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工贸结合(共6篇)
科工贸结合 篇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 面对结构调整的阵痛期, 中小型贸易企业正经受着市场的洗礼, 其市场淘汰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 最重要的就是相当一部分企业战略管理意识模糊, 重战术、轻战略, 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 追逐所谓的“热点”, 从而跌入多元化的陷阱。中小型贸易企业在制定其发展战略时, 必须正确把握品牌建设、科工贸结合、多元化发展这三个关节点, 处理好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贸易与实业、传统主业与新兴业务之间的辩证关系。
1 培育品牌以确立竞争优势
品牌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现, 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宝。而作为中小型贸易企业, 在公司成立之初一般没有自身的独立品牌。面对这一两难问题, 企业经营者应当具备战略眼光, 从借助他人的产品品牌入手, 逐步培育自身的企业品牌, 进而实现从产品品牌到企业品牌的转型, 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选择优秀的品牌产品作为业务经营的主要方向。所谓贸易型企业, 究其本质, 就是以生产型企业为依托, 担负产品的销售及后续服务责任的中间企业。因此, 对于中小型贸易企业来说, 经营适合自己的产品至关重要。创业时期的贸易企业, 在确定主营业务时一般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的发展方向与产品的市场前景, 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生产企业的实力和规模, 企业自身在同行业中的比较优势等。其中, 是否能够选择到优质的品牌产品进而扩大该产品在本企业所相对熟悉的市场区域的占有率, 对于处于创业阶段的贸易企业非常重要。贸易企业可以依靠优势品牌, 通过自己的市场开拓, 获取相对稳定 (但未必高额) 的收益, 逐步为未来发展积累基础。
构建和拓展能够为自己所掌控的品牌产品的市场营销网络, 并通过服务水准的不断提升和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 彰显有别于生产厂家的企业个性与特色, 创建贸易企业自身的企业品牌。中小型贸易企业在借助品牌产品初步解决生存问题之后, 应当集中精力解决发展问题。在这个阶段, 企业要重点围绕两个方面开展经营:
(1) 要以品牌产品的营销和服务为纽带, 通过培育二级经销商、建立分支机构、直接参股组建二级企业等多种形式, 在特定的区域内构建、维护、拓展市场经营网络, 做大做强主营业务, 增强对生产企业的话语权。需要强调的是, 组建营销网络的指导思想应立足于规模经济, 即不是通过提高利润率来提高利润水平, 而是依靠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来提升利润总量。同时, 这一网络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也要能为自己所掌控, 避免“为人作嫁衣”。
(2) 要注重提升对客户尤其是重点客户和终端客户的服务能力, 逐步完善服务功能, 积极拓展服务范围, 塑造自身的服务特色、营销特色, 通过彰显个性而培育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 从而成为连接上游生产厂家和下游经销商、终端客户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纽带。
2 以科技为导向适时推进工贸结合
工贸结合是中小型贸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普遍选择, 俗称“二次创业”。但工贸结合实际上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大大提升贸易企业的实力和规模, 也可以让贸易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纵观近年来贸易企业在工贸结合方面成功与失败的范例, 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工贸结合关键要把握好时机的选择和产品的选择这两个关节点。
2.1 理性把握工贸结合的时机
所谓适时推进工贸结合, 就是指具备内部基础和外部条件。从贸易企业内部来说, 培育出可以实际掌控且相对稳定、有一定市场覆盖面的多层次营销网络, 具备了较为宽裕的闲置资金和一定规模的资产实力, 拥有了一支认同本企业文化理念、懂经营善管理特别是熟悉生产企业的业务操作流程的专业团队, 是进行工贸结合尝试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 贸易企业还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层面的变化, 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实施工贸结合。一般而言, 工贸结合不宜在经济过热阶段启动, 而要尽量选择国家鼓励和推动投资需求、土地及固定资产价格相对处于低谷的阶段, 从而使工贸结合的起步尽可能与经济发展周期相同步, 赢得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2.2 科学定位工贸结合的主导产品
从贸易经营向工贸结合的转型, 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主导产品选择。作为贸易型企业, 所经营产品的选择余地相对灵活多样, 而且比较容易调整变更。一旦转为工贸结合, 所研发生产的产品种类就相对专一, 进行产品的结构与种类调整的难度较大。
首先, 要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遵循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 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即使是投向传统行业, 也要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 使产品在业内具备先进性和差异性。其次, 要使自身已有的优势和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推进工贸结合, 要尽可能利用作为贸易企业在市场网络和产品服务等方面业已形成的渠道与特色, 做到事半功倍。再次, 要与所经营的贸易产品既相关联, 又尽可能避免雷同。如果经营的是品牌产品, 尤其要注意避免同质化, 因为除非在产品核心技术上有新的突破, 否则新产品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越品牌产品, 原有的经营渠道和服务特色反而可能因此而受到冲击。最后, 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准入门槛, 防止产品的附加值因行业内快速的投资膨胀而过早跌落到合理范围以下。
3 突出主业理性寻求多元发展
多元化发展是众多企业的追求目标, 也是不少企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一方面, 多元化标志着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开始迈入企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另一方面, 多元化对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旦出现重大失误, 往往反应的速度较慢、调整的时间较长、运作的程序较繁, 企业极有可能就此陷入困境。为破解“多元化陷阱”, 中小型贸易企业在追求多元化发展的征程中, 应密切关注下列问题:
3.1 始终围绕主业不放松, 辩证处理壮大主业与多元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主业是企业的特色, 也是安身立命之本, 做大做强主业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 主业是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尤其在多元化的初期, 要特别强调一元化基础上的多元化发展。提倡多元化发展绝对不是要削弱主业, 而是为了在资金、人才、品牌、渠道等领域为主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
3.2 本着积极慎重的指导思想介入新的业务领域
新兴产业, 固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预期收益, 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 介入全新的投资领域, 必须始终坚持积极慎重的原则, 针对每一个具体项目, 进行细致调查, 经过科学论证, 作出审慎决策。
3.3 多元化的领域不宜过于分散, 要坚持适度和可控的操作原则
多元化发展并不意味着投资的随意性。在这个阶段, 更需要强调科学决策和风险管理。与主业相关的领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自身擅长的领域, 是企业多元化发展阶段的投资首选目标。多元化发展要有利于形成企业的整体合力, 而不是盲目扩张去构建貌似庞大、包罗万象却又虚幻无力、根基脆弱的形象工程。
4 结束语
品牌建设、工贸结合与多元化发展分别是中小型贸易企业在其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所面临的战略性难题。以发展的胆略、前瞻的眼光和理性的分析加以正确应对, 是企业走向辉煌的必经途径与实施措施。
科工贸结合 篇2
一、涉外税务审计的基本理论
(一)涉外税务审计优势
涉外税务审计是税务机关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对外资企业、外资参股企业和员工以及在国内经营的外籍人员一段时间的纳税状况,以及扣缴税款情况开展审计,从而检验该企业纳税和扣缴税款是否真实可靠,以便提升税收监管效率和增强缴税意识的管理方式。其优势包括三方面。第一,涉外税务审计有利于税务管理。税务机关对涉外企业进行税务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控系统和财务系统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检查发现企业税务管理方面的缺点,从而健全完善税务征管体系,提高税务征管水平。第二,涉外税务审计有利于税收监督。涉外税务审计能够审计评析涉外企业日常运转状况和纳税情况,以便纠正涉外企业存在的偷税逃税问题,从而维护税收有关法律法规权威,保障国家财政税收。同时,监管涉外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时依法依规纳税。第三,涉外税务审计有利于税务服务。就政府角度而言,涉外税务审计发现涉外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而为完善税收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就企业角度而言,涉外税务审计分析外企纳税活动和财税信息,不但有利于企业规避税务风险,还能促进涉外企业完善内控制度,推进涉外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涉外税务审计流程
涉外税务审计是一种复杂系统的税务监管方式。其审计流程如图1所示。一是选择税务审计对象。确定审计对象主要方法有:纳税大户选择法、行业选择法、循环选择法、纳税评估选择法等等。二是准备案头阶段。重点搜集整理纳税人有关资料信息,评析审计项目,评析会计制度及内控制度,确定审计项目,编制审计计划,发放审计通知书。三是具体实施阶段。重点包括:测试会计制度和内控遵行性,测试审计确定性,汇总整理资料。四是终结审计阶段。重点包括:发送初审通知,召开税务听证会,发送税务审计报告,执行税务报告决定,实施税务复议,移交案件,审计报告归档。
二、涉外税务审计的实践案例分析
(一)公司概况
浙江贝因美科工贸公司是浙江省证券委批准于1994年4月27日正式注册成立,当时注册资本为3000多万元,多次增资扩股后,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左右。主营业务包括:婴幼儿营养食品、儿童食品、辅助食品、儿童卫生用品、婴幼儿保健咨询服务,现贝因美的主导项目为婴幼儿(儿童)食品。2010年,采取引入外国投资人的方式,变更成中外合资企业,外方股东持有25%的股份,按照有关文件,当年享受了“两免三减半”政策,2012年末,贝因美科工贸公司再次增资,外方股东持有股份25%,所以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从2013年起,公司不能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但是贝因美科工贸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有关要求,可以享受15%低税率政策。浙江贝因美科工贸公司2013年缴纳增值税2.08亿元,缴纳企业所得税0.07亿元,按照《涉外税务审计规程》纳税大户选择法,选择该公司作为2014年度被审计的企业。
(二)审计对象分析
(1)评析企业会计制度和内控制度。贝因美科工贸公司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从1月1日到12月31日作为会计年度,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财务报表主要是历史成本计量,采用计算机财务系统进行财会核算,财会核算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联系,财会核算和监管水平较强,建立完善了内控系统,所有业务资料是财务信息的主要渠道,信息资料传输和信息监管都依据有关流程进行,从而保障了有关信息和程序规范有序完整,为财务数据真实有效夯实了基础。贝因美科工贸公司在具体财务审核中,不论使用哪种销售办法,销售收入都按照管理系统商品来决定,所以几乎不出现未及时确认的现象。另外,贝因美科工贸公司现在主要业务是由总公司分销到分公司,分公司销售到终端市场,分公司按照区域进行设立,往往设在每个省的省城。所以,尽管贝因美科工贸公司产品进行直销,受模式限制,几乎不可能出现总公司直销,但销售产品不确认收入的状况。笔者发现,贝因美科工贸公司材料采购大部分属关联交易,往往发生出让定价现象。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材料采购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2)财务分析。本文从趋势、结构、纳税及税负等方面对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分析,并得出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第一,趋势分析。通过对比2011年至2013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增长趋势进行趋势分析。具体情况如表1、表2所示。从表1、表2可知,2011年至2013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呈正向增长,增幅处于稳定状态,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增幅大致相同;就利率变化态势而言,毛利率基本相同,2013年下降较为明显(2013年比2012年和2011年毛利下降7%),但净利润率波动较大,2012和2013两年比2011年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了8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总而言之,营业利润变化不大,但净利润变化较大,说明销售费用是影响利润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二,结构分析。通过对比2011年至2013年收入进行结构分析。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通过表3可知,2011年到2013年收入结构的多种因素中,销售成本和营业费共占85%以上,最高是90%。比如2013年,销售成本在销售收入构成中占62.41%,营业费占24.11%,管理费占3.98%,财务费占1.26%,利润占7.94%,从而得出销售成本和营业费用是制约利润的重要因素。
结合趋势分析可得,销售成本是制约2011年出现较大波动的重要因素,应该高度关注料、工、费,因为大部分材料采购都是来自关联方,所以应高度重视材料采购环节。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另外,分析营业费用结构可知,市场费项目占比过高,占比89.78%,非常高已超出预计,需要高度重视。从表4可以得出结论,销售成本是制约利润的关键因素,审计销售成本需要高度重视材料采购的关联方,要重点审计市场费,发现其异常所在。
第三,纳税及税负分析。通过对比2011年至2013年税负情况进行纳税分析。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从表5可知,贝因美科工贸公司2011-2013年增值税税负逐年降低,所以需要高度重视企业税负降低的有关因素,由于贝因美科工贸公司销售中都利用销售商品确认收入,所以几乎不会出现晚确认销售收入的现象,在具体审核中需要高度重视企业取得进项和抵扣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此外,贝因美科工贸公司2013年度申请科研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并且加计扣除额非常大,因为2013年该优惠是按照新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执行,与去年的政策不同,减免审批已经取消,变成报备制度,所以需要高度重视新政策的执行情况,认真开展审计业务。
单位:亿元
(三)实施审计分析
按照上述分析得到审计要点,对贝因美科工贸公司实施现场审计,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发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审核销售成本包括料工费。重点审核贝因美科工贸公司2013年销售成本是否真实完整,包括审核分析成本核算办法,没有发现成本核算有不足之处。经过深入了解,发现致使贝因美科工贸公司2013年销售成本明显提升主要原因原材料采购价格比以前明显提升,按照企业的说法,主要因为2012年度以来CPI指数逐年增长,贝因美科工贸公司原材料不断提高,致使公司生产成本随之提高。
第二,审核营业费中的市场费用。根据收入结构表,可以发现贝因美科工贸公司营业费用中的市场费用占比非常高,绝对金额非常大,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分析贝因美科工贸公司行业及产品特征,了解到贝因美科工贸公司市场费是合理的。贝因美科工贸公司市场费重点是宣传、广告、销售分公司工资、差旅等费用。因为贝因美科工贸公司产品主要在食品消费领域,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各种市场推销支出比较大,另外,贝因美科工贸公司2013年开展分公司销售办法,分公司营销费逐年提高,致使市场费增多符合公司发展实际。
第三,审核取得进项和抵扣是否符合有关文件规定。在具体审计过程中,税务机关审核了贝因美科工贸公司进项抵扣凭证,通过抽查审查有关发票,对比分析原材料购买凭证及签约协议等,没有发现违规取得和抵扣进项发票的现象。
第四,审核关联方材料采购业务。在审核贝因美科工贸公司2013年关联方采购材料出让定价中,对比同类材料购买价格,审计人员得出:贝因美科工贸公司与关联企业安徽益益购买材料价格较高。经过深入调查,了解二者存在如下具体问题,贝因美科工贸公司累计向安徽益益购买原料达到2亿元,但由于安徽益益为贝因美科工贸公司支付了商场导购员的部分工资,为了补偿代付工资,安徽益益在销售原料的过程中,虚假提高原料总价近1亿元,致使贝因美科工贸公司采购原料虚高,导致增加抵扣进项税金0.33亿元。另外,因为公司虚提价格致使成本上升,金额与公司列支而未列的导购员工资金额一致,所以具体操作中没有影响公司所得税。
第五,审核技术开发费税收优惠是否符合有关文件要求。审核贝因美科工贸公司2013年科研费,税务机关了解到,贝因美科工贸公司研发支出在科目归集口径上与有关规定不一致,比如将差旅费、培训费等与文件规定不符的费用归入研发费用,申请了加计扣除,通过整理汇总,申报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中0.95亿元不符合有关规定,致使增加抵减所得税0.47亿元。
第六,审计发现的其他事项。实施审计过程中,税务机关发现,贝因美科工贸公司境外股东2013年出让所持股权的溢价。审核企业提交股权出让合同,了解到股权出让有溢价,需要缴纳所得税。贝因美科工贸公司境外股东在2010年取得1700万股股份,2013年以每股15元的价格出让另外2家国外法人,得到出让款2.5亿元,获得溢价近2亿元,根据有关规定要求,收益部分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境外股东没有按照法律纳税。当前正努力通过贝因美科工贸公司获得原股东有关信息,包括在国内是否发生其他投资或情况,按照法律追缴有关税款。
(四)处理结论及审计建议
处理结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贝因美科工贸公司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关联公司安徽益益人为提高采购价,致使虚假提高原材料开票价格,导致多抵扣增值税金额达到0.33亿元,需要作为进项税金转出。二是2013年贝因美科工贸公司申报加计扣除的研发费,归集了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加计费用,从而致使多加计扣除0.47亿元,需要调增纳税所得额0.47亿元,补缴企业所得税0.71亿元。三是因美科工贸公司境外股东2013年溢价出让股份,依据有关政策法规要求,需要向境外法人追缴出让所得有关税款。
审计建议包括三个内容:一是高度重视关联采购业务的审计。在传统审计过程中,往往更多关注销售关联方,而经常忽略采购关联方,在贝因美科工贸公司审计中得到发现,对产品毛利较高的公司,需要高度重视原料购买阶段的定价事项,避免公司采取人为定价的方式,虚假提高增值税税负。二是建立涉外企业税务指标审计体系。涉外税务审计不同于传统纳税检查手段,传统纳税检查重点靠审计人员的经验来判断,但涉外税务审计是系统性的审计办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税务指标审计体系。采取与同行横向比较,与同企业不同阶段纵向比较,从而科学有效取得企业财税信息。因此,要建立系统的数据库,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审计准确度,减少涉外企业税务审计风险。在贝因美科工贸公司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采取费用比率和利润变化态势等因素,判定公司财会活动,但没有一致的准则,随意性比较大,因此,财税部门需要建立标准的审计模式,规避财务监管风险。三是健全完善税企沟通机制。通过对贝因美科工贸公司审计,深入分析背后原因发现,有些问题是因为财会人员不熟悉有关财税政策和企业财会制度导致的,比如对享受优惠的研发费口径以及企业归集口径不了解等。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强化财务人员财税业务方面教育培训,加强财税政策的舆论宣传,建立税企沟通顺畅的机制。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外资企业迅速增多,很多外资企业都发生过偷税漏税逃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税收收入。本文在涉外税务审计流程的框架下,以浙江贝因美科工贸公司为例,分析了涉外税务审计的整个过程,提出了高度重视关联采购业务的审计、建立涉外企业税务指标审计体系、健全完善税企沟通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涉外税务审计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涉外企业,税务审计,审计流程
参考文献
[1]叶建芳等:《我国涉外税务审计的现状问题及其改进对策思考》,《税务研究》2006年第1期。
航天科工北斗导航产品受关注 篇3
总装备部副部长刘国治、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胡亚枫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奚全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展区, 并仔细了解了研究院北斗导航产业发展情况, 对研究院在北斗导航领域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并对研究院导航产业的发展寄予厚望, 希望研究院在北斗导航芯片及北斗系统应用方面继续开拓创新, 推动北斗系统应用, 引领导航产业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航天装备研究中心主任樊士伟、北斗导航工程副总师李祖洪、国家气象局研究员夏青等领导也到研究院展区参观指导。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齐聚了北斗导航领域的领导、专家, 年会通过学术交流、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和科学普及等一系列活动, 全方位展示中国卫星导航领域的新成果。与年会同步举办的展览是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年会作为北斗导航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后的第一次重大交流活动, 吸引了几乎所有行业内知名企业的参与。
经过多年建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完成系统一期组网, 并于2012年12月27日正式投入运营。北斗导航产业是一个融合了软件业、制造业、数据业、服务业等多行业复合型高技术智能信息产业, 通过与汽车电子、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等产业融合发展, 将形成一个基于新的时空体系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是对国家战略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与科技政策, 加大了对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基础器件研发和北斗行业应用, 作为北斗导航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 将成为未来支持北斗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多年来,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致力于高性能北斗导航芯片组、接收终端及应用系统的研发及推广, 形成了涵盖芯片研发、终端研制、解决方案、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掌握了高性能导航芯片设计、通导一体化模块设计, 高性能导航专用IP设计等核心技术, 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兼容导航产品, 具备了卫星导航芯片及接收机板的产业化能力。
自主创新为航天科工注入强大动力 篇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日前在京发布《2009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航天科工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首要责任, 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导弹武器系统, 不断取得突破。报告披露, 2009年航天科工研制生产了多系列、多型号导弹武器产品, 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盛典向世界展示的以新型陆基巡航导弹为代表的11型自主研制的导弹武器装备, 标志着我国已构建起种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导弹防御体系。
2009年, 航天科工被正式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承接实施了“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技术创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新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 国家技术转移自主创新示范机构1个。所属企业的两个技术中心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
航天科工以原始创新为核心, 以集成创新为重点, 以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为补充, 将航天高科技技术和系统工程管理集成一体, 聚集创新要素,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核心能力, 促进了相关产业领域的转型与升级。自主创新为航天科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科工贸结合 篇5
一、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特点
所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运用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建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体系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体系, 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为管理基础, 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为目标, 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 规范人们的不安全行为,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改进管理缺陷, 创造人的安全环境, 使人-机-物-环达到最佳的统一状态, 并持续整改, 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着重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和法制化, 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 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整改, 是现代企业管理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 其最终目的就是引导企业构建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安全管理体系。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T9006-2010)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申请、外部考核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审核等相关工作, 考核标准共有13项一级要素, 42项二级要素及194条企业达标标准。考核标准共计1000分, 最终标准化得分换算成百分制, 通过考核的分数来评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级, 即安全生产一级标准化达标企业 (考核得分≥90) ;安全生产二级标准化达标企业 (考核得分≥75) ;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达标企业 (考核得分≥60) 。
二、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要举措
(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与落实。按照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能职责来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要“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责任逐级分解, 一级抓一级, 切实将工作任务、工作责任落实到企业、车间班组和各个岗位。
(2) 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修编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按照工贸企业的相关考核标准、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对安全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及时修订和更新。
(3)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企业要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就要在建立组织机构、确保治理资金、落实人员限期整改并在完成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一是要与日常检查工作相结合, 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安全管理人员日常检查的主要内容, 发现隐患及时治理。二是要开展专项检查行动, 着重检查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要设备。三是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基础, 抓好危险源辨识工作, 针对各个危险源,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控方案。
(4) 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增强安全技能, 让职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能够掌握标准、执行标准、对标作业, 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变成自觉行为, 并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保障。
(5) 构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保障体系。按照安全标准化考核标准对各种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并进行安全投入等。对于一般的安全隐患, 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五落实五到位”原则及时消除隐患。对于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对重大危险源开展登记建档工作, 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和风险评估, 同时不断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如果存在特种设备, 还需对其定期检验, 将风险工作纳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6) 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及演练,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针对存在的各类风险, 修订并完善已有应急预案, 科学编制新的应急预案, 细化各项预防和处置措施,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演练和盲演、无脚本演练等。通过演练来检验应急预案的适用性, 应急体系快速反应能力及各部门、各环节的衔接性, 以不断提高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
(7) 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资料档案要规范化、系统化。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的各项要素对资料进行分类归档, 统一标识, 有序编号, 形成总目录和分目录, 确定专人负责档案工作, 使得安全教育培训、会议、检查、应急演练等资料有据可查。
(8) 加强安全绩效管理,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安全生产事故大都是“三违”造成的, 为了有效遏制“三违”行为, 应强化安全绩效管理, 对问题部门负责人和违章操作人员给予不同金额的经济处罚。与此同时, 对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调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成绩
目前, 全国共有23万多家达标创建的工贸企业。通过几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进一步强化了工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提升了工贸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 促进了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四、结束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具体表现, 同时也是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有效方法。
摘要:安全生产是每个企业最基本的管理需求和目标保障, 工贸企业也是如此。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方法。本文简单探讨了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特点及方法。
关键词:工贸,安全生产,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吴穹.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2]郭旭, 刘宏舒.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J].经营管理者, 2011, (18) :233-234.
科工贸结合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工贸信息,信息平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钢铁市场, 越来越多地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研究表明, 在市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背景下, 钢铁行业在近年来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转变, 即从传统加工制造行业转变为能快速良好地为客户及时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服务性质企业。钢铁企业在新环境中不能只依靠炼钢厂等加工设施就能在激烈的钢铁业竞争中取胜。而更需要的是越来越完善的服务机制和更加便捷高效的运营能力。这种转变不但需要在管理思想中体现, 更需要得到新科技与信息技术的支持。
1 企业工贸信息一体化
在多年的实践中, 钢铁企业通过运用多种信息化管理系统 (如ERP、MRP等) 大幅提升了相比于传统管理模式的绩效。而逐步完善的钢铁企业专用信息化体系也为多系统集成的工贸一体化信息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越来越激烈的重工业竞争使得钢铁企业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结合销售、生产、加工、物流、财务于一体的集成化系统是未来钢铁企业信息化必然的发展方向。
企业信息平台工贸一体化的概念源自于企业供应链信息共享。伊文斯认为:“商品从原料的收集, 进入制造工厂, 到进入零件加工工厂, 到进入仓库, 发货储藏库, 再到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 最终到达客户的手中, 这是一条完整的链条”[1]。为了把供应链上的重要节点整合在一起,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即工贸一体化信息系统。它的理念结合了供应链中最重要的四大因素:财务, 物流, 信息与设施。供应链中信息的重要性也同样被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反复强调:“现代经济下的供应链是一个庞大的以各类复杂信息为载体的系统, 包括原材料信息, 仓库库存信息, 运输物流信息, 销售管理信息, 客户反馈信息等, 没有这些有效的信息, 那么也就不存在供应链”[2]。因此, 为了保证供应链高效准确的运行, 集成多项供应链中重要关键信息的工贸一体化信息系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目前, 国内对于工贸一体化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
工贸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工贸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Werner Graf (1998年) 提出通过运用Intranet、Internet和EDI以及Extrane等信息科技技术可以更安全充分地为各个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与客户之间提供良好地沟通渠道, 增加企业服务的效率, 提升企业自我形象。Bary Shore (2001年) 认为因为受到七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那么实现信息共享需要经历多元化的步骤;杨海蔚 (2002年) 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经验与文献研究, 进一步分析了工贸一体化集成管理的信息技术集成方法[3];胡继灵 (2004年) 具体在几种共享模式与共享信息技术中做了对比研究与分析[4];A.Gunasekaran和E.W.T.Ngai Taco (2004年) 对20世纪及21世纪中的工贸一体化信息技术的文献进行了分类, 并在原有文献总的基础上对工贸一体化信息技术的建设做出了创新理念基础之上的预测[7]。
集成各种信息于一体的工贸一体化信息技术是提高供应链效率, 加快信息流速度, 提高信息在供应链中准确性的有效可靠地方法。国内外学者目前停留于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者较多, 较少有在实际企业中工贸一体化信息系统应用的研究与分析。
2 钢铁企业工贸一体化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本文以国内某知名钢铁企业工贸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为例, 提出了一种针对钢铁企业的工贸一体化信息平台的组织架构, 它的功能涵盖了企业在生产和贸易活动中的主要环节, 从而使钢铁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管理决策的可视化和科学化。
钢铁企业工贸一体化信息平台的组织构架如图1, 该信息平台主要由管理层、运营层、金融供应链和设备管理层组成。管理层主要提供给公司高管人员进行整个企业的管理协调工作及外部政策的处理。设备层主要管理钢铁企业的设备信息。
运营层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 它包括了与钢材交易相关的各个功能模块;还有与钢材生产相关的功能, 例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等。各个模块之间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无缝连接和信息的共享, 从而使管理层可以有效地了解从加工到贸易等各个环节的信息, 实现了决策的集成化和可行化, 促进了企业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同, 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该组织架构中区域协同和区域管理模块是实现上述功能的关键。在没有区域协同、区域管理功能时, 上下游数据之间、各公司之间的都是处于断开的状态, 没有形成协同体系, 达到信息共享、提高协同效率的目标 (图2) 。而在引入区域协同、区域管理功能的支持后, 上下游数据之间、各公司之间的都是处于协同状态, 真正达到了信息共享、提高协同效率的目标 (图3) 。
区域协同、区域管理功能的具体描述如下:
1) 区域内基础数据 (客户、供应商、品种代码、资材代码等) 统一管理。
2) 合同信息的协同:加工中心采购的股份资源均是通过地区公司完成, 两者之间有大量的购销合同, 系统应具备合同数据的传递功能, 避免采购方重复录入订货信息。
3) 码单数据的协同:股份的出厂码单、销售方的出库信息, 传递给采购方, 使其可以直接引用此数据, 完成自己的入库操作, 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4) 结算数据的协同:销售方的销售结算信息传递给采购方, 使其可以直接引用数据, 完成自己的采购结算操作。
5) 结案信息的协同:发货、销售结算完成信息传递, 供采购方做对应的收货完成、采购结算完成操作。
6) 仓储业务协同:委托仓储功能, 类似仓库管理系统的仓储功能, 实现码单、提单、出库单等信息的传递。
7) 业务信息共享:系统使用人员可以查询到上家的一些业务信息, 比如上家收到的码单, 上家的入库信息、财务账、资金帐、自由款等。
8) 委外加工指令的协同:委托方加工指令传递给受托方, 受托方引用加工指令生成订单。
9) 委外加工出入库协同:受托方执行加工指令时领料出库和成品入库数据传递给委托方, 使委托方可以协同出入库信息。
10) 委外加工结算协同:受托方的来料加工销售结算传递给委托方, 供委托方完成加工费结算。
11) 资材备件协同:实现区域内资材备件的相互借用协同。
3 总结
本文结合国内某知名钢铁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 提出了一种针对钢铁企业的工贸一体化信息平台的组织架构, 并对其中的协同管理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分析。该系统的实现可以帮组钢铁企业实现生产和贸易活动中各个决策活动的集成化和系统化, 从而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提供客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马士华, 林勇, 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2-5.
[2] (美) 塞西尔·博扎思, 罗伯特·汉德菲尔德.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515-516.
[3]杨海蔚, 策安邦.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集成[J], 工业工程, 2002, 5:27-30.
【科工贸结合】推荐阅读:
机电科工会主席工作总结09-01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党委会议事规则06-29
工贸办10-29
工贸公司简介06-28
工贸学个人简历09-14
工贸企业隐患排查治理11-24
制鞋等工贸企业安全操作规程05-17
工贸技师学院2010团委工作计划08-21
工贸公司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