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教学法

2024-10-05

案例分析教学法(共12篇)

案例分析教学法 篇1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本文从问题教学法的含义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意义入手, 分析了问题教学法使用时应该注意的几点, 并借助具体的教学案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应用案例

一、问题教学法含义及其实施的重要意义

所谓问题教学法, 就是将教材的相关知识点用提问的办法进行教学, 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去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在这个思维过程中, 实现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与相关技能的提升,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中, 教师通过对问题教学法的利用, 使学生能够进行有组织地思考, 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现阶段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常用问题教学方式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讲解, 学生通过被动的记忆来增强思维逻辑. 在高中数学课上实施“问题教学法”, 使学生之间能够交流与合作, 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

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 一) 把握合适的时机

教师对教学时机的精确把握, 有助于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对学生进行点拨,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率. 科学研究证明, 教师在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高峰时对学生进行开导, 此时所起的效果是最好的. 在这个时间点上, 数学教师如果能以难度适中并且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话, 学生的思维会呈现井喷式的发展.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是使用问题教学法时, 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时机.

例如在讲述正弦定理这一知识点时, 在问题教学法的流程下, 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操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首先是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问题探索的引导, 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设想; 其次是由设想入手, 带着疑问去验证特殊三角形中边角的关系, 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正弦定理的证明, 以此来验证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 再次是能够熟练地运用正弦定 去理解答 问题, 从而以“发现”———“探索”———“解答”的步骤去引导学生, 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能够养成学生们进行大胆设想、善于思考的学习精神. 具体案例如下: 教师可以先出示幻灯片, 然后出题: 船从港口B航行到港口C, 测得BC的距离为600 m, 船在港口C卸货后继续向港口A航行, 因为船员的疏忽没有测得CA距离, 如果船上有测角仪, 我们能否计算出A, B的距离? 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出可以对角A, C进行测量. 这时, 教师应把握住这个时机, 继续追问: 若测得之后, 要计算A, B两地距离, 该怎样解决?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 在经过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 有的学生提出借助相似三角形来解决这道题的思路, 使得BC边长为6 cm, 然后量得AC距离约为4.9 cm, 依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约为490 m.

( 二)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 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水平差异, 提问的重点与难点、方法方式等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 教师“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追求, 要致力于将课堂教学同因材施教相结合,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问题. 同时,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还要以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为基础, 不要操之过急, 遵照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规律, 循序渐进, 从而增强课堂的逻辑性.

以高二数学正弦定理的讲解为例,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复习, 在复习中, 有学生注意到三角形内角正弦值计算的特殊性. 在此时, 教师可以指出该式略加变化就会得出一个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通用关系式. 然后引导学生, 虽然该式是在直角三角形中被你们所发现的, 那么它是否在任意的三角形中都能够成立呢?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较简单的锐角进行尝试, 而数学能力较好的同学则可以思考在钝角的情况下该式能否成立. 在几分钟以后, 全班一半的学生得到了该等式成立的结论, 但他们所引用的例子几乎都是锐角三角形. 用钝角做例子的同学失败概率极高,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共同的探讨, 完善了证明, 从而使学生掌握了正弦定理分类讨论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分类讨论.

( 三) 注重实践性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一定要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增强问题的实践价值. 科学研究发现: 人类获得知识并将之付诸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高中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 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从而获得掌握的知识. 因此,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有意识地在其中加强学生亲身参与的问题情景, 从而将课本里死板的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形式转化为学生亲身实践、探索的对象.

例如等差数列的讲解, 这可以说是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离现实生活比较近的一个部分.

教师先通过幻灯片给学生布置思考题: 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每千米1. 2元, 起步价为7元, 即最初的5千米 ( 不包括5千米) 计费7元. 假如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在夜间去往14 km处的目的地, 在路况良好的情况下, 需要支付多少车费? 这就是一道与同学们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高中数学题. 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自然也是充满了兴趣, 立即有同学回答到可以用7 + 1. 2× ( 14 - 5) = 17. 8来进行计算, 即当该市出租车的行程大于或等于5 km时, 每前行1 km, 乘客需要支付1. 2元. 这时教师通过适当的鼓励来加强引导, 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样相对简单的数值可以通过我们小学的数学知识就可以计算, 那么如果是一些更加复杂的数值呢? 这时就会用到我们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也就是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了. 从而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 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要想有效地借助问题教学法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就要在问题的设置上进行精心准备, 使其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从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

案例分析教学法 篇2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的笔算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诞生,新课程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广大师生的生活。今年4月,经教研组推荐,我参加了坎儿孜中心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下面就实施新课程授课的这一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按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两个层次编排。本课时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的笔算。”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三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在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应用题等较为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学段的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根据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我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研究,归纳笔算法则,并掌握这一程序性知识;

(2)通过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研究。

(3)通过学生寻找回文算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本课的教学过程由“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寻找方法→巩固法则,推广应用→交流收获,小结设疑”四个环节组成。没有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分成:复习铺垫→新课引入→讲解新课→巩固练习→回家作业,这样的环节来设计。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没有“复习铺垫”这一环节,这是因为,我认为,在已有的、众多的知识中去找出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这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提取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当你在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时,一般没有人会告诉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准备知识,你只有在碰到问题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才清楚还需要知道哪些知识,然后,你要在原来的知识库中去提取并且灵活的创造性的应用原有的知识,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复习常常是教师为学生已经做了一些要解决新问题时,需要的知识铺垫,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只是把课开始时复习的知识拿来用即可,如,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的笔算,一般要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的笔算,这种教学“脚手架”搭得太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片段摘选: 片段一:学生猜测“19×19”的计算结果。上课开始后,教师首先提出问题。

教师:这张围棋盘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我的话音刚落,许多学生就举起了手。我就点了几位学生,他们给出的答案从“二百左右”到“三百多”不等。

老师:“看来,大家猜想的数很不一致。那么,有什么办法来判断,哪个答案是正确的,或者说,哪个答案最准确呢?” 一位小个子的男孩在下面轻声说道:“算一算就知道了”。

老师马上接过话头:“这位同学说得对,算一算就知道了。下面就请每一个同学先把自己猜测的数写在纸上,然后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算一算:19×19= 到底等于多少,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准确。”

评析:首先,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猜测,由于“这张围棋盘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这个问题起点相对比较低,学生容易参与,创设这样的情境,试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所有的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之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我认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如果能够建立在独立思考和准备发言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的质量必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此外,“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主要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要求是用尽可能多的计算方法去解决19×19= ?,因此,学生不但可能计算的方法不同,而且还可能计算方法的数量也不同,这样的教学试图体现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片段二:小组研讨“19×19”的计算方法。

在经过15分钟的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教师回到讲台上。老师:“老师刚才在看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已经不止用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已经有了许多研究的成果,但不同的同学所用的方法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就可以学到不同的方法。在同学们相互交流以前,先整理一下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想一想也可以写一写:如果你在小组里发言,你准备讲哪几点,说哪几句话?现在开始准备。” 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在小组发言。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小组交流做准备,学生通过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为数学的交流作准备。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在有交流准备的基础上,再开展小组交流,可能会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活动更有成效。

在经过2分钟的准备后,教师宣布开始“小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评析:这里的“小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一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小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试图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想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片段三:评议各种计算方法的优劣。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教师板书:见教科书第65页例2)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评析: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想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计算方法优劣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感受比较计算方法的优劣,可以选择计算时间的长短,方法是否具有一般性等多种标准,体验到方法是否优劣,可能还会因人而异,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另外,在比较优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片段四:“回文算式”的渗透。

在初步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后,每个学生自己出四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先自己笔算,再同桌两个同学交换批改。在学生出题相互批改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也写四个题目,分成两组:

24×63 36×42 69×64 46×96 当学生交换批改后,教师要求学生计算上述四题。学生完成后,集体校对,发现:

24×63=36×42 69×64=46×96 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上面每一个算式,左右两边具有“反序”的关系,从左往右读24×63,如果这个算式从右往左读,就得到36×42,而这两个积是相等的。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后都很兴奋。于是,老师问:“很有趣,对吗?有点像回文诗。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回文算式’。”教师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寻找题目,并用竖式的计算方法,验证这个结论。

评析:巩固笔算法则,主要是让学生应用法则去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出题计算,并相互批改,一方面相信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这类题目的结构,有能力出题,另一方面,相互批改能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巩固练习阶段,安排学生去寻找、发现“回文算式”,主要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思想,这样的寻找过程,对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法则以及培养学生对的数学的兴趣可能会有帮助。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捉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1)。对于19 ×19这样一个算是,学生想出了如此多的计算方法,实在是“威力无比”,有意思的是:有许多的解题方法,就连我这位从事十多年数学教学的教师,在备课时也是没有想到的。更有意思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我事线没有想到的解法,我竟然没有反应过来,我不但真切的感受到“我老了,反应迟钝了”,而且更感觉到“后生可畏”。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尊定了基础。

(3)我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教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

案例分析教学法 篇3

关键词:心血管內科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分析

心血管内科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内科中是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学生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认识,不仅需要教师的讲解,还需要在临床上不断积累经验。但是我国目前各大高校的教学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以教师为主,不仅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还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施与实现。为了有效的提高心血管内科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引进到心血管内科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本研究通过对我校心血管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一班为实验班(50人),二班为对照班(50人)。两班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根据教学大纲与要求来教学,将规定的内容逐一讲授给学生,教师以讲授方式为主,以提问方式为辅,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知识,按照教师的思路来学习。实验班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其主要是由教师讲授基本的概念知识,并及时给出适当的案例,以便启发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发散思维,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通常是在每个系统疾病理论知识学习完成之后才开展的,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分析与讨论,之后在下一节课,让学生就案例进行探讨,对其进行总结,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在同一个案例中,由于学生总结的经验不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重点内容,揭示其本质特点与教学内容的必然联系。同时,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的了解案例与所学知识。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数据,组间比较则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当P<0.05时,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比较

对照班通过传统教学法教学后,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7.1±5.3)分,实验班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学后,平均成绩为(88.4±5.8)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看法

通过对实验班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92%的学生(45/50)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88%的学生(44/50)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90%的学生(45/50)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84%的学生(42/50)认为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法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三、讨论

1.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条件

首先,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教学技能,并且在讨论环节中,教师需要启发并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总结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学习经验与规律,对案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刻的理解,并及时掌握好相关的教学知识。其次,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比较枯燥。而案例教学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在讨论环节中,学生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他人的观点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另外,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要求。选择的案例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符,由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并将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因此,案例需要与所学课程内容相关,并且能够在临床上遇见的案例。案例需要来源于实际,不得主观臆断,虚构案例。此外,选择的案例需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具备举一反三与触类旁通的特征,能够确保学生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这类案例的处理起到指导与帮助的作用。并且案例还需要具备多样性的特点,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

2.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对其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考虑,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等,确保课堂教学顺利的开展。同时,还需要充分借助各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更多的心血管内科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生动形象的了解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技能,在心内科教学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庆奇.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应用中的基本模式及特征[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02):246-248.

[2]那静涛.心血管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21-282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典型案例分析 篇4

我所任教的是2年级中专班的同学,全部为男生。大部分同学表现为爱动手不爱思考的这一特点。逻辑思维能力偏弱。所以在学习心理上,较为感兴趣。期待新技能,新能力。在情感认识上,大部分学生认识到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内容是以后的工作内容,目标性强,所以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实践性比较强,符合学生乐于动手的习惯。通过以往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在独立排除一个故障以后,带给心理上的感觉是愉快的、喜悦的,自豪的,这样能够激发起学生排除下一个故障的欲望与信心。本课程通过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在实景化得教学工厂进行。重点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所本案例内容主要采用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以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感性的动手操作中实现理性知识的升华。并简化理论知识体系,达到实用、够用即可。

二、案例主题

1.案例任务设计的思路

根据职业岗位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三维教学目标,确定教什么;寻源而上,就是要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为了适应企业岗位的用人标准,我对教材进行了增删组减的处理,将原先的知识体系的教材解体分析,重新构建成行动体系的教材,完成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以完成典型故障的排除,作为任务载体,以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

通过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教学评价的标准,以此来推动和保证教学过程。并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情,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过程。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2.教学资源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教学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我使用的教材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刁伟琴主编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一书。分析该教材发现有以下两方面的优略点,该教材知识点讲解详细,介绍清楚,便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更加深入的去学习。但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不能有效满足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思路。

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的处理,有原先理实分开的六个小节的内容,整合为三个以工作任务为形式的教学内容,本次课进行说课的是任务二的第一个子任务,燃油泵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为了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贴近,引入了汽车维修企业必须用到的汽车维修手册,要求学生依据维修手册的要求和指导,来完成工作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利用了以下的一下教学资源:

(1)接近实景化的汽车教学工厂,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模拟企业的工作过程。

(2)在线网络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实时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3)汽车维修论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4)三维仿真模拟软件的使用,既能进行模拟训练,也能帮助验证对电路分析的结果。同时也解决没有正式接触过而担心损坏教学设备的心理。

3.确立教学目标

我以岗位所需基本能力为核心,把握教材的主动脉;根据培养标准,合理的确定教材内容;体现企业、行业所需的“四新内容”,尽量让教学与生产实际同步甚至超前;同时,教学内容要涵盖国家职业标准。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通过核心任务的驱动,逐步的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4.确立教学重难点

根据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以及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我所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燃油泵及控制系统故障排除及修复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针对大部分的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偏弱,所以我设定的教学难点是燃油泵控制系统电路的电路故障原因分析。

三、案例细节

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通过对各个环节的设置,逐渐推动学生去探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1.提出任务

课前下发任务书,告诉同学们,教学工厂有4辆教学车辆(卡罗拉和科鲁兹各两台),同时出现了发动机不能启动的现象,请各组同学,每组负责一辆教学车,解决这个故障!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的去查找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提的相关学习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看谁找的准,找的好,并给与鼓励。

课前合理分配各组,形成能力互补,选择能力相对突出的同学担任组长,并要求其分工明确,使得学习角色岗位化。按照汽车4S店的维修流程规范的进行故障现象的检查。

2.任务分析

明确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迫切地想解决这一故障现象。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排除这一故障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四步学习。第一、提醒学生发现并分析发动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第二、小组讨论,列出排除故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找出已知的和未知的知识与技能,突出学习的重点。第三、针对未知的知识和技能,去查阅教师提供的文字、视频、讲义、ppt等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第四、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全班交流补充。教师提醒注意要点,同时实时评价。通过再次讨论与交流,归纳、整理学习的要点,使知识得到巩固与升华。

3.相关知识

在对故障进行分析之后,由于学生确定了学习的范围,明确了各自的学习目标。必须要掌握燃油泵相关的理论知识,故障车的维修电路原理图,相关元器件的检测与维修。才能够解决这个故障。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主要通过教学任务书的引导,通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书上的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逐步达到学习层次的一步步加深。从而达到渐进式的探索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探看析验几个环节,然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并注意此时可以循环的,每一个循环,都是对技能的加深。环节是所以在此环节,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比如学习任务指导书、教材、汽车维修手册、汽车维修视频,以及在线汽车维修资源网站等。以便于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主要通过学生的查找学习资料,分组讨论,以及三维汽车故障排除模拟软件的模拟训练,去学习知识。当只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知识和技能不是特别了解时,教师个别辅导。当有大部分的学生不太明白的时候,可以集中讲授。尽量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根据相关的教学资源,相互讨论,获取知识。以培养其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组长的带领作用,让会的同学带动不会的同学,达到共同的进步。为了促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整个教学任务的环节,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实景化的教学工厂,为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工作化,提供了硬件的支撑。

调查发现,学生普片逻辑分析能力较弱,所以在应用燃油泵控制原理图进行故障原因分析时,存在较大的困难,或者对自己的分析结果不是特别的肯定。鉴于此,我充分利用三维汽车模拟故障排除的软件,来模拟验证操作各自的分析结果是否正确,帮助同学们分析电路图。例如,在判断燃油泵继电器控制线路的工作状态时,同学们不清楚燃油泵继电器控制线路什么情况通电,什么情况断电。同学们可以通过汽车三维故障排除模拟软件对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帮助同学们去分析判断结果。当仍有同学不是特别明白的时候,可以通过教师的个别辅导,或是同学们相互帮助,来达到难点的突破。

4.任务实施

通过任务分析,同学们具备了排除故障的知识,形成了各自的维修思路,正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检验的时候,所以此时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各组独立完成故障的检测与修复工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形成技能。操作过程中,组长负责全过程的维修安排,分工明确,模拟汽车4S店工作岗位,组员分别承担工作过程的记录员,汽车主维修技师,汽车维修操作工,扮演顾客对维修结果的进行评价,在反复训练中注意角色互换,确保全组同学都掌握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密切观察,给予需要的同学给予适当的指导,实施分层教学。通过动手实践突出重点,实现做中学。

5.任务总结

同学们分组讨论收获和疑问是什么?各组派出代表交流各自的经验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全班同学都能够相互的学习,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通过对知识的回顾,让学生着重把握学习的侧重点。在此环节,教师注意对学习方法的提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的布置主要达到这样几个目的:1.对教学内容的总结与巩固。2.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理解。3.对教学内容的拓展。4.提醒学生工做事要完整、规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案例结果

通过完成燃油泵的故障检测维修的典型任务,达成三维目标,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切实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实现做中学。通过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各组相互讨论探索知识,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通过此案例,实现了以下成效:

1.通过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2.通过相互合作的学习,使学生善于沟通交流;

3.通过实实在在的反馈,掌握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最终学生全面排除故障。

同时,要想良好的实施工学结合课程,除了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不断促成自身向技术专家的转变,只有这样才具有足够的课堂驾驭能力,才能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同时要加强5S的质量管理。

摘要: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本文主要通过机油泵的检测与维修这一教学案例,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类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写字教学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篇5

教学重点:掌握右上包左下的字形特点及结构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的写法。

教具准备:书写工具、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朋友们好!很高兴又到了我们的写字时间了,让我们一起来做热身操吧!“十个手指伸伸,二个手腕转转,我是小小书法家。”(共同做动作)

我看看我的哪些朋友在今天课上有出色表现。今天我能与哪些朋友进行写字比赛?

(点评:教师选用儿童节目——智慧树栏目的开场白形式与学生问好,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民主平等而学生又熟悉的学习氛围,比赛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故事导入:

1、王羲之吃墨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点评:以“动画故事”引入是“智慧树”常采用的方法,也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漂亮的画面和动听的故事中开始学习。这样的安排尊重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上进入良好的状态。)

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相信只要大家向大书法家王羲之那样认真刻苦的练字,一定能把字写得更漂亮。(点评: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热情高涨,情绪饱满,培养集体主义思想。)

2、(投影出示:插图)

师:你能讲讲这幅图的意思吗?(一个小孩拿了一把镰刀在劳动)镰刀在小男孩的哪方?(右上方)镰刀从右上方包围着这个勤劳的小男孩,所以今天我们来学习右上包左下结构的字。(板书:右上包左下)

三、引导、点拨难点、突出重点:

(一)投影出示:习

提问:

1、生读字音。“习”字从整体上看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

2、观察“”的横和折的长度怎样,怎样写才好看?(横短折长,且竖钩比较竖直)

3、“习”字的笔顺是什么?(横折钩、点、提)

4、观察里面包围的部分书写时注意什么?(点小些、提长些、提略出于围框,点提基本上沿上下方向写)

学生边说,教师边用投影演示学生所说。

(二)投影出示:司

1、师:刚才我们分析了“习”的字形特点以及如何写好这个字的书写规律,下面我们按照这种方法同桌合作学习一下“司”字,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请看投影:(投影出示:

1、“司”字从整体上看是什么形状的?

2、“司”字的偏旁是什么?

3、“司”字与“习”字有何不同?为什么?

4、被包围部分的位置怎样?)

同桌合作交流

2、师:谁来说说?生展示

(“司”字从整体上看是正方形的;“司”字的偏旁是“”;“司”字与“习”字不一样,“习”字点提基本上沿上下方向写,“司”中的被包围部分如果竖略长就不好看了,应把横

写长,突出一些,“口”偏扁些,上宽下窄。所以“司”字偏正方形,“习”字偏长方被包围的部分偏于“”的左下方,略展出于“”。)

3、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你们看这两个是什么字?

(三)投影出示:勺句

1、刚才我们和同桌合作学习了“司”字,下面我们能自己学学这两个字吗?我们比比看谁学的好,老师还给大家一些提示,请同学们看投影:(投影出示:

1、两个字的形状怎样?

2、偏旁是什么?

3、书写时注意什么?)生自己学习

2、师:谁愿意把你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展示

(两个字的形状都是正方形的;偏旁都是外边的围框;书写时要注意:撇短促有力,横折钩折笔时稍向左斜,“句“字被包围的”口“不可过大,并略伸出围框。)

四、教师示范并点出要点

师:你们分析得真好,现在你们看我把今天学的字写写,可以吗? 生:可以。

师板书,其中一个字写得不好。师:觉得老师写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您的“习”字点应写小些提应写长些,应出于围框。

师:谢谢同学们的指点,老师把它改正一下(师改)师:的确是漂亮多了,再一次谢谢大家。(鞠躬)(老师示范并讲解的要点如下:

习点小些、提长些、提略出于围框,点提基本上沿上下方向写

司应把横写长,突出一些,“口”偏扁些,上宽下窄,被包围的部分偏于“”的左下方,略展出于“”。

勺撇短促有力,横折钩折笔时稍向左斜。点要大一些。句被包围的”口“不可过大,并略伸出围框。)

五、实践练习:

1、现在我们就比比谁能把今天的字写好,同学们自己在书中练习每个字写4个。注意先描一描范字,再自己写,写一个就对照范字找缺点,然后再写一个。生练习,师巡视指导,纠正坐姿和执笔方法。

2、纠偏

谁愿意把你的字展示给大家看看,其他同学评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生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3、学词认字。(出示词语卡片:一句话学习勺子司令)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个学生领读,其他学生跟着读。)

4、再实践,再练习。(1)完成没写的字。(2)同桌评价

六、总结:

1、展示作业

2、今天你有哪些进步?

七、教学反思: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在学生动笔写字的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心静气缓”,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学生写字时,一定要跟写字歌进行对照。老师随时进行督促和指导。除掌握正确的写字姿

势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好字。

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课堂上的收获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授完三个字的书写后,让学生自主书写剩余的字。先观察,再书写,然后对照,在练写。如此下来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让学生获取书写的成果与乐趣。如先让同桌互评,相互学习评价;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评扩大欣赏的面;最后,全班展示,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字 教 学 案向阳学校 李艳 2013年7月5日

案例分析教学法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初中政治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19-01

一、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针对政治学科而言,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适合的,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在政治学科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实际意义与推动作用。一是强化学生的记忆点。在案例教学法中,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是关键,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将学生带入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知识点,使其生活化、具体化,深化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记忆点。二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在新课改的需求中,将过去的单纯问答题已经改为案例分析题,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课堂上教会了学生应试的方法,为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对于政治学科,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学起来枯燥乏味,在案例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提高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提供动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特点

1.案例教学法具有针对性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施阶段,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要根据政治教材的内容,所要讲解的政治理论要点,配合相关的案例。同时选用的案例要符合教材讲解难易程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对学生思想道德,和美好情操的养成提供正能量。最好是一些青少年容易感兴趣的案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上能够得到启发。具体案例能够与学生内心产生真正的共鸣,以此来强化政治理论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在政治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将课本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通过案例展现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领悟。切记不要选取一些对课本内容针对性不强,或是对学生教育意义不强的案例。

2.案例教学法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施阶段,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谓实践性,就是要把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并且对实际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学,主要侧重塑造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的一言一行符合道德品质的要求。所以在初中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一定要注重实践性的特点,能够符合初中政治教学的基本目的。教师选取的具体案例,能够让学生与自身进行一定的对比,能认识到问题之所在,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在实践性方面,最好教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探讨,不仅从自己身上,而且从其他同学身上,找到理论的根源,在共同交流的同时,思想品德也一起提高,达到理想的政治学习效果。

3.案例教学法具有时效性特点

虽然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略显成熟,但是他们仍是社会中最年轻的一群,并且由于好奇心旺盛,对新鲜的事物保持很浓厚的兴趣,因而有很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尽量多选取一些具有高时效性的案例,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案例教学法具有方向性特点

由于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生的价值思维与价值选择模式并没有真正形成,有时很难分辨事情对与错。此外,中学政治课更多的是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有方向性,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正确引导,多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案例,少选用具有消极意义的案例。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具有积极意义的案例的正面引导作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品行。另一方面是利用选取的具有消极意义案例给予学生警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非”、什么是“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及举例

1.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进行应用的第一步。那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案例的选取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政治知识和案例都具有实效性,这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它是一门时代感很强的学科,选取的案例要富有时代气息,切忌“老掉牙”。第二,案例的选取要突出论点,紧贴教学内容。选取案例的时候要注意主题,尽量选择一些主题比较突出的,在教学进行的时候使得案例具有代表性,同时也可以使得教学顺利进行,为课堂的进展提供保障。

2.案例呈现

政治课程案例教学要与理论密切相连,任何脱离了理论的课堂案例都会使得讨论和教学内容与目标相背离、相脱节。对此案例的呈现要把握恰当的时机,万万不可实行单一程式化教学模式,案例呈现既可以出现在教学的某个知识点上,也可以在授课完毕后呈现出来,还可以从理论知识讲解中呈现,根据需求紧密联系理论。呈现模式教师根据需求具体而定,主要的呈现方式有:(1)教师将案例通过故事讲解形式来表达;(2)通过纸质形式为学生发放资料;(3)巧妙运用多媒体来呈现影音与图片事例;(4)采取辩论、小品等多姿多彩活动将案例呈现出来。

3.讨论组织

案例选取和呈现以后,就进入课堂最重要的阶段,那就是学生分组讨论时间,学生自由发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提出一些有关材料和主题的问题,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根据材料展开分析讨论,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以诚信一章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什么是诚信,为什么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怎么样做一个诚信的人及诚信的意义的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诚信进行探究,让学生对诚信这一章节的知识有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对诚信这一章节的学习深度和理解程度。

本文重点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案例教学法产生的重大意义、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等方面的分析,充分证实了在教改道路上,案例教学法必不可少,切实可行。初中政治是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和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关键学科,是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初中政治学中,改变过去老师教授为主的课堂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力,对提高教学效益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志峰.如何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由“被动”转化为“主动”[J].新课程.2016

案例分析教学法 篇7

数控编程与CAM是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相对比较广, 对学生前期掌握的专业基础要求比较高, 研究“如何让学生将前期所学的知识点与该课程有机结合, 让学生快速、有效地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 将理论知识转为己有, 提高实践能力”, 显得尤为重要。在该课程的教改中, 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以数控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对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和总结。

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是通过实施项目的方式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项目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在项目教学中, 学生不是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述的理论知识, 而是着重于实践, 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 通过解决问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 提高技术实践能力, 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 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工作过程知识, 为他们走向职场做好准备。

2) 项目教学具有建构性。在项目教学中, 给学生提供发挥自身潜力的空间, 学生在经历中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 并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3) 项目教学能加深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最终完成项目。

4) 在项目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将“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资料, 拓展学习内容、设计工作方案、有机会自行研究操作方法, 摸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是不断改正错误、不断改进方法的过程, 是不断学习理论, 不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不再受传统教学资源的束缚, 学习结果也不再以单一的成绩表达, 从根本上刺激了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使“我要学”成为了可能。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管理者和帮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的方式转变, 学习关系的协调等都需要教师的管理。学生如何学、学什么, 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职业行为的规范、职业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备课时不仅是工整的教案书写, 而应该是备任务、备学生、备过程、备问题、备学法指导和备环境的一系列备课形式。

5) 项目教学中, 将学生之前学习的专业基础过程贯穿起来, 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综合应用。

在数控编程的项目教学中以零件的仿真加工和实际和加工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 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加工有直接的联系。技术实践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的情景性, 决定了这类知识的掌握依赖于工作情景的再现, 项目情境为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环境, 并能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数控编程与CAM课程项目教学案例分析

数控编程与CAM课程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包括34课时的手动编程教学和22课时的自动编程上机教学, 在课程开始前, 学生已经进行了“机械制图”、“Autocad”、“机械制造”、“金工实习”等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 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布置三次项目综合作业, 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 最终以报告的形式上交。前两次项目综合作业的任务要求将学生从大一到大三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贯穿起来, 在编程课程里面具体应用, 老师给出教学任务, 学生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 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法和途径, 完成加工任务, 其具体步骤:根据给定图纸采用Autocad软件绘图→计算并制定相应的工艺过程→刀具、夹具的选择及参数设定→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采用宇航仿真软件进行零件的模拟加工, 图1为学生的CAD绘图, 图2为学生最终的仿真加工图形。第三次项目综合作业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自动编程的步骤及MASTERCAM软件的应用, 其具体步骤:根据图形要求用MASTERCAM软件造型→选择正确的刀具并设定参数→选择合适的走刀路线生成刀具轨迹→工程仿真加工零件并生成NC文件→输入数控机床并进行实际加工, 图3为学生自动编程加工的实物图, 其零件的加工精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数控编程与CAM课程的第二部分是实践教学, 指导教师给定相应的加工任务, 学生完成相应的程序编制、调试及零件的实际加工, 其具体步骤:根据零件图纸编程→输入机床、调试→装夹毛坯、装夹刀具、对刀→切削加工→精度测量, 图4是学生的机床加工实物, 最终的实践成绩由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考核评分。

数控编程与CAM课程教改的目的是让学生完整、熟练地掌握CAD/CAM技术的相关软件, 掌握手动编程与自动编程的基本知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绘图能力、对金属机加工内容如刀具、夹具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能熟练操作普通机床,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数控编程方法,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学生有机会将上述知识点具体应用起来, 学生比较有成就感,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实习阶段发现, 项目教学后的数控专业学生明显比未经过项目教学的模具专业学生整体水平要高, 上手快, 解决问题比较灵活, 掌握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扎实。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 一系列的项目教学能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 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大量的信息资源, 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内容, 掌握新知识, 学生通过独立完成项目将专业体系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有效地串联起来, 并及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软件和关键技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这些核心技能将成为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砝码, 同时也加速了学生就业后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唐友亮.仿真软件在数控编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角, 2014 (36) .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法探讨 篇8

1 课程现状及案例教学的特点

1.1 教学现状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一般电路系统的数学模型,训练必要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分析后续课程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知识点的要求,我们发现该课程是90%以上专业课的基础,也是电气信息类多个学科考研的必考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发展。近年来,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方式有了一些创新,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等都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但依然没有脱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了的不会用、有用的没有学、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不足、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

1.2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由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首创。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代表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的案例为基本素材,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从知识的被灌输者变成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成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及案例设计原则

案例教学法在电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已有应用,由于电路分析基础是基础课,虽与后续课程及实践应用紧密联系,但有目的、有计划且系统地将案例教学引进课堂还不多见。因此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案例教学原则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首要问题。

2.1 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目的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本着教学双方互动的原则,通过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变“灌输式”教学模式为能力培养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和潜在的思维创新能力,解决学了的不会用、有用的没有学的矛盾,以及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提高专业素养,为后续课程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设计原则

案例设计要理论联系实际,具备知识的综合性,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案例内容选取要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能够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案例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因材施教,承上启下;案例内容选取要能够扩大专业视野,要能使学生养成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全面理解和正确运用专业知识的职业习惯;案例设计应反映本学科的重点、难点和前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3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案例设计与实施

依据课程案例设计的原则,选取合适的案例及精心组织教学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概念、理论、方法较多,因此需要针对出现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不同的“教学案例”并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戴维南定理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定理,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大传输功率就要用到戴维南定理,教材中也有误差分析的案例,通过教材中例题的讲解使学生知道误差形成的原因,是电源的内阻及负载的变化,将这个案例延伸,可以引出电源的带负载能力,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的射极输出器和跟随器的应用等知识点自然就可以引出,由此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后续课程学习的方向。

电源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第一章中的一个知识点,电源串并联可以给负载提供更大功率。电压源并联强调只有电压相等的电压源才能并联,这个内容结合电网的并网,结合现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微网的一些知识,及目前微网并网过程中需解决的难题,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电桥是电专业应用较多的电路,以前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材及教师授课中只强调电桥平衡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复杂电路中能看出电桥。通过设计案例,引入传感器的概念,学生不仅仅对电桥的应用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引入有关电量传感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基础课知识点的重要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串联谐振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正弦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知识点。收音机如何接收信号?如何调台?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噪音大,而有的却很小?为什么有时会听到几个电台同时广播?信号如何放大……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恰恰是串联谐振知识点的应用,这个案例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发散学生思维,引出后续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功率因数提高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功率因数提高可以充分利用设备容量并降低线路损耗,使学生知道感性电路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素,电力工程中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投切,电气照明中的灯具选择、绿色照明等都与这个知识点有关,在此对后续课程做一些展望,在后续课程学习时有初步了解,使学生带着问题、兴趣去学习,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未知的“黑匣子”,怎样确定其数学模型,即网络函数,以便对其进行分析、设计或改进。我们需要在特定情况下,在输入端加一个冲击量,从输出端得到的冲击响应就是网络函数。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带着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学习理论知识,使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教学法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和潜在的思维创新能力,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除了满足教学条件,学生的积极配合外,教师的主导尤为关键,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学课时不增反减,教学内容不减,教学要求提高。运用案例教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不仅对授课课程内容很熟悉,更要了解后续课程对该课程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更要求教师能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问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教师要学会并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图片、音响、动画、录像等手段在课堂中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考核、鼓励等适当的方法和措施,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学习能力。适时主动探索、学习、完善是教师毕生永恒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无愧于时代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罗先觉,邱关源.电路(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敏华,钮霞.加强基础教学培养专业素养[J].理论界,2003,5

案例分析教学法 篇9

我国高职大专学院英语语法教学的效果差, 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语法教学的正确理解, 因此英语语法教学的效率很低。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学生学习英语很多年却仍旧不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尤其是不能正确地使用语法来理解英文资料, 为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传统的英语语法课依靠老师的讲授来完成, 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文中的重要语法和句型。这种授课方式片面地注重基本语法知识的传授, 使语法课沦为变相的词汇和句型课。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只满足于做笔记, 很少有机会进行真正的语法实践。长此以往, 学生对语法课逐渐丧失兴趣, 不但没有收获语法课应有的效果, 而且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如今针对语法教学和语法策略方面的研究比较多, 专门面向高职大专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却比较少, 因此研究出一套既能提高职业大专学生语法掌握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法兴趣的教学方法,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重点语法分析及教学案例

通过长期的职业大专英语教学, 笔者在众多语法知识点中找到学生共同感觉难以理解的倒装句作为本文的教学案例作为讲解。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运用倒装句, 完成教科书中规定的任务。

能力目标:通过对语法的讲解和归纳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装句。

德育目标:使学生通过与教师一同归纳倒装句这一知识, 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的信心, 相信自己能行。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体会到英语的趣味性。

(二)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归纳、总结、讨论等方式学习倒装句。设计依据:依据职业大专学生的特点, 旨在达到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全面复习倒装句这一目的。

(三)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四) 教学过程

1. 复习:倒装句的使用种类。

2. 导入:讲解具体内容。

3. 分析总结。

4. 给出练习题, 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倒装是一种语法手段, 用于表示一定的句子结构或强调某一句子成分。倒装句有两种: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

1.完全倒装

1) 完全倒装即把整个谓语放到主语之前 (是整个谓语动词, 而非助动词) 。

例如:In came the teacher and the class began. (老师走了进来, 然后开始上课。)

2) there引出的完全倒装句:除了最常见的there be句型以外, there还可以接appear, exist, lie, remain, seem to be, stand等, 一般都译成“有”的含义, 构成完全倒装句。例如:There appeared to be a man in black in the distance. (远处有个穿黑色衣服的人。)

3) 由地点和时间副词引出的完全倒装句:以地点副词here, there和时间副词now, then开头, 后面的动词是be, come, exist, fall, follow, go, lie, remain, seem, stand等, 而主语又是名词时, 构成完全倒装句。

例:_____from the tenth floor when the policeman pointed his pistol at him.

A) Jumped down the burglar B) Down the burglar jumped

C) The burglar jumps down D) Down jumped the burglar

答案是D) Down jumped the burglar。因为地点状语down位于句首应该用完全倒装, 整个谓语动词应位于主语之前。C) The burglar jumps, 应该用和时间状语从句一致的过去时, 而不是现在时。

2.部分倒装

1) 部分倒装即只把谓语的一部分 (如助动词、情态动词等) 放到主语前, 或把句子的强调成分提前。

例:______right now, she would get there on Sunday.

A) Would she leave B) If she leave

C) Were she to leave D) If she had left

结合选项, 全句的意思是:“如果她立刻就走, 她就能在星期天到达那里”。答案是C。

2) 以否定词开头的句子要求部分倒装。注意下列句子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提前、甚至补充助动词的用法:

例:Not until yesterday did little John change his mind. (小约翰直到昨天才改变了主意。)

例:In no country___Britain, it had been said, can one experience four seasons in the course of a single day.

A) better than%B) more than%C) other than%D) rather than

答案是C) other than。no other than意思是“正是、就是”;而rather than的意思是“宁愿……而不……;而不是”。

全句的意思是:“一年级学生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允许补考。”本陈述句以only开始, 后面接状语, 应当用部分倒装句。

3) 以否定副词开头并加状语的句子要求部分倒装。这些否定副词有barely, hardly, little, seldom, scarcely...when, never, no sooner...than, rarely, no more, nor nearly, not only等, 以及only。

例:Only under special circumstances____to take makeup tests.

A) are freshmen permitted%C) permitted are freshmen

B) freshmen are permitted%D) are permitted freshmen

摘要:高职大专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大专以上专业知识水平的创造型、实用型人才。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实验法对高职大专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案例中的重点语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大专,英语语法教学,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钱宏达.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 2001, (11) :33.

[2]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J].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案例分析教学法 篇10

1.课题说明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关于“说”的要求 (五级, 相当于初中毕业水平) 中提到:“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并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进行表达。”如何巧妙创设语言交际情境, 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像在生活中真实地使用语言一样, 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呢?下面笔者就以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Food Festival Topic 2 Cooking is fun!Section B为案例进行剖析。

2.教材分析

Unit 7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国际美食节”的话题展开。本课所要教授的Section B糅合了许多教学要点, 如果要在一节课内把这个部分上完, 显然容量太大。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 为了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课内容以及保证课堂的连贯性, 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 选择第一课时作为上课的内容, 并把重点放在口语训练、句型操练和介绍饮食习惯上。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 善于与同学交流。经过一年半的英语学习,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交际能力, 在课前已会认读本课词汇, 但对本课重点句型Would you mind if...?尚感陌生。

面对学生掌握英语程度不一的情况, 本人结合情境教学法和支架式教学策略, 致力于创设多样的语言交际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训练。

二、案例描述

1.教学片段一:利用录像还原情境, 复习旧知识。

Step 1 Warming up

教师播放制作炒饭的视频, 学生复述已学过的炒饭步骤。

设计意图:模仿央视节目“天天饮食”导入, 情景再现炒饭环节, 不但能引起学生兴趣, 而且通过复述达到复习顺序副词和描述步骤的目的。

评析:

电视上的节目出现在课堂上, 教师本人成了厨师, 学生感到既亲切又有趣, 成功达到上课伊始便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2.教学片段二:借助图片创设情境, 利用表演体会情境, 巩固新知识。

Step 2 Consolidation&Practice

(1) 学生根据PPT图片, 竞赛说出制作三明治的步骤;

(2) 任务二:学生自制三明治, 并到台前展示制作三明治的过程, 解说制作三明治步骤。

设计意图:借助预先拍摄的图片, 再现制作三明治的过程。动手操作又让同学们体验了一把“天天饮食”节目中厨师和解说员的角色, 帮助学生巩固制作三明治的步骤和知识。

评析:

(1) 优点:采用预先拍摄的图片, 把书本知识通过视觉更加直观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并能引导学生进入英语思维模式。

(2) 改进之处:课后有听课老师建议, 如果这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来描述的话, 会使更大面积的学生得到巩固, 毕竟制作三明治过程的描述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3.教学片段三:利用图片和文字解说创设交际情境, 操练新句型。

Step 3 Practice

教师根据PPT上设置的场景, 为学生做Would you mind if…?的对话示范, 学生根据场景操练对话。

设计意图:这个句型为请求、允许的句型, 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但学生用英语表达出来仍存在难度, 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本人设置了四个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相关场景。

评析:

(1) 优点:巧妙设计四个生活情境, 既跟句型相关, 又贴近生活。学生在学习句型的同时既能运用英语思维, 又能明白该句型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如何应答等。

(2) 改进之处:这个时候, 学生仍然处于模仿阶段, 而不是生成阶段。操练时间不够长, 会导致有些同学对造句技能掌握不熟练。如果备课时能在幻灯片上显示出关键词组, 就可以解决操练和展示时暴露的问题。

4.教学片段四:利用多种媒介创设情境, 展现不同文化。

Step 4 Project

教师展现美食之旅地图, 由学生选择国家, PPT相应的动态展示该国的饮食风俗。教师根据饮食习惯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听到、看到的信息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介绍外国的饮食文化, 使学生了解异国的饮食习惯, 引起学生对学习外国文化的兴趣。

评析:

(1) 优点:该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教材观, 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重组后, 整体上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此外, 所设计的由名人介绍该国的饮食习惯的环节, 可以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感受不同的饮食文化。

(2) 改进之处:在时间的安排上略显仓促, 留给学生接受信息的时间较短。如果让学生在听完、看完介绍后, 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后回答, 课堂效果可能会更佳。

案例分析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分析

案例教学是当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合理的开发和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最为基础的课程,也是一门集理论、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案,成为语文代课教师关心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积累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贯彻的理念主要是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基础,认为教师只要精通普通的文化知识、所教的学科知识和怎样教的教育知识就能够胜任教学工作,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方面存在明显的乏力和不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来保障的,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而实践智慧是缄默的、情境性的、个体化的,它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2.有助于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通过对案例进行反复的阅读、观察、反思、分析和研究,进而揭示教学的内在规律的课堂教學方法。案例教学法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交流,并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学生从个体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被动学习走向了主动学习,从接受学习走向探究学习,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承担了更大的学习责任。

3.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大多采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立的讨论法,主要通过案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能动地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会从不同视角,根据各自的知识储备、人生经历及情感体验来研究案例,可以对教学案例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宽松的创造环境,为学生的个性表现和创造性地建构知识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学生探求创新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特征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教育教学创造能力的培养。

4.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养成

案例教学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合作性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强调团体讨论、互动交往、合作完成的重要性,这与常规课堂中教师居高临下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相互竞争或互相隔绝、互不相干的学习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案例教学中的合作有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两种形式。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教与学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共同学习、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教师不以权威自居,学生也不惟命是从,这是合作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成功的体现。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则需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善待同伴,才能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合作有助于增强学生说服别人以及倾听他人的能力,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展开的航标,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保障。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把教学目标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必须考虑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包含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原则;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安排是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养成。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能动地探究,教师的“讲”和“授”变成了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讨论案例、评析案例、进行对话时,对于能够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讨论、评析和对话,老师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去对话和交流,畅所欲言,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学。

2.精心选择案例

在小学语文课程论的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案例很多,有文字案例、音像案例和原生态的课堂教学案例等等,但要找一个合适的案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考虑课程的整体内容,学生的知识背景,将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形成教学能力的训练点等因素。因此,搜集和选择案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案例必须具有知识性。所谓的知识性,就是案例要包含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二是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性的案例必须代表了一定的数量,具有普遍意义,不是个例,不是个别现象。它应该能代表目前教学上的某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或者揭示某些代表性的问题;三是案例必须要有针对性。从内容的角度看,案例应该涉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阅读教学、识字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四是案例必须具有时代性。案例必须来自我们小学教学的第一线,符合目前的教学实际,反映当前的教学现状,渗透现代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展示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3.研读评析案例

在给学生呈现事先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后,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研究阅读,仔细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深入思考案例中有价值的命题。研读教学案例要注意做到几点:一是学习者必须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并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事实和情况,明确案例中教师角色的地位,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及对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二是注意寻找案例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手段;三是注意区分案例中基本性问题和即时性问题。基本性问题也叫抽象问题或一般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事实背后的概念、原理和规则等有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对案例中所包括的信息进行解释、演绎、推理、归纳和总结,从而获得概括性的结论。

4.改革创新案例

所谓教学案例的改革创新,就是在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和异构。补充完善是在忠于案例的前提下,对案例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对案例的不足进行完善。异构则是一种对案例的再创造,或称同题异构。案例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教学理论的传授建构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并举。改革创新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并形成专业能力的过程,是案例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结论

总之,案例教学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任务。所以,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采用引导学生创新和超越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尽量避免使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借鉴和训练养成走向标准化和模式化的误区。依葫芦画瓢,缺乏灵活性和独创性,个性得不到发展,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适应新课程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本火.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案例分析教学法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教学,应用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教育方式要逐步向合作、自主模式转变。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在符合新教学模式下,结合对相关教学资料的研究分析,对案例做出详细解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该教学方式已普及并应用到各小学,主要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引入的适合师生共同探究、分析问题的一种教学手段,并且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案例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实质是一种教学探究活动,主要表现在日常教学中,借助相关教学案例让学生自主分析,激发学生的逻辑能力及想象力,增加了师生交流机会,在课堂中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发言权,明确并承担学习责任,这种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同样的方式,教师给学生提供合适案例并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提高教学实践性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一直比较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填鸭试教学,死记硬背,学生则是机械地记忆,并不一定理解透彻,只是记住了简单文字,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应对考试,往往是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有的沟通和互动,减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则是讲身边发生的真实事情,呈现给学生面前,给学生一个自由讨论、思考的空间。在真实事件冲击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从被动转为主动,更好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挥。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案例供学生自行研究分析讨论,该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样能让学生自主翻阅、查询相关资料,进行再加工,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掌握了更多知识点,从而锻炼了综合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找到某一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让他们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创造力并提高综合素质。

三、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案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上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施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与树立正确的思考方向,因此推广案例教学时,首先要将教学目标明确,并拿出正确案例考虑是否将教学理念和原则充分体现,案例要有专业性、过程合理性并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学生作为被教育者,为了让学生将自主探究能力充分的发挥,必须评析案例以及讨论案例,让组织学习的方式上具有多样性,保证给学生留取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二)对案例进行正确选择

对于案例的选择需要侧重以下几点要求:

1. 案例的切合性。

(1)案例的选择一定要结合教学知识点,正确的案例才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2)案例的相关性。本文提到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案例的选择方向要着重于语文并应该涉及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语文知识综合性学习等。(3)案例的完整性。任何科目的教学过程都应该保持完整,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选择的案例必须有开头、过渡、讲解、训练及结尾,结合相关情景(时间、地点、内容),围绕教学目的展开讨论。

2. 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

经过以上相关过程,教学案例基本已经定型,在使用之前,必须加强对其研究与分析,通过阅读材料和正确的引导,对案例价值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仔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多角度进行分析解答。通过个人研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案例内容有基本了解,为促进小组讨论奠定基础。找出案例的重难点所在,充分利用,使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3. 对案例进行创新改革。

案例的创新改革主要体现于在不改变原案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异构和完善。所谓异构就是对原案例再加工、创造,以一个案例为中心,从多个方面出发来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样不仅能使案例多样化,而且促进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高应变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该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同时,充分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对知识更好地掌握,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庞巧妹.以案析理、提高效率——论案例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32).

[2]阙颖华.案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成功(教育),2012(22).

上一篇:理科化学下一篇:多案例分析