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2024-09-26

《古筝》(精选12篇)

《古筝》 篇1

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是可以净化心灵的过程,也是可以享受孤独的过程。它不是概念性的,它只是一种体验、一种熏陶、一种习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都有其深厚的音乐文化基础,无论是西方的古典音乐还是东方的传统音乐,都在呈现着经历千百年继承与发扬后的永恒美。一首动听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动力和能量,作为使其优美动听的根源,音色在其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何为音色?辞典里将其称作“音品”或“音质”实际上就是所有能发声的物体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乐器好声音应该是即像被水托住的珠子一样亮,又像物体落入水中时所发出的声音一样有共鸣。

常有学生问我“琴为何越弹越不美”我大多会回答“过犹不及,要学会控制”从事筝乐教育多年来,始终秉持着把美好教给学生的理念,故而并不推崇技巧至上,定要将传统的基础的先做好。 传统筝乐特有的旋律美及其音色的纯净美,是它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因由。

一、演奏技法

(一)角度

杂音、破音都与触弦的角度有关。掌心高度、下指深度、指尖力度,是好音色的基础,用力方向即要摆得正、抛得出、又要贴得近、还不能掺杂质,这是基本功的问题,那是要练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同行知道,五天不练观众知道”

(二)力度

理解谱面上写的力度符号,感受“手捉蜻蜓之力”。想捉又怕惊飞时,你将会用很大的力量来控制着手指、手腕和手臂,使其偷偷移动,出其不意的将蜻蜓捉住。体会一下手指及指尖的用力过程,使之用于琴弦之上“瞬间弹出,收放自如,强而不燥,弱而不虚”。

(三)速度

语言有快慢,乐音有缓急,要学会适可而止。慢板旋律要连绵而不拖沓,既要有碧水深潭般的沉静,又要有闲庭信步般的从容。 快板旋律要急促而不杂乱,既要有骏马奔腾之势,又要有平步青云之态。正确的演奏速度应该是即不要躁动到给人以不安之感,也不要凝滞到令人索然无味。

二、演奏情感

音色从哪里来?优美从哪里来?从心里来!老话说“相由心生, 心由情动”虽说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一样,但只要是能将乐曲内涵与外在表现协调统一的演奏者,都是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内心带着“情调”的人。

筝乐的情调大都来自于传统筝曲。现如今,传统筝曲与崇尚潮流的年轻人确实有了一定的距离,鲜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去仔细研磨典雅的客家筝;华丽的潮州筝;悠扬的浙江筝;浓郁的山东筝; 诙谐的河南筝;凄婉的陕西筝……很多学生心目中“高难度”的乐曲都是双手弹奏的、速度很快的、肢体动作很夸张的现代作品,其实现代筝曲中的好多技巧都是从传统筝曲中演变而来的,像山东的 《四段锦》;河南的《汉江韵》;浙江的《将军令》……其速度与技法都堪称经典!传统筝曲都是经过了继承与发扬的、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好好品其韵味、好好练其情调,找到有“心”的音乐。

三、演奏修养

何为“大家”?想成“大家”必先学会不浮躁、不夸大、不牵强。

俗话说“玩手的叫弹琴匠(炫技)玩脸的叫演奏员(拼颜)走心的才能称其为“师”而后成为“家”!修身养性乃是传统音乐演奏者的必经之路。古人每日奏琴时,必先焚香净手!如今虽已不甚讲究, 但仍需心态平和。学习演奏技法前定要先学会放下(放松,呼吸), 只有使肌肉不紧绷,才能使乐音更松弛、更稳定。“宁静致远,平缓舒和”的状态最为适宜演奏,心情郁闷时、身体不适时,忌抚琴!

中国的民乐教育大都比较随意,没有西方音乐教学的严谨,师资虽然很多,但质量良莠不齐,且师生关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现在是“学生要什么,老师教什么”。家长们的功利性、目的性就更强了,本就不是源于对民乐的热爱,故而一味地突击速度与炫耀技巧。学习音乐应该是孩子成长之路上的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要学会适可而止才会找到正确的发音方法,得到最美的音色!

演奏音色的好坏不能用学派、不能用技巧、甚至不能用音乐来形容。在大师手里,旧琴破琴依然会发出动听的音色,那是因用琴之人的功力与心境,因为他不是在表演、不是在炫技、也不是想通过演奏向你说明什么,只是因为他“爱”!他“爱”从他手底下发出来的让他自己也在神游的声音!我们应该在演奏时学会忘记技巧、忘记那些应该与不应该,学会用“爱”!有人欣赏时如此演奏,动作不多也不少;没人欣赏时也如此演奏,动作依旧不多也不少,渐成习惯……如此,好音色定会伴其身边。以音乐为“静”,以音乐为“境”!

“云深不知处,静心观自在”……自在,即仙也。所谓仙,不是白衣飘飘、弹点古曲;所谓仙,是除才华之外的真实、真诚;所谓仙,是超越名利之外的热爱和自由自在!希望音乐像食物与睡眠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成为滋养心灵的沃土;成为提升精神境界的通道;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安静,达到音乐上的和谐!

《古筝》 篇2

我卷开胶布,拿出指甲,静静的欣赏那柔和的感觉。感觉自己仿佛坐在古时的宫殿里,身穿镶满金银钻石的锦衣,弹奏出清丽、婉转的名曲《春江花月夜》。

身旁词人伴唱,歌童伴声,没有一处是不令人陶醉的。月光倾泻、清花流淌、意蕴宁融的琴声。所以,我为古筝狂。

又一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实则令我感动不已。那是两个蒙古少女龙梅与玉荣的故事。1964年,她们在雪地里赶羊时,突遭风暴,她们竟冒着漫天大雪把羊群成功赶回到寨子里,没想到,这两个孩子却被冻成了冰人。

我心中感慨万千,汹涌大浪卷入满城风沙,洒落辽阔的草原,静静守候着英雄姐妹。踢踏的豪情,婉丽的沉醉,我将这个英雄故事融入在琴音中,古筝让我与历史对话,倾听他们的故事,所以,我为古筝狂。

我为古筝狂,就要狂到内心深处,体会蕴含的情感。《凉凉》便是如此。它的华丽、清凉与婉转令我心神向往,让我深深的富有层次的体会到了白浅与夜华三生三世的纠缠、三生三世的爱恋、三生三世的等待与三生三世的守候。

“桃花落尽满天飞”,“人间四月芳菲尽’’。这十里桃花又怎能不让我为《凉凉》喝彩,为《凉凉》心动,为《凉凉》感慨,为《凉凉》彷徨。是古筝带我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为古筝狂。

古筝,它高贵,它典雅,它神圣,它能让所有古风之美好,之凄美,之静凉,让我为之追求,为之向往,为之热爱。

古琴乎?古筝乎? 篇3

每年春节前后,央视一套黄金时间都会播放一部重量级电视连续剧。去年是《乔家大院》,深得好评。今年也不例外,分上下两部共计82集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以其宏大的场面、深刻的内涵、宫廷斗争及唐太宗李世民与北方草原统治者颉利的战争吸引着观众。我每晚必看,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十分关注其中的音乐。剧中的主题歌苍劲大气、紧扣主题,然而另一个场景却叫人瞠目结舌:剧中商人儿子一宽仪表堂堂、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倾倒了大唐安康公主,找种种借口与其会面,尤其是对他的琴艺十分欣赏,并拜他为师学习古琴。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安康公主弹得是古琴,而发出来的声音却是古筝声,有时一宽的弹古琴镜头,发出的也是古筝的声音。这种场景大约有十多次。这样的大剧,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音乐作曲均为业内大腕,怎么能够连古琴古筝都分不清?

古琴,原称“琴”,因为只有7根弦而又称“七弦琴”,在我国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现在已经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筝虽与古琴同属于弹拨乐器,但型制音色并不类同。

《贞观长歌》中为何屡屡发生这样的错误呢?这是该剧的一大败笔,也是对广大观众的误导。望有关人员引以为戒,在今后避免这样低级的错误。

感悟古筝的魅力 篇4

一、古筝的传统魅力

古筝蕴涵着华夏的古代文明, 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它刻录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世俗的光盘。古筝给人的感觉沧桑幽怨, 让听者总有魂牵梦萦、最忆往昔之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长卧久安, 可神经敏感, 稍微儿给点儿安抚, 便狂吟欢歌, 这不是它饥渴失控, 这是它本能的发声, 这是它激情的共鸣。

历朝历代, 往事一幕幕, 筝曲悠扬, 倾倒无数英雄志士。朝朝暮暮, 你情我爱, 有多少才子佳人沉醉于它悠扬的乐曲中。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 在茶余饭后人们总会捕捉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于是筝曲也成了人们陶冶情操的寄托。

一曲《高山流水》清澈悦耳, 又如《银河碧波》溪流潺潺。“抹滑吟颤”揉缕出《香山射鼓》的悲壮, 吟颤出《蕉窗夜雨》的哀婉, 直入心肺, 让人肝肠寸断, 仿佛嚎啕世俗, 又像悲歌长叹, 似有吟不尽的血雨腥风, 又有诉不尽的战马嘶鸣, “刮奏历扫”即可爆发出人们《丰收锣鼓》的喜庆, 以及雄魂壮魄之气, 排山倒海之勇, 壮哉!大气磅礴的《战台风》。更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古筝的技巧魅力, 这是其它弹拨门类无法比美的深邃音域。故此凭借演奏者的演奏理解及二度创作, 将平面曲谱活化为音乐语言来“托抹震颤”每个音符, 才能呈现出清音愉悦, 幽婉缠绵, 风雅剔透、激情浪漫的音乐质感。

二、古筝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文明程度的进步, 传统意义上的古筝不能满足于继承。要在不断发展中, 寻求生存意识, 市场意识和良好的受众意识。早在唐宋时期, 古筝琴面上仅有十三根弦, 后增至十六根, 现发展到二十五根弦。为了适应乐队和乐曲的变化, 更好地发挥古筝的实用性, 市场上还营销一种变调琴。从客观上看古筝的形体和功能, 随着时代不断地进化有所更新。可从主观上讲, 古筝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乐坛上, 还是个孤傲的个体, 偶尔加盟乐团, 只不过是略显一点“刮奏揉颤”的特色而已, 还像裹着小脚儿的陪嫁伴娘, 没有慧智的理念为这位传统的淑女粉饰乔装。虽想受宠于时代, 可地老天荒没人铲蹚, 只有孤独地翘盼那迟到的情郎!也许这就是古筝的遐想, 不过它一直沉默, 只好借助我的思维, 坦白我对古代文明活化时代的一点感想, 似乎荒诞, 无意荒唐。

九十年代中期, 人们还狂热现代、摇滚之类的时候, 为了成就自己, 体现古筝的时代价值, 人们便悄悄地搞起了当时的“新民乐”加以尝试。所谓“新民乐”就是用电声铺底, 经过古筝与二胡的完美合作, 营造出碧波荡漾, 微风拂面映出水中倒影。二胡恰当的进入旋律与古筝刮奏迎来送往。似初恋情人, 羞羞涩涩。又似激情难控, 演奏出《春江花月夜》的完美极致, 给人以赏心悦目、余兴未尽之感, 似每个音符都在诉说, 自己也陶醉余声, 从而也尝到了谢幕的激情!一点点成功, 再也抑制不住人们原本就不安分的神经, 接连很多优秀的作品不断问世。

三、古筝的时代感悟

进入二十一世纪, 古筝似乎不再寂寞, 借助新民乐的发展大大地拓展了古筝的活动空间, 走出孤独, 摆脱以往单调的独奏, 饱尝了时代赋予的色彩, 充分体现了传统价值的现代潜质。

古筝考级小学作文 篇5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转眼间二年级的学习生活就结束了,本来想在这个暑假好好玩玩的,可是这个暑假里有一个艰巨的任务等着我,那就是古筝考级,我今年考的是业余七级。

由于平时上学,不能练琴,所以任务落在了剩下的近两个月的时间上,暑假一开始我便开始了艰苦练琴的生活,我每天不仅要练琴,还要学英语,还要学游泳,根本没有空闲的时间。我这次考级的曲目是《战台风》,这首曲子对我来说有点难度,但是经过老师的指点,在加上我自己认真刻苦的练习,我的进步很大,有时候走路的时候我都在唱谱子呢!

考级那天我和妈妈早早的来到了考级的地方,我看时间还早,就想先跟同学玩一下,但妈妈却让我看着别人弹琴,她怕我玩野了,心收不回来。我只好无精打采地坐着看别人弹琴。突然,我听见评委老师叫我的`名字,我平静地走过去把准考证交给评委老师,然后坐在椅子上开始弹琴,我流利地弹完考级曲目,只见评委老师笑嘻嘻的对我说:“不错,弹得很流利,如果弹琴的时候身子动一下就更好了。”我谢过评委老师,走出考场后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水袖与古筝 篇6

你知道,隔一段时间他便嚷嚷着不堪忍受现代化城市无节制的开发和粗制滥造,他要回到历史的城堡中去,心里才踏实。

有时,你也附庸風雅,说,我也要回到中国去,住进桃花源。话一出口,你赶紧打住,怕他再问下去,那个地方在哪里?

那里能有一间书店从1790年开到如今吗?伦敦有,牛津街上的Bumpus便是。

那里有整座小城小镇,上百年的历史,不是为游客而设,就是居家过日子的人住在里面。英伦一带有许多这样的地方。

那里的千年古堡不是几百座,而是成千上万,经受了时代变迁,战祸天灾,面貌仍不改。

当然,你不会忘记历数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还有敦煌,还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你可以说上一整天。不过往往是,需要它们的时候才为之骄傲。

可你往那些名胜古迹里一站,地面上人群稠密,天空中高楼争奇斗艳,你想找个地方流连一会儿,回味一下古代气息,马上就有小贩围上来:“茶叶蛋,一块一个,要不?”你被茶叶蛋的香气诱惑,马上掏钱。

这一切都是游客的错吗?还是像我这样的人太多,一吃茶叶蛋,就忘了文化?

记得六七岁时,你和爷爷去看戏。那时,看戏就是看戏,不用买黄牛票,不用找地方停车,交几角钱进门,台上台下连成一片。你趴在戏台边沿上看戏,和台上的角儿仿佛没有了距离。你只看到的一双双脚急急忙忙,来来往往,裙裾掀起的尘土,刀剑枪戟的尖头在地面上跳动。

你抬起头,看到的是一张哀哀怨怨的粉脸,一双翻飞滚动的水袖。水袖像是天空中的一片片彩云。

你从来不会忘记那剧院里的气氛,那彩云般的水袖,那中国戏剧里的婉约凄凉之美……在西方,你找不到这种感觉。

如今,恐怕在任何一个地方,这种感觉都是稀缺的。

就在昨天,你遇到一位高高瘦瘦的黑人小伙子。

他刚开口说:“你好吗?”竟吓了你一大跳。或者说,你完全没有精神准备,在这白人黑人世界里,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有人和你讲起中文。接着他用中文与你攀谈。周围的人完全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

这位名叫Jarrelle—杰遨的17岁青年,专业学古筝,他的理想是考上中国音乐学院。更让你惊奇的是,“我最爱唱的是京剧。”他说。接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拉开架势,有板有眼地唱起了《苏三起解》。5根修长的黑指轻轻捏成莲花状,微颤颤移步转肩,清唱余音缭绕,你呆呆地看他唱京剧,竟忘了鼓掌。

“你会不会唱京剧?请你唱一段好不好?”他突然问你,还使劲拍着巴掌。看样子,他在这里偶遇一个中国人,又激动又好奇,不知如何表达他的殷切之意。

你突然矮了几分似的,喃喃地说,我只会唱几句样板戏。虽然“样板戏”这三个字难倒了他,但还是一个劲儿恳求。无奈,你还真唱了几句。

这几句唱,竟唱出了一个人的眼泪。是旁侧站着的杰遨的妈妈,才36岁,她一边抹着眼角的泪水一边问:“你知道如何做水袖吗?我想学京剧的水袖功夫。”

水袖?你猛然想起那空中飞舞的长袖,团团云朵般,但随着风,早已逝去了踪影。尺寸?布料?颜色?你茫然地摇摇头。

诗琴书画,中国文化最基本的东西,你知道多少?被你疏远的,何止是水袖和古筝,还有最亲切的文明。

活在当下,一会儿是革命风暴,一会儿是商品浪潮,浪浊拍天,虽由不得自己作主,一路上滚爬下来,你真正抓住了什么?

你看着眼前这一对母子,惭惶之情油然涌起,有几分悲哀地想道:你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真的。

古筝左手技法与发展 篇7

一、传统古筝左手功能及技法

古筝演奏是以其构造和形制特点区分为左右手演奏技法, 既以琴码为界, 划分出左右两个演奏区域, 从传统技法角度看, 左右手分别定位于左区和右区, 左手技法以按弦为主, 活动于琴码的左侧, 以饰音润色为主;右手技法以弹弦为主, 活动于琴码的右侧, 以取音发音为动力源, 二者区别在于:右手技法能独立使用, 而左手技法须配合右手使用, 不能独立完成。

左手技法的性质是润饰性的, 主要参与音乐的表现, 通过按音、吟、揉、滑、颤来表现音乐的不同风格, 这些技法都以音乐润饰为其目的, 并沿着润音程度的变化而形成一个序列, 其本质是一致的。按音, 从技术特点看, 其作用于音的时间相对短暂, 故润饰程度较低。吟弦, 有充足的时间作用于音并可以由各种吟揉的类型的变化, 但不改变乐音的律学性质, 润饰程度比较高。滑音, 因获得了音高上可能的变化, 润饰功能较强, 其程度比前二者有所提高。尽管滑音有明确的律高变化, 具有取音的特点, 但这些律高变化是以特殊的表现为前提的。润饰的性质没有改变, 滑音技法不是以取音而是以表现为其根本目的的。二、滑音的使用, 不是因右手无法获得该音。而是因右手的取音无法获得该音的效果而为之, 因此从功能和性质上看, 滑音仍然是装饰性的。三、滑音技法不能单独使用, 必须与右手技法配合使用, 如果右手不参与, 滑音是无法取音完成的。也就不具备取音的性质。颤音:作用于音的时间最长, 改变音的特征也最大, 润饰性最强。

二、左手技法在传统曲目中的运用

陕西筝素有秦筝声最苦的说法, 通过左手的按、颤、吟、揉、滑, 使乐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特有的苦音阶和欢音阶是陕西筝曲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以《秦桑曲》、《三秦欢歌》尤为突出。《秦桑曲》陕西流派筝曲最具代表性作品, 此曲取材于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的音调, 慢板采用的苦音调 (微升4, 微降7) 首尾是欢音调 (7、4) , 上下滑音缓慢, 重颤以及左手大指与食、中、无名指交替按弦的技法在全曲得到充分发挥。《三秦欢歌》陕西筝曲代表作, 此曲取材于民间戏曲中欢音调, 左手滑、揉、按、颤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八度按滑技术的连续使用, 使陕西筝曲“筝味”十足。其中山东筝曲《汉宫秋月》, 河南筝曲《和番》等地方代表作品, 通过左手的揉、吟、按、滑等技巧表现了乐曲委婉细腻、刚劲、悲愤的特点。所谓“以韵补声”, 道出了民族音乐的本源和传统的审美意识。左手技法在古筝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也体现出“声”、“韵”互补之奥妙, 使作品更加丰满、完美、更富有“筝味”, 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三、左手演奏技术的发展

为了跟上时代步伐, 反映时代精神, 古筝左手技法也有了新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 赵玉斋的《庆丰年》, 刘天一的《纺

种模糊的时间观念。

演奏意念的指向性:意念具有导向行动意志的倾向性。有着明确的方向性和可感性。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艺术, 它承担着传递社会信息和交流情感体验的职能, 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积极功能。对于演奏者来讲这种能力是用模糊思维的方法去体验去加工, 然后将加工后的信息, 指向到我们实践中去----器乐演奏中去。

演奏意念的多义性:音乐是一种特殊语言, 是说话或者语言的一种, 借助这语言表现各种不同的内心感情, 说得更正确些是表现内心的各种不同的激情”。虽然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都是人类智力的结果, 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往往当语言无能为力的时候, 音乐演奏便起着交流作用, 而成为“无言之言”织忙》开创了古筝左手演奏取音的新局面。近十年来, 古筝左手演奏的创新性技术给古筝艺术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左手不仅仅弹伴奏音, 而是与右手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表现力更具有独立意义, 取音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动态化, 左手摇指、抡指、快速指序等弹奏技法的大量运用, 使双手完全能够灵法自如完成高难度的乐曲, 克服了作为弹拨乐器表现线条的弊端, 其中以《彝族舞曲》、王中山的《云岭音画》为代表。

现在的古筝左手技法, 实际上是兼具传统左、右手技法的双重特点, 从技术角度讲, 左手演奏技法更趋于全面和复杂。在实践方面, 新型左手技法已经经受实践的检验, 并成为现代筝曲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一方面, 由于左手技术的右手化趋势, 使得古筝音乐的取音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 取得表现能力得到加强, 适应了古筝曲目风格多样化的要求。这一方面, 传统演奏技术是难以获得的, 尤其在表现现代人的生活、现代人的审美、现代人的精神方面, 现代古筝的左手技术无疑是有优势的, 也是现代古筝曲新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这一风格的主要技术特征是:复杂多样的右区技术和快速多变的取音组合。

另一方面, 左手在取音加强的同时, 以韵补声的特点则在削弱, 由于左手技术右手化趋势的出现, 打破了传统古筝原有的技术平衡—既声韵平衡的传统古筝风格。左手技术的发展, 尽管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 新的可能性, 也给新的音乐风格以技术上的保证。同时另一种结果是:左手润饰技术的双倍失落, 从技术角度上讲, 古筝左手的取音和润饰技术是相互制约的, 当左手参与了取音, 便难以兼顾其润音;左手取音技术得到发展, 便意味着左手润饰技术受到制约;留给左手润饰技术的空间就越小;那么, 以韵表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由此可以看出今天的古筝曲的音乐风格, 还不能达到全面平衡, 而实际上, 左手是在朝着强化右手、强化取音技术的方向发展。

四、古筝的“左手右调”

古筝的“左手右调”, 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 是几代人创新、努力的成果, 涌现出了大批新作, 其中不乏成功之作, 尽管有一些缺点, 但毕竟开拓了大家的创作思路, 功不可没。遗憾的是有人并不重视传统技法的运用, 丢弃了“以韵补声”, 不重视旋律优美的艺术效果, 单纯追求快速的高难度演奏技巧和新奇特的音响 (拍弦、敲、击、打、无音阶抹弦等) 使人们为其标新立异的创造产生惊奇和叹服。积极发扬开拓, 但不能丢掉传统, 创新与传统必须平衡发展, 如果丢掉传统, 在艺术完美方面很难令人心服。古筝艺术的灵魂, 是左手的“以韵补声”, 在创新的同时, 在继承传统艺术的真谛, 华而不实的滥用手法无法展示音乐的主旨, 只能短暂肤浅的存在一时。

结语:古筝左手演奏技术的创新和运用, 增加了古筝音乐的整体魅力, 丰富了古筝的听觉和视觉效果, 我们必须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去创新, 吸收现代派的创作手法,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了。器乐演奏是纯粹用音响及其它们的组合, 不借助文字能表达出一切心底的意向、意欲, 意念、意思.以及每段、每句的语势。

参考文献

[1]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运用[M].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现代古筝演奏技巧简析 篇8

(一)现代古筝的发展。现代古筝在演奏过程中与传统古筝有一定的区别,如古筝的调性和调式。古筝在现代发展的过程中,音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定弦调式音阶。传统的古筝演奏遵循宫、商、角、微、羽五声音阶来进行定弦,在演奏时主要运用五声音阶对七声音阶中的半音以及偏音进行定弦的按弦方式来进行演奏,但是在现代古筝演奏过程中,对定弦的演奏可以从演奏者的实际出发,灵活掌握演奏方式,不需要按照五声音阶进行演奏,这种创新的演奏方式促进了古筝演奏的发展,不断拓宽了古筝发展的空间。

(二)当代古筝演奏技巧的发展。当代古筝演奏在传统演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充分体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在古筝演奏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演奏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演奏中的吟、揉、颤、点等表现手法含有深厚的古典韵味,是我国发展现代古筝演奏的重要基础, 所以在古筝演奏技巧的发展过程中将我国多元的文化与古筝演奏相结合,在传统的演奏基础上不断地优化演奏技巧, 推动了古筝艺术的发展。在现代古筝演奏技巧中,积极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方式,把古筝演奏与其他乐器的演奏方式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古筝的魅力,运用多种演奏技巧来提高古筝演奏技巧的发展。在创新演奏技巧的过程中,把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优化成为古筝的演奏技巧,丰富了古筝文化的内涵,还充分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方式和风格,在演奏过程中充分发挥无名指和小拇指的优势,提高古筝的演奏能力,加强对古筝演奏指法的研究,在当代古筝演奏过程中对演奏技巧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增强了古筝演奏的民族性和现代性,推动了古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古筝演奏技巧分析

(一)触弦。触弦是古筝演奏中基本的演奏技巧,在演奏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比较常见的演奏方式是夹弹法和提弹法,这两种方法也是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演奏方法,夹弹法演奏的音色较为厚实、饱满;提弹法则是在古筝练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演奏的声音较为清脆、纯正。

(二)摇指。摇指的演奏方法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演奏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演奏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甲片对同一琴弦进行快速回拨,利用回拨的速度来提高音色,保证古筝声音的密集性。

(三)扫摇。扫摇是古筝演奏中比较难的一种演奏技巧,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操作手法使古筝的八度音程在中指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的相互配合中形成的演奏技法。扫摇这种演奏技巧主要是在摇指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扫弦的方式进行的。扫弦是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手指快速勾弹琴弦的手法,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有节奏、有间隔地使用中指快速地勾弦,在练习时可以增加扫摇的速度,形成熟练的技巧。在练习的过程中,扫摇一般只有四个音,实际上就是应中指摇四下,再加入一个完整的音,在演奏过程中扫和摇要同步进行,使二者同时发音,保证演奏的效果。

(四)双摇。双摇也是现代古筝演奏中重要的演奏技巧, 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主要运用大拇指、中指进行双摇, 使用小拇指来扎桩,大拇指的支指甲和中指中指来拨弦;第二,中指和食指双摇法,也是用小指扎桩,在食指指甲用和大拇指指甲掐住的同时,使用中指与食指进行反复地拨弦; 第三,双摇悬腕法,小指不扎桩,通过双摇中指与大指或是中指与食指进行的双摇弦。

(五)琶音。在琶音演奏主要运用到大指、食指、中指, 在演奏过程中要先将手窝成拳头状,将手指关节凸起,用指尖将琴弦包住,手指握向掌心。

(六)左手技法。在传统的演奏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右手对演奏进行润色,但是在现代的演奏过程中,可以增加左手按弦的琴弦,可以按两根以上。

(七)刮奏。刮奏可以充分体现古筝演奏的特点,增强古筝的表现力,在现代的演奏过程中可以增加演奏的音阶。

(八)点弹。现代古筝演奏主要是通过双手快速交替的手法,使用食指进行点弹的演奏手法,点弹的演奏技巧对速度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是运用手腕与手臂,发挥指关节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古筝演奏的技巧是在传统古筝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古筝音乐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古筝的演奏手法进行创新,可以增加古筝的表现形式,使古筝表演与时俱进,提升古筝的艺术性,促进古筝的发展。

摘要:古筝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乐器,古筝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古筝的历史悠久,古筝的演奏是推动古筝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古筝的演奏技巧对传统演奏进行了创新。本文分析了古筝技巧的发展,对现代演奏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对古筝演奏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古筝,演奏技巧,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运.近十年来古筝左手演奏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研究[J].黄钟,2004,(Z1):90-96.

[2]李晗.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方向[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O1):369-370.

古筝套曲《长安八景》初探 篇9

第一部分雁塔晨钟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自由、沉寂。音乐由远及近、由弱到强地描绘了清晨雁塔的美景和钟声。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注意力度演奏的强弱。如乐曲一开始处的摇指, 要奏出一种沉寂、遥远的感觉, 音色不亮、力度不强。其次, 注意乐节与乐节、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衔接。最后, 注意“晨钟”主题的演奏。要表现一种历史感和沉稳感, 可依靠小臂和手腕的力量, 从上而下弹奏, 这样的触弦方式强调一种爆发力。

第二部分草堂烟雾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古朴、典雅。描绘了烟雾缭绕下的草堂, 朦胧神秘的美感。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从整体来说, 弹奏这部分时, 落指一定要沉稳、直接。尤其是按音滑奏时, 如1、2、4、5、6、8小节处的撮按音要很直接干脆的弹奏, 仿佛弹奏了一个音, 切忌粘连。其次, 从调式感上看, 9小节处的“4”音极具长安音调特色, 12小节开始是“2456”和弦的分解, 此处演奏时要与前后两句情绪上有一定对比, 可采用稍加速的方法处理。最后, 关于“晨钟”主题。延续了第一部分《雁塔晨钟》的钟声, 与之前不同之处在于, 20小节处开始的晨钟情绪较明亮, 弹奏时要干净、短促, 可稍靠近岳山处弹奏。

第三部分灞柳风雪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轻盈、细密。与接下来的《曲江流饮》情绪类似。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注意右手点奏的演奏。抹指小关节触弦时要干脆利落, 突出右手旋律音。其次, 注意左手下行琶音的演奏。左手在演奏下行琶音时要紧紧的持住琴弦, 但音色不要太亮, 便于突出右手旋律音。最后, 注意音乐情绪的变化和衔接。这一部分由相同的重复段组成, 在弹奏时一定要将其情绪区别开来, 可采用相同旋律不同速度的方式进行变化, 如第一遍弹奏时节奏可稍自由些, 第二遍弹奏时便可规整严谨些, 在结尾处建议做减慢处理, 以便与接下来的第四部分有明显的情绪比较。

第四部分曲江流饮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激昂、流畅。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和对人生的看法, 与前一部分《灞柳风雪》紧密相连。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A段音乐由规整的两个八小节乐段组成。后一乐段是对前一乐段在不同音区的相同演奏, 旋律音集中在左手声部, 故在弹奏时要将力度释放出来。其次, 注意音乐的情绪衔接。最后, 注意C段音乐情绪的连贯。这段音乐要突出左手, 主要靠左手来带动右手, 表现一种水奔流向前的意境。在本段末尾的相同旋律处, 要做减慢处理, 以便更自然地进入下一个部分。

第五部分咸阳古度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逍遥、如歌。表达了怀古之情, 充满了山野民歌的风情。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注意左右手情绪的配合。在这一段中, 双手都要有音乐情绪的起伏, 不能仅突出右手而忽视了左手。其次, 注意倚音的演奏。最后, 注意右手双摇的演奏。在演奏双摇时, 要突出大拇指音,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虎口的角度, 虎口圆滑些, 摇奏出来的音乐要扎实些, 反之亦然。

第六部分华岳仙掌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宏伟、磅礴。赞扬了云雾飘渺的宏大的美景, 与第七部分情绪紧密相连。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注意由慢渐快的力度上的变化。乐曲从一开始, 通过右手扫摇和左手下行刮奏, 弹奏出一种磅礴宏大的气势。其次, 注意由慢渐快的速度上的变化。最后, 注意旋律音的弹奏。如11小节开始处, 右手撮音的上方音与左手撮音的下方音要突出强调。

第七部分太白积雪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辉煌、壮丽。此段可谓全曲的高潮段。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注意摇指的演奏。全篇摇指居多, 我们都知道摇指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在此也不例外。其次, 注意三连音的演奏。左手大量的三连音很具特色, 演奏时一定要把握好节奏, 并注意与右手摇指音的对位。最后, 特别注意音乐情绪的起伏。笔者认为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段落, 一定要通过右手摇指和左手三连音演奏出一种深情和壮丽。

第八部分骊山晚照

此部分演奏技巧上没有难点, 而关键在于对音乐情绪的把握和控制上。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平和、稳定。借此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与第一部分《草堂烟雾》的主题相呼应。

参考文献

[1]张静嘉.古筝名曲《长安八景》试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04

儿童古筝启蒙教育刍议 篇10

一、古筝启蒙教育面临的问题

学琴初期, 孩子们听到优美动听的琴声, 觉得很新奇、很有趣, 对古筝有了点兴趣, 于是开始学琴。让孩子学一门乐器, 受益终身, 是当今许多家长的共识。他们认为音乐对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学习乐器确实有助于智力开发, 而且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体验到的酸甜苦辣也是人生的财富, 学习乐器需要忍受、坚持等, 培养了孩子顽强的毅力。一部分家长对古筝有一个误解, 认为古筝入门快、很好掌握, 这使得家长及琴童很容易陷入误区——他们容易盲目乐观。孩子们学了一段时间的古筝后, 能演奏几段简单的旋律, 加上花指、颤音的渲染, 使琴童产生误解, 以为自己弹得不错。家长则产生更大的误解, 以为孩子进步很快。大多数琴童的家长可以说是外行, 他们听不出好坏, 单纯的认为古筝只要一学就会。学一段时间家长就要求给孩子布置高级别的曲目, 导致孩子不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古筝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最后不得已半途放弃。

二、教师在古筝启蒙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培养儿童学琴兴趣

长期以来, 在对孩子的业余特长培养中, 流行着“兴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这样一句名言。光靠让孩子自己理解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是徒劳的, 兴趣才是学习最根本的动力, 培养兴趣的关键则是从小要给他们创造一个音乐熏陶的环境, 让孩子学会聆听、学会唱歌、学会舞蹈,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和听觉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 示范对儿童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平时练琴中, 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 经常表扬, 适当奖励。要让孩子感觉学琴并不是特别困难, 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弹得好, 家长也会因你会弹琴而自豪, 这些也都容易使孩子产生学习期待, 而不会让琴童成为只是家长一厢情愿的状况。

(二) 帮助琴童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古筝考级来说, 初级曲目是高级曲目的基础;传统曲子是现代曲目的基础;小曲子是大曲子的基础;简单技巧是高难技巧的基础, 学筝要打好基础就要求稳求实, 才能有高度的发展。所以在学琴初期教师必须帮助儿童掌握以下3个最根本的基础:

1. 具有独立识谱的能力

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与否直接影响着古筝学习的进度以及个人演奏水平的提高。识谱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完整、高效地视奏程度适合的乐曲。通常出现的问题是:刚入门时, 教师在课上总是帮助学生识谱, 学生只要将乐曲在下面练熟就可以顺利的通过第二次课的检验。他们几乎没有独立识谱的任何锻炼, 所以一旦脱离教师的帮助或者识谱难度突然加大, 就会将所有识谱的问题暴露出来。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刚学习音乐时, 应培养孩子们独自识谱的能力。在弹奏方法上、小技巧上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信任, 但识谱问题绝不马虎。识谱学习宁可慢一点, 也要让儿童正确的扎实的学会每一步。

2. 准确的掌握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 也是语言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本身就是动态的艺术。掌握好节奏的律动方式, 有助于学生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乐感, 使其协调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音符的时值, 还是乐曲整体的演奏速度, 都需要正确、科学、准确的教习给孩子。常让孩子用“滴”“嗒”或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谱子上的节奏。然后视奏不同速度的风格迥异的乐曲, 让他们感受不同速度所表现的不同音乐情感。用一种趣味的学习方式, 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在开动脑筋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节奏感意识。

3. 加强儿童的音准概念

我们都知道, 音准对于学习音乐尤为重要。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 定弦只是音准的一种表现方式, 其次音准还表现在演奏者对于音程关系的把握、调式调性的把握等很多方面。学习好音乐与拥有敏锐的听觉是分不开的。年龄越小, 对于音高概念的建立越重要。教师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 非常有利于孩子以后在音乐方面的学习。

(三)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学筝的过程是十分需要毅力的, 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高标准、严要求, 在学筝上要有长远一点的目标, 做到天长日久、时时勤奋, 而不要希望几分钟热血可以学好弹筝。年龄小的孩子更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浅入深的学习, 学习古筝就像是修建一栋大楼, 要把根基打牢, 如果只求快而不稳, 最后只能是豆腐渣工程。教学过程必须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等儿童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 再来弹奏有难度的乐曲, 演奏时状态松弛富于美感, 这样孩子才能扎扎实实地弹好古筝。

(四) 培养儿童的音乐表现力

教师在启蒙的过程中应当提示学生随着旋律的流动进行内心的歌唱。在整个的弹奏过程中, 应当使学生们内心具有一种强烈地歌唱愿望, 仿佛一个音符都是由一个个的歌词组成。你的指尖, 就是你的喉咙。你的每一次拨弦都是真实的感情流露。在教琴过程中, 我经常要求琴童自己分析音乐所要表现的意境。让他们自己划分出音乐的结构与分句, 打着拍子, 形象地演唱出乐曲的情感, 然后再去演奏。这样便能够使琴童的演奏更加地生动, 更加富于表现力。音乐形象也才会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儿童学琴过程中家长与教师的配合

古筝声声乐晚年 等 篇11

文绘丹

奶奶健朗达观,常与一帮老姐妹们早出操、晚散步,聊家常、话天下。前一段时间,奶奶报名走进了老年大学。老有所为,学无止境,我很支持奶奶上老年大学。

假日里,我提着新鲜水果去探望奶奶。从小我是奶奶的“小果果”,现在我也时常不忘给奶奶送“果果”。刚一走进奶奶的家门,我不禁大惊,只见奶奶的左手三个指头上都缠上了医用白胶布,不好,奶奶伤了手指!我赶紧放下水果,奔到奶奶身边,带着哭腔说:“奶奶,您的手指怎么啦?什么时候伤的?去医院了吗?千万别沾水,小心感染!”看到奶奶手指“受伤”,我心疼得不得了。可奶奶却露出慈祥的笑容,说:“小果果,我真的没事,手指缠上白胶布是为了学弹古筝,我现在是老年大学古筝班的学员了!”

哦,原来奶奶手指安然无恙,我破涕为笑。原来,双手拇指、食指、中指用医用白胶布分别绑上一个坚硬的玳瑁质或者金属质的拨片,是弹奏古筝的需要。奶奶说,她习惯绑六个拨片,有些人只绑三个拨片,也有些人喜欢绑八九个拨片呢!在当今学乐器之风盛行的时候,奶奶和她的老姐妹们也时髦上了----热衷于学古筝。

说话间,奶奶架好曲谱,整理了一下手指上的拨片,端坐在古筝前,调整了一下呼吸,开始拨弄琴弦,轻拨慢挑,指尖从琴弦间优雅划过,“铮铮”如流水般的音符从古筝琴弦上流淌出来。我仔细地聆听,那悦耳的乐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渔舟唱晚》。听奶奶说,此曲是她没多久新学会的,下一步,她还准备学习其它曲目,如《高山流水》、《洞庭新歌》、《梁祝》,还有《春江花月夜》等。

在“铮铮”的《渔舟唱晚》乐声中,奶奶娓娓道来:“小孩子玩耍是为了追求快乐,我学古筝是另一种形式的‘玩耍’,我在用另一种方式追求快乐。”快乐地成长、快乐地生活,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一直是奶奶崇尚的人生境界。

和着奶奶《渔舟唱晚》的古筝曲调,我想了很多:追求快乐不应有年龄限制,孩童可以无忧寻欢,老者可以迟暮求乐。追求快乐也不应受境遇的限制,身处顺境时人自然容易产生快乐的情绪;而倘若身处逆境,依然可以拨开乌云追寻快乐,带着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那样更能尽显生命本色的光辉。

音符传递着奶奶“追求快乐”的人生主题,这一主题在奶奶手指弹拨出的《渔舟唱晚》古筝曲中徐徐穿行,久久萦绕……

独处如诗

文 老朽木

退休后在家赋闲,离群独处便成为不可避免的事。赏过花,我就读书看报,读后掩卷沉思,恣意地驰骋自己思想的骏马,徜徉在梦幻的世界里……渐渐地我就喜爱上了这种意境,而心理上,也变得安详、平和、充实而愉快!

用文学语言形容,老年独处如同一首至诚至美、抒情浪漫的小诗。每天早饭后,我站在窗前宁静地注视着流溢四方的人群,就像漫步于细雨霏霏的小树林里,望着雨水在树叶上汇集成珠,慢慢流淌,或者任它钻进衣领内,感到清爽爽、凉丝丝的……家里没有喧嚣,没有烦恼。在这里,我可以尽情地舒展我那疲惫的身躯,尽情地梳理我那零乱的思绪,毫无顾忌地呈现出一个率真而洒脱的自我。

其实,确切地说,老年独处更有些像一篇意蕴深厚、情趣盎然的散文。老年独处之妙首先在于身上没有工作压力,没有既定的套路,不受任何人的指使和约束,任尔西东,想干啥就干啥。其次,是心理活动的宽松自由。可以上天入地漂洋过海,也可论古今中外、地理天文;可以为枯木的绽芽而欢愉,也可以为一草一木的凋零而潸然,在这里,思绪犹如行云流水,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古筝初学教学之我鉴 篇12

一、基础“三步骤”

自幼学琴直到如今进行教学工作,十几年的古筝生涯中我一直认为基本功是最为重要的,俗话说得好:一座坚固的大楼,是因有良好的地基。而我认为在古筝的学习中基本功就是地基,弹的好与坏,越弹越好还是越弹越坏都取决于它。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孩子弹到六、七级就不能继续往后学习了,手型全飞,张牙舞爪,很多新的技巧上不去,其原因之一就是基本功没有打牢。我建议老师和学生不要追求级数的高度,要脚踏实地的追求质量。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抓学生的基本功,因此基础入门我认为应该从这三个步骤出发。

胳膊:弹琴时胳膊应该自然抬起,端平。我们可以让学生坐好,让两个手臂自然坠落,然后很自然的端起手臂,这就是最自然的胳膊摆放位置。这个步骤中需要注意小手腕不可以上翘或者下压,要保持平衡。

手型:弹琴时手型就像一个握住鸡蛋的椭圆,四肢自然下垂。我们可以让学生将右手(开始的初学者一般都先进行右手的学习)自然的搭在琴盒上,然后让学生像抓东西一样指头向手心收拢,这时再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四指自然下垂,大指在下自然弯曲。这个最重要的步骤中我认为有两点是特别注意的,1.四指自然下垂后四个掌关节突出,而这四个掌关节要在整个手型中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任何基本功都需要它支撑。 2.大指在下会与食指之间出现一个弧口,这个弧口打开有利于大指调整触弦角度,同时,弧口的打开使与大指有关的技巧速度更加容易提升。

触弦:触弦感是决定音色好坏的原因之一,而培养触弦感的最初应该让学生很好地了解怎样与琴弦接触。1.义甲正面接触琴弦:有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学筝时容易出现义甲的侧面接触琴弦(尤其是大拇指),这时老师就应该手把手的让学生感觉义甲正面接触琴弦的感觉,区别义甲正面与侧面的不同音色,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法。2.义甲入弦不可太深:在初学者身上还会出现在用义甲弹琴时义甲入弦太深的情况,由于入弦过深再加上初学还会引发从琴弦中往外拔指头的情况,这时就会情不自禁的用到小臂的力量,还会造成手上下跳动,对后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讲明学生在接触琴弦时应该用义甲的指尖接触琴弦,控制好入弦的距离,这个细小的工程是可以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而很好把握的。3.义甲与琴弦的角度: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不太强调义甲与琴弦的角度即触弦角度, 导致很多学生在做大勾搭、大撮(指头之间距离较远时)时中指力度小、勾二音的情况。我认为客观解决的办法就是注意触弦角度,作为初学者或者年龄偏小的学者来说, 要达到义甲与琴弦有90度的夹角,也就是让义甲与琴弦正面接触。而对于古筝专业的学者来说要根据曲子的流派、风格、背景来取决于怎样的演奏方法。有时触弦角度也是一个加强力度的办法,如果义甲与琴弦夹角大于90度,与琴弦接触为钝角,那么力度也会随之而提高。所以我认为触弦角度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随着古筝造诣的提高而加深的。

我觉得注意到、做到以上三个步骤古筝的基本手型就可以得到一个好的开始。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一定要在古筝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也要给学生和家长树立基本功具有重要作用的思想!

二、初学者弹拨方法

在生活中右手就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右手也充当着重要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在给初学者起步的时候需要按照以下的方法。教授刚起步的学生时(怎样与琴弦接触导致发音)我觉得应该采用贴弦弹法。贴弦弹法既是:在弹一根琴弦之前,将义甲放置于要弹的那根琴弦上(不可以提前用力将义甲压在琴弦上),这时大臂与手腕都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将指头达到准备状态(力量集中于指尖)后立即拨弦,弹完即放松。因为刚开始学习的学生对于小关节的控制不是很到位,对力量出自于指尖的概念更是莫能两可。有时我还会遇到有些学生初学觉得自己弹出的音量特别小,觉得大声才是对的,追求大的音量就会不自觉借助到胳膊的力量,有时还会出现拽琴弦的情况。音量是增大了,但继续往后学习的话胳膊会越弹越累,导致学习推后。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这样是错误的,但在教学中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跟学生说力量出于指尖,不要用胳膊的力量,有时学生是很难理解到位的, 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告诉学生就可以了,应该找到方法来让他体会。所以我在初学者的教学中把“力量出自于指尖,不能用胳膊的力量”这句话作为一个意念来给学生灌输,而指头上采用贴弦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头脑中知道什么是在正确的,指头上也可以得到一个好的控制。经过贴弦弹法的打基础,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把力量控制在指尖。之后我认为需要加强指尖的速度、力度、可行度, 就需要加入提弹法。提弹法即是:在弹一根琴弦之前,义甲的位置处于要弹的琴弦与它下一根琴弦之间(两弦之间不挨任何一根琴弦),这时大臂与手腕都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指尖达到准备状态后立即拨弦,弹完即放松。由于贴弦弹法打下的良好基础, 学生很容易明白力量出于指尖,所以在没有任何辅助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指尖的力量。 有了这个基础后采用提弹法,因为在两弦之间阻碍力减少,有利于速度的提升和摩擦力的减少。指尖的力量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有利于力度的增长。

三、结语

上一篇:语文教学资源远程教育下一篇:铅球训练特点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