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精选12篇)
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篇1
近几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 高考形式转变为“3+X”, 在这个过程中, 考题由难变易、由考查单科知识变为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适应新的高考形式,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重视, 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让他们从高难度题中解放出来, 不要忽视基础知识.这一转变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他们往往认为只要难题会解了, 那么基础题或者说是比较容易的题自然就能做出来了, 这样就导致了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解决难题上, 而基础知识或是课本上的东西, 很少有时间去研究.这就造成了好多学生在高考中吃了亏.所以说转变学生的这种思想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 我就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但是还有好多学生认为课本上的东西一看就懂了, 没有必要再去研究它了, 还不如钻研几道难题 (其实有好多都是偏题、怪题) 有挑战性.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那时在我刚刚参加工作两个多月时, 在一个晚自习上一位学生拿着一道题来问我.当时, 我一看那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中范围内并不要求学生掌握, 而且以他们的接受能力来说, 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考虑到不能挫伤他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因此我就对他说:“这道题有些超纲, 高考并不要求, 你解不出来是很正常的.我建议你还是放弃此题.”但他仍追根究底, 一定要让我给他讲解, 似乎我不给他讲是因为不会而搪塞他.为了杀杀他的锐气, 更为了教育他要抓好基础知识, 少做偏、怪题.我给他详细地讲解了此题的解法, 看到他似懂非懂且有些佩服的表情, 我就趁热打铁, 对他说:“不是老师不告诉你, 而是这道题与高考相去甚远, 可以说做这类题没多大收获.”看到他不高兴地转身离去, 我想还应该给他继续深化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于是, 在几天后的一次晚自习课上, 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几道涉及已学过知识的前几年的高考题拿给他做.看到他绞尽脑汁也得不到正确答案, 我觉得时候已经到了.我把这几道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提示给他, 并告诉他应抓住哪些“题眼”去解题.看到他解题后冥思苦想的样子, 我问他:“怎么样, 这几道题难吗?是不是都是我们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深化呢?这就是高考题, 高考题考查的重点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知识重点, 你之所以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 是因为你对基础知识的挖掘不够, 在这方面下的工夫不够.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做偏、难、怪题上, 那对你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并且我们现在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 只有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 才能在高考中拿高分.”听完了我的这番话, 该同学心服口服地对我说:“老师, 我知道今后该怎样学习了.”在以后的学习中, 该同学的确很注重基础知识, 因此成绩提高得很快.
像上述这种情况的事情, 我遇到过很多次.经过我的一番教导之后, 他们都能转变思想观念, 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深入挖掘上, 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浓厚,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成绩与入学时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看到学生的这些可喜的变化, 我更加坚信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化基础知识的讲授.
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篇2
司德平
案例教学法早在1870年前后就被用于哈佛大学法学教学,之后,在商学院、医学院也被推广,但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才被逐渐运用到学科教育领域,主要用于师资培训方面。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再度进入兴盛时期。在我国教育领域,案例、案例教学等词语出现较晚,不过发展却异常迅速,全国现已形成案例开发热潮。但是,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仍处于萌芽阶段,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对其认识还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问题目前在国内未见系统报道,笔者仅对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1.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0f teaching)概述
1.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并找出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具体讲,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问题两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内化了知识,而且可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使大家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更加深入,现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讲授法)比较如下:
1.2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应首推哈佛大学法学院。1870年前后,哈佛大学在院长兰革代尔的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使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到1910年,美国所有居于领先地位的法学院都是采用案例方法教学,接着哈佛商学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采用了该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案例方法已经在商业教育中相当普遍。与此同时,20世纪的30年代,美国大多数医学院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但是,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才被逐渐运用到学科教育领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的研究再度进入兴盛时期。
2.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一百多年前,案例教学法就被用于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百多年后,案例教学法被广泛用于学科教学领域且风靡全球,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是有效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必然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那么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未见明确提出。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就是被当今教育心理学界广泛认同的建构主义理论。
2.1建构主义概述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顾名思义,建就是建立,构就是结构。建构主义指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纸上进行的,而是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起联系,从内部通过创造、协调,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对传统认识论的一场革命性挑战,建构主义通过多重角度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认识和学习的不同建构主义流派,其中有代表性的有6种,分别是:激进建构主义(radical constructivism)、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信息加工建构主义(information constructivism)和控制论系统观建构主义(cyberneticconstructivism)等。上述建构主义流派尽管在认识论和研究侧重点上有差别,但他们对知识与学习的看法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对此,我国教育理论界主张在全面理解各派建构主义的基础上,汲取其学说的合理内核,并从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几方面建构我们自己的建构主义理论与实践。现将其要点概述如下:
建构主义知识观:主张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帮助学生克服知识的惰性,增强知识的弹性,促进知识的迁移。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和意义,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积累性、目标指导性、诊断与反思性、探究性、情境性、社会性以及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内住驱动的学习。
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由此支撑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并以此方式参与课程的设计和编制。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诱发并驱动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与调控。建构主义的评价观包括:目标自由的评价;以真实任务为标准的评价,以知识建构为标准的评价;以经验建构为标准、情境驱动的评价;依靠学习背景的评价;以社会建构与协商主义为标准的评价等。
2.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如上所述,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本文只着重探讨抛锚式教学。
2.3抛锚式教学的操作程序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 “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2.4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
图 环境案例教育模式操作程序图
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是:
上课前——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方搜集事例,撰写环境案例,也可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写作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撰写案例,由教师选定合适的案例及补充材料提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准备。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要求学习案例并对案例中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找出问题解决方案。
课后——学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案例等作为作业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和目标体系,促使活动优化,从而实现环境教育目标。
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篇3
关键词:法律基础;案例教学法;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5-0385-11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5.017
法律基础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是在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授做到知法、懂法、用法。由于法律基础课教学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将案例教学应用其中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意义显著,更能增强其实效性。因此,研究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的应用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案例教学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实例教学和个案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准备和选择案例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案例教学已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
法律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会形成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可以用真实的案例深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并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内容,从而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联系,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法律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在于,通过现实案例的呈现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现实的学习氛围,设身思考和分析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懂法、用法。
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法律基础教学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还是有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案例选择不合理。相比于其他学科,法律基础课程在选择案例时有明显的区别,关键是要与时俱进,不能选择一些过时的案例,这样会与当下的法律条文相违背,同时也要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也不能选择一些法律关系非常复杂的案例,让学生去分析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例;其次是过分看重案例的讲解,反而忽视了案例教学的实效性,这也就是说教师所采用的案例虽然和课堂实训内容是相吻合的,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即使学生能通过案例理解教学内容,但却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后是过于偏重法律条文的分析。有部分教师在提出案例之后,会将大量的法律条文参入其中,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法律条文的知识,但这显然是违背案例教学的学法目的,不能将抽象的理念实际化,反而是更为晦涩。
二、案例教学在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准备
案例的准备应满足三个要求,分别是满足教学目的、具有典型性、难易适当。
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的理论课,其主要责任就是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那么在案例的选择上就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性和实用性。教师在准备案例阶段,首先就是要明确主题,拟定学生需要讨论和分析问题,以及通过问题的讨论之后需要起到一种什么效果,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这样教师才能面对突发问题和情况引导教学方向,控制教学节奏。此外,案例的内容应是有事实作为依据的,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对材料适当地删减或合并。在呈现案例的方式上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自述或者多媒体,让学生能够感受一种真实存在的环境。
案例只有具备典型性才能被称之为案例,案例不像讲故事,它是要通过真实情景的构建,让学生能够将课程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通过讨论和分析之后对问题作为判断和决策。典型的案例要暗含问题的处理办法,通过事件的叙述后学生可以通过相关信息找到案例中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刺激学生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案例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不论难度过高或者过低都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教师所准备的教学案例应契合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情况,在准备阶段就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案例就需要注重难易程度。一方面,案例要让学生可以接受和认同,案例中涉及的问题是学生实际生活中能遇到的;另一方面案例质量也要高,其中的内容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以便能够给学生启示。
(二)案例应用模式
1.辩论式。案例教学法应用辩论式教学模式是在于向学生提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辩论而得到一定的思考空间,也为辩论式的案例教学提供相应的素材。通过辩论的过程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将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讨论式。与辩论式相同,讨论式的案例教学同样是需要提出问题,不同的是需要学生去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与他人交际的能力。在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是主体作用,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比如,在学习《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这个章节的内容时,有关于“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确定“中专生应如何处理与家庭、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讨论命题。教师首先可以根据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列举一些案例,以此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异议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
(三)多媒体案例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已普遍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容量大、教学直观生动、易引起学生兴趣等教学优势,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模式与多媒体设备的结合可以更进一步体现出案例教学的优势,可以将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观察到的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对案例有着更深刻地理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比如,教师在选择典型性案例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新闻调查》《道德观察》等相关的法治节目。
三、结语
要想在法律基础课中将案例教学法合理利用,关键是要做好案例的准备,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注意案例的典型及难易程度,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选择与实际生活贴近的案例,并采用多样化的应用模式丰富案例教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颖.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98.
[2] 赖平.论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教学中的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82-183.
Abstract:A goal of Fundamental Law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legal sense and concept. In order to gain the goal,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practice and theory and use case study to deliver legal knowledge.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of real and typical cases, case study teaching theory helps students get involve in the case and fully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 which help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cultivate student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Fundamental Law; case study teaching theory; application model
案例教学在基础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篇4
1 基于CDIO理念下的案例教学法
CDIO是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运作 (Operate) 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1], 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实施指导, 以及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2],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CDIO要求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中, 通过每一门课, 每一个模块, 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产业对能力的要求, 以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案例教学法[3]是一种运用对实证的描述引入情景, 引起分析、演绎、推断、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 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 学生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 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基于CDIO理念下的案例教学按照“做中学”、“练中学”的方式[4], 探讨一种面向专业需求的提高应用能力的课程教学模式。CDIO理念下的案例教学主要针对专业的不同实际需求, 在CDIO理念指导下选择专业相关的实际案例或者精心设计满足要求的模拟案例进行教学实践, 让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人际交流及创新能力。
2 基于CDIO理念下的案例教学法
在基础工程教学中, 实施CDIO理念下的案例教学其关键是设计案例。案例的选取应尽量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 在案例的实施中以渗透CDIO理念为根本出发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案例设计上, 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从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收的角度设计案例, 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知识的逻辑结构来设计。
案例选取首先要精, 选编案例不可面面俱到, 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基本理论和常用规范进行选择和编写, 进而通过案例教学, 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其次案例选取要实, 从实际工程出发, 既然要体现教学目的和要求, 也要反映实际工程的需要及需求, 结合学生的专业引入典型的工程项目,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实用性。最后案例选取要深, 当然对于基础工程教学而言, 案例的深并不是指所选的案例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和原理, 而是要有一定的深度,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按照CDIO的教育理念, 将案例分为三类:课堂教学案例、课外讨论案例和自我实践案例, 不同类的案例设计时侧重点不同。
(1) 课堂教学案例
由于课堂案例教学是以案例展开的, 案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所以案例要精心设计,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例如在学习浅基础设计时, 设计一个简单柱下独立基础和一个简单的墙下条形基础案例。在实施此课堂教学案例过程中, 目的是通过一个简单化的真实的项目,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 熟练使用相关规范。在课堂案例教学中, 教师根据案例学习的目的, 通过问题陈述先引入相关的知识, 突出重点、透析难点,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指引完成案例的途径, 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案例的分析讨论中来。这样, 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成枯燥无味的任务来应付, 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 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2) 课外讨论案例
课外讨论案例是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并研究分析的案例。学生在学习课外讨论案例之前已经具备所需要的所有基础知识。学生以自组团队的形式自主安排时间和地点进行案例的学习、研究、分析和讨论。在课外讨论案例实施过程中, 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性别等相关因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 互相激励,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从而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在课外讨论案例的实施中, 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 依据学习目标, 独立寻找相关资料, 自己阅读与分析后, 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 从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在学习和掌握了基础工程中桩基础的设计后, 让学生实现一个桩基础的设计。依据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过程, 首先进行此设计的需求分析。实现的功能清楚后, 讨论和研究一下具体实现过程。学生完成课外讨论案例后,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汇报成果, 各小组可以针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及结果, 讨论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以及所想出的解决方法, 心得体会, 进而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 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并且可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更有助于树立自信心。
(3) 自我实践案例
自我实践案例是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主从前两类案例中挑选出适合小组进行实践的案例。通过对前两类案例的学习积累, 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知识, 已经了解了案例的分析和实现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已经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初步构思和设计, 而且团队已经形成, 具备了自我案例实践的基础。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 学生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 在小组的合作、交流、讨论中, 明确任务、确定目标, 分析存在的问题, 进而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完成自我实践案例。在实践案例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使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丰富、提升和重构, 从而达到巩固和创新的目的,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又培养了主动探索的创造精神。通过自我实践案例教学, 让学生在整个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进行有效的工程实践。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和成果及时地一一进行分析点评, 在点评分析过程中, 既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绩, 也要针对其不足之处给予建议, 以促进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通过这样一种“学习———实践———反馈”的过程, 学生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基础工程的教学内容,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论
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CDIO理念的案例教学模式, 培养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保证了教学质量, 为日后的求职就业奠定基础。S
摘要:采用基于CDIO理念下的案例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此教学模式在基础工程教学中的运用, 有利于改革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 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移, 教学内容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更注重学生能力及学生情感的培养, 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丰富了现代教学论。
关键词:CDIO,案例教学法,基础工程
参考文献
[1]姜桂荣, 李大龙, 赵炳利, 等.工程图学CDIO立体动态教学平台的探索[J].教学研究, 2008, 31 (6) , 539-541.
[2]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3) :1-7.
[3]唐世纲.论案例教学的基本理念[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 28 (7) :136-140.
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篇5
虞 慧 敏
(一)问题思考
1、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教师范画对学生学习的引导的作用?
2、教师示范画会不会影响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案例描述
2011年12月,我在我校11级开设了一节校级公开课——《静物简笔画的造型方法》,听课老师课后就我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了研讨,在评价过程中有一位教师的评价引起我的重视:课上教师示范风景构图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时间短且最后几排的同学看得不够清晰,教师范画的作用没有凸显。
研讨会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堂课范画演示过程,并把课堂的范画贴在黑板上走到教室后排,的确不大看得清,尽管我在演示构图的画法时有意比平时的绘画放大了两三倍,但还是不够,只能说前几排的同学还可以看清楚。我还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了大量优秀的风景静物简笔画作品,口头介绍了很多造型方法,并在黑板上张贴了步骤范画,也在黑板上进行了示范,但学生的视觉感受还是不强,学生面对作业仍然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下笔......我想:如果没有教师范画的导向作用,老师课讲得再生动,学生听得也是一知半解,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范画对学生学习引导的作用呢?
通过不断思考和实践,在后来几节有关简笔画的画法教学中,我采用了下列措施来发挥范画的有效性:
1、教室墙壁张贴范画
2、电子图片绘画作品欣赏
3、在实物投影仪上亲自示范
4、名家短片欣赏
5、小组巡回指导并示范
6、学生优秀作业张贴展示
课前,当我在墙壁上贴上简笔画范画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过来欣赏:哇,这些简笔画画得多好哦……这种近距离欣赏范画对培养学生对画简笔画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课上,我播放制作的课件让学生欣赏古今画家的优秀作品。从梵高的《星空》到齐白石的《虾》等作品逐一欣赏并分析,从同学们专著的神情来看,他们听得认真仔细,达到了比较好的欣赏效果。
效果特别明显的是:我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了简笔画的画法,重点强调了结构关系。个别学生边听讲边忍不住跟着画起来,学生能从我的范画演示中充分感受用笔、用线的技法特点,及简笔画的画法特点。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我让同学们组合成六个学习小组,在学生作业时我给予每个小组一定的指导并示范,同学们之间也可以有足够的交流。名家短片欣赏、学生优秀作业张贴展示的引领作用也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同学们分析比较自己的作业,从中受益匪浅。
由于我的讲解和示范运用得恰当,用笔、用线的方法在我作画过程中表达得十分清楚,我注意教室后排的同学看得也很认真,同学们一个个情不自禁地效仿起来……
(三)案例反思: 可能有人要怀疑: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代替了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教师示范绘画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呢?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 范画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之一。范画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不意味着让学生生搬硬套地临摹,学生学习有没有收获,学生作业有没有创造性,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启发与引导。
一、范画仍然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
在这节课教学中,为了营造教学气氛,让同学们感受各种静物简笔画的造型方法,我将课前精心准备的多种风格的静物作品张贴于教室的墙壁上,学生课前就能欣赏到静物作品,感受静物画的造型美和简笔画的画法特点。
为了让学生开拓思维,我在示范后启发学生:画无定法,同学们在学会基本画法基础上要富有个性地去绘画,切不可学生墨守陈规、依葫芦画瓢。有了要求之后,学生在跟着范画走的同时有的开始在思路上另辟溪径,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画出来的作品就会在原本的基础上得到一定拓展,为了鼓励创新,我在课堂上张贴他们富有创意的画,给予创意表扬,对于在作画时还稍有困难的学生我便到学生面前给与演示,在技法讲解与示范、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便有了从不知不会到跃跃欲试的转变,从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是课堂教学最大的收获。可见范画给与了学生直接、具体、直观的指导,教师课堂的范画有没有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如何启发与引导。
二、范画在课堂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交流作用
在示范一种静物简笔画的造型方法后,我将未完成的画稿张贴于黑板上,让学生们补画完整,学生们上台后个个大显身手,课堂练习效果很好,可见,课堂中教师的范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交流作用,教师在课堂中不是权威,而是一个顾问的角色,是一位能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和学生进行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互动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和鼓舞。通过有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各种形式的绘画的媒材与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三、利用优秀范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艺术教育首先是满足人们从艺术的语言中获得共鸣、间接抒发自我感情的需要,学会欣赏(听懂或看懂)艺术语言,其次才是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在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不同形式的绘画风格时,多媒体展示大量的绘画作品图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光欣赏电子图片有一定的的局限性,学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很多东西都含混不清,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我除了精心准备了大量的电子图片外,课前我把自己近年来业余时间画的作品搬到了课堂,让学生在教室里零距离欣赏作品,赞美之意能在每个学生脸上、和他们的赞叹声中感受到。
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研究
一、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通过案例的模式来进行教学任务。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近些年来也被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所接纳。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都来源于真实情况中的真实事件。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发现問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进入我国的时间较晚,所以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并且许多教师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仍然较为排斥类似于案例教学方法这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所以,当前在我国案例教学方法并没有普及开来。并且许多学校仍然以应试为主要任务,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在案例教学方法中,需要大量的案例来支撑教学,并且这些案例需要有一个规范性的案例集合,来指导计算机教师完成在基础教学中的教学任务。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教育领域里,还没有一套统一的规范性案例集合来供参考。同时,案例资源的建设与维护也是一个相当费时的过程。我们当前亟须一个可以有着权威指导性的,涵盖所有相关知识点的案例集合。二是案例教学法是一个需要较强的组织与分析能力的方法,并且对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当前,在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任务当中,许多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导致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不够彻底,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方法中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当前,仍未有一个权威性的案例集合来指导日常的案例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特别注重对案例的遴选工作。选取的案例要符合以下特性:
1.案例要具有目的性
案例的选择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特别是要能够提高学生关于计算机的专业素养,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适合当堂的教学目的。
2.案例要具有平常性
因为学生要通过分析案例来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平常性。事件要发生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案例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案例要有一定的延展性
当前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当然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得到一些特殊的启发与教育,可以通过案例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延展,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来提高学生的知识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4.案例要具有简明性
因为我们是要借助案例来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完成。案例的选择不能过难,要符合接受案例教学的学生的知识、阅历水平,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目的。所以,案例的设置不可以过难,要具有简明性。
(二)案例的分析
案例的分析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在分析过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获得相关的知识。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以下两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给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或者其他组织方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2.适当地引导学生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分析、自主讨论。因为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的讲解和总结
当案例教学进行到教师讲解阶段时,学生们已经对案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虽然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到了一定的结论,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限制,对于新知识还是不能好好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对案例进行全面详细地讲解。
课程的最后,教师需要对课堂讨论成果做一个总结。这个总结既是对当堂新授知识的总结,也是对学生讨论结果的总结。可以突出课堂的重点与难点,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非常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一种方法。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案例教学法,选择适当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Morrison G R, Lowther D L.计算机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M].顾小清,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5-01.
[2]李曼青,朱东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福建电脑,2008(5):206.
[3]卫元能.开展数学建模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2):185-187.
(作者单位 浙江省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篇7
本文首先阐明了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对说明了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应用特点,最后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中的实施方法,旨在为《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提高提供点滴的促进和帮助。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以学生为主导,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会计理论知识教学来说,《基础会计》案例教学可以起到完善、 补充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理解理论方法,然后通过案例可以提高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跳出传统模式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的束缚,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感受实际工作,深入理解实践问题,提出目标和决策标准,发现解决的办法,并做出判断、决策和制订实施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计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是很乏味的,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兴趣,根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进入案例设定的情境中,积极地思考,分析,由被动式教学变为主动式教学,教师不再是命令者, 而是引导者。
(2)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分析过程,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发散思维,多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而可以充分培养高职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质量和效果。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督促教师更加注重实际,加强《基础会计》教学中相关理论知识的重点调查研究,通过在实际工作中搜集案例信息,然后合理的改进,变为适合用于教学内容的案例,在教学中再加以完善的设计,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实施,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也能达到有效提高。
(4)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增加了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对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解决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通过教学案例将会计理论融合其中,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的特点
(1)案例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2)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基础会计》中的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感受领悟实际工作的意识,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开发学生的思维,把复杂枯燥的会计知识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将学生带入实际的会计工作中。
(3)案例教学可以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可以从案例中得到启发,开拓新思维,发现新思路,将案例变为教学重难点的实战场,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俗易懂,简单深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把教学中重点和难点问题变为丰富的情景案例,使理论知识在记忆中不仅有量的积累,还会发生“质”的变化。
四、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案例的选择可以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实施:
(1)形象实用。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选取的会计相关的教学案例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能过难过偏,不能编造臆断,要符合实际,满足学生的需求,恰到好处辅助理论知识的讲解。
(2)典型有效。《基础会计》相关的案例信息丰富繁多,教师要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实际活动中,挑选出会计活动信息,科学有效的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经济案例,把与《基础会计》课程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加工,能够反应某个知识的应用效果,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习的基础,所选取的案例不能理论性太强,选择一些实践工作中的细小案例,针对某些知识点,加入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理论如何应用与实践的。
《基础会计》教学要将复杂、枯燥的会计理论知识法变成具体、形象的案例分析,就需要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先有明确的认识,然后通过分析、思考,把理论知识变成解决实际工作中会计问题的方案,通过科学的验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基于以上《基础会计》案例的选择原则,我们应该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准备、设计案例。《基础会计》教学中要用到大量的经济案例,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一切资源条件,充分准备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 设计教学案例。此外,也可以通过各类媒介,查阅资料,或者参加研讨活动、校企结合活动来获得案例。
(2)情景引入。《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学科,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以前能够有一个好的进入状态,就要设定案例引入的情景。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生带入需要学习的章节当中,例如发问法,然后将与理论知识的案例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先直观感受教学情景,然后进入案例的角色,把自己理解的而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案例当中,变成解决生活、工作中会计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教学的效果。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介绍案例。教师应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对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进行必要的完整的介绍,然后把与案例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高职学生,使学生能够在一开始就走入正确的方向,避免思路跑偏,方案不正确。
(2)分组讨论案例。给出案例以后,可以进行分组,组织学生讨论案例。会计案例讨论旨在说明会计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从多方向进行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指导好、把握好案例讨论的原则和方向,要让学生不嫩刚脱离案例的中心和主、题,教师也不要多度的进行指挥,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导。
(3)分析案例。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基础会计》教学案例的讨论,要求学生独立的分析思考,拿出自己设计的解决方案,将自己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表达清楚,不要去猜测教师的思路想法、评价结论, 或会计与理财活动中是怎样解决的,不要死板硬套,照搬理论。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与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教师小结。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得出分析结论,找出解决方案以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准确的评判学生的讨论结果,阐明会计案例中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之后可以延伸出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
五、结论
一个典型的与当前实际结合紧密的《基础会计》教学案例的编写过程包括:案例准备、案例搜集、案例设计、案例修订、试用认可、最后定稿。要想编好一个《基础会计》案例,不仅要对会计理论知识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还要广泛搜集资料,整理素材。所以,《基础会计》教学案例的科学编写,并不是纯粹的写一个例子,需要灵活的将实践经济内容与理论知识进行结合,精心的设计,充分的准备。案例教学在实施时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案例,使案例与教学内容相吻合,案例要与教学内容相联系,难度要适中,重难点要突出,对学生能起到提点、启发的作用。在实施案例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只充当指导者、引路人。
随着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不断提高和不断改革,案例教学法已经在一定范围得到了推广,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必将会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在目前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如果我们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提高认识,建立与健全各项制度,采取相关措施,来共同完成案例教学的普及,构建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体系,那么对学校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志萍.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会计专业
一、会计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的课程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借助于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现搬现用就能得出全部答案的学科, 它是一门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特别是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 应以就业为导向, 要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虽然他们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 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 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所以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则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 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会计专业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会计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会计案例教学的内容, 应依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 结合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择, 选择应遵循如下具体原则。
(一) 典型性原则。
会计工作所涉及的经济活动是错综复杂的, 我们应从这些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会计实际话动中, 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会计实例, 构成会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只有典型的案例, 才具有代表性, 才具有一般的学习指导意义, 才能促使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让学生较好地认识会计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二) 针对性原则。
会计案例教学应有意识地针对具体、生动和形象的会计实例, 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 以便于学生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 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从更高层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会计案例教学实施的步骤
会计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 通过教师讲授, 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 由浅到深, 独立有序地完成会计案例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 使学生能融汇贯通、学以致用, 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步骤。
(一) 准备工作。
一是教师的准备工作, 主要是搜集和整理选择会计案例的材料, 讲授剖析会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二是学生的准备工作, 主要是阅读教材和教材中相关例子, 加深对分析和处理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 案例简介。
在课堂上详尽地讲授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掌握情况, 教师应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关的会计案例, 对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介绍, 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正确分析会计案例。
(三) 案例讨论。
会计案例讨论旨在说明会计案例,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学生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 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互辩论, 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 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 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 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 但要注意老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如债券问题, 让学生去讨论买方和卖方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 老师则在学生讨论比较成熟的时候提出新的问题, 如当债券以不同的价格发行时候, 双方又该如何处理?这样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四) 案例分析。
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对会计案例广泛地讨论后, 应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进行账务处理时, 通过分析复杂的实际问题, 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物资采购案例, 可以结合购入物资的成本构成、相关税金、销售折扣、不同的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等知识点来归纳分析, 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五) 教师总结。
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作出分析和处理结论之后, 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 要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判, 阐明会计案例分析和会计处理的重点、难点, 指出学生分析处理结论中的优缺点, 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和处理是否正确。
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篇9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入门学科, 不但重要而且是必修课程。近几年来,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 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不断提高,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1) 学生基础不一:许多中学开设有计算机相关的文化基础课, 但是农村与贫困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的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方面存在的差异, 使教师在教学上感到迷惑, 也给教学实施造成了困难。
(2) 教学内容太系统化, 理论与实践脱轨: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要求具备极强实用性与应用性。但是现在很多学校教材中涉及内容较多, 而且具体操作、实用性的内容一笔带过, 讲解含糊, 学生自学起来比较困难[3]。
(3) 教学模式相对陈旧:在理论教学上尽管学校都装有多媒体, 教师也都做了相关电子课件, 但是大多数课件不过是教材的简单罗列, 只是把黑板上的内容移到了屏幕上, 教师作为中心进行满堂灌, 学生被动的坐在下面听, 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课程学生也是学生无目的自由练习, 或者偷偷打游戏, 理论教学与实践严重分离, 势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4) 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经相关部门统计, 大约65%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 仅8%学生课后看教材。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必要性,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亟待提高。
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逃课率增加、教学效果差的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越来越受到关注。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提出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分析。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式”教学模式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没有能够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框架, 从而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分散性和学习的无目的性, 这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考虑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来完成每一节课的学习。通过教学实践, 并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认真分析, 为其选定了一个显要的突破点——“案例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
(1) “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案例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适用于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 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为基础, 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为载体, 使学生了解相关案例, 并从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我们可根据教材, 选择合适的内容, 采用案例式学习, 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愿望, 提出学习任务要求, 让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或网络资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信息能力[4]。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及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需要的计算机知识, 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课堂上实验实例, 采取以“案例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明确学生学习目的,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效果的目标。
(2) 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式“教学实例。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坚持使用以“案例式”教学为主, 以其他教学方法为辅的教学方式。通过进行实例剖析——教师分析——制作过程——学生练习——汇报及评价几个阶段之后, 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所学习知识, 再通过上机实验练习及评价, 最终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并达到节节有收获的目的。
(1) 实例名称。
个人求职简历的制作。
(2) 分析教学对象。
大部分学生具备一些word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很多学生不会理论应用于实际。个人求职简历是每名毕业生毕业求职必不可少的推荐资料。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是本次教学案例设计的主要目的。
(3) 分析教学内容。
熟练掌握word排版技能是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计算机技能要求。学生在本次任务中应该掌握W o r d的编辑录入, 文档的排版, 表格的制作, 图文混排, 页面排版与打印等技能。
(4)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word排版的各项技能, 提高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信息素养。
(5) 任务设置。
任务设置主要包括封面的制作, 个人简历表格、成绩表格的编辑、择业意向等表格的编辑, 自荐信的编辑。
(6) 教学过程。
教学包括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作品报告及评价、归纳小结四个阶段。任务准备阶段教师演示本实例的制作, 拓展相关知识, 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素材;任务实施阶段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完成个人简历的制作;任务评价阶段通过展示个人作品, 采用“自评, 教师评, 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来引导学生评价;归纳小结阶段由教师总结这次任务的成果, 并复习理清知识, 对掌握不好的知识再做详细讲解。
(7)
教学设计。
(8)
评价量规。
以上是通过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实际教学中大胆实施改革的具体做法。通过此教学方法的改革, 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小型应用系统的开发。
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运用“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案例式”教学模式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 加强信息意识和运用能力培养, 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等到很大的提高。“案例式”教学模式比较符合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 但是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 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好尺度, 注意信息道德的培养, 正确认识学生自主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只有正确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 计算机相关课程成为了各高校必修的公共课之一, 但是从教学实况来看, 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不乐观。本文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建议, 并给出详细分析及实例, 为相关人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朱鸣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3) :33-35.
[2]张敏霞.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探索和改革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07 (2) :22-25.
[3]李昌, 陈金花.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Computer CD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2013 (5) :123-124.
浅谈基础会计案例教学 篇10
在基础会计的传统教学中, 理论学习成为教学的重点, 而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 更为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案例教学法定义及其特点
1. 案例教学法定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 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进行典型化, 让学生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总结。整个过程中,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 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2. 案例教学法特点
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形象性、直观性。教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会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生,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和总结, 能够将平时的理论学习同实践相结合,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相对较为枯燥的理论学习, 案例教学形象性的特点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元性室案例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进行案例教学时, 每一个案例都是不同的, 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案例。并且, 同一个案例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这种解题方法的多元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 培养学生思维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以理论传授为主, 忽略了理论的在实践中的运用, 这严重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案例教学法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 将知识运用道解决具体的案例中。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分析案例, 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水平的提高, 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 整个课堂变成了“一言堂”,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案例教学法则更为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在整个案例分析的过程中, 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 整个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 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理论性较强是基础会计传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特征。会计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所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基础会计学习的目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 每次都是面对不同的案例, 并且每一个案例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这就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
1. 准备案例教学材料
准备各种不同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刊、和其他各种媒介搜集案例, 在搜集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案例的真实性, 不能够随意杜撰案例。搜集的案例一定要具有典型性, 能够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案例有初步了解, 教师可以提前将案例资料发给学生, 这样也能够节省课堂时间。
2. 针对案例开展分析和讨论
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讨论。在整个的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讨论结束后, 各个小组可以在达成统一意见的前提下发表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这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意见。另外, 在各小组发表意见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主题方向, 并积极带动起大家学习的热情。
教师在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时, 最好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如果教师提前表达观点, 就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解决案例, 不利于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
3. 案例教学总结
针对案例分组讨论结束后, 教师应当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成果。案例教学总结不仅仅是记录下准确的答案, 并且很多案例并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 而是记录下整个讨论过程中思路的发展, 以及讨论中的重点、难点等等。教师在总结时, 既要表扬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又要指出这次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才能够为下一次的案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对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建议
1. 建立教学案例库
开展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时, 应当提前准备案例。建立案例库可以既方便了查找, 也利于长久教学的使用, 节省了教学资源。案例库应当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和多元性, 但是在选择基础跨系案例时, 应当选择一些能够与教材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案例。各个国家由于在文化环境和法律规定方面的不同, 相应解决案例的方式也会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时, 尽量避免选择国外的一些案例, 而找一些符合我国会计工作要求的案例,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正常开展。
2. 正确处理与传统教学关系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并不是建立在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相反, 它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的。案例教学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 而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来传授的, 所以案例教学离不开传统教学的辅助。一些老师盲目的认为案例教学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如果没有传统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 那么案例教学也就无法正常开展。
3.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案例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信息技术获得迅猛发展, 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行各业中。在进行案例教学时, 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 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有很多图标和数据, 如果都进行板书势必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 就能够有效地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 多媒体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对案例进行讲解时, 可以运用视频、语音和照片等方式。这些方式相对文字材料更为生动直观,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案例教学室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命。案例教学之所以会被运用于基础会计教学中去, 是与基础会计这门学科的性质分不开的, 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案例教学, 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际相结合, 真正的做到学有所用。相信在未来的基础会计教学中, 案例教学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缨.积极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法[J].发展研究, 2005, (11) .[1]黄缨.积极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法[J].发展研究, 2005, (11) .
[2]张玉武.基础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法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 2006, (2) .[2]张玉武.基础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法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 2006, (2) .
[3]杨同芝.会计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 (9) .[3]杨同芝.会计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 (9) .
[4]陈婉丽.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 2008 (23) .[4]陈婉丽.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 2008 (23) .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分层次设计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教学案例 分层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78-0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由于全国各省份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计算机水平要求不同,导致大一新生初入校园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层次差异较大。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无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更具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得基础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无法都得到最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计算机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改革将从多个方面推进,该文重点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该校在该课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分层次地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办公案例就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
1 分层次改革总体思想
我校根据教学现状实施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改革在遵循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指导思想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活化了计算机教学。新生入学后,统一参加我校组织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划分出免修和必修两个级别,依据级别的划分进入不同的计算机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合理的自主学习空间。
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依据水平测试中的各个测试模块来分析学生的成绩、结合改革后的课时,以“任务为驱动,案例为导向”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教学模块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分层次教学案例库”,即为免修生和必修生中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案例,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获得最切合其需求的计算机教育,使计算机教学更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 案例分层次设计
(1)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能够达到80分以上的同学,准予免修该课程。免修的学生虽然可以不必与其他学生同在课堂学习基础内容,但免修不免考,仍然要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安排了指导教师,他们需要自主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会定期对其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导。此层次的教学案例需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计算机教师设计,在该校原则上要求由多年教授办公自动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师完成设计。原因是,对于这部分基础比较雄厚的学生,如果提供的教学案例过于简单直接,学生会缺乏学习兴趣,案例必须突出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设计性。该校是应用型大学,因此我们将很多学生未来学习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知识增添入学习范围,这样可以使该校计算机教学向着“合格职业人”的培养靠拢。例如:Word中的“论文排版”案例,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即使是底子较厚的学生也对毕业论文排版案例兴趣度极高,虽然其中包含了一些实验难度较高的索引目录、分节符控制、奇偶页页眉页脚控制等问题,但学生们都能够通过交流、查阅资料、查询网络等方式解决。Excel部分、PPT部分,指导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列出,要求学生将自己模拟为职场中的特定职业人,自主设计办公案例,数据源、主题均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设定,设计中必须涵盖教师提供的知识要点,增添自我开拓创新的知识点可以加分,这恰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设计创新能力,还可以选拔出一些未来在计算机领域有发展潜力的尖子学生,为其提供参加校内外竞赛的机会,树立学习典型,激励其他同学,增加计算机学习的内驱力。
(2)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未能达到80分的同学,必须按照学校常规教学要求到微机实验室完成该课程的正常学习。这部分必修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在同一个课堂学习,如何实现分层次教学,这是该项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除了从教学形式上组建学习小组,为每个层次选拨学习组组长来辅助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资源包,其中的教学案例、办公案例细致地划分为基础型、提高型、课后型,基础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不同的案例去完成,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例如:Word排版中一个经典办公案例“邀请函”设计,在分层次案例设计的方案下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案例仅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运用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按照案例操作要求完成邀请函的简单排版;提高型案例要求基础相对厚一些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邀请函;课后型案例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从网络或参考书籍上查询Word邮件合并功能的应用,完成邀请函的批量制作。这种分层次的案例设计,特别适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整个课堂气氛真正的活跃起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分层次设计改革实施至今,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将把课堂教学实践与这项改革工作紧密结合,不断调整完善改革方案,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红照,王爱民.高校计算机公修课分层次教学体系及其实施[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92-94.
[2] 万德年,熊发涯.我院04级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07(15):86-87.
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篇12
一、高职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律基础课的内容理论性和规范性强,对高职学生来说,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难度。尽管许多高职法律基础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然而,实际上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并没充分发挥,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尽如人意。
(一)对案例教学认识比较肤浅或存在误区。
有些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用举例来对学科的内容进行说明,或以案例练习作为讲授内容的补充、辅助手段。其实不然,案例教学法和举例教学法虽都要引用实例,却有很大不同。首先,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教学任务都是借助案例来展开的,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的地位;其次,案例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最后,案例教学与举例说明的指导思想不同,案例教学重点在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既应该学到法律概念、法学原理和法律条文,更应该增长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说明一般是以说明问题为目的。对案例教学法的误认致使许多教师停滞不前却心态安然。
(二)对案例教学局限性认识不足,运用过多过滥。
尽管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法律概念、原理,并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高职法律基础教学几乎涉及各个部门法的内容,要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专业法规、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时间是十分紧张的。因此,案例教学的组织不可能次数过多。事实上,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案例的学习不能代替理论、知识的学习,案例法也不能全面代替其他教学方法,高职法律基础教学不能也不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全面采用案例教学。
(三)选择实施案例教学的环节和内容不妥。
有些教师实施案例教学不能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对实施案例教学的环节和内容不加选择,在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或细枝末节部分实施案例教学,使案例教学提供的情境“孤岛化”,往往花费很多时间而学生受益不多。实施案例教学应依照范例教学理论的要求,对关键原理和关键概念实施案例教学,才能够起到以点带面和提纲挚领的作用,才能帮助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性。案例提供的情境应不仅涉及这一节的教学内容,而且存续于其他章节的教学内容,以有限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认识问题,避免主观思维的片面化。
(四)案例选用过于随意,质量不高。
讲授者对教学案例的组织和处理的随意性典型表现为案例事实简约化和人工化,缺乏典型性和关联性。究其原因,一方面,许多教师未受到过正规的案例方法的训练,总体素质不高,再好的案例,没有“高手”使用也是毫无意义的,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与案例教学相对应的案例库资源供应不足,质量低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开展;加之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是调查和选编案例,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时间、经费的投入,许多教师望而却步,找些过时或典型性不强的案例来凑数或干脆远离案例教学。
(五)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分析不够充分深入。
在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中,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师,而学生则显得过于被动。一方面,教学案例选取方面的不足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的过于主动和分析方法的单一化、确定化及分析结论的定向化、确定化不仅消解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倾向和方法,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思维。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死记硬背、照搬知识,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考的案例教学方式,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常出现“冷场”,最后不得不以教师提供正确答案作为课堂教学成果而告终,案例教学的效果不复存在。
二、高职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的改进措施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对于高职法律基础课而言,运用这一方法时受规定课时及教学对象的制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综合分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重视案例教学法,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提倡、鼓励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拨给相应的经费,组织专门人员,加大投入,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参与案例编写,可在教学酬金及提职等方面予以倾斜,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现代案例教学模式所提倡的现实性、互动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素质。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外,更应当具备丰富的法律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具备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能力。备课任务量很大,讲课难度也很大,因此授课教师要迅速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并常抓不懈,多学习案例教学法理论,多参与教学研讨、观摩、比赛等活动,及时总结自己案例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不断改进。学校也应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各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多参与司法实践,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等,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丰富实际教学的经验。
(三)正确确定实施案例教学的内容。
很显然,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会遇到教学内容的繁杂和教学学时短缺的矛盾。因此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地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并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施案例教学就必须做到“少而精”,其内容和环节必须依照关键程度和可能选用案例提供情境的存续程度合理确定,力争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实体法和相应的程序法可综合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提供的情境不仅存于实体法教学内容之中,而且存续于诉讼法的教学内容之中,能帮助学生在教材的不同内容之间建立相互联系,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和基于案例推理的能力。
(四)合理选用教学案例,探索数字化案例教学。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对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要注意挑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离开教学内容,缺乏教学目的,讲授案例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应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实践中意义重大的问题和学生普遍关注而又认识模糊的问题选择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树立正确的观点。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改编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引起法学界或社会广泛关注并能将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涉及的概念、制度、法理、法律规范有机联系起来的典型案例,既富含争议、有讨论价值,又不使学生感到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假设。同时要积极开展数字化案例教学的探索,运用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编写案例教学课件,使案例教学实现文字型案例向多媒体型案例、静态封闭的课堂讨论,向动态开放的课内外交流、课堂交流讨论,向电脑设计仿真、师生双向沟通,向团队多向沟通的转变,从而适应人才培养的数字化环境。
(五)切实引导学生课前独立自主地分析和研究案例。
有效的案例教学,必须坚持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如果学生在课前不能熟悉案例的内容,不能进行独立的法律推理,不能对案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不能带着自己特有的认识和观点走进案例教学的课堂,就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的课前准备是案例教学开展的前提,教师在课前不仅要有目的地选择案例,而且要组织案例材料供学生阅读。课前阅读案例非常重要,可以节省课堂上较多的准备时间。如果没有预备的过程,学生在课堂讨论时往往就会不知所措,消极地等待答案,这也有违案例教学的初衷。这个过程,既能使学生熟悉案例的情境脉络,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和研究案例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为更好地实施课堂案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怀疑批判精神,使案例和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和优势。
(六)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有效组织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
学习是心理的积极动作,不是对教学的被动接受。教学过程的本质应该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承认教学是以客体为中心的师生之间交往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智慧、生命、意义的共享。[2]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教学契机,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促进学生进入最佳思考状态,让他们始终处于探讨、研究的案例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维、参与讨论,在思维和语言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得出案例所包含的法学概念、原理和法律原则、法律精神。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思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让学生有效地共享学习资源,并借鉴他人的观点,超越个人的局限。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能够举一反三、上下贯通,真正主宰课堂活动,掌握学生的思路,正确对待学生的看法,善于听取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给学生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当然课堂讨论与“讨论问题”的设计密切相关,一定意义上,“讨论问题”比案情还要重要,正是“讨论问题”将案情与教学内容联系了起来。“讨论问题”的设计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创造性工作,设计得好会大大增强案例的讨论价值,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讨论问题”应具有结论的非显而易见性、争议性、启发性、引导性和层次性。
(七)改变课程的考核机制。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法,其作用不是传授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因此不能把考核目的仅仅定位在寻找“正确答案”上,而应该是积极推动学生对法律原理、原则、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实行案例教学,课堂上学生有很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因此在学生的考核方面,应加强对平常表现的追踪及记录,注重平时成绩,把学生发言表现与卷面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成绩,较大幅度地提高课堂讨论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克服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搭便车”现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
摘要:高职法律基础课的案例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作者认为, 应着重从提高认识、提升教师素质、合理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案例、切实引导学生课前准备、充分组织课堂讨论、改革考核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新平.案例教学法的内涵[J].云南教育, 2002, (10) .
【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推荐阅读: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10-21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11-21
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识06-07
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10-24
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论文教学案例的选择论文10-17
案例教学方法设计05-14
第三章 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11-19
案例教学的价值06-25
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05-18
无限魅力的案例教学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