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节奏美(精选8篇)
浅谈课堂教学节奏美 篇1
浅谈课堂教学节奏美
金山镇小河埃小学 韦 娜
纵观众多的集审美趣味和教学效果于一体的课堂教学,其节奏美着力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缓急之美
教学过程的40分钟之内,不讲求教学艺术,教师平均使用力气,平均划分教学阶段,平均安排教学内容所需要时间,必然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学生对学习索然无趣,久而久之会造成学习的惰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学习精力与注意力的分配分三个阶段:即起始阶段------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中间阶段-------学生依照定向学习目标,学习、创造,学习和积极性高,是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形成阶段;结束阶段------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的惰性较明显,学习效率降低。对此,教师可根据课堂不同阶段学生注意力的分配,精心设计缓与急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对于难点较大、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要有“缓”的观念,可设计坡度性较强的问题和练习,循序渐进的实施教学目标。同时,教学气氛要舒缓、和谐,不能因教学的难度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急”即紧紧抓住学生课堂中的注意点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要集中精力、时间,迅速、合理、科学地推进教学目标。使教学节奏呈现出高度的张弛之美。
二、快慢之美
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是课堂艺术的关键环节。众多的课例表明:讲课速度过快,会导致学生“消化不良”,进而思维受阻。速度太慢容易使学生思维松弛,注意力分散,心存反感,昏昏欲睡。久而久之,会由厌恶教师而厌恶你所教的学科。因此,不少经验丰富的教师,确定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往往按教学内容确定快慢,以利于接受知识为前提:按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定快慢:当教学内容与教师情感产生共鸣,执教者情感奔放时,速度要快,学生的情绪也受到感染,激起心灵的波涛,当教学内容需要凝神思考,教师情感舒缓平静时,速度要慢,要给学生思考、咀嚼、消化的余地。做到速度舒缓而不浪费时间,节奏紧凑而不缓慢,呈现出错落有致的教学美。
三、动静之美
动静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节奏艺术中的重要内涵。一般情况下,动既包括教师的讲授、指导、演示等活动,又包括学生的表述、质疑讨论、操作等。就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言,动首先要做到功欲善教。善教:一是紧扣新授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二是精讲,提炼教材中最本质、最关键的东西;三是充分利用时间,保证突出重点。静要力引巧练。具体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目的明确,静是动的准备和延续。练什么?怎么练?与下一环节的动如何衔接,要充分考虑周到;二是练的形式多样,使学生静中有所收获;三是练习分量适当,学生既有可吸收性,又能在练习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四是要检查认真,对所进行的练习要认真检查、订正,以增强练习效果。总之,教学过程中的动静节奏,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互补、互依、互促,这样就会做到静即不死,动而不乱,动静有机结合,互相兼顾,呈现出较强的节奏美。
四、详略之美
对教学内容详略关系的精当处理,是构成教学节奏的又一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教材中储存的信息,既有学生已知的,也有学生未知的。教师应根据具体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突出重点,主攻难点,解决疑点,做到详与略的巧妙安排。该详之处重锤敲打,精雕细刻;该略之处或一语带过,或干脆“割爱”。这样有详有略,详干略枝。这里的详略的把握注意三点:一是关键、重点处着力。关键重点处的确定是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确定的。二是抓难点。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要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花较大精力引导学生探究、掌握,其余的启发学生自学,寻求答案。三是抓能力。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详尽地安排设计能力培养的序列系统性方案,操作性强。
五、含蓄之美
含蓄是教学节奏中艺术动律的一种特色美。他突出地体现了教师在创造教学美的过程中的审美态度、审美情趣。调查研究表明:含蓄是多数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很多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传授知识时对学生的点拨、诱导以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都需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含蓄方式。通常情况下,含蓄方式的运用常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教学起始阶段,含蓄点题,引导学生对中心问题的关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课堂结束阶段含蓄作结,留有余地,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作延伸性的探究、思考;三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阶段,教师在吃力教材时故意不把谜底揭破,而是让学生分析、思维、判断、推理,以挖掘学生内在潜质;四是注意对课堂中有损总体目标实现的消极、逆反行为进行科学、含蓄的诱导,这样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做到循循善诱,又有含蓄中带有警策之语,令学生醒悟,进而知途而返。运用含蓄的方式,要让学生精神上得到愉悦,知识上得到点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诱导,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节奏作为教学艺术的动律,必须根据所教学科性质、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相应的教学节奏;根据教学时间进展来确定节奏;运用教学语言来调整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控制教学节奏;根据大脑分工特点来调整教学节奏。唯有此,教学节奏美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进而达到综合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此文获04年省师陶杯论文三等奖
浅谈课堂教学节奏美 篇2
怎样才能很好地掌控住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呢?笔者有以下一些观点。
一、准确把握好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在实际中的实施。正确的教学程序应当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一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忱,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收放须有度
“放”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的独立思考;“收”是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的总结理解。这个程度要把握好,做到收放的统一。
(二)起伏要有致
一节课直叙到底的话,很难吸引学生,而课程跌宕起伏,富有变化,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三)动静宜相生
课堂的动静结合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疲劳感,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活跃度。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课堂的节奏把握主要靠教学的内容来呈现,因此设计合理适当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在此过程之中,需要注意:
(一)疏密要相间
绘画中讲究“疏可走马”与“密不透风”,说的就是留白与紧凑,有的地方要留白以供遐想,有的地方要紧凑,创造紧张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课堂结构紧凑、节奏协调、穿插合理,呈现课堂“疏密相间”的美感。
(二)详略要得当
课堂内容的多少,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水平,不可以“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蜻蜓点水”。我觉得一节课45分钟,尽可能安排一个重点就够了,对于重点我们要详讲、精讲、讲透,耗时较多,除此之外是非重点,我们可以少讲、略讲,根据课程内容的安排,有详有略,讲求适当。
(三)快慢应相宜
“快慢”指的是教学的速度,太快如疾风骤雨,学生无法消化;太慢如龟爬慢走,学生没有学习的劲头,所以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掌握好教学的速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教学内容的快慢缓急。
三、有效调控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此话说出了美的语言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而语文在语言美方面表现得更加的突出。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它包括生动、准确地传达信息,也包括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语言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以及句子的长短,语调的升降等规律的变化。在一些需要强调的地方,我们可以放慢语速,提高声音,甚至可以重复强调,或者讲些范例、故事来加深印象。而有些地方属于略降的地方降低声调,加快语速,放缓对大脑皮层的刺激,这样高低长短强度不一的语言表现形式,对学生大脑形成的刺激也是有强有弱的,学生的状态调整得好,学习的效果才会突出和明显。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单一声音刺激下,大脑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或缓或急的语文教学语言节奏把握,正是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调控得当就是一曲富有节奏的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四、关注学生反应
课堂教学的奇妙所在就是课堂的变化莫测,往往同一篇文章、同一种备课方法,在面对不同学生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化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很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依据课堂动向进行节奏调控。如果学生出现疲惫紧张、精神紧绷的情况,就要放缓节奏让其放松;如果学生懈怠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就要加快节奏,让他们的精神再度集中。教师务必要灵活调整课堂的节奏,注意学生所做出的反应,适时做出改变和调整。
总之,课堂节奏的把握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也是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我们一定要掌控好课堂的节奏,带动学生,将每一堂课上好、讲好、备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许英哲.回归文本张弛有度:谈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试论小学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 节奏调整 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43-01
为了合理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给人以最大美感,应根据以下教学实际,设计和安排课堂教学节奏。
一、教学内容主次分明
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人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课堂教学也一样,课上得平板,就会令学生昏昏欲睡,上得有起有伏,有鲜明的节奏,就能引人入胜,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一堂课,一篇课文,乃至一个单元的教学,教师需要教,学生需要学的方面很多。但教师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确定重点、难点,切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重点内容,要重锤敲打,精雕细刻;一般内容,一语带过,忍痛割爱。这样,就有主有次,有说有略,自然就会形成鲜明的节奏。
二、课堂气氛张驰有序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交互式过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认知心理是一个动态立体的流程,忽视学生的心理规律,忽视学生的情感个性是不符合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固然与自身的专业知识是否深厚有关,而重要的是与他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十分注意研究学生的动机、兴趣、注意、想象、思维、情感、意志能力等心理品质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我认为良好课堂气氛离不开教学节奏的张弛有序。
美国教育家海伦·凯勒说:“我们接受教育要像在农村散步一样,从容不迫,悠然自得,胸怀宽广,兼收并蓄,这样得来的知识,就好像无声的潮水把各种深刻思想无形迹地冲到了我们的心田里。”然而中国有句古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与驰相互对立,又朴素依存。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讲究“张”与“驰”的巧妙结合。如教学《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一课时,以游者的足迹为着眼点,分四个层次,层层推进。首先学生细读课文,明确了“泉流”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后,教学节奏稍有松弛,教师又立即强化教学节奏,使学生大脑又进入紧张状态:“让我们随着作者游览的足迹去观赏沿途风光。”当学生品这部分内容,颇感景色美妙时,教师又进一步加强教学强度:“没途景色已如此佳妙,双龙洞、冰壶洞又该是怎样的奇观呢?”当学生思考、争论、领略双龙洞的奇观后,思绪又一次放松,教学节奏又一次舒缓,教师再一次加强教学节奏:“双龙洞景色奇特,那么冰壶洞呢?”这样一张一弛、一紧一松往前推,学生的思维也为断地得到调动,学起来兴趣甚浓。
三、教学速度安排适宜
课堂教学节奏的快与慢不能绝对化,做到该快时则快,该慢时则慢,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结合。教学速度过快,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疲劳、焦虑、造成认知困境;速度过慢,易使学生注意分散、精神松懈、兴趣淡薄;即使速度适中,若匀速不变,没有起伏也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没有刺激。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快加慢镜头”。“调速”的目的是要使教学节奏争取达到这样的境界:张弛相间、变而有序、稳而有序,通过这种强烈明快的节奏感,引导学生时停、时续、时急、时慢,不断激起思维的波澜。使知识更好地渗进学生的心田。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把握好快与慢的这个“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老师语调的抑扬顿挫
语调是由语音的高低、强弱、长短、轻重等各种因素构成的。上课时,老师要运用好这些因素,使自己的语言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从而用语言粘住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她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她就是用自己那富有艺术性的语言粘住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
浅谈课堂教学节奏美 篇4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有精确的内容,精湛的形式,精巧的方法,精美的语言,精当的引导和精密的整合,还必须变化有致、和谐流畅的节奏来调度,方能使它像一首优美的乐章那样,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悦。小学英语课有其特有的节奏。如果节奏过快,学生的各种感官难以获得充分感知,思维就无法拓展;节奏过慢,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产生耐不住的焦虑情绪。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控制好节奏,就缺乏教学艺术魅力,往往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努力把握教学变化节奏,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英语课堂节奏有丰富的内涵,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整体流程节奏——起伏有致 有调查研究表明:在一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呈一个波形。上课的最初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学习处于上一节课的影响之中,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前的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步趋于衰退。心理学家证明:小学生注意力稳定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学生思维的黄金时段是第5分钟至第2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精心安排教学流程结构,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形成节奏。即教学速度要有快慢行止,一方面反映教学内容的轻重详略,一方面有联系着整个进程的起伏涨落。这种整体的节奏感,反映着课堂教学各个层面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制。下面以40分钟课堂教学为例(见下页表1): 从节奏形成的激情度考虑,一堂课可以创设两次高潮:前20分钟形成一次新授高潮,后20分钟形成一次反馈高潮。分别可以设置在课堂中的约第13分钟和第33分钟。营造教学高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步步登高,可曲径通幽,可投石激浪等等,所以上述的教学活动可以灵活安排。在节奏安排上要层层铺垫,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随机应变,捕捉住这个最科学的高潮点。起与伏是针对教学的状态而言的。起是指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师生情感交流顺畅的高潮状态。伏是学生情绪相对平稳、兴奋稍微退落的状态。教学过程贵在曲折起伏,跌宕有致,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这种流程节奏,总的特点是起伏有致,又因课而异,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制造教学活动的小高潮,并全力把重点的教学活动推向大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的积极状态。由于小学生依靠有意注意进行学习的时间不长,很容易出现疲劳,这时,教师也应机智地创设
表1教学进程启动阶段教学突破阶段调节阶段反馈阶段时间跨度5分钟15分钟5分钟15分钟教学内容Greeting.Free talk.Let’s singLet’s start.Let’do.Main scene.Let’s learn.Let’s talk.Read and write.Let’s play.Let’s do..Let’s chant.Task time.Story timeGood to know.Find out.Make a survey.Let’s check.Pronunciation.Activity book.教学功能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稳定学生的情绪,或就本课内容利用旧知识进行提 问,建立与新课的联系,为新课教学作好准备。展开教学,学会新课时的新知识新技能,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消除疲劳感,调整一下学习注 意力并增强这一特定情境的感染力。可以用.等内容总结学法,延伸思维,纠正发音,加强感情朗读,增加巩固练习,有效地进行教学信 息的反馈矫正,当堂消化新授内容并能模仿延伸对话。节奏强度弱强弱次强
教学小亮点、教学舒缓区,设置具有戏剧性的波澜动感区,以帮助他们渡过疲劳波谷区。这样也增强了教学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节奏——收展有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在各个教学流程中的分配,其轻重、难易、多少,必须布局合理。也就是重点、难点的呈现要有变化,如先易后难,时重时轻,间隔有致。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感受到一种舒缓——紧张——舒展变化,既避免长时间的面对疑难而过分紧张,造成疲劳,又不因内容过易,情绪松弛而分散注意力。然而,由于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分散了难点,形成了轻重交替的节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情趣。课堂教学的重点度是通过比较而确立的相对概念。它是指课堂内重要的或主要的教学内容占全部教学内容比例的大小和程度。为了体现教学的重点度,就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展与收。所谓展就是指展开、拓宽,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围绕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展开任务学习,让学生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所谓收,就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及时地小结,由展返收,纲举目张,把对语言材料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理解。它既是旧知识的暂时终结,又是新知识探索的开始。展与收是辩证统一的,一味地展,漫无边际地扩散,或讲得太杂乱,材料罗列太多,只会搅乱学生的思维;而一味地收,就会使学生感知狭窄,缺乏变通。
三、师生语言节奏——变化有致 语言节奏的表现一是语脉的通达流畅,舒展自如;二是语速的适度,容易处当快则快,重点处当慢则慢,求得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相协,三是语调的清晰流畅,抑扬顿挫,旋律优美,感情丰富。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的节奏美,其内蕴是十分丰富的;很多新课标小学英语教材设计了许多rhyme、chant、Let
s do、TPR等活动。这些内容有很强的节奏感,再配上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让学生在唱唱、念念、读读、做做中完成语言操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的痕迹。巧妙借助于教材语言中蕴含的节奏美,是一方面,精心设计富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是另一重要方面。Guessing game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让学生做Guessing game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边集体chant边全体起立做手势操:I guess,(两手握拳胸前环绕一次), I guess(两手握拳胸前环绕一次), I guess guess guess。(两手握拳,伸出食指,各自在前脑两侧转圈,像动画片中的一休哥动脑筋的动作)在让学生猜Whats your name?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边传花边有节奏地拍手,一起念
s your name?”话停时,花传给谁由谁回“Names names are not same.What答。学习新单词时,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操练朗读,他们会感到单调、乏味,教师可以变换语音语调让学生模仿,如根据对话的具体内容,模仿动物Polly, Robot等的语调、模仿孩子化的语调,或高或底,或轻或重,或粗或细,变化有致,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也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课堂语言节奏,作出教学指令:Boys,read gently;girls, read loudly.Class, read together.单个音的朗读容易使学生吞音、走音。如按照循环读的方式却受到学生的青睐。如one one two ,two two three, three three four等,如加上你拍
一、我拍一的拍手操,让学生边拍手边读,更让学生觉得其乐无穷。当然,在教学语言中偶尔插上一两句英美谚语、俗语如:Nothing is difficult to a man who wills.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往往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四、学生思维节奏——张弛有变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里的“张”,一是指课堂教学内容的“展”、教学节奏的“快”,课堂教学处于一种精彩生动、情绪饱满的状态;二是指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或者竞赛游戏、或者采访调查,或合作学习,或是抢答,师生处于一种互相配合、共通共鸣、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紧张而有序的状态。这里的“弛”,是指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节奏加快、教学高潮过后的一段相当“缓冲”的阶段,亦指学生思想放松,课堂气氛活跃,离开教学内容的一种活泼愉快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张还是弛,都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统筹考虑,精心安排。而不论张还是弛,又都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因为只有张而没有弛,课堂教学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就会跟不上来,或者是像拉过了劲的弓箭一样,思维出现断裂的状态。而只有弛没有张,就会使课堂教学松松垮垮,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每堂课的最佳状态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因此,注意学生思维的张弛结合是很有必要的。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讲或练,或对话或表演,趁学生兴趣盎然时,完成主要内容;待大密度过后,要让学生有个静心回味的时间,让学生紧张的心理有一个“缓冲”的机会。如根据教学内容,做一段节奏明快的TPR活动,进行韵律操表演,读一段Let
s chant,每讲完一个阶段,可以留点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也可以穿插轻松风趣的内容,如:fun time, story time,a riddle 等,讲一点英美风俗,做一些小游戏如商品拍卖会等。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思维活跃、卓有成效,是衡量一堂优质课的标志。学生的课堂思维是在外部刺激下进行的,或紧张激越,或弛缓宽松,便形成了所谓的节奏。一堂高质量的课,它的思维节奏往往呈现如下共性:一是强弱刺激能交替推进,而强刺激又富有层次性,有着度的变化。教师要善于寻求有效的刺激,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语言训练的需要、调度思维节奏的需要,把握课堂思维节奏,使学生思维既能够高效地展开,又张弛有度起到能够出神入化,平中见奇的效果。教师设计教学时,必须注意方法的多样、思维的起伏、形式的变化,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调整,使注意力更加集中。
五、教学活动节奏——动静相生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动,是指朗读、对话,游戏等“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听、看、写、思考、想象等无声的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教学中的动“多”静“少”, 一节英语课若一直处于动态,缺乏教师适时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就会造成教学琐碎零乱和课堂无度无序的失控状态。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难以条理化地掌握知识,其良好的英语思维也难以形成,但一节英语课自始至终静寂,课堂气氛乏味、沉闷,学生则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必定不如人意。因此做到动静结合、动静有致,既提高了节奏感,减少了“平”、“淡”、“直”、“浅”,又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魅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动”“静”合理搭配,还要应考虑年级特点,低年级以“动”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
六、教学容量节奏——疏密相间 这里所谓“疏“和“密”是指教学活动信息的密度而言,即单位时间里教学内容数量的多少。一般地说,在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要充分利用,发挥每一分钟的价值,但是,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教师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也应注意疏密相间,因为构成教学节奏的疏和密,将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间隔大,频率小,速度慢),给人以徐缓、轻松的感觉;“密”(间隔小、频率大、速度快),给人以急促、紧张的感觉,疏密相间,则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密而不疏,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疏而不密,学生情绪会过于松驰,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节奏时,既要从学生大多数认知能力出发,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保证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有疏有密,疏密有度、疏密相间,让学生按有教师训练学生的思维,保证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有疏有密,疏密有度、疏密相间,让学生按有张有驰的心理节律,以旺盛的精力,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
七、教学气氛节奏——浓淡相宜
浅谈篮球比赛中节奏的重要1 篇5
专业:体育教育 学号:0857301316 学生姓名: 黄彬 指导老师:谢林海
摘要:在篮球的比赛中,能够把握比赛节奏对比赛取得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把握好运用的时机。加强对比赛节奏的训练,能使队员在比赛中更好的抓住运用的时机。
关键词:篮球 节奏
前言
在现在的篮球运动中,不只是队员之间的信任和战术的配合之外,还要把握好比赛的节奏。节奏的多种多样的,在面对不同的对手从而也要改变比赛的节奏,根据队员的特点和特长,变换队员,从而能够更好地取得比赛的节奏,提高比赛的节奏,能更好的取比赛的胜利。
1篮球比赛的奏的概念
篮球赛的节奏指的是在篮球比赛中,通过个人战术行动和全队战术配合表现出来的运动特征,即比赛中交替出现的具有一定规律的强弱长短,快慢和时间间隔等攻防现象。
2篮球比赛节奏的形式
2.1快攻中的节奏
快攻是现在普遍采用的进攻战术,也是现在篮球比赛的重要特征之一。有效的快攻可以瓦解对手的士气,使对手在快攻强大的攻势面前丧失取得的信心与勇气。获球后,队员要迅速有组织,有层次地按阵容合理分散,在整个快攻过程中,个人和正题避免延误时机,尽量缩短行动时间。在展开快攻反击过程中善于把握和调整进攻的节奏,做到快种求稳,稳中求准,提高快攻的成功率。在整个快攻过程中要通过突然变化速度的节奏,从而扩大攻击范围,增加攻击点,使成功率提高。2.2防守快攻的节奏
防守快攻中,要有组织的堵截快攻的第一传和接应,是制止对方发动快攻的关键。当对手获球转为进攻时,近球的防守队员要迅速上前封锁对手的传球路线,伺机夹击防守干扰第一传,切断接应路线,伺机断球。防守要迅速退防,防止其偷袭。当对方发起快攻后,前线防守队员不能消极后撤,与对手保持一定的距离,边撤边防。出现以少防多的不利局面时,防守队员要积极移动选位,运用假动作干扰其传球,使进攻队员左右为难的局面,迫使对方失误。
2.3快攻与阵地进攻衔接段进攻节奏
在快攻的结束段没有出现有力的攻击机会,攻防应利用守方立足未稳,要动起来打,不要等全队落位后再组织半场阵地进攻。节奏的调整主要通过人和球的移动来完成。这时防守应迅速形成一对一,使攻防的人数和位置优势消失,迫使转入移动进攻或进攻失败。2.4阵地进攻节奏
阵地进攻的节奏表现为快慢交织,战机决定着节奏。慢节奏是一种稳健的打法,是一种阵地进攻的主要作战手段,时又是快节奏的一种调和和过渡。阵地进攻中节奏感要强,要抓住时机,利用时间差,争取以我为主。作为防守的一方,可通过全场紧逼盯人,半场盯人和联防,打乱对方的进攻节奏,使对手的进攻成功率降低。
比赛中稳扎稳打,适当的由快转为慢节奏是快节奏的调节和过渡,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打法。当本队情绪急躁或连续失误时慢节奏可以稳定军心,调节心理。当全队体力疲惫,后备力量不足时,慢节奏可以从情绪和体力上给以调整。
3比赛规律合理运用比赛节奏
3.1技术动作中的节奏
篮球运动本身对每个技术动作的节奏有相应的要求,按这种要求去完成动作,不仅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而且能使运动员身体各运动环节之间和内脏器官之间的配合更协调。但由于每个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特点、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的不同,训练水平和对技术的理解也有差异。因此也能反映出运动员的不同技术和特点,在比赛中尽量保持自己的习惯动作节奏。例如,在做三步上篮这个动作时,要求:一大,二小、三高跳、持球手高举过头顶,避免防守队员的干扰,然后抖腕将球插板命中。对动作部分历时的长短,在做此动作时,用力的强弱,肌肉的紧张与放松,都要有明确的要求。有的人整套动作做得较快,有的人整套动作做得较慢。所以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独特的动作节奏。
篮球比赛情况瞬息万变,攻守双方直接对抗相互制约,在这激烈对抗条件下,运动员能成功地保持自己的动作节奏具有重要意义。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都有这种体验,用习惯的动作节奏和投篮方式,其命中率往往较高。一旦习惯的动作节奏遭到破坏,那么一般来说命中率也要下降。因此,任何运动员在比赛中都要力图保持自己的习惯动作节奏和干扰对方的习惯动作节奏。
3.2利用暂停、换人调整比赛节奏
暂停,换人不失为一种控制比赛节奏的重要手段。如果说暂停是为了授意的话,还不如说是为了改变比赛节奏,当对方攻防得心应手连连得分时,当本方进攻不顺,战术失调,技术上连连失误时,就可以用暂停或频繁的换人,使比赛中段,使对手的进攻高潮得到阻止,从而破坏他们的进攻节奏。例如,在2009年的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第三届农民运动会的红亮垦殖场对占圩的篮球比赛中,当比赛进行到最后一节还剩一半的时候,红亮垦殖场还落后8分,就是采用频繁的换人和暂停,冲淡了对方在场上进攻的气氛,是占圩的比赛节奏受到了影响。最后以1分优势,赢得这场比赛得到了第四名。所以说:通过换人不仅是保存可本方的实力,消耗对方的精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换人来打乱对方攻防节奏,造成对方的不适应从而争取主动。可见,暂停,换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以干扰对方的比赛节奏,加强重点保持比赛节奏的目的。
3.3阵容结构的变化导致比赛节奏的变化
两支队伍交手,除了思想作风,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意识等。双方都要详细的分析队员的特点。比赛时,要灵活的变换打法,攻防战术、交换阵容,使对方不得不跟着本方的进攻节奏打,要打出自己习惯的比赛节奏,就有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例如,在08体教②班和08体教①班的篮球班级赛中,开始我班是小个阵容,①班是高个阵容,因此我班不适应对方的节奏,前场和后场篮板得不到保障,出现比分落后的局面。然后我班换上刘宋强和康宏熤,利用他们两分别防住①班的陆佳和王洪,加强能够保障前场篮板和后场篮板球,其它人组成人盯人防守,利用强攻篮下,造成对方的犯规和加强抢篮板球后发动二次进攻,阻碍了对方的节奏速度,我们班在前场篮板球和后场篮板得到保障后,最终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在班级篮球赛中,我班对阵08体教③班,刚开始我班以外线的投篮和篮板球得到保障,因此我班取得领先,从而我们掌握比赛节奏的主动权。第二节开始,我班是小个阵容,对方采取前场紧逼,从而造成多次的失误,对手发动快速的反击,将比分反超,导致他们的进攻节奏顺利,将我们的比赛节奏完全的打乱,我们马上采取换人的战术,将对手顺利的进攻节奏暂时中断,我们换上两个高个,利用李桂梁的速度采取突破造成对手的犯规或突分,将球传到外线,然后将球命中,即使没有投进我们也有后场篮板,从而发动第二次进攻,在前场篮板和后场篮板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从而阻碍了对手的进攻节奏,然后追平比分,因此我们利用身高的优势强攻篮下,造成他们的犯规破坏他们强势的进攻节奏,得到罚球权,我们将比分反超,在我们比分反超后,我班利用领先的优势跟他们打慢节奏,提高进攻的成功率,从而对手就会采取快的节奏,利用他们急于求成的想法,使他们造成失误,无法得到顺利的进攻节奏,将他们的成功率降低。但是我们也要利用的失误,保证我们的成功率。最后一节我们还是处于领先的位置,因此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将比分的拉大,对手就会利用这一点造成我们的失误,发动反击。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我们的节奏打,不能急于求成,使我们的成功率提高。
所以任何一场比赛都要按照自己的比赛节奏打,不能让对手牵着鼻子走,在我们比赛的节奏被动时,要打破这种僵局,争取比赛的主动权。当我们的比分一直领先时,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要一直按照我们的节奏,不能急于进攻,要打节奏,是对方的士气降低,对方无法打破这种僵局,从而使我们得到最后的胜利。
4不同时期的比赛节奏
任何一支球队比赛的开局首先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手,进行猛攻,给对手一个快节奏的威胁,争取比分的领先。或先派有经验的老队员上场,稳扎稳打,大好比赛的开局,使对手不适应,造成他们的失误增多,破坏他们的比赛节奏,争取有个好的开局。当比分领先时,节奏放慢一点,使成功率提高。不断的变换节奏,使对手不适应。当比分相持时,要主动的打破这种僵局从而变换打法和节奏加快进攻的节奏,争取打出一个小高潮,使比分领先。当比分落后时,如果比分相差不大,进攻是要求稳,加快进攻的节奏,破坏对方的节奏或对控球队员进行紧逼,使之失误,快速失误和积极冲抢篮板,将比分反超。
5加强篮球节奏的训练
篮球节奏的训练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与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训练结合在一起,在比赛中把握不当的话,将会失去机遇,从而使比赛失利。
在篮球节奏的训练时:①、加强对变换节奏的技术应用中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并加以重视。明确速度节奏与技术动作相结合,是在比赛中有效的重要手段。②、加强身体训练的同时结合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的特点进行专门性训练,消除对技术动作发挥的不好因素。注意全面加强各方面技术的练习,随机应变。③、使队员明确技术动作运用的时机。
篮球节奏训练不能单独进行,要与队员的个性,主动性、创造性融为一体,提高意识,增强意识,不断加强比赛中篮球运用的能力。
结论 在篮球比赛中,不同时期要变换不同的打法,从而换的比赛的主动权。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不段的调整和改变比赛的节奏,提高队员的技术动作的节奏,能够更好的随即应变。在篮球比赛节奏的训练时,使队员把比赛节奏融入比赛中,进一步提高对篮球节奏在比赛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苏玲;张楠;;学校业余篮球队节奏训练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②、黄鑫;王炳杰;浅析篮球运动的节奏性[J];昭乌达蒙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③、陈绿波;论篮球比赛节奏的重要性[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④、李建辉;对篮球运动中节奏的一点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1997年 第05期
⑤、刘洪军;临场指挥中调控篮球比赛节奏探讨[J];成功 教育;2000年第05期
浅谈课堂教学节奏美 篇6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据因材施教 的原则,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要依据不同的层次制定出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教师在作业布置,上课,备课等环节等得到优化,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发展,是对物理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
一、分层教学法实施的步骤
高中物理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才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可以据学生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生的物理基础存在的差异,将学习效率高、学习成绩好、学习态度好、学习能力强、物理基础好的同学分为A层;将学习效率一般、学习成绩一般、学习态度一般、学习能力一般、物理基础一般的同学分为B层;将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好、学习能力弱、物理基础差的学生分为C层。为了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以上分层应该进行定期调整,分层应该是动态的。以上分层完成以后,要做好记录并建立好学生的档案,以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眼光与他们沟通、交流,认真运用好期望效应,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帮助其递进,及时对学生的层次做出调整。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以后,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为他们制定高一点的教学目标,使其更好的发展;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即可;对于C层次的学生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能够掌握就行。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点拨,主要是采取自主学习;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当进行指导,可以采取合作学习;对于C层次的学生,采取教师的辅导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这样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课外作业与考核以及评价分层
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各个层次的学生作业题应当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在要求上应当不一样。对于A层次的学生除了完成一些基础题以外,还应当布置一些讨论型、开放型、探索型、综合型的问题,要侧重于一些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技能的培养;B层次的学生除了完成一些基础性的练习,还要做一些提高性和综合性的练习,主要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做一些基础性的练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实施作业的分层学生不再感到负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考核和评价也应当进行分层,考核与评价具有激励的评价功能,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激发。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也应当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应不同的试卷分层,C层次的学生能力要求较低,主要以基础技能、基础知识为主;A层次的学生主要是进行能力的考察,起点比较高;B层次的学生试题介于两者之间。对于3个层次的考试的分值和考试时间应当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采取3个层次共用一个试卷,试卷内包含选做题和必做题,选做题应当进行分层,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必做题应当是所有学生都做。采取分层考核,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各个层次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进行分层时如果操作不好,就会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不但要考虑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另外,教师在实施分层的过程中,要明确分层的目的,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是为了使自己学习有更大的提高。
(二)对于分层的内容要进行认真地规划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实施分层教学,有些教学内容是不需要进行分层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时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对于教学内容的分层是依据学生的分层而进行的。另外,分层教学是按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进行的分层,分层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三、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只是处于探究实践阶段,其具体的操作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实施分层教学能够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但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因素,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参照。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电视片的节奏美 篇7
我认为, 一部好的电视片, 除了它的题材好以外, 节奏好也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而电视片的总体节奏取决于以下五个基本的成分:
1 画面的长短节奏。
任何电视片的镜头都不可能是用同样的时间长度来组成, 总要有长长短短的画面来连结, 把握好这长长短短的画面, 就把握好了它的节奏。但这长短不一的画面, 又要看实际所表现的内容来定。如:一部表现沿海城市的专题片, 开头是一个长达二十多秒的行拍城市镜头, 接着是两三个短促的两秒左右的市区地面标志性建筑特写, 然后是一组五六秒的街道和广场的中景, 接着可以来一段长达十多秒的主要街道的镜头。这样, 在开头一分钟左右内的画面组合上, 长长短短地便有了很好的节奏感。
我们有这样的印象, 一些很短的镜头相接, 给人以节奏快的感觉。一些很长的镜头相接, 则给人以节奏慢的感觉, 快节奏和慢节奏的合理的间接组合就产生了美的韵律。
编辑画面时, 要注意不能老是向一个方向转, 要注意向对应的方向转一下, 也不能光用推的镜头, 有推就得有拉, 以达到节奏对应的平衡。
随着各种非线编设备的使用, 专题片的编辑制作和包装也越来越新颖。但是, 无目的地叠化也越来越多, 非但不能创造美, 相反, 还会画蛇添足, 影响长短节奏的美感。
2 镜头的大小节奏。
镜头分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 这些不同景别的组合, 也产生着节奏。如一段描述人与海的片断:[大全景]浩瀚的大海中有一只小小的帆船, [特写]一只海鸥在迎风博击, [中景]巨浪涌起托起帆船, [特写]水手扬帆博浪, [大特写]水手的刚毅的脸部, [大全景]波浪中扬帆疾驶的小船。这组不同的镜头组合, 展示了水手的英姿, 将人们的视觉从远到近, 又从近到远的拉进拉出。那种大与小的对比、近与远的对比、宏观与微观的对比、场面与细节的对比, 都产生了强烈的节奏。随着片子的不断延伸, 这种组合越来越多, 节奏感便变的越来越强烈。
3 解说、同期声、画面的快慢节奏
(1) 这些电视因素包括解说、同期声、画面和故事内容及音乐, 我们把故事内容和音乐单独放在下面一部分来研究, 先探讨一下解说、同期声、画面三种因素对节奏的影响和关系。
解说词的句子长短上对快慢节奏有影响, 抒情词多的句子读起来就显得缓慢, 用动词多的句子读起来就显得简单急促。二是读音的速度也决定节奏的快慢。我们看到《动物世界》的片子, 大都形容词丰富, 抒情拟人化的词语很多, 读音就舒缓。而《焦点访谈》类的节目, 则词语干练, 节奏就快。三是播音的感情、风格、音色都对节奏产生影响, 写作解说时, 要考虑到播音员的风格是否对路。
(2) 同期声的使用也影响到整体片子的节奏, 除访谈类和纪实类的电视节目外, 一个片子里的同期声尽量不要超过片子长度的二分之一。在常规的电视片里, 只用同期声就能说出一个完整的感人故事是很难做到的, 即使编出来, 也是废话太多, 接点大多, 影响画面的连贯和节奏, 除非这个讲故事的主人是个演说家。在有节目长度限制的电视片里, 要合理地搭配同期声和解说的比例和位置, 使整个专题片张弛有度, 故事圆满, 紧凑而不松散。因此, 在运用同期声时, 要把握好四个意图, 也就是使用同期声的四种目的:一是为了具有现场感, 达到真实的目的;二是事件已过, 镜头无法弥补, 只有当事人出来说一下, 才使人相信;三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只有用同期声才能说清。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奥运背后的故事, 张艺谋讲述了他当时在开幕现场, 特别是在鸟巢一场中担心如果有一个人失误, 就会导致整个鸟巢坍塌的紧张心情, 其感人程度是任何人也无法代替的, 也就使节目有了纵深感, 使人看到了人的内心世界, 感受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四是为了活跃节目, 制造几个起伏点, 改变一下单纯解说的形式。
过去, 拍专题片时, 运用同期声很少, 大部分是解说加音乐, 节目就显得单一轻薄, 也缺乏节奏感和纵深感。加上一段段的同期声, 就有了低谷和浪峰, 起落有序, 节奏舒展。
前几年, 山东电视台播放过这样一个电视片, 《中秋夜攻城》说的是解放济南的历史专题片, 节目约三十分钟, 几年过去了, 至今给我留下印象的就是其中的三段同期声。一段是解说到战斗激烈时, 出现一段采访老太太的同期声, 她用标准的济南口音说, 当时因为她婆婆瘫在炕上, 她在家伺候, 出来为老人倒尿时, 落在屋顶瓦上的子弹哧溜、哧溜地滚下来落在俺身上, 烫的俺脊梁杆子都疼的难受。第二段是解说到部队在攻城当中受挫, 进行短暂调整时, 编辑上一个老人的同期声, 他讲了后方送到前沿来的中秋月饼, 鼓舞了他们要在中秋之夜非要拿下济南城, 让老百姓都能吃上团圆月饼的故事。第三段就是讲到国民党的军长吴化文在起义过程中犹豫不决时, 地下党对其进行争取工作, 吴化文的小老婆出来用掖县话讲述了当时的过程。因为这个片子是个历史回顾片, 整个片子都是用深长的语气解说加上音乐和历史照片来完成的, 但中间加上这么三段, 就让观众在紧张中的心情得到一些缓解, 能够在较长的观看中提高兴趣, 也使整个电视片有了起落点。我看这个片子已经是八年前的事了, 但至今还能记住这几段同期声, 而其它的解说都没有印象了。
我们看到许多比较活泼的新闻, 因使用了几段同期声, 或者是现场主持, 或者是采访, 或者是领导讲话, 看完这些新闻后, 给我们留下印象的就是这些同期声, 其它的解说, 基本就忘记了。例如:地震受灾后, 温家宝在现场的新闻播出后, 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总理在现场讲的话。《开国大典》影片中, 我们能够记住的就是毛主席说的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中让人记住了胡汉三的一句话就是“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3) 音响同期声对电视片的节奏也会起到烘托作用, 如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 鸟鸣、雷电、风雨流水等等, 自身就具有节奏的美感, 运用在电视片中, 就会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在整个电视片中有目的的分段使用在上面, 整体的音响节奏就更浓厚。我在拍摄大基山的专题时, 就剪辑上了晨钟的声音资料, 加深了大山的空旷神秘。在拍摄先天观时, 我发现道士敲击的那个铜钵声音很优美, 还具有典型的道家特色, 就完整地将其录制下来, 用在片子里。有时候, 为了反映大山的空旷和清幽, 我还故意请人放声长喊几嗓子, 当作同期声, 加强现场的感受。这些音响的使用, 能给观众营造一个优美的听觉享受, 比后期使用音乐要好的多。
4 故事内容和音乐频率的节奏。
整体电视片的内容对节奏的影响很大, 选材多了, 就拖沓。有的记者将一个人的故事拍成多集专题片还似乎没讲清楚, 如果取材这样的故事, 那么随便上街找一个人都能做他几集甚至几十集。要记住, 我们的节目并不是要将一个人的故事全部讲完, 而是选取他在生活中精华的闪光点, 对社会大众进行引导教育, 这才是我们节目的目的。因此, 我们在选取素材时, 故事不能超过三个, 三个故事, 就能从不同的侧面将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写出来。俗话说, 事不过三, 这个成语适合于人们生活当中的许多地方, 多了、编了三个以上的故事, 就显得拖沓臃肿, 少了, 你写了两个故事, 就显得单薄或不足。三, 这个数字, 是个很有意思、很有研究的数字, 不管在天文地理或者是生活艺术当中, 都有着很深奥的学问。像三角形的稳定性;大自然中的天、地、人;历史故事中的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传说中的三星高照、三教并立;文学著作中的上、中、下三卷;军事术语中的三军布阵等等, 人们在长期的运用中对三的概念, 已有了满的意蕴, 就是三个就满足了, 诸如“三碗不过岗”, 主陪敬酒三杯为满等。如;现在报道的百面旗帜和孝贤人物的事迹, 你从中找出三个闪光点就行了。2005年的时候, 烟台市委宣传部要我做一个关于蔡京堂的事迹专题片, 在烟台市表彰大会上播放, 要求十分钟, 当时同去的徐伟义部长说, 能不能行, 我当时看了报纸上的报道, 有一个整版, 八千多字, 内容很多。回来后, 我就选择了他三个故事, 一个是他在得知自己有病后, 是如何拖着不去做手术;二是, 他在手术后如何在家里呆不住, 坚持去上班;三是领导为了照顾他, 把他安排到税源好的乡镇, 让他轻快一些, 但他却创新进取的事迹, 三个侧面折射出他人生的一段闪光轨迹, 达到了烟台市委宣传部的要求, 最后, 徐部长送片时, 一点也没改, 就通过了。
(1) 音乐的节奏对整个片子的气氛起到很大的烘托作用。在音乐创作和选择上要有针对性, 根据具体情况配置适当的音乐能提升片子的档次。笔者曾看到一部以音乐为主的外国某城市的风光介绍片, 全片无解说, 只有一首欧洲音乐大师的名曲做主旋律, 所配画面是根据音乐的节奏来组合的。其中开头的一段如下:航拍浩瀚的平原、山野、密林——一架直升飞机盘旋在原始森林之上——伐木工人将直升机吊住的大树伐断——一棵大树被间伐吊走——大型原木加工厂、锯板——手工油漆木板——一只脚尖在锃亮的木板上跳动——一群姑娘在豪华的大厅中排练芭蕾舞剧——剧场古老的上顶拱——剧场古老的外景——古老城市俯拍——一条拥挤着人群的老街道——牛在奔跑、人在欢呼——斗牛场上激烈场面——俯拍斗牛场、俯拍古城堡——古城堡下古装卫士在演练队列——观看的游人如织——墨镜、太阳伞、游客在伞下喝啤酒的近景——啤酒瓶特写——啤酒厂内流水线上穿梭的啤酒瓶——啤酒包装、装车外运——运输车在如画的海滨高速路上行驶——海上冲浪的帆板——海滨旅游区外景——宾馆内景、设施。仅此一段就将人带入了一个古老而优美、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城市。这种以音乐为主, 用意景串连画面的编辑手法新颖而流畅, 极富艺术魅力。
总而言之, 制作一部好的专题片, 在有了好的题材之后, 必须把握好这些技能和技巧。我在每次采访活动之前, 都要很好地想想即将面对的新闻或者活动去怎么拍摄、怎么写稿, 甚至连回来如何编辑都可能想到了。有时, 面对重要的事件和活动, 我常常在头一天, 或者几天前, 就谋划好了它的大体的通篇布局, 有时, 就像在脑海中过电影一样, 对已经掌握和熟悉的东西, 过一下电影, 其实, 就是将能想象到的画面在脑海中排列起来, 看看顺不顺。什么段落用什么解说词描述最好。到达现场后, 我浏览一下环境, 就知道在那里拍什么镜头。如果是会议新闻, 我在前十几分中内就将大部分的镜头拍完, 剩下几个发言或讲话的镜头, 到时候一拍就行了, 其他的时间, 就在那里仔细倾听会议内容和领导重点强调的事项, 往往, 需要报道的要点就在领导强调的话题中。当然, 再好的片子也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缺。但是, 只要编者心目中的最高追求, 离这些目标越近, 片子便会做得越好。
摘要:各种各样的美存在于一切影视作品中, 那么, 电视片的节奏美又是一个能够包括所有艺术之美的总纲, 我们探讨它的节奏美, 可以辐射电视片的拍摄、制作的各个层面, 理解了电视片的节奏美, 就有了制作节目的最高目标, 也就能在具体的拍摄活动中明白了一个目的, 为什么要这样拍摄、这样写解说、这样运用同期声、这样编辑画面。
试论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节奏美* 篇8
音乐的节奏是音乐的最基础的方面。一般来说,对于音乐人们最容易感知的是旋律和节奏,所以人们常常把旋律和节奏看成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实际上节奏的存在更重于旋律的存在,因为旋律本身就包含着节奏,所以旋律离不开节奏,而节奏的存在并不需要依靠旋律。如果我们在旋律中抽走以音响时值长短为特征的节奏,就等于抽走了旋律的灵魂。既然节奏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节奏呢?《现代汉语词典》说: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①
节奏是音乐最重要的生命,也是音乐之所以成为听觉艺术的重要关键。音乐语言随着时间的向前运动,其中的单音根据自然结构形成的规律向前运动,就会形成自然的节奏。这种自然结构形成运动的快慢、长短、强弱就是音乐的节奏。节奏之所以能够形成节奏美,就在于代表节奏的这种运动有着不同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统一在整个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中,服从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中。节奏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能够使音乐呈现出一种非常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种鲜明的性格特征又确定着性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一首音乐作品只有具有了性格鲜明的音乐形象,这首音乐作品才是成功的,而其中这一切,都离不开节奏所起的关键作用。我们所讲的音乐的节奏美,实际上就是音乐节奏给人带来的一种心理体验或心理感受。如激越昂扬的节奏可以使人感到振奋;舒缓低沉的节奏则使人进入沉静的状态;摇曳多姿的节奏可以使人激情洋溢;起伏不平的节奏可以使人情绪变化不定;典雅整齐的节奏可以使人肃然起敬的感觉;密集繁复的节奏可以使人紧张活跃;自由随意的节奏可以使人感到轻松舒展;宽广嘹亮的节奏可以使人心胸開阔……这就是音乐艺术中节奏美感给人带来的美妙与神奇的心理体验。音乐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神奇效果,与音乐节奏的有快有慢,快慢相宜;有强有弱,强弱协调;有主有次,主次相间;有疏有密,疏密有序而构成的纷繁多变的审美特质密不可分,更与这种纷繁多变的审美特质而形成的鲜明独特的音乐形象密不可分。由此可知音乐节奏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所以,音乐的节奏美就是音乐的节奏在音乐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给人带来愉悦的美感。音乐的节奏美之所以能给人带来非常明显的审美愉悦,其原因就是因为音乐的节奏与人们的生命的律动和宇宙的运动具有非常神奇的联系。如宇宙的运动规律,是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一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12、24、30、60等数据都是“6”的倍数,而人的心律的搏动,最正常就是每分钟为60-78次,也是“6”的倍数,而这一切,与音乐节奏的每分钟为60拍又神秘地暗合。这种人类不易察觉的规律。实际上在人类的各种生活中又时刻地体现出来。因此,音乐的节奏美,实际上是宇宙中万事万物运动的美,更是人类自身生命运动规律的美,这种节奏美的本质,反映了人类生命的活力和宇宙生生不息的活动。所以,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秘密,并在《礼记·乐记》上说:“乐由天作”,“大乐与天地同和”。②什么是“大乐”?“大乐”就是最美的音乐,只有最美的音乐才能与天地合拍,才能与天地共同呈现出一体的和谐。正因为如此,音乐中最美的节奏,是与宇宙万物运动规律相和谐的节奏,也是与人类生命律动相和谐的节奏。只有这种节奏,才能给人们情绪上的感染并带来情感上的愉悦。
二
关于音乐节奏美的表现,前人已进行非常多的阐述。文琪先生在《试论节奏美在声乐艺术作品中的体现》中对音乐节奏美的变现作了以下的概括:音乐节奏的长、慢、疏能够表现空间的长、宽、开阔、体现由此带来的舒畅的感受;音长节奏的短、快、密则能够表现空间的短、挤、狭窄、体现由此带来的局促的心理感受。物理体积大和重的感觉可使用长的音符,慢及疏松的节奏来表现。长、慢、疏的音长节奏能够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开阔、大、开放的特性;而短、快、密的音长节奏则能够表现出狭隘、小、拘谨的特性。抑制、平和、安静是由长的音符,慢而疏松的节奏来变现;兴奋、急躁、激动则是由短的音符和快而密集的节奏来表现。如果要表现端庄的、稳定的、有礼貌的交往行为,则可使用长、慢、疏的音长节奏来表现;如果要表现随便的、轻松的、无理的行为,则使用短、快、密的音长节奏来表现。人的精神活动的时间特征与外显行为的时间特征具有一致性。因此,只有掌握音乐的节奏变化,才能更好地把握歌词的情感表现,更加有助于声乐作品的整体性把握。③戚灵岭先生则在他的《古典音乐语汇与音乐欣赏》一文中对音乐节奏美的表现作了以下的总结:重轻节奏即我们正步走的律动节奏,通常这种节奏表现了雄壮、斗志昂扬的形象。这种正步走的节奏如果将其拉宽,就变成了抒情、宽广的慢节奏(四四拍子),一般表现抒发、感叹、忧伤的形象。如果将其紧缩,就变成了激烈奔腾的拍子(如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重、轻、轻节奏也是一样,其本身表现的是圆舞曲的性质,如将其往宽里拉就变成了摇篮曲的节奏,往紧里缩就变成了快速的急流(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甚至一拍分成三份的,形成一种漩涡快速转动的三连音)。为了丰富表现力,作曲家还将这些基本的节奏作了一些变形的处理,如将重、轻的节奏拦腰剖开,或将轻拍提到重拍的位置,形成两个重音的切分节奏等等。④下面我们以具体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分析来看看音乐节奏美是如何在音乐作品中具体表现的。我们先看古琴曲《醉渔唱晚》。《醉渔唱晚》的曲谱,最早见于《西麓堂琴统》。现存古谱有多种版本,各种版本在篇幅、调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现在常见的曲谱为现代川派琴家李子昭先生所传,以著名演奏家卫仲乐先生的演奏最具特色。本文所分析的曲谱,就是以李子昭先生的传谱为主。琴曲在卫仲乐先生洒脱豪放,富有神韵的演奏中,透过其“人影婆娑,歌声断续”,步履踉跄的醉态,表现出了刚劲泼辣的内在气质。
全曲共分为七段,以“唱”和“醉”两个音乐性格主题贯穿始终,在调性、调式和节奏的变化中,运用吟唱性的旋律和各种演奏技法来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从低音区开始,以缓慢均匀的吟揉技法,奏出富有吟唱性的旋律。入拍前是由两个节拍自由相距五度音程的音,构成古琴曲型的"散起"引子,第一段在短小的散起引子后,即呈示主题。旋律很简洁,却很有摇摆自得式的醉态,富于歌唱性。吟唱性的音调和摇橹式的节奏,描绘出了晚霞中的苍茫江景,模拟出江心不时泛起的醉翁哼唱的渔歌。尤其是最后动荡的切分音型和不稳定的结束音,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步履踉跄的醉翁神态,为以后乐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发散作用。以后的几段,就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变奏,更进一步地刻画醉翁的不同形态,表现了渔翁酒后人醉志清以及借酒醉来发泄对污浊现实的不满情绪。第三段节奏再度变化,使旋律得到了不断的扩充和重复。切分音型的再次出现,配合着“撮”和“反撮”的双音技法,促使着音乐情绪的不断高涨,第四段是一个富有动力展开性的段落,整段旋律转入上五度关系,且对比性极强,表现主题的节奏音型相互交融,时而变形,时而模进,有力地表现了“人影婆娑,歌声断续”之态。第五段是全曲的高潮。逐渐向上的固定低音伴随着连绵的三连音,把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有力地刻画了醉翁豪放不羁的佯狂之态,醉翁心中的积恨通过音乐的表达得到了充分的发泄。第六段是全曲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主题音乐的再一次的变化再现。旋律呈现在古琴的较低音区,随着速度的逐渐减慢,更加使人感到佯狂的醉翁并不是如醉方醒,而是在借酒浇愁,借醉泄愤。随着音乐情绪的逐渐平静,乐曲进入了尾声部分。第七段是全曲的尾声,首先音乐的节奏比较松弛,紧接着一连串急促的泛音,仿佛一石激起千重浪,仿佛酒后的渔翁又回到了严酷的现实之中,不平静的江面又一次勾起了人生的无限感慨。乐曲就在这一连串的泛音中逐渐结束。
全曲通过对夜晚江上渔夫醉酒自得的形态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世态朝政的不满和超然脱俗的心理。缓慢均匀的吟揉技法,富有吟唱性的旋律,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江岸月色苍茫,渔夫独酌自饮,哼唱渔歌自乐,借酒佯狂泄愤的情景。在艺术上,乐曲通过切分音型的重复,以散音、按音色的明暗对比,将渔夫步履踉跄和“人影婆娑,歌声断续”的醉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全曲以“唱”与“醉”两个不同音乐性格的主题的交替,既描写了夕阳晚霞,小舟荡漾,醉翁高歌,悠然自得之趣,又突出一个“醉”字,借“醉翁”豪放不羁之口,倾泄心中愤世之情。并在不同音区作节奏、调式、调性的变化并加以发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处世态度和思想情绪。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手法丰富,是一首难得的精致的琴曲小品。
古琴曲《醉渔唱晚》通过比较平缓的节奏来表现作者终身浪迹江湖的飘逸情致,抒发自己不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而下面的这首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则是通过比较快的节奏鲜明的音乐来描绘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的。
《赛龙夺锦》又名《龙舟竞渡》,是我国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何柳堂先生于1930年以前創作的一首广东音乐。何柳堂,生于1868年,广东番禺人,自幼随祖父何博众学习琵琶等民族乐器,20世纪初,在香港钟声慈善社教授琵琶和粤剧,后从事音乐创作。其作品典雅优美,写实性较强,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所作《赛龙夺锦》描绘了端阳节时举行龙舟竞赛的热闹、欢腾场面。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而且表达了人们奋发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音乐生气勃勃,洋溢着欢欣鼓舞的节日气氛。乐曲原用小型丝竹乐队演奏,后增加唢呐、锣鼓等,使乐曲大为增色。
乐曲按龙舟竞赛的发展程序,由引子、呈述、展开、最终形成高潮结束,结构十分别致。旋律和节奏充满了浓郁的广东音乐韵味,更体现了它们是作者对生活观察和提炼的结果。乐曲音调刚健活泼,节奏抑扬顿挫,表现手法大胆清新,情绪明快健康。
乐曲一开始,是个宽广自由的引子,唢呐吹奏出激昂而有号召性的旋律,乐队以震音作背景,描绘了碧波荡漾的广阔背景,宣告了龙舟竞渡的顺利开始。这个雄壮有力的号召性引子和乐队热烈激奋的音乐,把听众带到了沸腾的龙舟竞渡的艺术境界。
接下来是乐曲的呈述部分。由弦乐演奏出基本主题。划船是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协作性强,并要有力争上游的顽强精神。作者把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典型性的音调和节奏贯通全曲,描述了龙舟竞赛的场景。乐曲以一个象征划浆动作的节奏型为主要节奏,运用下四度自由模进的手法,刻画出赛舟之间你追我赶的形象。跳动的音调在铿锵的锣鼓节奏中,表现出了龙舟竞赛时生机勃勃的火热场景。主题音调和模仿音调的先后出现,好似两只龙舟正在展开激烈的角逐。
接下来的展开部分、乐曲运用了重复、扩展、压缩、模进及节奏变化等手法,将主题音乐不断地繁衍和发展,使其成为典型音调和节奏贯穿出现,加以各组乐曲的交替演奏,形象地表现了你追我赶、赛舟夺锦的壮观场面。乐曲的第二次展开,首先是对第一次展开的开头部分进行了反向自由模仿,然后以基本主题的核心音调和第一次展开的节奏特点进行发展。这种运用交错进行的主题音调和模仿音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你追我赶的龙舟竞赛场景。展开部分的节奏鲜明,音调昂扬,把乐曲所要表现的“赛”和“夺”,如浮雕般展现在听众面前。
结尾部分,旋律的速度加快,弹拨乐器加强节奏的描摹;大唢呐等乐器凯歌高奏;定音鼓、小堂鼓、镲、锣等打击乐器助奏催征;轮番交错的主题音和模仿音,随着不断加快的速度,掀起了热烈欢腾的竞赛高潮。最后出现的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潇洒自如,表现出了人们对圆满结束的竞赛所报以的愉快心情。
《赛龙夺锦》的音乐以曲首的音调为基础,加以不断的衍生和发展。并从表现赛龙夺锦的内容出发,借鉴外来作曲技巧,大量使用模进和变形等手法,这在我国传统乐曲中是较少见的。全曲正是在这种继承传统,大胆借鉴的基础上,使得《赛龙夺锦》成为广东音乐兴盛时期的上乘之作。
由上可知,音乐的节奏美能够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其原因就是因为不同的节奏可以引起人们对生活的联想。音乐的节奏美与人体内在的节奏美相适应。审美个体可以通过这种相适应的节奏来探寻作曲家所抒发的与人体内在节奏相适用的各种情感,如《醉渔唱晚》;又因为音乐的节奏美与宇宙自然的节奏相协调,审美个体则可以通过这种反映宇宙规律的自然节奏来探寻作者所描写的符合宇宙节奏美的自然美,并在自己的头脑中重现这幅自然美景。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节奏美就是通过这种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内心情感来达到与天地人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美好境界,以突现自己多姿多彩的美感的。这就是音乐的节奏美在音乐作品中所呈现的突出作用。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645页。
②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530页。
③文琪:《试论节奏美在声乐艺术作品中的体现》,《电影评介》2008年第24期。
④戚灵岭:《古典音乐语汇与音乐欣赏》,《新美术》2003年第1期。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古典音乐审美特征研究”(项目编号:09YJA760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社科处)
【浅谈课堂教学节奏美】推荐阅读:
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08-11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06-30
课堂教学的节奏06-18
数学课堂教学节奏刍议06-17
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漫谈06-24
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论文09-30
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节奏05-26
2024.4音体美课堂教学质量自查报告08-24
历史课堂节奏的把握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