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人格魅力

2024-09-06

独特人格魅力(精选9篇)

独特人格魅力 篇1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初中学生已不在是吴下阿蒙,他们总是可以很快的通过不同途径对自己所感兴趣或比较陌生的领域去进行比较深厚的了解和研究,而仅仅是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不能想着去做他们的“百科全书”“字典”“辞海”之类的神,以此去获得他们的崇拜或敬仰,这不是一位初中数学教师能做到的。因为他们想了解的东西不仅仅是数学,再加上他们想象的跨度太大,思想跳跃太快,有可能他们想知道的,你的“字典”里根本就从没出现过,就更别提去解释引导了。

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能仅凭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深厚的教育功底、熟练的教育教学艺术等这些每个教都可能学得的知识、方法、技能去教导他们,这已不能满足现代初中学生的需要。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已进入各家各户,那些所谓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学生们都可以随意搜索、查阅、解读、研究。这就导致教师所用的那些一般的伎俩早已被同学们所熟知,有可能在讲某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刚讲第一句,他们就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甚至在心里默念老师接下来将要讲的话,这样的情形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怎样才能上好初中数学课呢?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的脚步,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实施、教育理念不断更替更新,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越来越注重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如何上好一节高质量的数学课,已成为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在工作时不断学习新教学理念,探索新教学方法,争取让我的课堂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广大学生的要求。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不断地去学习了解时代发展的最新动态,研究学生所想,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以便融入数学教学,同时还要积极主动的运用各种方法拨动学生的心弦、挑战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的作用。

教师性格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也有所不同,这也导致吸引学生好奇心的强度不同。如:有的教师擅长书法,写一手特别吸引人的字,这样的教师就有许多学生从心里面佩服并去模仿;有的教师擅长歌舞,这样的教师也会深受欢迎;有的教师仪表堂堂、做事有条有理,这样的教师深的学生欣赏;有的教师谈吐优雅、风趣幽默还有一颗仁爱和善于理解孩子的心,这样的教师很吸引学生的眼球。正如教师如果要上好课,就得按照既定的目标去学习培养自己的独特的素养,以表现出独特的性格,只有具备独特个性的人,才会更吸引人;只有自己具备特有魅力的人,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如此。不管是哪一种类型,作为教师得有一种自己的特性,这才能让学生对你有兴趣,接着对你所教的知识有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连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没有,而是由教师吩咐、命令式的去被动学习,显然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学生没有兴趣的被动学习和有兴趣的主动学习所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对学生来说一节失去兴趣被动接收知识、技能的课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很简单,那就是让学生喜欢教师,让学生对你感兴趣;可以是喜欢教师的言谈举止,可以是喜欢教师的穿着打扮,可以是教师的幽默风趣,也可以是教师的各项才华。总之一句话:就是让你的学生会因为你的某一方面而去随时注意、关注你。

初中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和非常好奇的年龄阶段,一旦他们对你的某一方面感兴趣,就会去研究你的方方面面,这时你就可以根据学生对你的好奇心去针对不同的课堂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来吸引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等边三角形》这一节时,我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我穿了一件有重叠三角形图案的衣服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的三角形放于衣兜内和两把折叠尺去上课,一进教室,学生看到我的穿着,有大多数学生内心会有这样的疑问:“老师这是干什么呢?”这时我想要的效果已经达到了,就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对我感兴趣。

接着我在把所带的教学用具(两把折叠尺)向讲桌上一放,很多学生就会思考:“拿两把折叠尺来干什么?”这就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好奇之心,接下来就会集中精神认真的看你怎么表演。

紧接着我再来一段关于“折叠尺和我衣服的故事”用幽默巧妙的语言引出主题,这时班上的学生都已对我感兴趣,于是跟着我的节奏进入主题,并努力的配合我的表演去思考探索。

当然,数学的教学手段不能单一,如果经常采用一种教学手段会让学生感觉到没有新鲜感,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经常用一些特别有自己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忽略了实用的教学手段,其实“顺口溜”用于数学教学也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解不等式组时,同学们很难分清解集,于是我多会让他们记住一个顺口溜:“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取不了。”通过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知识点,还让学生觉得上课会是一种享受,从而会更加热爱学习并包容教师偶尔出现的一些小瑕疵。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不能一味的“表演”自己的魅力,应该给学生较多的想象思维空间。教师在数学教学课上应该采用“精讲”的教学方式,在展示自己个性教学时,也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也张扬一下自己的个性。

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想要上好初中数学,让自己的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让每个学生觉得每节课都是一种享受,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教育功底、熟练的教育教学艺术、牢固的服务于教育的理念以外,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上好初中数学课的关键。

摘要: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想要上好初中数学,让自己的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让每个学生觉得每节课都是一种享受,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教育功底、熟练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外,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上好初中数学课的关键。

关键词:人格魅力,初中数学,关键

独特人格魅力 篇2

在如今这科技发达的时代,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绚丽多彩,不少书籍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这使很多书籍中的内容更加生动、易懂。因此许多人觉得看一部名著不如看由它改编的影视作品。

是的,这样确实好处多多:既省时,又有趣、不枯燥乏味。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看荧屏作品,大多数人在意的是演员的颜值、服装及场景的华丽等,忽略了最主要的内容——故事的情节和语言的优美。

看荧屏作品,你会发现它的记忆时间特别短暂,最多几个月。因为人物所处的环境,外貌以及心理活动,是无法细细了解的,这些是靠演员的表演而表现出来的,无法令人细细回味。但是,书籍呢?它是以文字体现出来的,在脑海中想象,书中的一切没有固定的.形象,根据读者的不同,想象出不同的画面,这样记忆不会更深刻吗?

有时,荧屏作品还会擅自更改书中内容,失去了作品的本质,呈现出残缺的作品!

书籍,它具有文字美,可以让人静下心来细细感受书中人物个性鲜明的性格,体会作者的感受,陶冶自己的情操。比起书籍,那些荧屏作品却像快餐,而书籍——那些会说话的字,则是真正的主食,可以让人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二胡”独特的魅力 篇3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民族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五六十年代在张韶、张锐、王已、项祖英、鲁日融等一批二胡教育家、演奏家的努力下有培养出了新一代的二胡演奏高手,闵惠芬、王国潼、肖白墉等一批演奏家是新一代二胡演奏家的代表;专业二胡作曲家的出现为二胡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20世纪60年代刘文金的《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曾经轰动整个民乐界,而20世纪80年代刘文金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和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出现对二胡的演奏技术更是作了许多创新。正是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下,二胡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才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现在,二胡已成为流行最广的乐器之一,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穷乡僻野,处处皆可闻到二胡声。

笔者的专业是二胡演奏,对中国音乐史和中国民族音乐有很大的兴趣。二胡的许多曲子大部分都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有讲述祖国大好河山壮美景色的;有讲述封建爱国人士奋勇抗敌的;有讲述怀才不遇才子的悲愤之情的……在练习这些曲子的时候首先必须了解曲子的历史背景,掌握曲子情感中的精髓,用自己的感情把整首曲子所要表现的内容展现在欣赏着面前,这才是演奏家应该如何演奏好一首乐曲。历史背景尤为重要!

说到二胡演奏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天华。在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就叫做《刘天华》,讲述的是他一生历经艰辛为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事开始,刘天华发妻在追忆中娓娓道来:刘天华,字寿椿,江阴人,酷爱音乐,好静听钟鼓、管弦之声,乐而忘返。1914年春,其妻嫁至刘家,恰逢刘丧父。天华偏又失业,贫病交迫,每日拉二胡,抒发内心的忧愤。当年秋,刘受聘常州母校担任音乐教员,惶惑于国乐之没落,又忿忿于国乐之不争,每日静坐于空谷之中,思国乐改进之大计。生活虽然过得清贫,但两口子的日子却也融融。一日,一封来自北大蔡元培教授的聘书改变了刘天华一生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近代中国民乐史的历程。刘背负起行囊,告别了发妻和爱子。怎知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1922年的北京,风雨摇曳。天华任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结识了俄籍小提琴教授古诺夫。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方面,刘挖掘国乐精华,收集民间失传的旋律,改进二胡的制造规格和传统的工尺记谱法:另一方面,从古诺夫那里学习西方成熟的小提琴技艺和教学方法,汲取有益的艺术养分为己用。然而,“五四”运动被政府无情地镇压了下去。天华再一次失去了工作,古诺夫也远走异乡。北大的同僚钦佩刘天华高超的艺术造诣和个人品德,替他谋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讲师一职。那一年,刘的妻子携幼子从江阴搬来北京,一家人终又团聚了。慕名而来师从刘天华的学子越来越多,颠簸流离的人生道路也让天华思考了许多音乐之外的东西。从苦闷、彷徨到挣扎、奋斗,刘天华的人生观彻底改变了。在社会各界的鼎立协助下,1930年,天华在原北京饭店大厅举行近代中国最具价值的一场民族音乐会。

他支撑着疲惫的身体,把中国的民乐精华献给在场所有的中外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在二胡曲《光明行》壮丽而又坚定的结尾乐声中,全场掌声雷动。

自从看完电影以后笔者对二胡越来越有感情了,殊不知是受了这位前辈的“间接指导”啊!可见有教育意义的老一辈对我们的激励作用是多么的强大,他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对我们今后生活、学习等有巨大的影响,促进我们一步步朝着新的前进方向大步向前迈去。

参考文献

[1]于瑶.试论二胡演奏的艺术魅力[J].天津音乐学院.2009.

“国旗下演讲”的独特魅力 篇4

一、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学生进入初中后,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开始不满足老师的说教和书本中现成的结 论,开始用审视、挑剔、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除此之外,当代中学生还有以下一些新的特点。

1.思想解放,价值取向多元化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说敢想,评人论事不拘一格。他们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求新求 异,不崇拜权威。这样的思想特点是以往几代中小学生所没有的。

但在思想开放活跃的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存在着混乱的情况。同50~60年代的中学生相比,当代中学 生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统一的标准。

在奉献与索取、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大多数学生追求的是个人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无私奉献在 当代部分学生头脑中已经淡化,甚至难以理解了。老师们反映,当代学生与过去的学生相比,生活条件优越得 多,他们拥有过去几代学生所不曾拥有的精神和物质享受,然而他们的不满足感却比任何时代的学生都要强。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得要为别人作出奉献和牺牲,对奉献和索取的关系缺乏正确的、深层次的理解,渴 望得到别人理解而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爱人,这是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2.求实求真,注重个人发展和现实利益

求实求真是当代中学生又一明显的思想特点。他们更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体验,就是对于报纸宣传、学校教育也持审视和怀疑态度。然而,这种求实求真离开了高尚的人生理想导向时,又难免陷入追求实惠的 狭隘圈子。社会观念中经济意识增强、人生理想趋于现实化,择业取向偏重个人发展和经济收入,是中学生思 想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向。

3.渴望独立,主体意识增强

当代青少年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这种独立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有人作了这样的归纳:在思维方式上由求 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转向主 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动指南,由听从父母转向自 己怎么想就怎么办。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在思想上、言论上崇尚主体的能动性,而在行动上却 有很大偏差,出现独立意识与独立行为的不一致。在顺利时,他们的独立意识往往表现得很充分,当遇到挫折 或大是大非时,又表现出很强的软弱性、依赖性,尤其独生子女更是如此。与前几代学生相比,他们的意志相 对薄弱。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承认自己性格中最大的弱点是意志力差的占三成多,居于首位。这种独立意识 增强、自主能力滞后的矛盾,正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的具体体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意识到:传统的说教、灌输方式,要求学生“不能做什么,只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的教育方式只会是事倍功半,甚至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应该是开放的德育,是内容丰 富而生动的德育,能引起学生心灵震动的教育。

二、开放的德育应让受教育者主动参与

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德育活动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德育,而不应该是封闭式的、灌输式的、居高临下的德育。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接受锻炼,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活动中接受熏陶。我校的“国旗下演讲”活动也 是开放德育的成功尝试。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收集资料,自己写稿自己讲,能不能成功,就看你的题材、内 容、演讲技巧等能不能打动听众的心,你阐述的观点能不能被听众接受。这种参与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既 让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参与愿望得到充分满足和体现,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每名参赛选手代表了一 个集体,往往是通过选拔产生,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关注和支持。从表面上看,演讲是个人行为,而实质上则是 集体行为,成功了是集体的成功,失败了是集体的失败,这就对全班学生进行了生动的集体主义教育。如果演 讲者的观点能引起大家共鸣,就让更多的人受到了教育。这比老师只靠口头说教要求同学有集体荣誉感效果好 得多。

三、题材广泛,内容生动,贴近生活

8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面对变 化和挑战,学校德育工作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显露出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达不到 人们的期望。造成德育效果不如人意的原因,我认为除了德育的途径、方法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外,德育 内容过度单一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而“国旗下演讲”则有效地克服了这个弊端。在规定的条件下让学生自由取 材,不拘一格,各抒己见。因此,演讲的题材相当丰富,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爱国主义题材,如《为 了这片疆土》、《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不悔的选择》等,有谈人生观、价值观的题材,如《诚实 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做人的力量》、《金钱并非“罪恶的渊薮”》、《什么是潇洒》、《扬起理想的风帆》等; 有谈友情的题材,如《真情在你我身边》;有谈学习的题材,如《用进取托起明天的太阳》、《要珍惜今天》 等;有谈中学生热点问题的题材,如《吃苦是一种资本》、《请表现你的才能》、《坚强些,中国的新一代》 等;还有谈论时事、评述新闻的,等等。这些题材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同学们不再感到内容抽象陈旧。用 中学生的眼光,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评说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同学们倍感亲切、真实而生动,其效果远远胜 过老师的说教和领导的报告。

四、同龄人的心声更容易被同龄人认同

几乎所有中学生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学生不愿跟老师和家长讲心里话,他们总认为老师和家长不理解 他们。不管你作出多大努力,真正把心里话讲给家长和老师听的学生也是不多的。这很正常,一

让“交流”散发出独特魅力 篇5

一、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的交流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提升,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充足的机会。如果在学生想发言时候每次都能“撞上”机会,都能感受到教师希望听到他们的声音,感受到自己的发言得到大家的重视,会引发大家的研讨,那么学生一定会从内心爱上这样的交流方式,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养成畅所欲言的习惯。

例如在“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中,我出示了一幅情境图,图中一个盘子中装有8个大小一样的圆饼,将这些饼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然后请学生说说应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学生立即反应出来,其中的一份是原来饼的一半,所以应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继续分割,分数还可以用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很多学生认为:一共只有8个饼,怎么能表示出十六分之一和三十二分之一呢。一位学生的声音传出来:怎么不可以。我立即捕捉到声音的来源,请该生说明自己的理由,学生回答:我们只要将每个饼都平均分成两份,这样8个饼就被平均分成十六份,每半个饼就是这些饼的十六分之一了,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找到饼的三十二分之一。这样的发言引起了学生间一阵紧急的商讨,然后大家逐渐地认可了这个观点。

像这样的发言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创新理解,一方面得益于宽松的研讨环境,如果教师没有让学生就齐答的情况延伸下去,这样的想法就得不到展示,学生也感受不到思维的冲击。这样的“不同声音”让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推动了学生认识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进行针对性追问,让学生准确表达

很多时候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足够的,但是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偏离了原来的主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追问或者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追问,用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说出思路中最核心的部分,训练学生的交流能力,久而久之,学生能感受到表达的关键技巧。

例如在“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出了3.2×0.8的算式,然后请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到了小组汇报的时候,连续两个小组都成功地找到了正确的乘积,但是他们在解释算理时都只能表示出“将3.2和0.8都看成整数计算,乘积应该是两位小数”。在紧急磋商下,展示小组派出代表回应:在将3.2看成32的时候是乘10的,将0.8看成8的时候也是乘10的,算出乘积之后要除以两个10,也就是100,所以积应该是两位小数(其中有小组成员的帮忙和补充)。这样的算理就有理有据,让大家豁然开朗。

像这样的一问一答不但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由此累积了交流的经验,无论是在台上展示的学生还是在台下倾听的学生,以后再来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学生就能立足于这些问题的关键来组织语言,来提升交流的质量。

三、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踊跃展示

学生由于先天气质的不同,有的乐于展示自我,有的则羞于表达。在课堂交流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余学生进行交流的好处,并及时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能激发出学生更加端正的交流态度。

例如在计算“凹”字形的周长时,有的学生提出应该将图中的线段平移,得到一个长方形后再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这样计算起来就比较简单。但是在平移的时候,他只是将中间“凹”字形的下面一条线段平移到上面,转变成一个普通长方形,然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我先是肯定了发言学生的想法,随后再指出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忽视了两条竖着的边,这样该生愉快地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在后面的练习中仍然表现得比较活跃,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保持了积极的交流态度。在课堂交流中,我们应该尽量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当然也要中肯地给学生一些评价和建议,以此激励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不怕失败,踊跃展示。

让巴乌教学展现独特魅力 篇6

一、学吹巴乌与练习歌唱发声方法相结合

学习吹管乐器,掌握如何正确的吸气吐气尤为重要,这跟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发声方法是相一致的。一开始通过深呼吸的练习让学生学会缓吸与急吸。深呼吸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练习起来却很抽象,或者说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吸气吐气,老师假如在练习时候引导学生:面前有一朵芳香的鲜花,让学生通过闻花的过程感受吸气吐气,这样就使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且直观。

学习巴乌吹奏通常的做法是从低音的SOL开始,一个一个音反复练习。这种单纯的强调技巧练习过多的机械操练,必然使低年级的学生开始就会遇到难以演奏的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只有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充分体现愉悦性。在巴乌教学中,我遵循器乐教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把巴乌练习同歌唱发声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从“mi”音开始,然后依次学习“mi.re.do”。因为“mi”音是巴乌乐器中最容易吹的音,吹奏时只使用一个大拇指和食指,其他各指都放开,这样有助于学生握住巴乌也便于发出“mi”音。当学生刚学会吹“do.re.mi”三个音时,就让他们演奏儿童歌曲《摇呀摇》,这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起伏不大,简单易学。因此,学生在演奏时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昂,同时提醒学生在吹奏的过程中保持吸气吐气的状态。运用这样的练习进行发声训练,科学地进行练唱,这样就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歌唱的发声方法。

二、巴乌教学与提高节奏能力相结合。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它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我们应着重加强学生对节奏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懂得去体验音乐中的节奏。在平时的节奏练习中,主要通过多读、多听、多模仿掌握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器乐引进课堂教学后我们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也可用巴乌来辅助进行。例如,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吹奏“SOL”“LA”“SI”单音后,可以让学生分别吹奏四拍、二拍、一拍,半拍以及XX X等节奏型的单音练习,还可以在吹奏练习曲时,可以由四分音符的节奏型变为八分音符、甚至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另外可为歌曲主旋律加上简单的和弦伴奏,也就是加上第二声部的吹奏,合奏时要注意听二声部的节奏相吻合,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时的默契感、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主动性增强,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种合奏训练,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渐渐建立起内心的音乐节奏感,为合唱教学打下了扎实有效的基础。

三、巴乌教学与学生的听音音准能力相结合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把音听准才能唱准音,因此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利用器乐教学中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起着促进的作用,巴乌有固定的音高,用它们来训练学生的听觉,对学生的音高概念的培养和形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从巴乌进课堂后,这个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用模奏、模唱的方法训练学生听觉,教师在钢琴上弹出一个音,让学生用巴乌吹奏出来,奏准确了心中有音高了再演唱出来,这样加强学生手指音位按孔的灵敏性。从单音到双音,从音阶到简单的旋律,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音准听觉能力。学生边吹、边听、边唱真可谓是其乐融融,听听奏的音和唱的音是否一样准,避免单凭枯燥的训练学生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的现象。这样,不但使教学生动形象,而且提供学生更多的技能实践机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巴乌教学与歌曲合唱教学相结合

我们音乐教学在中高年级要求学生用合唱的形式表现歌曲,合唱最关键是要唱好唱准二声部和声效果,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大难点。为了给学生建立二声部合唱的意识,我认为在在低年级巴乌教学中就开始注意渗透这方面的练习。在学生学会吹奏do、mi、sol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训练,即把全班分二个声部,分别吹奏do和mi,在老师柯尔文手势的指挥下由一组先吹do,保持长音,接着另一组加入吹奏mi,形成三度音程的二声部和声效果。这样学生不仅吹奏自己的声部,还能听到其它声部的音高,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第二声部的学生在吹奏时可以先轻唱,再慢慢用巴乌奏出旋律,渐渐地让两声部合起来。学生在合作吹奏巴乌的过程中,学会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不断尝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轻松的氛围中提高了演奏技能,通过这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合唱歌曲的教学,学生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新化山歌曲调的独特魅力 篇7

由于新化的先民们他们用山歌来记录着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以及男女之间表情达意、敬神驱鬼消邪去灾, 因而新化山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活泼的生活情趣、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朴实的音乐旋律。独具艺术特色的新化山歌以即兴行腔、出口成歌的方式传承着。它的节奏个性独特, 鲜活诱人;旋律形式多样, 色彩纷呈, 为当代音乐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素材。

一、调式与音阶

新化山歌的调式及其音乐内涵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是瑶、苗、汉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它的旋律走向、旋法大同小异, 多以宫、徵、羽调式为主, 这构成了新化山歌的主要调式。新化山歌常用中国民族五声音阶, 但在音乐发展过程中, 由于山歌即兴抒情、出口成歌的特点, 所以出现了以五声音列、四声音列为主, 其次是三声音列, 又是插入偏音“变宫”“清角”的六声、七声音列出现。这些偏音一般来说时值短、节拍位置弱, 在旋律中常作为经过音和辅助音出现, 因而在力度上较为微弱, 起到了一定的色彩装饰作用。

1. 以“徵”为主的调式。

新化山歌音调古朴简单, 通常是采用四声音阶为主, 多用其中的三、四个音, 即domisolla, 但在旋律进行中调式变化多样。如《十绣》:它是一首四声徵调式的原始古老山歌。它的第一、二句各为一小节, 第一句落在“宫”音, 第二句落在“羽”音, 第三句全终止在主音“徵”上, 是一首三句一段体地歌曲。它具有高亢、激越的特点, 有力地说明了新化山歌存留着许多远古音乐的影响和痕迹, 这是新化山歌有别于其它地区的民歌的最突出最根本之点, 是它古朴单纯的具体表现。

2. 以“羽”为主的调式。

如《小小画眉小小莺》:它也是一首以domisolla四个音为主的四声羽调式旋律性歌曲。它的第一、二句为一节, 落在主音“羽”音上, 调式非常鲜明, 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 第二节它的半终止仍然落在“羽”音上, 以至最后结束还是以“羽”音作为全曲的终止, 这一类的歌曲具有浓烈的新化特色的古香古色的民歌情韵。

3. 以“五声”为主的音阶。新化山歌大多以五声音阶为主。

然而由于山歌是按照依字形歌的规律为歌, 所以它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五声音阶音列以外的偏音, 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六声、七声音阶。如《难舍难分小冤家》:

这是一首在我国的民歌海洋里都很难再找的歌曲, 它在调式音节上有两大罕见的特色。它是一首五声缺商加清角的徵调式歌曲。在中国的民族调式中是以doremisolla为五个正音的五声音阶, 而清角 (4) 、变宫 (7) 都是偏音, 在《难舍难分小冤家》中却偏偏将正音商 (2) 不用, 而使用了清角 (4) , 曲调古朴但旋律优美、韵味十足, 节奏适中为欢快, 有情感、有意境, 使其更带有浓郁的地方神韵。

除此之外, 新化山歌还有更多的其它调式, 如:《金鸡叫凤凰啼》属于五声商调式, 《双探妹》就是一首比较工整的五声宫调式。

二、曲式与结构

新化山歌在风格上别具一格, 在曲式结构上也纷繁复杂。由于低水平的耕作方式, 长期的与自然作斗争, 决定了新化山歌的淳朴、简单, 与最常见的规整七言四句体歌词结构相比而言, 山歌的旋律却显得“即兴”而非方正了。从曲式的角度而言, 由于山歌多样的形式、丰富的体裁而导致了它在曲式结构上的多样性。

1. 简单乐段:

这是新化山歌的主要构成形式。它一般是由一个上下句组成或由三四个乐曲组成的单乐段的一段曲式, 其节奏节拍也较规整, 这种简单的形态就能把梅山古朴的风貌展示出来, 如《月亮出来亮堂堂》。

2. 复杂多变的乐段:

除了单乐段歌曲, 还有少量的二段体 (即二部曲式) , 复二部曲式、回旋曲式和多段变唱 (奏) 曲式。这主要是由于演唱的场景、音乐的抒情性和对事物的陈述所引起的乐句结构变化而来的。

三、节奏、节拍

由于新化山歌行腔的灵活性和自由性, 使得它在节奏与节拍上有较强的个性特征, 特别是在歌唱的过程中演唱者根据自己的演唱习惯加入的衬词, 大大丰富了山歌的节奏和节拍。多变的节拍是新化山歌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新化山歌中, 多为多种拍子的交替使用, 或是通过速度变化。自由演唱等方式产生节拍的变化, 形成风格独特、节奏明快、音调质朴的曲调。

如《十绣》中使用了4/4拍、5/4拍、2/4拍、3/4拍几种拍子的交替, 这样就使得节拍中的强弱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在《十二时辰想郎》中使用了2/4拍、3/4拍的交替, 使得相爱的男女以歌传情、心灵得到感应, 展现了新化人不渝的爱情生活。

与节拍相同, 新化山歌的节奏也是复杂多变的, 有规整匀称的节奏, 有长短交替的节奏, 有舒展缓慢的节奏, 也有步步紧逼的节奏。各种不同的节奏往往表达各种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感。同时, 又由于自由演唱和衬词、衬字的加入, 山歌的节奏也会因此而变化, 这就使得节奏型更为丰富。它的音符一般采用八分音符的时值为主, 较少采用特殊节奏, 由于其相应的节拍自由多变使得节奏也相应的自由和丰富了。

在一般情况下, 新化山歌是清唱的形式, 但有时也会利用一面小锣来打节奏伴奏, 这与歌唱旋律节奏结合为一个整体, 并产生了一定的节奏型和音色的对比。歌曲中小锣的运用主要在引子部分和中间的间奏, 使得旋律平和、规整。同时在旋律中还使用了附点和切分节奏, 是旋律又有了一定的动力并呈现非均衡性。由于不同的演唱场合、不同的演唱形式、其演唱的内容就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而其节拍和节奏也就呈现出多样化和自由多变的特点。

四、装饰音

新化山歌的曲调非常丰富, 旋律十分的优美, 这与它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以及独特的新化方言等诸多条件有关。由于山歌自身风格和方言语调的作用, 歌手在演唱中用装饰音对歌曲旋律进行修饰、润饰, 使旋律更加生动, 更富有感染力, 几乎所有的曲调中都有滑音、波音、倚音等装饰音, 因而加强了旋律的表情性, 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

新化山歌它的形式短小、内容丰富, 曲调多变, 它作为湖湘文化及梅山文化的活化石, 以其独特的风格魅力将流传久远。

摘要:新化山歌是中华民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内涵丰富、曲调多样、音调悠扬, 本文着重从调式、曲式、节奏等方面分析了新化山歌的曲调特点, 从而能深刻的感受到新化山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浅析唐卡绘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篇8

关键词:唐卡,绘画,艺术

一、唐卡的起源

唐卡 (Thang-ga) 也叫唐嘎, 唐喀, 类似于汉民族的卷轴画, 多画于布或纸上, 然后缝制装裱用上绸缎、丝织等做底, 画面上一般覆有工笔彩绘及双条彩带。也有部分唐卡使用缂丝、刺绣和珍珠等特殊材料制作。唐卡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藏传统的人文特色、历史文化、民俗传承、宗教仪式等, 包含着藏区千年来发展、演变的过程, 体现了藏族人民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力, 是藏族地区独有的艺术方式。从唐卡的模式和功用上看, 它与藏民族先人长期的游牧生涯有着紧密联系。唐卡是一种方便吊挂, 随身装带, 方便保存的圣物, 在重视佛教的高原祖先的长期游牧生涯中, 唐卡这类宗教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吸取汉地或印度, 尼泊尔等异域艺术精华, 更新原有艺术特色。终归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有着浓厚的藏民味道的唐卡艺术。

二、唐卡的艺术创作独特之处

1. 唐卡艺术的构图特点

(1) 具像构图

在唐卡中十分常见的具象构图是指绘制的形象还原于自然对象的一种构图。

(1) 中心对称构图法

构图目前为止一副唐卡组成的最普遍的形式应该属于“中心构图”通俗来讲就是具像构图以正中间人物为主, 在周边叙述与其相关的故事内容, 以达到饱满均匀的效果。

(2) 故事叙事构图法

唐卡是不受时间、空间及透视为转移的, 这类构图多用于绘制连续的人物传记或故事情节, 常常会把一个故事集中在一个画面, 应用广泛。

(3) 人物刻画

唐卡画面里不难发现, 简洁有力的轮廓线条与细致富有变化的人物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藏族画家绘画时不纠结于外表的真实性, 更注重内在特征和神态情感。

(4) 具象画表现手法

唐卡艺术的具象构图主要表现为唐卡把故事繁琐、情节复杂、关联性强的神话或故事, 通过巧妙运用各种山水、白云、花鸟鱼虫等图案拼接成为连续的故事, 并将情节自然分割开来, 使它形成一幅既独立而又连贯的生动有趣的传奇故事画面。

2. 抽象构图

抽象构图是透过形状和颜色等主观方式来表达的一般不描述自然世界。

(1) 坛诚图

《坛城图》是一种以几何图形为主要内容的抽象绘图形式, 坛城指的是佛祖宫殿。在佛教文化中非常看重要将佛祖、菩萨的形象严格按照佛经规定的比例、大小、尺寸进行缩放, 必须要做到绘制精准、比例适当, 这样的唐卡才符合制作的要求。

(2) 抽象画的表现手法

坛城是以几何图形为主的构图, 是典型的通过抽象、具象两种变换手法。构图布局紧凑, 给人以饱满有序, 严谨丰富的视觉感受。图案结构繁复多变, 装饰性强, 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1) 选材

唐卡的绘制上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唐卡画布的敷料胶一般选用植物树脂, 其中品质最好、最为适宜的当属从兰科植物佛手参中提炼的植物胶。而更高级的有珍珠唐卡、彩绘、刺绣、织锦、缂丝、提花、贴花和宝石缀制等约十余种。

为了保证唐卡能够抵抗藏族地区恶略的环境, 画出效果通透自然上千年保持原色不变。彩绘的唐卡颜料在4000多米高的山上采集以金粉、银粉、玛瑙、朱砂、雄黄、珊瑚等不透明纯天然矿物颜料为主的矿石或用植物颜料相配的。

(2) 唐卡的设色

唐卡画整体给人以色彩浓烈、富丽堂皇, 灿烂夺目之感, 得力于绘制唐卡使用的颜料主要是矿物颜料和部分植物颜料。画面色彩鲜艳纯度很高、不易褪色、覆盖能力极强。唐卡一般采用干画法、湿画法绘画技术。绘画技师在创作唐卡时喜欢选用红、黄、蓝三色作边饰, 既可以保护唐卡流传久远, 又更加凸显了鲜艳的色彩。藏传唐卡选用真金作画, 用金纹饰物, 用赤金磨底, 用金线勾勒, 用金粉抹平, 再用黄金勾勒花纹, 金银色的特殊技法的运用, 使画面更具有鲜明夺目, 金壁辉煌的装饰效果, 这是唐卡画的一大特色。唐卡绘画艺术都大胆而又巧妙地运用高纯度的对比色, 采用以冷色调作间色, 由此构成强烈的色调反差, 强化了整个画面的视觉感染力, 突出层次感从而达到鲜艳明快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

(3) 绘制流程

根据画面的大小来选择尺寸合适的画本, 沿画布的四边把它缝在一个细木画框上, 把画框上的画布绷紧, 用结实的绳子把细木画框牢牢地绑在画架。分为绷制、打磨画布;绘画底稿、勾线;开眼、整理这几个步骤。绘画的程序根据艺术家个人的经验也可能有所变化, 不是固定的死板的教条, 以上所说的是最普通的绘画程序。艺术家们绘制唐卡作品尤其个性凸显, 这也是唐卡艺术的一个独特之处。

(4) 唐卡与工笔画的区别

唐卡画与工笔画相比, 他具有独特的具有独特的印藏风味, 且线条挺劲有力, 疏密穿插得体, 画面色彩十分考究, 对比强烈。而工笔画则更为柔美随性, 没有强烈的对比。

3. 唐卡的价值

藏区人民往往把唐卡供奉在寺庙、佛龛等神圣的宗教场所。供奉前, 有一上师或德道高僧经过开光, 才能算是具有宗教功效的唐卡。否则仅仅出自画师之手的唐卡, 只能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品进行收藏, 而不能作为佛像进行供奉。

唐卡是一部表现西藏社会生活史的风俗画, 题材广泛, 内容无所不包, 尤以宗教题材冠首。在自然科学方面唐卡具体很高的保存价值, 如藏医、藏学及人体科学、天文历算等方面。在一个医学学术会议上就展现了藏族地区百年前绘制一副完成呈现人体胚胎发育的医学类唐卡, 是2000多年前的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而绘制的80幅彩色挂图之一。唐卡的历史价值在于它记录了当时历史上的重要的政治、宗教事件和重大活动。对于研究当时服饰、风俗、重要事件都是现在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唐卡的艺术价值是在构图上展现透视空间突出, 整体简明概括既能表达复杂的意义, 衬托画中人物对构图具有很大帮助。

总之, 唐卡在世界绘画史上是一门独特而严谨的绘画。唐卡艺术是佛教普度众生方面的法门, 以绘画的方式告诉民众离苦得乐的方法, 所以它都必须依据经典上的尺度, 不可有丝毫逾越, 是佛教方便智慧之门的开启, 是辅助完成佛教修持者和体征, 是个体生命的修持过程。唐卡绘画有着独特, 崇高的宗教功德。

结论

近年来民族地域化受到时代的影响, 唐卡绘画基于其独特的呈现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 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我们研究民间古老艺术及其文化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传承价值及现实意义。唐卡艺术, 在保留其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的基础上, 不断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变化、融会贯通, 形成了独具一致的新唐卡绘画, 并影响着世人不断探索更新。

参考文献

[1]泰奥·吉美.论唐卡绘画艺术的特色[J].甘肃高师学报, 2002 (4) .

[2]关却呼尼玛.西藏艺术研究[J];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期刊论文, 2009 (1) .

独特人格魅力 篇9

对于《运之河》排练过程的整体感觉,可以用以下的词来概括:紧张,高强度。我们从七月下旬接到参演通知,两三天后在剧组(统一食宿)集合,开始了首演前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排练,对于首次接触歌剧的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接踵而来。

我们拿到的是第一幕到第四幕厚度多达200页的演唱剧本。导演组要求我们在五天的时间内熟背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合唱部分,在我们进剧组之初,《运之河》的主力群演们(江苏省歌剧院的常驻演员们)还在海外执行演出任务未归,意味着我们需要独立在没有专业合唱老师的带领下完成这项任务。不同于我们习惯的合唱谱形式,剧本所呈现的乐谱是所有角色演员以及合唱团,钢琴伴奏混在一起,所以在配合角色演员演唱时,合唱团就真正起到了伴唱的作用,这就造成了谱面上合唱团休止了很长时间后才有几拍的演唱。在我们单独练习时,我们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谱子背了下来,但很快人员召集完毕,整个剧组进入了初步与乐队合排录音的过程中我们存在的问题就展现出来了。面对一支完整的交响乐队,零经验的我们显然是震撼的同时也是稚嫩的,也正是因为头一次与交响乐队进行合作,我们稚嫩且毫无修饰的大嗓门在兴奋的大脑指挥下一味追求着音量最大化下,首次配合不尽人意,在某些唱段中还出现错音和节奏不稳定等情况。于是便打回原形,在次进入到合唱排练厅继续练唱。

有了第一幕第二幕的经验,我们在后面几幕的合唱部分排练中进行的顺利多了。经过简单的乐队合排后,全剧组进入了剧情动作排演。因为表演功底薄弱,舞台表现力不够,达不到导演组的要求,再加上全局群演高达六十几人,调度起来着实困难,所以在排演剧情初期我们又进入了另一个瓶颈。在导演组精益求精的要求下,我们每个动作都会定格来达到导演组的严格标准。记忆犹新的是第一幕恭迎隋炀帝杨广回朝时,作为百姓的我们需要下跪迎接。排练时正直酷暑难耐,大家多数都穿着不过膝的短裤,为了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排练,我们下跪都是“真枪实弹”的,加上跪迎皇帝回朝这段唱段持续的时间不算短,所以很多女生膝盖都出现了淤青。当然大家也都吸取了教训,为了方便排练换上了耐脏的长衣长裤。在经过二十多天无休的高强度排练后,剧目基本成型,期间为了兼顾唱和演,总指挥和作曲唐建平老师删减了一些我们无法顾及的伴唱部分。虽然方便了我们的演唱,但也说明了我们的专业水平还无法将这二者完美的融合。

《运之河》与我们以前所接触的歌剧布景不一样,没有太多的人工布景,引人注目的是两块大翻板从头贯穿到尾。根据翻板转动的幅度将原先空旷的舞台分割成上下两层或台前和幕后。在上下层的空间意象里,上层代表着至高无上的集权统治者,第一幕中隋炀帝便是在翻板上方亮相,第五幕李渊登上皇位也是从翻板下方走到上方的。因此下层代表着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们。翻转的翻板在各幕轮换中,如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厚重且有份量地警示着历史的训言。值得一提的是在紫金大剧院首演的前一晚,在我们带妆走台刚刚进行到第一幕的五分钟左右时,面对观众席左边的翻板突然出现了下沉情况,无法正常使用,走台被迫中断,道具组紧急抢修,但因为道具太大,无法短时间内修复好,所以当晚全剧因为舞美的局限,演员紧急调整调度,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上完成了整部剧。所幸经过道具组工作人员的连夜抢修,保证了第二天得以顺利首演,所有的演员们也都抱着一百二十分的激情完成了《运之河》的首场亮相,得到了观众热烈的反响。

上一篇:授信业务下一篇:安塞地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