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客源地(精选12篇)
旅游客源地 篇1
一、引言
在城市职能体系中, 旅游业是一项重要的城市职能。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服务设施完善, 交通方便快捷, 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是我国旅游业最先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的区域之一, 也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转型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旅游业的转型离不开城市的参与。本文试图在旅游客源地、中转地和目的分析的基础上, 来探讨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的旅游业功能关系, 以提供区域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决策参考依据。
旅游是一种因空间位移而产生的经济活动, 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空间跨度往往是游客进行旅游活动的障碍。旅游活动的空间异地性源于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 这种性质使得无法通过旅游产品的空间位移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而只能通过旅游者的空间移动, 即由客源地向目的地的空间移动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从空间结构角度考察的旅游系统模型中, Leiper1979年提出、1990年予以修正的模型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Leiper模型中, 共有旅游者、旅游业、客源地、旅游通道和目的地等五个要素, 其中, 客源地、旅游通道和目的地三个空间要素尤为重要, 它们相互作用, 构成了旅游系统 (Leiper把旅游系统描述为由旅游通道连接的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组合) 。对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通道等地理要素的空间关系的研究, 本质上就是对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翁瑾、杨开忠, 2005) 。
在旅游系统中, 如果一个城市与“旅游通道”相对应, 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我们便称之为“中转地”。与城市相对应的客源地、中转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间旅游业功能关系分析的主要内容 (图1) 。对于长江三角洲的一个城市, 这种空间相互作用表现在:作为客源地, 为区域内其他城市提供旅游需求, 或者通过区域内其他城市中转为区域外目的地提供旅游需求;作为中转地, 在区域外客源地与区域内目的地之间、区域内客源地与区域外目的地之间及区域内客源地与区域内目的地之间架起桥梁;作为目的地, 为区域内、外游客提供旅游产品。
本文包括五个部分, 第二部分比较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旅游需求规模及其差异性, 并讨论了区域内城市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问题, 第三部分比较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的中转地功能, 第四部分讨论了由景区型目的地组成的城市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问题。第五部分是全文的结论。
(注:在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功能关系中, 中转地对应于长江三角洲内的一个城市。)
二、旅游客源地
一般说来, 旅游客源地是指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能力, 能够向旅游目的地提供一定数量游客的地区。根据地域空间范围大小的不同, 客源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城市客源地、区域客源地、国家客源地等类型 (郭鲁芳, 2005) 。就本节所要讨论的主题而言, 基于城市的客源地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旅游需求规模及其差异性、区域内城市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水平及一个城市通过区域内其他城市中转为区域外目的地提供旅游需求的状况。限于资料, 我们仅对前两个问题进行简要地分析。
客源地的需求规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人口的规模和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休假制度等。就长江三角洲地区而言,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是影响城市旅游需求规模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通常其旅游需求规模越大;类似地, 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越大, 其旅游需求规模越大, 城市的旅游需求规模与其人口规模具有正比例的关系。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0年, 长三角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42亿元, 占全国的比重为13.1%, 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006亿元, 占全国的比重上升到16.1%, 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613亿元, 占全国的进一步提高到18.8%。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相伴的是, 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城市化水平看, 2006年, 上海城市化率最高, 达到85.8%, 城市化率超过70%的还有南京 (77.6%) 和无锡 (71.9%) ;台州的城市化率最低, 仅有17.7%。从居民的收入水平看, 上海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年为20668元, 排在第一位, 台州、宁波分别以19953元和19674元排在第二、三位, 泰州最低为12682元;苏州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为9278元, 排在第一位, 上海、无锡位列其后, 泰州为5695元, 排在最后。为了增加可比性, 我们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加权调整。从调整后的收入水平看, 上海最高, 为19037元, 而泰州、扬州等不到10000元 (见表1) 。
如上所述, 一个城市的旅游需求规模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的联系外, 还与人口规模具有正比例关系。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差异悬殊。例如, 上海2006年末户籍人口为1368万, 居于首位, 而舟山排在最后, 仅有97万, 前者是后者的14.1倍。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两个因素, 上海因两项指标均居首位, 其旅游需求规模无疑最大, 而镇江、南通、扬州、泰州、舟山、台州等, 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或者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其旅游需求规模要小得多 (与上海比) 。
上述的分析说明了长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旅游需求规模存在的巨大差异性, 下面转向分析长江三角洲国内旅游市场的客源地分布情况。限于资料的可获得性, 我们不能具体地说明上海的游客有多大比例流向南京、有多大比例流向杭州等详细的信息, 但表2、表3还是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注: (1) 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口径相对应, 城市化率指标我们采用的是“非农业人口比重”; (2) “平均收入”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加权平均数。资料来源:绍兴市统计局:《绍兴统计年鉴 (2007) 》,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
抽样调查资料 (见表2) 显示, 2003年, 江苏的国内游客有54.5%来自沪苏浙三地, 浙江的国内游客有68.6%来自沪苏浙三地。分城市看, 在不包括上海、台州的14个城市中, 除南京来自沪苏浙游客的比重较低外 (29.1%) , 其他城市来自沪苏浙游客的比重均在50%以上, 镇江的这一比重高达87%;其中, 来自上海的比重在7.6%~19.9%之间, 有12个城市的比重超过10%。从农村居民国内旅游者 (过夜游客) 的流向看, 2005年, 全国有11.5%的游客流向沪苏浙, 而上海、江苏和浙江却分别有72.9%、75.1%和73.0%的游客流向沪苏浙。这些资料虽然不够精确, 但已能揭示这样的事实, 即对长江三角洲的一个城市而言, 来自区域内其他城市游客对其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换句话说,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相互之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 其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三、旅游中转地
中转地是指在旅游系统中具有“旅游通道”要素的特征, 在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起桥梁作用的地区城市。一般而言, 中转地是指那些具有交通中转和出入境口岸功能, 可以形成过往和过境游客的地区, 这些地区一般都是交通发达的口岸城市或中心城市。以上海为例, 假设一位香港游客想到镇江旅游, 考虑到没有“香港——镇江”航线 (目前镇江没有机场, 不可能存在该航线) , 可能选择以下的路线:从香港乘坐飞机到上海, 再从上海乘坐长途汽车 (或其它交通工具) 到镇江。按照旅游系统的三个空间要素, 香港是客源地, 镇江是目的地, 而从香港到镇江所经过的路径便构成了旅游通道。不难发现, 上海在这个过程中显现了“旅游通道”的特征, 在连接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上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资料来源:《2003年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2003年浙江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 转引自卞显红、王苏洁 (2006) , 经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2006) 》,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
对于长江三角洲城市间旅游业功能关系的分析而言, 一个城市的中转地功能, 无非是在区域内客源地与区域内目的地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图1第二类) , 在区域内客源地与区域外目的地之间 (图1第三类) 或区域外客源地与区域内目的地之间 (图1第四类) 起着纽带作用。考虑到长江三角洲城市相互间距离较近, 彼此间交通较便利, 一个城市的中转地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后两种类型的联系中。明确了这个问题后, 我们需要进一步确定不同的交通方式对于一个城市的中转地功能形成的重要性。就长江三角洲而言, 一个城市的中转地功能对旅客的航空运输能力依赖性较高, 相比之下,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水上运输的重要性可能要低得多。之所以如此, 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考虑到“中转”的内涵。以公路运输为例, 尽管其客运量远高于其他运输方式 (见表4) , 但以“游客”身份出现并涉及到我们所关注的“中转”的内涵的旅客占全部旅客的比例可能很低。另一方面主要考虑到航空运输在长途旅游 (特别是出、入境旅游) 中的重要地位及长三角城市间民航运输能力的巨大差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中, 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规划纲要》在确定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时, 综合考虑了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两方面的因素。表4显示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在人员流动方面的集散中枢功能。
(注: (1) 民用航空、水运为旅客吞吐量口径, 铁路、公路为旅客发送量口径; (2) 上海铁路、公路为跨省市旅客运输的行业统计数字; (3) 水运仅提供长三角沿海港口旅客吞吐量数据, 嘉兴港未提供旅客吞吐量数据。资料来源:《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 (2007) 》,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
在对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有了大致的了解后, 我们以入境旅游者为例来讨论长三角城市的中转地功能。之所以选择入境旅游者为例进行分析, 主要是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数据的质量。在表5所列的长三角地区的9个城市中, 2006年入境游客人均每天花费从185.1美元 (南通) 到233.2美元 (上海) 不等;在这些花费中, 长途交通费占了比较大的份额, 绍兴的入境旅游者这一份额最高, 为23.2%, 最低的无锡为5.1%。一般而言, 长途交通工具主要包括飞机、火车、汽车和轮船等。就上述九个城市的长途交通费的构成看, 入境旅游者的航空交通费在长途交通费中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占有从70.6% (无锡) 到97.8% (绍兴) 不等的份额 (见表5) 。分析表明, 一个城市在航空交通网络中的地位, 对于其中转地功能的确定, 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料来源:《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2007》,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年版。)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民航机场密集度最高的地区, 在全国民航机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见表6) 。2007年, 我国境内民用航空定期航班通航机场为148个 (不含香港、澳门) , 其中,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9个, 分别是: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无锡硕放机场、常州奔牛机场、南通兴东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和舟山机场。2007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9个机场共计完成旅客吞吐量7699.7万人次, 约占全国的19.9%, 完成飞机起降架次71.1万次, 约占全国的18.0%。从旅客吞吐量看, 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2007年分别完成旅客吞吐量2892.0万人次和2263.3万人次, 在全国1148个机场中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
(资料来源: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007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2008年3月7日。)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9个机场中, 不同机场在中国航空网络乃至世界航空网络中的地位差异悬殊。从旅客吞吐量看, 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在长三角的9个机场中居于第一层次, 2007年合计完成旅客吞吐量5155.3万人次, 占9个机场总和的67.0%;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能力居于第二层次;其他机场则处于第三层次。从覆盖的地域范围看, 上海空港也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截止到2005年底, 共有65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开通了到上海的定期航班, 其中有52家国际及地区的航空公司开通了到上海的航班, 有83个国内城市和98个国际及地区城市与上海通航, 通航城市2005年增加了19个。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目标是力争经过若干年努力, 建成亚太地区的航空枢纽, 成为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其他机场不仅国内通航城市比上海少许多, 国际通航城市更是无法与上海两个机场相比, 南通兴东机场、舟山机场等甚至没有开通国际航班。因此, 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机场概况的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海的中转地功能最强, 杭州、南京和宁波也有一定的中转地功能, 而其他城市的中转地功能相对较弱。
四、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品的集中供给地, 是“拥有特定性质旅游资源以及相应的旅游设施和交通条件, 具备了一定旅游吸引力, 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特定区域” (张辉, 2002) 。根据地域空间范围大小的不同, 旅游目的地可分为景区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目的地和目的地国家 (郭鲁芳, 2005) 。景区型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目的地的最小空间单位;城市旅游目的地是从一个特定旅游区域空间范围来划分的, 通常由多个旅游景区组成, 原则上等于行政区域上的城市划分;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是从一个国家空间范围来划分的, 通常由多个城市旅游目的地组成;而旅游目的地国家是从世界旅游空间范围和跨国旅游来划分的, 属于国际性旅游目的地范畴, 一般由多个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组成。
就我们的分析而言, 关注的重点是由景区型目的地组成的城市目的地。自从2000年我国旅游景区实施评定标准以来, 长江三角洲区域内A级景区的数量不断增加, 截止到2005年度, 共有232家A级景区;其中, 4A级景区、3A级景区、2A级景区和1A级景区分别为107家、35家、83家和7家 (表7) 。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城市A级景区的数量是不同的, 达到20家的城市有苏州 (24家) 、无锡 (24家) 、南京 (23家) 和杭州 (20家) , A级景区数量较少的城市主要有泰州 (5家) 、湖州 (6家) 、舟山 (6家) 和台州 (7家) 等。本质上看, 一个城市目的地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大小, 不仅取决于景区的数量, 更取决于景区的质量 (等级) 。如果考虑景区的等级, 长三角景区的空间分布又发生了变化。例如4A级景区, 上海、苏州各为17家, 杭州有16家, 而泰州、舟山只有1家。
一般地说, 对于不同等级的景区, 如果一个景区的等级越高, 对游客往往也越具有吸引力, 但这不是绝对的。对于同一级别的景区而言, 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不仅与景区本身的资源条件有关, 也与景区的可到达性、景区的服务质量、政府政策、旅游促销等因素有关。为此, 我们给出了2006年长三角各城市的旅游人数 (见表7) , 作为对A级景区空间分布分析的补充。
2006年, 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的国内旅游人数为40199万人次, 入境旅游人数为1430万人次。分城市看, 不同城市差异悬殊。到上海的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为9684万人次和606万人次, 均居首位, 分别占长三角的24.1%和42.4%, 而到泰州的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仅有567万人次和3万人次, 排在最后。综合考虑长三角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状况及2004年各城市国内旅游、入境旅游的资料, 可以认为:上海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最大, 苏州、杭州次之, 南京、无锡和宁波再次之, 其他城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小。
(注:A级景区数量为截止到2005年度评定数量;旅游人数为2006年度数据。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网 (http://www.cnta.com/)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 (2007) 。)
五、结论
在前文中, 我们对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作为源地、中转地及目的地的地位分别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分析。现在, 我们对前述的分析做进一步的归纳。综合前文的分析, 并结合其它本文未仔细讨论的因素 (如不同城市居民旅游消费习惯的差异性, 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因素, 其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等) , 我们对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作为旅游客源地、中转地及目的地的大小或强弱进行了概括性的判断 (见表8) 。
(注:++++最大或最强、+++表示比较大或比较强、++表示一般、+表示较小或较弱。)
表8提供的信息包括: (1) 作为客源地, 上海为“++++”级, 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 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为“++”级, 其他城市为“+”级; (2) 作为中转地, 上海为“++++”级, 南京、杭州和宁波为“++”级, 其他城市为“+”级; (3) 作为目的地, 上海为“++++”级, 苏州、杭州为“+++”级, 南京、无锡和宁波为“++”级, 其他城市为“+”级。
参考文献
[1]卞显红、王苏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 (杭州) 宣言[M].中国杭州http://www.hangzhou.gov.cn, 2003.
[3]郭鲁芳等:旅游经济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4]翁瑾、杨开忠:旅游空间结构的理论与运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5]张辉:旅游经济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2.
旅游客源地 篇2
一、台湾旅游业资源状况
(一)旅游景点、景区和策划。由于台湾地貌资源丰富,不仅有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岛屿、纵谷与海岸等自然景观资源,以及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各种自然生态资源、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而且同时拥有原始古朴的土著民风和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和瑰丽历史。据统计,目前台湾全岛观光游憩区约近300处,较具代表性的有100余处。其中:具有世界级水准景区有阿里山、阳明山、太鲁阁、垦丁、东部海岸等处。在人文风貌方面,一方面,由于兼融闽南、客家、外省及原住民等不同的族群,岛内形成丰富多彩的人文色彩;另一方面,由于丰富多元的历史背景,在宗教信仰、建筑、语言、生活习惯及饮食风味上,又形成多彩多姿的台湾区域性文化。近年台湾逐渐重视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建筑、民间艺术、民俗风土、特色美食等的开发。使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色。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近年台湾实施了“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对旅游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和总体规划,以适应发展入境观光的需要。其一,突出文化和生态主题,深度开发各种特色旅游和精品旅游,如银发族之旅、青年旅游、高尔夫球之旅、自驾旅游等“精致之旅”,小火车怀旧之旅、花卉生态农特产之旅、原住民传统祭典之旅、温泉之旅、潜水之旅等主题旅游,提高旅游的品位。其二,不断创新丰富旅游产品种类结构,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修学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其三,重视推行“生态保育、环境永续”理念。鼓励旅游业推广生态旅游,建立观光资源退场与养息机制、观光环境监测机制等:使旅游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
(二)旅游客源市场构成常年以日本、港澳为主,目前大陆居第二。
台湾旅游客源市场常年主要分布于日本、港澳。长期以来三地进岛旅游客源均占全体来台游客的60%以上。从表3看,日本来台旅游人数近年增长已趋缓,2007年以观光为目的来台旅游人数为737638人次,增长率仅为2.26%,占比为44.75%;2008年受国内经济不景气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萧条民众出国旅游意愿极低,受此影响,来台观光游客仅为674506人次,增长率为-8.56%,占比38%(较上年低近7个百分点)。东南亚、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的客源份额近年来稳中有升。2007年韩国、欧洲、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客源则成为新亮点,到台旅游客源增长速度居首,其中韩、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增长率均超过30%。2008年,欧洲与港澳旅客大增,成长率分别达34.59%和32.82%,港澳游客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新、澳和韩国游客的增长率亦分别达26.03%和21.5%。但随着大陆不断开放民众赴台旅游,来台湾旅游、探亲的大陆游客一时问暴增。据统计,2009年1-5月大陆来台游客人数达33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高达775.75%,占来台全体客源的23.81%(略高于港澳的23.70%),居全台第二。
三、台湾旅游业近期发展走势分析
从入岛旅游看,自两岸旅游交往打破长期以来“单向、间接、民间”状态后,大陆游客对台湾旅游业的贡献不断升温。2002年1月,在民间压力下,台湾当局开放第三类(即旅居港澳及岛外4年以上并取得工作证的)大陆人士赴台旅游;5月又开放第二类(即赴岛外旅游或
海外商务考察的)大陆人士赴台观光。但诸多限制严重影响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的发展,大陆赴台旅游人数十分有限。据统计,截止2004年12月31日,台湾可开展接待大陆赴台观光业务的旅行社有52家。但全年接待大陆地区进岛观光仅1347团(19234人次),而这已较2003年增长50.17%。2004年随着两岸春节包机实现对飞、福建居民“金马游”先后启动,两岸旅游业务合作进入新阶段。据统计,“金门游”从2004年12月7日启动,到2007年61668团32864人次。对金门、马祖乃至整个台湾地区旅游经济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片。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为提振台湾经济,于当年7月4日正式启动两岸期盼已久的周末包机,大陆赴台旅游首发团700多名游客搭乘包机抵台,台湾旅游业迎来了柳暗花明的巨大商机。据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工会统计,自2008年6月至12月底,共有约61000名大陆游客游览宝岛台湾,平均每天300人左右。虽然在人数上仍有提振空间,满意度调查方面超过9成,无一人投诉,堪称“奇迹”。并且有赴台旅游意愿的大陆民众高达5000万以上。2008年12月15日,两岸空中航路实现了“截弯取直”。2009年元月7日,“台湾旅游观光及相关产业北京推介会”结束,包括来自苗栗、台南、桃园、宜兰、花莲、台东、澎湖、金门、马祖等台湾各县市的官员和观光产业代表共同签署了一项六天五夜分区深度旅游推荐书,力推包括“北台湾经典六日游”、“中台湾休闲乐活六日游”、“东台湾山海恋六日游”和“南台湾万象风情六日游”在内的四条经典线路。显然,“深度游”正在成为2009年赴台旅游的关键词。与此同时,两岸旅游从业人员也骤增至50万。从统计数据看,2009年起,赴台旅游的大陆游客增长迅速,每天已接近1000人。至2009年5月底,台湾已接待大陆观光游客33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775.75%,占来台全体客源的23.81%,大陆已成为台湾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旅游客源地。由此可见,随着直航带来时间、成本上的利好以及深度特色线路的全面开花,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已进入了全面提速期,台湾旅游业也由此迎来了勃勃生机。周末包机扩大为平日包机,截弯取直的新航路,74个开放港口,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台湾旅游业必将着力发展大陆这块庞大的基础市场,作为其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承德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 篇3
[关键词] 承德市旅游旅游客源市场开拓
承德市历史文化悠久、风景秀丽,是河北省两大旅游“龙头”市之一。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就坐落于此。著名的宗教胜地外八庙环绕避暑山庄而建。除了这些人文景观之外,承德市还拥有十大名山,山水相拥,如诗如画,恰如塞外“小江南”。1999年以来,来承德市旅游的境内和境外游客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而游客的增加带动了承德市的经济发展,又由于承德市的农业和工业的基础薄弱,旅游业是承德市的支柱产业。因此,加强对承德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和研究,对扩大承德市的旅游业发展,保持承德市的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承德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GDP的不断增长,尤其是与承德市地理位置临近的北京、天津、山东、东北、内蒙等省市自治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产生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使人们利用闲暇时间旅游度假的愿望更加强烈,由此出现的旅游热给承德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
从国际方面来看,来承德市旅游的境外游客主要包括韩国,日本以及我国港台等亚洲客源;不过随着承德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地理位置的优势,它对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游客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二、在开拓承德市旅游客源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承德市在开发客源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市场定位不准确
在进行市场促销时,没有深入研究市场的需求。首先,没有搞清楚游客來承德市旅游的可能性。众所周知,在旅游业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即“最大旅游时间比”。根据这一规律当旅游局以及各个旅行社制定促销广告时,过多面向地理位置与承德市相距十分遥远的省市,这就是一种无形的浪费。其次,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需求提供合理的旅游产品。根据北京三十家旅行社的信息反馈显示:北京的游客感兴趣的并不是避暑山庄,外八庙,而是京北第一草原和木兰围场。显然承德市政府以及各旅行社不但没有把工作的中心放在游客感兴趣的地方,相反,每年仍向避暑山庄追加大量投入。这种缺乏市场分析基础上的产品促销产出有限。
2.旅游市场秩序欠佳
(1)旅行社,酒店普遍处于小,散,乱的状态,竞争力不强。由于经济利益,它们之间争抢客源,造成了它们之间竞相压价,形成无序竞争。目前各旅店均在火车站,汽车站派出服务人员,游客一下车就蜂拥而上,争抢客源。而一旦抢到客源又会提高住宿,餐饮费用,即“宰客”。这样做不但破坏了公共交通秩序,使承德市的旅游环境大打折扣,还大扫游客兴致,降低了游客的重游率。(2)各景区的纪念品,特色品柜台普遍存在着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的现象。比如一块质次价低的玉石饰品,却以高出五至十倍的价格出售。游客大多不识货,日后发现也没办法解决。
三、扩大承德市旅游客源的对策
旅游业作为承德市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当前,如何扩大旅游客源成为承德市的当务之急。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重视人文环境,强化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景区的旅游行业管理和监察工作。制止“抢客”、“拉客”现象的发生。认真落实举报、投诉制度,在旅游局设立投诉电话,认真受理、解决有关投诉。同时,对旅游景区内所有宾馆、饭店、度假村进行详细调查统计和业务指导,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开展文明服务,做到不抢客、不宰客,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2.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品牌
政府可将旅游景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突出“民族、生态、休闲”三大特色,发展特色旅游区。承德有中国56少数民族中的45个。由于各民族风俗不同,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使承德市充满了神秘而迷人的氛围。政府可以大力开拓这方面的资源并向一些成功的旅游景区借鉴经验。另外,承德是一个多山的城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的农业与平原上发展的农业是不同的,因此几乎每个县都有各自的特色。比如:承德县强力打造的高效环保养鸡产业、隆化县的绿色增收工程即“水田、菜田、果园”三结合工程,这些既是发展农业又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理想资源。如今发展农家游已成为一种既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又是都市旅游者体验乡村野趣的一种方式。
3.针对不同类型游客调整旅游产品
国内大部分都市游客(北京、天津)的兴趣所在并非是避暑山庄、关帝庙、外八庙这些古迹,而是可以集休闲、娱乐于一身的京北第一草原和木兰围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游客所在城市有着丰富的与承德相似的历史遗产,这样,他们就不会对这里的古迹产生过多的新鲜感。同时,平时的生活节奏很快,闲暇时间少,他们更需要全身心的放松以缓解压力,而对国际游客来说情况就有很大不同。比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游客这两个国家与我国距离较近,交通便利。近些年来与我国的经贸活动越来越频繁,又由于几国文化的相似性,使亚洲游客对我国的文化古迹有浓厚的兴趣。这部分游客来我市几乎都是为了领略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美国和俄罗斯的游客在国际游客中只占相当少的比例。但是这两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多,开发这部分客源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这些游客也是侧重游览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他们对现代化的游乐场和京北第一草原兴趣很小。所以要依据可靠的客源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切不可一刀切。
4.打破行政壁垒,互惠互利
政府应做深入的市场调查,合理调配旅游资源,应与兄弟城市加强沟通,取长补短,互利共赢。比如与承德市一样享有河北省“旅游龙头城市”美誉的秦皇岛市具有优美的海洋风光,气候宜人,这正与承德市的山峦叠嶂有很大的互补性。政府可以组织“两地游”业务。这种策略不仅丰富了游览内容、吸引了游客,两城市间还达到了经济上的互利。再如承德市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毗邻,而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这两大城市,因此承德市的消费者往往会被这两大城市繁荣的商业区吸引。鉴于此,市政府可因势利导,在节假日组织融“团购”与观光于一体的旅游项目。
5.挖掘新的旅游项目
目前,我国政府大力倡导“红色旅游”。承德市也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发展新兴旅游项目。承德市隆化县的董存瑞烈士陵园就是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董存瑞烈士陵园距承德市避暑山庄60公里,处在避暑山庄至木兰围场黄金旅游线上,是北京、金山岭长城至围场的必经之路。开发这个项目不但能起到教育广大民众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而且会加强人们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项目的开发将使北京——承德——隆化——围场旅游线路更加完美。据悉,在国家发改委支持的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中,对董存瑞烈士陵园总投资2818万元,在河北省投资额度仅次于西柏坡。2007年底扩建工程全部完成后,2008年董存瑞烈士陵园年接待青少年人数将达到40万人次,比现在接待规模翻两番。
6.重视媒体的作用,强化推销
进入信息社会,谁占有的信息量大,速度快,谁就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与普及,承德市也应该积极开展网上宣传与电子商务活动。这样做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中青年游客的认同。而这部分游客恰恰占游客总量的多数。同时,也不应放松传统手段,即通过报纸、电视、收音机宣传承德市的旅游资源。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多,但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机会不多,利用传统手段能有力的阻止这部分游客的流失。
7.注意城市建筑文化的整体性
承德市是一个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老街区被毁,而这些老街又是避暑山庄的延伸,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建筑文化的巨大缺失。据悉:滦河老街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已被列入国家第15个古街恢复建设项目。市政府将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全面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保护老街的基本格局和传统风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恢复古建风貌,使整个城市的整体性、艺术性更强。
旅游客源地 篇4
关键词:中国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概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增强所学知识的立体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 就是将多媒体教学课件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以优化教学过程, 帮助教师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国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概况》理论教学中, 根据学科特点和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 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通过课件演示将微观变宏观, 化抽象为形象, 改变信息转换方式, 化繁为简, 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凸显教学重点,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进行“自然概况”教学时, 教师可以收集各国家与地区的相关信息资料, 包括图片、视频等直观性素材,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以地图、图像直观化的形式诠释其地理位置及资源,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学生能够看大屏幕演示的资料图片, 收看重要信息的录像资料, 在头脑中容易形成相关知识的立体画面, 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 更有兴趣, 学习效果好。
二、案例分析教学, 应用与实践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从角色扮演上讲, 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争辩、抉择, 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 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 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境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而学生的角色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案例材料, 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 据此对真实生活做出决策和选择, 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 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并与其他同学展开争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一方面可以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问题的认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增长对问题的洞察力。
中职《中国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概况》教学中, 案例分析是很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综合归纳来展开讨论, 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案例展开讨论, 活生生的例子, 引发学生的思考, 扩大了信息量, 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口、动脑能力。
如在进行“民俗风情”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对典型案例材料的分析讲解, 组织案例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相关地区的社交礼仪、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知识。通过案例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在接待各地区游客时遇到各种问题的典型案例,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让学生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教学
合作———探究教学是从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出发, 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开放、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 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合作学习是指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过程中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更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如在“主要旅游城市及旅游景点”教学中, 教师可以预先把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收集主要旅游城市的相关资料, 另一组收集主要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 两组学生必须使用互联网、旅游杂志等媒体收集资料, 联系教材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 两组学生分别推荐代表到讲台上演示课件。最后, 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归纳总结, 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 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 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一方面, 学生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 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现;另一方面, 又丰富、发展着学生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教师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引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 在方法和技能上辅导学生,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开展合作———探究教学, 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网络补充教学
网络补充教学, 是指教师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 以文字、图片、多媒体等方式, 即时把教学内容传送给学生, 学生也能把自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相关问题即时反馈到教师那里, 是一种双向互动的符合现代教育发展潮流的教学模式。
利用网络,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的自主阅读与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更为频繁与密切, 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教师进行实时交流。可以促进师与生、生与生情感互动, 沟通渠道变得更为畅通。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较高, 教师在使用博客教学时, 一定要对网络上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过滤, 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此外, 教师必须建立一个与教材紧密配合的图、文、声并茂的信息资料库, 以实施有效的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应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地设计授课内容, 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旅游专业教案客源国-日本 篇5
左厚庆
课
题:亚太地区客源国——日本 课
型:新课
授课班级:12级旅游班
授课时间:2013年4月23号星期二上午第二三节 授课地点:阶梯教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日本的基本概况
2、掌握日本的主要民俗禁忌以及用餐礼仪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日本的人文、地理、风俗禁忌能更好的做好导游的接待工作。教学重点:掌握日本的主要民俗禁忌及用餐礼仪 教学难点:日本的主要饮食(以生鱼片为例)教学方法:讲授法
设疑提问法
行为导向法 教学及具:多媒体(PPT)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先别打开书,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们在有钱、有闲、身体健康都满足的条件下,你们最想去哪一个国家旅游呢?
生:众说纷纭
师: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看来在同学们的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天堂。但是今天呢,老师将要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参观另外一个国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同学们请看视频。
二、新课教学 日本的概况
1、地理位置
日本全名为日本国(Japan),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西侧,是一个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4个大岛及其他数千个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约37.78万平方千米。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
2、人文习俗
人口约1.2774亿(截至2006年2月),为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主要民族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国花是樱花,首都东京。
东京比格林尼治时间早9个小时,比北京时间早1个小时。
3、美食
日本的主食以大米为主、蔬菜、鱼与肉为副食的日本式餐点。特色风味菜:寿司、拉面、生鱼片(一定要配上酱跟芥茉)
师:同学们看了日本这么多美轮美奂的食物,看看你们的表情,流口水了吧。那么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带你们去吃生鱼片。
生鱼片的吃法:
生鱼片是日本料理中最具特色的食品。它的原料包括白色的贝类、虾类、鲷鱼、鲈鱼等,以及红色的三文鱼、鲣鱼。吃时要以绿芥末和酱油作佐料,既杀菌、又开胃,同时还能抵消生鱼片的寒凉。生鱼片盘中还经常点缀着白萝卜丝、海草、紫苏花等,体现出日本人亲近自然的饮食文化。
(1)、若盘中有几种种类时,应注意一下吃的顺序。首先该吃的是味道较淡的白肉鱼,而脂肪较多的则留在最后吃(从白到红的顺序)。
(2)、在吃生鱼片时,稍不留意就很容易把酱油溅在衣服上(若不慎溅上,应用湿毛巾擦拭)。为避免这种意外状况发生,可以将调味盘拿至胸前,或以棉纸权充托盘。
(3)、吃生鱼片时不可沾太多酱油。如果整块生鱼片都泡入酱油内,当然酱油很容易滴下;而酱油沾得过多,则会使生鱼片的原味尽失。
(4)、为了使生鱼片更加美味,应将芥茉直接涂抹在生鱼片中央,再将生鱼片对折,沾少许酱油吃,如此才能保持芥茉的原有香味。
师:吃完生鱼片我们在来看看日本在用餐上还有那些礼仪及民俗禁忌,到时可别出了洋相哟。
(一)、用餐礼仪
1、不进食时,筷子须横放与客人平行并放在筷座上。
2、不可将筷子竖直插在白饭中央,因在死者灵前的供桌上往往筷子才摆成这种形式。
3、不应将山葵及酱油混成糊状蘸吃。
4、当注茶或斟酒时,需显示友善的态度,并且礼貌的拿起杯子配合,同时示意答谢
5、进食面类时,发出“嘶”,“嘶”声,以表示美味及赞赏。
6、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作为客人就餐时,忌讳只食用一碗就说够了,第二碗饭即使是象征性的,也应要求添饭,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
7、喝酒时,日本人习惯为对方斟酒,而不是自斟自饮。
(二)民俗禁忌
1、日本人忌讳数字“4”(与“死”谐音),也忌讳与“苦”谐音的“9”,还忌讳“13”(因4加9等于是13)。
2、在颜色方面,喜欢红色(象征吉祥)和黄色(阳光色),忌讳绿色(不祥之色)和紫色(悲伤的颜色)。
3、图案方面,喜欢樱花、龟、鹤、松、竹、梅等图案,忌讳荷花图,常人不得使用菊花图案(皇室专用)
4、与日本人相处切忌有伤他们面子的言语和动作。交谈中不宜评论日本国内的政治问题和男女平等问题。
5、与日本人合影,不可三人一起(视左右被人夹着为不幸的预兆)
6、各个国家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不同,手势表达的意思也不同,中国人伸出大拇指表示称赞;有“顶呱呱”的意思,而对日本人来说,这个动作表示骂他毫无赞赏之意。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基本概况,重点的学习了日本人的用餐礼仪及民俗禁忌。
四、布置作业
1、如果有位日本朋友邀请你到他家做客,你应该注意哪些禁忌?
2、了解日本的主要旅游胜地有哪些?
旅游客源地 篇6
关键词: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教学创新
《中外民俗》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旅游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基本知识的唯一课程。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以中国为旅游目的地的入境国际旅游者所在国家的基本概况和出境旅游的特点。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客源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民俗风情、旅游业发展、出境旅游市场以及旅华市场的特点。因为国内学生,很多人没有出国经历,因此本课程具有较强的观赏但性。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老师对于该门课程的授课方式还是传统的板书,这样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本人在近6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要求,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改动,具体方法如下:
一、课堂上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增强知识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在上课之初,本人第一节课用多媒体讲解,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引用大量的图片,从视觉上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第二节课用传统的板书方式授课,对于一些民俗特色的物品,只能用语言描述。两节课形成明显的对比,学生纷纷要求利用多媒体来讲解此课程。
一般说来,该课程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平时的生活背景是完全不一样的,仅仅是通过语言描绘,无法形象的让学生领会学习对象的实质。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欣赏具有客源国特色的民间歌曲等方式,可以更直观的向学生传达所学知识点的内容,加强学生对所学旅游客源国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东南亚客源国之一日本的时候,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等媒介,来介绍当前日本国内的一些动态,以及一些古老习俗的演变过程,以及挖掘这种演变过程背后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对日本国内文化的理解。日本的海啸曾经牵动很多人的心,可以借助海啸,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地理构造,日本人对海啸的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多查阅旅游预警机制的论文,将查询到的资料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处理成一个全面、系统、直观的课件,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日本海啸的形成有一定的了解,对日本的文化和民族认同有了系统的认识,又能知道在天灾发生的时候,如何冷静、安全疏散客人的专业知识。
除此以外,本人利用自己出国旅游或者亲朋好友出国的机会,带回所到国家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带到课堂上给学生观摩。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国外旅游纪念品的外观与质量,让其找出与国产旅游纪念品的异同之处;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机会,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该国的文化内涵,给学生设计旅游纪念品带来一些启示与灵感。
二、课程教学目的明确,专业与广博相结合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学习该课程,让学生对于来我国进行旅游活动的国外客人的习俗禁忌有一定的了解,在为其服务的过程中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提升我国旅游服务水平,提高我国旅游业的美誉度。因此,这门课要求“专业”与“广博”相结合。“专业”是指客源国的旅游发展概况,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该国居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规律等等。“广博”指除了专业意外,该客源国的文化,民俗习惯,宗教信仰,饮食禁忌、经济发展情况等基础国情也应该了解。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偏重于对客源国基础国情概况的讲解,讲解客源国的旅游业概况时,也是很快带过,并没有对该国的旅游业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对客源国出境旅游现状、规律及变化分析涉及较少。所以,专业课教师首先要明确《旅游客源国》课程教学目的和开设意义, 即通过对客源国基础国情概况, 国民性格、喜好、出游特点, 出境旅游现状及变化等知识的学习,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客源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促进我国的入境旅游的发展。
以讲解美国为例, 在对美国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基础国情进行详细讲解后, 应该着重讲解对出境旅游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国民年龄结构特点和性格特点, 如归纳出美国国民性格上有亲近自然、喜欢热闹的特点,社会风俗上有新婚蜜月外出度假的习俗等; 在全面讲解美国旅游业发展概况时应侧重于对美国出境市场特点和变化的讲解, 如归纳出美国出境旅游市场具有距离远、费用高、时间长等特点。
三、动静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国旅游客源国》课程在我们学校属于专业选修课, 只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知识,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目的。这一课程设置也让同学们对该课程不重视,他们不预习、不复习。只是一味的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看见国外新奇的事项产生惊叹。另外一方面,这样的课程设置也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的教学大纲里面要求“设计出适合客源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以促进我国的入境旅游的发展。”所以,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的客源国知识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 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设计出对客源国市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才是《旅游客源国》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结合《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开展“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营销方案设计”等综合性要求强、动手能力要求高的课堂练习, 如以新加坡出境旅游市场为例,要求班级学生以 20~30 岁、40~50 岁两大年龄阶段的旅游需求为例,设计出合适的旅游线路; 40~50 岁年龄群体的游客偏爱自然、文化旅游, 而20~30 岁年龄群体则偏爱时尚、运动, 喜欢互动性强、趣味性大的旅游项目等特点, 结合我国或所在省份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以上两大群体的旅游线路及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信息, 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一方面是对基礎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根据基础理论设计出适合客源国市场的旅游线路,一动一静的配合,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领会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四、加强对《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授课教师的培养
该课程的内容,既涉及到旅游专业知识,也涉及到民俗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设立民俗学博士点的仅有北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等五所高校,培养民俗学硕士的高校同样也为数不多,屈指可数。因为现实社会的种种原因,具备高学历的民俗学人才匮乏,民俗学在中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现在高校,很多都开设了《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这门课程,授课教师很多都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背景,仅仅是出于课程的需要,或者对民俗学的热爱,对民俗方面比较关注,进而担任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这样的授课教师,民俗知识构架了解不够详细,缺乏专业知识背景,交给学生的仅仅是最浅显的民俗知识,对目前中国海外客源国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民俗现象并不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不能及时将民俗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传递给学生,也无法用专业的学术知识给学生分析这一事项背后的原因。在课堂上,很多国家的民俗生活常识被当做一种民俗事项传授给学生,背后的原因压根不会去思考,此类授课教师根本不具备讲解该课程知识的使命。
因此,开设《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的高等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定期给予民俗授课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提高对民俗相关理论的学习,完善自身的民俗知识结构体系,将更多先进的民俗理论传达给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刘芳.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导游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4)
开封国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篇7
一、开封国外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
1. 理论依据
客源是旅游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离开一定规模的客源市场,任何区域的旅游发展都将失去根基与动力。而旅游的客源市场会形成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旅游类型结构。其中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及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从空间结构上来说,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可以分为国外客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在研究地理因素细分旅游市场时,我们按旅游者国际流向又将旅游市场分为一级市场(也叫第一市场或主要市场,是指一个目的地国接待的旅游者人数在接待总人数中占比例最大的两三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市场)、二级市场(也叫第二市场,即在目的地国接待总数中占相当比例的旅游市场,一般包括三四个国家)和机会市场(也叫边缘市场,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国计划新开拓的市场)。具体的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的布局,可以利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G表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表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量,T表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n表示客源地总数。判断标准为,若G值越接近100,游客来源越集中,旅游经营就越不稳定;若G值越小,则说明客源越分散,客源市场越稳定。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G值应适中为宜,因为G值过大,说明客源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企业经营;G值过小,说明客源市场过于分散,不利于主要客源的确定,给旅游企业的营销活动带来困难。
2. 市场分析
以2006年为例,对开封国外客源市场进行分析。由表1可知,国外游客中港澳台胞约占28.9%,这与开封沉淀的千年深厚古文化的背景分不开,同时在港澳台同胞中有不少客家的后裔,他们“根在河汴”,对开封可谓是感情深厚,两岸局势的缓和也将进一步促进了台湾同胞的往来。外国客源中,亚洲客源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约占开封当年接待外国游客总数的42.79%,欧洲市场约占41%,美洲市场约占10%,大洋洲市场和非洲市场所占比重相对很少。具体而言,在亚洲市场区域中,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占绝对优势,占到亚洲客源总数的93.4%,其中主要原因源于东方文化圈的背景,在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民族传统方面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在欧洲市场上,英国、德国、法国和俄罗斯四国所占比重为79.3%。在美洲市场中,以美国为主导,约占市场的84%。相对来看,开封的客源构成成分虽然比较复杂,但比例相差不大。因此可以说,开封的国外市场在区域上没有显示出明显的集中性,通过地理集中指数的定量分析,我们发现开封的地理集中指数G=52。G值趋中,也说明国外客源指数在区域上没有明显的集中性,旅游经营比较稳定。
资料来源:2007年开封统计年鉴。
二、开封国外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
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对于旅游市场的开发和相应的营销战略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开封旅游客源的结构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可将开封的国外旅游市场作如表2的分类:
1. 一级市场:港澳台地区、日本
国外一级市场是开封市重点开拓的近距离客源市场。
港澳台地区经济发达,居民经济收入较高,在血缘上与大陆同根,加之与大陆文化的认同性,宗教信仰的一致性,居民出境旅游的愿望强烈,使中原地区成为海外华人、侨胞寻根、拜祖的首选地之一。
日本是中国第一大客源国,是亚洲的第二主要客源地区。日本同中国地理位置邻近,从古到今就有着社会、文化方面往来的悠久历史。这些特点使日本成为开封市最大的外国客源国,并且,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一地位。
2. 二级市场:东南亚、西欧、北美
东南亚地处世界交通要道,是东西方来往的必经之地,经济相对发达,其中还有“亚洲四小龙”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也相当发达。他们不仅是国际旅游方面重要的接待地,也是国际上重要的客源输出国,加之他们与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的一脉相承,因此,东南亚已经成为开封二级市场中的一部分。法国、德国和英国目前是欧洲的第一主要客源国,其中法国游客自2000年到2006年,由6 712人次增加到8 204人次,仅次于日本为第二大外国客源国。德国游客量从2000年到2002年连续三年持续增长,曾突破17 000人次,但自2003年以来有所下降,到2006年已降到6 816人次,低于2000年的水平。英国游客自2000年的2 408人次到2006年的2 884人次,客源保持稳定。除上述三国外,俄罗斯等国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2003年42人次,2004年122人次,2005年257人次,2006年达到2 884人次,游客数增长迅速,未来必将成为欧洲的第二主要客源国。美国游客自2000年的2964人次增长到2006年的5 370人次,增长稳定。以上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又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较长的带薪假期,是传统的主要出境旅游客源国和高质量的境外客源国。针对他们文化层次高、对东方神秘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我们应不断开发推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比如可推出“中国访古游”、“中国寻根游”、“古都巡游”等产品。
3. 机会市场
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以外的客源市场,我们可视为开封旅游国外客源的机会市场,短期开发不宜作为重点,可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适度开发,如印尼和菲律宾等亚洲的近邻国家可作为开封旅游的一个机会市场。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国地缘接壤,经济发达,观念也很开放,其他条件也相当,可每年来汴旅游的游客数少得可怜。随着中国外交的成功展开,中欧贸易交往加强,我们应当加大促销力度,争取使其早日步入二级市场。
三、小结
根据上面分析,地缘联合是开拓的主方向,挖掘引力潜能是开拓的重要目标。欧美两大客源地受洲际级大尺度空间行为影响,文化距离与宗教心理距离会形成旅游阻抗。将旅游阻抗转化为引力潜能是开拓客源市场时的重要目标。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开发具有中原文化特色、自然景观特色浓郁的“开封”专题项目。通过积极的促销措施,我们可巩固发展日本、东南亚、港澳台市场,大力拓展韩国市场,加强开发欧美市场,形成以日、韩、港澳台地区为中心,东南亚、欧美为两翼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格局。
摘要:利用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地理集中指数分析法, 对近年开封国外旅游客源数据的分析表明, 开封国外旅游市场在区域上没有显示出明显的集中性, 旅游经营较为稳定。开封应通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软、硬环境, 开发具有中原文化特色、自然景观特色浓郁的“开封”专题项目, 形成以日、韩和港澳台地区为中心, 东南亚、欧美为两翼的旅游客源市场格局。
关键词:开封,国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参考文献
[1]沈振剑.河南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J].地理研究与开发, 1999, (2) :57-59.
[2]吴必虎, 徐斌, 邱扶东, 等.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41.
[3]吴人韦.旅游规划的定位与定向[J].人文地理, 2000, (2) :38-40.
[4]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85.
[5]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143.
辽宁省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篇8
辽宁省旅游局2014年统计数据, 全省接待的国内游客中, 省内游客占46.3%, 外省游客占53.7%, 与上年相比省内游客减少0.4个百分点, 外省游客增加了0.4个百分点。从国内游客按来源地分组情况看, 省外居民仍是辽宁省国内旅游的最大客源市场。省外客源从六大行政区域来看, 主要是以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 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 华东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 中南地区的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为主, 其他地区所占比重较小。以城市为单位进行考察, 北京一直是辽宁省最大的省外客源地, 位居榜首。其中, 2014年在辽宁省接待的省外游客中占18.5%, 比上年有所增加;而其他城市的排名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动 (见表) 。
由客源市场的分布可知, 辽宁省外客源市场表现出一定的集中性, 比重在前10位的地区累计游客量占全部省外游客量的77.43%和76.6%。辽宁省省外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性主要受客源地区位因素与经济状况的双重影响。客源市场中, 黑龙江、河北、吉林和内蒙等市旅游者主要依托其区位条件, 拥有便利的出游条件;而上海、福建和广东等市主要是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旅游者做大尺度旅行。其他客源市场的情况也均受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 只是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
二、海外客源市场分析
主要分析海外客源市场的外国客源市场部分。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是旅游客源市场的一种重要结构。地区不同, 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居民的收入水平、人们的习俗均不同, 因此, 不同地区游客的旅游需求表现出很大的空间差异性。旅游市场的空间分布集中性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 其模型为:
式中: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
根据公式计算, 辽宁省外国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数分别为G2005=52.7, G2010=67.2, G2013=61.5, 集中指数中等偏大。辽宁省外客源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集中性, 其中日本和韩国两国累计游客量占全部外国游客总量在2005、2010和2013年分别为72.2%, 78.5%和72.6%, 这对辽宁省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促销产品带来便利, 但如果这种地理集中性持续发展下去, 一旦日本或韩国任一市场缺失, 都会产生客源市场的严重失衡, 所以市场过于集中对辽宁省稳固外国市场是十分不利的。此外, 以2003年为分界线, 在此之前位于辽宁省外国客源市场首位的均为日本, 而位居第二位的为韩国, 且韩国游客的年增长率一直均高于日本;到2003年, 韩国旅辽游客量首次超过日本, 且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连云港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 篇9
关键词:连云港市,旅游,客源市场
一、连云港市旅游资源概况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 是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是江苏省三大旅游区之一。自古人文荟萃, 物产富庶。境内山、海、岛、泉、瀑兼备, 风景秀丽, 气候宜人, 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连云港集名山 (花果山) 、名海 (黄海) 、名水 (东海温泉) 、名竹 (金镶玉竹) 、名石 (水晶) 、名书 (《西游记》、《镜花缘》等) 、名“气” (连云港空气质量全国最好) 、名井 (亚洲第一井) 于一身, 全市有风景区20多个, 其中花果山景区、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孔望山景区和渔湾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石棚山景区、桃花涧景区、大伊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区, 高公岛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区;全市共有风景点116处, 山海泉林相得益彰, 名胜古迹浑然一体, 具有“海、古、神、幽、泉、奇”六大特色, 素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 是中国水晶之都、全国最安静的城市之一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客源地域构成分析
1、国际客源市场。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中部, 直接面临亚太地区的国际旅游市场。目前连云港入境旅游所占份额较小, 从国际旅游市场的客源情况来看, 亚洲、欧洲游客仍占主导地位。其中日本占第一位、港澳台为第二位, 韩国居于第三。
2、国内客源市场。2004年从对连云港市国内旅游抽样调查人数看出连云港市国内游客主要集中在省内, 其中苏、鲁、豫、皖4省人数占游客总数的70%以上。市场地理结构为省内游客占56.7%, 华东地区占13.2%, 区际比重占30.1%。虽以省内游客为主, 但全国性的游客约占三分之一, 表明客源市场的集中性和分散性共存, 市场潜力很大。
从以上客源市场的分析以及目前连云港市旅游发展状况来看, 连云港市旅游国内市场所占份额比较大, 而国际游客所占份额较小, 且增长不稳定。应以国内客源市场为主, 主攻苏锡常、兼顾宁镇杨、抢占大上海、辐射苏浙沪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 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大力发展国际市场, 特别是俄罗斯、韩国和日本市场以及港、澳、台地区市场, 积极开拓欧美市场。依托港澳台地区、主攻日韩、辐射东南亚、打通大陆桥、走向全世界。
三、社会经济结构
1、客源的年龄、职业构成分析。从人口学特征看, 目前连云港市以中青年为主要市场, 青年人为二级市场, 未来发展中仍然以发展青年人、中青年人市场为重点, 并要开拓老年市场。
从游客的职业类型看, 企事业管理人员占24.82%, 商务为22.65%, 政府机关占15.76%, 企业职工占10.69%, 科技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大、中、小学生军人较少, 表明后者具有较大潜力。
2、花费构成分析。连云港市国内旅游者2004年的人均花费总计833元, 虽然比以往年份花费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低于江苏省人均消费903元的平均水平, 居全省第八位。人均花费构成中, 住宿、餐饮比重 (分别为21.45%、22.89%)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8.75%、18.18%) , 而购物、娱乐比重 (分别为20.68%、5.08%) 则相对偏低,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2.26%、6.36%) 。连云港是一个海港城市, 海鲜资源丰富, 到此旅游的人必定要品尝山珍海味以大饱口福, 而且有很多特色的小吃非常出名, 因此成为消费占较重比例。由于连云港市旅游市场产品开发还不是十分的完善和发达, 还没有足够的具有特色的购物和娱乐的场所和项目, 人们花在购物和娱乐方面的比重不大。因此连云港市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有待加强, 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到购物和娱乐活动中来。
四、旅游行为结构分析
1、旅游目的构成。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节假日的增多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出游人数大大增加。时代的进步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改变, 旅游的目的也有所改变, 近年来观光和度假的比重逐年上升, 而商务、会议、公务旅游等方式则略有下降, 健康疗养的较少。当今连云港旅游目的构成主要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活动和公务, 其他有探亲、健康疗养等。度假旅游已成为人们来连的主要目的。
2、旅游喜好分析。通过2004年对游客抽查调查发现, 游客最喜好的旅游景区类型依次是海州湾、连岛和花果山、孔望山这些滨海风景区和历史神话遗留风景区, 而石棚山、海州古城、桃花涧相对来说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小一些, 主要原因是石棚山、海州古城和桃花涧远离市区, 交通不方便, 而且海州古城的修复并不十分成功, 不是十分吸引旅游者。可见, 连云港市应该把这些旅游资源很好的整合起来, 构建方便的交通和旅游线路来联系每一个景区, 组织连云港一日游或多日游, 串连起这些景区, 提高整体的客流量。
五、连云港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季节变化分析
从全市范围看, 连云港市旅游客源市场每年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每年5—10月为旅游旺季, 而11—4月为淡季。在不同的景区, 淡旺季分布不一致。以连岛度假区和花果山为例, 连岛度假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因此以夏季游客居多, 其他季节特别是冬季游客很少, 为明显的单峰型, 针对其季节性特点称之为“仲夏海滨之旅”。花果山景区游客数变化没有海滨度假区大, 每年的春秋季节特别是5月和10月为旅游高峰, 为明显双峰型。其他的如渔湾瀑布和船山飞瀑等以水体为主要特色的景点受降水影响比较大, 一年内游赏价值较高的时间集中在一两个月之内。
客源市场这种季节变化除受旅游资源的性质影响外, 与目的地的项目开发、服务也有很大关系。季节变化越大, 对发展旅游业就越不利, 所以在旅游的开发中, 应尽量减少客源市场的季节变化。
参考文献
[1]、连云港年鉴[Z].连云港:连云港市统计局, 2004.
[2]、刘康, 滨海旅游开发拓展与突破,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4.6
哈尔滨市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篇10
关键词:哈尔滨,国内旅游客源,入境旅游客源
作为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 哈尔滨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 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作为中国最北部的大城市, 哈尔滨的客源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城市的地理位置看, 哈尔滨处于国内旅游线路的末端, 远离国内最主要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三大客源地;同时又处于俄罗斯入境旅游的前端, 占据了俄罗斯入境客源市场的较大份额。对一个旅游城市来说, 客源市场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旅游经济和相关产业, 对旅游企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 通过对国内旅游客源和入境旅游客源这两个市场的研究, 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源市场的规模、结构、增长速度等变量, 从而为哈尔滨市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依据和支持。
一、哈尔滨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一) 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在2001—2008年间, 除去2003年非典的影响使旅游人数增幅较小以外, 其余年份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两项指标均实现了两位百分数的高速增长。其中, 2002年、2006年的“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分别达到了37.8%、42.5%。在绝对值方面, “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由2001年的1137万人次增长到2008年的2990.1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由2001年的50.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233.2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2008年) 数据整理
(二) 黄金周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从1999年国庆节正式实施“黄金周”休假制度开始, 至2009年春节, 共有24个黄金周 (已除去2003年“五一”、2008年“五一”) 。目前, 黄金周已经成为中国公民集中外出旅游的重要时段, 在全年的旅游统计中占据较大比重。因此, 研究哈尔滨市黄金周的旅游接待情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国内旅游者来哈尔滨市旅游的情况。
从近12个黄金周的情况分析, “游客数”、“旅游总收入”这两项总体指标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 只有4次是个位百分数的增幅, 其余都是两位百分数的增幅。2009年春节, 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达到历史最高的219.3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到17.4亿元。此外, 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的相关指标也增长较快。“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的过夜游客比例一直保持在20%左右, 春节黄金周则经常接近30%。
由于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冰雪旅游吸引力, 哈尔滨市黄金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春节黄金周始终是旅游最旺的时段。在旅游接待人数、收入和人均消费方面, 春节黄金周远远强于“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在旅游总收入方面, “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比较接近, 春节黄金周的收入远远超过“五一”或“十一”黄金周。从2005—2007年情况分析, 春节黄金周的收入约等于“五一”或“十一”黄金周的三倍。2009年春节, 哈尔滨的旅游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在全国16个重点旅游城市中位居中上。其中, 旅游收入排第6位, 位于天津、重庆、北京、上海、南京之后;接待旅游人数排第7位, 位于杭州、长春、重庆、厦门、北京、南京之后。
注:2008年“五一”黄金周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3天, 故没有统计资料。资料来源:据哈尔滨市旅游局历次《黄金周情况通报》数据整理
(三) 国内旅游客源以本省和周边省份为主
从近11次黄金周的情况分析, 哈尔滨市的国内客源以东北地区、京津沪地区和沿海地区为主。国内旅游客源基本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 过夜旅游者中省内游客较多, 外省游客主要来自吉林、辽宁、山东、河北、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由于旅行距离较近, 吉林、辽宁、北京的游客占据外省游客的较大份额;由于文化、籍贯等方面的关系, 山东、河北的游客也比较多;由于文化、地域的反差和冰雪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哈尔滨对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等南方省份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 但所占客源比例还是较小。第二, 一日游游客以本市市民为主, 其他多为省内及周边地区游客。因此, 可以认为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都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性。
二、哈尔滨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一) 入境旅游排名相对稳定
从“外汇收入”、“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这三项指标分析, 哈尔滨一直都是国内的重点入境旅游目的地。第一, 从2000—2007年“外汇收入”分析, 哈尔滨基本排在国内主要入境旅游城市的前30名。2000年, “外汇收入”突破5000万美元;2005年, “外汇收入”突破1亿美元。第二, 从1999—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分析, 哈尔滨基本排在国内主要入境旅游城市的前30名。2001年, 哈尔滨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2008年, 这一指标达到29.7万人次。第三, 从1999—2008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分析, 哈尔滨基本排在国内主要入境旅游城市的前40名, 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一直超过10万人次。
从“外汇收入”、“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这三项指标分析, 在东北地区的四个主要城市中, 大连遥遥领先, 沈阳其次, 哈尔滨仅仅稍强于长春。因此, 可以认为, 在入境旅游方面, 哈尔滨仅仅是个二线旅游目的地, 不仅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一线城市相去甚远, 而且在东北区域市场也缺乏足够竞争力。
资料来源:据《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2008年) 数据整理
(二) 入境客源中外国旅游者占绝对多数
从1999—2008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分析, 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一直超过10万人次, 远远超过同期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接待数量。2007年, 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突破20万人次。
由于地缘优势和相应的国际航线, 来哈尔滨的外国旅游者主要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 东南亚、北美、西欧的游客占据了其余入境市场份额, 入境市场的区域集中性非常明显。以2007年为例, 哈尔滨接待日本游客49437人次、韩国游客29512人次、俄罗斯游客73421人次, 合计152370人次, 占当年全部外国游客的74.1%。俄罗斯游客经常达到外国游客总数的一半左右, 成为哈尔滨市外国游客的主体。港澳台市场方面, 由于空间和文化距离的较大差异性, 来哈尔滨的港澳台同胞数量较少, 每年只有6万人次以上, 且在2001—2004年连续四年出现了负增长。其中, 台湾和香港同胞占据港澳台市场的绝大多数。
(三) 入境中转客源逐步增加
从旅游业发达的大城市情况来, 大城市在承担旅游目的地功能的同时, 也发挥了重要的中转地功能,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均是如此。中转地功能使城市具备了很强的客流集散能力, 也会间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要想成为旅游中转地, 必须具备一定的地缘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 从交通方面来分析, 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一个城市的中转能力。
目前, 哈尔滨已经成为入境旅游者到中国旅游的一个重要中转地, 尤其是周边的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旅游者。哈尔滨惟一的民用航空机场——太平国际机场, 地处东北亚的中心位置, 是欧亚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目前, 该机场共有23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投入运营, 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大洋洲、欧洲、美洲主要国家的20多个国外城市, 每周有200多个北美航线航班飞越哈尔滨上空。
在俄罗斯客源市场方面,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长达3200公里, 现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 包括水路口岸15个、公路口岸4个、铁路口岸2个及航空口岸4个, 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这些口岸与哈尔滨保持了铁路、公路、航空方面的交通联系, 大量的入境客源通过哈尔滨进行中转。
在国际铁路线方面, 滨绥线东端的绥芬河站和滨洲线西端的满洲里站, 分别与俄罗斯远东铁路、后贝加尔铁路接轨。在公路方面, 2001年, 中俄两国共同决定“建立中国东北地区至俄罗斯远东海港的过境运输走廊”, 哈尔滨市国际道路运输网络逐渐完善。2006年6月, 开通了哈尔滨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线路。2009年,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犹太自治州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举行了四次会谈, 双方已达成若干一致性意见, 多条运输线路即将开通。
这些线路开通后, 加上原有的国际铁路旅客运输线路, 将极大地促进黑龙江对外经贸、旅游业的发展, 使黑龙江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的联系更加便利, 使黑龙江省由边疆省份变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地区。在这一国际陆海通道的发展进程中, 哈尔滨将在黑龙江省内和国内发挥核心作用, 大量的客流和物流将通过哈尔滨中转, 进而到达其它城市。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可知哈尔滨市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其客源包括国内旅游者、入境旅游者和一部分中转旅游者。在过去的10年, 哈尔滨市的旅游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 达到了较大的规模, 但还没有成为国内的一线旅游城市, 旅游业亟需转型和升级。目前, 在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方面, 哈尔滨不仅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一线城市相去甚远, 而且在东北区域市场也缺乏足够竞争力。因此, 需要对哈尔滨的旅游功能进行更好的定位, 突出哈尔滨在东北区域和国内的独特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克服地理位置的劣势。此外, 国内旅游者在人数、消费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过入境旅游者, 已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和重心, 这要求旅游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 更好地满足国内的旅游需求。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市统计局.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1999-2008.
[2]哈尔滨市旅游局.黄金周情况通报[Z].2005-2008.
[3]国家旅游局, 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2008.
旅游客源地 篇11
关键词:杜蒙旅游发展简介;资源优势;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75-01
一、杜蒙县旅游资源概况
杜蒙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上,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从1992年开始发展旅游业,并制定了“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的目标,开展了“民俗风情、湿地生态、草原风光、温泉洗浴”为支撑使旅游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目前已经开发的景点有:(表.主要景区景点和资源特色)
虽然杜蒙县旅游业快速发展,但在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对自身的分析不足,没有准确定位客源市场,导致没有真正的打开潜在市场,实现旅游价值,对客源市场分析不足会使杜蒙县旅游业发展受到制约。
二、杜蒙县旅游市场分析
所有影响旅游发展的因素都是影响旅游市场规模的因素,这些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因素,主要包括居民的经济条件、闲暇时间和身体素质等。任何旅游活动都有金钱的支出,居民的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增多,这就为居民的出游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据省统计局统计,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56元,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150元,2010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10.7元,国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对人们的需求有直接的影响。高消费旅游向旅游大众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沿海地区,夏季避暑,冬季疗养“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更是旅游的首选,杜蒙县则具备这些资源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居民要成为旅游者,就必须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这是扩大市场的前提。
(二)交通因素,包括旅游地交通线路的通达性、安全性及旅游地交通工具的状况以及居民个人拥有交通工具的状况。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也必然会带来交通条件、信息条件和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私家车的家庭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而且杜蒙县也顺应了这以需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杜蒙县的可进入性。县域内公路四通八达,2008年政府投资2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杜蒙县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距省城哈尔滨市212公里,距齐齐哈尔市78公里,距大庆市仅50公里。隔江与吉林省相望,滨州铁路穿境而过,优越的地理区位,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杜蒙县的旅游产品与黑龙江西部旅游产品捆绑销售成为可能,这也大大增加了杜蒙县旅游产品对全国客源的吸引力。
(三)旅游地接待因素,包括旅游地宾馆的档次、数量及安全性,旅游地的服务质量等。目前杜蒙县2A级旅游景区发展到3家,3A级景区1家,连环湖温泉城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目前全县旅行社现有5家,四星级饭店2家,特色蒙古餐饮住宿蒙古包6处,渔亮子、农家院餐饮住宿等20家,形成了层次分明,档次齐全,餐饮住宿新格局。
(四)居民与旅游地之间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联系的密切程度等。杜蒙县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含,文化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杜蒙县的旅游资源又十分突出,良好的自然资源加上文化主题、生态疗养,更是适合当今旅游者的“求新、求异、求知”的需求,所以杜蒙县要针对资源特色进行市场营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谋求更大的发展。
(五)周边竞争者的资源优势。就全省的旅游市场而言,这个市场板块始终是支撑杜蒙县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主体客源。杜蒙县的风土文化,温泉湿地,可以说是与周边的内蒙、吉林等形成了互补,或者说,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优势,所以周边旅游发展不是激烈的竞争,而是资源互补,这样可以与周边合作,开发市场,杜蒙县要放开视野,立足本省,放眼沿海在满足游客感受自然的同时,满足增长见识、自我学习健康疗养等需求,才能站稳现有市场,激发潜在市场。为旅游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客源目标市场的选择
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目前杜蒙县旅游产业已经经历了初级阶段,正处在发展阶段。而这一时期的市场销售增长大于10%,所以此阶段,为了更好的扩大销售额,占领市场,企业在这个时期要更好的定位市场,以便在对竞争者和潜在的竞争者竞争中占有优势。目前旅游消费已经由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过渡,特别是夏季的避暑和冬季的温泉疗养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而杜蒙县要抓住这个重要的市场变化,把市场分为青年观光度假市场,老年抗体疗养市场和亲子青年教育市场,并立足省内市场,放眼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营销。
结束语:为了迎接挑战,拓宽发展的新思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杜蒙县在分析自己的优势之后,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综合运用知识、科技、文化和资金,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杜蒙县旅游总体规划,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地开发和组合产品,做好“奇、特、新”的精品文章,加大旅游資源整合、宣传促销联合、旅游线路组合、客源共享等方面的互利共赢,从而实现杜蒙县旅游业从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使杜蒙县的旅游业真正成为黑龙江的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于明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旅游资源有效利用与升级探析[N].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
镇江旅游景点客源情况及发展策略 篇12
一、镇江旅游景点资源的现状
1. 三山风光秀丽迷人
镇江坐落在长江南岸、宁镇山脉北坡的阶地上, 这种依山面江的地理形势, 构成了它在苏南旅游区中别具一格的“江山”风光。尤其是著名的“三山” (金山、焦山、北固山) 沿江一字排开, 对称布局, 山势虽不高大, 但面对浩荡东流的长江, 颇为壮观。“三山”共同具有江山风光, 但又各有特色, 互不雷同。首先, 从三山的周边坏境来看, 焦山位于城郊, 是江心岛山, 四周烟波浩渺;北固山屹立江滨, 南连旧城中心;金山地处城区边缘, 古时曾为江心岛, 经百多年泥沙淤积, 今已远离江岸。“三山”与长江、镇江城区之间相对位置的差异, 造就了它们不同的景致。登焦山但见四面江水茫茫, 隔岸象山对峙;登北固山北可望大江壮阔东流, 南可观闹市琼楼耸立, 车水马龙;登金山近处一片平畴沃野, 远处长江依稀在望。其次, 从山体景观来看, 焦山耸峙江心如浮玉, 又中分二水, 颇有中流砥柱之势;北固山由火成岩构成, 绝壁临江, 形势险固, 在三山之中最为险要壮观;金山虽然高度最为矮小, 但山中建筑依山层叠而上, 别具一格, 堪称立体园林。古人曾将“三山”山体景观概括为:金山绮丽、焦山雄奇、北固山险峻。此外, 因金山山体不大, 寺庙依山而建, 层楼叠阁, 出露于绿荫丛中, 乍一看, 只见寺而不见山, 故有“金山寺裹山”之说;而焦山山体较大, 林木葱郁, 寺庙殿宇掩映于绿荫之下, 见山而不见寺, 故有“焦山山裹寺”之说。第三, “三山”名胜分别叙说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 如金山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北固山的“甘露寺刘备招亲”、焦山有关《瘗鹤铭》的传说等。这些传说故事给三座名山染上了不同的人文色彩, 吸引游客去探寻。
2. 景点宗教文化气息浓郁
镇江作为一个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其宗教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五大宗教齐全, 源远流长, 镇江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较多, 传世宝物、出土文物不计其数, 被誉为“文物之邦”。1983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中, 镇江就有4处, 即金山江天禅寺、焦山定慧寺、茅山道院和宝华山隆昌寺。宗教仪式也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江宗教活动众多, 例如金山江天禅寺是水陆道场的首创之地, 每年观音菩萨诞辰、成道日、出家日都会定期举行法会。面对如此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 镇江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其影响范围。
3. 文化底蕴深厚
镇江同时也是吴文化重要发祥地, 有“吴头楚尾”之称。三国时孙权筑铁翁城;六朝陵墓石刻、焦山碑刻书法享誉中外, 萧统的《昭明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米芾的“米家山水”、沈括的《梦溪笔谈》举世闻名;白蛇传、刘备甘露寺招亲、粱红玉击鼓战金兵等民间故事脍炙人口;乱针绣、竹编画、面人塑等民俗民艺, 被誉为“中华第一库”的民间文艺资料库, 都反映出镇江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镇江景点客源情况分析
1. 来镇旅游者以国内游客占绝对优势
国内游客的地域分布较广泛, 涉及到全国大多数省区。受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 到访人数又有明显差异。据调查, 游客集中分布在本省和相邻省区, 占客源总数的89%。省内客源是镇江旅游的第一大客源市场, 占客源比重的69%。相邻的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湖北, 由于距离较近, 成为第二大客源市场, 占客源比重的20%。广东省和北京市, 虽然距离较远, 但由于经济发达, 游客出游率高, 到访率仍较高, 是镇江旅游的第三大客源市场。其它省区距离较远, 到访率较低。
2. 女性游客占据很大的比例
调查中发现女性游客人数占游客总人数的75.23%, 而男性的比例较低24.77%。可以从中看出镇江的旅游景点对女性的吸引力较大。纵观全国的旅游景点, 看出大部分景点都是对女性的吸引力较大, 这应该是女性对事物比较感性的原因。现在镇江旅游客源的男女比例严重不均衡, 女性比例占的较重, 如何吸引更多男性游客来镇江旅游, 是各景点需要思考的问题。
3. 镇江旅游的游客年龄较集中
据调查, 游客年龄普遍集中在17到46年龄段之间, 占游客总人数的79%, 而在17岁以下的只有8%, 46岁以上的也只有13%。镇江的旅游客源主要集中在青年中年阶段, 究其原因, 主要是他们对于生活有种享受的态度, 有钱也有时间来旅游, 而17岁以下的青少年自己没有支付能力, 所以相对而言旅游的人数较少。调查中还发现, 大部分老年人因为行动不便或者收入原因也会造成人数减少。根据以上对镇江旅游资源特点的分析, 可以看出, 镇江旅游资源其实最大的客源应该是这些中老年人, 所以, 想办法吸引更多的老年游客是镇江旅游景点创新的重点。
4. 客源职业分布相对较窄
来镇江旅游的游客主要是学生和普通职工, 学生对任何新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 所以他们会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去尝试的态度。而本地的一些普通职工和工人在工作繁忙之际会找个放松的地方, 自然景色秀丽的“三山”当然成为首选。
三、镇江旅游景点未来发展策略
1. 完善服务, 提高游客满意度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看出, 大多数游客对镇江的景区的满意程度为基本满意, 不满意也出现过, 真正满意的很少。游客对景点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各景点景区间交通不方便;景点设施较陈旧;服务质量较低;景点纪念品价高物不美;景点的娱乐性低等。所以, 镇江旅游景点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应该从改善各方面的服务条件及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对于服务性的产业而言, 服务质量就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 顾客就是维持这条生命线的血液, 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 让他们带着满意而归, 是镇江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发展区域旅游, 提高旅游资源知名度
实施区域旅游合作, 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优势条件, 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 树立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 同时有利于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苏南激烈的城市旅游竞争中, 镇江旅游景点要想独树一帜首先要继续加强与相邻城市南京、扬州旅游城市的合作, 共同完善与强化宁镇扬旅游区的整体形象, 共同开拓区外旅游市场, 具体可以通过联合开发、设计、包装旅游产品, 支持、配合和参与对方组织的旅游节庆活动。例如, 可利用宁镇扬三地均处长江下游有利地形的优势, 三地联合举办“长江旅游文化节”, 让游客在“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的诗词引领下来欣赏江南水乡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三地还可共同开展境内外旅游市场宣传促销活动, 促进旅游业的共同发展、繁荣。同时, 镇江旅游景点更应突出自身的特色, 发掘自己的特有品牌, 以求提高其在苏南旅游区中的地位, 努力使镇江成为游客来苏南必到的旅游城市。
3. 大力发展文化宗教旅游, 吸引更多层次的游客
据调查, 一些事业成功人士或者中老年人对于宗教的信奉要远远高于普通人。茅山作为东南道教中心, 过去每年都吸引大批信徒前来朝拜, 尤其是一年一度的香会期间, 进香者更是络绎不绝, 当地还举行各种热闹的民俗活动, 吸引众多游人。宝华山隆昌寺作为律宗名寺, 在海内外佛教界有较大影响, 应借助佛教诞日举行庙会, 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 为使游客更真切地感受三山的传说故事的韵味, 应设法将其活化, 即以蜡像、雕塑、壁画、录像、戏曲演出、旅游工艺品等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
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 政府可以出资兴建一些主题博物馆, 除了可以让镇江本地人更加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文之外, 还可以在外地游客中宣传镇江, 提高镇江的地位, 吸引一些特定的旅游群体来镇旅游。其实, 国内外许多著名旅游城市都非常重视博物馆建设, 尤其是能够体现地方传统、历史文明的主题博物馆颇受游客青睐, 如苏州、杭州近年开辟了多处特色浓郁的主题博物馆, 逐渐成为当地重要的新景点,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 镇江作为旅游景点对于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如何发扬自身特色, 把旅游景点开发好, 是镇江旅游业从业人员和相关部门必须认真考虑的。镇江旅游景点要发展, 不能只想着做大做强, 可以另辟蹊径, 扩大宣传, 提高知名度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
摘要:镇江坐落在长江南岸、宁镇山脉北坡的阶地上, 这种依山面江的地理形势, 构成了它在苏南旅游区中别具一格的“江山”风光。镇江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景点宗教文化气息浓郁, 文化底蕴深厚, 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 来镇旅游者以国内游客占绝对优势, 其中, 女性游客占据很大的比例, 客源职业分布相对较窄。镇江旅游景点应突出自身的特色, 发掘自己的特有品牌, 发展区域旅游, 提高旅游资源知名度, 大力发展文化宗教旅游, 吸引更多层次的游客, 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客源,旅游景点,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玉国.江南名城——镇江[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O02
[2]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镇江宗教[M].南京: (江苏文史资料) 编辑部, 1995
[3]罗浩, 陈敬堂.镇江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刍议[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O7, 23 (4)
[4]张培培, 吴智宇.承德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J].商场现代化, 2007 (5)
【旅游客源地】推荐阅读:
旅游客源08-11
旅游客源国06-07
国内旅游客源06-20
旅游客源国概况06-28
国际旅游客源市场12-05
《旅游客源国》课程01-07
旅游客源市场调查06-04
南京旅游客源市场分析01-07
旅游客源国马来西亚讲稿10-18
国际旅游与客源国概况教材大纲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