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个性

2024-08-24

独特个性(精选9篇)

独特个性 篇1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来源的不断扩大,知识的容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的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基础、审美情趣不同,阅读表现为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个性化阅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已成为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个性化阅读指导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在实践中,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导读:抓氛围创设、抓独特体验、抓互动评价、抓活动整合。

一、阅读期待——抓氛围创设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创设一定的阅读条件,搭建一些展示自我阅读成果和交流沟通的平台。笔者主要从抓学生的阅读期待入手,来创设氛围。阅读期待是读者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具体做法有:

1.加强拓展阅读。

主要做法是把与课堂有关的阅读内容引入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后,向有阅读能力的学生推荐阅读《骆驼祥子》;也可以从文本入手,如学习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再读一读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还可以从单元主题入手,如学习了环保主题单元的,可再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

2.掀起名著旋风。

教师根据学生年级特点选编了阅读推荐书目《书林漫步》,每周专门设立了一节20分钟的导读课,在不同阶段有意识地进行系列名著推荐:这个月,教室里刮起了“郑渊洁旋风”,那个月,孩子们个个是曹文轩的粉丝;这学年是四大名著系列问题探究,下学年是外国小说评议……教室里刮起了一阵阵的阅读旋风,孩子们的心中活跃着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一次次地与大师进行着深入的对话。

二、阅读感悟——抓独特体验

阅读感悟就是学生凭借语言及其直觉,获得某种印象或心理的过程。要领会语言深处的东西,光靠理解是不够的,有时还需要老师为他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去“悟”。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结束时,老师一边播放火车鸣笛的画面,一边饱含深情地说:“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面对站台上的同龄人——贝蒂,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和煽情的导语不仅很好地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为学生情感的宣泄做好了铺垫。学生沉思片刻,课堂上出现了各种声音:生1:贝蒂,你在冰天雪地里冻了一整天,救护了那么多燕子,却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脸和手。你的精神感染了我。我要向你学习,以后不再伤害这些弱小的动物。生2:贝蒂,你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真厉害!你的手和脸冻伤了没有?我相信,你会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所温暖,那力量便是帮助别人的快乐……。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思维视线,以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文本的对话,把静止的文字符号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去感受和领悟文本的真正内涵。

三、阅读评价——抓多向互动

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内容,教师努力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学中,笔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评价,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学生评价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阅读评价的形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议等,也可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评价、补充性评价和比较性评价,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下面是笔者的一则导读评价案例:

《三国演义》读书会:走进“三国”。群英聚会:说说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计谋集锦:三国演义,斗智斗勇,说说你印象最深的计谋?词语积累: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成语、名句、歇后语进行交流。三国超市:说说、画画或做做自己喜爱人物的服装、兵器、精彩片断,等等。激情抢答:如“卧龙、凤雏分别指的是谁?”“‘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语?”“三国鼎立指哪些国家三分天下?”等等。三国链接:了解三国纷争的历史,收集三国人物评论资料,关注后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教学中,笔者努力创设生生、师生互动的评价平台,尽量给学生一种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综合性动态评价,关注阅读过程,鼓励学生去认同、去补充、去反思。

四、阅读内化——抓活动整合

在导读过程中,笔者提出了创建书香型教室文化的构想,设计了班徽——一本展开的书上,一只金色的小蜜蜂;确定了班训——书香班级,智慧阅读;进行了教室文化布置:一个小巧精致的小书架,按类别陈列着同学们捐献的图书,左侧墙上贴着本学年的推荐书目;后边的绒布墙报上布置成了一幢书香小屋:有名著导航、新书推荐、我的感悟、我的评议、阅读之星等栏目。在书香型教室文化创建的基础上,笔者还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1.语文课外阅读记录本。

该阅读卡分为内容梗概、词句积累、阅读收获三方面。记录本的使用,既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又成为调控激励的一种手段,使学生有所积累。

2.开设语文活动课。

紧密配合课文,举行“红领巾书市”,利用班活动、兴趣课等时间开展各种活动,如《三国演义》读书会(见上述),召开评论会、故事会,等等。3.班级主题阅读周(月)。根据教学情况,引进迁移阅读文章,努力做到与单元的主题或文章内容有联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形成班级主题阅读周(月),短则一周,长则一月以上。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班级在学校网站中建立了以“书香班级”为名的博客,引导学生把所读所想所感上传交流。可以是好书推荐,可以是故事续写,还可以是人物评论。

通过实践,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得到激发,自信心得到满足,个人的独特体验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很好保护,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已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独特个性 篇2

2、晚上不要讲鬼故事,因为人爱听,鬼也爱听。

3、在感情的道路上你总是走走停停你是不是腿脚不利索啊。

4、再累再苦就当自己是二百五再难再险就当自己是二皮脸。?

5、遇见你是我的荣幸,你要是遇见我,那就是你的不幸了。

6、一个琴师,一头牛,既然是两类,何必勉强在一起。

7、你一失足成了大瘸子再回首又闪了腰。

8、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

9、如果我的人生是一部电影,你就是那弹出来的广告。

10、拿份报纸上厕所俺是读书人。

11、其实,我是慈善机构的和你在一起就是为了社会的安宁

12、破锅自有破锅盖,尼姑自由和尚爱,只要爱情深似海,麻子脸上放光彩。

13、百度,别人说你什么都知道,你知道我未来老公在哪么?

14、身体围着你转,心脏围着你跳

15、在我临终前最想说一句话是,下次放屁提前说声让我先做好准备。

16、如果哥伦布有老婆,他还会发现新大陆吗?

17、爱我的人那么多,可没一个说要娶我。

18、你一进美容整形医院,院长直接对你说:对不起,我们这换不了脸。

19、男子无才便是德,那我一定是太缺德了。

20、即使你已名花有主我也要移花接木。

21、许多人爬到了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架错了墙。

22、你信不信我一掌拍碎你的天灵盖合都合不起来。

23、女人最爱两种花:一是有钱花,二是尽量花。

24、要么人穷志不穷,要么志穷人不穷,两样都穷,那你完蛋了

25、当誓言变成一种考验感情也不过是一种敷衍。

26、你要是再欺负我我就诅咒你,下辈子变成七度空间。

如何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 篇3

关键词:学生   思维    教育   独特性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讲,但是难免会有学生有一些“嘀咕”“胡说”以及“瞎蒙”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这是学生不听话,自言自语,扰乱课堂纪律。其实不然,对于这些现象,教师应加以重视,因为这在多数情况下体现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与心声。

一、关注学生的“嘀咕”

学生的“嘀咕”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他们内心情况的反应。比如,在有的课堂上,教师在教授“加法的认识”的时候,让学生看动画,有3只小鸟,又飞来2只小鸟,然后让学生用算式表达图中的意思。一个学生说到3+2=5,教学的主要意图就表示清楚了,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说法学生并不一定全听得懂或者认可,这时候学生不敢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害怕出现错误,就会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咕:这边有1只百灵鸟,那边有1只布谷鸟,其他3只是鹦鹉。当时我听到有学生在下面这样自言自语,由于时间比较紧迫,就没有注意,但是后来反思,认识到这些嘀咕是不能忽視的。

学生小声嘀咕是因为对这些心中的想法不是很确定,所以不敢大声表述。这时候,作为引领者的教师不应该让学生这种嘀咕就随风飘逝了,而是要问一下,要弄清楚学生说的到底是什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来,让学生共同探讨一下。然而,有的教师过于严肃或者言辞有些严厉,学生不敢表达出内心的想法。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和颜悦色,注意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多说一些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不再畏惧,不再担心想法是否正确,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们一起研究。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气氛很活跃,而且别的学生也会说出自己藏在心中的想法,能够让学生的疑问得到解答。在这样的学习气氛当中,学生充分表达看法,学习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心目中的看法是:按种类把小鸟分成三类,百灵鸟、布谷鸟、鹦鹉,合起来一共是5只;鹦鹉有3只,其他的有2只,合起来是5只。如果学生思维激活了,甚至可能会有学生想到:5只小鸟3只在唱歌,又来了2只,5去掉3是2。这样一来,动画的效果就会更明显,学生也更能明白题意。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心中的看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透彻。

二、学会倾听学生的“胡说”

学生的“胡说”有时候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在课堂上,有时候不是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而是觉得如果这样停留下来处理和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会影响整个教学的进度,让原来的备课毫无意义了。这样一来,教师就一直按照自己的思路教学,不关注学生的想法。大多数教师只用一句话就阻断了学生的说法,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就只会听。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就会被教师扼杀在摇篮中。所以,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胡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各个小组的学生拿着不同形状的礼物袋,学生对这些礼物袋按照自己内心的看法进行分类。其中一部分学生按物品的种类来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根据不同的颜色分,另一部分学生按照物品的不同形状来划分,各种分类方法都呈现在大家面前。但是,其中有一个学生的想法跟其他学生是不同的,于是我就让这个学生上讲台来进行分类。其他学生看到这个学生分类的时候,都在悄悄讨论,表情各不一样。当这个学生摆完之后,我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原来,他是看到别人的都是一样的,想自己摆个不一样的,就整理出这种分类方法了。

在学生表达这一想法之后,大多数教师脑海中第一想法就是否定。但是作为学生引领者的教师,我们不应该这样做,而是应该让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因为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学会停留,学会倾听。这样,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就会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藏在心里不敢说。

三、认可学生的“瞎蒙”

教师对学生表达的想法要认真倾听,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恶言恶语,而要委婉地表述。因为不好的语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会导致学生不再表达自己的心声。而一句鼓励的话语会让学生认可自我,更愿意与人交流。

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尽量不要否定,而应该先认可,再慢慢引导。对于课本的例题,教师不要先做任何的解答,而是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学生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想法,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要做的不是打击,而是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教师要先提出表扬,再纠正问题。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对于学生说出的想法,要加以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例如,教学“9+7=”如何来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表达不同的想法。虽然学生表达得不是很规范,但是这份勇气是可贵的。这时候教师要说:“描述得真好,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对于这种夸奖,学生会记在心里,以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会踊跃回答,这样,课堂氛围就会很活跃。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说得不好害怕被同学嘲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与学生都会得到课堂教学的成就感。

强化独特体验促进个性表达 篇4

究竟怎样强化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呢?

一、留心观察,丰富见闻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可以获得写作的灵感。因此,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1. 多角度观察。

同样一种事物,看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只有多角度观察,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地认识事物,增强内心的独特体验。如《画杨桃》一文,正是由于作者从不同于他人的视角观察,才画出了五角星形状的杨桃。

2. 抓细节观察。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着力点放在对描绘对象的观察上,才能准确把握描绘对象那些可见、可闻、可触摸的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才能通过细节描写挖掘出描绘对象所蕴含着的丰富内容和精神内涵。如《我的爸爸》一文,作者从跟爸爸朝夕相处时大量的生活细节中,撷取了爸爸“大学毕业”都不会看表这一细节,通过这一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的重复出现,把爸爸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盼望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心愿暗含其中,也把爸爸敬业、勤业的精神呈现了出来。

3. 抓特征观察。

一个学生在《初春》这篇习作中写道:“……今年的早春‘雨雪’不少。你瞧,雨中有雪,雪中有雨。雪,并不是雪花,而是像米一样的雪粒;雨,也不是雨滴,而是到处飞飘的水星儿。它撒下来是雪,一落地便成雨;飘下来是雨星,落下地却看不见。这样的‘雨雪’,固然使路滑,使衣湿,但它却哺育着生命——这不也是春天的信息吗……”小作者是生活的有心人,他对家乡“塞外山城”的初春景色,不但观察得十分仔细,而且把握得十分准确,写出了塞北早春与众不同的特色。

小作者从塞北变化无常的雨雪天气里,感受到了“春天的信息”,体味到了“万物在复苏和生长”,“多少生命正在这里萌动”。很自然地流露出了对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的赞美和向往。

二、勤于动脑,积累素材

习作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阐明观点的依据,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倾吐便有了内容,写作起来便会得心应手。积累素材有两条途径:

1. 从生活中积累。

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习作材料的源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生活,获得大量直接的生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又内化成为自身的独特感受,最终使个性表达成为可能。

2. 从阅读中积累。

叶老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既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祖国的语言的同时获取多种知识,又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感情受到熏陶,促使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三、展开想象,细心体味

想象是习作的翅膀,是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培养学生习作中的想象力,可以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思维视角去调动生活积累的感受,从而写出富有特色的好文章。

qq独特个性签名 篇5

2) 你的坚决 让我不得不放弃 //,

3) 小个性的独特签名:不懂我、请就别说我变了

4) 不敢太在意,是因为太害怕失去。 不怪世界太假,是我自己太傻。

5) 个性签名:一起醉,一起睡,醒来say goodbye

6) 我相信你说的每一句话,除了我爱你。

7) 苦笑着流眼泪,对自己说真的没关系..

8) 你就是我的命. 没了你我便失去了所有.

9) 如果哪一天我离开了有谁会记得我曾经存在过

独特个性 篇6

有关小提琴的传说

关于小提琴的传说,有很多的版本,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有两个:

一个是源于古埃及的传说:大约是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名字叫美尔古里的音乐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因闲来无事决定到尼罗河边走一走,希望能借此获得一些音乐灵感。走着走着,他无意中踢到了一只乌龟壳,乌龟壳发出的声音使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当乌龟壳里的空气受到震动时,发出的声音很独特。有了这一发现后,他便日夜苦研,最终仿造乌龟壳的形状制造出世界上首把小提琴。乐器制作出后,美尔古里将其命名为“列里”。后来,人们逐渐改制这种乐器,到11世纪时人们把改制的“列里”更名成“维奥利”,并在手指按下去的地方设置了音阶格子。再后来,“维奥利”就渐渐演变成为今天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四弦小提琴。

另一个讲的是源于斯里兰卡的传说,讲的是在5000多年前的斯里兰卡,有一个叫瑞凡那的君主,有一天他发现把圆柱形的原木掏空后会发出特别的声音,于是他就利用这一点,制作出了一种乐器,瑞凡那把他制作出来的乐器命名为瑞凡那斯特隆。在漫长的历史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

小提琴制造业的兴起和发展

最早有史料记载的小提琴是由一位居住于意大利布雷西亚城名为达萨洛的人所制。不过同一时期内,居住于克雷莫纳城的阿玛蒂也制作出了类似于今天的小提琴的乐器。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产生于16世纪的中叶,在欧洲的一些博物馆中我们还可以找寻到那时的珍品。

小提琴制造业兴起于16至18世纪间,此时意大利音乐艺术的繁荣昌盛促进了小提琴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在此期间有四位名家在小提琴制造行业享有盛誉,即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和爪内利,这四人在小提琴制造业中的成就对现代小提琴制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他们当年制作出来的小提琴到现在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18世纪后,法国在小提琴制造业的成就逐渐取代了意大利。此时的小提琴不管是在造型、音量抑或音质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的制琴家在制作小提琴的过程中,不仅成功借鉴了意大利的制琴技术,也体现了该时期法国音乐作品的发展要求。

小提琴传入我国的时间在清朝末年,历史并不久远。但这并不影响我国小提琴制造技术在国际上良好的声誉。这方面有两个代表性人物,陈锦农和戴宏祥。陈锦农曾经是广东乐器厂的一名技师,由他制作出的红棉牌高级小提琴曾于1980年在美国第四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荣获了音质金奖。随后的1983年,来自北京提琴厂的技师戴宏祥所制作的小提琴在第一届路易斯·斯波尔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再获音质金奖。

国人对小提琴的了解以及小提琴制造业在国内的兴起,也在渐渐地改变着世界弦乐器的生产布局。在过去的数百年里,小提琴制作的圣地都集中在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的几个城市。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的小提琴制作凭借着快速提升的技术和廉价的劳动力已在世界小提琴制造行业中有了一席之地。由我国制造出的小提琴也开始漂洋过海,备受各国“洋人”青睐。不过我国虽然是小提琴制造大国,却并非小提琴制造强国。就其顶尖水平而言,我国虽然也曾制作出世界顶级的小提琴,但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小提琴制造水平和古老的欧洲制作工艺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不过这也只是时间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小提琴制造业一定会跻身于世界一流的行列。

小提琴派别

《辞海》中“学派”一词的条解为:“一门学问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学派之所以能够形成并发展,源于世界的多元化,它决定了不同流派的产生、发展的状况。种类繁多、数不胜数的小提琴学派,不仅逐步完善了小提琴技术,也为小提琴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派别主要有意大利小提琴学派、德国小提琴学派、法比小提琴学派和俄、苏小提琴学派。其中,由于意大利是小提琴的发源地,故意大利小提琴学派对小提琴的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德国早期的小提琴演奏基本上是沿用意大利的风格,直到1700年,德国作曲家在特殊调弦法、和弦以及一些描写性的演奏技巧方面有了突破,才形成了真正的德国小提琴学派。法比小提琴学派这一名称的形成,源于法国和比利时这两个学派在形成时间上比较相近,且都深受现代小提琴演奏之父——维奥蒂的影响。俄、苏小提琴学派中,俄罗斯学派是在法比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苏联小提琴学派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成立后,在继承和发展俄国小提琴先驱奥尔的基础上形成的。

小提琴的保养事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般来说,小提琴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它的质地是否精良。同时,正确恰当的保养也是小提琴寿命延长的保证。一把制作精良的小提琴,不仅是一件好的乐器,更可能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所以,不管是在小提琴的演奏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注意对小提琴的养护。以下就介绍保养小提琴的要点。

1.小提琴用过以后,一定要用干净且柔软的布轻轻擦拭掉琴弦、指板和琴身上的松香末,以免其影响小提琴的发音和演奏。

2.小提琴长时间的演奏后,会在琴腹内聚集不少的灰尘和松香末,因此我们应该隔段时间就对其进行一次清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是不是要把小提琴打开来清理啊,其实不需要,清理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一把洗晾干净的米粒就能完成此项重任。具体的做法就是把米粒顺着音孔撒进琴腹中,然后轻轻晃动琴身,随后把米粒倒出即可,这时灰尘和松香末亦会附着在米粒上被清理出琴腹。

3.小提琴对温度和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首先不要把小提琴放在潮湿的地方,那样会使小提琴受潮开胶。具体的做法是,把小提琴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遇到梅雨季节时则应把琴弦略微放松,亦可在琴盒内放入适量的干燥剂。如果线轴受潮不好拧的时候,万万不可强行拧,可在其干燥后再拧,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会把琴弦弄断。气候太过干燥时,应在小提琴存放处配备加湿器。

4.琴上如若不小心沾染到污渍,切不可用酒精、汽油之类的有机溶剂进行擦拭,因为这些有机溶剂不仅会影响到小提琴的涂漆,更会影响到小提琴的音质。

5.如果长时间不用琴,最好把四根琴弦平均调低一个标准音。

6.小提琴入盒后要记得上扣,在取琴的时候不能直接用手拿琴板,应手握琴颈。

7.应该经常检查琴马是否正确,一旦出现偏差应及时纠正。

8.在给弓子上松香时,简单的三四次就行了。琴弓用过后切记要放松弓毛,不然会使弓子丧失弹力。

9.如发现琴身有开裂现象,万不可自己用胶水或胶带粘合,应到专业的小提琴工作室进行修复。

我国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曾说过:“让孩子学琴,主要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乐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希望在了解这些与小提琴相关的知识后,能够让您真正地了解和喜爱上小提琴,并把小提琴学习当成崇高而美好的事业去做!

│作者单位: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响乐团

独特个性 篇7

一、构建个性化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阵地,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产生特定的思维。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结果本身是多元化的, 而阅读教学过程也是动态的。鉴于此, 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氛围, 借此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思维, 即在阅读教学中基于学生足够的思维, 构建开放性的阅读氛围, 其中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学生思维的开放、教学结果的开放、学生自主性的开放。这样, 让学生在足够开放的阅读环境中, 就很容易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 笔者一改传统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的模式, 而是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教师离别时的视频和日本侵略中国时他教授学生知识的视频, 从而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文本, 感受文本中的离别情绪, 让学生将自我情感与小弗朗士的情感相融合,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文本的思想内涵, 又强化了自我的情感体验。学生也会从中认识到:老师不仅在讲课, 更是在传授爱国精神;小弗朗士当时的情感应该和日本侵略中国时中国人的情感一样:痛恨和无奈。特殊的氛围强化了学生特殊的情感, 进而实现了学生个性化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二、释放学生的个体活力, 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阅读本身是读者与文本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情感对话和交流。读者作为个体, 成长背景、情绪等的不同决定了其阅读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 但是其共同点也是有的:读者个体与文本之间情感的共鸣。初中生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对事物的辨别能力等, 但是仍然需要借助外界因素来刺激其感官系统。对此, 笔者尝试以学生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给予其空间和自主权, 释放他们作为个体的活力, 试图以此来促使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的产生。如结合阅读文本, 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出问题、感悟文本的情感, 将自我融入角色, 感受→感悟→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模式可以说是在借助文本中的情感来充实阅读者的情感, 用以刺激其产生异样的阅读体验。如在学习初中语文“父爱”的篇章内容时, 笔者拿出了具有争议的朱自清的《背影》来让学生品读、感悟 (之所以说这篇文本有争议, 是因为《背影》中由于文章中的一个环节有争议而从教材中取消)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文本中的主人公, 去感受父爱的深沉与母爱细腻、柔和的不同, 体验父爱的含蓄和博大。这样以情感充实情感, 以情感刺激情感, 进而让学生对父爱产生了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拓宽学生阅读的思维范畴

阅读本身是具有多面性的, 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将自我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 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模式, 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体验千篇一律。对于阅读理解, 章熊先生曾经说过:“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现在感觉突破口可能在阅读方面, 阅读教学取得突破的关键, 在于承认它的‘多解性’。”我们知道, 阅读作为一种审美实践活动, 不同的读者其阅读体验是有差异的。对此, 笔者尝试通过开展多解性的阅读活动来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范畴, 以促使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的深化。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内容时, 不少教师、教参将其主题定位在: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这就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对此, 笔者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和探究, 全方位地、多解性地对文本进行分析, 倡导学生提出新的阅读观点。而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下, 会自然地打开思维, 深入探究文本, 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诸如有的学生说:“这篇文章只能说是社会的某一方面, 不能够代表社会现象或是苦人的象征。孔乙己苦吗?我觉得孔乙己属于一个性人物, 他有着很强的自娱自乐性质, 只是出生的时代不同, 造就了他最终的结局。”还有的学生说:“《孔乙己》的独特性是鲁迅先生对人物形象的完美刻画, 传递的是一种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学生阅读思维放开了, 其独特的阅读体验自然也就产生了。

总的来说, 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强化独特的阅读体验, 从根本上说是在倡导教师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即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个体、个性为基准来设计阅读教学, 让学生在不变的文本中感受多变的教学, 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真正地凸显出个性化阅读的人文内涵和魅力。

摘要:语文是教育中的基础学科, 阅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阅读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写作情况、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阅读无论是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 讲究的都是阅读个体的独特体验和阅读感受, 属于个性化的行为。目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大都忽略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更多的是以教师的见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 或者是给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画了一个圈, 这都是不利于学生情感的拓宽和发展的。对此, 笔者认为,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强化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 进而帮助学生将这种独特阅读体验升华成为写作素材。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特点,独特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肖斌臣.寻找失落的钥匙——中国个性化教育全景报告[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

独特个性 篇8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鼓励学生“我手写我看”

观察,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因而观察是写文章的基础。故此,应该把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需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条件,主要的方式有:

1.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和家庭,到大自然去观察。每个季节都有特别的日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机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到每天都经过的小路去参观,到天天玩耍的校园去观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如:观察水稻生长的环境,松树和柏树的区别等等。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平时熟视无睹的东西,从中培养了他们有意观察的能力。

2.创设观察的情境。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小品、看谁能把小品复述下来,再如做小游戏,看谁能说出游戏的场面,以培养瞬间观察的能力。

3.开辟观察园地。为了让学生写好植物,可以动员学生把家里的盆花,金鱼,小兔、小鸟等观赏性的动植物带到学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进行仔细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获取更多更深刻的认识,从而积累写话材料。

通过观察,积累了素材,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就不会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相反,会产生写话兴趣,乐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我手写我想”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由此可见,一切创造活动都伴随着想象。小学生的想象往往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想象比较丰富奇特,奇思妙想经常涌现。想象来源于现实生活。孩子是想象的天使,他们的想象不太现实,却充满憧憬的神奇色彩,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他们因为不喜欢寒冷,所以才“种太阳”、一个挂在南极,一个挂在北冰洋”。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孩子,让他们展开理想的翅膀,在自己想象生活的空间里飞翔。例如一位老师在一次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全班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写出了内容丰富奇特、生动感人的文章。一位同学写了《未来的折叠房屋》,其中写道:未来的房子折叠起来,就像一个书包,不管到哪旅游都方便极了……的确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全班几十位学生的作文无一相似,这是因为托起他们每个人想象的生活经历不同,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有的平实、有的新奇,字里行间释放的是他们独特的感受:美好、创造与挑战同在。

在想象性的文章写作中,同学们的主动性调动起来,采用多种方法发挥了想象力。例如在课文故事结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经推测、填补可能产生的新结局,也就是给故事加新结尾。进行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从别人的想象中受到启发,拓展自己的思路。如学了《坐井观天》课文后,教师让学生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在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想象,也可以根据教材仿写童话,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写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按照生活的逻辑展开想象去构思。如“秋天到了,秋风一吹,杨树的叶子都黄了。”想象一下杨树的叶子为什么黄了?这样的课题学生都乐意写,不仅写得快,而且想象丰富,思路开阔,极富创造力。

三、带领和指导学生多参加各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做”

独特个性 篇9

长期以来, 为了应付各种考试, 课本上的一篇篇美文被我们肢解为各种考试题型。学生刚翻开课本, 还没来得及静下心来品读一番, 已被我们在读前设置的各类问题迷花了眼:结构思路、写作手法、中心思想……这种功利性的阅读, 让语文课堂乏味起来, 学生们也慢慢失去了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再说学生自己对于文本的解读, 是否也被我们剥夺了自由呢?某一些公开课后, 总会有执教的老师会遗憾在课堂上, 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 有的回答甚至于自己预想的答案相差甚远, 造成些难以收场的尴尬局面。不禁想起一个我自己的教学例子:在教学《安恩和奶牛》时, 关于安恩的人物形象分析, 有一段动作描写:“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我备课时预设这句话毫无疑问能看出安恩“勤劳、娴熟”的特点, 然而提问后一个男生回答说:“我觉得这句话能体现安恩很享受生活, 热爱生活。”当时教室后面坐着许多听课的老师, 我也是初入职场, 没有什么经验, 这个回答与我预设的答案有一些差距, 脑子里只想着引导他说出我要的答案———勤劳, 于是情急问大家:“你们觉得这句话是能体现安恩的享受生活还是勤劳?”实际上, 问出这句话我就后悔了, 虽然学生们很配合地说出了“勤劳”, 但却成为我心上的一个疙瘩。这句话中的“翩然起舞”难道不能体现安恩享受生活吗?这种理解难道不是对词语极具敏感的一种体现吗?课后反思, 我当时一味地追求预设的答案, 而没有学生的个性解读, 实在是对孩子自由阅读的一种扼杀。

其实, 上语文课, 课本上的课文只是例子, 用这些例子来教孩子写作方法, 教孩子赏析文章, 教孩子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即所谓的“授之以渔”。我们要做的不是像完成任务一样把教参上的句子读给学生, 强加给学生, 甚至让他们背下来, 而是教给他们这些方法, 把自由阅读的权利还给孩子。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的阅读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个性见解, 首先就要教师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学生在文章中读到的东西, 是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获得的, 他与文章作者的“对话”是别人不会产生的。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基于自我经验和思考的个性解读, 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而不是去追求所谓的一致, 那是在束缚孩子的思维, 语文课堂会变得呆板枯燥, 缺少它应有的开放性和活力感。经过那次事件后,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都注意尊重个体阅读差异。在课文《老山界》中, 有一段文字是写红军露宿山头, 半夜醒来看风景,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在课堂上赏析这段景色描写时, 大部分同学都说出了红军在陡峭的山崖上睡觉, 还有心情欣赏夜景, 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与我预设的答案差不多。而此时有一位女同学很主动地站起来说:“我认为这句话有更深层的含义。星星既给人指引方向, 又象征着光明, 这里作者这样写是想表达红军战士们对美好光明未来的向往。”这位同学的精彩回答让我发自内心地敬佩, 她充分调动了自己的联想能力, 又结合了当时红军面对的困难, 并且还能勇于发表出了自己的意见, 并且这种想法合情合理, 很具有感染力。我大力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思维开阔, 并鼓励其他同学学习这种精神, 而不是一味去借助参考书, 在这种问题上追求所谓的完美准确。在这种引导下, 许多学生在这堂课上有所启发, 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 我笑说这样“脑洞大开”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更重要的是每位同学都要投入进去思考, 去拥有自己的个性见解。再比如学习《父母的心》这篇文章时, 有一位同学大胆地对文中这对父母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 临时组织了一场班级内的辩论赛, 效果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不少平日里内向、羞于展示的同学在这场辩论赛中作为辩手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你来我往, 妙语连珠, 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阅读体验正被尊重。

在语文课堂上, 很多问题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 开放性的问题怎么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整齐划一?只有鼓励学生勇敢说出来, 师生间才能产生认识上的沟通、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 他们会收获自己的见解被尊重、被肯定的快乐, 不知不觉中, 他们培养了勤学善思的习惯, 不断挖掘着自己的潜能, 语文课堂上也能真正火花四溅, 迸发出智慧的光芒, 那是何等动人的一幅画面!

当然,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对学生进行任何引导。关键问题在于,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 我们应作为学生阅读体验中的引导者、倾听者, 尊重其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对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解读进行由衷赞美。在教学中, 我时刻提醒自己, 不要用自己的分析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所得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所期待的。俯下身来, 认真倾听, 营造一个宽松的阅读氛围, 个性阅读才能真正实现。

摘要:时下功利性的阅读, 让语文课堂越发乏味, 学生的审美情趣越发失去。所以告知他们一些方法, 还给他们自由阅读的权利, 让他们感觉地位与见解受到尊重, 进而培养他们勤学善思的习惯, 不断挖掘着他们的潜能, 让个性阅读真正实现。

关键词:文本阅读,尊重,个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用电检查对策下一篇:中药治疗粉刺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