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精选12篇)
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 篇1
通信的网络管理是对通信网络的性能、品质进行监测和控制的过程。综合网管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完善的过程,自1997年最初建设,实现对话务网核心网元的接口,对网元进行有限的运行状态监控;2002年发展到对网络系统中所有网元的接口,并提高了网络运行监控的精确度和准确程度;2003年增强了对管理网元的集中操作维护。到2004年基本实现了对全网网元的24小时监控,全方位,多功能,面向服务的电子化运行维护以及对全网运行质量进行分析和决策支持。事实证明经过5年的建设综合网管系统从一个概念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各网络运营商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和运行维护手段。
1 典型的综合网管协议与TMN
当前最典型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主要有Internet/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TMN(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Network,电信管理网)管理体系结构和TINA(Tele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Network Architecture,电信信息网络体系)体系结构三种。TMN通过吸收其它两种结构的某些思想而不断完善,在电信网络管理领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TMN的核心思想是一种网管网的概念,它将管理网提供的管理业务与电信网提供的电信业务分开,相对于被管理的电信网来说属于一种带外管理。TMN通过对网管接口的引入,将业务网和管理网分开,在保持接口相对稳定的同时,尽量屏蔽了电信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对彼此的影响。同时,通过引入信息模型管理功能和软件体系结构的重复使用,以及开发方法的重复使用等软件重用的思想,缩短了网管系统的开发周期,提高了网管软件的质量,有鉴于此,本文对A市某通信公司的网络应用TMN进行了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
2 TMN综合网管协议概述
TMN的管理业务是对电信网络进行操作、组织与维护的管理活动,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类:1)通信网日常业务和网络运行管理业务;2)通信网的监测、测试和故障处理等网络维护管理业务;3)网络控制和异常业务处理等网络控制业务。
TMN的管理功能是TMN管理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最小功能单元,每一类TMN管理业务都是由许多TMN管理功能的组合支持实现的。TMN支持多种管理功能,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五个大类:
2.1 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性能管理监视网络和网络单元或设备的性能,采集相关性能统计数据,评价网络和网络单元的有效性,报告电信设备状态,支持网络规划和网络分析。主要包括性能质量保证、性能监视、性能控制和性能分析等。
2.2 故障管理(Fault Management)
故障管理处理电信网络运行异常情况,监测设备安装环境,支持隔离与校正的功能。主要包括可生存性质量保证、告警监测、故障定位、故障修正、测试和障碍报告管理等。
2.3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对网络单元与网络设备的配置进行整体控制,负责识别网络单元,从网络单元收集并发送相关的配置数据,包括网络规划、网络工程、安装、业务规划、合同协商和状态控制等。
2.4 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
安全管理保证管理事务处理的安全、TMN本身与电信网的安全以及组织管理的安全等。
2.5 帐务管理(Accounting Management)
帐务管理包括帐单管理、资费管理、收费与资金管理、帐务审计管理等。
这种层次划分也称为TMN的逻辑分层体系结构LLA(Logical Layered Architecture)。TMN的管理功能与TMN的管理业务与TMN的管理业务分层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 基于TMN的网管系统应用
3.1 系统的业务目标
原有A公司业务系统关联较多,修改维护工作量大。这就需要开发综合网管系统,使省级电话网网管系统将送来的业务工单翻译成交换机、智能网、HLR能够识别的正确的人机命令,自动发送到交换机、智能网、HLR执行,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同时,对于执行失败的工单转发到人工台,由维护人员进行人工干预,将最终的处理结果返回给省级网管系统。
3.2 系统层次模型
A市网管平台分为三个层次:1)平台支撑层(PSL,Platform Support Layer):提供一个大型分布式系统所必需的各种底层支撑的功能。这些功能不仅可以应用于网管系统,理论上也可以应用于各类的大型分布式的管理系统。在PSL的下方,是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支持,但它们并不属于PSL的范畴。2)平台框架层(PFL,Platform Framework Layer):针对网管系统这个特定的应用领域,特别是针对后续提到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平台抽取出一些公共的软件框架,把这些程序框架统称为框架层。所有具体的管理应用都基于这个框架层提供的全部或者部分框架来开发。3)平台应用层(PAL,PlatformApplication Layer):在平台框架层的基础上,提供具体的管理应用功能。
网络管理平台对接口进行了标准化设计,应用对外接口,接口分为服务接口和扩展接口两类。服务接口是平台提供的系统功能上的服务,供其它模块调用,如调试打印、文件管理、平台支撑层级联等。平台采用插件方式把产品对扩展接口的实现集成进来。每一个需要扩展的地方称为一个扩展点(extension-point),通常一个扩展接口对应于一个扩展点。一个模块通常有一个由若干个扩展点组成的扩展集(extension-set)。
3.3 平台配置模块的划分
A市网管系统支持各个网元的操作和管理功能,也支持计费服务器、HLR服务器等的操作和管理功能。受理台提供用户数据管理功能,用于用户的业务开通,它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服务器相连。HLR是一个位于用户本地系统的一个数据库,它存放着移动用户的业务签约数据,并为用户的呼叫提供支持,网络地位非常重要。若HLR发生故障,则可能导致移动用户所有业务受到影响。计费业务处理服务器用于话单计费,计费中心从这里获得话单数据,进行话单的分拣、算帐、合帐。
3.4 F口消息管理的设计
实现F口是系统Client端和Server端之间的数据交换的一种机制。在ITU-T的M.3010规范中定义F接口为应用于f参考点上的接口。系统管理中连接客户端和服务端的桥梁也是F口命令,通常我们称之为F口消息。
各功能模块中,涉及到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都是经由F口消息。系统管理子系统,对F口消息的管理也是分为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设计实现的。
客户端的各FIMsgDelegate类,将各自功能模块中的相关操作生成F口消息格式的操作命令,同时负责接受来自服务器端的F口消息。服务器端负责F口消息接收与分发的组件,该无状态会话组件包括以下三个类。
FIMsgDispatcherRemote类:是系统管理服务器端与系统管理客户端信息交互的会话Bean远程外观(Remote Facade),它负责接收客户端发送来的F口消息封装的数据操作命令请求,并通过调用接口方法request(),来间接处理F口命令,参数为F口定义的统一消息格式类FIMessage。
FIMsgDispatcherHome类:该会话组件的远程Home接口,F口通过create方法来生成远程外观,即FIMsgDispatcherRemote类的实例。
FIMsgDispatcherBean类接收F口调用的无状态会话类,是该无状态会话组件的业务逻辑处理核心类。该类包含有实现FIMsgDispatcherRemote类的request方法的同名方法request,该方法中定义了相关业务逻辑的详细实现。
此处的FIMsgDispatcherBean组件就相当于服务端接收F口传递来的客户端操作请求命令的纯粹接口,即便在该会话组件的核心类FIMsgDispatcherBean中的实现方法request中也没有直接实现最底层的操作,而是承担F口命令的解析工作,将具体客户端的F口命令请求处理继续向下传递:在FIMsgDispatcherBean的request实现中实例化了一个F口命令处理类FIMsgHandler,并调用FIMsgHandler中的方法,完成处理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张宁,胡文雯.网络管理的现状及面向业务的综合网络管理[J].现代电信科技,2003,(9):5-65.
[2]鲁春丛.TMN网管体系的演进[M].电信技术,2000,(3):110-130.
[3]李增智,李平均.电信管理网TMN开发探讨[J].微机发展,2000,(2):67-73.
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 篇2
摘要:现如今,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带动了我国迈入网络时代的步伐。在教育方面,实验教学网络化已经逐渐被各大高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重视。实验教学也是现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某些程度上与教育教学水平直接挂钩。本文将着重介绍将实验教学与网络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即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将对其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网络化管理系统;开放式教育;实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深入,信息技术已经慢慢渗透入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逐渐与网络相结合以满足学生多方位的需求。实验教学作为一种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于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生动地认识自然世界并探索其中奥秘[1]。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实验教学越来越得到许多高校的认可。所以,本文将针对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展开具体论述。
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 篇3
关键词:跨平台;Documents;集成;安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office办公室自动化及网络化管理进程的不断发展,利用计算机建立生产与管理各类电子文档,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工作内容。但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及时问的累积,各类文档不仅级数型增长,而且经常会为某一事件建立不同类型的文件,包括doc、pdf、JPg、bmp、lxl等格式的文件,不能集成到同一软件内集中调用。经常出现“我的文件在哪了,怎么找不到了”或忘记了文件名,不得不在大量的磁盘文件中费时费力查找的现象。甚至有时人们会因故不得不与别人共用一台电脑,而文件夹又无有效的保密功能,致使电子文档的管理更加混乱无序,应用不便。总之,在实际工作中,电子文档的管理和利用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何将大量繁杂的文档和在不同的平台下建立的分立文档集中在一个操作平台下,使这些分散的只具有输入、输出功能的文件,具有分类管理、智能查询检索功能;如何减少计算机磁盘文件紊乱。增强有效实用的安全保护措施、使其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是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本文针对《电子文件的跨平台集成管理与网络化综合利用》的管理平台《以下简称《集成管理平台》)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与阐述。
二、集成管理平台设计
1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运用数据库技术、高密存储技术、智能搜索技术及跨平台文件转换与利用、远程通讯等先进技术,对用户在其他操作平台下建立的各类文件,如:doc、pdf、JPg、bmp、txt、avi等格式的文件,进行整理、存储,搭建一个具有检索、分送、存储、安全保护、综合利用,普通计算机用户自己能够驾驭与维护自己文件系统的计算机管理平台。
2主要功能要求
1)安全性
要以增强安全性为重点,采用数据库加密技术,运用加密算法,存储各类文件的关键信息与代码,网络传输采用加密校验和传输协议,确保文件内容的安全以及网络传输的安全,并使不被授权使用《集成管理平台》的用户无法打开已被录入到该平台的文件。此功能对于多人使用同一台电脑更具实际意义。
2)实用性
要力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体现功能的简洁、使用的方便。因此在设计上,文件存储、查询、传输的程序要充分参考数字档案管理规则,关键字段能够涵盖广大用户的需求,以方便用户查找、利用。程序设计还要具有灵活设计功能,留有用户按需求自我改进设计的灵活空间,界面子栏目Title可由用户更改,尽量让用户感到该系统专为我设计。
3)跨平台管理
将用户在多种工具软件或管理软件下建立的文件,集中到同一个操作管理平台下,并可在此平台引导下完成不同类型文件的编辑、利用。如用户通过其他工具建立的doc、pdf、JPg、bmp、txt、avi等格式的文件。可收录在本平台下,并可建立其关键信息。此后,用户再查找、利用该文件时只要在该平台下,输入关键信息,瞬间即可查到。并可在该平台下予以编辑、输出等。
4)跨平台文件的传输、转换与集成
采用java编程,通过HTML符号的描述和JAVA语言、JAVASCRIPT脚本语言。以Hyper Text和Hyper Medla技术结合将各种信息组织在一起,实现文件信息的访问与查询,以Hyper link的链接功能,实现文字、表格、声音、影像、照片、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文件信息的访问与检索。
5)远程音视频文件利用流媒体形式播放
基于流式Slream的广播技术,自编码技术使多媒体文件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进行连续性时基媒体传输,把连续的音、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经过编码、压缩处理后,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多级缓冲、发送速率自适应调整机制,消除馬赛克,保证数据畅通无阻地在网上传输。
6)文本文件分类检索与全文检索
查询、检索、利用是本项目的根本,在界面设计上要涵盖用户所关注的重点字段。而且在数据库结构上要涵盖查询检索、类型转换、权限设置、系统维护、文件存储等字段,以便满足用户安全、便捷、全方位组合或单项检索查询。对于文本文件实现全文查询检索,影视文件关键点查询检索。因此。本项目具有将多种文本转换为本系统能够识别的全文检索功能。
7)集成化及网络化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实现按项目及类别集成化管理,使用户分散的文件,能够按照事件分块管理。条理清晰;从网络化管理发展方向进行整体设计,实现网络化文档采集、传递、审阅、编辑、利用。
3主要操作程序设计
1)文件录入
对收入到本系统的文件,输入与文件相关的著录信息,以便分类管理与快速检索,同时设立阅读者、使用者、审阅者的权限只读或可修改。像文件标题、文件编号、作者、日期、密级、学科种类、文件种类、分送部门等字段等,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可在系统维护中,修改这些字段的Title,以方便管理。
2)原有文件采集、新文件建立及编辑
《集成管理平台》不仅能够在本平台的支持下建立、编辑新的文件,而且可以收录、编辑已在其他环境下建立的doc、pdf、JPg、bmp、txt、avl等格式的文件,使其具有本平台支持的各种功能。
3)文件分送
本平台提供网络传递审阅功能,可根据需要将文件分送到其他单位或个人。按“文件分送”就会出现您刚刚录入的文件,并分送到相关人员。鼠标双击“分送单位”,“收文者签字”,“处理结果”反馈等可查询反馈结果。当您想取消分送时则按“分送取消”按钮。
4)权限设置
具有强大的权限管理及安全机制。选择人员权限一栏,可设置哪些人员可以对该文件只读、修改或删除。用户在必要时可通过授权操作,方便地将当前办理的任务授权给其它人员进行办理。
5)按事件管理项目文件
“保存”按钮将您收录的文件及著录信息以加密方式存储到文件中。点“继续”按钮可继续录入与该事件相关的下一个文件,以便在同一归档内容中集成多个同一事件的全部文件(可是多种类型文件)。
6)文件查询与编辑
“选择查询方式”:可在任一字段内输入您要查询的文件的信息或同时在多个字段内输入相关信息,实现单项或多项组合查询,例如可以按文件编号、学科种类、文件标题、日期、分送人员、审阅人员及审阅情况、关键字等单项查询或任意组合查询,同时可对文本文档实现全文查询,及其他文档分段查询等
等。对于查到的文档可直接支持编辑、传送、输出等功能,以减少用户切换操作的麻烦。
7)分项与组合显示
有两种显示方式供选择:“显示主要字段”或“显示所有字段”。选择后按“查询”按钮。以最简洁方式、快速准确表征用户所需的信息,尽最大可能减少用户的工作负担。“分送一览”:显示该文件分送的情况。
8)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对整个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库及系统所需内容的分类管理、建立及刷新。这一功能的应用水平,决定了本系统分类管理、检索利用的简洁、快速、高效的效果。根据需要,用户亦可在本平台支持下建立修改相关字段。如设置主类别明细、分类别明细、用户权限及数据结构维护、数据导入、导出、历史数据处理等等。
三、结束语
本项目的设计与产生,源自于我们多年亲自进行计算机编程,或作为普通用户使用各种工具建立自己的文件的过程。及大多数计算机使用者的实际感受。使用该系统不再担心自己放在某个文件夹的文件。不被授权的情况下被别人阅读或利用;不必担心笔记本电脑遗失,硬盘文件被拷贝;不必担心自己建立了许多文件,许多文件夹,费时多处查找;不必担心同一事件建立的多种类型、多个文档不易管理的问题。总之,使用该系统后。可以按时间、事件、相关内容、关键信息等等,瞬间查找到多少年前存储的文档,该项目可广泛适用于个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网络化办公系统,在多人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时,更体现本项目的重要意义。征稿启事
《网络与信息》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类专业媒体,国家信息中心核心期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会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ASPT来源刊。
应广大热心读者的建议和需求,《网络与信息》推出了全新的栏目——“学术交流”,主要刊登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工程评估、项目咨询与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论文及文章。
投稿须知
1来稿严禁抄袭,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
2文稿要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准确简练。
3文稿署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子信箱。
4来稿请按标题(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作者、单位(外加圆括号)、摘要(不超过150字)、关键词(3—5个)、正文和参考文献的顺序撰稿。若是基金项目,请注明课题全称和批准文号。
5本刊有权对拟用文稿作文字上的修改、删节处理,对图表有权按规范、标准等要求作技术处理;凡不同意者,请在来稿时申明。
6杂志每版的宇数为2000左右(不包括图表,如有图表则字数酌减)。
7来稿请注明“学术交流”字样,并以Word格式发送到:ni@ln cei.gov.cn,同时注明投稿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电话、E-mail,以便联系和邮寄样刊。
8编辑部收到作者稿件后,5天内给作者反馈稿件处理情况。
联系方式
电话:024-31318680
传真:024-31318681
地址:沈陽市市府大路187号《网络与信息》杂志社
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 篇4
一、网络虚拟社会的内涵
网络虚拟社会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 网民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信息互换与信息交流从而产生社会互动形成的。因为网络成员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观点、感情和社会关系是真实存在的, 建立在这种网络群体交流之上的网络社区自然也是真实存在的。因此网络虚拟社会的内涵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 与其存在不可分离的关系, 它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独特延伸, 并与现实社会交融共存, 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基本生存空间。虚拟社会已经并将更加深刻地影响着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以及人们的生活 生产方式等。
二、网络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产生的影响
虚拟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现代人类社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网上与网下互动愈来愈密切, 网上因素对网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也愈来愈直接, 虚拟社会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 双刃剑作用更加明显。
(一) 虚拟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 获取信息更为快捷。在以计算机 、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空间中, 信息发布更为随心所欲、存储量更大、传递更加迅速、传播更为广泛、成本也更加低廉。
2. 成为表达个人观点诉求的交互平台。由于虚拟空间的开放性及匿名性, 任何人在网络中都能获得传播与交流的权利, 摆脱世俗的等级身份, 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并且承担较低的风险, 更能表达内心真实的诉求。
3. 更好满足娱乐休闲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 , 宽带连接得到普遍应用, 各种应用程序的设计应用, 为广大网民提供多元化的娱乐内容。
4. 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它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使消费者完全可以“足不出户, 自由购物”, 扩大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另一方面, 电子商务增加了现实社会的就业机会, 十分有效的补充和拓展了就业渠道,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实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 虚拟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1. 造成信息失真。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海量的信息 , 给我们广泛选择同时, 也带给我们选择的难度。更为严重的是网络的匿名性, 让真实与虚幻的界限被彻底消弥, 每个人在知觉与不知不觉中, 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发布各类信息、发表各种言论。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网络环境不再清澈、透明和纯粹, 由此产生了全社会的信任危机, 造成社会公共利益的实质伤害。
2. 网络聚焦放大现实社会矛盾。与传统的信息传 播相比, 网络信息传播具有“放大效应”。各种有害、虚假信息和言论一旦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 就会被进一步聚焦扩大, 局部问题全局化, 简单问题复杂化, 一般问题政治化, 造成难以预料的社会影响。
3. 网络舆论导向严重影响现实社会。互联 网具有覆盖广、传播快、更新及时的特点, 一旦网络热点形成, 各种舆论就会交织在一起, 排山倒海而来, 一些善意或非善意的言论就此“脱颖而出”, 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若正规媒体引导不及时, 容易出现以讹传讹, 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甚至将舆论风暴演变成现实的公共危机事件。
4. 网络违法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强、辐射面广、传播迅速等特点实施网络违法犯罪。近年 来网上犯罪涉及的金额愈大, 牵涉的人员愈广, 影响力也愈大。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
三、当前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虚拟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新领域和新课题, 在该领域中, 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技术、管理规律可能面临失灵的困境, 加强虚拟社会的管理, 必须深刻认识当前虚拟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虚拟社会的管理理念陈旧
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方式, 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但目前的管理理念还不能有效适应这一重大变化, 很多做法和思路还是依靠过去对现实社会的管理经验。
(二) 虚拟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虚拟社会是一个新生事物, 虽然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 但是, 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目前, 虚拟社会管理的立法层次低, 部门规章多, 现有法律资源的网上延伸不够, 网络立法还不能适应网络发展形势的需要。
(三) 虚拟社会的管理机构尚未理顺
虚拟社会管理主体涉及信息产业、公安、文化、工商、教育、通信管理、新闻出版等单位, 但这些职能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各部门均有自己管理领域的规章制度, 多头管理、规则冲突、各自为政、缺乏协调, 无法凝聚合力, 出现管理空隙。
(四) 虚拟社会的管理技术手段落后
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 新技术层出不穷, 我们缺乏对新技术的自主研究, 使得针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专用设备和技术手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 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技术提升和更新, 就很难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五) 网络企业、网络用户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滞后
虚拟社会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的存在和健康发展比现实社会需要更充分的条件和更良好的环境, 需要网民等每个社会成员的悉心呵护。但是, 目前一些网络运营企业、网络服务提供商等网络企业没有认识到或者忽视网络安全工作的严峻性, 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管理责任, 对网络业务的控制能力普遍较弱, 极大地阻碍了网络虚拟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
四、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构建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上的扩展。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扩大, 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必然向互联网上延伸管理职能, 在此基础上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探索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 构建以政府为主体, 包括公安、文化、信息产业、新闻宣传、通信管理、教育、工商等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系, 多层次、全方位地共同管理虚拟社会中的各类问题。下面主要从五个方面构建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一) 立法监管
针对虚拟社会的自身特点及现有法规中存在的问题, 尽快建立健全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和规律性的问题, 应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来理顺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 确定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和工作关系, 明确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全体公民在维护虚拟社会安全中的权利和义务, 使之有法可依, 切实承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法制责任。同时要依法关闭违法违规网站和频道。
(二) 网络道德建设
网络道德是传统道德规范在虚拟社会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虚拟社会中的道德与传统道德有很大区别。传统道 德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 而网络道德主要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全力全面净化网络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是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开展网络文明行为公德教育。通过价值判断的频繁交锋, 形成一个网络行为的参照系, 向大众指明那些是应该或不应该的网络行为, 引导虚拟社会人应对他人利益和权利应有的尊重, 善用自己的自由, 避免权利的滥用和误用。其次要加强网络文明行为警示教育。在现实社会的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 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公开曝光网络常见的犯罪案件和违规行为, 从而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 加强自我约束、自我防范, 自我保护意识。
(三) 政府部门监管, 其他职能部门协作
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构建。为此, 一是必须以政府为主体, 公安、文化、信息产业、新闻宣传、教育、通信管理、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协作, 强化监管。二是必须将全社会对虚拟社会管理有益的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非政府组织都纳入到综合管理参与体系中来, 共同参与虚拟社会的综合管理。三是建议在中央或国务院层面成立专门负责虚拟社会管理的领导机构, 指导和协调全国虚拟社会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 在理清各自职责的基础上, 明确分工, 形成合力, 逐步健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虚拟社会管理通报制度、协作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政策调控、行业管理等多元化手段引导互联网业界行业自律, 实行政府监管与自律管理的良性发展。
(四) 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整合
虚拟社会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正因为技术在网络虚拟社会形态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所以只有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做强力支撑, 才能维护正常秩序。
首先, 要着力加强网络技术研发。要抢占技术制高点, 取得工作主动权。一是要推进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堵塞网络安全漏洞。二是要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备, 运用先进技术管理手段, 提高网络打击管理能力, 全面查处和清理网上有害信息、非法网站。三是要充分运用网络, 构建服务于广大网民的咨询、求助、意见、建议等联系, 建立沟通、互动的网络平台, 全面提升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技术水平和覆盖层面。
其次, 完善网络技术更新改造。对现行的网络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 对数据库等安全性在技术上要严格把关。一是要建立个人电子身份登记制度, 强化网络安全审计措施的落实。二是要推行“网络实名制”。三是要建立与网络开发商、运 营商的技术协作机制, 使公安机关及时跟进网络信息前沿技术发展动态, 准确评估网络应用服务安全问题, 并在管理和打击中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
再次, 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府内部及各个机构之间, 利用信息技术, 以信息链、业务链代替金字塔的层级结构, 在网络上可以实现政府组织内部结构的整合与重组、对政府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和简化, 从而提高政府内部事务处理效率, 促进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流转共享及协同管理。
(五) 国际合作
在国际上, 虽然各国互联网分属不同的主权范围, 但又彼此相联。这就决定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作为 非传统安全的网络安全问题, 不只是某个国家的自身安全问题, 也不是单凭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种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国际网络安全问题, 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要开展长期、广泛和深入的各国政府、各种国际组织、民间团体、私营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充分合作。 要积极拓宽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渠道,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机制, 通过世界各国的相互合作、密切配合, 来维护虚拟社会管理安全, 逐步形成各国参与、普遍受益的网络安全格局。
总之, 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构建, 必当从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 构建以政府为主体, 公安、文化、信息产业、新闻宣传、通信管理、教育、工商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立法监管、网络道德建设、政府部门监管、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整合、国际合作五方面的体系建设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未雨绸缪, 积极主动地开展对虚拟社会管理工作, 营造虚拟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维护虚拟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郭玉锦, 王欢.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曾令辉.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9 (4) .
[3]李继尊.论互联网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及其治理[J].商业时代, 2006 (21) .
网络综合布线管理软件设计和实现 篇5
布线管理是针对设备间、交换间的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线缆、信息插座等设施,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标识、色标、交叉连接、跳线等这些内容的实施给用户系统维护、管理创造方便,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了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展性,
综合布线线缆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设施,是整个网络的中枢神经系统,它能为智能建筑提供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系统的应用。得益于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灵活性及高可靠性,它在不断的扩展,但也带来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系统的使用、网络的发展,用户不可避免地要对连接的缆线移动、添加、改动,使得跳线不断变更,在设备间主配线架及楼层配线架将会出现跳线管理的问题,众多的缆线难免出现混乱,这一直是用户和生产厂商极为关注的问题。
因此,提出用布线管理软件来管理线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目前对综合布线系统管理软件的认识常与网络管理软件、电子配线架等的认识模糊不清,所以首先阐述综合布线管理软件与它们的区别。
综合布线系统管理软件是一套系统,分模块对综合布线的物理构成图形化的导人数据库。然后,对这些设备、链路、信息点、终端相关人实施精确的、高效率的、可更改的维护。关于网络管理软件,目前市场上网络管理软件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类:网络资产管理、网络监控、日志分析、路由追踪、检测工具、网络套件等。当然,目前也可以按这样来分类:网管系统、应用性能管理、桌面管理系统、员工行为管理、安全管理。通常情况下不太可能将综合布线管理软件与桌面管理系统、员工行为管理系统及安全管理系统想混淆。
网管系统(NMS)主要是针对网络硬件设备进行监测、配置和故障诊断。主要功能有自动拓扑发现、远程配置、性能参数监测、故障诊断。网管系统通常是由2类公司开发,一类是通用软件供应商;另一类是各个设备厂商。通用软件供应商开发的NMS系统是针对各个厂商网络设备的通用网管系统,目前比较流行的有OpenView,Micromuse,Concord等网管系统。
各个设备厂商为自己产品设计的专用NMS系统对自己的产品监测、配置功能非常全面,可监测一些通用网管系统无法监测的重要性能指标,还有一些独特配置功能。但是对其他公司生产的设备基本上就无能为力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设备厂商网管软件有Cisco—Works,NetSight,国内的Linkmanage,iManager。
2布线管理软件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2.1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对于本软件的需求分析,通常做法是通过调研,了解可能存在的设备种类,被关心的设备属性,不同的层级关系,然后将这些信息综合设计成一个数据库,然后提供网络数据的管理。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2个问题:
(1)耗费时间长,需要不断和网络布线成员的进行沟通,并且由于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导致牵涉的属性变量膨胀;
(2)不灵活,需求分析人员总是希望能了解用户的所有需求,需求了解完毕后,就假定所有的需求被了解,然后进行设计、编码工作,这样导致将来要关注新的属性时,软件不能灵活处理。
针对这个问题,认为采取用户配置和模板的方法,既可以减少软件实现花费的时间,又可以保证最大范围的灵活性,
提供用户配置的功能,用户根据自己所关心的属性进行配置;提供模板的功能,用户可以利用其他人已经配置好的模板,进行网络设计。从而减少耗费的时间和对软件使用的复杂度。
在具体网络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设备和连线,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交换机等,连线指连接设备的链路,可能有光纤、铜缆,而连线通过端口和设备相连,随着设备和链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人们对设备和连线所关心的属性不断变化。为了应对这种动态需求,需要将软件建立在一个抽象的模型上,而模型中的元素相关属性可以动态进行修改,才能满足这种变化的需求。因此将网络抽象成一个具有节点和链路的网状结构,节点可以物化成设备,该设备可能带有端点,链路指用于代替连接设备的连线。同时在Internet规划时,设计者们引入了分层的概念,如现在的TCP/IP协议。因此针对这个模型,这里引入了层级的概念,可以包括实际的层次关系,如建筑、楼层、房间等,以及虚拟的层级如内网、外网、园区网等,从而便于规划网络。
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层次、设备、链路、设备端口有默认的逻辑属性,如用于标示的id号,该号提供给软件系统使用,用户不可见,同时提供用户可见的name属性,由用户设置。此外,对于设备必须有端口数的属性。对于链路有连接的两端端口的id标示符。这些必须的属性构成了模型的必备参数,用户其他关心的属性可以动态配置。这些必需属性就可以构成一个网络,一条链路就可以这样描述:id为d1的设备的端口p1连接到id为d2的设备端口p2,无数条链路就构成了一个网络,这是从端点进行描述,也可以从设备进行描述,即无数设备间的连接构成了一个网络,从设备描述可以简化网络连接的复杂性,避免软件实现的复杂度和实现查询时的计算量。如图1所示。
2.2查找链路
软件主要提供了网络规划功能和链路管理功能,网络规划是指用户根据层级来设计网络结构,在适当的层级中添加设备,进行设备间的连接;在构建完网络后,可以进行端点到端点的链路查询以及链路各设备、端口等的属性查询。网络规划需要用户有较多的经验,通过配置层级、设备、链路后可以完整描述自己的意图。在构建好网络后,可以利用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赎金提供链路查询,指当网络出现故障时,查找出问题设备的连接端口到主机房或者到指定端口要经过的链路,提供各设备和链路的信息给网络管理人员使用,用于确定可能存在问题的链路。
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 篇6
关键词:校园网络 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 “信息孤岛”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9-0023-03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我校是一所以市场、技能为导向的院校,管理上隶属企业,而行政上直属省高教厅,这种建学模式在我国还属于改革时期的新事物,因此在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上仍处于探索和摸索阶段。学院自2000年成立至今,在短短的五年多时间,成为万人学院,为国家和海南省的建设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在社会及市场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学院仍需要不段提高师质、教学、科研及其他各方面管理水平,因此学院准备建立一套完善的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本文根据我校具体情况以及学校现有的发展能力,设计出适合具有学院特色的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和情况分析
我院目前具有教务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图书信息管理系统、食堂IC卡消费管理系统、学生上机收费管理系统、图书借书证管理系统。随着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相应还要产生一系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如教材发放管理、教学辅助互动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勤工俭学信息管理、学生报到注册系统、学生干部、党团管理系统及人事管理等系统,同时正准备设计校园一卡通实施方案以及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于每个系统各自为政,分别使用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形成完全独立的“信息孤岛”,造成大量信息资源的重复使用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带来大量数据的不准确和统计错误,为决策者和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带来诸多麻烦及误导。这是因为各部门使用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各自的数据库源,获得的各类数据结果不一致,必然带来工作和管理上的诸多不便,也没有实现学校管理上的高效率、高水平,更没有将共享信息准确及时地体现出来,在这种局面下,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实用的综合校园网络管理系统,把学院如此杂多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从而减少信息的大量浪费,避免信息的重复使用,实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应用,为学院决策者和管理部门提供更具说服力的信息依据和精确的分析统计结果。
初步设想的方案是:以学校原有教务管理系统或者学生收费管理系统为基础和依托,实现信息的靠拢与信息数据库的共享整合,即尽可能让其他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转换到统一的数据库中,不能够实现转换的,通过信息共享软件接口实现公共信息的共享使用。
通过详细调查研究,我们以原有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为中心,该数据库是Oracle9i,在该数据库中建立起规范完善的基础数据库源,主要是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师的基本数据源。首先建立起标准规范的学生和教师准确数据表和相应的数据编码表,所有的信息管理系统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数据源来进行使用。
原有的教务管理系统是2003年从清华大学购买的现成系统,当时学院正处于评估阶段,各项工作还处于完善和建设阶段,该系统的许多功能无法应用在我们这类新型体制下的职业教育管理中,其中,主要的学生收费系统、新生报道注册系统以及许多我们学校仍需增加的新系统都不存在,在这种局势下,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学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发展情况,组织人员完善和开发学院综合校园网络管理系统。
对于校园网络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这里不做详细描述,专对该系统中的软件和数据库设计做如下说明。
我们需要开发的新系统有:学生收费系统、新生报到系统、系部学生报到和注册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网络中心IC卡发放管理系统、图书借书证发放与IC卡统一打印在一起的管理系统,以及网络教学互动管理系统,这些新系统的设计思想完全围绕上述建立的中心共享数据库系统。所有学生基本信息和教师基本信息均出自该中心数据库,这样保证了针对学生和教师方面的信息的统计汇总数据是一致的,各个相应管理部门汇总来的数据就会是吻合的。随着学院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扩大,学院还将把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及数字化图书馆应用起来,并以此中心共享数据库为主要的基础数据源。因此,一个全面、标准、规范的校园网络中心数据库是我们整个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和基础。
二、数据共享步骤
目前我院综合校园管理系统以及新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数据整合到一起的具体实施办法,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我们首先进行共享数据信息的整理有:
(1)将原有的学生学杂收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软件升级与扩展,该系统是由本校人员开发,因此软件修改升级容易实施,同时将原有数据库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完善,建立起全面准确的与教务系统完全吻合的中心学生基本信息源,在数据信息的整合过程中同时将学生的实际学杂费收费和欠费定时在一个数据表中体现,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
(2)将原有的学生上机收费系统的SQL Server数据库直接联入教务中心数据库中,完全共享中心数据库中的学生基本信息。
(3)在中心数据库中建立学生的IC卡数据信息表。
(4)在中心数据库中建立学生的借书证的发放信息表。
(5)在中心数据库中建立教职工的信息表。
(6)由于原有的教务管理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所有设计系统的数据直接整合到中心数据库中,因此专门开发设计与该中心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模块。
三、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系统中主要的中心数据业务流程图(见图1)
四、学院综合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见图2)
五、各主要功能模块简要说明
(1)招生办信息系统模块:主要完成新生信息的导入以及个别新生专业更改和个别新生的补充录入,同时可以随时查阅每个考生的来源、考试成绩等其它相关信息。同时可以输出打印出各类招生、考生报到率等统计分析报表。
(2)系部学生管理系统,无论新生或者老生,每学期都需要进行学生报到,交费之后,可以进行学生的注册。
(3)学生学杂费收费系统,凡在系部报到过的学生,可以在财务处进行学杂费的缴费。我校学杂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交费,如IC卡、银行账户、现金、电汇。而且我校可以进行分期多次交纳学杂费,这样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其中构建能与教务管理系统一致的学生信息表,原有教务管理系统的学生信息表保持不变,只将需要的相关收费数据,重新建立新表与该学生信息表关联在一起,实现整个学生信息的共享,形成中心数据库。
(4)网络中心管理模块:主要是发放和挂失学生IC卡,通过中心数据库随时获得学生的交费情况和学生正处于何种状态(休学、转学、退学)。从而决定是否发放学生的借书证及打印学生借书证卡片。
(5)学生使用IC卡直接去食堂充值进行消费,与食堂收费管理系统相连接,采用IC卡也可到财务处实施学杂费交费。
(6)由学生学杂费交费管理系统扩展开发出学生学杂费交费查询系统,该系统可以为学校领导提供所有在校学生交费、实际交费、欠费等统计分析报表,也包括毕业生欠费与学习成绩对比的分析报表,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数据。
(7)学生交纳完学费,系部通过中心共享数据信息获得学生的交费、欠费情况,决定是否为学生办理注册和学生证事宜,同时发放学生证。每学期学生返校注册时,系里必须先查询共享信息,才可注册。
(8)学生到网络中心办理借书证事宜,借书证号自动由软件产生,网络中心根据学生的收费与注册情况,办理借书证,照相,并将相关信息存放到指定目录,传给图书馆。连接到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还书管理系统中。
(9)教务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学生的学籍情况进行管理,以及对教学计划、自动排课、考试安排、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毕业审核等情况进行管理。
(10)图书馆管理系统完成IC卡借还书功能。
(11)学生上机收费管理系统,利用学生IC卡上自带的电子钱包,完成学生上机收费的登记和电子钱包划价。
(12)网络教学互动辅助系统重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在网络上的互动教学和学习交流,满足在外实习学生参与学校正常的教学考试活动。身处异地的师生仿佛置身于课堂,可实现的一切教学活动,包括提问回答、收作业、考试及文件发送等。数据信息均采用综合校园网络中的共享学生和教师信息,同时具备自己的数据库信息。
(13)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学校教职工人员信息档案的管理、社会保险管理等。
(14)综合决策查询系统,根据新生报到情况准确获得每年学生招收与报到比例,学生实际交费和欠费情况,每学期、每学年学生收费分析报表,每学期学生注册率、报到率,学生各科考试成绩、学籍情况及教师职称分布情况等综合报表,为学院领导做出正确决策起到关键辅助作用。
上述功能模块仅仅是目前我校先期进行的信息系统和已经实施的信息系统模块,这些系统已经基本应用在中心数据库系统中,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利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然还有许多重要模块有待完成,如:一卡通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Internet网络服务以及网上数字化图书馆、网络视频会议等系统,它们都是综合校园网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些系统在我校已建立初步模型,还需要尽快纳入到统一的综合校园网络系统的中心数据库中,逐渐将我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部整合到一起,彻底消除校园原有的“信息孤岛”,建立完善实用的共享数据库。将学院的信息化建设普及到学院的任何部门、任何角落。极大推动学院的科研、教学、管理,以及生活娱乐上来,真正将信息数据带来的结果应用到学院的发展建设上来,促进学校全方位的提高和改进。我院实施的这项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改进与建设,从运作资金、人力与物力方面节省了最大资源,如果完全重新购买一套完整的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更多的资金、设备和相应的维护队伍。采用我们自己设计实施的综合校园网络系统,不仅节省了大量资金,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系统设计开发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为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系统长期的扩展和维护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院综合校园网络前期建设的逐步完成实施,基于校园网络的应用信息系统不断完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我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得教务处工作人员和各系部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综合的教务管理,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完成教师登分、自动排课、查询课表、教学计划和学生成绩注册情况查询等;系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学生从开学报到、注册以及学生的奖惩、干部任职、学生党团情况等综合信息管理,该系统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生获奖、干部任职记录;学生学杂费收费管理系统利用系部登记的学生报到信息进行收费管理,实现了学生信息的流通共享,避免了过去采用不同的系统和数据库,获得的学生报到、注册以及收费情况混乱,根本无法实现信息的统计汇总分析等情况;学校后勤宿舍管理从学生一入校实施宿舍管理,统一安排宿舍,避免不同宿舍级别交费漏洞,避免学生与后勤的许多纠纷,宿舍管理的使用,也为系部的学生管理带来极大方便。学生学杂费收费管理与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了两个系统完善对接,实现了对学生收费的管理,成为学校管理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高职院校以学生交费为主线,进行学生其他各方面的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了人力资源管理,并将与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网络教学互动辅助系统实现对接,及时实现教师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
此外网上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继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数字化图书馆都是综合校园网络的重要模块。随着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学院必须逐步将校园综合网络系统日益完善。学院要生存发展,数字化建设一刻也不能停止,因此,校园网络功能增加扩充是综合校园网络下一步建设与实施的重点。
我院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信息网络共享资源与信息网络服务越来越丰富,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不断完善,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学院许多部门都迫切需要第一手准确资料,这就意味着学院各个部门的管理和教学要提高、见效益都必须利用日益完善的综合校园网络系统。
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 篇7
1. 网络现状
采油四厂目前有光缆696.575千米, 租用307千米, 租用三条干路。网络机房8间;网络交换设备173台;服务器29台;网络覆盖58个点 (面) , 网络覆盖率达98%。
2. 网络综合监控运维管理系统建立的思路
建立网络信息网络设备监控管理系统, 以实现传统的被动应答故障处理方式向前瞻式监测管理方式的转变, 既要使网络中出现的危险和漏洞降到最低, 防范于未然;又要减轻我厂面临着巨大的运维压力, 降低信息管理的难度。因此, 整个系统以事件为核心, 将IT资源监控管理系统与流程管理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采用统一事件管理系统, 对整个系统内的所有事件进行收集、关联分析和处理。
通过统一的管理系统对管辖范围内IT对象的运行状况和系统性能进行实时的监控, 并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对于系统运行的异常表现及时报警, 提供故障自动修复功能;同时预设性能监控阀值, 以帮助在系统出现问题之前提前向管理人员发出预警。
3. 网络综合监控运维管理系统在我厂网络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网络综合监控运维管理系统要对我厂信息网络平台内的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业务应用、机房环境进行综合管理。系统的构成层次从下至上为:物理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 对所有这些资源进行监控和预警, 提高了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并且生成可视化的报表, 提供给管理人员查看, 方便了管理员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
3.1 模块化的系统管理平台, 增强了信息网络管理的集成度
系统所建立起来的管理平台对我厂的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安全产品、中间件、公共应用、机房环境、终端PC等进行全面的监控。系统支持组合监控功能, 可以对涉及我厂的各应用系统, 从可用性、系统资源占用和性能指标三个层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监控管理, 从而增强了信息网络管理的集成度。
3.2 自动化的网络拓扑发现, 实现了网络信息获取的智能化
我中心之前绘制的网络拓扑图是管理员通过交换机命令逐级查找交换机设备, 然后通过viscio软件绘制而成的静态拓扑图, 展现的形式和内容极其单一, 只能为日常网络维护提供交换机ip地址和端口号等简单的信息, 不能实时显示网络设备信息及网络运行状态, 从而增加了管理员网络运维工作的难度。
该系统能自动发现网络设备, 生成全面、客观、真实的网络拓扑, 实时对网络拓扑进行更新、跟踪、管理, 并通过可视化、仪表化、智能化的导航管理模式, 让我中心管理员快捷、方便的了解网络中各种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 并且提供的多样化、层次化展现拓扑图, 帮助管理员轻松的做好运维工作, 包括:
1) 发现结果显示:在拓扑图上集成展现设备类型、设备状态, 链路类型、链路状态、链路带宽流量、告警故障的展现;使用不同颜色、粗细、图标表示区别显示被管理对象的状态信息;
2) 提供快速查找和定位设备功能, 可以通过设备名称、IP地址、MAC地址等信息, 在拓扑图上准确定位设备, 并显示出此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
3) 自动记录设备的所有活动情况, 如接入网络、设备迁移及上下线信息;
4) 便捷的浮动信息显示, 浮动显示各类设备和链路的关键信息。
3.3 可视化的网络故障监控, 提高了解决网络故障的效率
之前我中心管理员只能通过接到的故障上报电话来获得故障信息, 信息的单一性和不详实性, 导致处理故障耗时长、效率低, 造成运维工作的局限性、被动性。
该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运行监测参数持续地监测网络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 跟踪网络拓扑的变化, 一旦网络发生故障或者拓扑发生变化就可以迅速的通过前台拓扑图反映出来, 在网络拓扑图上通过节点颜色或者一些小图标表现给管理员。同时将详细的信息传送给管理员, 为管理员发现和处理事件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 使我中心管理员被动管理的局面根本性的转变为主动监控。我中心管理员可根据该提示及告警第一时间查找故障原因, 并迅速的制定解决方案, 大大提高了解决网络故障的效率。
3.4 实时性的网络性能监测, 提高了网络平稳运行的可控性
系统提供网络性能实时监测, 支持阀值告警功能。系统监测到网络设备、服务器的端口流量、丢包率、错包率、Ping延时和丢包、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等运行参数超过预设阀值时, 能在拓扑图上根据用户定义阀值以醒目颜色显示, 提供对历史性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功能, 使我中心管理员可对异常信息进行实时跟踪, 从而找出原因, 并予以处理。
1) 链路性能分析——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网络内指定网段的链路通断并进行详细的展现, 能帮助管理员对链路健康度进行评估, 分析出断路对网络造成的影响大小。
2) 设备性能告警——监测到网络设备的端口流量、Ping延时和丢包、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的连接数、网络负载均衡设备正在处理的连接数、总连接数、正在处理的流量、总流量、地址池服务器状态等运行参数超过预设阀值时, 发出故障预警信息。
3.5 内嵌式的网络流量监控, 杜绝了出现网络瘫痪的可能性
内置的流量诊断分析工具提供了完善的流量分析和高级诊断解决方案, 通过直观的展现界面为管理员提供各方面的流量协议分析报告。
通过流量诊断分析, 我中心管理员可以快速诊断并发现网络变慢的原因, 辅助定位各类蠕虫、ARP病毒, 分析各类应用占用的网络资源, 多角度协助管理员分析用户网络流量行为, 并在发生流量异常的时候进行预警, 预防由于滥用网络带宽造成网络瘫痪。
3.6 细粒度的主机资源自动监控, 实现了网络设备管理的细致化
目前, 我厂共有服务器29台, 终端PC1100余台, 庞大的网络设备给我中心的网络运维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该系统提供了全面、细颗粒度的主机监测指标, 例如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卡状态、系统进程等, 并对Windows、UNIX、Linux等各种操作系统的主机的关键资源的自动监控, 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故障和故障隐患。
3.7 多样性的报表统计, 提高了网络运行趋势的预见性
系统能根据设备的类型、时间信息动态定制报表;支持对一体化平台监控的所有IT资源的当前和历史运行情况进行查询、生成各种分析报表和图表, 如:网络运行统计、服务器运行统计、中间件/数据库运行统计、业务应用运行统计。
管理员通过系统提供的各种报表和视图, 大大了解IT资源的运行状况和运行趋势。
4. 结论
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 篇8
1 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现状
我国各高校的校园网主干现基本已达到千兆甚至万兆, 但是校园网基础设施建成之后, 很多高校对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却停滞不前, 暴露出不少的隐患与问题, 归纳如下:
1.1 应用系统间集成度差,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学校各部门在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中缺乏统筹管理部门, 各职能部门、学院独自采购应用系统, 这些应用系统在后台数据标准、业务流程定义等方面执行的指标有差异, 所以各应用系统之间集成度差, 彼此之间不能进行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 最终使得各个应用系统孤立运行, 这样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使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有名无实。
1.2 软硬件建设、采购过程中缺乏统筹安排
一些高校在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缺乏统筹安排, 过于偏重硬件或软件建设。偏重硬件建设, 势必会造成网络承载服务单一, 网络利用率低, 教师、学生、行政人员三方面资源整合性差。而且由于软件资源建设周期长, 等软件资源真正的应用起来后, 硬件资源可能已经淘汰;偏重软件建设, 反映出的是一些高校在硬件水平还未论证达标的情况下, 盲目的搭建软件资源环境, 等突然间发现校园网的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 才想起更换设备、网络扩容等工作。这必将会造成各应用系统间暂时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中断, 给各部门的工作带来不便以及资金上的浪费。
1.3 应用系统采购模式单一, 忽略自主研发
一部分高校在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进程当中, 只购买软件公司或其它院校已经成型的应用系统, 忽略了自主研发相应的应用系统, 但是就拿中医类院校和理工科院校相比较, 其学校性质、部门设置、部门职能、部门工作流程都不尽相同, 盲目借用别人的应用系统, 势必会造成软件使用起来问题百出, 而且软件源代码又在开发方手里, 要想修改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 所以学校应在自己科研力量所及的范围内, 合理的开发一些符合校情的应用系统, 来加速学校自身的信息化进程。
2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1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指导思想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因此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调、项目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 统一规划, 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统一信息标准、统一基础架构和统一组织管理, 确保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
2.2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总体建设目标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总体建设目标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 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 整合信息资源, 为减少数据的冗余性,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提供依据。
(2) 构建用户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实现用户单点登录, 多点访问, 节省用户在各个应用系统间切换的时间, 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3) 构建可靠的校园公共数据交换平台, 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 降低系统内数据的冗余度, 避免校园网内信息孤岛的发生。
(4) 依托成型的网络基础设施, 构建实用的应用支撑系统, 实现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5) 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 强化信息资源整合, 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原则和总体框架
3.1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三项原则
(1) 硬件资源集中管理。高校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的硬件资源应统一规划, 集中管理, 这样易于优化硬件资源建设。
(2) 数据资源统一存储。建立全校统一的数据仓库平台, 对校园网内的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从而实现数据资源高效、快捷的利用。该平台向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应用访问接口, 各个应用系统之间通过该平台的应用访问接口来实现数据实时交换与共享。
(3) 应用系统高度集成。各个应用系统之间应进行统一的应用集成。做到使用统一的开发规范、统一的数据开发标准、统一的认证体系, 统一的界面风格。
3.2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总体框架
基于以上三点构建原则, 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可拆分为五个层次, 即网络基础设施层, 基础架构层、应用支撑系统层, 公共数据层、呈现层。总体框架和各层关系如图1所示。
(1) 网络基础设施层。网络底层建设总体方案应围绕着学校当前实际需求, 结合未来一定时期学校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校资金投入预算以及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科学定制。首先校园网主干应是千兆以太网, 最好是万兆以太网, 因为万兆以太网数据承载、交换能力强, 对于提供视频点播、直播服务的院校很有优势。校园网应合理的划分成多个分支网, 比如办公子网、图书馆子网等, 以便于管理。校园网到互联网出口处应部署硬件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来侦测和抵御网络入侵事件的发生。
(2) 基础架构层。这一层主要包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构建并维护用户的基本信息库, 这些信息包含用户的账号、密码、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权限等字段, 这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了唯一的认证身份;构建并维护应用服务信息库, 来为每一项应用服务提供唯一的认证身份。
(3) 应用支撑系统层。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种类繁多的应用系统,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便是对各个应用系统进行扩充、改造、丰富、完善与统一。这些应用系统主要涵盖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评估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新闻发布管理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等多种应用系统。
(4) 公共数据层。公共数据层是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中心, 其主体由校园资源数据仓库构成, 其对全校数据资源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为数据采集、交换、共享提供接口。
(5) 呈现层。这一层直接面向于普通用户, 其包含统一的信息门户、个性化的使用平台、查询服务等, 如学生信息查询平台、人事信息查询平台、科研信息查询平台等。所有用户可以通过信息门户登录高校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基于权限分配、访问相关的应用系统, 无须分别登录权限范围内所包含的各个应用系统。
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发展现状、弊端、误区, 提出了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总体框架。并指出建设中应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 坚持可持续性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校园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天孟, 骆军良.基于校园网的高校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1) .
[2]周增国, 李春兰, 庞有军.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建设原则[J].办公自动化, 2008 (4) .
[3]管廷昭, 夏艳东, 苗春生.数字化校园的平台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1) .
[4]胡伏湘.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05 (10) .
校园网网络管理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篇9
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校园网已成为各院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凸现。但由于网络协议、体系架构的开放、互联等特点,校园网络的安全性是比较脆弱的。严格规范的网络管理是保证校园网络安全,提高网络运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防止网络内部入侵的有效措施。定期对网络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对照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查找网络管理中的漏洞,可显著提高网络管理工作的实效,构建科学、规范的校园网网络管理体系。
1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由于校园网的网络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和通信技术等多学科领域,评价指标众多,既有定性因素,又有定量因素,且以定性因素为主。单独应用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方法都很难准确、全面地对网络管理进行评价,而且影响网络管理的各种因素又具有不同层次,所以在此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网络管理评价研究。
1.1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概述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1]。
1.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分为单级和多级。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主要步骤如下:
(1) 确定因素集的分层层次。当对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时,由于需要考虑的因素往往很多,可将评价因素分成若干层次,形成评价树状结构。
(2) 确定最低层次的单因素评价矩阵。对最低层次的指标进行单因素评价,即按评价集划分评价等级,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函数,求出最低层次的单因素评价矩阵。
(3) 分级进行综合评价。自下而上逐层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即先进行低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然后根据低层次的评价结果构成上一层次的模糊矩阵,再进行上一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得到系统总体的综合评价结果。程序框图如图1所示。
2校园网网络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网络管理评价指标的确定
网络管理不仅包括网络设备的管理,还包括网络系统的管理以及网络信息的管理。特别是,由于校园网作为一个大型网络,网络管理涉及到技术服务、设备保障、人员培训、信息管理等多部门和人员的协同工作,科学、高效的网络管理机制已成为决定校园网网络管理效率的关键[2,3]。
在此以“校园网网络管理”作为评价目标,在对国内外网络安全评价中与网络管理工作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论的思想,依据科学、适用、可信、导向性、可操作等原则,初拟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Dephi专家咨询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建立由网络机制管理、网络系统管理、网络设备管理、网络信息管理四个一级指标和网络管理组织体制等1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校园网网络管理评价指标系统,其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4,5]。
2.2 基于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是综合评价的关键。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确定权重系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把复杂问题中的各因素划分为互相联系的有序层次,并使之条理化;然后根据对客观实际的模糊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的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全部元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系数[6]。
在图2所示校园网网络管理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评分法,基于9标度法,构造各指标间相对重要度的判断矩阵。最后,按照特征根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如表1~表5所示。
注:λmax=6.020 8;C.I.=0.004 2;R.I.=1.26;C.R.=0.003 3<0.1
注:λmax=5.028 6;C.I.=0.007 1;R.I.=1.12;C.R.=0.006 4<0.1
注:λmax=3.000 4;C.I.=0.000 2;R.I.=0.52;C.R.=0.003 5<0.1
注:λmax=4.010 5;C.I.=0.003 5;R.I.=0.89;C.R.=0.003 9<0.1
注:λmax=4;C.I.=0;R.I.=0.89;C.R.=0<0.1
3 校园网网络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1 建立评价因素集、评价集、权重集
按照校园网网络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网络管理的评价因素集为二层,具体如表6所示。
设置评价集V={“优”,“良”,“一般”,“较差”},表示评价专家在评价时对各因素可能取的评价。本评价模型权重集w基于FAHP法,按照特征根法计算,见表1~表5。
3.2 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
假定对每一个因素uim都有一个模糊的评价Ri=(ri1,ri2,…,rim)∈φ(V)。其中,rij表示对因素uim的评价中,评判等级Vj(j=1,2,…,m)所占的份额。在校园网网络管理评价中,rij可采用以下方法确定,即成立一个由若干人组成的评价专家小组,每位专家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分别对每个评判因素进行评判,并确定其属于评价集中的哪一个级别;rij的含义就是将单因素uim评定为Vj级的专家数占专家总人数的百分比[7,8]。于是由m个因素的模糊评价R1,R2,…,Rm得到单因素评价矩阵:
3.3 综合评价
对措施层指标的评价,属于单因素评价问题,它可根据评价专家的评定,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对准则层和目标层的指标进行评价,属于模糊综合评价问题,它要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即对权重矩阵w与模糊关系矩阵R进行复合运算。为了能在模糊综合评价中兼顾各因素,并且保留单因素评价中的全部信息,校园网网络管理评价模型采用加权平均型模糊算子M(·,+),以此来进行模糊综合运算[9]:
式中:B即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3.4 评价结果的定性分析
该评价模型采用加权平均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校园网网络管理可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将评定集量化为V=(v1,v2,v3,v4)=(4,3,2,1),计算公式为:
式中:d为加权平均结果。规定校园网网络管理的评价判定标准如表7所示。
4 实例评价研究
4.1 单因素评价
某学院组织专家评价小组对学院校园网网络管理进行评价,得到措施层指标的单因素评价结果如表8所示。
4.2 模糊综合评价
对准则层和目标层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准则层网络设备管理指标B3为例,其权重集已经由层次分析法计算给出,见表8。
由表7的单因素评价集可得到网络设备管理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为:
则其模糊综合评价B为:
经过模糊运算,得到的综合评价结果如表9所示。
4.3 结果分析
按照式(3)对表8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根据表7所示校园网网络管理评价的判定标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
结果表明,校园网网络管理综合评价值d=2.464,2.5<d≤3.5,评级为一般。因此,该学院校园网网络管理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
5 结 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在运行过程中对网络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管理也日益复杂。在此提出了一种对网络管理工作进行定性评价的方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校园网网络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实现了对校园网网络管理工作的多指标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张跃.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2]游佳,易宇峰.校园网络管理难点及对策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5):95-98.
[3]邢国光,陈晓燕,李远玲,等.多域网络管理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1(10):89-92.
[4]宋晓辉,潘振赣,毕永成.校园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7):14-16.
[5]陈桦,李晓瑜.基于多Agent的校园网络管理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4):92-94.
[6]汪应洛.系统工程[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朱俊东,刘丽.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网络安全评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9):197-199.
[8]吕顺利.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图书馆评估中的应用[J].大学数学,2008(2):140-143.
[9]汪楚娇,林果.网络安全风险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5):622-626.
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 篇10
近几年,中国广电行业正在大规模地进行有线电视双向网的改造和各种增值业务的推广,随着双向互动视频点播、数据接入和其它增值业务的快速推开,双向网络维护的工作量和响应速度要求较之前单向网络都有明显地提高。目前而言,配套的网络管理系统还比较缺乏,实现的功能还不尽如人意。具体到EoC综合网络管理系统,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EoC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建设面临设备种类多、型号多。设备独立网管功能支持严重不足,形成监控死角;
2.早期设备采购时对网管要求不高,部分设备对EoC MIB(国标)严重缺乏支持,导致接入成本高,周期长或存在设备无法管理;
3.网管建设中重视硬件投资,忽视软件投资和维护,软件功能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导致后期升级和维护困难。
随着各个省广电网络公司逐步完成省内有线电视网的整合,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的运营模式,网络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配套网管的建设已经成为网络建设运维工作的一个重点,能够实现多厂家设备管理的EoC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多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的重视。
1网络现状与项目背景
EoC技术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数据接入方式,能够为高速因特网、VoIP话音业务和VOD视频点播回传提供足够的带宽,能够实现广电数据业务的大规模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相对较低的每户投入成本为广大网络运营商所认可,但随着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网络建设和改造工作的快速推进,网络建设必然向一张高质量、可运营、可管理的高效网络的方向发展,但目前各下属单位同时使用多个品牌多个型号的EoC设备,涉及到多个厂家设备,并且由于每年年度入围的品牌可能会发生变化,EoC设备的规模和种类将会进一步增加。目前,绝大部分下属单位并未建成相应的EoC设备网管系统,面临EoC设备数量巨大的情况,对于日常的维护、故障的排查比较被动,更谈不上自动业务开通、变更和注销。
因此,建设一套功能齐全、省市县多级管理的EoC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变得刻不容缓。网管系统将实现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集中汇聚下属单位EoC设备信息,并与OSS、BOSS等相关系统对接,同时将实现下属单位运维部门对现网EoC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搭建后,下属单位运维部门将能够主动发现各类故障,随时联动,提高网络运行维护的时效性,结合各种应急方案缩短故障恢复时间甚至防止重大故障事件的发生,有效保障安全播出工作和省网对各下属单位考核。
2系统的规划
由于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所使用的EoC品牌型号繁多,EoC设备支持参数差异较大,不利于运维管理工作展开。为了满足运维工作的要求,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充分的技术论证之后,决定建设全省EoC统一网络管理系统。系统的规划分为三部分:统一EoC MIB库的规划、系统网络架构的规划及系统功能的规划。
2.1统一EoC MIB库的规划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现网在用的EoC设备有7个品牌超过100多种型号,管理方式采用SNMP协议接口,由于不同品牌采用MIB库不同,造成EoC网络管理系统的工作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基于对EoC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具体需求,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泛收集各方意见,确定基于EoC国标标准为基础进行MIB定义的再扩展,经过与EoC设备提供商多次讨论研究,最终完成了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EoC MIB规范。
MIB规范规定了EoC设备管理系统的构成和总体技术要求,描述了EoC网管系统的架构,对业务规范和管理设备间的接口及协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定义了Eo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管理信息库(MIB)的结构与对象。规范规定的EoC MIB库以EoC MIB国标标准MIB库为基础,并进行了适当扩展。
MIB规范的制定对于统一EoC设备资源管理、节省后期运维成本及日后对标准的维护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2系统功能规划
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网络管理功能模型FCAPS (Fault,Configuration,Accounting,Performance,Security),该系统分为告警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模块,根据广电行业网管建设的实际情况,去掉了计费(Accounting)部分,根据各地市、县日常运维需要,增加了运维管理模块。考虑到省网考核管理的需求,增加了面向管理考核报表。
1.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用以对网管数据进行存储、展示和分析,广东广电充分考虑到网管系统数据能够与线下维护片区对应起来,配置管理做到以片区为单位为运维人员提供其片区内的设备配置信息。同时,由于设备的配置信息具有层级嵌套关系,例如:大片区、前端机房、CBAT、CNU、CNU端口,所以配置信息以树图方式展现设备及嵌套关系更为准确。配置树图如图1显示了连接的设备列表,并允许用户添加描述性注释以发现网络设备。设备配置管理模块同时还集成了设备性能监控模块,提供对相关设备性能进行实时监控,分析的功能。
2.关系管理
由于广电网络内设备未提供通过信令来识别与之相关联的设备,对于EPON和EoC的组网模式来说,在OLT、ONU、CBAT和CNU四个节点组成的链路中,OLT和ONU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OLT获取到,CBAT和CNU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CBAT获取到,但ONU和CBAT之间的关联关系无从获取。所以EoC网管系统为了支持特定场景下的运维需要——通过CBAT的流量累加计算ONU和OLT的端口流量,为运维人员鉴定OLT是否扩容提供直接证据。
同时,因各地市业务开通时,采用VLAN池方式动态分配VLAN,并且各地市动态分配VLAN规则不同,真正做到动态分配VLAN,需要关系管理开通业务前必须做到设备节点之间对应关系明确,所以关系管理对于EoC设备业务自动开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3.告警管理
告警管理模块以告警列表的形式对全网告警进行实时监控;并且通过自动压缩、自动清除及过滤策略定制等功能帮助用户有效提高告警效率。
告警支持声、光、电的提示方式,并可快速链接至告警网元。
告警管理模块将告警做分类处理,分为最新告警、全部告警和TOP N告警重复次数过滤,方便运维人员定位频繁触发告警的设备。同时告警管理模块配有告警过滤器,告警过滤器使运维人员定制并关注自身责权范围内的告警信息,从而达到准确捕捉告警和定位告警设备的目的。例如:常平分公司的运维人员只关注常平分公司现网内的设备告警情况,常平分公司的运维人员可以只定制该分公司设备告警,从而过滤掉其他分公司设备告警信息。
网管系统可依据告警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划分级别从而实现分级管理,并可依据级别对告警进行过滤及查询统计(图2)。
4.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用于运维人员长期观察设备质量情况,为定位设备故障、设备采购提供趋势分析结果。用户可定制数据采集任务,用户可灵活设置采集任务的控制参数:开始采集时间,采集间隔,采集哪些设备,采集的数据字段。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启或关闭采集任务以节省数据库空间。
5.报表管理
从对下属单位考核角度考虑,报表管理对于省级管理单位极其重要,在以往的考核制度下,各地市每月整理考核数据到Excel表格中,然后向省级单位进行月度汇报,这样做存在几种缺陷:
1)数据是否具有真实性。
2)数据不能实时传到升级管理单位。
3)每月汇总数据需要投入大量人力。
4)数据的准确性不够。
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点,广东广电决定在省级网管系统中内置考核报表,以便省网能够对各地市级单位进行实时、准确、非人工参与的考核报表模块。经省网和各地市充分沟通,对考核报表中考核指标充分论证和试验,认为应用以下几类报表对各地市考核比较准确。
考核分为基本指标达标情况报表、较优指标达标情况报表和在线终端达标率统计报表(考核)。
除考核报表外,省网必须了解全省现网内设备情况,这些数据对后续省网集采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6.运维管理
报表管理充分展示现网内符合考核标准的设备信息,对于各地市单位来说,每年的目标就是要提高现网内未达到考核标准的设备质量,运维管理模块可以为运维人员追踪未达到考核标准的的设备,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维护,以使设备质量达到考核标准,同时,为最终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7.权限管理
对于所有网管类系统,权限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对于EoC统一网络管理系统,在网使用用户身份众多,责任千差万别,关注角度各异,所以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对于系统安全极为重要,角色控制再配以部门管理,适应于不同运维组织形态,可以实现分级分区域的网络管理。
系统支持通过权限管理检查用户的权限范围,支持分权分域权限管理,约束用户只能进行权限允许的操作。系统应根据不同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管理,权限包括以下几类参数:允许或禁止使用的软件模块、允许或禁止软件模块上的操作权限。
权限的叠加:用户同时属于多个角色时拥有各个角色的权限,不同的权限可以赋予同一个用户,同一个权限可赋予不同的用户。
8.日志管理
系统应支持用户操作日志记录功能,用户在系统任何操作都应当记录,具体包括:
1)系统登录,记录用户时间和退出时间;
2)系统操作日志:记录用户在EoC统一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各项操作,如网元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用户组、用户的增加、删除、修改;告警确认、告警清除等。
日志查询可选的查询条件包括:系统名称、模块名称、操作人员、操作类型和开始结束时间。
3网管系统的运行效果评估
EoC网管系统完成全省7个使用EoC技术方案的下属单位(地市分公司)的建设部署并上线使用,已接入217个机房50000台EoC局端和500000台终端。下属单位通过网管系统实现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数据统计等工作,实现通过网管系统对EoC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实现。通过网管系统的关系管理功能将资源数据关系进行关联,极大的提高了维护效率。
通过与OSS系统接口,进行全网的上下行设备的告警联动,一旦在系统中发现告警,告警信息将第一时间发送至机房运维人员。
通过与BOSS系统对接,各地市分公司彻底做到业务自动开通、变更和注销等操作,大量提高业务开通的时效性。
通过实时告警监控和性能趋势数据分析,能在故障刚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处理措施,变被动运维为主动运维。
系统能自动采集全网设备关键参数,形成每日或更短时间的巡检报表,节省了手工出巡检报表的成本。
自动分配VLAN为有效利用VLAN资源提供重要手段,避免某些VLAN过度损耗和某些VLAN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出现。
4经验分享及展望
全省EoC网管系统是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专业网管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统的应用为提高运维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上级单位考核提供了准确的保证手段,为广东省网目前正在实施的网格化主动运维打下坚实基础。经过10个月的建设,完成全省7个下属单位(地市分公司)系统的建设部署并上线运行,系统至今运行良好,但回顾过去,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经过系统研发和项目时间运行的实际管理工作实践,对各方面事务感触颇深。在此将相关的心得体会梳理,抛砖引玉,也希望各位同行能有所借鉴。
1.在立项阶段,需要召集相关业务专家对在用EoC的规模、类别、分布做充分的调研及分析。对项目的难点、风险点要做到充分预判,制定合理的项目规划。
2.选择最佳软件供应商,该厂商应该是在广电行业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既是接入方面的专家,又是业务方面的专家。
3.在项目实施准备阶段做充分调研,合理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4.由于EoC类型繁多、甚至存在设备无法管理等问题,这是系统接入的难点所在,需要考虑接入的周期问题。在设备接入前需要供应商提供完整的接口描述文件,需要专门人员经过技术验证,控制风险。
5.个别单位内部网络结构比较复杂,在与第三方做链路调试时周期过长,影响项目进度,需要考虑如何协调多方协作。
6.建立有效的项目沟通机制,保证甲乙双方或与第三方沟通顺畅。
展望未来,下一步的工作,将从以下六点展开,为网络的智能化维护提供更强的保驾护航作用:
1.贯彻执行全省统一EoC MIB标准,便于今后各EoC的顺利接入;
2.加快推进省-地市-县三级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3.逐步完善网管系统的网格化管理;
4.制定全省EoC网管运维配套管理制度,提高全省网络运维整体水平;
5.完善EoC网管与OSS系统的对接通道,共享网管数据,逐步完成全省运维体系。
6.规范EoC网管与BOSS系统的对接通道,共享网管数据,逐步完成全省运维体系。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广东省EoC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在安全播出、日常维护、资源管理、决策支撑和运维考核等方面的需求,阐述了省级EoC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规划、具体实施以及遇到的挑战。
关键词:EoC综合管理,CBAT,CNU
参考文献
应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篇11
一、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分正面、负面两个方面: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积极作用。不良的周边环境不但不利于学校工作,而且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优化的校园周边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感受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以及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文明行为习惯。不良的周边环境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难以纠正的。
要使学校的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二、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
1.网吧违规经营,中小学生沉迷于网吧,荒废学业
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加,监管力度欠缺的网吧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焦虑。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淫秽色情,成为公认的三大害。学生分心、家长伤心、教师烦心、社会担心、网吧违规营业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接纳未成年人违规上网,违反网吧营业时间规定,对浏览不健康网页现象不作为等。中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进去,是受害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
2.校园周边小摊、小贩增多,违法经营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由于利益驱使,许多小贩将摊位摆在校门口。甚至于一些小摊小贩变着法子,以彩票、赌博等形式诱惑学生,而这些小贩往往没有工商、卫生部门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低劣,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在学生中间造成攀比浪费的不良习惯。更可恶的是,校园附近的许多小店置国家的“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禁令于不顾,向中小学生兜售散支香烟。
另外,学校周围一些书店充满色情暴力的“口袋书”也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书包内,毒害着学生幼小的心灵。
3.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交通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中小学校园大都在交通繁忙的公路、街道旁,来往车辆多,有些乡镇交通工具条件差,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各种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又有回升态势。血淋淋的事实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
从周边环境来看,存在的主要交通隐患有:部分学校校门正对公路或主要街道,没有缓冲区,不利于疏散,学生一出校门就容易遭遇横穿的车辆;一些学校门口被不法商贩占道经营,小摊小贩围追堵截,交通秩序混乱;一些面临主干道的学校校门无交通安全警示牌或不明显;部分司机无视“前方学校,车辆慢行”警示牌,不文明驾车;一些寄宿制学校由于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周末放假学生乘车难,超载现象严重等。
4.社会闲杂人员围堵校门,骚扰学生现象没有得到根治
例如:在一些中小学校门口,每到上学或放学的时间,总有一批社会闲杂人员在游荡,伺机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或者强行找在校生谈恋爱,如同苍蝇驱之不散,搞得人心惶惶,社会反响很差;社会青年在课外活动时间进入校园,侵占学生的体育设施、场地,学校很难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此类行为,而学校的体育设施本身就比较欠缺,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一些无业社会青年到学校拉帮结派、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的恶性案件有所抬头。
三、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校园周边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涉及面广,地理区位敏感,一直是社会关心的热点。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1.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形成整治工作合力
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治理效果不持久,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战,一些治理工作职责不清,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好象谁都可以管,但是谁都不能完全承担管理责任,最后只有学校来承担,学校不是职能执法部门,又管不好,治理工作无法深入开展。多头管理势必造成权力分散,职责不清,校园周边环境得不到保障。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必须统一领导,综合治理。可成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依托教育、公安、安监、工商、文化、卫生、城建等部门,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加大检查力度,重视交流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务实求真,狠抓落实。
2.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制度,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标准》,作为治理成效的一个参照标准;拓宽监督渠道,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开展群防群治,对突出问题(如违法违规收纳中小学生上网、向中小学生兜售香烟、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出售出借暴力色情书刊、音像制品等),集中公布举报电话,在各校门口悬挂警示,对重点问题区域、师生家长反映的热点问题,实施挂牌督办,和学校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听取学校意见;落实奖惩措施,对综合治理小组的工作实行满意度测评,由师生、家长、群众打分,对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奖惩。
3.突出重点,多管齐下,消除网吧不良影响
要特别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工作,首先是取缔无照黑网吧,进一步把好网吧准入关;其次要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网吧实施监控;要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工程,建设“绿色网吧”、“阳光网吧”。
有效管理期待多管齐下、常抓不懈。可从五方面入手:“立”——政府要加强网络立法;“堵”——利用网络技术封堵有害信息;“建”——强化网络内容建设;“疏”——积极倡导并形成良好的网络文明社会和舆论环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向学生开放校园网,培养学生互联网应用能力,倡导健康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建设学生文明上网工程;“管”——加强管理。“网吧”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值得积极探索,鼓励信息服务业的大公司涉足“网吧”市场,逐步将“网吧”引向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规范化的经营之路。
4.充分发挥教育部门教育主体作用
学校对校园周边环境的变化最敏感,要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教育,对损害学校、师生利益的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协调有关部门、人员关系,切实加强警校共建,共同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指导管理工作,在校址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协调有关部门关系,做好政策处理,尽早解决一些学校没围墙问题。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集中的地方,个体行为易群体化,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容易发生群体治安事件。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要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担负起保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积极作用,不良的周边环境不但不利于学校工作,而且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并作为新时期社区和学校发展的共同课题,探索一条带动周边共同繁荣、良性发展的好路子,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改善社区物质和人文环境,建立学校与周边社区共建、协作的关系,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环境资源,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
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 篇12
近年来,高校网络发展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校园网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不断增多,校园网已经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同时各高校为了增加教育资源,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纷纷增设新校园或多所院校合并办学,使得网络规模和用户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二是校园网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数据校园的大力推广,原先独立建设的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整合和集成,各类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使用,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针对上述特点,如何对高校校园网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是当前网络管理工作者应当仔细研究的问题。
目前,高校校园网管理随着网络规模和使用人数的不断扩大,由于网络管理不完善带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运维体系尚不完善。IT运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部分学校的校园网运维制度尚不完善,在日常运维管理中,运维人员对自身的运维职责、业务流程等认知不深,运维质量普遍不高,通过设计合理的运维流程,明确各类岗位的工作职责,细化流程指标,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IT管理复杂度越来越高,原先偏重于事中、事后的管理,忽视了服务导向的重要性,导致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事后发现、匆忙急乱等运维不力的状况,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服务体系,提高自身组织能力,进一步理清各种服务、系统和流程与所支持的业务模型、战略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三,技术手段尚待加强。随着网络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网络应用的不断增多,单纯的以管理网络中各种对象为目的网管系统,无法实现对网络管理和服务的过程控制,通过构建以规范的服务流程为主线、以合理的运维体系为基础的网络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化管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1]。
1 ITSM和ITIL理论
ITSM[2](IT服务管理,IT Service Management)与传统的IT管理不同,是一套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规范的管理方法,ITSM起源于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IL是CCTA(英国国家电脑局)于1980年开发的一套IT服务管理标准库,最新版为第三版,总体来说,ITSM是在ITIL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套方法论,而ITIL是实现ITSM的最佳方法,是IT服务管理领域内的一个事实标准。
ITIL[3]的核心模块是“服务管理”,这个模块一共包括了10个流程和一项职能,这些流程和职能又被归结为两大流程组,即“服务提供”流程组和“服务支持”流程组。其中服务支持流程组归纳了与IT管理相关的一项管理职能及5个运营级流程,即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服务提供流程组归纳了与IT管理相关的5个流程,即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能力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和可用性管理。
目前,无论是大型的网络管理软件,如HP OpenView,还是中小型的网络管理运维软件,如摩卡等,均支持ITIL理念,但在各大院校推广应用时,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障碍,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各大院校要么自行开发,要么采用免费的开源软件搭建,均建立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网管系统,二是因为这些专业软件价格不菲,同时这些软件为保证通用性在实现流程化管理方面比较复杂,与院校网络现行的管理体制、模式不太匹配。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设计一套基于ITIL理念,符合院校IT治理模式[4]的网络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2 基于ITIL的校园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校园网运维管理的核心业务一般包括用户管理与服务、网络管理与维护和系统管理与管理三大部分。用户管理与服务主要完成用户入网注册登记、用户信息和业务变更、用户网络功能管控以及用户故障申告处理;网络管理与维护主要完成网络地址分配和设备管理、网络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以及网络系统故障处理;系统管理与维护主要完成网络应用系统管理、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和系统故障处理。
针对院校日常网络运维业务,以客户端/中间层/后台数据库三层架构为基础,对中间层进一步优化设计,将日常运维业务与具体数据在系统实现时分离,分为前台业务层和后台服务层,构成四层架构,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
客户层除用户交费功能采用专用客户端(PowerBuilder实现)外,其余管理功能均采用WEB方式实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友好的人机交互接口;前台业务层负责将客户层提交的请求传递给后台业务层,同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客户层,实现具体的网络运维管理业务过程;后台服务层负责与后台数据库和第三方产品通信,实现前台业务与后台数据的交换,主要包括与后台数据库通信的管理接口、与第三方应用系统的用户同步接口以及与网络设备和服务器通信的SNMP接口;业务数据层负责存储用户资料、网络设备及其系统运行等信息,数据保存采用主流关系型数据库。
3 基于ITIL的校园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当前,校园网管理维护人员数量普遍偏少,按照校园网日常运行维护的主要业务,将运维人员分为前台服务员和后台管理员两类,前台服务员主要负责办理用户入网、业务变更、接听故障申告电话、外出维护以及网络日常监控等工作,后台管理员主要负责校园网规划、建设、运行维护以及特殊用户故障和网络系统故障的处理等工作。
前台业务层负责实现本系统的各项业务逻辑功能,基于ITIL服务理念,按照运维人员的分工将其分为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两大部分,服务提供完成网络管理部门主要的对外服务功能,服务支持为其提供数据支持。
3.1 服务提供
服务提供的使用对象是网络用户个人和前台服务员,包括用户自助服务台和前台维护服务台两大模块,根据管理维护人员的分工,服务提供具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用户自助服务台是一个面向网络用户自行办理网络业务的接口,其主要功能包括用户入网预注册、新网络功能开通申请、用户信息和费用查询、用户密码修改以及网络故障排除指南等,基本满足用户日常使用需要。
前台维护服务台是服务支持的重点功能,是面向前台服务员提供的进行日常网络运行维护的唯一接口,其功能主要包括用户业务办理和网络运行管理两大子模块。
用户业务办理子模块完成用户从入网注册到注销退网整个过程中各项业务的办理工作,主要包括用户入网注册、用户信息变更、用户网络功能管控、用户费用管理及用户故障申告5大功能。目前各大院校校园网通常存在多个需要用户注册的应用系统,比如电子邮件系统、802.1X接入认证系统等,为确保各个系统的用户统一,避免用户多次注册,同时为加强网络用户管理,用户在使用网络前必须进行注册,首先用户可以在自助服务台中进行预注册并打印入网申请表或直接填写用户入网申请表,按照用户入网流程审批后,在网络管理部门办理入网注册手续,经本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后台实时同步用户信息,开通用户需要的网络功能。在用户需要更改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家庭住址关系到用户静态分配的地址,用户不得通过用户自助服务台更改)时,用户可到网络管理部门通过本系统更改用户个人信息。本系统还提供用户费用管理功能,支持按月、按流量计费,另外,本系统针对用户出校访问,提供3种控制功能,分别是核心和汇聚层的IP/Mac绑定、特定区域(采用802.1X认证区域)的User/Mac/IP/Port绑定和出口网关(自行研发,部署在校园网出口处)准出控制。用户故障申告功能完成用户故障登记及处理方法和结果记录[5]。
网络运行管理子模块完成网络和应用系统运行状态监视及故障提交和处理结果查看等工作,主要包括网络运行监控和应用系统运行监控两大功能。首先以图表形式集中展现服务支持中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运行状态实时信息,使前台服务员能够及时发现网络故障,在出现故障时,将信息提交给后台管理员或者后台管理员直接按故障处理流程在服务支持中进行处理。
3.2 服务支持
服务支持的使用对象是后台管理人员,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管理、特殊故障处理和系统辅助3大模块,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网络资源管理是前台维护服务台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态的基础,主要包括网络地址划分方案管理、网络资产管理和网络拓扑自动发现3大功能。其中地址划分方案管理功能实现校园网VLAN地址划分方案登记以及VLAN内用户地址分配查询、使用统计等;网络资产管理功能实现设备从购买到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拓扑自动发现功能完成全网网络层和链路层拓扑自动发现,以及设置和启动设备运行状态(CPU和内存利用率、各端口流量等)实时监视程序,为服务支持提供支撑数据。
特殊故障处理主要完成前台服务员无法处理的用户故障处理以及网络和应用系统故障处理工作,主要包括用户故障处理、网络故障处理和系统故障处理3大功能。每项功能详细记录相应故障处理的方法和结果以及涉及到的设备及其配置信息的变更情况,方便前台服务员查看处理结果。
系统辅助功能主要完成系统参数设置、用户管理、后台进程管理、数据备份以及系统操作日志审计等功能,确保平台整体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4 基于ITIL的校园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文中系统的主体程序基于B/S结构,客户层采用RIA(富互联网应用程序)开发展示,前台业务层和后台服务层基于J2EE架构,采用Java语言实现,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SQL Server。用户计费的部分功能基于C/S架构,采用PowerBuild实现,主体程序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
本系统在某校部署实施后,确保用户故障申告电话处理、用户故障上门服务等校园网日常运维规范和流程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截止目前为止,共管理12000多用户、350多台网络设备、50多台服务器以及电子邮件、接入认证、代理等多个应用系统。
5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已成为网络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提出的校园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基本解决了日常网络维护管理中的问题,极大地减轻了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为校园网运维服务体系建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惠欢,黄向农.校园网运维管理的技术初探[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7,11:100-108.
[2]ITSM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09410.htm.
[3]刘海峰,连一峰.基于ITIL的网络安全运营管理体系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9):193-195.
[4]丁天翔.IT治理与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1):109-112.
【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推荐阅读:
校园网综合布线的实施07-07
邮政储蓄校园招聘综合管理类笔试经验08-29
校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23
校园综合展会策划书07-24
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05-12
建设校园网的管理措施11-03
大学校园的柔性管理05-10
校园网网络性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07-28
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方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