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共6篇)
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 篇1
教学既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节成功的课堂,不是教师让学生保持整节课的高度紧张,那样太累,学生坚持不了,也不是课堂节奏拖沓松松垮垮,那样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昏昏欲睡,好的课堂应该像一曲美妙的音乐、一幢优美的建筑,是要有节奏的美感。内容的讲解、问题的设置、学生的反馈、课件的编排等等都需要掌控好轻重缓急,节奏快慢。恰当的节奏才能让课堂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回应教师。课堂有起有伏,张弛有度,可以给学生一种美感,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将学习的效率最大化,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怎样才能很好地掌控住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呢?笔者有以下一些观点。
一、准确把握好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在实际中的实施。正确的教学程序应当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一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忱,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收放须有度
“放”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的独立思考;“收”是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的总结理解。这个程度要把握好,做到收放的统一。
(二)起伏要有致
一节课直叙到底的话,很难吸引学生,而课程跌宕起伏,富有变化,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三)动静宜相生
课堂的动静结合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疲劳感,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活跃度。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课堂的节奏把握主要靠教学的内容来呈现,因此设计合理适当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在此过程之中,需要注意:
(一)疏密要相间
绘画中讲究“疏可走马”与“密不透风”,说的就是留白与紧凑,有的地方要留白以供遐想,有的地方要紧凑,创造紧张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课堂结构紧凑、节奏协调、穿插合理,呈现课堂“疏密相间”的美感。
(二)详略要得当
课堂内容的多少,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水平,不可以“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蜻蜓点水”。我觉得一节课45分钟,尽可能安排一个重点就够了,对于重点我们要详讲、精讲、讲透,耗时较多,除此之外是非重点,我们可以少讲、略讲,根据课程内容的安排,有详有略,讲求适当。
(三)快慢应相宜
“快慢”指的是教学的速度,太快如疾风骤雨,学生无法消化;太慢如龟爬慢走,学生没有学习的劲头,所以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掌握好教学的速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教学内容的快慢缓急。
三、有效调控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此话说出了美的语言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而语文在语言美方面表现得更加的突出。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它包括生动、准确地传达信息,也包括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语言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以及句子的长短,语调的升降等规律的变化。在一些需要强调的地方,我们可以放慢语速,提高声音,甚至可以重复强调,或者讲些范例、故事来加深印象。而有些地方属于略降的地方降低声调,加快语速,放缓对大脑皮层的刺激,这样高低长短强度不一的语言表现形式,对学生大脑形成的刺激也是有强有弱的,学生的状态调整得好,学习的效果才会突出和明显。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单一声音刺激下,大脑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或缓或急的语文教学语言节奏把握,正是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调控得当就是一曲富有节奏的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四、关注学生反应
课堂教学的奇妙所在就是课堂的变化莫测,往往同一篇文章、同一种备课方法,在面对不同学生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化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很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依据课堂动向进行节奏调控。如果学生出现疲惫紧张、精神紧绷的情况,就要放缓节奏让其放松;如果学生懈怠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就要加快节奏,让他们的精神再度集中。教师务必要灵活调整课堂的节奏,注意学生所做出的反应,适时做出改变和调整。
总之,课堂节奏的把握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也是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我们一定要掌控好课堂的节奏,带动学生,将每一堂课上好、讲好、备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许英哲.回归文本张弛有度:谈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2]吴丽丽.语文教学让“美”无处不在[J].中学语文,2013(12).
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 篇2
对对联,贵在节奏美。下面来了解下对联的节奏美主要表现在节奏的平均、字数、行数的固定上。在律诗中,五言诗为三拍, 七言诗为五拍,五言句法多为上二下三,七言句法多为上四下三,但不管句法如何,其顿数则仍须一致。如李白的
吴官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句法应是: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杜甫的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句法应为: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均齐美的产生来自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悟。比如花叶的搭配,花瓣的排列,天籁的声音等。大自然有自己独有的自然属性、内在规律,我们的古人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融成一体,使中国的古老文化达到一种全新、永恒、贯通的境界。
在音乐中,乐谱强弱、长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节奏,在对联中,同句的平仄交替,上下的平仄相拗,形成明显的强弱、长短、高低、缓急的音步,似音乐中的旋律,我们也称其为节奏。
对联上下联的节奏,一般是一致的,通常对联是以两个字或一个字作为音节,煞尾的`字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这是对联的一般节奏。
说到节奏,便涉及到炼字的问题,一般四言和五言联,第三个字要选择特别响亮有力的;六言和七言联、八言联要注意第三、第五个字;九言联要注意第四、第六个字;十言联则以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字为重要。下面我们对一般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的节奏进行简略说明。
四字联的节奏有:单节奏、二二、三一、一三等;五言联有一二二、二二一、二三、三二、一四、四一等;六言联有二二二、三三、二四、四二等;七言联有三四、四三、二五、五二、一六、六一、二一四、二二三、二二二一等。八言联大多由两个四言联组成,九言联大多由四言联和五言联组成。十言联以上的联句,多由三、四、五、六、七言的节奏,加以合并而成。
如海瑞自题的四字联(前一后三式)
干/国家事
读/圣人书
周恩来赠王朴山四言联(前二后二式)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山西岳祠五言联(前二后三式)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佚人作自策联(前一后四式)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傅山自题联(前二中二后二式)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明郑成功自题六言联(前二后四式)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清翁方纲赠谨庭六言联(前一后五式)
结/幽兰以延伫
抚/孤松而盘桓
湖北古隆中七言联(前四后三式)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清梁同书赠友七言联(前二后五式)
闲为/水竹云山主
静得/风花雪月权
清林则徐自题七言联(前三后四式)
不要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浅议体育教学的节奏美 篇3
关键词 体育;教学;节奏美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要求增强学生体质,同时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这就要求体育教学要实行节奏美。
节奏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存在方式。节奏也存在于人体和我们所感受的对象。在我们感受对象中会自然而然地用节奏的尺度来衡量对象,如果这个对象的运动方式能符合一定的节奏规律,人们就会愉快、舒适、易于接受。如果这个对象的节奏失调,就会使人感到别扭,并产生反感。由此可见,节奏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体 育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增加它的感染力,那么理所当然,节奏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通过动、静、张、驰、快慢等多种对比和变化,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引起学生心理共鸣,并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教学手段中“动”、“静”有机转化,产生节奏美
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人脑接受刺激引起的兴奋点如果不断转移,那么相对来说人就容易感到疲乏。反之,某一兴奋点持续活动,就容易由兴奋转入抑制。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动”指的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活跃状态,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各种练习,学生处于紧张、激烈的兴奋阶段。“静”指的是一种相对的安静状态,这种状态表面上看学生安静,实际上学生凝神听讲和留心观察,是一种外“静”内“动”的状态。一般来说,一堂体育课从头到尾的“动”或自始至终的“静”都不符合体育教学规律,课堂上呈现“满堂灌”的缺少节奏变化的单一形式,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之,采用变化多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形成丰富多彩的“动”“静”转化的课堂节奏,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二、教学活动要“张”“弛”相间,产生节奏美
教学活动的“张”,是指在教学达到高潮时,学生处在紧张激烈、兴奋状态。所谓“弛”,是指放松、从容。一味的“张”或一味的“弛”,都使体育教学活动不完美。心理学实验表明,某种强度的刺激信号如果长时间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便会产生疲劳,对于体育教学也一样,要有“张”有“弛”,才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会有助于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体育课上,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进行了一场排球赛,他們玩累了,就让学生休息一下,让他们坐下来活动活动手腕、唱唱歌、讲讲故事等,这样的教学活动显得有“张”有“弛”,很有节奏美。“张”是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而“驰”是为了更有效的“张”,增强教学的节奏美。
三、教学形式要变而有序,产生节奏美
从教学内容来看,任何一节课都是有“难”、“易”、“重点”与“非重点”之分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把握教材的内容特点,突出难点,切忌平均使用力气。在讲课时,对于动作技术重点、难点应“浓墨重彩”地详讲,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动作的技术关键。其余可“轻描淡写”地略讲。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主次分明,这样变而有序的教学形式会产生鲜明的节奏感。
四、教学组织要“收”“放”交替,产生节奏美
所谓教学组织的“收”,指教师讲解、示范、辅导等有关的活动。当学生对某个动作的理解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通过“收”的办法处理。如教跑的专门性练习,后蹬跑时,可讲“前腿弓,后腿蹬”等简单明了的句子告诉学生动作关键来疏通思路、传授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放”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进行与练有关的活动。通过教师点拨后要“放”,让学生自主克服困难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采取既“收”又“放”的方法,会使教学产生节奏感,使“教”与“学”的节奏明朗和谐。
五、教学速度要“快”、“慢”搭配,产生节奏美
在古诗教学中凸显“美” 篇4
一、领悟诗的意境美
意境美, 是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王国维有言:“词以境界为上, 有境界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1.动之以情, 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 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2.突出特点。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 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 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 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3.领悟意境。如教学程颢写的《春日偶成》这首诗时,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哪些美景让诗人乐在其中的, 那是“云淡”“风轻”“花”“柳”“川”等景物。就是这样风和日丽的日子让作者沉醉其中, 就连路人也在笑他偷闲出来玩耍呢。接着, 在学生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如:我看到这美丽的春景, 我的心情会怎样?我又会怎样表现?最后是课外拓展, 结合课后练习四要求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 体会诗人春游的快乐。这样教学,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诗的意境, 自然就体会到诗人的那份快乐, 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如杜甫的《绝句》一诗, 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后, 回到成都草堂怀着喜悦的心情写出的诗。全诗四句四景, 各臻其妙。教学时可让学生披文入境, 凭借有关词语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讲读第三句诗, 要着重抓一个“含”字, 表现诗人在观赏到“千秋雪”的美景时, 油然而生的舒畅心境。讲读第四句诗, 要抓住一个“泊”字, 诗人想到从此可以飞舟东下, “青春作伴好还乡”了, 振兴国家的壮志豪情又有了新的希望, 怎不喜上心头呢!这样教学, 就能让学生领会四句诗所构成的优美开阔的意境, 形象地袒露出诗人无比欢畅的情怀。从而让学生懂得:只有把自己当作诗的“意中人”, 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和作者情脉相通, 才能做到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在各种境界中所抒发的真情实感, 与之产生共鸣, 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二、表现诗的音韵美
诗原用于吟唱, 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 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 凡称诗, 即便不唱, 诵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铿锵有声, 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 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使诗歌流溢着音乐的旋律。许多诗只要读一读, 就美得使人流连忘返, 神情激荡。如孟浩然写的《春晓》一诗, 诗中一、二、四句的“晓”“鸟”“少”押韵, 一句内平仄交错, 句间平仄相对, 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如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一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和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一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中的语言都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 能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在诗的优美韵律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展示诗的想象美
诗重感情, 诗重想象, 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 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想象与联想, 使欣赏的过程成为艺术形象再现与再创造的过程。教学古诗时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产生移情和共鸣, 才能让学生驱遣想象, 引起联想, 由此及彼, 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 来再现、丰富古诗中的形象, 欣赏到绝胜的佳景、动人的情思、美妙的旨趣, 从而推测情节, 放飞梦想。有时候我们读一首古诗, 总会觉得意犹未尽, 浮想联翩, 这就是事件本身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教师不妨让学生沿着这首古诗向后推测其结果或根据情节向前推测其原因, 也可以将中间的情节进行放大。如教学《小儿垂钓》一课时, 让学生想象一下:小孩是否钓到了鱼?问路的人后来问到了路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一是描摹了一个美妙奇幻的境界: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峰, 在红日的映照下, 蒸腾缭绕着紫红色的烟霞, 飘忽于青山、蓝天之间。一个“生”字, 便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了烟雾升腾的动态, 给人以神奇缥缈之感。二是展现了香炉峰前瀑布的雄姿:远远望去, 一道瀑布从高山峭壁上奔泻而下, 银光闪烁, 飞珠泼玉, 犹如一条巨大的白练, 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用得极为工妙奇绝, 引人遐想, 化动为静, 惟妙惟肖地绘出了瀑布高悬的壮美形象, 也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想象与赞颂。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一步想象:诗人挥起巨笔, 极力勾勒瀑布的动态美:遥望瀑布如从云端飞泻直下。诗人极尽夸张、悬想之能事, “飞”“落”“直”“疑”“三千尺”“银河”“九天”等突出瀑布流速之急, 水势之猛, 源流之高, 气魄之大, 撼人心魄, 令人神往!三是诗中的比喻新奇而又真切, 夸张而又自然, 使得瀑布整个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意境更为雄奇瑰丽, 充分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教学古诗时, 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展开联想, 进入意境, 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 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 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
四、创造诗的改写美
古诗多用五字或七字的对偶句, 为我们展现了极美的田园风光、古朴而又淳美的民风。因此,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改写, 改写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 既能部分再现古诗词中的田园美、人情美, 又能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不失为古诗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改写不是简单地把诗句解释一下再连成短文, 而是通过文体的转换, 在准确表达出诗句意思的同时, 把自己学习古诗之后, 对有关内容的体会加以想象、联想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奏出情感与诗文的共鸣。如教学朱熹的《春日》一诗时, 在学生能真切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之后, 可以让学生根据诗句意思结合生活体验, 把古诗进行改写, 使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同时, 体验古诗的情感, 陶冶性情, 达到美育的目的。一个学生是这样改写《春日》一诗的: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 我来到了仙境般、童话般的地方———泗水湖边, 我站在湖边赏景。无边无际的风景焕然一新, 处处可以领略春风姑娘的面容, 一会儿笑, 一会儿没表情, 一会儿生气……万紫千红的花, 贪婪地享受阳光。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跳来跳去, 蜜蜂在花心里采蜜。我看得入了迷, 仿佛身临其境, 春天多美呀!红花绿草, 美不胜收。此时, 微风吹过, 柳树姑娘弯下身子洗头发, 花儿们头对头地说话, 小草们欢快地跳舞, 动物们呢?早回家去了。
五、吟诵诗的情感美
在古诗的教学中, 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 能彰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 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 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中的意境, 体会古诗的情感, 引起心理上的愉悦和审美联想, 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感受美必须要有情感体验, 只有真正体会了诗篇的情感, 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 与作者的心灵情感相沟通。如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课时, 笔者引导学生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为什么用“绿”字?用“绿”字有什么好处?通过对照比较, 交流互动, 让学生懂得:诗人经过反复推敲, 精心筛选, 感到“入、满、过、吹”等字都不如“绿”字, 只有用“绿”字最为恰当, 极富于表现力。通过咬文嚼字, 反复吟咏, 反复品味, 学生不仅深悟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浓浓的乡情, 还欣赏了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获得美的熏陶, 受到美的感染。
数学教学中如何凸显数学美 篇5
一、体现实用与思维训练的和谐美
从数学的发展来看, 它的确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是数学的实用性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古埃级几何学产生于尼罗河泛滥后土地的重新测量, “几何”一词的希腊文即“测地”的意思;古代印度几何学的起源与宗教实践密切相关, 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形成的“绳法经”就是关于祭坛与寺庙建造中的几何问题及求解法则的记载;古代中国, 几何学的起源更多与天文观测相关联中国最早的数学经典《周髀算经》 (至少公元前2世纪成书) , 事实上是一部讨论西周初年 (公元前1100年左右) 天文测量所用的数学方法 (测日法) 的著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要, 对数学提出了更多的问题, 寺庙希望修得更加宏大, 桥梁的造型更为美观, 海上的航行更为方便, 作战武器更为犀利, 工事更为坚固, 数学都给出了最为完美的解决, 然而数学的发展不全是因为实用, 更为重要的是它启迪人的智慧, 训练人的思维, 培养人的情操.首先, 由于智力方面的好奇心和对纯思维的强烈兴趣, 激励着许多数学家研究数的性质和几何图形, 并且取得了富有创造性的成果:在古希腊, 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形数的研究, 由m22-1, m, m22+1 (m为奇数) 给出的毕达哥拉斯三元数组, 它们分别表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与斜边, 这与勾股定理密切相关, 强烈的反映了他们将数作为几何思维元素的精神.瑞士数学家欧拉28岁左眼失明, 56岁双眼失明, 但他却是历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 直到他去世八十年后彼得堡科学院, 院报还在刊登他的遗著, 他超人的毅力来自于大数学研究中带来的喜悦精神和战胜一切的意志.尤其在近代, 最伟大的数学成就———射影几何、数论、超穷数论和非欧几何, 都是人们对纯智力挑战的科学结晶.其次, 理论上的超越现实, 在若干年后就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知识, 在圆锥曲线被发现两千多年来, 曾被认为是“富于思辨头脑中无利可图的娱乐”, 可是它们却在现代天文学、仿射运动理论和万有引力定律中发挥了作用,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地球.”这正是实用的理论, 又是高于实用的思维;这是对理论的精辟总结, 又是思维的升华.
二、体现人类直观感觉与严谨的逻辑推理的统一美
没有直觉, 肯定没有数学, 但是没有逻辑的论证, 直觉是靠不住的, 仅有直觉是不可能形成数学这样一门科学的.在古希腊, 就提出了研究数学的公理化的推理方法———要求每个命题必须是由在它之前建立的一些命题为依据, 利用逻辑的方法, 经过严密的推理而得出的结论.在《几何原本》第一卷, 给出了点、线、面等基本概念, 以及五条公设和五条公理, 然后以这些基本定义、公设和公理作为全书出发点, 推导出了其余四百六十五条命题.“对顶角相等”这个看来很
简单的命题, 在《几何原本》里是这样证3
明的:如图, ∠1+∠3是平角, ∠2+12∠3是平角, 然后根据公理三 (等量减等
量, 其差相等) , 所以∠1=∠2.
这就是古希膜人在研究数学时不凭直觉和实验而进行的逻辑证明, 而且这一方法已经渗透到其他各学科.仅凭直觉得来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 如果有人问一厘米长的线段和一米长的线段哪个点多, 你凭直觉说一米长的线段点多, 那就是错了, 从映射的角度来看, 它们上的点可以构成一个一一对应, 其实是一样多才对.
三、数学的美是一种严谨的美
罗素说:“数学……犹如雕刻的美———冷而严肃, 它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 没有绘画和音乐那些华丽的外衣.”首先是推理的严谨性.数学要求每个命题必须是由在它之前已建立的一些命题为依据, 利用逻辑的方法, 经过严密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而所有这些推理链的共同点, 就是一些基本定义和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基本原理———公设或公理.其次是语言的精确性.比如, 对无限的描述, 在文学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想象和“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意境, 却没有数学的ε—N语言对极限描述的那样严谨与科学, 数学的这种精确, 在没有认识到他的重要性的人看来, 似乎显得过于呆板, 过于拘泥于形式, 然而任何精密的思维和精确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
四、数学的美还体现在风格的简洁和结构的完善
首先, 数学符号化, 使数学的表达更为简洁, 这种简洁的严谨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能够使数学家们在进行复杂思考时应用自如.例如, 平行用“∥”, 垂直用“⊥”, 形象简洁, 比用文字更直观且易于表达.数学结构的美主要体现在对称美、比例美等, 数学中的对称除了与生活类似的轴对称、中心对称外, 还有意义更广泛的对称: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对称, 也还有形如 (x+y+z) 5-x5-y5-z5的式子称作齐次对称式, 这些在数学的每一章节都体会到.数学中的比例美, 对称是一种比例, 黄金分割也是一种比例.人的正常体温是37℃, 体温的0.618倍为22.8℃, 当人处在22℃~24℃时, 身体协调功能与内分泌功能达到最佳, 所以在此温度中人体感到最适宜.
浅析电影的节奏美 篇6
一、电影剧作中节奏的作用
如果呈现在银幕上的光影艺术是影视创作的归宿,那么剧本就是它的源头。剧本是电影的开始,是创造电影的基础,其中包括了思想内涵、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内容,其质量好坏对于电影作品能否成功有着决定性作用。而电影剧本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就是节奏,节奏能够彰显出故事发展的情节,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恰到好处的节奏感可以引人入胜,否则就会使观众感到冗长,甚至不会坚持看完电影。《霸王别姬》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影片,曾经荣获“金棕榈奖”(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由李碧华(香港女作家)的同名小说《霸王别姬》改编而来,作者、编剧与导演共同创作和修改后得到了最终的剧本,原本只是充满女性伤感、故事性与戏剧性不强的抒情小说在改变之后被赋予了更强的戏剧性,增添了“小癞子上吊”等矛盾冲突的情节,剧情有松有紧、张弛有度,原著的风貌发生了整体性改变。从本质上而言,改编原著其实就是将剧作的节奏变得更加细腻化和戏剧化,为影片埋下了戏剧冲突的基础,增强了感染力。所以,除了剧情引人入胜、视角独特、题材新颖之外,优秀的电影创作还应重视节奏美,具有层次鲜明的节奏感。
二、节奏在电影剧作中的具体表现
创作一部电影需要集体智慧,不同的人要负责不同的制作功能,所以摄像、演员、导演、编剧等各方面的创作工作都会对影片的节奏风格产生影响,但是从根本上而言,影片是否具有丰富的层次和节奏,主要取决于剧本的结构是否能够使节奏美感充分体现出来,影片中情节段落的节奏、情节的起承转合与总体节奏风格均直接关系着整部电影的艺术美感与观赏性。节奏变化的趋势取决于影片中各种冲突矛盾的戏剧性、角色经历和情感的复杂性与剧情发展的可塑性、通常大部分电影的情节线索共包括四个主要元素,首先是开端,其作用是叙述剧情的前提,并设置叙事的悬念;其次是进展,矛盾逐渐演化,提高冲突各方的对抗强度;接着就到达了高潮阶段,对抗与冲突爆发且得到化解,解决悬念,实现人物的戏剧性需求;最后是结局,为情绪和节奏留出缓冲空间。这四个元素之间的完美结合会构成一部引人入胜、波澜起伏的影片,其节奏感张弛有度,每个段落各有起伏,既不会进展缓慢、情节拖沓,又不会导致观众过于紧张警惕。具有这种节奏美感的电影能够吸引关注的注意力,激发其观赏兴趣,使原本孤立的素材散发非凡的魅力。
三、赋予电影节奏美感的方法
(一)创作电影剧本时融入电影思维
电影的造型性是剧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在运用文字来表现艺术形象时,其脑海中应当已经浮现出了未来的银幕画面。编剧所写的话将来都会在银幕上以某种造型的、视觉的形式出现,所以与写的字句相比,描写的内容是否能表现在外形中,使形象具有造型性才是最重要的。在具备视听呈现特质与造型性的前提条件下,电影剧本必须是一种特殊文化,应符合电影美学要求,而不是单纯的文字,要集中体现出电影艺术的综合因素。剧作者的创作目的并不是得到文学作品供读者欣赏和阅读,而是要制作影视剧,供广大观众观看。所以剧本的画面感是撰写剧本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剧作家要把握好电影的视觉形象性,将其体现在剧本语言中,也就是在创作电影剧本时融入电影思维。剧作者在创作时应有意识地使用镜头化语言,使语言可以充分描述电影画面,为人物形象赋予视听感。所以,创作优秀的剧本除了要流畅地描述故事情节,还要体现出场景、环境的整体感觉等可视信息,方便导演完成镜头间的衔接,在将剧本转换为电影的过程中,为摄影、电影导演与后期特效团队留出足够的创作空间,赋予电影流畅的节奏美。
(二)注重主题思想和情节主题的内在统一
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主题对于剧作者而言相当于指导与方向,在开始创作时它就为电影定下了节奏基调,确定主题是形成作品节奏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剧作者们在理解剧作主题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念,其一是指剧本中的人物与动作,其二则是通过塑造形象、描述社会生活而表现出的基本思想。其实这两种观点的关系是共同共建的,并不截然对立,只是对于剧作主题侧重的方面不同。所以,在创作电影剧本时可以将内容呈现于情节与主题思想两方面。通过呈现情节传达人物动作与形象才能传达出主题思想,而利用情节构建自身脉络的作用就是表现主题思想,使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构成电影剧作的结构和内容。纵观全球范围内的电影剧作,电影形式的阵营可以分为“去情节性电影”与“情节性电影”,自然也存在中间地带,兼有二者的特点。第一类并不局限于传统电影的叙事方式,这类剧作追求表现真实的心灵或释放剧作家、艺术家的个性,例如《野草莓》等,此类剧作密切关系着作者个人化的书写自由,以凸现情绪、心理意识的表达与“去情节化”为表征;第二类则突出情节主题,重视摄影技巧、色彩、光线和影片构图等,具有较大的情节密度,情节节奏迅速且流畅,叙事节奏紧张且具有跳跃性;第三类则兼顾主题思想和情节,这类剧作具有内涵熏陶与视听享受的双重美感,不仅完成了叙事,还表达了思想内涵,剧作者应尽量创造第三类电影,达到人物情绪节奏与情节节奏和谐共生、引起观众共鸣的目的。
(三)重视观众心理与生理节奏的把握
在观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因某个视觉画面忍不住留下伤心的眼泪,有时却因兴奋而喜笑颜开、手舞足蹈,有时又会紧张得呼吸窒息、心跳加速、瞳孔放大,这些生理反应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是外界事物使我们受到刺激后因神经反射而出现的本能行为。与此同时,观赏者不同的主观心态与视觉对象不同的吸引力程度都会影响生理节奏的变化。观赏电影时的视觉行为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如美术展、小说等的欣赏行为,人们所处的环境空间相对封闭,所以这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观赏,人们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于银幕之上,视觉形象不断冲击感觉器官,使可能使人们注意力分散的因素自然地被排除了,所以生理节奏是观众对电影物理节奏的反应。在观赏完一些电影后,会感觉播放时间比预计短,感觉意犹未尽,而有的影片则会使观众犯困,甚至会提前离场,这就是心理因素。只有把握好观众的心理和生理因素,重视演员的表演节奏、画面的色彩光线节奏、镜头的运动节奏等,才能赋予作品美感,激起观众的共鸣。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最近几年我国的电影行业发展迅速,各种题材的新电影层出不穷,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电影质量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高质量剧本。电影节奏是剧本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它不同于雕塑、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节奏,除了在时间流程中有所体现,在空间运动形态方面也有所体现。剧作者在创作电影剧本时应当运用电影思维,注重主题思想和情节主题二者的统一,加强对观众心理与生理节奏的把握,赋予电影节奏美感,提高电影剧作的整体质量。
摘要:影视艺术的节奏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比如复杂节奏和简单节奏、听觉节奏和视觉节奏、外部节奏和内部节奏。每种节奏都有不同的特点,都可以对剧情起到不同的烘托作用。最近几年,我国电影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对于一部好电影而言,节奏美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分析了节奏在电影中的作用及具体表现,并对赋予电影剧本节奏美感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推荐阅读:
趣味教学凸显课堂活力12-13
浅谈课堂教学节奏美05-10
如何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凸显核心价值教育论文10-23
信息凸显06-12
凸显问题06-20
凸显特色12-01
凸显学生阅读主体地位11-04
凸显的语文核心价值10-16
写人要凸显个性01-17
次贷危机凸显信用风险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