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稳定校园

2024-09-04

和谐稳定校园(共12篇)

和谐稳定校园 篇1

0 引言

近年来,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这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的一项长期的、深远的历史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 不仅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 还传承着一个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一所学校, 惟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和谐稳定才能不断发展, 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 充满活力、勇于拼搏的创新型人才。

1 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依法办学

构建和谐校园, 必须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国家的《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则是办好一所大学的重要法律依据。我们要用制度监督权力, 用制度管理事物, 用制度约束行为, 这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要提倡的重要先进手段和正确的指导原则。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同时, 还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法改革活动、学术交流会、科研讲座及教学研讨会, 积极维护教师勇于参与教学的合法权益。要不断建立与完善学校的各类管理规章及制度, 使其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 做到有法可依。要以服务为主, 以学生为本, 确保规章制度得以实施, 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与不断完善。要按章办事, 公正严明, 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全校师生要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理解与执行。以上这些, 必将有助于解决高校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 努力打造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大学校园。

高校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殿堂, 它集中了多种文化的辐射源,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高校是先进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的理论阵地, 必须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研究作为依托,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校园法制教育, 广大师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范, 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校各方面积极因素, 提高与社会结构的协调能力。要使得教育教学活动都能够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 就必须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法制教育, 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 完善领导体制。要以实行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的精神, 创新工作机制, 以严格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 实现规范办学、科学办学, 提升高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展示全校师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2 培养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管理团队,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提高管理者创新能力,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保障。高校的管理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办学的水平如何, 不仅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取决于大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各级管理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 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吃苦、社会责任感强、深受学生喜爱、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管理队伍, 做到积极向上、顾大局, 坚持原则、乐于奉献、团结合作, 发扬团队精神。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及先进人性化的规章制度, 积极调动每一位管理干部的工作热情及聪明才智, 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

建立良好有序的师生关系, 是高校实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使命的需要, 也是建设健康、美好和谐校园的需要, 更是教育、完善提升人格的要求。管理干部要有亲和力,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到示范和凝聚作用, 这就要求每一位管理干部能做到公正、公平, 尊重师生的合法权益,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与此同时, 学校也应积极创造并鼓励教师在钻研业务的同时, 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师业务培训班, 主动参加进修学习, 尤其是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3 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是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战略。高校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殿堂, 是人民教师和莘莘学子集中的地方, 他们不仅理念先进、想法独特、头脑活跃, 富有强烈学习欲望和创新精神, 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超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职, 就是要求每一个人真正做到尊师重教, 关爱学生, 理解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人, 为全校师生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美好、公平宽松环境下的具有高学术氛围的校园, 让每一位学生在公平、公正、宽松环境氛围中学习, 思考与理解, 学会尊师感恩, 学会不断提高人生品位,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完善自我, 把学校真正建设成为一所学习与生活的和谐乐园。

坚持“教书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 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是高校的教育核心, 是以推进全民全面高素质教育为主线, 正确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健康成长。学校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 要时刻给学生以关爱, 始终贯彻平等、尊重的人本思想, 做到以诚待人,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4 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以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研究能力、主动学习、团队协作精神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为宗旨。我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 也是部委省共建学校。建校90年来的医学教育文化的积淀, 使哈尔滨医科大学显现了她浓郁而神圣的“大医大爱”的校园文化底蕴。校园环境优雅, 绿树成荫, 红柱碧瓦间高楼耸立, 仿古与现代建筑交相呼应。打造出高端大气、具有北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为提升学校声望奠定了基础, 传统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每到春季, 学校都会拨出专款用于校园环境的建设。碧绿平坦的草坪, 争奇斗艳的鲜花和枝繁叶茂的树林, 为学校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们营造了浓郁、温馨的绿色生态环境。

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全校教职工、学生要共同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因素去营造绿色、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把“尚医、崇生、传承、探行”的大学精神, “赤诚爱国、自强不息”的伍连德博士的拼搏精神和“木直中绳, 博学载医”的校训深深地融入血脉, 铭记于心。我校共有学生社团30个, 每学年都要举办社团活动月、大学生体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美食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些活动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融洽师生关系, 弘扬哈医大人的精神, 彰显特色校园文化都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5 结语

构建美好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稳定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木直中绳, 博学载医”, 以此为校训的哈医大人会倍加珍惜现有的团结稳定、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传承伍连德精神和于维汉精神, 更新教学理念, 营造教书育人、崇尚科学的学术氛围,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全校师生的精神境界, 为推动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谐健康可以注入活力, 和谐稳定必将推动学校持续稳定地发展, 共同营造一个法制、文明、积极向上、活泼健康、和谐温馨的大学校园, 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许梦龙.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及现实意义[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0, (1) :23-25.

[2]董志平.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 (中国名校卷) (一) , 2009:589-590.

[3]徐建平, 罗丽英.从传统文化看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J].党史博采 (理论) , 2009, (2) :26-27.

[4]谢文平.关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5-7.

[5]丁勇.东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意义[J].社科纵横 (新理论版) , 2008, (3) :205-206.

和谐稳定校园 篇2

(苏荣)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中,改革发展稳定始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稳定是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类社会矛盾难以避免经常地大量地产生出来。这些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各种利益诉求形成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这些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全局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检验。

近年来,我们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着力突破就稳定抓稳定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始终强调树立积极的稳定观,牢牢把握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动权,把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置于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打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许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都与发展程度、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尽管这些年江西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经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进位赶超、实现富民兴赣,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树立积极的稳定观,就要坚持在发展中求稳定,而不能就稳定抓稳定。脱离发展抓稳定,就难以实现真正的长期稳定。为此,我们反复强调,抓住机遇,最重要的是抓住发展的机遇;防止折腾,最重要的是加快发展不动摇。通过发展让人民群众受益,在发展中保障老百姓安居乐业。2008年以来,我们成功战胜了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呈现显著的加速增长态势,全省经济总量有望实现五年翻一番,财政收入跨越1000亿元台阶,人民群众收入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

二、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协调利益关系和促进社会公平。

为政之道,以民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践行我们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之策。必须坚持以发展为先、民生为本,把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这几年,我省持续加大了财政支出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抓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大事。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55%以上,增幅高于新增财力增长。在不断拓展民生工程领域的同时,注重统筹兼顾、分别轻重缓急,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民生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一方面,着眼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公

共需求,切实落实普惠性民生政策。以就业、教育、社保、住房为重点,扩大积极就业政策的覆盖面,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推行济困助学,形成覆盖城乡和国民教育各阶段的济困助学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着力解决群众住有所居问题。另一方面,重视和关注困难群体民生,切实解决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各类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进行通盘考虑、逐个调查研究、分批分步解决。近年来,我省不仅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和大病救助制度全覆盖,而且较大幅度提高了城乡低保、大病救助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的补助标准。从2009年起,我们在全省实施了“光明·微笑”工程,为13万多例白内障、6000多例唇腭裂患者进行免费手术。2010年又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患者开展免费救治,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三、敢于触及和破解历史遗留问题,以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构建充满生机活力、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总体上改革尚未到位,任务还相当艰巨,全省未完成改革任务的国有工业企业有507家,涉及职工近48万。面对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我们坚持既坚定不移、又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把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放在首位,做到依法操作、民主操作、阳光操作,确保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体现;做到善待职工、厚待职工,确保职工利益得到切实保障。这次改革不仅化解了企业巨额债务包袱,彻底剥离了企业办社会职能,一大批企业焕发出发展的生机活力,而且广大职工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全省各级政府筹措194.1亿元改制资金,不仅职工补偿金一次性发放到位,为所有符合条件的职工接续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而且拖欠多年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抚恤费、丧葬费等全部得到解决,成为我省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广大职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热情超出预期,实现了企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在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当前我省正扎实推进农垦、粮食、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运输、商贸流通7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再用一年半时间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实践证明,改革发展中产生的矛盾,要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深化改革不仅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四、强化日常矛盾纠纷的主动排查化解,有效防止社会矛盾的累积。

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增多有其必然性。有矛盾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被动应对。对大量社会矛盾,如果不是及时发现、主动化解,在做好平时工作上下功夫,总想“捂住”、“堵住”,必然导致问题在拖延中扩大、矛盾在累积中激化。为

此,我们强调各级党委政府首先要注重从源头减少矛盾,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搞改革,不仅要考虑发展问题,还必须考虑稳定问题,把大多数群众不赞成或暂时不理解、不支持的事情不办或缓办,作为决策的一条重要原则。同时,掌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主动权,强化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止矛盾累积和激化。这几年,省里开设了“民声通道”、“省长手机”和“网上信箱”,各级都建立了类似信访渠道,让老百姓可以直接便捷地反映他们的诉求;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资源,实行了“三调联动”综合调解机制,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探索建立专业化的行政调处平台,开展分类调处,尽可能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纳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2010年,全省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4万多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3.6%。同时,由省领导带头、各级领导干部实行包案负责制,使一批信访疑难积案得到有效解决,做到尽力减少存量、着力化解增量,防止矛盾和问题积累。

五、着力提升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随着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猛扩大,公共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各类社会群体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增多,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加强城市社会管理、提升综合治理水平成为紧迫任务。近年来,我们在搞好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公共服务的同时,围绕开展和谐平安创建活动,坚持管理重心下移,突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街道和社区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功能,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犯罪高发,归根到底,这是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全省各级政法机关主动适应治安形势新变化,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一方面,对严重侵财和人身伤害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非法传销和非法集资、经济犯罪特别是职务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另一方面,对文化程度低的无业、社会闲散和单亲家庭等犯罪率高的城市边缘人群,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降低违法犯罪几率;对非严重刑事犯罪、认罪态度好、符合法律规定、不再构成社会危害的劳教和服刑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分别实施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监(所)外执行等政策,提前回归社会;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减少社会对抗性,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2004年以来,全省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省份。

六、弘扬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强化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在社会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匡正社会风气,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以来,我省涌现了曾庆香、王茂华、蒋国珍等一批广为传颂的“平

民英雄”;在抗洪救灾斗争中,又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模人物。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份普通、岗位平凡,但在日常生活和关键时刻,他们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我们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英雄模范人物。为充分发挥英模群体的示范教育意义,我们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了向英模群体学习的活动。在深入挖掘英模群体精神内涵,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教育作用的同时,省委省政府还研究制定了英模人物褒奖政策,对社会的价值取向进行正面激励和导向。社会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社会思想文化变化的窗口,也是反映社会稳定状况的晴雨表。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关注舆情,重视舆论宣传引导社会思想文化观念变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对各种突发事件,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通过正常渠道说明真相,满足群众的知情需要;对网络热点问题,掌握舆情主导权,增强网上权威声音的力量,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氛围。

和谐的稳定是真正的稳定 篇3

有幸生活在改革浪潮中的这一代中国人无疑体验到了更多变迁,从一日三餐的内容到春夏秋冬的衣饰,乃至目光所及的周遭景物,几乎总是一年一个样。追溯这种种变化的源头,人们往往能发现执政党中央全会的“第一推动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调动了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吃什么,能吃饱吗?就不再是让国人伤透脑筋的问题;十四大之后,“市场机制”从禁忌成为了举国一致的目标。今秋这次全面完整地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方略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将让老百姓体验到什么样的变化呢?

和谐一词,从其字形直观地解析:“禾”与“口”构成的“和”,表示“大家口中有粮吃”;“言”与“皆”组成的“谐”,表示“人人能开口表达意见”。除了吃饭,还可以有别的诉求,十六后六中全会公报提出要“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公报将政治、文化、社会权利与经济权利并提,是把社会问题提到了与发展经济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这就意味着,在和谐社会里,人不仅可以追求经济权利,还要如马克思所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要引导经济发展,同时要解决社会问题。这个大转变将怎样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要达到的9大具体目标。在这些目标走向实现的过程中,人们将再次看到周遭的无尽变迁:民主法制不断完善,人们不会再为寻求司法公正远行千里;城乡、区域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更多同胞将共享发展带来的繁荣;社会充分就业,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将不再为就业彻夜难眠;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没钱不敢看病、农民缺医少药将成为往事。

社会和谐既是老百姓的迫切诉求,也反映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回顾思想史,社会主义思潮的萌动,正是有感于早期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公正、不人道。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1803年发表《全世界和谐》文稿,第一次提出要用“和谐制度”代替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资本主义称为“病态社会”,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不是“个人和谐”,而是“全体和谐”。

这种善良的思潮感染着人们,为争取自己和他人的一切合理权益呼吁变革,正是在这种思潮的批判和警惕之下,市场经济体制才得以避免堕入“坏的市场经济”,多数人的权益在现代社会得到保障。从历史的纬度观察,要求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思潮的灵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表明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这个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将社会主义的本质总结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六中全会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全会公报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当前中国发展到了市场经济框架基本得以确立的历史阶段。市场经济强调利益驱动、多主体分散决策,它比自然经济、计划经济要复杂得多,因而也更需要社会的和谐。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人均1000美元这个阶段,如果社会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社会分化日益加剧,将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增加,不仅不能继续发展,甚至可能陷入倒退。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起来,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以和谐促发展,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社会要发展,稳定是前提,六中全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稳定要求。全会公报说:“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追求社会公正前提下的和谐稳定,以制度建设保证社会公正,是公报的又一亮点。

和谐稳定校园 篇4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也是现代大学孜孜以求的理想。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认真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结合高校实际研究和谐校园建设问题, 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是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前提, 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 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和构建和谐校园在一定意义上有着内在的联系, 探究二者的关系在当前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校园安全稳定、和谐校园相关概念界定

(一) 校园安全稳定的概念界定

“安全”的字面意义较为明确, 各类词典通常是指平安、稳定、保护以及无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这样一种工作和生活状态。所谓“安全”, 是指事物的主体在客观上不存在威胁, 在主观上不存在恐惧的一种状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有着动态性的特点, 表现在, 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 对安全的威胁和维护安全的手段与方式也发生变化。

稳定是相对于动荡而言的, 即平稳、安定。首先, 稳定不是仅指校园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稳定, 而是指高校的整体稳定, 包括政治稳定、教学稳定、校园生活秩序稳定、人心稳定等;其次, 稳定不是静态的、凝滞不动的稳定, 它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僵滞不变的状态, 而是指其结构在运动中保持某一固定形式和基本一致的适应方式。

高校稳定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支持, 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持高校的安全、稳定, 为高校教育育人、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校园本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时刻和周围的世界发生着信息、人员、物质等交流。无论是外界的还是内部的种种变化都会引起大学校园的不稳定, 大学生也处在一个心理不稳定期, 因此, 大学校园的不稳定因素不仅始终存在, 而且较复杂。影响大学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很多, 涉及大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不稳定, 主要有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障碍、不良习惯以及其他的违纪现象等。

(二) 和谐校园的概念界定

和谐校园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是因为其涵盖的内容和标准不断变化, 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 以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以具有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需要随着个体、社会、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其主要特征为:

1.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的动力源

建设和谐校园, 必然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师生和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和谐的同学关系即, 同学之间相互关心, 互相帮助, 相处融洽, 共同感受和谐校园的氛围。学校也要不断完善教育设施, 开发教育资源, 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相互交流的舞台。

2.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重要部分

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内, 以学校广大师生为主体, 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学习生活、实践锻炼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关于物质的和精神的所有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的总和。它包括了广大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精神境界, 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教风与学风, 学校的传统与习惯, 各种文化设施及活动以及学校的环境布局、绿化美化等方面。校园文化也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等。校园文化以其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渗透到了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广大师生置身于这种文化氛围中接受各种校园文化的滋养, 从而使其在智力、情感、身心、道德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 建设和谐开放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

3. 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灵魂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协调发展, 能力与需求的协调, 以及个性的充分发展等。和谐的教育体系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有科学知识、有文化素养的大学生, 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三、校园安全稳定与和谐校园的相关关系分析

(一) 灰色关联研究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是在信息不完备或缺损的情况下, 对系统进行量化处理, 弥补信息的不足, 可以得到较精确的分析结果,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 它们受着各种相互关联, 相互作用的复杂因素的影响, 关联度是事物之间、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度量, 它定量地描述了事物或因素之间相对变化的情况。

1.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首先, 给出原始数据列的参考序列X0和比较序列

其次, 采用初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求出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之间的差序列后依据空间理论这一数学基础, 按照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这4条原则, 灰色系统理论确立了参考数列x0与若干比较数列xm间的关联系数:

ζ为分辨系数, 且ζε (0, 1) , 这里ζ取0.5。

再次, 把关联系数这一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 再做平均处理, 变得比较曲线 (数列) xm对参考曲线 (数列) x0的关联度:

最后, 比较关联度的强弱, 若ra>rb, 则称影响因素Xa的关联度优于Xb。

2. 灰色关联矩阵的计算

一个研究系统中, 如果母序列 (参考序列) 不止一个, 子序列 (被比较序列) 也不止一个, 这时就可以在这两个序列 (在有些情况下, 母序列与子序列可以互换, 即原来的母序列可以作为子序列来处理, 子序列可以作为母序列来处理) 之间构造关联矩阵, 通过关联矩阵中各关联度之间的关系, 可以分析哪些因素是主要的, 哪些因素是次要的。下面是一个由母序列为y1, y2, …, ym子序列为x1, x2, …, xn所构造的关联矩阵:

矩阵中的元素rij表示因素yi与xj之间的关联度, 关联度大则表示这两个因素间联系紧密, 关联度小则表示两个因素间联系不强。

还可以对矩阵的行元素、列元素求和, 得:

对行或列的关联度求和之后得到的数据, 所反映的是综合关联效应, 如对行元素求和, 反映的就是母序列中的各因素对子序列总体的综合关联效应。

(二) 校园安全稳定与和谐校园的灰色关联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 现进行校园安全稳定和和谐校园的灰色关联分析, 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析, 其具体的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步:评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权值因子判断表法, 专家组共有12人:具体人员有学生工作部门4人, 学校公共事务管理人员2人, 学生代表2人, 思想政治研究专家4人。专家组采用4分制打分, 得到结果如下:

第二步:对二级指标的灰色评价权。每位评价者的评分是一个灰数。

为了调查校园安全稳定和和谐校园的灰色关联度, 针对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因素, 要求被测对象对调查项目做出“非常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的单选回答。评分相应地设为五级评定 (见表二) 。得分越高, 表示校园安全稳定和和谐校园的和谐程度越大, 得分越低, 则显示和谐程度越小。

经过计算可得:

第三步:对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

第四步:对评价目标进行综合评价。由上述的A1、A2和A3再乘上权向量, 就可以得到评价目标的评价权向量。

第五步:灰色综合满意度评价权向量A= (0.3462, 0.2376, , 0.1829, 0.1447, 0.1024) 反映了受评者属于每个评价灰类的程度。因此可以按最大权的原则确定受评者所属灰类等级, 即

则评定受评者为第一类:非常符合。

据此原则做出的判断有时有效, 有时会因信息丢失太多而使判断结果失效。为此将灰色综合评价权向量作进一步的处理, 使其单值化, 即计算受评者的灰色综合评价值W。

可见W属于第二个灰类的权最大, 故可认为校园安全稳定和和谐校园的和谐度为“符合”。

四、结论

本文在校园安全稳定和和谐校园概念界定的基础上, 建立和谐校园评价的指标体系, 建立调查问卷, 运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借助matlab软件的运算可以看出, 校园安全稳定和和谐校园的综合评价值属于第二个灰类的权最大, 可知校园安全稳定和和谐校园存在一定的和谐性。校园安全稳定和校园和谐二者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根海.高校安全管理系统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 2007, (1) :71-72.

[2]郑恒毅, 王健卉.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处置[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84-86.

[3]田建国.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7, (2) :3-7.

[4]马举贤, 徐太秀.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若干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7, (6) :36-37.

[5]王德勋, 韩同友.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9) :106-208.

和谐稳定文章 篇5

中共高邑县委书记 李锡海

社会和谐稳定是一个“老课题”,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张“新试卷”。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加强社会建设、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局面尤为重要。今年,胡锦涛主席和***书记对在新时期做好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我们要切实加强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牢固树立“硬任务和第一责任”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促进民和、凝聚民心、保障民安的治本之策,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权威高效的法治环境。

一、要以化解矛盾为主线,维护好社会稳定大局 信访和群体性事件背后反映的大多是因利益诉求而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稳定工作,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加强基层,夯实基础。高邑县在信访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通过教育疏导缓解矛盾,通过热情服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化解矛盾,有效维护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一是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织密覆盖全县城乡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深入推进“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在 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和企业建立民调组织,主要解决邻里纠纷等轻度社会矛盾;在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行业建立专业性调委会,推进民调进所(派出所)、进庭(法庭)、进队(交警大队),解决专业领域的纠纷问题;成立由离退休老干部、资深律师组成的疑难问题调解中心,负责疑难信访案件的调处。通过建设完善的信访调处体系,切实将人民调解的功能作用延伸到社会管理的各个神经末梢,小到邻里矛盾,大到陈年积案均得到了有效化解。2010年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928起,成功调解3873起,调解成功率98.6%。由于民调前臵,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5%,进京访和赴省、市集体访首次实现了零指标。

二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问题。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和“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的工作理念,通过实施“六字”工作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从根本源头上消除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利因素。带着一个“情”字。坚持把群众的问题看成是自己的问题,带着感情,全力以赴地解决好群众的信访诉求,一时不能解决的,认真做好信访群众思想工作,承诺办结时间。对无理上访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其息诉罢访。立足一个“早”字。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将问题调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10年我县连续发生了连留村张某触电死亡案、北街小区工地外地民工斗殴致死案、西南关 王某交通事故死亡等几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案件当事方情绪非常激烈,有酿成群体性恶性事件的可能。在接到信息后,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动员各方力量,积极与当事方协调,使案件得到了妥善化解,未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强化一个“责”字。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和责任倒查追究制,对确定的重点信访案件明确调处、稳控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办结时限,每周一调度,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切实增强各级干部抓信访稳定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运用一个“合”字。成立由县主要领导牵头的信访稳定工作指挥部,对难度较大的信访案件,统一指挥协调;同时整合行政资源,成立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增强信访矛盾调处的合力。注重一个“源”字。从源头堵漏抓起,主动下沉,出位服务,逢遇企业改制、项目建设、政策调整等涉及多数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专门召开听证会,严格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尤其是对征地拆迁、占地补偿等热点、焦点问题切实做到提前预警、超前防范,将信访矛盾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筑牢一个“基”字。建立“四位一体”大维稳工作机制,实行基层信访信息员、信访代理员、人民调解员“三职合一”配备,覆盖全县所有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六字”工作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2010年以来,全县没有发生非正常进京访、赴市以上 集体访,没有发生大规模有影响的群众集体访,没有发生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是统筹协调,果断应对,妥善解决突发性事件。在突发事件面前,我们坚持“事要解决,从速从好”的原则,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协调,对症施策,果断应对,使重大矛盾事端“于惊雷处而无息”。去年12月中旬,于2006年发生在我县涉及省市县国土系统多名官员腐败的“土地案件”审判后,国内媒体对“土地案件”和“农民补偿”问题进行了集中报道,群众强烈要求从案件追回款项中赔付补偿,但当时案件追回款并未到位,处臵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对此,我们迅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筹措资金,对瓮窑农户先行补偿,同时积极向省市领导汇报,请求支持。正当我们着力解决问题时,一家知名新闻媒体到我县就土地案件及农民补偿问题进行采访。我们一方面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配合记者采访,另一方面在摸底核实、协商确认的基础上,迅速落实补偿,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得到了新闻媒体的理解和认可,有效避免了“土地案件”遗留问题可能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及舆论跟踪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要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切入点,从源头上做好综合治理 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在于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通过高效、有序的社会管理,感受到社会的 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利、保障民安方面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使社会管理为民、利民、惠民更加突出。

一是加强社会特殊群体管理。特殊群体主要指社会弱势群体、失意群体和刑释解教人员,是社会最底层、最脆弱的群体,其赖以生存的保障一旦受到外在因素的冲击,容易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形成上访,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做好社会管理创新,我们重点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与关爱。高邑县在特殊群体管理上,注重疏导管理与帮扶服务相结合,通过深入实施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程、城乡低保工程、五保供养工程、医疗保障工程、阳光就业工程五大惠民工程,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教帮扶体系,有效保障了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权益;特别是在失意群体和刑释解教人员管理上,重疏导、轻防堵,积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加强心理疏导,使失意群体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声音和诉求得到有效释放,其心理偏执等问题在初期得到有效疏导。同时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大帮扶体系作用,积极解决他们在就业、生活、家庭方面的实际困难,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流动人口主要是指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由于流动性较大,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地方常把流动人口视为社会不安定的制造者,在具体工作中歧视多于尊重、管理多于服务、防范多于保护,这与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实现人人平等、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悖的。高邑县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坚持严格管理与主动服务两手抓。一方面,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在各乡镇、城区各街道全部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各村(社区)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分站,实行专人专项管理。积极探索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对流动人口的家庭信息、出租房屋信息、就业就学信息实行统一采集,统一组织管理。确保管理过程全链接、无缝隙。另一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外来流动人口发展政策,在定居落户、入学就业、医疗保障、用工待遇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全程式”服务,切实保障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加速推进流动人口高邑化进程,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繁荣。

三是加强社会组织体系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社会个体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由于缺乏组织体系保障,在面临复杂社会问题时,难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要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使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群体都能够感受到集体感、归属感和安全感。近年来,我县相继成立了蔬菜协会、纺织协会、养殖协会等十几家社会组织,在为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销路服务的同时,积极畅通从业人员反映自身利益和愿望诉求的渠道,做好全方位的保障。2010年,我县把蔬菜产业作为 一号“富民工程”,制定了财政奖补政策,大力度推进,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期间,因技术环节衔接不紧密,部分农民没有按时领到奖补资金,造成了误解,引发了个别群众上访;但是,绝大部分群众则是通过蔬菜产业协会将问题反映到政府。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使问题得到很快解决,切实维护了菜农利益。由此,我们深刻体会到,社会组织在社会稳定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大力引导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才能最有利于将问题化解在最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我们才能与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效实现和谐统一。

四是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网络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言论相对自由,传播影响面广。人民群众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支持和合理表达诉求的同时,一些具有煽动性、蛊惑性的负面言论往往趁机而入,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导火索。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重点要做好疏堵并举,引导群众通过正确渠道反映合理意愿诉求,同时加大非法舆论传播的查处力度,及时补缺堵漏,提高网络维稳工作的整体效能。高邑县在加强网络虚拟社会工作上,坚持四个着力,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有效维护了网络虚拟社会秩序。一是着力加强组织保障。整合公安、文化、教育、工商等多个部门成立 专项工作组,建立了网络管理长效机制,狠抓推进落实;二是着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资料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上网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三是着力强化网络维稳信息监控。加强对舆情的跟踪掌握、分析研判,及时封堵删除网上有害信息。四是强化网络基础信息监管。对互联网专线用户进行安全监管,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落实备案,以依法监管促基础排查,以长效监管促基础牢实,为网络维稳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三、要以公正廉洁执法为抓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老百姓看政法,关键看破案、看判案、看判决的执行,能不能取信于群众、能不能还群众一个公道。为此,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履行法定职责,切实解决不善做、不愿做、不敢做等问题。

一是规范执法办案流程。涉法上访事件反映出的问题多是因为办案质量不高,或群众工作不实而引起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关键点,规范执法流程,切实将信访隐患排查落实到执法办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高邑县在执法办案工作中,大力推行“一案三卡制度”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信访案件进行信访风险督控,收到良好效果。“受理案件源头风险评估卡”: 办案人员在案件受理之前,填写《受理案 件源头风险评估卡》。充分了解案件当事人基本情况、案件基本情况、对案件信访隐患的分析、预防信访矛盾发生的措施等,提前绷紧“信访稳定”弦。“全案追踪阶段风险评估卡”:对案件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严格实行信访风险评估。相关科室相互移交案件过程中填写“案件阶段风险评估卡”,确保当事人对本阶段处理意见没有异议后再转交,并对案件在下一步办理过程中存在的信访隐患做出分析预测。“办结案件回访风险评估卡”:对办结的案件,回访发案单位、当事人是否服从检察机关处理结果,如无异议请当事人签字,以“办结案件回访风险评估卡”的形式备案,从而在源头保证了司法公正,有效减少减少、遏制了涉法访案件的发生。

二是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管理。执法标准是硬线,也是维护法律尊严的红线,稍有差池,整个执法过程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工作中,高邑县通过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管理,有效保障了执法公正廉洁。对容易发生执法偏差、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案件,建立案例指导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细化执法、执勤工作规范,确保政法干警熟练掌握,遇到什么情况应该说什么、做什么和怎么说、怎么做,做到既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又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

三是推进“阳光执法”。要牢固树立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明的思想,我们执法不是做给群众看,而是要让群众看着我们做,这是执法的公信力所在。高邑县在执法过程 中,坚持除法律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所有执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一律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特别是对群体性事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掌握主动权。先后建立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机制,讯问、拘押、庭审、监管场所实行全程录音录像,以信息化建设促执法规范化建设,透明的执法过程、执法方式,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良好口碑。

四、要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执法能力

在促进队伍管理,增强民警素质、提高执法水平、增强守法观念切实做好公正廉洁执法,必须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政法队伍。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持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核心、领导班子建设为关键、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业务能力建设为基础、纪律作风建设为保证,着力建设

尊重网民是和谐稳定之本 篇6

有一个现象,大家都可以注意到:网民在2008年常常与积极正面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反对藏独、抗震救灾、奥运盛典,那时网民的心气是比较顺的。到了2009年,网民却常常是负面信息中的主角,从网游审批、网瘾治疗到手机扫黄。对此,许多网民高兴不起来,流露一些情绪在所难免。

比如针对黄段子的界定模糊,韩寒在新年前说:“我决定牺牲自己,在这几天里,源源不断的转发各种黄段子,直到我的手机被停机了,我再上来转告大家,到底什么叫做黄段子或者黄色信息。”就是这种情绪的反映。作为喧嚣中沉默的大多数,网民一旦有意见而无法正常表达出来,他们不会选择不表达,而是以沉默的方式喧嚣,以变形扭曲的方式表达,例如“被”字句的走红就是这样。如果还被无视,就会进一步发展成胡戈式的恶搞,向对立情绪方向演化。

为政者不可陶醉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表面现象中,更不能一遇到网民的消极抵触,就把网民当作对立面。而要尊重网民,因势利导。例如,今年2月12日,新闻出版总署同意《魔兽世界(燃烧的远征)》由上海网之易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再如,此前当山东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医生杨永信倡导的电击治疗网瘾带来严重恶果后,卫生部及时要求停止该疗法的临床应用。这些做法就有利于缓解网民对立情绪。

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是,网络治理中的一些做法,初衷是为了社会和谐稳定,但实际上,在取得表面轰轰烈烈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网民花样繁多、大面积的消极抵触,形成潜在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何在,有没有更好的做法?

我个人认为,对互联网文化的治理,以人治方式从道德人手治理,不如以法治方式从权利人手治理,从全局和战略上看更加有利。因为同是以和谐稳定为目标,前者更多把效果做在表面,是给领导看的短期行为,而后者把效果做在理顺实质关系,有利于长治久安。

历史经验一再表明,占据道德制高点搞大规模运动,结果经常是让人口服心不服。每过七八年就得再来一次,最后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就以扫黄来说,这么多年,扫了一次又一次,黄到底是越扫越少,还是越扫越多?我们的工作不能满足于让领导眼不见心不烦,而大家底下心照不宣,依然如故,使事情更加隐蔽,范围更大。这不是负责任的做法。

对于互联网来说,搞运动的条件已经不同于50年代及以前了。搞运动要想成功,需要领导带头和相信群众两个条件。一说领导带头。战争时期,领导具有道德优势,是因为领导的道德水平高于群众的道德水平。而目前网民看到的是,领导干部贪污犯事,几乎百分之百都包养情妇。扫黄扫不到这些人头上,网民在“心服不服”这个心结上,就缺了一块。搞完运动后,如果群众都改造成了柳下惠,贪官个个还是西门庆,社会只怕更不和谐,而不是更和谐。二说相信群众。我们老是担心,网民在网上看了这个不该看的,那个不该看的,容易“学坏”。网民这代“群众”,和以前相比,见多识广,免疫能力已经高多了。开个玩笑,像韩寒这种一肚子“坏水”的,你以为再多看两部黄片,还能“坏”到哪儿去?再说,当年我们说邓丽君黄、刘文正黄,最后错的不是群众,而是错在不相信群众。举例来说,对网游中的角色到底应该设计成什么长相,有必要代网民去判断吗?如果有哪位网友真被扮相吓出了毛病,去法院告就是了。

我个人倾向,从根本上就不太赞成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来治理互联网。互联网将带来新的道德标准,我称之为后现代道德,核心是个人要对自己负责任,这种责任要与其自然权利相对应。目前是一个转型的年代,不能只是我们拿过去的道德标准要求互联网,也要允许互联网改变我们的道德标准,与时俱进。不懂这个道理,就会继续犯当年对待邓丽君的错误。

更主要的还不是道德本身,而是搞运动一不小心就会逾越法律。历史上屡屡犯这种错误,在今天也不能说不会再犯。例如中国法学会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汉华就认为,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私自“叫停”涉黄短信,可能侵犯公民的宪法权利。手机短信作为公民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与网站向个人传播涉黄信息完全不同,应当被理解为私密的信息交流,与传统意义上的通信自由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损害法律反而会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在于它损害的是公民基本权利。网民的基本权利,是互联网条件下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理想的情况是,权利与责任对等,享受多少权利,就尽到多少责任,社会就和谐稳定。相反的情况是,网民权利没有保障或者被侵犯,因此网民不肯承担相应责任,甚至做出不负责任的事,让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可见,今天不尊重网民基本权利,表面上看损害的是网民的利益,实际上损害的是社会和谐稳定这个根本。

网民不是敌人,但要把他们变成敌人很容易,对他们的基本权利可着劲地损害,就一定能“如愿”地把他们转化成敌人,网民不是暴民,但要把他们变成暴民也很容易,对他们的基本权利可着劲地损害,就一定能“如愿”地把他们转化成暴民。昨天网民可以用胡搞、恶搞来对付陈凯歌这种精英,明天网民也可以用同样方法对付让他们委屈的人。遇到这种情况,请先不要大怒,先从问题的根子上想一想。想清楚了就会豁然开朗:原来网民可以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我们的敌人一一只要我们谨守法律,尊重网民基本权利,找到共同挑战所在。

把问题再深入一步,我们还要探讨网民基本权利有什么不同。有专家认为,移动运营商私自审查、过滤用户的所有短信,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也侵犯公民个人隐私。这只是一个现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面对的权利,除了公民基本权利,还有网民自然权利。网民自然权利,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具有异质性的权利。异质,意味着它可能因人而异。对于这个问题,无论从学术上、还是政策上,都还没有破题,但却关系重大。比如朋友间点对点发黄段子,与夫妻在家看黄碟,是一个性质,还是不同性质?韩寒其实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这种涉及“因人而异”的问题,在我们现有条件不足以下定论时,出于社会和谐与稳定计,最好谨慎行事。

和谐稳定校园 篇7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 高校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高校稳定不仅是高校教学、科研和自身建设的重要基础, 是培养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只有高校的稳定工作做好了, 和谐校园的建立才能逐步推进, 青年的教育才能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直接领导一大批优秀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品质教育, 是传播先进思想的前沿阵地, 具有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的先天优势, 充分利用和发挥基层党

(三) 教师的朗读技巧和阅读时的情绪情感状态, 对孩子的兴趣起决定作用。

幼儿爱上文学作品, 可能不仅仅是因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因素, 更多的可能是教师朗读时声情并茂的感染力, 以及与老师共度阅读时光的温暖感觉产生了情感的迁移。因此, 教师的朗读基本功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要善于在朗读中专注那些表达事物形象的实词, 透过文字,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好像看到、听到、嗅到、尝到、触到一样, 在心中形成生动完整的“内心形象”。运用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等各种语言技巧, 提高朗读的效果, 让朗读对幼儿产生磁力。因此, 我们在实验前对教师进行了专门的朗读技巧的培训, 在实验中, 教师们又不断总结经验, 相互交流, 提高自己, 朗读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另外, 听读中老师与孩子间的亲情沟通也很重要。要善于营造一种温馨宽松的氛围, 让孩子感受到听读是一种享受, 是一段美好的时光。老师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比如播放和当时情景相协调的抒情的音乐, 并与孩子进行眼神与肢体的交流;用眼神和微笑示意孩子:你听得很认真, 你睡得真好;轻轻抚摸幼儿的肩膀、头发, 拍拍他:闭上眼睛睡觉啦。让幼儿在老师的眼神、表情和安抚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关爱。

不论孩子是否记住了某一篇作品, 不论某一个故事的内容对孩子有什么意义, 我们相信, 孩子会记住这美好的感受, 会记住这种幸福是在听读中得来的。只要持之以组织的先进作用, 对高校稳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稳定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 是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高校的稳定工作, 在整个社会稳定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这是由高校组成群体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校是青年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 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人群聚集的地方, 高校师生在学历、学识等方面都较高, 掌握信息的能力也较强, 受多元文化影响较深, 这种特点固然有利于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与进步, 但思想多元化的同时由于社会经验相对缺乏, 尤其是青年大学生, 也容易受到误导和煽动。况且, 高校师生来自全国的四面八方, 他们的安定与否, 同时也牵动着其背后的亲戚朋友, 因此, 高校中个别人员的不稳定可能会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而一旦被误导, 就会形成对整个社会认同度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全社会的稳定。以上特点, 决定了高校的稳定工作对于维护全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是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阶段。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感染、熏陶、陶冶广大师生, 生活在恒, 坚持不懈, 我们就一定能用耐心和爱心为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孩子们都爱上读书, 让读书给孩子们的一生带去快乐和幸福。

五、主要研究成果

1.实验教材。

课题组精选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推荐给实验基地教师, 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捕捉信息, 针对本园本班孩子的需要, 在教学中不断阅读、寻找、补充教材, 课题组再次进行筛选, 结集实验教材1本, 收有童话故事、散文、诗歌等150余篇 (首) 。

2.论文集。

参加实验的成员们以学习带实践, 以实践促学习, 总结种种经验, 写出了大量论文, 有多篇发表和获奖。课题组优选论文集1本, 含论文38篇。

参考文献:

[1]布什夫人的“朗读教育法”.http://baby.sina.com.cn

[2]教育家杰姆的20分钟听读启蒙教学.http://www.xi-

[3]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修部.幼儿听读游戏识字与早期阅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4]郑佳珍, 朱炳昌.幼儿语言教育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平和稳定、环境优美校园之中的大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并内化成信念、觉悟、习惯, 从而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基层党组织是维护高校校园稳定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 在高校中直接与学生密切联系, 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学生中的重要宣传窗口。基层党组织相对于其他组织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直接代表党和国家, 对于学生更有信服力, 一方面可以代表党组织向广大党员和普通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开展道德品质教育, 使学生们树立爱党爱国、立志成才的远大抱负, 与党中央的思想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可以从基层听取普通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直接观察到普通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反馈、疏导, 为维护稳定作出迅速反映。基层党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维护校园稳定中负有不可代替的责任和意义, 也必将发挥直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维稳工作中的作用

在高校的维稳工作中,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活动组织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使基层党组织不仅要针对党员开展教育, 而且要充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同学的教育指导工作, 不仅要在党支部的活动中发挥作用, 而且要积极参与班级工作、团支部工作及其他各方面工作, 利用校园内各种影响维稳工作的积极因素共同发展, 形成立体交叉、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并形成合力, 从而确保高校的长期稳定。基层党组织要在以下方面在高校维稳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 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 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基层党组织所具有的青年特点、先进性特点集中体现了它的基本性质, 其先进性就是这个组织的政治保证, 其信仰的先进性与奋斗目标的先进性就是这个组织深刻的政治内涵。因此,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 把加强和落实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立足于扎实开展党支部学习、组织生活等常规活动, 积极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让先进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深入到每个学生当中。学生只有头脑中有坚定的精神信仰和确定的奋斗目标, 才能排除干扰, 刻苦努力地学习、工作, 才能自觉地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努力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才能自觉勇敢地与不良现象作斗争。

(二) 以点带面,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网络优势。

联系的广泛性使得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延伸到每一个大学生, 这种组织的便利性和影响力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有利于组织青年学生开展活动, 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因此, 必须加强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政治领导, 充分发挥他们在联系、团结、引导大学生方面的优势。

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党支部特有的活动形式, 如政策宣讲、参观各类博物馆和纪念馆、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发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向青年学生宣传共产主义信念和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把党的宗旨和性质糅合到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在此基础上, 基层党组织还应当积极与在学校各个领域发挥特定作用的学生组织机构联合起来, 共同发挥有效地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的作用, 如:与班委、级委共同班级管理工作;指导团支部完成评优、组织各类政治理论学习和推优入党工作;与学生会一起做好学生骨干的思想教育工作, 鼓励学生骨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把学生党员发展为学生干部, 把学生干部发展为学生党员, 让这批先进青年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示范群体;鼓励优秀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承担工作, 在不同的岗位上和各种团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先进党员以点带面和与其他各种组织形成的立体交叉、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形成合力, 充分确保发挥基层学生党团组织的优势, 促进高校稳定。

(三) 积极疏通、善于引导, 让基层党组织成为青年学生的知心人。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 通过各种方式, 听取学生的意见, 鼓励学生参与决策,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 并采纳学生提出的正确意见。通过学生党员积极了解普通学生的思想变化,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使学生信任基层党组织, 有问题能够主动地向党组织反映, 或通过学生党员向党组织反映, 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同时, 还要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反映给相关部门, 在出现问题时配合学校开展宣传、解释、引导工作, 及时地化解矛盾, 在维稳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 积极重视新型舆论阵地, 正确引导青年学生。

近年来, 非正式群体的发展非常迅猛, 尤其是网络QQ群或者网络游戏群体的兴起, 这种被称为NGNO (非政府非组织) 的群体, 使众多彼此可能不熟悉但又存在着心理互动的人走在一起, 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首先, 基层党组织要利用非正式群体信息传递快速的特点, 及时掌握、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集体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其次是利用非正式群体共同语言多的特点, 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可积极搭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平台, 运用短信、彩信、网络等形式与青年学生进行团课、党课和时事政治教育。同时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向青年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努力做到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广大青年学生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真知、真信、真行,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觉自愿地与危害校园稳定的不良行为作斗争, 并且把可疑情况积极向各级党组织和各相关职能部门汇报。

(五) 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策划活动的优势,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组织策划校园活动上有着传统优势。众多的校园活动逐渐积累、沉淀, 慢慢形成了各个高校独有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它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拥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心理意识和价值取向, 使学校群体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 成员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是为实现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建构的完善体系, 以及一切教育教学活动, 都有明确的指向性。再次是校园文化通过显性的制度文化直接约束和隐形的校园文化氛围间接

大学生党组织在廉洁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研究

刘兵1孟祥栋1勾金华2张乃琴2李古川2

(1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2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200444)

摘要:本文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为指导, 结合教育部关于开展廉洁教育的相关文件, 探讨了在高校中开展廉洁教育的意义, 开展廉洁教育必须发挥学生党组织的主体性作用和如何发挥学生党组织的主体作用三个问题。由此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在高校中开展廉洁教育的新模式, 实现了让受教育者辐射周围群体的功能, 从而收到了锻炼党员、提升全体学生素质的双赢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党组织廉洁教育主体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廉洁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5年7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 便决定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廉洁教育, 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那么, 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的意义何在?大学生是廉洁教育活动的主体, 作为大学生中的“思想精英群体”———学生党组织在廉洁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表现何在?学生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对这三个问题, 笔者逐一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一种思路。

一、在高校中开展廉洁教育的三重意义

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 具有以下三重意义。

1. 廉洁教育是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课。

从概念的理解来说, 廉洁不仅仅等于反腐败。“廉”是清廉, 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 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廉洁”在社会上是不腐败、不徇私枉

约束共同作用, 进而实现学校科学化管理的前提。最后是通过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 现代先进的设施设备, 井井有条的校园秩序, 品高业精的师生形象, 求实进取的敬业精神,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 感染学生, 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激励他们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因此,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重点建立丰富的学生理论教育、科技学术、艺术体育等活动阵地, 形成学生科技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组成的第二课堂素质拓展体系, 组织一批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各具特色, 集中体现“多元、雅致、和谐”的校园文化特色活动。要用红色的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 并且用主旋律的第二课堂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学术科研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从正面和侧面引导相结合, 课堂讲授和课余活动相结合, 时事讲座和个别谈心相结合, 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点面相结合地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 让他法, 在高校中就是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 光明磊落的态度。

然而, 在当今时代, 大学生的廉洁意识亟待加强。调查发现, 27%的学生认为太讲究诚信是会吃亏甚至影响个人发展的, 33%大学生认为要看具体情况而定。现实生活中, 很多大学生远没有做到“洁身自好”, 考试中作弊现象层出不穷即是佐证之一, 从图书馆的书籍上布满各种颜色的笔记也可见一斑。调查还发现, 12.9%的学生赞成学生给老师送礼、拜年拜节, 65.1%的学生认为要适度, 20.4%的学生反对这种做法。由此可见,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已经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部分大学生。部分大学生过生日大肆铺张浪费, 互送昂贵的生日礼物, 为当选学生干部或评优请客吃饭, 这些现象都已经屡见不鲜了。这都说明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具备“廉”的基本素质, 对于不该要的东西仍会乱“取”。

2. 从社会发展来看, 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方略。

2000年11月22日, 中国信息报发表了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李继华同志的《“26岁现象”暴露年轻人的腐败》的调查报告, 揭露了腐败风气正日益向青年逼近的可怕现实。近些年来关于年轻人腐败被查处的案例也多见诸报端。

面对腐败主体年龄门槛不断降低的现实, 不能不反思以往教育中存在的漏洞, 因为这些被腐败无情吞噬的青年大多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 但作为教育他们三年、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高校显然难以推卸责任。因此, 在高校中全面启动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 为大学生提

们在课堂内外均自觉地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自觉维护校园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栋林.坚持科学发展观, 将高校维稳工作做透、做实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 2009, 1:126-127.

[2]袁贵仁.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稳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5:3-6.

[3]蒋冀骋.影响高校稳定的几个因素及其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 2002, 1:54-57.

和谐稳定校园 篇8

一、公平友好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涵及重要性

校园公平友好和谐人际关系是指学校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使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和谐、稳定健康地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教育合力作用,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整体效应。

校园公平友好和谐人际关系表现为师生员工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公平友好是前提,和谐稳定是条件,发展提高是目的。它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学校领导班子之间、教师员工之间、师生及学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政通人和、士气高涨,容易激发教职员工的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能有效地保障教育教学成效的实现。

2. 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全校师生员工,离开他们的参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师生员工如果能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就能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抵制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这势必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3. 对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卫生与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人际关系健康是个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人际交往障碍可能导致人的心理失调。因此,构建公平友好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对促进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校园人际关系的类型

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校园人际关系是多层次的,但总体上可分为内部、外部两大人际关系型。

1. 校园内部人际关系。

校园内部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学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

2. 校园外部人际关系。

学校的日常工作涉及很多外部人际关系,如学校与本系统有关厅局的关系、学校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校际之间关系、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等。

三、构建校内公平友好和谐人际关系的要素

1. 管理者的引领作用。

(1)管理者的自身形象好。校级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十分重要,学校领导层要成为一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好班子,就应在提高学习能力上下工夫,为构建和谐稳定校园夯实基础;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上下工夫,为构建和谐稳定校园提供保证;在创新能力上下工夫,为构建和谐稳定校园提供不竭的动力。(2)管理者之间关系协调。学校领导班子要精诚团结、胸怀坦荡、肝胆相照,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相互补台,不能有单打一的思想,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学校领导班子做得好,势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发展公平友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一个好“班”长的胸怀和气度就应像天空、像大海。对部下多体谅、多理解、不求全责备、不苛求他人。不用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不求他人处处效仿自己,这样管理者之间关系就更容易和谐融洽、团结友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3)管理者对师生员工关爱。管理者应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摆正与教职员工的关系,切忌处处以“法人自居”,任意指责、惩罚教师,人为造成紧张的干群关系。灌输与垂范相结合,褒贬适度,以建立科学、公正、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管理者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较强的管理能力、一流的人格魅力,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学校领导应经常到教职员工、学生中间去,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了解他们、感谢他们,缩短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管理就能事半功倍。

2. 教师的主导作用。

(1)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人民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人民的教师,要有光荣感、责任感,要有奉献精神,像春蚕那样“蚕到死时丝方尽”。二是要热爱学生。有人说:“凡缺师爱的地方,学生品格或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热爱学生就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公正无私、不偏爱、不护短、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无论对“优秀生”还是相对顽皮的、成绩不佳的“后进生”都要倾注爱心,对“优秀生”既要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找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以促使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对“后进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还要鼓励他们克服缺点、树立自信心、迎头赶上。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严要合理、爱要适度、严爱相济。“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在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教师也就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三是要为人师表。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行可为仪表者,之师也。”(2)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公平友好和谐。教师之间人际关系是否公平友好和谐直接影响着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一个公平友好和谐的教师集体势必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成效的实现。构建教师之间的和谐,可以以教学和科研活动为载体,以“传帮带”为形式,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精神,增进老中青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除代沟。各任课教师之间要常常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相互协调、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之间的矛盾一旦显现在学生面前,就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人格地位和形象,同时会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上误导学生,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3)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公平友好和谐。教学工作主要是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主要涉及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师生关系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人际关系状况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公平友好和谐融洽,老师教得热情高涨,学生好学乐学;反之师生关系冷漠、紧张、不和谐,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师生间关系存在问题,教师要负主要责任。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应敬我、怕我、听我,处处居高临下,说话做事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学生讲话,经常武断地批评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心理排斥、逆反,结果就会出现当面接受批评,以后又犯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可能当面顶撞、拒绝接受,使矛盾激化。老师要给学生作表率,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责备、多一点友好、少一点冷漠。老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进行适当的感情“投资”是必要的,以“真心”换“彼心”,真诚相待、相互尊重。师生之间还要换位思考,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感受一下老师的心情,只有师生双方达到心理相容,才能准确体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真正内涵。就会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还应教会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怎样与同伴有效交往的方式和技巧,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纠正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

3. 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校园人际关系中起着主体作用,学生之间公平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健康成长、成才。学生间人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同学关系。现在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越来越亲情化、家庭化,如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营造出一种亲属般的和谐稳固的同学关系,无疑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校园。哪些因素可以促进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友好融洽和稳定和谐,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个性品质。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有理想、有抱负、有独特的气质和风度。有调查资料表明,89%的大学生喜欢与有气质、有作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助人为乐、心胸宽广的人交朋友,85%的大学生表示讨厌那些口是心非、势利庸俗,虚伪狡诈、性情粗暴的人。大学生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另外,个人的外在素质也很重要,平时应适当注意自己的谈吐、仪表、服饰,待人接物要得体、大方、恰到好处。(2)人际交往的技巧。构建公平友好和谐的同学间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技巧很重要。同学间的交往也应遵循心理学所述的功利原则和交互原则。大学生要主动做一点班级工作,主动为宿舍的同学服务;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关心、热情帮助。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如总感觉得大于失,那么心理上就带来满足愉快的体验。同时,宽容平和,保持愉悦的心境,能激发自己的内动力,实现自我价值。在构建同学的人际关系中,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3)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校经常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能经常在一起学习、工作、劳动,会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密切人际关系,使大学生逐步形成乐于与人合作、乐于与人分享自己成功的良好品性。

稳定职工队伍构建和谐企业 篇9

近年来,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因.素不断出现, 其中包括新旧体制转换问题、收入差距拉大问题、价值观等问题, 都为职工队伍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作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工会组织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 把促进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辩证统一起来, 教育引导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妥善协调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 在劳动合同签订、厂务公开、安全生产管理、职工权益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都作了很好的典范, 促进了职工队伍稳定。

2. 创建和谐企业, 融洽职工情感。

工会是职工之家, 有困难找工会, 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更有它丰富的内涵。救急解困, 是企业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同时也是融洽职工情感, 创建和谐企业的一条途径。企业工会在落实困难职工多项救助的同时, 还要做好政策的宣传, 让职工充分了解和掌握工会组织的救助标准, 做到人人知晓, 使救助活动公开、公平、公正, 把工会组织送温暖活动常规化。

首先, 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理顺职工情绪。工会要主动关心职工的切实利益, 在关系职工休假、安全、劳动保障、工资增长、医疗保障等具体事项上积极介入, 理顺职工情绪, 化解矛盾, 依法维护职工权益。

其次, 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为目标, 全面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不断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努力为职工创造安居乐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促进企业持续、较快、有效、和谐发展。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工会法》等法律法规, 逐步建立起协调劳动关系制度, 处理好职工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工会组织要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创新工作思路, 为企业民生工程出谋划策;同时加强对职工群众的关心爱护, 当发现企业有违法侵害职工权益时, 要反复沟通, 协商解决;在职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时, 企业工会要寻求上级工会各安监、人力、劳动保障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帮助、指导, 妥善调解矛盾;在设立企业法律顾问, 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的同时, 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法律培训和守法教育, 让职工知法、懂法、守法。

第三, 工会组织要切实为员工办实事, 让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 使职工充分分享改革发展的物质利益, 同时还要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工订报刊、办简报, 占领职工业余文化阵地。大力宣扬党的方针政策, 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运用承办比赛、举办婚礼、作品展览等方式搭建平台, 为构建和谐企业开拓渠道。

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坚持正确的引导, 加大对工人阶级和劳动模范的宣传力度, 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广泛开展劳动竞赛、职工培训等活动, 使每位职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培训, 在自己的岗位上有进步、有盼头、有前途。通过举办技能大赛, 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 从中培养人才、发现人才, 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以人为本、为职工服务, 建立职工职业发展制度, 使职工培训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 支持企业和谐发展。继承发扬国企的优良传统,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工会通过开展合理化提案制度, 广泛发动职工群策群力、献计献策, 打破企业生产经营的瓶颈, 解决企业的难题,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为构建和谐企业,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坚持把劳动关系和谐创建作为关键工作来抓, 坚持把工作的重点定位于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基点上, 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 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 以利于依法调解处理劳动争议, 及时化解矛盾。依法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并认真履行劳动合同, 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 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适时组织开展劳动竞赛、质量竞赛、安全竞赛等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增强职工凝聚力, 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对于下岗失业、生病意外等原因造成的极少数职工生活困难的情况, 工会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救助机制, 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 切切实实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

4. 制定适合企业持续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是职工因其向所在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酬劳, 实质是一种公平交易。在这里, 企业承担的是劳动或劳务购买者角色, 职工承担的是劳动或劳务出卖者的角色。薪酬则是劳动或劳务的价格体现。所以,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尤其重要。要使薪酬制度合理合情, 工会组织必须介入参与薪酬标准的制定、违规的处罚、级别差距等事项, 在工作源头把劳资关系的隐患消除, 创建职工心情舒畅、企业经营兴旺、互惠互利的和谐企业。

5. 完善厂务公开制度。

保稳定强综治迎亚运促和谐 篇10

社会的和谐要从基层抓起, 因为许多的矛盾都发生在基层, 解决问题的重点也在基层, 但原有的镇街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作为全省首个村村建成综治维稳工作站的镇区, 三角维稳效果突显, 模式创新, 2009年7月, 三角镇被确定为中山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试点建设先行镇, 以此为鞭, 三角镇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 以高标准建设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为抓手, 结合本镇实际, 逐步形成镇街、村居联动的立体综治维稳网络, 切实解决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很好的在广东全省镇街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发展变革中起到了“领头羊”的示范作用。

试点先行, 规范建设

2009年6月24日, 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梁伟发莅临三角考察, 他充分肯定了三角镇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 提出要加强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试点工程建设的重要指示。梁伟发强调:加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 把原有综治、信访、维稳、司法等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以综治办为牵头, 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平台, 以司法所为基础, 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手段, 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密切配合、协调联动, 形成大综治工作新格局。

2009年7月, 三角镇被确定为中山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试点建设先行镇。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黄树安极为关心, 多次前来三角镇检查指导工作, 曾在一个月中三次来三角镇了解建设情况, 查问题, 提建议, 督进度, 寄予殷殷期望。中山市督导组领导对三角镇综治维稳中心试点工程建设给予极大支持, 和筹备组工作人员一起, 出主意, 想办法, 解困难, 确保了试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角镇党委政府对综治信访维稳试点工程建设极为重视, 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侯奕斌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 全力给予支持。三角镇党委政府对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各村工作站建设实行三个保障:办公场所有保障, 办公经费有保障, 办公人员有保障。镇党委政府专门辟出一栋楼房的上下二层供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使用, 镇财政先后专项拨款416万元用于中心与村工作站的筹建和维稳专项经费。

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 三角镇各项筹建工作进展迅速, 在确定为试点仅一个多月后, 2009年8月26日, 三角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三角村工作站即挂牌成立, 中心为全市第三个挂牌的镇区, 三角村工作站为全市第一个挂牌的村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到2009年12月底, 三角镇7个村级工作站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结合镇情, 创新实践, 凸显特色

三角镇在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村工作站建设和运作过程中, 注重结合本镇实际, 创新实践工作, 特色凸显。

1.“双下访”解万家忧。“双下访”是指“下访农户”和“下访企业”。下访农户, “进万家门、访万家苦、解万家忧”, 镇党政领导以及村 (社区) 两委成员带头下访, 规定每人每年下访100户群众以上。开展活动以来, 全镇干部下访农户20000户 (次) , 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93条, 全部落实了整改。通过下访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57起, 成功调处56起。下访企业, 要求每个党政班子成员下访企业数量不少于20家, 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存在困难, 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及和谐劳资关系;领导大接访, 每天安排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到中心接访, 现场协调解决群众诉求。

2009年, 三角公安分局在“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和维稳工作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先后被授予“全省优秀公安局”、“广东省县级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连续两年优秀单位”及“2009年度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荣誉称号, 最近, 三角公安分局又荣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

2.网上接访便群众。2009年11月, 三角镇投资30万元自主开发的综治信访维稳信息平台与镇中心原有的网上受理总台完成链接, 同时在镇政府网站开始运行, 初步形成了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答复、网上查询、网上督办、网上存档“六位一体”的网上接访信息系统, 实现了“通过外网受理、转到内网办理、回复单向链接外网”全流程的“网上操作”, 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办理投诉、法律咨询以及人民调解申请业务, 并通过网络知晓结果。

3.视频监控村村通。三角镇投入资金430多万元, 共建成投入使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探头170个, 是中山市第一个实现村村通视频的镇区。这些探头基本覆盖了全镇易发案部位和各主要路口、工业区, 全镇4家金融网点和40多家重点企业建成监控点台, 重点要害部位技防覆盖率达到100%, 织造了一张监控社会治安的“天网”。

小事不出村, 大事不出镇

镇、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 (站) 成立后, 三角镇利用中心、工作站这个“窗口”, 统一受理群众来访、投诉, 方便了群众及时、就近反映诉求。三角镇规定首问责任部门、首问责任人将受理事项用一个“流程”调处到底, 缩短了办事距离;用一个“机制” (首问责任制) 监督落实到底, 确保首问责任部门、首问责任人全程跟进办理事项;最后通过这个“窗口”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 大大提高了调处效能和办事效率。在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镇党委书记、镇长等主要党政领导的手机号码、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值班时间公布上墙, 群众可直接向镇领导反映诉求。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实行每月例会制度, 党委书记、综治委主任现场办公, 对重大案例及疑难案件进行重点研究分析, 提出处理意见, 督办信访案件尽快尽早办结。据统计, 从中心与工作站陆续挂牌运行至今年4月25日, 中心与工作站受理综治、信访、司法、环保、劳动案件480宗, 成功办结475宗, 调处率为98.96%。中心及工作站成立以来, 全镇未发生一例群体上市、到省、进京越级上访事件。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满意度达98%。

村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在受理群众诉求后, 将群众的诉求进行分类梳理, 并根据“属地管理”原则, 由各村工作站依法依规调处本村村民的合理诉求;对于不合理诉求, 做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解释工作, 做到“小事不出村”。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25日, 各村工作站共受理信访、人民调解类事项72宗, 已办结67宗, 办结调处率达到93%。

对于较为重大或者复杂涉及到镇各职能部门职责的信访投诉问题, 各村工作站将该受理事项交至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受理信访投诉后, 能当场调处结案的当场调处结案, 不能当场调处结案的, 根据“扇形流程图”, 由中心当日值班领导视个案性质审签分流给相关职能部门并督办直至最终成功调处, 未能成功调处的, 正确引导诉求人向法院申请裁定, 做到“大事不出镇”。

迎接亚运会, 发展筑和谐

亚运会将于11月在广州开幕, 三角镇以扎实的经济基础为依托, 积极推进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为迎接亚运会的举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 三角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服务业发展作为调结构、增后劲、促发展、惠民生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通过改革创新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 加强服务业规划引导, 全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积极引进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和项目, 深化服务业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 努力推动服务业经济提速、水平提升、比重提高。

同时, 三角镇比邻广州, 交通方便, 镇内河网交错, 乡村景色优美, 工业发达, 酒店、房地产、服务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生机勃勃, 好山好水好环境将是吸引亚运会客人的一大亮点。好山有美丽的三角山, 再配合公园建设, 打造出一颗绿色的明珠;好水在通过多年对水环境的治理、工业配套的污水处理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水质已达到三类水质以上;好环境体现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加大了对交通环境、文化教育、卫生医疗、民生福利、服务娱乐、治安保障等方面的建设, 呈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环境优秀的水乡名镇好环境。在亚运会来临之际, 三角镇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水平, 对接待亚运会代表团、旅游团等客人的到来充满信心。

近年来, 三角镇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 积极培育房地产、专业市场、现代物流业及现代服务业等, 极大地拉动了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东润华庭、旭日华庭、宝成雅居、嘉怡华庭等房地产项目健康发展, 餐饮、宾馆、百货、物流等配套行业蓬勃兴旺, 城镇功能设施日臻完善, 城镇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同时, 三角镇以休闲度假酒店建设为契机,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渡假和工业旅游,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镇区旅游功能配套服务, 提高酒店餐饮业档次, 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条件, 提升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农业生态资源优势, 整合南三公路两侧星级酒店群资源, 努力打造成中山北部高端休闲商务旅游度假集聚示范带。据了解, 距亚运开幕虽然还有一段日子, 但三角镇的酒店旅游业已经有所动作, 积极备战亚运这个的黄金商机, 多渠道开拓扩充业务领域, 积极完善客房配套建设, 加强工作人员、服务员的培训, 提高服务质量。

和谐稳定校园 篇11

一、企业发生信访问题的成因

随着企业的改制和发展,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发生信访问题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怎样正确采取合理有效的办法将问题解决。企业文化发生信访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遗留问题上访。这类问题在改制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均有存在,解决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离退休人员因待遇问题重复上访。针对这类信访事件因发生时间较长,调查牵扯面广,给问题解决带来了一定难度。二是劳动关系问题。一些员工不适应管理要求,而不能在企业继续工作,自行要求解除劳动关系,但在解除关系中,因这样那样的问题引发

上访。

(二)企业责任意识淡薄,信访隐患增多。这类问题是大型企业共性的问题,也是主观可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企业履行责任和义务不够;玩忽职守,官僚主义作风盛行。(2)企业经营者依法办事的意识淡薄。3、职工思想疏导工作做得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不大。

(三)缺乏沟通造成的信访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个别领导由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于工作中的一些事项不能及时与其他领导沟通,没有充分公开大家关注的问题,造成职工误解引起上访。

(四)个别离退休职工因经济问题的上访问题。近年来伴随着企业员工的老龄化和生活压力的快速增长,许多离退休员工的生活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不断要求企业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

二、解决信访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要健全完善的受理、交办、督办、回复职工信访事项的工作规则和制度,确保信访事项得到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拖延。要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及时深入调查,主动了解职工困难,对容易产生矛盾和问题的地方要做到心中有数,认真为职工释疑解惑、解决实际困难。要畅通信访渠道。实现信访工作了解民情、接受监督、联系群众、维护权益、促进稳定的目标,必须有畅通的信访渠道作为基础,以此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各类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反映,防止事态的扩大,同时让职工有归属感,对企业充满信任;要转变工作态度,热情接待、耐心说服,让职工没有距离感,愿意来访;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主要领导亲自抓,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发挥党员、干部模范表率作用,真心实意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及时获得预见性的信访信息,超前做好信访预案,把握主动性,变单一处理为综合治理;要高效务实,实行限时办结制。对有可能使矛盾激化,引起群访、越级上访的问题,要落实人员,专人负责,限时办理,及时答复,确保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区别对待,分类办理。对于初信初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得推诿、延误时机。保护合法上访,防范控制无理上访,打击惩处违法上访。

(二)提高思想认识,重视信访工作。信访工作是企业构建和谐、推进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认识到信访无小事,认识到始终坚持和贯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的方针,是国有企业的一项政治优势,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础和动力源泉。要发挥好职工群众的工作主动性、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就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各级领导务必要坚持以人为本,站在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来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保一方平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进一步凝聚广大职工群众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企业发展而共同奋斗。

(三)深入职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维护稳定为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切实做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切实把处理职工群众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思想教育和政策法制宣传的过程,帮助职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企业的决策、规划和规章制度,了解各方面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引导职工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发挥共产党员、工会成员、青年团员和岗位杰出人员的积极作用,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和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坚持以正面疏导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说服教育,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扶贫济困,帮助弱势群体。使用好互助基金,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做好节日期间的慰问走访工作,为困难职工送去企业的关怀和党的温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实际问题。对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信访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政治文化素质和政策法律知识,做到说服教育心中有底,有理有据,说得清楚;要学习信访工作制度,掌握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快速高效;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善于同职工沟通,让职工肯说真话,敢于反映实情,及时化解职工不良情绪,解除职工思想顾虑,做到润物无声,有效帮扶转化。

三、对信访稳定工作的再思考

(一)信访工作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稳定才能保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促进和谐。群众信访是企业矛盾的客观反映,是群众自身承受能力的外在表现。从表面上看,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都是些琐碎事,而对信访人来说,是大事、难事。信访工作者只有妥善地解决信访中反映的问题,才能提升企业秩序的“稳定系数”,才能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二)信访工作是落实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企业信访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这就决定了信访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这个基本准则,必须以最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作为信访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稳定工作无小事”的理念,悉心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和意见,认真收集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向党政主要领导进行反馈,帮助领导准确地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便于正确地进行决策。

(三)信访工作是吸纳和排解各类矛盾的“减震器”。以信访为平台,可以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通过与群众近距离接触,可以开展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通过耐心细致地引导和教育,最大程度地减缓、化解、调和各类矛盾纠纷,减少冲突和对抗,舒缓职工群众的过激情绪,减少对立,增进理解。

(四)信访工作是为职工服务的“形象工程”。当前,职工群众通过信访渠道来反映和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而各级领导干部可以有效地以信访为平台,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和解决职工群众的诉求,更好地践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科学执政理念。信访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对信访人不摆架子、不耍性子、不撂挑子,做到来信来访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信访结案率,树立良好的作风形象。

(五)信访工作是和谐稳定的“晴雨表”。从一定意义而言,信访现象会从另一层面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和谐稳定状态,信访工作做得好与坏,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信访作为反映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能从林林总总的企业管理活动中敏锐地把握矛盾发展脉络,对复杂问题有很强的预见性和预警性,使我们能够及时地把握和掌控主动性,更好地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探析 篇12

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狠抓了扶持政策的落实, 为并轨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费、增拨扶持资金, 仅近两年各级财政安排再就业扶持资金达12亿元。二是调整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扶持政策, 对已实现灵活就业的男55岁、女45岁大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养老保险补贴和医疗保险补贴。三是为减轻用工单位负担, 降低了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对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提出了要求和规划。四是推进110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和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确保上述职工有病能医。五是制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暂行办法, 从养老、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六是完善了劳动保障法制建设, 这些地方性法规规章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劳动关系双方权益失衡现状

1. 非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不规范, 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现象严重且普遍。

这些企业与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极低, 即使签订劳动合同也不能做到平等协商, 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导致用工单位与职工常常为此发生劳动纠纷。在执行劳动合同中, 一些企业随意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多数企业拖欠或克扣职工工资, 不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

2. 国有企业在改制改组过程中处理劳动关系

政策不落实, 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国有困难企业并轨职工债权债务得不到及时解决, 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尤为严重。

3. 社会弱势群体如女40岁、男50岁下岗

失业的“4050”人员, 残疾人员等就业途径狭窄, 在从事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复杂多样, 没有保护该类人员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

4. 拖欠和克扣职工工资问题大量存在, 其中

非国有企业拖欠以及政府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尤为严重, 国家虽然采取解决措施, 但进展缓慢。

二、稳定劳动关系工作的方法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加大, 劳动关系领域不和谐因素将大量存在, 局部地区劳资矛盾上升趋势不可避免。面对这种形势, 进一步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 必须以调整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为主线, 既要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问题, 又要注重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

1. 要采取措施保护就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主要是努力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 贯彻和完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扶持政策, 研究和解决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 重点在解决企业克扣拖欠工资、超时加班, 以及劳动安全等方面, 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 要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国有企业改革中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本地区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和企业关闭破产职工安置工作, 深入研究企业改革中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 协助企业做好改制改组和关闭破产职工安置工作方案并指导企业稳妥实施, 对企业改革中容易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逐一研究解决, 确保职工分享企业改革成果。

3. 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 切实预防和解决拖欠职工工资问题。

注意借鉴国外经验, 建立欠薪保障制度、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为解决工资拖欠做好必要的资金储备和工作准备。同时, 加大行政监察执法力度, 定期进行工资支付的专项检查, 对举报投诉案件特别是重点案件要重点查处, 对政府拖欠工程款数额巨大和情节严重的, 应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并对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罚。

4. 要认真落实劳动合同有关规定, 规范劳动合同管理。

当前主要工作应侧重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 重点督促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应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规范劳动合同运行, 对劳动合同中劳资双方约定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重要条款, 要抽查履行情况, 对不按合同约定履行的, 应指导企业及时纠正。

5. 要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积极建立企业

调解、区域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节工作体系, 促进政府与用工单位和职工工会之间的有效协商, 以三方协商机制的形式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劳资双方出现的矛盾以及劳动关系中出现的其他不协调行为, 首先力争经过企业调节得到解决。劳动仲裁应改进办案方式, 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妥善处理劳动争议问题。

6. 要完善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相关法律、法规,

上一篇:图案分析下一篇:党员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