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龄血脉康胶囊(精选7篇)
松龄血脉康胶囊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者, 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确诊, 出院时残肢肌力为0~2级, 出院后入选本研究, 且排除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脑梗死, 合并严重的心脏病、慢性肺疾病、肝肾疾病和肿瘤等患者。共入选153例, 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 男45例, 女33例;年龄45岁~76岁 (61.6岁±6.7岁) ;大脑半球梗死56例, 基底节区梗死12例, 脑干梗死10例;合并高血压49例, 高脂血症38例, 糖尿病23例, 冠心病13例, 肾功能不全 (代偿期) 5例。对照组75例, 男41例, 女34例;年龄46岁~75岁 (61.0岁±6.5岁) ;大脑半球梗死53例, 基底节区梗死11例, 脑干梗死11例;合并高血压49例, 高脂血症36例, 糖尿病20例, 冠心病12例, 肾功能不全 (代偿期) 5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 (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5 g, 每日3次, 8周后改为1.0 g, 每日3次, 总治疗时间半年, 并联合阿司匹林 (拜耳公司生产) 0.1 g, 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1 g, 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半年。两组均针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和肾功能不全 (代偿期) 给予相应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神经病学》 六级 (0~5) 肌力记录法标准[1]。患者经治疗半年后肌力提高1级~2级为好转;肌力提高3级或以上为痊愈;肌力无改善或再发脑梗死均视为无效。好转和痊愈均视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治疗期间治疗组有5例失访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4例失访, 复发6例。两组临床疗效详见表1。
3 讨 论
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常见病因有血管壁病变 (如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动脉硬化等)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酗酒等。
松龄血脉康胶囊由鲜松叶、葛根和珍珠层粉组成, 具有营养阴血、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活血化瘀的功能。鲜松叶含有丰富的前花青素和其他多酚类、萜类有效成分, 具有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微血管重构、降低血黏度等多重功效。前花青素可以通过增强内皮性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表达, 进而提高一氧化氮在内皮细胞中的释放,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合成环磷酸腺苷 (cAMP) , 导致了内皮依赖型血管舒张, 而长期服用前花青素可显著降低血浆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 升高前列环素水平, 恢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前花青素可以降低炎症介质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 、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的分泌, 减少血管基质的降解, 在改善微血管的重构、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另外, 鲜松叶前花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 对因缺氧而造成的自由基增多有着良好清除作用, 尤其在慢性缺血性脑病中, 可以保护神经细胞, 避免进一步炎性坏死或凋亡。葛根中含有葛根素, 其有效成分为黄酮, 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黏聚率, 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 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的收缩微血管作用[2,3]。
本研究以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治疗组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总有效率达89.0%, 无一例再发。而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 无效率为22.5%, 其中再发脑梗死有6例。松龄血脉康胶囊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促进残肢功能的康复、痊愈, 可使更多的脑梗死患者重新回归社会。本研究显示松龄血脉康胶囊可显著减少脑梗死患者的再次发病, 延长再次发病的间隔期, 从而提示松龄血脉康胶囊可作为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而长期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维治, 罗祖明.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9.
[2]贺风仪, 陈焕春, 王书民, 等.葛根素治疗心绞痛[J].新药与临床, 1996, 15 (3) :148.
[3]江德文, 周琳英, 林从容, 等.葛根素对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 1998, 37 (3) :185.
松龄血脉康胶囊 篇2
我院是有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诊室为主综合性社区医院。近1年来, 我科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患者所取得的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高血压患者30例, 其中高血压Ⅰ期25例为A组, 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A1组合A2组。A1组患者主诉是头晕、头昏2周, 一般情况可, 平均年龄46岁, BP 160~165/95~105 mm Hg, 其他无特殊的阳性体征。A2组患者主诉是头晕、头昏2周, 一般情况可, 平均年龄48岁, BP 160~165/95~105 mm Hg, 其他无特殊的阳性体征。高血压Ⅱ期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为B组, 患者一般情况可, 平均年龄50岁, BP 160~160/100 mm Hg。心电图提示:ST-T异常, 其他无特殊的阳性体征。空腹血糖示7.8 mmol/L, 余无特殊异常。
方法:A1组单独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 用法:低盐低脂治疗外, 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3粒 (1.5 g) , 3次/d, 口服。A2组给予降压药同时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 用法:除每天早晨口服1次, 盐酸贝尼地平片8 mg外, 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3粒 (1.5 g) , 3次/d, 口服。B组给予降压药、降糖药合并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 用法:除了口服降压药1次/d (长效) , 降糖治疗, 使用胰岛素治疗 (甘精胰岛素20 U, 1次/d) 外, 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3粒 (1.5 g) , 3次/d, 口服。观察3组对血压的控制情况。
结果
A1组治疗3 d后患者血压降到155/95 mm Hg左右, 治疗7 d后上述不适症状缓解, 血压降到145/95 mm Hg, 治疗14 d后病情好转, 血压降到140/90 mm Hg。
A2组治疗3 d后患者血压降到150/95 mm Hg左右, 治疗7 d后血压降到130/85 mm Hg, 治疗14 d病情平稳, 上述不适症状缓解, 病情稳定。
B组治疗3 d后患者血压降到155/95mm Hg左右, 治疗7 d后病情好转, 血压降到140/90 mm Hg, 治疗2周后血压降到130/80 mm Hg。
讨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内地大医院的临床观察和经药物体验、药效学研究等表明, 对各种高血压病, 特别是高血压Ⅰ期有较好的调整, 可改善循环并扩管。
松龄血脉康胶囊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纯中药制剂, 主要由松针、葛根、珍珠层粉组成, 能养血熄风、活血化瘀、平肝潜阳、镇心安神[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松龄血脉康胶囊具有稳定、可靠的降压效果。其主要机制是对血管起到扩张的作用, 对钙的代谢发挥调节和改善的效果。松龄血脉康胶囊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 作用平稳而持久, 且其不良反应较西药明显减少。除降压作用之外, 松龄血脉康胶囊还能降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 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改善血流变的作用[3]。在国外指南中, Ⅰ级高血压首选改变生活方式, 一般不建议药物治疗, 但是多数患者无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达到降压的效果。部分患者的血压甚至更高, 给予药物治疗后, 部分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未能缓解, 从而需要住院治疗, 增加医疗负担。
鉴于中药药理分析, 建议高血压患者临床上优先选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同时倡导相关医疗机构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试验, 获取中药辨证治疗高血压的循证医学证据。
我们认为,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者有较好功效, 特别是治疗当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安全性较高。
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 因为多方面考虑其他药的不良作用、剂量、安全性是否适合, 最后在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 但是松龄血脉康胶囊在临床上应用当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也不需要经常调整剂量, 可以说松龄血脉康胶囊可治疗高血压病,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值得临床大力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30例, 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其中高血压Ⅰ期25例, 10例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 15例给予降压药合并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Ⅱ期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 给予降压药、降糖药合并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 患者血压得到控制。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 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其经济负担。
关键词:松龄血脉康胶囊: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41.
[2]李莉.水土散治疗原发性Ⅰ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 13 (7) :59-60.
松龄血脉康胶囊 篇3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降压,真实世界研究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危险因素,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在高血压病的治疗领域, 西药降压药物有着确切的降压疗效。且联合降压方案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降压治疗方案[1]。中医联合西药降压药物共同治疗高血压有着独到的优势, 联合降压已成为高血压防治的趋势。松龄血脉康胶囊 (SLXMK) 由鲜松叶、葛根、珍珠层粉等组成, 具有平肝潜阳、镇心安神的功效。本研究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 松龄血脉康胶囊合并其他西药降压药的信息如实记录, 以观察合并不同降压药物对降压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于18家医院门诊登记的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例。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按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执行[2]。
1.3 病例入选
凡是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作为入选对象。
1.4 研究方法
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一旦病人开始入选, 要求必须连续入选服用松龄血脉康胶囊的病人, 直至预先设计好的病例数完成。不设排除标准。采用自然分组, 对研究对象不进行事先分组或队列划分。松龄血脉康胶囊为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用药根据说明书用药方法或医生临床经验。合并用药, 不影响临床医疗实际用药, 如实地记录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的患者的合并使用常用降压药药物名称、每日剂量、使用原因等。疗程为8周。每2周随访1次。
1.5 观察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为舒张压 (DBP) , 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收缩压 (SBP) 变化、血压达标率等。
1.6 疗效判定标准
血压达标率, 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采用个体化降压目标, 普通高血压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患者 (≥65岁) 收缩压降至150mmHg;伴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冠心病患者, 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 脑卒中后血压目标140/90mmHg。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分析。根据不同目的和自然分组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连续变量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 将数据自然分成若干组, 采用配对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常用降压药使用分析
从登记的病例中选取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常用降压药物的病例1 144例, 进行联合用药分析, 结果发现最常用的三种联合方案分别是SLXMK+C、SLXMK+A和SLXMK+C+A。未列出的联合用药方案为比例小于0.4% (小于4例) 。详见表1。
2.2 常用联合方案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比较
选取最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 分别为SLXMK+C、SLXMK+A、SLXMK+C+A, 对此三种联合方案进行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频率比较, 结果发现, SLXMK+C联合方案血压分级以2级高血压为主, 危险分层以中危、高危为主;SLXMK+A联合方案血压分级中1级、2级高血压为主, 危险分层以中危为主;SLXMK+C+A联合方案以2级、3级高血压为主, 危险分层以高危、很高危为主。详见表2。
2.3 常用联合方案血压达标率比较
三种联合方案, 各组间血压达标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例 (%)
2.4 常用联合方案治疗前后血压及下降幅度比较 (见表4)
mmHg
用药前, 三种联合方案DBP比较, SLXMK+C、SLXMK+A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LXMK+A、SLXMK+C+A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LXMK+C、SLXMK+C+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用药前SBP比较, 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药8周后, 三种联合方案DBP、SBP比较, 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种联合方案, 治疗8周后DBP、SBP与用药前相比均降低 (P<0.05) 。
三种联合方案对SBP的降压作用较SLXMK单独使用降压幅度高, 而SLXMK单独使用对DBP的降压幅度与SLXMK+A相当。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临床设计方法, 属于效果研究的范畴, 是对随机对照研究的进一步补充。真实世界研究属于开放性的临床研究, 数据来源于主要基于临床登记, 研究更贴近于临床实际诊疗过程。通过门诊登记病例, 可以获得较大的样本数据, 针对这些数据可以进行不同层面、多角度的分析, 可探索并发现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实际用药特点和规律, 找到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优势所在。真实世界研究可以弥补随机对照试验的不足, 是中医药临床研究新的方法探索。
联合降压是近年来极力倡导的高血压药物防治方案, 具有循证证据的支持。欧美以及中国关于高血压病的防治指南中均建议2级以上的高血压病或目标值超过20/10 mmHg应积极进行联合降压。各大指南中明确规定了联合降压的药物选择, 然而与中医药的联合仍需深入研究[3]。本文通过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临床研究方法, 对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不同降压药物进行分析, 总结了临床联合降压用药的规律, 发现了松龄血脉康胶囊的降压优势, 但对具体的降压疗效分析仍不够, 需进一步进行挖掘, 期待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大一.联合降压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与方案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6:516-51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 (7) :579-615.
松龄血脉康胶囊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共87例, 均为经门诊或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并经眼底检查确诊合并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 例。其中治疗组男23 例, 女21 例, 年龄 (60.7±10.8) 岁, 病程 (14.3 ±4.9) 年;对照组男20例, 女23例, 年龄 (62.7±9.9) 岁, 病程 (15.1±4.4) 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
入选病例符合WHO (1993 年) 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轻中度高血压:收缩压 (SBP) <180 mmHg (1 mmHg=0.133 kPa) , 95 mmHg<平均坐位舒张压 (DBP) <110 mmHg。
1.3 排除标准
肾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嗜铬细胞瘤等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其他原因致视网膜病变者。
1.4 检测方法
血压检测, 每周测3次血压, 所有病人于安静休息10 min后, 取坐位, 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同一侧上肢血压, 时间为08:30~10:00, 测3次并以其平均值作为该次血压值。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病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常规检查视力及测量眼压, 排除眼科其他疾病。用复方阿托品酰胺散瞳检查眼底, 手持检眼镜检测病人眼底变化并作记录, 从高血压病病人中筛选出符合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病人, 典型病例采用Rc-Xv彩色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照片, 比较治疗前后眼底改变。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服用卡托普利片的同时, 服用松龄血脉康胶囊 (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审字C10960023) , 口服剂量为每日3次, 每次两粒, 连服8周, 治疗期间停服降脂、活血化瘀类其他用药。对照组病人常规服用卡托普利片, 并服用肠溶阿司匹林50 mg/d。每周测血压3次, 连续测血压8周。每周固定1次手持检眼镜检测眼底, 记录眼底变化, 必要时拍摄眼底照片。
1.6 疗效判定标准
高血压疗效判定参照卫生部规定《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 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 但降至正常或下降 (10~19) mmHg, 或收缩压下降>30 mmHg;无效:未达上述2项标准。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疗效判定:交叉压迫症减轻, 视网膜出血, 渗出吸收, 视盘及视网膜水肿消退为有效;眼底改变, 改善不明显或进展为无效。由于视力情况干扰因素较多, 故不计入疗效判定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观察指标计量资料各组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均值 t 检验,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
2 结 果
2.1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血压控制的效果
两组经治疗8周后检测血压, 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5) 。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对早期轻型高血压降压及稳压效果明显, 且基本能保持在SBP<140 mmHg, DBP<90 mmHg, 而对于患病时间较长且以前未能很好控制的病人, 单用卡托普利降压, 其血压波动幅度较大, 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能起到增效的作用, 且可保持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详见表1。
2.2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87例高血压病人共计154只眼出现视网膜血管变化。主要表现为小动脉轻度痉挛、变细, 黄斑区小血管迂曲明显, 动静脉比值1∶ (2~3) , 血管管径不均, 动脉反光增强, 静脉充盈、扩张、迂曲; 动静脉交叉处可见被压血管呈狭窄、笔尖状, 甚则中断样;个别高龄病人视网膜有散在出血和渗出。经过8周治疗后, 两组病人病变情况均有一定好转, 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病变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尤其早期血管痉挛者有明显改善; 合并出血和渗出者有一定的吸收;未发现有加重趋势。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率明显提高 (P<0.05) 。详见表2。
2.3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高血压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更显著地改善多项指标。详见表3。
3 讨 论
高血压病人中有眼底改变者占64%~73%, 而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动脉硬化分别为12%~19%[1]。高血压可能是其始发因素, 但随着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病程的进展, 血液动态发生变化,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损伤, 甚至引发视网膜静脉循环阻塞[2]。
松龄血脉康胶囊富含前花青素、葛根素等黄酮类、多酚类、萜类等有效成分, 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等多重作用机制, 起到稳压调脂、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流变等作用。松龄血脉康中前花青素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用于治疗高血压时, 可显著减少联用钙拮抗剂的剂量。服用前花青素病人的血浆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浓度显著下降, 而前列环素显著升高, 因而考虑前花青素应用于中度高血压的病人具有良好的作用及远期效益。本试验通过临床观察也支持这一观点[3]。目前血小板功能的改变与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由此可见, 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改善或延缓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进程, 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但目前相关研究尚少, 有待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张宇清, 刘国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 2000, 102 (392) :141.
[2]侯忠敏, 荣运久.眼科基础与临床问答[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208.
松龄血脉康胶囊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24例, 女32例, 年龄18~72 (平均45.4) 岁, 发病时间0.5~40 (平均16.5) d。听力损失均<40d BHL, 仅有耳鸣者, 检查有高频听力损失, 语言频率 (2~8Hz) 以上28例, 占50%。有2例伴轻微眩晕、恶性, 所有患者均建议住院综合治疗, 但病员因种种原因不愿住院治疗, 尤其仅有耳鸣者, 一般都不愿住院治疗, 要求门诊治疗, 所有病例均行电测听、声阻抗及电视耳镜检查, 部分病例还行中耳、内耳CT或MRI检查, 均排除中耳炎、梅尼埃病、占位病变等其他疾病, 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口服松龄血脉康胶囊 (每粒0.5g, 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 3粒/次, 3次/d) , 同时给予激素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中耳腔灌注治疗:首先严格外耳道消毒, 1%丁卡因棉片行鼓膜麻醉10min, 取5号长针头行鼓膜前下象限穿刺注射药物1ml, 穿刺后患者平躺, 患耳向上保持30min。穿刺耳勿进水, 保持耳道清洁及干燥。每天注射1次, 每10d为一疗程, 可治疗2~3个疗程, 用药时间不超过1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2]
(1) 治愈:听力完全恢复正常或与健耳一致, 耳鸣消失; (2) 显效:听力提高20d BHL以上, 耳鸣消失或明显减轻; (3) 有效:听力提高10d BHL以上, 耳鸣减轻, 伴随症状减轻; (4) 无效:症状无改善, 听力无提高。
1.4 治疗安全性评价及分析
所有病例口服药物均无不良反应, 安全性良好, 中耳注射1例出现鼓膜感染征象, 经及时处理后无并发症发生, 分析原因:病员未严格按照注意事项执行, 导致外耳进水所致, 部分病例注射药物后出现一过性眩晕, 为内耳冷刺激所致, 无需出来, 自行恢复。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5.0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愈14例 (14耳) , 显效7例 (7耳) , 有效10例 (11耳) , 无效25例 (26耳) , 有效率55.2%。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从概念上讲, 起病突然, 无明显诱因的感受神经性耳聋。近年有发病率增高的趋势, 原因总体归类, 仍以局部微循环障碍为主要原因[3], 所以临床治疗仍以改善循环, 改善耳蜗神经缺血、缺氧, 促进愈合为主要治疗手段[4]。临床上听力损失较轻的一部分患者 (听力<40d BHL) , 不愿住院行输液等综合治疗的仅能门诊治疗, 因此口服药物非常重要, 松龄血脉康胶囊主要成分为葛根、珍珠层粉、鲜松叶等, 其中葛根提取成分为葛根素, 有扩张血管, 对抗血管痉挛, 改善微循环, 增加局部血流等, 尤其对末支的小血管作用明显, 从而可即时改善内耳神经因缺血、缺氧造成的损害, 内耳血管循环障碍使内耳神经细胞部分缺血、缺氧发生变性, 神经细胞处于“半死”状态。如及时通过药物改善微循环, 及时恢复供血、供养神经细胞则可复活, 达到治疗效果。另松龄血脉康还有调节脂肪代谢, 阻止血脂在血管内沉着, 减小血小板的粘附率, 降低血液黏滞度, 可逐渐减小血栓的长度, 阻滞血栓再形成。从而起到改善循环、活血化瘀的功效。松龄血脉康胶囊还有平肝潜阳、镇心安神等功效, 可以起到全身器官功能协调一致, 从中医角度辩证施治治疗耳鸣, 从本组病例看部分主观无听力下降仅有耳鸣, 经治疗后听力无提高而耳鸣症状有减轻, 正好体现其这一功效, 故尤其适合主观无听力下降仅有耳鸣患者。
激素有广泛的抗炎、抗水肿、抗毒素作用, 在治疗突发性耳聋已完全得到的公认[5], 神经细胞缺血、缺氧、病毒感染、毒素影响等都可出现水肿、炎性反应, 导致听力障碍, 通过激素的使用可明显对抗其水肿、发炎、中毒等影响, 减轻神经细胞损害程度, 促进神经细胞恢复功能, 故激素在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确切, 作用途径广泛, 研究表明采用局部给药与全身给药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而局部给药可以保留时间更长, 局部药物浓度更高。甲泼尼龙为长效激素, 其作用时间可以更长, 优于地塞米松等短效激素, 同时激素引起全身的副作用几乎没有, 故治疗的疗程可以增加, 同时亦便于门诊治疗观察。
另本组病例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突发性耳聋统计的70%有效率, 分析原因根病员发病时间较长, 平均16.5d, 就诊时间较晚有关, 尤其仅有耳鸣的患者, 更容易忽视, 有时门诊医生也容易忽视, 导致病员延迟治疗, 应引起高度重视, 要提高本病的治疗有效率, 及时治疗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松龄血脉康胶囊加激素中耳灌注, 二药联合使用, 一个全身给药, 一个局部给药, 不仅从改善循环、活血化瘀、镇心安神、抗炎、抗水肿、抗毒素等多方面发挥协调作用, 起到功能叠加效果, 同时也无相互拮抗、互为影响等不良反应出现, 总的治疗效果较好, 可作为门诊治疗轻型突发性耳聋理想的方法。
摘要:选择56例 (58耳) 诊断明确的突发性耳聋 (轻型, 听力损失<40d BHL) 患者, 部分病例主观无听力下降仅有耳鸣。检查高频听力下降, 一般语言频率 (28Hz) 以上下降, 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及中耳激素灌注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治愈14例 (14耳) , 显效7例 (7耳) , 有效10例 (11耳) , 无效25例 (26耳) , 有效率55.2%。松龄血脉康胶囊加激素中耳灌注治疗突发性耳聋 (轻型) 效果良好, 可作为门诊治疗轻型突发性耳聋理想的方法, 尤其适合主观无听力下降仅有耳鸣者。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要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5年, 济南)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 2006, 41 (8) :569.
[2]聂有智.松龄血脉康胶囊的临床应用[J].华西药学杂志, 2007, 22 (6) :718-720.
[3]路军章, 赵红, 李为民.耳聋左慈丸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耳鸣的临床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 7 (3) :204-207.
[4]瞿性友, 陶学勇, 董亚斌.松龄血脉康胶囊在主管性耳鸣治疗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1, 3 (2) :94-98.
松龄血脉康胶囊 篇6
关键词:松龄血脉康胶囊,慢性心力衰竭,超敏C反应蛋白,B型利钠肽
炎症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过度的炎症激活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促进血管、心室重构, 对心血管疾病的演进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松龄血脉康胶囊临床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值得注意的是国外报道其有效成分花青素具有良好的降低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 的作用, 提示其具有抗炎及防止血管重构的作用。本研究拟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 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的临床疗效, 通过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B型利钠肽 (BNP) 的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进一步了解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CHF的机制及其对BNP、hs-CRP 的干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心功能分级, 选择2006年5月—2008年1月门诊及住院 (Ⅱ~Ⅳ) 级CHF患者62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 男19例, 女13例;年龄 (51~76) 岁, 平均62岁;冠心病22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心功能Ⅱ级22例, Ⅲ级8例, 心功能Ⅳ级2例。对照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年龄 (52~77) 岁, 平均63岁;冠心病16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心功能Ⅱ级15例, Ⅲ级13例, Ⅳ级2例。入选病例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压或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平衡紊乱、急性心肌梗死、左室流出道狭窄、严重感染者。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低盐饮食、限水及心理和精神治疗。药物治疗选择洋地黄类制剂[地高辛0.125 mg~0.250 mg, 每日1次;部分患者静脉注射毛花甙C (西地兰) 0.4 mg, 每日1次或2次, 3 d后改口服地高辛]、利尿剂 (氢氯噻嗪25 mg, 每日1次或呋塞米20 mg, 每日1次;部分患者静脉注射呋塞米40 mg, 每日1次或2次)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螺内酯20 mg, 每日1次)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松龄血脉康胶囊, 每日3次, 每次3粒, 饭后顿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BNP、hs-CRP检测
于治疗前以及用药后1个月两组均抽肘静脉血5 mL置于含有0.2 mL 2% EDTA Na2的试管中, 离心取上清液置-20 ℃冰箱待测。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速率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浆BNP水平检测采用荧光标记法检测, 各操作环节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检测方法的各项质量指标及质控参数均在允许范围内。
1.3.2 心功能NYHA疗效评价及超声心动图检测
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进行心功能NYHA疗效评价及超声心动图检测, 采用PHILIPS SDNOS4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 从多个切面上综合判断室壁活动, 采用软件自动计算反映左室功能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短轴缩短率 (FS) 。并同时记录心电图。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s-CRP、BNP变化
治疗前两组hs-CRP、BN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hs-CRP、BNP均明显下降 (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治疗组BNP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12个月后, 两组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 论
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包括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以及失调, 过度激活对低下的心室功能起代偿的同时也加重了心肌的损害, 加剧了心力衰竭的恶化。与此同时, 循环和组织中的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可能出现异常, 其病理进程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进一步受损、心肌纤维化、心脏重塑恶化[1]。
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 具有扩张血管、利尿、利钠, 抑制醛固酮分泌及交感神经活性等广泛的心血管作用, 心力衰竭时左心室牵张和心室壁张力增加对BNP的合成和分泌起主要调节作用[2]。临床将BNP作为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标记物, 其与心脏超声判定心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 对判断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以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为炎症标志物之一的C反应蛋白 (CRP)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已广泛应用。已有研究证实, CHF患者CRP水平增高, 免疫活动异常可能通过改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而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 文献[3,4]的研究结果提示, CRP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和短期内因心力衰竭恶化再次住院的一个独立指标。
炎症在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正被进一步揭示, 有观点认为免疫和炎症是内在和外在危险因素致心血管再塑和发病的中介和中心环节, 应用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尽管靶向型针对炎症细胞因子的治疗方式尚未取得明显进展, 但减轻心血管疾病中的炎症病理进程已经得到了一定重视。中药类制剂有望在多靶点作用的环节中, 对炎症或炎症细胞因子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前花青素, 文献[5]报道:来源于松树提取物的前花青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及血管重构, 诱导的单核细胞实验证实:服用原花青素前后的志愿者血清明显抑制内毒素单核细胞炎症介质MMP-9、NF-κB (p65) 的分泌。松龄血脉康胶囊主要成分为松叶、葛根等, 具有降压调脂的药理功效, 其有效成分松针前花青素再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采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是否可以起到对抗炎症病理环节至今尚未得到证实。因此, 本研究主要观察其在该环节的作用, 而试验结果也证实了松龄血脉康胶囊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炎症病理过程有着下调、阻抑的作用, 从而对防止血管、心肌重构起到一定作用, 这也为松龄血脉康胶囊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相关证据。
参考文献
[1]Hunt SA, Baker DW, Chi m MH, et al.ACC/AHA guidelines for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inthe a-dult.executive summary:A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 2001, 104 (24) :2996-3007.
[2]侯晓亮, 陈发胜, 肖雪云, 等.松龄血脉康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B型尿钠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 (5) :589.
[3]Alonso-Martinez JL, Llorente-Diez B, Echegaray-Agara M, et al.Creactive protein as a predictor of i mprovement and readmissionin heart failure[J].Eur J Heart Fail, 2002, 4 (3) :331-336.
[4]孙宁玲, 李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C-反应蛋白、肾上腺髓质素及内皮素水平变化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 2000, 15 (1) :37-39.
松龄血脉康胶囊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住院患者226例, 男107例, 女119例, 平均年龄62.7岁, 最小年龄47岁, 最大年龄为81岁。
1.2 入选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 且经头颅CT/MRI证实, 发病在14 d以内, 并符合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中医辨证及证候判定标准, 主证:眩晕、头痛;次证:急躁易怒、心悸、失眠、舌红、脉弦或细数。主证具备1项, 次证1项以上, 并结合舌脉, 可诊断为肝阳上亢证。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史但无严重后遗症 (MRS) <2分;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4分~22分;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由本人或监护人代签) 。
1.3 排除标准
经检查证实因颅内病变、脑出血、外伤、眼病引起者;吞咽障碍或不能配合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 心源性卒中;肝肾严重原发性疾病, 肝功能 (ALT、AST) 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以上者;血液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 严重慢性贫血, 血红蛋白<80 g/L, 白细胞<4.0×109/L、血小板<100×109/L;患者正在使用或入组前2周曾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或可能干扰研究的药物;对本品过敏或同类药物过敏者;药物依赖、酒精依赖、精神病、癫痫及肿瘤患者;孕期、哺乳期或妊娠的妇女。
1.4 研究方法
受试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 并使用盲法隐藏, 受试者和观察者均不知道患者所进入的组别。治疗组口服松龄血脉康口服, 每次1.5 g, 一日3次;对照组使用安慰剂。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 (300 mg/d) 和常规输液治疗。疗程3周, 治疗开始和结束时进行观察指标检测。疗程结束后进行第1次破盲, 即对全部患者的分组进行破盲, 分为A组和B组;试验结束后进行第2次破盲, 即对A组和B组是治疗组或是对照组进行揭盲。
1.5 观察指标
安全性观测指标, 一般体检;血、尿、大便常规检查;肝功能 (ALT) 、肾功能 (BUN、Cr、Ccr) 、血糖、血脂;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 腹胀腹痛, 饮食增强或减少。疗效性观测指标, 神经系统症状评分 (NIHSS) 、中医证候评分。
1.6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 治疗前后积分减分率≥95%;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 治疗前后积分减分率<95%且≥70%;有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有改善, 治疗前后积分减分率<70%且≥30%;无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治疗前后积分减分率<30%。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老年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的记分法》制定。问诊:用统一语气提问, 凡主动说出症状记3分;问出的症状按照症状显著或持续出现, 症状时轻时重或间断出现, 分别计2分、1分, 无症状计0分。舌象:舌红1分, 苔黄1分。脉象:脉弦1分, 脉弦数1分。中医证候病情分级标准, 轻度:10分, 中度:10分~20分, 重度:>20分。
1.7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双向有序资料用Ridit分析。
2 结 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226例中223例完成试验, 3例因经费原因退出试验 (治疗组1例, 对照组2例) , 均按无效处理。
2.2 两组NIHSS评分
两组在治疗前NIHSS评分、发病时间、血压值、血脂、血糖、中医证候等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P<0.05) , 两组均有疗效;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 (P<0.05) 。详见表1。
分
2.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两组对缓解中医证候作用相近。但在改善睡眠方面, 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对改善睡眠的作用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例
2.4 安全性观察
治疗组轻度腹泻1例, 腹胀4例;对照组轻度腹痛1例, 改为饭后服用, 上述反应消失, 未减量或停服。两组未观察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血常规的变化。
3 讨 论
松龄血脉康是由鲜松叶、葛根、珍珠层粉组成的纯中药制剂。马尾松的新鲜树叶入药, 具有荣养阴血、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活血化瘀的功效, 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前花青素, 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一氧化氮分酶 (NOS) 、改善血黏度、调节血脂作用。葛根具有清热解肌、生津止渴、通络等功能, 其主要有效成分是葛根素, 现代研究认为其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液变、改善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珍珠层粉, 采用河蚌壳里层, 具有安神清心、养颜、平肝潜阳、定惊之功效。含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活性钙, 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三者配伍, 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功效。
脑梗死发生时, 可产生脑水肿, 脑内过多的自由基类物质可导致机体的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能消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 从而保护细胞不受毒性氧自由基损伤。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 存在于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 产生的一氧化氮 (NO) 主要与信息传递、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使NMDA受体表达下调有关, 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6,7]。郭沛鑫等[5]研究显示, 松龄血脉康可明显降低实验鼠的脑含水量, 增加eNOS的含量, 对SOD、NO含量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提示松龄血脉康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自由基的产生, 从而保护脑缺血后继发神经元的损伤。
脑梗死的发生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 而血小板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和血栓形成的核心环节, 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后, 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出来, 在炎症细胞的趋化下, 血小板黏附在破裂处, 黏附后血小板活化, 同时在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 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2 (TXA2) 、二磷酸腺苷 (ADP) 、凝血酶等, 使血小板聚集, 并与凝血终末过程的终产物纤维蛋白交联, 最终引起血栓形成[8]。松龄血脉康中松叶和葛根均能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黏度, 能抑制血栓形成的核心环节, 保护脑组织,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脑组织发生缺血性改变时, 往往血液黏度增加, 从而对大脑造成更大的损害, 松龄血脉康可明显降低实验鼠的血液黏度, 可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对大脑的损害[5]。
以往基础研究表明, 松龄血脉康能促进机体的调节和修复, 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神经功能, 保护缺血神经元。本研究将该药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 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 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由于它对于失眠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对伴有失眠的患者更加适用, 这与其中珍珠层粉的养心安神作用有关。同时, 不良反应观察显示该药不良反应少而轻, 对肝肾功无影响, 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王保和, 张广明.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 (肝阳上亢证) 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Ⅱ期临床试验[J].天津中医药, 2003, 20 (1) :58-61.
[2]王恒和, 王占武, 刘艳民.松岭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肝阳上亢证对照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26 (6) :437-439.
[3]代二庆, 王恒和, 毛静远, 等.松岭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 (肝阳上亢证)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刊, 2003, 21 (3) :388-390.
[4]付莉, 毛振兴, 王静, 等.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的影响:随机单盲对照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9, 7 (6) :509-513.
[5]郭沛鑫, 阳勇, 苏芝, 等.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7 (1) :64-65.
[6]丁克祥.SOD临床研究集[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2:20.
[7]帅杰, 叶建宁, 高广正.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I区神经元死亡与一氧化氮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1) :70-71.
【松龄血脉康胶囊】推荐阅读:
松龄血脉康:治疗观察11-07
胃康胶囊01-15
冠心康胶囊10-10
前列康胶囊疗效01-17
枫蓼肠胃康胶囊论文11-06
强力脑心康胶囊说明书07-04
血脉传承 家风家教资料05-29
传统文化流入血脉06-10
历史的作文:文化血脉12-18
血脉相连的恩与情作文800字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