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风云

2024-06-23

国际风云(共9篇)

国际风云 篇1

一、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缘起

中式风格是传承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的室内设计风格。传统的中式室内设计是同中国传统建筑相匹配的,中国南北方的地域差异在中式风格室内中也有所体现,但都有古色古香的风韵、雕梁画栋的装饰以及厅堂、乌漆大门、清水砖墙等细节。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高空间、壮丽华贵、大进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见图1)。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同时对结构部件进行精巧雕琢,并配有精美的彩绘,成为传统中式室内的重要装饰。室内布局多为对称式,配合配色讲究的彩画装饰,形成传统中式风格的独特特点。通常作为皇室贵族的典型代表,具有雍容华贵的特征,风格气势恢宏、造价高昂,缺乏一些现代气息。由于其高昂的造价与较高的艺术造诣需求而使这种中式风格很难在民间广泛应用,仅在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及老北京的四合院中有所体现。

新中式风格又称作现代中式、现代简约中式,同时具备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优秀特征,同时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可以更具感染力的表现出来。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在传统建筑结构形式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通过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应用,使室内家居设计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满足当代人的居住需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的融合到了一起。新中式室内设计多采用粗犷的直线进行设计,去除冗余的线脚装饰,更为简洁、质朴。同时将传统园林的表现手法应用到了室内设计中,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视觉与空间效果。更增添了室内设计的意境氛围。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没有刻板却不失庄重,注重品质但免去了不必要的苛刻,这些构成了新中式风格的独特魅力。只有既能体现中国传统神韵,又具备现代感的设计,才能是真正的现代中式风格。在现代人们生活节奏高速运转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缺乏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简约风格。人们希望在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新中式风格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二、项目概况

风云建筑设计工作室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凌水河畔,凌海湾之滨。这里在黄浦路上,交通便利;工作室在整栋建筑的入口一层和地下一层,层高均为4.8m,建筑使用面积约971.5平方米。作为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符合设计工作的使用特点,同时注重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公司经营理念的体现。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环境,巧妙的扬长避短,营造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又符合简洁高效的现代化特点的办公环境。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成为这里最好的选择。

室内设计充分利用4.8米建筑层高,在原有两层的基础上,通过局部空间的间隔,创造出收放有致的四层空间。紧凑的地方,将原有一层空间间隔成两层,空间沉静内敛,多设置为可以安静办公或图书阅览的地方;开敞的地方,竖向空间4.8米直达楼顶,多为公共的办公讨论区,仿佛是给设计师不羁的思维,留一处可以天马行空的场所。收放之间是设计者对于建筑设计工作内容的了如指掌,是对建筑空间的灵活掌控。室内设计亦多用地平的高差、铺装材质的变化等创造空间分割的效果;传统格栅门的巧妙运用亦营造出隔而不断,障景与借景根据需要可以瞬间切换的效果!这一点也是对传统空间意境的灵活演绎。

三、新中式风格在风云建筑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3.1传统意境的室内空间的营造。在整体构思方面掌握“神似”,通过诗情画意的营造构建文气十足的室内空间。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到室内环境中,通过情境来营造物质之外的意境。同时通过彩绘、雕饰、实木材质等元素,营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室内设计空间。例如室内会客室中佛龛墙,可以说是整个接待办公室的精神空间。负二层的无边界水池、墙壁上鸳鸯戏水浮雕,在室内暖光灯的映衬下显得幸福、恬静,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映出锦鲤的嫣红与墙上的莲花浮雕相映成趣,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沉浸在这美好的景致之中(见图2)。旁边一处书桌台,上面笔、墨、纸、砚俱全,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不是普通的卷纸,而是速干的毛笔练习用的绢布,这一处传统文化氛围浓郁处又见设计者的独运匠心。

3.2传统公共空间的设置。传统的室内公共空间如厅堂的设置,则是与中国传统的会客与议事文化相匹配。对于建筑工作室的公共空间设置,同样要与工作室的办工与设计工作的特点相匹配。同时体现空间的形式美感与公司的文化理念。风云工作室的室内空间设计了多处公共的办公空间:如一楼入口的中庭空间、二层图书阅览区的书架墙旁的公共阅读空间、地下二层的报告厅(图3)及公共绘图区。满足建筑设计工作室需要开放的讨论方案、勾画图纸的特别需求而设计,又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公共开放空间的特点。

3.3传统装饰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装饰物是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不可或缺的元素,有古色古香的氛围,也是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重要载体。风云建筑设计工作室的家具设计中多处运用了明代组合桌椅,明确的体现出室内空间感和悠久的历史感,在简洁纯净的理石墙面映衬下,使得传统的明式家具兼具现代感。艺术雕窗在风云建筑设计工作室的室内设计中也多处运用,作为装饰品镶嵌在自然面的墙面上,有一种时空的穿越感,使传统与现代得以巧妙的融合。室内多处根雕、木雕放在木质摆台上,古董化妆镜、书桌台等,在营造传统意境氛围,成了室内空间中的点睛之笔。不远万里渡来的花岗岩马槽被做成的水槽,更是为这刚建成的室内增添了岁月的痕迹。

3.4新材料的运用。自然的木材与石材是中国传统建筑及室内设计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在当代丰富的装饰材料的出现为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注入了时代的气息,同时为材料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新材料在传统中式风格空间中的巧妙应用,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风云建筑设计工作室的室内设计材料以木材和石材为主,木材主要选用集成材和欧松板等经过再加工的木材,配合点睛的花梨木质的桌椅、明清式桌椅等,基调材料明确。石材选用自然面的花岗岩,体现出粗放质朴的特点。现代材料如钢材和玻璃的应用,使整个空间多了一些现代感。利用玻璃分隔出独立办公的小空间,配以软木局部隔断,实现空间的虚实相生,视线的隔而不断。软木的应用更是满足了现代化办公空间的实用需求。海藻泥、火山岩、清水砖墙等生态材料的应用,亦为室内增添了一些现代的气息(见图4)。

四、新中式风格室内空间特点

新中式风格室内家居的空间设计,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其具有如下几方面特征:

中国的传统建筑,其布局、比例都是按一定的规律。从主体建筑到整个院落空间,再到室内的精巧布局,均有所体现。这种规律延续到新中式风格的室内环境设计中虽然不在强制要求,但在规整的建筑室内规整的形态中仍有所体现,具体的空间尺度也随着现代建筑的规模发生变化。

隔而不断的空间效果。新中式风格的空间特点传承于传统中式风格,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如屏风的使用,在保护了主人的私密要求的时候,并没有将整个空间隔断,而是“隔而不断”,人的视线局部被阻断,但是空间充分联通。有些手法,如雕窗、景窗、玻璃隔断等(见图5、图6)的应用亦是连视线都不完全阻断了,只是在视觉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个视觉停留点,增加了空间的艺术氛围,同时丰富了空间的层次美感。

在室内空间的装饰方面,新中式室内空间一般线条简洁明朗,没有明显的线脚等装饰。有些由于坡屋顶的建筑形式,在室内仍保留传统建筑的结构部件,但放弃繁缛的雕梁画栋,而是保持质朴的实木原色。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谦逊、质朴的优良品质的同时,具有现代风格中简约时尚的特点。使得新中式室内家具空间兼具传统美感与当代的实用性。

五、结语

目前国内的新中式设计风格的尝试和探索仍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能够代表当代中国的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有些作品,一味的模仿古代的形式、符号等,只停留在形式模仿和古玩收藏的层面,这样是远远不够的。风云建筑室内设计为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一种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业主的使用情况,风云的室内环境和氛围也在不断地增填当代人生活的气息。如何打造理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中式设计风格、如何将现代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但核心应当是让设计彰显传统文化的内涵、满足功能上的简洁舒适,同时融入现代人对于文化层面的追求与思考。

摘要:新中式室内设计是近些年应用日趋广泛的室内设计风格,以其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美感,同时具有现代风格气息、充分满足现代化生活节奏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认可。文章在探讨新中式风格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风云建筑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为例,解读新中式设计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新中式,室内设计,空间,意境

参考文献

[1]《浅析家居装饰设计元素合理配置方案》骆阳2012

[3]姚立娟.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新中式风格.艺术理论·设计第267期.2010

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生存 篇2

纵观风云莫测的国际市场,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我们只有想办法去克服这些困难。当前重要的是要反思,为什么制鞋企业乃至传统制造业会遭遇如此大的困难?原因在哪里?只有找到自身缺失,强身健体,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才能抵御国际市场更大的风浪。

提高产品附加值

对鞋企而言,刚刚“落幕”的欧盟皮鞋反倾销事件对中国鞋企的国际化道路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随着中国鞋企海外市场的拓展,反倾销等各种贸易壁垒迟早是要来的,没有俄罗斯的“灰色清关”、欧盟的皮鞋反倾销,也可能有来年的美国“双反”等。在中国入世的第十个关口,各种贸易壁垒也接踵而至,虽然来得很没有道理,但中国制鞋企业可以借此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产业机构、提高产品品质和科技含量,加强品牌建设。有“危”才有“机”,由“危”转“机”,从这个角度说,或许“灰色清关”和反倾销是件好事。

没有一个品牌强到不可竞争,优势的背后往往隐藏劣势,极度优势的另一面就是致命的劣势,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危机感。

那么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首先要在研发上要增加一些皮鞋的功能性,比如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减震鞋和透气鞋,它们在市场上销售的价格比没有这些功能的鞋要高200~500元,特别是一些国外品牌,甚至高出上千元,这就是科技的价值。这样的鞋在出口过程中更加受到外商的欢迎。

在这一点上,奥康做得比较到位。之前奥康联合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研制成功了量脚定鞋机,这个机器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让奥康实现“零库存”管理,提升其信息化水平、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及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研发上投入资金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制造的鞋不比意大利等国家差,甚至要比国外生产的鞋子更好。在一次上海的国际鞋业大会上,美国的零售主席放言:现在全世界的消费者的心目中,没有感觉到中国的鞋子比较差。由此而言,现在是奥康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走出去的时候了。

用低成本抵御国际市场风险

日本的丰田企业值得我们中国制造企业去学习。在丰田有个独特的企业文化就是“把干毛巾拧出水”,这是一种成本意识,因此丰田创造了精益管理模式和5S现场管理,成为世界500强的大企业。直至今天,丰田公司仍然在加强成本意识,把成本看做企业的生命,在不断压缩成本。

制鞋生产过程中每一处细微的浪费,乘以庞大的产量基数,都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有人会问,如何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最小化?从管理企业的经验来讲,首先要让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充分意识到成本的重要性,要让成本的降低和他们自身的利益联系起来;其次就要开展自查,看看企业本身是不是存在库存的浪费、过度生产的浪费、不良品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等待的浪费等。如果存在浪费,立马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从每个流程入手,制定新的生产标准,严格控制成本、降低损耗。虽然我们目前还达不到丰田的水平,但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我想还是可以做到的。

其实,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讲,归根结底是就是成本的竞争。除了制造成本外,我们也不要忽略管理成本、物流成本等。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从内部进行成本挖掘,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用以应对疲软的国际市场,这对仍停留在粗放型生产方式、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的民营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注重创新和服务意识

自主创新是自主品牌的核心推动力,谁拥有了自主创新技术谁就拥有了自主话语权。纵观我们中国鞋业30年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创新史。坚持以创新为动力,通过软硬件基础、人才队伍和创新机制的建设,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创新体系。

面对2011年国内外异常严峻的形势,我们更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一个新点子的提出到企业的重大变革,都是一次创新的过程。

举个例子来说,随着网络的流行和新时代消费群体的形成,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轻松便捷点击鼠标购物,是很多现在年轻人的选择,因此企业就要考虑去适应这些人群,为他们提高服务。

在推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电子商务有着自身很大的先进性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不仅大大降低了传统商务流程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突破了时空限制,令交易活动更加便捷、效率更高,同时因其开放性和全球性,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贸易机会,电子商务现在已是世界各国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电子商务无疑将成为帮助企业走出最为可靠的手段之一。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提高服务意识。为顾客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公司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相服务更为重要。在企业运行体系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再孤立地存在。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或链条,只有相互咬合,配合紧密了,企业这台机器才会高效运转,任何一个环节配合不好或脱节了,就会产生故障,降低效率。在这当中,服务就是机器运行的润滑剂,只有每个人都认识到企业这个整体,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才会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内耗,积极地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此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提高,才能更好地抵御内外部不确定的风险。

总之,面对国际种种不可预测和随之而来的贸易壁垒,我们必须首先要自信。人可以被打死,但不能被吓死,如果国外提出反倾销、“灰色清关”等贸易壁垒时,每个企业都不出面应诉,中国鞋也就永远走不出去。

华尔街风云 篇3

1653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 从东河一直筑到哈德逊河, 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 因而得名Wall Street。后拆除了围墙, 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在此后一百多年里, 华尔街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972年《梧桐树协议》的签订, 标志着华尔街的正式起步。那时的华尔街只不过是一条泥泞的小路, 连接着罗斯福车道, 中间穿过古老的三一教堂, 延伸到纽约市中心。早期的交易员进行着简单的股票和债券的交易。那时并没有任何稳定的交易场所, 交易员们集中在一些咖啡厅和华尔街街头进行买卖。而如今证券交易所的雏形正是1793年在华尔街和威廉街的西北角建成的唐塔咖啡厅。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 华尔街经历了两个转型期和三次战争。从最初的美国的开国元勋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的两种理念之争, 南北战争, 到后来的推动美国钢铁产业迅速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建立成熟稳定的金融体系。而如今, 除了全世界人们的密切关注, 还存在着一个隐形的监督机构, 无时无刻不监督着华尔街的一举一动。那就是华盛顿。华盛顿不停的出台新政策, 为的就是很好的控制华尔街的运作。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曾在国会演讲中指出:“很不幸, 金融业的一些人, 对目前的形式存在误读, 对于复苏中的危机, 他们没有吸取教训, 他们不仅是拿自己在冒险, 还有我们的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将所有的坏结果都怪罪在华尔街头上。人们似乎忘了, 如果没有华尔街的强大融资渠道和金融体系, 美国就不会有钢铁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的崛起, 就不会有伊利运河的修建, 也不会有以硅谷为代表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在美国内战四年中, 华尔街给北方军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战争资金, 帮助北方军队获得胜利。战争结束后, 一位南方的将军曾表示:“我们不是被南方的军队打败的, 是被南方的金融打败的。”而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这其中, 华尔街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华尔街像一台发动机, 推动着美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如果发展方向有误, 也是方向盘操作有误。不仅仅是华尔街金融大亨们贪婪, 全世界大大小小依靠华尔街的人都贪婪。他们一直企图从华尔街获得好处, 才会如此依靠华尔街。而当无法获得预期回报时, 他们便开始怪罪华尔街。

时至今日, 美国萧条的经济, 人们的贫富差距和较高的失业率再一次将华尔街推向了浪尖。九月中旬, 美国大部分地区的民众自发的组织了“占领华尔街”活动, 形形色色的人也陆续的加入了抗议当中。穷的越来越穷, 富的越来越富是促使很多人加入抗议人群的原因。他们的矛头直指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们。一位抗议民众表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如此多的财富掌握在如此少的人当中。而且这种趋势已经完全失控了。”抗议者认为华尔街金融机构是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和当前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 却得到政府的巨额救助资金, 损失被转嫁给纳税人承受。而2009年美联储相继推出两轮“量化宽松”政策, 共注入超过2.3万亿美元流动性, 旨在提振实体经济和就业, 但这些流动性仅仅流入了股市, 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从2009年底的6626.94点上涨到今年4月的12810.54点。这令无数对冲基金中饱私囊, 大投行年终则发放高额奖金。这使得抗议民众担心华尔街金融大亨们的贪婪无度, 缺乏自律将会导致越来越多的钱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此次抗议, 正是人们对于华尔街不满情绪的一次大规模爆发。

尽管华尔街的未来难以预测。但大部分对华尔街持有乐观态度的人都认为, 这个有着三百年历史的老街, 在经历过那么多起起伏伏之后, 早以有了一套自己的体系。这套体系可以帮助华尔街直面不同困难, 游刃有余的解决各种问题。而作为一名金融学子, 通过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和对华尔街的了解, 我也对华尔街的未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约翰·S·戈登。《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2005

[2]央视频道十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2011

[3]中国新闻网, 占领华尔街蔓延至数百座城市, 大投行仍漠不关心。2011

奥尔布赖特,胸针里藏着国际风云 篇4

她是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名人,又格外喜爱胸针,甚至说过“我让装饰胸针业重现生机”;她20岁才成为美国公民,60岁当上了美国首位女国务卿;在克林顿当总统时,她为他的外交政策满世界奔走,当希拉里冲击白宫时,她又成了铁杆支持者。

她,就是马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她的名言是:“我不相信好事是偶然发生的,我相信你赢得了它们。”

“胖是因为我皮太厚”

奥尔布赖特的胸针,最能展示她的个性:坦率而不失幽默。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几年前曾为她的胸针举办收藏展,200多个胸针各有“奥妙”,佩戴时机与国际风云变幻有着生动的联系。

那个造型为蛇与苹果的胸针是奥尔布赖特的最爱之一。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媒体曾称她为“无以伦比的毒蛇”,她偏要戴一条蛇给你看看。那些半翅目昆虫样的胸针,是她专门在会见时任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时戴的,因为当时媒体曝出俄曾设法窃听美国国务院。英文“Bug”一词,兼有“昆虫”和“窃听”之意。

在谈判时,她愿意戴龙虾或蜘蛛样的胸针,表示“勇往直前”和“有耐心”。还有蜻蜓胸针,表明“勇气与活力”。在为希拉里竞选站台或在谈论女权主义话题的场合,奥尔布赖特喜欢戴那枚硕大的剑刺钻石形胸针,意为“打破玻璃天花板”。或许是觉得自己的胸针故事太有趣了,她甚至在2009年出版了一本专著《解读我的胸针:一名外交官珠宝盒内胸针的故事》。

透过一枚枚胸针,人们看到的是一位女性的强悍、坚毅与自嘲。敢于自嘲的人是自信的,晚年的奥尔布赖特愈发深谙此理。身居高位的她曾笑对种种责难,幽默地说:“我之所以这么胖,是因为我皮太厚。”

父亲教出两位国务卿

身材偏小的奥尔布赖特,也曾羞涩、腼腆。是人生和历史的风浪将她锤炼为美国权力最大、也最强势的女人之一。

奥尔布赖特1937年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一个犹太人家庭。两岁时,纳粹入侵捷克,身为捷克驻南斯拉夫使馆新闻官员的父亲科贝尔,拿着伪造的通行证,带全家踏上流亡之路。一家人逃到南斯拉夫,转道希腊,最终逃往英国。奥尔布赖特在《布拉格的冬天:一个有关回忆与战争的个人故事》一书中,描述了对纳粹入侵及逃亡生活的回忆。她印象最深的是家里有一张巨大的金属桌子,经常钻在下面躲炸弹。一次,纳粹轰炸机在伦敦她藏身的防空洞附近扔下炸弹,却一直没炸响。排弹人员拆开炸弹,发现里面有捷克军工厂工人写的纸条:“别怕,我们造的炸弹不会爆炸。”

流亡中,小奥尔布赖特逐渐学会了英、法、俄、波兰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语言。科贝尔则当上了捷克流亡政府广播电台的负责人。二战结束后,他回到驻南使馆,不久捷克倒向了苏联阵营,自认为难以融入其中的科贝尔决定移民美国。1948年,一家人抵达纽约埃利斯岛,他随后就申请了政治避难,1949年获批。奥尔布赖特的祖父母都死于纳粹屠杀。为了忘却犹太人身份带来的惨痛回忆,科贝尔让全家改信了天主教,奥尔布赖特很长时间甚至不知道自己是犹太裔。

在哥伦比亚大学一位俄语教授的帮助下,科贝尔在丹佛大学政治科学系谋得了教职,后成为该校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这个学院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科贝尔能说6种语言、能读8种文字,主要研究方向是东欧与苏联。他的学生康多利扎·赖斯也在他影响下进入这一研究领域,后来成为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把父亲视为人生导师。她曾说,父亲教会了她“热爱自由和政治”。科贝尔告诉女儿,一个政治家一定要善于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话阐述政策,否则人们不会和他(她)站在一起。奥尔布赖特后来成为这方面的行家,甚至能把外交政策概括为可以贴在汽车保险杠上的小标语。克林顿称赞她“是一位大师,最会与美国人民沟通,传递我们的外交政策”。

奥尔布赖特的这种能力也来自她的学识积淀。在丹佛读中学时,她就创建了一个国际关系俱乐部并任首届主席。高中毕业,她被斯坦福大学等诸多名校录取,但最终选择了给她全额奖学金的卫斯理学院,就读政治科学专业。这所学院是美国著名的“七姐妹”学院之一,校友中有希拉里,还有宋美龄、冰心等中国名人。后来,她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她的本科毕业论文写的是捷克总理弗林格,硕士论文论及苏联的外交使团,博士论文论及1968年“布拉格之春”中的新闻媒体作用,可见捷克家庭背景对她有着深远的影响。

负心丈夫让她变得坚强

和父亲一样,奥尔布赖特对新闻充满兴趣。大学时代,她是校报副主编,报道过肯尼迪到校园拉票的活动。在《丹佛邮报》实习时,她遇到了后来成为丈夫的约瑟夫。他的姑妈是《新闻报》老板帕特森,姑父是著名慈善家古根海姆。堕入爱河的奥尔布赖特说:“他就像一位王子,突然降临到我身边。我试一试那双水晶鞋,正合我的脚。”1959年,大学刚毕业的奥尔布赖特迅速嫁给了约瑟夫。

1960年1月,奥尔布赖特随丈夫搬到芝加哥。约瑟夫当了《芝加哥太阳报》记者。奥尔布赖特也想当记者,但因为夫妇俩不能在同一家报社工作的行规,她只能去《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当图片编辑。夫妇俩生了3个女儿,前两个是双胞胎,早产6周,在医院长时间接受护理。后来,他们搬到纽约长岛,奥尔布赖特在照顾女儿的同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那时,她经常凌晨4时许就起床,家务、学习、工作超负荷运转。她的导师是布热津斯基博士。1977年卡特任总统后,布热津斯基出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尔布赖特也在布氏举荐下获得在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的机会。

奥尔布赖特事业起步时,却没有想到婚姻已在不知不觉中走到尽头。1982年初,当她从波兰调研回到家中,丈夫突然宣布,自己已经另有新欢,要同她离婚。这一晴天霹雳对于已经45岁的奥尔布赖特打击极大。她回忆说,离婚之后的那段时间是她人生中最为沮丧之时,因为她从未一个人生活过。在被问及如何能够坚持下来时,她说:“我有女儿,需要顾家。我最终坚持下来,是因为要让女儿看到,做任何事情应有始有终,我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nlc202309082236

奥尔布赖特很快学会了独立生活,振作起精神。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她也可能当不了国务卿。她的事业开始加速,1984年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费拉罗的外交政策竞选顾问,1988年效力于杜卡基斯的总统竞选活动,并在一个名为“国家政策中心”的智囊团中发挥积极作用。

克林顿看中她的“美式强硬”

也是在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奥尔布赖特结识了年轻的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克林顿也记住了这位个子不高但活力十足、有着一个鹰钩鼻、对国际问题特别是东欧事务非常熟悉的女性。

作为秉持自由主义执政理念的民主党人,克林顿有着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其中包括大胆起用女性官员。入主白宫之后,他于1992年12月任命奥尔布赖特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4年后,连选连任的克林顿又提名她担任国务卿。国会参议院全票通过。1997年1月23日,奥尔布赖特就职。

克林顿时代的美国,是冷战之后唯一的超级大国,显得不可一世。他在外交领域重用奥尔布赖特,当然不仅仅是表明美国“尊重女权”,让她充当“花瓶”,而是看中了她身上那种几乎出于下意识的强硬特质。较之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奥尔布赖特极为鲜明、有时格外夸张地表现出这种“美式强硬”。通观她担任美驻联合国代表和国务卿期间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是强硬的对抗,也不乏至今仍存的争议。

奥尔布赖特在任美驻联合国代表期间,对来自埃及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极尽打击、排挤之能事。在卢旺达大屠杀事件中,美国袖手旁观,酿成悲剧后又推卸责任。奥尔布赖特在回忆录中说,她公职期间最为悔恨的是美国和国际社会未能更早地制止卢旺达大屠杀。但她将责任一股脑儿推给加利。在她的极力反对下,加利最终只当了一任秘书长就悻悻离去。

1996年,奥尔布赖特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记者采访时,被问及在伊拉克因受制裁已有超过50万儿童死亡,这一数字比广岛核爆炸死亡人数还多,这一代价是否值得?奥尔布赖特答道,“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然而我认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此语一出,立即引来巨大争议。

在波黑战争期间,奥尔布赖特力主军事干预。有一次,她为此与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发生争执。她厉声说道,“科林,如果我们放着这样一支大军不用,留着又有何用?!”

1997年7月1日,奥尔布赖特代表美国参加了香港回归中国的活动,但拒绝出席“由中国指定的”特区政府成员宣誓仪式。

不过,奥尔布赖特也有温和的一面。她在联合国工作时,183个成员国中仅有7位女大使。她经常请其他6位女大使吃饭,戏称“7国集团”。她说,作为女外交官,其实也有不少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如果累了,可以化化妆,以掩饰疲惫。而她任国务卿时最大的外交突破当属2000年10月对朝鲜进行的历史性访问。在此访中,她会见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她也因此成为朝鲜战争以来实现访朝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

退下来后变得从容与自省

身居高位时,确有身不由己之处。从国务卿一职退下来后,奥尔布赖特担任了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主席,从事战略咨询工作。此外,她还在乔治城大学任国际关系教授,并担任外交关系理事会主席。

新的角色,让奥尔布赖特在反思历史时多了一份从容与自省。她批评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及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认为伊拉克战争可能成为比越南战争更为深重的灾难。2015年在塔夫斯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时,奥尔布赖特说,如美国继续领导世界,就必须倾听别人的关切。

在中美正式建交前的1978年,奥尔布赖特曾访华。如今,她对中国的发展变化也比较关注。在论及美中关系时,她认为,美国不能单独行事,不能无视中国,要与中国发展战略关系。她还说,在亚投行问题上,美国犯了错误。

2008年时,奥尔布赖特就曾全力支持希拉里冲击总统宝座。时过8年,她再次为希拉里助威。她有一句口头禅:“对于那些不帮助别的女人的女人来说,地狱中为她们特别留有一席之地。”

2012年,奥尔布赖特获得奥巴马授予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回顾一生,她说自己深深认识到,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对这个世界的重要意义,“如果只是随波逐流,人生注定失败。”

造纸行业兼并重组风云再起 篇5

浙江两大造纸企业浙江永泰纸业集团与浙江正大控股集团将联合重组成立浙江永正控股集团,老牌上市公司青山纸业公司收购两家公司股权及新型制浆技术, 冠豪高新公司通过收购增资寻找新的盈利点……造纸行业近期兼并重组风生水起, 几个重磅重组事件扰动了造纸行业的平静。而重组后如何有效实现整合,才是摆在企业眼前的实际问题。

重组潮凶猛

近期,国内造纸企业重组消息频频。 浙江两大造纸企业浙江永泰纸业集团与浙江正大控股集团将联合重组成立浙江永正控股集团,并再兼并重组7家造纸企业,组建产能将达到近300万吨综合型大集团。老牌上市公司青山纸业公司收购科伦纸业、 中伦纸业两家公司股权及新型制浆技术。 中国纸业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冠豪高新公司通过收购增资,获得生龙条码科技有限公司及生龙纸业有限公司78%的股权,寻找新的盈利点。

在国外,加拿大铜版纸生产商Verso纸业公司,将以14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涂布文化纸生产企业Newpage纸业公司。此前,Newpage纸业公司频频对中国铜版纸企业提起反倾销申请,如今却面临破产, 并将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美国包装产品制造商Rock-Tenn Co(RKT)与Mead Westvaco Corp (MWV)联合组建市值达160亿美元的新公司,以打造出全美第二大包装公司,力图与国际巨头国际纸业(IP)抗衡。

在包装方面,中国最大的纸包装企业胜达集团正式收购重组四川成都中天诚信包装有限公司,布局西南地区。江苏无锡6家公司整合重组成立无锡泰来集团,致力于工业产品包装物流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化学品方面,化学品巨头凯米拉收购阿克苏诺贝尔造纸化学品业务,巩固其制浆和造纸化学品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拥有百年历史的亚什兰公司水技术部门被收购,并独立成立新公司,更名为索理思。天马精细化学品公司收购镇江润港化工公司85%股权。

在造纸装备方面,中国造纸装备有限公司和意大利PMT公司达成股权、技术和商务合作协议,并向其注资入股,双方将共享技术和商标权,为全球造纸市场提供全面一体化的服务。法国ABK集团与捷克PAPCEL集团完成合并,实现从制浆到造纸的整线供货能力。福伊特集团收购库卡集团25.1%的股权,布局工业4.0。

而在更早,吉安集团收购山鹰纸业公司,玖龙纸业公司吸收合并铭冠纸业公司,瑞典爱生雅集团现金收购维达纸业股份公司并成为大股东,韩国韩松纸业公司收购欧洲最大的热敏纸加工、流通企业。

并购新趋势

当前一波重组与此前有很大不同,重组的大环境、兼并驱动因素、重组对象、 范围和主体等都已经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分析其特征,不难发现,行业整合呈现多元化趋势。有政府主导大企业联合重组的,有企业间自发性重组的,有大企业收购中小企业的,有国际战略联合重组的,有收购破产企业重组的,有投资公司战略收购重组的,也有集团内部整合的。

从领域来说,涉及制浆、造纸、化学品、装备、包装、贸易等造纸产业链的各个主要领域;从地区来说,从欧美造纸强国到新兴国家,从本土并购到跨国并购,可以说形式多样,全面开花;从原因来说,重组动力有的来自政府力量,而更多的来自市场行为,其背后是产能过剩下的企业生存压力。

经济调整期往往是并购重组的频发期,从国际国内环境和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造纸行业到了重新洗牌的关键时期。

2010年之前的10年是中国造纸行业的高速扩张期,行情看好,上了项目就能赢利。在面对选择是新建产能还是收购重组的问题时,不约而同选择了新建产能。 纸企老板们认为,这样效率更高,更为方便,新建产能也成了高速发展时期企业的一贯做法。

造纸企业这么做也是有其充分理由的: 一是小企业随时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局面;二是企业融合成本高,对员工处置和企业文化融合存在困难;三是企业产品结构整合,可能付出比新建产能更大的资金与精力。

整合是关键

并购重组是资源的重新整合。企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形势,过去只讲规模的发展思路,在并购问题上已成了思维限制。重组后如何有效实现整合才是摆在企业眼前的实际问题。

由于每家企业的功能定位、历史沿革、行业特性、规模大小、生存状态都千差万别,并购重组的举措如何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市场化改革无疑是破解行业并购重组难题的关键。若想实现增值,企业整合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并购成败的关键还要看企业战略、并购流程,以及清晰的规划。

制度层面,企业在兼并重组中一直遭遇不少困难和问题,涉及财政、税务、 金融、土地、工商、环保等各个领域。而国家也在努力为企业兼并重组消除制度障碍。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2014年年初,国务院再次出台文件,要求地方政府优化企业并购重组环境。

地方政府对于企业并购重组有了更多支持政策。随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造纸企业融资并购迎来一股“政策东风”。不过,不少地方政府也在利用行政力量“撮合”企业的重组,以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地方环保压力,共同应对市场挑战。但兼并重组本身是市场经济一种优胜劣汰的自发机制。政府部门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必须摒弃过去“拉郎配”的做法,真正的企业兼并重组决策权、自主权还是在企业,不是在政府。

并购重组潮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和企业战略发展的行动。但企业更要注重的是并购后的有效整合,慎重为上,“蹄疾而步稳”。

78%

风云变幻的能源金融 篇6

能源金融的形成

能源金融并非新现象, 自从世界进入工业时代, 能源的开采与使用就成为人类经济生活的主题, 为能源产业融资也成为金融部门的主要业务之一。

1886年, 威尔士的卡迪夫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源交易所——煤炭交易所, 它运用金融交易的管理模式对当时煤炭交易商的交易进行管理与运作。20世纪70年代以后, 能源定价机制与能源投融资决策以及能源供应引起的汇率变化及其风险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目前对能源金融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界定, 大部分是基于能源产业和金融业的相互融合, 以及金融对能源产业的支持来理解能源金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能源金融教育与科研中心 (CEFER) 在其培养目标中指出:“能源和资本市场正面临巨大的变革, 需要培养管理者理解、量化、监督和管理能源价格变动、汇率变动、利率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的能力。”目前学术界对能源金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这表明能源金融正处在一个不断发育完善的过程中, 对其的形成也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之中。

发展路径的选择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基本动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如何利用金融政策来支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各国广泛的关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 全球各地区能源企业的融资以传统的定期贷款和周转信贷为主要方式;90年代后, 很多地区能源企业开始采用中期债券规划 (MIN) 的方式融资, 东南亚能源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项目融资, 美国能源公司主要采用可转换为证券的周转信贷和可延期的贷款结构等形式融资。

1987年, Pindyck指出由于垄断的存在降低了资源的潜在储量, 提出利用资源租金可以减少资源储量的不确定性。1990年, Luthra&Fuller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计算了在2021年以前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区域能源期货发展前景, 并证明能源期货是安大略省能源发展的最优路径。1995年, Claessens认为通过短期和稍长期的石油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是转移短期石油价格波动风险最好的办法。1998年, Gerald基于项目融资的特点论证了车辆能源项目融资的发展前景, 具体分析了项目的发起人、商业银行和东道国政府在能源项目融资中的权益。1999年, K.Rave从银行融资、金融工具、能源安全等方面来研究金融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 通过合理利用资金, 促进能源产业有效发展。2001年2月, 日本三菱UFJ证券株式会社 (其前身是东京三菱证券) 成立了清洁能源金融委员会, 开始涉及气候变化领域, 目前该委员会提供清洁发展机制 (CDM) 项目的各种咨询服务处于气候变化领域里的领先地位。

2003年, Painuly, J.P.et al.指出金融是促进能源效率和节能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该适当放松金融对能源产业发展的限制, 通过政府放松对能源产业融资的限制来促进能源产业的发展, 进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他们指出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 (如加拿大、美国) 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经验来发展本国能源服务公司 (专门为提高能源效率筹资的金融机构) 以及相关的金融产品, 从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效率。2003年, Hossein分析了石油、天然气、电力的投资需求与能源效率的关系, 强调世界银行集团应该在能源项目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4年, Ci-ampe基于有效利用能源的金融综合管理办法提出第三方融资与能源合同, 分析了第三方融资在创新能源技术和新能源项目中的优势和可行性。2008年, Huang Liming分析了中国和印度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金融支持现状, 指出可以成立专业性的可再生能源服务公司为可再生能源开发提供低利率长期贷款、合资等。2009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Lieberthal在中国绿色公司年会上表示, 在金融危机后, 企业发展要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 使用清洁的能源来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 这是一个国家在未来能够拥有的最大的竞争优势。

能源的价格理论

国外学者先后提出过自然资源稀缺论与边际主义学说。如马歇尔的竞争论、弗兰克尔的寡头控制理论、彭罗斯的管理控制理论、米歇尔·埃尔克的石油政治经济学以及美国乔治大学的地理政治理论学说等。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原因, 但是由于理论的局限性, 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把握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内在规律, 更不可能揭示国际石油的理论价格。

研究石油价格走势始于1931年, Hotelling著名的可耗竭资源模型。该模型把资源当作一种埋藏在地下的资产, 目标是如何寻找一种最优的定价方法使得净现值最大, 根据最优化条件确定出最优开采量, 就是使不同时期石油开采量的边际收益上涨速度等于利率。Hotelling的这个模型对于研究石油价格的波动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对油价波动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研究源于20世纪70和80年代两次大的石油危机。其中早期的代表是1976年, Hamilton&Pindyck分析了欧佩克的石油定价策略, 指出石油价格的最优路径就是通过发放固定数量的股票来控制石油价格。

2000年, David&Mario通过考察石油价格与贸易条件后发现, 在最近25年中石油价格的变动主要是商贸交易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 并且他们认为量的作用也是极不相同的。2001年, Davis&Halti-wanger指出了石油价格波动造成的失业要比创造就业的影响大得多。2002年, Fong&See建立了原油期货价格的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 (MRS) 。2002年, Krichene通过分析石油和天然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发现1973年石油价格极其不稳定, 揭示了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石油价格的关系。2004年, Sedetis 8L Andreadis利用分形理论对WTI原油 (达到一定标准的多种原油) 和天然气价格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2005年, Nahid&Bagher基于有效市场假说对天然气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进行检验, 发现天然气期货价格与未来现货价格预测出现偏差, 认为这种偏差来自期货价格预测中的系统性风险。2006年, 他们认为引入库存变量后提高了对短期的WTI原油价格的预测能力和模型的拟合度。2007年, Blanchard&Gali分析了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不同于上世纪70年代的原因。2008年, Askari&Krichene通过分析2002~2006年石油价格的波动指出石油价格的高波动性导致原油供应刚性并扩大了世界原油需求, 从而扭曲了石油价格。2008年, Barrell&Ponerantz分析了油价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和油价上涨对经济影响的几个因素。在2008年汉堡峰会上汉堡市经济部长Axel认为当前能源价格上涨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有益于新能源的开发。2009年, Ken&Oliver通过调查石油价格和石油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 提出通过石油的价格决定因素来衡量原油的价格。

能源金融衍生品发展创新

能源金融衍生品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新事物。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以石油、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性产品为基本标的, 通过金融工具进入即期和远期金融衍生交易的新型金融市场。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石油市场结构日益多元化, 市场参与者的增加、石油价格多变等因素加快了石油期货的发展, 各国先后推出不同的石油期货合约。欧洲第一个能源期货合约是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 (IPE, 1981) 推出的轻柴油期货交易, 上市较为成功。1982年纽约商品交易所 (NYMEX) 推出了世界上的第一份原油期货合约 (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 , 由于此份合约是以美国著名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为主要交易标的, 因此也被广泛称为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 (WTI) 期货合约。1989年的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 (SIMEX) 推出了亚太地区的第一份石油期货合约——高硫燃料。1999年东京工业品交易所 (TOCOM) 推出第一份石油期货合约, 2001年推出中东石油期货合约。

最早提出能源期货成功决定因素的是Brown&Errera, 他们在《能源期货交易》 (1987) 一书中指出期货合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第一, 标的商品必须同质, 且存在替代品;第二, 必须存在对特定商品套期保值的市场需求;第三, 必须存在大幅且不可预测的价格波动。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开始研究能源期货了, 1977年B ossel&Richard分析了德国能源实际价格波动情况, 提出能源期货的发展思路。1981年Alvin提出了有关太阳能和核能期货的观点。1985年Michael分析了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和不足, 讨论了石油广泛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阐述了能源期货对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公平的能源政策, 减少不必要的能源选择。1988年Hoare认为公共参与能源决策正在增加, 通过对能源未来的调查发现消费者大多数都偏爱能源期货, 并提出各国应该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来推动能源期货的发展思路。2000年, David通过研究1992~1994年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者的对冲政策, 发现对冲工具的使用范围与融资的成本有关, 也与对冲本身的成本有关。

在2001年德克萨斯大学的能源金融教育研究中心的会议上, 与会的学者一致认为, 能源衍生品和公司的风险管理行为会导致传统的能源企业产生新的财务模型, 使得公司的发展战略改变, 而价格的对冲策略还会影响公司的融资策略和资本成本。2006年Gabrielle et al. (加布里埃尔等人) 通过分析STEO (短期能源展望报告) 和Henry Hub (国际天然气) 对天然气价格的预测与期货市场的天然气价格的对比, 指出Henry Hub的天然气价格预测更准确一些, 其中Henry Hub的平均误差为-0.52, 标准差为1.25;STEO的平均误差为-0.83, 标准差为1.34。2006年Deng&Oren通过对电力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进行研究发现, 电力金融衍生品会减少市场风险, 为发电厂、负载服务企业和电力市场的风险管理构建对冲策略, 也可以增加市场的广度, 有助于经济上的节约。2008年Svetlana&Russe11利用1991~2004年WTI&BRENT (布伦特) 原油现货和期货价格的每周数据, 用拉格朗日乘数单位根检验发现, 每个油价的特点可以看作是一个随机游走过程。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 2008年5月宣布, 推出数项提高能源期货市场透明度的举措, 以扩大CFTC从能源交易商那里获得信息的范围和质量, 目的是发现、阻止、严惩能源期货市场的操纵行为。2009年Katharina采取多层面的标准框架和计算排名选择的方法对澳大利亚能源期货进行评价, 通过1 5条评价标准建立评价模型, 并且对相关者进行利益分析, 提出能源期货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同年, F a r r e l l&M a y u m i利用电力期货交易验证尼古拉斯·乔治库斯—罗根一般理论, 通过缩短时间跨度和转变原材料燃料供应和电力生产流程之间的关系来改变资金流动, 进而改变电力的供应。

风险管理与安全机制

在当代经济体系下, 能源风险以及由此决定的能源安全战略成为各国决策中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能源与安全》, 对能源与国际安全的关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英国学者琼·密切尔等著的《新的能源地缘政治学》则反映了能源地缘政治学这一交叉学科的新发展。西方国际政治学者对能源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 为欧美国家制定、实施国际能源战略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1991年, 杰出的能源专家D.Yergin认为稳定能源安全的框架应该扩大, 以解决过时框架解决不了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能源安全原则。2002年, J.Bielecki从能源安全概念、石油市场演进、制度安全框架、目前石油安全状况、未来石油安全需要、增加能源安全战略措施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指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空前增长, 但是它们没有相应的石油储备, 这是石油安全的一个重要隐患。并认为尽管未来不会发生像20世纪70年代那么大的全球能源危机, 但某些能源安全的严重程度将继续值得关注, 因而对于能源安全没有任何自满的余地, 要扩大发展中国家能源的来源, 特别提出要发展其他能源的来源 (如天然气) , 鼓励多样化和高水平的天然气储备, 来缓解可能出现的能源安全问题。2009年, Mayurachat从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来分析影响老挝和泰国的跨境电力贸易。2009年5月国际能源署 (IEA) 指出, 受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全球能源供应和需求双方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削减, 而能源投资骤减将对能源安全、气候和贫困人群使用能源产生潜在影响。

风云变幻的快递“江湖” 篇7

菜鸟网络不久前在杭州举办的第一次合作伙伴大会上, 总裁童文红首次表示出菜鸟网络“是什么”、“做什么”和“能为合作伙伴带来什么”。她说, 菜鸟今年将会打破以往平台的完全包容与开放姿态, 开始制定“规则”, 并推动产品分层与服务分层, 运用评价体系推动快递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升。

据了解, 菜鸟网络此次推出“合作伙伴分层运营计划”, 即把各大快递企业分成“金牌、银牌、铜牌、标准”四大等级, 并根据等级配比相应的项目支持与品牌合作。消息一出, 各大快递公司哗然。与会现场多名快递公司高层虽然表示赞赏, 但也产生对菜鸟展现出欲统一快递江湖规则野心浮现的忧虑。

回顾菜鸟网络成立的初衷, 在其2013年5月28日成立之时, 只是打算建成一个中国智能骨干网, 要在物流的基础上搭建一套开放、共享、社会化的基础设施平台, 通过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种模式, 在全中国范围内形成一套开放的社会化仓储设施网络。由于那时多个快递公司70%以上的业务量均来自淘宝, 因此全国大多数快递公司被吸引至菜鸟网络平台上, 对接各自的信息系统, 自觉依据菜鸟的要求改进自身快递服务体系中的诸多问题。

之后两年, 菜鸟加紧运用收购的办法, 圈定了一批现成的物流资源, 先是从亚马逊手中收购一个两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仓库。今年5月中旬, 阿里联合云锋基金, 战略投资拥有国内20%左右快递市场份额的圆通速递。显然, 菜鸟期望用资本敦促快递企业改变, 引导快递行业变局。在菜鸟网络的支持下, 各快递企业的包裹处理能力也获得大幅度提升, 尽管电商包裹量一再刷新历史峰值, 主要几家快递公司的系统却都扛住了巨量冲击。

“丰巢”发起挑战

然而, 菜鸟网络一家独大的地位还是不断受到挑战。就在菜鸟网络成立后不久, 圆通、申通、中通和韵达“三通一达”共同投资2亿元成立了“峰网”平台。这一平台通过对快递业务及上下游资源的集合、整合和融合打造快递集约化投资平台, 同时布局和整合社区智能快递柜平台。这也是快递企业在“最后一公里”争夺话语权的表现。

今年6月6日, 也就是菜鸟网络举行的这次合作伙伴大会不久, 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联合发布公告, 共同投资创建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运营“丰巢”智能快递柜, 以提供平台化快递收寄交互业务———此时的“丰巢”无疑比之前的“蜂网”更具竞争力。众所周知, 电商业务离不开物流快递, 如今快递企业选择自己成立“丰巢”, 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就必须与“丰巢”合作, 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的快递企业此时终于可以获得一定的话语权了。并且由于丰巢的创始股东聚合了国内最大的几家快递公司, 其发展空间亦不可估量。

这几家快递公司之所以联手在智能终端上下功夫, 一方面是因为人的效能在快递行业已经被挖掘到极致, 依靠传统出卖劳动力的发展模式, 已无法满足未来倍增的需求量, 因此急需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工具或者介质来解决这一难题。

根据“丰巢”提供的数据, 目前国内快递员上门派件, 每成功派发一单平均耗时7分钟, 而如果使用“丰巢”自助派件, 每成功派发一单平均耗时3分钟, 平均估算快递员人均效率可提升1倍。这个数据对于快递公司意味着在不新增人手的情况下末端业务处理量提升100%。

而且“丰巢”提出了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 并以“整合生态圈”为目的的概念。某顺丰内部人士透露, 丰巢不仅要去研发智能快件箱产品、完成通用型设施建设, 也会打造、运管开放的平台。平台易于接入各种有志于物流快递服务、生活流通服务的商业机构, 帮助大家触及消费者端。对于消费者, 丰巢的价值在于不断提高生活服务体验, 从快递服务起步, 向其他方向纵深发展。

快递界变数不断

就在丰巢意图布局终端快递网络的同时, 菜鸟的驿站也在抢先一步争夺这一市场。据数据显示, 菜鸟驿站合作站点数目前已过20000家, 覆盖30个省区、187多个城市。去年阿里巴巴与中国邮政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作为协议的合作内容之一, 中国邮政向社会开放5000个邮政自提网点作为菜鸟驿站为网购用户提供包裹代收服务。现在为了抗衡丰巢, 6月10日, 菜鸟网络宣布, 百世汇通和圆通将先期加入菜鸟驿站, 向社会开放其末端代办点为公共自提点, 为网购用户提供包裹代收服务, 以解决快递业“最后一公里”问题。由此“四通一达”公开站队, 在派送环节分属于顺丰、阿里两大派系。

两相比较, 顺丰的基因是快递, 目前围绕顺丰仓储的干线运输和落地配送均由顺丰自己提供。按照顺丰方面的说法, 7大分发中心配以顺丰数万网点, 将覆盖全国2500个区县。未来顺丰甚至可以一站式退换货———2个小时就能保证上门为你提供相关服务。

而阿里的基因是基于互联网和电商数据。哪些商家哪些产品适合入仓, 提前备货多少;哪些地方消费潜力巨大适合建仓……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实现运力资源和商品资源的快递响应和匹配, 菜鸟这方面的能力已在这几年的“双11”中得到了充分的演练。

双方各自的短板亦非常明晰。菜鸟作为一个平台不参与实际线下物流服务的提供, 仓储谁来管理经营和商品谁负责落地配送, 这些只能通过社会化物流快递资源;而顺丰全流程参与模式想要摊子进一步铺大, 对于财力和人力一定时期内也是极大的挑战。

所以, 我们看到了四通一达等一系列社会化快递公司等的各种被拉拢:阿里先后入股了百世汇通、全峰快递、圆通快递, 以上几家因此也被业内称为“阿里系快递”;而顺丰近两年急速扩张后, 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此次拉拢着余下的快递公司———申通、中通、韵达成立了丰巢, 业务架构上越发趋向于阿里与京东, 在电商、快递、仓储、供应链管理和金融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闭环。业内人士认为, 如今快递行业形势微妙, 各家公司之间的合纵连横都有各自的算盘, 眼下虽然暂时变成两大阵营对局, 但今后局势依然存在巨变的可能。

当然, 逐鹿群雄不只是阿里与顺丰两方阵营, 早在2014年, 苏宁就把各地原有的200家乡镇售后维修点升级为新式“乡镇服务站”;而在今年5月份, 京东商城也推出了酝酿已久的“众包物流”新模式……

《叛狱风云》的角色分析 篇8

1 影片简介

影片的刚开始,就出现了一组组影片,动物世界中的各种对抗、厮杀的短片,然后是人类之间的种族歧视的冲突、各种冲突等,似乎是导演在暗示:人类虽然自诩为生存链条的最上端,但是一些行为与动物无异,甚至更加残忍无道。两种片交替出现,使这个暗示更加的明显,也奠定了这部影片的主旋律与基调。该片寻求多线索叙事,在监狱实验的主线基础上,穿插叙述两条支线,一条是特莱维斯女友的印度游,另一条是实验开始前的面试问答。两条支线只是蜻蜓点水般点到为止,这样处理可能是怕出现过多会破坏主线的连贯性,笔者认为特莱维斯女友那条支线应该再多点内容,毕竟一明一暗、一快乐一悲惨,在如此强烈对比作用下更能表现实验对“人性本恶”的揭露。

本片有两个主要的角色迈克尔·巴里斯和特莱维斯·亨特。两人扮演了相互对立的角色:迈克尔的角色是狱警,而特莱维斯的角色是“犯人”。两人在实验开始前,算是很不错的朋友,而实验中,两人之间产生了冲突、矛盾,实验被迫结束时,两人就相对无言了……

2 角色分析

迈克尔·巴里斯,在影片刚开始,这个人出场时,是在实验招聘的现场,穿了西装,打了领带,文质彬彬,主动跟邻座的特莱维斯打招呼,怎么看都是个很上进,很有教养的好人。他参加过童子军,高中的时候还是校队的,是一个很有信仰,很虔诚的人。在面试的时候,迈克尔每回答一个问题都会先想一想,再回答,谨小慎微。说话的声音略小,整个人看起来略带害羞的拘谨。然而在“监狱”中,他却成了头号恶棍,虐待狂魔。在实验者们坐在巴士上,通往监狱的途中,电影运用了心理蒙太奇,告诉观众这个看似很老实的人其实是有心理阴影的:42岁仍单身跟妈妈住,总是被母亲叫做“鸡屎”,参加实验也是他母亲的意思,至今仍是一事无成。

在监狱中,他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个胆小慎微的人变成了一个欺压他人的恶霸,甚至最后还杀了一个人。第一个阶段,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实验主持者为这次的实验规定了不论什么情况下犯人都必须遵守的五条规则,其中有一条“任何情况下犯人都不得触碰警卫”。然而“犯人”却在打篮球时不小心砸到一个“警卫”,当其他“警卫”在商量惩罚“犯人”时,他还指着摄像头说“他们看到了,他们知道这是意外”,试图化解这次的意外,不让“警卫”惩罚“犯人”。转变就在一瞬间,“警卫”柴斯在惩罚罪魁祸首时,“犯人”不听指挥,他就实行连坐,让所有的“犯人”做10个俯卧撑,本来迈克尔认为不会有人听话,“犯人”17号,在听到命令时立即执行了,这让他一开始很讶异、迷惑,当其他“犯人”听从“犯人”17号的号召,也俯下身准备做俯卧撑时,他原本一直微微低着的头,渐渐抬起来,脸上的表情也为之一变,他初次尝到权利带给他的满足。当他说道“我有点为他们感到难堪”时,他是笑着说的“就那样任人摆布”,权利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

第二阶段,他由一个胆小怕事的人成为一个出主意羞辱他人的人。五条规则中,其中有一条“犯人每日必须三餐,不可剩饭”,但是“犯人”特莱维斯嫌煮的豆子不好吃而没吃完,“警卫”坚持让他吃干净,他却挑衅地将豆子倒在了“警卫”的手中,其他“犯人”也跟着起哄,这是“犯人”与“警卫”第一次产生了冲突,“犯人”们取得了短暂的胜利。“警卫”们在休息室商量着要怎么不用暴力惩罚不听话的“犯人”时,迈克尔提出了一个很恶毒的方案:在“犯人”们休息时,将77号“犯人”从牢中的床上拽出了牢房并拷到牢门上,他宣布“这里将不允许再次发生像今天这样的骚乱”,并要求所有的“犯人”大声回答出“明白,先生!”。当“警卫”们返回休息室时,他像一个领导一样,夸赞其他“警卫”“做得好!”此时他迈克尔已不再是“警卫”中的小人物,而是“警卫”中的权威人物“队长”,之后事情便一发不可收拾。在面对不能起身的“犯人”51号时,他强硬地要51号起身,不再同情弱者,甚至搬出“五条规则”来压制为51号出头的特莱维斯。为了建立自己在监狱中的权威,迈克尔派人将“犯人”特莱维斯再次从床上拽了出来,剃光了他的头发,并带人朝他身上撒尿,彻底地侮辱了特莱维斯。这时的他,已经沉浸在这个角色中不能自拔。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迈克尔剃光了自己的头发。触发机制是一个还有良心的“警卫”听从了特莱维斯的规劝,为“犯人”51号去偷胰岛素。说实话,当笔者看到迈克尔将胰岛素给51号时,还以为他仍是有良心的,仍是个好人,结果事与愿违。他强迫特莱维斯承认自己是“罪犯”,将其强按到便池里。至此,迈克尔已经在监狱中建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特莱维斯·亨特在影片中先于迈克尔·巴里斯出现,他出现时,是在退休家园,为了让老人吃药而跟她赌球,整个人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外表上看像个混混,但是却很受老人欢迎,但是他却被辞退。他随后参加了一次和平集会,遇到了让他心动的女孩,有个小细节,可以看出这个人并不喜欢暴力解决问题:游行的人与政见不同的人发生了肢体冲突,特莱维斯上前阻止,虽然他举起了拳头,但是却没有打下去,只是牵制住了对方,不让对方进一步伤害他人,直到警察拉开了他们。想为心动的女孩筹备足够的钱去旅行,失业的特莱维斯报名参加了这次每日收入1000美元的行为实验。虽然谈不上积极向上,但也充满了对生活美好的愿望。有时候有冲动也是在人正常的反应范围内。回到牢房后很隐忍地的哭了,情绪爆发在平静当中,帮51号偷胰岛素的“警卫”被迈克尔贬为“犯人”,与特莱维斯站到了同一边的黄线上,变成了“犯人”76号,迈克尔还很自大地说自己是“正直的人”,这句话触动了特莱维斯,他很平静地脱下囚衣,扔到地上,其他“犯人”纷纷效仿,“犯人”特莱维斯终于在隐忍中爆发了,他爬上牢门,对着摄像头大喊“我们不干了”,但是牢门没有打开。

3 真实事件

本部影片根据2001年的德国影片《Das Experiment》改编,故事取材自马利奥·乔丹努(Mario Giordano)的小说《黑盒子》。作为这一系列剧本书稿蓝本的是1971年的那次骇人听闻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实验的主持人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是著名的心理学权威,他根据这个实验写作了一本书《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所谓“路西法效应”,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好人也会犯下暴行。这种人的性格的变化被津巴多教授称之为“路西法效应”。

在书中津巴多教授提到,他也完全进入了“典狱长”的角色,当他看到实验中看守把犯人用脚镣锁成一列,每个人都戴上头套,再把他们带到洗浴房进行洗浴,他会觉得非常兴奋。更夸张的是津巴多教授在听说“犯人”计划要越狱时,想尽了各种应对对策,以防“犯人”越狱。

在看过电影后,笔者找到并阅读了这本书,相比之下,影片中有些地方是夸大了,而有些地方则是忽略了。书中,津巴多教授为了安抚“犯人”,给了他们可以探视亲人的权利,影片中却没有提到;书中,“警卫”是分两批的:白班和夜班,领导人是两个,先挑起矛盾的是夜班的“警卫”,这些影片中都没有提到。影片中将试验中最黑暗的一面用放大镜显示出来。

影片的最后,“犯人”们聚集到特莱维斯身边等候他发号施令,特莱维斯接过“犯人”递给他的武器,神情坚决,带头敲碎了“警卫”休息室门上的玻璃,而迈克尔仍是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他们还是犯人”“我们是这里的权威”,不知悔改,并拿起桌上的刀。“警卫”们落荒而逃,“犯人”们杀气腾腾,迈克尔不停高喊这“这是我们的地盘”“我们仍然是警卫”,“犯人”的人数是“警卫”人数的两倍,可想而知,“犯人”有着绝对的优势,“犯人”们疯狂地殴打“警卫”,即使他们投降了,仍是冲上去狂揍,打得“警卫”无还手之力。特莱维斯一拳又一拳地打在迈克尔的脸上,疯狂地打,就在这时,观众以为永远都不会亮起的红灯亮起来了,实验结束了,这时,特莱维斯突然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不信奉暴力解决问题的他,动用了拳头,且停不下来。同一辆巴士,却少了一个人。回程的巴士上,大家无言以对,他们都拿到了14000美元,即使实验只进行了6天就结束了,17号问特莱维斯:“你仍然认为在进化链中我们比猴子更高等么?”特莱维斯回答:“是的,因为我们仍然可以为这件事做些什么。”

实验结束了,影片也结束了,留给人们的却是仍旧无法解开的悬念。

摘要:本文主要就关国电影《叛狱风云》中的人物进行角色分析,从影视角度解释路西法效应。

关键词:美国电影,叛狱风云,角色分析,路西法效应

参考文献

一条扁担的风云变幻 篇9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有一位伟人,他和毛泽东等一起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他是中国红军的总司令,也是八路军的总司令,还是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他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被大家尊称为“老总”的朱德。

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有一个平凡的故事——《朱德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但在“文革”中却演绎了一段错位和复位的政治风云。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上师范准备实习时,认真阅读过该课文。大意是:1928年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后,因粮食缺乏,经常派人去五十里外的茨坪、宁冈挑粮。都是山路非常难走,身为军长的朱德也和战士们一块儿下山挑粮。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又用竹子做了一条新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大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文章见证了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情怀和身先士卒的优秀品格。

当时的井冈山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后,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是中国革命武装的开端。由于敌人的封锁,第四军处境非常困难,所需粮食、布匹、药品等奇缺,于是,军内发起了下山挑粮运动。要把筹集到的粮食等物品挑上山。一天要往返百余里,朱德也和大家一起下山挑粮。故事的历史背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革命来之不易,艰苦奋斗不能忘,井冈山精神今天仍然是我党的宝贵的财富。

在大学学习时,曾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我负责学校的社教工作。期间偶尔代请假教师上课,还讲授过该课文,对《朱德的扁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该文章作者朱良才,湖南汝城人,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郴州湘南起义,后随朱德到井冈山。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前后,中央军委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在全军发出征文,并成立了征文编辑部,征文活动得到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在井冈山时期担任朱德警卫员的朱良才,怀着深厚的情感,撰写了三篇回忆录,其中就有《朱德的扁担》。1958年9月该文会同其他文章陆续结集出版,刊物名称为《星火燎原》。后来,《朱德的扁担》又与其它作品编入了小学课本。于是,在学生中甚至民间广为流传开来。

“文革”初期,外出串联中曾听到《朱德的扁担》将被删除的传闻,原因众说纷纭。随着“文革”的深入发展,才逐渐清晰起来。时已耄耋之年的朱老总,被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视为篡党奔权的最大障碍之一。故一再遭到明目张胆的攻击和阴险狠毒的暗算,必须打倒而后快。在中共中央档案馆,有一份标号为19660523的记录,内容是1966年5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在23日的会议上对朱德进行批判的情况,地点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主持人刘少奇。首先,朱德检讨对批判彭、罗、陆、杨所持消极态度。随后是与会人员发言,第一个发言的是林彪,诬蔑朱德是赫鲁晓夫。不久“打倒朱德”称其为“大军阀、大野心家、黑司令”等内容的大标语,不仅贴满北京街头,还贴到中南海,朱德被打倒了。而此时高举语录、紧跟毛泽东的林彪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1967年新出版的教材中《朱德的扁担》,变成了《林彪的扁担》,无数红小兵们开始在这篇文章中向林彪学习了。改变后的课文,称当年是林彪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带领革命队伍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的。内容除把“朱德”换成“林彪”外,无其他任何变动。

然而,历史却似乎开了一个大玩笑,仅仅数年之后的1971年9月13日,预感到毛泽东要“加害”自己的林彪,乘三叉飞机逃往前苏联,途中飞机发生爆炸起火,林彪横死异域,成为千夫所指的叛国者。《林彪的扁担》又被悄悄地回归为《朱德的扁担》。一条扁担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而换位,这是对“文革”荒唐年代的嘲讽、批判和否定。

时间的年轮运行到新时期,《朱德的扁担》再次从教材中删去。其理由是:文学性和语言性不足,文章没有体现现代汉语的美感和特质,不是文学作品的经典。凭心而论,该文确有这些遗憾,做为小学语文教材,缺乏典范性。

前两年,有机会参观了“廉政文物展览”,这是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承办的展览。展览在布置上以时间为顺序,分为历史鉴镜和廉政风范两部分。前者表现了历史先贤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后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不断探索反腐倡廉的规律和措施。展品是在全国范围内征借的,共有文物370多件,其中就有朱德的扁担。这次廉政文物展览,对廉政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上一篇:学习品管圈论文下一篇:应用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