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多样进行经典诵读

2024-05-29

形式多样进行经典诵读(通用3篇)

形式多样进行经典诵读 篇1

摘要: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积淀和传承, 是中华民族历代智慧的结晶。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起步。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 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中华文化中的精华的熏陶, 不仅对于中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孩子们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笔者在本文中将会着重地介绍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 从各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介绍在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时可以采取那些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中华经典,诵读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经过几千年时间的大浪淘沙, 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 中华文化中有很多经典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但是近代以来, 对于中华文化经典读物进行阅读, 特别是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的范围和比例非常非常的小。笔者认为中华文化是时间长河中的珍珠, 不管经过多少时间, 经典依旧是经典, 依旧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必定有其流传至今的道理和存在的价值。

孩子是祖国的下一代, 娃娃教育要从小抓起。对处于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们进行中华经典诵读值得我们积极推广。下面笔者将说明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

一、幼儿接受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的意义

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 具有非常重要的语言意义。人的一生中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是人学习和发育的最重要的时期。大量的研究表明, 婴儿期是人掌握和学习语言的最关键的时期。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理解和把握会不断的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儿童的语言发展。婴儿期是人学习语言最迅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有效的语言培训对于儿童掌握语言、训练思维、锻炼逻辑将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诵读中华经典, 让婴儿接受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对于婴儿的语言方面的意义可以从锻炼儿童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前书写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 是对于儿童倾听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普通的白话文读物诵读教育而言, 中华经典读物诵读更需要学生积极认真倾听。老师需要进行认真仔细的讲解, 有时还得配合一定的动作、表情和图片等, 学生也只有一直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精力认真倾听才能够掌握。然后, 是对于儿童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进行中华经典诵读的教育活动中, 诵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齐读、学生依次朗读以及学生领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最后, 是可以提前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在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的过程中,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汉字, 学习读书写字的坐姿, 学习语言文字中的一些规律。这些都对于后期的读写能力做好了铺垫。

二、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更是礼仪之邦, 中华文化中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下面笔者将会着重介绍在尊师敬长、与人为善、勤勉学习以及修身养性方面的价值。首先是关于尊师敬长。中华经典中关于尊师敬长的言论比比皆是。百善孝为先, 二十四孝、程门立雪……这些故事都是在向读者们传递着孝顺父母、孝顺长辈、尊重长辈、尊敬老师的理念。特别是在当今中国, 孩子毋庸置疑就是家中的宝贝, 社会的宠儿。在这样的环境下, 对孩子进行孝道和尊师重教的教育,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后是与人为善。“仁爱”通过几千年的时间深深地熏陶和影响着中华民族。中华经典之中处处流露着与人为善的影子, “恩欲扬, 怨欲忘”等都闪烁着与人为善的光芒。在当今中国, 独生子女遍地都是, 学会体贴他人、学会关心疼爱他人、与人为善是多么的重要啊。再就是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是中华经典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头悬梁, 锥刺股”、“闻鸡起舞”、“狼影樱雪”等都是先贤们刻苦学习的写照。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 让幼儿从思想深处就有着深深的印象。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 面对如此激烈竞争的社会, 只有积极上进、努力学习才会真正地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就是诵读中华经典对于幼儿修身养性方面的积极意义。“修身养性, 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都是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目标, 其中, 修身养性是第一层次。中华经典中的“论语”、“三字经”等处处都有如何提升自身修养、锻炼自身气质的言论。从小就让幼儿接受中华经典的熏陶, 从小就让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意识, 对于孩子们以后的漫漫人生路有着莫大的帮助。

三、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通过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训练能够训练学生, 训练幼儿的审美能力。首先就是感受中华文化的语言美。对幼儿进行经典诵读所选择的读本都是经典之中的经典。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 在语言方面都是字字珠玑, 一字千金。或是韵律、或是文辞、或是对仗, 无不体现着中华语言的魅力。另外是经典之中所体现的意境。“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是多么幽静安详的画面啊。通过中华经典诵读, 让孩子们在这意境之中体验美感。再然后就是让孩子在经典之中体会中国的人文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无不体现着古人的壮志豪情等优秀品质。这些都值得孩子们学习。

四、培养孩子们的民族精神

民族晋升是一个国家民族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的理念, 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一起修正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民族文化的核心, 是一个民族所不可或缺的。任何民族都应该有其民族精神, 并且积极践行着其民族精神。中华经典中处处闪烁着我们民族的民族理念, 闪烁着我们的民族魂。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读物诵读教育有助于孩子们学习最纯正的民族精神, 有助于民族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特别是在西方思想浪潮大行其道的今天, 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刘爱萍.论儿童的古文经典教育[J].新西部 (理论版) , 2007, (5) .

形式多样进行经典诵读 篇2

怀集县甘洒镇中心小学

邓雪琴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是区别其它国家、民族的重要标志,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印记着中华民族鲜明性格,印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也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而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数量众多,我校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经典著作中加以选择,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展开。低年级侧重以兴趣入门,提供一些简单的、读起来琅琅上口的《三字经》、《千字文》部分作为诵读内容。中年级则在巩固的基础之上,拓展学习《孝经》、《大学》部分内容,作为诵读的内容。高年级随着学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则安排重点诵读《中庸》、《论语》,以及一些文言文的经典篇目分篇章读。诵读材料有了,那么如何来指导学生有效地诵读呢?我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从绘画中拓展

可以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学生在背诵时,头脑中就有了画面作为依托,不但背得快,而且背起来也是言之有物。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自居易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二、用故事中引导

古诗的语言简练,有的诗本身就是一则故事,如《石壕吏》写了石壕村的官吏夜里抓壮丁,连老妇人都不放过的故事。再如《七步诗》写的是曹操死后,曹丕做了皇帝,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类似此类的诗还有《送元二使安西》《寻隐者不遇》等等,针对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诵读前,先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明白了诗的大意,背诵起来诗中的句子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字眼构成的了。

三、用歌唱中表现

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艺术起源讲,诗、乐原本一体,或者说诗歌、舞、乐原本三位一体。《礼记·乐记》所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毛诗序》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讲的都是“诗、乐原本一体”这个道理。

现在,好多儿童歌曲作曲家认识到古诗是儿歌的歌词资源,把古诗谱上曲调,便于儿童唱诵,我觉得,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对于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是有效的,也实现了寓教于乐。像谷建芬老师谱曲的《咏鹅》、《春晓》、等曲调优美、活泼明快,而且曲调与诗的内容、意境吻合,学生唱诵古诗,还受到诗情、音乐的熏陶。因此这是不错的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特别爱听流行歌曲,像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吴克群等等,问起崇拜的原因却是说不清,含糊其词。为了能与他们交流,教育更有针对性,业余时间我选了他们爱听的几首歌曲,发现还真值得研究与品味。周杰伦的作品中总是有着一种浓浓的古典情结,几乎每一张专辑都要有一首属于中国风的歌曲。比如《东风破》中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般的淡淡哀愁,《发如雪》中前尘后世轮回不息般的轻轻喟叹,《千里之外》的天各一方生死难忘的一生等待,《青花瓷》 里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配以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二胡悠悠„„大量传统意象意境的融入,使歌曲听起来古朴而典雅,中国的古典情结是非常突出的。

即使是没有被谱成曲的古诗,也可以让学生和着诗的节奏,击掌而诵,这样学生把诗当作童谣,有时在课间游戏时,也听到他们的诵读声。

四、引用活动展示

学生背诵积累的多了,老师就要创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展示。平时我间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一些“背诵比赛”“朗读擂台赛”等,让学生将自己的所学进行充分的展示,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黑板报也是学生展现的舞台,学生将自己背诵古诗文的方法,对古诗文的所思所得都可以写下来,刊登在黑板报上供大家阅读欣赏。

五、家校配合,双方监督

学生的成长,要靠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取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特别是低年级时,学生刚开始接触少儿启蒙读物,既不识字,又不理解文中的内容,我要求有能力的家长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孩子引读或陪读。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使孩子领悟诗文真谛,受到经典的熏陶。学生年龄大一些后,家长还要经常检查孩子的读书进度、阅读数量和读书笔记等,及时巩固孩子的读书成果。

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儿童进行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及方法 篇3

一儿童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1. 经典一部, 胜杂书万本

刚开始指导学生们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 有不少家长不支持孩子读经典, 认为古人的东西、旧的东西没有学习的价值, 在他们看来, 老师不带着学生好好读语文书, 每天这样只读背连家长们都看不懂的书, 孩子们也不懂意思, 没有用?认为这是死读书。

在小学阶段, 孩子的理解力相对较弱, 但记忆力超强。要发挥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应该轻理解重读背。如果孩子能从小把一些经典牢牢地刻在脑海里, 随着心智的成熟, 这些幼时积淀最终会“化”为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他的自传中曾提到, 幼年时所背的《孟子》, 是他成人之后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杨振宁博士在科学研究中重大思路的形成也得力于《易经》的理念, 等等。这些都说明在少年时期诵读经典并下功夫, 是有利而无害的。

《养正遗规》中说:“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 物欲未染, 知识未开, 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 知识既开, 物欲渐染, 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当读之书, 皆当自十五前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 即如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 皆有歌诀, 皆当熟读。”因此, 我们应准备有价值的书让孩子读背, 以受益终生。

2. 儿童时期是背诵经典的最佳年龄段

人在发育生长过程中, 有学习语言文学的最佳时期, 有发展记忆力的最佳时期, 错过了这个时期, 以后再补, 不仅困难极大, 而且效果远远不及童年。人的记忆力比理解力发展要早, 抓住儿童的这个特点, 首先要重点训练他们诵读能力, 不要急于训练理解力, 这是符合人类和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是科学的。0~12岁, 是儿童记忆力最强的时段, 所谓“幼学如漆”,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带着学生们背诵《千字文》时, 让家长和孩子进行了一次比赛, 同样的时间里, 同样一段内容, 看谁背得快。结果学生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熟读成诵, 家长们惊叹不已, 无不信服。

所以, 趁着儿童记忆力最强的时候, 让孩子们读背一些经典, 不仅能让孩子学习大量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 孩子们通过内化经典的内容, 可以形成好的观念、行为、习惯和性格, 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二指导孩子读背经典的方法

1. 定时定量, 点点滴滴的五分钟

实践证明, 读背经典不需花费整块的时间。每天早读时挤出五分钟, 每节语文课前挤出五分钟, 眼保健操前的预备五分钟, 下午上课前的预备五分钟, 这二十分钟, 就是我和学生们每天固定的读经典时间。别小看这分散的五分钟, 效果要比集中的二十分钟好。零散的时间短, 学生读起来不疲惫, 新鲜感可长久地保持, 就算是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 在这短短的五分钟里也能打起十足的精神来, 保证了五分钟的读经典的质量。

2. 只鼓励、奖励, 不批评、强迫

为了鼓励学生们积极读背经典, 凡是小段背诵合格的学生, 我都在书上给他们印上小印章, 还在班级里贴出名单并贴上大拇指;凡是全部背诵完的学生及时发给小奖状;慢的学生, 在时间上不强求, 只要背完了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实在背不完的学生, 能熟读, 也给予一定的鼓励。能坚持背诵的学生, 在刚背完了《弟子规》后, 都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自信心大大增强。长时间的读背积累, 使学生们的记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尤其是背完了《千字文》后, 我感觉学生们背诵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3. 要持之以恒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诵读经典同其他学习一样, 靠的是长期坚持, 绝对不能“三分钟热度”, 学生年龄小, 老师和家长要做好榜样,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要先带头做起来, 每天坚持, 方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欲知天下事, 须读古人书。”无数经典组成浩瀚的知识海洋, 只有诵读经典, 才能启迪智慧, 陶冶灵魂, 感悟人生, 修身立德。我们已经错过了大好的诵读经典的黄金时间, 不可再让孩子们错失这绝无仅有的精神盛宴。

参考文献

上一篇:仔猪饲养关键措施论文下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