼方法为主要功能的。而其他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则是以“会学”和“乐学”为中心目标,是以发扬教学民主,拓展教学功能和促进学生集体性思考为主要功能的。但仅从学习的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来说,还是接受式的教学形式最好。特别是初学的阶段,接受式学习都毫无疑问的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

因此,我们在提倡新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不能错误地否定以运动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接受式的传统教学形式,那些否定运动技术教学,否定接受式教学方式的言论是不准确和不正确的。

我校非常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于2010年被我市确立为排球传统体育学校。通过对学生排球兴趣的培养及举办排球节,参加排球比赛,基本做到了“班班有排球队,人人会打排球,月月有活动,年年有联赛”。改变了学校以前单一呆板、乏味枯燥、死气沉沉的局面,满足了广大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五、竞技体育建设

我校非常重视竞技体育的开展,重视培养在某一项目上有特殊才能的运动员,学校组建有田径队、乒乓球队、排球队等,所有运动队都进行业余训练。这些运动队在各级的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六、娱乐体育建设

1.快乐体育园地建设

我们对现有的运动场地及部分体育设施进行改革和充实,使场地和设施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推进二类课程改革的实施,从而为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活动提供客观条件。

2.组织体育健身节

每年四月份,我校组织以“更新健康观念”为主题的“阳光体育周”活动,为期一个星期。主体活动是田径比赛和体育娱乐活动比赛。如拔河、跳绳等。

3.改革体育竞赛,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乡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措施 篇7

关键词: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措施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 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1,2]。只有形成生产经营一体化、经济利益共同化、管理企业化和服务社会化, 农村支柱产业才能形成, 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才能加快, 农民增收才有基础、有保证, 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目标才能够尽快实现[3]。作为基层的乡镇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 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肩负十分重要的职责。在农村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 乡镇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大力引导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各级领导、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 不断增强其锐意进取、实干兴业的创业精神,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布局, 提高农业规模效益。为村民提供各种服务, 培训生产技术, 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以提高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 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2 主攻薄弱环节,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组建要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法则, 避免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性的结合。龙头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 龙头企业与关联企业、农户的联系主要以资本为纽带, 以利益为动力。明确各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改善龙头企业的发展环境, 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龙头企业的自身素质、管理水平及科技含量, 尤其要注重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打造龙头企业的精品名牌, 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乡镇政府要组织、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以链式结构进行连接, 把龙头企业的优势转移到农业, 将农业产业化、合作化的方式运作到农业, 形成以工促农、工农一体化的格局, 从而使农村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 使农民就近就地为企业生产提供原料, 并就地务工。

3 发展支柱兴产业, 建设生产基地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产业, 没有一个有规模、有档次、有科技含量、有市场潜力、有经济效益的支柱产业作支撑, 产业化就是一句空话。而要培育支柱产业从宏观上应重点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4]:一是立足对现有传统产业的创新和改造, 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与生产能力。二是积极开拓新的支柱产业, 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生产要素, 对具有明显开发优势、市场前景广阔的潜在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建设。三是根据当地优势,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名、特、优产品和高附加值、高创汇产品,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升级。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要遵循3个原则, 即比较利益原则、产量最大化原则和经营集约化原则。总体思路是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解决好3个结合, 即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农业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建成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与推进家庭经营向成规模、成区域的连片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4 发展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 大力倡导农民自主自立的产业化组织

要着力培育和扶助社会化的农技服务组织, 包括农技推广中心。可以以产业为核心设立专业技术协会或推广服务中心, 配备各专业人才, 为该产业提供综合技术服务及产前、产后全程服务, 使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能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并探索逐步走向产业化, 包括指导和鼓励先进农民、种养购销大户、龙头企业、涉农单位、科技人员等创办建立在农户基础上、吸收众多农户参加的科技示范园区 (场) , 以及各种农民协会、研究会及合作社等民办科技型服务组织, 为会员及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连锁经营服务, 让科技、生产与市场结成共同体。

5 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

农村市场体系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要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农村市场主体, 即确保农户独立自主和身份自由, 调动农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增加科技含量, 激发农村市场主体的主动性;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 提高农村市场主体的组织性;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 释放市场主体的潜能。二是完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和农村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 建立农产品的产区初级市场、多级批发市场和销售零售市场。三是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 包括农村土地市场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四是培育农村市场中介组织, 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五是加强市场设施的建设与市场规则的制订, 以保证农产品生产、交换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二是建立和健全全国性的信息网络系统, 为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三是建立发达的交通运输、仓储服务体系;四是加强对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的学习和研究, 及时制订应对措施。

6 加速土地流转, 推动劳动力转移

“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 而要解决农民增收的难题, 就必须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方式、就业结构进行调整, 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进而使农民富裕, 同时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供大量的土地。从实践经验来看,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减少农民整体数量的必然要求, 其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租赁经营。租赁经营是土地流转最直接的一种形式。通过租赁经营的方式, 采取以基地带农户、以户联村、以村带乡的办法, 示范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耕作模式, 发展产业化经营, 收效很好。二是土地合作型。成立合作社, 直接把土地连片规模种植写进章程。合作社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通过合作社社员之间的土地合作, 完成土地连片经营。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实行订单生产、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种子供给、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机播、统一播量、统一排灌、统一防病治虫, 该方法是土地直接流转的效果, 达到了土地直接流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国俊.关于农业产业化融资问题的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 2010 (2) :159-161.

[2]赵忠平.生态农业产业化初探[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4 (4) :65-66.

[3]李文伟.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3) :70-72.

乡镇体育产业 篇8

所谓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 大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聚集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不仅包括某一区域内大量企业的空间集聚, 而且还包括相关支撑机构 (金融、保险) 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一群处于特定价值链上的中小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地理位置集中, 根植于所在社区, 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产业联系。产业集群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是带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主导力量。

我国的乡镇产业集群是建立在农村或者乡镇工业基础上的特色产业集群, 是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网络。所谓乡镇产业集群是指以某种特色产业为依托,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 以众多乡镇企业和关联支撑机构为主体, 通过高度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体。这是乡镇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 也是地方优势产业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聚集现象。乡镇产业集群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乡镇产业集群作为生产 (产品或服务) 的集合体, 是一个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致流通的各种相关行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经济组织系统, 也是一种把区域内的生产能力与外部资源、市场密切联系起来, 进而达到效率、效益最大化的系统性经营方式;二是乡镇产业集群不但包含了区域内直接从事某一特定产业的生产和经营企业, 而且还包含了许多对其存在和发展起直接和间接支撑作用的各种行为主体, 如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客户和行会等;三是乡镇产业集群还向外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企业、基础设施供应商等;四是乡镇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是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 某种优势产业是产业集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2 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2.1 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效

贵港市是一个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以及社会文化等要素都具优势的新兴城市, 发展潜力巨大。改革开放后, 积极实施了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随着政府各种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制约发展瓶颈被打破, 乡镇产业集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涌现出一批机械、钢铁、建筑、水泥、木制品、造纸、制糖、食品与服务业等行业的集群。这些行业的产业集群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城乡统筹发展、扩大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起着至关重的作用, 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2.1.1 “增长极”作用突出

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是在传统的乡镇企业发展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特色优势产业群体, 在发展地域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起到“增长极”作用。正是这些产业集群通过自身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或规模经济进一步形成专业化产业区, 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的经营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区域的竞争力。通过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 使当地大、中、小型企业匹配更加合理, 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目前为止, 贵港市在乡镇产业集群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绩效上均有了长足发展, 为促进乡镇企业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 2009年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394亿元, 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7.9%, 工业总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32个。其中, 1-5亿元以上的有19个, 6-10亿元的个的6个。其中, 桥圩羽绒产业集群拥有100多家羽绒厂, 超500万元的羽绒企业16家, 水洗生产线11条, 年加工粗绒能力达10万吨, 年总产值达19.8亿元, 产销量列全国第一, 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冠名为“羽绒之乡”。桂平木乐镇服装产业集群有服装厂服装、织布、织带、绣花等企业159家, 总产值2.45亿元, 有一批知名品牌, 如竞技神、诚宇等, 运动服及系列产品畅销广西、广东、云南等10个省市以及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地。提供了6300多个就业机会。以上产业集群极大的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007年贵港方市在自治区排第9位, 两年攀升到7位。

2.1.2 扩大了就业, 农民收入增加

贵港市借助乡镇产业集群优势,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汲取资金和技术, 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 并积极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如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旅游业集群、机械加工业集群、矿产资源加工业集群等, 从而推动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加快农业、农民非农化的进程, 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渠道。据统计, 2007年贵港市社会从业人员244.72万人, 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4.50万人, 增长1.84%,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2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7元, 增长19.9%;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 增长17.25%,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为44.69%, 农村居民家恩格尔系为49.5% (数据来源于《2008年贵港市统计年鉴》) 。

2.1.3 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随着乡镇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群内企业在空间上的进一步集聚, 将加快当地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进而带动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 使农民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为农民进城奠定了价值观念、劳动技能的基础, 为农民进城后的谋生奠定了能力基础, 而且也为农民向市民转变奠了经济基础。随着集群的发展和升级, 带动了交通、通讯、电力以及与之配套的银行、宾馆、学校等基础设施的发展, 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时由于各类产业集群的出现, 增加了集体和农民个人的收入, 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 贵港市城镇人口175.23万人, 城镇化达到34.38%, 处在广西较高水平。

2.2 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

目前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 从总体而言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集群内在不足与外部约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露, 产业集群所应有的规模效应及竞争优势等并未得到充分发展, 集群内企业融资难、担保难, 产能落后, 产品销路不畅, 经济效益下滑, 亏损加大等问题突出, 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考验。归纳起来, 影响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以下:

2.2.1 集群层次低

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集群层次较低。一是从行业构成层次看, 目前乡镇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食品、羽绒、制衣、制鞋、五金制品等轻工行业, 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较为落后, 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看, 大都集中在赢利较少的生产加工环节, 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等环节较弱;三是从增长方式看, 普遍存在高能耗、环境污染大的粗放式增长;四是从供给角度来看, 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 导致中低档的食品、服装、制鞋等行业内各生产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 严重影响了集群的良性发展。总之, 由于集群产业层次低、大多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 产品档次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 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集群的经济绩效, 随着能源、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价格的上涨以及集群内企业的过度竞争, 直接影响到集群内企业盈利水平, 一些集群出现了发展停滞甚至衰退现象, 部分集群已经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例如, 纺织服装业是我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最早且最突出的行业之一, 也是我市最具出口竞争优势的行业, 但多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以低价和数量取胜, 纺织服装集群大多数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 产业集群的低层次使其竞争优势难以持续, 目前有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衰退的迹象, 开始进入产业调整期。

2.2.2 创新能力薄弱

创新是推动产业集群内企业与产业的升级, 实现产业集群活力的持续发展, 是保持产业集群经济竞争优势的持续动力, 也是推动企业升级改造, 向更高一级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影响产业集群绩效的重要因素。创新能力越强, 给集群带来新的适销对路的产品、用户和市场, 给集群内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这样就会延缓进入产业集群的衰退期。贵港市的产业集群除了少数象贵糖集团这类大企业集群外, 大多属于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集群,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产品长期停留在低档次、老品种, 多以定型和常规产品为主, 基本都是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普通产品, 在市场上的竞争多基于生产成本和价格优势, 由于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而鲜有以差异化称雄的产品。

(2) 高技能人力资源的匮乏, 生产经营方式粗放, 设备与相应技术、管理的配套不完善, 设备利用率低, 产能没有充分发挥。

(3) 集群内缺少科技驱动型核心企业, 企业之间及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缺少合作、缺乏创新氛围, 尚未形成创新机制, 模仿多于创新, 并没有形成集群特有的创新能力, 即使是发育较早的产业集群能够自主研发的企业比例还不到20%。

2.2.3 集群内人才短缺

在调查中发现, 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缺乏三种关键性人才:

(1) 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2) 能从事科研开发的高水平科技技术人才;

(3) 懂国际市场运作的高层次外贸人才。其主要原因:一是集群内企业缺乏吸引人才政策、策略及配套措施, 不注重人才培养, 忽视在职培训、储备培训;二是集群内企业的经营者几乎都是由脱离土地的农民成长起来的, 文化程度低, 对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知之甚少, 缺乏科学决策能力和高效管理能力, 需要培养或引进经营管理人才;三是集群内大多企业还是采用家族式的治理模式,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 家族文化所固有的封闭性、保守性及裙带关系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需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技术专业人才。

2.2.4 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

近几年, 尽管产业集群融资有一定程度改善, 但“贷款难”现象仍然存在。主要问题有:一是资金向优势项目、上市公司、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与民间投资热情的释放形成巨大反差, 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在担保条件要求过于苛刻, 缺乏针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 审批环节过多, 贷款不能企业需求进度投入。三是融资成本过高, 据调查, 目前商业银行对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20%-30%, 加上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 中小企业的融资总成本高达12%。如果从正式金融系统之外的民间市场融资, 则成本在20%左右, 比优势大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出一倍至数倍。作为资金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按照一年期贷款利率计算, 利率每上浮10%, 企业每百万元融资成本将增加5310元。

3 加快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

当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冲击下, 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竞争更加剧烈, 加快较低层次的乡镇产业集群升级是保障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贵港市而言, 促进乡镇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主导, 夯实集群发展基础, 充分发挥资源要素比较优势, 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 促使集群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实现集群整体功能升级, 形成区域竞争发展优势的过程。集群升级的一般路径是根据集群类型、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进行适当的选择。

3.1 传统行业型集群的发展

3.1.1 传统资源型集群

传统资源型集群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为主导而形成的经济群体, 集中在矿产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产业。其产品差异性小, 产业链较短, 内部成员协作关系较弱,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整个系统相对封闭, 发展较为粗放。此类集群在贵港市占有很大比重, 需要选择技术与市场双提升的路径来实现其升级与发展, 升级路径为:“技术+市场→产业链延伸+渠道网络→龙头企业+集群品牌”。其中技术层面着重强调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解决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产品档次等问题。市场层面着重强调整合资源、培育龙头、建立渠道和拓展市场空间, 解决低价竞争和市场范围狭小等问题。

3.1.2 传统加工型集群

传统加工型集群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 主要依托专业市场, 通过贸易公司实现产品的市场交易和出口贸易, 间接地、表层地融入产品价值链, 与产品价值链的核心企业存在着市场隔层, 获得的技术、信息和知识非常有限。这类集群需要选择跨区域深度合作, 融入全球价值链获得产品工艺和品牌升级的目的。具体思路是通过发挥集群在某些环节上的比较优势, 获取产品价值链上核心企业的委托加工和订单贸易, 融入产品价值链的生产和营销网络, 依靠“从模仿生产转变到自主创新”来实现向产品价值链高端的提升。

3.2 核心企业型集群的发展

3.2.1 本土型核心企业集群

本土型核心企业集群是从本土的乡镇企业中培育成长起来的, 技术和资金密集的大型企业为核心, 以专业化生产和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为外围的产业集群, 如贵糖 (股份) 集团。这类集群纵向分工明显, 技术创新能力较强, 在国内创立品牌并具有较大影响。因此, 集群升级需要以大企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向配套中小企业扩散为基础, 以市场扩张为重点, 通过集群内产业重组和整合营销战略, 开展行业兼并、重组和收购, 或者直接在国外注册公司和品牌, 积极参与国际产业标准制定, 逐渐提升在产品价值链的话语权和市场地位, 实现集群的整体升级。

3.2.2 外向型核心企业集群

外向型核心企业集群主要是以外资企业的直接投资为主, 通过独资或控股合作方式, 在毌公司的严格控制下从事加工装配和贴牌生产, 与本地产业的联系和根植性较弱。集群内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仅是一种基于产品链的简单劳动分工的关系, 外资企业严格控制核心技术外溢和营销渠道, 集群的产品和工艺升级相对容易, 而功能升级比较困难。这类集群的升级有两种路径可以选择:一是向上游研发和设计方向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 从贴牌生产到原始设计制造商再到自有品牌升级;二是向下游销售和渠道管理方向发展, 通过市场创新, 从贴牌生产到全球分包协调者再到自有品牌升级。

3.3 园区型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般而言, 园区型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型) 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 高技术综合体为主导, 技术和知识创新与扩散为特征, 由创业者驱动, 具有明显的知识网络效应的产业群落。但目前贵港市园区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在企业集中区的发展阶段, 园区内科研基础条件薄弱, 缺乏高新技术企业带动, 集群的技术学习和模仿比较多, 自主创新不足, 内部关联较弱。因此, 这类集群升级的主要路径是“引进→模仿→再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其中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而研发和设计等再创新活动则是集群升级的战略性环节。

4 加快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建议

去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 指出:“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 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环境建设, 改善产业集聚条件, 完善服务功能, 壮大龙头骨干企业, 延长产业链, 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这是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总体要求, 也是促进乡镇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以下是对加快贵港市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制定发展规划, 实施集群升级战略

根据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依托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 围绕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等核心要素, 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实施产业集群升级战略。一是由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牵头, 依托行业协会, 组织制定羽绒、水泥、服装、机械、医药、家具等重点行业的集群发展规划, 明确集群布局和升级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二是由市发改委负责, 协同相关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 在深入分析各集群发展现状、驱动模式、治理结构和战略环节的基础上, 制定各集群发展规划、升级战略和政策措施, 实行分类指导, 推动集群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建设产业集群示范园区, 建设专业市场和物流体系等, 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推动优质企业进园入区, 以促进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的发展为核心, 引导集群选择科学、有效的升级路径和升级战略。

在实施产业集群升级战略过程中, 遵循新型工业化发展原则, 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集中配置资源, 建造升级发展支持平台, 选择差异化发展方向, 充分运用各种政策措施, 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集聚, 经过3-5年的培育与升级发展, 将形成一个发育良好的、特色突出、关联性大, 对贵港市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强大的乡镇产业集群体系。计划到2015年, 全市培育乡镇产业集群规模5亿元以上的25个, 10亿元以上10个, 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4.2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

实践经验证明, 政府是影响和推动乡镇产业集群发育成长的可控性最大的外部因素。政府在集群发展中主要有“打好基础、营造环境、提供服务”三大职责。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规范市场秩序等行为, 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府要以市场运作方式加大对产业集群公共要素的投入, 通过土地、税收、财政投入项目审批等政策手段, 吸引和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政府应通过产业引导政策的制定来间接干预和指导集群的发展, 平衡资源投入, 优化集群结构, 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并规范企业行为。加强交通通讯、金融财税、市场信息、人才培训等配套服务建设, 健全和完善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其中包括:

(1)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用人机制, 通过人才市场为集群内企业收集、整理、储存和发布人才供求信息, 开展人才推荐、招聘、培训、测评、人才资源开发等业务, 为企业网罗人才和推荐人才;

(2) 建设行业网站, 推进行业信息化, 实现传统特色产业与现代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实体专业市场与虚拟网络市场紧密结合, 降低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 提高产业竞争力;

(3) 设立行业质量检验机构, 与有关质量检验部门合作, 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和国家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生产,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避免集群出现“柠檬市场”效应;

(4) 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的投诉受理、处理、督查、问责制度, 坚决查处破坏经济环境的人和事, 严查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政府部门及个人, 着力建设“服务最便捷、发展最安全”的创业环境。

4.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为了保障乡镇产业集群能更好地发展, 需要金融大力支持,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完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产业集群内企业金融服务和指导, 加强与政府部门和集群之间的联系沟通, 实施银企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完善贷款授权授信制度, 制定适合产业集群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对那些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企业, 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要扩大授信额度, 开辟绿色通道, 简化审批程序。对信誉好的企业票据, 要优先办理相应的承兑、贴现等业务。对负债率低、产品技术含量高、确有市场潜力的企业, 可适当放宽抵押或担保的要求。对经营稳定、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给予适当的下浮优惠。

(2) 建立小额度贷款互助组织。目前, 产业集群内各企业间的资金分布极不均衡, 有些企业资金短缺, 而有些企业资金充裕, 企业间的借贷行为时有发生, 缺少规范容易形成资金纠纷, 形成不稳定因素。因此, 可探索建立信贷互助组织, 由资金充裕企业出资, 以合伙制方式在成员之间相互调剂资金短缺, 但不能从事吸收存款等业务。

(3) 建立企业信用担保组织。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 增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融资能力。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 建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坚持多元化筹集资金, 重点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担保市场。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组建担保协会, 加强行业协作和自律, 促进担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4.4 发挥集群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并发挥集群内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维护本行业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和公平竞争, 同时帮助和引导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进行多元融资。行业协会的角色在成熟的产业集群中, 中介机构对加强地方网络中各行为主体间的联系有着重要作用, 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协会而能联成一个整体, 其具体任务如下:

(1) 提供如收集产业信息、人才培训与交流、法律事务、财务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并代表企业出面与政府打交道, 争取政府对产业政策的支持。

(2) 通过组织企业间的联谊活动等非正式的交流, 加强集群内企业的合作与交融, 酿造创新的文化氛围。

(3) 承担区域品牌建设与保护的主体角色, 联合企业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集群品牌, 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市场渗透力和竞争优势, 代表企业进行贸易摩擦的交涉与处理。

4.5 大力推进集群品牌建设

集群品牌包括企业或产品集品牌和地方品牌。集群品牌可以在同质化的市场上建立差异化的竞争力, 升华产业形象、丰富产品内涵, 吸引客户, 促进产品销售, 提高集群绩效。集群品牌与一般品牌比较更具有公益性和公共产品的特征, 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动与支持。在集群品牌建设中, 地方政府要通过制度创新, 集中必要政策资源, 为集群品牌的创建和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1) 增强政府服务意识, 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供信息服务。

(2) 把集群品牌建设作为一项政府的公共事业, 安排专门机构管理, 并投入专项资金扶持集群品牌发展, 为创名牌组织大型宣传和公关活动。

(3) 根据集群态势和营销策略, 政府需要制订集群品牌建设的相关政策, 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经费预算及审批制度, 以规范和保障集群企业的参与及权益。主要包括政策协凋、标准制定、商标注册、区域品牌商标权使用资格认定、技术支持、管理咨询、惩处机制以及资质担保等。

参考文献

[1]王缉慈.创新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龙掁来,李春娟.产业集群分类研究综述及评价,统计与决策[J].2008, (3) :161-163.

[3]杨金柱, 邓大海, 周文平.潍坊市产业集群发展调查, 济南金融[J].2007, (1) :56-58.

[4]武云亮.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 2008, (3) :22-53.

[5]周海涛, 郑海涛, 张墨琴.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2) :47-51.

乡镇体育产业 篇9

重庆市在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上《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缩小城乡差距。作为统筹城乡规划编制试点区的重庆市, 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必须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小城镇是城乡联系的纽带, 其产业社会的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提升区域城乡统筹的有效途径。从小城镇自身发展来看, 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以及在区域范围内发展中带来无限的机遇。

二、项目概况及发展现状

仙龙镇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西南部黄瓜山麓, 东经105°47′, 北纬29°9′, 东邻何埂, 西靠寒坡, 南倚朱沱和四川泸县白合, 北与五间等镇毗邻, 永泸、吉安公路从境内通过。仙龙镇是永川和泸州两大城市发展圈的交汇区, 重庆和渝西南地区出入昆明、广州、深圳、海口等城市的重要门户, 农业资源雄厚, 地理位置优越, 是渝西最大的水果集散地, 被誉为永川水果第一镇。

(一) 产业发展概况

仙龙镇产业发展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 适量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加工、陶瓷等第二产业。全镇面积82.88平方公里, 2008年末, 全镇总人口53517人。2009年, 仙龙镇总产值67638万元, 同前一年相比产值减少了36.3%,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6740万元, 同比减少56%, 第二产业产值34988万元, 同比减少30%, 第三产业产值15910万元, 同比减少12.2% (见表1) 。2009年三次产业比例约为24.7∶51.7∶23.6, 相比前一年年产业结构有所优化 (见图1) 。

(二) 产业类型与规模

1. 第一产业

仙龙镇是农业大镇, 主要以粮食生产、水果生产、畜禽生产为支柱产业。种植业主要包括小麦、土豆、胡豆、水稻、玉米、红苕、高粱、洋芋等粮食作物, 梨、柑橘、樱桃、龙眼、枇杷、李子、柚子等水果以及蔬菜产品。养殖业主要包括生猪、羊、兔子、小家禽、蚕桑和水产品等 (见表2) 。

2. 第二产业

仙龙镇规模以上企业总共有三家, 分别是:重庆市泓龙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厂址设在仙龙场镇龙羽大道旁, 厂房面积26640平方米, 主要从事碳素制品、铸造焦炭、冶金焦炭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 经营品牌为高强度铸造焦炭, 月产量2000吨;重庆市永川区迪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位于仙龙场镇南宫路, 经营产品有电阻炉等机械制造产品;重庆市永川区飞龙陶瓷有限公司, 位于张家场镇, 主要经营便盆、马桶、装饰栏杆等陶瓷制品。

3. 第三产业

现有仙龙镇区农贸市场、张家农贸市场、粉店农贸市场和大磨场镇农贸市场四个固定市场, 每个场镇都有固定的开市日期。仙龙镇有旅游点两处, 分别为位于仙龙场镇以传扬佛教文化为主的老庙子寺庙和位于牛门口村的苏家祠堂。此外, 依托黄瓜山风景区, 在牛门口村建有康庄和秀城山庄两处小规模的农家乐。

三、案例借鉴

(一) 保留原有生产方式, 延伸产业发展链的产业发展模式

1. 以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沙田柚

邻封镇为长寿区沙田柚原产区和主产区之一, 拥有独立的“邻封沙田柚”注册商标, 被誉为“长寿沙田柚基地”并立碑纪念。自2007年开始, 以长寿沙田柚命名的“中国·长寿沙田柚节”每年11月举行, 该节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见表3) 。

2. 以市场带动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成都市龙泉驿区茶点镇高洞市场

高洞水果市场位于茶店、山泉、同安三镇的交界处, 距成都市区25公里, 有成渝高速公路纵贯市场中部。该市场的水果销售业和以吃鱼溪大蒜鲶鱼为主的餐饮业享誉成渝两地, 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分为两个部分:成都方向市场和重庆方向市场。每个部分由三个功能区组成:物流交易停车区、鱼庄经营区和水果交易区 (见图2)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落实, 使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当地发展以水蜜桃为主的水果种植业, 并形成“以路为市”水果销售方式。但这种状况造成通行不畅、交通事故频发、打架斗殴等问题。面对严峻的形势, 地方政府经高速公路管理部同意在高速公路沿线的水蜜桃主产区开口修建简易水果棚及配套设施。高洞水果市场于93年下半年动工修建, 于94年5月建成并投入运行 (见表4) 。

(二) 发展创新型产业, 优质化服务的产业发展模式

1. 以“服务创新“为重点的台湾高速公路泰安服务站

台湾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从2000年起对高速公路各服务区的餐饮和零售店实行了“最有利标”的招标方式, 即以服务为导向, 选择最具服务品质与经营特色的厂商来经营。专业化的经营模式使得台湾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具有“大、全、美”的特色, 环境优雅, 服务项目多样, 设施齐全, 服务精良。

(1) 特色服务

台湾高速公路服务区除加油、停车、卫生、快餐等服务外, 也包括特色餐饮、旅游引导、道路信息提供、公益宣传、ETC (不停车收费) 充值、银行及无线上网等服务, 以及高品质的餐饮商务服务、加油及车辆维修、简易医疗服务、儿童游乐设施和客运中转服务 (见图3) 。

(2) 布局特征

泰安服务站采用双侧对称布局方式, 分为服务区 (Service Area) 和停车区 (Rest Area) 两部分。

服务区一般设有卫生、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加油等较为完善的设施。其中, 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功能设施设置在主楼。主楼两侧各有一处大型公共卫生间, 与主楼之间均有廊道相连。停车区的设施虽较为简单, 但车辆按照类型分区停放, 各区域之间有绿化隔离带。

2. 以“产业创新“为主的台南县走马濑农场

走马濑农场位于玉井、大内两乡交界处, 占地120公顷, 因曾文溪流经, 所行成的水濑势如奔马而得名。农场以专业种草起家, 后来转型朝观光发展, 是全国第一座休闲农业主题游乐园区。农场面积近100公顷, 南北长900米, 东西宽1650米。

农场融草原、山林、河川之景观于一体, 境内地形包括月世界、掘凿曲流及页状河阶, 动植物有乳肉牛、马匹、山兔、水鸟及热带草原、药草、古树林等, 景观丰富多变化, 极富特色。农场规划有可欣赏牛群漫步的放牧区、享受骑乘之乐的跑马场、能认识多种本土药草的本土药草苗圃、体验御风之乐的滑草场、各式有趣玩乐设施的亲子广场、提供现场表演的乡村剧场等, 另外还有可以玩水与水疗的戏水世界、高尔夫球场, 以及温暖舒适的住宿区与菜式多元的草原餐厅等, 堪称南台湾极度假胜地 (见图4) 。

(三) 创新产业发展理念对仙龙镇的启示

1. 提升产品质量, 创造仙龙品牌

政府应组织专业人士对仙龙现状产业进行调研与分析, 发掘优势农产品资源;采取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优良品种, 提升产品质量, 打造具有仙龙特色的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优良产品, 注重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同时结合广告、展览等宣传方式, 向人们展示仙龙特色农产品, 创造仙龙品牌;通过专业化市场的推动作用, 逐渐扩大仙龙品牌的影响力;依托品牌化的龙头产品, 从横向、纵向延伸产业链, 努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 建专业化市场, 创新服务理念

仙龙镇已有专业的农贸市场和周期化的经营模式, 但是原始的单一化市场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必须建立一个兼具市场与服务功能的创新的服务站。新型市场既涵盖专业市场所需的各种功能, 又设立餐饮、娱乐、休憩等新兴功能项目;既能够因地制宜, 高效、复合利用土地资源, 又借项目设置提升土地价值;既完善小镇的基础设施, 又能够提供现代化、城市化的服务。

3. 形成优质、专业、完善的经营体制

在服务项目的设置上, 仙龙镇要注重细节, 给顾客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创造新的赢利空间。一是在经营策略上整合各项专业资源, 提供最优质最专业的商品与服务;二是在经营服务上注重细节, 增设残障厕所、残障坡道并降低服务台高度、设有医疗保健室及急救箱等设施为行动不便者服务;三是根据需要不断扩大经营服务范围, 包括网络查询、传真、影印、旅游咨询、代订旅馆等商务服务。

4. 既具有特色又规范的管理模式

仙龙镇产业项目设置要凸显服务亲切化、设施人性化、商品多样化、价格大众化、风格活泼化等特征。利用自身特有的秀丽风景, 融合景观设计, 创造具有仙龙特色的休闲空间, 展示充满山间情趣的休闲服务。项目由仙龙政府统一管理, 然后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最具服务品质和经营特色的厂商来经营。

四、产业发展要素选择及空间布局

根据上述的综合分析和对仙龙镇发展的总体定位, 提出“仙龙产业发展模式”, 即通过专业化市场的建立带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发展农产品运输、仓储、加工等一系列龙头公司, 通过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 增加农副业收入, 实现联动产业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一) 仙龙模式产业发展要素

1. 龙头产品带动产业发展

宣传推广优势农产品;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培育特色农产品;通过专业的项目策划宣传和政策的支持, 提高产品知名度。

2. 积极发展三产, 主动承接城市发展需求

引进具有先进服务品质和经营特色的项目建立“景点式服务站”, 服务永川至泸州的快速交通干道。创造集生产、生活与生态为一体的“三生”休闲农业产业, 在自然景观中融入人的活动, 形成现代版的“桃花源”。

(二) 仙龙模式产业发展类型

1. 基于现代休闲农业的产业选择

借鉴国内外小城镇产业的发展情况结合仙龙镇自身的资源条件, 仙龙镇要成为一个现代化、专业化、优质化的现代化小镇, 需要一个风景优美的休闲农庄、一个良好服务的交通服务站、一个交易便捷的专业化市场。基于这一目标, 应确定现代化的绿色产业、交通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作为仙龙镇主要产业。

2. 立足本土之上的产业选择

根据仙龙镇镇域的现状产业情况, 以求在永川南部地区包括吉安镇、五间镇、何梗镇、淞既镇和朱陀镇等周边镇区形成错位竞争, 仙龙镇宜选择精品农业、养殖业、旅游休闲产业、农副产品销售等产业。

(三) 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1. 产业发展规划总体结构

根据以上提出的仙龙模式和对现状产业要素的分析, 规划建立仙龙镇镇域产业发展空间结构:“一环串一廊, 一主三副四片区”。

“一环”:指连接四个片区、四个中心的交通环;

“一廊”:指沿仙龙场镇—张家道路, 承接港桥工业园,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工业走廊;

“一主”:指以仙龙镇镇区为中心, 以物流、商贸、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三副”:分别是大磨子、张家、粉店三个场镇, 是仙龙镇镇域内部之间进行物流、商贸活动服务的次中心;

“四片区”:分别是北部物流交易服务区、东部商品鱼养殖基地、西部水果基地和南部绿色稻米种植基地。

2. 产业规划空间布局

(1) 北部物流交易服务区

规划以仙龙镇镇区为中心, 沿永泸快速路沿线在两侧区域建立具有市场、餐饮、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的服务站点, 占地面积约30亩, 向外辐射带动仙龙镇的产业发展。牛门口村依托现有水库资源和风景区资源, 改建康庄和秀城山庄两处农家乐,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 东部商品鱼养殖基地

根据张家场镇第二产业现状, 在张家集中建设工业基地, 配套水果加工业、包装业、林产品加工业、肉制品加工业、屠宰加工等工业设施, 完善产业结构;围绕金石村、双星村, 建设优质商品鱼养殖基地, 结合基地建设垂钓园、鱼类观赏园等寓教于乐的生态园区。

(3) 西部水果基地

西部片区以仙龙—大磨子梨树水果带为基础, 在大石坝村和石宝寺村共建黄花梨品种种植基地40000亩, 在大磨子村兴建优质新品种梨20000亩, 优质杂果园5000亩, 以大牌坊村为中心, 建设优质柑橘基地18000亩。结合水果基地, 在大磨子范围内建设水果采摘园、花季赏花园等项目。

(4) 南部绿色稻米种植基地

乡镇体育产业 篇10

一农村乡镇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1. 专业体育师资力量缺乏, 影响教学质量

虽然省教育厅有支教计划, 但补充的多半是语数外等文化课教师, 体育教师名额很有限, 全省最多只有几十个名额, 更不用说分到各县区的名额了。我的到来, 成了当时全镇唯一一位本科学历的专业体育教师。当时全镇五所小学, 仅有的一名专业体育教师, 还只有中专文凭, 年纪也已年近四十。兼职体育教师多半是退伍军人或年老的男老师, 面对每天的日晒, 大多老师都不愿意上室外课, 更别说完成课时了。

2. 兼职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培训机会较少

由于体育教师多半是兼职, 全镇为此还专门在我所在的学校举行了开放周活动, 让所有兼职体育教师听了我一周的教学课, 算是简短的专业培训。因为专业知识不足, 老师们甚至连体育课最基本的课堂常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基本的队列队形变换也不清楚, 更别说简单的体育保健知识了。在体育课上, 很容易出现在运动中受伤或身体上的一些变化, 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对体育老师而言, 我们要尽量减少学生发生意外的可能性。特别是在课前的准备部分和游戏时, 很容易发生, 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有基本的体育专业知识, 更安全、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锻炼和游戏。

3. 留守儿童营养不良, 柔韧性和协调性偏低

农村乡镇小学, 9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从四年级开始就住校生活, 周末回家两天。住校生的营养几乎靠学校食堂, 那样的营养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就算回家两天, 多半是爷爷奶奶照顾, 营养也改善不了多少, 所以学生们的体质多半是营养不良, 往往发育迟缓。由于缺乏柔韧和协调性练习, 学生在身体素质达标测试的项目上, 座位体前屈测试中, 很多学生的成绩都没有达到及格标准, 其他各项的数据显示, 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强。

4. 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紧缺, 教学内容受局限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走向新课程改革的唯一途径, 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无法与城市相比, 特别是在农村乡镇小学。就以我在的学校状况来说, 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 器材也买进了不少, 但数量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场地和器材的紧缺, 导致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偏少, 很多体育活动不能开展, 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强, 大部分教师还是传承着传统的“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也是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

二改善农村乡镇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

1. 加大乡镇级专业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

省教育厅和各级教育职能部门, 每年在制定教师招录计划时, 能把体育教师的名额比例有所扩大, 让更多的专业体育本科生能投身于基层体育教育。对于兼职体育教师, 既然作为一名教师, 就应该教一门课爱一门课, 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思想认识。我希望以后这些年轻的专业体育教师更能够留在当地, 使当地的乡镇级学校融入新鲜的血液, 让年轻的体育教师给乡镇学校带来新的活力。

2. 建立各级培训模式, 加强兼职教师专业知识培训

省教育厅每年暑假都有集中的培训, 培训完之后总是不了了之。乡镇一级教育部门可以牵头组织召开乡镇级和校级的培训交流会, 让培训回来的教师给兼职教师培训指导, 传递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新的教育形势, 定期召开交流会, 交流教育经验和心得, 让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接对子互相帮助。体育教师本身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 利用书籍和听备课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教研水平, 让专兼职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3. 努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 有针对性地强化体质

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已加大了对农村儿童的营养关注, 希望各地方政府能够落实政策和资金, 让学生真正地吃上营养早餐。对于协调性和柔韧性的提高, 需要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或课外活动时, 多采取相应的项目练习。因为我是学健美操的, 所以能熟练地提供一些练习给学生们, 通过三年的不断实践发现, 对培养学生们的乐感也有所帮助。

4. 充分利用场地和资源

农村乡镇小学每年的拨款是有限的, 用在场地上、器材上的经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改善, 只能逐步添置、更新和完善。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 应着手于现实, 有针对性地对实际情况实施体育教学, 如多使用跳绳、毽子、皮筋、长绳等, 这些价格相对便宜, 也可让学生自备, 而且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又可以用来练习障碍跑和跳高, 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篮球场, 利用球场的边线或端线组织短距离跑, 往返跑教学等, 利用场地还可以做其他的游戏等。只要广大体育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资源, 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爱好, 提高教学质量。

5. 积极开发场地和器材资源

农村基层小学虽然场地器材还极其着匮乏, 但只要体育教师能着眼于实际, 敢于创新,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体育教师要有善于创新的意识, 要有意识地变废为宝, 打造一些简易的“器材”。尽可能地开发新型器材或开发已有器材的多种功能, 让农村学生接受更多的、更好的体育教学, 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愉悦, 同时增强学生体质。

摘要:虽说教育新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各级教育部门也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但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不利因素, 农村乡镇小学的体育教学现状才能得到真正转变。

关键词:农村乡镇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乡镇体育产业 篇11

【关键词】滦南 阳光体育

1前言

阳光体育运动是在2006年12月23日,建国以来首次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时候提出来的,当时提出来叫“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其主要内容是针对目前全国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有所下降的情况,教育部要求全国各个学校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工作的要求,包括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在滦南县中学中抽取4所中学的3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收回的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相应数据。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自制《滦南县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问卷》,并请老师做论证与修改以保证问卷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7份,有效问卷295份,回收率99%,有效率98%。

2.2.2文献资料法以大量阳光体育的有关文献资料为主,分别对滦南县的中学进行分析,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2.2.3统计分析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2.4访谈法与部分学生进行座谈、讨论。

3、结果与分析

3.1态度、认识与意识

调查发现,有23%的学生知道阳光体育,77%的学生不知道。由于,学校主要追求片面高升学率的影响,认为学生少参加一点体育锻炼对健康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升学率才是学校的生命线。所以,学校缺乏体育文化氛围,学校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时间和空间。

3.2参加体育活动情况

调查表明,有8%的学生不参加大课间活动,有6%的学生不参加课外活动。大课间以及课外活动的质量的效果是学校和体育教师需要完善、健全的问题。争取使每一名学生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

在调查中发现,3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只能一般满足他们的锻炼需要,25%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锻炼需要;3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能满足他们的锻炼需要。 

3.3学生睡眠与体育锻炼情况

3.3.1睡眠情况 78%的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在9h以下,17%的学生能保证9h的睡眠时间;只有5%的学生能保证9h以上的睡眠时间。睡眠与身体的正常发育、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很大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20%的学生每天能保证1h的体育活动,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能保证。学生体力活动不足和体育锻炼不够是学生体能下降的直接原因。

3.4学校的运动场地及体育器材

3.4.1运动场地调查表明,篮球场地基本每个学校都备有,足球场地各个学校明显缺乏。在调查的四所中學中每个学校就只有一个篮球场地,而且也是不规范的。所以,学校要加强体育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设施和条件。

3.4.2体育器材 调查发现,郊县中学的体育设施不是很齐全。有的学校就只有一两个篮球,一个排球,有的学校就没有排球,跳高的海绵垫子非常薄,很容易产生损伤;其它器材少之甚少。希望各个学校加强体育器材的配备,完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设施,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切实保障。

3.5阳光体育运动的含义

因为近几年来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肥胖、营养不良等现象的大量出现,所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起的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热潮。要求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让我们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能少于10个小时,中学生不能少于9个小时,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这就是所谓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含义。

3. 6开展阳光体育应遵循的原则

3.6.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

3.6.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全面性原则。

3.6.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3.6.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

3.6.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

3.6.6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安全第一原则。

3.7青少年体质下降与阳光体育运动

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呈下降趋势。这一情况警示我们,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已经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不了解阳光体育运动。

4.1.2运动学校场地、体育器材严重不足。

4.1.3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得不到保障。

4.1.4学校不能确保学生每天9小时的睡眠时间。

4.1.5大课间、课外活动学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4.2建议

4.2.1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学生体质的全面持续下降与目前学校和社会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智能轻体能的倾向有关,阳光体育的开展,为此提供了举措。虽然现在郊县中学阳光体育开展的不是很理想,但为了保证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希望各个学校大力响应阳光体育,确实落实阳光体育的开展,努力开展好阳光体育。

4.2.2加强学生体育意识到培养。

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

4.2.3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生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h集体体育锻炼;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4.2.4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

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时间。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监督检查。

4.2.5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各地方及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

4.2.6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

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中国学校体育, 2007, 01:16。

[2] 同在阳光下 同在操场上——“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纪实.中国学校体育,2007,05:7。

[3] 杨强 李天珍.“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启事.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31,01:114-116,119。 

[4] 张汝深.论“校园阳光体育”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中国成人教育,2007,17:146-147。

西北地区某乡镇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篇12

关键词:西北地区某乡镇,产业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小城镇, 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建设事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事关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然而小城镇的发展并不在于大肆圈地, 使农村变成城镇, 使农民一夜之间成为户籍上的城镇居民, 这样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的结果只能是画地为牢, 进城的农民失地失业, 城镇形同虚设。小城镇的发展必须有产业的支撑, 产业的发展才对小城镇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 研究小城镇必然要从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情况开始。

一、西北地区某乡镇产业发展的现状

南依秦岭, 北临渭河, 310国道沿镇而过, 下设21个行政村, 3.2万人。目前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 所到之处, 郁郁葱葱, 空气中充满着大自然特有的芳香, 农业基础较好。工业主要以乳业、机械加工、木材加工、建筑为主, 大多是个体、散户经营。第三产业主要以旅游、农贸市场、餐饮为主。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 较上年增长23%,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 完成原计划的2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7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9.1%。

二、该乡镇产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1、该乡镇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随着该乡镇归属地级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的实施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与扩张, 该乡镇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的有利条件, 具体内容可归纳如下:

(1) 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级差低。处于渭河南岸, 310国道沿镇而过, 距离虢镇高速公路口5公里, 交通便利。位于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片区, 级差地租的作用比较明显, 其土地市场价格比市区要低的多。对于企业来说, 相对低廉的土地价格将大大降低其投资进入的门槛, 对投资这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2) 新一轮的城市布局调整, 工业化的进程将加快。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该乡镇所属地级市的新城区, 该乡镇于2010年被划归为高新区托管, 是规划中的高新区科技新城所在地, 是未来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重点和行政中心, 这给乡镇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正在拓宽中的310国道和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高新大道和高铁, 都将为乡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迎来新的契机。

(3) 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特色的多样性。本镇是山川原皆有的多层次地域, 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台就位于本镇所在地, 南山北水, 通过合理规划, 可形成错落有致、丰富多彩的立体景观, 蓝天、碧水、青山, 这是非常难得的环境资源。特色农产品丰富, 主要有板栗、核桃、花椒、水蜜桃、猕猴桃等。这些先天的背景和特色不能被城镇化的浪潮所淹没, 而应该使其发扬光大和取得更好发展的良机。

(4) 强劲的投资吸引力。自20实际90年代初该乡镇所属地级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以来, 投资者的大量涌入对高新区城镇产业的促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倍受关注的“钛金属工业园”、“明星工业园”、“永清工业园”等。大量的招商引资不仅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还有利于当地人口向非农产业的流转, 也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充足的资金。

2、影响该乡镇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小城镇发展的内在动力是非农产业的发展。首先本镇非农产业发展缺乏有序性, 主导产业远未形成, 第二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缺乏吸引、聚集资金的有效载体, 这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产业发展缺乏特色, 产业聚集度低, 综合集成效益难以提升;第三, 资金来源不足, 融资困难, 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天王镇的产业发展。

三、该乡镇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分析

根据对本镇产业发展条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本文认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要合理规划, 培育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 第一、二、三产业要相互协调有序发展, 形成产业支撑, 逐步架构比较完整系统的产业发展模式。针对这一问题, 未来天王镇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大体确定如下:川道工业、塬区农业、浅山旅游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1、川道工业主要形成以食品加工业和建筑业为主、机械制造加工业和轻工业品生产为辅的工业体系。

首先本镇具有得天独厚的食品加工条件, 具体应以奶业、果汁、肉制品、豆制品等农副产品为主, 从农副产品的收购、贮藏和加工, 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来增加经济收入。其次, 本镇是未来高新区行政中心的所在地, 可以开发多样化的中高档住宅, 吸引高收入者入住, 提高消费层次, 并且创造服务需求, 增加服务就业。本镇空气清新, 人口较少, 环境优美, 适于居住, 发展中高档住宅, 可避开“水泥森林”, 远离城市的喧嚣。近年来, 随着人们收入增加, 轿车走入家庭, 郊区高品位住宅的销售看好, 这有利于拉动郊区各种类型的城镇服务业的发展, 如物业管理、商业、饮食业、家政服务、汽车维修、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

2、塬区农业要具有特色。

本镇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又离城市中心不远, 可以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来振兴其经济发展。如上海浦东孙桥镇, 该镇坚持走都市型农业的道路, 即适应大都市的具体环境, 以源头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为基础, 以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为主要手段, 形成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相互配套的大农业系统, 已取得良好的效益。

3、浅山旅游业。

上一篇:恋爱现象下一篇:会计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