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社区(共7篇)
永宁社区 篇1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社区里开展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广泛的人口基础,社区体育的兴起是中国社会体育发展适应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政府一家办体育已不能适应体育发展的需要,必须走体育社会化道路。社区体育的兴起既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但目前情况来看,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自发性与群众健身的意识及体育消费意识极其缺乏,当地政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资金投入。要使群众体育得到稳步健康发展,仍需做大量工作。本调查小组通过访谈法对居住在永宁社区的不同年龄层的居民进行访谈,调查居民的体育锻炼选择时间,持续时间,活动项目,并详细记录访谈内容。同时,发放了一百份问卷,对永宁社区经济水平、居民消费能力、村委的意识和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资金投入、体育设施建设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回收率百分百。其中有效问卷数为一百份,有效率100%。最后,对所调查得来的数据(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所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探索影响社区体育现状和发展的外在因素和本质因素,这对推动当地社区的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及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2、调查结果和分析
2.1、永宁社区体育三个健身的主导群体
(1)健身休闲性群体。
随着余暇时间的增多,余暇运动也成为休闲的方式之一,其中以老年群体最为活跃。老年人体育从一开始就体现了社区体育的特征,社区体育正是从老年人的勃兴中开始萌发,老年群体已经成为社区体育的主力军。目前,老年人体育无论从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活动内容、信息交流、活动空间、时间组合等多方面都为社区体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2)保健医疗性群体。
有相当一部分人(主要市中老年人),由于体弱多病,为了防病治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选择了太极拳、木兰系列、气功等具有保健防疫医疗功能的健身项目,因项目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群体。这些群体在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上已相对稳定,是社区体育的一支骨干力量。
(3)趣味娱乐性群体。
这类群体以中青年为主,他们为解除工作疲劳,丰富业余生活,追求健康时尚,寻找人生乐趣,加强人际交流,或投身健美运动,或参加竞技性运动,或参加舞蹈培训,自我投资,自娱自乐。这些群体充满生气,但没有固定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时间,没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处于松散、随意、游离的状态。
2.2、永宁社区体育开展呈现的特点
(1)永宁社区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
根据2013年的统计,永宁社区体育人口呈现出“两头高”的结构(见表1)。其中青少年比例最高,因为学校体育与体育氛围使他们更多的参加体育活动,其中在校学生占大多数。而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参与程度也较高,他们大多处于退休或无固定工作状态,空闲时间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得他们对养生有了更高认识。所以很多中老年人也投入到健身体育中。而25-54中青代的人工作过于繁忙,在休息时间他们情愿在家休息不远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所以中青代在村里参加体育活动的较少,这对他们的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永宁社区体育人口的职业结构。
永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职业结构,学生群体和退休人员的比例高达25%和20%。单位机关职工占14%,教师占10%,个体经营者占7%,家庭主妇占6%,工人占13%,其它职业占5%。(见表2)这样的比例我们可以观察到,体育人口的职业结构受其职业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受地域、经济水平、体育健身运动的场地设施也有很大的影响。
2.3、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
永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呈现以下现象(见表3),一周参加体育活动三次以上的42%,每周参加三次以下的52%,从来不参加的6%。由此可见,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自发性比较强,大部分群众都热爱参加体育锻炼,而从来都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一般都没法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不能坚持下去。
2.4、体育活动场地
永宁社区是广东十大富裕村之一,社区建设规划合理,社区宽敞美观,体育设施丰富,共有体育馆2座、全民健身广场一个、田径场4个、足球场3个、对外开放游泳池二个、篮球场64个、乒乓球台83张、综合武术馆1座、健身径16条、群众健身点21个。
而永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通常会选择以下体育锻炼地点。(见表4)街道路边占37%,体育场馆31%,公园空地14%,在家里8%,在学校场地6%,其它占4%。由于永宁社区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丰富,居民在选择体育锻炼场地时多了很多的选择,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场地。
2.5、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体育锻炼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即可提高人们对快节奏生活的适应能力,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自信心。根据调查发现,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永宁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不再是原来单纯的强身健体,而是集娱乐休闲、社会交往与强身健体融为一体的多元化目的。而且不同的年龄性别的居民,所选择的锻炼项目也不同(见表5)。
以上的因素都对永宁社区的社区体育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永宁社区是广东十大富裕村之一,社区建设规划合理,社区宽敞美观,体育设施丰富,共有体育馆2座、全民健身广场一个、田径场4个、足球场3个、对外开放游泳池二个、篮球场64个、乒乓球台83张、综合武术馆1座、健身径16条、群众健身点21个。体育场地并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反而居民的体育兴趣爱好主导参与锻炼的潮流。(见表6)
3、永宁社区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
3.1、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认识不足,政府没有足够重视
社区体育是一种新的体育形态,也是一种新的体育组织形式,需要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管理手段去加以研究指导。我们都知道,社区是城镇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环境和依托。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后,原来由单位承担的一些社会功能转移到社区,城镇居民逐渐从“单位人”转换为“社会人”。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落实的一个很重要部分还没有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由于经费不足,体育职能部门对体育活动的指导通常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仅仅用每年组织一两次体育比赛的方式敷衍了事,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没有大作为。
3.2、永宁社区的体育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
经费来源不足,人力资源匮乏,没有专职或兼职的分管人员。临时的指导员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多数则缺乏科学指导。
3.3、永宁社区的体育空间环境需要改善
社区体育空间环境,由社区的体育场馆内外空间、体育设施,与之相邻的建筑等设施及大气环境,绿地环境和采光环境等构成的物质空间环境,这些环境对社区居民从事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其规模和质量是影响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但目前永宁社区的体育空间环境明显不够优化,要形成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社区体育空间环境急需改善。
4、对策和建议
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来讲,社区体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相辅相成。对于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社区来讲,要建设同发展和谐社区和和谐体育,就要将增强社区居民身体健康、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作为社区体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调查发现,小榄镇永宁社区对于社区体育所需要体育设施,和对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还是有缺失的。由此作出以下建议:
(1)由于永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并不乐观,中青老年的比例十分不均衡,而居民自觉参与的意识需要可以通过电视报刊和广播等宣传中进一步加强与推广。
(2)由于永宁社区的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不够完善,不足以让每个居民都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可在大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上,永宁社区的管理人员统一安排,将其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永宁社区等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永宁社区居民的健身这一系列工程,还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措施和物质保障,以保证宣传、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4)永宁社区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根据永宁社区体育发展需要,进行社区体育指导队伍的培养和建立。
(5)最重要还是应该注重对社区居民普及相关社会体育知识,引起居民的足够重视,让他们在通过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身心健康与体会社会价值观,让他们彻底戒除任何不良嗜好,真正的关心家庭,重视教育,以达到全民健身,义不容辞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王凯珍,赵立.社区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吕树庭.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M].北京:体育科学,1997.
[3]王凯珍,院云龙.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
[4]全国政协教课文卫体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联合调研组.发展社区体育,构建和谐社会[J].体育文化导刊,2006,5.
[5]蔺颖,刘昭.城市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3).
[6]王凯珍.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8]穆大海,徐强,姚雪冰.社区体育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J].体育学刊,1996(6).
永宁社区 篇2
一、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夯实团的工作基础,增强团委的凝集力、战斗力
青年关系未来,我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的工作思路。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把党的要求贯彻到团的建设中,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二是加强团员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团干部协管制度,加大团干部的选拔力度,做好团员发展和推优入党工作。引导和督促团员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模范作用。三是抓班子带队伍,展示活力。社区团总支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采取不同方式,创新团的工作方式,提高服务大局、服务社区、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凝集力,把广大社区团员青年团结在社区党总支周围。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共青团员素质
1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为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政治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引导团员青年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团员青年,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今年社区团总支积极配合社区党总支,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居民代表、青年团员参加学习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荣辱观的重大意义,让青少年懂得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社区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二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如同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了希望,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是我们基层团组织不能推卸的责任。社区团总支在“五五”普法活动月时跟综治部门配合组织人员开展普法宣传,在“六一”儿童节社区利用学校组织家长、儿童参加了法律知识及家庭教育等内容的培训。
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召开座谈会对团员青年开展经常性、针对性地思想教育,有效增强了广大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同时,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青年,通过“学雷锋、展风采”、“消灭白色垃圾、共建绿色社区”等公益性活动,针对社区青少年开展了法制安全教育、科普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体验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度过了一个“健康、祥和、有益、安全、愉快”的假期。
从总体上看,社区今年共青团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构不健全,管理较薄弱,制约了社区共青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二是团员数量有限,工作难以开展;三是 由于大部分团员青年都在就业,难以组织起更多的团员青年参加到社区活动中来。
2012年,社区团总支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重点分析团青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团员培训教育工作、开展好团员组织生活,积极配合镇团委开展完成好各项工作,发扬成绩,团结全体团员青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谱新篇。
永宁社区团总支
永宁县日照迹线季节变化规律分析 篇3
1 暗筒式日照计的构造原理
暗筒式日照计主体为一金属圆筒, 筒的一端密闭, 一端有盖, 筒的上部有1块隔光板, 筒身上在隔光板的两侧边缘的同一垂直面上, 各有1个圆锥形进光孔, 进光孔前后位置错开与圆心成120°夹角。筒内有一弹性压纸夹, 用以固定日照纸, 圆筒下部有固定螺丝, 松开后圆筒可绕支架旋转, 支架下部有纬度刻度盘与指示纬度的刻度线, 仪器底座上有3个等距离的孔, 用以固定仪器。日照计应安装在开阔、终年从日出到日没均能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地方。安装时底座要水平, 底面上要精确测定南北子午线, 并划出标记, 筒口对准正北 (在北半球) , 支架上的纬度记号线对准纬度盘上当地纬度值, 筒轴与地轴平行。暗筒式日照计是利用阳光透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筒内, 使涂有感光药剂的日照纸上留下感光痕迹线来计算日照时数的[4]。晴朗无云的日子, 任何时刻太阳光线都会通过进光小孔进入暗筒。由于隔光板的作用, 使上午、下午的感光迹线以真太阳时12∶00为分界。即上午感光迹线恰好在12∶00消失, 下午感光迹线则从12∶00开始记录。因时角每小时变化15°, 太阳倾角 (赤纬) 在一天中基本不变, 太阳光点在暗筒上每1 h移动的圆周角也为15°, 故感光迹线应该是上午、下午2条迹线等长且对称, 即上、下午时间线对应, 如9∶00对15∶00、10∶00对14∶00等。
2 日照迹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分析永宁县气象局2008—2009年的日照自记纸迹线走向变化规律,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情况, 寻求出了日照迹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根据太阳随季节运动的规律, 以一年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迹线变化的4个转折点, 发现:一是感光日照迹线上午和下午各为1条对称曲线。二是感光日照迹线为1条余弦曲线的一段 (0~π/3) 。三是春分日 (2008-03-20、2009-03-20) 、秋分日 (2008-09-23) 阳光直射赤道时, 感光迹线为通过筒身横切面的一条直线。四是夏半年 (春分至秋分, 即2008-03-20—09-23) , 阳光直射北半球, 感光迹线位于洞孔的切平面以南, 呈凹形, 即偏于水平线下方且较长。并且春分至夏至时迹线逐渐偏离水平线向下移动, 从直线逐渐变为明显的凹形, 在夏至时达到最下方且迹线最长;夏至至秋分时, 迹线的移动方向与前一阶段相反, 逐渐偏离水平线向上移动, 且从明显的凹形逐渐变为直线。五是冬半年 (秋分至春分, 即2008-09-23—2009-03-20) , 阳光直射南半球, 感光迹线位于洞孔的切平面以北, 呈凸形, 即偏于水平线上方且较短。并且秋分至冬至时迹线逐渐偏离水平线向上移动, 从直线逐渐变为明显的凸形, 在冬至时达到最上方且迹线最短;冬至至春分时, 迹线的移动方向与前一阶段相反, 逐渐偏离水平线向下移动, 且从明显的凸形逐渐变为直线。六是太阳的运动具有周期性, 因此日照迹线年变化规律也随之具有周期性。从春分日—夏至—秋分日—冬至, 太阳从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与此同时日照迹线由近似理想的直线—最长的凹线—近似理想的直线—最长的凸线呈周期性变化。
3 结语
以上规律是基于全天晴朗无云、有日照时的理想状态。各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在实际业务工作中, 时常会碰到诸如阴天、多云、雨天、视程障碍等上述影响日照的天气出现, 从而造成迹线模糊不清, 不利判断。此时, 首先可以依据上述几点日照迹线变化规律准确把握迹线的发展趋势, 再根据当日天气状况 (能见度、云量、云状) 判断各个时次日照迹线的长度, 从而准确反映当天的日照情况, 避免似是而非的情况发生。台站每位观测员只要把握好以上几点, 就可以使日照资料具有准确性、统一性和美观性。
摘要:介绍了暗筒式日照计的构造原理, 通过分析永宁县气象局2008—2009年逐日日照迹线特征 (形状和长短) , 找出日照迹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从而为台站整体日照资料的统一、美观性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日照迹线,暗筒式日照计,构造原理,变化规律,宁夏永宁
参考文献
[1]王文博, 李建东.如何取准取全日照迹线[J].河南气象, 2003 (2) :46.
[2]陈海霞, 黄天, 莫贤清, 等.对一段异常日照迹线的剖析[J].广东气象, 2009, 31 (5) :59-60.
[3]黄如岁.如何刷好日照纸[J].河南气象, 2003 (5) :18-19.
永宁社区 篇4
1 永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农机拥有量持续增长
全县农机总动力由2000年的24.04万千瓦发展到2009年底的37.35千瓦, 增长13.31千瓦, 增长率为55.37%;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由2000年的153台发展到2009年底的1 322台, 增长1 169台, 增长率为764%;小型拖拉机拥有量由2000年的102 80台发展到2009年底的116 43台, 增长1 363台, 增长率为13.26%, 各种配套农机具达到2.8万台 (套) , 配套比为1﹕2.3, 联合收割机由2000年的143台发展到2009年底的486台, 增长343台, 增长率为226%, 玉米收获机械从无到有, 实现了零的突破。设施农业机械近三年来在打造“设施农业”大县的推动下, 得到了较快发展, 仅“十一五”期间累计安装卷帘机近5 600套, 占日光温室的51%, 新增微耕机近2 300台, 农机化已经成为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高
全县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由2000年的62.1%增长到现在的76.8%, 平均年增长1.5%左右。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100%、69%、65%。小麦种植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水稻种植通过近几年的农机农艺紧密配合、科学技术的推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措施的宣传、引导、推广, 使2010年的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了5.4万亩,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1%。玉米的机械化种植和收获实现了零的突破, 分别达到12%和10%。
2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化设施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设施农业中优势产业的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小任果业”、“天天鲜”、“董洋”、“领鲜”、“三沙源”等林果、蔬菜种植基地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已彰显出节水、节地、效益高、见效快的特点, 且呈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趋势, 推动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实现了农机化增量, 提高了机械化生产力水平, 找到了机械化规模生产与农村承包经营的结合点, 为建设适应全县现代农业特色的农机化事业, 实现农机化提质增效。
3 以项目带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近几年, 在县委、政府、农牧局及自治区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 经各方努力, 争取项目, 以项目来带动全县的农机化事业。
3.1 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园区试点建设
建设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试点, 农机新技术与农业技术有效结合, 带动全县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 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提供前期条件, 建设适应全县现代农业特色的农机化事业。根据目前情况来看, 园区建设取得了试验、示范、推广的作用。
3.2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园区建设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为了解决长期困扰全区水稻、麦套玉米等优势作物种植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科学倒茬等问题,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耕作制度, 大幅提高土地的生产率、水资源利用率和农民经济收入, 减少风蚀、水蚀, 防止水土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的有效性, 提高土壤有机质, 显著改善了灌区生态环境。该项目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齐全先进的优势, 提供了耕、整、种、收一系列服务, 起到了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带动全县的目的, 促使新成果在短期内形成规模和推广应用,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经济效益来看, 主要减少作业次数和劳动强度, 每亩节本30元左右 (减少一次耕作) 。从社会效益来说, 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一种掠夺式的经营, 土壤有机质减少、沙化严重。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了一次耕作次数, 并实施秸秆覆盖、减少了对生态的破坏, 还可以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增加个人收入。
3.3 水稻全程机械化育插秧示范推广项目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 由于水稻机械化插秧种植在技术、机械等方面存在诸多技术原因, 使推广多年的机械化插秧工作难以大面积推广, 并逐年下滑。在区市业务部门及县委、政府及农牧局的大力支持协助下, 依托项目建设资金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近几年, 水稻全程机械化育插秧种植, 在全县进行了推广应用, 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历经2年, 全县插秧面积达8.1万亩 (其中机插秧5.4万亩、机育秧179亩) 。通过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育插秧种植技术, 提高了全县机插秧水平和农机化综合水平, 从而解决了水稻种植“三弯腰”大劳动强度现象, 最终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4 以党的惠农政策为支撑, 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全力提升农机化水平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和政府出台支持农业的“三大补贴”之一。五年来, 为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 让广大农民朋友真正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的温暖, 永宁县农机安全监理站精心组织、阳光操作, 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广泛宣传、组织工作到位, 抓好优质服务, 当好参谋, 帮农民选择适用机型, 严格监督管理, 做到了“政府放心、农民满意”。五年来, 共补贴农机具3 720台 (套) , 享受补贴的农户达2 130户, 补贴资金达4 012万元, 直接拉动全县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达9 800余万元, 使全县农机化作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5 改变观念, 适应形势, 由统一培训考证向多种培训并转
近几年, 我们改变培训观念, 打破坐等培训考证的单一培训, 工作重心向多种培训转移, 实行以培促学、以学促培的教学模式, 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粮食增产,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坚持“培训新型农民, 服务三农”这个办学宗旨, 拓宽培训职能, 扩大服务范围,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除培训农机操作人员外, 根据农民的需求, 开展设施农业、维修业、养殖业、电焊工等技术培训, 采取深入村队、就近办学的方式, 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内容。
在培训形式上, 改变以往的单纯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模式,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进行授课, 采取直观教学和现场实物指导, 语言生动、灵活多变、易懂明了、声图并茂, 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另外还结合农时季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邀请厂家、经销商、专业合作社在培训班进行各种先进机具展示、现场操作、讲解, 手把手指导, 让机手当场提问、现场解答。近几年共培训农机操作手3 400余人、农机修理工685人、电焊工260人、设施农业及其畜牧养殖400人、收割机操作手380人、插秧机手160人、机防手150人。
6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从源头抓起, 保证了全县的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 也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 广大农机户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 随之而来的安全生产也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农机安全监理站组织安全检查队, 深入村队、农田道路、场院进行安全检查, 利用集市、农贸市场进行大力宣传。督促广大农机户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培训办证, 从源头上杜绝农机事故的发生。十年来, 共办理驾驶证12 000人次, 为全县农机安全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 2010年全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启动了农机免费管理工作, 实行“五免”政策, 即免入户挂牌费、免培训考试费、免年度检验费、免补换牌证费、免其它农机安全服务费。该惠农方案一经启动便引起强烈反响。到目前为止, 免费挂牌入户拖拉机3 000台, 免费培训办证2 000人次。
农机免费管理工作是对农机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延伸, 不仅解决了过去农机管理的难题, 使广大农机户享受到了更多的惠农政策, 也使全县的农机挂牌率、持证率大幅提高, 保证了安全生产。
永宁社区 篇5
2008年12月19日,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同宁夏永宁县教育体育局怀揣着教育均衡的同一梦想, 肩并肩地站在同一起跑线, 启动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及推广项目 (以下简称为“跨越式试验”) , 本项目是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研究”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上, 探索出的一套能够有效提升农村课堂教学质量, 可大面积复制和推广的理论、技术、模式和方法, 目的是要改变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大投入没有大产出、高投资没有高效益”的不正常现象。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 力图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进而推动永宁城乡教育均衡一体化发展。
自课题实施以来, 已一年半有余。试验校已从刚开始的10所逐渐增加至20所, 并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于永宁县全面推广运行。课题开展期间,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跨越式课题组、永宁县政府以及教体局和各试验校的课题教师三管齐下同为课题的常规开展尽心尽力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来自课题组的专业指导与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课题组从组织机制、常规指导、教师专业发展以及资源建设和环境支持四大方面对跨越式课题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服务。
1. 组织机制
组织机制的建设是跨越式课题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之一, 也是跨越式课题发展地方化的核心步骤之一。因此, 永宁县跨越式课题构建了以“总课题组—教研室—各试验学校”为核心的三级课题管理模式。
多试验教师在听取课题组的意见后, 将修改的方案以及教学反思又发给课题组, 课题组通过这样的循环交流来进行更加深入的指导。
3.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一直是跨越式课题组的核心目的之一, 因此课题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区域内集体研讨课、区域间交流和教师常规说课、赛课等活动, 以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的基点, 以区域内和区域间集体研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的方式和途径, 最终以比赛促进和深化教师专业发展。
总课题组:课题组构建了一套管理与支持服务机制, 包括课题指导、网络服务、资源提供、管理评价。在课题指导层面, 课题组的组建和指导模式如上图所示, 由总课题组指定课题负责人来负责区域内课题的总体设计和指导, 建立教学指导小组、技术支持小组、教师培训小组、联络小组来分别负责教学辅导、技术服务、教师培训和沟通联络。
县教育局:主管教育副局长任组长, 教研室主任主抓课题的各项工作, 教研室教研员全体参与课题实施与管理, 跟踪听课、评课指导, 负责课题研究业务指导, 在总课题组指导下负责后续工作的落实。
各校课题小组:各试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 (或主任) 为组长的课题实施领导小组, 成立以教研组主任为组长的课题试验小组, 吸收学科组长、备研组长同试验教师一起参加课题研究。
2.常规指导
常规课的指导是总课题组每月工作的主体。常规课的指导基本上按照“课前提交教学设计方案—集体备课—上课实施—课后研讨评课—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反思”的思路进行。在一年半的课题工作中, 课题组成员通过面对面指导、E-m ail等方式对教师们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指导, 共指导了300多节课。很
(1)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自试验开展以来, 总课题组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和常规化需求, 先后对永宁试验区的试验教师及试验学校相关领导进行了理论、方法、技术和模式四个层面的培训。
(2) 区域内和区域间集体研讨。为了促进区内研讨, 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 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学科的集体研讨活动。通过与试验教师备课磨课—集体观摩课—上课教师说课—集体研讨课的方式, 促进试验教师对跨越式课堂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方法的深入把握和定位, 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 同时也促进其他评课教师以观摩课为案例, 学习借鉴优势, 弥补不足。
同时, 为了开阔试验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路, 使试验教师能较快地理解跨越式发展的相关理念, 促进区域研讨, 课题组提供了跨区交流与研讨的机会。例如参观丰宁跨越式课题组、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年会 (江西南昌年会、江苏常州年会) 、参加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新理论与实践探讨会、举办银川市教科所组织的永宁小学英语现场会等。
4. 资源提供与环境支撑
实现跨越式课题的常态化, 教学资源的支持极为重要。总课题组为课题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大量的教师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技术平台等相关资源, 同时也为各位课题试验教师量身定做教师培训网络课程, 并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规划培训内容及课程体系。
二、来自县政府以及教育体育局的支持与关注
永宁县政府和教育体育局高度关注和重视跨越式课题组的运行和发展, 为试验学校配备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 保证了课题常规开展的硬件条件和基础, 同时教育局还积极为所有试验校承担了全部的课题指导费用, 为课题开展后续指导工作和常规化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此外, 教育体育局还在网站开辟了跨越式教研专栏, 为课题开展提供便利。除了保证课题常规开展的硬件设施和资源保障外, 永宁县政府以及教育体育局基于课题的长远发展, 创建了永宁跨越式教学课题博士工作站、启动了“永宁百台笔记本计划”并建设了宁夏全区第一个电子移动教室, 充分体现了永宁县政府以及教育体育局促进当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决心和前瞻力。
博士工作站建设的宗旨是召集热衷于跨越式教学的教育工作者, 组成永宁跨越式教学指导团队, 推动永宁县跨越式教育的有序优质发展。博士工作站主要的组成人员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何克抗教授、余胜泉教授、刘美凤教授、吴娟博士、马宁博士、陈玲博士、梁文鑫博士、刘禹博士等。主要职责是规划永宁县跨越式课题的整体发展计划, 落实和实践课题计划与活动, 从而能够有效地推动课题发展。
“百台笔记本计划”是指为每一位课题试验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一计划的启动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以及硬件需求, 有效地保证教学的常规化,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不断培养和提高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 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解放课堂, 更好地创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课堂。
永宁县第三小学电子移动教室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个电子移动教室, 它使信息化学习环境走进课堂, 实现了信息化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完整结合。电子移动教室由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无线网络、多媒体电子教室广播控制系统、课程资源服务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组成, 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 改变教学互动的方式, 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分组学习、网上合作学习、互动讨论、测试反馈等即时反馈手段, 教师可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此外, 永宁教育局在其网站中开辟专门的板块, 用于发布课题进展各项信息、公布课题试验各项信息、提供资源交流。课题组的各项通知以及活动公示都通过这一空间公布, 以便更好地督促试验学校以及教师抓好试验课题。
三、收获硕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课题的发展更加离不开所有试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 面对参加课题时诸多的不适应:理论新、技术难、设备落后、工作多、困惑大……大家并没有放弃对课题的探索和思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欣喜地看到, 永宁试验区在各项北师大课题组和永宁县教体局共同举办的识字量测试、阅读能力测试、英语口语测试等比赛中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条件落后的农村小学, 学生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语文课堂上, 学生们思维活跃, 积极发言, 活学活用, 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很高;英语课堂上, 全英教学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听力环境, 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更是培养了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的意识和能力。
望远小学黄春燕老师谈道:“几年来, 我所教的学生有的英语考试成绩虽然提高了, 但英语口语水平却越来越差, 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不愿意张口说英语, 最后干脆就成了‘哑巴英语’。参加跨越式课题之后, 现在我的学生从不敢说到敢说, 不会说到会说, 学生的兴趣高涨, 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望洪小学李巍老师也提到, “现在这帮二年级的孩子们和我越来越默契, 口语水平也绝不低于三、四年级学生”。
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 我们也欣喜地看见各课题试验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综合课例以及优秀科研论文等。
家长的支持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家长的态度和对试验效果的肯定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生源甚至信息化的装备水平以及后续的资金支援。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 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许多家长都希望能将自己的孩子转到课题试验学校。有位学生家长高兴地说:“我的女儿天天回来都要缠着我给我教英语, 我跟着孩子学会了好多单词呢, 我为孩子的变化感到无比的兴奋。这个跨越式课题真好。”
展望未来, 教育均衡的伟大蓝图已经在向我们招手, 在跨越式课题的路上, 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更好, 我们要不断加强课题实施管理, 加强试验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 规范课题研究过程, 落实好常态长效机制, 把课题做实做好, 并在合适的时机在全县有条件的小学逐步推广, 借助跨越式课题支撑, 消除城乡教学质量差距, 增强教育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力。
永宁社区 篇6
1.1 研究背景
永宁油田地层普遍存在渗透率低、含水高、水驱采收率偏低的问题, 严重影响油田的可持续开发。最大限度提高单井的产量、实现保护性开发、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了永宁油田的工作重点。
1.2 研究内容
生物酶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 它是一种活性蛋白, 分子量比较小, 具有催化作用。生物酶驱油试验所用的生物酶制剂是以蛋白质为基质制备的非活性制剂, 这种非活性制剂不受温度、压力、酸、碱、水矿化度等因素的影响, 且具备油砂分离特性, 并能在深部地层发生作用, 从而增大水驱的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根据它的特性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1) 乳化原油实验; (2) 物理模拟驱油实验; (3) 不同浓度的驱油剂驱油实验; (4) 选取10个注水井组进行生物酶驱油试验; (5) 生物酶驱油效果分析。
2 生物酶驱油室内实验
2.1 乳化原油实验
将生物酶驱油剂加到油水混合液中, 轻轻搅拌, 油水开始乳化, 且油水界面整齐;说明生物酶驱油剂具有较好的乳化分散能力, 增大了油层原油流动性。
2.2 物理模拟驱油实验
选择三个相近渗透率的岩心进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 分别注入不同倍数的生物酶驱油剂, 试验结果详见表1。结果表明, 驱油剂的注入小于等于0.005PV时, 增加驱油剂的注入量才能显著提高原油采收率。
2.3 不同浓度的驱油剂驱油实验
选择三个相近渗透率的岩心, 注入倍数为0.005PV, 浓度分别为1%、2%和3%的驱油剂, 实验结果如表2。结果表明, 生物酶驱油剂的浓度越大, 采收率提高值也将越高。
3 现场试验及效果
通过生物酶室内驱油试验结果, 结合油层性质, 选取了10个注水井组进行生物酶驱油现场试验。
3.1 施工参数设计
根据实验室模拟驱油试验结果, 综合考虑提高采收率及经济效益, 注入浓度设计为2% (范围1—6%) , 驱油剂段塞0.005PV (范围0.002—0.15PV) 。
3.2 注入流程
以注水系统为基础, 将生物酶驱油剂储存于储液罐内, 由低压软管—柱塞泵—高压管线连接到配水间分水管线排空阀处, 将生物酶驱油溶液与注入水混合, 按照一定的流程, 把生物酶驱油溶液随注入进入到油层之中。
3.3 效果分析
10个注水井井组受益油井共计40口, 共注入生物酶129.72吨, 累计增油为1237.89吨, 有增油效果的井31口, 见效率达77.5%。见效油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趋势: (1) 见效油井呈现增液趋势, 增液最高幅度达66%; (2) 见效油井呈现增油趋势, 单井日最高增油2.52t, 增油最高幅度达70%; (3) 见效油井含水稳中有降, 含水降低幅度最高达30%。
4 结语
通过生物酶现场实验结果, 得出以下结论:
(1) 生物酶制剂通过改变岩石润湿性、降低界面张力、增强原油流动性, 从而提高单井产量。 (2) 注入井的累积注入量与累积增油量呈正比关系。 (3) 确定了永宁油田的生物酶驱油方案:制剂注入浓度为2%, 注入倍数为0.005PV。
参考文献
[1]周晓云.酶学原理与酶工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7.
[2]凌士平.生物酶采油技术的室内研究[J].采油工程, 2006, 17 (2) :24-25.
永宁社区 篇7
一、永宁坪彝族的族际通婚
族际通婚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交流交往程度的深浅,而作为彝族人彝族的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彝族人的族际通婚。
(一)家支外婚制度
凉山彝族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以父系始祖的血缘为纽带的以父子连名谱系为链条连接和认亲的一个父系始祖繁衍发展而来的后代之间无论相隔多远也不能随意联姻的若干家庭和若干人的集合体或集团组织。[1]每个彝族人从小就开始背记自己的族谱,族谱关系着个人在彝族中的身份和地位。彝族家支制度构建了彝族人庞大的家支人群,在数以十万记的彝族人中就有数十种家支,个别人数众多的家支可能达到十万人。家支外婚规定同一家支内部严格禁止通婚,配偶必须在外家支选择。在同一家支内部若发生两性关系被视为乱伦,按例双方都将被处死。
(二)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制度
同族内婚:同族内婚是指彝族本民族不与其他民族通婚的一项制度。本族成员如有违背,按习惯法规定就要被处死或开除家支。一旦被家支开除,个人在彝区无任何地位可言也无任何生产资料的供给。
等级内婚:在奴隶社会时期,凉山彝族就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了让自己的血统纯正,上一等级的要严禁与下一等级的通婚。凉山彝族社会结构分层划分为五个等级: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呷西,等级地位依次减弱也就是兹莫(土司)最大呷西(奴隶)最小。[2]如若上一等级人群与下一等级人群通婚,将会受到来自家支的鄙视自然也就会开除出家支,其后代的等级也就自降一级。
(三)姑舅表优先婚与姨表不通婚制
姑舅表优先婚是指姑舅表兄弟姐妹有优先婚配的权利。按习俗,彝族人民认为,姑母的女儿生来应是舅父的儿媳。姑母的女儿必须先征求舅家纳聘,只有在舅家不娶时才能别嫁,且所得聘礼还要分一份给舅家。家支外婚制排除同一父系成员间的婚配与婚外性关系,是父系制在婚配关系上的表现,而姨表不婚制则是根据母系计算的姨表兄弟姊妹,也如同根据父系计算的嫡亲堂兄弟姐妹,被视为同胞兄妹。他们之间不仅不能婚配,也不允许发生婚外性关系,否则也将按例处死。[3]这种优先权也就导致彝族一种婚姻习惯“娃娃亲”的诞生,一般新生儿诞生不到一年如若姑母家有合适的孩童经双方家支或者双方父母协商就可订立“娃娃亲”,除特殊情况双方不得反悔,长大后反悔一方要给予对方一笔不小的费用作为反悔的代价。
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等制度构成了彝族人大体的婚姻体制,同时也限制了婚姻的自由和择偶域的狭窄。针对现当今彝族的族际通婚情况,在对永宁坪当地边境彝族群众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13份有与外族群众通婚的调查表中显示,有10份与外族通婚的居住在外地,3份责居住在永宁坪乡境内。
二、族际社会交往
(一)亲家交往
在凉山彝族地区从古至今彝族人都以一种打“亲家”的方式与外族同胞进行着交流与交往。打“亲家”也就成为了彝族接触外界事务了解彝区之外的人与事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也为外族同胞进入彝区与彝族同胞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彝族与其他民族建立关系后直接称呼对方户主为“亲家”,称对方媳妇为“亲家母”,彝族小孩称“亲家”为“保爷”,称“亲家”媳妇为“亲家母”。
每当彝族人办婚庆、丧事等大型活动时亲家一般都会到场帮忙,每到节假日、小孩升学、结婚等都会来祝贺。现当今“亲家”活跃在彝族聚居的区域,仍然成为彝族对外交往交流的重要方式。8月21号,永宁坪乡一个村委会干部的女儿订婚,有三个攀枝花汉族前来庆贺并送上红包,彝族村委会干部称呼其中一位为“亲家”。“亲家”有远有近,永宁坪乡矿山开发十几年有大批的外地汉族公司进驻开采,“亲家”关系成为双方交流互助的一个重要关系。
(二)交友情况
在族际交往中朋友的多少往往能够体现该地区各民族交往的情况,在永宁坪调查当中同时也对拥有外族朋友多少情况进行了调查。
在彝族内部也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每当彝族人家里发生较大事情(喜事、丧事)等等,就得依靠邻近的相亲和相邻的家支成员前来帮忙。办喜丧等重大事情来客多少终究要看主人家的富裕情况、在当地的影响力、以及主人家以前是否也经常参加别人的宴席等。目前在彝区办事摆桌能够反映个人的交际交往同时也反映能力大小富裕情况,一般都以摆了多少桌、收了多少礼钱进行攀比。当然如果有其他民族朋友前来庆贺捧场主人家会觉得风光高兴,请客摆桌已经成为彝族与外民族增进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社会经济交往
当然各民族的交往避免不了各民族特色产品的销售与购买,随着商品化的时代到来民族地区大量涌入了现代化的商品人民生活条件也日益丰富。当地民族企业家也抓住机遇,开发出本民族特有的特色商品,比如彝族人漆具、毡子、泸沽湖酒、格萨拉酒,纳西族具有东巴文化的小饰品,藏族铜具、地毯等等。永宁坪作为纯彝族乡,人们也纷纷走出凉山到周边地区贩卖、消费、游玩,以经济来往的方式与外民族进行着交往。
日常的生活用具的变更能够具体反映彝族人融入现代社会的情况,尽管现代化的家具给彝族人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彝族传统的手工家具由于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需要从未被传统的彝族人彻底淘汰。在笔者看来彝族人在招待客人时特别是贵宾时都会杀猪宰羊,而在杀猪宰羊的过程当中根据彝族人自己的解刨方式必须要用到一种彝族器具(涉路:一种用竹子做的盛放生肉的用具),不论在宁蒗还是丽江等城镇地方大多彝族人还保留有这种器具。
(四)族际语言交流
在少数民族地区大杂居小聚聚的居住格局,使得各民族的特有民族语言相互交融,再加上普通话的推广使得多民族聚居区域同胞交流更为方便。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是民族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则与民族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命线,民族语言传承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与实践基础。[4]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首当其冲的就是语言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学习其他民族的民族语言能够方便的熟悉该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更加深刻的了解该民族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也变得方便顺畅。
在永宁坪当地对同族人而言,本族语言无疑具有一种强化认同的功能,如果是彝族人在一起聊天,他们倾向于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进行交谈。但对于外族同胞来说,当地彝族人就会用方言进行交谈。语言的使用使人产生联合性情感或分离性情感,是令人喜欢还是令人生厌的前提。[5]在永宁坪村委会有一位副主任骄傲地说他会汉语、傈僳语,在我们这里懂傈僳语言的人很多。我们和傈僳族的人打交道时,只要说他们的语言,他们会对我们更加热情,即使发生纠纷,也很容易解决。随着族际交往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居民以各自的文化背景为依托构筑社会网络,同时也接受来自其他民族文化的濡染和涵容。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各民族语言词语相互借用,现代彝族语言中就有有不少汉语借词。
三、结语
对外族际交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反映了民族关系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永宁坪乡的实践调查可以发现,古老的彝族人民正以多方式多层次地与其他民族发生着交流与交往。在交往的同时彝族人改变着周边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彝族人自己的文化结构、宗教信仰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通过语言的交流、社会的交往、各民族的通婚,彝族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当代日益显得频繁,民族关系也是通过民族交往的具体实现变得融合紧密。永宁坪彝族人与当地民族的交往现状及其演变,正是现当今我国彝族人同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交往的写照。
摘要:对外族际交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反映了民族关系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永宁坪乡的实践调查可以发现,古老的彝族人民正以多方式多层次地与其他民族发生着交流与交往。在交往的同时彝族人改变着周边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彝族人自己的文化结构、宗教信仰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参考文献
[1]刘正发.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25页[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正发.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邱成建.彝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婚姻法的冲突与调适——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0(8)
[4]郝亚明.论民族居住格局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影响——以乡村蒙古族为例[J].学术探索.2011(2)
【永宁社区】推荐阅读:
永宁中学学生宿舍自查报告08-23
永宁三小2017秋季工作计划07-17
永宁学区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09-29
永宁中学团委2013--2014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11-13
社区创建幸福社区方案08-24
社区创建宜居社区申请报告07-21
社区文化助推社区营造08-27
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评价08-29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服务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