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例题(通用9篇)
精选例题 篇1
科学作为一门理科课程, 例题教学是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例题教学为突破口, 传授基础知识, 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精选例题, 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谈谈对例题精选的看法。
一、精选的例题要有针对性
在新课的学习中, 我们可以针对教学目标, 在复习中主要针对考试目标。有了针对性的目标, 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 就像抓住了蛇的七寸, 只要抓紧就能解决问题。只要抓紧这样的例题就能解决系列的知识点, 让学生学得更为轻松和高效。如在复习密度时, 我们可以针对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给出具体事物的体积和质量让学生求解。
例1:我拿的这个土豆质量是44g, 它的体积恰好是40cm3, 这个土豆的密度是多少?
这样的例题直接就能答上来, 之后将该例题适当变形, 给出重力而不是质量。
例2:这个土豆所受的重力是0.44N, 它的体积恰好是40cm3, 这个土豆的密度是多少?
现在只转了一个弯, 学生只要能认得密度计算公式这个目标, 将重力往质量方向靠就能很容易解答。还可以结合体积的计算公式给出边长或长宽高或底面积和高, 让学生求其密度。有这样的例子作铺垫, 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来测量这个土豆的密度就比较容易了。
例3:买土豆时, 土豆的密度越大价格越贵。现有如下实验器材:量筒、水、细绳、小刀天平、直尺和弹簧秤, 你会怎样来测量密度?你的方法可以写成怎样的计算过程?
这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写出结论汇报。这些例题都是针对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的,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练习, 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肯定会更扎实。
二、精选的例题要有趣味性
初中生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无非就这样几种情况:很喜欢或很怕该老师、很喜欢该课或很想学好该课, 这样的学生往往学得都比较沉闷。因此, 课堂例题应尽可能设计得饶有趣味, 选择一些新颖且又富有趣味性的例题,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节学生紧张的心理, 使学生不至于感到科学知识 (特别是物理部分) 枯燥乏味。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 某教师用了这样的一道题引课, 效果很不错。
例1:有一位神枪手本领非凡, 百发百中。一日垂钓, 忽想用枪射鱼, 就向湖中的一条大鱼连发三枪, 结果却无一命中, 这是为何?有经验的渔夫是如何叉水中的鱼呢?
例2:小Y说昨晚吹了一整夜的风, 竟然将井都吹到篱笆外边去了, 你觉得呢?
此类例题既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求问题的兴趣, 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他们感觉到科学的魅力无穷, 调动渴望探求知识奥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同时, 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热烈讨论, 使问题得以轻松解决, 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变苦学为乐学, 何乐而不为?
三、精选的例题要有实用性
具有实用性的例题也许更能吸引学生长时间的密切关注, 这种选择例题的方法在各门学科可通用。如我们在学习传染病这节内容时恰逢部分省市的甲流疫情抬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和英国的疯牛病导致各国禁止进口该类产品期间, 学生对于这些实际发生在身边的和在电视上热点谈论所以耳濡目染的信息是能切身感受得到的, 对于这些传染病的特点和防治的学习就非常主动, 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深挖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例1:截止到2010年5月28日, 丽水市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5例。该病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 该流感病毒感染性强且致病性高, 尤其是年龄在25岁至45岁的青壮年易受感染。专家指出, 只要加热到71℃, 或使用以酒精为主的洗手液、泡沫消毒剂, 就能有效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________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
(2) 下列预防甲型H1N1流感传染的方法中, 不正确的是 ( ) ;
A.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B.加强身体锻炼
C.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D.消灭蚊子
(3) 一旦发现疑似病人, 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在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时也有这么一个实用性的例题:
例2:小明昨天被小强拉下水, 小明拼命扑腾还是往下沉, 而小强不动也没沉下去, 所以小明觉得是自己的密度太大了的结果。你如何测量自己的密度?
经学生热烈讨论后得出的结果很好地解决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这块知识点, 同时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选择具有实用性的例题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能学有所用, 这不就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吗?
四、精选的例题要有层次性
由于各方面原因, 每个学校几乎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有较大差异的, 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上重点高中, 换句话说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按要求进行适量的培优教育时对例题进行分层。
如在复习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时, 我先是给出电源, 小灯泡, 两个电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其中利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大致电阻选择合适的量程、电路的连接, 以及额定功率的计算。这些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之后的分层开始体现, 再给出不同的滑动变阻器进行选择、给出数据表格找结论, 再给出一个滑动变阻器和多个电阻, 问不能选哪个并说出理由, 在指出电路具体情况分析故障原因, 由此层层深入。
另外, 例题的层次性还体现在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提出的层次要求, 也就是说我们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该分层的分, 简单的不要求分层的就不分, 切合教学大纲和学校的要求。
五、精选的例题要有可展性
例题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能掌握好知识点, 但假如复习或进行小结时, 我们选择的例题能有多方拓展, 让学生能将多方面的知识点建立横向或纵向的连接那不是更好?之前提到的密度和测电功率的例题都是很能拓展的, 我经历的教研活动的公开课都是以某一个例题作为引课和出发点, 再经各个方面的拓展, 最后通过归纳解决这一大方面的内容 (在复习研讨课要中出现几率更大, 而且往往还比较成功) 。以下是某老师设计的系列例题:
例:1.请以笔代线让小灯泡发光
2. 你有什么办法调节小灯泡的亮暗?
(1) 请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2) 你认为小灯泡的亮暗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你知道它的计算公式吗?
(3) 你能设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吗?
3. 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1) 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实物, 画出电路图。
4. 电源电压6V,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3.8V, 电压表0—15V量程坏了, 而0—3V量程完好, 其他器材完好,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 画出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2) 简述实验操作步骤。
5. 粗心的小明到实验室领取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器材时, 只领到下列器材, 你能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吗? (小组合作)
6. 粗心的小红到实验室领取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器材时, 只领到下列器材, 你能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吗? (小组合作)
7. 粗心的小刚到实验室领取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器材时, 只领到下列器材, 你能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吗? (小组合作)
8. 粗心的小丽到实验室领取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器材时, 只领到下列器材, 你能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吗? (小组合作)
这样的例题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能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思考问题, 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精选的例题要有综合性
综合性的例题往往出现在课末小结或复习阶段。选取一道好的综合性例题, 不仅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泛, 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灵活多变, 对于全面地帮助学生复习基础知识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能起到重要作用。这类例题可能是综合了物理生物化学或地理的内容, 也可能是其中的多个知识点。前段时间我在公开课气体的制取与收集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被认为是一个亮点:当时学到制取的氢气和二氧化碳中不纯可怎样除杂后, 转到有这些杂质需怎样才能鉴定它们的存在, 先给出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别鉴定, 然后是两者混合鉴定, 再给出一氧化碳的鉴定, 层层深入。
例1:现有如下五个装置: (1) 浓硫酸; (2) 氧化铜; (3) 无水硫酸铜; (4) 澄清石灰水; (5) 氢氧化钠, 以下混合物质的鉴定应依次通过装置是:
(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
(2) 氢气和水________________;
(3) 一氧化碳和氢气________;
(4) 二氧化碳、水和氢气________________;
(5)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________。
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这道题可以让学生在三分钟内完成。三分钟后在汇报答案时就有学生不同意了。为什么不同意呢?大家就根据这些展开讨论,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部分学生能坚决肯定地讲出最后的答案。这一道例题就能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解决这类装置检验的问题,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开发探索能力。
例题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精选例题, 如课堂内生成的资源, 与平时经验不同的科学例子等经常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精选课堂例题, 能让学生在钻研谈论的过程中参与教学活动, 气氛活跃, 精力十足。这样的学才是活学, 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
精选例题 篇2
1.有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个位数字的和为5,则符合这个条件的两位数共有()
A.4个 B.5个 C.6个 D.无数个
解答:设个位数字为x,十位上数字为y
所以x+y = 5,即y = 5−x
因为x为个位上数字,所以x = 0,1,2,…,9
又因为y为十位上数字,所以y = 1,2,3…,9
所以或或或或
即共有五个这样的两位数:50,41,32,23,14
所以答案为B.
2.将________吨含铁72%和________吨含58%的铁矿石混合后配成含铁64%的铁矿石70吨.
解答:设需含铁72%的x吨,需58%的y吨
根据题意有,化简得,用代入法不难解得,即需含铁72%的30吨,需含铁58%的40吨.
3.甲、乙两人相距 12km,二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3小时可追上乙;相向而行,1小时相遇,求二人的平均速度.
解:设甲的平均速度为xkm/h,乙的平均速度为ykm/h
则根据题意有,即,解这个方程组不难得出
答:甲、乙二人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8km/h和 4km/h.
4.打折前,买60件A商品和30件B商品用了1080元,买50件A商品和10件B商品用了840元;打折后,买500件A商品和500件B商品用了9600元,比不打折少花多少钱?
解:设打折前A商品每件x元,B商品每件y元,则打折后都买500件,比打折前都买500件少花[500(x+y)−9600]元
又根据题意有,即,用加减法解该方程组易得
则500(x+y)−9600 = 400
答:比不打折少花400元.
习题精选
选择题:
1.某校150名学生参加数学考试,平均每人55分,其及格人数均77分,不及格人数人均47分,则不及格学生人数为()
A.49 B.101 C.110 D.40
解答:设及格有x人,不及格有y人,根据题意有
可解得,答案为C.
2.要把一张面值为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的面值为2元、1元人民币,那么共有()种换法
A.3 B.4 C.5 D.6
答案:D
说明:一共有6种换法,分别是全换1元;一张2元八张1元;两张2元六张1元;三张2元四张1元;四张2元两张1元;五张2元;答案为D.
3.甲、乙二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骑车乙步行,若乙先行12千米,那么甲1小时追上乙,如果乙先走1小时,甲只用千米/时
A.6 B.12 C.18 D.36
答案:A
4.某玩具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玩具零件200个或乙种玩具零件100个,甲种零件1个与乙种零件2个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玩具,怎样安排生产才能在30天内组装出最多的玩具?设生产甲种零件x天,生产乙种零件y天,则有()
小时追上乙,则乙的速度是()
A. B.
C.
答案:C
填空题:
D.
1.一种蜂王精有大小盒两种包装,3大盒,4小盒共108瓶,2大盒3小盒共76瓶,则大盒装________瓶,小盒装________瓶.
解答:设大盒装x瓶,小盒装y瓶
根据题意有,解得
即大盒装20瓶,小盒装7瓶.
2.小明用15.5元买了25张50分和1元的邮票,他买50分和1元的邮票分别为________张、________张.
解答:设买50分的x张,1元的y张
根据题意有,解得
即买50分的19张,1元的6张.
3.甲、乙两组27人,若从甲组调3人到乙组,则乙组人数是甲组人数的2倍,则甲组________人,乙组________人.
解答:设甲组有x人,乙组有y人
根据题意有,解得
即甲组有12人,乙组有15人.
4.某工程共有27人做,每天每人可挖土4方或运土5方,为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应分配挖土的________人.
解答:设应分配挖土的x人,运土的y人
根据题意有
即分配挖土的15人.,解得
解答题:
1.有大小两辆货车,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解:设每辆大车和每辆小车一次运货量分别为x吨,y吨,则根据题意有
,不难解出
∴3x+5y = 24.5(吨)
答: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24.5吨.
2.某工厂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人数的车间,则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问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
解:设第一、第二车间原来分别有 x人,y人,则根据题意有
,解方程组可得
二轮复习精选例题之我见 篇3
案例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判断
同学先回顾反射的概念找出概念要点: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应答。然后归纳判断方法:刺激,完整的反射弧。这一步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回归课本从书本找到解题方法的本源。接着让学生思考判断.
例1(2014安徽高考)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摇 ?摇)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这道题考查了反射的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反射的联系: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条件反射的一般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无论是哪种反射一定会有完整的反射弧。很多同学认为B是正确的,我先告诉他们B是错的,然后要学生思考错的原因,结果有个学生说因为味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是条件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也是,所以二种情况是相同的反射,错在了属于不同反射。这时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认为应该是食物引起味觉不是反射,因为没有完整的反射弧。那么到底谁的解释对呢?同学们觉得两种解释都有道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堂生成,于是就这两个观点分组讨论,讨论前请同学回顾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并学生回顾熟悉的相关知识再讨论,然后每组请代表阐明观点并说明理由。在讨论中学生越来越接近真相,最后全体同学达成共识,应该错在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也总结出所有的感觉(如味觉、渴觉)的神经中枢都在大脑皮层,但形成感觉只有信息的传入,要形成反射还要有信息的传出。
这个例题虽然是个选择题但把反射,大脑的高级功能,包括感觉的形成都考查到了,如果知识掌握存在缺陷,学生面对同样的结果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弥补知识缺陷,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并体会到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有理有据,学会与熟悉的知识建立联系。
案例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识别与构建
首先学生画反射弧,然后老师点评归纳识别要点,接着就是一个能力提升,如果没有反射弧,要学会构建反射弧。接着让学生思考判断。
例2(2006重庆高考)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摇?摇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摇?摇D.效应器
先让学生思考,学生的答案普遍是B,很明显学生构建了反射弧,但不完整,忽略了第二个实验,并且没有通过破坏前的实验建立左右的联系。于是我提示应该先画反射弧,再复杂的问题要追根溯源让它简化成熟悉的基础知识。接着又问应该有几个反射弧,反射弧之间有联系没有,学生讨论后把自己的答案画出来。
现把有代表性的结果展示如下。
第一行的实验结果说明:受破坏的是左边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第二行的实验结果说明:受破坏的是左边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解答二:
左后肢感受器→左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左后肢效应器
右后肢感受器→右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右后肢效应器
说明:破坏后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可能左后肢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到了破坏。破坏后刺激左后肢,左后肢和右后肢肢均不收缩,可能左后肢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到了破坏。
无论是简图的形式,还是文字的形式,最后殊途同归,得出了正确答案。当然展示出学生丰富多彩的思维过程。
精选例题 篇4
精选例题要依据学生基础、高考要求来选题, 精选例题目的是要学生听懂、会做、做对、做好, 要能记住、能应用、能得分.我们精选例题的基本要求是;
一、选择基础题及中等难度的综合题, 夯实学生基础
历年的高考试题其难易比例是3∶5∶2, “3”表示基础题, “5”表示中档题, “2”表示难度稍大一些的试题;要让学生明白, 基础题打底、中档题决定命运, 最后一、两题是为尖子学生锦上添花的.因此, 我们选题的第一要求就是选择基础题、中等难度的综合题, 以夯实学生基础.
以热学为例, 热学试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分子动理论、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的关系、物体的内能及变化、热力学定律、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其试题大多是“拼盘试题”, 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 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B) 物体的温度越高,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 悬浮在液体上的固体微粒越大, 布朗运动越明显
(D) 吸热的物体, 其内能一定增加
例2如图1, 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 设水温均匀且恒定, 筒内空气无泄漏, 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 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 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体向外界放热
(B)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
(C) 气体在单位时间与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分子数不变
(D) 筒上外加压力F在逐渐减小
再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 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3我国未来将建立月球基地, 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如图2所示, 关闭动力的航天飞机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月球靠近, 并将与空间站在B处对接, 已知空间站绕月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航天飞机正加速飞向B处
(B) 航天飞机在B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必须点火减速
(C)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月球质量
(D)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空间站受到月球引力的大小
再以波的问题为例, 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4如图3所示, 左图为某一列波在t=1.0s时的波动图象, 右图为x=4m处的P质点的振动图象, 则对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x轴正方向传播
(B) 沿x轴负方向传播
(C) 波速为4m/s
(D) 波速为6m/s
透彻的分析、讲解, 让学生完完全全理解, 明明白白领悟, 扎实夯实基础知识.
二、选择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的试题
近年高考试题中有大量的试题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 通过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不只会分析复杂的“纯物理”现象, 还要能对实际情景进行分析, 建立物理模型,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5农民在精选谷种时, 常用一种叫“风车”的农具进行分选.在同一风力作用下, 谷种和瘪谷 (空壳) 谷粒都从洞口水平飞出, 结果谷种和瘪谷落地点不同, 自然分开, 如图4所示.对这一现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M处是谷种, N处为瘪谷
(B) 谷种质量大, 惯性大, 飞得远些
(C) 谷种和瘪谷在竖直方向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D) 谷种飞出洞口时的速度比瘪谷飞出洞口时的速度小些
例6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体重为m=50kg的小芳在一次校运会上, 最后一次以背越式成功地跳过了1.80米的高度, 成为高三组跳高冠军.忽略空气阻力, 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芳下降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 小芳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 小芳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的重力
(D) 起跳过程地面对小芳至少做了900J的功
例7 (2007年25题) (20分) 目前, 滑板运动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如图5是某滑板运动员在一次表演时的一部分赛道在竖直平面内的示意图, 赛道光滑, FGI为圆弧赛道, 半径R=6.5m, C为最低点并与水平赛道BC位于同一水平面, KA、DE平台的高度都为h=1.8m, B、C、F处平滑连接.滑板a和b的质量均为m, m=5kg, 运动员质量为M, M=45kg.
表演开始, 运动员站在滑板b上, 先让滑板a从A点静止下滑, t1=0.1s后再与b板一起从A点静止下滑.滑上BC赛道后, 运动员从b板跳到同方向运动的a板上,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2=0.6s (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 .运动员与a板一起沿CD赛道上滑后冲出赛道, 落在EF赛道的P点, 沿赛道滑行, 经过C点时, 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N=742.5N. (滑板和运动员的所有运动都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计算时滑板和运动员都看作质点, 取g=10m/s2)
(1) 滑到C点时, 运动员的速度是多大?
(2) 运动员跳上滑板a后, 在BC赛道上与滑板a共同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3) 从表演开始到运动员滑至I的过程中, 系统的机械能改变了多少?
该题以学生非常熟悉又喜欢的滑板运动为背景, 试题从中学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引导考生在学习中要关注社会实际, 用物理视角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三、选择源于教材、有利于夯实基础的改造题
“考课本”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特点, 引导学生对课本作全面的到边到角的阅读, 特别关注自己以往疏忽的知识点, 课本中的阅读材料, 课本中的著名实验, 课本中研究性学习和现代科技问题.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8 (2007年14题直接取材于教材上的演示实验) 如图6所示, 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 另一端有个用卡子卡住的可移动胶塞.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 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这时读出温度计示数.打开卡子, 胶塞冲出容器口后 ()
(A) 温度计示数变大, 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 内能减少
(B) 温度计示数变大, 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 内能增加
(C) 温度计示数变小, 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 内能减少
(D) 温度计示数变小, 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 内能增加
例9 (2007年15题教材上习题的引伸、变式和拓展) 如图7所示, 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可以分别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P1和P2以相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 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场方向平行时 ()
(A) 线圈绕P1转动时的电流等于绕P2转动时的电流
(B) 线圈绕P1转动时的电动势小于绕P2转动时的电动势
(C) 线圈绕P1和P2转动时电流的方向相同, 都是a→b→c→d
(D) 线圈绕P1转动时dc边受到的安培力大于绕P2转动时dc边受到的安培力
例10 (2007年16题各选项都源自教材)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B)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 α粒子动能很大, 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强
(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 将发生β衰变
(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射线
例11 (2007年19题各选项都源自教材) 两种单色光a和b, a光照射某金属时有光电子逸出, b光照射该金属时没有光电子逸出, 则 ()
(A) 在真空中, 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 在水中, a光的波长较小
(C) 在真空中, b光光子的能量较大
(D) 在水中, b光的折射率较小
例12 (2007年22题 (1) 直接源于教材实验)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 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 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_________.
A.游标卡尺B.秒表C.坐标纸D.天平E.弹簧秤F.重垂线
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 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 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 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 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 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四、选择有“高考味”的试题
高考试题文字表述严密, 文字阅读量较大, 题目背景真实、可靠, 不计的现象明确说明.第二、三轮复习期间, 结合高考试题的特点, 认真精选“高仿真”的试题,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综合训练, 让学生感受高考, 以求适应真正的高考.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13 (16分) 如图8所示, 在高为1.25m的光滑水平台面上放着两个质量分别为0.2kg和0.3kg的小球B、C, 两球间用轻质弹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0.1kg的小球A以v0=10m/s的水平速度与B球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正碰并被反弹球从水平台上下落后落地点距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为1m.已知三个小球半径相同, 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 不计空气阻力, g取10m/s2.求:
(1) 碰后小球A的速度;
(2) 碰后小球B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例14 (19分) 在赛车场上, 为了安全起见, 在车道外围一定距离处一般都放有废旧的轮胎组成的围栏.在一次比较测试中, 将废旧轮胎改为由弹簧连接的缓冲器, 缓冲器与墙之间用轻绳束缚.如图9所示, 赛车从C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牵引力恒为F, 到达O点与缓冲器相撞 (设相撞时间极短) , 而后他们一起运动到D点速度变为零, 此时发动机恰好熄灭 (即牵引力变为零) .已知赛车与缓冲器的质量均为m, OD相距为S, CO相距4S, 赛车运动时所受地面摩擦力大小始终为F/6, 缓冲器的底面光滑, 可无摩擦滑动, 在O点时弹簧无形变.问:
(1)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多少?
(2) 赛车由C点开始运动到被缓冲器弹回后停止运动, 赛车克服摩擦力共做了多少功?
例15 (19分) 如图10所示, 两个光滑的定滑轮的半径很小, 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 斜面的倾角为θ=30°.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甲、乙两物体, 把甲物体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 把乙物体悬在空中, 并使悬线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α=60°.现同时释放甲乙两物体, 乙物体将在竖直平面内振动, 当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 甲物体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动.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m=1kg, 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甲物体的质量及斜面对甲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
例16 (20分) 如图11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方空间被竖直的与纸面垂直的平面MN分隔成两部分, 左侧空间存在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 场强大小E1=mg/q, 右侧空间有一长为R=0.8m的轻质绝缘细绳, 绳的一端固定于O点, 另一端拴一个质量m2=m的不带电的正在与纸面平行的竖直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的小球B, 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vB=8m/s, B物体在最低点时与地面接触但没有相互作用力.在MN左侧空间中有一个质量为m1=m的带正电的物体A, 电量大小为q, 在水平面上与MN平面水平间距为L时由静止释放, 恰好能和B物体在B运动到最低点处发生正碰, 并瞬间成为一个整体C, 碰后瞬间在MN的右侧空间立即加上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 场强大小E2=3E1.
(1) 如果L=0.2m, 求出整体C运动到最高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及此时绳拉力是多少?
(2) 当L满足什么条件时, 整体C可以在竖直面内做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 (g取10m/s2)
这些计算大题具有着重考查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及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特点, 是为尖子学生锦上添花而设计的.
科学训练包括: (1) 审题能力的训练: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 (2) 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的训练; (3) 画示意图的习惯和能力的训练:用形象思维帮助抽象思维分析题意借助画草图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 展示物理过程,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 (4) 建模能力的训练; (5) 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的训练:教师课上讲的例题不宜多, 要有充分的时间做示范.要注意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 如“2、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等. (6) 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平时依赖于计算器进行运算, 或者遇到繁的运算就列式不算, 致使计算能力退化, 考试中遇到较繁的计算就容易出差错, 所以在复习后期要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不许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7) 应试技巧的训练:先易后难, 先熟后生, 先高后低;阅读要快, 审题要慢;书写要快, 计算要慢.做到仔细审题, 把握信息, 规范答题, 稳中求快, 一次成功.
第三轮复习中理综模拟考试的选题制卷要做到: (1) 难易比例合理: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试题为主, 体现新课程“注重全体学生发展, 使每个学生都成功”的理念. (2) 传统题与体现新课程试题的合理搭配, 特别是要多选一些体现新课程的新颖的试题. (3) 试卷结构要稳定, 试卷考核的知识点分布要合理. (4) 注重过程、方法的考察, 考察学生的科学素养. (5) 注重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考察, 重在检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含知识的迁移能力) 等等.
以上是笔者在近年高三物理总复习中的一点做法, 总结于此:一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一方面意在抛砖引玉,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精选例题 篇5
2018一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工程》精选案例题汇总
【案例7】(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施工)
1.背景:
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其中钢筋混凝土沉淀池长48m,宽22m;基础底板和墙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P8,池壁边墙高6m,厚500mm;结构设计沿长度方向在池壁中间设一道伸缩缝。由于基坑开挖处理计划工期拖后,结构施工已进入暑期。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将水泥由计算用量324kg/m3增至354kg/m3,选用坍落度为20~22cm;池壁浇筑当日气温最高为36℃,混凝土入模的测试温度实测27℃。现场的一车混凝土因等待时间过长,坍落度损失较大,泵送困难。泵车司机与现场施工员商定加水复拌,恢复坍落度后泵送作业。
池壁浇筑完毕,随即采用喷水湿润的方式对池壁混凝土进行养护,拆模后发现有数条纵向分布的宽达0.2mm裂缝。
应建设方要求给设备安装创造场地条件,简单清除基坑杂物后,项目部立即进行沉淀池壁外防水层施工;在回填土前约请了现场监理查验防水层后,基坑一侧开始土方的回填作业。
问题:
1、试分析池壁裂纹产生的可能成因,给出正确做法。
2、混凝土罐车加水复拌的做法是否妥当?如不妥当,写出正确做法。
点击【一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入门基础课程 ⑦考情分析课 ⑧应考指南直播课 ⑨通过率分析课 ⑩备考计划视频
3、沉淀池回填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4、沉淀池隐蔽验收应如何进行?答案解析提示
参考答案:
1、①不得随意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加大水泥用量改善了和易性。但也增加了水化热;
②墙体混凝土坍落度选20~
22cm偏大,应适当减少坍落度;
③人模混凝土27℃超过规范(<25℃)的规定;
④采取现场加水做法违反有关规定:严禁在混凝土混合料中加水。
防止裂纹施工措施有:①要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胶比中的水灰比,通过使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峰值;②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布放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人模坍落度;③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控制人模温度不大于25℃,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④采取延长拆模时间和外保温等措施,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
2、不妥当。有关规范明令禁止中途加水,改变水胶比;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施工,不得违规操作
3、不正确。水池满水试验规定是强制性条文:应在水池的防水层、防腐层及回填土之前,按规定进行水池的满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层、防腐层及回填土等后续作业
点击【一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入门基础课程 ⑦考情分析课 ⑧应考指南直播课 ⑨通过率分析课 ⑩备考计划视频
4、大型水池回填属于隐蔽工程。其结构中间验收应按规范要求约请建设方、设计方等部门共同举行
精选例题 篇6
苏科版七(下)154页例2:
已知:如图1,AC、BD相交于点O.
求证:∠A+∠B=∠C+∠D.
评析 本题比较简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即可解决问题.
【证明】∵在△AOB中,∠A+∠B+∠AOB=180°(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A+∠B=180°-∠AOB(等式的性质).
在△COD中,同理可得:
∠C+∠D=180°-∠COD.
∵∠AOB=∠COD,(对顶角相等)
∴∠A+∠B=∠C+∠D. (等量代换)
感悟 本题的图形比较简单,所以比较容易解决,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较复杂的图形中呢?通过例题的证明我们发现:其实图1是一个基本图形,我们可以把它称为“8”字形,今后在复杂的图形中,我们只要能抓住这个“8”字形,既可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又能为图形性质的推理提供方向和基础. 而要识别“8”字形这一基本图形,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熟悉并理解“8”字形及其性质;二是具备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8”字形的技能.
深入探究
变式1:如图2,∠A=35°,∠B=40°,∠C=25°.
求:∠D的度数.
评析 直接利用“8”字形的性质解答.
解 【解】由题意,得【解由题意,得
∠A+∠B=∠C+∠D,
∴35°+40°=25°+∠D,
∴∠D=50°.
变式2:已知:如图3,线段AC、BD相交于点O,连接AB、CD,我们把形如图3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 如图4,在图3的条件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点M、N.试解答下列问题:
(1) 仔细观察,在图4中“8字形”的个数:________个;
(2) 在图4中,若∠D=40°,∠B=36°,试求∠P的度数;
(3) 如果图4中∠D和∠B为任意角时,其他条件不变,试问∠P与∠D、∠B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直接写出结果.
评析 本题的图4比较复杂,对于第(1)小问,大家要能熟练抓住“8”字形的特征,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找出,而第(2)、(3)小问需要根据你找到的“8”字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解 (1) 6个.
(2) 由图找出两个“8字形”,得
∠DAP+∠D=∠P+∠DCP.1
∠PCB+∠B=∠P+∠PAB. 2
1+2,得
∠PCB + ∠DAP + ∠B + ∠D =2 ∠P +∠PAB+∠DCP.
又∵∠DAP=∠PAB,∠PCB=∠DCP.
∴2∠P=∠B+∠D=36°+40°=76°.
∴∠P=38°.
精选例题 篇7
这道例题从右往左证顺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显得非常简捷, 但课本所展示的解答过程则是从左往右证.从左往右证的指导思想是按照逆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将左边的系数1与undefined分别变为undefined与undefined, 即undefined的正、余弦, 值得重视的是这种证法具有一般性:
通过引入辅助角φ, 可以将形如y=asinx+bcosx的三角式化为一个角的一种三角函数形式, 即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
所以, undefined.
其中角φ所在象限由a、b的符号确定, 角φ的值由undefined确定.式子 (*)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角辅助公式.它可以将多个三角式的函数问题, 最终化归为y=Asin (ωx+φ) +k的形式.
在三角函数中, 辅助公式undefined的应用比较广泛, 下面就近几年高考试题举例说明, 以供参考.
一、求三角函数的周期
例1 (2008·陕西省) 已知函数, undefined,
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解:undefined,
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undefined.
评析:将三角式化为y=Asin (ωx+φ) +k的形式后, 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就可用周期undefined来解决.
二、求三角函数的值域
例2 (2007·辽宁) 已知函数undefined
(其中ω>0) , 求函数f (x) 的值域.
解:undefined.
由undefined, 得undefined,
可知函数f (x) 的值域为[-3, 1].
评析:本题先将函数化为y=Asin (ωx+φ) +k的形式, 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值域或最值.
三、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例3 (2007·湖南) 已知函数undefined, 求函数h (x) =f (x) +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由题设知undefined, 则
undefined
当, undefined, 即undefined时,
函数undefined是增函数.
故函数h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undefined.
评析:将函数先化为y=Asin (ωx+φ) +k的形式, 然后利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四、判断三角函数的奇偶性
例4 (2008·陕西) 已知函数undefined, 判断函数g (x) 的奇偶性, 并说明理由.
解:undefined,
又undefined,
所以undefined,
所以函数g (x) 是偶函数.
评析:讨论函数的奇偶性, 其前提条件是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否则, 既使有f (-x) =f (x) 或f (-x) =-f (x) 成立, 函数也是非奇非偶函数.
五、解决有关函数图象变换问题
例5 (2006·福建) 已知函数undefined, 函数f (x) 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f (x) (x∈R)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解:undefined.
解析:先把y=sin2x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undefined个单位长度, 得到undefined的图象, 再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向上平移undefined个单位长度, 就得到undefined的图象.
评析:解本题首先要利用辅助公式化简函数f (x) , 其次要弄清图象变换是看"变量"起多大变化, 而不是"角"变化多少, 如由y=sin2x应向左平移undefined个单位长度得, undefined而不是undefined;将undefined的横坐标压缩到原来的undefined倍得undefined, 而不是undefined.
名人例题 篇8
【贡献】
①发现摆的等时性.
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 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 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
【经典判断题】
1.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
2.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3.伽利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 (包括数学推理) 和谐地结合起来 (√)
4.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得出, 如果没有摩擦, 在水平面上的物体, 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 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
★胡克
【贡献】
胡克定律.
【经典判断题】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 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
★牛顿
【贡献】
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 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 (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 体系, 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经典判断题】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 (√)
2.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 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
3.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
★贝克勒尔
【贡献】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经典判断题】
1.天然放射性是贝克勒尔最先发现的 (√)
2.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
★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
【贡献】
①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
②发现了正电子.
【经典判断题】
1.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电子 (×)
2.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 (√)
★爱因斯坦
【贡献】
①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②相对论.
【经典判断题】
1.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 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 (×)
2.爱因斯坦用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
3.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 提出了光子说 (×)
4.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 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 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不连续现象 (×)
★麦克斯韦
【贡献】
①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并且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 (赫兹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
【经典判断题】
1.普朗克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
2.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 (√)
3.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
★卡文迪许
【贡献】
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经典判断题】
1.卡文迪许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
2.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 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
★开普勒
【贡献】
开普勒三定律:
①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 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③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a3/T2=k)
【经典判断题】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 (×)
★库仑
【贡献】
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
【经典判断题】
1.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
2.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富兰克林
【贡献】
①对当时的电学知识 (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等) 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
②统一了天电和地电.
★奥斯特
【贡献】
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
【经典判断题】
1.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
2.奥斯特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数与式”例题精讲 篇9
【分析】涉及无理数小数部分的计算题, 应先估计它的整数部分 (这是容易确定的) , 然后再寻求其小数部分的表示方法.
解:因为4<5<9, 即, 所以的整数部分为2.
设, 两边平方得5=4+4m+m2, 所以m2+4m=1.
【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能力、代数式的化简变形和整体代换的思想方法.
例2在一个长为m、宽为n的长方形纸片上剪去4块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 如图所示, 则图中两块阴影部分的周长和是 ( ) .
解:设小长方形的长为x, 宽为y.则x+2y=m.
图一、图二的长之和为m, 宽分别是n-2y, n-x,
周长之和为2m+2 (n-2y) +2 (n-x) =2m+4n- (2x+4y) =4n.
答案为B.
【点评】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 并用代数式表示, 是基本的能力要求.
例3若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因式分解为 (2x-3) (4-x) , 求 (a-b-c) 2013的值.
【分析】因式分解和多项式的乘法是互逆运算, 因此将二次三项式ax2+bx+c因式分解为 (2x-3) (4-x) , 也可将 (2x-3) (4-x) 进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得到ax2+bx+c.
解: (2x-3) (4-x) =-2x2+11x-12=ax2+bx+c, 所以a=-2, b=11, c=-12,
所以a-b-c=-1, (a-b-c) 2013=-1.
例4不论x取何实数, 代数式2x2+mx+4-3nx2-5x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求n3-m的值.
【分析】代数式2x2+mx+4-3nx2-5x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 则多项式化简后不含x2及x的项.
解:2x2+mx+4-3nx2-5x= (2-3n) x2+ (m-5) x+4, 因为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 所以2-3n=0, m-5=0, 解得, 所以
【点评】解法一采用了类似“降次”的思想方法, “消元”和“降次”是代数化简变形中常用的思想方法;解法二将二次三项式转化为含有的形式, 作为条件整体代入计算, 是很常用的转化手段.特别的, 若已知, 则可以转化为x2-x-1=0, 为降次或整体代换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