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化学

2024-10-05

理科化学(共10篇)

理科化学 篇1

理科基础(下简称“理基”)是高考的指定选定考科目,它包含了中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主要考查报考理科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检查考生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基本人文科学知识的程度。它不同于以往的高考综合科的能力测试,全卷只有客观题,题目的难度下降,但综合性增强。正因为这种试卷题型的特殊,在高考中竞技效果好、得分率高的理科基础越来越受到关注。化学课作为理科基础考查科目之一,考查的内容灵活而广泛,多数考生尤其是非化学专业的考生感到难度较大。

综合化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理基中化学课的特殊性,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有以下几点总体思路和基本策略。

一、适当取舍教学内容

理基考试的范围广,而复习时间短,按部就班地、逐章逐节地细致复习不切实际,必须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凡教材的主干内容、考试大纲要求的学习重点必须精讲,次要内容则由学生自学,例如必修2中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要求涉及具体的化合物,不上升到类别,官能团与物质类别的层次和水平是模块5《有机化学基础》中要求的,因此在新课、复习课中都不需要随意扩展内容,其它知识性介绍内容由学生自学。对于虽然不是教材重点,但具有强烈生活信息的热点问题还是要讲解。如,涉及苏丹红、有害气体泄露、碳纳米管、燃料电池等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新型材料及能源的内容,由于其特殊性,必须给学生有意识地予以介绍。另外,要尽量遵照理基考试大纲的要求,不必盲目创新,只需了解的内容就不必加深扩展。整个复习过程既要容量科学、不需面面俱到,又要内容科学、重点突出,这样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理基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复习过程中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非常重要。在基础知识复习中,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可以要求学生通读课本,自己整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及重难点,教师则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整、更系统。对于有些概念或性质比较容易弄混的地方,可以采用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如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以及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这类概念,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给出适量与所述概念相关的多项选择题,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通过讨论、自学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学到基本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助于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且解决了理基复习课时间短、内容多,学生花时少、效率低的问题。另外,还应注意横向联系,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关注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化学问题并非直接对大脑中的原有知识进行筛选与组合,有时甚至需要对知识进行迁移才能得到解决。在日常的学习中需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给出背景资料,暗示进行综合的切入点,由学生完成最后的综合。

三、正确处理好新旧教材的关系

理科基础考试是一种能力测试,不一定非得局限于课本。教师不能认为涉及新教材内容的就超纲,也不能将新大纲提及的内容过度延伸、扩展,必须正确处理新旧教材的关系,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比如老教材里讲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比较零散,难度较大,而新教材将零散的内容进行整合,将中学要求的几种重要金属(钠、镁、铝、铁)放在一个章节,进行分类比较讲述,难度有所降低,综合性要求却提高。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在新教材中又被拆成两个章节———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内容侧重点不同,在复习过程中重点也应作相应调整,但一定要把握好度。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许多学生答题时明显缺乏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能从整体的高度全方位审视问题,导致解答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把握不准,不能灵活发挥;或懂得知识点但解题错误,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太差,因此教师在平常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解题技巧。这方面训练主要以课堂讲评课的形式完成,重点讲审题、确定考点、讲思路,从不同角度、分不同类型(概念题、元素及其化合物、计算题等类型)的选择题进行讲解,与学生共同探讨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各类题型的解题原则与规律。通过持续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定会大大提高。

理科化学 篇2

1、注重基础,回归课本

高考和平常的各种化学竞赛不同,高考的题目考的就是考生高中阶段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复习的时候应把重点放在课本的基础知识点上。

许多学校在高三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教材而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各种参考资料和课外题上,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做法,原因在于:

首先高考有统一的纲,那就是课本,课本贯穿于高中学习的整个过程,高考的考点再怎么变化都离不开课本,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其次,各种参考资料良莠不齐,不一定能给学习带来很多帮助,参考资料中的内容有些可能太偏,而对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有时会有疏漏。

最后就是参考资料是把知识点作了一些整理,但还需要回归课本,从中找出重点,由学生亲自进行归纳效果更好,一来印象更深刻,二来归纳知识点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可以加深理解。

同时,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考生应该把高中三年的化学课本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尤其是重要的知识点要烂熟于心,这对于考试具有很大帮助。

2、重视实验,把握细节

实验题在化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能否取得高分很大程度上与做实验题的好坏有关。

亲自做实验对实验题很有帮助,可惜现在很多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做实验,而课余时间很多同学也没有条件做实验,所以只能“纸上谈兵”了。

为了弥补实验缺乏实践的缺点,考生更应该注重实验题中的细节问题。

因为在高考化学中,一般实验题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每个装置具体有哪几条作用?可不可以替换成别的?对于实验误差有些什么影响?影响的因素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每拿到一道实验题,不要局限于那上面所出的题目,要自己再想一些关于实验细节方面的问题,长此以往,对实验题的`分析能力也就锻炼出来了。

3、留心生活,关注时事

化学源于生活,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妨做个有心人,留意一下生活中的化学,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

这样做不但可以把所学的化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增进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要学好化学就会比较容易。

平时还要多关心时事,因为那些关于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新闻很可能被写进高考题。

4、调整心态,避免焦虑

考试时不要紧张,更不要想一些多余的事。

即使个别题目有点障碍也不要慌,先冷静下来,再认真分析一下题目的“主干枝叶”,相信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如何提高理科综合中的化学成绩 篇3

一、三步走

考试时做题要分三步走。第一遍,先做一看就会,最基本的题目,整套试卷下来,怎么也有一半的基础题,可得一百五十分。第二遍,再做会做,但计算复杂,或题目很长,不愿意做的题目,这样的题目一般能占八十分。第三遍,就是一看就不会做的题目,因为此时已有二百三十分垫底,学生心里也不那么慌了,此时,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攻一攻,估计能做出四十分的题,这样的话,理科综合就能得二百七十分。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来说,也就差不多了。

在答理科综合题时,切忌一题不落地按住就做。对应届学生来说,时间不够是最大的问题,所以,要懂得放弃,有舍才有得,不舍就得不到。

还有一种做题方式,就是学生按学科做。可能你觉得生物最简单,那就先做生物吧,其次是化学,最后是物理。这样的弊端就是万一今年生物题难了,学生有可能一棒子被打晕,影响后两科发挥,时间也不够了,思路也没有了。还有一种就是先做的生物,特别顺手,学生会愈战愈勇,甚至有可能化学物理上平时不会做的题目,都有可能灵光一闪,顺利做出来。也就是说,这种方式带有很大的赌博性质,学生须慎重选择。

二、规范性

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答题时必须强调规范性。化学知识太琐碎,都是小空,有些学生并不是不会做题,而是看不清题意,答非所问,所以在考试时要求学生在试卷上圈圈点点,把答题的注意事项画出来,尤其要注意小括号里的内容,像书写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是填元素符号还是元素名称,是写电子式,还是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在比较一些物质性质的时候,是从小到大的顺序还是从大到小的顺序,在比较两个物质大小的时候,是填汉字还是符号。这些细节学生都得注意到,稍有不慎,这题就白做了。

三、抢时间

对于应届学生来说,主要是时间不够,所以想办法节省时间是必须的。我要求学生在试卷上演算,不用草稿纸。在试卷上演算,不用把题目的框图再画一遍,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就能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

另外做选择题时,如果学生看了两个选项就出来答案了,那就不要再看第三四个选项了,哪怕节省几秒种,对于理科综合来说都是有用的。

四、串内容

每次考试之前,教师要把注意事项跟重点内容都跟学生说说,有些内容教师觉得很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很生疏了。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四个大块:化学平衡,电化学基础,热化学方程式,物质结构与性质。

1.化学平衡常考的是化学平衡的标志,此题还为多选题,学生经常漏选,尤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如果是固态,是不考虑压强的影响的。如果都是气态的话,要看方程式前后系数是否一样。如果是气体体积相等的话,也不受压强的影响。化学平衡另一类题目就是小型计算,在做小型计算时,要列三段式,不论多么复杂的计算,只要列出三段式,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但是要注意单位,是起始物质的量、转化物质的量、平衡物质的量还是物质的量浓度。在求平衡常数时必须是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用物质的量将会出错。

2.电化学基础要分清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发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还原反应。电解池跟电源正极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吸引阴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跟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吸引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把这些基本原理搞清楚,根本是化合价的升高降低,实质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再把经常用到的得失电子的离子电极反应式记住,就简单多了。

3.热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的内容,因为涉及的小点太多,学生总是丢三落四,必须强调,写上物质的状态,气态、液态还是固态。热化学方程式后紧跟着能量,放热反应要标上负号,吸热反应要标上正号,后面要跟着单位,这些细节都要注意到。

4.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选考的内容,先是元素的推断,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前三十六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以及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外围电子排布式,这些都是必考内容,一定要看清题意。再就是有关计算,杂化类型,空间构型。把一些典型物质的空间构型记住,二氧化碳的直线型,三氟化硼的平面三角形,甲烷的正四面体,水的V型,氨气的三角锥型。常见的晶胞也要记住,例如,金刚石的晶胞,还有金属晶体的类型,堆积方式等。

以上四条是指在考试时,而平时的学习更要下功夫,容不得半点虚假,把平时练习当考试一样去对待,从做题中背知识点,背过知识点再去做题练习,反复如此,再加上细心认真,想信你一定可以取得满意的成绩!

理科化学 篇4

一、对理科综合考试的理解

1. 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减小

在理科综合考试中, 化学学科的考试范围虽然和单考化学学科一样, 但是由于时间和题量的减少, 试题的知识覆盖面难免会受到影响, 出现减小的现象. 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更快的抓住化学学科的学习重点, 一定要理清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给学生带来有效的教学, 使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综合的掌握, 在考试中能够得心应手.

2. 试题所占的分值增加

在理科综合考试中, 化学所占的分值是总分的三分之一, 和原本单考一科化学相比, 总分不变, 但每小题的分值增加了, 如果学生稍有不慎出现不该丢分的而失分情况就会给理综成绩带来很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学生高考的总成绩.

3. 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

在高考改革方案实施之后, 学生在分配各个学科的学习时间时会出现一些矛盾, 比如, 在分配课堂的学习时间时, 不能只考虑到学科的重要性, 还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考试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科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考虑, 从而分配好各个学科的学习[1]. 对于理科综合来说, 在这其中一共三门学科, 因此, 这三门学科对应的教师应该加强合作, 共同研讨教学方案, 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从而提高学生理科综合的学习质量和水平, 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4. 更加注重试题的答题技巧

在高考的理科综合考试中, 是三门学科的试题交叉在一起的, 而且学生的答题时间比较短, 难度分布的不是特别均匀, 这就需要学生要不断变化答题思维, 所以, 在理科综合考试中, 学生一定要掌握有效的答题技巧, 不管是解题的速度还是答题的节奏, 都要充分掌握好, 这样才能保证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1. 突出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在进行高中化学高一的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思考,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这样也能使学生在每周只有两节化学课的短时间内掌握最重要的知识, 突出化学的学习重点. 比如, 教师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时, 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后画出“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的网络关系图, 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这样, 不必过多的讲解, 学生就能很好的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学习其他元素相关知识, 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2. 充分关注新高考环境下试题的设计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高考的形式而设计教学内容和习题的联系[2]. 比如, 教师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化学总复习时, 为了适应高考的改革, 可以出一些符合高考要求的习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多选题, 例如“在使用火法炼铜时要先将黄铜矿焙烧, 反应式为2Cu Fe S2+ O2→ Cu2S + 2Fe S + S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可以给出四个选项: 第一, 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第二, Cu Fe S2仅作还原剂, 硫元素被氧化;第三, 每生成1 mol Cu2S, 就会有4 mol的S被氧化; 第四, 每转移1. 2 mol电子, 就会有0. 2 mol S被氧化. 学生通过对这四个选项进行研究, 不仅更加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 还对化合价的知识、氧化还原产物知识等进行了巩固, 更加符合高考的需求. 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应该按照高考的要求, 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在高考的理综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 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 大部分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 并且应用于生活, 本身带有很强的实用性. 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时,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化学中的基本知识, 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还能根据高考理综考试的要求, 认识到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现代的高考化学试题中, 不断增加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试题, 比如有关火药的发明、检验天然气管道漏气以及食品的安全等, 这些都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比如, 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教学时, 第二节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观察, 去实验, 让学生自己进行验证, 从而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3].

综上所述, 在高考理综考试的背景下, 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 这不仅是对教师的一次考验, 也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途径.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 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 要突出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 注重高考中化学试题的设计,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并且要将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理综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雪峰.分析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 2013, 35:64.

[2]吴彦军.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13, 42:3.

理科化学 篇5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

该检测技术能测量到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10-11mol ·L-1的目标分子

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检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9.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物质WY2、W3X4、WZ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D.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

4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薄荷醇酯()仅能发生水解、氧化、消去反应

B.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学科 网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

C.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故不能用1H-NMR来鉴别

11.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NiMH中的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Ni(OH)2 + M = NiOOH + MH

已知:6NiOOH + NH3 + H2O + OH=6 Ni(OH)2 + N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iMH 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 + H2O + e= Ni(OH)2 + OH

B. 充电过程中OH-离子从阳极向阴极迁移

----

C. 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2O + M + e= MH + OH-,H2O中的H被M还原

D.NiMH电池中可以用KOH溶液、氨水等作为电解质溶液

12.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Cl2(g)

Cl2(aq)K1=10

-1.2-

-3.4Cl2(aq)+ H2O HClO

HClO + H+ +ClK2=10

H+ + ClOKa=?

其中Cl2(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Cl2(g)+ H2O

2H+ + ClO + ClK=10

--

-10.9

B.在氯处理水体系中,c(HClO)+ c(ClO)=c(H+)-c(OH)C.用氯处理饮用水时,pH=7.5时杀菌效果比pH=6.5时差 D.氯处理饮用水时,学科 网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13.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离子:Na+、NH4+、Mg2+、Al3+、SO42、NO3、Cl。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试样溶液,设计并完

成了如下的实验:

已知:3NO3+ 8Al + 5OH + 2H2O

3NH3 + 8AlO

2...

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试样中肯定存在NH4+、Mg2+、SO42和NO

3-

B. 试样中一定不含Al3+ C. 试样中可能存在Na+、Cl

D. 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

426.(15分)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质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另取10.80g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0g固体1.请回答如下问题:(1)画出白色沉淀1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写出气体甲的电子式_______。(2)X的化学式是______,在惰性气流中加热X至完全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3)白色沉淀2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4)一定条件下,学 科网气体甲鱼固体1中的某种成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一个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反应的产物_______。

27.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

(s)+CO(g)CaSO4

(s)+4CO(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反应Ⅱ的Kp(用表达式表示)。

(3)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CaO(s)+ SO2(g)+ CO2(g)ΔH1=218.4kJ·mol1(反应Ⅰ)

CaS(s)+ 4CO2(g)ΔH2=-175.6kJ·mol1(反应Ⅱ)

(4)通过监测反应体系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判断反应Ⅰ和Ⅱ是否同时发生,理由是(5)图1为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CO初始体积百分数与平衡时固体产物中CaS质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则降低该反应体系中SO2生成量的措施有。A.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石灰石

B.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 C.提高CO的初始体积百分数

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6)恒温恒容条件下,假设反应Ⅰ和Ⅱ同时发生,且v1>v2,请在图2中画出反应体系中c(SO2)随时间t变化的总趋势图。

28.(14分)葡萄糖酸钙是一种可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葡萄糖酸钙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C6H12O6(葡萄糖)+Br2+H2O→C6H12O7(葡萄糖酸)+2HBr

2C6H12O7(葡萄糖酸)+CaCO3→Ca(C6H11O7)2(葡萄糖酸钙)+H2O+CO2 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实验流程如下:

滴加3%溴水/55℃过量CaCO3/70℃趁热过滤乙醇抽滤洗涤干燥

C6H12O6溶液―――――――→―――――――→――――→――→悬浊液――→――→――→Ca(C6H11O7)

2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中溴水氧化葡萄糖时,下列装置最合适的是________。

制备葡萄糖酸钙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化也可用其它试剂,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________。A.新制Cu(OH)2悬浊液B.酸性KMnO4溶液 C.O2/葡萄糖氧化酶D.[Ag(NH3)2]OH溶液

(2)第②步充分反应后CaCO3固体需有剩余,其目的是________;本实验中不宜用CaCl2替代CaCO3,理由是________。

(3)第③步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________。(4)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5)第⑥步中,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冷水B.热水C.乙醇D.乙醇-水混合溶液

29.(15分)某兴趣小组以苯和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药物普鲁卡因:

已知:

(1)对于普鲁卡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与浓盐酸形成盐B.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可发生水解反应D.能形成内盐(2)写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________。(3)写出B→C反应所需的试剂________。(4)写出C+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①分子中含有羧基

1②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6)通常采用乙烯为原料制得环氧乙烷后与X反应合成D,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以乙烯为原料制备X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2014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部分答案 温州市永嘉县永临中学:李永桂

(试卷是中学学科网扫描版,少数文字不清晰,答案仅供参考)D8 B9 D10 C11 A12 C13 B(注:11题C错在H被M还原)26.1)钙原子结构示意图、二氧化碳电子式略

2)CaFe(CO3)2CaFe(CO3)2=CaO ٠FeO+2CO2 3)4Fe(OH)2+O2+2H2O=4Fe(OH)3 4)2FeO+CO2=Fe2O3+CO

5)取适量固体,加入稀盐酸溶解,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产物含有三价铁。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红热的氧化铜,若生成紫红色铜,则产物含有一氧化碳27.1)较高温度下 2)P4(CO2)/P4(CO)3)C

4)有无二氧化硫可知反应I是否发生,如c(CO2)=c(SO2),则反应II未发生,如c(CO2)>c(SO2),则反应同时发生 5)B 6)图略 28.1)BAD

2)使葡萄糖酸、HBr完全转化为钙盐。葡萄糖酸、HBr与 CaCl2不反应

3)葡萄糖酸钙易溶于热水,防止其冷却结晶析出 4)减小葡萄糖酸钙溶解度,使其结晶析出5)C 29.1)AC

2)对硝基乙苯结构简式略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对硝基苯甲酸+HOCH2CH2N(CH2CH3)2 →H2O+略 5)略(两个取代基在苯环对位)

NH3

理科化学 篇6

关键词:高中理科综合;高中化学教学;问题;策略

化学作为理科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理科综合成绩有着一定的影响。高中化学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和生活也是非常贴近的。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简要分析理科综合考试化学科目

我国高考改革是在1999年的时候在广东省开始的,直至2005年的时候我国各省市的高考科目已经开始采用了新课程标准,高考改革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到了2010年的时候,已经将原有的“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科”,更改成为“3+理科综合/文科综合”,从此高考实施了一套全新的方案。理科综合就包含了化学、物理、生物三个科目,其总分规定为300分。

在理科综合考试过程当中,主要考核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采用的新的理科综合考试。这一新改革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强调学生对基本技能的使用,加强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它的分数是根据各个省市的不同而进行了稍微调整,但是总体来说它和物理、生物是保持在一个平衡的范围。在新实行的理科综合考试大纲中,知识的覆盖范围有所缩小,主要是考试书本中所涵盖的重点知识和学生对于主干知识的把握程度,同时注重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

在分布题目这一方面,一般采用的是三个学科交叉进行的分布手段,但是在非选择题及选择题之间还会遵循一定的出题顺序,其题目难度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地转换学科的思维,不仅要扎实掌握好化学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理综的总体出题特点和难度。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科思维转换的能力以及注意时间分配,从而加强训练,稳步地提升自己的考试成绩。

二、在理科综合考试下改善化学教学

本文就理科综合考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学要根据考试改革的趋势,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相对应的修改工作。笔者针对最近几年以来高中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的考试情况,对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笔者认为应该突出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对于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高一的化学课程当中。根据新的理综考试的发展趋势,教师应该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化学是非常有用的,不仅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分数,应付考试,更是为了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所以说,教师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应该突出一定的重点。如高一化学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就是必修阶段,一个就是选修阶段。一般高中学校对化学课时的安排都是一周两节课,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为了能够改变高一化学教学课时紧张、内容过多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高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进而突出重点,对于必修的部分可以进行适当地扩展,但在进行扩展的过程中不要太过深奥,一定要讲透,让学生彻底明白。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第四章讲解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教师只需要讲解一些比较重点的化学知识就行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再进行详细的讲解。

在化学整体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化学知识集合在一起。首先,教师应该掌握整个教学内容,将必修模块中所涉及到的重点知识联系到一起,形成系统的体系,然后在这个体系当中突出重点知识。学生在高二的时候就会开始分文科和理科,现在很多高校为了能够尽早让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从高一开始就进行了分班工作,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总结出相对应的模块。例如,化学物质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元素周期规律和物质结构、化学应用等。这样进行分类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化学知识的大体框架,能够很好地将分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主题,组成成一个整体,采取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分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将化学课堂带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化学是从生活中演变而来的,是生活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学科。高中化学教学是强调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以及积累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理科综合考试的要求,明确化学和生活的关系。

最后,教师要着重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高考理综考试中越来越重视的就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和培养,面对这一变化趋势我们高中化学教师要本着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的原则,更好地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所指出的化学能力主要就是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化学总结和实验的能力、化学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展开一系列的讨论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谈论,还可以组织一些实验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学习惰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化学课堂中僵硬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改革,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与时俱进,努力探究和积累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高考成绩,让学生能够在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曹振宇.关于高考改革和素质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12).

2.周敏娅.化学高考实验题解题指导[J].数理化学习,2012(12).

3.锁应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探讨[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08).

理科化学 篇7

一、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代化学工业对化学化工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综合性大学化学化工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综合性大学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化学、化工和制药等企事业单位业从事研究开发或工程技术工作,这种趋势还会随着创新性国家的建设而逐年增长。化学工程基础是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唯一的一门工程技术类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理工学科交叉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综合性大学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在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基础理论研究优势的同时,通过对理科专业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充实和调整,为化工类企事业单位培养和造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胜任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工作、适应性强的化学化工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

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研究改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化学工程基础课程内容新体系。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与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仍将是化学工程基础教学的核心内容,应不断充实更新才能反映学科发展现状和适应社会经济需求。化学和化学工程学是支撑物质转化相关工业的学科,前者研究分子之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必要的条件和产物的结构,后者研究物质的流动、质能传递及其对反应过程与产物的影响。

1. 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反映体现学科发展与技术进步。

化学工程基础作为理科化学专业的工程技术课程,其教学内容除了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与化学反应工程以外,还应当及时反映和体现学科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根据授课学时,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以化学工程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核心,结合典型化工过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熟悉研究与应用对象,为今后从事化学化工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其他科学技术的带动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化工分离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新技术不断涌现,膜分离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新型分离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我们在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这些内容,便于学生从课堂上了解新的科学知识,拓宽学术视野。

2. 引导学生建立工程技术与技术经济观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和渗透,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综合性大学理科化学专业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际,启发学生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强调工程实际的特点,突出工程实践的技术经济问题,灌输学生节能减排与绿色环保的理念,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与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化工单元操作与工业装置中涉及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思维方法与工程设计等综合素质。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涉及化工单元操作与工艺过程。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没有见过真实的化工设备,对化工厂与化工设备和装置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感知与思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工程基础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由不熟悉、不了解化工企业与装置转变为喜欢应用学科、乐于进入与应用密切相关的教师实验室开展业余科研。为此,我们一方面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放映一些设备的实物图像。另一方面,在有关课程中增加了实习参观环节,组织学生到石油化工厂、有机化工厂和精细化工厂等企业参观实习,增强学生对加热炉、精馏塔、泵、换热器等主要化工设备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团队与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根本,以科学的课程新体系为核心,以优良的规划教材为保障,强化教学团队的建设,使所有主讲教师成为教学改革的高水平运动员和创新教育的优秀教练员。

1. 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从事课堂和实验教学的主讲教师也要承担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我们承担“化学工程基础”的主讲教师都具有教授职称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承担了一些科学研究项目。同时,也积极思考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坚实基础。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不可能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2. 构建工程教育、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

夯实基础,将理科化学知识和工程知识有机结合。理科化学基础课程、化工过程开发、化学工程基础及多门专业课程的开设,可将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知识链。重视对学生业余科研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吸引对化学工程有兴趣的同学来实验室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一起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毕业论文阶段的培养,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特别是对“应用”和“工程”概念的强化。近年来,来我们化工实验室进行业余科研和毕业论文的学生每届都在十人以上,占理科化学专业学生的5%作用。

3. 将科研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形成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构建应用学科人才培养、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性、综合性、工程性、创新性”体系。我们承担了国家和企业的一些化工类科研项目,特别是在水与废水处理、化工分离和国防化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我们注意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实践融入课堂教学。从事课堂教学的主讲教师与实验课指导老师一起合作,将“渗透汽化膜分离”编入了实验教材和开展了教学实验,受到学生的欢迎。

化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工程作为一个共性的工程学科,我们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和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加强化学与化学工程的结合,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严世强.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大学化学, 2003, 18, (1) :29-31.

理科化学 篇8

关键词:理科化学,控制论,应用

1.高校化学教学与控制论理论

高校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包括化学相关的分子式、规律、定义以及原理等,学生通过学习上课内容,存储和掌握相关的化学内容,在考试与理论中进行实践。这一过程,就是控制论中知识存储、了解、吸收与应用的过程。学生存储和掌握教师传授的内容,通过在大脑中的加工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则会成为学生的知识,知识通过与其他相关内容补充并作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并成功实践则成为能力。

高校化学学科教学具有复杂性,相对于文科,理科化学既有理论讲解,更多的则为实验化学,其学科复杂性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教学进行实际控制,保证教学效果,一般而言,在教学课堂中控制多为对课堂内容控制,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控制。控制论在高校理科化学教学中应用不仅是体现为在实验过程中的控制,更多体现在化学整体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课堂及教学模式的整体把握.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理解力与学生的知识构造的不同,其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也不一样,教师要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进行针对性干预,反馈内容有正有负面,一般认为正面反馈为课堂控制论中教师控制的主要方向,也是高校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但在实际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某种条件下负面反馈的影响因素。因为,正面反馈是教学的目的,只有良好的正面反馈才能说明教师教学控制的有效性,说明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知识传输得到很好的接收和内化,而负面则相反,说明知识整个传输和内化过程出现不良现象,但是并不绝对,例如,一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故意出现教学失误。

2.高校理科化学教学运用程序控制

高校化学教学过程中,其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达到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教学目的的过程.这个过程从控制论角度可以理解为初期备课阶段的程序编排,课堂中学生反馈机制与课堂最优化控制理解。

2.1编排程序与化学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学生是第一次控制,也是课堂效果能否有效的关键.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其主要内容均为教师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而成,而不是照本宣科.这种控制称为编排程序.编排程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教学水平.因此从实际出发编排程序即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对课本内容的加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教材编写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实际,不能理所当然,要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与以往教学经验进行课堂内容安排,做好难易结合,对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要减少教学内容,增加课时或者多次穿插教学的方式进行巩固式教学,另外要根据学生学习知识体系的进度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循序渐进、迁移默化不能揠苗助长一蹴而就,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其次,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正确的教学方法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采用自由结组、分组讨论、学生准备材料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最后,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时,要合理编排学习内容,避免照本宣科,多增加自身理解内容和经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增加自身对化学理解,不能只是从课本中提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和素质。

2.2反馈机制与化学教学

反馈机制指的是运用反馈手段让控制量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对比,是从学生角度衡量教学实际效果的判断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包括课堂反馈与实践过程中的反馈都是对化学教学效果的主要判断。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知识的欲望,对学习状体不好和学习知识欲望不强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干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知识体系的不同,分析教学过程中反馈内容的不同进行包括心理和内容的控制。这种控制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控制水平,对学生基本素质要有较高的了解,对个体能力要有大体了解。另外,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反馈机制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程序化的过程,是接收信息、开始记录和后期加工、处理、实践的过程。学生知识体系构成的不同以及自身才智、教育素质的不同对知识初步接收和后期编排的效果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后期实践反馈和理论反馈的不同。学生通过程序化的标准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综合、分析等。从这一角度看各个阶段的程序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均可以得到相关的反馈,教师对这种程序化的反馈控制,通常可以表现为课堂提问,作业检查、考试考察、化学实验操作等多种课堂操作,这种操作可以再现有知识反馈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反馈机制对化学教学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最优化控制与化学教学

反馈机制决定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良好的反馈机制中学生对教师知识传播掌握程度较高,如何提高反馈效果,实现最优化控制就变成了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而言,提高反馈能力是教师实现教学控制的有效手段,从实际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课堂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二次学习,例如,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及时总结,这种最优化控制也是通常称为的教学相长。

教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无阻碍传播,知识的无阻碍传播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控制能力,以便实现最优化控制。首先,最优化控制要注意知识的正确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学理论和学生实际知识掌握出现相悖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基础理论中,部分学生由于知识体系的不完善,出现了已有知识和现有知识不搭配现象,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其次,最优化控制还要注意信息模糊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时常发生学生对知识把握不严格导致知识点模糊,名称模糊等情况,造成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当,理科化学具有极强的严谨性,对知识掌握务必要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模糊现象。最后,最优化控制要避免知识的不完善。教学过程中,最优化控制不仅仅体现为备课最优化,教学手段的最优化,还在于对知识体系的完善,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同一教学方式与内容下,学生知识体系的差异性,教师教学的最优化控制,更要注意补充学生知识体系的不完善。

总结

理科化学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学科教学中与文科教学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控制论作为一门科学,具有设计学科广,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将控制论应用于高校理科化学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实现对教学的最优化控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完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慕谦浅谈控制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08).

[2]申大魁控制论、控制方法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

[3]陈峰.高校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4]张和林.浅谈高校化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5(18).

[5]马志英.重视高校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6]刘建斌,许民.浅谈高校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江西化工,2005(02).

理科化学 篇9

一、2015年化学试题考查的内容

Ⅰ卷中第7题考查食品中的干燥剂,是化学在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的应用的传统考查延续; 第8题从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考查有机基本知识; 第9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基本推断; 第10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中介考查物质的量的基本换算; 第11题考查有机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第12题以海水综合开发利用流程设题,考查化合物性质和实验基本操作; Ⅱ 卷中必考题26题废旧锌锰干电池的回收利用设题,考查原电池反应的书写、计算,回收流程中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操作,以及有关Ksp的简单计算. 第27题仍然延续了对选修四的传统考查. 利用合成气合成甲醇的反应,考查 ΔH的计算、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第28题也延续了近几年工业生产流程的考查形式,以Cl O2制备流程为背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电解方程式书写,在Cl O2含量测定中考查实验基本知识和滴定法等实验技能等.

二、2015年化学试题的特点

1.密切联系教材,突出对“双基”的考查

今年的化学试题没有偏难怪题,许多试题源于教材又活于教材. 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了基础性, 也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如第7题从食品中的干燥剂的比较来考查化学基本知识; 第9题是元素周期表的基础推断; 第8题、11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和简单同分异构体判断; 第10题是常见物质的量的应用; 第12题从海水利用、13题从物质间的反应现象考查有关化合物的性质; 这些都是教材中基本的内容. Ⅱ卷中的题目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化学基本用语、化学实验中常见离子的检验、物质的制备、有机化学基础等密切联系教材的“双基”内容[1].

2.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学科内综合

主干知识是学科的核心内容,反映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2015年全国卷( Ⅱ) 化学试题仍然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化学在生产、生活、科技、环保中的应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理论、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重要离子的检验、有机化学基础等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都涉及了. 由于理综测试中化学题量受限,为照顾知识的覆盖面,更重要的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今年的试题更注重了学科内综合. 如第10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中介,四个选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丙醇中的化学键、HCO3的电离和水解、钠燃烧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原子结构等知识; 13题展示四组物质间的反应,考查重要化合物性质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表述. 第9、12题等也注意从不同知识点、不同设问角度来设题. Ⅱ卷中的四道题更是如此,知识交叉融合,一道题目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综合程度更高. 为了更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学科内综合今后仍将是化学试卷的主要形式.

3.注重基础知识应用,重视能力考查

化学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简单识记再现的题目很少.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试题还特别重视对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如26题对表格数据的观察和分析. 学生只有仔细观察分析图表反映的信息,结合基础知识,才能找到分离Zn Cl2和NH4Cl的方法. 还有27题对平衡图象的观察与分析,28题等对流程图的观察与研究. Ⅱ卷中道题目的解决,对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试题也强调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和简洁规范的语言表述. 如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等的书写: 对物质、 实验现象的判断依据等.

4.遵循命题原则,体现稳中求新

高考命题的原则是在考查化学知识、技能的同时,着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 今年的化学试题很好的体现了这一原则. 试卷也注意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我们发现,今年化学试题中有意舍去了一些在历年考试题中必不可少的“热点”. 如Ⅰ卷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和离子共存问题、常见重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电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常识、阿佛加德罗定律、溶液浓度的计算等. Ⅱ卷中也有与往年的不同,26题没有选择传统的有机化合物制备实验题,而是以废旧锌锰干电池的回收利用设题,考查原电池反应的书写、计算,回收流程中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操作,以及有关Ksp的简单计算,综合度更高. 说明命题在追寻变化,在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够全面掌握,深入理解,不能用僵化的定式来学习和进行高考复习; 要求学生能力要强,素质要高. 这和新课改的理念相吻合,对中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对今后化学教学和高考复习的启示

2015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 Ⅱ) 化学试题立足基础,灵活新颖,难度适中;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能力的检测,并以能力立意为主. 在基础中显能力,在稳定中求发展,求创新. 有利于新课改的推进.

1.加强“双基”教学,注重学科内综合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双基”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依据. 这几年高考试题回归教材,回归基础的特点启示我们,教学和复习一定要降低难度,紧紧依据教学大纲,扎扎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做到掌握牢固,理解深刻,应用灵活. 也要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

2.抓住主干知识,兼顾全面

理综测试中,由于题量少,很难做到知识的全面覆盖. 但主干知识的考查依然是重点[2]. 在教学中不能只抓所谓的“考点”、“热点”. 不能猜题、押题. 今年避“热”就“冷”就是对这种做法的当头棒喝. 复习教学中要全面复习,重点抓住学科主干知识.

3.研究和分析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

理科化学 篇10

2008年全国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了, 北京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中的主观试题突出了对学生搜集信息、挖掘信息、利用信息解题能力的考查.现将26~28题的解题过程分析如下.

26. (3分) 常状况下, X、Y和Z是三种气态单质.X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Y和Z均由元素R组成, 反应

Y+2I-+2H+=I2+Z+H2O

常作为Y的鉴定反应.

(1) Y与Z的关系是 (选填字母) __.

a.同位素 b.同系物

c.同素异形体 d.同分异构体

(2) 将Y和二氧化硫分别通入品红溶液, 都能使品红褪色.简述用褪色的溶液区别二者的实验方法__.

(3) 举出实例说明X的氧化性比硫单质的氧化性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

(4) 气体 (CN) 2与X化学性质相似, 也能与H2反应生成HCN (其水溶液是一种酸) .

①HCN分子中含有4个共价键, 其结构式是__.

②KCN溶液显碱性, 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

(5) 加热条件下, 足量的Z与某金属M的盐MCR3 (C为碳元素) 完全反应生成CR2和MmRn (mn 均为正整数) .若CR2质量为ω1 g, MmRn质量为ω2 g, 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则MmRnmn=__ (用含ω1、ω2和 a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1) 因为题给信息Y和Z是由同种元素R组成的单质, 所以应选 c.

(2) 由离子方程式

Y+2I-+2H+=I2+Z+H2O

可知,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生成物中有水生成, 所以Y、Z单质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同素异形体, Y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Y被还原为Z, 可以确定Y是O3, Z是O2, O3的漂白是通过其强氧化性, 使有色物质被氧化而褪色, 漂白后不能够复原;SO2的漂白是SO2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 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所以用褪色的溶液区别二者的实验方法是: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若溶液恢复红色, 则原通入气体为SO2;若溶液不变红, 则原通入气体是O3.

(3) 因为X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 所以X单质是Cl2.

依据变价元素单质遇强氧化性物质生成高价态化合物、遇弱氧化性物质生成低价态化合物, 可答为:

2Fe+3Cl2=2FeCl3

Fe+S=FeS

Cu+Cl2=CuCl22Cu+S=Cu2S

依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答为:

H2S+Cl2=2HCl+S

(4) ①H—C≡N

②CN-+H2OHCN+OH-

(5) 因为O2与盐MCR3反应生成物为:CR2和MmRn (mn 均为正整数) .所以确定R元素为氧元素.该反应可看成

MCO3=MO+CO2

1 mol 1 mol

mω1g44g/molm=ω144mol

ΜΟ+Ο2ΜmRn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有:

w (Ο) =w (ΜmRn) -w (Μ) =ω2g-ω144mol×ag/mol

= (ω2-aω144) gn (Ο) =w (Ο) 16g/mol= (ω2-aω144) g16g/molmn=ω144 (ω2-aω144) 16=16ω1 (44ω2-aω1)

27. (17分) 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 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 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 W为无色液体.已知:X+YΖ+W

(1) Y的电子式是__.

(2) 液态Z和W的电离相似, 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 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__.

(3) 用图1所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 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 点燃红磷, 伸入瓶中, 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 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 c 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__.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③步骤 c 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4) 一定温度下, 将1 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 保持压强不变, 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 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 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T2, 增大压强, 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温度在T1~T2之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②温度在T2~T3之间,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保留1位小数) __.

解析: (1) 由题给信息可知X是NH+4、W是H2O, 所以Y的电子式是[ΟΗ]-

(2) 由学生所熟悉的2Η2ΟΗ3Ο++ΟΗ-联想到

2ΝΗ3 (l) ΝΗ2-+ΝΗ+4

(3) ①图示装置是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 操作 b 关闭止水夹, 点燃红磷, 伸入瓶中, 塞好胶塞的目的是除净广口瓶内的O2.所以答案为打开止水夹, 通入少量氧气.

②P2O5与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的困惑在于产物是磷酸盐还是偏磷酸盐无法确定.如果学生能挖掘到P2O5与NaOH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这一隐含信息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P2O5+6OH-=2PO43-+3H2O

③Cu片逐渐溶解, 有无色气泡产生,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u+8H++2NO-3=3Cu2++2NO↑+4H2O

(4) 由图像可知1 mol N2O4升温到T1时变为红棕色说明有NO2生成, 而此时气体物质的量为2 mol, 说明1 mol N2O4完全分解为2 mol NO2.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 气体逐渐变为无色.但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到3 mol, 说明NO2完全分解成NO和O2.

2ΝΟ2 (g) =2ΝΟ (g) +Ο2 (g) Μ¯=m () n () =m (Ν2Ο4) 3mol=92g3mol=30.7g/mol

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7.

28. (14分) 由Fe2O2、Fe、CuO、C、A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 取样品进行下列图3所示实验 (部分产物略去) :

(1) 取少量溶液X,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有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 通入CO2, 无明显变化, 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 (填写化学式) __.

(2) Z为一种或两种气体:

①若Z只为一种气体, 试剂 a 为饱和

NaHCO3溶液, 则反应1中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

②若Z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 试剂a为适量水, 则Z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__.

(3) 向Y中通入过量氯气, 并不断搅拌, 充分反应后, 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填写离子符号) __.

(4) 取Y中的溶液, 调pH约为7, 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 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 mol I-时, 共转移3 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5) 另取原样品,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若溶液中一定不会产生Y中的红色固体, 则原样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组合是 (各组合中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__.

解析: (1) 取上层清液, 通入CO2, 无明显变化, 说明清液中无AlO-2进而证明样品中无Al.

(2) 样品与过量浓酸产生两种气体, 说明样品中必有单质碳, 且浓酸可能是浓硫酸、气体为SO2和CO2.或浓硝酸、气体为NO2和CO2.

①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后得到一种气体只能是CO2,

(因为SO2+2NaHCO3=Na2SO3+CO2+H2O)

所以答案为

C+2Η2SΟ4 () =CΟ2+2SΟ2+2Η2Ο

②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后得到两种气体只能是CO2和NO (因为3NO2+2NaHCO3=2NaNO3+2CO2+NO+H2O)

(3) 向溶液X中加过量Fe粉, 得Y溶液和两种固体, 一种红色固体为Cu, 另一种就是过量的Fe粉, 这个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u2++Fe=Cu+Fe2+

向Y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并不断搅拌, 会发生如下反应:

Cl2+2Fe2+=2Cl-+2Fe3+

而生成的Fe3+又发生如下反应:

2Fe3++Cu=2Fe2++Cu2+

过量的氯气又与水发生反应:

Cl2+Η2ΟΗCl+ΗClΟ

所以充分反应后, 溶液中的阳离子是:Cu2+、Fe3+、H+.

(4) 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 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 mol I-时, 共转移3 mol 电子, 依据信息可知“当消耗2 mol I-时, 共转移3 mol 电子”多余1 mol 电子应来自Fe2+, 而1 mol H2O2参加反应时只能得到2 mol 电子, 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2Fe2++3H2O2+4I-=2Fe (OH) 3↓+2I2

(5) 因为样品中由 (1) 可知没有Al, 由 (2) 可知一定有C, 由题干可知有CuO, 不能确定是

否有Fe和Fe2O2.加入足量稀硫酸后一定不产生Cu, 那么排除Fe (因为CuO+H2SO4=CuSO4+H2O若有Fe, 必发生Fe+Cu2+=Cu+Fe2+与题设矛盾) , 所以符合整个设问的组合只有两种为:CuO、C;CuO、C、Fe2O3.

上一篇:成品油销售企业下一篇:案例分析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