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学科来源研究(共3篇)
知识管理学科来源研究 篇1
一、样本来源、选择与总量比较
本文样本来自知网文献各全文数据库,以“篇名”为检索项,分别以“数字档案室”或“数字化档案室”和“数字档案馆” 或“数字化档案馆”为检索词进行跨库检索所得。以“数字档案室”或“数字化档案室”为检索词,所检索到的文献63篇;以“数字档案馆”或“数字化档案馆”为检索词,所检索到的文献1271篇。
为了表述方便,以下将“数字档案室”和“数字化档案室”统称为“数字档案室”,将“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化档案馆”统称为 “数字档案馆”。
从总量上看,有关数字档案室研究文献(63篇)只有数字档案馆研究文献(1271篇)的1/20。规模相差悬殊。
二、来源数据库分布比较
从文献涉及的数据库数量上看,数字档案室涉及5个,数字档案馆涉及7个,数字档案室涉及的数据库数量要少于数字档案馆涉及的数据库数量。各数据库的文献具体数量情况见表-1。
从表中数据可见,在均有文献发表的5个数据库中,文献数量相差最大倍数是35倍,最小倍数是6倍,平均相差22倍。
从从文献涉及的数据库数量上和各数据库中的文献数量上,数字档案室研究均不及数字档案馆。说明整个档案界对数字档案室的关注度远远不及对数字档案馆的关注度高,就连研究生的研究也很关注数字档案馆。
三、学科分布比较
从学科分布上看,数字档案室涉及到6个学科,数字档案馆涉及到21个学科,数字档案馆涉及的学科数是数字档案室的3倍多,涉及面明显大于数字档案室的涉及面。各学科文献具体数量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涉及到的全部24个学科中,数字档案室与数字档案馆均有涉及的有3个,分别是档案及博物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高等教育。且这三个学科文献数均排在前3位,是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在这3个数据库中,文献数量相差最大倍数是33倍,最小倍数是19倍,平均相差27倍。
从文献的重叠率[(总篇次- 实际文献数)/ 实际文献数] 看,数字档案室有42.68%的重叠率,数字档案馆则有66.4%的重叠率。数字档案室与数字档案馆研究均有较高的学科交叉性,且数字档案馆的学科交叉性高于数字档案室23.55%,显示出更高的学科交叉性。
从各共有学科文献数在数字档案室和数字档案馆全部学科文献篇数的中的比值看(表-3),档案及博物馆学科的数字档案室和数字档案馆文献数在文献总篇次中的比值相等;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学科的数字档案室较数字档案馆文献数在文献总篇次中的比值低近10%;高等教育学科的数字档案室和数字档案馆文献数在文献总篇次中的比值大体相等。
四、基金资助情况比较
从文献获得基金资助的情况来比较,数字档案馆共有36篇文献获得了各种基金的资助,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2项,22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篇);部委基金项目3项,4篇(航空科学基金2篇、教育部基金1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1篇);地方基金项目7项, 10篇(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4篇、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篇、甘肃省教委科研基金1篇、湖北省教委科研基金1篇、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1篇、上海科技发展基金1篇、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1篇),而数字档案室的文献没有一获得基金项目的资助。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数字档案室研究与数字档案馆研究相差悬殊,数字档案室研究未得到应有重视。虽然从时间上看,数字档案室研究与数字档案馆研究基本上是同时起步,但无论是文献总量、文献涉及的数据库数量、文献涉及的学科数量、年均文献数量、年均增加数量,数字档案室研究都远不及数字档案馆研究。数字档案室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馆藏来源,理应受到关注,但上述几个指标表明数字档案室研究并未得到应有重视。这种状况不改变,不仅会影响数字档案室的发展,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到数字档案馆的发展。因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关注综合档案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同时,应当从职责上将数字档案室建设纳入工作范围;各高校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也应当将研究重心下移,更多地关注数字档案室问题研究。
2、数字档案室研究及成果质量有待提升。从数字档案室有限的研究成果看,仅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献数量的倍数差距和文献获得基金资助情况的差距,就表明整个数字档案室研究及研究成果的质量,均逊色于数字档案馆研究。这与基层档案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兼职多、 缺少研究环境与条件有直接关系。要提高整个数字档案室研究及研究成果的质量,要依靠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此研究的投入,更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引导,应当有意识地在每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地方各级各种基金项目中设立相关研究项目, 鼓励广大科研人员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以吸引更多人关注与研究这一问题。
知识管理学科来源研究 篇2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管理逐步由一级向多级管理模式转变。在目前逐渐兴起的三级管理模式中,第三级别管理层——学科管理,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据报道,虽然自起,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了下滑,但是招生人数依然在增长。全国硕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64.74万人,较“十一五”末的的53.4万人,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了21.24%,由此可见研究生招生规模在目前仍然是扩张的趋势。
针对不断增长的研究生数量和日益复杂的培养模式,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相继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由最初的高度集中的一级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二级、三级分级管理模式,其中三级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为众多高校所采用。
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学校(研究生处或研究生部)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模式的行政管理职能相对强些。二级管理模式是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以院系管理为主。研究生三级教育管理模式,实质是校级研究生管理机构把大量权、责下放到学院(系)和学科两级,通过下放管理权力和相应职责,调整管理权限,规范管理职能,减少管理职能过于集中的弊端,充分调动学院(系)、学科两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对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尤其是第三级“学科”的参与,使得研究生教育管理执行得更具体、更切实际。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验,谈一下学科管理在研究生三级教育管理模式中可发挥的作用。
一、学科管理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可发挥的作用
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初的研究生招生宣传、招生目录修订、研究生入学考试出卷阅卷,到研究生调剂复试,直至最后录取,都可包含在招生工作中。要想切实做好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尤其是针对本校本专业的本科生,学科导师与本科生直接面对面授课的机会最多,最适合做好宣传。
导师在教授专业课程过程中,或者学科在组织学科组导师一起为本专业本科生开展考研咨询指导时,都可将本学科的亮点与特色宣扬给本科生,包括每个导师的科研方向、最新取得的科研成果等。好多本科生会抱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考研观念,对本校本专业老师的科研方向和成果反而可能更不了解。通过学科的宣传,可以适时地引导本科生准确自我定位,增强报考本校导师的意愿。目前的研究生招生目录,是在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原目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订的。修订的主要原则是:科学、规范、拓宽;修订的目标是: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
由此可见,学科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在学校和学院掌握大方向和原则的前提下,学科可根据国家政策导向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对招生专业目录进行修订,以适应不同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复试过程是学生与导师直接面对面接触、了解的最好时机,也是最终确定师生关系的过程。导师与学生关系的`确定,我校实行双向选择,即导师挑选学生,学生亦有权选择导师。但是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科组的正确引导和协调。
否则,可能会有学生集中选择某几个导师、而有的导师(特别是年青导师)招不到学生的情况,不利于学科稳定、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学科组提前做好工作了解学生动向,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积极引导学生适度分流;另一方面,督促年青导师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关心学生,“推销自我”,吸引学生报考。在第一报考志愿不能满足某学科招生生源数量的时候,学校、学院、学科三层面都要积极做好宣传调剂工作。学校、学院要及时在平台发布调剂信息,反馈学生信息,学科在此过程中,可积极发动导师个人关系,加强与外校导师的联系,广泛接收外校导师的推荐,扩宽调剂途径。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其他环节,如出卷、阅卷、录取等,除了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也都同样离不开学科的参与。例如,学科导师组在出卷时,需要合理考虑试卷的重点内容、题量和难易程度;阅卷时,需要把握适度的评分标准。
二、学科管理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可发挥的作用
学科管理不仅在招生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培养各环节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自入学以后,在培养上需要经过制定培养计划、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审、学位答辩、奖学金评定等众多环节。这些环节有了学科的参与管理,效率和效果都有显著提高。本文择其中几个环节予以交流。论文开题是研究生进行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
研究的序幕,是论文研究进展顺利与否的前提保障。
论文开题做的好,研究思路设计科学、合理,可行性强,后面的论文课题研究才可能会如期顺利进展。如何确保研究生的开题质量,对于学科多样化、学生人数较多的学院,仅靠学院层面管理,很难保质保量完成。而具体到学科内部,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学科便于组织专业导师严格把关,及时给研究生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甚至可推翻不合理开题设计,指导研究生重新设计试验思路,这在初期可能显得比较麻烦,但是却可避免研究生后期试验过程中走很多弯路,甚至试验反复修改、时间不足,导致延期毕业的严重后果。
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至关重要的环节。现在我校研究生在正式答辩前必须经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学位论文送交校内校外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正式答辩。可见仅是论文答辩一个环节,其实也包含若干分环节。所以要保质保量完成该项工作,迫切需要学科的积极参与。首先在符合学校、学院相关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学科可视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学科现状的制度和标准,弹性安排答辩时间,联系校内校外相关专家,严格组织答辩程序,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奖学金的设立在督促研究生努力做好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奖学金的评比关系到每个研究生的荣誉甚至经济利益,研究生本人,甚至导师都比较重视奖学金的评定,这极大促进了研究生科研积极性和科研成果的产出。应该说这是设立奖学金的正面导向效应。但是,学院如果全权组织和掌控奖学金的评定,不给予学科适当的权限,在评选过程容易在学科间产生各种所谓的“不公”和“矛盾”。但是,如果学院将评优基本原则和优、奖名额按照人数比例下分到学科,由学科内部自行竞争选拔,不仅可消除学科间差异性影响造成的“不公”,激励弱势学科发展,还可充分发挥导师的功能,及时调解研究生间的各种问题,将矛盾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学科内部。
三、学科管理在研究生学科建设中可发挥的作用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中一项复杂的基础工程,它的内涵丰富,包括了学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方面面。学科的发展与高校的发展相辅相成。学科发展得好,则促进高校的发展;同样,高校发展得好,将带动学科的发展。因此,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占有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学科要发展,就要做好学科建设工作。
诚然,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宏观上离不开学校、学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离不开政策导向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外部因素,仅靠外因发展不了学科,关键还要看内部因素,看学科自身的发展动力与活力。这就需要学科加强自身的建设与管理,充分了解自身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所处的位置,明确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跨界、提升和整合,充分挖掘院内外、校内外的资源,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加强学术氛围营造,加强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只有学科自身重视管理和建设,才能实现学科的长足发展。
研究生学位点建设也包含在学科建设范畴。在经历了“十五”之前的学位点大范围快速增设,搭建研究生教育平台之后,“十一五”以来转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1号)等文件,确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定期组织专家对各单位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
评估不合格的学科,终止学位授予权。这不仅要求学科师生注重平时实际的教育培养质量,更要做好评估时的各项工作。评估内容涉及学科内部师生的科研、教学、获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工作细致繁琐且要求严谨。仅靠学校、学院相关负责人一项一项搜集、落实,费工费时,有效的工作方式就是学科主任组织学科全体师生集中几次“碰头”、讨论、填报,各负其责,不仅搜集数据可靠,而且效率高,效果好。另外,涉及到学位点建设、重点学科申报、科研平台建设与评估验收等情况时,也需要积极调动学科力量进行整合,填报材料等,才能获得有效成果。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环节,学科在研究生的其他培养过程中,如研究生的考博、就业、创业等过程中,亦可提供更专业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知识来源生活作文 篇3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笑着对我说:“今天中午你喜欢吃土豆炖排骨吗?!”听完这些,我跳了三英尺高,心想:我非常开心。我真的很开心。想到这,他欢呼道:“太好了!我最喜欢它,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很难等到中午。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位老人今天走得这么慢。这时,我妈妈手里拿着一碗食物走出了厨房。我笑得像一朵花,很快就迎了上去。我高兴地问,“这是我的土豆排骨吗?”我母亲慢慢地说,“是的,但是……”在她说完之前,我抓起它,朝里面看了看。这是怎么发生的?马铃薯丁怎么能粘在一起?我用无数个小问号看着妈妈。妈妈回忆道:“我可能在切的时候卡住了。”因为土豆不漂亮也不好吃,所以我吃得很少,这让我对这顿饭失去了兴趣。
爸爸想知道如何防止土豆粘在一起,所以他在网上询问。爸爸告诉妈妈如何找到答案,并请她在晚餐时再做一次。
我期待着另一个下午。该吃晚饭了。我吃了美味的土豆排骨。土豆既漂亮又好吃,而且它们还没有粘在一起。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土豆没有粘在一起?”“那是因为当我切土豆的时候,我会先切一会儿,把刀浸入水中,然后再切。”妈妈说。我突然意识到:“哦,原来如此!”
【知识管理学科来源研究】推荐阅读:
知识来源10-04
网页知识管理系统研究10-16
知识产权法研究管理10-08
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研究论文09-04
学科知识07-10
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科培养要求07-24
地理学科知识概述07-25
对外汉语学科知识10-06
语文学科知识的整合05-08
语文学科的知识取向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