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产业化

2024-09-12

公共服务产业化(共12篇)

公共服务产业化 篇1

农机服务组织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伴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逐步产生的, 是由农民机手互利互惠、自愿联合组成, 是以农机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近年来, 仪征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在合作的基础上,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利益联结为纽带, 进行科学分工, 拓展服务范围, 有效提高了机具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增加了农机户的收入, 为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仪征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现状

仪征市现有农机服务组织84个, 其中农机服务合作社23个, 农机行业协会8个, 农机服务松散联合体53个。

1.1 农机服务合作社

农机服务合作社由多个农机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参与、共同所有、民主管理的原则, 联合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机服务合作社有固定的场所、自己的名称和明确的法人, 在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 在农工办进行了备案。目前, 仪征市农机服务合作社有专业性服务合作社和综合性服务合作社两种类型。专业性服务合作社入社机具品种比较单一整齐, 开展的作业服务比较单项专一。如仪征市丰谷机插秧服务专业合作社, 入社机具都是插秧机, 主要进行机插秧服务;仪征市仪丰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 入社机具都是机动植保机, 主要进行机植保服务。目前, 仪征市农机专业性服务合作社有13家, 占农机服务合作社总数的56.50%。综合性农机服务合作社入社机具品种比较繁多, 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和机动植保机等, 形成不同类型机械的联合, 使农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变单一的作业服务为提供耕种、植保、收、供、修等系列化一条龙服务, 起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如仪征市乐田农机专业合作社, 拥有担架式高效弥雾机3台, 背负式弥雾机32部, 大型排灌机械3台套, 高性能久保田联合收割机15台, 大、中型拖拉机25台套, 配套机具50套, 农机供应点3户, 农机维修点3户, 会员人数达88人, 固定资产达375万元, 2009年服务农户800户, 作业服务面积达0.201万hm2, 作业收入达169万元。仪征市农机综合性服务合作社目前有10家, 占农机服务合作社总数的43.50%。农机服务合作社在仪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2009年增加了12个, 增幅达109%。

1.2 农机行业协会

农机行业协会是由政府或农机管理部门组织的农机经营者专业合作性的中介组织。仪征市农机行业协会有市级和镇级农机协会, 市级农机协会由市农机办牵头, 镇级农机协会由乡镇农服中心牵头, 以有大型农业机械的农机户作为骨干力量组成。此外市农机监理所还成立了由多数机手参加的农机安全互济协会。协会按照协会章程规定,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 统一发布作业信息, 对农业机械实行统一调度, 统一作业标准, 统一收费价格, 并协助会员收取作业费和提供配件供应、机具维修、纠纷与事故处理等方面的服务。这些综合性的协会组织可以有效整合农机推广、培训、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整体优势, 为农机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1.3农机松散联合体是指由两个以上农机经营主体按协议或契约组成的临时性的松散联合体。农忙季节或有作业项目时, 利用联合体的优势进行联合作战, 充分发挥所有机械的作用, 农闲时各自为战, 灵活经营。目前我市农机松散联合体主要是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队和机耕作业队。农机松散联合体是农机服务组织的初级形式, 将逐步向农机服务合作社转变。如仪征新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由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队发展转变而来。

2 仪征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较小

近年来, 虽然我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速度很快, 但总的来说规模还是较小, 成员少, 市场占有率不高。以谢集乡为例, 全乡1 866.67 hm2水稻, 2009年谢集富民植保专业合作社防治面积在333.33 hm2左右, 占1/5;全乡拥有130多台弥雾机, 参加合作社的只有35台, 占1/4左右。

2.2 服务功能单一

仪征市现有农机服务合作组织主要提供机耕、机播、机插、机植保、机收和机械维修等服务, 服务范围主要局限于麦稻生产的产中, 产前、产后的服务较为薄弱, 服务于设施农业、林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领域的农机服务组织还是空白。

2.3 机具配置结构不够合理

主要表现“五多五少”:动力机械多, 配套机具少;小型农机具多, 大中型高性能农机具少;小麦、水稻生产机械多, 其它作物机械少;粮食作物机具多, 经济作物机具少;产中机具多, 产前、产后机具少。

2.4 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机服务组织成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市场开发意识、服务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合作经营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 接受和利用新知识、新机具以及新技术的能力不强, 信息化处理能力有待培养。

2.5 经费匮乏, 手段单一

农机服务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不长, 还缺乏行业有效的运作手段, 很多成员意识上仍然停留在政府部门无偿服务的模式上, 因经费来源不足, 很多农机服务合作组织运营不畅。

3 加快发展仪征市农机服务组织的对策

3.1 统一规划, 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地位

依托资源优势, 搞好统筹规划, 确立主导项目, 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逐步形成规模。把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纳入各乡镇政府有关农村经济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 政府担负扶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提供减免税等服务工作, 创造良好的培育环境, 努力抓好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培育, 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真正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有效载体, 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新的增长点。

3.2 坚持市场引导, 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

切实理解领会“民办、民管、民受益”这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原则, 注意搜寻和发现顺应市场需求而发起, 有了一定发展基础, 初具雏形的农机服务组织, 然后及时跟进服务, 引导、扶持、规范和壮大其发展。在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过程中, 农机管理部门应切实做到“搭台而不登台, 参与而不干预, 指导而不领导”, 放手让农机服务组织独立经营, 谋求创新与发展。就农机服务组织而言, 要强化“经营合作经济组织”的理念, 像经营企业一样去经营农机服务组织。搞好经营的核心是农机服务组织要选配具有市场开拓意识, 热心为机手服务的农机经济人队伍, 为农机服务组织联系到更多的作业项目, 拓展服务组织成员的作业空间, 提高农机户的经营效益。有稳定作业项目的服务组织, 要尽快实现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转变, 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取得法人主体资格, 合法开展经营活动。3.3各方合力, 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农机管理部门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实施国家和省、市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时, 在其它条件等同的情况下, 优先安排参加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农机户, 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参加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优越性, 从而调动其他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积极性。二是把创建农机示范园区建设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安排各类农机化项目时, 优先安排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给予重点扶持, 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出台扶持政策, 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置、更新大型、新型农机具给予低息、贴息贷款和担保政策, 提供农机具库房、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条件。四是帮助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搞好登记备案, 建立健全合作服务章程, 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作机制, 拓展作业服务的范围和领域, 尽力提高合作服务组织成员的经营效益, 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活力。五是在农闲季节, 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成员特别是合作组织的领头人, 组织开展多批次的合作经济知识、经营管理能力、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农机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服务组织人员的素质, 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后劲。六是对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上门服务, 上门发放“跨区作业证”, 上门开展农机年度检审和农机安全驾驶操作以及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七是构建农机服务信息平台, 及时收集发布各类市场信息。通过多方面的努力, 形成合力, 支持和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

3.4 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建设, 充分调动基

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服务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积极性乡镇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是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改革的滞后, 导致一些乡镇农机工作裹足不前,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发展缓慢, 对广大农机手的服务经营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应根据公益性和经营性分开的原则, 加快推进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改革, 明确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 保障基层队伍的工资待遇。改革用人机制, 制定激励政策, 充分调动基层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强化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对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服务功能。

公共服务产业化 篇2

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任务要求,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保障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品牌提升,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一批具备权威性、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的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为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与检测、计量检测、认证认可关键技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的平台。

第三条

服务平台分为试验检测、信息服务两种类型。试验检测类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开展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综合分析等基础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制定试验检测方法,建立计量标准器具,构建量传溯源体系,研制相关设备,提供相关服务。

信息服务类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先进的信息采集工 1 具,构建专题信息库和知识产权资源数据库,提供政策研究、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信息查询、知识产权分析评估和综合运用等服务。

第四条

鼓励、支持服务平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建成一流的知名服务机构。

第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服务平台的建设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管理企业集团分别负责对本地区、所属单位服务平台申报进行初审、推荐及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服务平台的申报实行自愿申报、择优推荐,服务平台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应用牵引、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服务平台申报

第七条

服务平台的申报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发展政策及相关规定;

(二)自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集团的指导和监督;

(三)具有完善的运行机制;

(四)行业内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五)拥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

(六)具备提供试验检测、信息服务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七)具有领先的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服务平台申报单位应当具备的具体条件见附件1。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则上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服务平台的申报工作。

第九条

申报单位经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有关行业协会推荐申报,中央管理企业经所在企业集团推荐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报。

第十条

申报单位依据本办法第九条的申报渠道提交《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申报书》(见附件2)。

第十一条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管理企业集团应当对申报单位的申报书进行初审、择优推荐,提出审查推荐意见,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三章 审核公示

第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介机构或组建专家评审组,分类型对申报书和申报单位服务能力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必要时组织答辩或实地评审。

第十三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产业技术基础发展政策 3 以及工业强基工程规划布局,听取行业意见,研究确定服务平台建议名单。

第十四条

服务平台建议名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公示15个工作日。

第十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符合条件的服务平台列入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名录,并公告。

第四章 服务平台运行

第十六条

服务平台应当遵循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第十七条

服务平台应当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向政府和行业提供试验检测、信息服务发展报告,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

第十八条

服务平台应当于每年一季度末将上一的能力建设和服务运营情况上报。上报程序参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渠道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九条

服务平台负责人、地址、主要投资方或上级主管单位等重要信息发生变更应当及时备案。备案程序参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渠道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发布服务平台名录。第二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列入名录的服务平台予以扶持。

第二十二条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管理企业集团应当加强对服务平台的指导、监督,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

第二十三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服务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列入名录的服务平台,依据本办法每三年进行复核。对复核合格的服务平台予以确认,否则移出名录,并公告。

第二十四条

已列入名录的服务平台有下述情形之一的,从名录中移出并公告,且不再受理其申报。

(一)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

(二)发现在申报或复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损害服务对象利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有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行为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于公告前30天告知拟移出名录的服务平台的申报单位,允许其陈述和申辩。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服务平台申报单位应当具备的具体条件

公共服务产业化 篇3

作为中国功能糖专家,他曾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

作为中美功能糖合作研发中心主任,他以国际化的视野大幅提升了学院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水平,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化水平。

他心中的中国梦,就是健康梦。

本期栏目邀请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扶雄教授进行访谈。

合理膳食是保障人体健康的基石

扶雄教授介绍说,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威胁。目前我国慢性病呈现“井喷式”增长并已成为主要死因,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有效开展慢性病防治不仅是国家的重大需求,更是维护广大人民健康的必然选择。

据扶雄介绍,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者达1.1亿人(占全世界30%),脂肪肝患者人数超过1.2亿,年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大量的研究表明,80%慢性病的发病与饮食有明确的关系,合理膳食已成为保障人体健康的基石。我国糖尿病患者三十年增加十倍,也与不合理膳食密切相关。如何通过为人们提供营养健康食品来实现慢性病的有效预防,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实,国人很早就开始注重养生保健,注重通过食疗、药膳等来预防慢性病,促进机体的健康。我国的中医养生理论已提出5000多年,《黄帝内经》提出“药食同源”“治未病”理念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些都为当代营养健康食品研究和慢性病预防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

功能碳水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扶雄介绍,功能性碳水化合物是低热量、能提供营养、促进和改善人体免疫力和生理机能的碳水化合物类产品的统称,是以功能性糖醇、功能性低聚糖、膳食纤维和活性多糖等为主要代表的健康食品配料。由于在胃和小肠中几乎不被吸收,功能糖可直接进入大肠,被大肠微生物选择性的利用,发酵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可以降低肠道pH、抑制病原菌,并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例如丙酸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丁酸是大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并可以保护肠屏障等生理功能。活性多糖具有抑制肿瘤、降血糖和抑制细菌和病毒生长等功效。大量证据表明,不同功能糖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可以选择性地富集一部分细菌,如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等,同时可以抑制一部分细菌,如可以产生内毒素的细菌等,功能糖旨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脂质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的生理机能,进而可以预防大肠疾病和代谢综合征(如2型糖尿病、肥胖症等)。如何实现科学、绿色的功能碳水化合物加工与合理改变居民的饮食结构,对减缓和预防慢性疾病的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利用功能糖的化学和物理结构来调节大肠中共生菌群的结构是国际预防医学界和营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加强协同增效作用研究

近年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食品市场,以功能性碳水化合物为食品配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日新月异。基础研究方面,以谷物和杂粮等植物资源为原料提取得到的β-葡聚糖、魔芋葡苷聚糖和植物胶等碳水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深入;微生物多糖、中草药提取多糖的结构和抗肿瘤构效关系研究日益深入;功能性低聚糖、抗性淀粉(糊精)和葡聚糖等在人体摄入后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等功效评价成为研究热点。

扶雄介绍,广东的优势一是海洋大省,二是广东健康食品产业占全国45%以上,居全国首位。按照《广东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规划,健康食品作为主要支柱的广东健康产业到2020年要突破万亿规模,因此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将营养健康食品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并于2015年专门成立了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和食品生物工程研究所,设立了食品营养与健康、功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化学与营养、海洋食品工程等相关学科方向,重点开展多肽、多糖、多酚等小分子活性物质的功效评价及相关健康食品开发,同时要向全食品(Whole Food)方向发展。

扶雄解释说,按照我国历史悠久的中草药复方配伍理论,当应用一种中草药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材进行合理的配伍或将两种及以上的有效药材配在一起,从而获得1+1>2的协同增效效果。目前健康食品的研究基本是以单一组分或成分为主,对复合型组分或活性成分协同增效的研究较少,与中国传统食疗的协同增效理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现在更应注重不同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研究,开发有效成分明确、安全可靠和作用机理清晰的复合型健康食品应该是今后营养与健康食品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突破产业化瓶颈

扶雄说,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就要求,具有预防慢性病作用的营养健康食品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而必须要实现产业化,才能真正服务于人民的健康,才能在预防慢性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产业化方面,我国在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工业化和产品质量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低木聚糖生产方面,我国已建成目前亚洲最大、占有率最高的低聚木糖生产企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功能性糖醇、低聚糖生产技术方面,我国企业已经积累了成熟的经验。

但扶雄也坦言,关键原料、酶制剂和分离纯化技术等大都依赖进口,成为该领域自主创新的瓶颈问题。在活性多糖研发方面,与其他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由于难度大,目前研究还比较少。这些都成为制约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研究来实现突破。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在产业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美国康奈尔大学参与建设的中美功能糖合作研发中心目前承担了5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发,美方负责人刘瑞海教授入选广东省领军人才和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国内首次开展抗衰老模型、抗辐射模型的研发,合作研发的低升糖指数活性蔗糖、低糖果汁等糖尿病人食用的系列低糖健康食品已实现产业化。未来1-2年,学院研发的抗疲劳肽、改善记忆肽、高蛋白食品、调糖降脂健康食品等系列健康食品将在国内健康食品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

扶雄说:“慢性病防治饮食因素大于医疗因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学院将面向国家疾病预防重大需求,以服务健康中国2030为己任,让更多的营养健康食品服务百姓健康。”潘锋/文

微生物安全控

制成国家食品监管重中之重

本刊讯 为促进我国工业企业掌握微生物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及了解国内外发展趋势,分享全球领先企业微生物安全控制实践经验,提升我国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能力水平,由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微生物学会工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工业企业微生物安全控制技术与实践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与会专家围绕微生物安全控制相关法规解读与发展趋势、微生物检测鉴定技术与应用、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监测与风险管理、企业微生物实验室建设与认证认可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凤琴研究员在题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及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中指出,致病微生物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实验室操作更简单、更快、更便宜。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马群飞主任技师解读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体系及修订趋势”,马群飞认为,目前我国食品微生物标准化检验方法严重短缺,人才队伍亟待发展,以科学为基础的检验方法研究、产品开发滞后,难以与国际大企业竞争市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刘奂辰助理研究员介绍了“食品生产卫生规范中微生物监控进展”,并强调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食品中的致病菌含量。

与会专家指出,微生物安全控制已成为当前我国食品工业领域国家监管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与生产过程及终产品微生物检验质控相关的法规标准,形成了与国际标准快速接轨的发展趋势,对企业在标准贯彻及实验室技术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

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篇4

根据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统筹规划, 建立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战略地位

依托资源优势, 搞好统筹规划, 确立主导服务项目, 使其逐步形成规模, 是确立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基础。在农业和农村产业化经营中, 确立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战略地位, 使农机服务产业化与农业服务产业化经营等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一起进入各级政府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决策的重要日程, 政府要担负支持、扶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提供减免税等服务工作, 努力搞好体系的培育, 创造良好环境等, 使其真正成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载体, 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因势利导, 培育好农机服务产业主体

这是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是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深层次、新高度, 是实现农机服务社会化、加速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是农机服务产业化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原有的以县为龙头、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个体为补充的组织模式显然已经打破, 国家、集体、个体相互渗透, 相互联合, 按照市场和利益的原则, 重新组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格局形成。但还应看到, 占农机保有量80%的个体农机大部分还在各自为战, 虽然市场有较大吸引力, 但徘徊观望者占多数。为此, 各级政府应大力宣传农机服务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鼓励和引导农机户走向联合、走向市场, 培训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机服务产业组织管理人才, 在试点的基础上发展典型, 示范引路, 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 逐步形成合理规范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等。培育一支以农民为主体, 县、乡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 以专业协会为纽带, 以合作社为主要组成形式, 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技术服务, 农机供应、农机维修、农机培训、农机信息、技术咨询等多层次服务为己任的农机服务产业队伍。

3 措施配套, 完善农机服务产业化扶持政策

这是农机服务产业化乃至整个农业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根据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府部门机构改革, 在有利于农机产业化经营的前提下, 理顺农机管理经营体制, 实行行业管理, 制止和消除对服务组织的侵权和不正当的干预, 减少组织机构的摩擦和阻力。尽快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政策, 国家、地方各种有关专项投资优先扶持服务产业组织。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 支持农民成立民办、民有、民营、民受益的农机服务经济组织, 并给予注册与法人资格, 以利于发展与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导和鼓励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组织, 以合作的方式, 把分散的农机具组织起来形成一大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较高的管理水平、持续稳定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农机服务产业组织。

4 规范管理, 促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健康发展

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篇5

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李雪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近5年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以各种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彰显了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于产业发展的理念,形成了四大博览会并存、特色展会分头发展的文化产业会展格局。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四大博览会覆盖全国,有效促进了文化产品的展示交易。而义乌文博会、苏州创博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展会也颇具特色,满足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细分需求,同时对于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均衡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于去年11月正式投入试运行,其整合了前期建成的多个平台项目,成为今后文化产业司服务于文化产业项目的又一重要平台,投入试运行以来,已经汇集了数千个文化产业精品项目,以及上万条活跃的财务数据信息和项目资讯信息。台之一。

公共服务产业化 篇6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研究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了研究佳木斯市金融支持产业化的情况,我们对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情况,对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佳木斯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000多户,其中粮食加工企业469家,年加工量218.6万吨,其中,产业化龙头企业118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03家),加工类型有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资料产业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资产总额为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8.5亿元,实现利税4亿元,带动基地面积1051.5万亩。

二、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情况

目前,佳木斯市分行级金融机构7家,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金融网点共计340个。在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方面主要有两家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2009年全年累计为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16亿元,支持了包括阳光生化、吉庆豆业、一季付士米业、大明宝贝面粉等较大型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银行2009年累计为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6000万元,支持了希波集团、益海粮油、喜鹤米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家银行充分发挥了资源配置的有效功能,有力的支持了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链条的不断拓宽和延伸,粮食转化能力大幅增加,农业附加值明显提高。在本地粮食市场,我市加工企业参与程度由以前的只占一席到目前占据半壁江山。佳木斯农业实现了农业发展模式由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订单农业、循环农业转变,农产品生产方式由粗放、分散向标准化、基地化、无公害生产转变,农产品销售方式由传统农贸市场向大型专卖市场转变,达到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三、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存在的的问题

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产业化企业管理不规范,难以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对风险防控的要求

我市的产业化企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农民的产业化的进程,许多农民企业家从最初的微型企业起家,经过多年奋斗,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自己拼杀出来,体制和机制合理、灵活,尤其是其中的企业家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才能不断回避在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不懈地追求利益,使产业化经营组织在风浪中滚动发展,由此带动农户共同富裕。但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过渡灵活所造成的发展不规范,难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诸多问题。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相差过大,财务报表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商业银行信贷支持流程要求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主要的指标就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和评价,面对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状况的财务报表时,往往无法进行客观评价,最终对企业准入的否定。

(二)农业产业化企业普遍缺乏有效抵押品和信用担保

大多数涉农中小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土地多以租赁形式取得承租权,厂房、生产线比较陈旧,无法提供有效抵押品,一般不具备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资质条件,导致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无法破解。

(三)金融服务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需要

一是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经营特点是季节性强,流动资金需求量大且占用时间长,而农村金融机构出于自身风险管理的考虑,往往更愿意提供短期贷款,造成信贷投放期限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周期不匹配。二是结算和网点服务不到位。由于城乡汇兑结算通道不畅,专业化农户所需要的汇兑、资金结算、信用卡、委托收付款等金融服务难以得到满足。同时,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据统计,佳木斯市县及县以下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网点仅26个,且主要分布在人口集中的城镇,远不能满足农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现实需求。三是农村金融产品层次低。现代农业企业所需要的资信评估、理财咨询、承兑汇票、贴现等各类代理特殊服务很少,农产品期货市场还无法和本地农产品对接。四是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由于农业保险回报率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依据,加之保险公司实行商业化经营,业务重点也转向城市,近十年来农业保险业务日趋萎缩。

(四)政府在产业化融资中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

目前政府部门在产业化企业的认定、协调和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为佳木斯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但在农业产业化融资方面,主要还局限在联系各商业银行与龙头企业对接。实际上,政府部门在树立银行信心,克服银行对农业产业的弱质性的规避心理还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如构建诚信环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协调建立行业协会;打击恶意违约、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四、建议

(一)创新贷款品种,优化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要根据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特点,开发适合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信贷产品。对资信状况良好、确有还款能力、与银行有长期稳定关系的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对可提供足值、有效最高额抵押的企业,可以采取循环贷款的办法,实行“随借随贷、随收随还、循环使用”;积极探索开办存货、应收账款等为质押品的质押贷款方式,如特色农产品抵押贷款、小企业简式贷款等;要推出一系列包括贷款、承兑、贴现、信用证、理财、咨询等综合服务产品。要简化信贷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在粮食收购旺季客户能够及时取得贷款;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完善信贷管理责任制,制定信贷标准。建立促进贷款有效增长和效益提高的激励机制,对发放的贷款确定一个合理的风险控制比例,严格奖惩,实现规避风险和利益驱动的对立统一。完善对客户经理的管理,建立客户经理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积极性。对信贷管理质量好、严格按程序放贷的客户经理,给予相应的奖励,做到权责利对称。

(二)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各级政府和经济主管部门在农业项目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促进信息相互对称;要积极开展农业项目融资推介活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项目推介会或银企联谊会,将有效益、有市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向金融机构推介,为投融资双方的合作与发展创造机会。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定期召开金融联席会,听取农业经济、金融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农业经济金融运行形势,解决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疑难问题。积极构建诚信环境,坚决打击来意逃债企业。政府要在财政支持方面加大力度,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排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品不足的障碍,弥补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降低部分银行风险,提高银行给龙头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三)完善农业补偿机制

针对农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较大的情况,应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一方面,建立农业保险基金。鉴于政府可能难以承受巨大的农业保险补贴负担,建议建立省级和地区级农业保险发展基金,在财政补贴之外,支付农民的保费补贴和农业保险部门的超额赔款补贴。另一方面,要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为农业产业的原保险提供再保险,从而分散农业保险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孙培宽.现行金融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及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6).

[2]唐邦勤.我国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生产力研,2009,(9).

[3]晋宏举,刘德国.对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07,(6).

[4]明洪盛.我国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现状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4).

公共服务产业化 篇7

经近2年的建设,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共公技术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正日益显示出它的服务效应和功能,吸引了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集聚,带动了常州动漫产业的发展,也为常州市产业升级带来全新契机。

目前该平台工作场所面积近3000m2,配备了50套100个CPU的IBM的大型动画渲染设备、SONY-750数字高清摄像设备、2台套最先进的AVID高清、电影数字后期成套设备等,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档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平台以服务基地、面向华东为目标,为动漫企业提供技术设备支持、三维动画片渲染、二维动画片上色、扫描、线拍,动画片后期合成剪辑、动作捕捉、特效、配音、校色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平台已联合韩国、美国、日本等境内外1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组建了亚洲动画联盟,并承担了总投资近千万美元的国际动画合作项目制作任务,与韩国春川动漫基地结成了友好基地,与英国中央电影公司达成影视后期制作合作意向。平台已成为常州动画基地吸引境内外企业入驻的一大优势,也为推进基地企业作品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近几年,平台在广电总局立项的动画题材已达115部。2008年共完成动画片10部(722集、7054min),累计共完成30部,其中9部已在央视播出。先后有7部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动画片,有2部获国家精品奖,有3部获省精品奖,有1部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在2009年4月杭州国际动漫节上,动画片《小卓玛》得到中国动画学会最高奖——“美猴奖”;在第五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上,《小卓玛》《风信》2部动画片又获殊荣。

论我国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模式 篇8

1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范围

1.1 横向范围

1.1.1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对象。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内部领域广泛、部门众多, 各自的职能、属性不一,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产业化的内容丰富、目标多元, 不同语境下强调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并不存在统一的产业化对象标准。因此, 在确定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对象时, 首先要对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内部各个不同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分类, 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的产业属性并结合产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来确定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对象和范围。就整体而言,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对象是那些具有 (或能够具有) 产业属性 (现实或潜在) 、本身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不强、可以借助社会资源和力量、供求有一定规模、适合于市场机制调节的社会公共安全产业 (如消防、安防、道路交通安全产品以及警用装备的研发、生产、供应等) ;相反, 那些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很强、投入大、风险高、技术复杂、不适合由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来提供、市场狭小、竞争不充分、难以或不适合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的社会公共安全产业 (如刑事技术、前瞻性装备等) , 则不在产业化的对象之列。可见, 产业化并没有也不能覆盖全部的社会公共安全行业。

1.1.2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边界。

这里的边界不是指整个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宏观边界 (范围) , 而是指特定产业化延伸的具体范围。由于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包含着专业化、市场化、集成化等内容,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边界就不是仅指建立产业内部各企业、组织之间的关联, 还包括建立该产业与外部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 产业化的边界必须向外延伸, 尤其是要向企业外部延伸。具体的产业化边界要根据产业化的对象、内容、目标等来加以确定, 产业化的对象、内容和目标不同, 产业化的边界也不同。

1.2 纵向范围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是由众多环节组成的“产业链”, 覆盖社会公共安全产品或服务运动的全过程, 各个环节的产业属性及产业化条件各不相同。因此,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纵向范围不可一概而论, 要根据不同产业链的组成及各环节的具体属性来确定产业化的范围。进而言之, 产业化可以覆盖整个产业链, 将社会公共安全产品的研制、生产、推广应用等各环节有机联系起来, 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纵向系统;也可以仅涉及其中的部分环节, 如公安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公共安全服务的产业化等。

2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目标

2.1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总体和长远目标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总体和长远目标是: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运行效率以及服务质量、有利于转变和强化政府对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监督与管理、符合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集成化要求的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体系。

2.1.1 专业化目标。

产业化就是对某种生产活动建立“专业化社会分工体系”。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专业化就是打破现有的部门分割、地区分割、企业分割, 建立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专业化社会分工体系 (包括企业、地区以及与特定产业相关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间) , 组织社会化协作基础上的分工分业生产、经营, 逐步摆脱过去“小而全”的经营格局,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经济效率。

2.1.2 规模化目标。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 “产业化”是指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 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 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3]因此, 产业的规模化是指形成该产业的产品、服务或其活动在数量上从小到大的增长过程。[1]实现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规模化就是要壮大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和企业的规模,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集中度, 实现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规模效应, 增强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竞争实力, 提高产业运行效率。

2.1.3 市场化目标。

产业是有投入产出效益的活动单位, [4] (P133) 产业化的重要目标就是依托市场化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市场化目标的核心是转变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资源配置方式, 让市场机制在社会公共安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逐步实现社会公共安全资源从计划配置为主到市场配置为主的体制转型,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公共安全产业体系。一是形成市场化的社会公共安全产业投入——产出机制, 即不仅要从公共政策角度考虑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发展与运行, 也要从经济政策角度考虑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发展与运行, 提高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利用市场机制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吸引到社会公共安全产业中来, 增强社会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

根据社会公共安全产品的性质、内部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根据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关注的不同重点以及面临的市场状况等来确定和区分产业化的不同类型。简单地划分, 可将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市场化区分为自由市场、刺激市场、管制市场等几种类型。

2.1.4 标准化目标。

从一定意义上讲, 产业化是指形成一个产业的过程, 其核心内涵是生产的连续性、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5]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标准化是指围绕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各个环节与方面, 建立健全与国家标准体系一致、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 包括品种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市场标准、过程标准、管理标准等内容的完整的社会公共安全产业标准体系。借助标准对社会公共安全产业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 借助标准不断提高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质量与水平, 确保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提高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质量与效能。

2.1.5 集成化目标。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构成产业化的核心内涵。[5]社会公共安全集成化的目标是建立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内部各种资本、技术、资源以及其他相关要素之间、社会公共安全产业涉及的各个方面 (横向) 、各个环节 (纵向) 之间的有机联系, 把分散的生产要素整合到统一的生产体系中去, 把生产过程中许多未建立起关联的独立方面和分隔过程纳入有机联系的一体化、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 融合为一个总过程, 克服分散化的弊端, 充分发挥优势互补、整体集成的积极效应。

2.2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具体和现实目标

一方面, 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集成化是整个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总体目标;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内部各个子产业的产业化目标可依照这一总体目标, 并结合自身产业属性及发展现状等来确定, 具体目标追求包括上述全部内容, 也可仅涉及其中的几个方面, 不同产业的产业化目标追求的侧重点也可以有所区别。另一方面, 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集成化作为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长远目标, 不完全是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现实定位, 现实的产业化目标定位可以在范围和程度上有所取舍和调整。

3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模式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总体目标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 以企业为主体, 社会积极参与, 市场充分运作, 实现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标准化管理、集成化组织、社会化服务的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生产经营体系。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内部门类众多, 各个分支产业化的内容、追求的目标、运行的机制等均有区别。因此,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模式不可能整齐划一、没有区别, 而是要追求多元, 体现特色。如果立足于产业化的主体结构来划分,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 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是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公共安全产业领域的主导作用、借助政府的组织资源来组织和推动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政府直接组织实施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如金盾工程等。这类项目由于投入巨大、技术和知识密集、风险高, 一般的经济主体很难胜任, 必须上升为政府行为, 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来共同完成。二是政府致力于所属科研院所等事业部门的转制工作, 变部分社会公共安全部门的事业性质为产业性质, 推动相关事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变, 实现部门资源的产业化经营。三是政府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市场保证、政策与制度供给等来推动和引导社会主体和资源进入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进程。

3.2 龙头企业带动型

龙头企业带动型是以技术经济实力较强、有竞争优势、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社会公共安全企业为龙头, 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 带动相关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与服务的模式。这种带动的具体组织模式包括:一是市场买卖型。龙头企业和其他企业通过市场发生买卖关系, 通过这种买卖关系联结双方的生产经营行为。这是一种最松散的联结, 也是产业化的雏形。二是合同契约型。龙头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之间通过签定合同契约关系建立协作关系。龙头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 与其他企业签定合同, 对其他企业给予扶持和提供各种服务;其他企业根据合同进行生产, 为龙头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这是一种较为紧密的联结, 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利益相关的共同体, 因而是一种较高程度的产业化形式。三是共同资产型。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以产权为纽带, 通过股份制等形式形成新的经济实体。这是一种最紧密的联结, 形成了二者之间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关系, 是产业化的高级形式。上述几种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也意味着不同的产业化阶段和程度, 要根据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状况以及龙头企业与相关企业的经济技术关系选择不同的产业化模式。

3.3 中介组织协调型

中介组织协调型是依托各种类型的专业协会, 把分散经营的经济主体组织起来, 形成利益结合、互相依赖的社会化生产和服务体系, 进而把社会公共安全产品产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联结起来, 形成一体化生产服务网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中介组织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进行组织协调、为各经济主体提供包括信贷、生产、购销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维护各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在这种模式下, 各经济主体的大部分活动均通过中介组织来实现。

摘要: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实质就是要打破社会公共安全行业非产业化运行的传统模式, 以产业的理念来经营社会公共安全产业, 实现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集成化。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具体模式的设计建立在对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范围和目标界定的基础上。立足于产业化的主体结构来划分,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具体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协调型。

关键词: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目标,范围,模式

参考文献

[1]钟杏云.产业发展阶段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0 (2) :13-15.

[2]胡兴.对社会事业产业化问题的理论思考[J].改革与理论, 2002 (9) :10-13.

[3]于燕燕.什么是社区服务的产业化?[EB/OL].北京社科门户网站.

[4]杨建文, 等.产业经济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

广安市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篇9

1.1 农机的装备水平和农机装备结构

从近几年广安市农机化发展的主要指标来看,该市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就是农业机械,农机的装备水平相对适中。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也促使农机服务产业化的领域逐渐扩大,从以前的生产中到生产前、生产后进行扩展,主要涉及到耕作、种植、植保、收获等方面。

近两年广安市农机结构调整力度也大幅度增加,力求对农机化的装备结构进行创新,从国外引进一些农作物的联合收获机械,丰富农机装备结构。“创新农机化示范工程”大大促进了广安市的农机化装备结构区域化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都需要依靠农机化服务业的发展。

1.2 广安市农机服务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机管理体制和方式与社会发展水平不适应。一些基层农机部门寄希望于国家给予扶持政策,被动地等待,主要侧重于行政管理方面和收取费用等方面,没有认清农机管理服务的职责,另外缺乏新机械试验、新技术的示范培训、必要的技术服务。没有对当地的农机专业户进行组织,农机服务部门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离市场需求还有一定距离。相关政策和规范没有改进,对农机服务产业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政府缺乏引导和鼓励农机服务产业化的相关配套政策,在政策上还没有完全将农机服务产业和农村个体经济发展平等对待,因此农机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农机管理的队伍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长期的管理体制分割散乱,使一些农机站的编制、人员无法落实,对农机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是具有很大挫败力的。

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思想观念保守。部分农民虽然承包了一定数量的耕地,宁可自己起早贪黑来进行耕种,也不愿请农机服务组织来帮忙。真正有技术、会经营管理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严重缺乏,对新农业机械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不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开展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进程。

2 广安市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对广安市农机服务产业化今后的完善和发展,借鉴一些国外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经验,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以下建议。

2.1 政府应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力度

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政府应该出台一些针对农机服务产业化扶持的政策。包括在政府的财政开支中设立农机服务专项资金,进行年度预算,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引导建设广安市的农机服务组织。

2.2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以小型化机械、缺乏技术含量为主的农机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当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构建科技平台和科技联盟,对现有的农机服务产业化力量进行整合,构建产、学、研结合和以企业为龙头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增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农机品种。

2.3 提高农机服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农机资金投入体系

政府部门应制定农机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并把培训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分阶段组织农机服务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开展新的技术培训。同时,政府部门力求构建一个以国家资金为导向,个人投入为主体,多途径的资金投入体系,使得农机信贷渠道畅通。

2.4 农机服务组织应致力于服务农业主导产业

农机服务产业化的主要实践形式是农机服务组织致力于服务农业主导产业,同时也是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确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政府部门补贴、提供优惠贷款等配套扶持政策,把各自为战的农机经营体融合起来,构建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高服务管理水平、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农机服务主导产业。

公共服务产业化 篇10

1 农机服务产业化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服务产业化的优势

农机服务产业化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 完成农业生产, 提高农业效益[1]。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 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促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农业服务产业化可以突破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和能力限制, 打破农业生长的地域性限制, 形成一条好、快、多的农机化路子。二是加快农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变, 促进家庭农机经营主体向专业化农机经营转变, 促进短期性农机经营向市场化农机经营转变。三是促进和引导农民进行区域化种植, 改变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模式。四是有助于形成一条符合市场经济模式的农机投资体制, 产业化的农机服务实现了农机发展目标和经营目标的统一。

1.2 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生产方式是指生产者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 受科学技术影响, 不同时期生产方式不同。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其本质是对农业生产进行专业化分工, 将传统的农业机械生产方式转变为由专业优化组合的机械生产方式, 解决怎么生产的问题。种植户买得起机械、种植使用机械, 并不代表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只有摆脱小农经济生产模式, 形成农业集中经营的机械化生产模式, 才能称为现代机械化农业。农机服务产业化可促进农业生产向这方面转变, 降低农业成本, 提高生产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1.3 农业服务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上来看, 农业服务产业化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将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增产的一个重要产业。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还有许多问题限制着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思想观念落后。有研究显示, 农村农民的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文化水平, 而且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也较低, 严重制约了农业服务产业化发展。二是相关政策不配套。虽然近年加大了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但是由于时间较短, 加上部分偏远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 导致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缓慢。三是资金短缺。农业机械产业需要大量资金, 而且回收期较长, 虽然国家给予农业的补贴越来越多, 但是平均到每个乡镇就很少, 无法起到推动农业服务产业化的作用。此外, 农业科研缓慢、农机产品不合理以及农机管理不到位等情况也是制约农机服务产业化的重要因素。

2 农机购置补贴的作用及现状

2.1 农机购置补贴的作用

实行农机购置补贴, 首先, 可以刺激农村农机消费市场, 由于大中型农机价格较高, 而且风险较大, 所以农民对购置大中型农机的积极性不大, 制约了农机发展, 同时也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实行农机购置补贴, 可以调动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 刺激农机消费市场。其次, 是增加农民收入, 实行农机购置补贴, 降低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经济成本, 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2]。第三, 实行农机购置补贴, 不仅可以提高农机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还可以增加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增大农机销售数量, 进而提高农业生产企业的销售额, 为农机生产企业扩大生产和技术创新提供基础。

2.2 农机购置补贴现状

有资料显示, 2004年中央财政共对农民购买农机补贴了7 000万元, 购置各类农机用具10万余台。到2013年, 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7.5亿元, 共补贴购置各类农业机械约594万台 (套) , 受益农户达到382万户。中央财政将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为落实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重大任务, 大大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近年来, 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明确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使用范围以及补贴的农机机型, 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更加透明、公平、公正, 形成了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投资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在减轻农民负担和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的同时, 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稳步健康发展。

3 农机购置补贴与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关系

3.1 农机购置补贴为农机服务产业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大大调动了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 增加了农业机械的销量,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农业机械支撑, 因此农机购置补贴为农机服务产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行, 大大降低了农民购置农机的成本, 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促进了其思想观念转变, 为农机服务产业化注入了内在动力[3]。

3.2 农机购置补贴推动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

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从表面上看降低了农民购机成本, 为农民提供了实惠, 但其本质上推动了农业向机械化发展, 加速了农机服务的产业化。如果没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民就会出现购机困难, 农机使用量降低, 减缓甚至阻碍农业机械化进程, 进而限制了农机服务产业化。

3.3 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农机购置补贴的根本目的

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和农民三者是相互独立的主体, 农机服务产业化可以有效地将三者联合起来, 克服了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等现象, 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4]。同时, 农机是农机服务产业化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机的购置量, 促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参考文献

[1]任朝军, 朱瑞祥, 石高超, 等.农机购置补贴与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关系[J].农机化研究, 2007 (2) :25-27, 43.

[2]熊启平, 龚中, 刘艳华, 等.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与思考[J].湖南农机, 2009 (9) :1-3, 6.

[3]徐春光.诸城市农机购置补贴助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J].当代农机, 2009 (4) :21-22.

公共服务产业化 篇11

【关键词】 CIPP评价模型 高职院校 专业 产业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48-02

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1967年在对“泰勒行为”目标模式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CIPP评价模型。在美国,CIPP评价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为项目、工程、职员、产品、协会和系统等的评估提供了较全面的指导,尤其是那些准备长期开展并希望获得可持续性改进的项目。CIPP评价模型由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项评价活动组成,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并给出建议,推进和完善项目建设。本文拟从CIPP评价模型中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及成果评价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专业产业化服务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评定特定方案的需要、问题、资源和机会。

高职院校加强专业产业化服务符合国家政策发展需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新阶段,高职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合作、加强建设,加快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就是说,新形势要求高校本着“求生存、谋发展”的战略目标,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制度改革,形成专业产业化服务功能。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产业化服务,《201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专业产业化,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职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力资源支撑。”这为高职院校专业产业化服务提供了政策指导。

从目前来看,如何深化合作,形成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提高企业与学校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构造双方遵循的机制体制,是高职院校形成和发挥专业产业化服务功能的关键性问题。

二、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各被选方案的相对优点所作的评价,其实质是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评价。

高职院校开展专业产业化服务,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是提升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主动参与专业建设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相关专业服务产业的机制体制是时代的需要。高职院校成立独立的校企合作专业发展委员会及高职教育研究所,能为专业建设中与企业沟通交流搭建合作平台,企业组建专家指导工作小组,启动“专家流动工作站”也能保障体制建设双向性,从而避免学院一头热、企业参与热情不高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师到企业参加一线生产,掌握先进工艺,进而合理进行“教产结合”人才培养。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已经形成机制,但是企业的获利面还较窄,获益较少。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利润,没有利益就没有合作的积极性,所以目前的校企合作还是处于浅层次。对此,高职院校应切切实实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努力提高专业群建设,从而保障相应机制的有效运行。由专家流动工作站成员来完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对实训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保障合格人才的输出,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以交通土建类专业为例,可借助大学校园优秀的研究团队,大力开展企业生产项目的“包装工程”,从规划创意到新的设计思维模式再到项目施工经验的总结,把规划院、设计院、施工单位等校企合作单位的生产项目形成科研项目或论文,提高个别单位在行业的区域领导地位或全国竞争地位,促进企业在从事生产项目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社会效益及学术地位。同时,校企双方可以加强人事交流,鉴于个别领域的紧缺型人才,校方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拓展企业招聘人才的途径;鉴于企业(特别是施工企业)里的行业专家有从事教书育人的理念,高校应摒弃传统观念,放开招聘人才的年龄限制,引进行业专家担任任课教师或教改顾问。

三、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连续不断的监督、检查和反馈。

2011年教育部在全国高职院校范围内开展“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使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一批市场急需型及行业支撑型专业,意在为全国各行业企业培养合格人才,满足某些行业如港口专业、航运专业、热能应用技术等用工缺口,同时支撑其他行业的持续发展。然而,各高职院校在专业产业化服务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如下:第一,有的高职院校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合同,把学生交给企业一年的培养行为,过于依赖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其实有推脱自身教育义务之嫌。第二,就高职院校的立场来说,往往比较重视教学效果,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但是由于过分注重教学效果,缺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考虑;同时,学生的岗位技能往往是在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过程中学到的,但学生毕业后并不一定为企业效力,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导致企业参与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第三,由于校企合作很多都是停留在一年一次的年会及学术研究、课题开发及先进技术推广等形式上,企业与学校、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并没有常规合作及交流,导致现代化生产技术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学生的评价体系没有落实到企业,合格与否只能交到企业手中才可以检验,造成培养资源浪费。

因此,为有效发挥高职院校专业产业化服务功能,在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操作技能培养过程中的成本意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还须不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校内专任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兼职教师也需要适应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形成系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五、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是对目标达到程度所作的评价,包括测量、判断、解释方案的成就,确证人们的需要满足的程度等。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产业化服务功能在较多方面显现出来。以下主要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说明。在专业产业化服务方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系统性的成果,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内容:一是形成路桥专业与行业企业特色合作,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改革,建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经济层面盈利合作模式,推动经济盈利与社会效果及学术创新三丰收的效果,这对于高职产业化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二是通过专业产业化服务,拓宽教师专业技能再培训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研究空间。三是通过对合作企业的生产项目进行提炼,合作发表学术论文或一起申报科技成果,提高了学院的办学效益。四是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积累了丰富有益的经验。五是为许多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创业机会,大力发展专业产业化的发展渠道,提高了社会服务水平。六是开发CIPP模式下的产业化成果评价体系,通过对交通土建专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建议,推进和完善体制建设,为可持续发展专业产业化提供执行体制、跟踪体制、评价体制。七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但能从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取经济利益,而且加强了教师队伍的技能技术更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基于CIPP评价模型加强对高职院校专业产业化服务功能问题的研究,对探索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结专业内涵建设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整体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静宜. CIPP课程评价模式简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王盈.CIPP模式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2009(10)

[3]杨玉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2013(3)

[4]李悠.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J].教育评论,2009(3)

[5]邓立新.德国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调查及思考[J].江苏教育,2010(1)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立项项目: 基于“CIPP”评价模型下加强交通土建类专业产业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新世纪广西教改工程2012年A类项目(2012JGA344)

【作者简介】蔡广聪(1979- ),男,广西桂平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工程测量及路面材料等。

农机服务产业化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篇12

1 农机服务产业化的现状

农机服务组织作为整个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 以及建立对农业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产品深加工、销售等保障体系, 它与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紧密联系, 也是我国农业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各级政府和人民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共经历了三次较为显著实践热潮, 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 并为促进农机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及产业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1.1 农机的普及和专业化

随着农业在我国战略位置的提高, 农业现代化的日程被紧急提上日程, 各种服务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下研发出来, 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越来越专业的机械设备出现,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革命进程。农机合作社和农业作业公司相继出现, 立足于农村, 服务农业, 通过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承包耕地、播种、排灌、收割、产后加工与运输等一体化方式, 以现代工业武装农业生产, 使农机服务向专业化。农业机械化服务已渗透到诸多农林牧渔养殖各行业, 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农民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昂贵的大型机械, 农业生产方向发展开始变得产业化。

1.2 农机作业服务的拓展

随着大量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公司的建立, 农机服务产业化开始形成。这些农机服务队拥有了大量不同种类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农产机械, 形成了一整套农机服务产业化产业链。农机服务产业的范围也由单纯的种植业向林牧副渔等多种领域拓展, 由单纯的农业产前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加工服务延伸。随着农业自动化程度提高, 为适应农民对农机需求的不断增长, 农机服务队依托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和自动化机械,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优化经营机制, 服务领域不断拓宽。许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起农业物质培训, 技能推广, 教育培训, 安全监督, 机械维修等服务体系, 统一调度农机实现规模化作业, 多种农机配套使用, 提高农机利用率。为农业和种植业主提供耕、种、管、收一条龙全程机械化服务,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 农机服务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创新

2.1 农机服务专业户 (大户)

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机手靠农业机械起家 (或其他经营收入) , 经营多年的经营积累形成的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农机服务经营体, 他们按市场规则进行运作, 具体从事机耕、机播、机收、机灌、机械加工、机械运输、机械脱离等作业, 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把大量的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促进和加快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形式其特点以户经营 (一般不雇工) , 规模小, 投资少, 经营方法灵活, 利益直接, 见效快。

2.2 农机服务联合体

由两个以上农机经营主体按协议或契约组成的临时性的松散联合体, 农忙季节或有工程项目时, 利用联合体的集体优势进行联合作战, 充分发挥所有机械的作用, 农闲时仍各自为战, 灵活经营。这种形式可以国家、集体、个体进行联合, 也可以几家农机户自发地联合。这种形式最大的好处是有分有合, 机动灵活, 既提高了农机部门的信誉, 又避免了农机户的市场风险, 减少盲目性, 深受广大农机户和农机用户的欢迎。

2.3 农机服务协会

由政府或农机管理部门组织的农机经营者专业合作性的中介组织。协会通过为农机经营者提供优惠的系列化全方位服务, 把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 进行跨行政区域作业和经营性服务, 既提高机械效率, 又方便了农民用机, 还提高了农机户经营收入, 其合作又不改变产权关系, 通过服务内容和价格吸引农机户和农机用户加入协会, 这种形式将成为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成形式。目前要认真研究, 大胆探索, 积极试点。

3 前景展望

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大城市转移的背景下, 为了保证农村生产供给, 各级政府应不断提高农机服务的扶持政策, 如购机税费优惠政策, 购机补贴政策, 减免农机作业服务费。而且随着三农政策的制定, 政府开始补贴农村经济生产, 支持农机作业创新, 提倡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喷水灌溉技术、产品后期深加工技术使农业生产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科技创新等新型农业发展。随着国家鼓励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使农机服务行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产业。

农业服务产业化可以通过外部资金建立完善的农机服务大中型企业, 小型的服务组织则可以通过吸收社员以农业机械、资金入股等形式出资。农机服务组织可以推行农田作业套餐化运作模式, 农机服务从耕种到产后加工一体化, 降低了综合作业成本, 提高农产效益, 充分发挥了农机产业化的效率。农产销售需要拓展市场和信息引导, 关注市场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获取关键市场信息, 适时改变经济作物的种植种类, 提高农民收入。随着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现全程机械化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希望, 这为农机服务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4 结论

随着农机服务的范围不断增加, 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必将越行越深。通过开展实施规模化、机械化农机跨区作业服务, 不仅可以充分提高现有农的利用率, 还可以使农机服务组织效益率大幅增加。农机服务产业化会受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其以强大的法律政策基础与雄厚的经济社会基础, 使得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前景广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机服务要依托市场, 既需要政策的支撑与引导, 又需要农机服务的主体开拓思路, 明确目标, 推进农业生产的生态、高效、产业化发展。

摘要:随着机械工业发展, 服务农业的机械种类日新月异, 从以前小型机械作业发展为全方位、一体化的大型机械作业, 充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伴随农业机械化而来的就是农机服务社会化, 它以农业生产及农产作为服务对象,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使农机资源有效配置。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将提供农机服务的个体及组织为主体, 建立起的具有规范化、组织化与制度化的服务整体, 从而使效益最大化;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信息及政府政策等其它服务体系的支撑与保障。

关键词:农业,农机服务组织,产业化,机械化

参考文献

[1]徐亚林.我国农机服务组织的界定[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 (10) .

[2]尹丽辉, 谢国和, 杨桂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与农业产业化[J].农业科技管理, 2003 (1) .

上一篇:动机与第二语言习得论文下一篇:差异型理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