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教学(精选12篇)
平时教学 篇1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一些语文教师鲜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地给学生渗透写字的一些专业性知识。而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可以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写字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认识到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本学期,我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指导,告诉他们,要写好字,功在平时。
一、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兴趣是一切行动动力的来源。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在教授新字时,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比赛练字,一堂新课中的新字,我让学生先说比划,再提示重点,最后带着学生一起写。写完进行小评议,选出当堂课的“写字冠军”,以提升学生的写字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带着学生背诵写字姿势口诀:“头正、肩平、足安”;讲解握笔要点;关注个别不能很好掌握写字姿势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寻求家长的配合,做到在家的写字姿势也要规范,从而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爱惜写字用具和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与态度,使学生普遍形成了较好的书写习惯。
三、改进写字教学评价
写字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的兴趣,我平时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而不是简单地只看到他写出的字就下个结论。只要学生有进步,我都会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有所收获。教师及时的评价总结是提高写字水平的重要手段。准确的评价和总结,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好表扬”的心理特点,适时表扬鼓励,让他们享受学习进步的喜悦与满足感,让他们产生乐学的情绪。通过比较、评议、修改、再比较来提高写字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对照自己的书写,达到学习、借鉴别人长处的境界。适时的表扬,为学生树立了身边的榜样,再以榜样激励法促进学生的写字水平的提高。
四、经常举办各种写字活动
我在班里选出“写字小明星”,表彰“写字能手”,定期举行作业展览,把优秀作业张贴在教室外的文化墙上,让大家去评议,找出自己的差距。另外,开学初,我告诉学生,要比一比谁作业本上的五角星多,谁学期结束就是班上的“写字能手”。谁进步大,就能评上进步奖。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我让学生每周五写一张字,给他们打出等级,并个人对上一周的字进行比较,认识到自己的收获。从第一张到最后一张,他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自己在成长,在进步,体会到了汗水没有白流,体验到了写字的乐趣。
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写好字都大有裨益。写字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小学,写字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 小学生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至少应该把字写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中小学校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切实实地搞好写字教学,牢记“写字教学,功在平时”。
平时教学 篇2
2、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思维
我们的学生缺乏语言环境,更谈不上家长的辅导,他们的语言知识大都来自于一周四节的英语课上。如果老师仅仅单纯地讲解课文内容,孩子们学会的知识永远都只限于本课的内容,而不能融会贯通,更不会灵活运用。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运用这种能力,他们一学新知识,就会把所有相关内容联系运用,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平时积累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语文知识;积累;必要性;查陋补缺;延伸积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才能适应社会建设的需要、才能培养跨世纪的人才。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平时积累。在将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曾经学习过许多教学理论,也曾探索过,实践过,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既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一、语文知识平时积累的必要性
首先,从语文知识的特殊性看。自然学科如中学的教学、物理、化学等,具有清晰的系统知识线索,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衔接紧密,又有明显的阶段性,而且各个知识点是以其定律或定理的形式体现出来。而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多面广,注入有注音、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等基础知识,有听说知识,由主要文体的阅读知识、写作知识等等。他们分散在一篇篇课文之中,必须在一个阶段(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之后,从六册语文课本中才能整理出一个脉络来。大家都知道,对数理化课程,许多学生一般不愿意也不敢随意耽误;耽误的最多的大概就是语文课了。因为他们觉得语文课即使耽误一个周,似乎也不会差。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吧!
其次,从语文课本的编排看,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根本,可是它的编排也不尽人意。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各种知识的分布没有系统,不科学,也缺乏一定的梯度。各种教育刊物上时有披露,这样一来,语文老师只能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如果是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教学方法,不随时让学生整理有关知识,并逐步积累,不要说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恐怕连老师要做到不遗忘、不疏漏也很困难。
再次,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学好语文,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做依托,再加上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平时注重了语文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积累,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且头脑中知识结构合理,语文能力就会提高和发展,学起语文来也就相应的容易,学习语文的兴趣会更浓。反之,如果学生头脑中语文知识匮乏,结构不合理,读课文似读“天书”,根本读不出滋味,读不出感觉,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厌恶语文的心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很困难。
最后,从语文的教学时间看。据我们的实践,凡是平时在语文教学重视了知识积累的班级,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相对从容主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读写听的能力全面发展。即使进入毕业班,学生也不觉得吃力,而成绩很好。反之,教与学都十分被动吃力,即使教师用尽各种手段强制学生学,效果也非常差。
二、语文教学中平时积累方法
语文教学中平时积累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1.课内知识要及时积累
这一积累方法常与课文教学密切结合。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把那些依附于课文的知识归纳整理,积累起来。如有地方音干扰的一些字的注音,易用错的近义词、成语,不易分辨的修辞方法等;也可以是与阅读写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整理课文中有关“雨”、的句子,并从中感悟其不同之处,以“雨”为例,就有“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暴雨夹着栗子般大的冰雹,部分点地倾泻下来”、“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去,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青箬笠,绿蓑衣,西风细雨不须归”、“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具体方法可以是以一课、一单元、一册或几册为基础来整理积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强求一律。
2.查漏补缺并针对性积累
学生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由于会受到理解能力、归纳能力等的约束,常会出现疏漏或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在适当检查的基础上亲自动手,精选部分课内外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这些知识一定要有针对性。
首先,所选知识对课文的学习有补充、扩展和深化的作用。如学习《狼》一文,提供有关作者蒲松龄的句子:“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判贪刺虐入骨三分”,对他及《聊斋志异》有较高的评价,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或将有些课文的内容以对联形式出一联,要求学生学习完课文后对出另一联,如《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后出上联“烈日炎炎,为求生计苦挣扎,穷人难有活路”,引导学生对出“暴雨阵阵,欲赚铜板难保命,灾难终无尽头”。这样,学生掌握一点对联的有关知识,既有利于加深对作者的了解,也可以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还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所选知识也可以是针对学生知识上缺漏。如学生普遍将成语“名落孙山”写成“名落深山”,多次纠正无效。我就将有关这个成语的文言故事补充出来:“(宋)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由于这则闻言幽默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通过学习,一方面学生明白了“孙山”是人名,以后不再写错了,另一方面有帮助他们学习了浅显的文言文,真可谓“一箭双雕”!
3.社会生活知识并延伸积累
“功夫在诗外”道出了学好语文的奥秘。正如学好语文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一样,语文知识的积累亦必须延伸到课外阅读和社会生活中去。当然,这种延伸试积累必须是适度的,又必须与课本知识相辅相成,对课本知识起深化作用。
方法一是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将其中“读、写、练、考、想”等版面中的知识加以整理积累;读完优秀作文,也要把自认为好的内容分类,则其精华笔录积累。
方法二是要求学生在寒暑假中阅读我国古典名著或世界名著;浅显易懂的科普作品、自己喜欢的诗歌、剧本等也要读一些。不要求篇目多,但要精读,要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扩大知识面。
总之,积累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如果平时做好了这项工作,就能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能事半功倍的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果能有序的坚持三年或六年,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应该是大有益处。我认为,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所必需的、所倡导的!
作者简介:
潘朝明,新舟镇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该教师是该校语文国干教师,是学科带头人,他辅导的学生在中学素质作文多次得奖。
作文教学要狠抓平时积累 篇4
多读、多写的目的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 悟到写作的巧法。吸收积累的多了, 一旦需要, 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 跳出来供你选用, 你就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 稍加思索而顺理成章, 进而推陈出新, 将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谁都知道没有相当数量的读写积累, 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写作质量的提高, 这可以说是写作教学的一条规律。然而, 事实上, 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大都是注意指导学生怎么写, 不大注意指导学生向书本、向生活去探究写作的源泉, 不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所以注重日常的读写积累是顺利走出作文教学窘境的关键一步。那么怎样积累呢?
一、多读、熟读, 积累“死”材料
所谓“死”材料是指从课本、书籍、杂志、报纸和其他各种文献中查阅检索到的各种现成资料。这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其意义更大。让学生直接从书本上吸取精华, 为我所用。如一些名言警句、史料典故、奇闻轶事、哲理小品、精彩句段等等, 只要肯下功夫手抄笔录, 熟读成诵, 都可以成为绝好的写作材料, 有了材料, 才有可能建起作文大厦。现代学者吴晗说:“我的办法说穿了很平常, 除了多读之外, 便是多抄, 平时读书把自己认为有用的材料抄下来, 记上书名、作者和卷数、篇名, 把性质相同的放在一起, 年月久了, 积累资料多了, 再以此为起点, 有意识、有系统地读一些有关的书, 搜集一些未见的资料, 再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写成一篇文章, 如此而已, 没有什么奥秘。”这就把阅读积累的方式和作用谈得很清楚了。
二、勤写、多写, 积累“活”材料
所谓“活”材料主要是指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感受等方式直接从生活中得到的客观情况、事例等。这里说的勤写、多写主要是指学生的日常练笔。要激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实际生活中留心各种事情, 注意各种人, 发生了一件新鲜事, 班里来了新同学或新教师, 考试成绩不好, 老师批评了, 同学间发生了口角, 妈妈的啰嗦, 及至天气变了, 季节变了。凡是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要勤于记下来,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长期坚持随时记录, 养成勤写日记、随笔等习惯。老舍在《多练基本功》一文中说“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老李是什么性格, 有哪些特点, 随时注意, 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 养成一种习惯, 刮了阵风, 你记下来……下一阵雨, 你也记下来, 因为不知道哪一天, 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一阵雨, 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 就写不丰富。经常生活, 经常积累, 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 习惯养成之后, 虽不记, 也能抓住要点了。”可见, 日积月累记得多了, 作文的真谛自然而然就悟出来了。凡是在写作方面有成就的人都很注重每天记下自己的观察、感受、对事物的见解或有着哲理和情感意味的事, 哪怕是一些片断、点滴。
三、要积累思想火花
人的思想火花来得快, 消失得也快, 如不及时抓住, 就可能再也寻不着它。所以一旦有了新的想法, 应赶快记录下来, 记得多了, 就成了思想的“海洋”了——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也是作文创新的源泉。积累思想火花不仅对作文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自己的个性发展、完善、对自己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有着重大影响。
如何在平时教学中实现教育公正 篇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谓公正,就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在学校生活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抽象的公正。教育上的公正,意味着教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孩子。用一个模式、毫无区别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孩子,那是漠不关心,不公正的最坏的表现。如果孩子感到别人眼里没有他,不想去知道他个人的小小的不幸,把他丢在一边不管,那么他会认为这是一种痛苦的屈辱和极大的不公正。很艰想象还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残孩子心灵的了。
一、教育公正的本质
在最为通常的意义上,公正即公平正义,它是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表现社会权利、义务和利益分配合理与否的价值尺度,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道德范畴。基本的教育权实质上是个人人权的最本质体现。教育机会平等权则是对社会成员受教育需求的基本确保,以保证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享有开发自身潜能,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教育资源的社会调剂原则在于保证社会的教育资源能够进行公正的分配,以限制人们占有教育资源差距的过分悬殊,进而提升整体国民的质量。
二、实现教育公正的意义
总体来说,教育公正对于实现教育目的,保证教育的正常运转进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育公正对于协调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公正既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手段之一。一方面,教育不公正不仅会直接导致社会的不公正,而且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教育公正可以为处于不利地位者提供利益补偿和公平竞争、向上发展的机会,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与状态,消除社会性的不公正,从而平衡社会关系,维持社会公正。
其次,教育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建设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谐社会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平等的
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充分地自我发展。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建立公民权利配置的公平机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
我认为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绝不仅仅得益于渊博的知识和外表,还来自于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态度。公正对于教师有特殊的意义,公正为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所必需的,它告诉学生是与非,它可以引导学生走向高尚。教师的公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有助于培养真正的集体,对班级能否形成正确向上的集体舆论、学生是否具备正义感,都是举足轻重的。不公正的现象,让人内心愤愤不平;不公正的待遇,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为了不使学生心灵造成扭曲,教师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平等。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感情用事,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要理智。所以仅仅偏爱个别学生、仅仅重视部分学生是为师之忌,是不明智之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在日常教学中如何饯行教育的公正呢?
1.办公桌边的“平等”座
中学生心理学告诉我们,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故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强,明辨是非能力低,故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特别是那些“皮猴们”,更是天天惹事生非,简直成了办公室的常客,大家开玩笑说他们是“老师助理”。偶尔的一句玩笑倒触动了我。想起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学生也不再是绝对服从者。作为教师应该“打破侦探的技术,摘掉判官的面具,蹲下身来看学生。”一般我们批评学生总是高高在上,但现在的学生营养好,长得高,站着比我们高出一截,感觉像是他批斗自己。自己坐着,叫学生站着吧,又觉得自己像是法官审犯人,挫伤学生自尊心。既然我们是平等的,那干脆让学生也坐下来,我们面对面,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或许效果会更好。结果表明,设置了“平等”座,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古人云:“亲其言,信
其道”,学生肯向老师吐露心扉了,教育起来就方便多了。2.教师“公正”对待学生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教师尊重学生,重要的是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尤其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差生”,要相信每个“差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教师不能轻易给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对待所谓“差生”,千万不能将他们看死。看死了他们,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走进了死胡同。教师要信任“差生”,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类型的“差生”。在一个优秀教师眼中,没有优生和差生的区别。学生的差异只是表现在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和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从人才培养的规律看,也应当允许一部分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要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人人都成为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就要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堕”、“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严格要求学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一个教师越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越是严格。严格要求学生,内容很多,具体的做法也很多,但一般应当遵循下面的四条原则:
一是严而有格,即要有正确的标准;二是严而有度,即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三是严而有恒,即要始终一贯,不能反复,坚持到底;四是严而有力,即要有科学、灵活的方法保证。
严格要求并不等于苛求。严格要求应当有一个限度,教师不应对学生的每一过失都给予严厉的指责。教师所提要求必须符合学生实际,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做到。要求太高,不能为学生接受,也难以做到,实际上等于取消对学生的要求,有时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对学生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爱而不严,学生成不了才;严而不爱,容易伤害学生的心灵。严格之水只有渗入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是教师任意提出的清规戒律。对学生的一切要求要合理,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不能有害于学生和教育事业。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讲究方法,要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达到共同的目的。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教育的通道。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和教育要恰到好处。学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个性有不同,能力有差异,智力有高低,品行有上下,家庭情况有差距。爱听话懂事的孩子,爱聪明伶俐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凭自己的感情行事,就是一种狭隘的偏爱,一种不公正的做法。教师感情的倾斜,必然也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倾斜。学生不一定都会明白地用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意见,然而他们心里的感受是非常清楚的。你即使采取一次不公平的措施,也会毁掉你长期建立起来的公平声誉,哪怕你是无心的。
个人感受最深的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只要是你的学生都要平等的对待,不能因为他的成绩或者是表现,我用“因为他们是学生所以需要我来教”这个宗旨来带班。把一个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带出到自觉、主动、积极、上进的表现,这时他的一种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应该也养成了。这时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辅导员的角色。
孔老夫子说过,学生不管美的、丑的、富的、贫的、聪明的、愚笨的,均有享受教育的权力,老师应对他们一视同仁。学生进步了,我不过分骄纵夸奖;学生考砸了,也不讽刺挖苦。同时教
育学生面对成败也要宠辱不惊。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人生会面对无数次的成功和失败,首先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同样,老师犯了错也要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指正。俗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有一次,我误会了一位学生,就当众向学生检讨。不但没惹学生笑话,反而赢得了他们的尊敬。3.与学生上“开放”课
新的教学理念一直在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学生书包的重量。那么如何减轻学习负担与书包重量呢?我自认为课堂的效率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与学生上 “开放”课,向45分钟要效率。
上好“开放”课首先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情况,便于调节教学活动,保证信道畅通,使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
其次善于激发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高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应是每位教师终身所要追求的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无兴趣的课绝对不会有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习兴趣。这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学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花大量的时间。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学的呈现方式应新颖、有趣、贴近生活且多样化。
再次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是上 “开放”课成功的关键。营造一种和谐、民主 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强调使用口语的交流。教师在与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中,是平等的首席。教师的备课要走向学生,备课时要向学生学习、请教,怎样备课才更贴近学生,能备进学生心里。上好课后听听学生的评价,怎样使自己的课更上一层楼。课堂上,营造师生之间融洽关系,和谐气氛。在这里,师不再是师,生也
不再是生,大家是平等的学习者。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心中要有学生。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主动起来,活跃起来。
关注平时 注重积累 篇6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言教学 高考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高考试题也顺应新课标不断翻新,特别是语言表达类题型,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愈来愈见新奇。题型的改变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常见的题型诸如仿写、变换句式、单纯的修辞手法运用、扩写类题渐渐地退出高考舞台,继之而来的却是在平时少见的如写人物评价、写手机短信、分析图形概括主题含义等难度较大的题目。如何应对这日新月异、异彩纷呈的题型,是摆在众多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可怕,只要稍加分析,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关注,还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一、分析高考语言表达题与新课标的关系,做到方向目标明确
新课标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实情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再看近几年的高考语用题:关注生活的有06年安徽卷的发手机短信;关注社会的有06北京卷的“我有一个建议”,07全国卷的解读奥运火炬图案的寓意;关注自然的07山东卷“保护遗产建议”;体现有个性有创意表达的如安徽卷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考察人际交往等方面如06浙江卷向作家提问题与作家交流感受等等。所有这些考查内容都与高中新课标要求相对应。这些题目体现了课标精神对高考知识点的渗透,全方位的考察了高中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语文教师只有弄清课标、考纲及考题这三方面的关系,才能明确教学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平时,做到厚积而薄发
说到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并非集中体现在语言运用题上,其实古诗文鉴赏、文学作品阅读、写作无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所以教师在平常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这种能力。
1.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分析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就要充分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每一篇课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达到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锻炼的目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可设计以下问题:(1)文章中从那几件事可以看出杜十娘对李甲的深情?(2)杜十娘安排姐妹们为自己送行时赠送礼品的目的何在?(3)既然李甲与杜十娘感情甚笃,为何把杜十娘卖给孙富?(4)通观全文,所有情节的发展都体现了那一个字?第一个问题较容易回答,后几个问题就必须结合课文和背景进行分析。这样,利用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关注文本,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积极探索,提出自己的主张,阐发自己的见解。
2.利用文本训练书面表达技能
语文教学不能只有知识的梳理,还要有习惯的养成、技能的落实和文化的积累。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停留在对课文问题的口头回答上,还应体现在文字表达上。在日常教学上,教师可以精选语言材料,有针对性的设计典型题目训练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技能。传统的训练方法依然可以应用。如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压缩概括,规定字数的缩写扩写,仿例写句段等。例如在高一教学新闻单元时,让学生概括新闻要点或写一句话新闻,学写新闻的标题导语,对新闻进行评论。在教古代散文诗歌时,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给据课文内容拟写对联。史建筑老师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如教学《项脊轩志》他引导学生立足文本,以对联作结;执教《听听那冷雨》引导学生作词体会感悟情感。其实,语言运用的训练不仅停留在课文内容上,还可以涉及到语言表达技巧的品味。请看08年湖北卷20题:
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这道试题明显的考察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语言的分析感受能力,这也说明了高考与文本的有机结合,更是在提醒语文教师不要轻视忽略文本,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要从课本入手。
3.利用课堂教学训练联想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表达训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思维的准确性则体现在语言运用上,因此考试大纲上把“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和准确、生动、鲜明”也作为考查内容重点。近年高考语言表达题的答题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如07山东卷17小题,要求为不同对象各写一句话,要做到语言得体有说服力,18小题给图标结论提出建议,则考查语言简明准确。06、07全国卷Ⅱ19小题修改语段也考察语言得体。除此,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查注重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考查,大部分试卷还是沿用了仿写句子或语段的命题方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思维训练不只是理论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进行实践锻炼,利用课文学习训练,能够使训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不至于盲目无序。如学完小说《项链》,鼓励学生依据小说内容想象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之后的反应,用文字表述出来;学完《囚绿记》,让学生想象假如陆蠡牺牲前想起了自己曾经囚禁的绿,会有哪些感受,会对“绿”说些什么?这样不断的把课文学习与写作训练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熟练并恰当运用修辞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再解答试题时就能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
三、联系生活,注重实践,给学生提供表达的环境
新课标要求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以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高考语用题很多都是要联系生活实际的。有的就是所谓的“探究活动”题。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培养的同时,还要把训练的视角延伸到课外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有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但从目前的答题情况来看,很多同学都是生拉硬扯,答案大都是“三无产品”——无内容,无情感,无文采。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无“米”下锅。长期沉重的课业负担隔绝了学生与课外生活的接触,三点一线的单调淡漠了学生对社会人生的积极关注之心,造成了学生视野的狭窄,思维方式的单调和僵化,答案的千人一面。如果说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各种表达能力培养是停留在方法和技能上的操练,那么思维表达内容上的问题则须联系生活解决,因此,教师平时就要引导学生主动的介入生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参与生活,在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只有这样,在运用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苦思冥想,写出的答案才不至于空话连篇,干瘪无味。
从目前的语文教材编写安排到高考题型的命制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从大的社会中事件去学会思考分析判断,明辨是非。如08年出现的几件大事:“南方雪灾”、“西藏问题”、“四川地震”、“北京奥运会”、“金融危机”等。利用这些热点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再好不过的了。当得知四川地震后全国各地人民慷慨奉献时,我让学生写一篇“大爱无言”的话题作文;对西方媒体歪曲藏独暴乱事实一事,我要求学生对此事作出自己的评论。很多同学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还能做到议论精辟、情感真挚,不仅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巧合的是,08年高考有很多试题都扣住了上述热点。如08年北京卷21题关于四川省汶川地震,全国上下抗震救灾,为图片配写几句话,抒写你的真挚感情。22题: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学校拟制作“奥运史话系列展板”。请依据资料写一段话,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作为其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这块展板的文字说明。湖北卷22题学校筹办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
二是教育学生关注身边点滴。近年的高考语用题常把高中生的身边生活作为出题材料。如08福建卷17题:明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08全国卷20题:红星中学高一(2)班将召开“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辽宁卷18题修改祝寿语中的不得体之处。由此可见,生活中的小事虽然并不起眼,但往往是激发我们灵感的关键,无论学校生活还是家庭生活,我们都要留心,课堂上老师的一个眼神,餐桌上父母的一句教诲,寝室里同学之间的一场争执,马路边行人的一个举动等等。常言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枝一叶总关情”。教师不仅要提醒学生去关注生活,更要要求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表现出来,只有这样,运用时才不至于挖空心思,茫然无措。
总之,语言运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更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艰巨而繁杂的任务,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训练能力,使学生不断积累形成积淀,生成能力,才能加深对母语的感受和领悟,在高考甚至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英语作文在平时教学中的提高初探 篇7
关键词:作文,牛津英语,提高
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 是一个打好基础的阶段, 这个阶段学习的好坏对将来的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牛津英语教学当中, 作文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牛津英语与一般的初中英语相比, 教学要求和难度都相对较高, 这就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消除畏惧感, 培养写作兴趣
初中牛津英语对学生的写作要求相对较高,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写作的难度相对较大, 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对写作的畏惧感, 一些同学失去了英语写作的兴趣, 这极大地阻碍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为此, 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着重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 培养、激发、提高其写作兴趣, 在这里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多听一些英文小故事, 初中的学生还带有浓厚的好奇心, 小故事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可以让他们听得认真。故事讲述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还能为他们的写作积累素材。多选择一些形象鲜明、富有趣味性、针对性强的故事, 在讲的过程中注重知识性、语言规范性, 通过故事能够显著提高他们作文的兴趣。第二, 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学生一般都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 可以阅读一些简单的英文诗歌、科普读物等等, 因此在作文的教学当中可以适当穿插阅读方面的教学, 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掌握词汇、语法知识, 为提高写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 开展阅读写作活动, 阅读写作活动就是要求学生将老师讲的故事或者自己阅读的文章, 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作、复述出来, 适当增加学生的一些理解与思考, 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
英语作文的写作水平与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了兴趣和好的观察力,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因此教师在作文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 在日常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观察、会观察, 比如说让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如同学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写一些心得体会, 不断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第二, 要帮助学生紧紧抓住事物的特点。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是它们区别于其它事物的重要特征, 在写作的时候学生只有抓住了这些事物的基本特征, 才能充实写作的内容, 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常见事物, 挖掘其特征, 如菊花、一串红、鸡冠花, 从花的颜色、形态方面找出这些花与其它种类的花之间的区别, 边观察边记录, 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第三, 创设有利于观察的条件, 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带出教室, 走进生活、走进自然, 为了他们细致的观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如在夏令营活动当中让他们写一些活动日记, 或者带着学生走进校园, 观察校园中的一草一木等等, 相对宽松和愉悦的观察环境, 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事物的特点, 提高他们观察的兴趣和能力。
3 要注意生活素材的积累
作文写作中, 素材的积累最为关键,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日常教学当中应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注重写作的实践性, 写作不能凭空想象, 而是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多看、多想。比如说在春天来临的时候, 可以以“In Spring”为题,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特征, 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带着学生去公园、郊区转转看看, 多感受一些春天的气息, 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课堂教学当中, 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春天的素材, 让他们在实践当中完成“In Spring”的作文, 并在写作当中表达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第二, 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 比如说要写一篇“Happy Weekends”的作文, 让学生谈一些自己在Weekends中所做的事情, 如有的学生利用周末去看望了自己的爷爷奶奶, 有的学生参加了舞蹈训练等等, 这些都可以成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这是一种生活化的写作方法。
总之, 在初中牛津英语教学当中,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在教学当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另一方面应该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促进作文内容的生活化,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洁.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1 (3) .
平时教学 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讨论与研究,注重平时,教学方法,考试方法
引言
在20世纪末期,教育部立项了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许多课程花费了近五年的时间进行了探索、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大批改革研究的成果.其中作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的成果,出版了许许多多面向21世纪的新教材.
进入21世纪后,教育部的“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建设项目,又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
可是,在教学研究改革的另两方面:教学方法(含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方面,相对来说成果并不显著,至少在各高校的日常教学中没有太多的变化.
不可否认,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许多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应用.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教案、课件、堂件以及网络课程等等,自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就教学思想理念来说,进行探索、研究和尝试的却并不多.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也无非在板书、形象化表达等方面显示其优点,总的教学模式绝大多数仍然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基本属于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
就考试来说,虽也有了考虑平时成绩作为课程成绩一部分的做法.但一方面并非应该记及平时成绩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大量教师仍然仅仅以一次考试作为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衡量标准;另一方面如何合理地记及平时成绩,无疑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自上世纪末以来,一直在探索、思考和实践新的教学和考试方法.
介于目前的大环境,现在来进行教学改革研究,要想成果能够推广,除需要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等外,还必须考虑如下两方面要求:1)时代的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创新能力;2)在教师沉重的科研压力下,成果应具有可执行性,不能大幅增加教师的负担.
经多年的试探摸索,我们认为以下做法并配以适当的基础建设工作,应该可以满足上述两方面的要求.
1 自学研讨型教学方法
1.1 初期教改实践中的做法
要求学生课前自习指定内容;课上简单讲解教学计划内容;讨论事先拟定的思考题和讨论题;讨论主要参考书后的全部习题,逐题进行,除学生认为此题都会做不加讨论外,各题讨论应该从何下手,有何简便方法.配以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学实践试点时,曾进行过5次试点与不试点测验、考试的对比分析,结果是试点班每次考核的平均成绩高出传统教学10分左右(必须强调,试点班并非优秀生组成的尖子班,约有四分之一是非常差的).但是事后总结,学生用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太多了,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所冲击.因此,放弃了这种方法的继续试点.但这些年来也一直在探索如何保留试点中的长处,克服其不足,使之切实可行.在多年试验探索的基础上,2006年尝试了如下的自学研讨型教学方法.
1.2 自学研讨型教学方法的具体做法
(1)分析总结上次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显然不一定每次课都有);
(2)给出本次课学生需掌握教学内容所相关的思考题;
(3)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课内时间里阅读教材指定内容(约占20到40分钟不等),不要求全看懂,浏览一遍将觉得有问题的地方或希望解释的问题等记录下来并传给教师;
(4)演示相应内容的电子教案,结合学生问题与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其他内容以学生能接受为准的进度显示,学生有疑问要求解释的地方加以讲解,否则不讲.电子教案对学生公开,可以免费自由下载或拷贝;
(5)对学生仍存在的疑问以及思考题中仍无法回答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解说;
(6)讨论事先准备好的用于巩固基本概念和帮助巩固解题技巧的分析题(一般10道到20道题不等,视学生掌握情况,也有经二次讨论达到40多题的);
(7)用较短时间总结本次课要点,并布置适量的作业题.
在讨论时自由回答和点名要求回答相结合,以避免只少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弊病.要求学生的回答尽可能简练,一些概念性客观题讨论必须说明判断、选择的理由.
此外,部分教学内容课堂不讲(包括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课下阅读参考书,写出精炼的读书摘记,一学期以两篇摘记为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论文工作,一般需要每学期安排三、四个小论文题目以供学生选做一到两个题目.做小论文过程中视学生要求教师应给予面对面或网上答疑、辅导.
1.3 目的与意义
上述做法的目的是明显的:使学生由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众所周知,在研究生培养中,要求学生查阅大量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归纳总结,其作用除了让学生了解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外,实际上也隐含着培养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那么,如果能在四年大学学习期间,通过各门课程已经培养了这种本领.无疑,对其今后的工作,其意义是深远的.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其做力所能及的小论文工作,对培养其科研能力自然是有意义的.科技创新需要知识、技能的逐步积累,不难设想如果各门课程都致力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更易达到.
如何以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不仅仅是表达能力的问题,也是归纳提炼能力的问题.显然,通过课堂讨论,应该有利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同样,读书摘记的书写,对这种能力培养也是有益的.
1.4 结构力学课程中一些思考题及讨论题示例
例如静定结构位移计算一章总计有思考题17个,限于篇幅仅摘录前几题显示如下:
(1)变形体虚功原理与刚体虚功原理有何区别和联系?
(2)变形体虚功原理证明中何时用到平衡条件?何时用到变形协调条件?
(3)单位广义力状态中的“单位广义力”的量纲是什么?
(4)试说明如下位移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各项的物理意义.
(5)试说明荷载下位移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各项的物理意义.
(6)图乘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对连续变截面梁或拱能否用图乘法?
这些思考题答案都做成了电子教案,学生经交流讨论后指出那些题需要解释,就超链接到该题的答案,如果显示答案后有学生仍有问题,就再设法加以解释,直到学生接受.
由于本章内容关系到下一章力法的学习,又可进一步巩固第二章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的知识,因此共讨论了46个题目(并非每题都完整求解,只讨论解题的关键内容),限于篇幅,这里只能选择部分客观性讨论题显示如下:
(1)用图乘法可求得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
(2)在荷载作用下,刚架和梁的位移主要由于各杆的弯曲变形引起.()
(3)虚功原理仅适用于线弹性的小变形体系.()
(4)图示结构,EA=常数.C,D两点的水平相对线位移为:A.2FPa/EA;B.FPa/EA;C.3FPa/2EA;D.FPa/3EA.()
(5)已知图示结构EI=常数,A,B两点的相对水平线位移为:A.9qa4/(4EI);B.4qa4/(3EI);C.5qa4/(3EI);D.2qa4/(EI).()
(6)应用图乘法求杆件结构的位移时,各图乘的杆段必须满足如下3个条件:
(a)______;(b)______;(c)______.
(7)虚功原理应用条件是:力系满足______条件;位移是______的.
部分讨论题为便于总结,在电子教案中给出了答案或必要的图形.由于它们是讨论后使用的,其动态效果在此无法显示.一般来说判断、选择、填空和主观性分析题的比例为1:1.5:1:1.5左右.
1.5 推广所霑具备的条件
实践结果表明,上述教学方法是受学生认同并赞许的;从理论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自己获取知识、善于归纳、精练表述等的能力,加之鼓励学生参与小论文工作,有利于更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应该是一种值得逐步改进和推广的教学模式.但是,从原有的教学模式要改变到自学研讨型教学模式也是需要条件的.
首先,需要教师充实自己的知识,以适应讨论中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
其次,为了进行启发讨论为主的方法,上课班级的规模不能太大,应以60~70多人为限,100多人的大班难以组织好讨论,即使讨论也难免限于少数人参与的弊病.
再次,从十分熟悉的传统教学改变到新教学模式,要准备帮助学生阅读课文时的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准备大量讨论题,而且要有必要的“答案”.这对即便已经有成熟电子教案的教师,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要每个教师去自己准备这些教学材料,在现在教学大环境下,无疑不可能有许多教师愿意做.但是,如果将此种教学方法所需的这些教学资源,通过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在做的基础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建成共享资源,那么众人拾柴共同使用,这种沉重的基本建设负担就不是拦路虎了.
最后,从学生方面来说显然也是有要求的,学生原始素质如果实在太差的话,在现在学时大量压缩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能难以接受.这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2 注重平时的考核方法
2.1 成绩的组成
长期以来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就是期末考试.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考核方法不尽合理,许多教师开始考虑约占20%到30%的平时成绩.可是这部分成绩如何确定,没有统一的做法,有的只用来调整不及格率,失去了督促学生加强平时掌握知识的目的.
笔者四十多年前当学生时,母校刘铮教授经常在一上课或下课前、或通知或不通知地进行小测验,一般性仅仅一个题目,用于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他经常测验,同学们无疑不敢放松该课程平时的学习,使得到期末大考前,大家都觉得这门课比较好复习.
基于刘铮教授的这种做法,近几年笔者所讲授的结构力学也大大注重了平时考核.课程最终成绩平时与期末考试各占50分,具体做法如下:
课堂讨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回答讨论题,概念清晰、回答正确的,作为平时成绩进行登记,回答错误的不计成绩.因为有大量的讨论机会,加上给时间思考后有点名要求回答这一措施,因此可以做到参与讨论的机会接近均等.期末时按最终回答记载最多者为满分10分,其他同学相应折算得到成绩.并且,学期内约公布三、四次这一记载情况,督促记载少的要更积极参与讨论.对性格内向不愿主动回答的,除点名请他回答外,还要多加鼓励,使其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顾虑,能逐渐变得主动积极.
选择两部分教学内容要求完全自学,书写读书摘记记入成绩,总计15分.对结构力学经典部分来说,其一是超静定拱计算,包括两铰拱、无铰拱以及弹性中心法;另一为弯矩分配法.前者告诉学生考试是不可能考,但在将来的一些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要求认真自学.后者明确告诉不仅考试要考,而且将来毕业设计还要运用.明确告诉摘记的要求要简明、全面,基本属于抄书最多及格,避免所上交的摘记厚厚一本,加重教师评分不便.一般从布置到交摘记给两到三周时间,目的是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这样做无疑除可提高自学能力外,也可锻炼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三部分是平时作业成绩,因结构力学几乎每次课均需布置作业,因此一学期作业次数是很多的,这也是教师工作量最大的部分.以往这部分成绩为15分.
第四部分成绩就是不定时小测验和讲完超静定结构计算后事先通知的阶段性测验(时间约两学时),它占10分.
由于上面所述平时作业批改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准备今后探索如下方案:跟学生说清楚作业的重要性,希望都能认真做作业,否则基本上是无法学好的.但作业不再收和批改,学生对作业结果不知对否的题目,可通过答疑、给教师发email请求回答或上网站(我们有教学网站,并也对外开放)进行讨论等方式来解决.将平时成绩分配修改成讨论15分;读书摘记15分;测验20分.这样应该从不大量增加教师负担角度使可操作性加强.这种修改除考虑减轻教师负担外,也因为当前非独立完成作业比例太大.
为适应这种成绩评定方法,笔者作了一些表格用于记载.限于篇幅,这里从略.
2.2 鼓励研究
笔者在早期曾经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小论文,还进行过让较优秀的小论文作者给同学讲解和讨论.这样做的效果当然不错,但学生负担非常重,而且也不可能有学时做此工作.
但从因材施教角度考虑,结合课程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一些研究,对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培养科研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因此,每学期随课程内容进展布置3~4个小论文题目,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研究,写出总结和论文.对这样的学生,加以奖励,每篇小论文加分10分,一学期最多两篇.但因为主要是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做此工作,因此如果上述成绩已经达到优秀了,那么所加的分最多达到100分.从近6年的实践看,每年均有2~4名学生参与.
近年来结构力学基础部分内容相应的小论文题目有:空间杆系的几何组成规律研究;平面杆系几何组成分析的计算机方法及程序实现;任意荷载下三铰拱的内力分析及程序实现;从能量原理建立力法和位移法方程的研究;多跨连续梁精确影响线绘制的计算机方法等.从这些题目可见,前3个在结构力学课程早期就可以布置,为不使学生负担太大,只要在课程结束之前完成的小论文均有效,而实际上选做前三题之一的也最多.
2.3 推广所需具备的条件
考虑到目前教师科研压力巨大,没有一定的基础性准备,要教师自己创造条件做上述教学改革工作为数一定很少.而从教学理论上说,上述考核方式应该比传统的方法要好,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借助创建资源库之际,为教师准备如下共享资源:
优秀的小论文任务书、学生进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建立一个小论文资料库;
可用于课堂测验的小型供选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建立一个课堂测验试题库.
当然这些材料是仅仅提供给教师使用的,不能流失给学生.如果为教师解除了所需的巨大工作量,只批改测验,在期末才需要做一些分数的折算等工作,那么新的考核方式应该是能为教师乐于接受的.
3 结束语
本文以结构力学为例,提出了一种“强调自学、注重平时、启发讨论、鼓励研究”的教学和考试方法,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结果都表明效果是好的.但是,在现在教学环境下,这样做教师需要增加很大的工作量,显然是无法推广的.因此建议通过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的方法,尽快建设思考题、讨论题、测验题和小论文库等教学资源子库,以便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实施这一方法的困难,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提供一条途径.
限于笔者水平,不当之处可能很多,愿以此文引来广大教师的讨论,如果能作为引玉之砖,从而得到切实可行的改革成果,笔者将感到非常欣慰.
致谢
本文完成后,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顾问之一庄重教授审阅,他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给予了许多指点,指出了许多混淆或错误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体修改建议.为此特向庄重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研究课题组.我国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与培养途经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2]叶志明.略谈一名基础力学课程教师的基本功.力学与实践,2005,27(3):75~76
[3]袁健.理论力学的主动教学模式探讨.力学与实践,2006,28(1):76~77
[4]谢仲贤.工程力学实训课中‘题目引导式’教学法应用.力学与实践,2004,26(4):67~70
[5]刘颖.改革考试方法适应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41~142
[6]胡艳婷,杨亚文.高等学校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5,(12):59~60
[7]李培根.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中国高等教育,2006,(11):17~18,28
加强学生“平时作文”的训练意识 篇9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取得较为满意的分数呢?我认为教师的“有意识训练”显得尤为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会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作文训练, 为此, 也总结出了一些心得。
(一) 以优秀作文作为参考。
先挑出一些优秀作文或“满分作文”, 可以从作文训练的几个常规方向定出相应的标准, 如立意、选材、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 甚至包括书写方面也定出一定的标准。当然这些标准需要不断地进行渗透, 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 挑出优秀作文, 对照着评价标准, 进行讲评, 让学生意识到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如立意高远, 语言生动优美, 结构合理, 能写出真情实感等等。
这样反复多次, 优秀作文需要具备的一些要素渐渐地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 这样就会提高他们对自己作文的要求和期望, 写作的主动性就会增强, 这就解决了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
(二) 利用本班学生作文资源。
阅读优秀作文甚至“满分作文”可以让学生得到较好的启示, 但也会因为长期的训练产生审美疲劳。所以, 我会把平时作文训练过程中出现过的一些较为优秀的习作放在投影仪上与学生一起探讨, 允许每一位同学发表不同的见解, 甚至可以组织辩论, 在讨论辩论的过程中, 使得优秀作文的基本要素渐渐地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印象, 并能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无意地运用。文章被选为例文的学生自然很高兴, 其他学生读起来也会觉得亲切, 这样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三) 在积极的自我反思中成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们的作文都停留在“指导—写作—批改—评讲”这样的步骤中。每一次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都没有被很好地解决掉。如果在传统作文训练步骤的后面再加上“反思、二次作文”这两个步骤的话, 训练的过程就会更加完整, 训练的效果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当每一次教师评讲完作文后, 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 找出问题所在, 然后再进行思考, 之后完成二次作文。这样可以使反思的成果体现在具体的作文实践中, 也可以让学生留下一些反思性的语言, 弥补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没有意识到的一些问题, 使得先前探讨过的优秀作文基本要素在头脑中印象更深。当然, 自己写的作文往往很难检查出问题所在, 这就需要与同学交换作文, 进行互改。一方面可以学习同学作文中的优点, 给自己一些启发;另外, 也可以帮别人挑出毛病, 在互相帮助中共同提高。
(四) 让批阅成为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
批阅作文看似简单, 实际上如果能好好地利用, 会取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批阅”很多时候会被认为是“瞎胡闹”。但是若能引导到位, 就会达到不同凡响的效果。首先学生对于批阅这件事是很有兴趣的, 批阅的过程何尝不是向别人学习的过程!当然, 也是向别人传递自己写作经验的过程。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表达、去学习, 这比老师一味地去讲更有效果。
当然, 学生的批阅无论多好都不能替代教师的批阅。在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过程中, 可以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而其间提出的问题, 学生就会加深印象, 避免了重复犯错。这样, 从学生构思动笔到自己的第一次批改, 再到同学的第二次批改, 再到老师的第三次批阅。这样的过程也符合一句俗语:“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写出来的, 更是改出来的。”
可见, “作文应试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项目之一, 自有其特殊的规律存在;遵循此规律而创造出一些策略与技法以提高应考效果, 是很有必要的。
有人对“应试方略”“作文技法”提出异议, 斥之为“投机取巧”。但作为毕业班的教师, 我思考更多的是学生的现实利益, 应试技巧培训也是一种技能培训。试想, 经此培训后的作文因施“小技”而在众多应试文中抢了阅卷者的眼, 令其产生审美愉悦、进而给出高分———何乐而不为!推论之, 投“机”取“巧”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不也是一种能力吗?对于考生作文中的“技”与“巧”, 何永康教授曾说过:“如果要给文风迥异的优秀作文找个共同点, 那就是都有亮点, 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 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 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 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 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所以, 我相信, 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 不单单是靠平时的阅读量和自己的写作能力, 更需要平时写作训练中一点一滴的累积, 需要结合“高考作文”的特征有针对性地练习, 需要老师与同学共同的探讨……这虽然会是一段漫长的过程, 但的确值得我们去推敲、去实施。
编辑/叶小羽
初中英语平时测试之我见 篇10
一、初中英语测试现状
1.各年级的平时测试次数较多,基本是“每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的状态。考试次数过于频繁,而教师又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总结,搜集有效的反馈信息,这样对于教和学都存在不利的反拨作用。
2.各年级的英语教师对词汇和语法都比较重视,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抓得很紧的。但是听力测试只在综合试卷中才有,而且有的所听内容和所学内容相去甚远。最能体现英语交际作用的口试在平时的测试中几乎没有,只有在初三年级升学考试前,为了迎接升学口试,学校才会组织一到两次的模拟口试,而往往这样的强化训练只是让学生强记《初中英语升学口试手册》里的内容,到真正的口试时几乎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这样的口试形同虚设。
3.只有月考卷, 期中、期末卷学校才会组织集体流水批改, 其他测试都是各任课教师自己批改, 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 没有统一的总结归纳, 测试的信度不高。
4.从试卷来源分析,教师们用现有试卷在各年级都占很大的比例,自出的试卷主要是词汇和语法测试卷,这也反映出大多数英语教师还是比较辛苦,他们从每单元课文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中选编测试题,有时达到天天测试。但是综合测试卷教师自出的很少,所以造成了各年级的试卷都出现了超纲的内容,有的是初一的试卷中出现了初二甚至初三的内容,有的是下一个单元的测试重点出现在本单元的试卷中。尤其是单元卷,有的教师不加取舍地照搬现成的试卷,造成测试效度低,失去了测试的真正意义。
5.不少教师不太重视研究《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平时测试题的设计比较盲目和随意,使测试和教学脱节,造成英语教学费时低效。
二、对教学的启示
1.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平时测试还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学习了解外语测试的基础知识。教师急需提高自身外语测试的理论素养和科学命题的能力,了解考试和教学的关系,使考试真正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促进教学的一个有力手段。
2.认真对待每一次测试,努力提高平时测试的质量。
平时测试是一种形成性考试。“形成性考试关心的是学生在当前的学习中取得了哪些进步,还存在什么问题。它的测试内容应当严格控制在当前的教学内容之中。”若平时测试重点不放在本单元所学的重要知识上,考试结果就不能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感到迷惘,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认为无论怎么学,也不见效。测试不能只为好学生服务,也应为中等生和正在努力进步的学生创造积极进取、树立自信的机会。
3.科学地减少平时测试的频率,避免过多的测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考试焦虑。
平时测试不必每单元都考,有些单元可以练习代替考试。考试次数减少不仅可减轻学生负担,还可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总之,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4.尝试多种平时测试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乐于接受。
平时测试往往分量小、时间短,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例如,词汇的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词汇的积累就不可能真正地把握语言。因此,词汇测试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听写测试、造句测试、填空题测试、选择题测试等。我们教师应用更科学的评价和测试方法去增强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信念。
5.高度重视测试的后效作用及反拨作用,平时测试后多分析, 及时反馈, 用反馈信息促进教学, 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
那谁,爹妈平时怎么喊你 篇11
在家里,爸爸妈妈一般怎样称呼你滴。是不是问题严重时喊你大名,相安无事时喊你小名,亲密无间时喊你宝贝呢?
回复1.戀上ミ_華爾茲
老爸老妈心情好的时候,张口就来:“崽崽”“我们家崽”。通常心情不好的时候,叫都懒得叫我嘞……呜呜,抓狂,好歹我也是你们家的啊~~~这样子对我。
回复2.天地君心
我痛苦的记得当老爸老妈亲切的喊我“老儿子”的时候将是我沦为苦力的时候,痛苦啊!多年的经验告诉我爹妈的“糖衣炮弹”是很危险的!至于问题严重时……呃!好像直接就上演全武行了!
回复3.壞壞のYT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用到我,都叫我“小小”啊,不是因为我排最小,而是因为我在家最小、最矮、最轻,555……想高想高啊。
回复4.Charm_弖掱
我比较BT。小屁伢。
回复5.yuaner19930207
妈妈喜欢叫我“大闺女”,爸爸常在大庭广众下喊我“圆圆”(我的天呐,从我记事起到十七岁,我都高二嘞,没办法,谁叫是咱亲爹呢)。
回复6.莫柒儿
在我伤心的时候他们的一声宝贝会让我感到很温暖的嘞。记得有一次考的不好,回到家他们什么都没说,只是在吃饭的时候跟我说:宝贝,只是一次考试没什么大不了的,爸妈相信你。为此事我感动了好久嘞,嘿嘿。
回复7.54184
我妈咪正常的时候叫我,总是叫宝贝。有时候,比如吃饭的时候啦,就会用家乡话叫“女儿”,如果我惹她生气了,她就会拿着鸡毛掸子吼我的大名。怕怕捏。
回复8.你好走o不送
他们私底下叫我:妹儿。和人谈起:我家淼儿。高兴了:宝贝丫头。不高兴了:喂。反正怎么叫都是我老爸老妈的心头肉,叫什么我都喜欢。
回复9.酷丫007
这个呢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 平常面无表情:小慧。
2. 生气时暴跳如雷:你这死丫头!
3. 开心时玩你一下:黄哈哈!
回复10.藍釦子
我妈妈有时候会叫我小公主,小乖乖或者幺儿,听到她这样叫我心里蛮高兴的,只是我爸爸从来就是直呼我姓名,一点情趣都没有。
对学生平时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篇12
一、学生为啥要做作业?
作业具有反馈、检查、诊断与评估等多种作用,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检验教与学两方面的效果,及时发现教与学两方面的缺失,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回授补救。做作业对学生具有巩固旧知识,学以致用,温故知新,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听懂老师讲授的知识,不一定就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还需要练习,才能把在课堂上听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通过作业,学生复习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并不断思考,从而融会贯通。通过思考,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意识。作业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作业,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作业,教师还可知道哪些知识需要加强,哪些知识需要补充。所以作业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
二、学生要做多少作业?
适量的作业有助于师生的教与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布置大量的作业,因为简单重复的无效劳动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特别是机械的重复和大量不能做的难题。还有就是简单的布置资料上某某页到某某页的题全做,不经过筛选,不顾学生实际情况。这样做只会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的厌学情绪,降低作业效果,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适量的作业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必须在练习中巩固和提升。将教材上描述性的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对基本知识点设疑、质疑、释疑、激思,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素质。因此,作业与课堂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优化作业设计是减轻师生负担的前提条件。对学生来说,适当、适量、适时的作业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改进自己的教学。
现在的学生,他们不愿意做作业。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学生不做作业的最大的理由是绝大部分题目,他们想做也做不来。因为现在绝大部分资料,都是针对比较好的学生设计的,强调的整个区域学生学习情况的共性。对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题都偏难。其次教师不思考,不针对学生的实际布置作业也是一个诱因。
三、要学生做作业,教师应该怎样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是一项教学艺术。具体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把握。作业的“质”,即作业必须有一定的质量,包括趣味性、覆盖性、层次性、阶梯性、系统性、重现性、灵活性和困难性等。作业的“量”,即作业必须有一定的数量,包括时间性、及时性、经常性、主动性和量力性。在作业布置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考查学生“双基”的各种类型的作业,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作业,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布置对学生来说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作业。也就是说,作业设计意图明确清晰,陈述准确恰当,形式灵活,设计要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前后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作业的布置,题量不能多。学生做完基础题的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在0.8左右。如果是较差的班,绝大多数题是基础知识的稍稍递变和改动,有一些题是基本概念的复述和分解。主要是把基础知识的错误理解尽量地罗列出来,使学生在知道基础知识的程度上,有稍稍加深,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有全面的了解或理解。这些题要让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都做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上课听讲是非常重要的,是完成作业的最好捷径。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考查学生“双基”的各种类型的作业,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设计一道题稍难,这道题要求学生思考,它要体现原来知识较大程度的综合,对新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对思维要求较高,从而逐步训练学生学会联想、思考、总结。如果是较好的班,在作业设计方面尽量分为巩固性、拓展性和综合实践性三种形式的作业,而且在内容上有选择性,让较好学生吃得饱,当然也一定要强调基础知识方面的试题。好班选择的作业题也尽量要让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通过思考基本上做对。其目的是强化学生重视上课、深刻领悟上课听讲的不可替代性。设计三道较难题,保证好学生吃得好,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在评讲的时候,要善于对这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要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优化,从中提炼解题规律。鼓励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解剖。比如做完一道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的自我设问:此题的背景是什么?题源在哪里?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化学思想方法?其形式是否可变?条件能否减少?有无其他解法?哪一种解法最优?有无进一步的结论等,解题后的反思最有利于形成解题能力和巩固相关知识。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悟出解题思路,悟出思维方法,悟出知识规律。要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复习为知识、能力、创新的综合训练,变被动完成任务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完成,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作业,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布置对学生来说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作业。
在自己印制的题卷上,不光有作业题,在题卷的最后,有时加一点笑话,有时加一点小常识,有时来点脑筋急转弯,有时也来点优美的文章,等等。学生感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成长的,都可以加上去,以调节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还需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摸索,通过上述方法布置的化学作业,基本达到设想的目的。教学效果也让学生、家长、学校满意。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化学课,喜欢化学作业,课堂上也喜欢积极发言,特别是培养了中差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作业布置思考、设计,学生发展了逻辑思维,提高了思维的准确性、概括性和条理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书建.“布置作业”小议.20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