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作用

2024-08-19

辨识、作用(共11篇)

辨识、作用 篇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9年8月《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1]指出:医院文化建设要体现中医药文化, 倡导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 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为践行中医药文化建设思想, 我院体检中心将中医体质辨识运用于健康体检中, 为建立中医医院独特的健康体检模式作初步探索。

1 体质与体质辨识

体质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2]。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带领课题组经过30多年的努力研究, 提出了体质九分法[3], 具体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淤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中国人的体质。其中平和质为理想体质, 另8种为偏颇体质。每种体质都有其不同的形体特征、心理特征、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特定的发病倾向。中医认为人的偏颇体质, 是很多疾病的根源, 若能及时调理偏颇体质, 可降低体质相关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中医体质辨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 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 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 从而制定防治原则, 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保健方法, 是“因人制宜”、“辨体施膳”干预的前提, 是中医“治未病”的关键项目。

2 中医体质辨识弥补现代医学背景下的健康体检体系的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疾病, 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 人们健康保健意识不断提高, 健康体检越来越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及各方面的关注。目前在西方现代医学背景下产生的健康体检体系,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检测人体健康状况的理论、方法和标准[4]。这种主要停留在“查病式”体检模式, 其主要功能是定期检查一些常见多发疾病, 一旦发现某些疾病, 可以早期治疗。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 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 患有疾病的人占20%, 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5]。对于亚健康人群, 经临床现代医学体检, 一般没有异常指标, 或者尚未达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 不能收入医院接受治疗。同时, 现代医学体检只是反映体检者当时 (即某一时刻) 的身体状况, 而体检者近期生活习惯、膳食水平、运动状态、精神状况等相关因素无法在现代医学体检方法中得到评估。中医的体质辨识可解决现代医学体检的窘境, 针对西医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 但体检者自觉身体不适的亚健康人群, 它能从整体观来把握人体健康状况的本质,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结合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进行体检辨识和常规体检相结合, 从宏观 (整体) 、中观 (症状) 、微观 (生化指标) 全面反映体检者近3个月 (某一段时间) 的健康信息, 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了解体检者的体质类型和易患疾病, 从而在情志、饮食、运动、起居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干预措施, 满足了体检者希望更好地调整身体功能状态的需求。

3 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意义

3.1 体质辨识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

现代中医体质理论是由历代医家对体质的论述结合现代学者对体质的研究整理后发展而形成的, 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在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讲话指出, 开展“治未病”工作, 对中医药自身发展来说, 既是继承中医药学术、彰显中医药特色的重要体现, 也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 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6], 也是践行中医药文化建设思想, 提高中医医院体检中心的竞争力, 突出中医医院体检中心中医特色的重要手段。

3.2中医体质辨识进一步完善了中医预防保健体系:

中医体质辨识运用于健康体是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适应“以预防疾病为主导, 重保健、治未病”这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在常规指标检测的基础上, 了解个体的体质有助于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评估健康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 使其少得病或不得病, 从而降低个人健康风险, 减少医疗开支。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健康体检理念的融合, 真正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3.3 培养专业中医人才队伍, 进一步完善中医体质学理论:

推广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最重要的即是培养一批精通中医体质学、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掌握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特色技术方法技能、具有预防医学背景的中医人才队伍, 并通过实践指导和科研总结, 提出新课题, 研究方法从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模型建立等多个方面展开, 解决证候的相关研究问题、中医学的评价标准和尺度问题[7], 加强对中医体质辨识的理论支撑,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医体质学理论, 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

4 中医体质辨识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开展情况

我院“治未病”中心是‘十二五’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 中医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体检辨识工作, 体检中心专门设置一间20m2左右的房间作为中医体质辨识室。购置电脑3台、体检软件2套, 配备专门的文件柜存放体质辨识资料。准备桌子、椅子等可供10人同时做体质辨识问卷表。加强宣传工作:将中医体质的相关知识上墙, 使体检者一目了然;将体质辨识相关介绍通过电台、报刊进行宣传, 扩大宣传的覆盖率。制作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表, 培训中医体质辨识人员:参与中医体质辨识的医护人员均参加培训, 由中医专家用PPT形式对体质辨识理论知识进行培训。内容包括九种体质的特征、调养方法, 并举案例分析, 要求人人掌握。同时对资料的录入、保管进行培训。制定并形成了较为系统化、规范化的体质辨识工作流程:体检者到中医体质辨识诊室领表——填写基本信息——在中医师指导下回答问题——医师看舌苔、辨脉象——计算每一种体质的分值——将分值输入电脑转换——根据转换分值结合舌苔脉象判定体质类型——根据体质辨识结论结合常规体检结果, 开具体质辨识健康处方或到治未病中心调理。

至今我院体检中心已为3000余名体检者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服务, 我们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 对体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辨明体质, 根据不同体质为体检者制定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 使其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 真正实现“治未病”的目的。2011年我们对中医体质辨识出的68例阳虚体质者进行中医调护干预, 干预后体质改善率达91.00%[8];2012年我们对中医体质辨识出的80例气虚体质体检者进行中医调护干预, 干预后体质改善率达91.25%[9], 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小结

随着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推广, 对亚健康人的体质分布, 不同疾病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及其调养方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中医院的体检中心如何使中医体质辨识更好地与现代健康体检相结合, 使两大医学体系的优势在健康体检平台上相互补充等等, 是我们在中医医院从事健康体检的工作人员值得探索的问题。

由于亚健康人群的数量大于健康人和患者, 中医医院的健康体检的研究空间与市场空间也十分可观。充分吸收现代医学的成果, 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的特色和优势, 相互取长补短, 可增强中医医院体检中心的竞争力, 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同时传承和创新中医“治未病”两千多年的文化, 形成中医医院健康体检的特色服务, 使中医“治未病”得以深入开展, 进一步推动了“治未病”工程, 开辟中医药服务的新领域。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认为,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身体不同的体质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以预防医学的思想为指导, 将体质辨识用于健康体检, 使其与以现代医学为主的健康体检相结合, 可使两大医学体系的优势在健康体检平台上相辅相成, 形成中医医院独特的健康体检模式, 对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 培养专业中医人才队伍, 完善中医体质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体质,体质辨识,健康体检,治未病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通知[EB/OL].

[2]王琦.中医体质学 (2008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1.

[3]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8 (4) :1.

[4]邓小敏, 陆斌.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意义[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 2009, (1) :41-44.

[5]赵瑞芹, 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1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2, 19 (1) :10-131.

[6]杨黛仙.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 (16) :101.

[7]王睿林.多学科发展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方向[N].中国中医药报, 2004-09-06.

[8]周仲芳, 熊廷莲, 徐厚平.阳虚体质者的中医调护[J].中国现代药物运用, 2011, 23 (5) :113-114.

[9]周仲芳, 罗家红, 熊廷莲.气虚虚体质者的中医调护[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15) :61-62.

辨识、作用 篇2

综上所述,体质辨识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在中医学经典理论的指导下,对个体体质进行体质辨识,对于判断其患病易感因素、制定预防干预措施等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可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凸显出中医学的特色及优势,故而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 莉,韩晓玲.体质辨识在低、中危高血压“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6,16(7):1088.

[2] 马晓峰,王 琦.体质辨识在中“治未病”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4):2-3.

[3] 黄建波,张光霁.论“治未病”理论体系建设[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3):911

[4] 孙理军,柏云飞.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地位及作用[J].现代中医药,2015,35(6):58.

[5] 周仲芳,杨思进,徐厚平,等.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及其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274-275.

设计辨识度 篇3

在业内,评判一位设计师是否成功,有一半以上的决定因素在于审视其能否形成独特的设计审美风格。就譬如在国内,言简约主义必提梁志天,新东方风格的领军者则非邱德光莫属。当然,这所谓的审美风格是与设计师的审美修养、设计理念、设计经营的品牌运作等要素密切相关。这些要素互相观照,互相渗透,聚焦在一起共同呈现出某一设计师或某一设计机构对设计业态的理解。

然而,在国内,如何对设计风格进行合理的定义一直存在纷争。从前几年新东方主义的兴起,引发了一股对新东方风格内涵的探讨,风格说喧嚣直上。直到这几年来,随着系统化运作的成熟,风格标签渐渐较少为人们所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对“设计辨识度”的研究和探讨。它涵盖的面更广,所涉及的不单单是设计层面,更是掌握了设计管理及品牌运作的命门,通过对输出的设计理念进行细化、重置、再加工,希翼以成熟的设计业态契合甲方的诉求。

在一线城市,设计识别度的意识与运作正在慢慢趋于成熟。反观内陆,设计意识较少被引导,也并未形成系统化、规模化,而辅以的品牌运作也刚刚起步。处在这一区域的设计师们经历着激烈的业内竞争,设计辨识度的确立对他们而言就显得特别关键。本期,我们邀请武汉的一线设计师杨大明先生、赵国华先生、马先锋先生、展双义先生,针对设计辨识度这个主题展开探讨,谈谈他们是如何看待精准定位及市场诉求二者之间的关系,对自身辨识度的建设又会提出哪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设计别度:多样化的综合呈现

现代装饰:在你们看来,设计辨识度应当涵盖了哪些内涵?其中,设计风格在设计辨识度的范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赵国华:设计识别度就是综合风格或美学的体现,是设计师个人设计理念的具体表现。要说到涵盖哪些方面,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首先我们要定义设计的意义或者说对“设计师个体”的意义有清晰的认识。就我个人的看法,识别度就像一个人的姓名,是外界给的一个代号或称谓,有先天和后天的区别。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这个称谓也衍生出更多的涵义,比方责任、比方捍卫,比方突破。那么换到我们这个话题——设计识别度,可以是以一个设计单位的形式出现,指向的是企业业务所涵盖的范畴;也可以是以设计师个人为单位,体现在个人的设计作品,以及在同行设计师当中的口碑形象。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识别度代表的不仅仅是公司或个人的名气,还是企业个性、定位等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杨大明:实际上,设计师在业内做久了以后,无论在业内业外,肯定会被赋予一种符号特征,在设计上也会呈现出一定的设计倾向性。一方面表现在设计领域,有的设计师偏重房地产,有的偏重商场,这是识别度在设计领域内的反映;另一方面就是设计风格和手法的差异,它可明显看出个人的烙印,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以及综合素质的不同。设计师在业内做到最后就是做修养,做设计以外的东西。像贝聿铭把“美秀美术馆”做成了中国诗歌境界里豁然开朗的“桃花源”,相当于将中国一篇很优美的诗文演绎成现实版。要出作品,要得到客户的认同,就要多学习,多充电,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常常出去多看、多想的原因。

马先锋:设计的辨识度主要体现为设计师对美学的理解。一方面,设计师形成自己的美学修养需要很多的沉淀,而且设计作品是与美学标准相关联的,你在做作品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把所学所想反映到作品中,形成气场,这就是辨识度。另一方面,特别是商业、公共空间等大型项目,业主对你有了解,与你有共同的语言,才会放手让你去做。

展双义:拿文字来打个比方,一个个的字组成词即可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相当于设计师通过对自己生活阅历的锤炼,将每个片段的经历串联起来,从而形成自身的辨识度。而这个定律放到单个设计公司辨识度的形成上也是同样适用的。

工作室模式VS“生产线”集成化运作

现代装饰:很多企业都是以主创设计师的名字来命名的,以此提高设计辨识度,对这种突出个人色彩、强调个人核心地位的模式,大家是怎么看待的?

赵国华:国内外的设计公司挺多是以设计师的名字命名的。但我觉得从内心来讲,设计还是集体的,所以我不太敢把自己的名字用上去。当然这不光是设计理念不同,主要是观念不一样。如果你的公司可能有一个人是核心,有主见,能掌控,那就可以这样去尝试。

杨大明:就我的观察,设计师是最不擅长管理的一群人。我们公司刚成立之初,规模不大,平下有几个助理,接几个单,觉得还行。但一旦做到一定规模,需要找设计团队,涉及到团队管理,就变得很棘手。我们很希望能与懂管理的人合作。另外,有时候越有名越脱不了身,就像成名的主治大夫,病患认准他主刀了,排着长队也要等着他亲自操作。我们也很困惑,希望能吸纳国际设计团队的管理方法,解决凡事都要个人亲力亲为的弊端。

另外。在我看来,由于设计是很个体的事,如同绘画艺术,大到建筑,小到产品,是带有个人的色彩,就是所谓的识别性的问题。企业名称是以个人名义还是其他名字命名,并不需要太深入探讨,可能在命名时,不同的创办人有他们不同的想法,有的只是希望找富有寓意的名字而已。

赵国华:设计这个行业,从本身来讲,做大的比较少,这也是设计公司会形成以名字命名的某一方面的原因。设计行业会形成一种风格,会走一种路线,或者在客户的层面,或者又是取决于商场的层而,但国内外在解决途径上是不一样的。据我所知,国际上的很多设计公司,做的设计就是生产,必须按照生产线来。比如做软件这块,有统一标准,很难有个人的主张。

杨大明:我们是工作室,赵总刚刚谈的国外设计公司则是正规的,所做的作品也是国际品牌,借鉴了国际化的管理手法;对大项目的吞吐量很强,甲方去他们公司一考察,就会选择跟他们合作。设计是蛮个性化的东西,有的人做一辈子工作室,也有的人从做图做起,做成一年产值几千亿的产业化企业。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你在业内立住脚有立住脚的道理,把工作室做得很有特色就可以了。设计人算是搞艺术的,应该是很休闲的,一个家一个法,没有法是定论的。我就几个人,每天做几个单,以工作室的运作方式能够舒服地生存下去就很OK了。

nlc202309010328

马先锋:我觉得现在问题的关键在效率,我一直不太认为设计是艺术,我倒觉得更多的应该是服务。特别是我们公司做了一些商业项目之后,开始慢慢去研究这个行业——怎么样让客户赚到钱?譬如设计一干平方米的餐厅。厨房设计要占多少的比例才适宜。

这个效率还体现在公司的结构组成上,并不是每个项目都是完整的,我们都是将项目切分成块,画图的画图,测量的测量,而不是由一位设计师独立完成所有的事。也就是说,我所谓的效率就是各司其职,不用所有人都去管所有的事,当项目介入到软装阶段自然有软装部的人去专职处理。

好的品牌运作对辨识度是一个提升

现代装饰:一线城市的设计公司,现在很注重整体品牌运作,他们大都借由品牌的整体输出形成辨识度高的公司品牌价值,那么,在内陆城市的武汉,设计公司的品牌运作是处于怎样的现状?与一线城市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赵国华: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武汉设计好象更多跟艺术放在一起,更多偏重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品牌运作是武汉设计圈比较少关注,也是武汉漫计师不善于处理的一个方面。

杨大明:我们公司的品牌运作也才刚起步。现今,品牌慢慢形成,像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已经到了注重包装的阶段,每位设计师、每个设计机构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定位进行整体宣传。武汉作为省会城市,业务量大,但是设计输出以及名气确实不符合这个城市的形象。但作为本土设计师而言,我又是比较自豪的。包括甲方,也认为武汉设计师是“唯楚有才”,但就是太缺乏包装,缺少形象推广了。城市的发展,设计师行业的体系健全,我相信武汉必有一席之地。

马先锋:就我们公司来讲,不同的阶段做法是不一样,现阶段我们会集中出版一些作品,然后参加一些大赛,毕竟参赛及出版所需投入的费用不高,比较符合我们现阶段的品牌包装策略。现代装饰:外来的一线设计单位在武汉抢滩的现象是否严重?在竞争面前,武汉设计师要赢得优势,最大的PK点是什么?

赵国华:这个问题在全国来说应该都是差不多的。目前哪个城市不是在大建设、大投资,哪个城市不是有众多的设计项目在启动?那么,真正决定设计归属的应该还是在市场、在甲方。这些就要综合来考虑,上面我们提到的为企业识别度所做的努力即是加大企业竞争力很关键的一环。

杨大明:实际上我们也希望包装,但对于我们这个区域来说,我们更多的是一种作坊式的运作模式,不敢做得太多。

马先锋:我们承接的项目,样板房很多,酒店也比较多,同时,我们也在外地接项目做。就外地设计公司的进驻而言,我觉得也是一种交流,不存在抵触。

现代装饰:与甲方在谈项目合作从招投标到最后中标,很多要素决定着甲方的决策,但显著的设计辨识度能否带来一定的裨益?当碰到比你的品牌输出更完备的竞争对手时,又当如何有限的条件下“反败为胜”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对策?杨大明:这个我们也遇到过,我觉得主要靠作品,比方说我们有一个案例,甲方为了慎重起见,采取海选,先是10家,淘汰2家,然后再选再淘汰几家,最后甲方负责人说,以前觉得好的作品都在北上广深,在国外,没想到武汉还是有好的。即便把武汉我们这十几位设计师与其他城市相比,也是不一般的。这也是需要我们静下心去思索的。

马先锋:在当下,我觉得武汉最需要整体出现,通过抱团的方式增强武汉设计圈的整体影响力。

驾驭企业管理,要兼顾感性与理性

现代装饰:设计管理也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定义可延伸为:设计业态范畴内的管理,设计理念指引下的科学管理,它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设计机构的主持人在掌控设计的同时,如何进行科学管理,达到最佳的结合?

赵国华:我发现,在设计业内,很多东西我们都不太知道,但却对这种现状已然习惯。去年我们前往意大利工作,待了一个多月。意大利米兰设计院是很著名的,跟院里的教授们一起做设计不能仅凭感性,还要借助很强的逻辑思辨和分析。由于我们本身是学画画的,对视觉特别重视,但米兰设计院的教授却非常注重分析,不厌其烦地将分析进行表格化处理。譬如涉及到灯光的方面,他们会逐项分析灯光应该做成什么样的造型,选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而完成最后的设计。在这点上,给我感触最多,也是我觉得最具差异之处。

马先锋:国外的教授一般在外都会承接项目,他们做设计也都是一边考虑商业运作,一边进行设计的,不可能仅仅为了单纯的研究。

赵国华:是的,我们做的这个工作也是在研究,不断地总结。而且,这个工作既有理性又有感性。我是偏感性多,我不想理就不理,想理,就是吵了以后还要想,这跟谈恋爱差不多。尤其是设计的前端,若你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理性部分,可以跟客户贴得更近些。当然,到底是要理性还是要感性,是分阶段的。

马先锋:这个项目给你是感性,做的时候必须要理性。家装的管理模式不一样,要从头到尾保持一个激情。一个很好的工作态度很难。在一个公司的运作中,我可能仅仅是其中的某一个零部件,创业则还要加入其他的部件,一旦确立了工作模式,时间长了就慢慢习惯了,再让你去改真的很难。赵国华:作为公司的引领者,就是要具有驾驭理性与感性的转换能力。

杨大明:我目前最渴望的,也最头疼的事是管理。武汉乃至全国很多的设计公司都没有真正的管理,更多的是带有亲情式的管理体制,或者老师傅带学徒的旧式学徒制。像我之前带的很多设计师,学成之后都单干了。

马先锋:如果是做设计,我一个人就OK了,但是如果我只是团队的一个零件,那我出来创业就得找其他的设计师来组建团队。我现在将项目内容全打散,我们公司的设计师到别的公司是做不了的。在座的设计师都是朋友,是前辈,多跟他们交流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慢慢学他们的优点,完成对公司管理的进一步规范。

杨大明:马总所提的项目内容分开也可能产生其他的问题,比如就可能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如果项目出了问题,可以说是量房子没量好,或者是设计图的没设计好。这些问题还都得再细化!

辨识、作用 篇4

一、文中相关术语

为了便于展开文中叙述的讨论, 结合工程施工安全活动, 特提出以下相关术语的表达:

1施工场所:变电站房屋建筑、变电安装、电力线路基础施工、电力线路杆塔组立、电力线路架设、配网等工程的施工现场。

2施工安全危险源:由于建造施工活动, 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及周围社区人员伤亡、财产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3施工安全事故:施工活动中发生坍塌、坠落、触电 (击) 、物体打击、火灾、爆炸、中毒等意外, 造成现场人员或居民伤亡或财产损失、环境污染意外;其危害程度按照建设部有关重大事故管理规定划分。

4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既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 也存在于可能影响到施工场所周围社区。其形成原因, 包括施工前期的勘察设计不符合的结果和施工过程的各种不符合的活动、物质条件 (人、物、环、管) 。安全管理首先要求我们采用科学的和规范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 只有充分辨识危险源的存在, 找出其原因, 才能有效监控事故 (危害) 的发生。

5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参与工程建设活动各方主体, 在其各自安全责任范围对项目施工采取一切保护劳动者和居民安全健康, 防止公共公众利益、财产损失和推进安全施工的管理活动。

6不符合:任何能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员伤害、财产物质损坏或环境破坏的违背技术标准、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或偏差。

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电力建设活动的复杂专业特性和不安全因素的客观现实, 加之有关方利益驱使或安全意识淡薄等, 造成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客观存在。根据有关资料反映, 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占全国工伤事故的第八位。特别是在电力线路施工中, 由于交通运输、高空作业、交叉跨越物多等原因, 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大。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和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 的有关原理, 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笔者试图从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设施、机械和物质及其影响范围考虑, 以组织的 (宏观) 为主和技术的 (微观) 相结合方法, 对电力建设施工有关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

三、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及成因1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初步可分为: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施工场所周围环境重大危险源两类, 其意外危害发生后, 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或重大物质损失。

2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局限于存在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 (工序) 工程, 施工装置 (设施、机械) 及物质有关。对于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 一个施工项目是一个重大危险源;对施工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来看, 一个施工项目过程包含若干个危险源。

3存在于分部、分项 (工序) 工程施工、施工装置运行过程和物质的重大危险源:

(1) 脚手架 (包括落地架, 悬挑架、爬架等) 、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 人工挖孔桩 (井) 、基坑 (槽) 施工, 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 (工棚、围墙等) 失稳, 造成坍塌、倒塌意外;

(2) 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 (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 , 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 (带) 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

(3) 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 (凿岩) 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 (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 不符合, 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 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 (吊) 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5) 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 、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 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 发生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意外;

(6) 交叉跨越施工, 如跨越电力线路、通讯线路、公路、河流等, 特别是交叉跨越电力线路施工。险源;对施工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来看, 一个施工项目过程包含若干个危险源。

4存在于分部、分项 (工序) 工程施工、施工装置运行过程和物质的重大危险源:

(1) 脚手架 (包括落地架, 悬挑架、爬架等) 、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 人工挖孔桩 (井) 、基坑 (槽) 施工, 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 (工棚、围墙等) 失稳, 造成坍塌、倒塌意外;

(2) 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 (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 , 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 (带) 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

(3) 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 (凿岩) 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 (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 不符合, 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 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 (吊) 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5) 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 、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 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 发生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意外;

(6) 交叉跨越施工, 如跨越电力线路、通讯线路、公路、河流等, 特别是交叉跨越电力线路施工

(7) 人工挖孔桩 (井) 、室内涂料 (油漆) 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重大危险源。

(8) 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防护不到位, 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 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

(9) 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

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周围, 主要与工程项目所经过地段、交叉跨越物、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对于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 从可能危害施工人员的重要角度来看, 一个施工项目应当确定为一个重大危险源, 进行辨识和监控。

(10) 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 因为支护、项撑等设施失稳, 坍塌, 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 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电力设施的坍塌、坍陷、触电与火灾等意外。

(11) 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 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 倒塌等意外。

(12) 电力线路施工或高度大于2m的高空作业面, 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 造成外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 (件) 打击人员等意外。

(13) 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 、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 因设计方案、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发生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意外。

四、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对于建筑施工中的固有危险分析, 建筑施工风险来源可归纳为:高处作业、地基条件、环境因素、设备条件与成品材料、其它物质等六方面;从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 应把电力建设施工固有风险和工程项目地处环境相结合, 进行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登记。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危害 (事故) 形成主要有以下类型:触电、高处坠落、坍塌、倒塌、火灾、爆炸等。

五、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防治

1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 建立和完善建设施工安全行业规章、制度体系, 出台配套的和全社会、主要专业门类齐全的实施细则, 依法管理安全生产。

2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 建立“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 有效开展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

3应加强和完善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建设, 目前系统内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设置薄弱、人员配备不足、无专项开办经费。如监理无安全监理费, 施工单位无安全施工措施费, 这些都反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队伍开展工作的实际困境。

4制订和完善电力建设安全技术政策:一方面应加强系统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 保证施工设备及安全措施费为非竟价费用、而是专项费用;另一方面应不断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采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 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建设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 降低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风险。

5制订和实施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制度。

6开展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对可能影响系统安全的施工项目进行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址 (地段) 、建设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办法、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工作) 。

7采用先进电子监控技术和监测信息系统, 实施项目现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及部位监控。

8建立电力建设施工安全和项目施工安全 (企业的) 联动应急救援预案和运行机制。

9制订和实施对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 (评价) 制度。促使企业建立和完善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在电力建设施工中怎样进行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治, 及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以及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危害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电力建设施工,危险源,辨识防治,类型及成因

参考文献

[1]《安全技术手册》, 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电力工业出版社, 1982年

[2]《电气防火》, 水利电力部。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8年

古壶辨识要诀 篇5

近年来,由于古壶行情看好,不少壶商利欲熏心,找来一些宜兴艺工,将新壶外观处理得跟古壶没两样,面对这些假古壶,唯有从时代背景特色、造型、落款习惯等方面仔细辨认,若光从外观辨认,百分之百会受骗。

不同时代有不同特色

紫砂壶从草创的明代正德年开始到清末,时间长达四百余年,前后出现不少制壶名家。同时,随时代的演变,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作品特色。

例如,明代制壶只重型制、质地,作品概为素色无彩。因此,只要壶身加上色彩(据传壶身加彩始自清雍正时代),即可肯定不是明代古壶。其次,陈鸣远首开“壶盖内用印”的先河,因此,如果是壶盖内用印的真古壶,保证是陈鸣远(明末清初)以后的作品。

又如清道光年间,名家朱坚首创金属(锡)包壶,并用玉石制作壶嘴、壶把。故如果壶身上镶有锡或包铜时,即表示此壶必然是道光以后的作品。

根据出水孔数辨识

所谓出水孔是指壶内通壶嘴的孔。出水孔数的一孔或多孔,也可作为断定该壶是否为古壶的资料之一。

据笔者所知。民国以前的紫砂壶,不论大小,出水孔都是单一孔(近年来则不一定),大、中型壶为防止茶叶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水,故大都改用多孔状。

从壶身情形辨识

另一个辨识古壶的方法是,根据壶身的情形来断定。明代的紫砂壶。顶多只在壶底落款,壶身大抵保持素面无物。到了明末(天启、崇祯年)的名家陈用卿,才开始以草书在壶身上落款。

现在我们常常可看到壶身上刻诗书的壶。其实,在壶身上刻诗书,是清代陈曼生所创,后代名家效法延用。

根据以上两点可得到一个结论,即壶身上刻有诗文绘画的古壶,绝对是陈曼生时代以后所制。

从落款的甲子年辨识真伪

或许一般人都不会去注意到这一点,但这却是辨识作品真伪的一项利器。

古人相当重视甲子年表。且我国是以农立国,一提到今年是什么年时,总是习惯使用甲子年表示。甲子年是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而成。每六十年循环一次,称为一甲子。明、清时代的艺人,落款时可以说完全使用甲子年表示年份。例如时大彬的葵花壶底款为“万历丁酉春”,对照甲子年表可知。万历丁酉年是万历二五年。

绿色设计理念辨识 篇6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绿色已成为健康和谐,安全幸福的代名词,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指标,是经济发展状态的量度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可以说,绿色已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人与环境的关系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致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当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色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设计对绿色理念的实践所具有的巨大助推力,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 绿色设计的内涵及发展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是以绿色技术为前提的产品设计,广义来说就是从产品最初的设计到产品的制造过程,产品的市场流通,以及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都要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前提下,保证产品所应有的基本功能及质量等。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发展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回归。在设计过程中,更注重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环境效益,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点,其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在产品的设计之初,要考虑使用无毒无害的材料,考虑材料的生命周期和分解性能,以保证产品或包装废弃后容易回收和分解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产品的可回收性与可拆卸性主要是以产品的回收再利用为前提的,注重产品的结构设计,易拆卸、易重组,以便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绿色设计所追求的理念是节约资源、降低污染、保护环境,在满足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维持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以保证地球和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在其不断为人类提供优良产品,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背后,人类所付出的是巨大的能源消耗,地球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在消费时更加注重产品外部的视觉效果,这更加剧了产品设计中无节制的浪费与重复。正是这样的粗放生产,与盲目消费,让工业产品越来越被人们所垢病。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就在其出版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指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与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注重有限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为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服务。这本书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理解其观点的人少之又少,一直到后来的“能源危机”爆发,他所倡导的绿色设计理念才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

3 绿色设计的运用

3.1 绿色设计现状

人口增长快,自然资源稀缺,环境污染严重,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日渐突出,除了工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破坏之外,人类所制造的大量的生活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幅增加的物资消费,而这将耗费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令人担心的是,绿色设计虽然已被人们普遍认可,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执行效果并不令人乐观。资源浪费随处可见,消费垃圾越来越多。一次性的木筷、白色的泡沫饭盒,到处飘扬的塑料袋,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态环境。城市中有超过1/3的固体垃圾都是产品包装,这说明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严重。

在当今社会,人类的消费观念,极度依赖视觉刺激,产品的包装设计也在这股强大的视觉风之下迅速发展。包装不再作为单纯的产品保护媒介,而成了产品质量的代言,亦或是商家一种变向的商业广告手段。不少设计师已经对绿色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产品形象。绿色设计不仅成了企业一种全新的营销策略,更带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绿色生态文化的形成。

3.2 践行绿色设计理念应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领域,绿色设计不仅仅只是像以往一样风靡一时的设计风格,也不是某一个人的喜乐爱好,应该而且必须要成为一种设计理念的变革和社会观念的认同,因此应注意以下问题。

3.2.1 政府层面

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其中,不仅要对现代人负责,也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同时,要在整个社会倡导绿色理念,加大绿色设计理念的宣传教育。同时,政府要运用法律手段干预粗放的生产方式,提倡节约与实用,从客观上促进绿色设计的良性发展。

3.2.2 社会层面

社会上的民间环保组织应该把绿色设计的理念内化为组织内涵,利用自身人员广,操作灵活的特点,积极倡导绿色消费观念。此外应做好政府的帮手,为政府的决策献言献策。作为生产垃圾的“制造者兼使用者”同时也是受害者的消费者群体,更应该转变消费观念,不能一味的追逐潮流,注重外观,而要讲究实用,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绿色产品。这不仅促进绿色事业的发展,也是对自身生存环境以及身体健康负责。为了避免重复购买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压力,生活中还要学会合理安排,循环利用。作为生产厂家,也要对自身的生产理念、生产模式进行转变与重新包装。要把探索绿色材料,运用绿色设计作为自己的责任。

3.2.3 设计层面

设计师不仅是时尚潮流的引领者,同时也是设计产品的缔造者。由于现代人的消费越来越注重视觉因素,对产品的更换速度也越来越快,而这恰恰是造成资源浪费与产品污染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有高度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努力探索绿色材料的应用,通过自己的设计经验与技术创造出简洁、实用、环保的新式绿色设计。

4 结语

在世界范围内,部分国家在绿色设计领域以取得一定成就。如美国的“能源之星计划”,日本的“绿色行星计划”,加拿大的“环境清洁计划”及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这一切都说明绿色设计适合民心、顺应民意,合乎社会自然发展逻辑。随着绿色设计一步步应用与推广,相信在未来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提都将会得到妥善处理,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必将给绿色设计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柳冠中.工业设计史[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群体智能的系统辨识 篇7

系统识别是建模的一种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有两种方法:解析法和系统辨识。

系统辨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函数拟合的过程, 这里包括传递函数的结构和参数。因此, 所要面临的是结构优化和参数优化的问题。如果已经对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可以先给出系统模型描述函数的结构, 然后辨识出函数中的参数即可, 即把结构 (函数) 优化问题转化成参数优化问题。

文中从传统系统辨识方法和群体智能系统辨识方法两方面入手, 阐述系统辨识的方法, 辨识实际工业控制系统, 并对其进行仿真。

2 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 (LS) 是估计理论的奠基石, 其思想是使各次实际观测值和计算值之间差值的平方乘以度量其精确度的数值以后的和为最小。最小二乘法容易理解和掌握, 利用其所拟定的识别算法在实施上比较简单。但由于最小二乘估计是非一致的、有偏差的, 因而为了克服它的不足, 形成了一些以最小二乘法为基础的辨识方法, 如广义最小二乘法、辅助变量法和增广矩阵法, 以及将一般的最小二乘法与其它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譬如最小二乘两步法和随机逼近算法[1]。

3 粒子群算法

3.1 PSO基本思想

PSO首先初始化一群随机粒子 (初始速度、位移及其决定的适应值都随机化) , 然后通过迭代搜索最优解。在每一次迭代中, 粒子通过跟踪两个最优值来跟新自己, 第一个就是粒子本身目前所找到的最优解Xbesti, 即个体最优值。每个粒子都具有记忆功能, Xbesti是它们记住的各自曾经达到的最好位置。另一个最优值是整个种群目前找到的最优解Xbesti, 即全局最优值 (假设群体之间存在着某种通信方式, 每个粒子都能够记住目前为止整个群体的最好位置) 。

下面以求某一函数Q (Xi) 的极小值为例, 介绍基本粒子群算法的实现方法[2]。

假设在一个N维的目标搜索空间中 (N相当于Q (Xi) 中未知因子个数, 也就是优化参数个数) , 有m个粒子组成的一个群体 (即m组可能解) , 其中第i个粒子的位置表示为向量Xi= (xi1, xi2, ……, xi N) ;i=1, 2, ……, m其速度也是一个N维的向量, 记为Vi= (vi1, vi2, ……, vi N) 。随机产生一组Xi, 作为第一代初始种群, 将Xi带入目标函数Q (Xi) 就可以计算出其适应值, 根据适应值的大小衡量Xi的优劣。对于最小化问题, 目标函数值越小, 对应的适应值越好。设粒子i迄今为止经历的最有位置为Xbesti= (xi1, xi2, ……, xi N) , 相应的适应值记为Qbesti, 则粒子的当前最好位置可表示为:

寻优过程中粒子群经历的最优位置记为Xbestg= (xg1, xg2, …, xg N) 其对应适应值即全局最优解为Qbestg。则粒子根据式 (2) 来更新自己的速度, 即:

式 (2) 中, i=1, 2, …, m, n=1, 2, …, N, t表示第t代。在速度更新时, 不应该超出给定的速度范围, 即要求Vi∈[-Vmax, Vmax], 单步前进的最大值Vmax根据粒子的取值区间长度来确定。

然后按式 (3) 来更新位置向量, 即:

式中的变量意义同前。根据实际问题来确定粒子的取值范围xin∈[xinmin, xinmax]。

这样一代一代地执行下去直到达到要求, 取得极值。

对公式中一些符号意义作用的几点说明: (1) c1表示认知因子, c2表示社会因子。它们分别代表了向自身极值和全局极值推进的加速极值。实验结果表明, 一般取c1=c2=2比较好, 但实际上加速权值是可以变化的, 而且如何变化将直接影响寻优过程; (2) r1, r2是0~1之间的随机变量。

PSO算法流程:

1) 初始化, 包括定义初始种群 (速度—位移模型以及种群大小等) , 进化代数, 还有一些修正改进算法中可能用到的常量。

2) 评价种群。计算初始种群各个粒子的适应度。

3) 求出当前的Qbesti和Qbestg。

4) 进行速度和位置更新。

5) 评价种群。计算新种群中粒子的适应度。

6) 比较Xbesti和Qbestg, 若优越则替换。

7) 判断算法结束条件 (包括精度要求和进化代数要求) , 满足则跳出循环, 不满足则跳到 (4) 继续执行。

以上为基本粒子群算法[3,4,5]。

3.2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为了改善基本PSO算法的收敛性能, 本文提出了带权重的粒子群算法, 即标准粒子群算法。这是对基本粒子群算法最早的一种改进。

标准PSO主要是在式 (2) 中引入了惯性权重ω, 即:

惯性权重是为了平衡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而引入的, 惯性权重代表了原来速度在下一次迭代中所占的比例, ω较大时, 前一速度的影响较大, 全局搜索能力比较强;ω较小时, 前一速度的影响较小, 局部搜索能力比较强。合适的ω值在搜索速度和搜索精度方面起着协调作用。因此, 一般采用惯性权重递减策略, 即在算法的初期取较大的惯性权值ω, 使对整个问题空间进行有效的搜索, 算法进行后期取较小惯性权值ω, 以有利于算法的收敛。惯性权重递减公式为:

式中, ωmax和ωmin分别为ω的最大最小值, ω的取值范围在[0, 1.4]比较合适, 但通常取在[0.8, 1.2];Tmax、t分别是最大的迭代数和当前的迭代数。

另外, Clerc提出的收缩因子法也是一种标准的PSO算法。他是把基本的速度公式, 即式 (2) 改变为:

φ=c1+c2, φ>4。通常情况下取c1=c2=2.05, φ=4.1, 此时γ=0.7298。实验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差不多, 收缩因子更有效率,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无法得到全局极值点[6,7,8,9]。

4 算法的应用

4.1 估计模型的选择

确定模型的结构是决定模型质量关键性的一步[10,11,12]。

实际上, 一个实际的物理表象, 可以用无穷多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物理表象与数学模型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各种数学模型中选择出一种来近似描述实际的物理表象。这一特性给选择模型结构带来困难。我们只好用对各过程领域的先验知识来假想一个模型结构。专家总结出的经验模型是:

式中:K为系统增益;τ为纯迟延时间常数;T为系统惯性时间常数;β为微分时间常数;当系统为无自平衡时, 有自平衡时;为惯性部分的阶次。

由式 (7) 系统可以简化成以下几种模型结构。

1) 高阶对象

绝大多数的热工对象有自平衡能力, 并且属于多阶惯性环节。一般可以认为它是等容多阶对象, 定义它为I型对象, 即:

当求出的阶次n不是整数时, 用近似的整数代替。

2) 多容惯性对象

如果想描述有自平衡对象的细节, 则可以用多容惯性对象, 定义它为II型对象, 即:

3) 具有纯迟延的高阶惯性对象

当系统存在纯迟延时, 可以加入纯迟延环节, 定义它为III型对象, 即:

当使用高阶对象时, 可能会遇到困难, 这时可以对其进行降阶处理。此外, 纯迟延对象并不适合于系统分析, 这时可以与高阶对象互换。如果不要求有特别高的精度, 则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升降系统阶次与纯迟延之间的关系相互转换来处理。

如果原传递函数如式 (10) 所示, 则可把它简化成:

两式中的参数关系为:

4) 无自平衡能力对象

对于汽包水位系统等少数无自平衡能力对象, 其传递函数可用式 (13) 来描述, 并定义它为IV型对象, 即:

5) 零稳态对象

对于具有微分作用的对象, 当系统趋于稳态时, 输出趋近于零, 把这种对象定义为V型对象, 即:

6) 逆向响应系统

在工程中, 存在一种逆向相应系统, 它的表征是, 在阶跃扰动作用下, 系统的输出先朝着与最终趋向相反的方向变化, 然后再朝着最终趋向变化。汽包锅炉的蒸汽量阶跃扰动引起的汽包水位变化就是逆向响应过程, 在热工里被称为“虚假水位”;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阶跃扰动引起的床温变化也是一个典型的逆向响应过程。逆向响应系统的传递函数如式 (15) 和式 (16) 所示, 定义它为VI和VII型对象, 即:

4.2 系统辨识与仿真

基于上述理论, 用粒子群算法和最小二乘法辨识以下两个系统。

I.已知某火电机组在负荷下得到的蒸汽量变化对应汽包水位变化的传递函数为:

II.某1 000 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在负荷时, 负荷发生变动后的各变量响应曲线如图1所示, 从该图中截取的一段数据可用于系统辨识。辨识送风量和引风量变化引起炉膛压力变化的数学模型。 (系统II)

4.2.1 系统I辨识

系统I采用最小二乘法辨识的结果为:

V1=0.150 4, V2=4.945 0, V2=3.615 5, V4=3.685 4, V5=5.504 5。辨识后的传递函数为式 (18) :

系统I采用粒子群法辨识的结果为:V1=0.184 5, V2=8.971 6, V3=3.492 8, V4=2.8303, V5=5.721 1。辨识后的传递函数为式 (19) :

最小二乘法辨识结果如图2所示。

把仿真步距设为500, 在同一方波信号下观察比较最小二乘法和粒子群把对系统I的辨识结果。最小二乘辨识见图2, 粒子群算法辨识见图3。

比较图2、图3可知, 采用最小二乘法辨识的辨识曲线大概能与实测数据拟合, 但有明显误差。采用粒子群发进行系统辨识时, 只要选择合适的参数, 辨识曲线与实测数据的拟合效果很好, 几乎完全重合。

4.2.2 系统II辨识

读取的现场数据见图4。系统辨识模型结构为:

系统II采用粒子群算法辨识结果见图5。

最小二乘法辨识。V1=0.524 3, V2=1.9687, V3=2.295 1, 辨识结果见图6。

5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系统辨识的有关概念和方法, 系统辨识实质上是结构优化和参数优化。重点介绍了粒子群算法和最小二乘法, 并根据火电机组实例, 应用这两种方法进行了系统辨识与仿真。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全局随机优化算法, 具有参数少、速度快的特点,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粒子群优化算法辨识精度较好、速度快, 且对输入输出观测量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方便选择。最小二乘法是传统的辨识方法, 收敛速度较快, 但存在局部最小问题, 易出现产生非奇异矩阵导致收敛失败的情况。

摘要:概括了系统辨识的方法, 重点介绍了最小二乘法、群体智能算法中的粒子群算法和改进的粒子群算法, 给出了估计模型的选择方法, 并结合某1000MW火电机组实例, 运用两种方法进行了系统辨识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 最小二乘法可以完成对系统的辨识, 但存在较大偏差;采用粒子群算法辨识结果良好。

关键词:系统辨识,最小二乘法,粒子群算法,仿真

参考文献

[1]王琳, 马平.系统辨识方法综述[J].电力情报, 2001, (4) :63-66.

[2]韩璞, 等.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3.

[3]T.H.Kim, I.Maruta, T.Sugie.Robust PID controller tuning based on the constrain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J].Automatica, 2008, 44 (4) :1104-1110.

[4]王俊伟, 汪定伟.粒子群算法中惯性权重的调整策略[J].计算机工程, 2007, 33 (11) :193-195.

[5]J.Chen, T.C.Huang.Applying neural networks to on-line updated PID controllers for nonlinear process control[J].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 2004, 14 (2) :211-230.

[6]何小贤, 朱云龙, 王玫.群体智能中的知识涌现与复杂适应性问题综述研究[J].信息与控制, 2005, 34 (5) :560-566.

[7]李凯.基于微粒群优化算法的结构系统识别[D].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08.

[8]J.Q.Han.From PID to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09, 56 (3) :900-906.

[9]V.A.Oliveira, L.V.Cossi, M.C.M.Teixeira, A.M.F.Silva.Synthesis of PID controllers for a class of time delay system[J].Automatica, 2009, 45 (7) :1778-1782.

[10]刘金琨, 沈晓蓉, 赵龙.系统辨识理论及MATLAB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11]田谦益.基于群体智能算法的非线性系统参数辨识[J].佳木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8 (4) :502-505.

转移潮流法拓扑错误辨识 篇8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1]根据遥信进行实时结线分析以确定电网的拓扑结构。开关和刀闸采集状态错误或缺少将造成拓扑错误,将影响状态估计的精度,甚至使状态估计不收敛。目前关于电网拓扑错误辨识的方法主要有残差法[2,3,4,5,6]、规则法[7,8]、人工神经网络(ANN)法[9,10]、最小信息损失法[11,12]和新息图法[13,14,15]。基于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的残差法[2,3]认为状态估计的大的残差对应于拓扑错误支路,但当拓扑错误和不良数据同时存在时,其辨识可能存在错误;基于增广状态估计的残差法[4,5,6]虽然可以同步辨识拓扑错误和不良数据,但它需要的局部量测冗余度很高,并且存在数值不稳定问题。规则法可以快速辨识出简单的拓扑错误,但对于接线方式复杂的大电网,规则的制定比较麻烦。ANN法存在数量和范围的矛盾,难以用于实际系统。最小信息损失法把拓扑错误辨识转化为一个混合整数规划问题,但建模比较复杂,应用的难度较大。新息图法可以快速辨识拓扑错误和不良数据,但对于支路的拓扑错误和多不良数据同时发生时的辨识也存在困难。

本文通过比较当前时刻的遥测数据与基态得到转移潮流,深入分析了网络拓扑变化时转移潮流的特点以及多不良数据对转移潮流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转移潮流法拓扑错误辨识方法。

1 转移潮流

当电网拓扑结构或注入功率发生变化时,支路潮流会发生变化,这种支路潮流的变化称为转移潮流。把一个维护很好的状态估计结果作为基态,此基态的状态估计合格率很高,所有残差都很小,因此可以认为基态的状态估计结果是正确值。

1.1 单一支路拓扑变化时的转移潮流

设基态下的节点电抗矩阵为X,基态下节点注入电压矢量为U˙=[U˙1Τ,U˙2Τ,,U˙ΝΤ]Τ;N为拓扑节点的总数目,设节点N为平衡节点;节点注入电流矢量为Ι˙=[Ι˙1Τ,Ι˙2Τ,,Ι˙ΝΤ]Τ;支路k两端的节点为l,m。现在来考察网络拓扑变化时转移潮流的计算方法。当支路k开断而同时注入功率不变时,相当于在节点l,m间增加一条电抗为-xk的线路,形成新的网络,而网络的其他部分不变,如图1所示。

在文献[16]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支路lm开断引起支路ij的转移潮流为:

ΔΡij-lm(o)=xlmxijAijΤXAlmxlm-AlmΤXAlmΡlm(t-1)(1)

式中:ΔPij-lm(o)为支路lm开断而引起支路ij的转移潮流;Plm(t—1)为支路lm断开前的有功功率,即基态有功;Alm为支路k的节点—支路关联矢量,只在支路k的两端节点l,m对应位置有+1和-1这2个非零元,其余元素都为0;Aij为支路ij的节点—支路关联矢量;xlmxij分别为支路lmij的电抗。

引进支路开断分布系数为:

Κij-lm=ΔΡij-lm(o)Ρlm(t1)=xlmxijAijΤXAlmxlm-AlmΤXAlm(2)

式中:Kij-lm为支路lm开断而引起支路ij的支路开断分布系数。

同样可以推导出支路lm闭合时引起支路ij的转移潮流为:

ΔΡij-lm(c)=-1xijAijΤXAlmxlm+AlmΤXAlmθlm(t1)(3)

式中:ΔPij-lm(c)为支路lm闭合引起支路ij的转移潮流;θlm(t—1)为支路lm闭合前节点lm的相角差。

支路lm闭合后的有功功率Plm(t)为:

Ρlm(t)=1xlm+AlmΤXAlmθlm(t1)(4)

支路lm闭合而引起支路ij的支路闭合分布系数Jij-lm为:

Jij-lm=ΔΡij-lm(c)Ρlm(t)=-AijΤXAlmxij(5)

由转移潮流的物理意义,容易得到下式:

{|Κij-lm|1|Jij-lm|1(6)

式(6)说明,发生单一支路拓扑变化时,开断(闭合)支路的转移潮流绝对值最大。因此,在发生单一支路拓扑错误且不考虑不良数据时,转移潮流绝对值最大的支路为拓扑错误可疑支路,从而拓扑错误辨识问题就是要设法排除多个不良数据后找到转移潮流绝对值最大的支路。

1.2 注入功率和拓扑同时变化时的转移潮流

假设网络拓扑不变,同时有多个节点的注入功率发生变化,此时由注入功率变化引起的所有支路转移潮流矢量ΔPLG为:

ΔΡLG=YLAΤXΔΡ(7)

式中:YL为支路电纳对角矩阵;A为除平衡节点外的降阶节点—支路关联矩阵;ΔP=[ΔP1,ΔP2,…,ΔPN-1]T为除平衡节点外的节点注入功率变化矢量;L为支路总数;N为节点总数。

当同时存在拓扑变化和注入功率变化时,根据叠加定理,仅仅由拓扑变化引起的转移潮流ΔPL为:

ΔΡL=ΡLsum(t)-ΡLsum(t-1)-ΔΡLG(8)

式中:PLsum(t)和PLsum(t-1)分别为当前时刻和基态的支路潮流;有些支路上无量测,故PLsum(t)中有些值不可得。

对于少数无量测的支路,可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来计算这些支路的转移潮流。在电网中选择一棵树,选树时保证连支上面有量测,令电网的支路—回路关联矩阵为C,将树支和连支分开,将C按行分块,其中1至l行为连支,其余为树支,即:C=[I,CTt]T,Ct为树支—回路关联矩阵。将转移潮流按行分块,1至l行对应连支,其余对应树支,则有:

ΔΡL=[ΔΡlΤ,ΔΡtΤ]Τ(9)

式中:ΔPl和ΔPt分别为连支和树支转移潮流矢量。

采用直流潮流模型,并用有功功率来代替电流,根据KCL引进初始扩展转移潮流ΔPLe1为:

ΔΡLe1=[ΔΡle1ΔΡte1]=CΔΡl=[ΔΡlCtΔΡl](10)

式中:ΔPle1和ΔPte1分别为连支和树支初始扩展转移潮流矢量。

显然,当不存在不良数据时,初始扩展转移潮流中绝对值最大的支路为拓扑错误支路。为了分析转移潮流与初始扩展转移潮流的关系,引入初始差别潮流,定义为二者之差,表示为下式:

ΔΡLd1=[ΔΡld1ΔΡtd1]=ΔΡL-ΔΡLe1=[0ΔΡt-CtΔΡl](11)

容易证明无不良数据时,满足:

ΔΡLd10(12)

式(11)和式(12)说明初始差别潮流矢量的范数明显偏于0是存在不良数据的标志。

2 不良数据估计和拓扑错误辨识

首先分析不良数据的影响,然后估计其数值和辨识拓扑错误。本文的不良数据是指量测值与真值的差值大于门槛值的部分。

2.1 不良数据的影响

假设连支和树支的不良数据矢量分别为βlαtPl和ΔPt分别是连支和树支转移潮流矢量的正确值,则连支和树支转移潮流矢量可以分别表示为βlPlαtPt。此时初始差别潮流矢量为:

ΔΡLd1=[ΔΡld1ΔΡtd1][0αt-Ctβl](13)

由式(13)可知,树支初始差别潮流约等于其上的不良数据值与所有经过此树支的基本回路对应的连支上的不良数据之差。

βl不为0时,初始扩展转移潮流矢量为:

ΔΡLe1=[ΔΡle1ΔΡte1]=[βl+ΔΡlCt(βl+ΔΡl)](14)

式(14)说明,初始扩展转移潮流会受到连支不良数据的影响。尽管如此,由于事先不知道不良数据的分布,仍然认为初始扩展转移潮流绝对值最大的支路为拓扑错误可疑支路。通过后文介绍的方法将可以检验这一假设。

综上,不良数据的存在干扰了拓扑错误支路,必须首先排除不良数据,然后才能找出拓扑错误支路。

2.2 不良数据的估计

用初始扩展转移潮流来检查它们是否满足KVL,所检查的回路包括网孔回路和相邻网孔的环和回路。正常回路的转移潮流相角差代数和满足:

Δθ=i=1k(Ρbi(t)-Ρbi(t-1))xi0(15)

式中:Pbi(t)和Pbi(t-1)分别为支路i当前时刻和基态的潮流,Pbi(t)-Pbi(t-1)为转移潮流;xi为支路i的电抗;k为回路的支路总数。

式(15)可用来区别正常回路和非正常回路。非正常回路中的支路初始扩展转移潮流必然包含有不良数据或者非正常回路本身为拓扑错误回路。

连支上面的不良数据影响到所有支路的初始扩展转移潮流。定义连支最终扩展转移潮流为排除了不良数据的连支初始扩展转移潮流,则连支最终扩展转移潮流符合电路的基本定律。所有支路的最终扩展转移潮流矢量ΔPLe2定义为:

ΔΡLe2=[ΔΡle2ΔΡte2]=CΔΡle2=[ΔΡle2CtΔΡle2](16)

式中:ΔPle2和ΔPte2分别为连支和树支最终扩展转移潮流矢量。

正常回路上连支的最终扩展转移潮流等于其初始扩展转移潮流;对于非正常回路,可以把位于其上的连支最终扩展转移潮流设置为未知量而予以估计。设y是未知的连支最终扩展转移潮流矢量,它和正常回路中的连支初始扩展转移潮流一起构成了ΔPle2,由式(16)可以计算出所有非正常回路中支路的最终扩展转移潮流,它们都是y的线性函数。在电网中保留正常回路,对于非正常回路依据KVL而列写的方程为:

Dy=ε(17)

式中:D为回路系数矩阵,由支路电抗元素组成;ε为对应的回路转移潮流相角差矢量。

由于初始扩展转移潮流绝对值最大的支路是拓扑错误可疑支路,因此所选择的回路将不包含这些支路所在回路。不良数据和拓扑错误发生概率都较小,方程(17)一般为超定方程,其最小二乘解为:

y=(DΤD)-1DΤε(18)

这样就得到所有连支的最终扩展转移潮流矢量。

以上假定存在不良数据时,绝对值最大的初始扩展转移潮流支路为拓扑错误可疑支路,可以对此假设进行检验。根据式(2)或式(5),可以用此可疑支路的初始扩展转移潮流计算正常支路的初始扩展转移潮流,将计算值与正常支路的初始扩展转移潮流相比较。如果很接近,则假设正确;如果相差较大,则假设有错误。若假设得以验证,可将此支路的初始扩展转移潮流约束增广进方程(17)中以提高估计精度。

最终扩展转移潮流矢量符合电路基本定律,根据电路解的唯一性原理,连支最终扩展转移潮流矢量接近于其初始扩展转移潮流矢量的正确值,从而也接近于其真实转移潮流矢量的正确值,即

ΔΡle2ΔΡl(19)

定义连支初始扩展转移潮流矢量与其最终扩展转移潮流矢量的差矢量为连支的最终差别潮流矢量,用ΔPld2表示,则

ΔΡld2=ΔΡle1-ΔΡle2(20)

将式(19)代入式(20),计及式(14)可得:

ΔΡld2(βl+ΔΡl)-ΔΡl=βl(21)

式(21)说明,连支最终差别潮流矢量即为连支上不良数据的估计值。根据式(13),可得树支上不良数据的估计值,称其为树支最终差别潮流矢量,用ΔPtd2表示,则有:

ΔΡtd2=ΔΡtd1+CtΔΡld2αt(22)

所有支路的最终差别潮流矢量即为其支路不良数据的估计值。

2.3 拓扑错误的辨识

排除了不良数据后,就可以辨识拓扑错误。其辨识规则如下:最终扩展转移潮流的绝对值以及回路的转移潮流相角差代数和都较大且其基态有功不为0的支路状态是断开的;最终扩展转移潮流的绝对值较大且其基态的有功为0的支路状态是闭合的;最终扩展转移潮流的绝对值都较小时无支路拓扑错误发生。

2.4 转移潮流法的辨识能力

转移潮流法用当前时间断面的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数据与基态进行比较得到转移潮流,它充分利用了转移潮流中蕴含的拓扑变化信息,并且在对不良数据分布的深入分析基础上给出了不良数据的估计方法,从而可以有效辨识出单一支路拓扑错误和多不良数据同时发生的情况。在没有拓扑错误时,此方法可以给出支路有功不良数据的最小二乘估计。

3 算例分析

下面以东北局部电网2009年3月24日15时10分的实时断面为例进行仿真试验,该局部电网有18个计算节点,25条支路,量测配置齐全。基态选用一个调试很好的状态估计结果。当时的预校验发现有较多的支路和厂站功率不平衡。所选的连支为1-2,5-8,6-9,7-10,10-13,12-15,13-16和16-18,其余支路为树支。分别用新息图法和转移潮流法对此算例进行辨识。通过人工调试和程序运行找到正确的拓扑错误支路和不良数据,对辨识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转移潮流法的初始辨识数据如表1所示。

在利用转移潮流法继续辨识之前,先用已经发表的新息图法[11,12,13]进行辨识。如果认为基态估计值等于预报值,根据表1给出的数据,用新息图法对不良数据的辨识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新息图法对不良数据的辨识出现了错误;根据新息图法的辨识规则,新息图法认为支路2-5实际是断开的,这一结论是正确的。

转移潮流法估计出的连支和树支上面的不良数据估计值(即最终差别潮流)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作为对比,表中还给出了不良数据的正确值。

由表3和表4可知,转移潮流法辨识出了所有的不良数据,而且估计值与正确值吻合很好。估计出了支路一端量测的数值,则很容易判断另一端量测是否有不良数据。根据转移潮流法的辨识规则,最终确定支路2-5的实际状态是断开的。用转移潮流法得到的结果对量测量以及网络拓扑进行修正,然后运行加权最小二乘状态估计,此局部拓扑的残差都变得很小,状态估计合格率上升了不少。

至此,用转移潮流法正确辨识出了支路拓扑错误和多不良数据交叠的情况,证明了转移潮流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4 结语

本文利用当前断面的SCADA遥测数据与基态比较得到转移潮流,利用转移潮流法辨识出支路拓扑错误和不良数据后,再运行当前时刻的状态估计,则可提高状态估计精度。转移潮流法数据获取容易,方法简单可靠,将转移潮流法与规则法相结合,可以有效辨识支路拓扑错误和多不良数据同时发生的情况。对于大电网,可分区应用转移潮流法来辨识拓扑错误和不良数据。如果没有拓扑错误,则此方法可给出支路有功不良数据的最小二乘估计。

辨识字形应从多方面着手 篇9

1. 分析形体

对字形的辨别识记, “据形明义, 据义取字”是最基本的方法。如“讴歌”要用优美的语言, “讴”应从“言”, 而“呕吐”、“呕心沥血”与“口”有关, “沤肥”是粪肥加水浸泡, 应从“水”。又如“孪”指“孪生”, 故从“子”, 而“痉挛”的“挛”表示“蜷曲不能伸直”, 故从“手”。

对汉字中一些双音节词, 可依据两个字的形旁特点, 采用对比方法推断字形正误。如“憔悴”与心理有关, 故“悴”不能写成“瘁”;“彷徨”的“徨”不能写成“惶”;“伎俩”的“伎”不能写成“技”。

2. 辨别字音

依据形近字的读音差异来确定正确的字形, 如高考题中的下面词语:慰藉 (jiè, 非“籍jí”) , 宣 (xuān, 非“渲xuàn”) 泄, 捅娄 (lóu, 非“漏lòu”) 子, 气概 (gài, 非“慨kǎi”) , 针砭 (biān, 非“贬biǎn”) 时弊, 直截 (jié, 非“接jiē”) 了当。

3. 明确字义

即依据字义确定字形。如“脉搏”, 是血脉跳动或搏动, 故“搏”从“手”, 非“膊”;“融会贯通”, 不是融合汇聚, 而是参合多个道理进行体会, 然后全面透彻地领悟, 故“会”不能写成“汇”;“厮打”, 是互相打, 而非“撕打”。

汉字是表意文字, 辨识字形时可通过造字法体察相关汉字的文化内涵, 从而准确判断字形的正误。如“既”和“即”左边是盛食物的器皿, “既”是“人已经吃了走了”, 有“已经”之意;而“即”则是“人来吃饭”, 有“走近”、“靠近”之意。故应为“一如既往”、“既往不咎”;“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4. 分析结构

辨识字形分析结构, 主要是指那些并列式结构的词语 (特别是成语) 。利用互训或对举, 可以由此一字推及另一字。如“山清水秀”、“青山绿水”, 可由“秀”推“清”, 由“绿”推“青”;又如“计日程功”, 由“计算、测量”意的“计”, 推出“衡量、估计”意的“程”, 而不是“成”;“惹是生非”中, 因“非”可推出反义的“是”, 不应为“事”;“仗义执言”是由两个动宾构成, 故“执言”不能写成“直言”。

5. 探索来源

大部分成语都有来源, 把握它们的形体, 应结合其最初来源和典故。如“子虚乌有”、“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 “乌有”、“ (鲁) 班”、“墨 (翟) ”都是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故不能写成“无有”、“搬”、“默”。又如“名列前茅”, 来源于楚军行军, 前面的军士均持茅草, 故为“茅”。“再接再厉”, 因用以鼓励他人更上一层楼, 故常被误写为“励”。其实, 它来源于古时斗鸡行为, 为了胜利, 在继续斗鸡之前, 斗鸡人都要在磨刀石上磨鸡的嘴喙使其锋利。“厉”即磨刀石。

6. 注意语境

不少词语单用和出现在一个大的语境中时字形往往不一样。如“老于世故” (非“事故”) 、“共商国是” (非“国事”) 、“以德报怨” (非“抱怨”) 、“漫不经心” (非“精心”) 、“万事俱备” (非“具备”) 、“委曲求全” (非“委屈”) 。

7. 注意特殊

辨识“肾虚”巧“补肾” 篇10

腰痛≠肾虚

很多人误以为腰痛就代表着肾虚,但专家指出,腰痛与肾虚之间绝对不能画等号。尽管中医理论《素问·脉象精微论》里讲:“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但如果一概将腰痛理解为是肾虚导致,就属于“一刀切”了。

腰痛是腰部有疼痛之症的总称,病因病机有许多。肾虚腰痛,只是腰痛的病机之一,而且有一定的症状。肾虚腰痛,其痛绵绵,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此类腰痛可分为阴虚及阳虚两种:如兼神倦肢冷、滑精、面色白而无华、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者,为肾阳虚腰痛;如伴有虚烦、咽干、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者,为肾阴虚腰痛。

肾虚腰痛多发生在年老体衰、久病体虚、体质素弱的人群中,同时具备肾阳虚腰痛或肾阴虚腰痛的症状。从肾虚腰痛的临床症状中发现,这些人群大多有气血基本运行不畅或亏损的内因,加之外因,而产生腰痛。

在中医里,绝没有把肾虚腰痛和实体的肾脏相联系或者等同起来。肾虚,只是一种功能的状态,是强是弱,是实是虚,并非病态。如此说来,腰痛与肾脏病也是两码事。但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腰痛却是存在的,主要分为四类:肾实质性疾病所致的肾肿大、肾脏感染性疾病、肾脏肿瘤或囊肿和肾结石。

肾虚≠肾脏病

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不是同一个概念。西医的“肾”就是老百姓俗话说的“腰子”,与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构成了“泌尿系统”,专门负责人体水液的调节和排泄、清除代谢废物。而中医的“肾”,除了包含西医泌尿系统的肾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生殖系统的功能。如果把泌尿系统的肾称之为“内肾”,那么,就可以把生殖系统的肾称作“外肾”。

有的患者感觉腰膝酸软、畏寒、精神不振或者头晕耳鸣、失眠健忘,中医告诉他是肾虚,他就以为自己得了肾脏病,其实不然。之所以中医告诉患者是肾虚,‘是因为中医认为肾虚是一个证候,多种疾病都可能出现肾虚证,不仅包括西医的肾病,还包括心血管疾病、_肺部疾病、血液病等,或者根本无器质性病变,仅表现为功能的失调。只有。肾脏病的肾虚证可出现尿常规和肾功能的异常,其它疾病的肾虚证尿常规和肾功能是正常的。所以,“肾虚”并不一定就是得了肾脏病。

许多肾虚的中青年患者生活不规律、过度疲惫、压力过大、缺乏锻炼,一些有所谓肾虚表现者,多是功能上的紊乱,不伴有内脏器官的损害。调霉肾虚,要在营养、调节生活规律和体育锻炼上多下工夫,不要迷信药物或保健品,更要防止滥用药物引起肾脏损害。

夜尿多≠肾虚

夜尿多,常常也被当做是提醒人们肾虚的警钟之一,但夜尿多现象也并非都能归类为肾虚。假如入睡前喝了很多的水,那么出现夜尿多的现象也就很正常。通常情况下,年轻健康人白天与夜间尿量之比为2:1,夜尿量超过全天尿量的一半,即称为“夜尿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0~2次,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上述范围,就是尿频。

一般来说,肾虚引起夜尿多,主要是因为气血虚、气血不足引起的血液的新陈代谢减缓,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血液循环不畅所致。

直流伺服系统模型及其辨识 篇11

1、直流伺服系统介绍

伺服系统又称为随动系统,是构成自动化体系的基本环节,是由若干元件和部件组成的具有功率放大作用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按组成系统元件的物理性质分为电气伺服系统、电气液压伺服系统和电气气动伺服系统。电气伺服系统又分为直流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上世纪70年代直流伺服应用广泛,直流电动机调速范围宽,启动停止方便,转矩大,系统消耗能量小,且广泛应用于对控制性能要求比较高的伺服系统中。

直流伺服系统包括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直流伺服系统适用的功率范围很宽,包括从几十瓦到几十千瓦的控制对象。通常,从提高系统效率的角度考虑,直流伺服系统多应用于功率在100瓦以上的控制对象。直流电动机的输出力矩同加于电枢的电流和由激磁电流产生的磁通有关。磁通固定时,电枢电流越大,则电动机力矩越大。电枢电流固定时,增大磁通量能使力矩增加。因此,通过改变激磁电流或电枢电流,可对直流电动机的力矩进行控制。对电枢电流进行控制时称电枢控制,这时控制电压加在电枢上。若对激磁电流进行控制,则将控制电压加在激磁绕组上,称为激磁控制[1]。

电枢控制时,反映直流电动机的力矩T与N转速之间关系的机械特性基本上呈线性特性(如图2)。

Vc1,Vc1是加在电枢上的控制电压,负斜率D为阻尼系数。电枢电感一般较小,因此电枢控制可以获得很好的响应特性。缺点是负载功率要由电枢的控制电源提供,因而需要较大的控制功率,增加了功率放大部件的复杂性。例如,对要求控制功率较大的系统,必须采用发电机-电动机组、电机放大机和可控硅等大功率放大部件。

激磁控制时要求电枢上加恒流电源,使电动机的力矩只受激磁电流控制。恒流特性可通过在电枢回路中接入一个大电阻(10倍于电枢电阻)来得到。对于大功率控制对象,串联电阻的功耗会变得很大,很不经济。因此激磁控制只限于在低功率场合使用。电枢电源采用恒流源后,机械特性上的斜率等于零,引起电机的机电时间常数增加,加之激磁绕阻中的电感量较大,这些都使激磁控制的动态特性较差,响应较慢。

2、直流电机模型介绍

直流电机是很常见的一种驱动设备(原理如图3),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控制应用中,如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电动车辆,无人驾驶飞行器等。因此在研究网络控制系统时,选择直流电机作为被控对象很具有典型性。另外直流电机的响应速度很快,时间常数较小,对控制回路中的时延比较敏感,因而可以很好的展示网络时延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直流电机的电气方程和机械方程分别为

式(2)中为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总转动惯量,Ce为电机电势系数。把(1)式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进行计算整理得直流电机转速相对于输入电压的传递函数模型为:

式中,机械时间常数,电气时间常数。

获取过程传递函数模型最常用、最方便的方法是直接辨识法。利用直接辨识算法对传递函数参数进行估计,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2]。

二阶无滞后传递函数模型为

分析比较式(3)和式(4)可知,二阶无滞后传递函数模型与直流电机传递函数模型形成对应关系,由于,所以近似认为。因此可通过对二阶无滞后传递函数模型进行直接辨识来辨识直流电机的传递函数模型。

二、系统辨识

1、系统辨识原理

系统辨识是指当用户无法从物理上得出所研究系统的数学模型,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实验手段测试出系统的某种响应信息时,就可以根据它来获得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辨识一般有两种策略,一是根据频率响应数据辨识系统模型,该想法源于Levy复数曲线拟合法,引入拟合性能指标J,令J的各个导数为0,即可获得J最小值。阶跃响应和脉冲响应均可以通过数值微分和数值积分转化为频率响应数据。二是已知输入输出数据辨识系统模型,此想法基于最小二乘思想进行求解。

系统辨识有三大要素,分别是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模型类和等价准则。模型类主要指规定的连续时间或离散时间模型,输入输出模型或状态空间模型,确定性模型或随机模型,线性模型或非线性模型。规定了模型类后,再由输入输出数据按结构辨识的方法确定系统的结构参数,并用参数辨识的方法辨识系统的参数。等价准则用于衡量模型接近实际过程的程度,并且通常表示为误差的泛函。

2、基于阶跃响应数据的辨识

对于稳定系统,通常在系统阶跃响应曲线上来定义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因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不仅完整反映了系统的动态特性,而且反映了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输入下的稳定状态。同时,单位阶跃信号又是一个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信号。推导基于阶跃响应的连续时间模型直接辨识方法比较简单[3]。对于MATLAB来说,有一个辨识工具箱,但主要是通过拟合确定模型参数,本设计需要利用阶跃响应数据直接辨识出被控对象,因而通过编写M文件来实现系统辨识。

考虑一个二阶无滞后的被控对象,

对于阶跃输入幅度为a时,阶跃响应如下:

令,加入白噪声,则阶跃响应变为:

为构建线性方程,令

于是得

令,,则上式变为:

对过阻尼(ε>1)、欠阻尼(ε<1)和临界阻尼情况(ε=1),上式均成立。

由上式可对模型参数进行最小二乘运算,对采样点,Ts为采样间隔,N为采样的点数,可构成线性方程组为:

(14)

由此可得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为

三、数值仿真

由于直流伺服系统要实现位置闭环、速度闭环和电流闭环,则直流伺服系统为三阶系统,即可理解为电机二阶系统再加上一个积分器1/S。

此电机为二阶系统,。则需要根据辨识原理辨识出k,T1和T2参数。

实际测量的阶跃响应数据如下表1:

通过式(15)可以算出参数,再由可以计算出k、T1和T2参数大小。T1、T2和k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MATLAB编程,算出k=1.116,T1=0.0587,T2=0.0042。

由于直流伺服系统还有位置闭环,相当于在电机传递函数上乘以,因此直流伺服系统传递函数为:

对于式(17)中所辨识的系统进行仿真,其阶跃响应如下图4:

利用MATLAB数据拟合工具箱,对实际测量的阶跃响应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图5:

比较图4和图5可知,阶跃响应和阶跃响应数据图相符,说明辨识出的系统准确。

四、总结

本文完成了对直流伺服系统的建模以及辨识,尤其是利用系统的阶跃响应数据对直流伺服系统的模型进行了直接辨识,即由系统阶跃响应采样数据构造线性方程组,通过对方程组求解估计出系统参数。最后,对辨识出的系统进行仿真,通过将仿真结果与原阶跃响应数据比较表明,本文所采用的辨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辨识效果。

参考文献

[1]傅磊,戴冠中.网络控制系统研究综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J].2009,41(25):221-225.

[2]朱其新,胡寿松.网络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控制与决策[J].2010,9(19):157-161.

上一篇:经济区划下一篇: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