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论文

2024-06-28

长寿之乡论文(通用8篇)

长寿之乡论文 篇1

如皋,南临长江,东濒南黄海,是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定的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通常,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在偏僻的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还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

如皋自古多寿星。据史料记载,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朝廷举办“千叟宴”,根据谕令要求,全国“六十岁以上者俱令预宴……七十岁以上者准其入宴”。当时共有8000人报名,而真正能进宁寿宫与乾隆、嘉庆共宴的只有3000人。这3000人中,多为皇室成员和60岁以上的官员,真正70岁以上的平民百姓并不多。如皋的吴际昌时年已81岁,施景禹亦年逾古稀,两人均有幸赴宁寿宫入宴,这在当时是十分不易的。

传说宋朝时如皋还有位寿登109岁的寿星李嵩,在紫牡丹花下喝酒庆寿30年,让清代文学家袁枚和当代文学家郭沫若这两颗文坛巨星赞叹不已。

问题74: (1)和世界闻名的其他长寿之乡相比,如皋具有什么特点?

(2)清嘉庆年间,朝廷举办“千叟宴”,如皋有哪两位高龄老者进京赴宴?

长寿之乡论文 篇2

汉时,桂林永福是长寿之乡,有许多人到此寻找长寿的奥秘,均无功而返,传说曾有一个道人来此找长寿的奥秘。但他找了很久,还是一无所获,当他准备离开时,脚一滑,险些掉入旁边的天坑,出于好奇,他顺着藤蔓下到了天坑底部。阳光从底部均匀的 洒了下来,这时他才发现,原来底部有一个大溶洞,放眼望去,洞里奇石千姿百态,小河叮咚作响。他看到这一切,发现有一个老人来到他身旁,还没等他开口,老人就已经开口:“这就是长寿的根源。”道士心中大喜,老人又说;“这曾住有一百位像我这样的百岁老人,后来他们都变成了一块块石头,名曰‘长寿石’。”说完。老人也变成了‘长寿石’。道士就此安顿下来,那一百零一块长寿石也不知下落……读到这里,聪明的你一定已经猜到了,这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地方——乾龙天坑。

今年暑假,我去了桂林,在去之前,我先看了行程安排表,发现有一个奇怪的地名——乾龙天坑。我想是不是清朝的乾隆皇帝来过这里,为这里赐名,他的下人把名字给写错了呢?算了,去了不就知道了嘛,哇,好期待啊!

下到天坑底部,清新的空气充斥着我的大脑,动力的石头各有特点,有的像小鱼,有的像小人,还有的像小花。走出溶洞,我才明白这里为什么被称为乾龙天坑,的确只有高贵的`龙才配住这么美丽的地方啊。空气是那么新鲜,难怪传说曾居住过一百零一位百岁老人,真是货真价实的长寿之乡啊。

探访长寿之乡的长寿秘诀 篇3

钟山县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它历史文化厚重、自然环境优越、人文因素和谐,山青水秀、气净光媚、文化灿烂、寿星辈出。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县80岁及以上老人10974人,占60岁及以上老人的18.786%;百岁以上老人就达50人。

是什么原因成就了钟山的长寿之乡美誉?那些散落在钟山城乡中的长寿老人又是以怎样的生活状态度过了百年时光?近日,本刊记者来到钟山县,进行了实地探访,力图寻找到长寿之乡的长寿秘诀。

良好生态促长寿

钟山县位于广西东部偏北,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东邻贺州市,南界昭平,西接平乐、恭城,北靠富川与湖南省江华县,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史称”两粵要冲,三湘入桂林门户。钟山地处萌渚冷、都庞岭余脉西南,这是块由富江、思勤江、珊瑚河几大流域汇聚而成的美丽锦绣家园。

钟山县全县60.16%的森林覆盖率,奇峰秀美的十里画廊,风光旖旎的花山水库……这是一个山水如画廊,白鹭飞成行,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这是一幅自然资源丰富,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近年来,钟山县逐步完善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使这里的老人越来越长寿。

走进钟山,在这块处处呈现绿色生态山水画廊般的土地上,看到一群群长寿老人,你会顿感舒畅,涌荡惬意情怀。潺潺的流水,高大茂盛的古樟树、古榕树,地毯一样的稻田,拔地而起的青秀山峰,斑驳的古墙,共同构成了钟山的村庄特色。

钟山许多像棋子一样散落在山水平原中的村落,都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体,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过钟山的村庄:“如同一本穿越千年的诗集,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书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古朴而优雅的格调立即征服了人的心。”

“我们要做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但要打造村容村貌整洁、风景秀丽宜人的生态乡村,还要着力引导与带领群众树立‘纯朴、淳厚、互尊互爱、崇尚礼仪’的村风民风。生态环境是‘硬件’,村风民风是‘软件’,只有软硬兼施,才能打造出一个个‘村屯漂亮,生态环境优美,群众心灵更优美’的生态文明村。”钟山县凤翔镇一位领导对记者说。

在一个夏日的上午,记者走进钟山县回龙镇茅栗岗村,不由觉得眼前一亮。用大理石废料铺成的环村道干净整洁,引领着记者蜿蜒进入村子。村口小广场上,十几棵多人合抱的大樟树以不同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大樟树最年轻的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它们见证了这个村子的兴衰变迁,村民们把这些大樟树已经当做了家庭的一部分,像尊敬自己的长辈一样呵护着它们。

在樟树群中,几位老人在悠闲地下棋,雾气氤氲间,路旁的格桑花儿正热烈盛放。古树参天,篱笆护院,房前屋后各种蔬菜青翠欲滴,微风吹过,村后的竹林沙沙作响。在这样的村落中生活,时光是静止的,人心是旷远而沉静的,想不长寿都难。一位白须老人对记者说,现在的村子干净整洁,生活舒心而惬意,自己要好好生活,享受这难得的好日子。

当记者来到底村时,感受到村民们依傍小桥流水的怡然自乐状态。一条清澈的小溪如同玉带在底村前缓缓流过,伞盖一样的樟树下一座青青的石板桥向人讲述着江南水乡的情趣。村民们三五成群的坐在石桥上谈天说地,仿佛一个静止千年的画面。

研究资料表明,现代生态学认为人类生产、生活、居住环境是人长寿的最基本要求。而钟山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健康长寿提供了必要的保证。钟山人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最关键的因素是自然生态好。全县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60.16%。地处于热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光热丰富,雨量充沛,温凉适度,气候十分宜人,空气清新无污染。而喀斯特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多方面的因素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也是重要原因。这里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地下水质不仅酸碱度适中,极少污染,而且富含锶、钼、钾等多种微量元素。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每立方厘米达3000~8000个,有的地方达每立方厘米50000个以上,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据科学检测,清塘、红花、两安、花山、同古、回龙、石龙一带的十几个长寿村自然生态优美,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很高。另据有关部门对水田、旱地、菜地中土壤微量元素进行随机抽样分析,发现土壤中锰、锌含量极高,而铜镉含量却很低。这独特的自然条件中产出的农产品自然也是生态天然。这一切促成了钟山长寿之乡的基本要素。

探访百岁老人

21世纪是人类科技和生活突飞猛进的时代,对健康和长寿的渴望更是成为一个时代的追求。健康长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很多著名的长寿之乡都有着各自传承的长寿文化以及生活特点。

钟山县境内汉、瑶、壮多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长寿养生文化。这里有两安瑶族乡的“瑶族歌舞之乡”,有被称为“山歌村”的回龙东寨村,“彩调村”的燕塘石马岭村,“书法村”的石龙源头村。

钟山的养生文化、福寿文化、长寿牌坊文化、古民居文化在一起交相辉映,为广西自治区内罕见。花山、两安是养生文化圣地;公安丹霞观是福寿文化的典型之地;燕塘玉坡石牌坊拥有清朝建起的长寿牌坊,“英家、龙道、松桂、大田”等古民居村落是钟山古民居的代表,这些是钟山人口长寿现状和可持续性很好的文化支撑。

在一个细雨的清晨,记者来到钟山县清塘镇英家上街,拜访了今年已经108岁高龄的李佩珍老人。老人出生于1908年,如今已五代同堂。她手脚麻利,耳不聋,眼不矇,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并且能够独自上下楼梯、自己洗澡,还可以摘菜、扫地,做一些家务。老人见我们来了,很好客,并和我们拉起了家常,她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幽默风趣。老人告诉我们,自己年轻时和长辈逃荒到钟山,作为童养媳就留在了这里。老人说生活上她早上7:00准时起床,吃饱了就和儿孙聊聊天,天天如此。老人的作息时间并不是十分规律,有时晚上要到10点多钟才睡。老人说他们一辈子夫妻从来不吵架,恩恩爱爱,从来没有感情纠纷,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老人待人宽厚,乐善好施,乐于助人,豁达乐观,家庭和睦,村风、家风都优良,一生都心平气和。人文环境良好,保障了老人一辈子心灵愉快。老人说生活上以自产的五谷杂粮大米、玉米、红薯、芋头、山药、和家常蔬菜为主食。

nlc202309020958

据老人的重孙媳妇介绍,老人一生没有不良嗜好,每顿只吃七分饱,吃盐很少,每天晒太阳,阳气充足。现在她和孙子、重孙住在镇上,有时也回深山中的村子里生活一段时间。

在李佩珍老人家,记者为他们五代同堂合影,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下长寿人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

莫昔远老人是钟山县龙井村人,今年有102岁高龄。老人和75岁的大儿子一起住,气度不凡,儒雅风范。老人告诉记者,他当年考上了秀才,是方圆百里的高材生。作为当时村里乃至乡里出了名的乡绅秀才,家乡的大事情、小事情自然都离不开他,而他的学识和名望也带动了家乡的发展。老人虽然已过百岁,但还能够声情并茂的背诵长长的古典诗文。他告诉记者,“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不仅是他自创的人生格言,而且也是他长寿的秘诀。

清塘镇康平塘冲村的刘玉兰老人是钟山县的长寿之星,今年已经111岁了。她生活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中。当我们来到她家时,老人正坐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乘凉。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老人的背虽然有些驼,但精神非常好。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真不敢相信老人竟然是一个人在家里。

康平塘冲村是一个世代重视教育的村子,据说这个村子走出了二十几位人民教师,成了远近闻名的教育之乡,这里的一座山峰也被命名为文峰山。良好的教育使这个村子的村风非常好,孝道和儒雅之风成就了刘玉兰老人的长寿。

据了解,钟山的百岁老人每天的基本活动就是劳动或者是户外活动。80%的百岁老人在耄耋之年仍从事家务、田间劳作。乡村的膳食结构较为健康,通常是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这些长寿老人们也大多性情温和、待人坦率、开朗乐观、心胸开阔、与人为善,而且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喜欢清淡饮食、喜吃五谷杂粮,粗茶淡饭、不暴饮暴食,饮食随意但很有规律,喜欢吃粥,习惯两餐粥餐饭,即早中餐吃粥,晚餐吃干饭;主食大米辅以杂粮、豆类和各类瓜果蔬菜等。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的几位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是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坚持运动、心态平和、家庭和睦等。而这些经验大体就是长寿老人的共同生活秘诀。

打造中国长寿之乡

生态良好的钟山县如同一个绿色的天然氧吧,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呼吸清新的空气,畅饮清冽的甘泉,享受有机天然的绿色食品。再加上钟山美丽的风光和钟山人豁达本真的心胸,构成了钟山人健康长寿的几大要素,而打造“中国长寿之乡”更将钟山县的生态和文化优势推进了一步。

钟山县自去年11月13日召开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动员会以来,及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动员多部门参与到创建工作活动中,结合履职尽责“回头看”活动,迅速制定和完善了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工作方案;认真抓好信息核对、书籍撰写、史志材料整理、画刊和宣传短片制作等,突出抓好寿文化、红文化、绿文化、清洁文化、农文化等,扎实推进“中国长寿之乡”申报工作。

为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钟山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三结合,加大投入,健全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全县共有农村养老机构135个,其中县福利院、光荣院各1个,乡镇敬老院12个,五保村121个,共有1701个床位,集中供养1680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7床。在五保村、敬老院内增加娱乐设施,为五保对象实施“保乐”工作,变“五保”为“六保”。

此外,该县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贺州全市率先实现县直医疗机构均通过“二级甲等”评审,新农合参合率由90.12%提高到98.75%,累计补偿金额3.64亿元,受益农民202万人次;扩大城乡困难群众低保覆盖面,累计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农村和城镇低保金4.1亿元,“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8.6万人次。

目前全县共有老年协会110个,会员人数达10516人。该县回龙镇泉岭村、石龙镇黎塘村、凤翔镇同枝村、珊瑚镇卫田村、红花镇红花村、清塘镇南妙村、同古镇和平大村等老年人协会已配齐电视机、音响、办公桌椅、麻将和扑克桌椅等硬件设施,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初具规模。同古镇和平村委大村老年协会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夕阳红”清洁队伍,负责清除节日垃圾、清理卫生死角、清洁田园江河、为美丽乡村出谋献策贡献余热,营造了敬老、爱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钟山县人宽容善良,谦和好客,钟山县民风纯朴,崇尚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喜爱自然,规律劳作,心态平和,知足常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医疗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从调查的情况看,保障比较完善,镇镇建有敬老院和老人文化活动中心,全县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基础部分由县财政“买单”。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使得钟山人可以“颐养天年,乐在其中”,这些都是钟山县人延年长寿的秘诀。

数据显示,2014年底全县总人口43.9524万人,实足存活百岁及以上老人50人,占总人口的11.376/10万,超过规定标准1.376/10万。人口平均寿命已达到76.812岁,超过规定标准0.12岁。80岁以上老人10974人,占60岁及以上老人的18.786%,超过规定标准将近5个百分点。7月17日,根据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关于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的公告,钟山县符合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认证条件,向社会进行公告。公告结束后,钟山县正式成为了“中国长寿之乡”。

探秘长寿之乡——钟祥 篇4

荆楚多奇葩。在美丽的江汉平原北端,湖北省中部,有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钟祥。钟祥,不仅以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而举世闻名,更为珍贵的是,它在历史上1000多年来,都被称作“长寿之乡”。从南朝刘宋泰始六年(公元470年)就立“苌寿县”,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改“苌寿县”为“长寿县”。直到公元1531年,明嘉靖取“祥瑞所钟”之意赐名“钟祥”。而钟祥的许多地名都与“长寿”紧密联系而沿袭至今。像长寿河、长寿店、长寿村、万寿岩、百岁桥、百岁村等等,至于“百岁碑”的记载则更多。

今年4月,我和几个朋友从襄阳自驾出发,一路十分通畅,不到一个半小时,便顺利抵达钟祥。从来都没有想到,一个地方竟有如此多的地名用“长寿”二字来命名,“长寿镇”里的“长寿村”,“长寿村”里边的“长寿河”,“长寿河”上的“长寿桥”,在“长寿桥”旁还可买到长寿大米,吃到热腾腾、香喷喷的长寿面,还有不时从身边经过或不小心闯入眼帘的精神矍铄的长寿老人。

走进钟祥,如同打开一幅幅生动的长寿画卷。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花甲重周”和“百寿全图”就是真实再现。走进钟祥,让我们着迷于每一处地方的来历故事,着迷于长寿老人背后传奇的经历,更急欲了解他们长寿的秘笈。长寿之乡的奥秘,到底在哪里?

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寿之乡”当然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密不可分。钟祥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能充裕,热量丰沛,雨量适中,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均辐射总量112.1千卡/cm2,年日照时数21 12小时左右,年均气温15.9℃,年均无霜期262天,年均降雨量96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7%。由于处在两山夹一河的河谷风口之中,它形成了独特的水资源和区域性小气候,为人类居住、生活提供了长寿的“风水”条件。

同时,钟祥富含磷、钼、钾等矿物质的土壤和适度的气候条件,使所产的长寿米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富锌、富硒、富铁的特点。尤其是磷矿储量丰富,而磷矿区域及其辐射圈又刚好是高龄人群密集的地方。据说,磷矿镇9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市同龄段的6.3%。此外,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在100%,地下水质不仅酸碱度适中,极少污染,而且富含锶、钼、钾等多种微量元素,为长寿人群提供了良好的水质条件。

绿色食品为健康“加分”

从明显陵出来,道路两边的街道上,分布着售卖当地特产的小店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蟠龙菜”。关于“蟠龙菜”,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相传,嘉靖进京前,皇族早有明争暗斗,章太后迫于政势,密诏三位亲王,并说:“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兴王府离京最远,为超时间,幕客严嵩献策,朱厚熜假扮钦犯上囚车,日夜兼程赶到京城。朱厚熜乃藩王世子,平日奢华,坐囚车容易,可途中进粗食就难。他于是命府中厨师做出一种吃鱼肉却不见鱼肉的菜,若做不出,性命难保。有位名叫詹多的厨师,心灵手巧,也没能做出一道符合要求的菜。一天,詹妻见夫天色已晚还未回来,就带了做熟的红苕给夫吃。夫妻俩互相推让,不小心弄破了红苕皮。詹多灵机一动,悟出了配方。众厨师齐心协力,就做出了吃鱼肉而不见鱼肉的食物,原来是鱼、肉、蛋做成的“红苕”,也有人称之为“红萝卜”。“红苕”营养丰富却不腻,美味可口。朱厚熜吃着“红苕”进京做了皇帝,即为嘉靖。詹多奉命进京为皇帝做菜,他对“红苕”加以改进,更名为“蟠龙菜”,即蟠龙所食之菜,嘉靖吃了新的“蟠龙菜”后,赞不绝口,命人记入宫中食谱,“蟠龙菜”便成了明宫佳肴。后来传入民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过年节时钟祥每家每户饭桌上都能见到的传统特色菜。

当地人告诉我们,不仅是“蟠龙菜”,钟祥人还尤其钟爱“米茶”。其做法是,先将大米放在锅里文火干炒,炒到大米发黄带焦时起锅,用水洗净,再用水煮而成,凉后即可食用。其汤色淡黄,香气浓郁,滋味微甜而不淡,略涩而不苦口,既可代替米饭,又具饮茶解渴的作用,天气越热越爽口。若吃隔夜米茶,如饮酸梅汤,带酸不酸,带甜不甜,别有一番风味。从医学角度讲,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和脂肪。此外,钟祥人十分喜爱豆制品,是闻名全国的豆腐之乡。“山灵野生葛粉”更是体现钟祥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经科学检测,这种野生葛粉富含淀粉、蛋白质、全糖等多种营养成分,以及钙、铁、铜等1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清凉解热、生津止渴、升阳发表、抗菌解毒、降低血压、治疗冠心病之功能。对咽喉痛疾、口舌生疮、小孩清火、泻痢等症亦有特效。在日本,钟祥葛粉有“长寿粉”之誉,被昭仁天皇御赐为“皇家食品”,列为皇家贡品系列。在美国、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众多家庭所青睐。

另外,“云雾茶”也是钟祥特产。产于素有“荆州屋脊”之称的大洪山南麓的娘娘寨,这里平均海拔750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阳光漫射,昼夜温差大,四季云雾缭绕,是天然宜茶之地,历来茶事繁盛。相传,黄花天子的娘娘到此居住,品尝此茶,故取名娘娘寨云雾茶。该茶条索挺秀自然,白毫满披,色泽翠绿,栗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具典型的高山茶风格。曾被明嘉靖皇帝列为“贡茶”。

长期以来,钟祥人食用“蟠龙菜”、“米茶”、葛粉、土鸡蛋、香菇、木耳、云雾茶等绿色食品,对他们的健康长寿十分有益。

勤劳简朴的习惯因素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长寿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一是遗传基因,占15%左右;二是生存环境,占17%左右;三是医疗条件,占8%;四是个人生活方式,占60%左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一个人是否能健康长寿的决定因素。经调查,钟祥市的高龄老人中大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粗茶淡饭,一日三餐,按他们的话说:“好吃不多吃,好喝不贪杯,吃喝有节制。”

钟祥民风纯朴,民众随遇而安,与世无争,而正是这种清心寡欲的生活,赋予了他们健康的体魄。加之钟祥敬老爱老,崇尚长幼有序、家庭和睦、祖孙同堂的风尚和习俗,为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钟祥市百岁老人大都生活在农村,年轻时都从事农田耕作和体力劳动,即使年老体迈,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轻微的农活。他们这些百岁老人,用一生的勤劳印证了一句健康格言的正确性,那就是“经常运动,百病不碰”。另外,对衣食住行从不过高奢求,养成了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性格,和日落而眠、黎明即起的起居习惯等等。

多数百岁老人都坚持一日三餐,主食以米饭为主。对于菜类不挑食,荤素皆可。但不论口味习惯如何,他们的主食进食量都较大,大都在3两左右。均衡的饮食不仅养护了他们的脾胃,增强了消化功能,而且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和必需的营养。此外,钟祥的百岁老人中半数有饮酒史,其中55%从青壮年开始喝酒,喝的多是本地优质米酿酒,或糯米黄酒。不过,喝酒的老人都很有自制力,从不贪杯。

在我们吃饭的那个农家饭庄,主人自豪地告诉我们,在钟祥历代百姓家族中,四世同堂、五代同堂的情形非常普遍。国家组织的多次人口普查显示,钟祥在全国长寿之乡中都是榜上有名。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确定的六大长寿之乡,钟祥排名第二。全市人均预期寿命75.88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48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9.88岁。而据钟祥权威部门近几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全市105万余人中,百岁老人达到77人,90岁以上老人有一千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2%,有一万五千多人接近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瑞典、冰岛等国。主人说,他自己家中就有一位百岁老人,这也是家人的福气。我们真诚地为他祝福,为钟祥的长寿老人祝福。

长寿之乡论文 篇5

开园了!

国庆长假哪里耍?眉山农业嘉年华!9月29日,全省首个集农业高科、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眉山农业嘉年华项目,将在眉山市彭山区盛大开园。

今年7月,眉山农业嘉年华所在地——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农业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农业公园专业委员会,确认为“中国农业公园”。

作为“中国农业公园”新成员,眉山农业嘉年华不仅好看,还很好吃。拇指西瓜、魔鬼辣椒、空气凤梨……未来,这些新品种还将端上天府餐桌,让四川老百姓一饱口福。

全省首个农业嘉年华 助力农业强筋壮骨

2016年底,四川粮食总产全国第五,马铃薯、油菜籽产量全国第一,生猪、水禽、兔、蜂群养殖规模全国第一,茶叶、蔬菜产量全国前三,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大而不强却是痛点。消费需求在从吃饱到吃好转变,农产品结构不优、层次不高、品牌不强等短板愈发凸显。

农业大省如何变农业强省?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要求四川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四川农业强筋壮骨开出了‘药方’。

而作为深农改先行先试的彭山,早在2014年,就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农村改革实验区”。2015年,彭山又入列“全国‘两权’抵押速效贷款试点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双肩挑”试点区。在此基础上,彭山区又联手中国农业大学,再推全国第五个、四川省首个农业嘉年华主题园区,该项目融合了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对激发当地农业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大场馆全年开放 新奇特品种169种

据介绍,眉山农业嘉年华位于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马林村,地处“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域。项目总规划面积450亩,一期建设250余亩,一期投资1.5亿元,包括蔬甲乐园、古蜀记忆、香花幽廊、百味悠长四个主题场馆,并配有两个育苗温室及一个生态餐厅。据统计,眉山农业嘉年华展示种植品种600余种,先进技术94项,景观节点44个,栽培模式22种,可实现全年运营。馆内蕴藏高新科技112个,新奇特品种169种,先进栽培模式58种,互动体验项目41个。

眉山农业嘉年华正式开园了,这个国庆假期就去长寿之乡耍吧,去感受浓浓的养生文化,游览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同时也品长寿美食,尽享舌尖上的彭山。按4A景区打造 成眉市民半小时可到

眉山农业嘉年华项目,距离成都45公里,眉山20公里。它东接成乐高速青龙站下道口,西临修建中的工业大道,北距规划连通道路(成乐高速青龙站与工业大道连接线)300多米,南侧景观大道穿村而过……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使其融入了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和眉山环城休闲游憩带。整个场馆将按照国家4A级景区打造,目前正在申报4A。

长寿之乡解密 篇6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长寿现象是个系统工程,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首先功不可没。那么,是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支撑着如皋人生命远航的呢?

笔者提出四个字,试为如皋人的长寿现象解密:

淡如皋人的饮食习惯是粗茶淡饭,以素为主,拒绝大鱼大肉、暴饮暴食。青菜、萝卜、豆腐是如皋人的当家菜、家常菜。调查如皋100位百岁寿星,他们爱吃的蔬菜依次是青菜、韭菜、菠菜。

这“淡”还体现在饮食方式上是“一干二稀”,早晚两顿吃稀饭,如皋百岁老人中74%常年是一干二稀。医圣张仲景在名著《伤寒论》中称赞稀粥“补不恋邪,攻不伤正,不碍胃气,有疾助疗,无病养生”。长寿诗人陆游也写诗道:“世上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学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关于饮食,古人即主张:“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现在医学更明确指出:酸辛太过,会诱发或加重溃疡病;食用糖过多,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病、近视、龋齿等;食用盐过多,是引起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的重要原因。如皋俗谚道:“鱼上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秋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清淡的食物,一般都利于消化吸收,而且可以防止多种疾病。最近,有专家测定,如皋白萝卜汁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铁、锌、铜、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营养保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又因为白萝卜中含有多种酶,能消除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能提高巨噬细胞杀灭癌细胞的能力,所以生食、熟食白萝卜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杂吃得杂,摄入营养就比较全面、均衡,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如皋百岁寿星中93%以上既吃大米、面粉等细粮,又食玉米、大麦、元麦等粗粮,他们吃的稀粥主要由粳米、玉米面、大麦面熬制而成。

如皋人的主食,建国前绝大多数人是玉米、大麦、元麦、山芋、南瓜,偶尔吃一顿大米饭、白面馒头就算是改善生活打牙祭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米、面粉并驾齐驱。但很多人家还是三天两头就吃点杂粮,特别是油腻之后更是迫不及待地来一顿糁粥。至于花生、蚕豆之类炒货,人们口袋里往往不缺,随时取食。

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有50种左右,可概括为七大营养素,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健康的人要全面摄取这些营养物,而不宜偏于某一种。世界五大长寿村之一的日本相原村居民,即以麦子为主的谷类、豆类、蔬菜、蕨类为主食,他们不偏食,不挑食。他们和我们如皋百岁老人是殊途同归的。

鲜如皋地区田畴平旷,河港交错,是一座新鲜食品的天然仓库,这使如皋人吃东西有条件讲究个“出水鲜”。肉要当天宰的,虾要当天捞的,鱼要现剖的,文蛤要现劈的,蔬菜要早上拔的,毛豆要早上剥的,豇豆要早上摘的,芋头要当场刮的,豆腐、茶干绝对要当天做的!

不用说,新鲜食物原汁原味,食物的营养成分破坏最少,还能让人领略一种独特的风味,所以,吃鲜既是讲究营养滋补,又是一种饮食审美享受。大麦上场就做“焦屑”,如皋俗谚说:“六月六,吃碗焦屑长块肉”;元麦刚熟就做“冷蒸”;荞麦是两“熟”之间抢的一“熟”,一收上来,荞麦屑饼,荞麦糊粉、荞麦疙瘩、荞面摊饼……全面开花吃个鲜。玉米长胡子了,雅称“珍珠米”的甜香便飘逸在街头巷尾。玉米营养丰富,含蛋白质、淀粉、葡萄糖、烟酸、泛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E和钙、镁、锌、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我国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世界长寿之乡——秘鲁山区和格鲁吉亚塔什米村的人们和如皋人一样,都把玉米作为日常主要食品。

世界五大长寿村之一的南斯拉夫班奇奇村,居民每天都喝新鲜的牛奶,饮用水都是雨水,雨水纯净、甘甜。这和如皋人爱吃天水茶的传统习惯不谋而合。清代书画大家郑板桥曾有一副对联赠如皋人,曰:“青菜白盐(米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生动地概括了如皋人当年的简朴生活。至今,如皋有些百岁老人家里还用大缸积贮雨水,夏天家前屋后种些藿香、薄荷、佩兰、茶菊之类随时摘来泡天水茶喝,那份清香袅袅,那份醒脑明目的惬意,绝对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野俗谚说:如皋人,生得怪,有菜不吃吃野菜。说怪也不怪,大自然为如皋人采吃野菜回归自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如皋滨江临海,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野菜蓬勃生长。如皋人饭桌上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碧绿的野菜佐餐,实在是口福不浅!记得一位名人曾写过一本《野菜谱》,上面记述的数十种野菜我们如皋人盘碟里都有它们的踪影。如皋人吃野菜全是作为副食品,为了调节口味。春天的香椿头、枸杞头、榆树头,夏天的芦笋、小蒜,秋天、冬天采之不尽、食之不竭的胡萝卜缨、荠菜、芫荽,特别是受如皋人普遍欢迎的黄花(苜蓿),炒则碧绿碧绿,腌则金黄金黄,吃起来赏心悦目。黄花富含氨基酸,所以吃起来鲜而且香。它含蛋白质5.9%,碳水化合物9.2%,每500克可提供热量840千卡。怪不得长寿诗人陆游有诗称:“苜蓿何不日满盘!”

长寿之乡论文 篇7

1.1 广西“中国长寿之乡”数量居全国首位

中国老年学学会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中国长寿之乡”认证机构, 其认证标准中有三项基本标准:一是区域现存活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7/10万以上, 体现长寿的代表性;二是2010年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8岁, 体现长寿的整体性;三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14%以上, 体现长寿的持续性[1]。截至2015年7月21日, 中国老年学会公布了71个“中国长寿之乡”, 其中广西已有23个县 (市) 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 占32.4%, 数量居全国首位[2]。

1.2 广西“中国长寿之乡”分布规律

分析广西“中国长寿之乡”区域分布, 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1) 广西的长寿之乡主要分布在广西的西北、东北、西南、东南等周边地区, 中间区域及正东南、西北方向只有位于中部的上林县和位于南部的东兴市2个。 (2) 结合广西地形图发现, 广西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 呈盆地状, 有“广西盆地”之称, 广西的长寿之乡基本上分布在四周山地中, 23个长寿之乡中, 20个以山地为主, 3个以山地丘陵为主。 (3) 广西的长寿之乡大多交通不便, 经济欠发达。受山区地形和区位劣势制约, 目前只有4个县 (市) 开通铁路, 大部分长寿之乡经济发展落后, 但也有中越边境贸易兴起的东兴市、中国旅游名县阳朔县等, 由于拥有特色资源, 在广西县域经济中名列前茅。 (4) 聚集性分布程度较高。从地图上看, 除东兴市外, 桂西北8个、桂东北8个、桂西南4个、桂东南2个长寿之乡在区域内部基本都连接起来, 而将这四个区域分隔开来的各大交通走廊以及平原地带, 则少有长寿之乡, 这表明广西长寿之乡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 (5) 瑶族长寿之乡居多。广西共有109个县级行政单位 (34个市辖区、8个县级市、55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 , 其中瑶族自治县有6个, 上榜“中国长寿之乡”的就有5个, 无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县, 这说明瑶族是一个长寿的民族。 (6) 按照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占比例划分, 桂西北最为长寿, 其中凤山县为33, 巴马瑶族自治县为32, 东兰县为23, 大化瑶族自治县为20, 其余19个长寿之乡则集中在8~14之间。广西“中国长寿之乡”区域分布情况如表一所示。

2 低碳旅游的内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 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 首次正式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

200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其中第十二条明确指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3], 这表明低碳旅游已成为国家倡导的新型旅游方式。

所谓低碳旅游, 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 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减少碳排放[4]。

3 广西“中国长寿之乡”发展低碳旅游S WOT分析

3.1 优势 (Strengths)

3.1.1 碳汇资源聚焦

碳汇, 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包括森林碳汇、海洋碳汇、草地碳汇和耕地碳汇。广西长寿之乡拥有丰富的森林、海洋、河流、湿地、湖泊等碳汇资源, 能够将大气中数量庞大的的二氧化碳吸收和转化, 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达到低碳的目的。

2015年中国森林覆盖率22%, 广西森林覆盖率则高达62.5%, 很多长寿之乡的森林覆盖率超过70%;广西濒临北部湾, 海岸线长达1595公里;河流众多, 水资源丰富, 平均河川径流量为1880亿立方米, 居全国第五位。如金秀瑶族自治县有森林面积300.24万亩, 森林覆盖率为83.58%, 其中水源林面积158.59万亩, 年产水量达25.7亿立方米。碳汇资源聚焦, 构成广西长寿之乡低碳旅游发展的基础。

3.1.2 低碳能源丰富

低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广西地处亚热带, 日照时间充足, 太阳能资源总储量为287万亿千瓦, 相当于每年获得353.06亿吨标准煤[5]。广西拥有单河理论蕴藏量1万k W以上的河流246条, 年发电量811亿k W.h, 是全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建设基地之一, 其中红水河占广西水能资源总量的68%。广西开展以沼气为重点的生态能源建设, 截至2012年底, 累计建设户用沼气395.1万户, 受益人口达1975万, 每年为广西产出优质沼气15.8亿立方米, 折合标准煤248万吨[6]。丰富的低碳能源, 为广西长寿之乡开展低碳旅游提供能源保障。

3.1.3 保留低碳生活方式

广西长寿之乡保留了较多的低碳生活方式。住宿上, 采用木构架“杆栏”式建筑, 比现代混泥土建筑更低碳、更环保。饮食上, 一是五谷杂粮、素食为主, 二是五味适宜、清淡为主, 三是简单烹饪、保持自然风味。例如巴马人的饮食特点, 主要表现为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糖和高维生素、高纤维 (五低两高) [7];生活上, 家庭和睦、热爱劳动、知足常乐。长寿之乡的低碳生活方式, 为宣传低碳旅游知识、设计低碳旅游产品、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提供了独特的、有说服力的依据。

3.2 劣势 (Weaknesses)

3.2.1 交通不便

广西长寿之乡绝大部分位于山地中, 受地形和区位所限, 交通不发达, 目前开通铁路的仅有永福县、宜州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和钟山县, 开通高速公路的也只有半数左右。如坐汽车从南宁市到凤山县要5个小时, 从桂林市到凤山县要7个小时。凤山县境内只有29公里二级公路, 其余山区公路等级低, 旅游线路的通达性、便捷性差, 景区景点连接外界的道路以及内部道路路况不好, 部分景区尚未完全贯通[8]。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能耗和碳排放的主体部分, 碳排放量占旅游业碳排放总量的75%, 其中, 飞机的碳排放量占旅游交通碳排放总量的40%, 汽车占32%, 其他交通占3%[9]。广西长寿之乡交通不便, 导致到长寿之乡旅游会成倍增加碳排放。

3.2.2 环保水平低

除阳朔县、宜州市、东兴市、大新县等县 (市) 旅游业发展较早外, 大部分广西长寿之乡旅游开发起步较晚, 市政设施建设薄弱, 旅游废气处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缺少, 环保意识淡薄。巴马县旅游业的发展, 就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一是游客的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对盘阳河水的污染;二是过多旅游车辆带来的空气污染;三是村民乱搭乱建的农家旅馆带来的环境及景观污染;四是众多病患者与原住民混居, 可能造成的健康污染。低环保水平下发展旅游, 会带来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 与低碳旅游背道而驰。

3.3 机遇 (Opportunities)

3.3.1 政策扶持

旅游业一直是广西省重点发展的产业, 2013年广西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 重点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 培育桂林山水、滨海度假、长寿养生、边关揽胜、民族风情、红色福地等六大旅游品牌。广西长寿之乡分别融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和边关揽胜旅游品牌建设中, 特别是桂西北, 将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为重点, 依托自然环境、长寿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 将红水河流域打造成为以养生度假、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为主体功能的国家生态旅游基地[10]。广西长寿之乡的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3.3.2 低碳旅游是未来发展趋势

2005年, 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13亿吨, 占人类活动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9%,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未来旅游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将不断增加, 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 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长寿之乡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 与低碳旅游的理念完全吻合, 开发低碳旅游资源, 打造低碳旅游产品, 开展低碳旅游经营, 实行低碳旅游管理, 培育低碳旅游消费, 低碳旅游理应成为长寿之乡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也会受到更多旅游者的欢迎。

3.4 挑战 (Threats)

3.4.1 长寿环境面临巨大压力

广西岩溶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7.8%, 其中裸露的岩溶面积很大, 占全区总面积的33.31%;广西长寿之乡除容县、岑溪没有石山外, 其他都有岩溶石山分布。岩溶区因石多土少、耕地分散、易旱易涝, 属于生态脆弱地区, 如果旅游开发不当,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 将严重破坏长寿生态环境系统。

广西长寿现象从古延续至今, 有一个长达数百年的发展过程, 是遗传基因、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任何导致因素分离或缺失的做法都有可能破坏当地的长寿链条[11]。但是随着广西长寿之乡经济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开发, 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 生活方式、长寿文化等人文环境可能遭受破坏, 携带长寿基因的大批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12], 会导致长寿现象后继无人, 广西长寿之乡的长寿链条面临断裂的危险。

3.4.2 受旅游发展水平制约

周连斌指出, 低碳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应是一个层级递进的关系, 即“旅游目的地低碳化——低碳旅游目的地——碳中和旅游目的地———负碳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路径, 认为低碳旅游的标准即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应该是趋于或低于零碳排放的旅游目的地, 即碳中和旅游目的地[13]。

我国目前还处于旅游目的地低碳化的阶段, 实质上为生态环保型旅游目的地建设阶段。虽然旅游行业都在倡导低碳旅游, 但仅有部分景区和绿道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 如九寨沟景区、珠三角绿道网, 整体上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还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广西长寿之乡经济欠发达、旅游发展水平低, 低碳旅游理念、技术、人才、资金方面都很欠缺, 如何跨越传统发展模式, 学习和借鉴低碳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 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4 结束语

广西“中国长寿之乡”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 符合低碳旅游的理念, 发展低碳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交通不便、环保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旅游发展水平低等因素又制约了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 篇8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在这里,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是世界五大长寿乡中惟一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的地方。

巴马人长寿,首先得益于大自然良好环境的赐予。巴马属于亚热带气候,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000~5000个,最高可达到20000个,被称为“天然氧吧”。

巴马人长寿还和饮食有关。他们经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笋、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火麻制成的油和汤含有大量的不饱和低脂肪酸。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对巴马进行调查后认为,不饱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正是巴马人长寿的关键所在。

乐观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平安村平寒屯, 106岁的黄妈能还背着小孙子,她耳聪目明,现在五代同堂,还能记起年轻时唱的山歌。

中国和田

新疆和田于田县的拉依苏村是我国境内的另一个世界长寿之乡。拉依苏村有2400人,仅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16人,并且还有3户“长寿家庭”。

在“长寿家庭”肉孜·买买提家,肉孜老人已有110岁,身体健朗,还能干简单的农活。他每天天黑就睡觉,清晨鸡叫就起床。眼睛虽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还要干两个多钟头的活。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馕,晚上几乎不吃东西。据肉孜的大儿媳妇介绍,老人喜欢吃汤汤水水的东西,爱吃玉米做的馕。

104岁的买提库尔班·肉孜和95岁的肉孜汗·肉孜是亲兄妹,哥哥早晨起来喜欢散步,回家时顺便把一些草放到羊圈里喂羊。妹妹肉孜汗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大病,只是偶尔患上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馕。

在拉依苏, 97岁的努热勒阿洪·托乎提的老伴已经80岁。努热勒阿洪看电视能看到晚上11时,早晨7时起床,中午能吃一盘拉条子,不好甜食。他早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喝足白开水。另外,他和老伴从来没吵过架,子女都很孝顺,跟邻居也很和睦。

外高加索

在格鲁吉亚的500多万人口中,百岁寿星达2000多人,90岁以上的超过20000人。外高加索人的乐观生活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乐观的心态,当地人的饮食也很讲究。在格鲁吉亚的长寿乡阿巴哈吉亚,当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面包和粥。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两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时还要放葱、芹菜等。此外,当地人还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葱、红辣椒以及当地产的无花果,不吃香肠、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动物油脂和糖果。他们不喝咖啡,主要喝当地产的“格鲁吉亚茶”。

巴基斯坦罕萨

罕萨山谷距离我国新疆仅30多公里,4.5万罕萨人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英国医生罗伯特·麦卡森进行实地考查,发现了罕萨人长寿的秘诀:一是罕萨人喜欢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薯类、芝麻等,他们还喜欢适量饮用一种由葡萄、桑椹和杏制成的烈酒“罕萨之水”;二是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些水体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年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另外,罕萨人在种庄稼时也用这种水进行灌溉,从来不施农药,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特别有营养;三是罕萨人多以务农为生,古朴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远离了现代社会的恶性竞争,又为自己的长寿增加了一块砝码。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

比尔卡班巴大约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比尔卡班巴人喜欢吃豆类、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数人每周只吃一两次鸡或鱼等动物食品。当地人还喜欢饮用泉水,科学分析发现,当地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其中铁、镁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

上一篇: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模块下一篇:行政管理经济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