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碎片(精选12篇)
网络碎片 篇1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当下的网络传播模式相比以前一对多、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方式, 更加强调了交互性传播和分众化传播, 网络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本文将以微博为例, 来分析网络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环境和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特征。
关键词:网络碎片化,微博,网络社群
麦克卢汉在《媒介即讯息》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从长远的角度看, 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 而是媒介本身。在麦克卢汉看来, 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 而是这个时代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 和当年的文字、印刷术、电子媒体一样, 也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从21世纪开始, 网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主要的传播工具, 其以海量的信息和极其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 既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也在影响着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因为网络的极大普及, 一种前所未有的空间———网络社会也已经建立起来。在讨论网络社会的特征时, 我们总避不开其碎片化特征, 那么什么是碎片化, 网络中的碎片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网络传播的碎片化
所谓“碎片化”, 英文为fragmentation, 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诸多零块, 在20世纪80年代末常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有研究表明, 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时, 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 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 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 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 (1)
在网络传播中, “碎片化”其实指的就是凸显传播个体的主体性, 信息需求的个性化, 话语权进一步下放的去中心化。网络模糊了传者和受者的界限, 使得受传一体化, 网络媒体自身的特性以及其对受众主体性的凸显开创了碎片化传播时代的到来。笔者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 结合自己的思考, 认为网络传播中的碎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播环境时空的碎片化。传统媒体在进行传播活动时都要有一个空间和时间上的中心。报社、编辑部、演播室、新闻发言人等掌握话语权的人和机构都是传播环境空间的中心, 我们使用大众媒体进行传播活动时通常要在确定的时间段里, 这是传播环境时间的中心。传统的大众传播活动要在特定的时空中, 这就将受众和传者隔离开来, 特定的传播环境营造出一种仪式感, 将大众传播活动神秘化。网络则以其独特的媒介形式和接触的便捷性, 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尤其在移动网络广泛应用以后, 更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中心, 整个传播时间和空间都被撕裂成了碎片, 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传播活动, 没有中心的传播媒介打破了之前传者的权威, 也使大众传播活动去魅化。这种在空间上的碎片化极大地解放了传者的主体性, 也使得网络传播活动更为自由。
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统媒体传播的内容大多是以线性叙事为主的完整的信息, 我们习惯了接受完整的一段信息, 但在网络上并非如此, 网络与传统媒体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超文本链接。网络催生了信息大爆炸, 而爆炸的结果是我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 这些信息大都是旧有知识体系崩裂后重新排列组合的产物, 信息碎片遍布网络世界。网络将这些信息碎片用超文本链接连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 一则完整的信息往往与其他很多在内容上与之有关系的信息相互链接, 我们可以随时从这一文本跳跃到另一文本中去。超文本使得网络传播的内容不再完整, 而是趋向碎片化、非线性化, 这种非线性的信息结构, 极大地方便了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网上冲浪正是这种接受碎片化信息的体验。
传播信息的日趋短小也是传播内容碎片化的一个表现。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可以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一切信息, 但也容易被淹没在这种信息的海洋里。所以短小精悍、信息量大的内容就成了当下信息接受主体的最爱。
注意力的碎片化。和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的优势之一就是传播速度非常快, 所以其信息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网络上有海量的信息, 网络用户一直处于信息的包围当中, 有人甚至因此有了信息焦虑症。快速的更新和海量的信息, 导致了在网络上我们的注意力只能是片刻的、即时的、转瞬即逝的。能引起我们注意的信息很快就会被信息的海浪卷走, 消失在茫茫的信息大海中, 而我们的注意力又会被下一个能刺激我们神经的信息所吸引, 所以在网络上, 我们的注意力只能是碎片化的。
传播主体的碎片化。传统社会中, 掌握话语权的传播主体大多是统治阶级和上层阶级, 一般受众很难得到说话的机会, 因而传播主体都有一定的权威性, 大众媒体往往是他们统治的工具。然而, 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权威。网络以其去中心化著称, 而去中心化则带来了话语权的下放。在网络这个信息交流平台上, 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于是传统的话语权威被解构, 进而崩塌, 新的草根势力崛起, 受众主体性被最大化。
网络上的信息种类繁多, 几乎涵盖了一切信息, 受众群体的复杂性颠覆了之前传播主体的权威和唯一性, 使传播主体变得碎片化, 人人都在传播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于是权威不复存在, 碎片化的传播主体成为网络最为独特的风景。
“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满足的是受众以自我为中心构建的信息传播与接受体系。在这里, 彰显的是受众自己的个人特性, 任何观念都以是否满足了“我”的需要及喜好为衡量标准。 (2) 于是, 网络成了一个去中心、无疆界、主客体交织、富有弹性与不确定性的特殊空间, 因此其体现出来的种种碎片化特征极大地解放了受者的主体性, 模糊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
以微博为例浅析网络的碎片化特征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 是博客的一种变体。因其发布的信息内容和博客比起来很短, 只有140个字符, 所以称之为微博。下面我们就以微博为例来分析一下网络的碎片化特征在微博上的表现。
传播媒介的移动性使得传播时空进一步碎片化。从Twitter的诞生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微博服务初始只是针对手机用户的, 后来才把手机和网站进行了结合。而手机最大的特性就是移动性。这种移动性使得凡是有网络覆盖的地方, 都可以发布微博, 这样就使得传播的空间大大拓展。手机移动性的特征使得人们可以抓住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来进行传播活动, 这样的传播方式既满足了传者随时随地的表达欲望, 也满足了受众可以抓住空闲时间即时方便地接收信息的信息需求, 这样就使得传播环境的时空进一步碎片化。
字数的限制使得传播内容进一步碎片化。Twitter刚开始时对发布的内容字数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 是针对手机特性而设置的, 因为手机短信一次只能发140个字符。但没想到这种限制在网络上受到热捧,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使得传播信息的发布和接受都方便了许多, 也让传播活动接受和发布的双方轻松了许多。对传播信息内容长度的限制, 使得传者在进行传播活动时只能表达事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 这就使其更加注重表达的简练, 强调信息传播的速度, 而非内容的全面性。信息的接收者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信息的最主要内容。这是网络信息泛滥的必然结果, 人人都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去获得尽量多的信息, 碎片化信息的出现理所当然。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因其简短、零散, 使得人们获得的信息更加丰富多彩, 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基本需求。
关注机制使得受众结构进一步碎片化。微博与一般的网络传播活动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关注和粉丝的设置。其中, 关注就是你所关注的其他微博客, 而粉丝则是关注你的其他微博客。以新浪微博为例, 在用户的首页上, 一般只出现你所关注的人的微博信息, 你所发布的微博信息则会出现在关注你的其他微博客———也就是你的粉丝的首页上。这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取要关注的人, 而关注你的人也是觉得她 (他) 和你有一定的共同点, 你有让她 (他) 感兴趣的地方。这样的传播活动是一种典型的分众传播。
这种关注机制其实就是一种信息定制服务。在信息定制服务出现以前, 用户在网络上面对大量的信息, 还需要自己进行筛选、过滤, 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信息定制服务, 使得受众“选我所需”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受众的分化形成了许许多多受传者群落的‘碎片’, 传播致效的一个基本前提, 就是必须开始特别重视每一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 以及每一位单一消费者的个性和心理需求”。 (3) 在受众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时, 根据个体的需要而自发聚集起来的群体, 完成了对受众群体的细分, 受众个性化的需求组合成了受众结构的“碎片化”。
转发和围观使得注意力进一步碎片化。因其传播内容的短小精悍, 在微博上转发别人的微博就成为一种可能。如果你觉得其他微博客所发的微博内容引起了你的共鸣, 你想将其与你的粉丝分享, 那么你就可以使用转发功能, 将其以你的微博内容的形式发布, 并且还可以加上你对其的评论, 形成一条属于你的新的微博。在微博上, 从一个分众群体到另一个分众群体的信息传播, 主要就靠转发, 转发能引起巨大的传播效应, 其传播速度异常快速, 是一种成几何倍数增长的传播。大多数的微博信息都是转发的产物。这种转发机制促使了围观的产生, 人们对一条有争议的微博可以广泛转发, 并且加注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论点的争锋和意见的碰撞很容易就聚合起人们的注意力, 形成围观效应。
但是, 更新迅速的微博信息, 也使得人们的围观时间不会长久, 下一条新闻的出现往往就会使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开来。以新浪微博为例, 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矿难发生, 微博第一时间关注此事, 成了当时大家注意力聚焦的事件, 但随即4月14日,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这使得所有的人又把目光都投向玉树, 开始抗震救灾, 支援灾区。矿难的消息则一下子变得少之又少, 对于矿难工人的关注度也迅速下降, 后续报道引不起人们的注意, 信息的更新使得价值依旧很高的新闻事件失去了关注, 淡出了公众的视野。所以在微博上面, 传播的迅捷性使我们的注意力进一步的碎片化, 对任何事情的持久关注度都大大降低。
结语
网络传播的“碎片化”凸显了传播个体的主体性, 强调个体的信息需求, 提供信息定制服务, 这些都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爱好兴趣的个体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数量庞大、规模较小的群体, 这些分散于世界各地却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需求的人群, 因网络而组成了一个个的“网络社群”。笔者认为, 从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发展来看, “网络社群”必将是未来网络的主体, 与之相对应的分众传播也将成为未来网络传播的主流模式, 在“碎片化时代”中, 注重一个又一个小的“网络社群”是将来网络传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3]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 《媒介方法》, 2006 (5) 。
[2]张怀琛:《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思考》, 《青年记者》, 2010 (12) 。
网络碎片 篇2
碎片化与精确传播。把对目标群体有价值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该群体,并在这个基础上第一时间得到目标群体的反馈,实现信息的精确传播是所有传播者的梦想。精确传播是建立在受众细分的基础上,以受众为中心进行信息的定向传播。囿于媒体自身属性的限制,传统媒体很难对受众进行精确的细分,精确传播不具备可行性,而网络的碎片化现象,不但使得对受众的细分成为可能,也成为有效传播的必然。根据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不同阶段,精确传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当前开展精确传播最好的策略是允许受众进行信息的主动定制,根据受众定制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然而由于部分受众无暇进行信息的定制加之受众对自己潜在信息需求的不确定,仅靠用户定制进行精确传播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受众关系管理系统的支持。受众关系管理系统是指在网络媒体中通过注册信息、网站统计、用户追踪、在线调查等技术手段,对网络受众进行维度的细分,形成受众信息数据库。数据库里尽可能多存储受众的多维属性,这些属性不但包括年龄、教育背景、收入状况等常态人口统计信息,还应包括用户喜好、上网习惯、喜爱页面、社交圈子等高级属性信息。受众关系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传播的需要进行特定属性群的抽取和信息定向的批量发送,同时对数据库中信息实行数据挖掘,发掘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并把这种需求转换为关键词列表,作为针对性传播策略的参考。为了更好地进行受众信息需求与传播者提供信息的绑定,在信息内容编辑时,可以通过添加关键词和TAG等方法给信息打上显著的标记,然后通过关键词关联技术,将信息和需求关联起来,通过程序自动控制信息的定向发送。这就使得每一个受众收到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不同而不同,近似实现一人一媒体的精确传播。
碎片化与多元化传播。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呼唤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大量同质信息的转载,人云亦云的重复已经让受众厌倦,只有独具魅力的个性传播才能在受众的注意力前脱颖而出。网络传播的多元化要求传播者重视传播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抛弃传统的注重为受众提供同一层面上的、同一种模式化的信息产品和信息传播。对同一新闻报道既有简介的消息剪报又有专题的深度探讨,既有主流媒体的评论又有博客的草根观点,既有文字的采写又有视频的现场,多元化的信息以多种形态展现在受众的桌面,让受众自己来选择。这就要求一方面网络媒体之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开展战略合作,整合优势资源,设计合理的共赢市场利益的方式,比如网络媒体整合电视的专业视频资源,并按用户对视频的访问量跟电视分享自己的赢利,达到网络、电视、受众三赢的局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互动的作用,激励受众参与提供多元化信息内容,传播者对信息整理和筛选推荐给受众。在信息展现形式上,允许用户自定义信息接受界面,并根据承载信息量从低到高的顺序列表排序,满足碎片化情景下的受众多元化需求。
碎片化与立体传播。碎片化现象带来了互联网信息内容到形式的极大丰富,但对信息单元的尽可能的碎化并不是传播者最终的目的,缺少有效组织的零碎信息,容易使得受众被淹没在信息碎片的汪洋里。如何有效组织“碎”化的信息,既将信息打碎又保留信息之间的联系,使受众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收到的信息节点上进行信息的按需求抽取,在信息组织的任意维度上实现立体传播效果,是网络传播真正发挥优势的关键。网络媒体中超链接的存在使得信息的组织突破传统的线性结构,立体化的传播真正得以实现。借助超链接传播者对传播信息按传播的核心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针对这三个层次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在信息内容页面添加网络新闻报道单元进行信息分层次的多维度整合。新闻报道单元对单一新闻稿件进行了有效拓展,它用更长的时间跨度,更多元的视角,更丰富的手段,来完成某一主题的报道,帮助读者获得对新闻事件更为完整的把握,同时还可通过互动方式来发展新闻报道。另外,在信息内容页给关键词添加链接,TAG关联等方法也可以按关键词组织新闻内容单元,总体上把握一个原则,即碎片化的信息通过链接要能轻易地根据用户的需求归聚起来,实现对信息的创造性整合,信息间的联系通过整合得到展现,新的信息得以产生,网络传播的魅力便真正得以体现。
结语
随着网络社会碎片化语境越来越明显,被碎片化了的受众的注意力从未像今天这般成为众多媒体争夺的稀缺资源,分众媒体的精确和专门传播时代会快速地走近我们。碎片化现象改变了受众消费信息的方式和习惯,网络使媒体的传播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给其获取更好的传播效果提供了新的可能。
注 释:
①黄升民:《碎片化:品牌传播与大众传媒新趋势》,《现代传播》,(6)。
②西蒙?伦敦著,张征译:《在“一人受众”时代赢利》,《金融时报》。
③黄升民:《碎片化背景下消费行为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④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版,第26页。
⑤喻国明:《“碎片化”语境下媒介营销价值的构建――从“售卖”到“分享”的商业哲学转型》,《广告大观》,(2)。
⑥程道才:《网络时代科技传播的碎片化策略》,《当代传播》,(4)。
网络碎片 篇3
抢占市场先机,户外无线网络首选
基于户外空间网络信号不稳定、大流量应用不流畅,以及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在公共出行过程有使用无线网络的习惯,拥有19年历史的中国专业户外媒体经营商——百灵时代传媒集团抓住了市场先机,其新媒体平台——闪播网成为了户外无线网络应用最重要的窗口之一。
闪播网是百灵时代整合旗下地铁、公交、影院、机场及购物商城等户外媒体平台,致力于成为可让用户随时随地通过WiFi+3G方式实现免费的信息资讯、在线娱乐、互动、购物、社交等应用,成功融合B2B、B2C、C2C、O2O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移动互联网社交生活平台。
过去,由于网络、硬件设备、资费以及移动互联平台内容匮乏等原因致使大家无法更好地进行无线网络操作,“随着‘闪播’网络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我们充分整合闪播平台的渠道优势,只要用户进入‘闪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机场大厅、公交车厢、地铁车站或电影院等场所,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Wi-Fi功能搜索并登录闪播(shanlink),轻松享受闪播网带来的非凡体验,”闪播网市场总监李悦琳告诉记者。
据了解,闪播网已经实现京、粤、渝3大机场全覆盖,包含乘客出发厅、到达厅、候车厅、值机大厅、休息室、安检指廊等区域,同时122台机场内的多媒体亭也将实现闪播平台内置,机场旅客可借助多媒体亭内的触摸屏幕直接登录闪播网来实现多样的网络体验。
除了京、粤、渝三个机场,闪播网还覆盖了天津200余辆公交车、广州城区2200辆公交车、部分交通客运站场、天字码头和广州之星属下的所有游轮,部分电影城等广州市人流最为密集的购物、娱乐、休闲场所。目前,闪播网日均点击量达到了近27万人次,日均覆盖人群约为300万。
搭档腾讯,闪播网燃烧激情奥运
2012伦敦奥运期间,闪播网丰富的伦敦奥运节目为众多出行的用户带来了“奥运季节”的华彩乐章。闪播网携手腾讯平台进行奥运专题合作,在覆盖有“闪播”网络的机场区域,旅客只需通过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搜索并成功连接机场无线网络(AIRPORT_WIFI_FREE)后,在机场网络首页直接点击闪播网内容即可使用,无需手机获取密码、登录等繁琐操作,免费Wi-Fi就可以尽情享用,闪播网凭借登陆简单、操作方便、可浏览视频的优势,获得了广大公共出行用户的青睐。
“进入闪播网奥运栏目,用户即可看到精彩的伦敦前沿资讯以及精彩视频。用户享受到了声画兼备的盛宴,拉近了与奥运的距离。”
除此之外,本届奥运会期间,百灵时代凭借自有平台的渠道优势和资源整合实力,成功牵手“2012伦敦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为官方指定独家地铁户外合作媒体;与此同时,为了传递奥运精神并号召更多的都市人支持中国奥运代表团在伦敦取得好成绩,百灵时代在广州琶洲和新港东地铁站投放了媒体总价值200余万元的奥运主题公益广告,包含过街通道的立式滚动灯箱、地铁出口的立式滚动灯箱、柱面灯箱、挂钟灯箱以及站厅位置的360度包柱灯箱等多种新媒体形式。特别是琶洲过街通道内的3D投影奥运巴士(国内地铁首例新技术“声音动画合成”媒体形式,采用实物模型3DMAPPING技术)的展示尤其精彩,众多途经行人驻足观看并为之喝彩。
据了解,为了满足闪播网的众多“闪播”用户能够在户外出行时随时随地了解到奥运赛场内外的资讯,闪播网平台成功的引进凤凰卫视打造的《锵锵五环行》、《伦敦直播间》、《伦敦下午茶》3档奥运原创节目。与此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众多精彩视频内容都将在伦敦奥运期间强势登陆闪播网。
“方便、实惠、流畅的上网体验是闪播网成功的基础,加上和腾讯的合作,我们对奥运精彩的内容进行提炼呈献给用户,页面简洁、方便操作、流量免费以及内容吸引人这是闪播网最大的特点,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用户的良好体验,引起用户对闪播的关注。”闪播网市场总监李悦琳如是说。
闪播网,“消遣”在路上
目前,闪播网络已经成为户外空间首选Wi-Fi网络。为了保证广大乘客接收到数据信息的新鲜性,闪播网内的大量数据信息将通过后台技术实现及时的更新。国内最大的在线订阅服务提供商“鲜果网”在为闪播网用户推送“最新鲜”的资讯、博文、报刊杂志等版权内容;手机游戏下载第一门户“宝软网”、国内最大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平台“盛大文学”内的精彩内容都可以通过闪播网实现下载和浏览,《杜拉拉升职记》、《暴走》、《青春期3》《HI!巧克力女孩》《北京爱情故事》等精彩视频应有尽有。
据了解,闪播网平台内大量的热点资讯、视频、小说、音乐、影讯等内容可以随时通过计算机技术预存在本地服务器,因此旅客浏览数据信息的速度要比传统2G、3G网络传输速率快很多,所以在线浏览视频这样的大流量操作都可流畅的实现。
网络时代教师的碎片化学习策略 篇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储存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手机移动端、平板电脑等逐渐成为便捷的学习工具。碎片化学习方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专业人士的教师,如何利用便捷的学习工具开展碎片化学习,获得专业成长?如何提高碎片化学习的效果?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
一、碎片化学习的定位: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1. 何谓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是相对于系统学习而言的,碎片化学习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二是指学习时间、空间的碎片化。学习内容的碎片化,是指不是系统地学习某方面、领域、学科的知识,而是零星地、孤立地、只言片语地学习某方面的知识,获得相关的信息。从学习内容上看,与碎片化学习相对的是系统学习。一般地讲,学科学习属于系统学习,其目的是掌握某一学科系统的知识、获得专门的学科技能,而碎片化学习不是为了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为了满足兴趣或打发时间、娱乐放松。学习时间、空间的碎片化,是指不是集中时间、固定地点进行学习,而是人们在正式学习或职业工作之余,利用短暂、闲散的时间进行随意的、偶然的、无计划的学习。相对于正式学习时间,碎片化时间相对较短,从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因此,碎片化学习亦可称为非正式学习、非正规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或闲暇学习。
2. 碎片化学习的定位
今天,碎片化学习已成为教师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成为教师日常生活与专业成长的一种途径。那么,教师的碎片化学习与一般社会公众的碎片化学习有何不同,如何科学定位教师的碎片化学习呢?我们认为,教师的职业身份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公众,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其网络学习应坚持专业立场与学科取向,应与社会公众的网络学习有所区别。所谓专业立场是指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进行网络碎片化学习,教师的网络学习不能仅仅追求兴趣满足、游戏娱乐、打发时光,而应为教师独特身份的专业发展服务,即教师应自觉运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专业发展,通过碎片化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素养。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网络碎片化学习应定位于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且服从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网络碎片化学习的策略:走向问题解决
众所周知,网络资源信息量巨大,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样,信息获取方便快捷,学习的时间地点几乎不受限制,而且许多资源是免费的,因此受到普遍欢迎。但网络碎片化学习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信息过于“碎片”和“无序”,不够系统,学习者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学习的“随意化”和“娱乐性”太强,娱乐成分常常多于学习成分;学习方式的“单一”和“浅层”,浏览多、思考少,积累多、整合少,认知多、实践少,等等。如何克服碎片化学习的局限与缺点?我们认为,学习的碎片化问题可以通过内容主题化、合理规划、零存整取、问题解决等策略加以处理,即通过问题导向、选择规划、信息加工、整合建构等策略完善碎片化学习,提高碎片化学习效率。
1. 做好主题规划
与传统的系统学习相比,网络碎片化学习获取的知识一般比较零散、无序、缺乏关联,知识碎片多于知识整体,因而遭受质疑甚至批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教师的碎片化学习尤其需要制订学习规划,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
首先,选择学习主题。学习主题可以是教师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话题,也可以是工作中面临的值得研究的课题。比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关系密切的问题与主题包括:教学设计、有效教学、校本课程、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学校文化等。当然,也可以是一些比较具体的操作性问题,如课堂提问策略、作业布置策略、课堂管理策略、与学生谈话的艺术、问题行为处理艺术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碎片化学习关注的主题。
其次,要做好学习规划。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某一主题,以学期或学年为一个基本单位,制订学习计划,利用碎片化时间,围绕主题进行学习、思考,收集相关资料,为知识整合与创新提供材料与资源。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网络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具有储存、记忆、选择与初步加工的功能,网络可以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自动推送学习者近期关注的问题与主题,生成与学习者关注的主题相关文献,既有文字资料,还有图像视频资料,为学习者进一步拓展、深化学习导航,提供便利。比如,生物学科教师对“基因”主题感兴趣,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观看相关主题视频。当我们收看“解密基因破译与人体重组”视频时,计算机会自动推荐“人类基因研究需要更多样化”“基因驱动技术,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还是恐怖”等相关节目。
2. 整合知识碎片
在完成相关主题的资料收集之后,需要对主题学习的知识碎片进行适度统整,“碎片知识犹如人体的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一个部件都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因此,碎片化学习尤其需要处理好信息“碎片化”与“完整化”关系。当然,从碎片化知识到知识的有效整合,还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有学者指出,首先需要在“巨量信息”中挖掘有意义而舍弃无意义知识碎片;然后从有意义的知识碎片中选择有用的;最后当遇到要解决问题时,学习者从有用的知识碎片中筛选需要的碎片知识,对碎片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实现知识碎片的有意义重组。[2]这样,碎片化信息就可以转化成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并纳入学习者的知识体系中,通过知识的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或对以往的知识重新结构化,网络的公众知识就开始转化为个体意义上的知识。
有学者提出碎片知识整合的两种思路:复原与重构。“复原就是教师对网络上的知识重新进行结构化处理,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知识按照某种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起来。重构则是学习者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问题解决需要为中心,对碎片化知识进行个性化改造,构建起个人的知识结构,而不必按照原来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整合”。[3]前一种方式主要处理的是结构化资源,适合在校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此种策略。后一种方式主要用来处理非结构化资源,更适合成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具体问题,零存整取,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与重构。教师在平时的碎片化学习中,可将某一主题(如教学设计)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地收集、存储起来,如对同一课型(或课文)不同的教学设计案例、课件与论文,归入一个电子文档之中,经过一定的比较与分析,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还可以撰写高层次的教研论文。
3. 致力问题解决
与学生时代的系统学习有别,教师的学习属于成年人学习。学生时代的学习以学习新知识、新学科为目的,需要掌握某一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也只有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技能才能获得理解,产生意义并加以应用。而成年人已具备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其学习不再以习得一门学科系统的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为主要任务。真实任务与学科课程中的问题有很大的不同,它往往是跨学科的,“我们在真实情境下遇到的问题大都不是结构化的,而是零散的、非结构化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梳理、加工、整合。这种学习方式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它不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组织起来的,而是随机的、零散的、变化的、跨学科的,因而也是碎片式的。”因此,教师的网络碎片化学习应走向问题解决,而不是追求知识的系统化。
那么,如何通过零存整取、知识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呢?有学者建议撰写主题博文,“通过同一主题的博文不断‘改写’,以实现化零为整、知识创新的目标。其实质就是持续地积累知识碎片,通过不断地改写、融合,使碎片化知识逐渐整合起来,并与个人原有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接,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最终通过将碎片化知识进行创造性重构而实现知识创新。”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课题研究、课例研究、教学论文撰写方式等进行知识创新与问题解决。
总之,在职教师的碎片化学习应坚持任务导向、问题解决原则,针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课题、难题,有意识地关注相关网站网页、网络社群,收集相关资料,获得问题解决的视角、思路和方法,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碎片化知识与资料,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创新,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卓玉.学习:从“碎片化”到“整体化”[N].中国教师报,2012-08-15.
[2]王承博,李小平,赵丰年,张琳.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
网络碎片 篇5
鲁迅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我认为那些碎片化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便会有很多。把这几段时间拼凑在一起便会变成一段很长的时间,就例如上学时的下课……周末去补习班路上……等。
每天上学都会有下课时间,而下课时间就是所谓的碎片化时间。一天有八节课,每次下课时间为十分钟,把这些下课时间拼凑起来就有七十分钟,长达一个多小时。在这些时间里,我可以把校内作业全部完成,甚至有时还能做做回家作业。你可能在十分钟里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你在一个小时里最起码你可以完美的做好一件事,甚至可以做好几件事。
每周末我都会乘公交车去补习班上课,乘公交车就会有等车时间、坐车时间,而这些时间就是所谓的碎片化时间。每周末我都有三节课,每次的路程大概是二十分钟,来回的话就有四十分钟多,把这些乘车时间拼凑起来就有一百二十分钟多,也就是有两个多小时。我在这些时间里,我可以做掉至少四项作业,甚至更多。我相信我能,那你为什么不能呢?
我们可以把这些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不要浪费这些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还有一种碎片化时间叫做被碎片化的时间。这是什么?就是,有的时候不能在一段完整的时间做好事情是被什么所“打碎”的,让这段本是完整的时间被碎片化。
其实,这些时间是被什么碎片化呢?我认为是手机、平板等这些在我们互联网时代不可缺少的东西。但也是这些把我们时间所“打碎”。
我们基本上所有拥有这些电子产品的学生,都可能在完整的做作业的时间里,经受不住诱惑,拿起手机玩上一会儿。就比如说可能做着做着数学题,就拿起手机,刷一刷微信,聊一会儿天,这些情况经常会出现。在完整的`做作业的时间里,被手机等电子产品所“打碎”,让完整的时间被碎片化,让完整的时间变得不再完整。这时间就是被碎片化时间。
可是,我们能使它不被碎片化吗?我们又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不被碎片化呢?其实,坦白地说我不知道。现在,很多人说:“我可以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是不能没有手机、网络。”是啊,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这些东西确实少不了。可是,这些也让我们的生活被碎片化。
捡拾愧疚的碎片 篇6
人生就像一张拼图,正是由许多不同的情感碎片拼接起来的。这其中有伤心的碎片,有快乐的碎片,有幸福的碎片,有遗憾的碎片……这些碎片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今天,我捡拾起一枚愧疚的碎片,久久地伫立凝望,引起了我对那段往事的深深沉思。
那是一个寒冷的晚上,外面寒风凛冽,天空飘着鹅毛大雪。我和妹妹在火炉旁取暖,肚子饿得咕咕作响,因为要等到爸爸回来我们才能吃饭。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闪了进来,是爸爸,他的脸上、衣服上都有煤灰。他洗了洗,我们便开始吃饭。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爸爸呢,边吃边谈论着今天的收入。等喝粥时,我没拿碗,便起身准备去厨房找个碗来。爸爸叫住了我:“外面太冷,用我的吧,我已经喝过粥了。”可是,我没有搭理他,当时没有人说话,空气似乎凝聚了。我的耳边响起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说:“他是你爸爸,你不能嫌弃他!”而另一个声音说:“别听他的,用别人的碗吃饭多不卫生!”看着我怔在那里,爸爸的一句话打破了我的选择:“要不你再去拿一个碗吧,我再喝点粥!”我知道爸爸是给我一个台阶,可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还是对?
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明白我错了。
时间转移到烈日炎炎的夏天,当时热极了,大地就像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炉。我和妹妹不敢出去玩,就躲在屋里扇着风扇,吃着雪糕,看着电视,倒也津津有味。后来无意间看见爸爸在院子里修车,我便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矿泉水送了过去。爸爸一身汗,衣服都湿透了。我把水给他,说:“爸,天这么热,别修了,等凉快些再修吧。”他接过水,笑着对我说:“那可不行,砖厂的老板急需用煤,我得把车修好赶快送煤。”说着,他拧开矿泉水瓶,刚要喝时,像猛地想些什么,伸手把水递给我,说:“你也渴了吧,你先喝几口我再喝。”那一刻,我呆在了那里。而在说话间,爸爸的手被车上的零件割伤了,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红的血液顺着手指流下来。转过头,我忍不住哭了。
这就是爸爸,他含辛茹苦把我抚养大,不分昼夜拼命地挣钱,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我和妹妹。可我曾经却嫌弃他,连他用过的碗都不愿用,嫌脏。我愧疚极了,懊悔极了,他是最疼最宠最关心呵护我的爸爸,我有什么资格去嫌弃他?他供我读书,教我做人,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对他所用的东西,我还有什么好厌恶的呢?
谢谢您爸爸!那枚愧疚的碎片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明白许多许多……
河南省新蔡县宋岗中学七(2)班
点评:
一篇好作文能触动读者内心深处最温暖最柔软的弦,它写真事,抒真情,不追求华丽,不矫揉造作,它用最质朴最感性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而这篇作文做到了这些。小作者善于剪裁和叙事,在娓娓道来中表达了对爸爸的愧疚,很不错。
网络碎片 篇7
1 网络影视碎片化概念、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1.1 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的概述
“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诸多零块。“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是指一种影视信息传播整体性的消解和个性化的膨胀。通俗来讲,就是将有完整意义的影视信息分切成小段的影视碎片,分开播映,每个片段具有自身独立的表现意义。在网络影视碎片化传播中,“碎片化”凸显信息接收者的自主性,信息需求的个性化。
1.2 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的特征
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的特征表现为时长短,内容独立。这些片段相对于完整的影视信息具有时长短的特征。其分切又是建立在内容疏密的基础上的,所以具有单独的表意功能。
1.3 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产生的原因
(其一,人们生活节奏快,休闲时间碎片化,人们用来休闲娱乐的时间大多是等车、坐车时,或者就餐等菜时,时间的碎片化导致人们无法腾出大量的时间来观看完整的影视节目。
其二,人们压力大,需要娱乐缓解来自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是现代年轻人的通病,在压力中人们会积极寻找发泄的出口,观看影视节目成了很好的方式之一。
第三,移动、便携媒介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上网本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空闲时间接触网络影视的媒介变得越来越方便了,这也是促使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产生的原因之一。
2 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的渠道
2.1 公交、地铁、大巴等车载电视
在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上,电视屏幕播放着当地的新闻资讯、商业广告、服务类节目等,不仅打发了坐车的时间,还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如路况信息、天气预报、商场打折信息、学做一道菜或一个生活小妙招等。
2.2 火车站、机场、商业广场等公共场所大屏幕
火车站、机场的大屏幕主要是信息展示功能,关于车次、航班的情况。商业广场或公共场所的大屏幕会播放一些公益广告、城市宣传片、生活服务类节目等。
2.3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是人们获得喜爱的影视节目最便捷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来看电影、电视剧和喜爱的节目,随时随地不受限制。
2.4 电脑
在电脑上可以搜索观看你喜欢的任何节目,但很多时候是坐在电脑前刷微博或者人人网等浏览资讯,在浏览资讯的同时,会出现很多包含视频内容的信息,只需一点鼠标便可播放,使人们在没有刻意搜索影视节目时不知不觉地接收了很多影视信息。
3 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的内容
3.1 精美广告
精美广告又包含了公益广告、微电影广告、明星广告和情节性广告。公益广告如全国道德模范感人事迹的公益宣传片;微电影广告如飘柔洗发水的泰国微电影广告;明星广告如李敏镐为丰田汽车拍摄的明星广告《The One and Only》;情节性的广告比如益达口香糖的酸甜苦辣系列广告等等。
3.2 网络剧、网络节目
目前,深受大家欢迎的网络剧、网络节目有很多,如《大鹏嘚啵嘚》《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泡芙小姐》《人生需要揭穿》《娱乐猛回头》等。
3.3 电影、微电影
电影时长通常在90分钟以上,但是为了方便人们在碎片化的空闲时间观看,有些电影分切为5集左右,每集20分钟以内。值得一看的是电影预告片和花絮,有些电影甚至会发布三四个不同版本的预告片。一些影视作品会推出一些节日特辑或番外篇,也很精彩,如《卑鄙的我2圣诞特辑》《卑鄙的我番外篇之宠物》《继承者们圣诞特辑》等。微电影更是近几年的热门剧目类型,时间短,剧情有高潮起伏,短小精悍,成为人们喜欢的类型。
3.4 生活服务类节目
生活服务类节目主要包括当地新闻、路况信息、天气预报、商场打折信息、教您做一道菜或介绍一个生活小妙招等。
3.5 奇闻异事、娱乐大众类视频
这一类视频通常不是有目的搜索而看到的,而是在微博客户端、人人网客户端等浏览时获取的,这类视频包含的种类很广,无奇不有,如《牛人教你这样打包行李》《老外街头整蛊超搞笑》《大学生宿舍自制取暖神器》《39平米变形公寓一应俱全》《看看各国家长是怎么揍孩子的》等。
4 受众对网络影视碎片化的认可度
4.1 受众分布
按年龄段来分,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的受众主要是青少年和中年人,因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网络、智能手机、电脑等新鲜的传播媒介,使用起来操作更熟练。还有青少年中包含了很多学生和新兴白领,思维活跃,乐于接受也渴望接受新鲜事物。用这些渠道来观看网络影视也符合青少年的休闲习惯。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也必须时刻督促自己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要,因此,中年人是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的第二大受众。
4.2 受众的认可度
受众对于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的认可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
其一,看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的点击量或转发量。比如《卑鄙的我2圣诞特辑》在PPS上的播放次数就达到了63.3万次,《继承者们圣诞特辑》在新浪微博上的转发量是1235次。
第二,看观众在视频网站上的留言和评价,李敏镐的明星广告《The One and Only》在优酷网上的点赞数是12 506次,表明有一万两千多的观众认可这个广告,还有867条评论。
第三,看这部作品的口碑,能够口口相传,大家都去看,达到更广的传播广度,说明这部作品是受观众的认可的。当然,口碑也可以从留言、转发量等信息中看出来。
网络影视碎片化播映在我们生活中真的是随处可见,已经深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了。人们喜欢看这些碎片化的影视片段,那么长期接触这些碎片化的影视片段又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5 网络影视碎片化对受众的影响
5.1 娱乐生活,缓解压力
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在高压生活状态下的空挡,收看碎片化的网络影视,可能是大多数人减压舒缓的方式之一,既调剂了心情,又领会了生活的轻松,达到缓解压力,增强幸福感的效果。
5.2 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
人们在等车、坐车、等餐时的碎片化时间被毫无剩余地利用了起来,但这样的利用非但不会使人们感到时间的紧凑,反而会使人们感到放松。
5.3 跟上时代潮流,增加谈资
发达的网络孕育了不少新鲜的网络热词,也随时随地更新着热议事件,海量的信息和观点任你选择。人们通过碎片的时间观看的碎片化的影视作品,也是一种积极跟上时代潮流的表现,多了解新鲜事物,多知道不同的观点,这样在人际交往中更利于打开话题,扩宽交际面。
5.4 人与人之间交流变少
除了上述三点好的影响之外,网络影视碎片化对人们的影响中的弊端也显而易见。都说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了,因为人们都沉浸在自己的屏幕中,跟人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了。难以避免的,网络影视碎片化给我们带来的也是占据着我们的休闲时间,使我们和周围的人联系越来越少,都沉浸在自己的屏幕中。对此,应倡导留出一定的时间去和周围的人交谈,去陪伴自己的家人,这样才不会使自己生活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而是更加有存在感和幸福感的生活。
5.5 碎片时间变相浪费
人们的休闲时间的碎片化是改变不了的,但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做什么却是你能决定的。如果一个人的碎片时间都用来刷微博,看视频等娱乐是收获了欢乐,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同时,另一个人把所有的碎片时间都用来背单词,看对工作有帮助的书,那么收获的又将是什么呢?对比起来非常明显。休闲时间用来娱乐并没有错,但是可以适当留出一部分来为大脑充电,会收获良多。
参考文献
[1]《碎片化的电视》http://wenku.baidu.com/link?url=wICmBZavhwmiy7rsS RZ18YxiMWytc-jh09pu8H6gRvxXvgF9ese6GUSC3ZRfO_Cw5FrKm_rF6WXwwJfO WxBYqCEf0FT8J7vmYCRvLZYecy
[2]《碎片化时代,电视能走多远》http://wenku.baidu.com/view/cd7a40d326fff705ccl70a5f.html
[3]黄升民,杨雪睿.碎片化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新媒体发展[J].广告主,2006,(5).
[4]黄升民,杨雪睿.碎片化:品牌传播与大众传媒新趋势[J].现代传播,2005,(6).
[5]5《“碎片化”背景下的网络广告投放趋势》http://wenku.baidu.com/view/510893dl49649b6648d7478b.html
[6]黄升民,杨雪睿.碎片化背景下消费行为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势[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6,(2).
[7]《用户时间碎片化和需求特点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影响》http://wenku.baidu.com/view/259896f59e314332396893e8.html
[8]李伶俐.微博热的冷思考——兼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1,(5).
网络碎片 篇8
贾平凹困惑于当下农村生活的繁乱, 他在自己的作品《秦腔》后记中所说的那样:农村、农民、土地供养了我们一切, 农民是善良和勤劳的, 但农村却一直是最落后的地方。农村没有矿藏, 没有工业, 仅有的土地也在极度发挥了潜力之后, 粮食产量不再提高, 而各种各样的费用迅速上升, 农民再也守不住土地了, 他们一步一步从土地上出走。“体制对治理发生了松弛, 旧的东西稀里哗啦的没了, 像泼出去的水, 新的东西迟迟没再来, 来了也抓不住, 四面八方的风方向不定的吹, 农民是一群鸡, 羽毛翻皱, 脚步趔趄, 无所适从。”贾平凹意识到农村生活整体性的瓦解, 于是“土地从此要消失吗?真的是在城市化, 而农村能真正地消失吗?如果消失不了, 那又该是怎么办?”的问题始终萦绕心间, 于是贾平凹就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述这个支离破碎的乡村世界, 展现出混沌的艺术效果。
一、时空的碎片化——疯眼看世界
时空的碎片化, 就是凌乱的时空错位, 模糊过去和现在的界限, 模糊真实和虚幻的界限, 模糊梦和非梦的界限, 直接导致了梦与现实的混乱化;从而构成了时间和空间的凌乱, 把统一完整的时空叙述成支离破碎的片段。
《秦腔》仅仅写了清风街在一年多的时间中所发生的故事, 但是却同时表现了八十年代后期严厉的计划生育制度、九十年代实行的联产承包、世纪交替时期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和政府实施退耕还林等历史事件, 跨越了二十年之久。而根据村民生活中还保留着用杀猪水洗脚、点燃蒿草熏蚊子等生活习俗推断故事的年代似乎更加遥远。这样, 作品内容便大大超越了时空逻辑。就是说, 小说中的故事是在某一年当中发生的, 但是其背景却出现了错位, 是多年间发生的。
这不是作者的疏忽, 是在有意使用模糊背景的方法集中地还原自己对乡土生活的丰富体验和记忆。乡土世界的变迁无疑是巨大的, 但是, 每一特定时期的变化却常常是细微的, 细微到难于被人们察觉。也许, 作家认为如果以真实的背景对应当时发生的故事, 无法呈现乡土生活的更多内容, 无法让读者感知到这个世界的沧桑巨变。因此采用了这种时空错位、模糊背景的方式, 将叙写的故事置身于一个纵深的历史环境当中, 将一切变化凸显了出来, 综合表达了作家多年的乡土生活体验。
《秦腔》的叙述者是“疯子”引生, 这就为碎片化的时空叙事打造了基础。引生具有“疯子”的身份, 时常在清风街四处游荡, 从刘新生的果园到三踅的砖厂, 从村委会的所在地大清寺到赵宏声的药店大清堂, 从丁霸槽的万宝楼酒店到夏天义淤地的七里沟, 清风街的大事、小事、好事、孬事全都在引生的那双“疯眼”下赤裸裸地显现, 他的目光所及就是叙述所及, 没有先后的逻辑。而引生受到特殊刺激就会“嘴脸乌青, 口吐白沫”, 出现幻觉进而晕倒的间歇性癫痫, 出现间歇性的失忆, 所以, 他所感知的世界是无序、零散、错乱的, 他眼里的世界, 正是以这样一种非连贯的生活碎片连缀而成的。
此外, 引生具有能与万物感应和幻化的“通灵”特性, 他能与飞鸟走兽、草木虫鱼对话交流。他时而让机灵的老鼠到白雪那儿去透露爱的讯息;时而用恨的咒语使夏风无故而骨折;时而用爱的念祷使白雪连打喷嚏;时而化身为蜘蛛审视君亭开村委会的过程;时而让自己的灵魂出壳, 身在县医院, 魂回清风街;时而天眼大开, 能看到清风街村人头上冒着的火焰, 从而预知人的阳寿和运势。神神秘秘, 奇奇怪怪, 似梦又非梦, 可能真实, 可能虚幻, 如果这是现实与梦境的交替, 那么又何为现实何为梦境呢?这就打破了以往叙事的线性结构, 呈现了《秦腔》叙事的时空碎片化, 彰显了零碎的乡村生活的原生态。“疯子”引生之眼, 透视着乡村杂乱而又琐碎的生活场景, 展示着当下乡村纷繁而不乏活力的现实生活, 乡村生活亦是零碎的拼图。
这种时空碎片化, 就是时空的混乱, 由于叙述者的“疯子”身份, 真实与虚幻的交叉, 并没有起承转合的关系, 这些片断只是跟随着叙述者引生的感受分散在不同的时空里, 造成了时空的断裂,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 每一个章节的时间, 都好像被切割了, 凌乱的排列着。可以说, 引生的加入, 使《秦腔》没有明显的情节时空叙事意向, 读者只是跟随着作者思绪的神游而漫步。
二、人物的碎片化——叙述者的话语“裂缝”
人物碎片化, 就是人物在不同的章节中幻化成不同的人物,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 以不同的身份, 进行精神探索。这些人物碎片, 随意的拼贴在一起, 若隐若现的构成一种隐性的强大的形象, 探索出一种积极的精神信仰。人物碎片化是不同人物对东西方信仰、对不同文化的一种解构, 一种探寻。
《秦腔》采用一种全新的叙述方式、流水式的语调将鸡零狗碎的日子缓慢的道出。没有固定的叙述对象, 叙述者身份的不断变迁, 场景的移动, 多种矛盾的串联, 所有的一切都是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 像一张密密麻麻的网将纷杂的人物和事件粘连成一个整体, 在整体的背后呈现的是一个残破的乡土世界。
《秦腔》以半痴半疯的叙述者充分地对乡村世界做了碎片化表述。引生幻化成了两个形象, 一个充当一个角色, 参与了故事, 置身于事内, 是清风街的一员;另一个是故事的主要叙述者, 用第三人的语气传达和叙述着他人的故事。在这两者身份的转换间, 贾平凹实现了人物的碎片化。
疯子引生是个人精, 且具有“通灵”与分身术的特异禀赋, 从而叙述者可以自由地驰骋、夸张变形、虚构, 使叙述自由灵活, 获得开阔的创作空间。由于引生无法把握事件间的因果关系和现象间的逻辑联系, 所以清风街的生活在他的眼中是失序、混乱的, 完全由一些琐屑无聊的生活碎片组成。
引生混乱的逻辑与思维、缺失的语言能力决定了他作为“异类”而存在。而异类是与常态社会对立的。在社会规范之外的傻子身上往往呈现出一些向人类原始性复归的生命表征——感官上的超常性, 对人的疏离及对自然与动物的亲近等。贾平凹之所以使用这样一个半痴半疯、连人物形象都破碎的叙述者, 主要是因为他意识到历史的整体性已破裂, 他再也无法整合社会转型期破碎的乡村世界, 当傻子用几乎没有任何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浸染, 没有世间尘埃积存的纯净眼光和心灵去窥探常人的世界, 用傻子的心理和情趣去述说和剖析人的生存困境及常人世界时, 就呈现出了生活的原生态内容和他们对生活的原初体验。
《秦腔》的疯癫视角充分地呈现了乡土中国破碎的现实生活, 正如陈晓明所评述的:“恰恰在回到乡土本真性的写作中, 我们看到, 贾平凹的《秦腔》这种作品在以其回到乡土现实的那种绝对性和淳朴性上, 却是写出了乡土生活解构的状况。这种解构并不是在现实化的意义上的解构, 而是对其想象的解构, 也就是在文学想象的场域中 (维度里) 使乡土生活解构。那是破碎的、零乱的、不可整合的乡土末世论。在文学上的根本意义在于, 贾平凹的叙事再也不可能建构一个完整性的新世纪的乡土叙事, 在回到生活的原生态中去写作, 革命文学在漫长的历史中建构起来的那种美学规范解构了, 只剩下引生那个半痴半疯的人在‘后改革’时代叙述。”
确实, 《秦腔》所叙之人、事的碎片化意味着整体性乡村小说的瓦解与革命化乡土想象的终结, 贾平凹在《秦腔》中没有突兀地臧否人物的道德情感, 也没有刻意去设置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而是选择“引生”这一疯傻、耿直的农民作为“视点人物”, 借用他的“文化立场、情感指向和价值判断”, 按照生活的‘原生态’展开粗糙的自然主义描写, 在简单得近乎原始的形态下, 与生活保持着消极意义上的相似。
当我们随着引生时而疯癫时而清醒的行状穿梭在《秦腔》中形形色色的众生之间时, 我们看到了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被消解的一幕幕图景, 看到了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很多珍贵的品质在丧失, 满载着作者对乡村城市化给农民带来的生命情感无归宿的叹息和对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与焦虑, 和对处于社会变革中的缤纷世象进行反思与评判。
摘要:通过对贾平凹《秦腔》中碎片的整理, 通过这面棱镜折射出当代破碎的乡村生活, 贾平凹的《秦腔》中的碎片化主要表现在时空的碎片化和人物的碎片化。
关键词:碎片化叙事,疯子视角,话语裂缝
参考文献
[1]贾平凹.《秦腔》后记[M].作家出版社, 2004.[1]贾平凹.《秦腔》后记[M].作家出版社, 2004.
思想的碎片 篇9
画画的人每天想的大多是有关画画的问题。有的艺术家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评艺文章,也有的只愿用画笔记录思想。由于自己不擅文采,也没有评职称的压力,至今没写下长篇大论。但是,毕竟天天想着画画这点事,经常会有记录思想火花的冲动。所以,留下的都是些思想的碎片。
一、粗粝的精致
在艺术道路上行走,对“美”的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刚开始学画时,对古典的唯美的很有兴趣,对自然美进行提升,使之更加理想化,自以为在这方面是可塑之才,这种审美取向比较容易被大众所欣赏和接受。然而,渐渐地,唯美主义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了,它美化了生活,却放弃了对生活的反思和批判,而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对生活做出自己的判断,发出自己的声音,使自己的劳动能够融入到人类精神建构的整体之中,不仅仅是画几张美女图挂客厅而已。
鉴于以上的认识,久而久之,自己的审美趣味也由唯美转向表现。心中敬重的艺术家也由安格尔、大卫、布格罗变为了伦勃朗、戈雅、柯勒惠支、巴巴、基弗、佩尔梅克等。对于精细、平滑、腻乎乎的作品不再欣赏,而对那些不拘小节,手法概括、简练、粗犷,直奔精神而去的作品神往痴迷。往往,这类作品有一个特质:粗粝的精致。
粗粝是表象,就是在语言上,不再注重客观物象的精细描绘,取而代之的是粗犷而概括的手法,看上去似乎过于草率,但是,作品的感情和精神表达却非常精致。由粗粝终达到精致,这是我神往的艺术。
二、合理的荒诞
艺术不是真正的生活,艺术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荒诞在生活中被人嗤笑,但是,在艺术中荒诞有时可以变得合理,甚至能够带来某种独特的意味。
最具荒诞性的当然是超现实主义了,似乎越怎么离谱越怎么来,给人奇特之感。一块钟表绵软地挂在树枝上,一个人体也是一座山,人可以独步青云……有一种说法,艺术追求的就是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荒诞本身可以给人新奇之感,但这并不是艺术的真正目的,一不小心,它也可以演变成一种好玩的游戏。游戏哪怕可以拓宽人的思维,让人享受到快乐,终究偏离了轨道。艺术中的荒诞,是通过某种不合常理的组合暗示出一个艺术家思考的问题,或者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意味。刘小东就深谙荒诞的趣味。一个戴着大墨镜的盲人、拄着拐杖、手上提着一块猪肉走在大街上,远处一辆军车满载着一车军人……两个年轻人在河边烧耗子……一辆装满赤裸男人体和液化气瓶的货车……这些也许来源于生活,但是荒诞味十足。
汪鹏飞/右卫37号布面油画100cm×80cm 2014年
荒诞的情趣大多是逆向思维,不按常理出牌。通常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在一起的事物,经艺术家的巧妙组合,奇迹般地合理共存了,而且生发出一种别样的趣味,值得观者慢慢品味。高级的荒诞是艺术家对生活深刻思考的体悟,目的不是让人惊奇,是让欣赏者久久回味。低级的荒诞只是逗人一笑,仅此而已。
三、精神的质感
初学素描,老师要求画出物品的质感,铁皮有铁皮的硬度,酒瓶有酒瓶的透明,苹果有苹果的香脆,衬布有衬布的绵软……当时眼前一亮,原来画画还有这么多讲究!很长一段时间,都以画出物象的质感为乐,感觉像是掌握了一门绝活,不过这都是骗骗小孩的把戏,时间长了就不过瘾了,终究这是画画最基本的基本功,在艺术表达里并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写这个题目是看了俞晓夫的文章,发现了“质感”新的内涵。俞晓夫不仅画画让我折服,文章也足够犀利,常有匪夷所思之语。他说:“难的是你要画出你自己精神品质的质感。”这种表达道出了我久违的思考。
汪鹏飞/右卫38号布面油画90cm×80cm 2014年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无论他画什么,怎么画,一看,就是他的作品,似乎上面做了标记。从前,我认为是形式促成了一个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又不见得准确,也想不出更好的表述。“精神品质的质感”很是精辟的表达。一个艺术家所画的题材可以变,画法可以变,唯独有一种东西必须贯穿始终,那就是精神品质的质感。这种质感是你画面上所独有的,它来自你精神世界的深处。如果你的画没有辨识度,说明你没有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精神架构。这种精神架构的形成,是多方面学养的化学反应。画人物也好,画风景也罢,都将是你精神品质的外化。只要用心去感悟和表达,终将彰显出你独有的精神品质的质感。
四、绘画与材料
自从公元15世纪早期,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发明调色油技法以来,油画已经走过了600年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发展中,从语言到审美积累了庞大而丰富的传统,这是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对它展开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了解不同流派与不同主义的各种艺术主张,主义与主义之间是如何反叛而革新的,掌握了期间的发展脉络,就像寻得了打开一扇扇艺术迷宫之门的钥匙。学习和继承是我们的手段,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理所当然要创造出属于我们时代的艺术。这时,你也许可以在大师如林的传统绘画生态中找到一片生存之地。但是,如果你既深深地喜爱着绘画又对油画的表现潜力感到不满,其他材料媒介的介入也许可以激活画面的视觉能量。
汪鹏飞/右卫39号布面油画100cm×80cm 2014年
选择本身是自由的,一旦进入了选择的领地,就必须尊重它的规范。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性能,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来了解。在当代,我们还得有这样的胸怀:传统的绘画语言我们要悉心研究和学习,以为创作服务,同时,新的材料媒介也可以积极地吸收进来,只要是精神表达的需要,是我们的兴趣所致。
汪鹏飞/晚归布面油画50cm×180cm 2013年
汪鹏飞 / 归 布面油画 150cm×200cm 2013年
汪鹏飞 / 墙里墙外 布面油画 150cm×200cm 2014年
五、严谨
一次,邢啸声先生给我们讲西班牙艺术,介绍到洛佩兹时说:他一张作品经常要画好几年,比如一幅春天写生的风景,随着季节的变化,景色也随之而变,他就把这幅半成品搁置起来,等来年的春天再去原地接着写生,要是还没画完,隔年再来,直到完成。画一棵树,为了使树枝树叶的位置不变,把每根树枝固定起来,以便写生。可谓严谨到刻板。
印象派画家们为了真实地记录某个特定时间的景色,一幅画经常许多天只在特定时间段去画。莫奈为了画鲁昂大教堂,在教堂对面租了一间房,天天细心观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光线下教堂的色彩变化,画出了50 多幅别样多彩的组画,叹为观止。乌格罗的作品每个造型都是用尺子量出来的,即使是完成的作品,也会留下许多丈量的痕迹。欧洲许多画家有一种很了不起的特质——严谨,有时严谨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有发达的感觉,更有高度的理性。
当浮躁变成现实的主流,严谨就愈发变得可贵。严谨是一种画画的态度,人生的态度。
六、野性与圈养
可以这样说,艺术有两种,一种是野性的艺术,一种是圈养的艺术。野性不是要装疯卖傻,故作疯狂,而是总带着点不走寻常路的意思。圈养的艺术像个新兵一样只会正步走,生怕走偏了道。
碎片虽然构不成宏大的整体,但是,他们像是黑夜里的点点星光,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
汪鹏飞/我心飞翔布面油画150cm×200cm 2013年
汪鹏飞/西口古道布面油画170cm×220cm 2014年
汪鹏飞/船布面油画90cm×120cm 2013年
网络碎片 篇10
项目地点:英国伦敦
自规划申请被提交以来, 设计师便与卡姆登规划和设计人员、英国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由于前期研讨会的召开, 设计师成功推进了设计进程, 并围绕提出来的设计原则, 加强和提高了方案的质量, 使其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和完整的表达。
设计师非常感谢这种开放合作的方式, 这与设计师的工作方式非常一致, 并使得在这个艰难和高要求的领域, 让不断推进实现最佳方案成为可能。
在进行修订方案过程中, 设计师试图实施更加清晰的原则, 使它具备透明度、分散性、渗透性、明快性和活跃性。而这些都已展现在设计师提交的方案当中, 并且完全遵循事实, 经过充分考虑, 并适时取得了各行各业间的平衡。
碎片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有了极大的发展, 为了实现更好的碎片建筑, 设计师减少了一些平面的高度和宽度, 改变了建筑坐落的角度, 并引进了阳台, 以此来完善冬季花园的提议。
在Bucknall街, 平面的高低不一, 有利于众多碎片的组合。由于建筑外墙呈阶梯状缩入, 碎片平面之间的重叠更小了, 这使得它们看起来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并以此改善了整个碎片建筑。
建筑外墙面已被研究得更加细致。设计师正在提出一个外墙结构, 它会比原来有更多的波纹和活力, 并且其中的各种组成要素都是可识别的, 例如墙上的石头, 因材料而异的不同深度, 和陶瓷片之间不同尺寸的接缝。
乌巴图碎片事件 篇11
地点:巴西,圣保罗,乌巴图
事件/报告的类型:重大事件
目击者:多人
海尼克分类:CE2
事件特殊性关键词:人造,粉碎/恢复
里约热内卢报的专栏作家艾布拉汉姆·希德收到了一篇关于不明飞行物的文章并将它刊登了出来(与文章一起收到的还有三个白色碎片),此举引起了所有物证事件里最大的争议。信件作者描述了一起发生在1957年9月14日的事件,飞碟在圣保罗州的乌巴图海岸上空爆炸。
目击者收集了一些爆炸碎片,其中就包括寄给希德的三片白色碎片。非常遗憾的是,信中字迹模糊、难以辨认,尽管奥莱福·冯特思博士做了大量研究,乌巴图海岸事件的目击者仍然身份不明。目击者的缺失是该事件中最大的弱点所在。
该碎片是于1957年在巴西圣保罗州的乌巴图市托宁汉海滩被发现的。样品研究显示,其成分中镁的含量为99.9%。另一个碎片来自1954年12月飞经卡尼纳斯市上空的不明飞行物,经鉴定,其成分中含有88.91%的锡。
希德先生将三片碎片都交给了冯特思博士,后者转而将其中一片交给了巴西农业部矿物生产部门的矿物生产实验室进行研究。冯特思博士亲自将碎片交给国际知名化学家菲戈尔博士。对碎片取样进行定性分析后得知,碎片完完全全是金属。
被冯特思博士编号为NO.1的碎片被分成了多个小碎屑,其中两片被送到矿产实验室光谱组进行半定量光谱分析。路易莎·玛利亚·巴博莎博士对其中的几片进行了分析,结果出人意料,显示样品成分完全是镁。
编号为NO.1的另一片碎片被移交到矿产实验室的埃尔森·泰克希拉先生手里做独立的光谱分析。泰克希拉先生证实了巴博莎博士的研究结果,即碎片NO.1就是金属镁。研究人员还对NO.1碎片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其中包括德比·席凯厄尔·胡尔的X射线衍射分析、密度测量以及放射实验。
巴博萨博士与泰克希拉先生的研究揭示了人们目前尚无法生产的纯度如此之高的金属。这一点经常被飞碟拥护者引以为外太空生命存在的证据。但遗憾的是,因为无法对NO.1的碎片进行更深入的“确诊”分析,该假设至今仍无法被证实。
曹国伟:在“碎片”中寻找价值 篇12
目前, 仅在新浪微博中, 已有上亿人成为这种碎片、离散式传播的粉丝。
在中国当今的互联网巨头中, 能以非创始人的身份掌控大权的, 只有他一个。
据新浪3月1日发布的财报显示, 新浪微博目前的注册用户总数超过1亿。而新浪公司2010年未经审计的总收入同比增长12%, 达4.026亿美元。
曹国伟
我不是一个创业者与曹国伟同时上榜的其他科技界领袖, 还包括鼎鼎
大名的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谷歌首席
4月21日晚,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11年全球执行官拉里·佩奇, 以及游戏《愤怒的小鸟》开发者彼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 曹国伟等3名来自中国的传媒界得·威斯特贝卡等人。
人士入选该榜。“老曹说‘不表态’。”新浪一名员工透露, 曹国伟在获知这个消息后, 只对他们说了这3个字。
在互联网的江湖中, 既有如马云、张朝阳一般高调而人尽皆知的狂人们, 也有如马化腾、李彦宏等因为刻意低调反而引来围观者无数的牛人们。唯独曹国伟是个特例——他并非企业创始人, 而是在12年前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进入新浪。直至2009年9月, 曹国伟和管理层才通过一项MBO (管理者收购) 计划, 获得了新浪9.4%的股份, 成为第一大股东。
或许, 正是由于曹国伟的这种身份, 让他刻意与公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他坦言, “开始的时候我不是一个创业者, 我是要把一件事情做好的经理人。”在成为新浪真正的控股人之后, 也并不觉得自己的角色、心态有太多的变化, “很多时候, 是外界的感觉在变化。”
此前, 经过多轮的资本洗礼之后, 新浪股权极度分散, 其创始人王志东在2001年出局, 其后的历任CEO, 最长的在位时间不超过两年。2006年5月, 曹国伟坐上掌门人的位置, 并在其后通过MBO成为大股东, 才结束了新浪CEO们“高级打工仔”的魔咒。
对此, 曹国伟认为, MBO是出于“一种冲动”, “股权分散其实不是问题, 关键是的确对公司长期战略的制定和部署非常不利。做CEO的话, 会因为近期利润的压力而没法施展手脚做长期布局。”
就在宣布MBO之前的一个月, 新浪的微博开始内测。在当时的业内人士看来, 曹国伟的这一举动令人费解:这无非又是一个Twitter的模仿者, 之前众多的模仿者都遭遇到一些问题, 搜狐、腾讯的微博产品亦处于混沌状态。彼时, 经济危机扫过网络世界之后, 互联网概念股中, 最热门的是和游戏沾边的腾讯、盛大、巨人, 甚至搜狐畅游。对第一大门户新浪而言, 新浪博客风头最盛的时期已过, 新浪需要一个新的收入增长点。
幸而, 成为大股东之后曹国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在他的坚持下, 新浪微博领先于对手发布, 抢占了先机。“新浪一直是CEO负责制的公司, CEO代表这个公司最高的权威。”曹国伟称, 自己在新浪的10年里, 从首席财务官 (CFO) 到首席运营官 (COO) 再到首席执行官 (CEO) , “几乎干遍了新浪所有的工作”。
曹国伟
从随性少年到严谨商人
在许多新浪员工的眼中, 曹国伟是一位“严肃、严谨的领导”, 他们难以想象的是, 他在大学时曾留着一头长发, 据说一直留到去美国求学。
“那时, 我很随性。想到哪里去, 我就开着车走了, ”他说:“所以, 我去过美国一半以上的图书馆。”
在复旦大学, 曹国伟读的是新闻系。毕业后, 他在上海电视台做了几年记者, 此后去美国求学, 转入商界。
“他最后走出这样一条路来, 我不吃惊。”他的大学辅导员张力奋说:“他生在上海, 高中就读的是名校上海中学, 是住读生。所以, 比同龄人更早自理生活, 也更独立。”张力奋现在是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主编。
曹国伟所在的新闻系“8413”班, 在复旦校园里颇为传奇。在中国新闻界和商界, 从这个班走出来的, 除了曹国伟, 还有《解放日报》现任总编辑裘新、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品牌策划人李光斗、新华社名记者刘非小、《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曹柯等。
“那时, 王长田的兴趣在书法与写诗, 裘新爱写文章和影评, 曹国伟则主要负责摄影。”后来, 张力奋主编校园刊物《复旦风》, 创刊号的摄影作品, 由曹国伟一人拍摄。
曹国伟会用“调皮”和“爱冒险”来形容年轻时的自己, 这和老师看到的有些不同。那时, 他穿衣服不着调, 上课老缺席, 喜欢到处拍照。有一次, 曹国伟一个人来到江西的三青山, “结果一上去就下暴雨了, 3天都没有一个人上来, 真是心旷神怡。”
而曹国伟同寝室的同学则记得:“有一年一开学, 曹国伟就在海报栏上贴告示, 说要帮暑假出去旅游的同学冲印照片, 一下招来好多生意。”
后来, 在毕业留言册上, 同学给曹国伟写了这样一句评语:“你是一个天生的商人。”
不过, 张力奋觉得曹国伟的内心, “终究还有一个新闻梦”。“经商?那他为什么不去选择钢铁业、制造业?而是选择互联网?只不过, 他的这个梦, 藏得很深。”
“曹国伟自信, 但为人低调, 并不张扬, ”张力奋这样评价:“他会跟着他的感觉走, 会适应环境, 善于变通, 不会循规蹈矩。”
“我的性格并没有变, ”曹国伟也说:“严谨是因为工作。”平日生活里,
马云
曹国伟还像大学时代一样随性而为, “想去哪里, 马上就走, ”这导致他和家人在全球旅游的时候, “总是不得不买最贵的机票”。
曹国伟
帮新浪上市帮成了CEO
2009年9月29日凌晨, 曹国伟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句话:“今天真的很感动, 我真的很爱你们。”他所指的“你们”, 是新浪员工。
头一天晚上8点, 曹国伟来到一家会所。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灯。屋内, 他的助理刘运利正和30多个同事一起, 坐在一张长条的西餐桌上等他。桌子上是准备好的花和蛋糕。事前, 刘运利告诉他的老板, 这次活动主要是“为部分中层员工举办的”, 大家准备“好好聊聊当天新浪MBO的事儿”。但很快, 曹国伟就发现自己被“骗”了。
黑暗中, 房间里开始放映一段视频, “新浪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字样在屏幕上跳了出来。曹国伟看见这一幕, 愣了。这段视频讲述了曹国伟在新浪10年的点点滴滴。
当晚, 他还收到了“想也想不到”的礼物——一套“曹氏邮票”和当时北京城里唯一的一台“莱卡M9相机”。那10张“邮票”, 把曹国伟来新浪的每一年, 都记录了下来。
那天晚上, 曹国伟“平生第一次喝了七八两白酒”, 旁边的同事都看出来他很激动, “眼睛好像湿润了”。他还高歌了三曲, 虽然他知道, “自己是五个音只能找到三个半的人”。
2009年9月28日, 在曹国伟心里成为“过去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
那一天, 新浪宣布, 以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层用约1.8亿美元购入新浪约9.42%的股份, 从而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 实现了管理层控股, 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首例MBO;那一天也是曹国伟进入新浪10周年的纪念日;那一天还是他小女儿的生日。
“谁也没有想到, 这个仅仅想帮助新浪上市就闪人的老查, 从此开始了彪悍的旅程。”这是新浪员工对曹国伟的总结。老查, 就是曹国伟在新浪的昵称。
1999年, 新浪谋求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时, 曹国伟是美国普华永道的注册会计师。因为做这一项目的同事生病, 曹国伟不得不代替同事, 从美国飞到北京。
多年以后, 他说:“其实, 我和新浪并没有直接关系, 我只是代表美国总部来指导一下北京普华永道对新浪的审计。”
那时, 曹国伟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碰巧, 他在这时接到茅道临 (王志东的接班人) 的一个电话。曹国伟告诉后者:“我想换工作了, 你帮我看下哪一个更好?”
听完曹国伟的介绍, 茅道临建议曹国伟:“来新浪试试吧。”接着, 茅道临介绍曹国伟去见了时任新浪CEO的王志东。此后, 因为新浪和媒体有关, 曹国伟选择加入新浪, 成为了主管财务的副总裁。
彼时, 新浪的上市正陷入困境:由于政策壁垒, 公司无法按计划登陆纳斯达克, 以至于王志东和曹国伟的前任汪延不得不天天去信息产业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前身) “上班”;曹国伟则在美国, 负责协调律师、投资银行和美国证监会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 曹国伟的严谨作风显露无疑——他并没有同意汪延将相关法律、财务文件的互译工作外包出去的建议, 而是亲自出马, 把那些枯燥的文件翻译成英文。
曹国伟还亲自设计了新浪的上市方案。正是他设计的方案, 让新浪的纳斯达克之路柳暗花明。这一方案的独特之处在于, 新浪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与其在中国的运营主体之间并没有股份关系, 而是通过很多法律的手段, 把它装入上市公司。
“没有股份关系, 为什么可以合并财务报表, 这是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为此曹国伟亲自前往美国证监会谈了3次, 新浪的招股书则前后改了8遍。其后, 新浪上市的路径开创了一个新模式, 也成为多家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的范本。
曹国伟
在“碎片”中寻找价值
据传互联网大佬们都有各自偏爱的体育运动, 马云喜欢打太极, 张朝阳热爱登山, 而曹国伟最热爱的运动是围棋。“我的两个女儿都下不过我。”曹国伟对自己的棋艺显然颇为自豪。
在围棋的规则中, 比拼的是谁得到了更多的阵地, 因此, 彻底击溃对手实属难事。赢家往往是那些懂得在竞争中审时度势、不断寻求“领先对手”的人。深谙此道的曹国伟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在互联网的拼杀中, 新浪领先过, 也落后过。在那些亦步亦趋的领域, 例如搜索、商城、视频和即时通讯, 曹国伟均铩羽而归。而如今它的所长之处, 无一不是由于占领先机而取胜:从做新闻进而成为最大的门户;又在三大门户中率先进入微博而成为最大的微博平台。
如今, 在新浪微博中, 曹国伟的粉丝数目超过12.5万人, 而根据新浪微博公布的数字, 其用户总数大约是该数字的1000倍, 超过了1亿。得益于庞大QQ用户群的转化, 目前腾讯亦公布其微博用户数过亿。看来, 曹国伟和马化腾之间仍有一场厮杀。难怪曹国伟经常赤膊上阵, 为新浪微博打气。
曹国伟称, 虽然很少亲自出马谈广告, 但他会不遗余力地向企业家朋友“推销”新浪微博。
“微博让我最高兴的不是用户数有多么大的增长或者市场多么的看好, 而是看到身边的同行都在乐此不疲地使用它……”曹国伟说道。他最开心的事情, 莫过于在各个会场中, 看到老总们忙里偷闲不停地摁手机发微博。
曹国伟坦言, 自己对于两个女儿十分愧疚, 新浪总部设在北京, 他的家却安在了上海。他只能利用工作的间隙 (通常是周末) 回到家中, 陪家人吃顿饭、打打球。
GDP数值越来越高,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不光是老总们, 连老百姓的时间也被挤占, 直至碎片化。
幸而, 新浪微博正适时地填补了碎片的间隙。而且, 在这个碎片的空间中, 姚晨得以风头盖过徐静蕾成为新一代“女王”、方舟子得以酣畅地质疑唐骏的学历、一些不知何许人等的网友得以扮成“大摩女”舌战李国庆, 而它让很多人得以利用他们的碎片时间围观上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