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洛西林舒巴坦论文(共8篇)
美洛西林舒巴坦论文 篇1
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是美洛西林和舒巴坦混合的复方制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产品现行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该制剂中两组分含量,也有报道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含量[1]。本文参照相关文献,利用褶合光谱法不经分离对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中两组分含量进行测定[2],与HPLC法相比,具有操作更简便、快速、且成本低等特点。褶合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吸收度与待测组分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数学处理转变成各数学分量QJ与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3]。利用褶合光谱的定性鉴别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从整个吸收范围考察吸收曲线的变化,通过褶合光谱法“放大差异”功能,以三维光谱差谱点形式定量表达。双组分混合物定量功能试验是基于褶合光谱围绕数学分理值为零的平均波长轴上下起伏的特性,并且每个物质的褶合光谱都有固定的过零点,可以其中一组分的过零波长点对另一组分进行定量。它克服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定性鉴别试验中以光谱为准的局限,可以鉴别吸收光谱难分辨的不同物质,也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干扰,并在干扰组分褶合曲线交零的波长处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1 仪器与试药
UV-220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褶合光谱软件(第二军医大学研制);美洛西林对照品、舒巴坦对照品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批号:080705、081201、090604);实验用水为重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1.1 美洛西林贮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美洛西林对照品适量,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20.10 mg/L的贮备液。
2.1.2 舒巴坦储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舒巴坦对照品适量,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20.09 mg/L的贮备液。
2.1.3 磷酸盐缓冲液的制备39.0 ml的0.2 mol/L NaH2PO4溶液和61.0 ml的0.2 mol/L NaH2PO4溶液,混匀,即得。
2.2 模拟样品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美洛西林、舒巴坦贮备液适量,混合,稀释成5份浓度不同的模拟样品液。
2.3 吸收波长的确定选择
准确量取美洛西林及舒巴坦贮备液各2.0 ml,于100 m量瓶中,加磷酸盐缓冲液至刻度,摇匀,以磷酸盐缓冲液为空白,在200~320 nm范围内扫描,美洛西林及舒巴坦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12 nm和207 nm。紫外吸收光谱见图1。
2.4 回收率试验
将模拟样品液分别以磷酸盐缓冲液为空白,在200~320 nm区间,测定吸收度,用褶合光谱仪的双组分定量分析功能系统处理,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2.5 样品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3批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适量,按“2.4”项下方法测定样品含量。见表2。
3 讨论
褶合光谱法是一种全新的光谱方法[4],它根据谐波分析原理,将光谱吸收曲线看作是多个数学分量加权而成。运用褶合曲线从数学分量的角度反映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常用于复方制剂的鉴定及含量测定。双组分混合物定量功能试验原理是基于褶合光谱围绕数学分理值为零的平均波长轴上下起伏的特性,并且每个物质的褶合光谱都有固定的过零点,可以其中一组分的过零波长点对另一组分进行定量[5,6,7,8]。
本研究关键在于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最佳波段的确定。因为不同波长将产生不同的回收率及含量测定结果,波长选择应尽可能包括各测定组分的特征吸收,同时选择波长区间、起止波长和波长间隔应以样品回收率接近100%,相对标准偏差接近零为原则。本研究经多次试验,确定波段200~220 nm时RSD最小,回收率最接近100%,为最佳褶合范围。
本品供试液均用水溶液配制,极不稳定,有研究表明,溶液在冰箱(4℃)放置过夜,含量显著下降,美洛西林含量下降30%,舒巴坦含量下降38%,因此应现用现配。
本研究克服了传统分光光度法在药物鉴别以吸收光谱特征信息的局限性,可自动消除药物之间的吸收干扰。不经分离就能准确定量检测出复方制剂中双组分含量,具有方便、高分辨率等特性,可用于医院及生产厂家对该制剂的快速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张丹,曾经泽.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1999,19(2):94-95.
[2]杨铭.褶合曲线分析法同时测定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中两组分的含量[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3):25-26.
[3]丁立新,高金波,沈德凤,等.紫外褶合光谱法测定安痛定复方成分[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22(4):321-322.
[4]吴玉田,方慧生,王志华,等.褶合光谱分析法和UV/Vis-W褶合光谱仪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16(6):501-502.
[5]茅志安,汪建民,张艳,等.褶合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0,18(3):164-165.
[6]安明,常珍,高雷,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替加氟的含量[J].中国药师,2004,7(9):690-691.
[7]黄亚.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有机溶剂残留[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5(3):56.
[8]刘学东,刘军琴,索银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美洛西林钠的含量[J].西北药学杂志,2006,21(1):78-79.
美洛西林舒巴坦论文 篇2
方法 将68例老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病毒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病毒唑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副作用和抗生素药品成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老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左氧氟沙星相同,但阿莫西林/舒巴坦改善症状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阿莫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10-02 中图分类号:R 56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26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1]。如治疗不及时,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较大。笔者采用阿莫西林/舒巴坦+病毒唑治疗老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与同期采用左氧氟沙星+病毒唑治疗老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病例为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老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共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58~82岁,平均(61.0±2.6)岁。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7~84岁,平均(62.0±2.4)岁。两组患者均有发热(体温超过38.0℃)、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畏寒发热等症状;检查均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喉部充血、水肿,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明显异常。症状和体征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关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本次住院前未用过其他抗菌药物,并与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①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粉针剂3 g/d,溶于100 ml生理盐水分2次静滴(阿莫西林/舒巴坦粉针剂由南昌振华医药科技研究所生产,每瓶规格1.5 g,批号:国准H2000401)。病毒唑注射液0.5 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次/d。
②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4 g/d,分2次静滴(左氧氟沙星由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注射用粉针剂,每瓶规格0.1 g,批号:国准H20010396)。病毒唑注射液0.5 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14天。其他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措施相同。
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品治疗成本费用等情况。
4.疗效判断 参照《实用内科学》中的疗效标准[2]拟定。痊愈:头痛、咳嗽、喉痛、乏力等症状消失,外周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恢复正常,体温正常;有效:头痛、咳嗽、喉痛、乏力等症状减轻,体温正常;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变。痊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相当。见表1。
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抗生素费用和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在体温下降和咳嗽消失时间两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抗生素药品费用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3.不良反应 观察组34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2例,其中1例出现恶心、食欲减退症状,1例出现头痛,发生率为5.9%,对照组出现有恶心呕吐3例,皮疹6例,其他1例,总发生率为29.4%。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χ2=6.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亦无菌群失调及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出现。两组不良反应均在停药7天内后消失。
讨论
呼吸道感染在老年人中常见,严重影响老年人呼吸或累及其他脏器甚至危及生命[1]。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一旦患病治疗不及时,极易引起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故在治疗上应尽量选用作用快、排泄快、毒性小的药物。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针对致病菌选择。阿莫西林/舒巴坦是阿莫西林与β-内酰胺酶的复合制剂,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目前国内外已广泛用于多种细菌感染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1.2%和 88.2%,治疗效果基本相同(P>0.05)。但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疗程相同的情况下,两组抗生素药品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左氧氟沙星相比,阿莫西林/舒巴坦的治疗费用相对稍高,虽然会增加了患者医疗成本,但因其不良反应率低,多数老年人还是可以接受。笔者认为阿莫西林/舒巴坦是治疗老年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一种疗效良好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陈智龙,汪燕舞,田 青,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1260-1261.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8.
[3]陈勇川,刘松青,王章阳.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药房,2001,12(7):417-418.
(收稿日期:2011-3-23 修回日期:2011-05-10)
(编辑:崔群飞)
美洛西林舒巴坦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60例, 均符合第7版《内科学》中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其中观察组, 男16例, 女14例;年龄22~45岁, 平均3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8例, 急性支气管炎9例, 肺内感染10例, 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2例, 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1例;对照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21~46岁, 平均34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2例, 急性支气管炎7例, 肺内感染8例, 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1例, 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2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的72 h内未给予任何抗生素药物制剂治疗, 临床表现为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 叩诊呈实音或浊音, 双肺呼吸音弱, X线胸片检查提示肺叶或者肺段发生实变。排除肝、肾功能不正常者, 以及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者、合并有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孕妇和哺乳妇女。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仅给予一种抗生素进行治疗, 其中, 观察组给予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静脉点滴, 剂量为3.75 g, 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美洛西林钠静脉点滴, 剂量为3.0 g, 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 必要的情况下, 给予止咳化痰、平喘、退热、解除支气管痉挛药物对症处理。
1.4 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后的效果, 如: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无改善, 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给药后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 观察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痰培养、心电图、胸片有无异常。
1.5 药物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均根据2004年卫生部药品局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范围, 体温正常, 咳嗽消失, 胸片无明显炎症表现, 肺部哕音消失, 细菌学检查提示为阴性。有效:患者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 但不够明显, 体温恢复正常, 咳喘, 肺部啰音较前明显减轻, 胸片较前明显改善, 细菌学检查提示较前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用药72h病情无明显变化, 发热、咳嗽等症状仍存在, 胸片、细菌学检查无任何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上述所有患者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率的比较χ2检验, 并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药物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100%,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83.33%,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在给药治疗过程中, 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有1例出现皮疹, 症状均较为轻微, 未影响给药, 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 有2例发生腹泻症状, 有1例发生电解质紊乱, 有1例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 均与药物有关, 给予对症处理后, 症状缓解。观察组给药后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部感染大多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能有效促进患者预后。美洛西林钠作为第三代半合成青霉素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品为白色粉末状物, 易溶于水、甲醇, 不易溶于乙醇。作为新一代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 其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 从而起到杀菌效果, 而人作为哺乳动物没有细胞壁, 因此, 毒性反应较低, 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显著抗菌效果, 对其他细菌无抗菌活性。临床上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对临床相关的厌氧菌也有活性[2], 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临床给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不适, 如恶心、呕吐、腹泻, 大多症状轻微, 不影响给药治疗。少数患者可伴有碱性磷酸酶升高。该药物对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胃肠道系统、肾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肝脏系统、皮肤等均存在一定影响。但药物相对安全,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经大量实验表明, 哌拉西林由于临床上的不合理应用, 细茵耐药状况日益严重, 对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 易被内酰胺酶水解, 因此, 耐药率逐年递增。但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联合给药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但尽量避免混合给药, 能降低两种药物间的抗菌活性, 因此, 两药不易加入同液体给药。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为人工合成的不可逆性竞争型β-内酰胺酶复方制剂抑制剂, 由美洛西林钠与舒巴坦钠组成, 属青霉类广谱抗生素, 二者合用能够提高美洛西林的抗菌效果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主要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及放线菌等高度敏感, 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 防止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破坏, 通常与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用, 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3]。对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加强了抗菌活力, 常用于呼吸系统感染、尿道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妇科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眼、耳、鼻、喉科感染等。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 使细菌在生长期中细胞壁合成被抑制, 不能与之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 有效促进细胞壁分解, 从而导致细菌死亡。而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 因此, 对人体没有毒性。临床多采用静脉点滴或静脉注射, 本药肌注或静脉给药后吸收良好, 若给药途径为肌内注射, 应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给药, 静脉注射通常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应用, 静脉滴注应严格根据药物半衰期进行合理给药, 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因人而异。健康成人静脉给药15min后, 血药浓度即可达到53.4μg/mL, 静脉给药半衰期约为1h。该药物吸收后, 在多数组织、体液中分布较好, 胆汁浓度最高, 代谢主要经肾脏由尿排泄, 连续给药没有蓄积, 可随尿液排出。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为青霉素制剂, 因此, 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同时, 在给药过程中, 若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应立即停药, 及时给予吸氧、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对症处理。该药与其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在交叉过敏性, 因此, 不易联合给药。本品通常耐受性良好, 但也存在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 如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症, 神经系统, 如增加惊厥发生率等。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后, 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 说明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肺部感染效果显著, 优于美洛西林钠, 药物疗效肯定, 且安全、可靠, 不良反应小, 不易产生耐药性,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肺部感染的药物疗效。方法 将我院近期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评定两组药物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显著优于美洛西林钠, 药物疗效更加确切。
关键词: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肺部感染,药物疗效
参考文献
[1]丁力, 王宪德, 杨小光, 等.美洛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对25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9 (3) :388-390.
[2]时英.临床两种溶解注射用美洛西林钠的方法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 :67-68.
美洛西林舒巴坦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09年7月在我院门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热患者360例,其中,男190例,女17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8岁,平均35.4岁;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早期,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体温最低37.8℃,最高39℃以上。将3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痰热清联用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加维生素C、维生素B6静脉滴注,用量均按说明书剂量,患者连续用药后第3天观察两组的退热效果,统计其退热有效率。
1.2.2 痰热清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所以在操作时滴注完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后,用生理盐水将输液管冲洗干净再滴注痰热清,防止两种药物混合产生相互作用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同时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判定标准
评价退热效果采用有效、无效两种标准,有效指连续用药后第3天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无效指连续用药后第3天体温未下降到正常范围。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有效率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两组患者滴注时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热是由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入血导致内源性致热源释放引起的[1]。美洛西林属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舒巴坦除对奈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对其他细菌无抗菌活性,但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2],舒巴坦可防止耐药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破坏,所以舒巴坦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3],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杀菌作用。痰热清的成分主要有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适用于治疗中医认为属风温热症的呼吸系统感染。药理研究发现,黄芩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和解热作用;熊胆粉有解痉功能;山羊角有较强解热作用;金银花有调节免疫、增强抗感染效果;连翘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4,5]。药理证明痰热清能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流感病毒感染、减少肺组织匀浆病毒血凝滴度外,还能诱生流感病毒感染肺组织α-干扰素产生,对T、B淋巴细胞增殖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能使病毒感染肺匀浆中Th2细胞分泌IL-4的抑制状态获得解除,并促进Th1分泌IFN-γ,降低内毒素导致的炎症及流感病毒感染肺中的TNF-α含量,因此痰热清具有明显的抑菌、消炎、清热功效,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6]。当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痰热清联用,痰热清既加强了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杀菌作用,还增加了抗病毒作用,提高了抗感染疗效,从而收到明显退热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痰热清联用对呼吸系统感染的退热效果。方法:将360例呼吸系统感染发热的门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观察组采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痰热清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加维生素C、维生素B6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退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退热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痰热清联用可以提高退热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痰热清,退热效果,呼吸系统感染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2-263.
[2]王睿,汪建新,刘又宁,等.美洛西林与舒巴坦联合应用的抗菌作用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26(6):468-469.
[3]殷生章.美洛西林与舒巴坦临床联合应用[J].国外医药,2000,21(5):285-286.
[4]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医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2.
[5]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0-273.
美洛西林舒巴坦论文 篇5
1.1 病例选择
将我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间治疗的184例化脓性扁桃体炎, 年龄最小2岁, 最大14岁,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 做咽试子培养100例, 60例培养出致病菌, 其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例, 金黄色葡萄糖球菌20例, 白葡萄糖球菌10例, 绿脓杆菌2例。
18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92例:男58例, 女34例, 对照组92例:男52例, 女40例, 两组患儿年龄、病程、发热程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美洛西林舒巴坦钠100mg/kg每日分为2次静滴, 有发热, 体温38.5°C, 以上者口服布洛芬口服液10mg/kg治疗5天。治疗组患儿给予静脉美洛西林舒巴坦, 同时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0.5~0.8m L/kg。2~5岁的最高剂量不超过10m L, 6~10岁每次10m L, 11~1 4岁, 每次1 5 m L, 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 L稀释后静脉慢滴, 每日1次, 5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治疗72h内退热扁桃体内脓性分泌物消失。好转:同为72小时, 体温减低为低热, 或扁桃体残留有少许脓性分泌物, 或留有咽痛不适的症状。无效:同为72h, 体温不减, 脓性分泌物不减少, 症状不减轻。
2.2 有效统计率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有效率为87%, 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47, P<0.01) 见表1。
注:χ2=16.47, P<0.01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 病原体大量繁殖, 毒素破坏上皮组织, 细菌侵入其实质而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蜂窝组织炎、咽后壁脓肿等化脓性并发症, 感染2周后, 有部分患儿可出现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自身免疫病, 多见于年长儿[1]。美洛西林舒巴坦钠药理学作用:本药为美洛西林钠和舒巴坦钠按4∶1的比例组成的复方制剂, 作用机制:美洛西林为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 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舒巴坦钠对奈瑟菌科和不动杆菌有抗菌活性, 且对多种耐药株产生的β-内酰胺有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可保护美洛西林不被β-内酰胺酶水解, 从而增强后者的抗菌活性, 本药对多种革兰阳性菌核革兰阴性菌均有杀菌作用, 且体外对多数细菌产生的β-内酰酶稳定, 体外试验表明, 本药可增强对多种产酶菌株 (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大肠埃希菌) 及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的增强作用, 所以其对产酶耐药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有疗效。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之为“急乳蛾”。中医学认为, 本病多由外感风热之邪, 或脾胃积热化火, 上扰咽喉, 蒸灼肌膜, 热毒腐化化脓所致, 因此当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主。热毒宁注射液主要成分是青蒿、金银花、栀子, 三者均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青蒿为菌科植物, 内含青蒿素、挥发油等, 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 用于解毒、退热、凉血等, 现代药理学表明;青蒿具有免疫抑制和细胞免疫促进作用, 其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青蒿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抑制最用最强, 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又名忍冬、银花等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含有抗菌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它性甘、寒气芳香, 甘寒清热而不伤胃, 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风热, 还善清热解毒, 既能抗菌又能抗病毒, 有增强免疫的功能, 能够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 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栀子可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三者联合、合理有效, 科学精简, 标本兼治, 共同发挥解热、抗感染作用, 该药在佐治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时, 70%的患儿可在2天 (48h内退热, 有良好疗效[2,3]) 。随着体温恢复正常, 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失, 咽痛、头晕的症状相继消失。两组患儿统计学处理结果说明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单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 。从细菌学检查结果可以看出,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 其中, 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试验均为阳性, 有一半菌株对美洛西林舒巴坦钠耐药, 这是美洛西林舒巴坦钠疗效日渐降低的主要原因, 对美洛西林舒巴坦钠耐药者, 加用热退宁注射液静点仍有好转疗效, 两药联用具有优势,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对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 我院儿科将184例化脓性扁桃体炎随机分为二组, 均使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静滴, 治疗组加热毒宁注射液静滴, 疗程为5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为87%,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结论 热毒宁联合美洛西林舒巴坦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疗效大于单用美洛西林舒巴坦的对照组。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西医结合,热毒宁注射液
参考文献
[1]宋名通.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48.
[2]周已方, 李伟.热毒宁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7 (21) :69.
美洛西林舒巴坦论文 篇6
患者, 男, 40岁, 因车祸致头部损伤2 h。门诊头皮创伤, 脑挫裂伤收住入院。入院遵医嘱给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1.5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g静滴, 1 d 2次, 连续用3 d。患者因欠费停用2 d, 再次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重新做过敏试验为阴性。当液体进入15 min后, 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寒战、恶心、乏力, 查体:意识恍惚, 面色苍白, 脉搏细弱, 呼吸急促, 口唇紫绀。立即停用, 更换液体, 氧气输入,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 mg,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 肌肉注射异丙嗪, 静脉补液等治疗。约30 min后以上症状缓解, 患者意识恢复, 面色红润, 脉搏正常。
2 讨论
氨苄西林钠为青霉素类抗生素, 用药前必须做青霉素过敏试验[1]。虽然极个别病例发生过敏性休克, 但一般都是首次用药, 再次用药发生过敏性休克比较罕见。通过此例提示可见过敏试验阴性者, 也可出现过敏反应, 由于个体差异, 过敏反应表现不同, 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再次使用过程中, 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用药的注意事项,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美洛西林舒巴坦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2.12±10.25)岁;对照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为23~72岁,平均年龄为(42.581±10.2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00例患者均符合我国临床医学中对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诊断标准,均排除具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存在PIP/SBT耐药菌株、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精神病史、联用其他抗生素的严重感染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唑啉钠进行治疗,每天给予患者1次静脉滴注,于生理盐水中加入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进行治疗,每天给予患者2次静脉滴注,于生理盐水中加入2 g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7 d的治疗,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2]:
以鼻塞、流涕、咽喉痛、咳嗽、咯痰等主要症状比较及体温、血常规、胸片等客观指标进行综合比较作为判定的主要指标。痊愈: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客观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经过治疗临床表现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客观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和客观指标有改善,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无效:临床症状和客观指标均未有改善或出现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皮疹,共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患者出现皮疹现象,共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4%,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呼吸系统感染是临床医学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比较危重的疾病类型为肺炎。随着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治疗难度不断增加[3,4,5]。单纯的哌拉西林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是哌拉西林和舒巴坦的合成剂,属于一种新型广谱抗生素。舒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其为不可逆性,抑制效果比克拉维酸钾高,抗菌作用也比较明显,使哌拉西林不被β-内酰胺酶破坏,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对不同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都比较高,具有广谱、强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6,7]。可实现对呼吸系统感染的有效治疗,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呼吸系统感染药物。对肺性脑病的治疗具有较好效果,也比较适用[8,9]。本组资料中,应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患者50例,痊愈30例,占60%;显效14例,占28%;有效4例,占8%;无效2例,占4%,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50例,痊愈16例,占32%;显效15例,占30%;有效7例,占14%;无效12例,占24%,治疗总有效率为76%,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
综上所述,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哌拉西林-舒巴坦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哌拉西林-舒巴坦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唑林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50例,痊愈30例,占60%;显效14例,占28%;有效4例,占8%;无效2例,占4%,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50例,痊愈16例,占32%;显效15例,占30%;有效7例,占14%;无效12例,占24%,治疗总有效率为76%,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哌拉西林-舒巴坦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具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呼吸系统感染,临床效果,哌拉西林-舒巴坦
参考文献
[1]贾建军,刘蓬蓬.院内感染常见细菌分布及其药敏试验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1):61-63.
[2]詹友斌.沐舒坦针剂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2):83-841.
[3]陈民均,王辉.住院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茵耐药性分析及治疗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0):1012-1013.
[4]李玉林,邰岩.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泌尿系感染37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99-100.
[5]冒国光,章辉,张道友,等.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多中心临床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1):13-17.
[6]王霆,李苌清.复方抗生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50-152.
[7]付春平,吴继生.哌拉西林钠一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l,24(5):116-117.
[8]于密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36):108.
美洛西林舒巴坦论文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为门诊及住院尿路感染患儿, 均符合诸福棠 (实用儿科学) [1]的尿路感染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 男38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 (2.3±0.9) 岁, 病史 (19.0±11.9) d。对照组60例, 男36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 (2.4±1.0) 岁, 病史 (20.5±12.3) d。 两组性别、年龄、病史、病情均具可比性 (P>0.05) 。120例诊断人选标准:①急性起病在1月以内;②正规清洁中段尿 (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 h以上) 细菌定量培养, 菌落数≥105/ml;③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自细胞数>l0/HP, 有尿路感染症状。排除标准:①青霉素过敏者;②肾盂肾炎患者;③尿培养示有性传播性疾病者;④尿路畸形者;⑤依从性不好, 服药不规则者;⑥由于各种原因自行终止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阿莫西林/舒巴坦钠 (每瓶含阿莫西林0.5 g, 舒巴坦0.25 g, 山西仟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X20000313) 100 mg/ (kg·d) , 分2次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对照组按用阿洛西林钠 (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20044478) 100 mg/kg.d, 分2次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共2周。除发热超过39℃时临时给予物理降温外, 未予其他特殊处理。
1.3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 尿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 尿常规显著改善, 尿培养偶有阳性;无效:症状及尿常规改善不明显, 或于第2周尿菌阳性, 且为同一菌种。
2结果
治疗组60例中 显效38例, 有效1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5%;对照组60例中显效27例, 有效13例, 无效20例, 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P<0.01。
3讨论
小儿尿路感染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 可使尿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 细菌逆流引起肾内感染并形成瘢痕[2]。泌尿系畸形有利于感染的发生和细菌繁殖且产生耐药性, 导致感染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转为慢性。
阿莫西林钠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 对很多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该药穿透细菌细胞壁的能力较强, 并能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使细菌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 故该药对多种细菌的杀菌作用迅速而强[3]。但该药不耐β-内酰胺酶, 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 耐药菌株日益增多,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舒巴坦钠为半合成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数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不可逆抑制作用。因此, 阿莫西林钠和舒巴坦钠联用, 对阿莫西林钠敏感与耐药菌株所致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有较好的作用[4,5]。阿洛西林在抗菌谱上并不比阿莫西林具有更大的治疗价值。该品对β-内酰胺酶也不稳定.因而对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受到明显影响。
笔者的资料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P<0.01。有报道称某些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可引起肝脏毒性, 主要为瘀胆性肝炎。本文研究期间未观察到脏器损害这种严重不良反应。因此, 笔者认为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婴幼儿尿路感染临床疗效满意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治疗治疗婴幼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确诊尿路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阿莫西林/舒巴坦钠100mg/ (kg·d) ;对照组用阿洛西林钠100mg/ (kg·d) , 两组均分2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 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明显效优于对照组 (P<0.0l) 。结论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治疗婴幼儿尿路感染疗效明显, 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尿路感染,婴幼儿,阿莫西林/舒巴坦钠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670.
[2]陆元奉.小儿尿路感染65例病因分析.广西医学, 2003, 25 (9) :1775-1776.
[3]裴斐, 杜丽华, 王培兰, 等.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其他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解放军药物学报, 2002, 18 (5) :283-287.
[4]施毅, 肖永营, 苏欣, 等.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2, 15 (5) :42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