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监测网发展方向

2024-09-18

广播监测网发展方向(共8篇)

广播监测网发展方向 篇1

针对“如何保障广播电视顺利、安全播出”的问题,广电局开展广播电视监测工作,其作为整个系统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节目会受到主、客观等各种意想不到的因素的影响,在节目的采编、制作到录制、播出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促使监测工作的产生及推广,并受到了各省电视台的欢迎。

1 广播电视监测的发展阶段

1.1 起步阶段

近年来,广播电视业不断取得进展,所以对广播电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测任务也就更加突出的紧迫。广播电视监测的起步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当时的设备不仅陈旧而且简单,简单到仅用广播接收机或者最平凡的电视机进行收听或看;其次,只有很少的电视节目能够被监测,这类节目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播放时间极短。

1.2 发展阶段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初,广电的监测工作进入了发展阶段,监测工作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监测节目的数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套节目;另外,播出时间较长的节目也加人被监测的行列。更重要的是,一部分智能监测仪器也开始得到实践性应用。

1.3 完善阶段

监测工作步入正轨,进入完善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广播电视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行业的发展对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有线电视逐渐产生,新形势、新要求迫使微机自动监测系统产生并得到应用,不仅提高了监测的质量和可信度,还弥补了监测工作中的漏洞,一些不规范的现象能够被监测到,且停播时间记录准确。

2 广播电视监测的性质和任务

2.1 监测的性质

广播电视事业之所以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与离不开监测工作。作为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广播电视行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手段,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省各电台进行质量评定的指标。监测工作对广播电视覆盖效果的改善很有帮助,能够提升管理水平。监测工作是促进广电事业长久发展的需要,监测工作的良好发展集中表现了广播电视工作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监测的任务

广播电视监测的任务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监测覆盖效果和播出的质量、监测频道和电波秩序、监测国外电台对我国的动态。这就是说,监测各种传输或者播出手段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并保证观众的观看和收听的效果,避免不良因素的出现;对观众、听众进行积极、正能量地教育;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监测国外电台是否进行非法操作,是否进行有损我国合法权益的行为。

3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

3.1 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代表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变革,使得数字技术成为广播电视的核心技术并受到重视,数字技术在提高传播质量和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广播电视也应适应数字技术的实行数字化。为提高节目质量,各级电视台开始使用数字技术等,我国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已实现了对声音的数字化广播,下一步的计划是对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

3.2 网络化发展趋势

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结果,且科技也渗透到广播电视领域,该领域的网络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为扩大广播电视网络的覆盖范围,国家及地方将实现互联,为更好地服务大众,完善的运营体系即将产生。信息时代,网络化的潮流不可阻挡,顺应潮流的发展才是正轨,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才能够促进自身发展。

3.3 多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化和信息化的不断不普及,广播电视也向多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比如,无线电视、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的集结就是多技术融合的集中体现;此外,还将覆盖范围扩充至全国,能满足全国观众听众的需要。另外,针对那些太偏远而目前无法覆盖的地区,我国正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切实解决当前问题。

4 广播电视监测的发展趋势

4.1 建设全方位的监测系统

4.1.1 建设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

无线监测网包括国内和国外监测网两部分,将信息通过无线监测网传输到通讯服务器中,监控全系统当前所处的工作状态以确保网络的平稳健康运营。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当前正在进行无线监测网的建设;同样,针对海外广播电视的监测网也正在进行积极地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国内监测网的建设,国外监测网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因为通过国外监测网,不仅可以了解国内节目对外播送的效果,还可以监测国外电视广播对国内广播电视节目的反应。

4.1.2 建设有线电视监测系统

目前,电视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大众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有线电视监测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安全的监测、进行质童的监测、内容的监测。其中,安全监测主要是对播出的信号进行监测,监测是否有未经批准播出的频道,对出现事故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质量监测是针对自动监测和数据传输设备进行监测,对技术指标进行在线监测。内容监测的对象主要是电视节目,监测其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积极健康、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4.1.3 设置电视质量监督投诉电话

监督投诉作为广播电视监测的补充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密切联系与广播电视有关的各级管理部门与电视用户之间的联系,还能够解决用户出现的各种问题,保障用户能够看到好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达到提高网络安全、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目标。

4.1.4 建设卫星电视广播监侧系统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科技在我国以致全世界的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广播电视领域,科技的力量依然不容小觑。我国卫星发射的成功极大鼓励了我国在卫星监测系统方面的建设,用卫星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将有关的视频与数据资料通过卫星传送至广播电视监测总中心。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确保数据交换的稳定、安全。另外,卫星监测系统还可以提高监测的警惕性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4.2 建立完整的国内、国外广播电视监测网

根据我国对监测网规划的要求已在部分城市建立了监测台进行监测改变以前监测台数量少、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这样做能够使得监测数据、监侧管理更加全面化、科学化。在我国东部的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一些数据采集点和遥控站,与西部的采集点和遥控站形成国内完整的监测网。根据对监侧网规划的要求还应该扩大资料、数据的来源,形成以总局监侧中心为核心的具有多功能的、准确可靠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相应的,国外电视广播监测网的任务是监督我国在国外的电视广播效果,也对国外电视台播出我国电视节目的质量进行监督,目的均为提高广播效果。随着我国广播电视监测网络的不断形成并得到完善,我国的监测网络将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5 结论

公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广播电视的宗旨就是尽最大可能满足公众的需要,解决公众面临的各种问题,不断扩大覆盖范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监测也逐渐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国正在努力建设适合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监测网络,以提高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播出效果,确保我国监测工作朝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摘要: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广播电视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要想继续生存并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接受新的挑战进行技术革新,进而形成新的庞大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以及高质量、高效率、覆盖广的监测网。本文在广播电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广播电视监测的发展阶段和任务进行了简要介绍,进而预测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亚丽.试论广播电视监测[J].大陆桥视野,2011(12):60-62.

[2]张丽.广播电视监测车系统[J].科技传播,2011(4):100-103.

[3]杜燕青.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1):30-33.

天津广播电视监测体系的发展 篇2

1 雏形和第一代监测体系

天津的广播电视播出效果监测始于1986年, 和其他兄弟台站相仿, 起步之初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值班员借助几台电视机、收音机, 运用眼看耳听的方式开展监测工作, 采用手写纸记的方式对播出事故进行记录和留存。人为判别存在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工作中出现判别标准不统一的情况, 监测手段落后无技术含量, 监测时间只局限于播出的日间时段。

全天候监测值班的开始和自动停播记录仪的运用, 标志着天津广播电视第一代监测体系的形成。1995年天津监测工作的人员配备已增至十人, 具备了开展24小时全天候值守的人员要求。监测设备除整齐划一的电视显示器屏幕墙、广播接收机和信号切换控制台外, 还购置了运用单板机研制开发的自动停播记录仪。自动停播记录仪的应用实现了对输入音频信号无载波或音频低于设定值的报警功能和广播接收机的自动开关机功能。开始利用录像机和录像带进行电视节目内容的录制, 实现了故障查询, 使监测工作有据可依;但每套节目每天四次的人工录像带更换, 增加了值班员的工作量, 录像资料也存在着保存时间较短不易于保存等问题。第一代监测体系还只停留在监测中央台转播节目和天津电台、电视台自办的中短波、调频和开路电视节目, 监测业务面窄, 监测技术自动化程度低, 监测手段单一 (图1) 。

2 第二代监测体系

2000年, 借监测机房搬迁之机, 建成了一个自动化、初步网络化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见图2) , 第二代监测体系的建成也使天津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水平步入了当时的全国先进行列。与一代体系相比, 第二代监测体系在以下几方面都有所发展:

(1) 实现了对广播电视信号较完整的监测

实现了对广播电视发射、有线电视前端、传输等各环节以及天津卫视节目播出质量的监测。

(2) 使广播监测硬盘录音和网络事故查询得以实现

采用计算机自动停播监测和记录设备, 对广播电视播出中出现的无载波、黑场、图像静止、无伴音等现象进行自动记录, 实现了对6套广播节目的计算机硬盘录音保存、对20路电视信号播出质量的监测记录。利用我局计算机局域网实现对传输环节广播节目的远端监测, 具备网络查询功能, 局域网上的计算机终端可随时对广播电视播出情况进行查询、复听, 实时监看监听并保留故障记录。监测值班员借助该监测体系能够及时发现节目播出中的各种异常现象 (包括停播、劣播) , 准确判断发生事故的部门, 及时与播出部门取得联系, 以挽救和减少停播、劣播事故的发生或缩短发生停播、劣播的时间, 从而使广播电视监测真正成为了保障安全播出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实现了播出质量监测的自动化、网络化

(1) 系统采用分布式技术以及硬件、软件的模块化设计, 更趋于稳定, 提高了监测工作的可靠性。

(2) 填补了第一代监测无广播查询记录的空白, 并采用DSP技术和小波变换与相关性无损压缩算法等硬盘录音先进技术, 以实现系统大存储量、高压缩比与保真效果, 录音监听效果较好。

(3) 查询系统界面直观, 音频故障查询效率高。

(4) 具备对监测的各通道播出情况自动进行播出时间、停播次数、停播时间、停播率的统计功能。

(5) 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快速实现异地查询, 包括查询故障时间、播放故障图像、统计故障类型等。

3 第三代监测体系

第三代广播电视监测体系于2007年投入使用, 在第二代系统的基础上, 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增大了数据存储量, 将原监测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充, 形成一个在可靠性、先进性、扩容性、可升级性方面优势明显的自动化、网络化监测平台。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形势给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代监测体系对前一代体系进行了更新、完善和补充, 功能更加强大:

(1) 监测信号的采集更加全面, 新增了广告监播功能

实现了对模拟有线前端输出的电视信号进行监测, 两套节目采用固定监测方式, 其他几十套采用轮流方式监测。新增加了对数字卫星电视防范监测, 不只是对码流层进行监测, 同时对射频层、内容层进行监测和分析, 并具有原始码流存储记录, 可进行事后码流分析。

广告监播是第三代监测体系在节目内容监测基础上衍生的功能, 可实现对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的采样、24小时自动监测识别播出广告、辅助发现新播广告等功能, 能随时查阅监测对象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记录, 查询、自动统计各广告播出的时段、总时间, 并可自动根据监测数据形成统计日、周、月、季、年报表, 完成广告监播公文自动流转。系统采用音、视频信号数字特征识别技术实现节目中播出广告的自动识别、统计分析并生成报表, 减少了广告监播所需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彻底改变了传统广告监播方式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和检索、统计效率低的不足。

(2) 多画面分割大屏幕显示、硬盘记录、采集备份等先进手段在广播电视监测体系中全面应用

将电视节目保存方式由录像带随录改进为硬盘记录, 实现了所监测节目全部采用集中硬盘记录的方式。建立广播、电视播出节目采集及集中存储系统, 记录从广播、电视中心直接采集的播出的数字音、视频信号。结合大屏幕显示器, 实行多画面分割显示, 节省空间节约资源, 便于重点内容的监测。16路采集监测设备选用2×8路设计, 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全部停机的状况, 在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上也能互相备份, 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3) 形成技术较为先进、高可靠性的自动化、网络化监测平台

(1) 增强了网上查询功能, 以720×576的分辨率记录保存电视信号, 以优质立体声的形式记录保存广播信号, 实现广播电视播出节目网上查询播放。建立播出监测数据库及其查询系统, 实现监测数据的统计等功能和授权用户的查询功能。

(2) 新体系更具有先进性, 采用最新的H.264视频压缩格式, 其压缩深度比以前各种压缩方式更深, 在同等码流的情况下其图像更清晰, 更适合网上传输。

(3) 具有良好的扩容性, 采用了大容量的SAN集中存储系统等先进手段。整个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 系统扩容可通过增加系统模块的方式进行。由于采用了SAN集中存储系统, 既保证了数据存储、访问的可靠性, 又有利于今后的存储容量扩容和存储系统升级。

(4) 实现了异地查询、远程监测远程电源控制。建立远端遥控监测点, 放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记录系统, 通过广电光纤专网将监测记录到的信息传回中心机房, 达到远程监测的目的。目前已开通蓟县远端监测站点。

(5) 具备了广播、电视开播试线, 监测数据及设备与网络的安全控制能力, GPS授时等功能。

(4) 技术指标测试功能的增加

在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中, 人们通常把监测分为广播播出质量监测和技术指标的测试两部分。播出质量监测是利用自动化的监测设备和计算机网络, 通过监听、监看、分析查询实现对所监测的广播、电视播出中各类停播、劣播事故的判别。技术指标的测试是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测试仪器, 按照相关标准, 经常性地或定期地对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设备运行技术指标进行测试。传统的广播电视监测体系仅涉及播出质量监测的领域, 而技术指标测试任务通过专用测试仪器才能完成。第三代监测体系在功能上增加了载波电平等信号指标监测功能, 如电视信号的载噪比, 广播信号的场强、调幅度 (调幅) 、频偏 (调频) 等。体现了监测事业的自动化管理体系逐步从单纯的播出质量监测向播出质量加技术质量监测过渡, 见图3。

4 数字广播电视监测体系

在第三代监测体系基础上我们陆续开展了数字卫星、数字有线电视、CMMB等数字信号的监测, 不断完善和提高监测体系中针对数字化广播电视播出的质量检测和指标监测水平, 是我们当前的课题。

数字电视的监测包括对数字有线、数字地面、数字卫星、CMMB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数字微波和IPTV (交互式网络电视) 的监测。数字电视监测和模拟电视监测的不同在于, 数字信号的监测除了屏幕墙的监测外, 更重要的是传输流的监测及信道的监测。对数字电视监测的特点是在视音频节目监测的基础上还要对可能出现在码流层和信道传输层的故障和隐患进行监测 (图4) 。

(1) 数字有线电视监测

数字有线电视监测主要从信道层面、码流层面和视音频内容层面三个层面进行监测分析。

(1) 信道层面

表征信道传输质量的参数有十几个, 许多参数相关联可推算, 监测的主要参数有:IF信号功率、BER比特误码率、MER调制误差率、发送端符号率时钟。IF信号功率:也称为载波电平, 它反映了传输系统和链路的传输损耗情况。BER比特误码率是一定时间内错误比特和总比特之比值。MER调制误差率是理想信号矢量幅度与实际误差矢量幅度之比, 误差矢量幅度是指实际信号的矢量偏离理想信号矢量的距离, 是传输链路噪声干扰和传输设备各种失真的总和。均衡校正之前和之后, 数字卫星和数字有线均测量均衡校正之前的值, 以反映解链路真实情况。发送端符号率时钟:发送端符号率时钟误差将影响接收端PLL同步, 造成PCR不准, 影响解码器输出的信号质量。符号率时钟参数有抖动、精度、飘移等。每一个发送端设备晶振频率不可能完全一致, 系统时钟及符号率时钟也必然不同对发送端符号率偏离量实时监测比对。

当上述指标恶化时, 就要对其它指标进行测量, 以进一步做出传输信道恶化程度的判断。如调制误码率、载波抑制、相位抖动、幅度不平横等。

还可以利用星座图进行排查。星座图直观显示QAM信号的损伤, 包括随机噪声、相位噪声、干扰、IQ分量不平衡等。星座图与MER有直接关系, 当信号处于理想状态没噪声时, 它应该在星座图某一方框的中间;当有噪声及其他无用信号时, 其位置便产生偏移。星座图不能生成监测数据, 却可以根据偏移的状态分析噪声来源, 是检测数字电视故障的直观有效手段。

(2) 码流分析

根据ETR101 290标准, 将数字电视基带错误分为三级:第一优先级错误, 会引起解码器无法解码;第二优先级错误, 会损伤已解码图像或者断续解码;第三优先级错误, 指示出编码器、复用器的问题, 但不影响解码, 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小。

每一级错误又可分为三种程度, 严重和致命错误, 一般性质错误, 告警性质错误。

三个优先级错误参数对数字电视节目的解码有直接影响:第一优先级参数, 直接影响节目图像和伴音的内容;第二优先级参数, 直接影响传输的可靠性;第三优先级参数, 直接影响显示结果。

三级报警23个, 全部监测报警量大, 只监测部分参数即可。

(3) 视音频内容层面

对音、视频节目的无图像、无伴音、图像静止、黑场等节目异态的自动监测。

针对有线电视监测系统还应实现三大功能:

安全监测:系统具备网络安全监测手段, 通过逐步实现与各地有线电视监控网的联网, 实现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播出信号的实时监测, 及时了解网络运行情况。

质量监测:在各本地有线电视分配网前端输出口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传输设备, 对前端播出中的重大停播事故和播出质量 (如电平、载噪比等技术参数) 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前端各套节目播出的重大异态, 汇总、处理、分析监测数据。

内容监测:在各本地有线电视分配网前端输出口安装自动监测设备, 对各前端播出的各套节目内容进行巡回监测或锁定频道监测, 及时了解播出的频道和播出的节目内容。

(2) CMMB终端的主要测试参数

接收灵敏度:是无线接收模块测试的重要指标, 反映接收模块, 尤其是高频头对弱信号的处理能力。C/N门限测试:C/N测试非常重要, 一般需要分别考虑在瑞利静态多径信道及其他动态多径信道模型下测试C/N门限。数字邻频干扰 (上下邻频) :该测试用于检测CMMB接收机是否可以抵抗较强的数字信号干扰, 这种干扰在上下邻频处最明显。动态多径下的移动速度:由于CMMB是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 许多情况下接收机都处于移动状态, 所以测试可以支持的最大运动速度可以反映抗多普勒频移的特性。还包括带肩、调制误码率、误码等指标。

(3) IPTV信号的监测

IPTV基于Video over IP的技术监测可以进行MDI (Media Delivery Index) , 即媒体流传输指标, 用于对Video over IP (一种在IP网络上传送视频的数字技术) 系统的错损监测和报警, NU网络利用率、IFR瞬间流动率、瞬间带宽、AR平均带宽、SU流利用率等指标的测试。

5 下一代广播电视监测体系

根据总局的相关要求, 进一步完善与中央监测台联网的天津广播电视监管体系, 形成本地与运用遥控监测相结合的反应快捷、准确可靠的广播电视监测网, 建立广播电视视听质量监督体系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完成对有线、无线、卫星等多手段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和节目内容全方位的监测, 逐步实现三网两体系的发展方向, 三网即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 (国内、国外) 、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网, 两体系即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根据三网融合已经从政策表态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的发展形势, 在确保有线电视网安全播出的基础上, 提前着手, 做好保障互联网、电信网内容信息安全的监测技术准备。

参考文献

[1]陈德泽.广播电视监测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

[2]张志英.自动化、网络化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天津广播电视技术, 2002年.

[3]天津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改造技术方案.2005, 7月.

[4]张煜伟.数字电视监测系统建设.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9, 第十期.

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 篇3

其中涵括了模拟数字技术、无线广播、网络连通并存、卫星覆盖等等,为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带来了更好更快的发展途径。

广播电视网络的监测随着如今广播电视覆盖范围的扩展而变得更广泛,对于广播电视多途径的传输模式,相应的监测系统也是不同的。

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安全研究 篇4

一、监测网网络的安全分析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的网络在安全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少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

成体系的安全保障, 可以极大地防范某些已知的安全风险, 甚至因为体系本身的连锁性与内部关联性还可以消除掉某些未知的安全风险。然而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健全这类广播电视事业方面必须的也是急需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缺少这样的保障体系无疑就将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安全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2) 复杂的系统分布威胁安全

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我国的广阔国土资源相关的, 那就是广播电视事业的疆域之广。这个广度几乎已经覆盖了我国的整个国土的绝大部分地区, 甚至已经覆盖了我国的部分无人区。与之相应的, 监测网络系统也必须随之扩展, 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具有着在地理上的分散性、在通信手段上的复杂多样性、在节点上的分布性。正是这分散、复杂、分布三种特性使得在我国开展彻底的、有效的、真正能够确保安全的监测变得极为困难。

首先, 就是分布性, 分布性最大的难题就是部署监测网络的也要与之对应地分布, 然而, 分布不是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实时的统一控制、集中管理, 在一个非常广阔的区域上分布已经不易, 实现实时的统一控制、集中管理就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 由于我国的各个广播电视机构之间存在着设备与技术的不统一性, 某些已经发展起来的大的省级甚至市级电视台已经有能力布署超过中央级的广播电视设备。并且, 每个广播电视台站都可以选择不同的、甚至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数据传输与传播方式。而每一种数据传输与传播方式其监测的技术与手段各有不同, 这种复杂性就给监测网络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 IP网络自身存在安全缺陷

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包括我国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络都是一种与互联网架构相同的基于TCP/IP协议 (TCP=传输控制协议IP=互联传输协议) 的网络。当然, 还有基于无线的与模拟信号的监测网络系统。TCP/IP网络虽然产生的历史较为悠久, 但这种基于TCP/IP协议的开放性、通用性、可访问性、可探测性也是其极易被攻击的致命弱点。如在应用层, 由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漏洞可导致被攻击与破坏, 在网络层和传输层, 主要有拒绝服务攻击和数据窃听的风险, 而在硬件设备与数据链路层, 主要的威胁是设备的破坏等。

(4) 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广播电视监测网发展迅速, 规模和网络产生了非常大的扩张, 但在系统建设、保证网络系统安全运行和信息保密的问题上, 目前仍然缺少统一的安全标准、全面的管理机制以及法规条例。

二、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主要系统结构

遥控监测站系统:该系统通常情况下包括广播电视监测数据信息的采集记录, 主要功能是能够收集本地的广播电视信号。

网络传输系统:利用广播电视干线网SDH的2M传输通道和网络监测连接中心将不同地区的监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相连, 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广播电视监测网。

三、提高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系统安全性的措施

(1) 合理地进行网络资源规划。通过实际的网络运行能够看到, 合理、彻底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规划对网络实施安全保护以及实现网络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实施有效的广播电视广播电视网络系统设备安全设置。对于那些在网络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安全设备, 例如, 路由器、交换机等, 必须进行有效地管理, 合理地进行相关布置。 (3) 进行必要的备份。为了能够使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能够持续地稳定运行, 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4) 切实提高网络系统中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5) 设置有效的防火墙系统。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系统一般情况下是由若干个安全域构成的, 这种组成方式主要是由于网络系统的分布特点决定的。 (6) 进行有效地病毒预防。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系统具有点多面广的特征, 在运行时能够全面地进行病毒防护, 可以采取多层预防。

网络管理与广播电视监测网 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管理平台

1 引言

广播电视监测网是一个既具有传统意义而又有别于一般网络的特殊网络实体。近年来随着其自身规模的扩大,功能越来越强、承载的业务也变得多样化,如何保证网络高效可靠运行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综合网络发展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有效的网络管理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网络管理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行政意义上的管理,包括人员组织、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等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内容;二是在技术层面上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监控,一般包括五个主要内容: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统计和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我们在下文中所提到的网络管理单指技术层面的内容,后文不再单独说明。

2 网络管理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遵循的网络管理的概念是由国际电联进行定义的,该定义主要是规定了网络管理五个功能模块的要求,不同的网络对各个功能模块的要求不同,可能有些剪裁,但是原则上不会有太大的出入。下面分别说明。

(1) 故障管理

支持多种方式的自动事件报警,如弹出窗口、声音报警、发送邮件,自动显示故障节点所在的拓扑图等。

(2) 性能管理

自动生成关于网络性能、可用性、网络资产状况和网络事件处理状况等网络运行状态报表。

(3) 配置管理

能管理设备厂商提供的专用的MIB库,生成监控这些特殊MIB(管理信息库)信息的应用。可以监控任何基于MIB的设备。另外用户可以开发自己的事件关联规则。

(4) 计费管理

在信息有偿使用的情况下,需要记录用户信息的传输速率和数量以便定期结算。在非商业化的网络上也需要这些数据来统计链路以及设备的占有率和利用率。

(5) 统计与安全管理

网络管理平台具备分权功能,支持多级管理员的操作,每个管理员只负责管理自己相应的设备,他们在网络管理平台中具有不同级别的权限。根据IP地址,进行网络流量和流向的统计,包括定时统计路由器端口出入信息流量等。进行设备和链路负载、可用性、可靠性及网络的可利用率统计。

国际电联的定义给出了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平台必备的功能模块的描述,按照这个定义开发的网管软件在功能上包含了网络运行维护和商业运营的基本手段。对于非运营商来讲有关商业运营的功能如计费管理可能不是最令人关心的,所以往往这方面的功能会有所简化或干脆不做实现(可以预留升级接口),而在自己侧重的方面进行强化处理,使得软件更符合自身的管理需求。这样的一个网管软件虽然不是通用的,功能上有欠缺,但是和特定用户的需求结合的更紧密,性价比会很高,大部分网管软件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而不是盲目求大求全。

3 基于广电监测网的网络管理平台设计

对于IP数据网,网络管理的方式一般来讲为集中管理和分布式管理。集中管理就是对一个IP网络只设立一个总的网络监控中心,对所有的网络设备和主机设备进行管理,在被管理的节点上只运行代理程序,该程序定期和网络监控中心通过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进行网络管理信息的交换。分布式管理采用的是层次式的网络管理策略,设立分层网管中心,由分层网管中心和主网管中心交换网管信息,主网管中心不和被管对象之间发生管理信息的交互,这样在网络干线上有效减少管理信息的流量,提高网络运行效率。

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是一个分布在全国多个城市的星型网络,它以位于北京的数据处理中心为汇聚中心,位于其他省市的多个监测台站为汇聚节点,各监测台与数据中心通过专用线路连接。各监测台和数据中心都是相对独立的行政单位,均有自己的内部局域网,从事广播电视监测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各台到数据中心均采用静态路由协议的连通方式,监测数据通过防火墙后存储到数据中心广播网服务器以便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和发布。

根据广电监测网的拓扑结构和目前的规模,为了及时反映网络的状态变化,有效地发挥网络管理平台的作用,降低网管平台的复杂程度, 广电监测网网络管理平台采用集中式的管理策略。根据国际电联的定义并结合广电监测网的业务特点,广电监测网网络管理功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动发现网络上的重要节点 (路由器,交换机和第二层的交换设备) ,能够根据实际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自动更新网络结构图。支持多种网络结构,以图形方式显示所有网络节点的工作状态,动态显示机器IP地址、主机名及机型。

(2) 支持SNMP(简单网管协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等管理协议,并提供基于这些协议的管理视图,如OSPF视图、VLAN(虚拟局域网)视图、物理连接视图等。

(3) 具备多级过滤功能,对于网络节点的发现、网络拓扑和地图都能进行过滤,保证管理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要发现监控的对象,定制MAP(映射图),按一定的共同特征将被管对象进行分组。建立集中的管理平台,对各种监控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分析和展示;实现灵活的报警控制。

(4) 对业务应用的运行进行监控,对应用的监控应贯穿网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本身各个层面,最终形成面向业务的端到端监控。

(5) 通过预警和故障的快速定位,保证能及时处理发生的故障,或将故障消灭于萌芽之中;通过灵活的阈值设置进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快速定位,准确、快速地发现故障,并通知给相关人员及时排障。

(6) 要求具有事件关联机制,压缩重复上报的相同事件,并对重复事件的数量进行统计。提供内嵌的事件关联引擎和事件关联配置工具,可方便压缩重复上报的相同事件,并对重复事件的数量进行统计。

(7) 安装在被管节点端的代理软件必须具有智能管理能力,一台被管节点只安装一个代理,代理对系统资源的消耗应尽量少。

这里要特别提出对于系统主机、应用和数据库的管理。虽然有些要求不在国际电联的定义之中,但是对于广电监测网的运行维护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些要求主要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 故障管理

阈值参数配置:管理系统应能对管理对象中重要的性能参数自由设置相应的阀值,当超过阀值的情况下发出相关的告警/事件至集中控制台。

运行监控:管理系统应能对于系统及应用进程进行运行状态的监控,并能采集应用进程运行中的告警/日志事件信息,并送至控制台处理。

告警事件处理:对系统产生的突发告警/事件进行记录,并具有对告警/事件进行过滤、分类、自动删除、修改等处理能力,另可以根据事件的性质进行智能判断,可自动启动相应的事先预设好的自动处理动作,并且要求即使在网络故障或管理站故障的情况下,仍保证对被管对象的监控和保留此时事件的信息,从而保证24×7的管理。

(2) 性能管理功能

对系统重要的性能参数实现监控,如CPU利用率,用户进程对系统资源的使用,I/O(输入/输出)占用的CPU时间;交换空间 (Swap Space) 的使用情况;磁盘系统(各分区)使用情况;内存使用状况等。

实时动态地检测业务主机的系统性能状况,提供决策支持的趋势分析。

应能自动连续收集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运行性能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所有数据可提供给用户进行历史性分析,以定位系统瓶颈和故障。

(3) 数据库和中间件管理

告警采集:管理系统应能采集到被管理的数据库系统所产生的所有告警及事件信息,并送至控制台处理。

可用性监控需求:需要监控数据库和中间件关键的运行状态和进程等,并对数据库和中间件进行有效的管理。

性能监控需求:需要对数据库和中间件的性能进行监控,鉴别和消除瓶颈以提高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整体性能。

4 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管理平台的部署与应用

广播电视监测网的网络管理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网络运行维护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把管理人员从琐碎的手工操作和问题出现后依靠经验判断进行处理的原始劳动中解放出来。它能有效地预防问题的发生,并能够在问题发生后缩短故障的定位和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管理平台由控制台、控制台服务器、网络监控服务器和被管理服务器端四大部分组成,见图1。

控制台需要配置的管理模块有:日常管理操作功能客户化知识模块开发功能;控制台服务器需要配置的管理模块有:实现三层架构的监控;网络监控服务器需要配置的管理模块有:网络性能管理、网络流量/故障管理;被管理服务器端根据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平台以及应用类型分别需要配置的管理模块有:Windows服务器管理、Oracle(甲骨文)数据库管理、Weblogic管理、监控和管理各种主流操作系统、监控数据库的功能,包括Oracle等数据库、监控中间件系统(BEA WEBLOGIC)的运行状况和日志文件、生成业务视图、监控和管理各种网络设备和环境等。

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管理平台2 0 0 6年开始部署,2007年在广播电视监测网的运行维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网络设备的实时监控:在该系统部署完成后,整个广播电视监测网的网络设备和主机设备都处于网络管理平台的监管之下,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可以及时方便地得到整个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点;(2)与安全管理系统信息交互:网络管理平台通过与安全管理系统的联动,进行信息交换,网络管理平台的网络拓扑信息,网络流量等信息可以和安全管理平台交互,在各个监控层面上全面反映网络运行情况,避免挂万漏一;(3)传输电路的调度与管理:网络管理平台能够快速、直观的反映网络链路状况、网络设备的端口状态,能够根据网络运行的要求进行实时配置,简化了操作环节,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目前我们的网络管理平台已经管理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近200台,主机设备(包括服务器、磁盘阵列、磁带机等)近140台。随着广播电视监测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设备的数量还将会有所的增加。网络管理平台投入运行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完全凭经验的网络管理做法,提高了网络安全运行保障,有一个案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在2006年底的一次网络巡检中,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发现了某一监测台到数据中心的链路异常,该台站监测数据无法上传到数据中心。进一步排查发现在数据中心的路由器端口上出现了大量的数据包,初步判断可能是非法攻击,后经过分析,确认为病毒攻击(病毒名称为:mofei,攻击端口:TCP135),通过技术手段的隔离和查杀及时避免了病毒进一步的扩散,及时排除了由该病毒侵害造成的影响,网络恢复正常。

5 结束语

网络管理平台的使用使广播电视监测网的运行维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却增加了。当然网络管理平台并非完美无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管理平台目前的一些比较薄弱的功能需要加强,比如网络拓扑发现仍需要人工干预绘制,管理平台的易用性,人机界面的直观性等问题需要在下一代的网络管理平台上得到改善,另外网络设备与网络管理平台联动等功能也将得以实现。

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网络运行维护的手段,但这应该不是最终目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的运行维护工作仅仅靠引入几个科学的管理工具也并不能高枕无忧。网络管理平台的部署实际上应该是这样一个契机:它使我们能有条件进一步贯彻中心领导提出的加强服务意识、以提高用户满意度为中心的战略方针,能使整个网络的运行维护转型到使整个网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业务能力上来,为在将来有可能的监测信息面向社会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未来的IP网络和网络管理[J].现代电信科技, 2002 (6) .

广播监测网发展方向 篇6

1 监测网系统设计目标

省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是由辽宁省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和14个地市广播电视遥控监测站, 3个县级广播电视遥控系统站按星形结构组成, 并可以进一步延伸至其他县 (市) 一级, 建成后的系统将成为一个全省联网, 高度自动化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络, 通过该系统可实时了解全省各级广播电视的传输和播出质量, 随时查阅监测对象台 (站) 的广播电视播出记录, 查询, 复听/复看播出机构的广播录音和电视录像, 自动统计各台站停播, 劣播等故障情况, 做好全省广播电视监测工作, 建成后系统具备安全监测, 质量监测, 内容监测, 广告监测四大功能。

安全监测:实现对广播播出信号的实时监测, 及时了解网络运行情况, 对未经批准播出的频道及合法频道在非播音期间的播出等进行实时监测, 报警, 记录, 存储, 统计, 查询, 打印, 报表。

质量监测:根据广播电视监测范围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传输设备, 对个频率/频道播出中出现的重大停播事故和播出质量, 运用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对各套节目中出现的重大异态, 在报警的同时传递到数据处理系统, 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统计存储, 打印报表及查询。

内容监测:根据广播电视监测范围对监测的各套节目进行实时监听监看, 对部分节目可自动轮播或预先设置锁定监听监看, 及时了解播出频率/频道播出的节目内容。

电视广告监测:采用最新的技术, 对实时监测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广告进行监测, 具有自动判别统计, 汇总存储, 数据打印和查询。

2 监测网系统结构和组成

网络传输系统应采用层次化设计, 网络分为两层:核心层和汇聚层。

核心层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交换, 中心机房在设备上配置留有与全国广电监测网的以太接口。

汇聚层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汇聚, 包括14个地市, 连接至核心节点。每个节点通过1*E1口接入, 26个县级节点接入各市, 14个市级节点通过网络SDH链路, 汇聚接入监测中心机房, 。计算机节点配置防火墙, 10/100M下连用户。实现视频、数据、监测、通讯。并为各地市监测台站预留接口。

运行维护管理方面, 在监测中心设立数据传输网络的网管中心, 负责数据传输网络的管理。并配置维护终端方便现场的检测调试工作。

3 监测网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

维护的步骤:a.如果能够远程控制, 尽量利用远程控制排除故障, 或者确认造成故障的原因。b.排除线路故障, 确认电话是否畅通。c.排除故障后所有功能测试, 包括模拟报警、远程控制等。

维护所需的设备:故障备件的备件, 包括计算机配件、广播监测测量设备的备件。已经安装好系统的系统盘、Windows NT 4.0系统安装盘、光驱、显示器、电话机维修需要的工具, 如十字、一字螺丝刀, 万用表, 如果需要维修接收机等硬件设备则还需要电烙铁、焊锡、信号线、钳子等工具。

监测网的故障处理:a.计算机故障的分析处理。一般情况下, 如果采集站在系统启动时, 如果硬件正常则会听到“嘟”的一声系统硬件自检通过的声音。一般情况下可以判断为系统硬件能够正常启动, 可以查看是否系统操作系统或者软件的问题。接上显示器, 查看系统启动能否正常。一般在系统硬件正常的情况下, 则可能是软件问题, 或者系统盘的问题。b.中波或调频接收机故障。一般情况下都是接收机的接收效果问题。可以采用替换法来排除是接收机故障原因, 还是信号原因。c.已安装与新安装系统的故障。

如果是已安装的系统则有以下几种故障可能。a.参数测量设备故障, 可以先复位参数测量, 即把参数测量关闭电源后, 等10秒钟左右再打开。b.串口连接线故障。c.串口卡端口故障。

如果是新安装的系统则除了以上几种故障外, 还应该检查以下的故障原因。a.串口连接是否正常。b.串口端口设置是否正确, 与实际连接是否一致。c.软件中有无设置启动参数测量。d.调频与调幅的起始通道设置是否正确。

上面的介绍是概括性的, 下面用一些实例来说明对省广播电视监测网故障的分析处理。

a.故障现象:中心无法远程控制丹东, 并且丹东也没有数据回传, 经过多次重新启动工控机都无法恢复正常。故障排除:在去维护时, 经过检测发现是采集站Windows NT系统的系统损坏, 系统在进入Windows NT时死机。经过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安装监测软件以及设置好后, 系统恢复正常。b.故障现象:中心无法远程控制大连, 并且大连也没有数据回传, 经过多次重新启动工控机都无法恢复正常。

故障排除:在第一次维护时, 经过检测发现是采集站Windows NT系统的系统盘损坏, 经过更换系统硬盘, 并且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后。只是经过采集站模拟报警测试, 没有通过查询站连接控制测试。后来在中心发现, 大连的数据以及报警信息能够回传, 但是中心不能进行远程控制, 经过第二次检查后, 发现是采集站的远程控制访问中, 加入了允许访问的用户, 但是没有允许通过任何验证, 导致中心系统无法和采集站建立连接, 通过验证后这个问题解决。

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的网络维护 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有线,监测网,故障与维护

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覆盖面广,借助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实施对有线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监测,从而保证其播出的安全和传输的安全。监测网一旦出现故障,势必影响其播出、传输,影响观众信息接收的质量,也为各级领导进行地区性的广播电视网络监测带来不便,削弱预防风险的能力。在信息普及的今天,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显得尤其重要,因而监测网的建设、管理、故障维修工作不容忽视。

1 有线广播电视

有线广播电视在现代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有这样三个明显特点,其一是它的频带比较宽,速率也较高,在进行压缩之后,电视、图像、音频等都可以轻松顺畅地得到传送;其二是有线网络分布较广,如此,信号就能够便捷地传送到各家各户;其三是需要对用户收取一定费用,收费项目如:主机、副机等等以及有线模拟电视收视费用。

其整个的系统包括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播出环节,播出环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环节,它包含了信息、图像、音频及其他服务内容;第二个环节是输出环节,输出的方式可以有很种不同类型,既有单向的传输也有双向的传输。规模不等,小达450MHz,高的甚至达到1000MHz。用户级别根据所容纳的用户数量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小的级别可能只有几十户,而大的级别可达几百万户,随着技术成熟,有线广播电视的传输系统可容纳的用户越来越多,当然,相伴而来的是更多的故障与更高的风险。第三个环节是用户部分,有线广播电视是服务于大众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某种程度上,用户即是至高的“上帝”,保证有线广播电视服务质量,才可以更好地生存、发展。

2 监测网故障分析及维护

大型有线广播电视的监测系统基本采取的是三层网络结构模式,在最高层,监测网可以汇集所有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数据,在第二层,中心监测站与地区性监测站借助物理网络实现连接,整个系统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由此能很好的保证整个的有线广播电视正常运行。

2.1 常见故障

2.1.1 设备出现问题

细化分类主要包括这样一些情况:不同设备接触不良,某种设备处于无电状态,在操作中由于反反复复不按程序操作而引起的设备故障,光纤受信号、磁场等的干扰而中断,由于民众在同一时间输入统一指令而导致的“交通”拥堵,设备老化损坏等等。

2.1.2 用户使用问题

用户使用时间过长,安装在室外的广播电视配置阻抗失配或者是接口处接触不良,由于屏蔽失效而导致的信号干扰。

2.1.3 片区故障

片区故障发生通常情况下影响的是几户乃至几十户几百户居民的广播电视使用,这种状况一旦发生,首先要准确确定其故障范围,锁定问题后,再行检修。

2.2 解决故障策略

2.2.1 提高工作人员监测维护意识

领导要认识到广播电视监测网对于维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高监测维护意识,不仅自身监测网络维护意识要加强,还有通过多种形式如展板、发言、视频等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网络维护意识,树立安全第一、品质第一的信念。使用高质量监测设备,使监测子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可靠的收集数据,从而完善数据库建设,继而通过应用服务器实施数据管理,保证用户能够从客户端获取有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种意识放松,都可能导致某个环节出现故障,影响最终的信息输出。

2.2.2 线路以及设备维护

线路故障、设备故障都属于监测网网络系统的常见故障,线路维护特别要注意的是预防线路老化,要根据线路使用年限来进行定期检查与维修。设备故障较普遍的如光接收器受到干扰,通过光接收器,种图像、影像、音频可以得到转换接收,要想进行维护,需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由于光接收器更多地是分布在室外,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雷电的攻击以及风雨的侵蚀,为保证信号稳定性,用电安全性,在安装时必须加装地线,必要时将强大电流导入到接触到的地面,另外最好外壳有一层包装,尽量避免雨水渗入。光纤接口处的维护也是有必要的,借助无绒棉球进行全面清洁,清洁之前必须断开电源,清洁之时切忌对着眼睛,以免使眼睛受到光的刺激。

除了光纤接收器会出现故障外,信号放大器也可能会存在故障,通过电缆有限广播电视可以将其数据信息传出,但是一旦出现故障,就会信号减弱,甚至造成信息接收的中断。电缆通常情况下也是分布在室外,处于室外则必受高温的影响、风雨的影响导致电缆老化或者是破裂、渗水、变形等。为了使用户能够顺利接收到影像、音频等信息,维护电缆设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定期检查,及时替换老化电缆;选择符合配置的放大器;放大器的输入电缆线、输出电缆线的不同接口可靠;安装底线保证接地的同时包装完整,尽可能减少太阳暴晒。

3 结语

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的网络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具有全局性。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故障,如线路问题,再如设备问题,这些故障可能只发生在一家一户,也可能是一个片区。要想做好维护工作,工作人员在提高网络维护意识的同时,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的管理、检查工作,老化的线路及时进行更新,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及时进行淘汰,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处理紧急故障的能力,在故障发生时,确定范围,锁定问题,及时展开有效的维修工作,在最短时间内保证用户可以接受高质信息,减少不便。

参考文献

[1]高建军,陈燕莉,赵杰.IP网络设计与广播电视监测网的建设[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41(z2):26-33.

[2]胡茂贵.关于安徽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安全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08):126-127.

[3]杨聚峰.广播监测显示系统在河南广播电视监测网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17):10.

[4]陈平.广播电视监测网系统维护及故障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138.

广播监测网发展方向 篇8

目前Internet的覆盖面相当广, 对于光缆铺设不到的地方, 可用VPN来扩大监测网覆盖范围。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即虚拟专用网络, 就是两个具有VPN发起连接能力的设备 (计算机或防火墙) 通过Internet形成的一条安全隧道。在隧道发起端 (即服务端) , 用户的私有数据通过封装和加密之后在Internet上传输, 到了隧道的接收端 (即客户端) , 接收到的数据经过拆封和解密之后安全地到达用户端。此种方式让远程遥测点和移动用户接入网络, 能够远程使用内部服务器的应用系统, 在非安全的互联网上安全地传送私有数据。与数据专线相比, VPN无需铺设线路, 能够利用Internet资源建立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移动监测专网, 大大地减少了花费在城域网和远程网络连接上的费用, 易于增加新的远程遥测站点, 也简化了网络的设计和管理, 进一步扩大了广播电视监测在广电中的监督和管理范围。

2 VPN专网的网路连接和作用

VPN专网的实现, 需在监测内部网络中配置一台VPN服务器与内部网络连接, 在中心将VPN硬件网关、监测网络设备及内部办公设备放在防火墙后面, 经过防火墙再由一条专用远程线路连接到因特网, VPN硬件网关的LAN (局域网) 口连接到内网的交换机上, WAN (广域网) 口连接到与外网相连的路由器。

当客户机通过VPN连接与专用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时, 先由NSP (网络服务提供商) 将所有的数据传送到VPN服务器, 再由VPN服务器将所有的数据传送到目标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通过配置VPN服务器, 指定只有符合特定身份要求的用户才能连接VPN服务器获得访问内部信息的权利, 没有访问权利的用户无法获得局域网信息。

VPN服务器相当于执行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任务的一个增强的'Windows 2003 Server'服务器, 一旦一个进入VPN网络的请求被批准, 这个VPN服务器就简单地充当一台路由器向这个VPN客户机提供专用网络的接入。

3 VPN硬件网关的主要配置方法及安全设置

3.1 VPN硬件网关上的配置 (以OLYM产品为例) :

(1) 配置VPN硬件网关IP地址 (该地址段为监测局域网未被使用的IP地址, 可与监测局域网同网段或不同网段, 设置时不能包含已经被使用的IP) , 使得通过VPN接入到监测局域网的远程用户能够从这个IP地址中获得与内网相同网段的局域网IP地址。比如将VPN硬件网关IP设为172.10.3.1, 局域网中的任意一台应用服务器的IP设成172.10.3.XXX。对于需要被各遥测站点、远程用户访问的应用服务器 (如广播监测主服务器、电视监测主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的网关则指向VPN硬件网关。

(2) 在VPN广域联网中设置相应的上网方式 (电话拔号上网、一线通ISDN、网络快车ADSL、有固定IP的线路、DHCP客户端/SSO等) , 在本方案中使用专线连到Internet, 则选择有固定IP线路的上网方式, 输入固定的IP及网关。

(3) 配置“虚拟专网”下的“许可证”, 输入VPN公司分配的APN组域 (VDOMAIN) 、节点名 (VHOST) 以及许可证号。

(4) 配置专网属性:隧道类型选择IPSEC协议, 数据加密算法设置为AES/128, 传输认证算法设置为MD5-96, 在本端地址中输入VPN硬件网关IP地址, 并选择“启用交叉巡检”、“启用突发巡检”, 使遂道具有自检与自动恢复功能。

(5) 配置Winapn服务管理:

“虚拟专网”的“APN移动用户”设置:将“启动Winapn启动服务”提交, 在Winapn服务器中设置静态IP地址池、子网掩码、服务器端口等, 也就是为移动用户设置虚拟IP段, 作为CLIENT (winapn) 和SERVER (apn) 之间建立隧道后通信来使用。这个虚拟IP段不能跟任何一个实际的IP段冲突 (包括SERVER端和CLIENT端) , 如果有冲突, 则无法进行通信。

3.2 VPN硬件网关的安全设置:

根据监测业务需求在VPN设备上设定相应的内网服务, 通过设置用户分组、访问控制和行为审计等措施来加强内网安全;为防止外网的攻击设置防火墙的过滤规则 (使用自检测功能进行检测) ;为内网用户设定访问Internet的权限, 设置用户组, 不同用户组可独立分配不同的上网权限。防火墙规则是按照控制列表顺序从上到下执行的, 在设置防火墙规则时必须考虑规则间的互相关联及限制。

(1) 在“防火墙”的“网络对象管理”中设置节点对象 (网络中的主机) , 输入节点名称 (任意设定) 、IP地址 (受访问控制规则控制的PC机) 、MAC地址 (可选项) , 所属网络根据实际选择内网internal、外网external、APN网。

比如要管理局域网中WEB服务器, 在节点对象中可添加这样的信息, 节点名称选WEB服务器、IP设为172.10.3.XXX、MAC地址为WEB服务器网卡地址、所属网络选择内网。

(2) 在节点对象组中添加不同的用户组, 每个用户组可以包含多个主机, 对应不同的控制规则, 以分配不同的权限。

(3) 在访问控制管理中设置访问控制规则, 输入源地址、目的地址、服务端口、时间计划、访问控制管理等项。其中“源地址”为数据报发送端, “目的地址”为数据报接受端, 这两项的可控端包含ANY (任何网络) 、WAN (外网) 、LAN (内网) 、APNNET (APN网) 、节点对象 (网络中的主机) 等内容, “服务端口”包括PING、SMTP、POP3、HTTP、FTP、QQ、MSN、BT等服务对象, “控制”项分为“接受 (AC-CEPT) 数据报通过”、“拒绝 (DROP) 数据报通过”两种。

客户端要安装隧道软件, 安装过程中需要安装虚拟网卡, 安装完成后进行软件设置。

添加一个隧道名称 (任意设定) ,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硬件VPN中设置的远程用户名和密码) 。若选择VDN查询方式则输入Vdomain (硬件VPN中的域名) 以及Vhost (硬件VPN中节点名) 。若选择直接使用IP方式则输入APN地址 (VPN设备固定IP) 来建立安全隧道。

输入完成后选择建立的隧道名称进行连接。启动客户端后虚拟网卡的状态由断开转为正常, 在初始化隧道过程中, 使用用户ID和口令或用数字许可证鉴权。隧道建立成功后在电脑右小角会提示“隧道启用”, VPN会根据配置文件分配对应IP给虚拟网卡。

对于无人值守的远程遥测站点还需进行相关设置, 如断线重连次数 (填入100次就能无限制断线重连) 、选择开机启动隧道、客户端计算机是否使用无线上网 (手机上网方式选择此项) , 这些设置都为VPN网络的自动连接提供保障。

在客户端还须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及防火墙, 以保证网络安全。

客户和隧道服务器建立隧道后, 就可以进行通信了, 如同ISP没有参与连接一样。在此基础上, 简单的配置一下路由信息, 就可以让VPN客户端访问VPN服务端所在网段的全部资源。

4 VPN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网实施的优势

采用廉价的接入方式, 实现各远程遥测点、移动用户与整个广播电视监测网络的无缝连接和安全连接, 在任何地点、任何上网方式都可以接入监测局域网, 减少在设备、人员和管理上的投资, 保护了现有硬件和软件系统上的投资, 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VPN自带断线重拨技术, 内置自动拨号软件和VPN隧道监控线程, 在断线情况下10秒内自动拨号, 隧道自动建立, 使远程遥测点与中心网络保持连接。VPN提供信息日志、错误日志和调试日志等多种类型的日志, 让网络管理员随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帮助网络管理员准确定位网络故障点, 降低了维护成本, 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VPN采用了目前先进的压缩算法, 带宽利用率达130%, 大大提高系统数据的访问传输速度, 为监测调度指挥系统提供高效快速的VPN虚拟网络平台。

结语

利用VPN技术上的优势, 把广播电视监测网远程拓展到了偏远的县、乡、镇, 建立了一个规模大, 覆盖省、市、县、乡、镇的自动化无人值守、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发布、实时调度指挥功能于一体的科学高效的广播电视监管系统, 实现了把监测告警信息实时动态反馈给各级播出单位, 达到科学高效的管理目标。解决了全区各级广电管理部门长期以来无法及时掌握和了解各县、乡、镇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覆盖效果的难题, 从而确保了党和政府的政令畅通, 为保障人民群众收听好广播、看好电视节目, 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广播电视监测业务的拓展, 监测范围扩大到偏远的高山发射台和乡村广播站, 但在信号接收点没有铺设光缆, 为了及时掌握这些地区的广播电视播出情况, 实时回传广播电视图像和声音信号, 在广播电视监测网引进了VPN技术。通过Internet组建的VPN专网既能实现广播电视监测调度指挥中心与远程遥测点进行安全的数据传输, 也能满足移动办公的需求。该方案采用IPSec隧道模式组建VPN专网, 对VPN关键技术与方案的具体实施及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VPN技术,安全防护,监测网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海英, 薛元星, 辛阳等著.VPN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4) .

[2]王达等著.虚拟专用网 (VPN) 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 .

上一篇:成本控制目标下一篇:合作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