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碎片化

2024-07-14

时间碎片化(共12篇)

时间碎片化 篇1

摘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在于运动习惯的养成。促进高中学生体质健康要引导学生用好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形成运动习惯。碎片化时间的运动锻炼要符合碎片化时间的特点,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去探讨开展用好碎片时间促进体质健康的方法、手段,进而形成学生运动习惯。

关键词:碎片化时间,体质健康,运动习惯,方法和手段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取决于家、校和社会等综合因素,但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学生个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起决定因素的是个人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专长都是为了养成学生的运动习惯。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高中,把常态的授课和组织多种课下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方法。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体质的下滑还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环境下,没有办法要求高中学生每天抽出以课时为单位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造成了学生在高中阶段体育运动习惯的下滑或丢失,进而形成体质健康的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在笔者看来就是引导学生用好碎片化的时间锻炼身体,形成运动习惯,提升自身体质健康。

1学生碎片化时间的界定

高中学生的碎片化时间除了正常学习(课上学习、课余学习)和正常生理活动时间之外都可界定为碎片化时间。在校最典型的碎片化时间是课间、大课间和在校不上课的小时间段(如晚饭结束到上晚自习的间隙)。学生在校的可用碎片化时间课间一般5~ 7 min,大课间25~27 min,以及中午午休后到上课和晚上吃饭到晚自习的15~20 min左右时间。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阳光体育一小时要求,一般学校大课间为 “一拳两操”,有些学校为阳光大课间“。一拳两操”多带有学校仪式性质,很难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阳光大课间小学和初中开展的明显要好于高中,原因就是老师们常说的“小学、初中学生听话”。高中学生能从理论到实践去认可锻炼身体的益处,但真正具体到个人的实际行动中,多数学生都会找出各种大家了解和熟知的理由。

换位思考,我们给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学生主动认知的体育知识都过多强调了竞技体育的表象,而忽略群众体育或健康体育的本质——健康在于运动。反思我们对学生的体育教学,都过于强调运动的规范性,比如场地、器械、时间、技术规范等。这些要求让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模式化,而淡化了运动本质首先在于动,而各种体育项目是动起来的规则化“游戏”。有整块的时间活动叫运动,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同样也叫运动,两种都可以促进运动习惯的形成,都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用好碎片化时间进行运动更符合高中学生的特点。

2做好5~6 min运动,引导和带动学生形成运动习惯

5~6 min运动主要就是用好课间等碎片时间。除了传统的课间活动,从近几年兴起的体能锻炼来看,1~5 min的小练习可以涵盖身体锻炼的方方面面,这些小练习要求场地小,器械简单,间隔短,练习目的指向性明确。比如流行的3 m2健身活动,5~6 min可以完成2~3个动作的包括心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3个目的指向明确的练习。5~6 min的瑜伽练习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完成6~10个动作的练习。5~6 min还可完成8~10节4×8拍的健身操,4~6节以上的现代舞(广场舞);5~6 min还可完成整套的武术套路;5~ 6 min还可以进行一次规模不小的平板支撑比赛;进行3~5个班的蛟龙出海比赛,等等。

5~6 min作为学生在校的最典型的碎片时间,引导学生练习的运动应符合运动强度中小,场地要求限制小,以个人体能练习为主,另外易于组织,便于开展,花样繁多等特点。这种小活动除可调动学生迅速产生兴趣,迅速投入,还安全,针对性强,同时不会影响学生的课上学习以及师生皆宜、师生同乐。最重要是潜移默化地督促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会用碎片时间,就自然更会用完整时间。

3教师在引导学生用好碎片化时间的反思

首先就是学校教师的思想认识要相对统一。认识统一主要指在碎片化时间运动的推广中不论文化课教师还是体育教师都要有和学生师生同做,师生同乐的参与意识。在调查中,班主任认为学生运动和学习可互补的班,一般每天坚持运动的同学就多一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参与起到的以身作则的带动作用要远好于体育教师的发动宣传,学生的向师性也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目前家长越来越关注学生在校细节的今天,教师的参与还能有效带动家长参与的热情,形成家、校、生三方的合力。这也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最理想状态。

其次,作为组织、引导、参与的体育教师要有目的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这种知识、技能的更新既是引导学生用好碎片化时间提高体质健康的要求,又是时代发展中对体育教师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善于终身学习,活学活用,勤学勤用的要求。体育教师能够相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学习和兴趣的要求,引导学生能动会学,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是体育教师职业的至高要求。如果体育教师给学生的答疑不如学生去查百度或APP更方便,体育教师在学生间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

4学校在促进学生用好碎片化时间的反思

个人认为学校层面在促进学生用好碎片化时间的问题上除了做好宣传发动和强调安全外,还要有计划地做好以下几点。

(1)有针对性地布局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运动的设施。目前学校的体育设施大都集中在一处,这种设计的初衷是学习和运动的互不干扰。在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促进体质健康的认识上不是把体育场搬到教学区,而是学校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设计进行便利活动的场所。比如将更适合学生特点的全民健身路径放到教学楼前;辅助性的小阶梯可以和单腿、双腿、上肢练习的小场地进行组合;四肢同时同动的攀爬可以和高低的拉伸檑木进行组合; 还可以设计有利于学生方便取、放小体操垫等器械的器械房,设计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微型风雨场地;学校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设计突出的特点就是场地和设施要让学生便于运动、利于运动和目的明确地开展运动,具有针对性强、安全性好等特点。特别是可把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最关注的肺活量、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爆发力等作为运动设施设计的切入点,结合学校教学区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

(2)引导和组织好教师和学生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用好碎片化时间带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首先解决的就是学生的“不习惯”。不习惯在课间进行活动,不习惯运动和学习的紧密衔接,不习惯迅速的身体调动等。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不习惯”,前期的重点是培训,而后就是贯穿始终的示范和带动,包括教师和学生。示范和带动的方法更多要依靠小团队的作用,这种团队各班都可以有, 都可以进行有目的地培训。更好的是运动兴趣社团的自发形成,让兴趣社团成为学生中有要求、有目的的运动和运动学习团队。既可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又可自发地去更新运动知识和组织更适合学生特点的运动形式、方法,更利于开展校内和校外的活动,形成运动习惯。

碎片化时间的运动锻炼本质还是促进身体健康和运动习惯的养成;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本质也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本质上是希望学生形成健康生活习惯。由此,用好学生在校的碎片化时间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侯乐荣,居媛媛,张艺宏,等.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9(4):84-87.

[2]赖小玉,刘海金,刘尚礼.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J].体育学刊,2007(5):125-128.

[3]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1):956.

时间碎片化 篇2

现在人们的时间在一次又一次地被碎片化,在时代发展迅速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放在了手机和新鲜资讯上了。时间已经被打破了,已经没有办法再次拼接了。

我们现在的学习时间也渐渐被碎片化,我们无法再像以前一样专注地做完一件事然后再做别的。碎片化现在变成了我们无法专注的借口,现在的我们过于依赖手机了,现在越来越多题目可以依靠一些学习软件来解决,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手机游戏、社交软件给占领了。现在的时间已经渐渐不再像以前一样了,手机越来越让人们之间的`联系大多都在网上进行了,人们现在出去吃饭都是在看手机,在刷朋友圈、QQ空间。有一次我们全家在饭店吃年夜饭,有一家三口也坐在我们旁边那桌,他们从头到尾没有交流过一句话。他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手机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也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碎片化。知识的碎片化让我们无法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网,我们的知识体系渐渐变得模糊了。我们越来越依靠整理,依靠知识梳理、思维导图,可是我们无法真正的写出完完整整的思维导图,正是因为我们的时间被碎片化。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让人没有办法专心地做完所有的事。这才让人有了碎片化这个概念。

我们现在应该慢慢减少被碎片化的时间,在让自己不会被破坏的情况下,利用好每件事情之间的那一些被碎片化的时间。尽量在这些碎片化时间中做一些就是被打破了也不会影_响什么的事情。最好这种时间让自己休息一下,让自己放松一下,让自己可以以更好的状态继续下面一件事。让自己可以渐渐不再依赖手机,让自己可以更多的自己想,不要让手机把我们的想法给框住,让自己有更多的创新。

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们来克制住自己想看手机的心情,在我们做作业的时间内可以收走我们的手机,或者可以在你看的见的视线范围内。然后,希望家长也可以以身作则,可以自己也尽量不要去看手机,多看看书,也培养一下孩子可以自己看书等的兴趣。在许多时候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读书,做一些对双方都有益的事情,增进感情。

碎片化时间中的营销新机 篇3

在中国,他们还有一个通俗的名字——手机网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手机网民人数已达3.88亿,占中国网民总数的75%。

在拥挤的公交或地铁上,我们很难看到不玩手机或pad的人,他们或是刷微博,或是玩游戏,或是看资讯。回到家中,无论茶余饭后还是睡觉前,手机更是他们不能离身的伴侣。每天这种碎片化时间的整个时长,加起来可达4?5小时之久。

这也为商家带来了新的机遇:借助移动端、利用碎片化时间与目标受众进行对话,成为品牌营销中的一条全新路径。在这条路径中,有效借助移动社交平台的聚焦效应,则是一条捷径。

目前,我国移动社交媒体以新浪微博为首,用户已超5亿,其次是已超4亿用户的微信,两者早已渗透进手机网民的生活。那么,如何利用这些社交媒体,合理占据目标消费人群的碎片化时间?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解读

2013年5月底,蒙牛真果粒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上同时开展了一场名为“寻找真实自我,真自游”的活动。该活动吸引了150万名网友的热情参与,收集了30多万条网友的真实感言,仅新浪微博平台累计转发量就已超过80万,覆盖人群超过2亿,表现十分醒目。

纵观蒙牛真果粒活动成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与目标人群产生共鸣。蒙牛真果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都市白领,且以女性为主。无论在周迅出演的广告中,还是此次活动的口号上,真果粒都突出了“真实”二字,号召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寻找真实的自己,回归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这一点与白领人群的想法不谋而合,让消费者在第一眼看到活动时就已产生了参与的兴趣。

选择最合适的沟通平台。微博和微信的力量不容小觑,蒙牛真果粒也选择了这两个平台作为活动的主要阵地,征集参与作品,同时打通微博的手机端与PC端,开设的微信官方账号除活动信息外,也在与网友积极沟通着关于“真实”的人生体验。

简化游戏规则。碎片化时间虽然总量惊人,但如果一个活动参与的方式耗时太长,消费者就会失去兴趣。蒙牛真果粒的活动规则简单,只需网友拍照片并选择真实状态就可以参加,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简单、易行、有乐趣。活动还设置旅游大奖、单反相机、旅行套装、微博会员奖励等参与激励措施,最大程度地调动网友参与的积极性。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商家对碎片化时间说yes,那么,只有商家走对了路,才会让消费者对你说yes。

专家点评

抢占碎片化时间中的机会!

像真果粒这样针对移动新媒体的积极尝试,我认为非常有价值。正如文中分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主要不是技术推动,而是需求推动。

就从我们身边而言,现在由于经济和社会环境导致各类企业、机构等生存压力都很大,身在其中的员工自然也产生相应压力。这就导致我们大多数人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日益繁多的业务内容、业绩目标、合作关联方压迫着、撕扯着,碎片化的时间也是必然的,背后更深藏着精力和情绪的破碎和波动。

这个时候,手机媒体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它跟台式电脑比,不那么正式,更加随手随心,再加上里面的各类社交媒体,让人们以一种更聚焦、更轻松、更平和的方式,去利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给自己带来哪怕一丝丝的心理安慰和情绪调整,已经足够了。这对产品和品牌推广来说,也已经是很大的一个机会和很好的一个空间。

给消费者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蒙牛这个活动设计中,突出了两个“真”——真实自我、真自游,和真果粒的“真”就联系上了。不仅仅是联系,还强化了后一个“真”。为什么这么说?前面的“真”是真正上升到情感了!

很多企业活动,以为有趣就行。其实活动跟产品一样,也讲究细节、讲究触点。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孩儿,整天想干吗?她们本身情绪容易波动,受单位、父母、男朋友的影响最大,要照顾这个、要讨好那个,穿衣给别人看,说话给别人听,等等。她们真的想要什么?想要的就是自我、自由!

真果粒这个互动的点,就敲打准了——真实自我,还加上个真自游,对应心理,呼应情绪。

这个奖品设计得也比较巧妙,跟“自由”联系起来的“自游”,旅游大奖、旅游套装,直接给参与者一个机会:我帮你“出走”一段时间,帮你“远离尘嚣”一段时间……多好!妹子,你能不参与吗?!

营销就是跟着顾客动!

我看移动化营销是必然趋势!有个调研结果显示:用智能手机的人,每天平均下来,花17.5分钟看或者写社交媒体,花24.8分钟浏览网页……真正通话时间只有12.1分钟。你不要小看这17.5分钟,那是平均。如果放到年轻人身上,时间肯定得翻倍。

以前我们老有客户说:抢大媒体资源,抢门户媒体资源……现在,手机就是门户,就是大媒体。你看蒙牛这个案例,本身选了微博、微信,本身就是年轻人、白领、消费积极分子、生活意见领袖们聚集的地方——这个选择很聪明,它知道目标消费群体还没回到家看电视之前,还没大块时间看报纸杂志之前,在上班下班路上,先把微博、微信给读了;读到你的活动信息,随后就参与了;参与的同时还有可能点一点链接,直接到你网页上读一读。这是现在真实的传播过程,不是以前那样了,以前是传统媒体发起活动。

时间碎片化 篇4

碎片化时间是指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零碎时间段, 短则一分钟, 长则半小时——这是我们每个人拥有的宝贵资源。

以前认为在大学里还有大块大块的学习时间, 出了校门要兼顾工作和生活, 时间会变得支离破碎, 要想正经八百完成一件事情很难。其实现在大学学习生活也被碎片化。等上课, 等吃饭, 等公交, 等看电影, 等男女朋友……三、五、十分钟的碎片时间, 原本只是靠刷微博, 微信这样的新媒体工具打发碎片化时间的, 慢慢上瘾后, 总是忍不住去刷屏, 结果很难静心完整地只做一件事情, 结果反而让大块的时间碎片化。包括上课, 老师上面讲, 学生下面玩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 连上课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

一个人的行为的改变总是从内心想法的转变开始, 然后才逐渐由内而外的变化的, 真正的学习一定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学习本身就是从一段“知道”到“做到”的旅程。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到的人、事、物, 如果不转化为自己所用, 这些时间就相当于白费了, 所以打造碎片化时间管理十分重要 , 同时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等问题, 这个时候辅导员的辅佐、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给与学生正确的方向, 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案,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找到新的奋斗目标,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慕课时代的特征

1. 什么是慕课

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与以往动辄四五十分钟、没有激励机制、没有互动交流的在线课程不同, 慕课平台上都是“微课程”, 一般时间在10分钟左右, 甚至更短, 正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段;借助游戏里的通关设置, 慕课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设置了许多进阶式小问题、小测验, 只有全部答对才能继续听课;学生如果有疑问, 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 无论是同步还是异步, 最终会有来自教师或学习伙伴的解答。

2. 慕课的发展

包括英、美、中目前全球有十几个国家在积极推进“慕课”。全球比较成规模的“慕课”三大平台是Coursera、Udacity、ed X, 语言以英语为主, 正在增加其他语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通过ed X平台提供了本校教师讲授的开放课程 ;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加盟Coursera平台 ; 北京大学还通过Coursera平台提供在线课程, 清华大学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开通了“学堂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

3. 慕课“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改变“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现行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 授什么、怎么授和授多久均由教师掌握。这种模式较少顾忌学生的需要和感受,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慕课的革命性在于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首先, 慕课空前的规模和开放程度以及不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成为可能, 再加上慕课操作简便、学习成本低廉,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其次, 慕课的可重复性为学生的温故知新创造了条件,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兴趣有目的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重复,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现行课堂模式的满堂灌。最后, 慕课强调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和互动, 巩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其中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静态, 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和领悟;互动是学生学习的动态, 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诠释和交流。

三、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在慕课时代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1. 这是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教育部2014年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 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 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 推动制定完善队伍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 为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 增强职业自信心和归属感。《标准》从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 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等九方面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 对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想成为一名高级辅导员必须在学业指导上 (一) 组织学生参与专业课教师的实验或研究项目, 培养学生学术爱好和研究能力; (二) 深入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形成规律,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型人格。所以, 辅导员在慕课时代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这是职业能力要求。

2. 大数据时代教师与辅导员角色转变的要求

慕课将对现行学校管理方式、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翻转课堂”的时间带来了师生角色转变, 教师变成辅导员、助学者、引导者、帮助者, 而辅导员呢, 不再是要盯着学生进课堂, 是否上课, 是否遵守纪律。利用新时代的进展, 多媒体教学, 我们辅导员也能用开放的心态学习, 给与学生引导, 帮助。让大学从传授知识的地方, 变成产生知识的地方, 同时, 师生在头脑风暴中思维碰撞, 在心灵交流中生成智慧。如果人人都要学, 都爱学, 都在学, 那么学校里违纪违规现象一定会大幅度下降, 辅导员的日常琐事也会减少。我相信, 辅导员最好的时代已经来临。

3. 辅导员如何做好引导的角色。

(1) 为学生推荐权威的慕课平台

目前国际 上MOOC的三大主 流机构是:2011年创立的Coursera, 包括20个科目的204门课程, 内容涉及计算机技术、数学、商务、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学和教育学等;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的Udacity, 包含18门课程, 但是每门课程制作非常精良;还有由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在2012年5月份推出的非盈利性网站edx, 该网站提供大量的免费课程, 因为是名校参与, 课程的学术完整性较强。国内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都建设了自己的平台, 其中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在国内起步较早, 上面已经上线了不少在线课程;此外还有像凤凰微课, 百度文库公开课都是很好的网络学习平台。

(2) 为学生推荐优质的慕课课程

网络公开课程很多, 辅导员根据学生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 给他们推荐一些课程, 学好专业知识是学生在大学四年的主要学习任务, 但是作为大学生也要学习一些通识课程, 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所以现在大学里都有选修公选课的要求。其实还有很多网络课程资源同学们是可以学习和运用的, 提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一些巨著课程 (大师和名师讲授的课程) , 像哈佛公开课《公正》, 老师在3000多人的大礼堂给学生上课仍然能让学生充分互动交流。还有随着慕课的兴起, 一些名校也在一些平台上上线了一批高质量的课程, 像清华大学在学堂在线上线的《有机化学》, 北京大学的《民俗学》、《世界文化地理》、《20世纪西方音乐》, 南京大学的《认识地球》, 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等课程目前都是免费公开的, 这些慕课课程将一门课程分解成若干小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是独立的, 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借助各种方式进行讲解和演绎, 通俗易懂, 而且学生可以多次观看。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慕课课程

现在的同学基本都有电脑, 手机, 但是大量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无益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如何将同学们从玩游戏、刷微博微信, 看肥皂剧上拉回来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要靠对学生的严格管理, 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 给他们提供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 引导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 让同学们明白自己在大学里并不是无所事事, 而是有很多知识需要你去学习, 而且由于信息化的来临, 你可以用电脑和手机轻松地学到世界上最优秀的课程 , 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才会得以增强。

其实大学里除了传授给同学们知识和技能之外,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他们学会进行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不能只凭借外部条件予以解决, 更重要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依据内部力量, 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的作用, 自己确定一学期所要学的课表外课程, 从什么渠道学, 如何学, 学院引导学生学习慕课也就期望通过给学生推荐优质的学习平台和资源, 省去同学们自我摸索和找寻的时间, 期望这些丰富有趣的慕课课程能唤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也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主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竞争力。

由于时代需要 , 辅导员角色面临新的调整 , 即由事务型转向专业化、职业化。这也可以称为辅导员角色的第二次转型。我们海经院的学生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慕课, 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新时代学习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快我们自身的华丽转型。我相信, 只要深入研究碎片化时间的管理, 我们海经院的辅导员工作必定能开辟新领域, 我们的学生也将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摘要: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到的人、事、物, 如果不转化为自己所用, 这些时间就相当于白费了, 所以打造碎片化时间管理十分重要, 同时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等问题, 这个时候辅导员的辅佐、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给与学生正确的方向, 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案,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找到新的奋斗目标,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关键词:慕课时代,碎片化时间,引导,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教思政[2014]2号, 2014年3月25日.

碎片化的时间作文 篇5

曾在放学路上,看到过一个约莫60岁的老爷爷,他留着一点点的山羊胡,带着一个帽子,身穿一套休闲装,脸上挂着一点开心的微笑,拉着大提琴,多年来,他一直在这里,澄黄色的夕阳照到了他脸上的汗水,也照到了他脸上流露出的那种令人羡慕的幸福和享受,他还是那样精神饱满,那样开心地笑着,他还会轻轻晃着身子,随着音乐一起摇摆,他身上映照出对待生命的乐观和热爱,也在我心中烙下了一个坚强,难以忘记的身影。

和这个老爷爷相比,我,一个16岁的豆蔻少女,我应比他更有条件快乐,去享受于我在做的事,而我却因为学习的负担而埋怨,忽视了拼搏生活中的乐趣。

其实,我们不仅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而且可以去做些积极的事情以改善我们的心态和认知。此发现后,我在我碎片化的时间里寻觅着改善心态的事情。

后来,我发现了: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克服困难可以大大地提高我的自信心和心态。

在学校的课间时间,读书有些薄弱的我会去向同学和老师请教问题,不得不说,这个过程的开始乏味又枯燥,但几个月后,我发现即使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克服一个小问题,便有很大的成就感,心态也慢慢地从浮躁变得平静下来,我终于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找到了拼搏生活中的乐趣。

放学路上,老爷爷还在拉琴,我驻足欣赏着美妙的旋律,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轻松舒缓,我也像他一样随着音乐轻轻摇动身子,轻轻为他鼓掌,我想,我的心和他一样平静了。

碎片时间 碎片阅读 篇6

只爱经典阅读

只爱经典应用的小逸,在资讯类应用的选择上选择了Flipboard这款鼻祖级应用,“独特的界面与内容呈现方式相信是选择它的主要原因,当然在订阅源的本地化与数量上也是选择它的原因之一。”

初次进入Flipboard,系统会提升用户自行设置喜好的资讯内容,完毕后便可开启主界面。事先添加的咨询板块以图片宫格模式的栏目呈现方式。当然了,这其中包含了微博、人人网SNS社区的整合。与其他咨询应用不同的是,Flipboard将订阅成分降到了最低,并且将内容呈现与微博紧密相连接,这对用户速阅读以及碎片时间的填充有了很好的帮助,但过度依靠微博分享,在内容上没有很好地二次编辑和修改,部分新闻在文字上或是图片上的展示就不是那样的完美了,不过不影响阅读。

在手机上阅读Flipboard时,的确能够感受到应用的流畅与翻页的新颖。在内容显示方面,Flipboard的风格与传统的模式有较大的不同,内容缩略页的出现让阅读的节奏更加快,大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更加适合咨询的快速获取,在几分钟的碎片时间中就能浏览足量的新闻。

资讯就要大集合

刚刚学完驾照的乱哥,在资讯内容的需求上很长一段时间都与车有关。因此他只使用添加海量汽车资讯的ZAKER,“拥有Windows‘磁贴’界面的Zaker有着丰富的本地媒体订阅源,特别是对汽车媒体的支持,每天在地铁上看上一段时间,让我不知道选择那一款车作为代步工具。”

刚刚经历更新改版的ZAKER,首相干掉了Windows“磁贴”界面,新的宫格式界面相比其他的订阅应用,ZAKER仍旧有着不俗的排版效果,特别是宫格排列方式在订阅分类时显得非常方便,简洁的LOGO与文字叙述能让用户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需要的板块。

点击界面下方的“+”,在“内容库”中随便选择一项类别,就会发现ZAKER在提供了超过20个分类网站的订阅供你选择。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在精品分页频道中,ZAKER将各类出色站点链接后,在通过自己的二次排版与修改,让我们能获得更加精细的文字图片内容。除了订阅的信息外,点击界面下方工作条中的“推荐”,在此分页中也能找到新鲜趣闻,提供的阅读体验与Flipboard很相似,绝对轻量化。

老不正经的人儿

作为编辑部最不正经的番茄,在资讯类应用的选择上也与其他人有所不同。“抽屉新热榜”是其常年保存在手机中的一款资讯应用,“其实现在的抽屉新热榜与不正经没太大的关系,如果你见过拥有‘公共场合不宜’的抽屉后,那你会和我的观点相同。”

按照传统思想来说,“抽屉新热榜”是一个不太正经的资讯应用,不过它对于喜欢分享和收看热点资讯和重口味段子的人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阅读窗口。“42区”分区板块是一个可以长期阅读的地方,应用的主方向是以新闻段子为主,但评论常常是比新闻更有看点的部分,特别是加推了“你问我答”这个互动交流的区域。如果你想在抽屉er中混得风生水起,那你得需要认识混迹抽屉大咖,比如从善如流马歇尔、郭芙蓉姐姐以及涔涔。

懒人听资讯

喜欢有声小说的小呆,在资讯类应用的选择上与他的阅读软件保持了一致,必须有播音功能。因此“窄播”击败了众多的资讯应用,出现在了他的手机中。“融合了收音机的功能到资讯订阅是阅读新闻的一个新尝试。”

从未听说过的窄播,霸占着挑剔的小呆手机如此长时间,的确有它的过人之处。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改变了用户对资讯类应用的固有印象,它将任何资讯内容都以简短文字概括,点击即可将更加详细的内容以播音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资讯的订阅上,窄播与其他的应用相差无几。第一次进入应用后,系统会给出提示选项,让用户自行挑选感兴趣的标签。选择完毕后,在主界面中订阅的内容以列表的形式排列在屏幕中,整个界面简洁且干净,选中任意一段,点击即可播放。

碎片时间说多不多,但是将其整合起来却能占据你生活中相当一部分时间,利用这段时间获得更多的新知识,那么拥有自定义功能的资讯订阅应用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看到这儿,相信你对《电脑迷》众编辑使用的应用有所了解,选择适合你的那一款,开始阅读吧!

“碎片化”时代的公关生存 篇7

公关业务模式的变化

新媒体浪潮带来的影响不仅是业务模式上的转变, 对于公关人才也增加了新的要求。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 点点鼠标就能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低头刷刷微博就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话题, 一个好公关的修养, 已不仅仅是写几篇好稿, 安排几场成功的发布会, 与媒体打好交道, 更要懂得数字营销与社交媒体之道。不少公司开始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 让他们在两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

传统媒体时代的消费者如何接触信息。想象一下, 当新的一天开始时, 早上8点, 原来在上班的路上买一份报纸看重要的新闻, 这是第一个媒介阅读习惯。第二个习惯是, 到公司之后, 到门户网站看一些新闻, 如果是球迷就会点击“竞技风暴”栏目, 如果对IT感兴趣, 就会去看看新浪财经等。

媒体时代, 一天下来都是在工作, 也没有大量的娱乐时间, 下班后看一些卫视或央视的节目。

在新媒体时代, 消费者又是如何接触媒介信息的呢?在睁眼前, 整个人被媒介侵入了。早晨7点就刷朋友圈, 看看有没有用户跟我们互动, 看看朋友圈有没有报道一些相关公司的消息, 有没有报道行业的动态, 总之, 起床就被微信占据。

由此可见, 整个新媒体的场景和环境下, 所有的媒介接触习惯已经被微信割裂, 被很多的应用割裂, 这是用户行为习惯最大的变化。

再看看公关总监在新媒体时代是怎样工作的?早上9点, 他们在上班的路上一边查看媒体报道, 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 还要看微信公众号、微博, 还要看来自各方面的一些舆论, 以及不知道从哪儿曝出的负面消息。现在的消息碎片化, 东西很多很零散。如果发现微博上加V的用户曝出企业的负面新闻, 老板就会打电话问到底怎么回事, 是哪个企业曝的, 然后一路上电话不断。

到了公司, 人们都会评价该负面报道, 而如何定性和处理, 需统一口径。到了中午, 还不能吃饭, 需要紧急召开媒体发布会, 让公关公司以及公关部同事紧急处理。整个下午, 公关总监也是一直在忙碌与焦虑中度过。

新媒体公关三大挑战及应对

挑战1:企业脆弱化。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 信息愈加透明, 企业的“罩门”越来越多, 愈加脆弱。

挑战2:传播碎片化。不知道负面新闻到底从什么地方曝出, 也不知其扩散程度, 有时很难找到解决办法。

挑战3:流程时效化。因为局势发展太快, 原来制定的标准化公关流程很可能会失效。

针对上述3大挑战, 公关行业需要构建完整解决体系和解决方案。

一、应对企业脆弱化, 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全方位的议题管理体系。很多企业并不是全部都有这些问题, 但或多或少会遇到, 比如说劳资纠纷、财报亏损、产品质量、高管离职、竞品诋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动物保护等都是极易被攻击的企业罩门, 在新媒体时代一定会有应对的方法, 把这些公关议题种类梳理一遍, 第一个就是统一口径, 公司统一输出信息。第二个是高管的参与性。360的公关做得特别好, 疏通渠道就是媒介对话, 这个渠道非常复杂, 需要慢慢梳理, 这是一个体力活。第三方意见领袖的力量, 在近年来非常重要, 很多意见领袖也是传媒业专家, 他们一句话会对整个舆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敏感议题一定要时刻保持警觉, 因为随时可能会受到攻击。

如何应对, 最重要就是全媒体的监测, 在传统时代非常好处理, 比如让梅花网提供一个报告出来, 也没有多少负面的东西, 大家看看就过去了, 但现在可以看到的负面信息实在太多。解决办法靠机器协助, 但真正作为信息判断跟沟通工作, 一定要交给公关人, 因为需要有自主判断能力:是不是危机, 会不会形成大规模的负面影响, 都需要人工进行判断, 并需要对信息进行监测与评估。对行业有洞见, 一定是深入了解、深入理解这个行业后,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应对传播碎片化, 聚焦目标的“拼凑艺术”。媒体碎片化的东西很多, 要树立清楚的目标。媒体资源比较多, 供应商资源非常多, 客户人脉比较多, 组织起来才能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要解决关键问题, 就要找到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三、应对作业流程时效化, 就是扁平式、蜂群式的作业流程。扁平式的例子就是小米。公司非常扁平化, 跟公司团队之间的融合度以及各种奇思妙想的发现机制密切相关。蜂群式就是彻底的分布式管理, 是民主管理制度的精髓。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雇佣关系、合作关系变得更加灵活, 因为很多企业负责人会认准你做公关很牛, 你可能做广告很牛, 整合很多东西, 最终聚焦点在于人, 人的价值被发现后, 整个社会生产方式以及分配方式发生微妙的关系, 可能不需要雇佣员工, 可能只是选择合作伙伴, 这其实是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生产分工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公关的机遇

1.技术与大数据。这是无论哪个在互联网论坛或是营销论坛都没有办法避免的话题, 这方面的公司有很多, 做第三方数据, 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客户叫大姨妈, 其实有非常丰富的女性数据, 它的数据非常值钱, 他可以知道女性在经期的周期中, 每个时点需要什么东西, 可以做精准的女性电商, 所以大数据的电商非常丰富, 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会做什么样的事情, 购买什么样的专业装备, 这就是大数据的机遇。

2.专注机器做不了的事情。资源整合与有效沟通, 这是公关公司的强项。现在虽然是智能化、机器化时代, 但有一些事情是需要人与人沟通的, 不管是现在还是十年、二十年以后, 公关都是有价值的, 它的价值还是在于沟通, 在于资源整合。

3.与沟通目标谈恋爱。让他们爱上你, 让他们告诉身边的人他们爱你。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罗辑思维”, 这种运行体系就是深度的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的结合体。收集身边很多读书人想要的一些东西, 大家一起来分享, 包括他的微信公众号, 每天60秒的马桶时间, 亲近与粉丝交流, 与沟通目标去谈恋爱。

4.助力传统企业转型。通过互联网工具, 建立移动互联时代新型的沟通方式。易观就是典型的案例。虽然不仅仅局限于公关这么一个范畴, 更多的是营销活动, 或者是说其他的东西, 但是助力传统企业转型, 在这个时代, 特别是公关公司有巨大的机遇。

5.未来细分行业的小而美。现在可以发现非常大的趋势就是自媒体, 自媒体联盟以及科技博客, 其实最开始专注于IT行业, 引发整个IT行业媒体变革的东西。但现在发现又有了财经自媒体, 有了美食自媒体, 其他各种各样的自媒体, 每个自媒体联盟都是小型的公关公司, 他们能够集聚一帮牛的人为客户做服务, 未来细分行业的小而美也非常有前景, 包括校园营销, 可能有的公司非常小, 但他们做的校园营销非常棒, 比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会找专门的校园营销团队来做, 可能就是十几个人的团队, 但做得非常棒。再比如说IT公关, 里面的路数很清晰, 移动互联网营销、财经公关、公益营销, 只要专注里面一个做深做透, 在未来的公关行业还是非常有机会的。

6.新的趋势就是右脑时代。右脑时代里有一个概念, 就是全新思维, 其中包含了创意驱动、设计主导、视觉刺激、通感崛起。

在世界杯期间, 腾讯网运用大量的视觉化设计来做一些东西, 展示腾讯想要输出的一些观点和语境。比如说Ola, 这个词就是Ok的口气词, 放在这里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参与感, 让大家充分互动。

再比如, 世界杯期间支付宝做的营销, 除了图片之外, 还有非常像凡客体和陈欧体, 陈欧体我为自己代言, 通过非常有共鸣的语言以及图片展现精神风貌, 展示整个企业的品牌形象。所以说在创意的时代, 很多时候是用右脑思维, 用情感去打动别人, 原来做律师、做记者、做医生等比较吃香, 但在未来, 整个创意会有一个大规模的迸发, 也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论网络的碎片化特征 篇8

关键词:网络碎片化,微博,网络社群

麦克卢汉在《媒介即讯息》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从长远的角度看, 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 而是媒介本身。在麦克卢汉看来, 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 而是这个时代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 和当年的文字、印刷术、电子媒体一样, 也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从21世纪开始, 网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主要的传播工具, 其以海量的信息和极其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 既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也在影响着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因为网络的极大普及, 一种前所未有的空间———网络社会也已经建立起来。在讨论网络社会的特征时, 我们总避不开其碎片化特征, 那么什么是碎片化, 网络中的碎片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网络传播的碎片化

所谓“碎片化”, 英文为fragmentation, 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诸多零块, 在20世纪80年代末常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有研究表明, 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时, 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 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 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 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 (1)

在网络传播中, “碎片化”其实指的就是凸显传播个体的主体性, 信息需求的个性化, 话语权进一步下放的去中心化。网络模糊了传者和受者的界限, 使得受传一体化, 网络媒体自身的特性以及其对受众主体性的凸显开创了碎片化传播时代的到来。笔者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 结合自己的思考, 认为网络传播中的碎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播环境时空的碎片化。传统媒体在进行传播活动时都要有一个空间和时间上的中心。报社、编辑部、演播室、新闻发言人等掌握话语权的人和机构都是传播环境空间的中心, 我们使用大众媒体进行传播活动时通常要在确定的时间段里, 这是传播环境时间的中心。传统的大众传播活动要在特定的时空中, 这就将受众和传者隔离开来, 特定的传播环境营造出一种仪式感, 将大众传播活动神秘化。网络则以其独特的媒介形式和接触的便捷性, 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尤其在移动网络广泛应用以后, 更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中心, 整个传播时间和空间都被撕裂成了碎片, 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传播活动, 没有中心的传播媒介打破了之前传者的权威, 也使大众传播活动去魅化。这种在空间上的碎片化极大地解放了传者的主体性, 也使得网络传播活动更为自由。

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统媒体传播的内容大多是以线性叙事为主的完整的信息, 我们习惯了接受完整的一段信息, 但在网络上并非如此, 网络与传统媒体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超文本链接。网络催生了信息大爆炸, 而爆炸的结果是我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 这些信息大都是旧有知识体系崩裂后重新排列组合的产物, 信息碎片遍布网络世界。网络将这些信息碎片用超文本链接连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 一则完整的信息往往与其他很多在内容上与之有关系的信息相互链接, 我们可以随时从这一文本跳跃到另一文本中去。超文本使得网络传播的内容不再完整, 而是趋向碎片化、非线性化, 这种非线性的信息结构, 极大地方便了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网上冲浪正是这种接受碎片化信息的体验。

传播信息的日趋短小也是传播内容碎片化的一个表现。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可以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一切信息, 但也容易被淹没在这种信息的海洋里。所以短小精悍、信息量大的内容就成了当下信息接受主体的最爱。

注意力的碎片化。和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的优势之一就是传播速度非常快, 所以其信息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网络上有海量的信息, 网络用户一直处于信息的包围当中, 有人甚至因此有了信息焦虑症。快速的更新和海量的信息, 导致了在网络上我们的注意力只能是片刻的、即时的、转瞬即逝的。能引起我们注意的信息很快就会被信息的海浪卷走, 消失在茫茫的信息大海中, 而我们的注意力又会被下一个能刺激我们神经的信息所吸引, 所以在网络上, 我们的注意力只能是碎片化的。

传播主体的碎片化。传统社会中, 掌握话语权的传播主体大多是统治阶级和上层阶级, 一般受众很难得到说话的机会, 因而传播主体都有一定的权威性, 大众媒体往往是他们统治的工具。然而, 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权威。网络以其去中心化著称, 而去中心化则带来了话语权的下放。在网络这个信息交流平台上, 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于是传统的话语权威被解构, 进而崩塌, 新的草根势力崛起, 受众主体性被最大化。

网络上的信息种类繁多, 几乎涵盖了一切信息, 受众群体的复杂性颠覆了之前传播主体的权威和唯一性, 使传播主体变得碎片化, 人人都在传播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于是权威不复存在, 碎片化的传播主体成为网络最为独特的风景。

“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满足的是受众以自我为中心构建的信息传播与接受体系。在这里, 彰显的是受众自己的个人特性, 任何观念都以是否满足了“我”的需要及喜好为衡量标准。 (2) 于是, 网络成了一个去中心、无疆界、主客体交织、富有弹性与不确定性的特殊空间, 因此其体现出来的种种碎片化特征极大地解放了受者的主体性, 模糊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

以微博为例浅析网络的碎片化特征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 是博客的一种变体。因其发布的信息内容和博客比起来很短, 只有140个字符, 所以称之为微博。下面我们就以微博为例来分析一下网络的碎片化特征在微博上的表现。

传播媒介的移动性使得传播时空进一步碎片化。从Twitter的诞生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微博服务初始只是针对手机用户的, 后来才把手机和网站进行了结合。而手机最大的特性就是移动性。这种移动性使得凡是有网络覆盖的地方, 都可以发布微博, 这样就使得传播的空间大大拓展。手机移动性的特征使得人们可以抓住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来进行传播活动, 这样的传播方式既满足了传者随时随地的表达欲望, 也满足了受众可以抓住空闲时间即时方便地接收信息的信息需求, 这样就使得传播环境的时空进一步碎片化。

字数的限制使得传播内容进一步碎片化。Twitter刚开始时对发布的内容字数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 是针对手机特性而设置的, 因为手机短信一次只能发140个字符。但没想到这种限制在网络上受到热捧,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使得传播信息的发布和接受都方便了许多, 也让传播活动接受和发布的双方轻松了许多。对传播信息内容长度的限制, 使得传者在进行传播活动时只能表达事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 这就使其更加注重表达的简练, 强调信息传播的速度, 而非内容的全面性。信息的接收者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信息的最主要内容。这是网络信息泛滥的必然结果, 人人都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去获得尽量多的信息, 碎片化信息的出现理所当然。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因其简短、零散, 使得人们获得的信息更加丰富多彩, 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基本需求。

关注机制使得受众结构进一步碎片化。微博与一般的网络传播活动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关注和粉丝的设置。其中, 关注就是你所关注的其他微博客, 而粉丝则是关注你的其他微博客。以新浪微博为例, 在用户的首页上, 一般只出现你所关注的人的微博信息, 你所发布的微博信息则会出现在关注你的其他微博客———也就是你的粉丝的首页上。这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取要关注的人, 而关注你的人也是觉得她 (他) 和你有一定的共同点, 你有让她 (他) 感兴趣的地方。这样的传播活动是一种典型的分众传播。

这种关注机制其实就是一种信息定制服务。在信息定制服务出现以前, 用户在网络上面对大量的信息, 还需要自己进行筛选、过滤, 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信息定制服务, 使得受众“选我所需”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受众的分化形成了许许多多受传者群落的‘碎片’, 传播致效的一个基本前提, 就是必须开始特别重视每一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 以及每一位单一消费者的个性和心理需求”。 (3) 在受众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时, 根据个体的需要而自发聚集起来的群体, 完成了对受众群体的细分, 受众个性化的需求组合成了受众结构的“碎片化”。

转发和围观使得注意力进一步碎片化。因其传播内容的短小精悍, 在微博上转发别人的微博就成为一种可能。如果你觉得其他微博客所发的微博内容引起了你的共鸣, 你想将其与你的粉丝分享, 那么你就可以使用转发功能, 将其以你的微博内容的形式发布, 并且还可以加上你对其的评论, 形成一条属于你的新的微博。在微博上, 从一个分众群体到另一个分众群体的信息传播, 主要就靠转发, 转发能引起巨大的传播效应, 其传播速度异常快速, 是一种成几何倍数增长的传播。大多数的微博信息都是转发的产物。这种转发机制促使了围观的产生, 人们对一条有争议的微博可以广泛转发, 并且加注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论点的争锋和意见的碰撞很容易就聚合起人们的注意力, 形成围观效应。

但是, 更新迅速的微博信息, 也使得人们的围观时间不会长久, 下一条新闻的出现往往就会使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开来。以新浪微博为例, 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矿难发生, 微博第一时间关注此事, 成了当时大家注意力聚焦的事件, 但随即4月14日,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这使得所有的人又把目光都投向玉树, 开始抗震救灾, 支援灾区。矿难的消息则一下子变得少之又少, 对于矿难工人的关注度也迅速下降, 后续报道引不起人们的注意, 信息的更新使得价值依旧很高的新闻事件失去了关注, 淡出了公众的视野。所以在微博上面, 传播的迅捷性使我们的注意力进一步的碎片化, 对任何事情的持久关注度都大大降低。

结语

网络传播的“碎片化”凸显了传播个体的主体性, 强调个体的信息需求, 提供信息定制服务, 这些都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爱好兴趣的个体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数量庞大、规模较小的群体, 这些分散于世界各地却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需求的人群, 因网络而组成了一个个的“网络社群”。笔者认为, 从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发展来看, “网络社群”必将是未来网络的主体, 与之相对应的分众传播也将成为未来网络传播的主流模式, 在“碎片化时代”中, 注重一个又一个小的“网络社群”是将来网络传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3]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 《媒介方法》, 2006 (5) 。

巧用余额宝碎片化理财 篇9

回家后,我就在网上做起了功课。原来,余额宝是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推出的通过余额进行基金支付的服务,用户把资金转入余额宝,即可向基金公司等机构购买相应的理财产品。余额宝首期支持天弘基金“增利宝”货币基金,而对余额宝用户而言,余额宝吸引他们的最大卖点是高收益。目前,国内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 ~ 4%,而活期存款的年收益只有0.35%。简单来说,同样1 万元,通过活期存款一年的收益只有35元,而如果通过余额宝一年的收益可以达到300 ~ 400 元,收益比活期高出近十倍。

了解到这些后,我便有了将闲钱通过支付宝转入余额宝让它升值的想法。6 月16 日,我将5 万元转入了余额宝账户。6月17日,基金公司确认了我所买的份额。6月18日,基金公司公布17 日的每万份收益是1.1907 元。6月19 日,我到余额宝去查询,发现16日的收益为:(50000/10000)×1.1907(当天基金公司公布的每万份收益)≈5.95元。

这个查询结果让我惊喜,这证明余额宝的收益比较可观,用它管理家庭闲钱比存银行划算多了。相比于银行存款,余额宝的三大优势让我对它青睐有加。

一是操作流程简单。余额宝服务是将基金公司的基金直销系统内置到支付宝网站中,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实际上是进行货币基金的购买,相应资金均由基金公司管理。用户如果选择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进行购物支付,则相当于赎回货币基金。而对于用户来说,整个流程就跟给支付宝充值、提现或购物支付一样简单。

二是余额宝的最低购买金额没有限制,1元钱就能起购,用户可利用它随时进行碎片化理财。余额宝的目标是让那些零花钱也能获得增值的机会,让用户通过哪怕一两元、一两百元都能享受到理财的快乐。作为老用户,我的支付宝里总会有一些碎银子闲置着,自从我用了余额宝后,每次购物消费后支付宝里所剩的小钱,我都会转入余额宝,这样利滚利积少成多。一段时间下来,小钱就变成了大钱。

三是余额宝使用灵活。跟一般钱生钱的理财服务相比,余额宝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提供高收益,还全面支持网购消费、话费充值、水电费缴纳等支付宝转账所有的功能。同时,与支付宝余额宝合作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支持T+0实时赎回,这意味着余额宝的转入转出24 小时可操作。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用户都可以利用电脑或支付宝手机客户端进行转入与转出操作。这样一来,我们的资金既有收益,又不耽误使用。需要的时候,我们可直接提现到银行卡,用于信用卡还款、还房贷、购物消费等。

7 月29 日,我因为生意上的事情,急需4万元。如果动用银行的定期存款,就会损失利息。就在我为难的时候,想到了余额宝里还有5万元,欣喜之余将它支了出来,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就目前来说,我认为余额宝是一种经济安全的打理闲钱的方式。虽然作为基金投资,有一定的风险,但相比一些投资渠道,余额宝操作安全风险小。因为它是国内比较有实力的第三方平台,况且支付宝对余额宝提供资金保障服务,资金被盗全额补偿。另外,对于如我等只想利用它来管理小钱的客户来说,这只是家庭理财的一种补充方式,属于小投资。如果有一天收益低了,可以随时离场。所以,这种既方便又实惠的投资,值得我们一试。

碎片化媒体时代公关如何突围 篇10

今天的公关行业变革,就是第二种,但是很多人却把它做成了第一种。

在这个行业做久了,有些事似乎习惯成自然——一个流弊的案例印证了创意的伟大,我们是优秀的团队……某一天,又一个漂亮的数据印证了自媒体的伟大,我们是优秀的自媒体运营……这么显而易见的发现,让新公司、新媒体赚够了人气,赚够了红利。

可是我们会发现,同一个团队、同一个大号、同一个品牌的第二个流弊案例在哪里呢?

以我17年公关行业从业经验的记忆,似乎这样的事情,往往都发生在每次媒体的变革期,比如互联网兴起的初期、视频媒体崛起初期、论坛兴起的初期、SNS兴起的初期、微博开创初期、微信的初期,一直到今天的直播。

而曾经被认为可以颠覆行业的公司大多成为了先烈,因为这只是第一种变革(让我们默默的纪念一下曾经辉煌的他们……)

媒体和内容,是传播的基础,这就像李强的儿子不会因为自己姓李,就超越了李强。所以,显而易见,用“媒体和内容”去干掉“媒体和内容”,和让力气最大的勇士把自己抬离地面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听到这里,大多数已经活过10年的传统PR公司老板可能会长舒口气吧?然而这还不是结论。

事实上,今天互联网不断的碎片化(其实早已进入“渣”化状态)、去中心化,却让我们不得已要面对“第二种变革”。

这比面对“第一种变革”更加糟糕。

“碎片化、去中心化”无需辩论,各家PR公司的PPT里经常提到,关键是这一页的后面是什么?如果又是创意和大号,是不是过于牵强呢?我认为凡事有利有弊,碎片化的好处和坏处其实都很明显,好处大概是:

第一,传播门槛低了,每个人自己朋友圈的分享,就有一定的传播价值,而成本是零。

第二,离用户更近了,不再需要“哈”着渠道去打听,用户喜欢什么,不再需要“哈”着媒体去告诉用户你的卖点,我们只需要来自用户的一个回复可能就够了。

越来越多的企业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利好,所以开始大规模投入,自媒体、大号投,H5各种尝试,包括网红。某公司利用数百网红搞直播,费用100万,同时在线200万,效果那叫一个“好”。且慢,仔细算算帐,发现非精准用户的单位曝光成本5毛,7亿网民来一遍,3.5亿就出去了,得到的只是一次短暂对妹子的追捧,当然还附属了产品。而做H5呢,10万的制作费不贵,效果呢?自然也是“好”的不要不要的了,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刷量。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上帝给你打开一扇窗,一定给你关上一扇门。碎片化除了利好,还有“利空”:

第一,海量的信息让所谓的“创意”不再有吸引力,因为我们在和7亿人战斗,每日创意多如牛毛,一个Big idea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就像网上如果出现1万个郭德纲,你的笑点还那么低吗?

第二,看似便宜的自媒体,在流量疯狂增长的情况下被疯狂稀释。很多“大号”粉丝都是百万级,又如何?被看到、被阅读、被记住的寥寥无几,要想在数千万媒体中找到优质媒体,如同大海捞针。

第三,即使找到了性价比较高的媒体,甚至使用所谓“无成本”的回复、分享、发帖等工作,数量也变得极其巨大,人力投入居高不下。

这时,我们发现碎片化带给我们的利空远远大于利好,我们面对的是近20种媒体、1000万个媒体单元(1分钟看1个,1天看500个,1年10万个,需要用100年),每日数亿条信息、5种传播手段的复杂环境。

我们既“看不到”、也“看不清”,更“做不到”,而这种现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不可逆转的,公关行业所要面对的,要么找到一条出路,要么被互联网的碎片化扯得粉碎。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时我想起了某人给我讲述的某公司的“粉丝运营工作”。所谓的“粉丝运营”,其实就是近百名工程师在微博上与用户互动。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互动是愚笨的,但却是井然有序的。我算过一笔账,一个工程师1天至少可以和300人进行互动,一个工程师一个月的薪水如果是1万元,那么这种精准的互动花费大约是一个月100万,带来的结果是100万精准用户的到达。一个精准用户成本是1元,这是很高的投入产出比。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如果你把碎片化媒体的利好全部收尽,而有效减少利空,效果一定会提升。只不过,行业发展的思路和作业模式,似乎就会与今天的公关完全不同。今天做公关,大多是自由豪迈地驰骋在自己的会议室,天马行空地做头脑风暴。而实际上,一个排期动辄千万,一个创意价值百万的场景,早就应该荡然无存。

今天的作业模式,更像一个现代化工厂,每个动作都在创造一点价值,通过高频、可复制地运转,进而实现了传播的高附加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同成百万的精准用户进行互动,需要明确每个营销人员的具体职责,并且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这一切。

这一切也像是一场全球战争,有“雷达”为我们看清环境,有“决策系统”为我们预知风险、把握机会,有“武器”和“组合化团队”保障有序作战。

这一切也更像是工业4.0——大数据、生产线、机器人。

营销是个传统的行业,过去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我们拒绝了信息化的发展,始终保持小而美的“作坊式”作战思路。

但是今天,资源公共化、创意多元化,信息化发展已经不可避免。我们会被环境推着从1.0直接走向4.0。可以预见的变革是,在新的营销时代,客户的数据被实时抓取,预设的营销参数驱动我们的工作——从回复,到撰写、创意、媒体传播,甚至KOL关系维护。在执行平台上,传统的各项工作任务被细分、打包,形成具体的任务,被最佳资源方领取,企业营销资产逐渐强大,公关公司根据自身优势提供策略、管理、内容、媒体等智能输出。这样的变革必然会发生,而且已经发生了。我们现在就正在用这样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适应的过程之后,就是崭新的营销模式。

面对“第二种变革”,我们不应该恐惧,不应该犹豫不决,更不应该自欺欺人地避而不谈。因为环境变化所推动的“第二种变革”,绝非洪水猛兽,而是一种新的机会,一种可以促进产业升级的机会。虽然看起来会令我们一时手足无措、质疑、难以适应,但却一定会让我们变得更智慧、更成功。

碎片化创新 篇11

最典型的例子是马斯克进军门槛很高的航天发射领域。2002年6月,马斯克出资1亿美元创立SpaceX。一方面出于他对太空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马斯克认为航天发射的很大一部分成本被庞大的行政机构所吞噬。当时的美国火箭发射被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两大巨头共组的“太空发射联盟”所垄断,单次平均报价高达4亿美元。而SpaceX在2010年6月发射成功的猎鹰9号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力达到10.45 吨,超过了中国长征2F的9.2吨,单次发射费用只有大约3500万美元,报价约在5000万美元,比中国长征火箭的6000万美元还低。

换句话讲,这样一家小公司,在8年的时间里表现出的创新能力,超过了美国两家王牌飞行器制造商。这不仅要归功于马斯克个人的能力,更要看到整个社会体系对这家公司的支持作用——互联网让知识的获得更容易,很多过去保密的设计图纸现在都可以轻松获得;而传播体系和融资体系的发达,也让SpaceX声名远播,持续获得投入乃至NASA的关注、信任和订单。这些以前只有大公司才具有的能力,让灵活、高效的中小公司越来越具有可怕的创新力量。

比SpaceX更具代表性的,是更加复杂、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美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

扩大本土油气资源开发和生产是美国最重要的能源战略之一,近年来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发展速度惊人。2004年,美国页岩气井仅有2900口,到2009年,页岩气生产井数达到了98590口,2011年仅新建页岩油气井数就达到了10173口。美国页岩气的大开发,提高了美国能源自给水平,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降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60年来首次成为炼油产品出口国,在2009年已经超越俄罗斯成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

不同于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开发需要大面积、规模化和连续钻井,前期勘探开发投入大,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如果作为一个整体项目进行推进,不仅风险难以承受,而且其中的组织协调成本也将居高不下。于是围绕着页岩气,美国迅速形成了一套创新的开发模式。

依托美国高度社会化的专业分工体系,页岩气开采被分解成为很多投入小、效率高、作业周期短、资金回收快、资本效率高的单个环节,从而给了中小型公司巨大的发挥空间,其中难度最大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主要由中小公司推动。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掌握在若干中小型公司,开发公司数量从2005年的23家发展到目前的100多家。这些公司主要负责实现技术突破和商业化,然后大公司通过收购或合资,再实现页岩气规模化发展。

在这套体系的背后,是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有资料显示,美国现有8000多家油气公司中,有7900多家是中小公司,而这些中小型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风险投资者。美国页岩气开发商可以在不同阶段实现快速融资,如在风险勘探阶段主要靠股权融资;在勘探完成、投产并有一定产气量后,企业可获得银行贷款,也可发行债券;另一个更主要的方式是项目融资(以项目营运收入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形式),可让当期尚没有现金流的公司也可以获得长期贷款。2011年外国资本在美国页岩气领域并购多达40起,总投资564亿美元。

谈数字媒体的碎片化传播特征 篇12

碎片化一词是Fragmentation, 意为零散、碎片, 也指信息以部分和碎片的方式进行传递, 既是传播形式的碎片化, 也是传播思维的碎片化, 更代表传播理念、接受方式、阅读习惯甚至营销策略的碎片化或多元化。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谈碎片化传播在数字传媒时代的特点。

一、碎片化的思维特点

受众从各种媒介各种渠道能够获取数以千万计的信息, 在选择和获取信息的时候, 由于其有限的阅读时间和无限的信息产生矛盾, 导致传播者力图以最简短通俗的形式, 传递给受众最多的信息内容。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中, 数字媒体的传播内容显然不能像传统媒介那样悠长平静, 而是以一种更为剪短碎片的方式进行传递。有时是以截取所传递信息中最重要的内容为形式, 有时是以传播过程中的传播符号为方式, 进行信息的传递。

碎片化的传播思维, 不单是以媒介为出发点, 从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方式和自主选择性上, 目前的数字媒体碎片化传播特征也得以体现。数字媒体时代, 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更大, 主动性更强, 受众在选择性接受数字媒体信息的时候, 往往选择在费力程度上最低, 接受信息的时间最短, 而信息含量上最大的信息。受众自主选择能力的强化, 决定了数字媒体在传播过程中, 从信息的发布开始就使用碎片化的传播方式, 这也形成了碎片化的思维特点。

二、碎片化的语言形式

网络媒介和手机媒介的语言, 与传统媒介有巨大的区别。

网络媒介诞生之初, 网络语言就有碎片化的特点, 网络作者更常用短句, 更频繁地进行分段, 目前在网络新闻的传递过程中, 网络新闻工作者也更加注重使用短句, 频繁分段, 使用倒金字塔式的新闻结构, 在内容提要中简短但是扼要地说清新闻内容。目前, 网民由于可以主动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传递, 他们所使用的语言, 也更加的通俗和易懂, 甚至创立出许多网络用语, 如“雷”、“囧”等, 这些用语使得语言的内容产生了变化, 甚至用语的习惯也产生了变化, 导致了网络传递语言结构的碎片化。

在手机传播信息的过程中, 手机新闻和微博微信内容的发布, 甚至是有字数限制的。微博就以140字为限制, 要求发布信息的时候不能超出以上字数, 这就形成了一个传播信息量的界定, 要求发布者必须从最短最通俗的语言进行信息的传递, 也是导致碎片化的一个原因。

三、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现实, 目前我国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网民在阅读网络新闻的时候, 着重阅读的是网络新闻的标题, 而阅读网络新闻正文的网民, 一般也只能对正文的四分之三内容进行完成和有效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习惯显然和以往传统媒介时代的阅读习惯相差很远。目前的受众已经不适合长篇累牍地进行阅读, 他们需要的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

手机媒体的受众在接受如微博、微信等信息时, 阅读习惯要求这些信息的发布有一定的容量限制, 也导致了这些信息中最核心和重要的内容才能被受众所接纳。其他数字媒体, 如车载电视等, 由于受众的接受信息时间有限, 在阅读和接受的过程中, 也是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四、碎片化的媒介传播

数字媒介在传播特点上, 也体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网络信息的发布, 越来越多进行信息的分类和分段。新闻发布时, 重要内容都有分栏的消息内容提要, 其他信息发布时, 不同类别的信息使用的分类越来越细致。这使得媒介从传播的源头就体现出碎片化的传播特点。另外, 碎片化的含义也包括多元化, 网络信息在发布时也有多元化的特点, 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

手机等媒介在传播上, 体现出信息量限制的特点。如微博传播有字数限制, 微信发布有图片数量限制, 这就导致使用这些媒介进行传播的传者必须在限定容量之内进行信息的发布, 受众也只能在这样的容量之中进行信息的接收。

五、碎片化的营销方式

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认为在主流商品的巨大头部之外, 还存在着海量、无序、零散的尾巴, 这种尾巴的社会需求, 也成为目前数字媒体传播的碎片化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导致目前在数字媒体碎片化传播的时代, 凸显产品某一特征的宣传成为主流宣传途径, 而非对产品的全部进行宣传和介绍。在微信和微博中的宣传, 在网站和车载电视中的推销, 都是以这样的碎片化营销方式进行的, 并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目前的网络购物和数字购物在营销策略上, 也进行了碎片化的宣传方式。

从思维特点的碎片化, 到语言形式、阅读习惯、媒介传播以及营销方式的碎片化, 形成了数字时代传媒的碎片化传播特点。这一传播特点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数字媒介。

参考文献

[1]彭兰著:网络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杰克·特劳特著:定位.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上一篇:新的语文老师下一篇:医院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