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

2024-06-02

三环(共12篇)

三环 篇1

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也是关系到学校与教师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重要问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 笔者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把握做了一些初浅的探索与尝试, 现总结如下与大家交流。

一、课前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工人生产前要备料, 农民生产前要备耕, 教师上课前要备课, 学生上课前也要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里, 教师应该做好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和备课工作。

在预习指导上, 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指出预习范围和重点, 提出预习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二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教材, 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三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边读、边思、边划、边记;四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反馈, 以便进行针对教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上课质量如何, 首先取决于备课质量。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原则, 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又博采众长, 体现了集体智慧。在个人备课方面, 我坚持“三读四备”制, 即:读课程标准、读教材、读考纲, 备内容、备方法、备材料、备学生。在“读”的方面, 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读教材2~3遍, 明确所授内容的知识构架, 开列知识要点清单;其次精读课程标准, 明确所授内容在本课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具体要求, 做到定位准确, 把握得当;最后是要通览平时收集的素材, 结合所授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 做到以事明理, 事理结合, 实现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与要求。在“备”的方面, 一是要针对所列知识清单, 结合课程标准与考纲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也就是要让学生搞清楚本课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掌握到什么程度, 做到学习有目标, 自我检查有尺度;二是要进一步设计教学方法, 也就是要认真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这些知识。特别是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必须考虑应该采取什么方式, 借助什么手段去突破, 做到使学生既乐于接受, 又能够接受。在这一点上, 要切记不能耍花架子、摆花样, 搞形式主义, 应当务求实效;三是要在具体的备课当中高度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学。我的做法是: (1)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按照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原则编写预习提纲。 (2) 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 认真分析学情, 准确判定哪些问题学生通过预习已经解决, 哪些问题学生正处于迷茫状态, 哪些问题必须由教师讲出来。这样就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确切。 (3)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首先是要做到提问准确明了;其次是要做到少而精, 以最少的提问覆盖最多的问题, 收到最高的教学效率;最后是要注意提问的价值。也就是说提问要有较强的实效性、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和一定的启发性。同时, 还要注意提问的梯度与难度。 (4)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 (如基础型、过关型和拔高型) 的随堂训练, 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课堂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二、课中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大胆将预习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此基础上与重点讲解相结合,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首先将编写好的预习提纲发给学生并在黑板上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公示;其次是要求学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自主完成预习提纲中的问题, 再用5分钟时间进行自测。教师在这一时间内要进行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以适当指导, 也要注意哪些问题是共性的困惑, 哪些问题是个性的困难, 以便适时调整设计好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 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和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使教师摆脱了“满堂灌”的苦恼, 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无效劳动,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 课堂小结也是课中必须认真把握好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构知识框架, 在微观突破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的把握。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可以将所学知识纳入体系, 更是以后复习的重要依据。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把课堂小结当作整节课的重复叙述或完整再现, 而应该是对所授内容的高度概括与提炼。一句话,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当慎之又慎, 精益求精。

三、课后

从时空上讲, “课后”是课堂的延伸, 更是进一步巩固所授或者所学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成长的重要环节。为此, 我在日常教学中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

第一, 精选习题, 巩固提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 分层次设置课后练习, 进行针对性训练,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的吃”, 也都能“吃得饱”, 从而使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二, 创新讲解, 规范作业。习题讲解中, 我坚持实行“小教师”制并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在讲解习题时首先让学生出示自己的答案并简要说明理由, 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再由别的同学对“点评”进行点评, 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是什么”, 而开始更多地思考“为什么”与“怎么样”;也不再是只简单地看重某个知识点, 而开始更多地关注推理的过程及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一部分学生摆脱了“读书不求甚解”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怪圈。在批改作业上, 我的做法是一看书写、格式, 二看要点内容, 三看逻辑关系。也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书写工整、格式正确、要点齐全、层次分明、逻辑关系严密, 实现规范化、条理化和科学化。第三, 课后反思, 提升自我。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 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 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 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是促进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

通过撰写教学反思记录教学得失,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在反思中走向成熟, 既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 也是成就名师打造品牌的必由之路。

三环 篇2

——《荷花》说课设计

仙桃市沔州小学 彭春霞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来自仙桃市沔州小学,我说课的题目是《“三环四步”说荷花》。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预设、教法选择、教程设计以及板书再现这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围绕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第三课《荷花》,是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的作品。它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陶醉其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作者喜爱荷花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作者观荷花的想象和感受。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想象丰富,感情充沛。是培养学生语感,丰富想象,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的极好教材。

二、说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预设为: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1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

引领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感悟荷花的神韵,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难点是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重点句子。

本课的教学分两课时进行,在让学生课前查找荷花资料的基础上,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第二课时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多方对话,以期走进公园、走进荷花、走进作者。这里我重点说第二课时。

三、说教法

1、以读促悟法

从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的能力出发,依据以读为本,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围绕重点语段和词句展开教学活动。通过朗读、默读、串读、赏读等形式来促成教学目标达成的最大值。

2、媒体辅助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进而突现重点,化解难点。

3、合作探究法

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合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努力使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从而真正读懂课文。

四、说过程

依据以读为本,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我将把课前的精心预设与课中的动态生成有机融合。其流程大致为“三环四步”。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始,我采用读《江南》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随后我出示几幅荷花图,和学生一起欣赏。欣赏完后,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描绘刚刚看到的荷花。

接着顺势导入: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我觉得大家真了不起,把荷花描写的那么迷人,想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这样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二)细读品味,欣赏美。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我将和学生一起咬文嚼字,反复品味,在丰富的想象中走进作者的情感天地。

1、领略荷花婀娜之美

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首先揳入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荷花的句子,如“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抓住“冒”字理解,品味,通过释义,换词,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再抓住“有的„„有的„„有的„„”等词进行咀嚼,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先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接着以“多美的白荷花啊,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迷人的荷花吧!”这句话来催生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练读、跳读、串读,评读,在读中体会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气勃勃。在学生充分悟读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想象写话:荷池里还会有哪些姿态的白荷花呢?请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来说一说。在这里只要学生说出其中一种荷花的姿态,教师都要进行表扬、鼓励。以保护学生的说话兴趣。通过这样的读、议、读、写,达到发散学生思维,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近荷花,走进作者,达到“高峰体验”之境界。

2、感受荷叶茂盛之美

在学生感受到荷花的美后,让学生自由读写荷叶的句子,说说荷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如,抓住“挨挨挤挤”一词,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再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从直观上感受荷叶的“挨挨挤挤”。再抓住这个比喻句体会荷叶的大、圆。最后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进而赞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3、体会荷池色彩之美

作者笔下的荷花池色彩斑斓,“碧绿”、“嫩黄”、“白”,这些鲜明的色彩,给美丽的荷花增添了无尽的生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不小”。在这里我先让学生看图,观察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呢?想象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一难点,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荷叶、荷花各种美妙的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活的画”的意思。最后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出荷花的动态美、色彩美,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想象角色意境之美

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仿佛就是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假如你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当学生沉浸在荷花的美妙之中时,我推波助澜,鼓励学生读背第四自然段,并激发学生想象,把自己真切的感受说出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对话,走进文本,进行角色体验,走进作者心灵,体验那绝妙的意境之美。

(三)拓展延伸,表达美。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激活了,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抒发情感,我设计了如下环节:作者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看到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想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画下来。”“我想朗诵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古诗。”“我想背诵一下课文。”这样,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文章,或朗诵古诗,或背诵课文,来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说板书

我通过对称式板书,采用“中心事物突现法”,将本文的重点突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荷 花

荷 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碧绿

荷 花: 香

姿势 白 嫩黄

荷 池: 活画

注重精益采购三环节 篇3

精益管理,又称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其核心内涵就是要树立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及时服务的“精益思维”。在整个精益生产流程中,采购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据抽样调查显示,在分离机械制造行业,采购环节的成本占产品总成本比重约60%;其中采购成本每降低5%,将带动利润增长2%;而销售收入每增长10%,仅会带来2%的利润增长。可见在采购环节推进精益采购十分必要。本人作为重庆江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江北机械)物资采购部机电配套组组长,在采购岗位工作多年,深感在推进精益采购中有三个环节必须高度重视,突出抓好。

供商选择——突出质优

选择好供应商是实现精益采购的重要环节。突出质优,就是要确保供应商具有优良资质,并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选择具有供货资质、服务优异、交货及时、品质优良、价格适度的供应商成为每一个企业的重要工作。如何把优秀的供应商纳入采购范畴?江北机械实施供应商目录管理制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入目录 江北机械在选择供应商中,实施多方会审制(质管部门牵头,技术部门监督,财务部门跟踪,采购部门协调把关),把质量、价格、交货、售后服务、付款条件、存货管理、用户口碑等作为评估要素,设置相应权重,设定相应标准,对符合条件又有资质的供应商进行综合评审,对达到条件的则纳入供应商目录。只有进入目录的供应商才有资格进入具体采购下一步流程。

出目录 江北机械每年都要定期对目录库中的供应商进行一次重新评估,对管理不善、质量下滑、交货不及时,售后服务跟不上,且整改不到位的供应商,采取出目录措施,取消其供货资格。如果在实际供货中不能达到供货要求,且整改无效可立即终止供货资格。

实施供应商目录管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证供货质量,杜绝随意采购、稳定供货渠道,降低供货成本、便于售后服务和财务结算,等等。

目前共有八十多家企业进入江北机械供应商目录。在评审中每年都有少数企业进出目录库。

价格审批——突出比签

在具体采购中,江北机械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对于大宗物资和资金需要量大的物资均实施公开招标制;对一般物资实施议价制。在最后确定物资供应商中突出建立价格比签制。即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和采购/财务部门实行价格联签确认制度。

招标 对于大宗物资和资金需要量大的物资,通过专项招标或重庆机电集团大宗物资集中采购方式向进入目录的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全程参与招标过程,实施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原则符合招标要求。对招标确定的供应商最后通过合同订货方式确定相关责权利。

议价 对于一般物资,因数量少资金需求小,则通过“三比两报”方式确定供应商。即在供应商目录内进行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的采购流程,并将需要采购的物资通过传真方式向拟选定的供应商(不少于三家)提出询价咨询;要求供应商按相关技术要求回传报价信息;在确保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反复进行价格磋商,要求供应商进行二次报价或三次报价,直谈到选定需方满意的供货价格为止。

联签 对于江北机械来说,一般物资采购较多,对于一般物资采购中基本选定的供应商则通过“选择报告”的方式,由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联签确定价格,报分管领导确认后进入采购合同签署环节进行确认。

通过招标/议价采购和价格联签方式,可以有效而最大限度防范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使采购工作处于阳光下运行。

进度验收——突出准确

采购合同签署后,交货和质量就成为采购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必须突出准时、精确的要求。所谓准时就是要严格督促供应商按合同交货期规定按时交货;所谓精确就是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必须符合技术标准,不能“将就”。

督促 采购合同签订后,采购人员必须随时关注供应商对该货物的生产情况,综合思考和及时指出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交货期延迟的问题,要站在为企业产品生产提供必需的周期保障的大局的角度,督促采购合同的执行,确保供应商按时交货。

会验 采购到符合需要的产品,是采购的最终目的。江北机械为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确保不合格配套件、原材料不流入生产环节,在供应商交货时采取三方会验制。即质量检验、仓储库管、采购经办三个部门人员共同对采购货物进行逐项验收。凡达不到标准的货物立即退回供应商,并采取后续相关措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货物则开单入库,完成一个精益采购流程。

江北机械近几年在采购环节推进精益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采购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2012年通过精益管理采购成本下降了6%~8%,采购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提升和改进的空间。一是可以让采购人员提前介入销售合同签订环节,推进重大销售合同评审制,为相关配套件、原材料采购超前提供操作空间;二是最大限度地避免独家采购情况出现,对防暴电机等重要配套项目推进厂厂对接直供,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降低成本及风险;三是原材料、配套件技术标准变化快,采购人员需要加大对新技术的学习掌握力度,加强相关培训工作,与时俱进,尽量避免经验采购;四是尽可能利用重庆机电集团盛普物资采购平台集中议价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精益管理内容很丰富,可以利用的工具也较多,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应用。本人将立足岗位通过岗位精益管理,为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郝幸田)

三环 篇4

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实验小学坐落于享有“凤凰城”美誉的滨北街道办事处驻地 (梧桐四路与凤凰三路交界) 。学校占地面积6783m2, 教育教学设施完善。现有32个教学班, 在校生1632人。学校秉承“以人为本,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先后被授予滨城区模范管理学校、滨城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两项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其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系统规划与课程实施评价研究》已进入结题验收阶段。

二、产生的背景

2012年9月, 市教育局印发了《滨州市中小学教学创新行动意见》, 提出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推进教学管理创新、推进课程建设创新三个任务目标, 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所乡镇办学校, 如何落实这些工作要求, 实现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全面提升, 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之后, 一致认为:一切创新的主体还是教师, 提升工作水平必须优先解决好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三、模式解读

1. 揭开面纱———“三环六步”, 你是谁?

综上可知, “三环六步”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摸索出来的一种校本教研管理机制;是教师小到技能提升, 大至专业成长的桥梁与纽带。它主要包括“选题阶段”、“研究阶段”、“结题阶段”三个环节。基于对各环节具体化的思考, 为规范研究流程, 细化工作布局, 提高活动过程的可操作性, 便于管理和评价, 特将以上三环节具体划分为六个步骤。即:筛选定题→学习反思→第一次观评课→第二次观评课→结题研讨→结题展评。

2. 创新之源———“三环六步”, 你为谁?

(1) 研究课题源于教学实践, 研究过程基于教学实践, 最终又由实践需要探求相应理论,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反过来理性认识又服务于具体教学实践, 从而使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与专业能力的增强相统一。

(2) 教研目标明确具体, 每次着力研究某个特定的具体教学问题, 且反馈及时, 效果明显。

(3) 录像再现, 既便于自我观察, 自我反思, 也便于集体观摩, 同时, 也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可做到事实说话, 以理服人。

(4) 强调教师间的通力合作。合作教研收获的不仅是单纯的教学“技术”层面的进步, 还有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使教师专业能力增强与专业情意培养相统一, 同时也为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

四、创新管理探索

1. 创建项目组。

(1) 为什么要创建项目组?长期以来, 我们固步于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各种常态教研活动, 形式陈旧单一且效果不佳, 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对于教学创新所提出的要求。过去的小课题研究, 或选题泛泛不实, 或研究流于形式, 对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置若罔闻, 只是简单地从网上down下现成材料作为研究课题, 劳民伤财, 新瓶装旧酒。听说评课活动更是程序化、模式化, 对促进课堂教学毫无作用。而基于教学实践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学科项目组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课题研究从小处入手, 大多能在较短的周期内完成结题, 得出的结论可直接服务于教学实践。

(2) 怎样创建项目组?根据学科和年级特点, 以各学科教学骨干为核心, 辐射带动年轻教师, 分学科、分年级筹建项目组。项目组工作时限为一学年, 一学年工作结束进行成效考核, 择优进行表彰奖励;新学年开始重新组建项目组, 原则上相邻两学年人员组成不能重复, 以确保每位年轻教师得到机会均等的专业提升。

2. 制度保障。

为更好地开展项目组工作, 我校围绕“教学管理人员包组”、“学科项目组评价”等建立了多项管理制度, 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这些制度对项目组工作中的核心任务均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1) 项目组任务界定。

1开展小课题研究, 每个项目组确立一个小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项目组成员针对研究做好任务分工, 要求有明确的研究目标, 有具体的研究计划, 学期末组织开展一次小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

2打造专业成长互助组, 以组长为核心制定出个人发展年度计划, 按照“学校牵线搭桥, 组长示范引领, 成员主动发展”的思路, 采取多种措施助推个人业务水平提升。

(2) 组长任务界定。

1统筹协调项目组工作开展, 制定好小课题研究计划并做好任务分工, 组织全组人员主动开展好小课题研究工作。

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引领本组成员潜心教研教改, 每学期为本组成员上一节精品示范课。

3强化业务指导作用, 每学期至少听本组成员三节课, 通过听课评课活动对本组成员进行专项指导, 推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3) 成员任务界定:1根据组长指派完成好小课题研究相关工作;2虚心接受组长业务指导, 每学期听组长示范课一节, 常态课至少两节;3在组长带领下, 依照“三环六步”环节要求, 有序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3. 强化环节管理, 确保有效实施。

学年末, 由教科室负责确定新学年项目组长人选, 并召开新学年项目组长动员会, 明确选题、评价等相关要求。教科室为新项目组建立评价档案, 整体布局新学期项目组工作。

(1) 筛选定题:聚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 依托学科教研项目组, 借助个人反思、同伴互助, 有效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期初, 由教科室组织各学科项目组长, 引领项目组成员, 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反思, 从中筛选确定最突出的问题作为研讨重点或命题。

(2) 学习反思:针对性学习是主题教研的奠基阶段。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研主题查找和学习有关资料, 筛选对自己所承担的课题有帮助的材料, 学习一些与研究主题接近的理论、经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反思与研究, 形成个人研究报告, 并准备好体现个人研究成果的一节研讨课例。

(3) 观课评议:活动过程中将进行两次观课评议。第一次由授课教师基于个人经验和项目组选题开展教学。项目组成员集体观课, 观摩课例的同时对课例录像, 并上传至群共享。观课后, 教师结合课例录像和个人反思进行个人诊断分析报告, 然后项目组成员进行集体诊断比对分析, 就自己的听课任务进行交流, 形成新的认识, 就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最终形成集体诊断报告, 制定新方案再实施教学, 以初步检验项目组课题成果。

五、管理成效

2013年推行“三环六步”诊断式校本教研模式以来, 学校在教学教研等多个方面成效显著, 形成了浓郁的教学教研氛围, 广大师生深受其益, 在家长、兄弟单位等朋友圈里均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第一, 理论成果。学校先后成立14个学科项目组, 从2013年上学期开始各项目组长带领成员按照“三环六步”诊断式校本教研模式开展各项活动, 教务处、教科室分工包组, 逐步跟踪指导。上课教师一次一次的磨课, 几轮下来不但看到了老师们课堂教学的进步, 而且理论成果十分丰硕。

第二, 课堂教学。“三环六步”诊断式校本教研模式源于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筛选问题, 反复推敲, 反复讨论, 最后确定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基于教学实践, 每个小组在至少两轮磨课教学中反复应用初步的研究成果, 不断地发现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让小课题研究日臻完善。最终又通过理论指导服务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也正是因为我们这种校本教研模式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课堂教学, 没有脱离教学实际, 所以, 各个学科项目组最终都能取得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此项教研模式实施两年以来, 很好地促进了课堂教学, 特别是项目组成员的课堂教学水平。

第三, 模范引领。在“三环六步”诊断式校本教研活动中, 最忙碌的是项目组长, 他们亲自指导老师备课, 一遍遍地研讨, 一遍遍地打磨, 特别是最后的结题报告, 更是费了他们不少心思。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从生涩到娴熟, 其中付出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尽管工作十分忙碌, 各项目组长依然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 长期以来, 面对纷繁复杂的教科研任务, 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正是因为他们任劳任怨、坚持不懈的参与与付出, 才使得我们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正如前面所说, “三环六步”诊断式校本教研模式是一种合作教研活动, 不是教师个体行为, 也不是骨干教师的专利。它是对原有教研组常态教研活动的一种改进, 优化整合了小课题研究、传统听说评课活动和师徒结对帮扶活动等方式。强调教师间的通力合作。合作教研收获的不仅是单纯的教学“技术”层面的进步, 还有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使教师专业能力增强与专业情意培养相统一, 同时也为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 起到了模范引领的作用。

三环高中学生乘车须知 篇5

安全教育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往返校安全,特对学生月休期间乘车做如下规定:

1、月休前两天,各班统计在校内乘车的学生名单、人数和乘车方向,以年级部为单位交送行政办公室,以便学校做好统筹安排。不在校内乘车和家长来接的学生,放假后要在教室继续自习15分钟(班主任在班维持秩序),以免步行外出学生造成交通拥堵,出现意外事故。15分钟后,班主任和学生一道出门,按照分工上街维持秩序。

2、不乘坐“三无车辆”,“三无车辆”指无驾驶证、无行驶证和无营运证的车辆。月休期间学校将通知交通管理部门对来校车辆进行资格检查。

3、不乘坐车辆严重损坏或有明显安全隐患的车辆;发现驾驶员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的、饮酒的,不要乘坐该车;不乘坐三轮车、拖拉机和货车。

4、绝不乘坐超载车。由家长来接的私家车,驾驶员有驾驶资格才可乘坐。不得搭载其他学生离校,出现问题的责任自负。

5、不要在机动车道上等候车辆,应该在站台上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车来后,待车停稳时,再按顺序先下后上;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上车。

6、上车后,应找座位坐好,没有座位时,应该抓好把手站稳;乘坐小型客车,前排的要系好安全带;

7、在车辆行驶中,不要与驾驶员闲谈或妨碍驾驶员操作;不要随意开启车门、车厢,不能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不要向车外抛投物品;不要在车内随意走动、打闹。

8、车到站后,下车不可拥挤抢下,不得违反交通规则撞红灯或横穿马路;在车行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下车,开关车门时不能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下车后,需横穿车行道时,应在确定没有车辆过往时,从车尾部穿行,切不可从车头部贸然通过。

9、学生月休期间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一旦出现交通危险或发生交通事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立即进行相关的应急措施,并开展自救、自护措施,拨打112报警、拨打120急救。

以上规定,请各位同学从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务必严格遵守,高高兴兴回家,平平安安往返。

把握好讨论教学三环节 篇6

所谓的讨论,就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切磋、争论和交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在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调节心态、完善人格。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增强明理的说服力、激情的感染力、导行的感召力,生活的适应力,而且能促使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完成教育任务,达到教育目的,处理得当的话其教育效果是最为理想的。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讨论前的准备

刚开始时,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需要教师耐心的培养和长期的指导。首先在讨论活动开始之前要精心设计好题目,力求讨论题目具有趣味性、生活性、教育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紧密联系学生心理行为和生活实际。在交流讨论活动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但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引导,都应该紧扣目标和主题来进行。要抓住要点、突破难点、围绕热点,既要能吸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又要能引爆新的问题突现分歧,把讨论不断引向深入,指向合乎规范的道德观点和生活常规。最好在活动前先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准备的过程。

讨论题目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虚拟心理情景,如心理活动教材内容及相关的材料,经典两难做事等;二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如人际交往、学习心理、品德行为等;三是先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实践操作、模拟情境后再就活动内容设计讨论题。

二、讨论中的环节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把握好讨论进程,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班级气氛,这是讨论法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会产生快乐的正面情绪,各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才会达到最佳状态,使之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题,勇于大胆创新。因此,在心理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以平等的身份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要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思想方式和思想感情。

其次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人人参与。学生是讨论的主体,通过同桌讨论、前后讨论、大组讨论、自由组合讨论等多种形式,促进人人参与,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角色、畅所欲言、充分交流、自由而彼此尊重,做到既有同又求异。讨论也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创设了条件。

第三要抓住重点和难点,把握好深度广度。要根据活动的目的,紧扣中心,抓住讨论的重点,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明确教材中的心理目标和行为要求。要多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要充分依据品德原理对问题进行选择、判断和推理,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步认识日常的行为规范,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接受生活常识,适应校园生活。

三、讨论后的总结

讨论结束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总结,要善于总结,恰到好处地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地进行简要概括总结。这个结论可以采用学生讨论中水到渠成的结论,也可以是根据大家意见师生共同进行归纳。要知道,采用讨论法教学,讨论本身不是活动的目的,通过交流、体验,摆事实,讲道理,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得出正确的结论,落实教育目的要求才是我们的目的。讨论后的总结如果到位,其效果将更为明显。

总之,讨论法的实施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环节,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达到全员参与,而且学生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交流也会比较深刻;通过讨论可以发展学生的品德认知,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培养学生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提高心理活动课的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梅岭小学)

规范化运作成就三环铸造 篇7

然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十几年前,它是一个只有三十几人、濒临破产的村办小厂,年产值不足50万元。创办两年,累计亏损30余万,举步维艰,几欲关停。这样一个烂摊子,是怎样变成今天蓬勃发展的局面的呢?

章永亭,这位三环铸造的领军人,带领他的团队从田埂稻场迈进工厂车间,二十年风霜雪雨、苦心孤诣,终于铸就今日的辉煌。回顾公司走过的历程,章永亭深有感触:“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能走到今天,离不开企业的规范化运作。”

转变体制规范运作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使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受命于危难,章永亭接手亏损30万的村办小厂,毅然决定转产汽车配件。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逐渐暴露出产能跟不上、体制上不顺畅等问题。“必须改制!”章永亭表示,而且“要么不改,要么就改彻底,不留尾巴。”

在各方的支持配合下,企业制订了详细的改制方案,动员员工参股。章永亭以自己的房产作抵押,贷款70万元,率先参股,为大家作出表率。看到老总不惜压上“身家性命”,于是,大家陆续拿出资金来,企业彻底改成了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制要求公司更加透明,信息更公开,这些又引导着企业更规范、依法诚信经营。三环铸造成立法律事务部,对公司原来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审查,凡不符合公司法的,该废止的废止、该修改的修改。出台的各项规章,必须经法律事务部审核,没问题的才能发布。章永亭认为,企业要做强,只有规范才行,公司要进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条,只有主动适应既定规则。公司严格按“公司法”、“公司章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不断规范和完善内部管理,不遗余力地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新市场开发,并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培植企业精神,树立了现代企业的良好形象,也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近年来,三环铸造已走出国门,美国的知名厂商也来寻求合作,很多产业投资公司也非常看好三环铸造。这些都与三环铸造是规范的股份公司密不可分。

体制规范硕果累累

改制后,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心大为增强,决策上更为民主、严谨、迅速。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公司发展真正的生力军。三环铸造也因此得到了长足发展。

自2002年改制以来,经过9年时间,三环铸造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占地面积30万平米、建筑面积14万平米、员工1700余人、总资产3.5亿元、年产销6亿元、利税7000余万元的初具规模、管理规范的国有控股企业。公司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并被评为湖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随州市“贡献突出企业”、湖北省“优秀民营企业”。

如今的三环铸造,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不仅拥有20多项专利,还成为了东风、中国重汽、中国龙工、美国德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定点配套厂家。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的“楚威”系列产品不仅深受用户的信赖,还连年被湖北省评为“消费者满意商品”、“湖北名牌产品”等称号。

2010年6月,国内制造业500强三环集团与三环铸造的前身湖北楚威车桥股份公司,在随州市举行了股份转让签约仪式,三环集团对楚威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并更名为“湖北三环铸造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三环铸造公司做大做强的重大契机。同年12月,三环铸造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政府签订了新征地约500亩的协议,2011年交付使用。公司计划到“十二五”末期,使产品结构形成重卡、工程机械、部件总成和大型特种铸件四大板块;达到年铸件30万吨、产销20亿元、利税2亿元,努力打造中国一流、世界领先的汽车和各类工程机械零部件的铸造基地。

《夏》课堂教学设计三环节 篇8

一.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教学《夏》这篇散文时, 我抓住朗读这一主线, 让同学们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在朗读中读出节奏、领悟情感。

1.听读、跟读理清思路。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思考题: (1) 作者笔下的夏有什么特征? (2) 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这一特征的? (3) 作者对夏有怎样的感情?围绕这三个问题, 同学们在听读、跟读中, 通过勾画、圈点,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很快理清了文章总—分—总的思路。

2.听读、跟读领悟情感。这篇课文篇幅不长, 但作者对这个充满活力的夏天的由衷赞美贯穿全文。同样我在听读与跟读、精读与赏读中让同学们来感受文本体现着的感 情。如读第三小节时, 同学们都认为读这一段应按照平缓—跳跃—欢快—充满激情的语气来读。于是在抑扬顿挫的集体朗读中, 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文章的音韵之美, 更是在朗读中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3.深入朗读, 理解主旨。“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章托物言志, 前文写景其实就是为了卒章显志, 于是乎同学们在深入的朗读中, 一直贯穿着这种激情奔放情感, 本文的主旨也就了然于心。

二.赏析

能学会对文章中词语和句子进行辨析、赏析, 是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要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或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梁衡《夏》 一文, 有很多生动形象的、富有抒情性的词语或句子, 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这些词语或句子的赏析来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赏析文中富有形象化的词语或短句, 调动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文中有许多用得精当、准确的动词、短句。如在描写棉苗、高粱 、玉米、 瓜秧时 , 分别用了 “挑”、“举”、“匍匐”这些动词, 分析时我通过情绪渲染, 辅以动作表演, 让学生在观赏中理解, 在理解中感受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喜悦、瓜秧腰肢抖动的神气。文中还有很多 的短句, 它们简洁明快, 铿锵有力, 感染力强, 会使人感觉到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

2.赏析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提高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经历情感体验外, 文本所具有的表达、修辞、句式的魅力同样不可小觑。《夏》 一文正是有了许多的精彩描写, 才使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节奏明快、色彩鲜明的旋律之中。如“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麦浪翻滚着, 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麦浪比喻成汹涌的海浪, 把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比喻成一艘艘的舰船, 非常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的面积之大、长势之盛、气势之烈, 充分展示了夏天热烈的色彩, 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3.赏析文中富有抒情性的句子, 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在文中往往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夏》 这篇文章正是这些议论、抒情的句子不断地为突出文章主旨推波助澜。例如“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 这时已酿成了一种磅礴之势, 在田野上滚动, 在天地间升腾”, 生动展示了从春到夏景物的变化, 突出了夏热烈的气势。“这时她们已经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 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 蓬蓬勃发,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写出了夏季农作物旺盛的长势和向着收获的终点冲刺的激情。这些句子很好地为下文“她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我却要 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作了蓄势, 突出了主旨。

三.比较

比较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进行比较阅读, 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理解与迁移的能力。比较时既可以从选材的角度, 也可以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夏》探究·练习三正 好可作为本节课的比较阅读内容。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 课文与这首诗分别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2) 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这篇文本的内涵。

油田联合站能耗“三环节”评价 篇9

油气集输系统是油田生产的重要环节, 联合站是油气集输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联合站对各计量站或转油站来液进行集中处理, 包括油气水分离、原油处理 (脱水) 、原油稳定、轻油回收、天然气净化以及采出水处理和回注等。联合站具有系统庞大、设备多、能耗高、用能环节多且复杂的特点, 是油田生产的主要耗能单元。油田的节能改造, 必须对联合站用能进行科学分析。三环节法是从系统的整体用能出发, 沿着系统用能过程的三个环节逐渐深入, 既能得到对过程用能的宏观评价, 又能得到每个设备的效率对系统能耗的影响, 因此, 该方法适合于联合站这样复杂系统用能的分析与评价。

2 三环节理论

华贲以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为基础, 从能量在过程系统中的变化规律入手, 提出了反映能量系统结构的“三环节”结构模型[1]。“三环节”把整个工艺过程中的用能[2,3,4]分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三个环节, 即能量的转换和传输环节、能量的工艺利用环节和能量的回收环节, “三环节”能量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1) 能量转换和传输环节

通过加热炉、锅炉、电动机、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等设备把外界供给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通过转换或传输, 以一定的形式、数量、品位的能量提供给体系和工艺物流。该环节的评价指标是能量的转换效率:

undefined

式中 ηU——转换单元能量转换效率。

EP=EU+EB+EW+EUO (2)

(2) 能量工艺利用环节

能量利用环节即工艺系统核心, 主要由各用能单元组成。工艺过程的总用能EN和工艺过程热力学能耗ET的大小反映了能量利用环节的用能水平。由于热力学能耗ET是转化到产品中的能量, 一般是一定的, 因此工艺总用能EN则是影响利用环节用能效率的重要因素。

用能效率可用式 (3) 表示:

undefined

式中 ηT——利用环节的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平衡方程:

EU+ER=EN=ET+EO (4)

(3) 能量的回收环节

能量回收环节的功能是尽可能多地从待回收能EO和驱动能EUO中回收循环能ER和输出能EE。

其能量回收率ηR评价指标可用式 (5) 表示:

undefined

式中 ηR——回收单元的能量回收效率。

能量平衡方程

EO+EUO=ER+EE+EJ (6)

3 东辛102联合站的三环节评价

东辛采油厂采油三矿102联合站于1964年4月28日竣工投产, 设有原油计量、脱水、稳定、化验、外输、污水处理等12个生产岗位, 担负着采油三、四矿十个采油队、十三个断块全部来液的原油脱水、污水处理、原油稳定及原油、污水外输、天然气外供任务, 设计原油脱水能力312×104 t/a, 原油稳定能力80×104 t/a, 污水处理能力3.0×104 m3/d。

3.1 东辛102联合站工艺流程

东辛102联合站工艺流程复杂, 所涉及到的设备比较多。是联合站处理中质原油一种典型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图2。

3.2 东辛102联合站的三环节评价

根据三环节理论, 我们把东辛102联合站的整个过程用能划分为三个环节, 即能量的转换和传输环节、能量工艺利用环节和能量的回收环节。东辛102联合站的三环节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东辛102联合站能量的转换和传输环节。转化与传输无非是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将电能转化为输送油气需要的动能或压力能, 其中燃料化学能到热能的转化由加热炉来实现;将电能转化为动能或压力能由泵机组和压缩机组来实现。因此, 只需统计各个单元子系统的加热炉燃料消耗量及相应的低位发热值, 并记录加热炉实际运行时的热效率;统计各个环节耗电设备的耗电量, 对应的泵机组或压缩机机组的效率。假定电脱水器将电能转化为电势能, 转化效率为100%。能量的转化和传输环节用能量的转化效率来评价。

机泵损失:

undefined

式中 Qdij——第j台i类设备的耗电量, kW·h;

ηdij——耗电设备的机组效率, %, 其中电脱水器转化效率为100%。

加热炉损失:

undefined

式中 Grij——第j台燃料为i的加热炉的燃料i的消耗量, kg/h;

Crij——燃料i的低位发热值, kJ/kg;

ηrij——加热炉运行热效率, %。

井排来液能:

undefined

式中 Gij——井口i采出油气水量, kg/h;

Cpij——井口i采出油气水的比热, MJ/m3·K;

tij——采出温度, ℃;

t0——基准温度, ℃, 这里选的基准温度为0℃;

ρij——井口i采出油气水的密度, kg/m3;

pij——井口i的采出压力, Pa。

输入能流:

undefined

分子能流:

Qs=Qjs+Qrs (11)

能量转换效率:

undefined

东辛102联合站的能量工艺利用环节:东辛102联合站工艺环节众多, 主要包括油气初步分离、油气输送、原油脱水、原油沉降、原油稳定等。因此工艺环节的处理相对复杂, 但采用三环节分析却避免了这一现象。只需要计算工艺环节的主要能耗、产品输出、待回收能输出、实际回收量等参数即可, 用能量利用效率来评价。

回掺能:主要是指换热器回收的油 (含有少量水) 的热量, Qhc=GhcCps (thc-t0) V+GhcCpy (thc-t0) (1-V) (13)

式中 Ghc——回掺的油水混合量, kg/h;

Cps——回掺水的比热, MJ/kg·K;

thc——回掺油水混合液的温度, ℃;

t0——基准温度, ℃, 这里是0℃;

V——油水混合液的含水量, %;

Cpy——回掺油的比热, MJ/kg·℃。

管线和设备的散热损失:包括三相分离器、沉降罐、缓冲罐、稳定塔和净化罐的散热损失。

undefined

式中 Qsbi——第i台设备、管线的散热, MJ/h。

供入能流:Qgong=Qin+Qhc-Qs (15)

利用能流:Qli=Qin+Qhc-Qs-Qsb (16)

能量的利用效率:

undefined

东辛102联合站能量的回收环节:就是换热器进行的换热, 它的评价指标是能量的回收效率, 回收的能量为回掺能。

外输原油能:

undefined

式中 Gwsyy——外输原油的流量, kg/h;

Cp——外输原油的比热, MJ/kg·K;

twsyy——外输原油的温度, ℃;

t0——基准温度, ℃, 这里是0℃;

pwsyy——外输原油的压力, MPa;

ρwsyy——外输原油的密度, kg/m3。

外输伴生气能:

undefined

式中 Gwsq——外输气的流量, kg/h;

Cwsq——外输气的比热, MJ/kg·K;

twsq——外输气的温度, ℃;

t0——基准温度, ℃, 这里是0℃;

pwsq——外输气的压力, MPa;

ρwsq——外输气的密度, kg/m3。

待回收能:Qdhs=Qli-Qwsyy-Qwsq (20)

能量回收效率:undefined

3.3 东辛102联合站的运行参数

根据东辛102联合站现场运行情况, 计算出联合站的入口参数, 见表1。联合站的出口油气水的参数如表2所示。

东辛102联合站的主要设备的耗能和散热, 如表3所示。根据联合站三环节模型, 得到东辛102联合站的三环节评价结果, 见表4。

4 结论

(1) 通过对东辛102联合站耗能三环节评价计算, 从表4可以看出东辛102联合站第一个环节和第二个环节能量利用率较高, 第三个环节能量回收效率仅有10.6%, 是整个联合站的薄弱环节。第一个环节可以通过改造加热炉和机泵来提高能量的转换效率。罐类设备的散热是影响第二个环节能量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因此应对罐类设备进行保温。第三个环节能量回收效率低下, 主要是因为污水没有经过循环利用。利用污水回掺和加热泵, 回收污水带走的热量, 可以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2) 应用热力学三环节法对东辛102联合站耗能分析与评价, 与东辛102联合站的运行现状相符, 三环节法适于油田联合站工艺耗能过程的分析与评价。

参考文献

[1]华贲, 编著.工艺过程用能分析及综合〔M〕.北京:烃加工出版社, 1989, P.72~74.

[2]华贲.过程系统的能量综合和优化〔J〕.化工进展, 1994, (3) .

[3]戴厚良, 侯凯锋, 严.能量“三环节”理论在原油蒸馏装置扩能改造中的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3 (5) .

“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10

根据调查, 目前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一言堂现象比较严重, 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对学生不敢放手, 缺少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包办代替的现象比较明显, 课堂当中很少给学生留有空白, 逐渐使学生养成了不爱动脑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角色定位在自己是教的主体, 而忽略了学生是学的主体, 注重了讲和教、忽视了导和学;教学预设多, 生成少, 并且部分教师不能够按部就班的按照预设完成教学任务, 还有的教师没有时间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还要利用其它的时间进行辅导, 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根据这些问题, 结合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以及全面发展的原则, 我们经过不同层次的研究、探讨, 共同设计了“三环六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三环节, 即课堂教学中的导、研、验三个环节。

一、第一环节———导

要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当中重教轻导、一言堂, 包办代替、不放手的问题, 要采取学习目标引导或者导学案引导的教学思路, 让教师在课前利用多种手段吸引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 并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所要学的新知识。这个环节大约要用去10分钟左右的时间。

二、第二环节———研

这个环节要解决教师多预设、少生成,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大约要用去3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研这个环节中我们设计了四个步骤, 既合作、探究、反馈、拓展。加上第一环节:导和第三环节:验, 构成课堂教学的六步。

1. 合作。

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之间互助学习、交换心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学生的自学、同桌之间的交流, 完成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

2. 探究。

这是一个生生互动、研究探讨的过程, 就是在自学和同桌之间简单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小组内部的研究、讨论, 对自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简单的应用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当中, 教师主要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 同时也进行必要的引导, 学生在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下进行生生之间的互动, 明确简单的或者说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知识, 同时解决在合作当中学生未能完成的知识点, 明晰问题的所在, 在学生的头脑当中形成知识的基本框架, 并能够运用知识点适当地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反馈。

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答疑解惑过程, 教师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 进一步帮助学生明晰新知识, 并通过对基本问题的解决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当中形成基本的思路和框架, 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重点强调知识点, 引导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条理, 并明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4. 拓展。

这是一个知识应用、拓展提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训练, 如, 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角色的转换等, 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 没有明显的界限又可以相互兼容,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者学期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也算是管理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给教师们留有的空白吧。

三、第三环节———验

这个环节目的是达标检测、补漏、强化, 要解决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及时巩固和检测的问题, 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学生课堂接受率, 做到教学目标堂堂清。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 及时检测, 从而达到巩固知识、了解学情、及时反思的目的, 以利于之后有效地改进教学工作。这个环节大约要用去5分钟左右的时间。

在学校特色教案中为大家构建了基本的备课框架, 课堂评价内容也进行了调整, 教师听课笔记中增加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内容, 在教师校本研修手册当中也增加了对教学环节研讨的环节, 这样就提醒大家时刻的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

三环渗透三段交互三实体验 篇11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信息化教学平台 古建筑基础知识

一、《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以下简称导游基础)作为中职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涵盖了历史、民族、园林、建筑、宗教等知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具有知识广、杂、难以记忆等传统问题。这其中《古建筑基础知识》是导游基础第五章中的内容,具有知识量大、理解难度大、记忆难度大、运用难度大的特点,是学生最难学习的内容。近年来,任课教师为解决其问题,做了诸多教学尝试,其中实践性教学成为最有效果的尝试。实践性教学的内容越来越多,所借助手段也越来越多。笔者常年从事《古建筑基础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

1.交流互动不及时

在《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带着任务,去实地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遇到一些问题通常会通过拨打教师手机、发教师邮件、在教师QQ上留言、调研结束后问教师等多种方式寻求答案。教师通常不能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有时还疲于奔命重复解答共性问题,这种情况未能让学生及时学习,增加了时间成本。

2.交流参与不够多

《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中一个学习任务往往由一个小组完成,这就为某些学生投机提供了可能。在实际中,一些小组成员不参与、少参与、搭便车参与的现象是存在的,这种行为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小组的合作关系。师生、生生互动是改善实践性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但参与互动交流是需要时间成本的,在相对有限的时间中,一些学生想参与却不能参与,这造成了学生参与机会的不均等。

3.检测反馈不同步

《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的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互评、他人(景区讲解员、游客等)评价、教师评价等组成。每方评价都由数字来表达,导致必须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产生大量教学工作。当评价数据反馈到教师和学生之时,时间就滞后了。不论一堂实践性教学课堂参与度如何高,对于学生而言,其基本目标是掌握知识点。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参与了30分钟,教师讲解、点评、检测、评价用了10分钟,对于学生具体学到了多少知识往往通过即将下课时的抽测或全班齐声回答的情况来评价,或通过课后作业来反馈评价,有些课程的学习根本没有评价。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评价由多方组成,这造成在课堂中教师无法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于整个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无法量化。

二、解决《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存在问题的技术路径

《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还存在教学评价体系缺失、师资实践性教学能力不足、多方联动合作体系未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对于以上所有问题,一部分要留给制度、政策来解决,一部分可以通过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信息化在各领域的不断普及已对旅游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它的发展使旅游教育逐步摆脱了以“黑板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掌握和运用旅游专业理论的能力,是现代旅游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课题。信息化教学平台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是解决旅游职业教育问题的技术路径之一,对于《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样适用。《古建筑基础知识》的问题是导游基础实践性教学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问题。笔者探索了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中的“三环渗透”“三段交互”、“三实体验”教学应用,以期解决《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三大问题,并突破导游基础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信息化教学平台突破《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难点实例

1.《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内容及目标

以《古建筑基础知识》课为实例,用信息化平台作为突破实践性教学难点的工具。该课要求学生达成如下教学目标(见表1)。

2.三环渗透: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实践性教学过程三部曲

任何教学活动均由“课前预习—课间学习—课后练习”三个环节构成,《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课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古建筑知识,加强理论和古建筑实物的融通,笔者要求学生以岳王庙和灵隐寺为调研载体,开展课前实地参观、调研以及课中作业展示、课后实践性反馈等教学活动。而“课前+课中+课后”实践性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展开的。

(1)课前:信息化教学平台完成学习任务。本课是基于笔者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而实施的课堂教学。课前,教师在平台中发布预习《古建筑基础知识》知识点、灵隐寺和岳王庙古建筑调研作业、论坛主题讨论、五种屋顶形式视频及制作屋顶模型等任务;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平台中备课和解答学生的提问。学生登陆平台,查看、领取课前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前作业,并按要求将作业作品上传至平台。

(2)课中:信息化教学平台展现教学成果。课中,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发布“辨别屋顶形式和等级” “示范单体建筑导游词”“导游词模写题目”等,随机抽取学生完成作业;学生通过平台呈现、讲解调研作品,参加一系列在线知识检测,完成画出“开间”模型、选图工作、模拟导游词的撰写等任务。在《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课中,每位学生在平台中动手、动脑,既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一个问题抛出、实际思考者较少的现象,又达到了提升课堂质量的目的,还可以在平台中监测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真正做到“教”与“学”。

(3)课后:信息化教学平台查询学习成效。根据《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课的设计,教师课后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发布实践作业,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再回到古建筑中去实地讲解古建筑,并将作业上传至信息化教学平台。课后,教师在平台中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学生通过平台查阅教师批改的作业和反馈意见,这又是一次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的专业学习。

3.三段交互: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实践性教学成效三部曲

传统实践性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是面对面进行的,时间跨度比较大,程度比较弱,交流互动局限于小范围、个别学生,不能最大效果地做到“人人交流互动”。笔者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作为一种增强交流互动的工具,有助于提升导游基础实践性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基于此,笔者在《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中,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实施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交互。

(1)课前交互:掌握问题在先。课前,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领取任务后,根据要求将所调研的作品上传至平台,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找出其共性问题。另外,所有学生都需要在平台的“论坛”中进行主题讨论,把在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通过课前交互,教师可以时时检测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掌握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生生通过平台,彼此了解观点,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有效。课前平台交互,让传统“一言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群言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课中交互:及时展示成效。课中,每位学生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完成教师发布的“辨别屋顶形式和等级”、“屋顶选择”、选择“开间”图片、画出“开间”图、导游词模写等在线测试题目,学生通过平台展示了自我学习参与情况,变传统“课后知识检测”为“课堂及时检测”。教师通过平台第一时间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掌握情况,起到了全面了解、检测的作用。另外,在传统课堂,教师会根据自我价值判断、喜好来选择作业展示的学生,且每一次都只能选择一位学生。平台中,教师可以每次随机展示出1~8位学生的作业,一个班级的学生最快4~5次即可展示完毕,这是信息化教学平台功效得到充分发挥的体现。

(3)课后交互:查询反馈意见。课后,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实践作业的批阅,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学生通过在平台中查询教师的批阅意见,可以及时找出自己《古建筑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运用存在的问题。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其他同学的实践作业,互相学习交流,这也是一次生生之间的交互。

4.三实体验: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实践性教学体验三部曲

实践性教学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强调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给学生实践的场所。导游基础是一门基础应用课,对于当前普遍乐于动、而不愿被动接受知识的90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而言,实践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实地 “学”、实岗“练”都是导游基础课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学习导游基础有着最直观的效果。

(1)实地调研。在《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课前发布的任务,去岳王庙和灵隐寺实地调研杭州古建筑实物,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完成任务,对杭州两处古建筑有了初体验。课前实地体验,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讲授印象”和“图片展示印象”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即将讲授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实岗训练。以“岗”为点的实地训练是学生增加自我技能的直接且有效的途径。在《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中,学生根据导游岗位在平台中模写导游词,并加以展示和练习。课后,学生再回到岳王庙、灵隐寺实地讲解古建筑知识的导游词,这本身就是知识不断深化学习的一个过程。当然,以上两种训练方式都是基于导游岗位而进行的讲解实训。

(3)实效反馈。实践性教学除了实地学习和实岗训练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在《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中,通过平台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及时、全面交互的反馈。在课前,平台会时时记录已完成作业的学生姓名、完成时间,到截止日期会自动统计已完成和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名单,教师通过平台可以时时知晓学生的完成状况。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全面、实效地了解学生作业完成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学生课后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及疑问。通过每一个阶段的实效反馈,教师、学生二者之间对于如何“教”与“学”有了认知,对于下一步的“教”与“学”进行直接的评判、产生影响。

5.信息化教学平台突破《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评价难点

本节课是笔者所尝试的一堂实践课,从现场的氛围、测试的掌握情况、现场参与度来看,学生达到了预先目标(见表2)。听课学生与教师都给予积极的评价。

(1)同学评价:“外出调研、视频拍摄、视频学习、作品展示、在线测试、现场讲解等形式,丰富了原本枯燥的课堂过程,我们选图、画图、展示作品、讨论疑问、学习示范导游词、模写导游词、在线测试、再回实地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古建筑基础知识。”

(2)教师评价。①平台实现“课堂+课外”的组合学习。本节课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手段,课前教师发布任务,学生领取任务;课中学生展示过程,教师监测过程;课后学生上传作业,教师跟进批改,把信息化教学平台这种教学手段贯彻于教师学生“课前+课堂+课后”等每一个教学学习环节,符合现代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了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最大功效。②平台促成“教师+学生”的互助学习。本课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拓展了教学资源,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最大交互。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平台进行了便捷有效的交流,也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学习的过程,而信息化教学平台起到了载体和手段的作用。③平台形成“理论+实践”的共同学习。本课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首先学生通过外出实践调研杭州古建筑,增长知识、提高讲解能力;其次,学生借助图片、PPT等形式进行调研成果展示,这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操作的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

四、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中应用的反思

在我国职业教育迎来改革春天和信息化深刻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实践信息技术与旅游实践性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旅游职业教育必须突破的课题。本课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解决了《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长期存在的交流互动不及时、交流参与不够多、检测反馈不同步等三个问题,对于解决导游基础中的其他实践性教学有一定通用意义。当然,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古建筑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的应用中,还缺乏有效管理论坛、随机科学分组、学生实地考勤、实地有效管理学生安全等功能,这也是信息化教学平台进一步深化的方向。另外,在实践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如:教师和学生唯信息化论,一堂实践课能否起到实效的关键还在于“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和安排,信息技术和平台只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的工具。对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职业教师而言,只有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和平台的学习,才能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中最有利的工具。

参考文献:

[1]赵卉.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完成新课程实施的三个“突破”[J].职业与技术教育,2014(8).

[2]蔡红,李云鹏.信息化与网络化背景下的旅游发展与旅游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3]杨主泉.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

企业家成长的“三环模式”研究 篇12

一、企业家成长的核心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成长的核心。Joseph Alois Schumpeter特别强调,创新并不等于发明。一种发明只有应用于经济活动并取得成功时才能算是创新。创新者不是实验室的科学家,而是有胆识、敢于承担风险又有组织实干才能的企业家[1]。在Schumpeter之后,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受到学者们一致推崇和进一步完善。Frank Rnight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以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去开辟道路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2]。E.G.Freema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从国家制度政策等宏观层面发展企业家精神[3]。Michael E.Porter强调将一批组织集中到一起进行创新,并把这种形式称为Cluster(集群)[4]。Miller提出公司企业家精神,并把创新精神作为其最重要的内容[5]。Peter F.Drucker克明确把企业家精神界定为社会创新精神,“我们社会需要一个富于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创新与变革是正常的、健康的、稳定的与连续不断的需要”[6]。通过对突飞猛进的90年代的观察,Peter F.Drucker得出结论:创新已经成为未来构成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特殊工具。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学会系统化的创新思考,这种思考首先建立在对创新来源的研究基础之上[6]。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成长的灵魂,Schumpeter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1]的创新者观点,凸显了企业家成长的实质和特征;创新是企业家成长的本能,企业家成长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创新是企业家成长的典型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等等;创新是企业家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家实现企业经济和社会价值创造的活的源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1]。也正因为有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才创造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满意度,试图将“一种物质”转换成一种“资源”[1],或将已有资源组成新颖、生产力更大的结构。也正因为有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新才赋于更深刻的意义,企业家与其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使得人类经济活动范围空前扩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二、企业家成长的素质

“理想的”企业家素质并不存在。成功的企业家可以是交际型的或沉默寡言的、分析型的或直觉型的、规避风险型的或寻求刺激型的。但他们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素质:

(一)诚信

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取信于人、信守承诺、坦诚相待,永远是管理的第一要术。诚信也是商业活动的第一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企业家没有诚信就无法正确牵引企业,企业没有诚信就无法持续生存。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确指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的活动。亦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诈欺”。

(二)冒险

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别的第三条道路。企业家是为个人追求机会,通过创新满足需要,而不顾手中现有资源的活动过程。虽然他们不怕承担风险,但他们决不盲目地冒险,他们更愿意冒那些他们认为能够控制结局的风险。众多企业创始人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他们敢为人先,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

(三)合作

合作是业家精神的精华。竞争求生存,合作求发展。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企业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超人,但企业家应努力成为蜘蛛人,要有非常强的“结网”的能力和意识。

(四)敬业

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企业家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货币只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面对自己的事业有一种入迷和执着的心态,“赚钱”不再是身家性命的问题,也不是养家糊口的简单问题。达到了这种心态的企业家,往往会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自己的事业中去,对于自己的事业,往往是怀着朝圣者的心情和顶礼膜拜的态度,这种心态所形成的敬业精神超越于献身精神之上。

(五)执著

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意味着只有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创新,以夸父追日般的执著,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本家可以用脚投票,变卖股票退出企业,劳动者亦可以退出企业,然而企业家却是唯一不能退出企业的人。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企业家不但充满梦想和欲望,他们更具有一种为实现梦想、满足欲望而拼命奋斗的执著精神和内在推动力。古今中外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企业家不但对自己的事业充满自信,而且不轻易受外界影响,在挫折面前坚忍不拔、永不放弃。

(六)激情

激情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成功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激情”,因为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件事都来自于激情。不管表现出来的是辛劳、勤奋,还是偏执、强硬,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对梦想的“满怀激情”。一个对实现梦想满怀激情的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会阻挡他们,妨碍他们。而且,他们愿意放弃几乎任何东西去将其完成。

三、企业家成长的环境

企业家成长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组织创新并逐步走向成功的社会过程,毫无疑问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环境对企业家成长具有很强的破坏或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应该比企业家的素质更为重要!

(一)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是建立法治规则和诚信文化的基础。保护严格、流转顺畅有利于保护各类财产权,促进各种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企业家能力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其功能是对要素进行配置,决定着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没有产权界定,就无法进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市场交换、流动、组合和优化配置,企业和整个经济只能低效运转。这即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家成长的重要基础[7]。

(二)创新和创业的人文环境

企业家在崇尚创新和创业的环境中更容易繁盛!要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人文环境。人没有一点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就干不成事情。社会对这些精神没有容忍、提倡的基本态度,就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如果社会不崇尚不提倡创新、冒险的精神,不重视宽容个性特征,不鼓励敢想敢干,不容忍失败挫折,那么企业家就没有社会宽容和理解的文化土壤,就会丧失勇气和冲劲。美国等发达国家工业经济崛起的经验表明,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是杰出职业企业家辈出的必须条件。取得成功固然伟大,但创新者倒在探索路上的失败同样值得尊敬。他们的失败给后来者的成功提供了一个路标[8]。

(三)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企业家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赖于健全的法律体系的保障。在法律混乱的环境中,企业家行为更多地体现为非生产性行为,而不是生产性行为。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讲,健全的法律制度能促使企业家作出生产性行为,并抑制非生产性行为,从而促进企业家的成长。企业家产权作为企业家最为关心的一项制度安排,它是影响企业家成长的最重要因素。

(四)声誉激励机制

声誉既是一种公共产品,又是一种“内激力”。“内激力”是企业家出于内心,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工作,最大可能地发挥个人能力,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个被激励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产生和巩固的过程。真正持久和强效的企业家精神必然需要企业家对其正面声誉的自我营造,当然也需要社会构建外在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家行为的控制,对企业家精神的引导[9]。

同时声誉也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部分,可称之为“交易性人力资本”,拥有好的声誉,可以提高企业家的交易能力,降低交易费用,提高预期收益。但企业家声誉性人力资本的获得,不仅仅靠企业家自身,还必须从企业家和社会两方面着手,既要努力培育重“声誉”的文化氛围,又要提高对损害声誉的败德行为的打击力度,才能使企业家从他律与自律两个方面投资开发声誉性人力资本[10]。

企业家声誉机制是对企业合约的完善和补充,是企业家进行经营活动的依据和前提,也是社会经济秩序良性化和健康化的基本前提。对转轨期间的中国而言,市场声誉机制的建设极不健全,尤其是企业家信誉(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企业家个人的信誉(信用)仅仅停留在原始的人际关系阶段,单单依靠个人的道德来约束,而没有一个社会制度体系作为规范的平台,这样的信用状况是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的。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之所以出现融资困难问题,这与社会的信用体系不健全有直接的关系。

四、企业家成长的“三环模式”

企业家成长中的创新精神、自身素质与成长环境起着系统而复杂的交互作用。其中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处于核心地位,它对其他各因素起到指导、传接和凝聚的作用,失去了企业家创新精神这一核心因素,就无从探讨企业家的本质内涵和属性,更无从谈企业家成长。企业家素质、能力及其成长必然地受到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影响,并且在一些情形下,企业家创新精神直接决定了企业家把握企业创新和寻找潜在机遇的能力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和运用,决定了企业家的成长与成败。

企业家的素质处于基本地位。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企业家个人的成长,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走向,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诚信是企业家成长的基石、冒险是企业家成长的天性、合作是企业家成长的精华、敬业是企业家成长的基础、执著是企业家成长的本色、激情是企业家成长的动力。但企业的基业长青,要建立“让企业家实现其价值”的企业家制度,使得作为组织的企业要不断跨越企业家生命周期的风险。

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处于基础地位。企业家能否顺利成长与其所身处的社会背景不无相关。企业家的成长并不只凭个人意愿和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它严格受制于社会的法律制度环境与人文环境,环境对企业家成长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家成长的基础、创新和创业的人文环境是企业家成长的空间、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是企业家成长的保障、声誉激励机制是企业家成长的“内激力”。

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基于创新精神、素质与成长环境的企业家成长“三环模式”(如图1所示)。企业家成长的创新精神处于核心层,如同果树的根。企业家成长的素质处于中间层,如同果树的树干。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处于外层,如同果树成长所需的阳光、空气、水。企业家的成长如同果树一样,有了发达的根系、健壮的树干、充足的阳光、空气、水,就能拙壮成长,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一个国家的国力竞争,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作支撑,而优秀的企业源于优秀的企业家。中国目前最缺少的是优秀的企业家人才。中国企业家及其群体的成长必须基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自身素质、成长的环境三重优化。

摘要: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都有赖于企业家的不断成长。企业家及其群体的成长必须基于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家自身素质与企业家成长环境的三重优化,据此提出了基于创新精神、自身素质与成长环境的企业家成长“三环模式”。

关键词:企业家,创新精神,素质,环境,三环模式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美]奈特(H.Knoght,F.H.K.).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王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英)克利斯·弗里曼(Chris Freeman),[英]罗克·苏特(Luc Soete).工业创新经济学[M].华宏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Miller,D.Enterpreneuship correlates in three types of firms[M].Management Science,1983(29):770-791.

[6][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蔡文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张军.话说企业家精神、金融制度与制度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23).

[8]何清涟.中国企业家的成长环境[J].Global Entrepreneur,2003(3).

[9]张早平.企业家成长之路:中国职业企业家成长机制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上一篇: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下一篇: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